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四多经典语录10篇

许四多经典语录篇1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同书异名 卷数 校勘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清代辑佚考论”阶段性成果(11XZS033)

《四库全书总目》是四库馆臣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研究清代学术的重要资料《四库全书总目》在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今从辨析同书异名、解析佚书卷数、考证佚书作者、重视佚文校勘四个方面对其辑佚学成就进行初步探索。

一、辨析同书异名

中国古代典籍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命名方式、出版者以及出版时代的不同,导致“同书异名”现象较为常见。辑佚时如果忽略了同书异名,就会造成以一书为多书、漏辑佚文等不足。《四库全书总目》对佚书同书异名问题多有辨析。

《融堂书解》提要云:

“案时《两汉笔记》之前,载有《尚书省札》,列时所著诸书,有《尚书启蒙》。又载《严州进状》,则称《尚书演义》,同时案牍之文,已自相违异。《永乐大典》所载,则皆题钱时《融堂书解》,其名又殊。然《永乐大典》皆据内府宋本采入,当必无讹。朱彝尊《经义考》以《尚书演义》著录,盖未睹中秘书也。”[1]94

《融堂书解》,宋钱时撰。《宋史・艺文志》未著录,明叶盛《竹堂书目》著录。清朱彝尊《经义考》著录钱时《尚书演义》八卷,未见。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录出二十卷。四库馆臣考出《融堂书解》有《尚书启蒙》、《尚书演义》两个异名。

《岭表录异》提要云:

“诸书所引,或称《岭表录》,或称《岭表记》,或称《岭表异录》,或称《岭表录异记》,或称《岭南录异》。核其文句,实皆此书。殆以旧本不存,转相稗贩,故流传讹异,致有数名。惟《永乐大典》所题与《唐志》合,今特从之,以存其真焉。”[1]623

《岭表录异》,唐刘恂撰。《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著录。《太平寰宇记》、《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多有征引,南宋左圭《百川学海》、元末明初陶宗仪《说郛》所收已非完书,亡佚已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录出三卷。四库馆臣根据各书引用的相关内容,统计出《岭表录异》的五个异名:《岭表录》、《岭表记》、《岭表异录》、《岭表录异记》、《岭南录异》。“《说郛》题名《岭表录异记》,《埤雅》卷二、《文献通考》卷二百五《经籍考》三十二、《太平御览・经史***书纲目》均题为《岭表异录》。即使是《太平御览》一书,就有《岭南录异》、《岭表录》、《岭表记》、《岭表异录》、《岭表录异记》等几种不同的提法。”[2]158-160如果不辨同书异名,必然会导致佚文的漏辑。

《实宾录》提要云:

“是书见于晁公武《读书志》者称《异号录》二十卷。而陈振孙《书录解题》作《实宾录》,谓永易所撰,蜀人勾龙材校正,文彪增广,凡本书三十卷,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又分《实宾录》、《异号录》各三十卷,皆题永易所撰。诸家纪载,颇舛错不合。今以其说互相参证,疑陈氏所称本书,乃永易原撰,本名《异号录》,陈氏所称后集,即文彪所续,始取名为‘实宾’之义,并本书亦改题今名。《宋志》盖误分为两书,而晁公武所见则为未经增广之本,故尚题为《异号录》也。”[1]1146

《实宾录》,宋马永易撰。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与《宋史・艺文志》著录的书名已有不同。四库馆臣认为本名《异号录》,文彪增广后改题《实宾录》,《宋史・艺文志》不辨同书异名,误一书为两书。

二、解析佚书卷数

古籍卷数变化能直接反映内容的变化,古书的亡佚往往是从缺卷开始,逐渐散亡。辑佚要恢复古籍的原貌,卷数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四库全书总目》对还原佚书卷数多有说明,如:“谨排次审订,仍析为十卷,以还其旧。”[1]1385“今从《永乐大典》中采撮裒次,以类排纂,仍析为十五卷,以还其旧。”[1]1389“今检勘《永乐大典》所载,裒而集之,附以其子所作年谱、行状,仍析为十二卷,适符原目之数。”[1]1406《四库全书总目》对佚书卷数的分合与变化也非常重视。

《周易象义》提要云:

“诸家著录,多作十卷。惟朱睦楔《授经***》作《易传》十二卷,焦f《经籍志》作《易传》十四卷。考易东所著别无《易传》之名,盖即此编。朱氏并其《论例》一卷数之,为十一卷,焦氏又并其《大衍索隐》三卷数之,遂为十四卷耳。朱彝尊《经义考》作十卷,注曰‘存’。然世所传本残阙特甚,仅存十之二三,又非彝尊之所见。惟散见《永乐大典》中者,排比其文,仅缺《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及《晋卦》之后四爻,余皆完具。与残本互相参补,遂还旧观。以篇页颇繁,谨析为一十六卷,以便循览。”[1]21

《周易象义》,宋丁易东撰,原为十卷。明朱睦楔《授经***》、明焦f《国史经籍志》著录卷数略有不同,《四库全书总目》分析了导致差异的可能原因:朱睦楔计入《论例》一卷,焦f计入《论例》及《大衍索隐》卷数。《经义考》著录《周易象义》十卷,但四库馆臣所见传本已残缺严重,因《永乐大典》所存佚文较为完整,四库馆臣以之与残本互补,并析为十六卷。

《湖山集》提要云:

“周必大集有芾《湖山集序》,称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而《宋史・艺文志》则称《湖山集》四十三卷,又别集一卷,《和陶诗》三卷,附录三卷,《当涂小集》八卷;本传又称表奏五卷,诗文三十卷,所载卷目,殊龟醪缓稀T本亡佚,无从核定。今据《永乐大典》散见各韵者,采辑编订,为十卷,以《和陶诗》并入,而仍取必大原序冠之。”[1]1362

《湖山集》,宋吴芾撰,《宋史・艺文志》、《文渊阁书目》、《内阁藏书目录》、《竹堂书目》著录。周必大《湖山集序》、《宋史・艺文志》、《宋史》吴芾本传所载《湖山集》卷数差别较大,难以考定。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存佚诗为十卷,并入《和陶诗》,采用周必大《湖山集序》,以存其概。

又如宋王质撰《雪山集》,《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下》著录三卷,三卷本仅为诗集。《宋史・艺文志》著录《王景文集》四十卷、《雪山集》三卷,四十卷本当为全集,三卷本诗集有单行本,故别出。《文渊阁书目》、《内阁藏书目录》、《竹堂书目》著录八册本,《国史经籍志》、《经义考》著录四十卷本。四库馆臣据王阮原序推断全集为四十卷,原本亡佚,从《永乐大典》中录出十六卷。

三、考证佚书作者

作者是目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确定作品时代的重要依据,对文献的辑佚与辨伪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四库馆臣对作者不明、作者有误、作者有争议的佚书多有辨析,并注意到了同名异人的问题。

(一)考证作者

《邓绅伯集》提要云:

“然原本不著其名,亦不著时代。诸家目录皆不载其书。惟集中有《游罗正仲磬沼分韵》诗题曰:深得‘一’字,又有《诸人集贫乐轩赏花分韵》诗题曰:深得‘把’字,则其名当为邓深。考《永乐大典》‘邓’字韵下引《古罗志》曰:‘宋邓深,字资道,试中教官,入为太府丞。轮对,论京西、湖南北户及士大夫风俗,高宗嘉纳,提举广西市舶。以亲老求便郡,知衡州……擢潼川……有文集十卷。’凌迪知《万姓通谱》亦载:‘邓深,湘阴人。绍兴中进士。’余与《古罗志》同。是编中《乡人祷雨有应》、《寓乌石》及《咏醴泉》、《题岩石山石鼓》、《赠别饶司理》、《别长沙驿》、《渡玉虚洞》诸作,其地皆近衡州。《探禹穴》、《溯峡》、《三游洞》、《峡江》、《滟堆》诸作,其地皆近潼川,与深宦游所历,一一相符,则此集为邓深所撰审矣。”[1]1361

《邓绅伯集》作者、时代不明,各家目录亦未著录。四库馆臣通过研读集中《游罗正仲磬沼分韵》、《诸人集贫乐轩赏花分韵》等作品,依据《永乐大典》所引《古罗志》、凌迪知《万姓通谱》的记载,并考查作品中的地理信息,确定作者为邓深。

《涉斋集》提要云:

“按《涉斋集》,《永乐大典》原题许纶撰。考集中《王晦叔惠听雨***诗序》,自称永嘉人,字深父,而诸书不载其人。考《宋史・许及之传》云:‘及之字深甫,温州永嘉人,隆兴元年进士,累官至知枢密院事。’与自序永嘉人合。《艺文志》载《许及之文集》三十卷、《涉斋课稿》九卷,与今本‘涉斋’之名合。焦f《经籍志》载《许右府涉斋集》三十卷。宋人称枢密为‘右府’,与及之本传官知枢密院又合,则此集当为及之所撰。又《宋史・宁宗本纪》,绍熙四年六月,遣许及之贺金主生辰,《金史・交聘表》亦同。今集中使金之诗,一一具在。本传称及之尝为宗正簿,今集中亦有《题玉牒所壁间》诗,则此集出于及之,尤证佐凿然。”[1]1374

《涉斋集》,《永乐大典》题为许纶撰。四库馆臣依据《宋史・许及之传》、《宋史・艺文志》、《国史经籍志》、《宋史・宁宗本纪》、《金史・交聘表》的记载,并考查集中所涉史实,确定作者是许及之。许纶实为许及之之子,《永乐大典》所题为纂集者之名。[3]1037

(二)辨析作者

《州县提纲》提要云:

“不著撰人名氏。杨士奇《文渊阁书目》题陈古灵撰。古灵者,宋陈襄别号也。襄字述古,侯官人。庆历二年进士,官至右司郎中枢密直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史称其莅官所至,必讲求民间利病。没后,友人刘彝视其箧,得手书数十幅,皆言民事。则此书似当出于襄。然襄所著《古灵集》,尚传于世,无一字及此书。又所著《易讲义》、《郊庙奉祀礼文》、《校定梦书》等,见《宋史・艺文志》、《福建通志》、《说郛》中,不言更有此书。晁、陈二家书目亦皆不著录。书内有‘绍兴二十八年‘语,又有‘昔吕惠卿’‘昔刘公安世’语。考襄卒于元丰三年,距南渡尚远,不应载及绍兴;且刘、吕皆其后进,不应称昔,其非襄撰明甚。今《永乐大典》所载本,盖据元初所刻。前有吴澄序,止言前修所撰,不著其名氏,盖澄亦疑而未定。知《文渊阁书目》所题当出讹传,不足据矣。”[1]686

《州县提纲》,《文渊阁书目》题为陈古灵撰。陈古灵即陈襄,但陈襄《古灵集》以及《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福建通志》、《说郛》均未言及或著录此书,书中内容亦与陈襄生活的时代不符,元代吴澄已不知是何人所撰,故四库馆臣认为《文渊阁书目》所题不足为据。

《省心杂言》提要云:

“宋李邦献撰。邦献,怀州人。太宰邦彦之弟。官至直敷文阁。是书在宋有临安刊本,题为林逋撰。或又以为尹l所撰。至宋濂跋其书,则谓:‘逋固未尝著,l亦因和靖之号偶同而误,皆非其实。而王厮编《朱子语录・续类》内有:《省心录》,乃沈道原作之文,必有所据,当定为沈本。’陶宗仪《说郛》录其数条,仍署为林逋所作,迄无定论。今考《永乐大典》俱载是书,共二百余条,盖依宋时椠本全帙录入。前有祁宽、郑望之、沈F、汪应辰、王大实五序,后有马藻、项安世、乐章三跋,并有邦献孙耆冈及四世孙景初跋三首,皆谓此书邦献所作。耆冈且言曾见手稿,而辨世所称林逋之非。其说出于李氏子孙,自属不诬。又考王安礼为沈道原作墓志,具列所著《诗传》、《论语解》等书,并无《省心杂言》之名,足证确非道原作。宋濂遂因《朱子语录》定为道原,其亦考之未审矣。”[1]779

《省心杂言》,宋李邦献撰,但宋临安刊本、《说郛》题为林逋撰,宋濂以为沈道原撰。四库馆臣依据《永乐大典》所载各家序跋以及王安礼所作沈道原墓志,正各家之误。

又如《三余集》的作者,《永乐大典》所收作品题为黄次岑、黄次山、黄季岑,《宋史・艺文志》、《文渊阁书目》、《内阁藏书目录》、《竹堂书目》、《国史经籍志》、《前贤小集拾遗》、《历代名臣奏议》、《宋诗纪事》等也不尽一致。四库馆臣依据《丰城县志》,考定作者为黄彦平。黄彦平,字季岑,号次山,遂致各家记载参差不一。

(三)辨同名异人

《用易详解》提要云:

宋李杞撰。杞字子才,号谦斋,眉山人。仕履未详。考宋有三李杞。其一为北宋人,官大理寺丞,与苏轼相唱和,见《乌台诗案》。一为朱子门人,字良仲,平江人,即尝录《甲寅问答》者。与作此书之李杞均非一人,或混而同之者,误也。[1]19

《用易详解》,宋李杞撰,《宋史・艺文志》未录,《国史经籍志》作《谦斋详解》,《经义考》作《周易详解》。宋代有三李杞,四库馆臣分别考其字号、籍贯、仕履、著作,以避免混同。辨别同名异人,对作品归属、佚文的收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重视佚文校勘

无讹误的佚文对学术研究才具有参考价值,校勘佚文是辑佚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四库馆臣对佚文的校勘非常重视,如“其字句之讹谬,则参校诸书,详加订正,各附案语于下方。”[1]1143“间有徵引讹谬者,并附著案语,各为纠正焉。”[1]1147

《易纬通卦验》提要云:

“至其中讹脱颇多,注与正文往往相混。其字句与诸经注疏、《续汉书》刘昭补注、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宋白《太平御览》、孙《古微书》等书所征引,亦互有异同。第此书久已失传,当世并无善本可校。类书所载,亦辗转讹舛,不尽可据。谨于各条下拟列案语,其文与注相混者,悉为正,脱漏异同者,则详加参校,与本文两存之。”[1]47

《易纬通卦验》,《宋史・艺文志》著录,《经义考》以为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易纬通卦验》佚文二卷,并运用诸经注疏、类书、古注等资料,校正佚文的讹、脱、衍等错误颇多。

《蛮书》提要云:

“今此本因录入《永乐大典》,仅存文字已多断烂,不尽可读,又世无别本可校。考洪武中程本立作《云南西行记》,称‘丽江通守张翥出示樊绰《云南志》,字多谬误’,则当时已然。谨以诸书参考旁证,正其讹脱,而姑阙不可通者,各加案语于下方,厘为十卷。”[1]585

《蛮书》,亦称《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南蛮志》、《南蛮记》,唐樊绰撰。《新唐书・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著录,明代散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录出佚文十卷,并参考诸书,正其讹脱。

辨析同书异名、解析佚书卷数、考证佚书作者、重视佚文校勘对考查佚书的流传存佚、还原佚书的旧貌以及佚文的收集都有很大帮助,也是避免佚文漏辑、误辑、重复等不足,提高辑佚学术水平的有效方法。《四库全书总目》的辑佚学探索,对今天的辑佚实践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永,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许四多经典语录篇2

一、编纂与价值

《永乐大典》不仅成书以来评价不一,早在编纂之初就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别。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太庙祭祖过后,对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谈起编书的设想:

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事(书),篇帙浩穰,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察之便,如探囊取物。再尝观《韵府》、《回溪》二书,事虽有统,而采摘不广,纪载大略。尔等其如朕意,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①]

