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索寓言10篇

西索寓言篇1

龟兔赛跑是伊索寓言,《龟兔赛跑》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故事中塑造了一只骄傲的兔子和一只坚持不懈的小乌龟。《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7篇。

《伊索寓言》中收录有300多则寓言,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书中讲述的故事简短精练,刻画出来的形象鲜明生动,每则故事都蕴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会矛盾,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该寓言集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

《伊索寓言》对后代欧洲寓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是西方寓言文学的典范之作,也是世界上传播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西索寓言篇2

【关键词】寓言 幼儿教育 道德启蒙 美感培养 认同感培养

寓言是民间文学中历史悠久而生命力强大,并且影响广泛的一种文体。从公元前三千年的苏美尔寓言算起,寓言已经有了5000多年的历史,其产生的时间仅仅晚于神话与原始歌谣。寓言将哲理寄托在一个形象的、劝谕或讽刺性的故事里,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伊索寓言》 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中国古代寓言早期多是一些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豪壮情怀的知识分子阐释自己的主张、施展自己的抱负的最佳“武器”。但不管是西方的《伊索寓言》,还是中国古代寓言,这种在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拥有短小精悍的语言、清晰深刻的寓意,实为文学作品中的瑰宝。因此,将寓言运用到幼儿教育中,也是不可不做的。

一、深刻的寓意――道德启蒙

幼儿期是人的成长历程的关键时期,幼儿的价值观和认同感都处于尚未形成的阶段,是容易塑造的时期。道德寓言是一种反映群体道德观,对违反道德的现象进行劝诫的小故事。由于寓言篇幅短小、完整连贯,与幼儿的欣赏适应能力相适应,因此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其实寓言的启蒙作用,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显现出来。在雅典,《伊索寓言》是儿童故事的主要来源。在学校里,低年级的学生从中学习民间的智慧,而高年级的学生利用它们进行修辞训练。罗马的著名教育家昆提利安在自己提出的教育计划里,将《伊索寓言》列为儿童入学后首要接触的读物。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在理性思维还不够发达的古代,使用寓言说理是一种大智能。清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纾认为:“古代的笑话专尚风趣,内容缺少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只能用来助酒。伊索之书,则既可使儿童得到乐趣,又能使他们逐渐领悟物理之心,于发蒙大为有益。”

幼儿阶段是发展理性的重要阶段,因此,借用寓言这种含有隐喻或者暗示的方式,可以对儿童进行早期的启蒙教育。如《伊索寓言》中《狼来了》的故事,让孩子形象地感受到什么是诚实以及为什么要诚实,从小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学会诚实守信的做人道理。以龙为民族象征的中国,《叶公好龙》的故事家喻户晓。故事中的叶公并不是真正地喜爱龙,降落人间的真龙把他吓得魂飞魄散,这就告诉幼儿做人要表里如一,不要虚情假意。另外,中国人喜欢用麒麟、凤凰这两种代表吉祥的动物来说明某些道理。冯梦龙《笑府》中的《蝙蝠不至》,便是利用凤凰、麒麟、蝙蝠三者的故事清晰地刻画了蝙蝠处世滑头的心理,借以讽刺那些爱耍两面派的人,告诉幼儿不要自私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人、对事、对物。

二、故事的表述――美感培养

寓言的表述是简洁、凝练的,它使用极其简洁的警句式的语言,发人深省,启迪智慧,因此,寓言具有语言美的特点。寓言故事形象生动,精细简练,简洁质朴,它极少有臃肿的结构、烦琐的描绘、冗长的议论,而是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一个可感生动的形象来。另外,寓言中含有大量的文学表达手法。夸张,能够突出事物的特征,也塑造了很多大家熟知的典型形象,比如狡猾的狐狸、懒惰的兔子;拟人化,能增强乐趣,丰富情节,使所有事物都变成会说话的生命体。当然,我们在给儿童讲寓言、读寓言的过程中,很少关注到寓言中文字的表述,可能孩子们也不会理解这些手法,但是先前的接触能够让儿童有足够的文学阅读经验,从而发展他的文学阅读理性,发展对美好文学语言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寓言也是一种对幼儿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手段。

中国有众多的成语都是由寓言提炼加工而成的,如“愚公移山”“叶公好龙”“守株待兔”,这多半是因为寓言故事本身就有很强的概括力,故事的叙述本身就非常简洁明了。而寓言中,精炼的、浪漫的、质朴的语言特点,也充分体现了文学中的艺术表达特色,因此,借助寓言可以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形象美、结构美,发展对美好事物的了解与认知。精简的语言让幼儿知道并不是复杂的事物才最吸引人,简单有时也是另一种美;夸张、拟人化的手法让幼儿知道在不失真的基础上,怪诞的形象可以让人眼前一亮。

三、民族的内容――认同感培养

民族认同一直是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共同关注的一个交叉领域。关于民族认同的含义,以往一些研究将民族认同的界定局限于种族划分和国家归属。但是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推进,民族认同的内涵也在逐步拓宽,更关注成员对民族文化的接纳,或者更强调对本民族价值和态度的共享。一般情况下,很多人会把民族认同等同于种族认同。的确,它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但我们也要看到两者的区别,比如种族认同更多是从体貌特征、基因、肤色等生理维度来界定,而民族认同更关注的是社会维度、文化维度。因此,民族认同强调的是本民族文化、价值观、民族信念的认同。我国较早研究民族一体化问题的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从本民族实际情况出发,民族认同感指的是对由众多民族集合形成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一体感。国外研究发现,儿童在5岁以后就会产生民族分类意识,并产生内群偏爱,尤其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感的培养是必要的。

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认同感产生的源头和认同的基本内涵。寓言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因子。一个民族常常以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进行自我识别和认同。因此,寓言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让幼儿感受民族文化的真谛。而民族文化的熏陶,会让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充分渗透并体现在每一个幼儿的实际生活中,体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对本民族的认知与认同。例如,《吕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剑》,这篇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墨守成规是不可取的。《亡羊补牢》告诉我们知道错了,能够及时悔改也是不晚的,其中也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忧患意识。

综上所述,寓言在幼儿教育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寓言不可避免地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有的甚至是必须淘汰的糟粕。因此,不加分辨、不加选择地“拿来主义”、照抄照搬是不合理的,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取舍地加以选择,争取做到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1]王舸.《韩非子》寓言的批判性研究[J].学理论,2015(02).

[2]周蓉.动物寓言式讽喻小说创作手法之比较――以《动物庄园》与《猫城记》为例 [J].名作欣赏,2015(01).

