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伴我行篇1
好习惯伴我行
什么是习惯?字典上说,习惯就是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不自觉的活动。那好习惯当然是长期以来重复地做好的活动,这好的习惯我们平时每一天中的每时每刻播种“好行为”结出的“果实”。
下面请大家看一看我播种的好习惯树:第一颗果实树:讲文明,讲礼貌。第二颗果实树:尊老爱幼。第三颗: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第四棵树:勤俭节约。第五棵树:讲卫生。第六棵树:不懂就问。第七棵树:办事先考虑对方的感受。
小学生优秀 白云飘飘网
给我带来最大好处的是不懂就问,它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我习惯树上有许多“果实”还没有成熟,如:粗心大意,不无归原处等等,我一定好好的把这些没有成熟的“果实”都培养成熟。
好习惯伴我行篇2
今天我们班将开展“好习惯伴我行”主题演讲活动。
我们先一起来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的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哎哟,那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故事听完了,大家想一想,能够最后参加总经理面试的这几位学生,是从千***万马中挑选出来的,难道他们还不够优秀吗?这家公司为什么不录用他们呢?是的,真正优秀的学生是养成了良好习惯的学生,而这几位大学生没有养成尊重他人,未经允许不乱翻他人东西的好习惯。
今天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不经过他人的允许不能翻看他人的东西,相信今天不会有同学去随意乱翻他人的东西,是吗?可是,明天,后天,一星期以后,一个月以后呢?是不是大家都还能做到这一点呢?可能已经忘了这个故事,又会不经意翻别人的东西了吧?但是,一旦我们养成了不乱翻别人东西的良好习惯,不要说一个月,就是一年一辈子也不会再乱翻别人的东西了。
因为,习惯是忘不掉的,它是一种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比如,做作业,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可以说是自动化地按时完成,不需要别人的提醒和督促,更不会拖拉了;再如,有些男生原来睡前洗脚是一定要爸爸妈妈提醒的,不提醒就不洗,在茅小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即使回到家没人提醒也会洗,因为已经养成了睡前洗脚的良好习惯。
好习惯伴我行篇3
一、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教育的内容
(一)托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喜欢同伴,知道同伴的姓名、性别、特点;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同伴的喜欢;礼貌对待同伴,主动邀请同伴,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同伴共同快乐的游戏、活动。
(二)小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介绍同伴的姓名、性别、特点,与同伴交往;用较为简单的话语或行为表现出对同伴的关心、帮助;帮助同伴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主动与同伴共同游戏、活动,与同伴分享玩具。
(三)中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主动表现对同伴的喜爱、乐意与同伴相处;谦让同伴、与同伴友好相处,想办法帮助有困难的同伴;珍惜同伴的劳动果实,不随便打架、骂人,不给同伴起外号,尊重同伴;在同伴帮助、关心自己的同时也帮助、关心同伴,并表达对同伴的感谢。(四)大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喜爱同伴,重视、爱护同伴,用适宜的话语和行为表现对同伴的关爱;主动邀请同伴参加游戏、各种活动,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团结友爱;积极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伴,并用适宜的语言和行为使同伴开心、快乐;关爱同伴,分享同伴的快乐和痛苦,从同伴的角度出发,体验同伴的心情;在同伴遇到伤心事情时,积极主动的用关爱的话语和行为安慰同伴。
二、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抓住幼儿园课堂教育的主阵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1.通过创设情景,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一个良好行为的养成,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幼儿年龄小,往往不知道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为了给幼儿树立正确的形象,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通过创设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如,第一步,情境假设:“小朋友摔倒了”、“小朋友把书掉了”;第二步,行为引导:“看见小朋友摔到了,你可以怎么做?”、“他的书掉在了地上,我们帮帮他吧?”;第三步,树立正确行为标准“:你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做的真好!”、“你帮小平捡起来掉在地上的画册,真是个好孩子!”通过以上训练,建立良好行为,激发幼儿喜爱同伴、礼貌对待同伴、为同伴做事、关爱同伴、与同伴分享等良好行为品质。2.通过榜样示范和强化激励,巩固正确的行为成果,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建立的重要理论依据。