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10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篇1

根据《关于印发<“乡风文明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2019年赣州市“乡风文明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项目化任务清单>的通知》文件要求,团市委负责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婚恋观,在广大青年集体中推广集体婚礼等移风易俗新式婚礼,使广大青年成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先锋和重要力量,把移风易俗作为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市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我和我家的移风易俗故事”青少年主题系列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移风易俗 青年先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宣传员活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具体举措如下:

1、2020年1月至2月团市委面向全市中小学生举办“我和我家的移风易俗故事”文明实践寒假作业活动,活动内容为(1) 对父母长辈开展一次移风易俗宣传;(2) 坚持“日行一孝”,培养良好家风;(3) 参加一次所在村(社区)的清洁家园行动;(4)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参与一次“孝老敬老”活动;(5) 录制一段“童说春节”视频,讲述自己家的春节故事;(6) 组织留守儿童录制一段“我想对父母说”视频,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新年的愿望,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实践活动,当好移风易俗的宣传员和践行者。

2、2020年1月13日至2月9日举办“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新风”单身青年交友活动,各团县(市、区)委要邀请本地单身青年特别是外出务工青年、青年优秀人才等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参加以“抵制高价彩礼 幸福从‘零’开始”为主题的单身青年交友活动,积极倡导零彩礼和婚事简办,共同营造移风易俗良好氛围。***微信多次《***府发文,遏制高价彩礼!办席规模、彩礼将“限高”!》、《“妈,我决定不办酒席了”| 谈谈婚礼形式的那些事儿》等推文进行宣传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新风。

3、2020年春节前后市委开展“外出务工青年迎新春座谈会”活动,活动对象为在外务工、上学、创业、从业优秀青年代表,每场活动人数皆不少于20人。活动地点在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春节前后全市各乡镇委将邀请外出务工青年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组织召开一次迎新春座谈会,主动介绍家乡变化、返乡创业、就业***策,广泛开展“抵制高价彩礼 倡导移风易俗”主题宣传。

4、2020年春节前后团市委开展“迎新春 促文明”志愿跑捡活动,各县(市、区)委结合“河小青”“保护母亲河”“保文”“创国卫”等工作要求,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当地景区、滨江公园、大型商超户外以及步行街等人口密集区,开展“迎新春 促文明”志愿跑捡活动,积极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传播文明新风尚。

5、2019年4月市委通过***微信发起了“网上祭英烈”活动,号召广大青少年网友通过献花、上香、点烛、留言等方式,缅怀***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参与总人数突破3万人次,同时,我市也积极动员,广泛组织人员到所在地的******陵园、纪念碑(堂)等地,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自觉践行新时代厚养薄葬文化理念,做到老人在世尽孝心、多关心,老人过世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不相互攀比,由注重实地实物祭扫向以精神传承为主转移,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让逝者欣慰、生者无憾。

6、2019年市委开展《关于***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简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若干意见》的专题讲座。强调***员干部应带头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理婚丧喜庆事宜,严格控制操办规模和标准,做到“五带头四提倡”。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篇2

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台湾作家琦君故土难离,思乡的愁绪化作对故乡、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回忆了故乡那些消逝了的风俗、曾经有过的童趣、不会再来的幸福――陈年的“春酒”,以此寄托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醉倒了无数的读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永嘉,品一品作者心仪的美酒,感受其中氤氲的绵绵之情。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琦君(1918-2006),女,原名潘希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现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以散文响誉文坛,她的散文风格温柔敦厚、清新自然,文笔如行云流水,不雕琢,不粉饰,舒放自然,典雅隽永。看她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读她的作品你会感觉到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的作品善于营构隽永温馨的氛围,不论写人、事、物,都以故乡为背景,以细腻的文笔,动人的情节,将读者带进时光隧道,用那些昔日的悲喜感染读者,激起共鸣。著有《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橘子红了》等。

背景介绍

琦君在《烟愁》后记中写道:“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们从大陆移植来此,匆匆将三十年。生活上尽管早已能适应,而心灵上又何尝能一日忘怀于故土的一事一物。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鱼鸭肉是家乡的鲜。当然,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明。”那剪不断的故乡之情,理还乱的亲友之思,成为琦君散文源源不断的活水源头。

春酒

春酒最早出现于《诗经》:“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也称冻醪。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春酒”历来为文人们十分衷情的吟咏对象。杜牧有“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元曲中有“春酒半酣千日醉,庭前还有落梅花”的唱法

美点赏读

琦君的《春酒》,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的美好,抒发了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追思之情。文章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典雅隽永,集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具体表现在:

第一,风俗美。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更承载着作者对故乡民俗风情的美好记忆。文章以春酒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展现旧日新年风俗,什么“新年迎神拜佛”,什么“脚不许搁住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什么“说话小心,多讨吉利”等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中国传统过年的风俗画卷,营造了新春喜庆热闹的气氛,为下文喝春酒做好了铺垫。另外,喝春酒,吃会酒,作为乡土民俗的一部分,也能展现江浙乡里特有的民风习俗。阅读琦君的文字,读者仿佛置身于乡土,能真切感受到这份浓浓的乡俗俚趣。

第二,人情美。甜美的春酒,融聚的是浓浓的人情。这种人情,既有“家家邀饮春酒”的乡邻好客的淳朴,又有亲情母女情深如酒的真挚。母亲是文中重点着墨的对象,文章一方面展现她酿制美酒惹我馋瘾的细节,“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生动展现对我的关心和慈爱;同时又通过她很乐意把花厅借给乡邻“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品尝助兴,“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等情节,展现母亲的善良厚道,字里行间充盈着对母亲美好的怀念和赞美。

第三,语言美。琦君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语言生动传神。如“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设喻形象奇特,写出了我贪心、自在与得意,令人难忘;“我呢,就在每个人的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抓住细节,展现儿时的我的聪明乖巧,侧面写出春酒的吸引力。另外文章还善于引用地方方言,如“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中的“大约摸”和俗语如“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等等,文白交融,贴近乡情,自然天成,平淡中见醇厚。

知识把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枸杞( ) 门槛( ) 过瘾( ) 酬谢( )

煨炖( ) 家醅( ) 炮制( )

2.文章中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情?这些事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合在一起的?

3.母亲担心酒太补不让“多喝”,而我却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春酒吗?

5.母亲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和自己却很少吃,这说明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6.今年我“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却被儿子挑剔不是家乡的酒,这段小插曲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类文阅读

隔一条海峡梦回童年旧事,竭毕生心力写尽故园深情,阅读琦君的文字,总能于字里行间之中读出她对故土、对亲人的眷恋,缱绻的文字与真挚的情感相交融,化作一幅幅“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画面。品读完她新年的《春酒》,我们再来阅读她中秋的《月光饼》,看月光下的故乡,又发生了哪些令人怀想的往事。

月光饼

琦 君

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央上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的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光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等的***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

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过中秋节,她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她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走来狠狠地训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你越长大,雀斑就越隐下去了。”母亲又说又笑:“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上的芝麻,和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要好。”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有一张观音面。

表姑长大以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吃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雀斑虽然是越来越多,但她却保佑我有一对美丽的女孩子。”

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的比大陆上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

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读后一思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一事一景,一人一物,早已化作故乡的象征,珍藏在心底最柔软之处,虽容颜易改,世事多舛,但这却不会动摇心底的那份美好记忆。透过一份月光饼,我们解读出的是琦君悠长连绵的乡愁,是对消逝了的风俗、曾经有过的童趣、不会再来的幸福的眷念。想一想,文中以月光饼为题,有什么妙处?

考题回放

一、阅读上面的选文,回答问题。(2005年辽宁省题)

1.选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内容,事隔多年作者为什么还能记忆犹新?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3.结合上下文,分析画线句子中“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

4.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的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5.文中记叙了中秋节作者与表姑争吵、和好的经历,这让你在为人处世方面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6.琦君写吃月光饼、喝春酒,为我们展示了浙江的风土人情;汪曾祺写端午吃鸭蛋,使我们对江南的端午习俗有所了解。在中国这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沃土上,还有很多民俗,请你举出一例并写出这种民俗所蕴含的意义。

参考答案

知识把握

1.gǒuqǐ;kǎn;yǐn;chóu;wēi;pēi;páo

2.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时间顺序。

3.用我的“偷喝”反衬出八宝酒让我难以抗拒其香醇甜美的诱惑,突出酒的好喝,儿童的天真。

4.不是,还包含着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表达了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之情。

5.淳朴、厚道、善良、热情。

6.用我刻意的炮制酒而结果并不是家乡的酒的反差来烘托对春酒、母亲酿制的春酒的缅怀和对家乡深深的眷念。

类文阅读

月光饼既是文中线索,贯穿全文,又是矛盾冲突的触发点,更是引起读者故乡之思的动因。以此作为标题,不仅点明写作的中心,而且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考回放

1.月光饼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或思念之情;是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2.月光饼。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中心(结合句意亦可)。

3.画纸被撕碎;月光饼被踩碎;说了伤害表姑的话。

4.对比(或衬托);突出了作者对故乡(大陆)的思念之情。

5.能围绕“宽容”、“理解”、“谦让”、“说话得体”等某一方面谈即可。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篇3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远久的年代,酒被一个叫杜康的人酿造出来,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小小酒杯,却蕴涵着整个宇宙,人的喜怒哀乐都在把盏与交错中得到体现。在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的物品,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非祀天地、祭宗庙、奉嘉宾而不用,形成了一套远古酒事活动的俗尚和风格。

