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即景的作文10篇

雨中即景的作文篇1

"铃铃……"放学铃声急促地响了,同学们背起书包,打起雨伞,欢笑着走出教室,不一会儿就消失在雨帘里.我也不例外.这一阵子,经常下雨.夏天的雨有时轻柔,有时猛烈,像一位诡秘的魔术师,让人揣磨不透.

我走在马路旁,边呼吸着被雨水过滤过的甜润的空气,边欣赏着道路两旁的街景.我放慢了脚步.人行道上冷冷清清,偶尔才会有几个人或几辆车在上面走过.可是马路两旁却出奇的热闹,成了伞的海洋,人的海洋.看,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牵着她的小孙女颤颤巍巍地走来了,老奶奶脸上浮现出无奈的神情,似乎在诅咒着这潮湿的天气.呀,一只可爱的大黄狗跑到了路心,"汪汪"地叫着,仿佛在说:"下吧,下吧,我要痛痛快快地洗个澡!"

马路两旁的行人似乎少了些了.雨水卷走了夏日难耐的酷热,也卷走了黄昏时的疲惫.两旁的房屋在雨中纹丝不动,好似威严的将***.雨水打在窗上"啪啪"直响.雨水帮房屋洗去了灰尘.房檐下的小水珠断断续续的,接连跳入地上大大小小的水洼中,溅起一些水花,像火焰般次第开放.

最美的还是雨中的那棵玉兰树.它美丽而洁白的花朵贪婪地吮吸着雨水,但贪婪也给它们带来一些"厄运".刚刚打苞的花最为幸运,它们被大片大片的叶子遮住,雨水奈何不了它们.但是开得正艳的玉兰花的花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们拨开绿叶,像是在炫耀自己的美丽.它们被雨点打得花瓣儿也掉了,成了一朵朵残缺的花朵.绿叶上贴满了一颗颗水珠,有的水珠汇聚在一起,从叶子上滚落下来.玉兰树的树干也挺得笔直.树根也得到了滋润,感谢雨水给它们送去营养.阵阵清风吹过,玉兰树频频点着头.

雨停了.太阳又重新出现在我们眼前.马路上的行人又多了起来,又汇聚成一片人的海洋……

雨中即景的作文篇2

关键词 雨花石色彩 “景” “境” 设计 演绎

中***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项目立意)

1.1雨花石文化

雨花石的成分是以二氧化硅为主的多种有色矿物质,形成的不同色彩、材质形状成就其“雨花玛瑙”的美名。无论是实物,还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雨花石文化”都是融合于其中的一部分,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

1.2雨花石色彩解读

正如民国收藏家王猩囚作出“色为雨花石第一要素”的定论。雨花石的色彩审美具有其特殊性,要结合它的特质,即色、形、纹、质。

雨花石的色彩是色中神物,更是“无色不显”;雨花石的形态总体上比较圆润和谐,这种圆润加上色彩的绚丽与纹理的变化,形成了非常绚丽之“景”;雨花石的纹理具有抽象、灵动的特质,鬼斧神工,具有意“境”;雨花石的质地对色彩审美也有很大影响,它兼有水晶、玉髓、蛋白石、化石等各种矿物的质感,使色彩兼有透、细、润、老等多种特点。

1.3创新点

1.3.1雨花石研究背景

(1)理性的纯科学研究色彩类:客观地融入科学的色彩原理来分析雨花石色彩,却失了传统鉴赏的独特韵味。

(2)感性的纯鉴赏审美类:比较主观地将雨花石色彩进行分类并解读。

(3)抽象地将雨花石色彩的理性研究和感性鉴赏结合:对“景”――具象的色彩风格,和“境”――抽象的意境艺术都解读较为完整,但未能将两者联系,且未能运用于实践。

1.3.2项目创新点

在雨花石色彩研究基础上,此项目创新点是将雨花石色彩的“景”和“境”两者联系起来,以独特的视角将其转换成具象的表现形式;并且以形式美的法则,应用在平面设计中。

2雨花石色彩在设计中的演绎

2.1雨花石的“景”在设计中的演绎

2.1.1“拗色”之“景”在设计中的演绎

包装中的色彩与产品基本色是一致的:雨花石为自然的产物,“无色不显”的雨花石中涉及多种色相、纯度和明度的色彩,因此能够很好地将其色彩进行设“景”与设计。在包装设计中,选择的包装产品――南京特色糕团,其拥有红、黄、绿等多种色相,以及不同色相延伸的不同纯度和明度的色彩,设计中都能将雨花石色彩与之和谐地搭配。大自然将雨花石色彩之“景”打造得各有特色,连现代设计如何苛求完美也比不上雨花石色彩之“景”的巧合之“境”,平衡之“境”。

