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友情的词10篇

描写友情的词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版;古诗词抒情方法;写作教学

在古典诗词中,情感的抒发是创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应予遵守的创作原则,所谓“诗言志”,“言志”即为通过诗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是评判作品的主要参照标准。本文试借鉴古典诗词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指导初中抒情文的写作训练,以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古诗词为借鉴作品,从景物人格化、以景拟情、景语含情三方面指导写作教学。

一、景物人格化

与触景生情不同,景物人格化是指作者在创作签将情感投射到经物质上,将所写之景人格化,不是单纯地描写景物,二是依据情感抒发的需要塑造景物,因此,在不同情感的支配下,描述出的景物呈现不同的样子,也带有唯一的独特的情感色彩。以杜甫的《春望》为例,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赋予花与鸟人的情感,诗人写诗前情感先行,因自己的感时伤怀,故看见花开繁茂也感觉花是在流泪,听见鸟声一片,也觉得心惊。当然,花与鸟本无人之情感,在以往的诗词中多用于衬托春之盎然生机,在这首《春望》中,因作者的忧愁满怀而被人格化,情覆于景,以情塑景,春花“溅泪”,鸟儿“惊心”,赋予花鸟如此高度的人格与感情,足以表达作者国破家亡的深切哀痛与忧虑。在写作中,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移情于景,这种情感表达方法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初中学生对景物人格化的写作手法尚未熟练掌握,在写作中往往使用概括、抽象的语言描述情感,习作欠缺感染力,浮于表层。教师在教授古典诗词时应在分析、鉴赏时强调对其情感表达方法的学习与借鉴,引导学生通过鉴赏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摹写,并最终达到提升习作水平的目标。

二、以景拟情

恰切地表达情感并非易事,情感、思绪等这些内心感受属于抽象的事物,本不易描述,若直接书写,极易流于表层,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在优秀的古典诗词中,往往会使用景来传情,对切合诗人情感的景进行精细描写,通过这种描写曲折地表达诗人的情感,以此造就诗歌意境的悠远与情致的典雅。使用这一情感表达方法需要注意选取的“景”应与要表达的“情”相契合,若有“景”而无“情”,写景就只是纯粹的描写景物;若有“情”而无“景”,作品就将沦为毫无艺术感染力的说教。为达到情感与景物的高度融合,恰切表达情感,需精心选择进入诗歌的“景”。

试以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为例,作者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自己的现实处境,在山河破碎、自己被俘后,用飘絮与浮萍比喻家国覆灭表现自己的无家无根的沉重哀恸,飘絮与浮萍的无根足以表达诗人的无国之痛,加上风吹和雨打,就更为凄凉,家国破碎后还要遭遇迫害,诗人的内心痛苦无极,而其诗句也因之徒增沉痛。巨大的情感投射与精准的以景表达,让“风飘絮”和“雨打萍”成为传颂至今的经典比喻。

另以《蒹葭》为例,它使用的是“兴”的情感表达方法,即借助景物引出要描写的内容与要表达的情感,虽然作为诗歌的发端,但仍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密切先关,蒹葭即芦苇,它的飘忽与若有似无的特点和诗中要表达的追求佳人而不得的情感是共通的,《蒹葭》以蒹葭的反复出现、白露凝冰雪、雾气笼罩营造出一种可望不可即、聚散两茫茫的意境,朦胧、清寂而略带患得患失的哀怨对应着诗中主人公追求家人不可得的情感。《蒹葭》通篇的“景”即为主人公的“情”。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往往将天地四时的变化、自然万物的消长与人类的情感、生命的过程相对照,因为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诗歌的意蕴走向深刻、情感也趋于和谐。目前的初中语文写作训练中,学生往往认为作文与生活两者并无关联,为写作而写作,若不能以文学的眼光去观照景物,不能以真诚的情感去体悟世界,将难以达到“情”与“景”的交融共生。

三、景语含情

在古典诗词中,有一类作品并无明显的景物人格化或者以景拟情,看似写景却暗含抒情,对叙事式的写景仔细分析即可感知作者的深厚情感。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别朋友的场面,朋友骑马离开,雪地上留下一行马蹄印,从表层来看,是单纯的场景,但若深入一层,可知这句诗中不仅是描写场景,还在显性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不舍情感,作者的目光藏在景物描写中,诗人跟随朋友的身影,看着他渐行渐远直至消失,雪地上的马蹄印更显示了诗人目送朋友的深厚情谊,朋友已在视线中消失,作者仍注视着那一行马蹄印,离别的不舍和感伤让诗人失神凝望。诗人用看似单纯的场景描写出了一个带有强烈主观情感的空白画面来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感与离愁别绪,空的画面中情感却是厚重真实的。这种以表层景物的流动变化表达隐藏其中的诗人情感也是极具表现力、可资借鉴的写作练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描写友情的词篇2

关键词:古诗词 小学 教学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美丽、最精粹一种文化样式,也是最集中体现作者文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等的一种文学样式。人教版小学语文入选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词,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同学们鉴赏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来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让古典诗词所蕴含着的真善美理念润泽同学们幼小的心灵。