要求非常清楚:一是全,采摘书契以来的百家之书;二是大,备辑为一书不厌浩繁。然而,解缙却有另一番见解。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时,解缙就曾上疏说,“臣见陛下好观《说苑》、《韵府》杂书与所谓《道德经》、《心经》者,臣窃谓甚非所宜也”,建议“陛下若喜其便于检阅,则愿集一二志士儒英,臣请得执笔随其后,上??唐、虞、夏、商、周、孔,下及关、闽、濂、洛,根实精明,随事类别,勒成一经,上接经史,岂非太平制作之一端欤?”解缙认为“今六经残缺”,应当“一洗历代之因仍,肇起天朝之文献”。[②]其所瞩目者,仅仅限于儒学范围的经典。此时,解缙受命,仍然按照他本人的想法进行编纂,至永乐二年十一月纂成上奏,成祖朱棣赐名《文献大成》。但当翻检过后,却发现远不符“大而全”的要求:“上览所进书,向多未备,遂命重修”,任命太子少保姚广孝、刑部侍郎刘季?与解缙同监修,“尽通经史百家之言”的陈济“以布衣召为都总裁”。任用“尽通百家之言”的陈济,正是为了调整解缙的编纂思路。而且,陈济对编纂《永乐大典》所起实际作用,也要比解缙大得多。史称:“济与少师姚广孝等数人,发凡起例,区分钩考,秩然有法。”[③]四年四月成祖朱棣来到文渊阁,问“文渊阁经史子集皆备否”?解缙回答说“经史粗备,子集尚多缺”,仍然反映其编纂重“经史”而轻“子集”的倾向。成祖朱棣召来礼部尚书郑赐,命礼部选派通晓典籍的官员四出购求,“书籍不可较价值,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④]这次购求佚书,使许多“奇书可得”,对于编纂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永乐五年(1407)十一月编纂完成,成祖朱棣赐名《永乐大典》,并亲撰序文称:

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募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分,著为典奥。……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巨细粲然明备,其余杂家之言,亦皆得以附见。盖网罗无遗,以存考索,使观者因韵以求字,因字以考事,自源徂流,如射中鹄,开卷而无所隐。[⑤]

全书所收历代文献多达七、八千种,上自先秦,下达明初,实现了“书契以来”“百家之书”“备辑为一书”的目标。据姚广孝《进永乐大典表》,全书缮写成22877卷,凡例并目录60卷,装潢成11095册,随表上进。

《永乐大典》收罗宏富,堪称空前。凡例一开头即作如是说:

是书之作,上自古初,下及近代,经史子集,与凡道释、医卜、杂家之书,靡不收采。……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治、制度、名物,以至奇闻异见,谀词逸事,悉皆随字收载。

从编纂体例看,《永乐大典》所抄原书,直录原文,或整段移录,或整篇移录,甚至整部书移录。这一做法,使这部类书在某种意义上又具有丛书的性质。尽管清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对该书颇多微词,但仍以“其全部全篇收入,得以排纂校订”,因而从中“辑成编者”516种。[⑥]我们今天所用《旧五代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蛮书》、《水经注》、《明律》、《直斋书录解题》等重要史部书,都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

《永乐大典》凡例还规定:

因韵以考字,因字以求事,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

字书体制古今不一,如钟鼎、盘杆、铸刻及虫鱼、科斗、篆书,散在各书,难于辩识,今皆不拘同异,随字备收,而钟、王以后诸家行草诸书,亦备其体。

以“洪武正韵为主”,按韵分列单字。每一单字下先注音韵训释,备录篆隶楷草各类字体。然后,依次将有关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至奇闻异见、诗文词曲,随类收载。所谓“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是吸收了韵书检字的做法,既有事目,又按韵检索,改变了类书单纯分类、不易检索的弊端,是对传统类书编撰方法的一个突破。而且,所抄原书的书名、作者标示非常醒目,便于查考。

《凡例》规定是《凡例》规定,这种“似丛书非丛书”的编纂方法,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特别是何种文献入何韵、何字,编纂中显得比较随意,有的按首字入编,有的按第二字甚至第三字入编,造成混乱。自乱其例的最突出例证是:《永乐大典》引南宋洪遵《泉志》。按照《凡例》规定,“名物制度、旧有***谱,载在经史诸书者,今皆随类附见。若其书专为一事而作者全收入,如《五经礼器***》、《诗***说》全收入礼学、诗学;琴谱、竹谱全收入‘琴’字、‘竹’字之类”,则《泉志》“专为一事而作”之***谱,当收入“泉”字或“钱”字之类,但遍查《永乐大典目录》,怎么也找不到《泉志》一书的踪迹。原来,《泉志》的内容在《永乐大典》中是散见于各种钱币之下的,而不是以书的形式收入的。

二、著录与流传

《永乐大典》修成之后,除明世宗而外,均未引起重视,其书的著录与流传情况颇多疑点。

清修《四库全书》虽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但《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存目》对该书的著录却有不少疑问,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定都北京以后,移贮文楼(案文楼即今之宏义阁)。嘉靖四十一年,选礼部儒士程道南等一百人重录正副二本,命高拱、张居正校理(案事见《明实录》)。至隆庆初告成,仍归原本于南京(案事见《旧京词林志》)。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k(案事见《春明梦余录》)。

明祚既倾,南京原本与皇史?k副本并毁。今贮翰林院库者,即文渊阁正本,仅残阙二千四百二十二卷。

“定都北京以后,移贮文楼”,这已说得明明白白,《永乐大典》随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贮藏文楼(即宏义楼)。可是,下面紧接着是嘉靖四十一年“重录正副二本”,“隆庆初告成,仍归原本于南京”。所谓“重录正副二本”,所据是《明实录》;所谓“隆庆初告成,仍归原本于南京”,所据为《旧京词林志》;而“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k”,所据又为《春明梦余录》。此段著录,前后根据不一,却又未加详考,人云亦云,以致自相矛盾!其“重录正副二本”,所标根据是《明实录》,但查找《明世宗实录》,相关的记载有这样两段:

(书成,贮之文楼,其帙甚巨。)上初年好古礼文之事,时取探讨,殊宝爱之。自后,凡有疑却,悉按韵索览,几案间每有一二帙在焉。及三殿灾,……上意欲重录一部,贮之他所,以备不虞,每为阁臣言之。

(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乙丑)诏重录《永乐大典》,命礼部左侍郎高拱、右春坊右中允管国子监司业事张居正各解原务入馆校录。[⑦]

同卷书中,大学士徐阶亦云:“昨计重录《永乐大典》,两处收藏”,均无“重录正副二本”的记载。按照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12的说法,(姚广孝重修)“赐名《永乐大典》,贮文渊阁,副本贮皇史?k”,则正本当为永乐初编本,副本应是嘉靖重录本。按照《旧京词林志》的说法,则“原本”即永乐初编本。唯独说“重录正副二本”,不但没有原始根据,而且“原本”之外,何为“正本”?何又为“副本”?根据《明实录》及《春明梦余录》,《永乐大典》实则二本,一为永乐初编本,一为嘉靖重录本,“正本”即“原本”,副本即重录本。

关于《永乐大典》的存毁情况,说法也不一致:

1、《四库全书总目》的著录,明确写着:“南京原本与皇史?k副本并毁。今贮翰林院库者,即文渊阁正本”。

2、通行的说法,被毁者为文渊阁正本,残存者为皇史?k副本(移翰林院库)。

3、被毁者为皇史?k副本,残存者为文楼原本。

不论三本,还是二本,对于明清易代被毁的说法,都只是推测,并?]有确凿的根据。因而,又形成另外一种推测,即《永乐大典》没有被毁而是随葬永陵了,明世宗“殊宝爱之”,不妨寄一线希望于永陵之中。

如此巨制,仅仅抄写两部,竟然不知其中之一的下落,确实是一大令人费解的历史之“谜”!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明末清初没有多少人重视其书。

三、发掘再利用

发现并认识《永乐大典》的巨大文化价值,是在其成书360多年以后的清高宗乾隆年间,但这时《永乐大典》仅残阙2422卷。乾隆三十八年(1773)上谕修《四库全书》,“特因”《永乐大典》“采摭甚博,其中或有古书善本,世不恒见,今就各门汇订,可以凑合成部者,亦足广名山石室之藏”,因派***机大臣为总裁,责令专司详校,并与《古今***书集成》互为核校,“择其未经采录而实在流传已少,尚可裒缀成编者”。[⑧]《四库全书》修成之时,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实际辑出四部书516种,自以为“菁华已采,糟粕可捐,原(书)可置不复道”了。此后,残存的书卷不断遭到洗劫,“家贼”盗窃,“外寇”掠夺。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多方搜集,至1960年得730卷,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再后,又陆续得67卷,中华书局亦影印出版。两次影印797卷,不到原书的百分之四。然而,就是这样一部残存的《永乐大典》,自18世纪中叶以来,学人们不断从中辑出已亡佚的古书,截至20世纪末,据不完全统计,从中辑出佚书近600种。

《永乐大典》所抄原书,标示书名、作者非常醒目,因而我们可以知道,尚有大量方志、医书、戏曲、民间文学著述未被辑出。从已经影印出版的797卷看,方志书超过七八百种、医药书亦有60余种,绝大多数尚待发掘整理,或正在进行中。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永乐大典》自身和从中所辑佚书存在的种种问题。

首先,《永乐大典》表面看“包装豪华”、抄写工整,还署有书手与复核者姓名,似乎非常认真负责,但只要细心与所引原书核对,就会发现并非如人所誉“不曾擅减片语”,实在有不少错漏,还往往弄错书名。

1、文字错漏。《永乐大典》卷15951“运”字韵下“五运”引《唐语林》,原出《封氏闻见记》卷4《运次》。两相对照,《永乐大典》错漏甚多,四库馆臣不得不另采《封氏闻见记》原文,作为《唐语林》的“补遗”。

下面,再请看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永乐大典》卷19637“目”字韵下“医目”条引《唐语林》,原出《因话录》卷6《羽部》。两相对照,《永乐大典》随意删改原文的情况更为严重:

《因话录》卷6《羽部》原文

《永乐大典》引《唐语林》文字

相国崔公慎由廉察浙西。左目?生赘,如息肉,欲蔽瞳人,视物极碍,诸医方无验。一日,淮南判官杨员外牧,自吴中越职,馔召于中堂。因话扬州有穆中善医眼,来为白府主,请遗书崔相国铉,令致之。崔公许诺。后数日,得书云:“穆生性??,恐不可信。有谭简者,用心精审,胜穆甚远。”遂致以来。既见,白崔公曰:“此立可去。但能安神不扰,独断于中,则必效矣。”崔公曰:“如约,虽妻子必不使知。”谭简又曰:“须用九日睛明,亭午于静处疗之。若其日果能遂心,更无忧矣。”是时月初也。至六七日间,忽阴雨甚,谭生极有忧色。至八九大开霁。问崔公:“饮酒多少?”崔公曰:“户虽至小,亦可饮满。”谭生大喜。初,公将决意用谭之医,惟语大将中善医者沈师象,师象赞成其事。是日引谭生于使宅北楼,惟师象与一小竖随行,左右更无人知者。谭生请公饮酒数杯,端坐无思。俄而谭生以手微扪所患,曰:“殊小事耳!”初觉似拔之,虽痛亦忍。又闻动剪刀声。白公曰:“此地稍暗,请移往中庭。”象与小竖扶公而至于庭。坐既定,闻?T焉有声。先是,谭生请好绵数两染绛。至是,以绛绵拭病处,兼傅以药,遂不甚痛。谭生请公开眼,看所赘肉,大如小指,竖如干筋,遂命投之江中,方遣报夫人及子弟。谭生立以状报淮南,崔相国复书云:“自发医后,忧疑颇甚。及闻痊愈,神思方安。”后数日,而征诏至金陵。嗟夫!向若杨君不遇,谭生不至,公心不断,九日不晴,征诏遽来,归期是切,碍其目疾,位当废矣,安得秉钧入辅,为帝股月???此数事足验玄助。而公作相之后,谭生已逝,又何命之太薄也!

崔相慎由廉察浙西,左目生赘肉,欲蔽瞳人,医久无验。闻扬州有穆生善医眼,托淮南判官杨收召之。收书报云:“穆生性??,恐不可信。有谭简者,用心精审,胜穆生远甚。”遂致以来。既见,白崔曰:“此立可去,但能安神不扰,独断于中,则必效矣。”崔曰:“如约,虽妻子必不使知。”间又曰:“须用久目睛明,亭午于静室疗之。若其日事,遂无忧矣。”至日开霁。问崔饮多少,“饮虽不多,亦可引满。”谭生大喜。初,崔将谭生唯语大将中喜医者沉大师象,赞之。是日引谭生于宅北楼,唯师象与一小竖在,更无人知者。谭生请崔饮酒,端无思,以刀圭去赘,以绛帛拭血,傅以药。遣报妻子知。后数日,征诏至金陵。及作相,谭生已卒。

不仅文字少了340余字,略去崔相国铉荐举谭简前后的情况,而且将人名弄错,淮南判官“杨牧”讹作“杨收”,甚至连“善医者沈师象”也讹作“喜医者沉大师象”……

2、弄错书名。现存《永乐大典》中,至少有两处将裴启《语林》误作《唐语林》。一处在卷2807“枚”字韵下,“纸万九枚”条引《唐语林》“王右***为会稽,库中有笺纸九万枚”[⑨];一处在卷12017“友”字韵下,“?r穷友”条引《唐语林》“孔嵩……与颖川荀??灿翁?А???⑩]。两处所引,均为非《唐语林》,而是误以裴启《语林》为《唐语林》。尤其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是,将晚于《唐语林》的《容斋续笔》中的《唐人酒令》,当作《唐语林》的文字引入《永乐大典》中。

其次,从《永乐大典》中所辑佚书,有待新的校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问题。

1、错辑,需要剔出。《宋会要辑稿》17类中,至少有9类(帝系、礼、乐、舆服、崇儒、运历、食货、方域、蕃夷等)辑入了《续资治通鉴长编》、《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玉海》、《文献通考》、《宋史》部分志传以及其他书的文字,在今后的进一步整理中必须明确指出,并予剔出。[11]

2、漏辑,需要增补。《东斋记事》为北宋史学家范镇所写有关时事见闻的一部笔记,《宋史·艺文志》著录为12卷,《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为10卷,明代以后逐渐散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5卷,又以《皇朝事实类苑》、《类说》所引《东斋记事》相校,删除重复,续为补遗1卷。但是,以今存《永乐大典》核校,又发现《永乐大典》卷3579“村”字韵下“侍中村”条引《东斋记事》“贾直孺黯尝言……鬼亦然戏谑矣”等98字,被四库馆臣漏辑。上面提到的《唐语林》,被四库馆臣漏辑的至少还有3条673字:其一,卷2606“台”字韵下“西台”条引“高宗朝改门下省为东台,中书为西台,尚书省为文昌台”等196字;其二,卷2972“人”字韵下“才人”条引“武宗王才人有宠”等429字;卷18209“将”字韵下“***士逐将”条引“武宁节度使康季荣不?r***士”等48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各类书籍,与《文献通考》直接沿引《直斋书录解题》的著录相对照,有许多脱句、脱字需要补入。

3、文字错落,需要订正。

上面比较了《永乐大典》卷19637“目”字韵下“医目”条引《唐语林》对《因话录》的删改,下面再比较四库馆臣辑《唐语林》对《永乐大典》引《唐语林》的删改:

《永乐大典》引《唐语林》

聚珍版《唐语林》

崔相慎由廉察浙西,左目生赘肉,欲蔽瞳人,医久无验。闻扬州有穆生善医眼,托淮南判官杨收召之。收书报云:“穆生性??,恐不可信。有谭简者,用心精审,胜穆生远甚。”遂致以来。既见,白崔曰:“此立可去,但能安神不扰,独断于中,则必效矣。”崔曰:“如约,虽妻子必不使知。”间又曰:“须用久目睛明,亭午于静室疗之。若其日事,遂无忧矣。”至日开霁。问崔饮多少,“饮虽不多,亦可引满。”谭生大喜。初,崔将谭生唯语大将中喜医者沉大师象,赞之。是日引谭生于宅北楼,唯师象与一小竖在,更无人知者。谭生请崔饮酒,端无思,以刀圭去赘,以绛帛拭血,傅以药。遣报妻子知。后数日,征诏至金陵。及作相,谭生已卒。

崔相慎由廉察浙西,左目生赘肉,欲蔽瞳人,医久无验。闻扬州有穆生善医眼,托淮南判官杨收召之。收书报云:“穆生性粗疏,恐不可信。有谭简者,用心精审,胜穆生远甚。”遂致以来。既见,白崔曰:“此立可去,但能安神不扰,独断于中,则必效矣。”崔曰:“如约,虽妻子必不使知闻。”又曰:“须用天日晴明,亭午于静室疗之,始无忧矣。”问崔饮多少?曰:“饮虽不多,亦可引满。”谭生大喜。是日,崔引谭生于宅北楼,唯一小竖在,更无人知者。谭生请崔饮酒,以刀圭去赘,以绛帛拭血,傅以药。遣报妻子知。后数日,征诏至金陵。及作相,谭生已卒。

文字再次削减,“大将中善医者沈师象”被删除。“须用九日晴明”,一改为“须用久日晴明”再改成了“须用天日晴明”。

4、归类、编排不当,举不胜举,不再赘文。

我们可以这样说:凡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各书,差不多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上述种种问题,需要我们再作认真的核校。

* * *

仿真影印《永乐大典》的出版,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书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近二三十年,围绕《永乐大典》出版了一些工具性的书籍,但尚不足以适应各个方面的需要;对于《永乐大典》的系统研究和系统开发,似乎还谈不上;使用或利用《永乐大典》,还主要限于单本单本的佚书辑录方面。应当集合所有相关的成果,综合开发、利用这一中国文化的宝库,加快《永乐大典》数字化的进程,使其发挥更加广泛的效用。相信随着该书的数字化,必将迎来一个研究、利用《永乐大典》的新气象!

