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篇1
《江南的冬景》,自然流淌出的是郁达夫心灵行走时的文化歌吟,从他对“江南的冬景”的描写、抒情的文字里,读者品味的是那情动于衷而形于外、意生于中而言于形,以及理想于心而哲思见(现)的美学意蕴。
情趣:江南冬景之爱。“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主文之本源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意思是说,情理是文章的经线,文词是情理的纬线;经线端正了纬线才织得上去,情理确定了文词才会畅达,这是写作的根本。先来看作者所写的这段文字:“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作者拿北国的“夏夜”比江南的“冬景”,抒发了对明朗的情调的喜爱之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在《江南的冬景》中,“我之色彩”,就是作者寄托于景物中的情感。由作者构想的“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就是本文“明朗”的情感基调的见证。因此,郁达夫心目中的江南冬天晴暖温和可爱,优美闲适,和煦温润。如“午后冬郊***”,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带着绿意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等,色彩亮丽,蕴含生气;“乡村冬郊***”,长桥、杂树、乌篷船、细雨、灯晕,淡雅朦胧;还有,“江南雪景***”,围炉对酒、月映梅花、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给人高雅、宁静的情调。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画,无不寄托了作者“一片冰心在玉壶”――对家乡的爱之情结。
意趣:江南冬景之美。读本文感受之切,就是江南冬景充满诗的意境。这种诗的意境,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赏析。一是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实写。且看:“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描写“晨霜”之“白”,所用之喻,对比强烈,白霜旨趣,可感可见;再如描写晨曦初照,鸟雀和鸣,地气升腾,余烟袅袅;尤其是描写人们冬阳晒背、谈笑风生的情景,让读者共同消受着江南的冬景所带给人们的如诗如画的意境和乐趣。一是文中对江南冬景的虚写。体现在行文上为引用古典诗歌,巧借诗句意境表达江南冬景。譬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雪景美丽,酒香怡人;生活悠闲,友情深厚。又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更静,有家倍温暖;“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通过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再如,作者还引用“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句,如果说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治的远见,那么,郁达夫的纯美之处在于说明“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冬景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自豪地说,“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这是读者感受到的作者在自然景物面前体现出的精神世界。
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篇2
王晓智
冬天里的雪花漫天飞舞,犹如从天上撒落下来的鹅毛一样,慢慢地飘到地上,给冬日里的大地披上一身银装。
下雪的时候,也是小朋友们欢乐的时候。因为雪一停,他们就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抛雪球、打雪仗。如果有一片大的冰面,小朋友们还可以在冰面上滑冰玩雪。这些娱乐活动都是因为有了雪花,冬天里的雪花给寒冷的冬日平添了一份乐趣。
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篇3
东晋画家顾恺之写的一首五言诗,题为《春夏秋冬》,把四季分嵌于句首:诗曰:“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以画家的眼光,写出了四季的自然景物。
唐代雍裕之《四气》;“春禽犹竞啭,夏木忽交阴。稍觉秋山远,俄惊冬霰深。”
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一书中,有一首流传颇广而又脍炙人口的诗:“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一年四季人们的生活情趣,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宋代无门和尚曾经做过一首《颂》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此诗言中有物,立意新颖,耐人寻味。
《广笑府》中有一首怕读书的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过得秋来冬又到。收抬书箱过残年。”此诗生动地刻画了一副好逸厌学懒惰的形象,至今仍广为流传。
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四季诗》极妙:“笼堤绿柳弄春晴晓日明(春)。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夏),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秋),红炉黑炭积残冬遇风雪(冬)”。每个季节10个字,再从10个字中回环出一首七绝,以“春”诗为例:“笼堤绿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日明。明日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绿堤笼。”
鲁迅先生在1932年10月作的《自嘲》诗中,末句一联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把“春夏秋冬”嵌在一句之中。巧妙地借自然界的四季,暗比当时的***治气候。
清朝,大名鼎鼎的医师叶天士写了以春、夏、秋、冬为题的四首诗。诗中巧妙地嵌入22味中药名。把四季描述得十分逼真,富有情趣。诗云:
春风和煦满常山,
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
当归何必问泽兰。(春)
端阳半夏五月天,
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
笑与槟榔同采莲。(夏)
秋菊开花遍地黄,
一回雨露一茴香。
牧童去取葡萄酒,
醉到天南星大光。(秋)
冬来无处可防风,
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时,
门外户悬白头翁。(冬)
春夏秋冬不仅入诗,诗意盎然,而且,联语引人入胜。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曾在庐山修筑草庐。落成之后,他曾写了这样一副门联;“南檐纳日,冬如春暖;北户迎风,夏似秋凉。”寥寥16个字,就生动地描述了其草庐坐北朝南,四季宜人的优美风景。