古代律诗中常有拗句,“拗“有不合常规之意,律诗中常有拗句,雨花石中的“拗”色却是一种出奇之“景”;在现代设计中,“拗色”指的就是色彩的色相强烈对比,一般是用来表达效强烈的效果、极有力的力度和强度,但雨花石“拗色”与之不同的是,即使这样奇特之“景”,确实和谐、平衡的;在麦汁莲子蜜糕的包装设计中,选用的“拗色”之石是将绿色与红橙黄色相拗的,我们将雨花石直接蒙版于设计***案之下,可见之色既突出产品色彩,也可达到“垂涎欲滴”的视觉感受。

2.1.2“内透色”之“景”在设计中的演绎

这种色彩出现于半透明或透明石质的雨花石中,包裹于石中之色会因外层石质出现不同程度的明度和纯度上的变化,“透”出或艳丽、或淡雅、或清晰、或朦胧之“景”;在现代设计中,“内透色”就是产生色彩的渐变,包括明度和纯度渐变,但雨花石的色彩渐变相比平面中的推移,多出一种纵深的、空间上的渐变;在芝麻马蹄糕的包装设计中,便运用了“内透色”造就出一种有空间感的通透之“景”,配合产品所需设计***案,突出芝麻马蹄糕晶莹剔透的特色。

2.1.3“艳色”之“景”在设计中的演绎

此色彩的雨花石“置如水中,满盘皆暗”,让人一眼望去印象深刻,即“摄人魂魄”之感,形成一种“热烈”之景;在现代设计中,“艳色”指的就是色彩色相明显且纯度高的色彩,相比于设计中的高纯度色彩,“艳色”常有同色系但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的色彩加以修饰,使之产生“透气感”;在“艳色”主题的招贴中,直接运用石中玫瑰花之“景”,表现一种热烈纯净之“景”。

2.1.4“墨色”之“景”在设计中的演绎

招贴中的色彩同样是雨花石色彩的直接运用。但与包装不同,其***案是雨花石内容的直接运用,以此直接突出雨花石色彩之“景”。张轮远先生将色彩划分“五类十色”,其中一类根据色所在位置,将雨花石色彩划为透明石或半透明石之内外色和浮于石面之“染色”,墨色”的黑色常有浓淡和疏密变化,与传统跃与之上的中国水墨画或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得名“墨色”;在现代设计中,“墨色”就是平面构成中的渐变构成形式,其黑色经过灰度、疏密和虚实变化,有力度地给人视觉节奏感;在以“墨色”为主题的招贴设计中,直接运用石中似僧人树下听禅之“景”,加之这种天然的虚实节奏感使设计有一种有章有法的“起承转合”之“景”。

2.1.5“内透色”与“墨色”的“景”在工艺品设计中的演绎

工艺品中对于雨花石色彩“景”的运用,将重点放在“突出色彩特点”之上。为了突出“内透色”的通透之“景”,和“墨色”的虚实之“景”,选择了使用灯光效果的工艺。

2.2雨花石的“境”在设计中的演绎

2.2.1包装

首先在包装设计中,雨花石的色彩之“境”与所设计的产品***案及其意思相关联。

(1)“色点”:“色点”是收藏界常用词,但色彩研究的众多文章里却不常见,大多是因为在色彩之“景”中,这一抹颜色是在是太渺小了,但表现雨花石色彩之“境”时,这一点突兀之色可成为点睛之“笔”,更有甚者成为主角呈“惊为天人”之姿;在吉祥如意糕的包装设计中,选择的是名为《南海观音》的“色点”雨花石,所设计的是含有“吉祥如意”寓意的“持如意骑象”的传统***案,此***案一与产品所需美好寓意之“境”统一,二突出《南海观音》之神秘之“境”,三运用移情的手法引起赏石者或购买者的审美愉悦和内心美好期望。