[①] 《明太宗实录》卷21,永乐元年七月丙子。

[②] 《明史》卷147《解缙传》。

[③] 《明太宗实录》卷36,永乐二年十一月丁巳。《明史》卷152《陈济传》。

[④] 徐继登《典故纪闻》卷6。

[⑤] 《明太宗实录》卷73,永乐五年十一月乙丑。按:《实录》载“上亲制序”,称“始于元年之秋,而成于五年之冬”。《连筠移丛书》载《明成祖文皇帝御制<永乐大典>序》,则称“始于元年之秋,而成于六年之冬”;所载姚广孝《进永乐大典表》,署“永乐六年十二月 日”。

[⑥] 《四库全书总目》卷137《类书类存目一》著录《永乐大典》,以从中“辑成编者”:“凡经部六十六种,史部四十一种,子部一百三种,集部一百七十五种,共四千九百四十六卷。”最近所见的一份统计,亦稍有不确。据《四库全书总目》中标有“永乐大典本”者统计,实际著录数(包括存目)为:经部79种、史部79种、子部173种、集部185种,共516种。

[⑦] 《明世宗实录》卷512,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乙丑。

[⑧] 《四库全书总目·卷首》。

[⑨] 详见《艺文类聚》卷98。

许四多经典语录篇3

关键词:陆德明;经典释文;著录情况;分类;目录书

中***分类号:H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09-02

一、概述

《经典释文》是一部注解群经的著作,它是一部以释解专书词语为特点的专书词典。据陆德明《经典释文》自序称:“癸卯之岁,承乏上庠,循省旧音,苦其太简,微言久绝,大义愈乖……遂因暇景,救其不逮。研精六籍,采摭九流,搜访异同,校之苍雅。辄撰集五典、《孝经》、《论语》及老、庄、《尔雅》等音,合为三三十卷,号曰《经典释文》。”经钱大昕等人推算和考证,《经典释文》应作于陈时。今本署“唐陆德明撰”,实际上并非撰于唐初,而是到唐初《经典释文》已开始流行。

《经典释文》在清代有徐乾学《通志堂经解》刻本、清乾隆五十六年卢文刊《抱经堂丛书》本、清同治十三尊经书院本等多种刊本。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和《丛书集成》也均收录了此书。

《经典释文》成书约一千四百余年,历来备受重视。该书的问世,使得之前各家的音注之书纷纷亡佚。由于其在中国经学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它做整理、介绍、研究、评述的著述历代都有,引其中的资料用于其他研究的就更多。目前,学界对《经典释文》的研究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另一类为对《经典释文》所录材料及其自身的语言本体方面的研究。但总体来看,缺乏对它的体例、所用术语的含义、所注音切的内容、类别和特点、它本身和它所注音切的性质等的基础研究。

二、《经典释文》在目录书中的归类情况

《经典释文》是一部语言学的重要著作,是汉魏六朝以来群经音义的总集。在古代各类目录书中都归入经部,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对于其在经部下小类的归类划分却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经解类

《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将其归到经解类中,《钦定校正补刻通志堂经解目录》亦将其归入经部的总经解类。

(二)小学类

《崇文总目》《崇文总目辑疑补正》《中兴馆阁书目辑考》《衢州本郡斋读书志》《昭德先生本郡斋读书志》《遂初唐书目》将《经典释文》归到经部小学类中,《旧山楼书目》也将其归到小学函类。

(三)五经总义类

《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和《爱日精庐藏书志》将其归入五经总义类。

(四)诸经目录・文字音义之属

《书目答问》和《书目答问补正》将其归到诸经目录下的文字音义之属。

(五)其他

另有一些目录书并未将《经典释文》列入上述几类,比如:《旧唐书・经籍志》将其列入经杂解类;《虞山钱遵王藏书目汇编》将其归入经部经总类;《藏园群书经眼录》将其归入群经总义类。另外还有一些目录书,如《读书敏求记》,则仅将《释文》列在经部总目下,并未再加细分。

三、《经典释文》在目录书中的具体著录情况

中国古代的目录编撰极其发达,自汉代到清代,产生了大量的目录著作。从体例上来说,有的只著录了古籍的书名、著者,如宋代尤袤所撰《遂初唐书目》里有关《经典释文》的著录信息就只有作者和书名;有的著录了书名、著者、卷数等基本信息,如钱曾的《虞山钱遵王藏书目汇编》中就著录有:“陆德明《经典释文》三十卷”的信息;还有一些目录书除了著录书名、著者等基本信息外,还对所著录古籍的著者生平、著书缘由、版本信息、流传情况等详细著录,甚至为所录古籍做解题或加小序。此类目录书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傅增湘编著的《藏园群书经眼录》和清代瞿镛所撰《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下面就将《经典释文》在古代目录书中的著录情况分为书名、著者、卷数类;版本信息类;解题、小序类;其他类等四部分,以列表形式考查其在各目录书中的著录情况。

1.《崇文总目》为宋王尧臣编撰,清嘉庆人钱东垣等辑释,收入《中国历代书目丛刊》第一辑中。有书名、卷数、著者,还有提要。如《丛刊》第31页《经典释文》著录为:“经典释文三十卷,原释唐陆德明撰;德明为国子博士,以先儒作经典音训,不列注传,全录文颇乖详略,又南北异区音读罕同,乃集诸家之读九经《论语》、《老》、《庄》、《尔雅》皆注其翻语,以增益之。”①(标点为笔者所加)。《崇文总目辑疑补正》补正了钱东垣等辑释的《崇文总目》中对于《释文》的分类情况。补曰:“书录解题(三卷)前世艺文志列于经解类,中兴书目始入之小学类,非也。据此则崇文总目是书尚未入之小学类,与前世志同。”

2.《中兴馆阁书目辑考》在书名通检中著录了撰者和书名,但在正文中未注撰者名。

3.《郡斋读书志》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每部有大序,45小类中,25类有小序,附在小序类第一部的解题之后。介绍成书背原委、说明书籍的体例、内容;考订真伪;介绍版本情况,概述一书大旨,介绍编撰者生平事迹,补充轶闻逸事、品题是非等。王先谦校勘《郡斋读书志》时对照了《衢州本郡斋读书志》(二十卷)和《袁州本郡斋读书志》(五卷),对两者都进行了查看、比对,并对有歧义的地方做了进一步考证,如《衢州本郡斋读书志》中就著有:“先谦案袁本六,顾氏云当居第十三。德明盖博及群书者也(先谦案旧钞无者字)。”

4.《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部官修目录,是目录著作的集大成者。全书为著录各书包括存目都撰写了提要。每书“先列作者爵里,以论世知人;次考本书之得失,权众说之异同,以及文字增删、篇轶分合,皆详为订辨,巨细不遗;而人品学术之醇疵,国纪朝章之法戒,亦未尝不各昭彰瘅,用著劝惩。”如《总目》著录有:“德明生于陈季犹浴六代之余波也。其例,诸经皆摘字为音。唯《孝经》以童篆始学、《老子》以众本多乖、各摘全句原本。音经者用墨书,音注者用朱疏,以示分别。今本则经注通为一例。盖刊版不能备朱墨,又分句繁多,不能如本草之作阴阳字,自宋以来已混而■之矣。”

5.《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记载各书版式比较详细,各书的版本、存亡情况也有记载。比如收录《经典释文》宋刊残本,记录为:“经典释文一卷 (宋刊残本) 此春秋左氏音义之六,即《爱日精庐藏书志》所称元崇文阁官书也。起昭七年,经讫后序其第三第九,板心皆有重刊字,不知何时修板。臧君在东跋云林宗影写绛云楼藏本,此卷皆与印合,然以阮氏勘记所载抄本核之,颇有不同……”

6.《爱日精庐藏书志》对所收书间或记载不同的版本,列举不同版本所记内容进行比照。“标题依原书形式,所曾时代及撰者等字,以阴文别之。一书而两本俱胜者,仿《遂初唐书目》例,并存之。”如《经典释文》下著录有:“《释文》自宋本氏影宋椠本外有通志堂、徐氏报经堂、庐氏两本,宋本谬误触目皆是,徐庐两家诚有扑尘,归之功。然亦有宋本不识而今本妄改者。”

7.《藏园群书经眼录》对所收各书皆记录行牌记序跋摘要。先标明书名卷数,其下以小字记作者和存卷;正文首时代、版本、版式、本书序跋、刻工牌记,次后人题识,次收藏印记,最后是作者的鉴定意见或评论,都各自为段。收录《经典释文》七个版本,分别记录为“经典释文三十卷,唐陆德明撰,存《礼记释文》四卷,内钞配四十九,宋淳熙四年抚州公使库刊本;经典释文三十卷,唐陆德明撰,宋刊递修本;经典释文三十卷,唐陆德明撰 存卷三至十,十五、十六、二十一至三十,计二十二卷,影宋本(右影宋椠钞本唐陆元朗经典释文三十卷);经典释文三十卷,唐陆德明撰,存卷二十一、二十二两卷《公羊》、《梁》音义, 通志堂刊本;经典释文三十卷,唐陆德明撰,通志堂刊本,臧在东镛堂手校影宋本;经典释文三十卷,唐陆德明撰,清通志堂经解本,顾之达校,并临惠栋、段玉裁、臧庸堂校及考证语;经典释文三十卷,唐陆德明撰,通志堂刊本,吴江袁清贺传校宋本。”

四、结语

《经典释文》是一部体系严密的关于诸经音义的著作,揭示了汉魏六朝声音的变迁情况,它的出现对经典的传播及中国经学史的形成都具有重大意义。黄焯在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的《经典释文》的前言中说:“《释文》对于我们研究古代文字音韵及词义的变迁,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对于我们阅读古代文献很有帮助。”如此,对今天研究经学、汉语言学史、辞书史和编纂汉语辞书者来说,《经典释文》仍是一部不容忽视的重要参考书。笔者经过对以上目录学著作的分析得出,历代目录书对于《经典释文》著录的差异,主要在于对其的归类,以及由于目录书本身的编撰体例不同而造成的差异。此中差异经笔者梳理、分类,一可明其归属,二可供研究者查阅之便。

参考文献:

[1][唐]陆德明.经典释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校[M].黄延祖,重辑.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高路明.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C]//中国古文献研究丛书.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5]刘晋,刘.旧唐书(第六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7.

[6][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第五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7.

[7]许逸民,常振国.中国历代书目丛刊:第一辑(上、下)[M].北京:现代出版社,1987.

[8][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9][清]永等.四库全书总目[M](上).北京:中华书局,1965.

[10][清]永,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1][清]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2][清]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3][清]钱曾.虞山钱遵王藏书目录汇编[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14][清]钱曾.读书敏求记[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15][清]钱曾.管庭芳,章钰.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正[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6][清]赵宗建.旧山楼书目[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1957.

[17]陶湘.书目丛刊[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18][清]张之洞.书目答问[M].台北:新文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4.

许四多经典语录篇4

关键词: 墓志 上海 释文 刊误

《新中国出土墓志·上海卷》(下文皆简称为《墓志》)收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地区出土的历代墓志共199方,其中北魏1方,唐7方,宋20方,元9方,明131方,清24方,民国4方,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收录了新出墓志拓片,附有说明;下册是相应的释录文字。“录文采用通用繁体汉字,并加标点。其中异体字径改录为通行字,假借字及现在仍通行的简体字照录原文,缺字用表示。”[1]由于碑志文字书体多样,且碑文多有漫漶之处,释录文字还存在许多讹误之处。本文采用上册拓片与下册释文相比对的方法,对释录文字加以校读。对于一些俗字,参考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和字典词典等工具书,逐一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因碑文漫漶不清而录错或空缺的文字,根据原碑拓片以及文意,并参考一些典故知识,进行仔细判定。此外,还通过墓志互证,尽量避免校对过程中造成新的讹误。本文凡引用《墓志》之处,直接在文后标明页码。

一、释文文字讹误例

1.《墓志》下册二五《南宋故孺人郑氏(妙静)墓志》释文:“结发七禩,既变迅倐,定数莫逃,痛割心膂。”(17页)

按:“倐”字为“倏”之俗字,依文例,当改为“倏”字。《说文·犬部》:“倏,从犬,攸声。”“倐”字本从犬,文字书写讹变为从火。《字汇·人部》:“倐,俗倏字。”《汉语大字典》:“倐,同倏。”故释文当返录“倐”为正字“倏”。

2.《墓志》下册二八《南宋故府君上舍陆公(垚叟)圹志》释文:“意者先君生平受用,皆自道学诸君子言语中得之。”(18页)

按:“语”字误,据原碑拓片,当为“话”字。概“言话”多做动词,故录者致斯误。实际上古籍中“言话”亦可做名词,如《太平广记》卷二“相手板庾道敏”:“宋山阳王休祐屡以言话忤颜。”

3.《墓志》下册三五《大元故孺人钦察台氏(守真荣)之墓志》释文:“葬日薄,未能请铭,故叙梗概纳诸圹。”(23页)

按:“故”字误,据原碑拓片,当为“姑”字,另据上下文文意,此处可解释为“姑且叙述其梗概”。如为“故”字则文意不通。

4.《墓志》下册三七《元璜谿处士吕公(良佐)圹志》释文:“曾、高上皆好义,急人之患,远近乡姓其里曰。”(24页)

按:“近”字误,据原碑拓片,当为“迩”字。二者义同形近,故校录者误录。“远迩”连文古籍中亦常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尊卑贵贱,不踰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三国志· 蜀书·马超传》:“其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元史·成宗纪》:“乃诚,以辅台德,布告远迩,咸使闻之。”

5.《墓志》下册四一《明吴淞江守御所千户施武略室宜人鍾氏之墓志》释文:“未笄,明州卫百户施承信为长男求聘焉,亲迎过门,既长毕姻。”(27页)

按:“聘”字误,据原碑拓片,当为“娉”字,“求娉”为古代婚礼“六礼”之一,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说文·女部》:“娉,问也。”段玉裁注:“凡娉女及聘问之礼,古皆用此字。娉者,专词也;聘者,泛词也。”《荀子·富国》:“婚姻娉内,送逆无礼。”《史记·滑稽列传》:“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后汉书·袁术传》:“乃遣使以窃号告吕布,并为子娉布女。”《魏书·韩子熙传》:“先是,子熙与弟娉王氏为妻,姑之女也。”《晋书·艺术传·***摩罗什》:“王有妹,年二十,才悟明敏,诸国交娉,並不许。”《南史·张率传》:“(率)有父时妓数十人,其善讴者有色貌,邑子仪曹郎顾珖之求娉。”

6.《墓志》下册四五《明故松崖处士梅公(彝)圹志铭》释文:“……恸哭将欲无生,请雷状其群行来徵铭。”(30页)

按:“雷”字误。原碑拓片为“ ”,当为“靈”字。从“靈”字到“ ”,可能是先简化为“霝”,再省写为“ ”。“靈”的俗字中,经常“雨”旁中两点简写为一点,如“ ”、“ ”、“ ”等,“ ”字应该是“靈”字上半部省写两点,下部省略偏旁“巫”和“”而产生的俗字。校录者不辨俗字而误。同篇中还有两处出现“ ”字,释文都应当改为“靈”字。

