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贫困证明篇1
按照规定,“大学生贫困证明”需要困难家庭向所在社区居委会写出家庭贫困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所在社区居委会进行入户调查了解情况后,对情况属实的加盖公章,随后所在街道办事处和民***部门才能盖章证明,这个三级证明需要层层盖章审核,不得越级办理。
贫困证明
兹有我镇(县)___________(具体地址)村民(居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子(女)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大学录龋该生家庭___________(家庭成员状况),主要从事___________(主要收入来源),家中经济收入___________(家庭收入状况),经济状况___________(是否困难),家庭经济能力无法负担该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贫困证明《贫困证明申请书范文》。请有关银行和学校给予该生助学资助,扶助该生完成学业。特此证明!
___________乡(镇)人民***府(或县民***局)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2
学校:
贵校学生 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其家庭基本情况如下:
一、家庭人口 人,家庭年收入约 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 (填写);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 )收入来源单一 、( )劳动力较少 、( )医疗支出较大 、其他: (填写)确属贫困家庭。特此证明。
村委会(街道居委会)乡、镇(含)或街道
或家庭联系人所在单位盖章 民***部门盖章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3
大学生贫困证明书
XX学院:
________(学生本人姓名)系省(市、自治区)市(县)______(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人,XX年考入贵校,其家庭(以下填写申请人家庭经济情况介绍)生活困难,父母在家务农,以种田养蚕为业,每月收入约300元左右,其哥哥在xx学校工作,每月收入600元左右。
XX年秋季与其弟弟同时考上大学,家庭经济收入少,无力支持其完成学业,拟申请助学贷款,望贵校予以资助。
特此证明。
经办人:________签字
________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盖章)
20xx年xx月xx日
大学生贫困证明
xx大学(学校):
贵校学生xxx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如下:
一、家庭人口x人,家庭成员组成:________。家庭年收入约____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_____________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____________
确属贫困家庭。
特此证明。
村委会(街道居委会) ______乡、镇民***部门 ______县区***府民***部门
盖章 盖章 盖章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大学生贫困证明范本
我是XXX,男 今年20岁,家住xx村,家有父母亲、哥哥和我。在xx学院就读,物流管理学院报关一班。
因为家境困窘,无法承担本人在校期间的学费,为了能顺利完成学业,我父母走亲访客,欠了不少的债。更如今父亲长期务农劳累;得了精神***症,无法下地干活,一星期的药费都要好几百,还要有人照顾,完全散失了劳动力,只有母亲以采茶为支撑,现在年收入不过3000元。
哥哥很小就因为没钱而辍学,在工地一个月才一千多元,还不够生活用的。住土房子曾经被火烧掉了,如今住的更是一下雨就漏的简房。
由于以上的原因确属贫困家庭。
特此证明
签字: 签字: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4
兹有我_______省______市/县_________________区/镇_______________街道/村___________________居/村民____________,其家庭人口共_____人,家庭主要收入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月人均收入_______元。
其子/女____________现在四川农业大学读大学,因家庭贫困,生活非常困难,实无力交纳学校学费。
特此证明
证明人(公章):
年月日
注:凡需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暑假办好下列手续,9月开学时带到学校办理。
1.家庭经济状况证明(此证明)。由乡(镇)或街道办理处级及以上行***管理部门填写空白并加盖公章(如“****人民***府”或“***街道办事处”有效,而“******办公室”的公章无效)。
2.父母的身份证复印件。用a4纸复印,要求要清晰无误。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5
兹证明某学生是我们县某村的学生,其家庭生活非常贫困,父母(把工资收入之类的介绍一下)如常年务农,没有固定收入,或者说下岗之类,年收入不足XX元。(家里还有兄弟姐妹什么的,比如在上学,年龄小,都介绍一下。)特此证明。
单位
地址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6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难点;措施
贫困生认定工作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先导。但由于人为因素以及制度缺陷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增加了贫困生认定的难度。要想使贫困生认定工作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就必须对现有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进行优化,以提高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准确性,使贫困助学资金真正用到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1.高校贫困生认定的难点
高校贫困生认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贫困生认定标准的界定缺乏统一性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增加了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难度。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还缺乏详细的具有说服性的数据化标准。该标准具有地属性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标准,且“标准”是一个相对概念,随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要想确定一个正确的认定标准是非常困难的。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势必会影响到一些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的效益。上述这种情况除了发生在省与省之间外,还发生在省内的市与市之间。高校以及家庭所在地是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必须对两者在认定中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