实践研究中,我们在幼儿中树立关心同伴的榜样,对于为同伴做好事,体贴关心同伴的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许,使孩子懂得关心同伴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激发幼儿争做关心同伴的小标兵。我们对幼儿关心同伴的各种良好表现进行实景拍摄并在全园幼儿中进行播放,照片和美术作品,张贴宣传,起到榜样的作用,使幼儿逐步养成关心同伴的良好行为习惯。3.通过积极情绪的激励作用,让幼儿在快乐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众所周知,情绪对于人的行为有重要的中介作用。我们利用情绪的激励作用,唤醒幼儿的良性体验,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在快乐中得到巩固。为了使幼儿在行为习惯形成的训练中得到快乐的体验,我们长期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训练活动。在游戏中训练,在音乐、体育活动中训练,有了帮同伴拿道具、整理用具、主动邀请同伴参加游戏、相互谦让、团结、分享同伴的快乐、爱护同伴、友好相处等好的行为出现,及时给予奖励,让幼儿到体验关心同伴的乐趣,从而使他们乐于主动关心同伴,为同伴做事。关心同伴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快乐的活动中达到了巩固。4.通过日常教育,不断巩固幼儿良好行为成果,养成牢固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日常点点滴滴的生活无法分离。为了帮助幼儿把课堂教学、情景教育中的结果运用到实践当中,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进行随机教育。在午睡起床时,发现帮助同伴扣扣子的好事,我们及时表扬并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孩子“要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要关心照顾弟弟妹妹”,使孩子树立“关心同伴是美德、是好孩子的表现”。我们充分运用一切有效的教育契机(散步、观察、谈话、户外活动等),使关心同伴的品德教育和实际行动渗透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延伸到课外。
(二)利用幼儿的认同心理,调动教师积极性,编写园本教材,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教师榜样团体,巩固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一个幼儿会对权威代表的教师有强烈的认同感。实践研究中,我们首先要求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教师,用爱的行为关心每一名幼儿,遵守习惯的各项指标,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同时为了体现教师的关心、爱心,我们号召教师利用幼儿教师能歌善舞、能画会演的特点,改编、创编以关心同伴为主、形式不同的诗歌、儿歌、歌曲等园本教材,通过在班级里幼儿相互之间演唱歌曲、表演诗歌的方法,与幼儿共情,不断强化幼儿行为,巩固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分类指导、家园联手,共育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幼儿关心同伴的行为习惯不仅仅只是在幼儿园中进行培养,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大力协助、配合。为此,我们利用家教园地、随机交谈、家园之窗、家长讲座、电话随访等多种途径来来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帮助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并加强自身修养,来真正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根据不同家庭类型,我们采取分类指导,如举办“爷爷奶奶经验交流会”、“高级知识分子家长家教辩论会”、“专家育儿讲座”、“幼儿心理咨询”等活动,及时掌握和解决家庭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提高家长对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认识,纠正家教在培养行为习惯中出现的误区。用典型人和典型事例进行交流,达到相互启发,相得益彰的目的。
三、成效与思考
通过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幼儿在以下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将托班、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行为的综合评定后发现,幼儿的行为变化具体体现在:一是幼儿“尊重同伴”的行为。能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幼儿,优秀率从原来的5%提高到38%,不合格率从原来的75%降低到31%;大多数幼儿能够在老师的提醒下不再破坏他人劳动成果,如刚搭好的积木;大多数幼儿能够做到不嘲笑同伴的缺点、不骂人。二是“礼貌对待同伴”的行为。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谦让、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主动邀请同伴的幼儿,优秀率从原来的6%提高到42%,不合格率从72%降低到30%;大部分幼儿可以做到在早晨入园和下午离园是主动与小朋友打招呼,会经常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三是“为同伴做事”的行为。
好习惯伴我行篇4
字典上说,习惯就是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那好习惯,当然是长期以来重复地做的好的活动,这好习惯是我们平时每天每时每刻播种“好行为”结出的“果实”。
回头看看我已种了十一年“习惯树”上都长出了那些好果实哪?我想最大的一颗果实应该“不挑食身体棒”,听妈妈说,我自小吃饭十分爽快,不用大人们前前后后的催食,所以你瞧,我有着一米五五的个头,结实着哪!