(2)“艳色”:“艳色”的特点在““景”在设计中的演绎”已说明。雨花石色彩的“艳色”之“境”整体上是热烈的,但雨花石“火成”、“水成”、“沉积”的特色石质使“艳色”多了或深或浅、或沉或浮之色视觉感受,使其产生或成熟、或清纯的“境”,由此,雨花石色彩的“意境”需要从整体上考量;在玫瑰白果蜜糕的包装上,选择的是名为《红玫瑰》的雨花石,内容完全一致,但这颗雨花石的“艳色”具有艳而不俗之“境”,意味着即将发生的爱情是热烈而纯净的。

(3)“实色”:“实色”为雨花石中极普通的颜色,在不透明体石质中比较常见。但朴素之色也有独特的“意境”,作为不透明体石质面上之色,其有自然矿物质形成的色彩有着史前壁画的古风、原始、朴素之“境”;在桂花卷心糕的包装设计中选择的是名为《西厢记》的“实色”石的色彩和“境”,《西厢记》体现的是道家中上善若水、朴素之美、冲破封建障碍的思想,与“实色”之“境”相符合,也与包装***案“桂花、蝙蝠”追求美好、自由爱情的寓意相统一。(***4)

再者,雨花石色彩之“境”与产品所需色彩感受统一。

(4)“复色”:虽雨花石收藏界对稀色和颜色多样性都有追求,但不合时宜的稀有色彩和杂乱无章的多色混杂,绝对算不上精品的“复色”雨花石,一块值得细赏的“复色”石是具有很高的整体性和均衡性的,每种色相的色彩相互影响,却也相互融合,正如石泉先生所述的阴阳五色般“阴阳强调动静,核心是平衡。”;我们将名为《梅岗春晓》的雨花石之“境”运用于五色小糕的包装中,表现出产品色彩艳丽、多样且纯天然的特点,在一种亲切的自然之“境”中,引起购买者的信任感和购买欲。

(5)“墨色”:“墨色”的特点在“景”在设计中的演绎”已说明。“墨色”的“境”可直接从所挑选之石《古树听禅》中感受:“墨色”一类的雨花石,对其“境”的感受常常离不开“禅”,因为“禅”是中国水墨绘画精神之所在,正如杨江波在《平和简丽,遒丽天成》一文中所说“禅的自性需悟,画的意境也需悟,所谓一切本领都是“由其技进乎道”,同样“墨色”之“境”也需悟;将这样一种“心境悠远”的色彩运用在糕点的包装中,意欲告诉购买者产品的食材和制作很不一般,需要细细去品位,去“悟”。

2.2.2招贴

从石面之“景”延伸***案,使之更好得呼应其名字所展现的取名之人的心境。

“内透色”:“内透色”的特点在“景”在设计中的演绎”已说明,招贴所运用的是名为《冰肌映翠》的雨花石,招贴中以水表示清凉、纯净之“境”,对应“冰”字;以水纹对应“肌”字;以阳光下正在波动发光的水纹表现动态之“境”,对应“映”字;以水中绿植的充满生机之“境”,对应“翠”字。

2.2.3工艺品

观赏雨花石和观赏国画时的方式巧合的相似,两者都是在一个昏暗的环境下用一盏或者几盏灯打光欣赏:前者是因为雨花石的观赏一般都是入水观赏和保养,且其颜色会因加热或在强光下曝晒而变质;后者也同样是因为国画色彩材质不宜曝晒。因此在工艺品的选择环节选择了灯,且灯罩上的***案选择的是“内透色”和“墨色”之“景”,光的作用使得“内透色”的通透明亮之“境”以及“墨色”的淡雅、禅悟之“境”完美展现。同时也将雨花石色彩之“境”以一种具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突破“色彩组合不符合常规,无法而有法,天然、淡泊、虚寂,文人气息比较浓,有时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局限。

3总结

雨花石色彩中的“景”、“境”两字相伴相生,“景”生“境”,“境”升华“景。“雨花石色彩美石首先进入人们眼球之美。”,只有“人”是评定雨花石色彩之“景”是否美观,感受雨花石色彩之“境”是否触动内心的唯一标准,但人会因不同地域文化、文化素质和性情性格而对同样的“景”产生不同的“境”,因此不同观点的存在也无可厚非。我们这次的尝试,便是以一种设计的形式,将雨花石色彩的“景”与“境”两者联系起来:使“景”生“境”的过程明显化、简单化;也使“境”直接作用于观赏者或者消费者的感官感受,使不同“心境”的人以“殊途同归”般的方式去理解“景”。这次的设计并非一种商业上的手段和技巧,而是其转换成雨花石色彩中的“景”与“境”之间的纽带和“升温器”的一种演绎。演绎出“雨花石自然美的独特性、艺术美的创造性、人文美的传承性和科学美的现代性”。

参考文献

[1] 周德麟,赵启斌.略论南京雨花石文化的历史演化[J].长江文化论丛,2011(00).