1.2贫困证明材料真伪难辨
目前,对于高校贫困生的认定,首先,必须有申请人如实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之后到当地***府或民***部门加盖公章,以证明家庭贫困,最后由所在高校进行认定。一般来说,高校也是依据当地民***部门出具的证明以及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对贫困生进行认定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申请家认定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所填写的调查表是否真实准确,如何对其进行鉴别,这直接影响到认定工作的准确性。以往只要申请人出具贫困证明,就可申请到补助金,但该证明是由家庭所在地的民***部门出具的,造假行为在所难免,对于这些民***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不排除有随意开具的可能性。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所谓的“贫困生”,虽有贫困证明,但从其日常的消费行为来看,并不属于贫困生。相反,对真正贫困的学生来说,由于信息闭塞,不知道如何去开具贫困证明,因而无法提供贫困生证明。对于前者,弄虚作假的学生,高校采取的处罚也只限于取消贫困补助资格,对出具贫困证明的民***部门没有处罚权力;对于后者,因无法提供贫困证明而没有资格获取贫困资助,对高校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
1.3认定成本过高
高校贫困生的认定需要成本,过高的认定成本使得高校很难做到百分百的准确认定。高成本的认定有利于确保资助的准确性,但对于高校来说,高成本的认定是难以做到的。学生的生源地较为分散,由于经费有限,高校很难对每一个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都进行深入调查认定,对于这种情况,很多高校常采取以下两种解决方式,一是将贫困生资助范围扩大,即采取“平均化”的资助方式;二是转移贫困生认定成本,由大学生生源地的基层组织进行贫困生认定工作。显然,这两种方式都是欠妥的。就第一种“平均化”的资助方式来看,有限的助学资源被分割为众多小块,这样以来,大大降低了助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同时,“平均化”的资助方式与助学***策实施的真正目的不相符,无法保证贫困生资金使用效益,也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就后一种方式来看,也存在很大的缺陷。事实上,由生源地***府或民***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有很大的“水分”,一些不贫困的学生也成为资助对象,享受着助学金这个“免费午餐”。就高校而言,无法进行一一查实,很难准确认定贫困生,极易造成资助工作上的失误或误差。
2.优化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的措施
优化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对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良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此,提出几点优化措施,以期对缓解贫困生问题有所裨益。
2.1提高认定程序的规范性
只有使认定程序规范化,才能确保贫困生认定工作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各高校应打破传统的“经验式”的工作方式,采用标准化的工作方法,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认定指标体系,对贫困生进行科学、合理地量化。各高校应严格贫困生认定程序,加强认证环节的监控和管理,从贫困生的申请、评议建档、审核、公示以及跟踪调查等各个方面层层把关,杜绝主观操作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那些以不正当手段骗取资助金的学生,应取消其资助资格,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惩处。同时,各高校应建立专门的贫困生认定机构,由专职人员全权负责,定期对贫困生进行资格复查,并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贫困生,通过实地走访、信件、电话等多种形式进行核实,真正实现认定的客观公正性。此外,各高校还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规则,明确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对弄虚作假行为加大惩罚力度,确保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
2.2建立贫困生档案
贫困生档案是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参考和依据,各高校应建立包括贫困生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组成及职业、收入状况、贫困证明等在内的贫困生档案制度,并进行实地调查和动态管理。建立贫困生数据库平台,及时地对贫困生信息进行调整与增减,为贫困生认定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2.3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文明新风
大学校园“贫困假证明”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提出质疑。对于这种情况,高校和社会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各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注重学生诚信品质和诚信意识的培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到知行统一。同时还要建立一定的制度规则对其行为进行约束。高校应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加强对大学生诚信的监督和约束,以提高贫困生的认定效益。
2.4完善监督、反馈机制
高校贫困生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高校、***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建立一套完整、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在贫困生获得资助后,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深入调查贫困生资助金的使用情况,以确保资助金的有效性。调查内容应以消费情况及消费行为为主。对弄虚作假或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资助金的学生,要实施相应的批评教育和取消贫困资助的措施。
3.结语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为解决贫困生问题,各高校应将贫困生认定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各高校应不断完善贫困生认定体系,使其逐步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实认定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才能为贫困生解除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魏东.新体系下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11(7):34-36.