一、鉴赏山水田园诗,引导孩子们热爱自然。

山水田园诗,是作者通过描写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并借以表达自己美好情感的古典诗词。比如,人教版小语教材中入选的唐代贺知章的《咏柳》和杜牧的《山行》、宋代朱熹的《春日》等均属于山水田园诗范畴。因为这些诗歌,都是以自然风景为创作题材,采用寓情于景或者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景物、美丽风情等的具体描绘,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教学时,引导同学们鉴赏上述古典诗词,可以引导同学们感受古代诗人笔下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之美,可以激发同学们展开丰富的的联想与想象,在诗人描绘的一幅幅远古的、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卷中观赏那奔腾不息的大江巨浪、领略那烟波浩渺的大海的博怀,驻足流连那绚丽多姿的湖光山色,倾听那潺潺小溪的低声吟唱……并在此过程中受到妙不可言的审美体验,继之,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比如,教学贺知章的《咏柳》时,我不仅引导同学们在课堂上通过反复朗诵这首古典诗词体会诗歌中描写大自然的初春气息,还在周末组织同学们开展亲近自然、观赏自然的郊游活动,让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欣赏漫山遍野的青草、树木、花儿,倾听小溪潺潺的流水声音和林中小鸟的歌唱……结果,很多同学都在周记中写道:“古典诗词中描绘的山水画面很美,真实的大自然中的山水花草小鸟等自然风景更美”、“我喜欢古典诗词中的山水美,更喜欢大自然中的山水美”、“大自然是我们最美、最好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可见,通过教学古典诗词中的山水田园诗和开展亲近自然的郊游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可爱之处,还大大激发了同学们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吟咏送别诗篇,引导孩子们懂得珍爱友情。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朋好友之间一旦离别往往数载难以相见,所以我们的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在城外某个古亭中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这种以离情别绪为主题的古典诗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送别诗。鉴于送别诗的上述定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皆为流传千古的送别诗。鉴于送别诗往往具有情景交融之审美特点,所以,教学上述送别诗时,我们不仅可以引导同学们领略到诗歌中描写的美丽景观,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体味古人在送别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抑或缠绵抑或牵挂抑或叮咛抑或豪迈等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同学们善待朋友、珍惜友谊、珍爱友情等的美好情操。

比如,在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时,同学们在整体感受这首诗中所描绘的黄鹤楼、孤帆远影、奔腾不息的长江美景和诗中所体现的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后,都被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所深深感动,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说:“李白对朋友的感情真深啊,李白的朋友乘坐的帆船都看不到了,他还站在长江边上不断挥手致意”、 “李白珍爱友情、珍惜友谊、对远离自己的朋友依依不舍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像李白那样珍惜友情,善待朋友。”可见,引导同学们鉴赏古典诗歌中的送别诗,既有助于引导同学们深刻体味作者善待朋友、珍爱朋友的美好情感,又有助于引导同学们懂得珍惜友谊、善待朋友的重要性,继之提高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

三、品析咏物诗,引导孩子形成完善人格

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枝奇葩。在中国古代诗人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于是,他们常常在细致描摹山川河岳、花鸟虫鱼等自然景物之物时寄托自己的感情:或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或表达自己的美好情怀,或寄寓自己的美好愿望,或蕴含深刻的生活哲理,或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等。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和清代文学家郑燮(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咏物诗。前者采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咏石灰,实则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人生信念、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后者通过刻画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美好品格,寓情于景,表现作者正直无私、刚直不阿、坚强不屈、勇敢坚强等的美好品格和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铮铮傲骨。教学时,引导同学们细细品鉴、深刻感知上述咏物诗中蕴含着的作者的美好情感,可以借此陶冶同学们的美好情操,完善同学们的美好品格。

又如,教学郑燮的《竹石》时,在引导同学们充分诵读和基本感知这首诗歌的大意后,我用白板出示了下列两道预设题供同学们思考、讨论:

1.郑燮的托物言志诗《竹石》,作者通过借物喻人、托物寄怀等表现手法,表面歌咏了竹子的顽强生命力,实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情操?

2.我们从郑燮的托物言志诗《竹石》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一石激起千层浪,没过多久,同学们就纷纷举手回答问题了,有同学的说:“读了郑燮的咏物诗《竹石》,觉得郑燮刚正不阿的情怀很美丽”;有同学的说:“读了郑燮的《竹石》,觉得做人要做竹石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人”……

可见,引导同学们品析古典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咏物诗,可以熏陶同学们的品格,陶冶同学们的性情,美丽同学们的情操,完善同学们的人格。

描写友情的词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训练 写作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d we li

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永青 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2005.2 

2.林才回 行动研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1 

描写友情的词篇4

北青萝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赴山中访一个孤僧的曲折过程和感想,表现了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希望从佛教思想中得到解脱的情绪。全诗语言凝炼,层次清晰,蕴含丰富。

【练习】

1.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独敲磬,闲倚一枝藤。

2.诗中哪些词语点出了诗人访友的时间?

3.诗中哪一个词语与“孤僧”遥相呼应?

二、情感品悟

送人东游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赏析】这是一首送友人还乡的送别诗。诗的意境非常开阔,诗人如实地描写了渡头所见所闻和依依惜别之情。此诗写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与温庭筠一贯婉约纤丽的文风迥然不同。

【练习】

1.诗的首联描写秋景有何用意?

2.说说你从“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一句中感悟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情感?