[2] 袁维芳,石泉.论雨花石的抽象美[J].东南文化,2003(06).

[3] 池澄.雨花石谱[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5.

[4] 石泉.论雨花石色彩的美学风格[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08(04).

[5] 石灵.雨花石色彩与绘画艺术的比较研究[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12(02).

雨中即景的作文篇3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朱淑真(一作贞),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世居桃村。关于她生活的时代,历来有南宋、北宋两说,但一般都定为南宋。相传她因婚姻不美满,抑郁而死。

她擅长绘画,通晓音律,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词人。其词主要写闺阁之感,多幽怨之作。笔调轻柔,形象婉丽。有《断肠诗集》、《断肠词》。

春天是无限美好的季节。她为大地带来了生机,为人类带来了希望。人们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草木绿了然而转眼之间,柳絮飞了,榆钱落了,蝴蝶匆匆忙忙地在和花儿告别。正因为春天如此短暂,所以古往今来惜春便成为文人笔下常见的主题。朱淑真这首《蝶恋花》也是表现这一主题的名作。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唐教坊曲。《词谱》谓“宋晏殊词改今名”a。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说,“采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b。

朱淑真这首《蝶恋花》一开头就写留春:“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垂杨”,这里是指垂柳。“系”,拴住,缠住。“青春”,春天,也兼有青春时光之义。杜甫《闻官***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以上三句有三层含意:一是表现了词人惜春之情,想极力挽回欲逝的春光;二是说将逝之“青春”是不可挽回的;三是由此而蕴含着词人的惆怅:既然春天是一去不复返的,那么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同样是一去不再来的,所以这里的惜春之意还包含苦闷之情。

尽管春天是留不住的,但是柳絮却不肯罢休:“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犹自”,即仍然。以上二句意谓,柳絮还是在随风飘荡,好像要尾随春天去探看它的去处。这里是通过写柳絮的多情,来反映词人留春之意切。

然而,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春天以她轻盈的步伐越走越远了:不觉春姑娘已用绿笔染遍了山川草木。“绿满山川闻杜宇”一句便是点春深的。“杜宇”,即杜鹃鸟,相传是蜀帝死后之魂所化,鸣声凄厉。晏几道《鹧鸪天》:“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

在春深似海,“杜宇声声不忍闻”的时候,词人怎能不伤感呢!所以下面接着说:“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便作”,即使。“莫也”,岂不也。以上二句意谓,即使是无情的人,岂不也要愁绪满怀!有的宋词选本说“无情”是指“鸟类”而言,将这两句讲作“鸟类即便无情,莫非也担心人意忧苦吗?”c此说似不准确。因为“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三句的主语都是人,意思是说当看满山遍野的“绿肥红瘦”,听到杜宇的哀鸣的时候,即使是一个无情的人也会愁苦的。而下面的“把酒送春”也正是指人而言的。因此,如果说词的上片主要是用拟人手法来写惜春之意的话,那么下片便主要是直接抒情了。当然,其中也有寄情于景的句子。

系春、随春、伤春,都无济于事,最后便不得不送春了:“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把酒”句似化欧阳修《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句意,有豪情也有感伤。“潇潇”有二义:一是急雨貌,《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一是小雨貌,李清照《蝶恋花》:“潇潇微雨闻孤馆。”这里讲作后义为好,因为那淅淅沥沥的小雨恰恰能表现出词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缕缕愁丝。这意境与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段极为相似。倘若将“潇潇”讲作急雨貌,便与此词的意境不合了。

综上所析,这首词通过写垂杨系春、柳絮随春以及最后不得不送春,表现了词人对春光的珍惜和由年华易逝而产生的苦闷。

此词的主要特点是以拟人手法写物,既肖物态又合人情。如写“垂杨”,便抓住垂柳的丝条多而柔的特点,来写它可以“系青春”,并且“柳”与“留”谐音,也寓含留意,这便把物态与人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很自然地表现了惜春的主题。又如写柳絮,便抓住了柳絮轻而飘的特点,写它随风去探看春的归处,这既扣暮春的节候,又表达了词人留春的深情。

其次,融情于景,耐人寻味。上片的千万条柳丝和飘忽不定的柳絮,虽然都可作情语看,但下片情景交融的句子尤多。如“绿满山川”句,看似写景,实则是以浓绿来表现春深,并以春深来衬托愁多。特别是结尾“黄昏却下潇潇雨”一句,更是余味无穷。“黄昏”,是一天将尽的时刻,夜幕降临,景色暗淡,人们的心头也往往会蒙上一层灰色,而此时偏偏又下起潇潇细雨,于是心情与景色融为一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④此外,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还起着回应全篇的作用。此词的题目是“送春”,除了“把酒送春春不语”一句是明写外,而这潇潇暮雨又何尝不是在送春呢?