[2]赵美玉,李强.新资助体系下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的难点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9(20):129-131.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7
高校贫困生认定助扶自《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策体系的意见》实施以来,高校贫困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仅以常熟理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下文简称我院)为例2011年全年的资助总额高达140.69万元。同时贫困生比例也在不断扩大:我院贫困生总数450人,比例高达23.6%,数量之大,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对贫困生的认定、教育和管理。本文主要分析贫困生认定的现实困境和重要环节,提出加强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方法。
一、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贫困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学生和学校两方面。学生方面:贫困生证明材料真假难辨。通常对贫困生的认识从学生所在地民***部门开据的贫困证明开始,藉此来获得该生的“真实信息”,但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贫困证明的真实性值得商榷。学校方面:由于走访贫困生家庭情况需要较高的成本,高校往往是通过扩大贫困生比例或电话联系基层组织等方法来解决。前一种方法使得资助资金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后一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在真假性上存在一定的疑问。
二、重视贫困生认定七大环节,科学规范贫困生认定过程
为进一步规范和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本研究将贫困生认定过程分为“七关”:证明关——调查关——诚信关——统计关——认定关——考察关——助扶关,各环节相互结合,相互交叉。
(一)证明关——校***联合,严查证明
校***结合是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正的重要措施。对于认定环节中最基本的一关,建议民***部门要有责任地开据“贫困证明”。本研究经电话咨询10个地方民***部门,且询问江苏省内众多高校中有经验的贫困生资助工作者,大家一致希望:***府相关部门应促成高校与地方民***部门相联系,开设贫困生认定核查绿色通道,同时民***部门实行“实名制”开具证明,将认定责任明确到个人,进而逐渐形成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最终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管理办法。
(二)调查关——注重细节,严格审查
如果说贫困生证明是贫困生认定的基础,那么调查就是贫困生认定的核心。通过总结近年来我院在贫困生认定过程的实践经验,概括出以下调查途径:(1)报名当天,安排学生关注新生和父母的衣着言行,询问学费缴纳情况,并做好记录工作。(2)新生开学当晚填写《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院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3)勤走访学生宿舍,留心贫困学生的生活细节。(4)学校组织以“百名教师家访”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逐年积累走访经验和建立地方联络网,我们一定能组织建成一张较为全面、有效的调查网络,更好地促进帮困助学工作。
(三)诚信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大学新生入学后一定要做好诚信教育:(1)在贫特困生认定过程中,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调查,找有可能是“被贫困”的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真实家庭状况,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2)学院组织召开贫困生诚信教育大会,通过观看诚信教育片和介绍贫困生事迹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的来之不易,进而“以情动人,以理服人”。(3)班级定期开展与诚信教育相关的班级主题活动,如观看教育短片、学习先进事迹、诚信主题辩论赛等,从根本上教育学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四)统计关——入学初后,分层统计
统计贫困生信息为今后开展资助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入学初要严格审核,严把“入库关”。将学生一般性家庭情况录入贫特困生数据库:家庭年收入、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情况等,另外还要调查生源地人均年收入、生源地人均年消费水平、高校所在地人均年收入、高校所在地人均年消费水平。同时还必须将办理《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的经办人姓名、单位名称、联系电话和详细通讯地址录入系统,以备调查。
(五)认定关——讲求细准,分级明确
贫困生认定讲求:细(标准详细)、准(分级准确)。本研究从《***、***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出发: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将贫困生分为四级:特困(生存型贫困)、较特困(亚生存型贫困)、贫困(生活型贫困)、一般贫困(亚生活型贫困)。同时,基于90后大学生个体间心理承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家庭暂时困难学生,我们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六)考察关——严格考察,从严处理
在认定过程中,我院走出原有以经济困难程度作为主要衡量标准的格局,按学期和学年考察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表现,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表现在认定过程中的比重。参考相关规定,我们主要考察:(1)统计关中所提到的一系列指标,同时还包括:各学期相比较学习和生活状况是否改善等;(2)消费行为。(3)是否出入娱乐场所或存在其他高消费行为;(4)是否存在抽烟、酗酒经教育不改者;(5)其他与贫困生身份不相符的行为。如发现贫特困生中有以上行为,初犯者批评教育,并转告其父母;再犯者从严处理,降低资助力度;屡教不改者,取消贫特困生资格。
(七)助扶关——资助扶持,全面考虑
助扶主要包括经济扶持、学习帮扶和生活照应。经济扶持即以工代赈,本研究通过随机问卷形式,调查100名贫困大学生,93%的学生愿意参加勤工助学。这种变“输血”为“造血”型的资助,既能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又能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学习帮扶即贫困学生和其他学生形成学习互助。学习帮扶这种形式既能有效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成绩,又能增强贫困生对集体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包容,消除戒心和疑心,让他感觉到“我也能帮助别人”。生活照应指学院对贫困生、贫困生和其他学生之间在生活上相互照应。我院积极发挥***员和学生干部的先锋堡垒作用,注意贫困学生的生活细节,多与他们交谈,主动发现现有问题和潜在问题,并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和学院。
三、结语与展望