西索寓言篇3

《伊索寓言》这本书是我众多书中最爱看的一本书了,书上内容不仅言语精彩,而且意义深刻。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伊索寓言阅读心得范文800字,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范文800字一

《伊索寓言》是一本值得我们小学生看的书,里面有许多寓言故事,每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对我们一身都有好处的的道理。下面我给大家讲几个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寓言故事:

樵夫和赫尔墨斯的故事:一个樵夫用他的诚实换来了一把金斧和一把银斧,而另一个不诚实的人不但没有得到金银斧还把自己的斧子丢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贪婪,不然就会什么也得不到,只要诚实就一定会有好报;被狗咬的人:从前有一个被狗咬的人,伤势不见好转。有一个人说:“可以找一块干面包把伤口上的脓血擦干净,然后把它给那只狗吃,就能好了。”可那个人觉得十分荒唐,就没有用他的方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把恩惠施加给恶人,恶人不但不会知恩***报,反而会更加助长他们的恶行。就如生活中,小偷和强盗一样,如果你不惩罚他们,说不定哪一天他们又来反咬一口;井里的'羊:一天,天气很热,一只羊渴得要命,找来找去都没有可以喝的凉水,它十分着急。就在这时,它突然发现一口井,他不假思索的跳进井里。当它想上来的时候,却发现怎么也上不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前要先想一下后果,不然就会和这只羊一样,虽然喝到水了,但自己却上不来了。

《伊索寓言》是用一个个有趣、鲜活的人物,编出一个个生动幽默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也恰恰反映出了这些深刻的道理。《伊索寓言》与其他的书不同,它用一些好笑的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故事有趣便会让人又继续看下去的冲动,而有趣的故事情节便会让人把故事记得牢牢的,永远不会忘记。道理深刻就会让人懂得更多。而这两个连起来,就变得十分完美。而且,《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十分贴近生活实际,几乎每一天都会发生一件两件和《伊索寓言》里的故事。有许多故事都是家喻户晓的就是因为这本书的有趣与知识丰富才会有这么多人看,有这么多人知道。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令人爱不释手。正因为这样,我才从众多名着中选择它。它给了我无数的幻想,让我有了无数的自信,也知道了人生的重要意义。

《伊索寓言》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读了这本书后,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道理,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书中的人物常常浮现在我眼前,书中的每一个道理我都记在脑子里。这本书对我意义重大。使我一生受益。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范文800字二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他是传说中的人物,他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批判、启示和教训。

用大家最熟悉的几个寓言来举例吧。

《狼和小羊》这一则寓言中讲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种方法来和小羊狡辩。揭穿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龟兔赛跑》这一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因为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而兔子却高傲、自大。低估了别人,总认为自己最厉害,其实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过于自信,因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骄傲。

另我感触最深的是《胆小鬼》这个故事,他讲了一个人,胆子很小,生活条件不好,却很贪财,总想得到不劳而获的财物。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极了,背着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脚下的一条小路上,看见了一头金色的狮子,他不敢碰,心想:这到底是活的,还是雕像呢。那狮子一动不动,也不出声音,一定是雕像,这是神恩赐给我的,看我这样的穷,想让我卖一个好价钱。

他向四周巡视了一遍,确定没有人,就抓起“狮子”的前爪和后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来。他好像很聪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吗,我回去把家人找来一起搬。之后,他就跑回家去了。

等他把家里的,男女老少都找来时,那个金狮子已经不见了。

他告诉人们,做事一定要果断,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则,什么事情都变的很糟糕的。有一句话说的好,“效率就是金钱”。做事要讲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了。这就叫做“一事无成”。

《打破神像的人》是我觉的最有趣的故事,大家不妨来听一听吧。《伊索寓言》读后感1000字

有一人,他穷的落花流水,给一个大户人家做马夫,这个人家很富裕,他问自己的主人:怎样才能富裕起来呢?

主人认为这个问题很复杂,像一道永远也解不开的数学题,但他好像很明白的样子说:“只要买一座神像放在家里供着,就可以变得富裕起来了。”马夫信了。

过了几天,富人就开始吃喝***堵,把钱财都花掉了。不过他死前却在神像里藏了很多金币。

他要死了,把儿子叫到身边,说:“你不要把神像卖掉,宁愿摔了也不要卖。”

他的儿子以为父亲在说胡话,就没当回事。可他穷的不行了。家里只有这个神像值钱,就把他卖给了马夫。

这个马夫把他放在家里。一年过去了,他仍然没有富裕起来。一气之下,马夫把神像摔了。这时,金币都出来了。他生气的说:“我尊敬你的时候,你却装模作样,我把你打碎了,你这时才知道来帮助我。”

道理:想富裕,就要勤劳,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挣钱,才能富裕起来,不能靠别人。

我还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驴和马》,古时候,有一个国家总是发生战争,所以,人们家里都要养一匹战马,准备在战争的时候骑。

一个年轻人,养了一匹非常好的战马和一头很普通的驴,战马每天都吃的很好。而驴天天干重活不说,吃的也不如战马。

驴不明白,就问马:你为什么吃的好,还不用干活?而我一天天却很累?”

“我也不知道主人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但我知道每一头驴都是要干重活的。”驴不说什么了。

不几天,又要发起战争了。战场离这个年轻人家很近,年轻人骑着战马去打仗了。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范文800字三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是一方纯净的沃土,校园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会的文明。然而,我们校园中常常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却不由得让我们对这个问题重新进行了思考:究竟,我们的校园还是一个文明的校园吗?我们的同学是有修养的吗?作为中国跨世纪新一代的青年就是我们这样的吗?

同学们,为了自己,为了毕业以后找一份好的工作,为了在中国加入世贸后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位置,我们也应该是时候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了。学习知识,才能提高修养呀!同学们,“天下大事,必行于细”。让我们高度重视“讲文明”,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思想道德规范落实到每一个言行中。让我们共创文明的校园,争做文明的大学生!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成长期。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的综合素质,如果此时我们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即使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也得不到社会的肯定。因此,我们必须严于律己,不做“有才无德”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扫除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关键在于大学生的“自律”,而不仅仅是“他律”。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只要我们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做到“发扬优点,正视缺点,并且敢于改正缺点”;做到“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就一定能展现校园新风貌,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同学们,我们是家之学子,国之栋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在争做文明大学生的活动中,学生***员和干部要起“讲文明”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带领全体同学争当文明的大学生,让文明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再回到校园文明这个话题吧,如果我们大家每一个人都是文明人,那么何愁我们的校园不是一个文明的校园?学院的绿树红花,加上我们朗朗的书声,暖人的话语,整洁的仪表,这该是多么相得益彰的美丽画面呀!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一个文明校园吧!我今天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知道了很多知识。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寓言作家,传说是贵族的奴隶,后获自由。他写的是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批判与教训。他以各种各样的动物为角色,以一个个精美的小故事来告诉人们一个个人生的道理。

其中《农夫与蛇》的故事讲的是:农夫在寒冷的冬天看见一条冻僵的蛇,觉得可怜,就把它捡起放在怀中取暖,结果蛇苏醒恢复本性,咬死恩人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一定要做一个懂得感恩***报的人。做好事要讲究方法。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否则后患无穷。

类似的故事,书中还有许多许多,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道理,我喜欢你——《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范文800字四

都说《伊索寓言》富有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手头正好有一本,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先睹为快。

在《伊索寓言》中,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来自于生活,大部分以动物为主人公,极少部分以神或人做主人公。各个故事都富涵哲理,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许多寓言中,我最喜欢的寓言是《狮子和狐狸》。

这则寓言的内容是:狐狸讥笑母狮子每胎只生一子,母狮子回答说:“然而是狮子!”。这个故事虽然不长,但它带给我的启示却不小。它让我懂得了,事物不在多,而在于精。也就是说,美好的事物在质而不在量。

记得上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把语文书第一单元的生字一个抄两遍。回到家,我就翻开作业,以最快的速度三下五除二地抄完了。抄完后,觉的第一单元的生字还比较少,便自作主张又把第二单元的生字抄完了。合上作业本,我就喜滋滋地等着第二天交上去后老师给我的表扬。可当作业本再次发下来,我的本子被老师用红笔写道:“写得不认真!”