7.《墓志》下册四五《明故松崖处士梅公(彝)圹志铭》释文:“既固既藏,永利后崑也。”(30页)

按:“崑”字误。据原碑拓片此处当为“昆”字,《汉语大词典》:“后昆,后代,后嗣。明无名氏《玉环记·延赏庆寿》:止因无子,他日招壻,以续后昆。”《汉语大字典》“崑”字条:“《说文新附》:崑,昆仑,山名。从山,昆声。”写成“崑”字,也不符合文意。

8.《墓志》下册四五《明故松崖处士梅公(彝)圹志铭》释文:“曾大夫字鼎珎,慷慨有大节……”(30页)

按:“珎”,释文当录为“珍”。《干禄字书》:“珎珍,上通下正。”《玉篇·玉部》:“珎,同珍。”《汉语大字典》:“珎,同珍。”又《碑别字新编》“珍”字(97页)下有俗写“珎”(魏根法师碑)《隶释·汉玄儒先生娄寿碑》:“身殁声鬯,千载作珎,緜之日月,与金石存。”而且古书中“尔”、“ ”二旁常常相通[2],如“趁”字或写作“趂”,故“珎”当为“珍”俗字,校录者仍录作原字,误。另:《墓志》下册一二六《明陆横溪先生(琦)墓志铭》释文:“每出饮他所,席见珎果必怀归,以奉太孺人。”(107页)“珎”字亦当返录为正字“珍”。

9.《墓志》下册四六《明萧氏贞一(淑婉)孺人墓志铭》释文:“……勤俭谨慎,而素自奉……。”(31页)

按:“而”字误,此处“而”字原碑拓片作“ ”,当为“布”字。碑文漫漶而致误录。“布素”即布衣素服,《宋书·礼志二》:“皇后终除之日,不宜还著重服,直当释除布素而已。”《宋史·道学传四·李燔》:“被服布素,虽贵不易。”

10.《墓志》下册五〇《明故迪功郎顺德府知事潘公墓志铭》释文:“夫殁具一日夜,忽感神人其醒,……。”(34页)

按:据原碑拓片及上下文意,“具”字误,当为“且”字,“就要、将要”之义

11.《墓志》下册五〇《明故迪功郎顺德府知事潘公墓志铭》释文:“由是圣像焕乎一新,即树碑以祀之。”(34页)

按:“祀”字误,原碑拓片依稀可辨为“记”字,另据文意,古人一般是用碑来记录,而不是用来祭祀的。如清李卫修《畿辅通志》卷七十一“南北朝梁成景儁”:“后除北豫州刺史,所向得功烈,兼有***绩,吏人树碑记之。”[3]

12.《墓志》下册五〇《明故迪功郎顺德府知事潘公墓志铭》释文:“侧室乔氏,生子一,曰断,聘王氏,亦读书学礼。”(35页)

按:“断”字误。原碑拓片此处作“ ”,辨别其字左上半部分为偏旁“止”,非“断”字,又据上文“娶陆氏,生子一,即龄。”根据文意及字形分析,“ ”当为“齗”字。兄弟二人名字部首均为“齒”。

13.《墓志》下册五〇《明故迪功郎顺德府知事潘公墓志铭》释文:“女一,曰妙善,……。”(35页)

按:“善”字误。据原碑拓片,此处明显为“喜”字,校录者错录成字形相近的“善”字,误。

14.《墓志》下册五〇《明故迪功郎顺德府知事潘公墓志铭》释文:“女一,曰妙宁,归上洋乡进士张庆。”(35页)

按:“妙”字误,据原碑拓片,当为“汝”字。校录者凭主观经验根据上文中“女一,曰妙善,……”以为二女名字相近,以“汝宁”为“妙宁”,误。

15.《墓志》下册五〇《明故迪功郎顺德府知事潘公墓志铭》释文:“尝就试乡闱,不售,……。”(35页)

按:据原碑拓片,“不”当为“未”字。

16.《墓志》下册七三《明故足菴唐公(珣)墓志铭》释文:“乃馆于遵化之公署。偏历险要,整饬兵备。”(54页)。

按:“偏”字误。上册原碑拓片作“徧”。《说文·彳部》:“徧,帀也。”朱骏声通训定声:“徧,字亦作遍。”《玉篇·彳部》:“徧,周帀也。”《广韵·线韵》:“徧,周也。”《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群神。”又《淮南子·主术》:“则天下徧为儒墨矣。”高诱注:“徧,犹尽也。”宋苏轼《升阳殿故址》:“翠嫔戛钟鼓,欢呼奏新徧。”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收西川一事,我不得知,你试说得一徧。”据上下文意,墓志原文当为“徧”,义同“遍”。校录者以不察,误录为“偏”。

17.《墓志》下册八一《明故通议大夫工部右侍郎谈公墓志铭》释文:“公长身丰颐,仪观莹然,见者奇之。”(62页)

按:据原碑拓片,“奇”字处当为“异”字,校录者以同义词替代,误。

18.《墓志》下册八五《明义官承事郎李朝章(缙)墓志铭》释文:“尝效卜式,输财实边,义授散官承信郎。”(66页)

按:“信”字误,原碑拓片可清晰辨认为“事”字。据《明史·职官志》,承事郎为正七品文散官。明代文散官四十二阶中并无“承信郎”一阶。

19.《墓志》下册一一九《明表兄张次实(树声)暨嫂陆孺人合葬墓志铭》释文:“学圃君命适意贾业,即出内唯勤,辄有嬴息,家用是饶。”(98页)

按:据原碑拓片,“嬴”字误,当为“贏”字,为“赢利”之意。《管子·轻重乙》:“故善者不如与民量其重,计其贏,民得其十,君得其三。”“赢息”亦为“赢利”之意。《全后魏文》卷十:“但有司冒例,规取赢息。及其徵责,不计水旱。”又“州别列其元数,出入赢息,赈给多少,并贷偿岁月,见在未收,上台录记。”[4]

20.《墓志》下册一一九《明表兄张次实(树声)暨嫂陆孺人合葬墓志铭》释文:“封滋閟瑴,郁郁崇阡。”(98页)

按:“瑴”字误。原碑拓片为“ ”字,《汉语大字典》:“ ,同 。”《玉篇·土部》、《广韵·屋韵》均作“ ,土墼也。”宋李诫《营造法式·总释下·砖》:“塗甓谓之 。” 当为 的俗字,在此处为墓穴之意。瑴,《广韵·屋韵》:“古禄切,玉名。”又指双玉。显然与文意不符。因此,释文当录作“ ”字,校录者不察俗字而误。

21.《墓志》下册一二三《明雲涛唐先生(钦尧)配沈孺人墓志铭》释文:“守畊翁即一日不见孺人,又惛惛攒慼,为之寝不寐、食不甘味。”(102页)

按:“慼”字误,据原碑拓片作“ ”,当为“蹙”字。“蹙”字在书写过程中偏旁“足”常常草写为“ ”,即蹙 ,浙敦193《妙法练华经·见宝塔品》:“恶口而嚬 ,数数见摈出。”[5]又偏旁“尗”在传写过程中,常被讹写作“ ”,《墓志》上册一四〇《明徐尚贤自撰誓碑》拓片中“戚”作“ ”(142页),“ ”因与“米”字形相近,在此处又致讹写,即蹙 。故“ ”实为“蹙”的俗字,校录者将其误辨为“慼”字,误。

22.《墓志》下册一二四《明故文林郎云南道监察御史南湖徐公(宗鲁)墓志铭》释文:“盖公言不务华,行不沉俗,……。”(104页)

按:“沉”字误,按原碑拓片及上下文意,当为“泥”字。《集韵·霁部》:“泥,滞也。”“行不泥俗”即行为不拘执于俗之意。

23.《墓志》下册一三二《明敕进承德郎浙江温州府通判淞涯潘公(惠)墓志铭》释文:“公忽顾而泫然曰:我潘之先,累世为德,而钟我兄,以有若二子,而德不衰。今者闻诸子姓,有妷惰奓肆,日将隳其先,而噤不一勖之,非所望于贤者也。因汎澜久之。”(113页)

按:“汎”字误。据原碑拓片及上下文意,当为“汍”字。“丸”的俗写或作“凡”,故古籍文献中“凡”和“丸”常常相混[6],拓片写作“ ”字,当是“汍”的俗写“ ”讹变而致,即汍 。又《汉语大词典》:“汍澜,亦作汍蘭,泪疾流貌。”《隶释·汉金乡长侯成碑》:“号泣发哀,泣涕汍蘭。”《后汉书·冯衍传下》:“泪汍瀾而雨集兮,气滂浡而云披。”晋欧阳建《临终诗》:“执纸五情塞,挥笔涕汍澜。”明宋濂《故浦江义门第八世郑府君墓版文》:“过者读之,不为之涕泗汍澜,非仁人也。”此处汍澜恰好与泫然相呼应,应为描写流泪貌。校录者不辨俗字,将其录为“汎”字,不符合文意,误。

24.《墓志》下册一九四《民国武甯李君(国珍)原配王夫人(祜存)墓表》释文:“夫人诞秀结璘,流聰剪鬌,媞媞问字,宛宛受书,亲爱独钟,相攸衿慎。”(156页)

按:“剪”字误,据原碑拓片,当为“翦”字。翦鬌即鬌翦,《汉语大词典》:鬌翦,小儿去发。《梁书·武帝纪上》:“挻虐於鬌翦之年,植险于髫丱之日。”校录者不明典故误。

二、释文文字脱衍例

1.《墓志》下册二四《南宋故主簿林公(沐)墓碣》释文:“故左朝请大夫、提福建路蚕茶事。”(16页)

按:据原碑拓片,空缺处当为“举”字。

2.《墓志》下册二七《南宋故先妻吕氏(处淑)墓志》释文:“葬于邑郭之守信乡第三都赤莲里。”(18页)

按:据原碑拓片,空缺处当为“西”字。

3.《墓志》下册四六《明萧氏贞一(淑婉)孺人墓志铭》释文:“孺人衣不解带,寝忘食,不离左右。”(31页)

按:据原碑拓片及上下文意,空缺处当为“废”字。

4.《墓志》下册四六《明萧氏贞一(淑婉)孺人墓志铭》释文:“族有伯姑,寡老无依,延留同居,奉养如姑。”(31页)

按:据原碑拓片字形及上下文意,释文第一个空缺处当为“祖”字。

5.《墓志》下册五〇《明故迪功郎顺德府知事潘公墓志铭》释文:“若邻赵州有僧曰杨和尚者,……。”(34页)

按:据原碑拓片,空缺处当为“封”字。

6.《墓志》下册五〇《明故迪功郎顺德府知事潘公墓志铭》释文:“夫殁具一日夜,忽感神人其醒,……。”(34页)

按:据原碑拓片,释文空缺处为“呼”字。

7.《墓志》下册五〇《明故迪功郎顺德府知事潘公墓志铭》释文:“其姓孟名敬,赵州人也,因妻与是州僧杨和尚污合叛去,随访至唐山,遇其僧,遭其以乱石击死而去,令不知身之之此。”(34页)

按:据原碑拓片,释文第一个空缺处为“界”字。

8.《墓志》下册五〇《明故迪功郎顺德府知事潘公墓志铭》释文:“由是圣像焕乎一新,即树碑以祀之。正统辛酉,岁歉,民食。”(34页)

按:据原碑拓片,释文第一二个空缺处当为“礼殿”二字;释文第四个空缺处为“衣”字。

9.《墓志》下册五〇《明故迪功郎顺德府知事潘公墓志铭》释文:“尝就试乡闱,……”(35页)

按:据原碑拓片,释文空缺处当为“挟艺”二字。“挟艺”在古代文献中经常与“就试”、“应选”、“求试”等有关科举考试的名词连用,如元王恽《秋涧集》卷五十八“浑源刘氏丗德碑铭并序”:“若夫笃志力学,挟艺应选,首破天荒,魁冠多士,父子昆季,相继擢第。”[7]明杨士奇《东里文集》卷二十二“陈孟省传”:“夫挟艺求试以干禄也,大父丧不恤而汲汲于禄礼欤?”[8]

10.《墓志》下册五一《明故处士陈公墓志铭》释文:“每授书,务求其义,恳恳审问,造其理弗措也。”(35页)

按:据原碑拓片,释文空缺处当为“弗”字。

11.《墓志》下册五四《明故(徐博)妻张氏(贞)墓志铭》释文:“事先君太夫人极尽奉养,……。”(38页)

按:空缺处当为“与”字,上册原碑拓片作“ ”,为“與”字的俗写。“与”字下一横,在古代典籍中常写作“灬”,如《双恩记》:“大把忧煎改移,广将贫困令除扫。”[9]《国家***书馆藏敦煌遗书》第5册BD00278《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人。”[10]《墓志》上册一二三《明雲涛唐先生(钦尧)配沈孺人墓志铭》拓片:“平生喜然诺负气,尝御史白同、舍生李炤冤结客兵,脱危城于难,翩翩然有虞卿鲁仲连之风。”(125页)“ ”字下“灬”又因书写连笔的情况,变为“廾”,即与 ,类似的有“馮”字俗写作“ ”字,《字汇》:“ ,与馮同,据也。”[11]敦煌卷子BD01149《龍興寺僧惠晏文一本》:“生死河深,度之者要舩筏。”“ ”[12]即“馮”字,通“憑”。校录者不辨俗字,故空缺。

12.《墓志》下册六一《明故昭信校尉徐公墓志铭》释文:“理以处事,信以与友,仁以御下,接寀以和,以故见知当道,咸加德色。”(43页)

按:据原碑拓片及上下文意,空缺处当为“僚”字。《汉语大词典》:僚寀,同僚。《晋书·王戎传》:“寻拜司徒,虽位总鼎司,而委事僚寀。”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至于春风扇扬,花树如锦,晨食南馆,夜遊后园。僚寀成群,俊民满席。”宋司马光《与吕晦叔简》:“自晦叔入都,及得共事,每与僚寀行坐不相离,未尝得伸悃愊,虽日夕接武,犹阔千里也。”元无名氏《连环记》第三折:“那时君臣名分,就如天地隔绝,再也不能展其僚寀之欢。”明归有光《赠熊兵宪进秩序》:“余昔承乏汴省,而公今官亦衔于汴,有先后僚寀之义。”另《墓志》下册三四《元故中议大夫同知赣州路总管府事陈公(明)墓志铭》释文亦有:“交僚寀以敬,临吏胥以宽。”(22页)校录者不明“僚寀”的典故,故未判别出拓片中“僚”字。

13.《墓志》下册六一《明故昭信校尉徐公墓志铭》释文:“食之余,则立产业,以遗后嗣。构堂宇以为谋,与夫祠庙、田舍之所,靡不焕然一新。”(43页)

按:据原碑拓片及上下文意,释文第一个空缺处当为“退”字。退食,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朱熹集传:“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校录者不明典故,故失校。释文第二个空缺处据原碑拓片当为“孙”字,“构堂宇以为孙谋”与上文“立产业以遗后嗣”相呼应,即为子孙谋划之意。

14.《墓志》下册六一《明故昭信校尉徐公墓志铭》释文:“况以今日之足以验祖茔之善。”(43页)

按:据原碑拓片及上下文意,空缺处当为“占”字,验证。《荀子·赋》:“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杨倞注:“占,验也。”又唐司空***《杨柳枝》词之一:“乐府翻来占太平,风光无处不含情。”

15.《墓志》下册六一《明故昭信校尉徐公墓志铭》释文:“后以历海道,冒风成疾,卒于正寝。”(43页)

按:据原碑拓片即上下文意,空缺处当为“乆”字,即“久”字。

16.《墓志》下册六一《明故昭信校尉徐公墓志铭》释文:“呜呼!没,余知之最深,宁无辞以答其孤之请耶。”(43页)

按:据原碑拓片,第四个空缺处当为“始”字。

17.《墓志》下册六二《明故乐闲处士刘公(宗海)墓志铭》释文:“吾邑之者鲜矣。”(44页)