以上是本研究在我院贫特困生认定过程中的一些调查和具体措施,其中还有很多建议需要继续落实和考证。同时,本课题组正在尝试将上述“七关”所有信息录入“贫困生基本情况数据库”,通过层次分析法或模糊数学的方法与高校贫困生认定相结合,建立“高校贫困生认定评价模型”,最终建立“高校贫困学生认定系统”,这需要长期的研究和不断完善,最终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振峰. 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方法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36):219-221.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8
摘要: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贫困生认定是落实国家资助***策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标准和方法,分析了认定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进工作方式的建议,借此推动高校贫困生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认定工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在校生数量急剧增加,由于多种原因,其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增加较快,椐统计,经济困难大学生约占在校生总人数的20%,其别困难的占8%―10%。贫困生问题成为了高等教育和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确保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因此对此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救困的***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多种方式的助学体系。这些***策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就是高校贫困生的认定、资助及管理等工作,它关系到国家助学***策功效的发挥。并且高校的认定工作涉及学生人数多,程序复杂,工作量大,没有一套统一的、客观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贫困生认定已成为困扰各高校贫困生工作的一道难题。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制度,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益,显得非常重要紧迫。
一、 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标准以及方法
(一)认定标准
一般高校的贫困生的认定主要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在校的消费行为等进行综合考虑而定的,高校主要采用以下标准:
(1)学校或家庭所在地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2)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属于较低水平,如边远山区的农村贫困家庭,城市双亲下岗等;
(3)单亲家庭,且家长下岗或者失去劳动能力;
(4)孤儿,父母双亡,无其它亲属给予固定的经济支持;
(5)其它,包括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认定标准可设置为一般困难、困难和特殊困难等。
(二)认定方法
高校目前采用的贫困生认定的一般程序包括学生自己凭有效贫困证明申请,班级民主评议推荐,辅导员考虑在校消费情况确定,最后学校审批。具体的认定方法为:
(1)贫困生自我认定
学生填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提供生源地民***局、居委会等相关部门开具的县乡村三级证明,相关困难证件(《特困证》、《最低生活保障证》、《社会扶助证》等)从而作为贫困程度的依据,以此作为享有贫困资助的资格和权利。
(2)家庭户口与生源地分析
通常情况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此外,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于东西部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生源地也可以作为判断学生经济状况的一个影响因素。将家庭户口与生源地结合起来分析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这对于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3)民主评议与辅导员判断
本方式是班级同学都参与,依据学生日常真实的生活状况,如实反映,相互监督。班级成立认定工作小组,采用开班会,座谈,走访,评议,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贫困生的认定。辅导员可根据民主评议的情况与自身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观察,对学生的经济情况进行判断。
(4)学生消费情况
对在校消费情况的核查一般采用“横向比较认定法”、“月消费水平认定法”、“月最低生活保障线比照认定法”等认定方法。至少一学期或是一年后,学校抽取在校学生学习生活消费支出、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学生学费交纳情况等方面,在学生中进行横向比较,根据学校学生贫困水平线来确定贫困生。高校贫困生线可按以下公式计算:PL = X/ 2,其中PL表示贫困线,X表示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大学生用于大学生活、学习、发展消费的平均值)。X值可通过随机抽取不低于全校学生数的10%的数据(问卷、校园卡等形式)统计获得,也即得出本校认定贫困生的量化指标(PL)。根据PL值,可计算贫困率(PR),亦即贫困线以下学生占总学生的比率。
二、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的认定方法的缺陷
(一)贫困证明可信度不高
贫困证明是贫困生认定的重要材料,对大一的新生来说更为重要,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当地***府有关部门工作态度极其不负责,对贫困证明的审查不够严密,或者学生弄虚作假,非贫困生也开出来相应的贫困证明,学生管理相关人员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觉察的。虚假贫困证明直接影响了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使认定结果不客观真实。
(二)贫困生认定标准绝对化
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有不平衡性,同一地区的城乡差距不平衡性也普遍存在,学生家庭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对贫困家庭认定的标准必然不统一。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难度。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贫困生的认定中还出现了许多很难界定的情况,比如拥有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是否成为界定贫困生的一个条件,或者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或增加收入是否会影响贫困生认定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对贫困标准带来了极大的争议。同时,高校中也存在评定标准不合理的情况,某些助学管理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和经济资助的关系模糊不清,将奖励与资助混淆,例如获得奖学金的同学不能被认定为贫困生。
(三)操作过程不规范、不科学
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一般采取“学生申请一辅导员判断一学校审批”这一固定模式。学生随意夸大自己的贫困程度也无从考证,认定人员若责任心不强,受个人偏好影响,则在不了解情况不按规定程序办事的前提下,会随意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必然也会影响到认定结果的客观性。同时评定不能及时反映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结果通常是静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缺少根据变化对档案的实时更新。