看着这几个红字,我心里很不服气:哼,多写了一点还要受批评,什么意思嘛!现在,我明白了。就像那一则寓言里的狐狸与母狮子一样,就算狐狸一胎生五六个,可见着一头狮子,还不照样得都点头哈腰、毕恭毕敬的。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只是盲目地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心不在焉地学习,学那么多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

我认为,学习不在于学的科目的多少,比如学绘画、学舞蹈、学手提琴,若你什么都学,而什么都浮在表面,不深入下去,这有什么用呢?而如果精于一门,在一门上下功夫,在完全掌握了一门后再学另一门,也未尝不可。或者,就专于一门。比如只研究数学,当一名数学家;只研究音乐,当一名音乐家;或只研究科学,当一名科学家。做任何一件事都深入下去,功到自然成。

以后,无论学哪一门课程,我都要深入地去学,而不仅仅是学一些肤浅的东西。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知识。当然,那本《伊索寓言》我一定会好好地珍藏,它将使我终生受益。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范文800字五

今天,我到新华书店看书,看到一本精装的《伊索寓言》,有点爱不释手。爸爸见我非常喜欢,就神秘地对我说:“寓言就像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听了爸爸的话,我更加喜欢这本书了,我和爸爸商量后就买了下来。这本书里有很多我喜欢的故事,但最喜欢的还是《团结有力量》这则寓言。这则寓言里农夫的话给我的印象最深,他对他的三个儿子说:“树枝抱成团,谁也折不断。一旦被分开,谁都能折断。你们也一样,团结起来,就是不可战胜的。要记住,团结就是力量。”这段话让他的三个儿子从此干什么事都齐心协力,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读了这则故事,我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我想,无论是在班级、集体中,还是在国家这个大家庭中,只要我们团结,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寒假里,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故事书,书中的小故事揭示了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察觉的道理,故事通俗易懂,内容十分有趣,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我越看越喜欢。

《燕子与蟒蛇》小故事说的是一只燕子妈妈带着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在一个法院的庭院安了家,燕子妈妈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每天不辞劳苦,东奔西走地为燕宝宝找虫子吃。燕宝宝在妈妈的悉心照顾下慢慢长大了,是时候要学习***生活,学习本领的时候,燕宝宝却以站不稳,很胖为理由不想学习本领,而燕子妈妈太疼爱自己的宝宝,推迟了学习飞翔等本领计划,谁知道危险不久将发生,有一天,燕妈妈很早就出门去找食物了,燕宝宝叽叽喳喳的叫声引来了一条蟒蛇,在危险当前,尽管小燕子怎样拼命拍打翅膀,也没能飞起来,最终补蟒蛇吃掉了。燕子妈妈回来后,后悔都不得了。

我认为燕子妈妈太疼爱自己的孩子,燕宝宝们也太懒惰和娇气,应该早点学会逃生和***的本领,不致于在危险来临之时,不能自救,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做人不能懒惰,要认真、勤奋、刻苦,不怕艰苦,才能学到真本领。

西索寓言篇4

一、《伊索寓言》在教学中的德育意义

在德育教育上,《伊索寓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揭示不同的生活小哲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在生活以及学习上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具有德育意义的寓言故事有《狼来了》、《狮子与报恩的老鼠》以及《狐狸和樵夫》等。

《狼来了》主要告诫的德育品质是诚实守信:有个放羊娃出于无聊的心理,开始起了捉弄大家的主意,于是谎称他的羊群被狼袭击,在开始一两次的谎言中,大家都相信了他,后来大家对他都很失望。当狼真正开始袭击他的羊群时,尽管放羊娃拼命呼喊求救,但是村里的人认为这又是一次谎言,所以无动于衷。结果,放羊娃的羊都被狼咬死了。在这个寓言故事中,主要告诫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如果经常说谎言,即使当某一天说真话时也没有人相信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们熟读整篇寓言故事,思考放羊娃的心理变化,了***羊娃撒谎的目的,通过分析这些动态的变化,从而思考放羊娃说谎的原因以及村里人的情感变化。在这个逐渐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能够深刻让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健全自身的人格。

二、《伊索寓言》在教学中的美育意义

《伊索寓言》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深刻的美育意义,能够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爱好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从整体上来讲,美育,即美感教育,主要是结合自然界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来进行教育,同时结合艺术的审美要求进行再创造,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伊索寓言》教学中,美育占有很大的分量,要以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能力为目标,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使学生的思想、品格、素养以及情操都能得以提升。

第一,在教学中利用美育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情绪。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对于抽象事物的认识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都有待提高,当运用寓言故事进行教学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由于寓言故事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当教师循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时,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一些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第二,在教学中利用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在教学过程中,《伊索寓言》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例如《卖神像的人》:一个人在贩卖财神赫尔墨斯木像时却没有人前来响应,揭露了有些东西是神圣的象征,是不允许亵渎的,要时刻尊重、爱护它。学生在这个感知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良好的审美节操。

三、《伊索寓言》在教学中的智育意义

智育作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伊索寓言》在智育上的启迪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伊索寓言》的教学能够增进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伊索寓言》中涵盖了各种生活小常识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生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能够增长自身的见识,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老猎狗》这则寓言故事中,教育学生要用从容的态度来面对生老病死这种自然定律,要明白自然的因果循环。

西索寓言篇5

最近,四(1)班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第二小组的同学都非常喜爱读《伊索寓言》,他们将在全班进行一次“读寓言、明事理”的主题活动。

星期五读书主题活动开始了,主持人小蕾讲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从前,有个马夫,他偷偷地把喂马的大麦卖掉了,但仍每天给马擦洗,用梳子梳理马毛。马对马夫说道:“如果你真心想要我长得美,就不要再卖掉喂我的大麦了。”

小蕾刚讲完,同学们便议论开了。有的说:“马夫把大麦卖了,马吃什么?”有的说:“给马洗澡、梳理马毛,但不给马吃的,那怎么行呢?”还有的说:“要想马长得美,首先要给马喂饱。”小蕾故意卖关子说:“这个故事出自《伊索寓言》,故事到底要说明什么,待会儿再说。”接着第二小组的同学分别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成果。他们有的整理了作者资料: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就像是一个故事大王。有的归纳了写作特色:《伊索寓言》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代表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种人物。还有的做了读书卡片,写了读书感想等等。

小蕾告诉大家:“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往往带有讽刺和劝戒的性质。比如《马与马夫》这则寓言所揭示的寓意就是一些人虚情假意地给人小恩小惠,却把别人最必需的东西夺走了。”

为了激发大家阅读《伊索寓言》的热情,第二小组的同学又呈现了这本书里的几个小故事,请大家来阅读思考。

寡妇与母鸡

有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她以为多给鸡喂些大麦,就会每天下两个蛋。于是,她就每天这样喂,结果母鸡长得越来越肥,每天连一个蛋也不下了。

公鸡和宝玉

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他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我与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子好。”