明代大史学家谈迁,为撰写《国榷》,艰苦备尝。他曾写过一副抒怀明志的纪实对联:“依人过冬夏;秉笔写春秋。”上联写出其寄人篱下的窘境,下联抒发了自己秉笔写史书的雄心斗志。联中“春秋”与“冬夏”对仗工稳。
明朝唐伯虎替某酒店书写一副广告联:“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妙绝。
比较起来,有一家名为“花城”饮食店的门联,就显得更胜一筹,联云:“花迎春夏秋冬福;城纳东西南北财。”
清朝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有位老塾师告状东家不肯遵约兑付酬金。郑手指大红灯笼,拿“四方”,出句:“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这位老塾师想起自身遭遇,用“四季”,对句:“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郑对穷困潦倒的老塾师,深表同情,当堂秉公拍案了结这宗官司。
一次一名叫刘凤浩的秀才进京赶考.考取第三名,得了探花,只因其貌不扬。乾隆便想亲试一下他的才学,就随口念出一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刘听罢沉思一会,便脱口对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联中以春夏秋冬四季花卉对东南西北四方星辰,可谓珠联璧合。
古时尚有一副关于“春夏秋冬”的对联也可谓绝妙:“冬夜灯前,夏候氏读春秋传;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此对联上联镶嵌入“春夏秋冬”四季名:下联镶嵌入“东南西北”四方位。既贴切自然,又天衣无缝,令人读后不禁拍案叫绝。
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篇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四点相同之处。
1、两诗都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篇无定句,诗句多少依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定。
2、都以写气候景物开篇,前者写“秋风”、“秋雨”,后者咏“冬雪”。
3、都将景物描写与叙事融为一体,前者将“秋风”、“秋雨”和个人的遭遇经历融为一体,后者将“冬雪”和为朋友的饯行合二为一,都达到了景为情生。情因景涌的艺术境界。
4、“诗言志”,“歌咏怀”,两诗都抒发了诗人各自的情怀。前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后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虽有相同之处,也仍然有各自的不同。
1、前者以七字句为主,间以九字句和二字句,句式错杂。而后者从开篇第一句“北风卷地白草折”到结尾第十八句“雪上空留马行处”都为七字句,句式整齐划一。
2、前者故事性强,抒情强烈而深沉。全诗可分三节。第一节写风破茅屋。“八月秋高风怒号”写出了秋风肆虐,声响宏大;“卷我屋上三重茅”突出风势之大,茅屋被秋风所破之情景。“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目长林梢,下着飘转沉塘坳。”写茅草被狂风刮起纷纷坠落的去向。这时,茅草散落似乎还有希望收回,可“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茅草的下落竟是如此!“归来倚仗自叹息”写出了诗人投诉无门的困窘之状。整个第一节的气氛是昏暗的,情绪是低沉的。第二节写秋风破屋的结果。先从风云变幻说起;“俄顷风定云墨色”是雨要来的征兆;“秋天漠漠向昏黑”渲染出了云将酿雨的情境;“雨脚如麻未断绝”突出了雨的绵密,可诗人赖以生存的茅屋却“床前屋漏无干处”,至此秋风破屋的惨剧达到了高潮,此情此景诗人怎能入眠?“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更是作者“安史之乱”以来各种辛酸经历的慨叹。写到此,诗意好像山穷水尽了,而第三节豁然推开,心夺造化。推己及人并直抒胸臆:“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是诗人用理想战胜现实后的呐喊,意志战胜叹息后的狂唤,体现了杜甫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更是诗人博襟的艺术写照,其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由此可见一斑。
后者叙事简洁,点到即止,抒情含蓄典雅。全诗的叙事线索不像前者那么明晰,是若隐若现的。诗的前半部分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咏雪部分的雪景可以说是一幅想象奇特的写意画,“白草折”与“梨花开”让我们读者从视觉上领略到了边塞奇寒的气候特征。而送别之事也仅仅在“中***置酒饮归客”、“轮台东门送君去”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些诗句中有所体现。具体的饯行、送别场面读者只能靠想象。另外,全诗所体现的感情是多义项的,诗人没有一语道破,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其产生无限的遐想:或许有对友人的不舍,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有对归期无望的惆怅……这种开放的抒情方式,体现了本首诗含蓄典雅的特点,
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篇5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外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19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 Rosegger 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得到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1934)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1936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做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做Hiking,德国人叫做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篇6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2、(广东省广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3、(内蒙古赤峰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应用你的知识体验,说说前两句诗歌蕴涵了怎样的自然现象。
(2)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述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儿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5、(江苏省南通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6、(山东省淄博市)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下面题目。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7、(湖南省娄底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8、(浙江省温州市)古诗文阅读