(四)学生隐私和诚信问题
有的班级通过“选举”的方式来确定贫困生的名额,贫困生上台讲述自身的家庭贫困程度,在同学面前公开自己的秘密;或者有些学校把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和受助情况公示出来,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学生的隐私,并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有些贫困生因此宁可选择不要资助,致使有的真正贫困的学生得不到资助;或者在接受受助后,心理上无法与同学平等相处,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此外,有少部分学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获得资助,虚报家庭收入,提供假证明,或者拉关系等方式,冒充贫困生,使得辅导员展贫困生认定工作变得十分的被动,给贫困生认定增加了人力困难。一旦拿到贫困资助后,这些学生生活铺张浪费,购买高档手机、电脑,或在外租房住,或出去旅游,这些都严重违背了国家资助的***策,在学生中造成极坏影响。
三、贫困生资助工作改进的建议
针对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改进的建议:
(一)保证认定工作的信息的准确性
首先,学校不应完全依赖生源地所开具的贫困证明,做好对家庭情况的审查工作,重点放在调查家庭成员的职业,各类收入,财产,特殊情况(如失业、病残等);其次也可以对税收、保险、贷款情况进行了解。具体的方式可以是邮件、电话、实地走访等,并定期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复查。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包括贫困生生源地、具体家庭困难情况、父母职业、月收入、贫困证明、受资助情况等相关信息在内的动态贫困生数据库,并针对贫困生贫困程度的变化和贫困生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相关信息的调整,实施动态管理模式,形成一个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平台。逐步建立起学校、***府、社会可以部分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这一数据库平台主要对贫困生资助工作者开放,使得资助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能利用贫困生资助信息库及时调整资助工作。
(二)构建了系统的评价体系
首先,认定的过程中应注重定量和定性的结合。在定量方面,应考虑贫困生的家庭收入与支出关系,家庭成员的职业现状和家庭的人数,以及在校消费情况等指标;在定性方面,同时要结合贫困生提交的贫困证明,辅导员与贫困生谈话记录,贫困生的生活情况及平时综合表现等加以定性认定。并在实际操作中,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现在一些高校已经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数学模型引入到贫困生评价体系,其主要分析思路是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分别进行无量纲化,然后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涉及模糊因素的对象系统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就很好解决了判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该方式还在初步实践阶段,能否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还需更广泛和长期的运用。
(三)加强诚信教育和加大对贫困生认定后的监督力度
首先做好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诚信教育工作,帮助正视贫困、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诚信意识、学会感恩等几个方面对贫困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团结、互助、礼让、关爱的文明新风。其次加强后期的监督,要健全、畅通学生意见反馈渠道,对于不符合贫困生条件的假贫困生要及时停止资助并且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同时,学校管理部门也应该定期对贫困学生进行抽查监督,辅导员应该加强和贫困生的沟通,及时掌握贫困学生的生活状况,监督好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效果。
(四)扩展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内涵
贫困生除了家庭经济困难之外,能力、素质、心理方面、社会资源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应注意收集这些方面的信息,了解和区分何种资助方式对学生的帮助最大,最有意义,以此使资助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也要求高校必须丰富资助模式,例如,开辟更多的学生勤工助学岗位资助与学生个人小型创业相结合;实施项目化的贫困生能力提升资助项目,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生“无偿”的资助模式,建立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有偿资助模式。同时,利用多种途径对贫困生进行思想和心理教育,使贫困生能够实现自我调整、自力更生的良好局面。
总之,贫困生认定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这就要求老师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同时不断反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实践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只有做好资助对象的认定工作才能有效地分配资助资金,确保资助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地解决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问题。(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成,薛全会,张亚莉.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4
[2]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95-125
[3]余冲.高校贫困生认定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高教,2008(5):13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9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