三、描绘景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赏析】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紧扣“雨”、“暮”,虽是淡淡几笔,却把诗人临江送别的景象勾勒了出来,并为下文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二、三两联渲染朦胧暗淡的景色,暮雨中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末联写离愁无限,别情依依,潸然泪下。

【练习】

1.请用自己的话把“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所呈现的景色描绘出来。

2.这首诗的颔联、颈联在描写景色时,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请简要进行分析。

四、写景品析

早秋

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赏析】这是一首吟咏早秋景物的五言律诗。全诗紧扣“早秋”风物来写,借助“翠萝”、“残萤”、“玉露”、“早雁”、“晓还密”、“晴更多”、“一叶下”、“洞庭波”等词语,把一个“早”字表现得十分突出。笔触细致,文字清丽,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练习】

1.品析下列写景句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2.这首诗前四句和五六两句虽然写的都是秋景,但却有所不同,请简要进行分析。

五、人物品析

赵将***歌

岑参

九月天山风似刀,

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纵博场场胜,

赌得单于貂鼠袍。

【赏析】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展现了一幅寒风凛冽的边塞***,描绘了一个无比艰苦的环境;后两句构思巧妙,诗人用来比喻战斗,手法新颖。全诗语言朴素生动,场面旷远开阔,情调欢乐昂扬。

【习】

1.说说你从加点词语中读到了什么?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2.作者在此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英雄形象?

六、品悟哲理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春堤杨柳发”触景生情,交代了春天这一时间背景,“杨柳”勾起了诗人对昔日离别情景的回忆,“发”字有绵延生长之感,增添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而“江上日相思”则直接把满腔思情抒发出来,深深打动人心。

【练习】

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哪些字押韵?

2.“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一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七、修辞手法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赏析】这首七言古诗是李白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全诗六句,写诗人离开金陵与朋友在酒店赠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反映了诗人豪放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极富浪漫主义情调。全诗语言流畅明快,浑然天成,余味久远。

【练习】

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这两句诗是从哪些角度绘景写人的?

2.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八、意境

阮郎归

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向子N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赏析】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凌空设喻,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衬了词人心中难消的亡国之恨,悲凉中充满愤慨,忧郁中见出有为,折射出词人南渡之初的爱国之志和极其悲愤的心情。

【练习】

1.词的上阕营造出了一种特别的意境,请简要进行分析。

2.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内心情感?

【参考答案】

《北青萝》:1.一个“闲”字,写出了孤僧恬静自如、从容不迫的生活。 2.残阳、 3.独敲

《送人东游》:1.渲染苍凉气氛,暗含别绪离愁。 2.与好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真情。

《赋得暮雨送李胄》:1.雨丝密密地下着,湿湿的船帆显得很沉重;天色已经晚了,天暗淡下来,你看,那些鸟儿在细雨中飞得很迟缓。 2.这几句写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

《早秋》:1.这两句诗描写了残萤栖留在白露凝珠的野草上,雁群在清晨掠过银河向南飞腾的景象。角度一俯一仰,同时,“栖”“拂”两个动词让这些早秋之景充满动感,非常鲜活生动。 2.前四句写早秋的夜景,五、六两句写早秋的昼景。

《赵将***歌》:1.“风似刀”说明寒风刺骨,北风劲急,天气特别严寒,把“风似刀”和“九月”联系起来,形成反差,更加突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2.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苦、苦斗沙场、乐观豪迈、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1.期、时、思、诗 2.这两句诗以草木荣枯喻人生苦短,以草木无意衬人间有情,为后文表达思念之情起势。它告诉人们,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一切最好顺其自然。

描写友情的词篇5

【关键词】 古诗鉴赏 阅读 解题思路

【中***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29-02

古诗本是先人前辈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古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结构成为文化史上独特的风景。因此鉴赏古诗也成为了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更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对于古诗鉴赏,学生往往会望而生畏。学生普遍觉得古诗鉴赏理解难、做题难、得分难。其实只要学会阅读古诗,理清古诗鉴赏的考题解题思路,许多问题也就引刃而解了。

一、初步把握古诗鉴赏的方法

我认为古诗鉴赏的思路是有章可循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答题这两方面的规范训练提升古诗鉴赏能力。我主要将古诗鉴赏切分为两个阶段,阅读阶段和解题阶段。

【阅读阶段】:

阅读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以句子为单位,从标题开始带着两个基本问题“写什么、为何写”来进行阅读理解诗句。若有注释,要特别注意关键信息的提示。

1. 看诗题

诗题是诗词的关键,可谓其眼睛。处于对全诗内容集中概括的统领地位。大多数诗题,或直切诗的内容,或触及写作目的及缘由,或标明诗的体裁,或点名地点、人物、时令,或揭示情感特质等。我们可以综合这些有价值的信息,确立对古诗的大概认知。这个过程是初步确定诗人“写什么”的过程。

2. 看注释

注释和小序是古诗中隐藏信息的地方。在一些古诗的前面有小“序”,或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或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或交代了创作的背景。它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诗词后面附有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因为注释往往提供了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帮助解读诗词,有的解释用典出处,帮助了解古诗手法,甚至还有的暗示题目的答案。这部分信息了解的过程可以帮助理解诗人“为何写”这个问题。

3. 看意象

古诗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古诗所描写的意象,即古诗中所描写的形象或人或物或景或事。准确把握诗中的每一个意象及这些意象的动静、色彩、虚实等外延特征成为读懂古诗最重要的一环。而古诗中有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掌握了一定意象的积累对古诗阅读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帮助学生积累。看懂意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处理了写什么这个最基本的古诗问题。

【解题阶段】:

古诗鉴赏的考点按高考大纲其实不外乎考察这几个方面,主要包括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次是考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我按照一定的出题思路给古诗的解答寻找捷径。我将解题阶段大致分割如下:

1. 认真审题,弄清题干考查的基本知识点,我将之分为三点

【写什么(内容概括)、为何写(抒感)、如何写(表达技巧)】。(下文中我将具体阐述这三方面)

2. 找到正确的角度,结合文本,分点规范作答。

二、深化解题思路的不同要领

在整个阅读古诗的过程中阅读阶段和解题阶段还可将其进行细分,让学生充分掌握解题过程和思路,从而在古诗鉴赏这一类题上做到不失分,要得分。

不同基本知识点的思路及答题要领:

1. 写什么

叙事:交待了……

内容概括:描写:描写……的或景或场面(寻找诗文中的关键意象)

抒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2. 为何写

情感总结必须要具体化:抒发了对……的……情感(对象具体化)

抒发了因……而……情感(原因具体化)

古诗常见情感:忧国忧民、思亲怀乡、离愁别绪、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悠游闲适、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爱等。

3. 如何写

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描写: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对偶、反复、设问、双关等)

其他手法(衬托、联想想像、对比、白描、欲扬先抑等)

写人(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白描)

(侧面描写:环境(景物)烘托人物形象)

写景(正面描写:选择典型景物或场景;远近、上下观察角度的变化;视听嗅等多角度、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虚(想象、联想、回忆、梦境);(实细节描写、白描)

(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乐景衬哀情)、托物言志(象征)、即事抒怀、用典、借古讽今、想象(从对方落笔)等。

②行文结构技巧

开头诗句:呼应题目、总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营造氛围。

结尾:呼应标题、总结全诗、点明主旨、深化主旨。

注意:与上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质朴通俗、含蓄凝练、简洁明快、辞藻绚丽、委婉含蓄等。

三、运用解题思路规范答题

当学生在看懂古诗和把握了一定解题思路和技巧后,这还远远不够,知识要在实践中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在平时的解题中让学生形成这种思维的习惯养成,并做到答题规范。在日常的讲解中教师要帮助其形成这种习惯。并且懂得举一反三。

【典型例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 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 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指导】

按照之前的古诗阅读解题步骤进行指导。

首先对古诗进行赏析,看诗题明题材。其次在阅读阶段分析中赏析每句句子,主要从写什么这个发面进行分析。也即从诗词中抓意象从描写、叙事、抒情这三个角度思考。

其次具体解题。问题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问题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审题看,第一问考的是写什么(景物特征)和为何写(抒感)这两个大类,第二问则考查了如何写(抒情手法)和为何写(抒发感情)。

解答思路:1. 概括季节景物特征。从原诗中寻找能传达景物特征的意象分析特点,再明确要用形容词进行概括,并且一般选择双音节词,比如萧瑟清冷、孤独寂寞、雄浑壮阔等。这些形容词是要能够准确反映景物特征的。2. 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此题主要从抒情角度分析。再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要表达具体(情感具体化),务必要答出如喜悦、悲凉等具体情感。

【参考答案】

送魏万之京

李颀

阅读阶段: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写什么:叙说与友人离别之事,描写了秋季之萧瑟清冷

为何写:渲染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写什么:嘹唳的雁声使人觉得惆怅凄切

为何写:抒发因友人即将离别之愁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写什么:描写长安关城的秋色和傍晚所闻的捣衣声

为何写:抒发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直抒对友人的劝勉之情

解题阶段:

1. 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审题:写什么 为何写

答题思路:1.找准意象,并用准确的形容词总结特征。

2.情感具体化

答案:“微霜”“鸿雁”点出深秋时节萧瑟清冷的特征

诗人送别时因友人将要离别而悲秋难抑的愁情

2. 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审题:如何写 为何写

答题思路:1.抒情手法

2.情感具体化

描写友情的词篇6

一、通过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志趣

比如岑参的《高冠谷口招郑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这首诗除了标题告诉我们作者要去拜访郑鄂之外,诗句中只字未提到郑鄂,也没有相应的背景材料,如果要赏析人物形象,我们就只能通过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入手了。

作者到谷口来拜访主人,只见书斋而不见人。作者不说空屋却说空斋,可见他的朋友是一个志趣高雅的读书人。颈联和颔联直接写主人所居住的周边环境:暮雨中的涧花开得很红火,像烈火燃烧似的;春云笼罩、拥抱着潭边树木,为它们送去温暖,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绘形绘色、精练传神地描写了朋友居住之地的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此处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与鹿为友,何其高雅;白云缭绕,和衣而睡,何其飘逸。畅神,怡情悦性,物我统一,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过的也是神仙般的日子。

通过对“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温馨而富有生机、高雅,虽对人物描写不着一字,但一个悠闲自在、远离尘嚣、志趣高雅的人物形象已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一形象的展现,就是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的。

二、通过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处境和心情

环境描写有烘托气氛的作用,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情。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环境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而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环境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则内在形象情感就是低沉伤感的。

比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画面充满生机,给人带来温暖,带来希望。再结合当时的背景: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由此可知,他写这首诗是要表现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三、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的精神和追求

描写友情的词篇7

⒈可是,戴安娜·巴里坐在格蒂·派身边,显然没给她准备什么礼物,也没向她致意,使安妮感到这些喜悦不免有些苦涩和暗淡。

“唉,戴安娜对我微笑一下也好。”晚上回到家里,她对马瑞拉悲伤地说。

可是,第二天上午,有两样东西被传到了她的手里,是一个小包和一张纸条,她先把小纸条打开了。

看完的感受:

细腻的心理描写,安妮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礼物,却惟独最在乎她的最好的朋友戴安娜的一个微笑。此处很好地表达出了这种忧伤的情绪。【心理描写】

⒉眨眼间,安妮就跑出了屋,向山谷飞奔过去,目光中满是惊喜。

“眨眼间”、“惊喜”写出了安妮极其珍视与戴安娜之间的友情,渴望能继续与戴安娜做好朋友。【用词准确】

描写友情的词篇8

阅读内容:

在学习完苏教版教材第五单元关于“爱”的主题后,我链接教学了五年级下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下册(7)“静听花开”之“真爱无言”单元,这一组文章包括:《麻雀》《可爱的小鸟》《小狮子爱尔莎》《冬眠》《鹿心血》。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五篇美文,理解词语。

2. 品读描写小动物外形的句子,感受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细致。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娜嘉的勇敢、坚强、懂事,感受作者与爱尔莎之间的点滴真情。

4. 展开想象,续写爱尔莎的森林生活,进一步丰富语言表达,感受人与动物间的浓浓真情。

教学重点:阅读《鹿心血》,抓住重点语段品味娜嘉的勇敢、坚强和最具人性。

教学难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浓浓真情。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丛书》(7)“静听花开”之“真爱无言”这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

2. 通过预习,这几个词语你留意了吗?(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围剿 坠落 俨然 啁啾 怜悯 笃厚 憔悴 耷拉 璞玉 猝然 毫不悭吝 大言不惭 嗷嗷待哺

(相机补充:“毫不悭吝”的近义词“毫不吝啬”)

3. 朗读这些句子,你能猜出描写的是哪一种动物吗?(出示句子)

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

(可爱的小鸟)

它头大脖子短,褐色羽毛,形象并不美,但很可爱。只要活着,它们似乎没有一分钟停止活动,永远成群结队地在那里蹦蹦跳跳。 (麻雀)

它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响,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好像求我宽恕。 (小狮子爱尔莎)

受惊的它在那里紧缩成一团,像个刺球儿。半个月后它蜷成一团,睡得真甜,小鼻尖从刺丛中露出来。 (刺猬)

它长腰身,长腿,垂耳。深栗色的毛,闪耀着光泽。它的脸很灵秀,很可爱。它伤得很重,后胯毛脱皮绽,血肉模糊。

(纯种苏联猎狗――娜嘉)

4. 逐段品读,读出小鸟的可爱、麻雀的活泼、爱尔莎的乖顺、冬眠的刺猬很舒服……

设计意***:

阅读《丛书》时,大部分学生会采用浏览的方式快速阅读,一些生僻字便成了漏网之鱼,开火车检查词语的朗读,促进了孩子良好的识字习惯的培养。利用文章中描写小动物外貌特征的语句让学生猜动物的名字,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再现,又不乏趣味。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细致。

二、 品读重点,感受娜嘉

1. 过渡:娜嘉,多好听的名字。著名作家梁晓声在《鹿心血》中向我们描述了一条怎样的狗呢?

2. 学生浏览,思考这是一条怎样的狗,从哪儿看出来呢?圈画出相关语句。

3. 指名读,品读文章的重点语段,感受狗的善良、勇敢、舍身救主、具有人性等品质。

4. 小结:娜嘉是一条善良、勇敢、舍身救主、具有人性的狗,它留在我们视线中的最后一个镜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5. 从这段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呢?(相机理解“玛瑙”,玛瑙是佛教七宝之一,常作为护身符,象征友善的爱心和希望。)

6. 让我们怀着对娜嘉的敬意与不舍读好这一段。(女生齐读,体会比喻句形象生动。)

7. 小结: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条最具人性的狗,它是娜嘉。记住这份人与狗之间的浓浓真情。 设计意***:

通过重点语段的品悟,了解这条苏联纯种猎狗娜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体会作者的用意,感受文字的美。这是学生“得言”的过程,也是学生“悟情”的过程。

三、 交流想象,走进爱尔莎

1. 过渡:刚才,我们从猎狗娜嘉的身上感悟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正是这份真情让失去妈妈的小狮子爱尔莎在“我”的抚养下慢慢长大,在小狮子爱尔莎身上又将发生怎样的感人故事呢?

2. 小组合作学习。小狮子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哪个生活场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请在小组中读读你觉得最有趣的语段,交流你读后的感受。(出示学习要求)

3. 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和小组成员交流后的感受吗?

4. 三年的朝夕相处,爱尔莎成为了“我”的好朋友。可爱尔莎最终还是应该属于森林的。爱尔莎回到大自然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描写一下爱尔莎的森林生活吧!

5. 交流,师生共同评析。

6. 拓展延伸。

(1) 正如大家想象的那样,爱尔莎后来生活得特别幸福,它在大自然中生了三只小狮子。你可以读读《野生的爱尔莎》。(出示简介,齐读简介。)

(2) 作者把后来的故事也写成了两本书《长在自由地》《永为自由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出示读本***片)

设计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以读悟写,以读促写。教学中的续写环节,把想象的结果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把培养想象和发展思维、丰富语言紧密地结合起来。

四、 情感升华,回归自然

1. 有情有义的小狮子爱尔莎和最具人性的娜嘉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动物真的是人类的朋友。作家赵丽宏在《麻雀》一文中曾发出这样的感叹:麻雀的鸣叫,已经成为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它们的声音,远比城市里的人喊车啸要美妙得多。请谈谈你的独到见解吧!