送友人
薛 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9、(四川省乐山市)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②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0、(浙江省金华市)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山东省济宁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下面的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江西省)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3、(浙江省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
早梅
[唐]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14、(湖北省仙桃市)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下面问题。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曲中描写主人公在潼关驻足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曲由所见所想到所感,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这样一个历史的主题____________。
15、(山东省菏泽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本诗系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中汉江时所作。
(1)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6、(浙江省嘉兴市)认真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题目。
伤桃源薛道士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1)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
(2)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7、(四川省达州市)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18、(湖北省黄石市)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1)一(2)题。
【甲】 绝句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借景抒情是诗文中一种常用的抒情方式。甲乙两诗都借景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之情。
(2)甲诗侧重写眼前景,一个“欲”字妙在采用了
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花朵以动态美;乙诗既写了眼前景“ ____________”,又写了_____________“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9、(贵州省遵义市)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找出体现情感基调的词语及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句。
(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20、(海南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写了早春时节的哪些景物?
(2)请你说说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1)高、直、陡、险(答出两点即可)
(2)要做一个刚正不阿(正直、顶天立地)的人、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2、(1)示例:“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①这两句诗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几经探寻,前面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途渺茫时,往往会绝处逢生。这两句诗,道出世间事物变化的哲理,超出了自然景物描写的范围,因而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②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教育后人要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③这句诗很好地表现了作者在山水之间寻找,忽然眼前一亮的惊奇与惊喜之感,并且后来从中引申出了在绝境的尽头,往往是另一个美好的世界的哲理,具有很好的励志的作用,因而被人们广泛引用。
3、(1)地理位置的差异,对花开的先后具有一定的影响。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归”“觅”“转”三个动词,赋予了春天具体可感的形象。
4、(1)“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绿杨阴里白沙堤(3)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5、(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6、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东西,形象地写出了内心哀愁的沉重。
7、(1)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怀古伤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1)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2)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9、(1)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
(2)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10、(1)天冷、声杂、城孤。
(2)思乡之情。
11、(1)写出了秋夜的漫长。(意思对即可)
(2)凄清孤寂。寂寞幽思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12、(1)上阕写待月的心情下阕写赏月
(2)桂花西风