沧海桑田,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折冲樽俎,狂傲不羁,酒文化典故纷繁多趣。“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是“酒仙”李白的畅饮情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自古至今,可曾见有如此任情豪放的诗人吗?李白的世界里,有酒有月,有那条满载着他心绪万端的长安街巷。每当夜色朦胧之时,楚地狂人、酒中仙子的李白醉酒后提起那野鹤般飘逸的笔,饱蘸美酒醉人的醇香,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美妙绝伦的天才诗作。自古以来,墨人骚客,文官武将,皇亲国戚不知演绎过多少酒故事酒典故啊,进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酒文化。

然而,饮酒不只是官商富贾们的专利,随着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并经人们思想文化意识的观照,使之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内容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其形式生动活泼、姿态万千。因而,酒与民俗如影随形,密不可分。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期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中心物品。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若无酒,缅怀先祖、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就无以寄托;婚嫁若无酒,白头偕老、忠贞不二的爱情无以明誓;丧葬若无酒,后人孝敬之心无以表述;生宴若无酒,人生礼趣无以显示;饯行洗尘若无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情怀无以倾述。总之,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民俗中有关酒的礼仪亦日益成为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现在,民俗活动因受社会***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其内容、形式乃至活动情节均有变化,然而,唯有民俗活动中使用酒这一现象历经数代仍沿用不衰。

【过年酒】

年节涉足农家,到处喜气盈门,洋溢着年味,充满了春意,庭院里,桃梨含苞,腊梅吐芳,鸡鸣犬吠,柿黄椒红,牛肥马壮,粮仓堆满了金灿灿的包谷,屋檐挂满红彤彤的辣椒,灶间排满黄橙橙的腊肉,菜窖堆满五颜六色的蔬菜,衣绳上也挂满了五彩缤纷的新衣新被……还有那灯笼高挂,联语翻飞,“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置身山村年景,你方才明白诗人笔下的新年新春新气象毫不夸张……到处弥漫的美酒、佳肴的味道,吊钱福字散发的纸香味道,迎春桃花初绽的清香味道,燃放鞭炮礼花的喜庆味道,全家和美的幸福味道,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成为山乡村寨春节中最具魅力的内容。

除夕临近,乡情、亲情在发酵。改革开放以来,山村青壮年人开春时节便像候鸟一样,纷纷飞离乡村老巢,背井离乡,外出讨营生赚钞票,加入打工潮。春节前夕又像候鸟回归一样,带着思念,带着工钱,归心似箭。他们日夜兼程,不知疲倦地回归老巢,回归山寨,回到亲人的身旁。于是乎,每到过年前夕,山村的老年人妇女和孩子们便纷纷驻足村头,流连在车站码头,望眼欲穿,盼望亲人早回还!

民工潮引发的迁徒与回归,守望与牵挂,别离与团圆,挂牵与相思,成为当代中国特有的一种人情世故和山村风景。山村的人们,对每一个在外闯荡归来的游子,都当成自己的亲人,都给予最真诚的祝福和安慰:“不管是满载而归,还是行囊空空,能平安回家比什么都好!”亲人从千里之外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来,接风洗尘,把酒问冷暖,举家庆团圆,其乐融融,***的就是那种气氛,那种年味,那种永恒不变的家的情结。

山村的年三十到了,古朴沧桑的村落平静如水,而各家各户却欢声笑语、热气腾腾。所有的过年习俗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老年人小孩子纷纷换妆,新衣新帽子新鞋袜,姑娘媳妇穿上了新衣裳,无不花枝招展,异彩纷呈。祖先逝者的坟头也堆满了纸钱。春联、年画被端端正正地贴上了,大红灯笼被高高地挂起了,财神爷被恭恭敬敬地搬上了供桌……杀年猪、过烧酒、酿米酒、宰鸡鸭、做年糕、包饺子、赶大集、办年货,全家老少齐动手,沉浸在浓浓的年味里。除夕夜的饭是团圆饭,须冷盘、热菜、甜品、瓜果等精心准备一大桌,得有鸡鸭鱼肉,得有家酿美酒,得全家人聚齐在大圆桌边,亲情融融地大吃大喝,天南地北地侃侃而谈……在我的感觉中,年夜饭是最香的,那已经不仅仅是一桌丰盛的饭菜,而是一桌的团圆、一桌的亲情、一桌的祈盼、一桌的心愿。

除夕夜,灯火通明,全家老少辞岁守岁。有家,就有守不够的岁月。那情,那景,祥和安康,是一个充满温馨的画面――全家人围着红红的炉火,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嗑着瓜子、吃着糖果、喝着年酒、话着家常、说着故事,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规划未来一年的生计……午夜十二点,农历新年的钟声响起,远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心潮逐浪高,亲情也随之升华。

记忆中的年味,就是这样飘着一缕缕酒肉的香味。对于那生我养我的故乡山村来说,过年就是一场盛大的演出――那古老的族谱、那香烛缭绕的祭桌、那地摊上的年货、那放鞭炮的顽童、那橘皮糖的芳香……虽离乡已多年,故乡山村浓郁的年味,依然深深地在我的记忆中香醇。

记得一位作家写有这样两句话:故乡,如一本珍藏的旧书,不时翻来,总是有一番新意;家乡像那陈年老酒,能让人品味出绵长的幽香,常使人获得有益的精神滋养和享受;故土又像一面镜子,能让人认识和匡正自己的人生,健全自己的人格。如今细细想来,诚如是!

啊,我的故乡,我的父老乡亲,那老酒飘香一般的浓浓乡情!我愿沉醉在这浓浓的乡情当中,一醉方休,乐不思归!

【生日酒】

河南省豫西南一带民间有“不到花甲不庆寿”之说。六十花甲开始,每逢老年人生日,子女必为其操办生日酒。与皇宫豪绅富贾官商相比,民间寿宴往往比较简朴,虽不算隆重,但也不失温馨,尤其是寿宴少不了酒,因为“酒”与“九”“久”谐音,希望家中老年人长命百岁,久久富贵,敬老情深,孝心可鉴。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篇4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食俗。春分是万物苏醒的节气,代表着气温将逐步上升,冬天也就走了。那么除此之外春分还有哪些含义呢?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2021年春分节气的含义都有哪些_春分节气是什么意思,欢迎大家查阅!

春分的含义是什么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来划分四季的,而春分占据了春节的中间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平分了春天的节气。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因为这一天昼夜等长,我们可以看到白天和黑夜的时间是一样的。这个节气一到,意味着农作物开始生长了,耕田也准备蓄水灌溉。

春分节气有哪些习俗祭日

春分祭日源于周代。《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因而这一春分习俗便流传下来。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其仪式也相当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俏,行三跪九拜大礼。

祭祖

二月春分,人们要扫墓祭祖,也***祭,是春分的习俗之一。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扫墓的时候,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戒火草

戒火草是古时春分习俗,梁代宗懊《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南北朝时,江南人春分这天在屋顶上栽种戒火草,如此就整年不必担心有火灾发生了。从古时民俗角度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防备火患的重视,也体现出人们对平安生活的美好向望。

逐***气

春分习俗,安徽南陵把春分称为“春分节”。当天黄昏,乡村的儿童会争相敲打铜铁响器,声传村外,东乡叫“逐厌毛狗”,北乡叫“逐***气”,南乡叫“逐毛狗”,西乡叫“逐野猫”。广东阳江妇女在这天到山上采集百花叶,捣成粉末,与米粉和在一起做汤面吃,相传可以清热解毒。

吃春菜

春分之际,春雷始发,万物复苏,正是吃春菜的好时节。昔日岭南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春分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乡人称之为“春碧篙”的野览菜,多是嫩绿的,约有巴掌那么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采回的春菜往往与鱼片“滚汤”喝,名为“春汤”。

酿酒

在浙江、山西等地流传着春分日酿酒的习俗。1913年浙江《于潜县志》记载,当地“‘春分’造酒贮于瓮,过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在山西陵川,春分这天不仅要酿酒,还要用酒、醋祭祀先农,祈求庄稼丰收。造春分酒也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流行较为广泛的春分习俗。

拜神祈福

福建漳州春分习俗,春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农历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他治理漳州25年,僵武修文,施行惠***,传播中原文化和农耕技术,实现了“北距泉兴,南逾潮惠,西抵汀赣,东接诸屿,方数千里无烽火之惊,号称乐土”的安定局面,人们感恩他对漳州巨大的贡献,敬奉他为漳州的守护神。

犒劳耕牛、祭祀百鸟

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春分习俗。春分己至,耕牛即开始一年的劳作,农人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稿赏;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祈祷丰年之意。

春分立蛋

传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据史料记载,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我国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立蛋比赛。其实立蛋与春分并不相干。使蛋站立起来的因素是地球的引力,但是春分这天地球引力对立蛋产生有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真正使蛋立起来的原因是蛋壳虽然是曲面,但是蛋壳本身凹凸不平,它与桌面接触的部位并不是一个点,加上蛋黄的下沉会降低蛋的重心,只要找到3个突出点,就能很稳当地把鸡蛋立住。人们喜欢在春分这天立蛋大概是因为这天是时间的平衡,也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

放风筝

放风筝是春分传统习俗,清朝文人高鼎《村居》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描写了:在春光明媚的二月天,放学归来的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趁着和暖的东风,奔跑着放飞风筝。孩子们在春分期间放风筝是很古老的春季娱乐活动。在春分当天,大人们也会参与其中。市场上卖的风筝,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大人们如果参与的话,会自己糊个大一些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篇5