按:据原碑拓片,释文空缺处当为“如”字。

18.《墓志》下册六三《明故储(勋)母居氏孺人墓志铭》释文:“姆仪闺范为里所师。”(45页)。

按:据原碑拓片,此处当为“姆仪闺范为里閈所师。”校录者确遗漏“閈”字。

19.《墓志》下册七三《明故足菴唐公(珣)墓志铭》释文:“人私议必易所操,否则祸患有所不免。”(54页)。

按:据原碑拓片,此处当为“人私议其必易其所操,否则祸患有所不免。”校录者确遗漏“其”字。

20.《墓志》下册七八《明故橘逸吴公(惟学)妻苏氏(妙贞)墓志铭》释文:“予与其叔惟升先生交久且厚,亦闻苏氏之贤,故不辞而为之铭。”(59页)

按:据原碑拓片,释文空缺处当为“父”字。

21.《墓志》下册一八八《清故松江府学优廩生族弟(朱)伟卿(士祺)权厝铭》释文:“有魏生者,自邵阳来从之,日受书百行,请问多奇,伟卿不为之窘,知之者以为难。”(153页)

按:据原碑拓片,空缺处当为“僻”字。

22.《墓志》下册一二五《明故凤梧文学沈君(世瑞)墓志铭》释文:“始祖都远公,宋时为扬州守尉,扈跸南迁,占籍东吴。”(106页)

按:据原碑拓片,“尉”为衍字。

23.《墓志》下册一七一《清诰赠奉***大夫云南景东府掌印同知荻滩谢公暨配蒋太宜人合葬墓志铭》释文:“弱冠,补卫庠生弟子员,……。”(135页)

按:据原碑拓片,“生”为衍字。

另外,《墓志》释文中还有一些标点错误之处,下面一一列举。

1.《墓志》下册四五《明故松崖处士梅公(彝)圹志铭》释文:“厥子侃,字公毅,倜傥不群,雅好翰苑乡校、鹫领蓬岛,名流苟一临之,款洽连日夜,剧谈赋诗以为乐,……。”(30页)

按:据上下文意,标点误。当为“厥子侃,字公毅,倜傥不群,雅好翰苑,乡校鹫领、蓬岛名流,苟一临之,款洽连日夜,剧谈赋诗以为乐,……。”

2.《墓志》下册六一《明故昭信校尉徐公墓志铭》释文:“成化癸卯十一月壬寅,举葬于祖圹之东南,相去五步,许从昭位也。”(43页)

按:据上下文意,标点误。当为“成化癸卯十一月壬寅,举葬于祖圹之东南,相去五步许,从昭位也。”“许”表示大约。

从《墓志》的刊误情况来看,出土墓志文字的校录还存在很多问题,校录过程中许多俗字被误辨错认,碑文漫漶不清也导致录文文字的讹误或空缺,不明文义而标点错误,还有许多人为造成的录文错误、文字脱漏或衍误等等。种种情况表明出土墓志文字研究仍显不足,尚需更多努力。尤其是俗字方面的辨认更加需要具有语言文字研究专业基础的学者的投入。从校勘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从事出土墓志的文字整理需要掌握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知识,如古文字知识、俗字辨别、古代典故常识等等。事实表明,出土墓志文字的研究成果对于古典文献的语言文字整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投入更大的精力对出土墓志文字作出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编辑凡例.新中国出土墓志·上海卷.

[2]曾良.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尔、 相通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78.

[3][清]李卫等修.畿辅通志.四库全书雍正十三年刻本:1682.

[4][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影印本,1965:3562.

[5]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9.

[6]曾良.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几、凡、丸、九相通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97.

[7][元]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四部丛刊初编缩本.商务印书馆,1912:584.

[8][明]杨士奇.东里文集.中华书局,1998:334.

[9]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15.

[10]国家***书馆藏敦煌遗书(第5册).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5:21.

[11]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中华书局,2000:116.

许四多经典语录篇5

《西洋记》是以神魔化的手法演绎的历史事件,虽然从文学角度来看没有《西游记》及《封神演义》的影响大,但其基本线索“郑和下西洋”是真实的,且是本朝人写本朝事,使用了大量明代人常用的词汇,对于近代汉语词汇及语法的研究、古代海洋的深入认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船只及其零部件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据《明史》记载:“永乐三年六月,(明成祖)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的造船业非常发达。

《西洋记》中出现的关于船类的词汇主要有:宝船(412)③、番船(34)、南船(76)、战船(36)、马船(14)、坐[座]船(5)、粮船(7)、巡船(1)、楼船(4)、贼船(33)、哨船(12)、海船(3)、海鳅[船](35)、海梭船(2)等。

《西洋记》中除了使用许多表示船类的词汇外,还使用了很多表示船只零部件的词汇,如:棕缆(15)、篷(53)、锚(122)、帆(22)、棹(6)等。其中许多词汇现在人们仍在用,有些人们已经很少使用。下面是《西洋记》中出现的船只及其零部件词汇中比较典型的例子:

(一)宝船

“宝船”一词在众多船类词语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几乎小说中的每一回都会出现。《汉语大词典》“宝船”条释义:特指古代从事海外贸易的大船,如:郑和宝船。

“宝船”,中国明代修造的一种大型远洋木帆船。为航海家郑和7次下西洋所乘的大船,因此得名。船长约150米,张12帆,可载千人。其造船水平之高及规模之大,均为世界木船建造史上所罕见。

分析比较《西洋记》中所有的“宝船”,可以归纳出“宝船”的两个含义。一是指郑和等一批职位较高的官员所乘坐的船。如:

(1)那小字儿就填着说道:“宝船三十六号,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第十五回)

“宝船”的另一义是泛指明朝***队所乘坐的船只。如:

(2)田田道:“小的职掌巡关,只见沿海一带有宝船千号,名将千员,大***百万,说是甚么南膳部洲大明国朱皇帝驾下,差来甚么抚夷取宝。”(第二十二回)

(二)番船

番船,《汉语大词典》未收录,《汉语方言大词典》释义为:外国轮船。《西洋记》中的“番船”指郑和下西洋所经诸国的民船、商船、***船等。如:

(3)第二处叫做新村,原系沙滩之地,因中国人来此居住,遂成村落。有一个头目,民甚殷富,各国番船到此货卖。(第三十四回)

此处指“商船”。

(4)安排已毕,自家全装披挂,手拿着一杆三股托天叉,叫一声开船,那些番兵番船一齐蜂涌而来。(第三十六回)

此处指“***船”。

(5)他把我们宝船也当是番船,一拥而来。(第五十回)

此处泛指“番人之船”。

(三)南船

“南船”在《西洋记》中出现了76次,《汉语大词典》未收录。《西洋记》中 ,“南船”多用来表示番人对中国船只的称谓,即“南朝之船”,在文中指郑和等人乘坐的船。如:

(6)(咬海干)安排水陆两枝兵马,点齐番兵一千名在船上,各执短刀,预备南船沉底,倘有漂泊的***将来,以便截杀。(第三十六回)

另外,“南船”有时也指“南船之人”,即郑和等人。如:

(7)咬海干心里想道:“南船全然不曾儆觉,这莫非是天助我成此一功?”(三十六回)

《西洋记》中番人多用“南船”来表示中国的船只,很少用“宝船”一词。而郑和等人多用“宝船”来指他们所乘坐的船只,用“番船”来称呼番人的船只。

(四)马船

《汉语大词典》释义:大船;官船。明清其他小说中也出现过该词。如《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彼处吏书差役,带领马船,直至长沙迎接。”《西洋记》中的“马船”具有统一规格: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西洋记》中“马船”共出现14次。如:

(8)一阵大风不至紧,马船上早已吊下一个***士在海里去了。(第九十三回)

(9)元帅许诺,另拨一只马船,付国王居止。(第九十五回)

(五)巡船

《汉语大词典》释义:巡船,清水师巡防船只,供警戒、缉私等用。例子如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记载:“其突增至二十五艘,烟二万箱者,则在道光六年,两广总督李鸿宾设巡船之后,巡船每月受规银三万六千两,放私入口。”

《汉语大词典》释义“巡船”为清代的船只,不过“巡船”一词在《西洋记》中已经出现。如第二十四回:

(10)(姜侭牙)实时点齐***马,奔出关来,黄草坡前摆开阵势,高叫道:“你们巡船小校,探事儿郎,早早报与总兵官知道,教那甚么唐状元出来受死。”(第二十四回)

另外,《三国演义》中也出现了巡船一词。如:

(11)只见班部中二将挺身出曰:“小将虽幽、燕之人,也能乘舟。今愿借巡船二十只,直至江口,夺旗鼓而还,以显北***亦能乘舟也。”(第四十八回)

(六)哨船

《汉语大词典》释义:哨船,巡逻警戒的船只。《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似道尚未及对,哨船来报道:‘夏招讨,舟已解缆先行,不知去向。’”

《西洋记》中12处“哨船”均与上述释义相近。如:

(12)却说碧峰长老传令,着前后五营四哨船只,尽行落篷下锚,不许前进。(第二十一回)

(13)杀得正在兴头上,只见巡哨的百户刘英,原是个多谋足智之人,坐在哨船上,猛可里心生一计。(第六十四回)

(七)海鳅(船)

《汉语大词典》收录“海鳅”一词:小型战船名。宋李纲《与吕安老提刑书》:“战舰自十五车以下,已制造得十余只,海鳅棹舩之类二十余只。”另《水浒传》第八十回篇名为“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此处的“海鳅船”即与《西洋记》中的“海鳅船”意义相同,均指小型战船。以下是《西洋记》中两处关于“海鳅船”的描述:

(14)道犹未了,蓝旗官报道:“咬海干领了无限的海鳅船,顺风而下,声声讨战。”( 第三十五回)

(15)盘龙三太子别了番王,自行其计。坐上牛皮番帐,点齐五百只海鳅船,精选一千余人会水的兵卒,另选四员水***头目做个副将。(第六十三回)

(八)(海)梭船

《汉语大词典》未收录该词,《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对“梭船”的解释为:梭形小船,闽语。“海梭船”在《西洋记》中指海洋中形状类似梭形的两头尖,中间粗的船只。如:

(16)道犹未了,文番官驾的海梭船接着,参见元帅。(第七十九回)

(17)(番王)一面差下文番官二十员,带领民快二百名,驾海梭船十只,水路上往东迎接。(第七十九回)

(九)棕缆

《汉语大词典》未收录该词,《近代汉语大词典》释义:用棕树皮加工而成的绳子。《警世通言》第十一卷:便将棕缆捆做一团,如一只馄饨相似,向水面扑通的撺将下去。《西洋记》中共出现15次“棕缆”,现举两例如下:

(18)国师起眼一瞧,不见有些甚么,只见船头上有根锁锚的棕缆。(第七十七回)

(19)道犹未了,那棕缆在船头之下,一声响,划划刺刺,就如天崩地塌一般。(第九十八回)

二、海洋地点

《西洋记》从第十八回“金銮殿大宴百官 三叉河亲排銮驾”开始,便是在描述郑和等人在海洋上征服各国的事迹。其中出现许多在海洋中表示地点与标识的词汇,如:海口(31)、海沿(3)、海峤(4)、汊港(1)、埠泊(1)、码头(1)等。

(一)海沿

《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近代汉语大词典》中有“海沿子”一词,释义为海边。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你们山坳海沿子里的人,哪里会知道这道理”。《西洋记》中有3处用到“海沿”一词,与《红楼梦》中的用法不同,但根据文中意思能够大致推出《西洋记》中的“海沿”也应该是海边的意思。如:

(20)行得半日,船上纪功颁赏尚且未完,蓝旗官报道:“前面到一个国,离海沿上还远些。”(第七十一回)

(21)蓝旗官道:“远远望见海沿之上堆石为城,城里面隐隐的垒石为屋。”(第七十二回)

(二)海峤

《汉语大词典》释义:海边山岭。明何景明《明月篇》:“长安月,离离出海峤。”朱祖谋《望江南》词:“不信明珠生海峤,江南哀怨总难平。”《西洋记》中有4处出现“海峤”一词。如:

(22)三宝老爷道:“咱们今日扬旌旆于辕门,捧九重之命令,洗甲兵于海峤,张万里之神威(第十八回)

(23)王爷道:“海峤飓风,自午时起,至夜半则止。(第九十三回)

(三)汊港

《汉语大词典》释义:汊港,水流的分支。引用的是现代著名作家丁玲作品《记游桃花坪》中的一句话:“还不到十二点,船就进了一个小汊港,停泊在一个坡坡边。”

“汊港”在《西洋记》中只出现1次。如:

(24)夜不收道:“这个崖上,中间是一条小汊港儿,两岸上有百十家店房。(第二十二回)

不过,在《明史》与《清史稿》中均出现过“汊港”一词。如:

(25)近因倭寇冲突,汊港之交,率多钉栅筑堤以为捍御,因致水流停潴,淤滓日积。(《明史》)

(26)运道、官河及湖海巨工,自当发帑官修。其支河汊港,蓄水灌田,向皆民力疏浚。(《清史稿》)

(四)埠泊

各词典均未收录该词。《汉语大词典》关于“埠”的释义为:泊船的码头,也称埠头。如《二刻拍岸惊奇》第一卷:到得下船埠头,正值山上烧香人多,坐满船上,却待开了。《西洋记》中“埠泊”意应同“埠头”,即“码头”之义。如:

(27)天师道:“府、州、县、道、集场、埠泊一切,赦臣不说了。”(第九回)

三、海洋工作人员

《明史》中记载,郑和下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这些人以及其他一些明代在海洋中工作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称谓,如水手(1)、舵工(12)、瞭手(2)、碇手(1)、舟人(6)、渔翁(7)、渔父(3)等。以下是《西洋记》中关于海洋工作人员称谓的词汇。

(一)舵工

《汉语大词典》释义:掌舵的人,亦泛指船夫。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吾忧夫航沧溟者之无舵工也。”《老残游记》第一回:“船主舵工听了,俱犹疑不定。”

《西洋记》中描写舵工的句子有:

(28)舵工一荡子跌起脚来,口里连叫道:“苦也!苦也!”(第六十四回)

(29)各船得令,各舵工一齐着力,把船望东北攒着。(第九十六回)

(二)瞭手

各类词典均未收入“瞭手”一词。根据文意,“瞭手”应指在船上负责掌握船只航行方向的水手。如:

(30)(元帅)着舵工掌定了舵,碇手掌定了篷上斗,兜定了绳索,瞭手看定了方向。(第九十六回)

(三)碇手

各类词典中均未收入该词。《汉语大词典》释义“碇”为:停船时沉入水底用以稳定船身的石块或系船的石礅。《太平广记》卷十九引:“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韩滉》:‘有客商李顺泊船于京口堰下,夜深碇断,漂船不知所止。’”因此碇手应是指“操作碇的水手”。

《西洋记》中有1处“碇手”:

(31)你众将官听咱传示:每战船一只,捕盗十名,舵工十名,瞭手二十名,扳招十各,上斗十名,碇手二十名。(第十八回)

(四)舟人

《汉语大词典》:舟人,指船夫。清代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二月十四日》:岭头积雪未消,舟人谓春夏之间,花放满山,香闻百里,诚胜境也。

《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酒玩江楼记》:月色明朗,船行半路,舟人将船揽于无人烟处。《西洋记》中关于舟人的描述有:

(32)舟人捉摸得定,遇潮时便走。(第九十六回)

(33)到明日,自朝至中,大清气朗,万里无云。舟人累请解缆,陈不许,舟人再三促之。(第九十八回)

四、结语

《三宝太监西洋记》是我国小说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描写海洋事物的词汇远不仅这些。除上述词汇外,书中还有一些关于海洋生物、南亚诸国稀有动物以及明代人日常口语所用的一些词汇。《三宝太监西洋记》对于研究明清时汉语词汇的特点依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受浙江财经学院学生科研基金项目资助。)

本文在成文过程中得到谭耀炬老师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注释:

①罗懋登,字登之,号二南里人,明万历年间人。

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162.

③括号内数字为该词在《西洋记》中出现的次数。

参考文献:

[1][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

[3]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4]袁世全,冯涛.中国百科大辞典[Z].北京:华厦出版社,1990.