2. 学生讨论,交流。

3. 小结:动物的确是人类永远的好朋友,人与动物之间这一份份浓浓的真情告诉我们:人和动物应和谐相处!(板书:和谐)

设计意***:

学习完《鹿心血》和《小狮子爱尔莎》这两篇文章后,学生被这种人与动物间浓浓的真情所感染,充分感受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此时再让学生比较那好比天籁之音的麻雀的鸣叫与烦人的人喊车啸,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欲求,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来。

五、 作业设计

1. 搜集含有动物的成语。

2. 写写我们身边的小动物。

设计意***:

描写友情的词篇9

关键词:语文 教材 古代 送别诗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时人们会产生迥异的特殊感慨。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指出:“唐人好诗,多在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因此历代的文人墨客抒发离别之情的诗作很多,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送别诗名篇。在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大约有五首古代的送别诗,本文主要分析这些送别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对相关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送别诗的内容

同为古代送别诗,不同诗人笔下抒写的内容是不同的,从中反映出其特殊的感情体验与人生体悟。下面我将从诗歌选用的景物、抒发的情感以及其中蕴含的美好祝愿三方面对送别诗的内容进行研究。

1.对送别的景物与环境的描写

在离别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境中,诗人往往会借助身边的事物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达到意在言外的效果。同时,由于诗人对事物的感知以及创作特色的不同,他们选用的景物也会有所差别。

有的古代送别诗的景物和环境于水路、水边有关,李白就善于在离别时摄取眼前的流水,移情并寄情于流水。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年级上册)一诗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出蜀不久,便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将要去广陵,他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李白选用了“孤帆”、“长江”、“天际”等景物,此皆诗人远望的景色,写出友人别后的情境,正如后人所说“帆影尽则目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望之情在言外。”长江向天边流去,诗人对朋友的牵挂也随江水一起流向天际[1]。由此可见,景是情的体现,不同景物的选用表现出诗人离别中复杂特殊的情感。

2.抒发依依不舍与眷恋之情

虽说这些诗人作诗时选取的景物不同,使得作品风格迥异或是自成一派,但也都脱离不了性情中人的队伍。其送别诗中所蕴的朋友情谊从诗词中溢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或直露不掖,或委婉曲折,使人感慨。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年级下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直观看来,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然而诗人意不在景,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此外,我们能够在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八年级上册)中感受到一种诗意的离别;也能够从李白的《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年级下册)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看到他在送别族叔李云时的那份不舍。

3.对友人的由衷赞美与美好祝愿

离别时分,文人多伤感之情,而有时,诗人们心胸又是那样地豁达,他们反客为主,劝慰友人。在《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年级下册)中,“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一句值得我们关注。东汉时学者称东观(***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汉代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其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提及“小谢”(即谢I)诗清新秀发的风格。而李白在此提及,是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并、称许李云,表达了对族叔李云的由衷赞美。[2]王勃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五年级上册)中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诗人在临别前劝慰友人:不要像一般儿女一样伤感,只要你我心音相通,为真知己,即便身各天涯,不是也像身居相邻一样吗?诗人的豁达、豪迈之情从其对友人的劝慰语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同时也寄予了一份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3]。同样的,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年级下册)中末句“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对荷花极尽赞美之词,看似写景,实则以荷花喻友人,委婉表达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二.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送别诗的艺术

除了古代送别诗中的内容,这些诗的艺术表现也是值得关注的一部分。如诗中现实主义是如何体现的,每首诗的艺术结构又是如何,以及诗人采用的写作手法等问题都是需要探讨的,下面我将来具体谈谈。

1.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与多变的艺术结构

古代诗词的创作,诗人多采取现实主义的写实方法对身边的景与自身的情进行渲染描写。而在古代的送别诗中,更是不缺现实主义的运用。现实主义诗歌指的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这一类型的诗歌作品。一般说来,这类诗歌作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与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在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这些古代的送别诗,大都描写出了与友人送别时的场面,都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中,岑参以对边塞壮丽雪景的描写作为典型的环境,而雪中送别又表现出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包括前文提到诗人往往会借助身边的事物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达到意在言外的效果,景物的选用也是现实主义的一种体现。这些都是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送别诗中大都使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文人的生活方式、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现实生活。

在艺术结构上,我们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与《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年级下册)为例,分析送别诗的三种不同结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的结构是先景后情。诗歌前十句写送别前的雪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中一个“愁”字写出了诗人为友人的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为转入写送别作铺垫。以下八句再转写送别。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年级上册)是情景交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是以景结尾,比较含蓄,启发读者想像品味。此外,同样是李白所作的《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年级下册)这首饯别诗,如歌如诉,感情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态。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全诗在结构上也有了大跨度的跳跃,其写法与前两首诗差别很大。

2.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的多样使得作品的语言风格不同,不同的作者有着各自擅长的写作手法。

在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古代送别诗中,诗人多是采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来创作。我们可以从诗人对送别的景物与环境的描写中能够看出这一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年级上册)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也运用了虚实结合,前半句送别是实景,后半句想象扬州的美景是虚写。而李白另一首送别诗《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年级下册)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运用了生动奇特的动作描写,多样的写作手法使得送别诗各有各的亮点。此外,有的诗歌还使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

3.多样的修辞艺术

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经常采用想象、夸张、比喻等修辞丰富自己的诗歌内容。在情感强烈的《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年级下册)中就用了奇特的比喻:“抽刀断水水更流”本是生活中的现象,现在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这个比喻富有创造性。由于这一比喻源于眼前之景,合乎心中之情,因此读来也感到是自然天成。