(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13、(1)“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14、(1)望西都,意踌躇。 (2)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或: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对即可。)
15、(1)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
(2)诗人因为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复杂的心情。
16、(1)巢空、闲行 (2)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
17、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充满信心,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直至胜利。
18、(1)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拟人化 巴山夜雨涨秋池想象景(未来景)
19、(1)词语:愁(愁杀)诗句:君向潇湘我向秦
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篇7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
春季是四季的开始,它没有夏天的烈日当空,没有秋天的秋风萧瑟,更没有冬天的冰天雪地,而是温暖适宜,暖风拂面,生机盎然,
为四季开了一个好头。
当东风慢慢吹拂时,标志着春天已到来。春姑娘驱逐走冬天的严寒,向大地撒下一缕缕温暖的阳光。到了晚上她又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带给人间。小草因春雨的滋润,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柳树大口大口吸吮着贵如油的雨丝,使自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桃花更是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尽情地享受雨水的沐浴,花朵因此竞相开放……是春雨,让我们领略到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
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几个月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然后,便有了夏。
夏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烈日当空,那一轮火球无时无刻不挂在蔚蓝色的天空上,但植物们却似乎欣喜不已:荷花越是在炎热的天气里,越能显示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生机;树木也越发的葱茏,粗壮的枝杆上长满了碧绿的叶子……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面,为夏天增添了别样的光彩。
就这样经过一个夏季的蓬勃后,我们迎来了丰收的时节——秋。
秋天栖息在农家的果园里,随处可见累累的硕果;秋天栖息在江面上,渔民们总是满载而归,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的风景也毫不逊色,俗话说“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红遍了漫山遍野。秋风一吹,它们便如一只只展翅的蝴蝶,在红艳艳的山林里翩翩起舞,无比生动,无比华丽。
秋天一过就是冬天了,冬天是四季的终点。漫天飘飞的雪花为大地裹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雪被,构成一道别样的风景。
虽说冬天被冰雪覆盖着,但它并不死气沉沉。瞧,傲然挺立的松柏,独放枝头的梅花,给冬天增添了生气,让寂寞的冬天有了陪伴。于是,它信心满怀地走向来年的春天,让四季的接力棒再度传递。
这就是由春、夏、秋、冬组成的四季。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炽热强悍激人奋发;秋,以她的朴实功劳、累累硕果催人勤勉;冬,以她雪白无暇、不畏严寒让人敬佩。让我们走进四季,感受四季带给我们的启发!再让我们走过四季,领略四季的魅力!
教师点评
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篇8
读着宗蹼的《紫藤萝瀑布》,仿佛在你面前,呈现出一条紫色的瀑布,色彩绚丽,幽香缭绕,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作者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与爱心体贴物情,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地描摹了紫藤萝瀑布亮丽可爱,玲珑剔透的品质。又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作者将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表达了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顺着“温晴”这幅长轴,铺展了小山摇篮***、雪霁晴峦***、空灵水晶***等多幅***案,文章语言如诗如画,遣词造句非常精妙,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它“把终年储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一个“拿”字活脱脱地道出了尽心尽力,使人看到了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最后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这两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借景抒情散文,最大的成功得益于作者对于景物的仔细观察,观察细致才会写得具体。中学生要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恰当贴切的修辞手法,也是写好借景抒情散文的重要手段,这两篇散文都多次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景的文章从形式上看是写外界环境,而实际上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没有真正被外界景色感动了的情,就无法把景写好。仔细揣摩下面两段景物描写的妙处,你会有所得。
山路的两旁,簇拥着雨后盛开的几百树几千树的樱花,这樱花,一堆堆一层层,好像云海似的,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彩流光。(冰心《樱花赞》)
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杨朔《茶花赋》)
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篇9
2. A (B. 漫无边际,形容范围大、程度深,应为“浩如烟海”;C.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应为“鱼龙混杂”;D. 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生动逼真,这里用错对象)
3. B (A. “不仅”应放在“过去”前面;C. 句式杂糅;D. 成分残缺)