西索寓言篇6

[关键词] 《禁闭岛》;寓言;技术文明;否定功能

美国电影《禁闭岛》的故事梗概是:在1954年的波士顿海上孤岛(一座精神病院),人们联合起来利用精神控制法迫害发现岛上类似纳粹精神实验的联邦***官泰德,并最终迫使他选择自我死亡。素有“电影社会学家”之称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以其对美国二战后历史的深刻认知,和对个人与社会的存在式思考,最终使得电影摆脱单纯的故事讲述,而成为一部所指丰盈的影像寓言。正如有人指出,《禁闭岛》是麦卡锡时代的***治隐喻,在探讨“麦卡锡时代的极端***治环境如何把当时的美国人逼疯”。

一、中西方经典寓言的三个特征

寓言,古已有之。作为体现自然之道的三种形式之一(其他两种为重言和卮言),寓言的字面意义本身并不重要,因为它们本身是杜撰的,就像佛家所说“舍筏登岸”。当代著名批评家艾布拉姆斯曾这般界定寓言:“寓言是一种叙事,它的行为者和行为,有时包括背景经过作家刻意的创作,其目的不但使它们本身有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一种相关的、第二层面的人物、事物、概念或事件。”[1]他强调寓言的目的与本质在于“第二层面”,即寓言的所指。正是所指的丰富性与重要性被显现出来后,寓言才得以成立。这便是寓言的第二个特征:所指的充盈与凸显。寓言能够让人从其所指意义中获得教育。

当然,这种教育所要引起的作用是否定的,“狼”象征着伊索时代为所欲为的贵族和奴隶主,它欺凌“羊”则表现了平民和奴隶对社会不公正的愤慨与不满,是社会反抗的缘起。此外,依本雅明之见,“寓言在思想领域就如同物质领域里的废墟”,“在现代艺术中,只有那些标志世界终结、生命大限的破碎形象,才能使人彻悟一切尘世存在的惨痛与无意义,促使人们在废墟中升起生命救赎的动力”[2]。总之,寓言最终达成的是对现存的击碎和否定,进而寻找新的救赎。所以,经典寓言的第三个特征是:它具有否定的功能和价值。

二、能指:神秘而惊悚

电影的能指语言既有视觉上的,比如场景、色彩、明暗等,也有声音语言,包括人物对白、音响、音乐等。[3]马丁・斯科塞斯在《禁闭岛》中充分调动这种电影语言,织成一张神秘又惊悚的能指之网。

首先是背景的选取。从影片自身来看,故事的发生地充满神秘气息:一座关押着精神病人的海上孤岛,“岛上三面是悬崖,悬崖下面紧靠着海,码头是进出惟一的路”(影片台词),由荷***实弹的警察如临大敌似的把守着。而从影片的拍摄看来,或许导演要做的远甚于此,当初他邀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该片时问的是“你是否愿意演一部惊悚片”[4]。莱昂纳多在谈及该片时也说“更愿意称其为心理恐怖片”,包括它的取景也不无恐怖,尤其是影片烘托出的紧张、压抑和四处弥漫的疯狂氛围。

其次是高密度的鬼怪离奇意象。在泰德上了小岛去精神病院的路上,一种高强度的撞击音乐持续一分半钟之久,令人心生紧张和害怕。当泰德刚进入精神病院时遇见一位鬼魅般的女病人,而她竟然朝泰德作出噤声的手势并微笑(魔鬼的微笑是何等诡异)。在考利医生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幅以前的精神病人被折磨成恶魔般的画像。紧接着在突然“蒸发”的女病人的房间地板上掏出一张纸片,上面写着两行谁都没懂的字:“The law of 4,Who is 67”。这些连续不断的意象无一不是在渲染神秘、惊悚的气氛。这种表现手法在中国电影《杀生》也曾出现,电影《杀生》去掉了原著小说刑事案件的叙述框架,短短的六分钟片头在渲染种种神秘元素:第一,故事发生在被塑造为神奇之地的中国西南部,封闭的群山和错杂的古堡更营造了神秘气氛;第二,透露着神秘气质的主人公牛结实,跌落山崖而毫发无损;第三,影像的神秘还直接体现在类似宗教色彩的水葬上。“应当说,丧葬本身就是一种宗教性质的习俗,特别是在远古时期,丧葬本身也就是原始宗教(尤其是祖先崇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杀生》在一头一尾两次表现水葬场面,被葬者仰躺在盘根错节的树根上,其他送殡者都身着黑衣黑帽沿路手舞足蹈并对天号叫。巫师的形象、怪异的装束、诡秘的动作,这些都在极力渲染神秘的氛围。当然,电影另一重大神秘在于牛结实致死的原因,观众怀着解密的好奇跟随外来医生的视角去追寻答案:“我打开了他的肚子,里面很健康,外面没有伤痕,也没有中毒,他是怎么死的?”

《禁闭岛》并非简单的联邦***、探案一条线索,导演不时地将镜头对准过去,对准真实的历史,并且将过去和历史以残暴、血腥的一幕展现。比如泰德大脑多次闪现的达豪集中营成堆的死尸以及尸堆里复活的小女孩。还有纳粹***官头部血肉模糊却求死不得的挣扎。最残忍的莫过于最后妻子将孩子溺死在后院的池塘以及泰德***杀妻子,妻子的鲜血瞬间铺开来。到此,《禁闭岛》完全冲破寓言能指的神秘性,走向神秘的极端即惊悚――即便是波德莱尔笔下忧郁的巴黎也仅止于恶心,卡夫卡的格里高利也仅肉体变了形。这种惊悚可以一下子穿透人的心灵,引发人对于所指的深刻思索,不论思索的时间长短和有效程度,想必这都是导演所愿看到的。

三、所指:历史之痛和存在之哀

《禁闭岛》究竟所指何物?由于电影导演拥有“电影社会学家”的美誉,很多人认为电影把矛头指向了麦卡锡时代的极端***治环境:“马丁・斯科塞斯所想的势必是要在《禁闭岛》这样一个悬疑故事中含沙射影地抨击麦卡锡时代的极端***治对美国历史进程所造成的巨大影响,毕竟单纯地讲述一个精神病人接受***的故事绝不是他这样的电影社会学家所热衷干的,没有任何社会学文化价值提升的电影老马是不会去拍的。”结合片头提示的“1954”和美国的历史,这种解释至少在时间上是有根据的。

然而,极端***治也许并非最重要,重要的是***治的促成者和操纵者――人,及人性。小说《生活在别处》的主人公雅罗米尔处在苏联极权主义环境下变得堕落和邪恶,影片中精神病院院长告诉泰德“暴力”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上帝喜欢暴力”,“我们发动战争、焚烧牺牲品、抢夺、剥夺,然后处理兄弟的遗体,为什么?因为上帝以他的名义让我们发起暴力”,“没有道德的命令,仅有的是,我的暴力能否战胜你的”。虽然在电影中,的唯暴力论战胜了泰德的道德律令论,但是泰德的失败宣示了人性暴力的丑陋不堪。