而与李白相比,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则以一“奇”字开创新意。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在这首诗中,诗人还在“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一句中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此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年级下册)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了大胆的夸张。

4.古体近体兼具的诗歌形式

形式,即体式,指诗歌的语言结构的组合方式,它是为内容服务的,有时奇妙的形式能够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意、加深印象。

诗歌有古体诗、近体诗之分,而近体诗又分为律诗与绝句。古体诗的写作相对自由,格律上没有严格限制,能够让诗人尽情发挥,体现出了音乐美,而近体诗格律非常严格,讲究平仄,富含节奏美。在苏教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古代送别诗的诗歌形式包含了这两种形式。古体诗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年级下册),近体诗有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八年级上册)以及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年级上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年级下册)。

三.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送别诗的教学方法

有人这样来评价古诗文教学:“古诗词教学必须确立这样两个基本点:固守语文本体,披文得意,缘意学文;显现古诗词以言造象、立象尽意的本色。”[4]以此结合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古代送别诗特点,我们认为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方法开展相关教学。

1.创设情境法

古代诗歌大都是富含意境之美的,而送别诗写的是离愁别绪。其中有送别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复杂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意境氛围就通过诗人的笔触营造了出来。在古代送别诗教学中,我们可以重点放在创设与诗的感情基调一致的情景中来。结合多媒体幻灯片,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画以及语言的渲染让学生们把握全诗的整体基调,再让学生诵读,体会诗歌发生的情境,并融入到诗歌创设的意境中去。

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情境的创设,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使学生理解诗歌大意。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投影出边塞白雪皑皑景象的***片,结合离别之乐,引入本课的教学。随后让学生自由诵读,诵读是为了促进读者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所以在课堂上采用诵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教学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读中初步理解诗中蕴含的画面与情感[5]。但在此之前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送别的现场。教学中需要预设,但这种预设最好是在对文本整体把握基础上提炼出一个简单而根本性的问题,而教学的生成需要自然而丰富,这中间离不开教师恰切的点拨与高效的归纳。简单而根本的预设应该能清晰地指出目标,同时又能给学生留有挥洒个性的生成空间[6]。

2.联想训练法

中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识得古字,懂得其意,更要借助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韵。一是借助诗中提供的相关物象发挥联想和想象,二是突破诗的有限形式的限制发挥联想和想象。

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年级上册)为例,诗中本就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可以借此拓展,烟花三月的扬州会是如何的吸引人呢?让学生试用优美的词句将想象的画面展现出来。这样做不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还训练了语言,促使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得以活化。在学生交流后,辅以课件展示诗中美景,让学生感到真实且不空洞的美丽,为学生入情入境奠定了基础。

3.知识延伸法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项瑰宝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对古诗也是相当的重视。所以可以借古诗教学的机会,通过知识延伸法加强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发现、理解、表达等综合能力,不局限于教材,使学生灵活地掌握课内外知识以得到相应发展。

我们可以加强学生古今知识的延伸拓展,古代送别诗与现代送别题材的诗歌可以放在一起体悟学习。对于古代送别诗,其中包含很多典型的意象,但比较固定。而现代的送别主题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可能呈现出跳跃的趋势。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八年级上册)与席慕蓉的现代诗《渡口》相结合,同样于水边送别,比较两者的差异,对比分析古今送别诗,这样将古代与现代诗歌知识联系起来分析。

总之,送别诗是在古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分支,以上我们通过对它们的内容、艺术结构与相关教学方法的分析,对教材中选用的古代送别诗篇目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感受体悟到古代送别诗的美妙之处,做到真正掌握。并由此提醒学生应当珍惜友谊与人伦亲情,拥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86年

[2]俞平伯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第494页

[3]刘吉美:《送别诗的多样情怀》,《文学教育》(下),2010年,第1期

[4]施茂枝:《古诗词教学的两个基本点》,《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5]夏峥嵘、胡根林:《诵读是诗意的启蒙》,《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6期

描写友情的词篇10

此外命题者设计的考查点也逐渐明朗化、固定化,今天我们就结合各地的考题梳理出几种常见的考查类型,便于同学们有的放矢,加强训练。

热点一、感悟情感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感悟的程度。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能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 )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思,或别恨离愁等。

【真题再现】

1.(2007・嘉兴)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山中与幽人①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②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注释】①幽人:指隐居的高士。②卿:对好朋友的称呼。

(1)“一杯一杯复一杯”中连用三个“一杯”,这有什么好处?

(2)“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极写饮酒之多”或“极写饮酒之痛快”。(2)“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或“朋友之间的深情”。

2.(2007・潍坊)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

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1)词人笔下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答案】(1)词人梦回南国,抓住江山、芦花、孤舟、明月、笛声等景物,描绘了江南清秋凄寒的景色。(2)词人借景抒情,抒写出自己囚居生活的孤寂难堪之感。

热点二、分析手法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回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找出整体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 )的手法,表达出诗人( )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情理相映、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真题再现】

1.(2007・遵义)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衡阳雁去无留意。燕然未勒归无计,四面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霜满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

(1)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2.(2007・冰州)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1)诗中“__________ ”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答案】(1)开轩面场圃(2)示例: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热点三、描述画面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像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像,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真题再现】

1.(2007・黄冈)欣赏诗歌,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______”起,到“______”终。以“______”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_____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1)孤山寺;白沙堤;春;最爱。(2)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2007・铜仁)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答案】(1)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热点四、品味字词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及所表达的感情上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个字?请赏析。