第二颗果实应该是“爱运动不懒惰”,我还在幼儿园时爸爸就带我报名参加了游泳训练,我特喜欢在水里翻腾,就连现在一听到游泳我就会浑身来劲,去年暑假只有三年级的我已经达到了五年级游泳标准。我还特别喜欢打乒乓球,虽然只学了皮毛,训练时经常累得大汗淋漓,但在乒乓台前潇洒挥舞球拍的过瘾劲对我的吸引力还是难以抵挡的,今年暑假,我会争取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
好习惯伴我行篇5
习惯,常听妈妈说这个词。习惯到底是什么呢?是你用筷子吃饭,是你用右手写字。习惯重要,它可以有利于你一生,而你也有可能就因为它而苦恼不已。同学们,暑假来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养成一些有益于我们的习惯呢?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什么是“习惯”?字典上说,习惯就是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那好习惯,当然是长期以来重复地做的好的活动,这好习惯是我们平时每天每时每刻播种“好行为”结出的“果实”。
回头看看我已种了十一年“习惯树”上都长出了那些好果实哪?我想最大的一颗果实应该“不挑食身体棒”,听妈妈说,我自小吃饭十分爽快,不用大人们前前后后的催食,所以你瞧,我有着一米五五的个头,结实着哪!第二颗果实应该是“爱运动不懒惰”,我还在幼儿园时爸爸就带我报名参加了游泳训练,我特喜欢在水里翻腾,就连现在一听到游泳我就会浑身来劲,去年暑假只有三年级的我已经达到了五年级游泳标准。我还特别喜欢打乒乓球,虽然只学了皮毛,训练时经常累得大汗淋漓,但在乒乓台前潇洒挥舞球拍的过瘾劲对我的吸引力还是难以抵挡的,今年暑假,我会争取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
“习惯”树上最漂亮的一颗果实我想应该是“创新求知爱动脑”,学习上我总爱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不一定正确,有时还显得特别幼稚,但我坚信,只要我努力打好基础,永葆创新思维的好习惯,总会让这颗漂亮的“习惯果”越长越成熟,越来越香甜的。
当然,我的“习惯树”上还有一些果实长得还不够健壮,比如还有“粗心大意”的斑点和“贪玩贪嘴”颜色。
好习惯伴我行篇6
一、指导学生如何去做
在帮助学生迅速进入高中生角色的同时,首先要把高中生行为习惯的意义和学校的教育理念灌输给学生,希望成为集体的奋斗目标、自觉规范。通过介绍毕业生中优秀学生成功的事迹,使学生有很好的方向意识,无形中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激发学生愿意去做
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强调和要求学生去怎么做是十分被动的。因为长时间后学生对单方面的要求、规定一点都不感兴趣。班主任要学会双管齐下,调动学生主动好学的积极性,多鼓励学生在同伴中找到好的模范,让学生之间形成同伴效应。例如,在期中考试后,我们班组织了前半学期的总结会,以学生交流、共享、查缺补漏等环节,让学生通过相互影响发现:在高中学习中必须树立好的行为习惯,才会受益。这时,作为班主任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可以在班级常规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加入到班级管理的事务中来,做自己的主人,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学生的充分参与中,班级的各项常规应运而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制订的班级制度让班级工作更加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这些制度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管是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都会深深地烙在学生心中,更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鼓励学生坚持去做
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阶段可能要费一番脑筋、花费一些精力。作为班主任,我每天都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在树立好的行为习惯中的点滴成长。发现了学生的进步,一定会及时给予认可,并大力支持、鼓励学生坚持去做。例如,我班有个典型的学生朱某,因其自恃有聪明的头脑所以学习不是很刻苦扎实,在卫生、守纪等很多方面也没有好的行为习惯,期中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通过他的自省、同伴的影响及班主任与他的谈话指导,他自己逐步认识到只有改进自己各方面的行为习惯,才能改变其现在的状态。不久之后,这名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进步,我在不同的场合对他的行为习惯改善给予鼓励,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的学习有了飞速的进步。
好习惯伴我行篇7
关键词:音乐活动;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我国古代学者孔子就曾在《论语・秦伯》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代西方哲学家柏拉***也认为,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我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等也都曾一再强调过音乐教育对改造国民素质所具有的重要教育作用。3~6岁,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和社会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作为幼教工作者,要把孩子培养成合乎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建设成祖国的有用之材。必须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而音乐活动正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行为的好途径。