有人研究罗西里尼的电影作品时曾指出,罗西里尼试***“对一些具体而又含宇宙全部神秘性的人类事件逐渐具有一个总的理解”[5]。马丁・斯科塞斯亦是如此。具体来说,《禁闭岛》讲述了一位正直的***官被一个比他强大得多的组织谋杀的过程。如果将其抽象出来作总体理解,不难发现是个人与组织的矛盾。身为联邦***官,泰德也是国家组织的内部成员,可一旦他要遵循一己意愿去调查清楚精神病院的真相时,共事的同事背弃了他,组织其他成员也都联合起来“驯化”他,令其认罪,并在其始终不愿低头服软的情况下痛下杀手。对于这种生存矛盾,影片有两处直接有所说明。第一处是泰德在山洞见到真正的瑞秋时,瑞秋以过来者的体悟告诉面临困境的他:“人们总是告诉你你是疯子而你抗议的话,相反的,进一步确定他们说的”,“一旦你承认疯了,那你做的一切都是发疯的一部分”,合理的抗议或者否认丝毫不起作用。正是这番话使得泰德在病床上醒过来时承认自己以前的确患了精神臆想病症,也即屈从了组织的计划与安排。第二处是在片尾的一分钟,泰德说“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如野兽一般活着,或者做个好人死去,哪种情况更糟糕),泰德没有接受“洗脑”而是十分清醒地以正义之躯选择死亡之路。这种自主之死透露出殉道的崇高与伟大,也是整部影片否定功能的又一震撼释放。

四、谁之过:电影的当下处境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技术文明的时代,电影是机械复制技术的产物。经典寓言在现代影像文化中已是改换模样。“在机械复制时代凋萎的东西正是艺术作品的灵晕”,“复制技术使复制品脱离了传统的领域。通过制造出许许多多的复制品它以一种摹本的众多性取代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6]236影像寓言以其复制技术淡化、冲破了传统和历史的概念,丧失独特性和永恒性,显得缺乏灵晕。这也说明了《禁闭岛》片头有关年代和地点的字幕对影片并无影响,故事以同一种形式早就上演了无数遍。其次,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不再以从前的“崇拜价值”打动人而以“展览价值”吸引人。与大众观赏密切相关的电影制度所***谋的正是这一“展览价值”,如本雅明指出,“电影工业竭力通过激发幻觉的场面和暧昧可疑的动机来刺激大众的兴趣”[6]252。于是,影片所指的或神秘或惊悚有时看起来倒像招蜂引蝶的花哨而已。

在大众消费社会里,让・波德里亚觉得“我们从大众交流中获得的不是现实,而是对现实所产生的眩晕”,“形象、符号、信息,我们所‘消费’的这些东西,就是我们心中的宁静”[7]。看完电影,我们沉浸在各种能指、所指符号的眩晕当中,咀嚼着不同的情感与事件,我们所“消费”的正是这份被打破的内心宁静。在眩晕感里,现实的中心、真相的所在无从考察也毫无必要理会,我们在这种消费的掩护中,并在漠不关心真相的情况下生活着。

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波德莱尔,没有卡夫卡,没有本雅明,不幸的,经典寓言没有来过。尚抱欣慰的是还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为寓言而寓言,煞费苦心地制作寓言,成为寓言的工业生产者(当然产量都是很低的)。这条生产线出炉的《禁闭岛》给大众留下的是一个淡淡的背影、一种费尽心思的游戏、一场穿过废墟的娱乐。

[参考文献]

[1] 刘进.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寓言理论评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2] 王慧青.废墟上的救赎――瓦尔特・本雅明“寓言”理论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3] 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4] 马***艳.《禁闭岛》带来大逆转[N].春城晚报,2010-02-28.

[5] [法]亨・阿杰尔.电影美学概述[M].徐崇业,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42.

[6] [美]汉娜・阿伦特.启迪――本雅明文选[M].张旭东,王斑,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西索寓言篇7

【关键词】先秦寓言;学前教育;心智启发

中***分类号:G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07-02

寓言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有趣,饱含一定人生经验教训和哲理性的文体,被称为“智慧之花”。世界三大寓言产地一是印度,二是古希腊,三就是中国,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寓言作品现世,以教化愚民,警醒世人。在古希腊时期,寓言就有“愉教孩提”的事例,在当今的印度,尽管学前教育比较落后,但是于识字辨***之外童话寓言也是教习的一大内容。白本松先生在探讨寓言的作用和功能时曾提到“寓言的某些义理恰试用于不读诗书礼乐,不晓大义之徒。”可见寓言是可以用以学前教育中以教育学前阶段的孩童的。先秦是中国文化文学起源阶段,此时期除了经世致用的圣世经典之外还有很多简单有趣且富有智慧的寓言。“整个先秦寓言的篇数应在1200则以上。这是存留到今日的作品,当时的流传数量一定要比这个数字大得多”由此可见先秦时期的寓言篇目着实很多。不仅数量多,这些寓言饱含的哲理性和智慧性同期可比西方的《伊索寓言》,在国际上“东西辉映,知照万代”。笔者认为,针对学前教育的特性,按照受教对象,教习对象和习得难度三个方面来分析讨论,先秦寓言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有很大的可行性。

第一,受教对象。学前教育的受教对象一般是指3岁至6岁的未参加国家初级基础教育的适龄儿童。此时期的儿童注意力分散,较难集中,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模仿能力强,同时已经开始有了简单基本的思考能力,已经可以与之交流简单的道理,而且记忆力十分之好,曾有实验证明,3岁至6岁时期背诵的古诗,经其耆老尚记忆犹新。基于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学前教育过程中,如果教授先秦寓言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此时期孩童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宜长篇累牍,如寓言般篇幅短小,短时间内就可以诵读完毕,其时短于孩童注意力分散时间,在孩童还在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习的时候老师就已经诵读完毕,时间易于把握;其次,此时期孩童不具备复杂的思考能力但是已经初现基本的明理能力,先秦寓言的道理一般较简单精辟,无需过度复杂的思考即可明白,与孩童而言吸收适宜,纵有一时不懂之处,可以发挥老师的思想引导作用,而且直接给他们讲道理不如间接讲故事寓于道理让他们理解更合适,也更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再次,此时期的孩童记忆力良好,若此时教授义理明训之作对于他们的心智启发和人生长远成长都是有好处的,这些经古人实践得来的经验教训实属“前车之鉴”,理当“后事之师”,对孩童的整体人生影响甚重。此外,先秦寓言用古韵,四字成句,易于记诵,老师在诵读时采以歌咏方式,亦可让孩童了解歌咏韵律,于学习歌唱舞蹈等韵律艺术也有帮助,而且孩童好奇多动,模仿能力强,寓言的韵律形式也容易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掘引其好奇模仿的特性,加之引导可以促其知学上进。

第二,教习对象。学前教育的老师都是成年人,其对寓言的理解程度之深应高于普通孩童,不单单是幼儿园的老师,日常家长也是常见的教习对象。从成年人受知受教的知识高度而言,先秦时期的寓言并不是难以讲诵的篇目,于学于家,都可以轻松掌握,不客观拘泥于具体的教学场所,放学路上,饭食桌椅都可以予以教习。先秦寓言的故事短小以致其临摹的场景也是简单易行,可家长,老师与学生配合表演情景剧,一方面给予家长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类似亲子活动,与欢乐间同学同进,两一方面老师也可以与家长多加以沟通和交流,以期寻得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思想。就此点而言,无论与家长还是幼儿园老师都可以轻松入门,且经济成本与效益之间,明收可见。