[5]许宝华,[日]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许四多经典语录篇6

关键词 《白话小说语言词典》 特色 成就 不足

白话小说语言研究起步较晚,1964年陆澹安出版《小说词语汇释》,此后二十年,这方面研究进展不大。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领域忽然成了同行关注的热点,论文、著作相继涌现。光就词典而言,重要的白话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都出版了专书词典,有的还不止一种;断代词典如高文达《近代汉语词典》、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等,白话小说自然是其取材的重要内容;方言词典有《明清吴语词典》等,涉及大量白话小说;专门解释白话小说语言的已有《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和《明清小说辞典》两部。在这种情况下,要再编纂一部性质相似的词典,难度可想而知。但是,由白维国先生主编、商务印书馆2011年3月出版的《白话小说语言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却没有雷同之感,该词典收词之多、征引之广、释义之精、义项之全远远超出了同类词典,堪称悉心打磨、后出转精之作。本文拟就其创新之处做些评介,并对若干疏失进行讨论。

收词齐全、征引丰富是该词典的一大特点。该词典“基础资料扎实,直接从40余种主要白话小说中勾乙资料,制成资料卡片近30万张,重要的白话小说词语应无遗漏;引证丰富,引书达240余种;收词5.6万余条,为国内同类辞书之最”(见《词典》封底)。正因为重视第一手资料,取材范围又非常广泛,很多有特色的词语得以首次进入词典。例如:

酸虫 谑称媒人。媒、梅谐音,梅子味酸,因称。[例]只为我家院君要取位二娘子,特着区区寻个~。(醋葫芦・三)

水儿 官员的讳称。水即泉,钱的代称,因于行贿场合称官员为水儿。[例]我们~难说话的,做我不着,与他打一棒。(隋史・四一)目今~不长进,只好的是此道。(醋葫芦・九)

字识 书办;文书吏员。[例]忙叫营中~,取那册来查点。(豆棚・一一)下马坐定,叫那~,逐名唱过。(豆棚・一一)

以上三个词语都与人物称谓有关,现有辞书均未收录。“媒人”古有许多叫法,称为“酸虫”则罕见;“水儿”一词《醋葫芦》用例很多,如第九回:“员外府上不敢计论,但是我们那水儿十分利害,好歹专会辨驳。”下文:“敝衙有个钱先生,名唤钱通,与水儿十分相得。”《词典》不仅收了“酸虫”“水儿”,还把称呼的来历交代得十分清楚。“字识”又作“识字”,《词典》也收了,解释说:“即‘字识’。[例]鹏子认得他是卫里的~,前日也有个儿子从他教书的。(鸳鸯・一・二)”“识字”词义也非常特殊。再如:

站头 同“站④”。[例]一路行来,见各尖宿~,地方官都备办公馆。(雪月梅・四五)小将前行,探得此去须有一百余里,方有~。(荡寇・一一一)……

站道 站与站之间的路程。[例]这日~本大,公子也着实的乏了,打开铺盖要早些睡。(儿女・三)

站封面 在封面上署名。[例]~亦非容易之事,就是小弟,全亏几十年考校的高,有些虚名,所以他们来请。(儒林・一三)

站倒 站立;站着。[例]我们下力的人,不摆龙门阵,不扯白谈经,~打瞌睡,活路做不清。(跻春台・卖泥丸)

以上四个首字为“站”的词语也不见辞书收录。前三个易懂,下面说说“站倒”。“站”“倒”意思相反,为什么有“站立;站着”义?“倒”在方言里有个特殊用法,相当于“着”,今南京、武汉、贵阳、成都等地方言都有这种用法(参见《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3230页、3237页,《四川方言词语考释》128页)。《词典》收了这个词,就为方言用法提供了文献佐证。《词典》还收有“跟倒”,解释为:“跟定;不放松地跟着。[例]又吩咐幺师喊他~设法去找,倘若走了,要你垫赔。(跻春台・川北栈)”两者可以比勘。稍嫌不足的是,“跟倒”释义还可精练些,释作“跟着”即可。

有些白话小说因种种原因,迄今没有被现有辞书列入收词范围,《词典》注意到了,从中挖掘出一些新词新义。例如:

戏 ④。[例]我如今也不~了,待你睡一睡,晚些好合他征战。(绣榻・上)他白白的~了你的老婆,你也~他家的牝才是。(绣榻・下)

“戏”为吴语,口头禅“娘希匹”的“希”义同“戏”,“匹”本字作“(月匹)”(《广韵・质韵》:“且匹,牝胚。譬吉切。”),指女性生殖器。例中“戏牝”义同“希匹”。此义各家未及,因为一般辞书都不引《绣榻野史》。该书固然不雅,但正如医生看病往往忽略性别,语言研究也无雅俗之分,该书一些方言俗语词还是具有语料价值的,《词典》做法值得肯定。又如:

且 介词。从;自。[例]三爷善合带着秃儿~外头买了一大捧樱桃来。(小额)您要说当大夫的恶习,千奇百怪,~今天说到我们停版也说不完。(小额)

虚词“且”,《近代汉语大词典》凡收“犹,尚”“既,已”“有时,偶尔”等11义;《近代汉语虚词词典》凡收副词、连词、语气助词等19义,但均不及介词用法。《词典》“且”字只收这一种用法,却很有特色(此义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陈刚等《现代北京口语词典》等都有收录)。《小额》是晚清满族作家松友梅创作的京话小说,近年才被从遗忘的角落里翻印出来。该书有许多地道的北京方言和特殊用法,编者注意到这类材料,难能可贵。《词典》还收了《小额》中“颏拉嗉”(喉结)、“蘑菇”(麻烦)、“青字儿”(刀的隐语)、“消遣”(指演出)、“味气”(气味)等词语,其词或其义皆可补现有辞书之未备。

另外,《词典》还收了白话小说中数百条同素异序词,有的是两个词形共现同收,有的是只出现或只收一个词形。如放卖/卖放、看照/照看、面脸/脸面、识结/结识、胸抹/抹胸、愿情/情愿、庸平/(平庸)、仗倚/(倚仗)、证对/(对证)、倒反/反倒、说述/述说、望看/看望、围桌/桌围、攒积/积攒、套头/(头套),等等。其中“放卖、看照、面脸、识结、胸抹、愿情、庸平、仗倚、证对”等现有辞书均没有收释;“倒反、说述、望看、围桌、攒积、套头”等《汉语大词典》只举现代例证或没有书证,可据以提前或补充书证。

征引丰富不仅有助于挖掘新词语和新义项,还有助于证明疑难词语的词义。例如:

坐脚 屁股,隐指女阴。[例]取木盆洗~。(金瓶・九二)等他上过了马桶,拿汤来洗了~。(金云翘・一五)她虽不梳头,不缠脚,然只要她的下头,哪管他的上头,只要她的~,哪管她的走脚。(八洞天・八)

“坐脚”一词一般词典都没有收录,只有《近代汉语大词典》收了,解释说:“称屁股。《***词话》第九二回:‘上房经济和冯金宝还在被窝里,使他丫头重喜儿来叫大姐,要取木盆洗~,只顾推不开。’”许氏训释不误,但是《词典》更胜一筹。这是因为例证更加丰富了,新增的两条例证不但很好地证明了词义,而且还有辅助作用:传达出它隐含的意思(女阴)及其词义理据(“坐脚”与“走脚”相对)。

洒浪 显排场,出风头。[例]纱王三叫人将几顶帽子送将来还他,上复道:“已后做东道要~那帽子时,千万通知一声。”(二拍・三九)院君有的钱钞,再做三五百金与他~~,包有半年孝顺。(醋葫芦・一四)

前一例中的“洒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王古鲁注为“在人前出风头”,《近代汉语大词典》释为“炫耀,出风头”,《明清吴语词典》释为“即‘晒’。晒;晾”。“洒浪(晒日良)”在近代汉语及现代方言里,一般都当晒、晾讲,尽管前一例文中确有炫耀、出风头的意思,但因为没有找到旁证,所以笔者《大字典论稿》“浪”字条也把它释作晒、晾。现在《词典》增加了《醋葫芦》的用例,“洒浪”的炫耀、出风头义就可以证实了。今再补一例:《山水情》第十六回:“我们这样薄福下贱,到了春里也要去借两件衣服来,打扮了,合了起同行女伴,出去洒浪一番。”

释义精当、义项完备是该词典的又一特色。释义精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挖掘了许多新义。例如:

绊 寻求;找。[例]总是那边未见得成,或者另~得头主。(拍案・四)他若没有这箭起这些因头,那里又~得(景家)这头亲事来?(二拍・一七)

《明清吴语词典》“绊”字条:“②张罗,安排。阿唷,今日要忙杀个哉,拜忏还寿生,专炼大施食,四处绊道场,只怕弄列必。(文星榜4出)”以上三例同出吴语作品,文意当相同,似以“寻求;找”为优。

听 ③照应;照料。[例]金钟儿听此一句,略略的冷笑了,一面藉空儿出去~何公子去了。(绿野(钞)・四七)

《词典》还收有“听饭”,解释说:“看饭;照看饭食。[例]你还没有吃饭,我与你~去。(绿野(钞)・四七)。”因为不明“听”有此义,“我与你听饭去”有的本子写作“我与你打听饭去”(如齐鲁书社1995年版《绿野仙踪》287页),“打听”讲不通,下文:“怎么这老金,听饭去就不来了?”可证。又,“看”也有此义,“听”“看”两词可以比勘。

张 ④受到。[例]或是大相公清早~了寒气。(歧路・一九)我家相公,不知怎的~了风寒,大病起来。(歧路・一九)

《汉语方言大词典》“张”字条:“⑨受;承受。(一)晋语。山西忻州:~忽着两受冷了。(二)徽语。安徽绩溪:我打扇,你~风……”(2954页)可以互相印证。

以上三例是实词,下面三例是虚词:

忽 ①用在时间词前,起指示作用,略相当于“某”或“有”。[例]看看十月满足,~日,傍三更时分,肚内阵阵疼来。(清平・花灯轿)~一日欧公有事出去了。(拍案・八)~一日,孝移不吃夜间晚酌,蒙头而睡。(歧路・一)

白话小说习见“忽日”“忽一日”“忽地一日”等说法,其中绝大多数“忽”并没有迅速或出乎意料的意思,对此,笔者蓄疑有年。但是查考各种词典,都找不到合适的解释。《词典》上述释义为我们准确理解这类词语提供了钥匙。又,唐宋笔记小说中已有类似用法,如《太平广记》卷一百一《渭滨钓者》引《玉堂闲话》:“忽一日,垂钓于大涯硖,竟日无所得。”又卷四百三十五《舞马》引《明皇杂录》:“忽一日,***中享士,乐作,马舞不能已。”王镆先生《唐宋笔记语辞汇释》“忽[二]”:“忽,也通‘或’,但为不定代词,表示‘某人’、‘某物’、‘某时’的意思。”《词典》在王说基础上离析出“忽”之“某”“有”义,很有见地。

乃 用在指称他人的亲属称谓词之前,有时相当于“其”(他的),有时相当于一个前缀。[例]他的~父是我朝数得起一个清官。(醒世・一六)万人皆如此说,因而~祖母便先爱如珍宝。(红楼・二)慌忙走进堂屋,先替~兄作了个揖。(老残・七)

“乃”作代词,一当“你”“你的”讲,一当“其”“他的”讲。在第二种用法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一种类似前缀的用法,这种特殊用法过去不大被人注意。如《汉语大词典》把“乃眷”释为“他的妻子”,“乃翁”释为“他的父亲”,有的能讲通,但下面例子就讲不通了:《儒林外史》第十九回:“不想那一日,弟媳妇不曾出来,是他乃眷抱柴,众人就抢了去。”《斩鬼传》第七回:“知他乃翁姓甚名谁?”“乃”与后边的“眷”等已凝固为一词,都不能用“其”义来解释了。《词典》把这类“乃”看作“类似前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下老实 ②十分;非常。[例]你只休抢他的性子,一会家乔起来,也~难服事的。(醒世・二四)(按,当作“一九”)我今日有些病,~不耐烦。(巫梦・五)

“下老实”可做情态副词,有“下死劲、狠狠地”等意思,相关词典已有收释;但其程度副词“十分;非常”的用法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兹更举三例以证其说:《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七回:“虽是空坛,有鬼在内,谁知那两个坛都下老实的重。”又第四十九回:“亏了大的丫头子,今年十二了,下老实知道好歹,家里合他奶奶做伴儿。”又第九十六回:“我见你这一向下老实合他话的来。”

二是纠正了许多旧说。例如:

工程 ①工夫;时间。[例]我和你来了有十昼夜多~,他怎么得这等快?(西洋・三四)遇着这个客人,缠了多时,正是:头卖小成,担误~。(古今・一)

上文“工程”所举前一例《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释为“路程”,后一例《汉语大词典》释为“指各项劳作”,高文达《近代汉语词典》释为“工作”,相比之下,《词典》训释更为准确。

过铁 过刀;杀头。[例]但***职等官过了铁,文书做绝了,则子孙永不能袭职。(于谦・一八)

《汉语大词典》“过铁”条:“谓犯有杀戮之罪。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有相士密语激云曰:“我观诸少年皆当过铁者也,公胡与久处耶?”激云不解所谓。曰:“头临白刃,非过铁而何?’”“谓犯有杀戮之罪”,释义不够简洁精确;《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以“过了铁”出条,也欠妥当。《型世言》第三十一回:“他与杨兴在外先寻了两个人情,一个是失机指挥,只求免过铁,不要翻黄,子孙得荫袭的,肯出三千两。”“过铁”就是杀头。

洒落 ④玩耍。[例]随即唤书童司茗来问他:“近处有甚么好~的去处么?”(女开科・一)

《禅真后史》第三十三回:“况终日独坐书斋,甚觉无聊,怎得一个洒落去处,消遣数日也好。”其中“洒落”,高文达《近代汉语词典》释为“爽快自在,放浪不羁”,当是不明“洒落”有玩耍义而误训。

卯君 指兔子,对以色事人的男子的蔑称。十二生肖中卯为兔。[例]凤林最伶透,便知他是个~,忙招呼了他。(品花・二三)

“卯君”一词,《汉语大词典》释为“卯年生的人”,举宋苏轼诗、清曹寅诗两例;《近代汉语大词典》先引宋苏轼诗及赵次公注,后加按语:“子由即苏辙、苏轼之弟。后因以卯君称兄弟。”下举清曹寅诗和《品花宝鉴》例。“卯君”是多义词,就《品花宝鉴》例而言,既不是指“卯年生的人”,也不是指“兄弟”,而的确是指“兔子,以色事人的男子”。

走作 走样;发生异常变化。[例]谁知佛印心冷如冰,口坚如铁,全不见丝毫~。(恒言・一二)

你看多少人家名门大族的娘子,汉子(方)伸了腿就~了。(醒世・四三)他那中间人,我都熟识,丝毫不得~的。(儒林・五二)

所举三例,《近代汉语大词典》分为三义,首例释为“走样,变样”,次例释为“改嫁”,末例释为“出岔,出纰漏”。我们认为,《词典》把这三个用例概括为“走样;发生异常变化”一个意思是准确的。“改嫁”不确,原文是珍哥辩白自己“汉子伸了腿”没有“养汉”,与“改嫁”无涉。《儒林外史》例释为“出岔,出纰漏”虽符合文意,但其实仍是上述意思。“走作”的基本意义是“走样;发生异常变化”,用于人,指人行为失常,如首例、次例;用于事,指事情出纰漏,如末例;用于物,指东西变坏,如《生绡剪》第一回:“必定货物走作,没处出脱,到我这里来。”

《词典》封底语云:该词典“释义精当,很多条目为国内首释,一些条目订正了此前学界的误释”。其言不诬。

《词典》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白话小说中的词语意义做了系统梳理,力求做到义项完备。这方面成绩也非常突出。例如:

只 ①仅;仅仅。②只是;一味。③且;姑且。④一直;直到。a)用于空间。b)用于时间。⑤竟;竟然。⑥尚;还。⑦即;就;便。⑧只好;只得。⑨只管;只顾。⑩都;全。(11)正;正在。(12)用于强调唯一。a)用在人称名词或代词前面。b)用在指示代词前面。c)用在时间词前。(13)指示词,这。(14)表示轻微转折。可是;只是。(15)只要。(例略,下同)