传统节日体现中华文化的强大包融性

由于儒家礼法思想统治文化的影响,不少风俗与礼仪融为一体,一些风俗上升为礼俗,甚至于成国家的大典。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由于中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大交流,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儒教、道教、佛教均已形成,并相互融合,反映在节日文化方面,中华各民族的节日也有所融合和发展。道教和佛教一些宗教观念经常会合在一起渗透在民间生活习俗中。比如,从道教祭祀天地水的三官大帝的活动中产生了三元节——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下元节;佛教纪念目犍连救母的中元节和纪念释迦牟尼的腊八节,都有儒、道、释对传统民俗的融注,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巨大包融特质。七月十五日。祀告本是七月十五日的民俗主题,秋成告祖表达的是对祖先的怀念,反映了百姓的观念。在这一民间习俗受佛道影响成为节日。道教认为,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为地官诞日,《道藏经》指出,七月十五日乃太上老君同元始天尊会集说法召十方天帝神仙真圣之日。佛教规定每年的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的三个月僧人要定居在寺内专心修道,称作“安居”。七月十五日安居期满要举行检举忏悔的集会,称为“自恣日”,就是自己检讨自己的意思。“自恣日”这一天还要举行“盂兰盆会”[6]。唐代道教为皇族宗教,地位空前,中元节的素食习惯就是从唐代开始形成的。道家设醮禳灾,寺僧设盂兰盆会祓除厉***,百姓祭祖,士拜魁星,耕者祭田神迎秋收,不一而足。佛道围绕世俗祭奠亡亲的需求各显神通,世俗之人则出于释道儒三教之间,使中元节呈现出纷繁多彩的局面。腊月八日。古代,人们常在年终时用打猎得来的禽兽祭天地、神灵和祖宗,以祈福延寿,祛灾迎祥,称为“腊祭”,有腊日节。汉代以来,行祭的日子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但即使在宋代人的心目中,腊日节是腊日节,腊八节是腊八节,各自疆界分明。佛教色彩的腊八节在宋代粉墨登场,腊日节趋衰落而腊八节渐入世俗。食粥本是腊日节的一个传统,佛家施舍腊八粥的举措可以说是僧人饮食习惯和世俗节日饮食传统的有机融合,体现了佛教对腊日节的利用。节日形成的过程也是文化包融的历程,更是形成统一的民族认同的历程。不管是中元节、腊八节,还是源起于南方的端午节都成为民族的共同节日,被广泛认同并相互融合。比如大概念的春节,从喝腊八粥序曲,到腊月二十三祭灶,到除夕守岁,初一拜年,直到正月十五元宵,无不体现着儒教、道教和佛教的活动与内容,分不清它专属于哪个教派,更已成为我国各个民族的共同节日,是我们民族最隆重、最热烈、民众参与最广泛的文化象征。每逢春节,不论身在何处,都要回家过年,将思乡盼归的团圆亲善之情发展到极至。可以说,正是文化的强大包融是传统节日魅力的来源。

传统节日发挥重要的精神扶慰功能

到了宋代,我国传统节日又有新的特点:原始的、祭祀性的、宗教性的成分淡化,娱乐色彩渐浓,神圣的宗教向简单的心理情感需要转化[9]。儒释道汇通、融合民俗,使传统节日以其巨大的包融特质,向社会提供精神扶慰,满足来自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广泛心理需求。首先,儒家的天人合一观、道教的神仙观、佛教的极乐世界观荟萃于传统节日,为世人提供精神丰宴。儒教精神重点强调仁孝的社会伦理,追求天人合一。佛教以人生为苦,为实现人生解脱的崇高理想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把人们的孝行和佛事活动结合起来。只要遇到痛苦灾难,人们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克服,就会想到神,希望神能满足人们对种种现世幸福的要求。其次,节日文化包容满足个体综合心理需求和社会不同层次心理需求。人生在世,就要为生存生活而奋斗,在社会中生存就要涉及伦理,就需要以儒家伦理为指导;人生奋斗进取中难免遇到失败挫折,还需要道家的清静飘逸来安慰;人生在世,苦多甘少,对苦难的接纳,对死亡的面对,对生命的终极关怀,都需要佛家情怀。每个人在生命的进程中都需要儒家的奋进,也需要道家的自然和佛家的超脱。因此,节日赢得了普世性的喜爱。再次,节日的文化包容提供情绪宣泄的组合途径。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是单调的重复,节日的设立是对单调生活的一种调剂,通过节庆的礼仪习俗,使积累的情绪得以表达和释放,对改善人的精神面貌具有积极意义。如坡《前赤壁赋》名篇,就是在中元节、下元节时写就。作者因文字狱被贬谪黄州,内心充满矛盾痛苦。中元节的荡舟赏月活动触发了苏子的创作灵感,使他从中捕捉到“水”“月”作为宣泄郁闷之气的突破口,洋溢字里行间的仙风道韵正是中元节的道教思想启迪作者心境的结果。如果没有中元节的荡舟游乐习俗,恐怕苏轼就不会留给我们《前赤壁赋》这样的美文了;如果中元节只有佛家的超度说教而没有道家思想的渗透,《前赤壁赋》也许就是另外一种神貌了[11]。节日文化的魅力可见一斑。

以节日平台为重要抓手,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篇6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下面就让带你去看看家乡春节文化习俗调查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1一、前言:了解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称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别称是过年。在过去的.传说里,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像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要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二、内容: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小年——腊月二十三

北方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小年也叫祭灶节。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题写桃符”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和窗花。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服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也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后来,造纸术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习俗。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祭拜,在我国由来已久。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饺子形似“元宝”,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大年初一,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炮竹,即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能够遍地铺满,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时满院瑞气,喜气洋洋,这就是“开门爆竹”一说。而且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如果非要扫,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才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年初二,媳妇回娘家

农历正月初二初三,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依照古时习俗,女子无故不得擅自回娘家,所以这一天娘家的兄弟必须前往男家迎接,邀请姊妹们回娘家聚会,一顿家宴之后,再回家探亲。但这一道手续在现代已简化成了电话邀请。

年初三,呆一天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年初四,接神迟

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纸、放鞭炮以示恭敬。

年初五,赶穷无 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有观灯等习俗,故又称灯节。

三、结尾:春节的意义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日子,也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在这一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祭奠祖先,除旧布新,祈求丰年,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2一、调查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三、调查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中国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3五千年云卷云舒,五千年斗转星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蕴藏着许多“举世宏伟”民俗文化,春节民俗无疑成为这里面的大话题。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进我的家乡——礼县,去探个究竟。

进入腊月,我们这里的老老少少就开始期盼着新年的到来。大部分家庭里边都喂着肉猪,大概腊月初八前后就要杀掉它,作为新年即将到来的一个重头戏。说到这,我们还流传着一句童谣活着叫它小曲吧!“腊月八,眼瞧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呢!有猪的把猪杀,没猪的啃娃娃……”因此大多有条件的家庭在三、四月份都要到集市上去买头小猪崽来喂,到了年底杀了让其来扮演这出重头戏。

过上半月,小年也差不多就到了。在这期间当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呢!诸如收拾屋子、给孩子买新衣服等等。小年的晚上我们这要送灶王爷的,还有一个俗称是说灶王爷要上天呢。反正这些老祖宗手里的东西我暂时是搞不太清楚了。今天家长会在集市上买来灶糖,晚上烧香点蜡的时候给灶王爷献。过不了会儿,小孩子们就会争先去取下来自己吃。这样小年也就算告一段落了。

随着年味的越来越浓,人们也越来越忙了。三十的一天就忙着写春联、贴春联。到了晚上,毫无疑问全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吃,据说会在饺子里面包上面额不等的硬币,如果某个人吃到它的话,以示来年的好兆头;所以吃饺子的时候全家人会非常的热闹。年夜饭吃完后,妇女就收拾厨房,男子去烧香点蜡,开始“接先人”,具体怎么回事,我了解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之后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畅谈心声。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注重起精神文明了,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象征。

经过漫长的一月的“折腾”,新年也就随之到来了,大年初一早上家里的妻子和女儿会一块做一顿丰盛的大餐以示来年的好运势,吃完之后就是非常热闹的迎喜神了,鞭炮声、台鼓声,各种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一应俱全表演起来,可热闹了。但是这里问题着实不少,有不少人把这样的习俗早已抛之脑后了,搞不懂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或许是因为他们太现实,不在乎这些表面上华而不实的东西?即便是如此,他们只顾着“掰长城”,也就是打麻将,虽然小赌怡情,大赌伤身但是他们不会顾那么多,靠那些东西去赚钱?这样可以吗?赢了的.人又能怎么样!说着说着就远了,不过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初一完了之后,和平常时间就没什么区别了,拿什么来拯救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民俗呢?

过了几天,大概初八开始到十三,大伙就开始准备春节的另一重头戏了,即社火活动。由指定的一届社火会成员四人来操办,全民参与,用四五天的时间来糊龙、船、毛驴、狮子、牛娃,还有装身子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十三晚上八点左右开始演出,共演三个晚上,顺序依次是狂龙、秧歌、花棍、牛娃、毛驴、狮子、耍拳、渡船等一系列活动。我们村的这一系列装扮都是人工制作的,一代代相传,少说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吧,这应当是一大特色。每年外村的人前来观看的人也不少,颇受邻村的欢迎。以前我小的时候,就这么十几项活动也能进行两个多小时,

但近几年只进行一个小时多一点,也说不清什么原因,就我个人觉得原因有这么几点:

1、老一辈演员现在岁数也大了,大多都已退休,或不愿意再去演,把它淡化了,新的演员缺乏演技,无经验,演出时间缩短;

2、人员的流失,大多外出务工人员没有返乡,还有儿童进城求学,上课时间太早而无法去出演;

3、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淡化社火活动,这包括村干部,社火会成员的不重视;

4、资金收集困难等等。至此,社火活动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了,这个在全国各地都算是一项重要的春节民俗了,其具体情况想必大家也都熟悉的,我也就在这里不多废话了!我们这里的春节民俗活动也就这么个情况,说了这么多你有没觉得大这另你小有震撼呢?!