第三,习得难度。寓言并非理论性或者实践性很强的文体,其内容暗含的寓理也多较简单易见。寓言有三个要素:寓体,寓理和故事。与西方寓言多以动植物为主不同,先秦的寓言寓体多直接以人为主,“用动植物来做寓体方便一些无法用实际事例来解释的道理通过一种迂回的方式来讲述……但是,这种寓体带给人的感受不亲切,固然似乎现实中并不可能发生”“若寓体本身是一种不可能存在的出现,那么其寓理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寓体为人,直观可解……其故事纵荒诞也似乎有一定发生的可能,其合理性和合法性至少不会因此而遭受质疑……”由此可见,用动植物的寓言讲授义理,以孩童的智力水平似乎也真是在听故事了,其寓理未尽其意,终不得其效,但是先秦寓言用人来做寓体,以一种可以直观认可的物种种族来解释义理,其故事也贴合实际,因此更容易给孩童一种过往人所发生的经历带来的经验教训,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先秦时期的寓言,多讽刺讥笑之作,与凡事之间加以思考,简单理解却含义深刻,思之甚重,不仅有很强的义理,还有很强的思辨性,也即这些义理未必是最终的定论,或许加以更强的思辨也会有其他的含义,这样给予孩童一种并非一种答案的引导,就可引导其以自身的经历来思考符合自身的经验,既继承了古人的智慧,也指导了现实的行为,于理于行都有益处;孩童时期用“道理来讲道理”其效最差,因为孩童还不具备基本的逻辑思考能力,也即不足以思考复杂的问题,因此思辨性道理即使讲出来也是收效甚微,但是孩童愿听故事,原因很简单――有趣,尽管他们未必能完全理解寓言中的道理(当然这个方面依旧需要大人的引导),但是这个故事他们记着了,基于故事本身他们已经能够识记,那么加以引导,其寓理也便于理解了,这样的学习效果才是润物细无声,孩童的成长才是滋润有成果的。

综上所述,先秦时期的寓言具有先天的优势:篇幅短小,义理简单,再加之学前孩童受教的天性以及教习老师(或家长)的把握掌控,其学习习得难度较低且成果显著。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略有所得,孩童乐读乐习此类简单的寓言,家长反馈孩童回到家中也多思模仿,以敬其优,故用中国古圣经典寓言拿做学前教育之教材并辅之以孩童乐见乐参之活动,其可行性确实。

参考文献:

[1]赵逵夫.论先秦寓言的成就[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2]白本松.试论中国寓言的产生及早期的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

西索寓言篇8

这故事的大意是:

牛缺是位大儒。他在出门远行时。遇上了一伙强盗。强盗抢走了他的车和随身衣物。把他丢在路上走了。牛缺很有涵养,什么也没说,又接着赶路。

本来事情该到此为止了。可是强盗们走着走着,越来越觉得这个人不寻常:没有反抗,没有哀求,甚至也没有哭哭啼啼张皇失措的表现,这么有深沉有定力的人。他们从没见过。于是这些家伙琢磨开了:这是一个贤人啊!既是贤人,将来就保不齐有飞黄腾达的一天,到了那个时候他再来找我们算账,那可就惨了,干脆还是斩草除根吧。

于是,这伙强盗追上牛缺,把他杀了。

这则故事简单明了,而且符合寓言故事一贯的如果A,则B的特征。但是非但没有给当时的笔者任何的引导感。反而增添了诸多惶惑与不安全感。而且,这和更为人熟知的一位西方大人物的故事是根本冲突的。

恺撒没有发迹的时候,曾作过海盗的俘虏,海盗要拿他当筹码,要求付一笔赎金,他生怕人家不知道他是大人物:我才值这么点钱?不行,你们必须加倍要,要少了我不答应。临了还扔下句硬话:抓我算你们倒霉了,我会让你们死得很难看。海盗们没当回事,还以为这个冤大头很好玩。恺撒被赎回之后,马上弄来一支舰队,追上海盗把他们全都杀了。

恺撒的表现。比牛缺要夸张多了,如果说牛缺错了,他更是错得离谱。怎么倒没有死呢?

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无疑是美德。然而这些美德并没有成为可靠的应对措施,反而成为了取祸之道,这在不分东西方所有的古代寓言里都是罕见的。或者这才是这则寓言给人不安全感的根本。

长大后,发现有相似感觉的人不在少数,在《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古代典籍里都提到过这个故事。并且把这个倒霉的牛缺作为反面教材,可是他们也只能肯定牛缺错了,却不能为他找出一条可靠的活路——读书人的骄傲让他们拒绝承认美德与修养是取死之道。在这些人中最损的是《列子》一书的作者,他给“牛缺遇盗”补了个后传:

牛缺的故事传到故乡燕地。族人们都从相反的方向吸取教训,一次他的弟弟又遇到盗贼,想到他哥哥的教训,就苦苦向强盗哀求索讨财物,结果还是被怒起心头的强盗杀死。

这个补充版的寓言从逻辑上完整了许多,而且似乎更具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哲学思辨意味在,然而仍然没有解决一个问题——“牛缺”的活路在哪里?

西索寓言篇9

故事说完,我总结了一下。纵观整个国内成语与国外寓言故事,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非常注重故事创作的可读性、实用性和社会性,而不同点在于东西方之间人们的思维模式、情感表达和生活态度或多或少存在地域上的差异,使故事阐述的社会意义略有不同。鉴于此,同学们从这则寓言里学到了什么呢?

我话音刚落,班里爱耍小聪明的刘大宝举手了:“老师,这伊索是傻子吗?”

“刘大宝同学,怎么会这样问?”我满脸疑惑。

“众所周知,蛇是一种冬眠动物,冬眠是蛇的趋温特征所决定的。当冬季来临之际,蛇便潜入地下。由于温度的持续下降,蛇身体内的酶活性也随之降低,代谢变得极为缓慢,致使其无法维持正常活动,不得不处于冬眠状态。同时,蛇属于变温动物,体温可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但故事里说,蛇在冰天雪地里居然被冻僵了,这不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吗?你们当中有谁看到过蛇冬天出来的吗?所以说这伊索不是傻子是什么?”

这时,同学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纷纷认为刘大宝说得在理。

我十分窘迫地说:“大家安静一下,还有谁要补充吗?”

刚一说完,精灵鬼王小毛站了起来:“老师,我补充一下。凡是有点生物学常识的人都应知道,冬眠醒来蛇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进食,而是蜕皮。通俗一点说就是把原来的老皮脱掉,这个过程当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伊索却说这条蛇醒过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咬了农夫一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老师,依我看这伊索连蛇类最基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都搞不懂,还敢写寓言故事?岂不让人贻笑大方?说实话‘农夫与蛇’还不如我们老祖宗‘悬梁刺股“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得实在。伊索严重误导了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呢,我们学它何用?!”