1999年高校扩招后,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迅速攀升。截至2005年底,在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1387万在校生(包括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中,贫困家庭学生约占20%,人数在270万人左右;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5%到10%,人数在70万到140万之间。另据中国扶贫基金会2002年对全国高校贫困生的调查统计显示, 中国目前有些高校贫困生比例高达25%,特别是农、林、师范类高校的贫困生比例已高达30%。***中央、***一贯高度重视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在2007年五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策体系的意见》,意见明确提高了扩大贫困生的资助对象和比例,职业学校,民办高校的贫困生都列入资助范围,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比例由原来的3%提高到20%;加大了资助力度,国家助学金由过去的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多次会同***就贫困生资助的资金落实、***策实施等出台文件,并多次举行全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新闻会。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包括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困生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多元化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同时国家也逐年提高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与范围,在这种形势下,贫困生的认定问题尤其显得重要,是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高校贫困生认定程序的科学、完善、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和教育平等,关系到能否保持大学校园及社会的稳定、和谐、进步。
一 、当前贫困生认定现状
国家从1993年起,在全国部分大专院校试行招生并轨、学生缴费上学以来,高校贫困生比例增大,贫困生问题逐渐显得突出起来,然后许多高校建立了“奖、贷、助、减、免、缓”等一系列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帮扶措施,努力实现不让一个高校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2007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宣布:中央财***安排的贫困生资助金将由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2008年将安排200亿元。随着国家及地方资助贫困生力度的加大,发现、资助真正贫困生,把资助金用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日趋关键。贫困生的认定成为解决贫困生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目前,贫困生的认定较多采取生源地认定和高校自身认定两种办法。生源地认定办法主要是由生源地民***部门或街道办事处出据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根据证明判定学生的贫困情况,大多数高校将此作为参考评价。高校自身认定,一般是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经过班、院系、学校层层审核,列出贫困生名单,根据贫困程度进行分类资助。从目前情况看,高校采用的认贫困生的参考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孤儿家庭,同时又无其他亲属给予正常的经济支持。
2.单亲家庭,父母一方去世或失去生产或生活能力。
3.需重大经济支出家庭,家中有患重病的直系亲属,常年需要支出看病费用。
4.学生或学生家庭成员突发变故,短期内形成大量债务。
5.兄弟姐妹中同时有两人以上在大中专院校学习。
6. 学生月生活费在学校所属地的居民最低伙食费标准水平线以下,一般月均为80-110元。许多学校,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高校,主要用这一条来认定。
7.学生家庭纯收入在家庭所在地属较低水平,一般年户均3000元以下。
二、贫困生认定中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一直没有科学、详细、操作性强的规定:贫困生认定方面,全国各地区、各高校之间尚无科学的、统一的标准,贫困生认定存在诸多问题。部分高校通行的认定标准是以学校所在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准,按学生最低生活费的支出划分。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由辅导员(班主任)大致地了解困难学生每月的消费情况,缺乏定量的实际标准。同时,由于学生本人所提供的家庭经济情况可信度较低,有的高校根据各地民***部门或乡镇(街道)、村委会开据的贫困证明认定贫困生。但生源地部分职能部门工作浮于表面、把关不严,这使贫困生认定不准确,直接导致资助金无法实现最优化配置,按照“边际效应递减”的原理,这种情况下,有限的资助金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助学金没有使用到最需要的贫困学生上,还有可能引发同学之间甚至校园的不和谐。
制定一个认定贫困生的“科学”标准并不难,但科学的标准并不一定就是最可操作和最易操作的标准,难就难在如何用这一标准去认定“谁是谁不是”贫困生。认定贫困生难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贫困生的认定是需要成本。由于大学生的生源地一般分布比较分散,高校不可能对每一个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认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可选择的方式:一是将有限的助学资源多次切割,来扩大资助范围,即现在许多高校实行的“均衡化”资助方式;再者就是将贫困生认定的成本转移,即将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交给大学生父母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很明显,前一种资助方式将有限的助学资源分割成众多小块,由于那样会使资助金额降低,在达不到资助贫困生的目的的同时,还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了非贫困生或者相对不太贫困的大学生手中,这有悖于助学金***策实施的真正目的。而这种“均衡化”资助方式对贫困生来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达不到资助的理想效果,直接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分配方式还很有可能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了非贫困生或不太贫困的大学生,由于真正贫困的学生没得到相应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他们的不满情绪,不利于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影响高校学生高尚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后一种方式将贫困大学生的认定工作交给贫困生父母所在地的基层组织,这也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地方基层组织开具的证明文件只能证明该生在当地是贫困的,但该大学生在学校属不属于贫困生还不能确定。这很容易造成资助工作上的误差。正是由于上面的原因,部分高校为了提高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就要求贫困生携带更多的证明材料,将贫困生认定的成本转移。拥有较少经济资源的贫困生由于拥有的组织资源较少而较难获得这些贫困生认定必备的种种证明文件。而有的非贫困生拥有较多的经济资源的同时也拥有较多的组织资源,他们有更多的渠道来获得种种证明文件。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所谓的“贫困生”,你需要什么材料他就能很快拿来什么材料,但从其消费水平和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他应该不是一个贫困生。相反,对于一个真正的贫困生来说,一方面,他们可能没有很好的渠道得到贫困证明,甚至根本不知道去开具贫困证明,因而没有贫困的相关证明;高校据此分配助学资源是很危险的,也是违背贫困生资助原则的,极易造成贫困生资助的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生源地和高校所在地之间存在的地区经济差异造成了贫困生认定的不科学,这种情况势必造成了有限资源分配上的不合理和浪费,极易引起不公平和不满。故贫困生的认定仍然应以高校自身认定为主,一般是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经过班、分院、校层层审核,然后列入贫困生名单。但是贫困生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会随着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而发生变化的,致使贫困生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准确。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以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去探索系统、科学、操作性强的贫困生认定方法。