再次,语言清丽,全无藻饰,也是此词的一个特点。全词无一处用典,只用平易、生动的文字写景状物,便收到了言浅意深的效果。

此词的不足之处是,化用前人的词意、句意的地方较多,如上片似化用辛弃疾《摸鱼儿》上片之意,下片似化用欧阳修《蝶恋花》、李清照《声声慢》下片之意。这些地方虽然多能出以己意,并不乏创造性,但终未消除模拟的痕迹。

注:

①《词谱》卷十二。

②《填词名解》卷二。

雨中即景的作文篇4

一是习作对象内容空洞,或不合逻辑,或常识错误,即言之无物。如一位同学这样描写***喀纳斯,“我们来到了卧龙湾,只见四周森林茂密,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经过与小作者交谈,笔者得知学生游览时观察不细致,习作时凭借模糊印象,再调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就出现了多种景象云集的不合逻辑的情况。

二是习作语言干巴无力,或缺乏想象,或词句单一,即言之无文。如一位同学写小蛮腰:“小蛮腰的夜景很漂亮,整个塔身五光十色,有蓝色、黄色、绿色、红色、紫色,真好看!一到放烟花的时候就更漂亮了,烟花千奇百怪,有的直接发射,有的绕着小蛮腰发射,真是壮观!”这段文字描写了小蛮腰的夜景,光色和烟花,求真求实,若整篇文章都是这样的文字,就会缺少想象、词句单一,语文的味道不浓。

三是习作杂乱无章,或段落无序,或句子无序,即言之无序。如一位同学描写自己的小区,先写门口花坛如何美不胜收,再写小区如何大、是孩子们的娱乐天地,最后又掉过头写花坛如何美,显得结构混乱。

因此,笔者以人教版部分写景课文和其他课文的部分段落为阅读材料,结合写景习作模型,探索文本的写景规律,做了一番“言之有物”“言之有文”和“言之有序”的尝试,为提高小学生的写景能力提供新的途径。

一、 观察有道,言之有物

一般来说,观察的完成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占有表象、比较差异、筛选要点。考虑到写景特点,笔者认为观察景物要做到如下三步。

1.整体印象

第一印象一般是整体的,可运用多觉法、跟踪法、鸟瞰法等欣赏景物的整体及构成景物的要素,如:《桂林山水》,整体感觉是山水如画;学习《颐和园》后,人们感觉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2.筛选要点

巴尔扎克曾说“细节成就作品价值”。在欣赏整体美的感觉下,总有一两处景物格外引人注目。如《桂林山水》,最吸引人的还是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其他景物,如空中迷蒙云雾、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只做点缀。

3.抓住特点

景物是丰富多彩的,通过比较观察,能够欣赏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样描写山,繁花似锦的七月的天山、如笋似玉的桂林的山、云雾飘渺的黄山,就有很大不同,吸引游客的魅力也不一样。如《索溪峪的“野”》一课,张家界的风光千奇百怪,最吸引人的却是它的“野味十足”,继而通过山野、水野、动物野和人野四个方面展开描写。笔者以《桂林山水》为例,引导学生重温观察景物的三个步骤。

师:桂林山水给作者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或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总体印象)

师:《桂林山水》写了哪些景?

生: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竹筏小舟、绿树红花。

师:最能体现桂林风光甲天下的是什么景?