不难看出,《词典》归纳整理“只”字义项是下过一番功夫的,既完备,又准确。《水浒词典》“只”字条共收七义,其中“只1”释为“在”,举第七回“林冲就只此间相等”、第十五回“事不宜迟,只今夜三更便去”等例;“只5”释为“忽”,举第九回“正行之间,只听得背后有人叫道:‘林教头,如何却在这里?’”等例。后出的相关词典多踵其说。其实,“只”当“在”“忽”讲,属于随文释义,并非确诂,上述用法并没有改变“只”的本质属性。按照《词典》解释,例句中的“只”都可以纳入第十二义“用于强调唯一”:“只此间相等”是用在指示代词前,“只今夜三更便去”是用在时间词前,“只听得背后有人叫道”是强调动作唯一。可以这么说,本条列项、释义具有拨乱反正的意义。

意思(儿) ①语言、字面或神态等所表现或暗含的意义。②心思;想法。③情趣;趣味。④情意;好意。⑤敬意。⑥心计;谋略。⑦见识;本事;手段。⑧缘故;道理。⑨苗头;征兆;眉目。⑩仪态;神情。(11)打算;盘算。(12)犹“意思意思”。(13)缺少实际内容的象征性的表示。(14)指达到的某种程度、水平。(15)委婉语,指代某些不便直接明白说出的内容。

“意思(儿)”亦凡收十五个义项。《明清小说辞典》不收“意思”,《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意思”条只收“对别人的敬意;心意”一义。相比之下,《词典》义项完备的特点就显得非常突出。顺便说一下,《明清吴语词典》凡收三义,其中第三义释为“(副)表面上;稍微地”,举《清夜钟》第二回“过得两三日,一个急症,痰喘而亡。陈氏也只意思悲伤,倒是这两个女子哭泣甚苦”一例。释义似欠准确,此“意思”不是副词,可用“仪态;神情”来解释。

综上所述,《词典》堪称精品。但编纂这样一部语言词典是一项大工程,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笔者在披阅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可以商议的地方,比如取材范围还可拓宽,特色词语还可挖掘,有些义项还可补充,有些释义还可完善,等等。限于篇幅,下面仅就释义、立目和举证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关于释义。个别条目释义还可推敲。例如:

方脉 开方诊脉。[例]咱县门前住的行医何老人大小~俱精。(金瓶・六一)

此袭中华书局《***词典》而误。“大小方脉俱精”是说大方脉、小方脉俱精,“方脉”不是“开方诊脉”。《汉语大词典》收有“方脉”条,释曰:“医方与脉象。引申为医术。”但“大方脉”“小方脉”中的“方脉”也非此义。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五《医科》:“医有十三科。考之《圣济总录》,大方脉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兼妇人杂病科、眼科、口齿兼咽喉科、正骨兼金镞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则通兼言。”“大方脉”指***成人内科杂病的,“小方脉”即小儿科,合称为“大小方脉”。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八《宫中诞育仪例略》:“仍令太医局差产科大小方脉医官宿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四回:“他的招牌是‘专医男妇老幼大小方脉’。”并其例。《词典》已收“大方脉”,释为“中医分科,医治成年人内科疾病的称大方脉”,是,此当以“大小方脉”(《汉语大词典》已收)出条,互相照应。又,“方脉”还有诊脉义,如《杀子报》第十回:“世成连声答应道:‘冯先生,费神与我方方脉看。’……冯先生点头道:‘是。’就去坐在床沿之上与他方脉。”《何典》第三回:“到得家里,方过了脉,那郎中道:‘这不过是吓碎了胆,又受了寒湿气,不妨事的。’”今老派徐州方言犹称号脉为“方脉”(参见拙著《明清小说俗字俗语研究》112页)。《词典》未及此义,可补。

关于立目。个别条目词目文字失校。例如:

罗乖 调皮;淘气。[例]两脚鏖糟拖破鞋,~象甚细娘家。(西湖・一九)

此例出自《西湖二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文字同(312页、361页),后者注解说:“罗乖:吵闹、佻皮。”《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罗乖”释为“调皮;淘气”;《近代汉语大词典》释为“指罗圈腿”。《古本小说集成》本、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则作“乖”(805页、214页)。“罗乖”“乖”文字有误,各家注释亦不确。下文云:“这首诗是嘲人家鏖糟丫鬟之作,乃是常熟顾成章俚语,都用吴音凑合而成。”既然是吴语诗,当以吴语求之。“罗乖”“乖”当作“里”或“罗里”。“里”是方言词,一般人不明其义;且“襄(里)”之俗书写作“Y”,“Y”字下半部分字迹漫漶,抄写、刻印及校点者便误认作“乖”字。“里”,吴语疑问代词,哪里。清乾隆十五年《昆山新阳合志》:“那里日里。”明王鲮《春芜记》第十五出:“他两个只指望销金帐里风光好,里知被我这秃厮儿隔断子玉楼春。”《缀白裘・金锁记・思饭》:“叫我到里去借介?”《女开科传》第十一回:“真是个书呆弄出嗜个把戏,如今连余秀才也勿知走到里去哉。”皆其证。“里像甚细娘家”即哪里像什么小姑娘。又写作“哩”“俚”“罗里”“罗哩”“落里”“落俚”“洛里”“陆里”“陆俚”等(参见《明清吴语词典》相关条目)。吴连生等编著《吴方言词典》收有“罗乖”条,解释说:“哪里;哪。柴萼《梵天庐丛录・咏不检束使女》:‘两脚鏖糟踏破鞋,罗乖像甚细娘家’。”释义是,可惜讹字未能校正。又,沈怀兴教授惠告:吴语“”即“那(哪)”(《广韵》奴可切,与“婀娜”的“娜”同音)之音转,其说可从。

关于举证。个别条目义例不够密合。例如:

那谟 即“南无”。[例]适来的长老来有影,去无踪,不知是那一位~?(西洋・四)当中坐着个瘪嘴~佛。(何典・一)

许四多经典语录篇7

关键词:经典诵读 教学 人文情感 体验

中***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7-0062-02

作者简介:梁英英(1985―),女,广东清远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广州市天府路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我国文字博大精深,语言千锤百炼,从《论语》到《大学》,从唐诗到宋词,无不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华。这些经典诗文蕴蓄了很多美好的人文元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不断挖掘这些蕴蓄在经典中的人文元素,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它们,让孩子的心灵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变得柔软,让情感体验变得敏锐,让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在新《课标》指导下,该如何进行小学经典诵读教学呢?

一、经典诵读,氛围先行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学习氛围的重要性。我们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的同时,应尽量做到以氛围育人,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处细节影响学生。如将《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利用板报、橱窗等常年刊录,也可利用校园广播站时常广播,在教室墙壁上粘贴名人画像、名诗佳句,在操场角落、教学楼外墙刻录经典的名人语录,让学生经常与先哲圣贤对话,在耳濡目染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沐浴着经典的雨露。

这个学期,笔者所在学校参加了区经典诵读展演活动,获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赞誉。学校也积极开展了经典诵读的元旦表演活动,并在每周的一、三、五坚持开展午间经典诵读活动。书声琅琅的校园氛围、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诵读经典的热忱。

二、循序渐进,遴选内容

为学生选择经典内容时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循序渐进。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新《课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精心筛选经典诵读内容。如,低年段孩子可把简单易懂的童诗、童谣、对韵作为诵读内容,中年段孩子可选广泛流传的成语典故、现当代精品美文为诵读内容,高年段还可精选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精品、富有趣味的故事、适于背诵的小古文等作为诵读内容。

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笔者所在学校秉承“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兴趣,为他们制定了经典诵读的学习目录:一年级诵读《弟子规》,二年级诵读《三字经》,三年级诵读《道德经》,四年级诵读《论语》,五年级诵读《大学》《中庸》,六年级诵读《古文观止》。在每周的午间经典诵读活动中、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校园浓郁的经典诵读氛围里,学生们循序渐进,乐在其中,经历了经典学习的洗礼和全身心的学习体验。

三、语文教学,紧密结合

新《课标》指出:“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同时,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因此,在遴选补充和加工素材时,诵读经典就是很好的选择。我们可自创并演绎全新的课堂,奉献给学生一些经典集合,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渗透人文意识的培养。

日常语文教学中,可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都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为了庆祝传统佳节,可以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入本,或交流分享,既让学生了解传统佳节的来历、习俗等,又提高了诵读经典的水平,积累了经典文化和素养。此外,还可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经典诵读。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这样不仅有利于积累课外经典知识,还可以使他们的学习情绪昂扬,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

四、形式多样,乐在其中

(一)鼓励共读活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子互读,大手牵小手,有利于营造书香四溢的家庭学习氛围。如,你读上一句,我读下一句,我背这一段,你背那一段,又如我出上联,你对下联。这种超越你我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与和谐书香家庭的良好开端。而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中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诵读经典诗文,课堂外,加入学生的背诵行列中,更能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除了亲子共读和师生共读,生生互读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中会萌发出许多新奇古怪的想法和体会,这些感受的点滴不仅是人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相互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拓展到课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满的智力发展。”课间游戏唱诗:孩子们课间蹦蹦跳跳、唱唱乐乐,他们玩拍手歌时,每拍一下就念一句《弟子规》,非常有意思。有的孩子玩跳步游戏时也和着《道德经》的韵律一蹦一跳,《道德经》中富有人文气息的词句就在学生的小嘴上和脚尖上跳跃、欢歌着。

而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长廊中的瑰宝。我们把学生书写的以经典诵读为内容的优秀书法作品挂在校园里、楼道间、课室里,营造一种浓郁的书香氛围,更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诵读的积极性。假日里,让学生绘制与我们的经典诵读内容相关的手抄报、小人书等,开学时作评比和展览,学生在接触生活中鲜活的语文材料时,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更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五、评价激励,兴致盎然

诵读经典,必须有充足的时间。晨读、午诵、课间,经典相随;每周一节阅读课讲经典;国旗下讲话、班队课时多引用经典。充分利用时间和机会,积少成多地诵读,努力做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诵读目标具体到周,如一周完成《道德经》两个小章节的背诵,并专门设计学生诵读情况记录本,按周登记所诵读和背诵的章节,请学生和家长签名、评价。记录和评价情况定期作一总结,一期一评比,并作相应的表扬和奖励。同时,定期检查学生的诵读和背诵、摘抄采蜜本、经典诗文的背诵情况记录本等,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学生日常评比和积分中。在此基础上,综合学生的总体表现和获奖积分,在期末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经典诵读之星”“诵读星级标兵”等,并给予奖励和表彰,不断增强孩子们诵读经典的动力。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所以读书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呢?就是经典!

如果每天吟一首千古名诗,诵一句经典的名言,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就能让孩子们细细品味心灵的愉悦,享受人文的快乐!这种快乐将带给孩子幸福一生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韩毓海,王登峰.在诵读经典中传承文明[J].新华文摘,2010,(1).

[2]刘蕾.经典诵读服务课堂教学.新课程学习(下),2012,(7).

许四多经典语录篇8

【关键词】 经典诵读;教学;人文情感;体验

【中***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我国文字博大精深,语言千锤百炼,从《论语》到《大学》,从唐诗到宋词,无不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华。这些经典诗文蕴蓄了很多美好的人文元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不断挖掘这些蕴蓄在经典中的人文元素,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它们,让孩子的心灵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变得柔软,让情感体验变得敏锐,让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在新《课标》指导下,该如何进行小学经典诵读教学呢?

一、经典诵读,氛围先行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学习氛围的重要性。我们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的同时,应尽量做到以氛围育人,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处细节影响学生。如将《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利用板报、橱窗等常年刊录,也可利用校园广播站时常广播,在教室墙壁上粘贴名人画像、名诗佳句,在操场角落、教学楼外墙刻录经典的名人语录,让学生经常与先哲圣贤对话,在耳濡目染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沐浴着经典的雨露。

这个学期,笔者所在学校参加了区经典诵读展演活动,获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赞誉。学校也积极开展了经典诵读的元旦表演活动,并在每周的一、三、五坚持开展午间经典诵读活动。书声琅琅的校园氛围、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诵读经典的热忱。

二、循序渐进,遴选内容

为学生选择经典内容时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循序渐进。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新《课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精心筛选经典诵读内容。如,低年段孩子可把简单易懂的童诗、童谣、对韵作为诵读内容,中年段孩子可选广泛流传的成语典故、现当代精品美文为诵读内容,高年段还可精选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精品、富有趣味的故事、适于背诵的小古文等作为诵读内容。

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笔者所在学校秉承“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兴趣,为他们制定了经典诵读的学习目录:一年级诵读《弟子规》,二年级诵读《三字经》,三年级诵读《道德经》,四年级诵读《论语》,五年级诵读《大学》《中庸》,六年级诵读《古文观止》。在每周的午间经典诵读活动中、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校园浓郁的经典诵读氛围里,学生们循序渐进,乐在其中,经历了经典学习的洗礼和全身心的学习体验。

三、语文教学,紧密结合

新《课标》指出:“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同时,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因此,在遴选补充和加工素材时,诵读经典就是很好的选择。我们可自创并演绎全新的课堂,奉献给学生一些经典集合,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渗透人文意识的培养。

日常语文教学中,可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都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为了庆祝传统佳节,可以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入本,或交流分享,既让学生了解传统佳节的来历、习俗等,又提高了诵读经典的水平,积累了经典文化和素养。此外,还可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经典诵读。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这样不仅有利于积累课外经典知识,还可以使他们的学习情绪昂扬,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

四、形式多样,乐在其中

(一)鼓励共读活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子互读,大手牵小手,有利于营造书香四溢的家庭学习氛围。如,你读上一句,我读下一句,我背这一段,你背那一段,又如我出上联,你对下联。这种超越你我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与和谐书香家庭的良好开端。而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中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诵读经典诗文,课堂外,加入学生的背诵行列中,更能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除了亲子共读和师生共读,生生互读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中会萌发出许多新奇古怪的想法和体会,这些感受的点滴不仅是人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相互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拓展到课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满的智力发展。”课间游戏唱诗:孩子们课间蹦蹦跳跳、唱唱乐乐,他们玩拍手歌时,每拍一下就念一句《弟子规》,非常有意思。有的孩子玩跳步游戏时也和着《道德经》的韵律一蹦一跳,《道德经》中富有人文气息的词句就在学生的小嘴上和脚尖上跳跃、欢歌着。

而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长廊中的瑰宝。我们把学生书写的以经典诵读为内容的优秀书法作品挂在校园里、楼道间、课室里,营造一种浓郁的书香氛围,更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诵读的积极性。假日里,让学生绘制与我们的经典诵读内容相关的手抄报、小人书等,开学时作评比和展览,学生在接触生活中鲜活的语文材料时,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更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五、评价激励,兴致盎然

诵读经典,必须有充足的时间。晨读、午诵、课间,经典相随;每周一节阅读课讲经典;国旗下讲话、班队课时多引用经典。充分利用时间和机会,积少成多地诵读,努力做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诵读目标具体到周,如一周完成《道德经》两个小章节的背诵,并专门设计学生诵读情况记录本,按周登记所诵读和背诵的章节,请学生和家长签名、评价。记录和评价情况定期作一总结,一期一评比,并作相应的表扬和奖励。同时,定期检查学生的诵读和背诵、摘抄采蜜本、经典诗文的背诵情况记录本等,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学生日常评比和积分中。在此基础上,综合学生的总体表现和获奖积分,在期末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经典诵读之星”“诵读星级标兵”等,并给予奖励和表彰,不断增强孩子们诵读经典的动力。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所以读书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呢?就是经典!

如果每天吟一首千古名诗,诵一句经典的名言,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就能让孩子们细细品味心灵的愉悦,享受人文的快乐!这种快乐将带给孩子幸福一生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韩毓海,王登峰.在诵读经典中传承文明[J].新华文摘,2010,(1).

[2]刘蕾.经典诵读服务课堂教学.新课程学习(下),2012,(7).