三、贫困生认定的改进措施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本人认为贫困生的认定应该主要依靠学生本人在学校、班级、宿舍的生活、交往等表现,以直接信息为主,其他信息为辅的方针,从绝对贫困的角度,科学合理地认定出真正的贫困生,把国家有限的资助落实到最需要的学生身上。本人认为贫困生的认定及资助的落实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准确掌握学生的真实信息,保证信息及时的更新
学生入学后尽快收集有关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信息,因为学生刚入学,还不明白或者说不知道去提供虚假信息。这利于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收集信息的方式主要有,让学生自愿公开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学生本人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家庭情况的材料,如直系亲属(父母姊妹叔舅姑姨等)的工作生活等情况,因为有的信息不便于公开,保证学生隐私。这些材料都要存档作为认定贫困生的参考资料。对于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要做好抽查,通过多种渠道证实学生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辅导员、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掌握自己的第一手资料。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收集学生材料的过程应该有老师的在场的主持、监督,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
(二)科学合理地将贫困生分类,全面掌握重点学生的的情况
根据掌握的信息,认真地去评定,评定时尽可能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注意保护个别学生的隐私);制定科学、合理、详细、可行的贫困生评定标准体系,做到评定标准一致,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影响,同时要时刻注意考虑家庭特别困难,但又不愿公开透露自己真实情况的学生。
(三)充分发动学生,做好相关的民主评议,接受学生监督
由于学生生活学习在一起,他们之间了解更深入真实,因此必须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的基础上开展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更要注意树立公正的气氛,防止学生之间请客拉选票,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资助,然后挥霍,在学生中间产生极坏影响。具体工作中不妨做到:a 召开主题班会公开进行贫困生选定工作,同时宣传国家学校有关的资助***策。 b 在自愿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公开陈述自己的家庭情况,老师将已掌握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信息以匿名的形式公开(事先征得学生本人同意,保证学生的隐私)。 c 所有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及自己所了解的学生平时表现投票。 d 班主任或辅导员老师根据民主评议的情况,结合他们已经掌握的信息,确定贫困生的排名,并可以接受学生的查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公布贫困生评议的最后结果。
(四) 完善监督机制,构建举报体系
辅导员、班主任要对已经收集的学生家庭信息进行有重点的抽查核实,通过抽查暗访核实有关学生的信息,落实学生获取的资助金的实际流向,对于以不正当手段骗取资助金,或者把资助金用于奢侈生活、挥霍浪费的要予以追回资助金,并给予相应处罚。同时,公布qq号、电子邮箱、电话、网上博客等接受同学们举报。
总之,贫困生的认定应该把握主要原则:学校自身认定为主,生源地证明为辅,发动学生的民主积极性,完善监督、举报机制。做贫困生认定工作,必须有为学生热情服务的心,对学生负责,掌握第一手真实详情,发动学生积极参与,保护学生的隐私,班主任、辅导员老师把握全局,关注强自尊心的家庭“特别”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去精心处理贫困生认定工作,从而将资助金用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保证国家帮贫助学***策的顺利实施,创建和谐的班级,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策体系的意见[Z]. 2007,(5).
[2]余冠仕,柴葳,赵秀红.大幅提高奖助学金凸显民生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7,(3).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10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对策
在2010年秋季开始,根据***和***的要求,各高校将贫困生的资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000元改为每人每年3000元,极大地提高了全国500多万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随着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增大,资助生源面积不断扩大,如何评定贫困生就成为了各高校面临的一项基本问题,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开展的是否顺利决定了我国高校贫困资助工作开展的效果,同时也直接影响家庭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面临的问题
1、贫困生的界定标准问题
参照市民平均消费水平,百度百科中对贫困生的界定标准为: (1)本人月平均生活费、家庭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平时生活节俭,完成学业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2)家庭所在地处边远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或父母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的学生;(3)少数民族学生,及少数本人虽未主动申请但家庭确实贫困,且有相关证明情况属实的学生,可列为贫困生。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具备以下条件的,如***子女、孤儿、父母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伤失或部分伤失劳动能力的)以及特殊困难家庭,家庭持有《特困证》、《社会扶助证》、《最低生活保障证》及本人月平均生活费与家庭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下,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列为特困生。各高校在贫困生评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各地收入水平不同,家庭人均收入是否一视同仁?如何界定生活节俭?使用亲戚朋友赠送名牌手机、笔记本电脑是否是使用奢侈品?如何鉴定是否别人赠送?