西索寓言篇10

关键词:绘画艺术;画面语言;情感寓意;表现方式;意象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自己时代的孩子,它还常常是我们感情的母亲。”[1]那么绘画艺术作品也是这样,每一个时期也都有其独特的不可重复的艺术。绘画艺术作品外在的风格迥异以及内在精神的类似,是由于绘画艺术所经历的时期不同和环境不同造成的。当然,绘画作品之所以称得上艺术历史上浓重的一抹色彩,这究其原因来看离不开绘画作品的画面语言,也离不开绘画作品情感寓意的表现。一幅绘画作品是否可以成为艺术瑰宝留存下来其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以及强烈的情感寄托。在绘画基础上,加上画面语言与情感寓意的表现。这幅画才可以称之为精品。

1绘画艺术离不开情感的介入

“艺术是通过符号进行认识的途径”[2],最好的艺术作品是由内而外散发艺术美,就好像矿物的结晶、花木的生长,各种属的特性决定了它们聚变萌芽的过程,导致了它们最终的形状和构造。“艺术家的精神,依靠表现技巧表现出来才有价值。”[3]这句话也说明了绘画中画面语言的重要性,画家创作的作品传播对象是能够接受作品的欣赏者,绘画能唤醒欣赏者内心对于创作情感的共鸣。

1.1绘画艺术与情感

“绘画当然是艺术中非常重要,而且流传久远的一个类别。”[4]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生产活动和精神需要,这种特殊的精神需要使得绘画艺术的灵魂体现人内心深处的情感。通常认为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就是艺术家在创造其时所投入了的充分的艺术情感。对于绘画艺术来说,情感和艺术作品中所存在的内涵是艺术的关键条件,艺术家在创作时被自身丰富的情感所打动,从而去感染更多的欣赏者。对于许多绘画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画面语言,是艺术家所有情感寓意的现实表达。如果脱离了这种抽象的表达形式,没有画面语言生成的媒介,艺术情感就会不复存在,这也表明艺术家抽象的情感寓意通过画面语言传递给欣赏者,使其感受艺术家的情感,从而使欣赏者与艺术家产生情感的共鸣。此外,在绘画艺术中,艺术家创作时通过画面语言传达情感寄托,但这样的情感表达不是单一和纯粹的,任何绘画作品成为艺术品供欣赏者观赏,艺术家所想表达的情感不一定能全部被解读,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也应该综合来看,情感这一因素并不是单一存在的。

1.2绘画作品中情感的表现

“在绘画领域,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以神秘的、捉摸不透的、蕴涵深邃的形式“从画家身上”出现的。”[5]无论是画面中的线条还是色彩,倾向于画家各自的情感来源,线条的平滑或嘈杂,色彩的清淡与厚重,都是画家在表达情感的体现。19世纪中期,法国掀起了一股狂热的文艺浪潮,它们探索神秘事物,探索微妙的精神领域,还探索一些病态的心理。象征主义正是这一狂热浪潮在视觉艺术上的外在产物。惠斯勒的绘画作品毁誉参半,他的画作中无穷无尽的色彩和形式,彼此交织形成纷繁的景象,给人留下很深的情感冲击。惠斯勒的作品《黑色与金色的夜曲:降落的焰火》描绘的场景是焰火爆破腾空的一瞬间,一片绚丽的火花纷纷散落在漆黑的夜幕中。这幅作品笔法急促,富有韵律。惠斯勒没有在作品上涂上一层层厚重的颜料,相反他是擦去错误的地方只留下一层薄而透明的颜料痕迹。作品中光线自然奔放,色彩搭配妙趣横生。作品的画面语言是艺术家表现情感的媒介,通过这一媒介向欣赏者传递出画家自身的真实情感,也是绘画作品中情感表达的体现。

2情感影响下的绘画艺术语言方式

艺术创作有再现性表达和表现性表达两种方式,绘画艺术也离不开这两种表达方式。绘画中所谓的再现性表达是指画家将原有的东西重新构思或创作之后再次呈现出来,表现性表达的绘画方式是通过各种不同的绘画形式将艺术家的内在情感传达给欣赏者。提到再现性表达方式,画家描绘的是原有的客观事物,被画家表现出来的画面语言就添加了画家的内心情感,艺术创作的一系列过程需要有情感的参与。无论是艺术材料和内容的选择还是艺术创作的形式,再或是后来的艺术欣赏都离不开情感的介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再现性表达的最好例子,“文艺复兴”的原意是“在古代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其变化的基础就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人文主义的学者和艺术家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人身依附。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盛期,达芬奇是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最后的晚餐》占满了修道院食堂的整个墙面。画中以耶稣为中心,左右各位两组人物,所有人的性格都从他们的姿势和表情中表达出来,这幅画将耶稣与犹大之间的对比再现给观者,同时也表达了自身的情感与对人生的看法。又如《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画的意义在于通过一个普通市民女性的形象表达了画家对于自身的肯定,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绘画艺术中表现性方式的画面语言表达“意”在表现主观世界,重点在于真实情感的表达。从印象主义开始,欧洲的画家摆脱文学的影响,着眼于绘画本身。紧随其后的后印象主义画家则尝试从不同角度,探讨艺术表现的形式的本质。例如凡高的画作重点在于色彩的强度、亮度和张力和表现力。由于凡高经历的情感挫折以及变故,其在作画时必然将情感介入其中。无论是静物《向日葵》,人物肖像《农民》、《邮递员罗林》、室内画《夜间咖啡屋》,还是风景画《星夜》,充满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倾诉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把油画中色彩和线的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再如塞尚,这位生平不得志的画家创作的肖像画《吸烟者》,虽给与人以沉重、压抑的感觉,但充满着结构、色彩的美。无论是再现性表达方式还是表现性表达方式都是绘画艺术语言的情感媒介,画面的语言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也是需要绘画的表达方式展现给欣赏者,寓情于画,寓画于情。

3绘画艺术画面语言与欣赏者情感的共鸣

3.1绘画艺术作品选材离不开情感的介入

提到艺术作品的选材,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艺术的材料。对于绘画来说,油画的材料可能要用到画布、毛笔、颜料、松节油或亚麻仁油;中国的水墨画则会用到纸、不同型号的毛笔、墨水和一些简单颜料,像华青等。然而对于选材来说,材料可以是一种物质,却也可能是一种美学元素,美学的材料选择离不开艺术家强烈情感的介入。例如,早期中西方作画所用的笔截然不同,中国的毛笔一般都是把毛按长短排列成圆锥状,形成一个尖尖的“锋”状,这个“锋”状的毛笔在长久的中国绘画中就发生了美学上的重要功能。因此,对于艺术创作的选材来说,基础是物质,目的是美学。现在,一些新型合成材料也被用于绘画创作中,不论是基础的物质或是以美学为目的,都需要情感的支撑,艺术家在选材时没有情感的去选择就会失去目的,也就不能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艺术创作,由此可见,情感在选材时的重要性。

3.2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升华

在绘画艺术创作阶段,艺术家需要思考的东西更多。在选取创作内容和形式时,艺术家给予创作的情感会升华。例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在创作之前也许是站在大地上,目睹过火红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或在海岸边,隔着水,看到过旭日东升时水光的优美姿态。通常普通人看到后只是有很多的感慨,但艺术家会有情感的冲动,想以此作画。莫奈把对大自然的感情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来保留。艺术创作中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自然和人生可以有写不尽、画不完的题材之外,人类内心世界一些情感的转化也常常会变成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动情所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指以大自然为师,把大自然的美与自己内在的生命的美合而为一。把自己情感加入对大自然的描绘中才能催生出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从而可以看出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升华较于情感介入更加重要。