一、在韵律活动中模仿
3~6岁的孩子喜欢模仿,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常常运用模仿动作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如,韵律活动“洗脸、刷牙、梳头”,在轻快活泼的音乐伴奏下,老师通过毛巾、牙刷、梳子等实物演示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模仿,同时教育他们早晚刷牙、洗脸,保持良好的仪表、仪态。一段时间以后,他们不仅模仿得像模像样,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会了运用,为孩子初步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行为习惯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看大班哥哥、姐姐的情境表演,模仿其良好的行为,学会礼貌用语。如,唱歌表演《对不起,没关系》中有这样的情境: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同伴绊倒了,同伴会立即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很有礼貌地说一声“对不起”,被扶起来的小朋友笑着对他说“没关系”。中小班的孩子们看到表演后就会模仿,当表演中的情境出现在孩子身边时,他们会在老师的提示下正确地说出“对不起”“没关系”,这时,孩子们的礼貌意识会得到初步的萌发。
二、在歌唱活动中感知
歌唱活动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若能注意文明礼貌行为的正确引导,会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在每次音乐活动开始部分,我们都要用歌声互相问好,“小朋友们好!”“老师,您好!”文明礼貌的种子悄然洒下,渐渐萌芽,久而久之,见面问好已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学习歌曲《国旗国旗我爱你》前,用具体的情境感染幼儿,做到具体化、形象化。组织孩子认识国旗,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小国旗,师幼共同参加升旗仪式,老师用严肃、自豪的表情感动孩子们。在国歌声中,尊敬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油然而生。我们把抽象的热爱祖国具体化到爱国旗上,每次升旗,孩子们都能认真站好、行注目礼,把对祖国的尊重热爱渐渐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体现出良好的礼仪风范和较高的
素质。
再如,中大班《让座》《好娃娃》等歌曲,我们都尽量抓住品德教育的机会,教育幼儿尊敬老人,为老人让座,在家中尝试为老人做一些如:端凳子、倒茶、拿拖鞋、递眼镜等事情。逐步学会从小尊重他人,养成关心他人,尤其是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从小愿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三、在音乐游戏中实践
幼儿园的孩子最喜欢的是游戏,游戏是他们的最爱。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正面影响,从中受到文明、礼貌方面的教育。
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孩子们边唱边拍手去找朋友,当找到朋友时要“敬礼、握手”,手拉手转圈,挥手“再见”。这看似简单的游戏活动,其中就包括了礼貌用语的正确使用,礼貌、友好地交往,活泼、大方地参与。孩子玩这类游戏越多,接受的正面影响也越大。
四、在打击乐活动中养成
打击乐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组成部分。在组织活动中,我们注重规则意识的培养,学会尊重别人看指挥,培养整体意识,养成守规则的好习惯。
在使用乐器的过程中,提醒小朋友拿到乐器不要随便发出声
好习惯伴我行篇8
您好!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朋友,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同事、同学或亲戚,也可能是我们喜欢的一本好书等等。这些朋友经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但你是否疏忽了这样一个好朋友——好习惯。他们无时无刻地陪伴着您,与你亲密无间、朝夕相处。有了他们,你就能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有了他们,你的学习将会出类拔萃,你的生活将会充满快乐,你身边将会充满阳光。
可见,好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大啊!为了培养您们养成终生受益的好习惯,今天我向您们发出倡议:
一、维护家园整洁,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损坏花草树木。
二、举止文明,尊重学生,言行得当。使用文明用语,不说脏话、谎话,不打架斗殴。
三、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澡,勤换衣,保持衣服和手脸的卫生。
四、自觉遵守法律。
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习惯就象雏鹰的一双翅膀,能让我们在高高的蓝天上翱翔。习惯就是我们成长中最好的伙伴,能让我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让我们把好习惯放在心里,让它在心中生根发芽!
