朱柏庐治家格言第1篇
1、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2、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3、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4、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6、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幸心!
7、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8、家门和顺,虽饔餐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9、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往。
10、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1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12、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3、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4、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5、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6、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17、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18、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19、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20、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21、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22、毋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
23、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24、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25、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钰;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26、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27、勿持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28、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朱柏庐治家格言第2篇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钰;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3、家门和顺,虽饔餐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4、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往。
5、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6、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7、勿持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8、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9、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10、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11、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12、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13、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14、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5、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16、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17、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18、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19、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0、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2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22、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23、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24、毋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
25、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26、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澹康比棠腿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27、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朱柏庐治家格言第3篇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朱柏庐治家格言第4篇
释义: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出处:明代朱柏庐《朱柏庐治家格言》:“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例句:他做人一生谨慎,处世的格言是言多必失。
近义词:直言贾祸、祸从口出。
反义词:谨小慎微、少说为佳、守口如瓶。
朱柏庐治家格言第5篇
学规,是古代学校规章的总称,犹今日之学校章程。最初仅为学子在学时有关思想行为之要求和规定,如《管子》的《弟子职》。到宋代则发展成为学校和书院的规章制度,如《白鹿洞学院揭示》。明清时期的官学学规,则偏重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规范和限定,如《圣谕广训》等。学规在文体上,兼用了语录和文赋等语文形式。
清张伯行作《学规类编》,辑录宋、元、明时期程朱学派有关修身、治学的规则和方法,共二十七卷。以《朱子白鹿洞教条》开首,《学校贡举私议》作结,成为后世采用的教育课本。(参考《教育大辞典》(中)第1799页)
现以《弟子职》和《白鹿洞学院学规》为例做些分析。
《弟子职》是中国早期的学规或学则,其中有这样的规定:“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毋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夙兴夜寐,衣带必饰;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谓学则。”在这里对学子的进德修业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应视为最早的学规。《论语》中,孔子有关“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要求,也可以视作对初学者的学规。孔子的这段话,便成为后来《弟子规》一书的大纲。
到宋代,书院发展后,每个书院,对其教育设施,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于是“学规”便逐步形成。现以朱熹的《白鹿洞学院学规》为例,做些介绍和分析。
《白鹿洞学院学规》也称为《白鹿洞揭示》或《白鹿洞学院教条》,它明确地规定了实施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以及对学子行为的具体要求。
书院规定实施五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此来纠正当时官学中“务记览、为辞章、钓声名、取利禄”的流弊,贯彻其“德行道艺之实”重德行的儒家传统。
为了实施上述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朱熹又提出为学、修身、处事、接物的要目。
在为学方面,贯彻《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五个步骤,体现出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重要教育思想。
在修身方面,要求“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在处事方面,要求“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在接物方面,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以上参考陈元晖等编著的《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第36-38页)
总之,它把儒家的治学和修养的内容和原则、方法,都作为书院的学规来实施,成为南宋书院中最为完整的“学规”,而且为后世书院所共同遵循,并影响到官学的教育实施。
二、家规
由于我国重家教,要治国必先从修身、齐家做起,因而,也就有不少的家规与家范留传后世。从《颜氏家训》到《袁氏世范》,再到《朱柏庐治家格言》,其中有不少有关家规的规定,现仅对《袁氏世范》和《朱柏庐治家格言》做些简介。
《袁氏世范》――
为宋代袁采所作,被后人推崇为《颜氏家训》之亚。《袁氏世范》共分三卷,分为睦亲、处己、治家三部。
在睦亲方面,对子女来说,对父母要极尽孝道,要做到终生承欢尽养,以报答父母“爱念抚育之恩”。对父母来说,不可妄施憎爱,“子幼必待以严,子壮无薄其爱。”
在处己方面,要求厚于责己而薄责于人。人贵忠信笃敬,但对“忠信笃敬,先存其在己者,然后望其在人者。”为此,要责己严,待人宽,要做到有过“求谢而思改”。对人不可怀“慢伪妒疑之心”。礼不可因人分轻重,不要“因人之富贵贫贱设为高下等级”。
在治家方面,除执行上述的要求外,还要求处富贵不骄,睦邻里,造桥修路,广施仁义。
《朱柏庐治家格言》――
原名《朱子家训》,因朱子易与朱熹混,便命名为《朱子治家格言》或《朱柏庐治家格言》。在“格言”中所提出的要求,都可以视作“家规”的规定。从“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到“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方义”,再到“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一整套的有关修身、治家、报国的要求,都包含在其中。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大家比较熟悉,不再例举。
朱柏庐治家格言第6篇
朱子家训:对孩子生活的各方面予以规范
《朱子家训》又称《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朱柏庐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将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画荻教子:千方百计为子女学习创造条件
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孟母三迁:为孩子成长创造好环境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诸葛亮诫子格言:教给孩子处世治国之道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朱柏庐治家格言第7篇
今年过年,我们去了奶奶家。奶奶刚好去菜市场里买了五斤瘦肉回来,还买了青菜,准备包馄饨。弄好了馅料,不出二十分钟,奶奶就包了好多胖鼓鼓的馄饨。热气腾腾的馄饨端上了桌子,我狼吞虎咽地吃着,奶奶在一旁一边打毛线,一边笑眯眯地看着我说:“慢点吃,慢点吃,小心烫,等会我再烧一锅馄饨,都是你的!”奶奶对我真好!
想着奶奶的好,碗不知不觉就见底了,只剩下半碗汤水。我用筷子捞了捞,碗里还有东西,我以为是最后一个馄饨,仔细看了看,原来是一块馄饨皮。我把它扔在了桌子上。“怎么了?吃不下了?”奶奶看见了问道。我连忙解释道:“那不是馄饨,只是块馄饨皮子呀!”“馄饨皮也能吃,为什么要扔掉呢?”
奶奶看我浪费食物,有点生气,便跟我讲起了以前的故事:“那个年代,生活十分艰苦,一年干到头,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在生产队劳动,只能记工分,到年底凭工分领一点粮食和票证,但这些粮食和票证只能维持全家人半年的生计。馄饨、圆子等食品在当时绝对可以算是奢侈品了,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一碗。改革开放以后,奶奶承包了几亩地,生活才有所好转。”
说完,奶奶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朱子有古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你一定要懂得珍惜啊!”听了奶奶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的古训教会了我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想想以前人们的生活,你就会知道,现在的一切是多么珍贵。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句话,让我们在幸福的日子里忆苦思甜吧!
指导老师 马春来
*** 陆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