4欣赏者与艺术家情感的共鸣

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蕴涵的情感需要通过欣赏者来进一步欣赏实现它的艺术价值的。欣赏者只有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与条件才能领会艺术家的情感,感受艺术家创作时的环境与创作想法,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例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如果不了解毕加索当时的创作的结构以及所处的历史环境,很难读懂这幅画的内在寓意,也不会与艺术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幅画是20世纪西班牙的画家毕加索为了控诉当时西班牙领袖佛朗格在内战中轰炸格尔尼卡城,造成许多民众死亡,创作了著名的《格尔尼卡》对***权提出抗议。艺术家以艺术情感介入生活,干预生活,让欣赏者从中有所启发,进而使欣赏者与艺术家的情感达到共鸣,这是艺术作品有无价值意义的关键。绘画艺术的美在于画面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色彩,绘画的语言就是表达情感的渠道。画家的感情通过这些绘画的画面语言来传达给欣赏者,而绘画的精髓所在是运用这种艺术表达形式或者画面语言来启发每个人的内在感觉。“情动于中,则行于言”,引发艺术表现的契机,进而生成画面语言,使绘画成为经久不衰的一门艺术形式。艺术家的情感表达加上作品的画面语言,形成艺术作品的完美形式。画面语言的表达是情感表达的媒介,只有两则融合成为一体,才能使得绘画艺术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俄]康定斯基著;李***文等译.艺术中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蒋勋.艺术概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0.

[3][英]罗伯特.卡明;邓长胜等译.艺术[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西索寓言10篇

学习

学生会文艺部工作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会文艺部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学生会工作总结200字文艺部,学期工作总结学生会文艺部1000字。1、组织策划学院各类文艺活动,协助学院举办大型文艺晚会2、负责院内文艺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工作,给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和机会3、

学习

秋天的经典祝福语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秋天的经典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祝秋天快乐祝福语,送女友的秋天祝福语。3.以思念为水和面,用牵挂拌糖馅,拿问候捏成形,用关心烤香甜,诚心为你呈上,爱心月饼一枚,带上我的祝福,马上送到你身边。4.以缘份为圆心,浪漫为半径,画出爱情的圆

学习

高中期中考试总结模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期中考试总结模板,内容包括高中期中考试总结100个字,高中考试总结范文大全。3.Wheredoestheconversationprobablytakeplace?7.Whatdoesthemanmeanatlast?18.Whathadthespeakerthoughtofhisfirst

学习

雪与泪10篇

阅读(15)

雪水,从山坳处流下。很轻,很温柔,很清冷。从那皑皑的山顶流下,一直流到山脚。像是白茫茫大地上的一道白绫,分不清是雪水,还是眼泪,那伫立在雪山顶的姑娘。千年的白雪,千年的等待,千年的寂寞。伊人垂泪,我心憔悴。千年的伫立,白雪陪伴,千年的...

学习

教师节黑板报题目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节黑板报题目10篇,内容包括教师节黑板报内容文字100字,教师节为主题黑板报美篇。不少班级为了营造浓厚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你追我赶,奋力拼搏,将黑板报转化功能,变成月考和期中期末成绩“排行榜”,在黑板报上将学生的成绩从

学习

当初的承诺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当初的承诺10篇,内容包括当初的承诺dj,当初的承诺语录。如果他们最终成为公司员工后,我会把这些当初面试时写下的承诺保存下来,我想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执行了下来。结果后来,再有人离职的时候,离职谈话结束,对方离去后,我会偷偷对

学习

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冬天雪景的优美句子,描写冬天雪景的优秀作文。意趣:江南冬景之美。读本文感受之切,就是江南冬景充满诗的意境。这种诗的意境,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赏析。一是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实写。且看:“到

学习

保健食品申报材料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保健食品申报材料,内容包括保健食品管理制度8篇,保健食品的27项可申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规定,除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外,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原料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具有国内外食用历史,原料安全性确切,在批准注

学习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教师师德师风总结,内容包括幼儿教师一学期师德师风个人总结,教师个人师德师风总结300字。本学期,我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宜兴市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意见》、学习《师德师风指导手册》中的相关文件。通过学习使教师们更

学习

学史明理心得体会模板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学史明理心得体会模板,内容包括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心得体会,学生学史明理50字心得体会。三、结合我市实际,学习全面深化改革的文件精神,比如,新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生态建设等等。四、在国家“十四五”时期,配合自己所

学习

祝教师节快乐的祝福语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祝教师节快乐的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祝老师教师节快乐祝福语,祝幼儿教师节快乐的祝福语。4.轻轻的一声回侯,不想惊扰您!只想真切知道您的一切是否安好……5.老师,我们诚挚的祝福,就像老树上的翠绿,浓浓密密,与岁月俱增!6.想

学习

祝新年快乐的祝福语大全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祝新年快乐的祝福语大全10篇,内容包括祝新年快乐的祝福语大全,祝所有老师新年快乐的祝福语。元旦祝福语3.陈年钟声,敲醒吉祥画面;爆竹炸响,新岁快乐平添;斗转星移,幸福轮流变换;欢天喜地,平安又是一年;风调雨顺,五洲飞腾看遍,华夏

学习

安意如美人何处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安意如美人何处10篇,内容包括美人何处安意如阅读分享,美人何处安意如内容简介。在没有遇上李靖之前,红拂的生命是静态的,当她和李靖碰撞之后,她成为生动的,勃勃生姿的一团火,燃烧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她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等待男人

学习

一季度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一季度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2022年一季度工作总结,一季度工作总结合集10篇。(四)落实省***府交办事项。按照罗省长2月下旬召开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运行情况汇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做法以及对规划纲要修改建议后提出的要求,进

学习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读十篇寓言故事,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100篇。4、啮镞法:隋朝末年有个叫昝君谟的人擅长射箭,闭着眼睛射箭,说射哪里就射中哪里,想射中眼睛就射中眼睛,想射中口就射中口。王灵智向谟学习射箭

学习

寓言小故事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寓言小故事10篇,内容包括寓言小故事大全及启发,古代寓言小故事。二、领悟寓意及蕴涵的生活哲理。有的寓言会在结尾点明寓意,有的没写出来,需要我们通过分析故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其寓意,同时还应进行情景转换,将寓言中所

学习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二年级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学习

英语寓言故事带翻译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寓言故事带翻译10篇,内容包括英语寓言故事带翻译,英语寓言故事大全。典故在英美文学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运用典故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学作品添加了色彩,同时也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典故一般是指在诗词文章中运用神话、

学习

伊索寓言的读后感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伊索寓言的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伊索寓言读后感10字,伊索寓言渔夫的读后感。在教学完课文之后,我们很顺利地向学生推荐了《伊索寓言》这本书。但课外阅读是一种自由、自主的阅读,不同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不一样。爱读书的学生会读

学习

寓言故事的成语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寓言故事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寓言成语故事大全100篇,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3、刻舟求剑: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4、守株待兔:比喻死

学习

20个经典寓言故事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20个经典寓言故事10篇,内容包括十篇寓言故事20字,小学生必读十篇寓言故事。在英语灿若群星的成语宝藏中,典故性成语或者源于神话传说,或者出自文献名著,或者反映历史事件。外国文学作品中典故很多,如果我们不知道其来历和出处,往

学习

人生寓言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寓言10篇,内容包括人生寓言大全100句,人生寓言经典语录。再看,《落难王子》中那位原本多愁善感的王子在落难后又是怎么消解羁旅中的迷茫与愁苦呢?靠的是一种超然物外而又谛视人生的超旷自适。他正色道:“凡是人间的灾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