最后请您和我大声跟我说: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
好习惯伴我行篇9
[关键词] 幼儿 健康教育 进餐教育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可见,幼儿的一日三餐是幼儿园保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幼儿进餐时若能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有目的关注幼儿进餐环节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而且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就应该从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着手,在幼儿进餐、游戏等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但在幼儿园实际的健康教育中,其幼儿进餐教育工作环节中仍存在诸多的认识层面和实践操作上的误区。
一、幼儿用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多数幼儿园的幼儿进餐过程中,教师明确规定:吃饭要保持安静、不允许幼儿间进行话语交流、吃饭速度要快、不能把饭粒洒在桌上等等一些限制幼儿进餐的规矩。事实上,幼儿进餐时的诸多规矩,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一)影响幼儿的正常进食
幼儿进餐时不许说话,是幼儿园普遍遵循的一项保教制度。幼儿用餐时,教师常提醒幼儿:“不许讲话,好好吃饭”、“快点吃、吃完可以出去玩”等。为了班内的统一管理和安静的用餐氛围,教师就会不厌其烦地对幼儿进行一系列的提醒,在教师严格控制的用餐氛围下,幼儿原本轻松愉快的用餐享受变成了一种严肃的生理作业。在这种严肃的用餐氛围下,给幼儿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幼儿在进餐时一方面默记教师提出的各项规定,另一方面用规定约束规范自己的用餐行为。教师对一些吃的慢的幼儿不断进行“善意”的督促,有时甚至会把吃的慢的幼儿拉出来,分配到一个角落去。在这种不和谐的用餐氛围下,很容易让幼儿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长期处在这一用餐氛围下,不仅影响幼儿的消化和吸收而且会容易滋生幼儿厌食等负面情绪。
(二)不利于发展幼儿的同伴关系
在进餐过程中,教师要求幼儿各吃各的、不准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因此多数幼儿能按教师规定安分进餐。事实上在进餐这一自由活动过程中,幼儿内心很渴望和同伴交流。记得在幼儿园实习时,笔者发现幼儿在进餐时通常会和周围的同伴交流自己周末要去哪玩、妈妈又给买新玩具新衣服了等,在这一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幼儿边吃边说,非但没有影响幼儿的正常进食,反而使幼儿心情愉快地完成了进餐活动,另一面幼儿在这一轻松的氛围下锻炼了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增进了同伴关系。可见,在自我封闭的进餐过程中,不仅不利于幼儿的愉快进食而且还大大减少了幼儿间交流的机会。虽然,我们提倡幼儿进餐时的自由交流,但我们并不是从一个极端(完全封闭的进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自由无度的进餐)。我们所提倡的是在不影响幼儿及其同伴正常进餐的前提下,允许幼儿间的自由交流。
(三)不利于师幼关系的形成
在幼儿园实习时,我们发现从幼儿一开始进餐,教师便不停地督促幼儿尤其是吃饭速度慢的孩子抓紧时间吃,吃完后可以自由活动。其中保育老师在这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某幼儿园大班里面对那些吃饭不安分的孩子某保育员常采取非常粗暴的行为,如用盛饭勺砸幼儿的碗或是罚幼儿站立吃饭。在这一状态下,进餐便成了一些幼儿恐惧的事情,而且教师很容易让幼儿产生一些错觉如:吃饭和自由活动有时是对立的、吃饭速度快才是对的等。可见,在这些错觉的支配下幼儿往往会对吃饭及教师产生心理抵触,而且还有一些幼儿为了迎合教师的需求,改变自己的进餐习惯不断提高进餐速度。在这一些表现下,教师和幼儿间很难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就餐环境
我们知道在幼儿进餐时,教师过多的干预不仅影响幼儿正常愉悦的进餐,而且还不利于班级融洽氛围的形成。但另一方面,这也并不意味着幼儿进餐时,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对幼儿放任自流。相反,教师要为幼儿的进餐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保证幼儿进餐时能放的开、吃的香。在为幼儿创造用餐氛围时,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用餐时的表现,针对有用餐问题的幼儿分别指导。不能仅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孩子。对于那些挑食、进餐慢的幼儿要深入了解原因。只有在愉悦的氛围下,幼儿才能心情愉快快乐用餐;在和谐的用餐氛围下,不仅大大增进了幼儿间的交流,而且对班级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效用。在进餐时教师若能把握教育契机,适时对幼儿渗透健康教育,才能真正把健康教育的理念贯穿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
(二)利用同伴影响,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集体进餐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同伴的影响为幼儿树立榜样,使其他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发现某些幼儿进餐时出现乱丢饭粒、东张西望、不安心进食的行为时,可以在班内找出吃饭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这时幼儿可能会以榜样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方面幼儿会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性,另一方面教师的间接教育方式幼儿也容易接受,非常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利用同伴榜样的教育作用时,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不能对看似不听话的孩子实施大棒似的打击教育。利用同伴的榜样作用,不是为了打击那些在某些行为习惯尚缺的孩子,而是为了使他们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在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渗透健康理念时要以幼儿为本,为幼儿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铲除荆棘,而不能成为幼儿健康发展的障碍和阻力。