作为当代大学生,并且身为历史(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深感背负重任之大!看到我们民俗当中的好多东西流失了,我想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现在的人对精神文明的东西重视不够,***府给保护这些民俗文化的投资力度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民间无力支付保存和发展它的费用。因此应加大***府对它的投入力度。当然民间人们也应从思想上根除对民俗的不重视,这样的话,我们民间宝贵的精神财富才不会就这样散失。对我们当地的民俗遗产重塑当初的雄姿我还是挺有信心的,我个人对今年我们村的民俗活动也贡献出了微薄的力量,相信我们民间的这些精神财富在***府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发展的更加辉煌!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4调查地点:甘肃省武威市

调查对象:家中的人及附近男女老少

调查人:______

调查方式:通过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实地考察进行查询,观看家乡春节节目。

调查目的:时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却纷纷过上了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临至,身为华夏子女,更应了解这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现在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吧!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宵,这年才算过完了,我居住的武威市民勤县的春节习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过亲身体验,上街走访,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我将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来一一介绍:

说起家乡民勤春节习俗应该从腊八说起,农历十二初八,民俗称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主要是吃腊八粥素食,民勤传统的腊八粥用米、豆、麦、青稞等五谷(或粮食、大豆、黄米、玉米、扁豆)和宽面条熬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一家大小一起欢欢喜喜,团团员员享用五谷杂粮的腊八饭。“腊八饭”用的水,须是凌晨的井水。因此,农村有抢“金马驹”之俗。最早打上井水者,便谓得到“金马驹”,就要发财。所以这天妇女争先恐后的早起抢“金马驹”。饭也是天未亮吃罢为好。俗语说“腊八饭,黑洞洞,田苗长得黑沉沉。”预示庄稼茂盛、丰收。此俗现仍流行。

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爷”,是民勤正式的祭灶日,一般也可以说从此揭开春节序幕。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所以家家户户也不约而同的蒸上祭灶的灶卷馍,大概有点点那么大小,献到灶台即可,让灶神享用,以示堵口。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与过年有着蜜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天上诸神引路的,所以除夕都要灯火通明,迎来诸神一起过年。至今有这样的讲究:婆媳做饭是要说说笑笑,就是让灶神爷知道一家过的和睦幸福。长幼有序,对老人不能恶言,不能不敬。对上门的人不论贵贱要笑脸相迎,做到谦恭谨慎。因为灶神爷时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否则会得报应。

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扫房”这两天家里人都会忙着打扫房间,庭院,厕所,猪圈鸡舍等,过个干干净净的年,万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这两天都上阵,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办年货”、蒸馒头、炸“馍馍”。家里的年轻人会去街上买年货,不过现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数人都去自己的乡里或镇里,有的还去民勤县城里面买。好菜,好肉不管贵不贵,想要得都买下。说到肉我们民勤县人大多是自家养猪的,所以猪肉一般不会买了。买些鱼肉等等。还有写对联的红纸或者直接买写好、印刷好的,门神,香。

馒头一般常见的,不过有大小两种。“馍馍”有很多种,面是前几天就准备,已经发酵好的,要看家里妇女的厨艺怎么样了,手巧的女人会做各种各样,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腻。女人们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将“馍馍”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来的客人、亲戚的赞。接下来当然要说除夕了,除夕也就是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的前夜腊月三十。现在多称为“年三十”、“除夕”,旧时,又称“除日”、“除夜”、“岁除”、“岁暮”、“岁尽”、“暮岁”。当然“除夕之义就是旧岁至此夕而除,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之吉兆。这天也是我们吃、喝、玩、乐的日子,人们在中午便开始在大门、街门、房门上贴大红对联,门楣上挂门头子(彩色纸刻花纹的装饰品)和黄钱(黄纸上刻的花纹)。然后在下午要在肉锅里煮上饺子,用碗端上,拿上纸钱去庄子的前面迎先人,先烧纸钱,后致祭品,再放炮,意思是让祖先们来家中过年。太阳一落,家家都在堂屋里(院落中的上房,一般不住人,只供祖先牌位及先祖画像等)点烛焚香,祭祀祖先。所有男人(妇女在过年期间,不能进堂屋)都衣帽齐整,上香焚表鸣磬。祖先牌位前要献上食品供物。接下来是装仓。所谓装仓,是把猪肉(猪头最好)羊肉(过去的阔气人家还有鸡鸭鱼肉)煮熟了,每人捞上一碗,吃得尽饱,孩子们往往吃得很高兴。仓装完了,全家人坐在一起,说故事,拉家常,有的'玩牛九纸牌,兴的是一夜不睡,老人有一种说法“除夕”是熬寿的时间,谁休息得最迟,谁的寿命也就越长,年轻人可是冲这一点也要玩个天大亮。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守岁,即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春怀着希冀,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的精力充沛。俗称“熬寿”。

大年初一,大概到凌晨四五点左右,男女老少更换新衣,继则端上盘供,长辈们就准备燎天蓬的东西,当然燎天蓬之前要看今年的喜神在何方,农村一般要看自家的牛卧的方向,牛头朝哪边,就意示今年的喜神方向,然后全家老小,拿着花炮、烧纸、香、祭祀物品,出户迎接喜神,按“历书”所指喜神方向献盘敬香。在喜神所在方向架起一堆大火,大人小孩都要从火上跳来跳去,嘴里喊着“东去东赢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满圈了,骡马成群了”意思是希望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登。此即所谓“燎天蓬”。归来,开始吃饺子、拜年,先由小辈依次“磕头”递拜家长,进茶奉酒。然后,出拜亲族、邻里,各家都在客房里摆着油馃、馓儿和酒菜招待。晚辈给长辈磕拜后,长辈为了表示诚意和关怀,要给小辈压岁钱。这一天,人人见面都要问“过年好!”,平辈相遇,拱手致贺。拜年完了,他们有的弹唱,有的玩牌打麻将,整天都沉浸在欢快的情绪之中。

大年初二拜岳父、岳母都成为民勤一种乡俗,无论是新婚夫妇,还是老女婿,在初二都要去岳父岳母家道贺春节快乐。没娶过媳妇的必须到舅父母家去,没有特殊原因不能错过这一天。

初三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早晨仍在堂屋里上香礼拜,并把门楣上、仓子上、箱柜上挂的黄钱一律扯下来焚化,叫做“化钱”。意谓先祖来家过年,现在欢送他们回去。紧接着就是“打醋炭”,是在每个房里的火盆上或火炉中烧上一块石头,备好一碗带油花的陈醋,打醋台者手端一个大木勺,勺里放着烧红的石头,同时在石头上浇醋,醋遇上石头,就有浓烟般的热气冒起来,弥散整个房间,发出一种酸喷喷的异香。打醋台的人走向各个房间,各个角落。然后把剩下的醋和石头倒在大门外,据说这些东西驱瘟除邪,清除一年的灾祸疾病,因之又名“除百病”。打醋台的人前脚走,后面的人就跟着把房间、院落打扫一遍,三天的过年就算基本上结束了。

接下来从正月初四各乡镇排练的秧歌队、社火队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楼院、***府机关之间,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勤小调在文化广场倾情演出,开着三轮车、小汽车的农村居民进城看戏、看社火成了新时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日。

人勤春来早,正月初十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元宵节气氛。龙年元宵佳节准备得非常充分,氛围营造得格外热闹。由县城东小十字从南向北穿过文化广场步行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着“龙年大吉”的拱形彩门,彩门内一幅巨型的象征中华传统文化、祈祷人们万事如意,平安祥和的九龙壁富丽堂皇地矗立着。其次,依次摆放的是“瓜果飘香”长廊、“蟠龙柱”、“龙王治水”、“劲牛”、“花团锦簇”、“玉兔送福”、“航天模型”。两侧对称布臵“金钱树”、“苹果树”等各种花树。整体犹如传统庭院前庭、中院、后院、左右厢房式对称布局。在最北端是在玉兔指挥下的两条巨龙正欢快地玩耍“二龙戏珠”游戏。

正月十五日便是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也是我国一个普遍的传统节日,在民勤县城四大街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吃元宵、闹社火、放烟花、观灯、猜灯谜、荡千米等,展现出民勤人民团结奋进、平安和谐、率先发展的时代风采,演奏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上下一心的和谐音符与篇章中结束一年一岁的春节。

调查心得:

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我想,春节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满,希望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家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机会。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淡薄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温暖。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歌唱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春节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5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农村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年青一代受到世界综合文化的影响,在思想与兴趣等方面出现“西化”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所淡化。春节期间,我对家乡农村的春节文化习俗进行了适当的调查,分享给同学们,借此激发同学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并思考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扬。