许四多经典语录篇9

    第一大部分—影视作品中古典音乐元素的二次创作。华语电影中,越来越多的背景音乐融入了古典元素,许多歌手不仅唱歌,演戏甚至还当起了导演。周杰伦,这个名字曾经风靡了全华语乐坛,而他执导的首部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中斗琴的电影情节,就运用到了古典音乐元素的二次创作—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肖邦的作品在钢琴文献中占有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对于他的生平已无须介绍。没有一个弹钢琴的人不曾弹过她的作品、尽管有的钢琴家一辈子不再舞台上公开演奏,但毫无疑问,每一个钢琴家都学习他的作品,研究它的音乐。甚至于一辈子只弹肖邦一人作品的钢琴家亦不再少数。①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周杰伦在电影中改编了《升c小调圆舞曲》,另整部电影同样也充满了浪漫的氛围。

    《河东狮吼》,这部比较经典的港片,古天乐的角色搞怪,无厘头,深深地抓住了观众的心,而片中经典的《菠菜之歌》片段,也是经过二次创作才会有这么深入人心的效果,片中的原曲是出自哪位作曲家之手呢?巴赫,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巴洛克时期的奠基人物。巴赫诞生于今日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地带的埃森纳赫,他是西洋音乐史上最有才华、最伟大的音乐家。巴赫家学渊源,他的祖父是演奏家、两位伯父与父亲则分别为音乐监督与小提琴手。②由他创作的《康康舞曲》正是电影的取材。

    不仅仅华语片有运用到古典音乐元素的二次创作,韩国电视剧《MY GIRL》主题曲《NEVER SAY GOODBYE》,以古典音乐元素为背景音乐的形式,加入RAP 进行了二次创作。这首主题曲取材于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伟大的音乐家,被人们称为“音乐神童”,尽管35岁就英年早逝,但留下的音乐作品不仅仅在钢琴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在歌剧创作方面也是专家,被后人所崇拜。相同的一首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不同的想法的加入音乐创作元素同样也被改编成由台湾组合S.H.E演唱的作品《不想长大》。

    影视作品中古典音乐元素的二次创作,在此做一个小结,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谈谈第二大部分—现代流行音乐中的古典音乐元素的二次创作。华语音乐如今在世界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一些作品,经过作曲家之手,对古典音乐作品二次创作也开始凸现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以乐队组合为例:

    1.五月天(Mayday),台湾知名乐队,乐队团长兼吉他手怪兽、主唱阿信、吉他手石头、贝斯玛莎和鼓手冠佑组合而成,前身名为“So Band”乐团,在1997年3月29日改名为“五月天”。这个至今充满了各种活力的组合,活跃于各大排行榜,创作出了许许多多励志歌曲,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在他们的专辑《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中收录了一首歌曲《垃圾车》,这首作品的前奏出自于波兰女钢琴家巴达捷芙斯卡之手,这首作品作于1856年,是举世皆知的钢琴小品——《少女的祈祷》,全曲结构单纯,亲切感人,略带伤感,但整首曲子感觉异常柔美,生动逼真地表现了一个纯洁少女的美好心愿。

    2.S.H.E,三位青春靓丽的女生,任家萱(Selina)、田馥甄(Hebe)、陈嘉桦(Ella),曾经风靡一时的组合,她们的歌曲遍布大街小巷,专辑《青春株式会社》中,收录的首波主打歌曲《REMEMBER》,原曲为“Sweet Box”的“Super Star”,而副歌旋律为古典乐曲“天鹅湖”,另一首收录于《奇幻旅程》中的《波斯猫》,获得东南劲爆音乐榜颁奖典礼十大金曲,香港TVB8金曲榜颁奖典礼十大金曲金奖,充满了异国风情的音乐因素,出自于科特比In A Persian Market(波斯集市)又名《跳蚤市场》,该作品创作于1920年,整首作品风格变幻多彩,经过二次创作后的作品《波斯猫》,多次被全民欢唱。

    3.4 IN LOVE,说起这四个女生的组合,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她们的踪影了,但是在2001年,一首《一千零一个愿望》,红遍了两岸三地,歌词写得深入人心:“明天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失望是偶尔拨不通的电话号码多试几次总会回答,心里有好多的梦想,未来正要开始闪闪发亮,就算天再高那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许下我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总会听我的话,不怕要多少时间多少代价,青春是我的筹码,我只有这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总会在我手上,每一颗心都有一双翅膀要勇往直前的飞翔,没有到不了的地方……”多么充满了希望的一首歌,也难怪各大文艺晚会也喜欢用这首歌曲来做表演。《一千零一个愿望》又是改编于哪首古典音乐作品呢?正是德国作曲家巴赫非常有名的《小步舞曲》。

    以华语乐坛个人作品为例:

    1.张惠妹,AMEi演唱的歌曲《卡门》,二次创作元素来自于比才的歌剧《卡门》中的哈巴涅拉舞曲。

    2.林俊杰,最新专辑《学不会》,收录了一首《灵魂的共鸣》,在歌曲的一开始,由朗朗演奏的作品选自于《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林俊杰对主题旋律进行了二次创作。

许四多经典语录篇10

名人之所以那么成功,这和他们多年的努力拼搏是分不开的。他们在成功后显得何其辉煌耀眼。然而他们成功的背后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艰辛、不懈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追求,大概没有多少人会明白。阅读这些经典语录,予人提点、警醒,这些均是名人们的真实感触、肺腑之言。

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共中央***事委员会***

经典语录: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共中央***治局***、******

经典语录:我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中央***治局委员、***副***

经典语录:今天不主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明天就要被动地被产业结构调整。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人大***会主任

经典语录:要精心细致谋划***建,凝心聚力团结干事。

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

经典语录:要立足全国,放眼世界,深入研究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

经典语录:从现在开始,我愿做一名合格的纤夫,与昆明各族人民一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拉动昆明市这艘“巨轮”快速平稳前行。

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组书记、主任

经典语录:实际上,对外的很多东西,需要在机制上、制度上做一些相应的调整和创新,包括对外人才的培养、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策体系,都需要做相应的配套调整。

微软创始人

经典语录:好的习惯是一笔财富,一旦你拥有它,你就会受益终生。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你的人生将变得更有意义。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兼总经理

经典语录:我们必须深入生活,只有如此才能获得新奇的效果和非同寻常的配合,而这本身比任何想象都有刺激性。

阿里巴巴创始人

经典语录: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

巨人网络集团董事长

经典语录:做全国性市场,一定要先做一个试销市场,要一点点来,快不得;做成了,真到做全国市场时,要快半步,慢不得!

苏宁集团董事长

经典语录:要有一种创造财富、赚取财富的动力,并快速地付诸行动,不要怕失败,跌倒了再爬起来。

腾讯主要创办人

经典语录:玩也是一种生产力。

华为集团创始人兼总裁

经典语录:企业发展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

奇虎公司创始人

经典语录:中国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希望自己投资的公司都由自己管理,就像自己的孩子得跟自己姓。投资者开掉创业团队,自己操刀管理,对行业不熟,往往让公司半途夭折。

网易创始人

经典语录: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有摔倒的时候,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

汇源集团董事长

经典语录:我无悔我的选择,无怨我的奋斗。既然认准了这条道,就要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地走下去!我的人生信条就是:扎扎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经典语录: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素质,第一是定力,不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第二是化解危机的能力,能够在危机和矛盾中抓住机遇反败为胜。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经典语录:有人认为登山是征服高山的过程,其实,人怎么能征服大自然呢?这太幼稚了。登山的过程其实是人一次次征服和挑战自己的过程,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是会上瘾的。

宏碁集团董事长

经典语录:人云亦云绝非我的行事风格。

东软集团董事长

经典语录:从投资收益的角度上看问题,工作干得越多,公司效益越差。公司的***策不应该是按劳取酬,而是按劳动的结果取酬。

远大集团公司董事长

经典语录:如果你有能力把一件事情做好,或者在一个行业里干好,确实没有任何必要去思考别的东西。

新浪网董事长兼总裁

经典语录:作为负责任的媒体,有影响力的媒体,长期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就在于它始终不渝地坚持公正性、客观性和专业性,只有这样它才会有长期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经典语录:认识自己,就是弄清楚你是谁,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尤其重要的是要分清楚:这跟别人认为你是谁,他们要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丝毫关系。

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

经典语录:有时候,无知,反而无畏!无知,没有任何约束,引入了很多别的行业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创造了更大的辉煌!网页游戏,就是用互联网方式做游戏,摆脱了原来做客户端游戏的传统软件方式。

盛大网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经典语录:一个企业发展所要经历的五个阶段,一是战略上寻找突破点;二是要专注;三是要进行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四是适度多元化;五是变成社会企业,承担适度的社会责任。

吉利集团董事长

经典语录:我们掌握技术,这个作用是很大的,最起码知道技术标准,什么东西值多少钱,在零部件采购的环节不至于被人家骗。

百度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经典语录:成功者一定是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燃别人的梦想,是时刻播种梦想的人。

波克夏·哈萨威公司行***总裁

经典语录:我们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关心的是寻找那些我们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碍,而不是去拥有什么能飞越七英尺的能力。

索罗斯基金董事局***

经典语录:我有认错的勇气,当我一觉得犯错,马上改正,这对我的事业十分有帮助。

奇异电子德国公司前董事长

经典语录:应经常把竞争对手想得比自己聪明。

宝马汽车公司前董事长

经典语录:成为好企业没有特效药,如果有的话,每家公司应该都会成为好公司。

陶氏化学公司前董事长

经典语录:成功会蕴育出保守主义,一旦安于现状,脑筋就无法接受外界的变化。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经典语录:在我的学术生涯里,我已经很多次改变研究方向。我总是对学习全新的事物充满兴趣。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经典语录: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敌人,也不是我们的朋友。这个世界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这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取决于我们如何去看它,如何去制造它。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经典语录:谁有生活理想和实现它的计划,谁便善于沉默,谁没有这些,谁便只好夸夸其谈。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经典语录: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经典语录: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世界成功学创始人

经典语录:建议想成功的人,多看看自己想成功的标杆,他们会鼓励你,当然要能从实处学做起;同时建议看看励志书,特别是好的励志书。请看世上,哪位成功人士会不懂一些自我励志的话,早就倒下了。

世界文学童话代表人物之一

经典语录: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

俄罗斯生理学奠基人

经典语录: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

经典语录:我们不要把眼睛生在头顶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脚踏坏了我们想得之于天上的东西。

近代***家、教育家

经典语录: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英国生物学家、博物学家

经典语录: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泯灭。

西班牙作家

经典语录: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前苏联作家

经典语录:可能,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这样甜蜜;可能,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显得如此宝贵……

英国著名作家

经典语录:别虚掷你的一寸光阴,别去听无聊的话,别试***补救无望的过失,别在愚昧、平庸和猥琐的事上消磨你的生命,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病态的目标和虚假的理想。生活吧!过属于你的奇妙的生活!点滴都别浪费。

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经典语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经典语录: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许四多经典语录10篇

学习

春天的词语和句子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春天的词语和句子10篇,内容包括春天的词语和句子有哪些摘抄,描写春天词语句子大全。3、春天的风,轻轻的,暖暖的。春天的风,就像春姑娘在旋转中扬起的美丽裙子一样。春天的风,拂在脸上就像母亲抚摸你的脸庞。春天的风,把柳条,小草,

学习

员工户外拓展活动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员工户外拓展活动10篇,内容包括员工户外拓展方案范文怎么写,员工户外拓展美好瞬间。山水行快乐体验式主题拓展活动经典项目:登山、徒步穿越、溯溪、探洞、漂流、攀岩、速降、峡谷淘金、野营、篝火晚会、花样定向、野外定向、

学习

中医医生工作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中医医生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中医医生个人总结超简短,中医全科医生个人总结。在市委市***府、市卫计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场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文教卫生的***委员孙平安任组长,卫生院也相应成立了中医药技术指导小组,由院

学习

街道宣传工作计划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街道宣传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社区宣传工作思路及设想简短,街道宣传工作计划与思路。二、深入贯彻***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心工作,精心安排法制教育内容。(一)深入开展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基础性的宣传教育。把宪法

学习

银行先进申报材料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先进申报材料,内容包括银行先进个人推荐报告范文,银行先进集体申报材料范文怎么写。行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廉洁高效,勇于开拓、率先垂范。以行长××*同志为首的三位班子成员年轻有为,团结和谐,他们想工作、干事业,处处走在

学习

劳动法学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法学论文,内容包括劳动法案例分析论文,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文。虽然高校已开设就业指导课,但绝大多数老师都只是围绕就业形势、就业***策、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内容展开,而鲜有涉及劳动法的内容,造成劳动法教育在我国高等

学习

有关清明节的来历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清明节的来历10篇,内容包括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故事完整版,清明节的来历100字。有的地方在上坟时还祭土地、山神。如绍兴一带多在坟堆左立一石,题后土之神,祈拜神保佑双亲后又拜左右邻墓,这才拜祭自家祖先的坟墓。这自然是

学习

仰望幸福的角度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仰望幸福的角度10篇,内容包括仰望幸福的角度全文阅读,仰望幸福的角度小说。也会去回忆生活中许多让人感动的画面,其实都是很平淡无奇的。比如最舒服的触觉是妈妈的手掌轻轻抚摸我的头;最动听的声音是奶奶哄我睡觉时的摇篮曲和

学习

我们和地球10篇

阅读(22)

人体主要通过摄取并吸收食物、水和空气中的硒来满足肌体对硒的需要,但一般情况下通常是膳食中的硒决定人体硒含量水平。硒在地表分布极不均匀,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处于硒不富足环境中。已有文献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约有300多个县、近3亿人口处于

学习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内容包括七年级数学德育渗透总结,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德育指的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在***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

学习

生活因友谊而精彩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因友谊而精彩10篇,内容包括生活因友谊而精彩作文450字,生活因友谊而精彩600字作文。生活因友谊而精彩!人生如歌,友谊是乐曲中最动听的乐章。进入初三,才觉得友谊是那么地纯真而无暇。运动场上,同学们打篮球团结协作的背影,当

学习

飞扬的青春作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飞扬的青春作文10篇,内容包括飞扬的青春作文,飞扬的青春年华全文。人人都知道: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礼,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朋友,今天我们正处在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时代,前有师长掌舵,后有父母加油,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我

学习

清明节感受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节感受10篇,内容包括过清明节的感受作文,清明节的感受和感言。这就是我今天的一点感受。巨源一中初一:孙得育

学习

我的初一生活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初一生活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的初一生活作文,有关初一的生活作文集合9篇。升入初中,最苦恼的就是作业。中学的作业实在是太多了,光是作业,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在学校写、在家里写;课上写、课下写;白天写、晚上写……一整天

学习

经典语录伤感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语录伤感10篇,内容包括伤感语录精选大全,经典语录伤感。3、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4、谁把谁真的当真,谁为谁心疼。5、爱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6、走完同一条街,回到两个世界。7、那些最终

学习

韩寒经典语录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韩寒经典语录10篇,内容包括韩寒高考经典语录,韩寒小说经典语录。3、但我更要迎接的是夏天的到来。我要迎接漫天的星斗。我要迎接满河的龙虾。我要迎接能刺痛我皮肤的带刺的野草。我要迎接能刺痛我眼睛的我从不敢正视的太阳

学习

于丹经典语录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于丹经典语录10篇,内容包括于丹经典语录完整版,于丹经典语录。3、交到朋友的前提是自己修身养性,自己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个惰性元素,诘问自己配交到怎样的朋友。4、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学习

小时代经典语录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小时代经典语录10篇,内容包括小时代十大经典语录,小时代2经典语录。3、连续数十场的暴雨。每天早上都是电闪雷鸣。巨大的闪电和雷声,像是长着尖利长指甲的手,硬生生撕扯着每个人的耳膜。每一声爆炸性的雷声,都像是黑暗里突然甩

学习

经典语录太经典了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语录太经典了10篇,内容包括经典语录10篇,经典文学作品经典语录。3、男人有了烟,有了啤酒,也就有了故事;女人有了钱,有了姿色,也就有了悲剧……4、天空爱上大地,但却离大地太远。于是,每当天空想大地的时候,就会下起倾盆大雨……

学习

一句话经典语录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一句话经典语录10篇,内容包括一句话经典的语录精选15篇,品牌一句话经典语录。3、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4、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5、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6、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

学习

网络经典语录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经典语录10篇,内容包括网络最红经典语录大全,100个网络经典语录。2)很黑的深夜,我突然想要学习,可是当我找到蜡烛的时候,天已经亮了3)现在的硕士学位,就像脚底的一粒米,不拿不舒服,拿了又不能吃4)我把一万句誓言装在机***里向

学习

微博经典语录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微博经典语录10篇,内容包括微博经典语录及感悟,人民日报微博文案经典语录。3、每一段时光,只要放在心上,就是地久天长。4、不要把别人的关心当成理所当然,不论他有多爱你,最终也会有疲惫的一天。5、失败:是因为欠缺耐心;烦恼: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