2、地方***府开具的贫困生依据或证明问题
在从事高校资助工作过程中以及和其他从事高校资助工作的同事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各高校在评定贫困生的过程中,贫困认定依据单一,存在严重问题。学生所在生源地当地民***局和所居住地村委会或街道办所开具的贫困证明成为最重要依据,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成为辅助依据。根据***的要求,各高校每年都会向学生发放《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在学生填写《家庭经济调查表》过程中存在虚假填写问题,而当地民***部门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审查松懈,基本是有求必应,这就造成很多学生都有贫困证明,难以真正鉴定是否贫困。更有甚者,有的民***部门不以事实为依据,以权力为牟利贪腐工具,真正贫困的学生得不到贫困证明,而有关系的家庭富有学生反而有贫困证明,这就给高校的贫困认定工作依据带来了极大困难。贫困生认定的依据是什么?这是贫困生认定工作所面临的一项基本问题。
3、高校开展贫困生认定的程序规范问题
以学院领导牵头组成贫困认定小组,公示无异议后,辅导员组织班级同学成立贫困认定分组,学生向辅导员提出贫困资助申请,班级贫困认定小组审核学生提供的贫困依据,贫困小组同学根据贫困同学提供的贫困生证明材料以及该生平时的消费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将结果上报学院贫困认定小组,贫困结果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学校资助中心。这种贫困认定程序已经基本比较完善,但是在实际操作工程中也存在几个问题。(1)辅导员在学生贫困认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辅导员是否能客观公正引导学生进行贫困认定?是否有规范的监督?(2)辅导员工作繁重,辅导员是否有精力和时间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状况?(3)贫困认定小组的学生成员能否客观公正评定贫困生?
二、浅析贫困生认定的问题对策
1、贫困生界定标准具体化
各高校应根据所在地的消费水平、学生家庭所在地的收入水平、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以及贫困证明、学生的平时消费情况制定具体化的评定标准。一是要考虑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如***子女、孤儿、父母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伤失或部分伤失劳动能力的)以及特殊困难家庭,家庭持有《特困证》、《社会扶助证》、《最低生活保障证》、父母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地处边远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这类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多为沉默寡言、性格内向,或为自卑,不善与人交际,贫困学生评定小组学生关注不到,可以制定标准,直接评为贫困生。二是评定平时生活节俭,完成学业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基本都提供有贫困证明,《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并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这就需要辅导员和贫困学生评定小组同学们根据这部分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进行评定,同学们的评议更能客观、公正的评定出确实需要贫困资助的学生。
2、贫困生认定长期化
在高效开展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存在着依据单一,地方***府开具的贫困证明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不客观的问题,短期内高校无法解决。因此,高校在开展贫困生认定过程中,要实行贫困生认定长期化制度。实行贫困生认定的长期化制度,就是要在长期内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摸底,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监控,贫困资助与监控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辅导员可以负责学生的监控情况并定期将贫困学生信息上报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学生***员、学生贫困认定小组成员以及班级其他学生都可定期对贫困学生的表现上报学院。这样就杜绝了学生在贫困认定前生活节俭,贫困认定一结束就开始花天酒地的现象,要跟踪调查,发现假冒贫困生资格的,立即取消资格,追回贫困资助。而一旦发现有确实贫困但又没有评定为贫困生的,学校可追发贫困资助,确实保障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
3、资助方式多样化
当前各高校对贫困学生的最主要资助方式都是以一学年发放一次助学金的形式进行资助。这种资助方式导致了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产生了界定标准难以界定,贫困生提供贫困证明真实性难以确定、贫困生评定过程程序规范复杂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采取更加系统和严密的资助体系,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提供多样化的资助方式。针对家庭有临时困难的贫困生可以一次性补助解决临时基本生活的补助,针对父母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等等交不起学费、住宿费的学生可以采取减免学费、生活费等方式予以资助,针对家庭所在地处边远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学生可采取学校报销来回探亲、假期回家路费等资助方式,针对平时没有家庭经济来源无法生活的同学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方式进行资助。采取多样化的自助模式,有利于减轻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的难度,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向学校申请不同的资助方式,特别是有偿的勤工助学岗位资助,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还能锻炼学生的基本能力,提高工作技能,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资助和育人的双重目标。
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是各高校的一项基本工作,同时也关系着国家、社会的高等教育能否顺利开展的长远目标。高校的学生资助评定工作还应有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更加客观、公正、顺利的完成。只有国家***府制定更加严密的法律体系进行支撑,社会各部门的监督、支持,才能使得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更加方便、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生贫困证明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