下面向大家汇报关于春节习俗的三个方面的调查结果。

一、春联

走访和观察了几十户人家,认真查看和欣赏了各种对联,现将我的分析汇报给大家。

1、春联的格式

正门对联:贴在门堂中,纸张较宽大,字数一般4-5个大字,少数铁门有7个大字的。

门旁对联:贴于门两旁,一般木门旁较窄,多数是7个小字对联,也有9个小字对联。有些人家是大铁门,则是7-9个大字对联。

门头横联:贴于门堂上方,多数情况下木门才有,字数讲究为偶数,字数一般是10个字,通常是由一副完整对联构成的,

“四个字”:贴于门头正上方,特大字,反应主人的吉祥心意。常见为“紫气东来”、“飞熊镇第”、“耕读传家”等。

“福”字:正门的最上方通常贴一个“福”字。有的正贴,也有倒贴的。倒贴寓意“福到”。

柱联:贴于各种柱子上,大字对联,通常7-9个字。

迎喜条:通常贴在家门口的树上,如“迎喜接福”、“四季平安”、“四方来财”等

2、春联的内容

正门对联的内容多半都是积极、乐观、祥和、祝福等等美好的。

祈愿类的,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

言志类的,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祝寿类的,如“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

歌颂类的,如“国梦圆时家梦好,***风畅处世风清”

写景类的,如“几行绿柳门户晓,一树红梅万户春”

行业类的,如“联通千里全家福,信达万户百姓欢“

励志类的,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3、春联的材质与种类

(1)地方工艺的红纸人工书写:比如,我爷爷就喜欢买当地叫“凤凰特红”红纸,在白纸上涂上红色涂料,越晒越红。用碳素墨水书写对联,即使一年过去了,还是黑字黑的发亮,红纸则鲜红如新。

(2)印刷版:就是在一般的红纸上印刷黑色字迹的对联,这种对联开始好看,时间长了就会裉色发白。

(3)烫金版:也属于印刷的一种,在红纸上印刷烫金字对联,金光闪闪,很好看,但阳光晒的时间长了,字就会掉下脱落。

很多年青人不太讲究,喜欢买印刷版对联,方便省事。但是年龄大一些的人喜欢买好红纸,请人到家写对联或订购手写的对联。其实,后者赋有传统文化气息,值得推崇。

4、贴春联

(1)时间

贴春联通常时间是除夕当天的上午,贴好春联就等着吃午饭了。但也有提前一天、二天贴春联的。大人们说,民间有习俗,穷人家过年就是“年关”,但只要贴上春联,债主见到了就不会上门要债了。

(2)程序

“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之前,通常要上一年的旧春联撕掉,把门清理干净。

农村一般会先“打”好“浆糊”,然后裁好对联,做好准备。先在门上相应部位涂上浆糊,然后把对联拉直,轻轻贴上去,稍微调整后,用抹布压平即可。有时候要借助椅子、凳子和梯子才行。

贴对联也讲究文化,传统文化要求左边为上联,右边为下联,而上下联的判断依据是平仄声,需要了解对联知识并拼音基础好。如果家里人没有文化,你从他家的春联贴法就可以看出来。

5、特殊的孝联

对于家中有人去世的家庭,很多人家会贴1-3年的孝联,以示对亲人的沉痛悼念。

二、烟花爆竹

在传统的习俗中,春节放烟花爆竹是不可缺少的,硫磺硝烟味总是和春节的气息紧密整合在一起。人们总是以为烟花爆竹放的越响亮,来年的运气就会越好。网络查询可知:放爆竹是为驱逐一个叫“年”的吃人怪物,以确保民众平安,进而演化为一种祈福平安的民间习俗。

1、燃放时间

(1)过小年,腊月二十三的晚上,目的是为了送灶神回娘家(天堂)。民以食为天,期盼灶神能“上天说好话,下地保平安”。

(2)除夕年夜饭时。过去,年夜饭是在晚上,如今“抢过年”,不少人家上午没到十点就吃饭了。

(3)除夕半夜12:00时。“爆竹一声除旧岁”,守夜结束时,爆竹声震天,接“灶神”回家,迎接新年的到来。

(4)正月初一的早晨,俗称“开门炮”。民众很讲究“开门炮”,希望一次呵成,预示新的`一年中一切顺利!

(5)正月初三早上“送年”。过去,表示节日完成,需要开始下地干活了。

2、烟花爆竹的种类

(1)礼炮型烟花:观赏性强,冲击力大,安全性要求高,燃放需要在空旷地带,当然价格也是较贵的。据说是近十多年才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往往燃放的既多又“豪”!

(2)鞭炮:有普通鞭炮与闪光炮(如“遍地红”)两种,前者是传统简装鞭炮,价格较便宜,后者是精包装、安全性好的鞭炮,价格较贵。鞭炮燃放起来持续响亮,预示顺当,是春节必不可少的。

(3)手持烟花:通常是儿童们手持燃放的观赏、娱乐型烟花。我小时候就喜欢缠着父母买这种烟花玩。

3、反思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即使在乡下不限放烟花爆竹,相对于往年,燃放的数量已经有所减少。以往,除夕及正月初一,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村庄和街道,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硝烟味道,让人咳嗽不已,简直令人窒息,呼吸困难!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还在小学,爷爷奶奶要求爸爸过年也要放烟花。后来,经过爸爸、妈妈和我的建议和反复劝说,爷爷奶奶就再也不要求燃放烟花。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在老家爷爷奶奶准备好过年的鞭炮,爸爸在单位和小区里再也没有燃放过任何烟花或炮竹。作为老师,爸爸每到春节都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他确实以身作则做到了。

烟花易冷。不管烟花爆竹多美,过多地燃放的确对环境空气产生了污染,需要我们理性对待。听在曾经在上海过春节的大舅说,上海过春节非常安静,根本没有一点儿鞭炮声,但大街上的年味也很浓厚。或许,我们也要改变思想观念,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良与发展,对烟花爆竹进行必要的控制。

三、走亲访友喜酒忙

1、走亲访友是春节最热闹的事情。

现代人工作繁忙,不少亲人打工在外,春节成为亲戚之间互动的主要时期。一般地,走亲访友都会带点礼品。礼品多数为酒类、***制品,也有其他的,如香烟、保健品、糖果或玩具等。到家后,主人会招呼大家先围在火盆周围,端出各种糖果零食,泡上家中最好的茶水,一起拉起家常。

一般地,血缘关系近、平时关系好的亲朋好友会留下来一起吃饭,仿佛不吃饭是对主人的不尊敬。老年人特别希望亲戚朋友在家里多热闹一段时间,所以有不少亲友会选择聊天、喝酒、打牌,把热闹的气氛搞的浓厚,主人会很开心,事后也会津津乐道。

2、喜酒扎堆礼金重

因为平时在外工作的人多,乡村多半是妇孺儿童和老人,所以很多人把喜酒安排在春节期间,比如结婚、乔迁,甚至还有把孩子周岁喜酒提前或推后到春节期间,***的是亲戚朋友都能到场,热闹一些。这些扎堆的喜酒无形中使得春节变得更加匆忙,甚至会遇到一天要喝2-5家喜酒的情况。

3、反思与新气象

走亲访友带礼品导致浪费较大,虽然有的家庭可以把A带来的礼品转送给B,而B又流转给C,但最终家家都会留下一类酒品和***制品等,而今礼品动辄几百元,导致每个家庭花销很大。但实际中,很多家庭一年也喝不了几瓶酒,礼品往往过期了也用不掉,浪费惊人。

喜酒扎堆使得很多人春节礼金花销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礼金越来越重,由于崇尚礼尚往来,礼金的攀比导致的经济压力也不小。

然而,春节也出现了新气象。

(1)有不少家族统一意见,春节往来不再带礼品,彼此之间见面聊天、喝酒、打牌,***个热闹,就非常不错。

(2)也有一些家族搞AA制新团拜,把家族的亲人约到酒店,一起见面吃饭、聊天、娱乐,不要天天张家李家到处跑,效果也是很好的。

(3)也有家族轮流到访。今年一起到A家、B家,明年一起到C家、D家,等等。这样很多家庭可以***出来,主办家庭也能一次待百客,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结束语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重大经济因素参与,我的调查报告也只是冰山一角。希望我的调查报告能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思考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扬,使得这一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内涵得到更好的丰富与发展。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3篇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

春节调查报告范文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

寒假春节调查报告范文3篇

关于春节调查报告范文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2)

过年调查报告3篇

***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总结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篇7

  社区春节过年活动总结1

  为推进乡村文化工作繁荣发展,在春节来临之际xxx社区高度重视,以贴近生活,贴近民生,娱乐生活,启迪思想为总指针,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龙腾虎跃闹新春,龙马精神进万家”主题活动。自活动启动以来,我乡结合实际,突出地域特色,坚持“健康有益、小型多样、广泛参与、寓教于乐”的原则,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文化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欢迎。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策划,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为全力做好春节文化活动,突出地域特色,确保活动有组织、有声势、有效果,乡***、***府高度重视,结合我乡实际,下发了《20xx年关于开展春节文化活动的安排意见》,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成立了由乡***府乡长任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春节文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活动组织实施,有效地保证了文化活动在我乡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全乡范围内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主要媒体的宣传作用,对迎新春文化活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报道,充分展示我乡群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心态和奋发进取的时代风采,烘托出积极向上、喜庆热闹的新春文化氛围。

  二、丰富活动内容,创新载体,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一是举办机关干部联谊会。20xx年12月25日晚8:30在乡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举办机关干部联谊会,各驻村单位、乡集镇的人民群众共100余人参加。联谊会上唱歌、歌舞,小品、趣味游戏等形式多样,使得全机干部度过一个欢乐、轻松、丰富的联谊会。