【真题再现】

1.(2007・南京)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描写友情的词10篇

学习

中秋节祝福短信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祝福短信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发祝福短信给领导合适吗,中秋节发祝福短信什么时机发。3)年年度中秋今年中秋月更明更圆,国国有国庆我国国庆日最欢最乐。祝您节日愉快全家幸福心想事成,愿快乐伴您永远。4)月圆人团圆,在这个

学习

中小学课外辅导书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课外辅导书,内容包括小学人教版课外辅导书排行,中小学辅导书籍推荐。二、领导小组成员分工熊勇伟校长:负责教工的思想***治工作,负责提供课外教育活动的师资、教材、器材、场地等。负责课外教育活动的考勤和效果的督导

学习

我们永远是朋友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我们永远是朋友10篇,内容包括我们永远是朋友原唱,我们永远是朋友完整版文案。甜甜的学校,给我感觉似乎没有阳光,很暗;操场上,虽然有很多男生在打篮球,不过在我看来,好象缺少一种温度,一种人与人应有的温度。过了一会,我在一位朋友的

学习

父母之爱的作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父母之爱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对父母的爱作文汇总十篇,父母之爱的小作文。有一天,小鸡对爸爸说:“爸爸,我想用您屁股上的羽毛扎一个小毽子,我看人类都玩踢毽子,特别好,我也想玩一玩。”“那可是不行的呀!我的羽毛还有用呢!”公鸡爸爸

学习

关于感悟生命的作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感悟生命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感悟生命的作文至少400字,以感悟生命为话题的作文范文。一、充满生命活力阅读感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积累进入初中的学生已经受过6年以上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无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

学习

家中小事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家中小事10篇,内容包括家中小事100篇,家中小事处理方法。想到这,我的眼眶湿湿的,看着窗外那些等着亲人回来的“灯光”,我坚信每个人的家都会是幸福温馨的!

学习

电工实习个人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电工实习个人总结,内容包括电工年终总结个人200字,电工员工个人总结100字。1.技能不过硬,话术还有问题。发现在跟客户交流的时候,方法不够灵活,心急的时候会有点口吃。2.工作状态不稳定,比如前两天状态不错的时候跟客户聊得非常

学习

小学生安全知识小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安全知识小报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安全小报的内容有哪些,安全知识电子小报怎么做。75%的小学生能够掌握“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人行道”,“行人靠右”以及“不得私自下河游泳”等基本的安全常识。然而对于地震、滑

学习

面试后的感谢信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面试后的感谢信10篇,内容包括面试感谢信什么时候发,面试后收到hr感谢信。面试感谢信要以感谢面试考官在百忙抽出宝贵的时间与你会面为开头,一定要在信中点名感谢你的面试官,一定注意把面试官的姓名与职称写对了,写对了会为你加

学习

驾驶心得体会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驾驶心得体会,内容包括驾驶心得体会简单句子,驾驶员学习案例心得体会。开车开的是一种心态,要想驾驶汽车在复杂多变的道路上行走自如,强烈的交通安全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自控能力、熟练正确的操作技巧、丰富的驾驶经

学习

初三化学复习计划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初三化学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初三化学下册总复习怎么复习最好,初三化学教学复习计划。复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加深理解。复习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

学习

教师年度个人述职报告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年度个人述职报告,内容包括教师述职报告优秀范文600字,小学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最新。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一、思

学习

机电本科论文模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本科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论文题目有哪些,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论文。1cims工程概况中强公司的cims工程主要由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分系统、工程设计(cad)分系统、产品数据管理(pdm)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分系统等四部

学习

新学期的畅想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新学期的畅想10篇,内容包括新学期的畅想文案,新学期的畅想小句子。我又看了看自己个门的分数发现了英语最拉分,其次是***治、生物。我决定要先把英语赶上去,要不然一后会越来越跟不上课的,英语主要是听、说、写听是能听懂,说是

学习

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冬天雪景的优美句子,描写冬天雪景的优秀作文。意趣:江南冬景之美。读本文感受之切,就是江南冬景充满诗的意境。这种诗的意境,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赏析。一是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实写。且看:“到

学习

描写春天的诗句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春天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春天的诗句大全,描写春天奋进的诗句。4、西城杨柳弄春柔。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5、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6、池上碧苔三四点,

学习

描写雨的诗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雨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雨的诗句三年级,描写雨和花的诗句。4、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濛濛细雨中。宋陈与义《春寒》5、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唐

学习

描写春天的古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春天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春天的古诗10首以上,描写春天的古诗书法。4、《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

学习

描写荷花的诗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荷花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荷花的诗句三年级,描写荷花的诗句小池。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学习

描写春雨的诗句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春雨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春雨的诗句是什么,描写春风春雨的诗句。4、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苏轼《南乡子·晚景落琼杯》5、栽红插绿斗青春,春风与开春雨飒。——梅尧臣《次韵奉和永叔谢王尚书惠牡丹》6、仲

学习

描写秋的诗句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秋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秋月的诗句,描写秋寒诗句。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

学习

描写秋天的词句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秋天的词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美女秋天照片的词句,描写秋天果实颜色的词句。一叶知秋春花秋月春华秋实金风送爽春兰秋菊秋风萧瑟金风玉露叶落知秋秋风落叶秋月春风丹枫迎秋秋收冬藏落叶知秋秋高气肃春去秋来秋月春花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