(三)加强家园合作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幼儿园要加强家园合作共同致力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教师和家长要在教育要求和教育行为上保持一致,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实施同步教育。从就餐这样的小视角入手,在家庭中家长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不挑食按时就餐,不浪费粮食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唯此,幼儿园中的教育效果才能在家庭中得以延伸和巩固。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各种生活学习问题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探讨。只有教师和幼儿家长站在同一战壕里,才能打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保卫战。
参考文献
好习惯伴我行篇10
一、一日活动环节的相互渗透促进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第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直接渗透
当我们每天对着孩子们说出“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懂礼貌,讲卫生”这些泛泛的要求时,孩子们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他们还不能够理解这些要求所涵盖的具体指向和内容。针对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我们不如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要求”“润物细无声”地传达给他们。比如:通过讲故事《小河马拔牙》教育孩子保护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通过故事《样样都爱吃》使孩子养成不挑食的习惯。在进行《样样都爱吃》活动前,我们注意到好多孩子挑食偏食的情况比较严重,有的不吃蔬菜,有的不吃肉,有的不吃辣,于是课题组经过讨论设计了此活动,以生动的故事教育激发孩子愉快进餐的积极性。故事中设计了熊大大和熊小小这对双胞胎的比赛,让孩子们认识到小小之所以比赛总是失败是因为小小挑食,启发小朋友用自己的话语劝告小小要样样都爱吃,身体才会棒,然后延伸到生活中。小朋友通过认识各种蔬菜和水果等方式说出“我爱吃青菜”“我爱吃鱼”“我爱吃辣椒”等等话,并给勇敢克服自己挑食习惯的幼儿及时的鼓励。通过和小小一起加油的方式形成了孩子们对样样都爱吃的进餐习惯。活动中还让幼儿与故事中的小小进行互动,增加了情感交流与体验。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进餐的习惯大有改观,进食欲望非常好。我们每学期都进行课题研讨活动,每月一次课题组活动,以一课三研的方式进行集中讨论,探索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把握日常活动中随机教育的机会,自然强化
课堂是基础,而课外的巩固才是习惯强化成自然的好渠道。因此,我们在游戏、盥洗、谈话等各环节中反复提醒,加以强化,有效促进了习惯的自然形成。
比如我们利用每周一升国旗讲话活动和早上晨间谈话的时间,由老师轮流主持,根据课题内容和幼儿表现出来的现象,运用故事、儿歌、表演等方式进行教育。
在过渡环节中和突发事件中也能随机教育。比如在盥洗时,念儿歌《洗手》——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搓呀搓,清清水里冲一冲,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散步时,儿歌《轻轻》——开门轻轻,关门轻轻,说话轻轻,上下楼梯也轻轻,我要做个小轻轻。教育幼儿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学会小声说话。睡觉时,歌曲《十二点钟静悄悄》——十二点钟静悄悄,我们准备睡午觉,轻轻脱衣轻抬脚,轻轻躺下不说笑,小花被呀盖盖好,闭上眼睛睡着了。上课前儿歌《爱学习》——上课时,坐正直,两手放平看老师,要发言,先举手,老师允许再回答。只要我们的老师自己能够做个有心人,就能收集到好多这样的资料,然后在教学中点点滴滴运用到每一个环节里去。
第三,开展生活技能比赛,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
促进幼儿习惯养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比赛。因为有了竞争目标,孩子们才会特别有劲,因为有了奖励,孩子们才会努力不放弃地去追求。为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满足成功的需要,我们在年级组分别设置了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赛,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小班为穿衣服穿鞋子比赛,中班为叠衣服比赛,大班则为叠被子比赛。各班在班内都积极进行了热身比赛,然后各班在班级比赛的基础上各自选出了10名代表进行年级组的对抗赛,全体师生共同参加,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并现场颁发了奖状。孩子们拿到奖状合影时笑容特别灿烂。比赛,不仅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更重要的是老师可以以此为契机,促动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掌握孩子生活习惯养成的实际水平。