  二是举办传统社火汇演。按照全县春节文化活动整体安排,结合传统特点,我乡组建了以秧歌队、太平鼓队为主的70人的迎春社火队,春节期间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社火拜年表演并参加全县春节社火汇演,共演出30余场次,观看群众7000人次。大幅度地提高春节文化活动的水平和吸引力。

  三是举办“全民健身”文体活动。在春节期间,各村积极组织文艺骨干排练文艺节目举行巡回交流演出。全乡共开展交流演出12场次,演出节目32个,观看群众2400余人。通过交流,极大了丰富演出形式,提高了各村文化建设水平。

  四是举办“新农村、新风尚”文体活动。在春节期间,各村充分利用各自的文化室及文体器材,组织群众开展象棋、扑克、牛九、乒乓球等健康文体活动,举办竞智竞技比赛、游艺活动和跨村组的联谊活动,扩大了群众参与面,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营造节日气氛。

  五是开展“学在农家”读书活动。布隆吉乡4个行***村积极利用“农家书屋”文化活动阵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学习活动,并保证节日期间书屋的正常开放,促进广大群众学知识、用知识,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三、效果良好,影响深远,助力推进和谐建设。

  春节期间,我乡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坚持把活跃基层、服务广大群众作为加强我乡文化建设、开展新春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广泛吸引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迎春文化活动中来。通过开展一系列体现春节传统文化、具有我乡特色的活动,即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充分展示了我乡群众奋发进取的时代风采,有力地推动了我乡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引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群众过上了一个祥和喜庆、热闹安康、文明和谐的春节!

  社区春节过年活动总结2

  为贯彻落实好省公司电农工作[20xx]671号文件精神,积极溶入和谐社会,努力构建和谐企业,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好“平安工程”、“爱心工程”,我公司在20xx年春节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的“送温暖”活动,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提早谋划

  20xx年是《xx供电公司企业文化十一五规划》的推进年,也是公司第十届工会委员会的第一次重大活动,为使今年的送温暖工作抓得好、落得实,抓出特色,春节前夕,公司将“送温暖”活动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召开了***专题会议,确定了年前以送温暖为重点工作之一,讨论了慰问对象、慰问物品、慰问资金与慰问方式,将此次活动进行分解,各部门协调一致,由分管领导牵头,将任务落实到人,并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决定开展一次农电工工资发放清查行动,坚决杜绝拖欠农电工工资行为。

  二、统一安排,分批启动

  “讲求实效、扩大影响、形成氛围”是公司工会对今年送温暖活动的总体要求。根据活动安排,公司工会于2月8日至2月15日,由工会***带队,按照离退休老干部、职工遗属遗孀、特困职工等层面,分别进行了走访慰问,同时也对落实生活费、医药费及其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同时,将慰问一线职工、节假日期间值班员工的“送温暖”活动贯穿整个春节期间,效果良好。

  三、丰富内容,以情感人

  公司工会在今年的“送温暖”活动中,一改以往以走访慰问为主的方式,以慰问、交心、联谊等多种举措,结合廉洁文化建设,努力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春节前夕,公司组织了离退休老干部茶话会、中层干部廉洁文化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老干部们请来,回顾他们对企业所做的贡献,听取他们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意见;将中层以上干部的家属请来,感谢她们对其家属工作的理解,并请她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公司工作。

  在今年的“送温暖”活动中,xx供电公司工会总计走访离退休老干部66人、慰问遗属遗孀20户、发放慰问品86份、慰问金10.7万元、召开茶话会两次,期间,公司新闻宣传部门深层次、全方位的对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扩大了影响,营造了公司饮水思源,关心离退休与困难职工,切实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良好舆论氛围。

  在今年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中,公司工会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既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又增加了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认同感,充分体现了送温暖活动是一项“暖人心工程”。我们将在总结工作的同时,继续推动和建立送温暖活动的长效机制,以实现节日走访慰问和长效机制建设联动,救急济难和深层次矛盾化解,经济资助和人性化关怀交融的目标,把这项工程做大、做强、做实、做好,进一步在公司内部营造团结协作、相互理解的温馨家庭氛围,在公司外部树立平安和谐、争先创优的良好企业形象。

社区春节过年活动总结3   为继承发扬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文化,校团委要求我校围绕“我们的节日—春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现将我校组织的“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我校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各团总支会议对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下发了主题系列活动的文件,精心组织,把节日活动与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精心策划,丰富内容

  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在各地呈现不同的特色。旺苍中学围绕春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主要策划了以下五项工作:

  1、寻找经典活动。利用寒假期间,让学生寻找关于旺苍文化的优秀历史典籍,围绕春节文化内涵,通过收集“春节的由来、春节风俗习惯、春联的起源和意义、家乡举行的风俗活动”等,开展“红色经典赏析”等活动,让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深刻领会,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2、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烈属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3、让学生认真记录自己的节日生活,结合寒假作业,引导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参加节后组织的各类评选活动,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4、组织社区调查活动。让学生进行社区建设调查活动,亲身感受旺苍大地上的巨变,增强对社区的思想感情。

  5、进行一次“我所认识的低碳生活描述”活动。

  三、强化措施,落到实处

  1、加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放假前,学校召开专门会议,开展了春节传统习俗扫尘、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春节文化内涵宣传,增进了广大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各位教师、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发挥其作用,分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积极开展春节文化宣传,弘扬春节民俗传统,倡导文明过节、勤俭过节。

  2、制定计划,合理安排,确保每位学生将此项活动落在实处。放假时,每位学生都按照学校要求,制定了计划书和时间表,确立了活动办法,使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的有声有色。

  3、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篇8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那么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你们整理的关于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一“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一阵风风韵韵的旋律送来了喜气洋洋的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上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个个神采奕奕,容光焕发,一派节日的风光。

一大早,我们一家就依依不舍地从暖洋洋的被窝里爬了起来,妈妈“施号发令”,我们便开始不可开交地忙碌。首先,爸爸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对联、灯笼等“新年红色标志物”将干干净净的家布置得完美无暇;接着,妈妈干净利落地将新床单、新被褥铺到了床上,给床儿换上了新衣裳……

下午,我们全家都清洗完毕后,妈妈把我们的新衣新袜都拿了出来,并告诉我:“新的一年穿上新的衣装就会有新的面貌,新的成就!”

晚上,该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厨房里弥漫着香气,桌上摆放着丰盛的年夜饭,使人看了,口水直流。桌子中间有一条鱼,那就表示年年有“鱼”。客人们也都到了,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面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年夜饭。爸爸妈妈笑容满面地招呼着客人。全家人都其乐融融,屋子里充满了幸福的气氛。

饭后,我们全家欢聚一堂,坐在电视机前,准备观看焰火晚会。突然,一朵漂亮的烟火在天空中跳着美丽的舞姿。“轰”的一声,烟火迅速飞上天空只听声音一响火花形成了不同的形状,有圆形;还有半圆形。火花在天空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芒,似乎照亮了整个天空。好一个色彩斑斓的天空。

一年的最后节目便是倒计时迎接崭新的一年的到来。我走出家门,去邀请近邻和我们一起倒计时。突然,我发现室外似乎也被渲染上了春节喜庆的气氛,变得不那么寒冷了。一朵又一朵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开放,我们头仰着,沉醉在这美丽的天幕中。“5、4、3、2、1、0!”随着我们一起倒计时,新年终于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到来。喜悦、欢欣溢于言表,大家都互相微笑凝视着,默默无言。

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二今年爸爸妈妈和我到乡下外婆家过年。其实我很期待乡下过年与我们城里的过年有什么不同呢?除夕夜又有什么不同呢?

但是经过除夕这天大人们一下午的忙碌,晚上终于可以吃年夜饭了,蒸整鸡、蒸腊鸭、蒜苗炒腊肉、烤鱼、辣椒炒腊牛肉、小炒荷兰豆等,桌子上摆了满满一大桌丰盛的菜,香气扑鼻,弄得我们几个口水直流。大家赶紧坐下来,外公外婆、奶奶、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姨爹姨妈、弟弟妹妹加上我一共十二口人围满了一大圆桌,大人们高高举起酒杯相互送上美好的祝福,并祝我们小朋友快乐成长,学习进步!还给了我们压岁钱呢!我和弟弟妹妹也给长辈们送上新年的祝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吃饭时,妈妈告诉我:除夕吃鱼是为了祝福人们第二年能年年有余。妈妈还说,为什么桌上有很多“腊”制品,是因为每到过年前,人们就会想起湖南的传统,把新鲜的鸡、鸭、鱼、肉用盐腌,再用烟熏成腊制品,到过年的时候再拿出来吃。

团圆饭后,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在火炉旁看春节联欢晚会,舅舅还带着我和弟弟妹妹出去放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给我们的除夕夜增添了很多欢乐。突然,听到外面响起乒乒乓乓的锣鼓声,出去一看,原来是村里的舞龙队来了。只见穿着粉红色衣服的阿姨,手举彩色大龙,分成两队欢快的舞起来,几个伯伯则在旁边敲锣打鼓、呐喊。舅舅和爸爸忙着放鞭炮和烟花,迎接舞龙队。舞龙的过程中还有人给爸爸妈妈送财神,爸爸妈妈就给阿姨们红包。随着鞭炮声和锣鼓声越响,阿姨们就舞得越起劲,不断地变换着式样,屋里屋外不停的穿行,有时还舞成“马”字状。舞龙可真精彩啊!