4. 略
5. 标准 产生背景 心理
6. B (危,端正)
7. B (① 被;② 在;③ 的;④ 取消句子***性)
8. C (C. 名词作动词;A. 名词作状语;B. 没有活用;D. 意动用法)
9. B (“缪”同“缭”,连结)
10. B (B. 宾语前置)
11. (1) 苏氏的神色也严肃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2) 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3) 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12. (1) 春天每到一处,先派遣和风传送消息,告诉大家春天将来临,再遣啼鸟说明春天到来的缘由。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描写春天到来后的绚丽景色。
(2) 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
(3) 拟人手法:① 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到处漫游。② 让和风传递消息,让啼鸟介绍情况。③ 春绿了青草,美了繁花。
反衬手法:以春的美景反衬天涯沦落之恨。
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含蓄蕴藉。
13. (1)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 击空明兮溯流光 望美人兮天一方
(3) 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4)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5) 羁鸟恋旧林
14. 微雨寒村*** 江南雪景***
15. 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16. 运用颜色状物写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也有浓淡适宜的写意,绘出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画。
17. 这两段写江南冬天的雨雪,未作过多实景描绘,而是通过想象描画、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方法来表现,巧借想象和诗句的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意象丰富,带有很强的作者个体性情的印记。
18. 刻画出了一个具有社会经验的、处世圆滑的、无奈的世故者形象。
(1) 语言描写。在文章结尾,父女对话描写,反映了父亲的鲜明个性:“还是说我碰的,听起来更顺溜些。有时候你简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说得越是真的,也越像假的,越让人不相信。”这句话既写出了社会现状,更是一个无奈的世故者的喟叹。
(2) 细节描写,写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主人“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就匆匆进了里屋,暖瓶“有点摇晃”。因此,暖瓶的爆炸就在意料之中了。一个细节描写“父亲的手指刚刚触到茶碗那细细的把儿”,说明暖瓶的爆炸与父亲并没有关系。但当“爆炸声把主人从里屋揪了出来”时,又运用细节描写:“父亲似乎马上要做出什么表现”“但他控制住了”,写出了父亲内心的矛盾,最终还是承认,“我把他碰到了”。
19. 有巧合、伏笔、照应等特点。
巧合:放的地方地板不平、主人不在、瓶离得近……
伏笔: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
照应:李叔叔放下时就晃,晃来晃去就倒了。
20. 交代地点,事件。充满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爆炸”这个词语在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热水瓶的爆炸,这是表象和显性的,二是父亲和女儿两代人思想上的碰撞而擦起的火花,这才是深层和本质的。
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篇10
一、情景法
让学生自己描绘景色,如《春》一课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了阳光明媚,春风荡漾。绿满天下的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同学们谁能用一两句描绘一下春的景色呢?这样一下把学生带到了春天的天地里,这样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二、知识型激趣法
我国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谓知识型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济南铁路局第二中学的魏风传老师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烟雨蒙蒙好,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里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趣。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教师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三、形象直观法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片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如讲《从宜宾到重庆》一文时,我先放《长江之歌》的音乐,随着音乐的旋律,我们共同欣赏长江沿岸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这样导入妙趣横生、兴趣盎然。又如在讲《苏州园林》把有关课文中的***片放映出来,学生看幻灯片,欣赏苏州园林的部分美景,并向学生们介绍苏州有“园林城市”的美称,解释苏州园林如何闻名全国,誉满世界。同学们看了幻灯片听了解说,被园林的美景深深吸引,我就趁机引导说“苏州园林这么美,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苏州园林来欣赏一番吧!请打开课文……这样一导入,使学生急于阅读课文,本节课就顺利进行下去了。
借助现代话手段可以使课文的背景介绍变得生动形象。教师尽力为学生的学习设置良好的学习情景,打破了思维混沌的状态。听歌、放映幻灯片能收齐学习的兴趣和求职的欲望,强化优美的学习气氛。
四、诗句法
诗句法就是先让学生们回忆一些有关的诗句,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横向联系。如我在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学雪吗?谁能说出一些咏雪的名句?有同学说“燕山雪花大如席”也有的说“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对他们的回答进行总结,然后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也是传颂千古的咏雪名句,它是出自哪片文章呢?这样既说了本文的名句,有导入了新课。
五、前后知识联系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