二、情境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交往习惯
第一,情境游戏的开展为孩子们创设了培养良好交往习惯的平台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最能激发孩子们的主动性。交往习惯的养成需要在生活化情境的再现中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效果,因此在进行中班幼儿交往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最多地使用了情境游戏的方法。课题组根据目标有计划地制订了课程内容逐步实施研究。如情境游戏《小熊请客》、《让座》、《好朋友》、《狮子与老虎》等等,均以情境表演的方式表现故事情节,幼儿在看表演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辨别好习惯和坏习惯,再通过实际参与创造表演的方式模仿交往中的礼貌用语,感受正确的交往习惯。如在进行《让座》的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一个乘坐公交车去旅行的情境,每个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座位号坐上了相应编号的公交车,在准备开车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教师扮演的孕妇招手,教师通过让孩子自己思考要不要停车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并鼓励孩子搀扶孕妇阿姨上车。车子继续前行,突然又来了一位老奶奶,小朋友已经有了刚才的经验,很顺利地把老奶奶扶上了车,可是车上已经没有座位,又抛出了新问题,怎么办?此时教师完全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出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最后,有孩子主动把座位让给了这个老奶奶。老师及时给予了表扬,让座的孩子非常高兴。通过这些即兴表演,孩子们认识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并学会了礼貌交往的方式。除此之外,还开展表演游戏、向邻班老师借还物品等活动来促进习惯生活化的养成。如今,孩子们已经会非常礼貌大方地帮助老师借还物品,和同伴、成人礼貌交往。
第二,文明礼仪小宝贝的评选为幼儿提供了榜样示范作用
生活中自如地运用是孩子习惯养成的最终目的,为使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养成,幼儿园还每周选出男女各3位文明礼仪小宝贝,佩带礼仪小宝贝的红色飘带和老师一起在清晨迎接来园的伙伴和家长,并向他们问好。起初,孩子们比较羞涩,不好意思主动招呼,我们就先请平时比较大方的孩子,并且由值日老师陪伴、提醒,并倡议家长主动和礼仪宝贝打招呼,渐渐地,孩子们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每天大声地向小朋友问好,而原先不太愿意和同伴交往的孩子也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下大方起来,因为互相感染、彼此教育,省去了老师很多口舌功夫。逐渐地,许多家长主动和老师要求让他的孩子担任礼仪小宝贝,带着灿烂微笑,礼貌大方的礼仪小宝贝成为了幼儿园清晨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礼仪小宝贝也从原来的大班幼儿扩展到了中、小班级幼儿,每天一更换,让更多的小朋友都有机会成为光荣的礼仪宝贝,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礼仪宝贝为得到同伴和成人的认可而骄傲,其他小朋友也从他们的榜样中得到激励,产生自律意识。现在,只要进丹凤幼儿园,就能听到一声声礼貌的问好,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容,礼仪宝贝已经存在于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第三,集体生日会的开展增强了同伴分享中的欢乐氛围
学会分享是交往习惯的养成重要目标之一,在集体生活中进行分享是最好的体验方式。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比较内向的不善于交往的幼儿,向家长发出为孩子过集体生日的邀请,家长非常支持,在孩子生日那天,班级里所有小朋友围着小寿星共唱生日快乐歌,并为他点燃生日蜡烛,和他一起分享蛋糕,在老师和同伴的祝福下,原本不愿意开口的孩子都能非常开心地笑起来。借着这个机会,小朋友向他说出诚挚的祝福,并感谢他的蛋糕。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更愿意主动地向同伴表达自己的交往愿望。集体生日会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很多小朋友都主动和老师提出要在幼儿园分享生日的快乐。在这样的分享方式的影响下,孩子们从分享生日蛋糕逐渐发展到分享玩具、分享书籍、分享食物,友好交往的品质逐渐形成,并已经形成氛围。
第四,家园合力,实现良好交往习惯养成的和谐统一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为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课题组不定期地向家长发起习惯教育的话题讨论,并进行班组家长教育沙龙活动。课题组老师为主持人,组织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并给予客观有效的指引。有一次,我园还针对家长向我们提出的“隔代教育的困扰”求助展开了问卷调查,搜集了家长反馈回来的隔代教育的信息,发现大多数年轻家长都有这个烦恼,他们认为和祖辈同住有喜与忧,主要是祖辈太溺爱孩子,对子女的教育不配合,在家里形成两个对立派。为此,我园特别邀请了全体祖辈家长到场进行了一场“隔代教育面面观”专题讲座。我将调查表中的主要问题向祖辈家长进行了反馈,并向他们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和负作用,用具体的事例向他们讲述怎样在家庭教育中保持观念的一致,鼓励祖辈家长们将教育孩子的担子给年轻父母承担,并能抛开一些旧观念,和子女形成教育的共识,使孩子能在正确的家庭教育中巩固良好的***、自理、感恩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