送走舞龙队,我们又继续看春节联欢晚会,不过,舞龙队还在家家户户继续送财神,小孩子们也还不时的在放烟花,一个崭新的马年就不知不觉的来到了……

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三父亲用哥才买的新手机给我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哥也买手机了,父亲说这玩意儿还真怪,他在那边轻轻一按,我在这边就有了反应,父子俩就像面对面在说话了;接着又问我何时回家过年,到时要不要他去车站接我。父亲的电话将我从繁忙的“年终总结”中拉回到了现实,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又该回家过年了。记得去年回家过年时,村里已经出现几部手机,看来,哥今年干的不错,过年也用上手机了。

故乡小山村的上空炊烟缕缕,肉香四溢,过年的味道于刹那间变得出奇地浓郁了,只是,我还在这浓浓的味道中闻出了一丝淡淡的乡愁,我的心早已飞回故乡那个遥远的小山村了。故乡的父老乡亲,大概已经在忙着杀猪宰羊、磨豆腐、打糍粑了;无论男女老少,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对方的年货办的如何,不等对方回答,自己却先笑出声来;家有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员,也开始陆续返乡,他们背着大包小包,逢人就派烟发糖,讲讲自己在外面精彩世界里的新鲜见闻,令沉闷了一年的村庄又热闹起来;我那顽皮侄儿,已将一个很大的爆竹点燃烧,只听得“轰”的一声,铁皮碗飞出二十几米,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将孩子们过年的欢乐捎向广阔的天空。

有时,人们三五一群、七八一伙围坐在八仙桌旁,打“”或者下象棋,赢的拿来纸,让输的一方撕下一块儿贴在脸上,每当这时,围观者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大声起哄,十分热闹。牌打完了,棋下好了,主人家便端出瓜子与糖果来招待。

大年三十早晨与正月初一早晨的两顿饭称为年夜饭,必须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吃,饭前一般要敬祖宗和燃放鞭炮。因此,天气阴冷一点,炉火生大一点,鞭炮放多一点,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喝酒吃饭,传统过年的气氛与味道从浓浓的酒香菜香中飘溢出来了。换句话说,所谓过年的味道,在这里其实就是指的一家团聚与亲情的味道,正是有了这种味道,才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乡愁。

大年初一,天一亮,鞭炮轰鸣,所有人互至问候,祝福新的一年。随着村里手机等现代通讯手段的慢慢普及,手机短信与电话问候,大概将为故乡传统新年带来新的气象;那些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回家与父母团聚的儿女,可以通过手机与电话,给父母捎去新年的祝福,给儿女送来欢乐!稍稍弥补心中的遗憾,缓解醉人的乡愁……

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四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上山避难。这时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当时全村的乡亲们正在收拾行装,谁也没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的一位老婆婆走过去给了他一点粮食说:“快逃吧!年兽快要来了。”老伯伯笑着说:“婆婆如果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能把‘年'兽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他,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有撇下他,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于是,乡亲们一起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作响,屋内几根红蜡烛?狗⒆庞喙?……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祝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子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过年的习俗除了上面所说的外,还有很多,比如:贴窗花,贴年画,吃饺子,压岁钱等。我最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晚上我早早的吃过年夜饭,就拿着鞭炮就朝门外奔去。伴随着我们的欢呼声,一个个烟花飞到了空中,点亮了美丽的天空。还有一个传统也是我们最喜欢的了,那就是春节,我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给我们的红包,预示着来年我们都会顺顺利利的过着每一天。

“过新年,穿新衣,开开心心过大年……”我们唱着欢乐的歌谣,迎接新的一年来到。

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五新年新气象,新年趣事多。新年的趣事给了我快乐与乐趣,还给这个新年增添了许多喜庆的色彩。

大年三十,吃过丰盛的年夜饭,姥姥特地给我们包饺子吃,那金黄的蛋饺皮,让人一看就有了食欲,一口咬下去,蛋味伴这肉味,让人永远吃不厌,我吃着吃着,突然,我嘴咬到一个硬硬的东西,疼得我大叫一声,妹妹笑着说:“活该,看你那狼吞虎咽的样子,真……‘’阿姨瞪了妹妹一眼,妹妹才把后面一句话,给吞了下去,我把食物吐出来,妹妹转过头,轻轻地说了一句不卫生,但还是被我听到了,我想:你好的,幸灾乐祸,看在过年的份上,不跟你吵了。经过一翻查找,我终于把让我丢脸的罪魁祸首”抓“出来,是一块银光闪闪的硬币,妹妹又说:”姥姥你也太粗心了,怎么把硬币放进去了……“”你不懂了吧!“我打断她说的,用大人训小孩的口气说:”这是个习俗,因为饺子放在桌上,像一个银元宝,所以把经过处理的硬币放进去,吃到硬币的人说明来年会幸幸福福,万事顺利。妹妹说:“你别乱说,这肯定是错的,姥姥你说对不对?”姥姥带着慈祥的微笑说:“哥哥说对的。”妹妹如受了五雷轰顶,脸红的像红苹果,我轻蔑的看了她一眼想:你当你哥是谁,笨蛋加狗熊?错,大错特错,你哥 是天才。我整个人飘飘然 ,不一会儿就飘到九霄云外了,接着,姥姥一拍脑袋说我好像忘记洗硬币了,我的眼睛瞪得比牛眼还大,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洗手间,一边跑,一边吐口水,我疯狂地刷牙,好像世上所有的细菌都在我的口腔里定居了,等我跑回客厅,姥姥说:“其实我已经处理过了,跟你开个玩笑。”接着大家都笑了,我恨不得找根地缝钻进去。等大家笑完了,妹妹问姥姥:“还有没有硬币了?” “有。”姥姥说。大家争先恐后地吃着饺子,我们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使自己的来年能过的幸福有趣。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篇9

春节,走在有浓郁春节气氛的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每棵树上挂满了大大的红灯笼,别有一番风味。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春节优秀作文600字,供大家参考!

春节优秀作文600字1春节这样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这样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这样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这样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这样少不了的。其次,就这样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这样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一样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这样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样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春节优秀作文600字2我的家乡在涡阳,都说:“老子故里,道德之乡。”如果你来到这里,也会觉得名副其实。家乡春节的风俗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我家乡的大年三十别有一番风趣。大年三十的时候,我们一家是非常清闲的,妈妈就去菜市场采购年货,我呢也是在家里待着。等了许久后,妈妈回来了,买了那么多东西。晚上,开始包饺子了,我迫不及待地洗了手,然后就帮妈妈包饺子了,包好饺子后,我们便把包好的饺子先拿出一部分吃,再把那一大部分放进冰箱里。

吃过饭后,妈妈带我去紫光公园看灯展了。我也非常的兴奋。到了紫光公园,我看到那里人山人海,各种各样的花灯使我眼花缭乱。它们的颜色也是五彩缤纷。每一个花灯的样子都是栩栩如生,在那里玩了一会就要回家了,我恋恋不舍地和那漂亮的花灯告了别。

大年初一时,我很早起了床,吃过早饭后,就可以要压岁钱了。妈妈坐在板凳上,我给妈妈磕了头拿到了压岁钱。妈妈乐呵呵的,我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因为我家亲戚很多,所以到了亲戚家里又拿到了许多压岁钱,我也很开心,有那么多压岁钱,我可以成为一个“小富翁”了。

正月十五时,是要吃元宵的,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旁,吃着元宵看着元宵晚会,全家人团团圆圆的.,我也特别开心的。过了元宵节,春节才结束。

家乡的春节可真热闹,习俗也非常非常有趣丰富。因为现在的民俗、风俗逐渐被淡忘,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要记忆和传承,不能让民风习俗失传。

春节优秀作文600字3寒冬腊月,银装素裹,万物枯萎,一片荒凉;新春佳节,红红火火,张灯结彩,合家欢乐。

严冬之中,新年之际,一家人围坐一团,吃着可口的饭菜,看着精彩的春晚,脸上荡漾着微微的笑,那笑脸是那样甜美,仿佛能笑出一个春天。窄小而又温馨的小屋中洋溢着欢快的笑声,陈旧而又美丽的老屋里充满着喜悦的气氛。相信此时即使狂风暴雪袭来,身处绝对零度,受尽寒冷的折磨。那热闹非凡的画面也能融化所有冰雪,温暖一切寒冷,沸腾整个冬天!

窗外是寒冷刺骨的坚冰,窗里是热热闹闹的一家人。春节就是这么神奇,最寒冷的季节中最寒冷的一天却是一年中最喜庆的一天。

吃完热气腾腾、鲜香味美、皮薄馅大的饺子,喝一杯或浓或淡的香茶,推开房门,去外面放鞭炮。各式各样的烟花出现,腾空,绽放,最后在漆黑的夜空中留下一道道美丽的残影,令人神往。那烟花能与星星媲美,能与月亮争宠,能和春花争奇斗艳。幽暗的夜空因这些烟花变得亮堂堂的,恍如白天,但它确实是黑夜,一朵朵烟花在空中盛开后马上消失,它们是美丽的,也是短暂的,我拿出照相机,按下快门,将这瞬即逝的美定格为永恒,珍藏到永远。放完烟火,看完春晚,人们躺在床上,带着对明天的期盼,带着岁月的祝福,带着甜甜的微笑,进入美妙的梦乡……

冬日的夜是漫长的,仿佛没有终点。人们总是耐不住欣喜一次次从梦中醒来,认为“明天”来临,却发现“明天”早着到呢,于是不得不感叹夜的漫漫无际,“明天”的遥遥无期。

熬了一晚上,大年初一终于到了。还是黑灯瞎火的五更天,人们早已出了家门,组成人数或多或少的队伍去拜年,给亲人们送上最诚挚的祝福,送上最真切的爱……

春节就是这样,即使在寒冬腊月,人们也能热血沸腾,即使千里冰封,人们也会热泪盈眶。春节总是少不了温馨与感动,少不了传统与新意,少不了情,少不了爱。春节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还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象征!

春节优秀作文600字4原来,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朝和清朝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而子时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春节吃饺子有很多神奇的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状态。二说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三说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捏土造人时,由于天寒地冻,人的耳朵很容易被冻掉。为了使人的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便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儿,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着吃。

其实,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深受老百姓喜爱,民间就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春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究其原因:一方面,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另一方面,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的新年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方春节吃饺子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吃鱼团、肉丸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还有些地方吃法很独特。如:在我国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面条与饺子一起煮着吃,取名“金钱穿元宝”。你说有趣不有趣?

看来,爱吃饺子真不错!查着查着,我又想吃饺子啦。

春节优秀作文600字5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每家每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老妈。

我看见老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老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每家每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篇10

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主要有贴春联、贴挂签、贴门神画、放鞭炮、拜年、吃饺子等风俗。

春节,古称元旦,是最受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最初是为了祭天祭祖,后来又增添了驱鬼避邪的内容。因桃“味辛气恶,物或恶之”,可以“压服邪气,制百鬼”,就出现了桃符,五代时演变为春联。春节燃放爆竹,也是含有驱禳意义的活动。到后来,逐步转化为祝福游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就

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和希望

的民俗风情画。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主要有吃元宵、点彩灯、猜谜语等风俗。

元宵,又称上元、元夜、元夕、灯节,说明这一节日活动主要在晚上进行。张灯之俗始于东汉,汉明帝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以示佛法大明。宋代时观灯之风最为盛行,“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燃放的烟火、载歌载舞的艺人、盛装说笑的游女,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三、社日

约在春分前后和秋分前后,主要有祭神、宴饮、竞技等风俗。

社日是古人祭祀社神(土地神)以祈求丰收的节日,分春社和秋社。历代帝王在主祭仪式后,会象征性地推三下犁杖,以示“亲自躬耕”。农家则在宰牲祭神后分享祭物,“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社日》),描绘了农人过节时的快乐,演染出“桃花源”式的美好生活。

四、上巳节

农历三月初三,主要有修禊(xi)、踏青、宴饮、赋诗等习俗。

上巳节时,古人都去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称为修禊,后逐步被游春取乐替代。“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描写的就是上已节流觞吟咏的事情。

五、寒食节

清明前一日或二日,主要有禁炯火、吃冷食、插柳枝等习俗。

寒食也称烟火节,相传起于春秋时期介之推的故事,晋文公为了悼念他,下令这天禁止烧火做饭。“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韩翎《寒食》)。唐代清明时,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六、清明节

清明节占时也叫三月节,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H的只有清明。主要有祭扫坟墓、踏青郊游、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拔河、植树插柳等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纷纷细雨传达了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只有借洒才能消散心头的愁绪了。

七、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主要有结彩缕、对月穿针等习俗。

七夕是古代女子特有的节日,活动主要在晚上进行,故称七夕。七夕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相传两人被王母分隔在天河两岸,“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儿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通过鹊桥相会一次,“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足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七夕这天晚上妇女都要在院中陈设瓜果,进行对月穿针引线的竞技游戏,以表示向织女乞求灵巧,又称乞巧节、女儿节。

八、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主要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风俗。

中秋又作仲秋,夜月又圆又大,被古人看作团圆的象征;客居他乡的游子也常常借助明月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因此又称团圆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借对兄弟的思念,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了深挚的慰问和祝愿。

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主要有登高、赏菊、插茱萸、饮酒、吃花糕等习俗。

重阳又称重九,登高赏菊等习俗来自东汉人费长房的传说,主要是出于消灾避祸的目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质朴真切地表达了客居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而在《采桑子・重阳》中更赋予了新的意义,“战地黄花分外香,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唱出了无产阶级***家的无限豪情。

十、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主要习俗是祭灶。

小年起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传说这天灶神向天帝报告民间的情况。祭灶时还要供灶糖,以黏灶神之口,使之不能说坏话。接送灶神的仪式,一般不让女眷参加,故有“男不拜月,女不送灶”之说。“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地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米,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鲁迅《祝福》),送灶时的热闹气氛,反衬了女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十一、下九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10篇

学习

中秋快乐的祝福语言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快乐的祝福语言10篇,内容包括中秋祝福语言短语大全,祝福同学中秋快乐的句子。4、真正懂得唐伯虎的人不多,秋香算一个;懂得贾宝玉的人不多,黛玉算一个;懂得你的人不多,嫦娥算一个。中秋节到了,八戒,别忘了去广寒宫送月饼。中秋

学习

项目投资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投资总结,内容包括简单项目投资报告范文,投资项目总结及感言。3、建设单位填写《***府投资建设项目立项审批表》提出申请,报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报镇******主要领导签批。未列入年初预算以及重大投资项目,须经***会研究确

学习

感恩母亲的优美句子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母亲的优美句子10篇,内容包括过生日感恩母亲的唯美句子,感恩母亲的句子100字。3、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

学习

小学生优秀作文选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优秀作文选10篇,内容包括八十年代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小学生优秀作文选30篇朗读。别人家的温暖是在团圆之时的天伦之乐,而我家的温暖是在每周的电话中,隔着万水千山,通过那条细细的电话线和爸爸诉说无尽的思念。

学习

二年级我的好朋友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二年级我的好朋友10篇,内容包括二年级介绍我的好朋友,二年级我最好的朋友。Doyouknowherhobby?Letmetellyou!Herfavouritesportisb***ton.Sheenjoysdoinghouseworkandplayingcomputergames.So

学习

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第一章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第一课一切从新开始;第二课结识新伙伴;第三课走近新老师第二章学并快乐着第一课记忆攻略;第二课专心必胜技;第三课学

学习

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10篇,内容包括清明节手抄报的内容100字,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英语版简短。有关清明祭英烈的作文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按照老师的要求,我在网上搜集了许多关于清明节的资料,对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有了更多的

学习

资源管理工作计划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资源管理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如何进行资源管理计划,资源管理总结及下周工作计划。2.使绩效面谈成为公司沟通机制的一部分正式绩效面谈为一季度,绩效面谈之后要做相应的绩优推广和绩效不足的改进。二、培训交流人力资源部倡导201

学习

在三八妇女节座谈会上的讲话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在三八妇女节座谈会上的讲话10篇,内容包括讲好三八妇女节讲话稿,在机关三八妇女节座谈会上的讲话。×参加今天“万名妇女建麻城”座谈会的女同志,是女中之豪杰,巾帼之表率。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就是想听听大家对于加快“中国

学习

公司放假通知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放假通知10篇,内容包括实用的公司放假通知集锦5篇,公司放假通知简洁版。为使广大职工群众能够欢乐祥和的渡过新春佳节,根据国家有关放假通知精神,结合公司当前生产经营情况,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生产,经公司研究决定,节日期间安

学习

生物下学期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下学期总结,内容包括生物期末总结100字,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总结。二、教学方面1.备课一堂课要上得成功,主要看教师备课备得详、充分与否。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特别是生物课,要让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想听,爱听,教师

学习

庆祝教师节讲话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庆祝教师节讲话10篇,内容包括教师节讲话最新10篇,2017年教师节庆祝活动讲话。大家早上好。夏季的炎热尚未散尽,我们又满怀着豪情欢聚一堂,在这里隆重举行南昌市第十二中学2021~2021学年度开学典礼暨庆祝第32个教师节大会,首先

学习

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中专督导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中职学校年级组长工作计划,中职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职业院校的教学督导组织是负责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秩序、教学活动、教学质量、教学条件、教学环

学习

小学生优秀作文选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优秀作文选10篇,内容包括八十年代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小学生优秀作文选30篇朗读。别人家的温暖是在团圆之时的天伦之乐,而我家的温暖是在每周的电话中,隔着万水千山,通过那条细细的电话线和爸爸诉说无尽的思念。

学习

我们的学校三年级作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我们的学校三年级作文10篇,内容包括这儿真美作文三年级我们的学校,我的学校真美三年级作文。4、我们在这里学习知识,锻炼身体,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健康快乐的成长。爱我们的校园。(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家乡的春天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家乡的春天,内容包括家乡的春天500多字,家乡春天的美景作文。这就是春天的家乡。初一:不不幸福

学习

英语作文模板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作文模板10篇,内容包括英语作文套用模板,英语作文写信模板。Hownicetohearfromyouagain.Letmetellyousomethingabouttheactivity.ImgladtohavereceivedyourletterofApr.9th

学习

英语作文大全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作文大全10篇,内容包括英语作文大全十篇八年级下册,英语作文10篇大全。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前提,经济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基础。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及其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学习

思念家乡的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思念家乡的诗10篇,内容包括李白思念家乡的诗,思念家乡的诗一年级。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

学习

月是故乡明作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月是故乡明作文10篇,内容包括月是故乡明作文400字5年级,月是故乡明作文。仰望天空,我看到了月的影子,她正在向我们招手,冲我们微笑。我们打开象征着团员的最重要的中秋美食——月饼。映入我眼帘的不是那美味的月饼,而是那五颜六

学习

初一写事作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初一写事作文10篇,内容包括初一写事作文,初中写事的作文大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教师首先要学会开展情境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恰当的情境环境当中完成初中语文写作内容的学习。情境式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