生: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即桂林山水。(筛选要点)

师:桂林的山水和其他地方的山水有什么不同?具体描述一下。

生: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抓住特点)

师:你们去过哪处景点?总体印象如何?里面有哪些景物?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具体描述一下。请依据这些提示写一写。

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什么东西,言之无物,主要是因为其观察的精确性不高、判断力不准、目的性不强。有人对小学生的观察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高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提高,对事物进行分化观察的能力增强,但不具普遍性;开始区分观察事物的主次特征,注意有表现力的特征,但不具普遍性;一般能按先后顺序观察;观察目的性增强,但与低年级学生的随意观察无显著差异。精确性与判断力方面的特性反映到学生习作中就是容易出现言之无物,即描写笼统、泛化,注意无表现力的特征,忽略有表现力的特征。以教材中的写景文为范文,可以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明白观察是有路可循的,只有做到观察整体、筛选要点、抓住特点,才可以将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

二、 养护想象,言之有文

想象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如果说观察是为了真实地反映景物的本来面目,是一种“无我之境”,那么想象就是景物在游客心目中的主观呈现,是一种“有我之境”,运用想象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文采、艺术魅力,还可以让景物的意境更有情,更能凸显写作者的独特感受。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表现在语言这一物质外壳上,则是大量使用拟人、比喻。因此,写景习作可以引导学生多用比喻、拟人等富有想象力的辞格,来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清楚,传达对景物的某种情感,增强习作的魅力。

笔者以《山雨》为例,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风景的独特感受。

(学生已经把握课文的描写顺序和描写内容)

师: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技巧写出山雨的韵味呢?结合相关语句说说。

生1:作者写雨声,用了比喻,把沙啦啦的小雨比喻成无字的歌谣,而且越来越清晰、响亮,突出了山雨越下越大的特点。

师:比喻的手法,抓住了雨势的特点。

生2:作者写雨声,还加进了幻想的色彩,他把雨丝比喻成柔软的手指,把岩石比喻成琴键,给人一种很唯美的画面。

师:是什么样的画面?再想一想。

生3:山雨,像烟一般,雨里的一切都变得朦胧起来,雨姑娘优雅地弹起钢琴,琴声美妙动听。

师:也是比喻,却隐含着一幅画。作者正是通过联想和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雨飘洒***。同样是描写雨声,如果这雨是下在别处,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呢?

生4:“啪哒,啪哒……”咦,是谁在敲打我的窗?掀开窗子,哦,原来是雨来拜访了。

生5: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狂,像极了森林狂想曲,不是狼嚎就是狮吼。

生6:雨过天晴,瓦片上的雨滴依然落个不停,滴在石板上,叮咚――,真是余韵悠长呀!

……

师:同学们的联想真丰富,拟人、比喻可以帮助我们表达独特的感受。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运用比喻、拟人来描写景物并不难,难在抓住特点把景物写优美,写出语文的味道,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感受表达技巧,并结合文本情境再造画面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灵感,做到言之有文。

三、 理清表达,言之有序

1.观之有序,言之有序

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思维才有条理,表达才能层次分明,否则,事倍功半。小学生习作中出现最多的顺序就是观察顺序,观察到什么就先写什么。因为学生观察的无序,导致了习作的无序。因此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就非常必要了。从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一段时间内景物的时间变化顺序,如《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和“早中晚”,《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中、潮过后”,甚至《火烧云》中的短暂时间变化顺序“一会……一会……”。

2.移步换景,游中有序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学生基本能掌握时间变换的顺序,但在运用空间变换的顺序时容易出现混乱,特别是定点观察和游览两种。定点观察就是固定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景物,或由远及近,如《观潮》;或由近及远,如《山中访友》等。而游览就是边走边看,移步换景。要想让学生会用游览顺序,宜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方式,鼓励学生从课文入手,找出游览的语句,抓住游览的动词,画出游览示意***;再领着学生游览一下校园,沿着自己的足迹逐一观察发现的美景,并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自己曾经到过的地点、看到的风景,画出游览***;最后让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方法***完成习作。

笔者以《颐和园》为例,引导学生理清文路,言之有序。

师: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开火车读画出的第一句话,想想这是什么顺序?(游览顺序)

师:请把作者游览过程的动词圈出来,再把作者的旅游路线画下来。

师: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写写我们的游览顺序。

师:根据刚才的游览,写一处景物。例如:进入校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笔者在发现一些学生不会运用游览顺序时做出的一次补救,旨在探索文路、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并不惜时间把课堂搬到了校园,让学生在游览中学习游览顺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是在习作前进行这样的指导,相信效果会更突出。

综上所述,写景习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观察、想象、表达缺一不可。观察,求真,让习作有话可写,言之有物;想象,求美,让习作生动形象,言之有文;表达,求清,让习作文路清晰,言之有序。

参考文献

[1]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 林可夫.基础写作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3] 张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 王崧舟.“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言访谈录[J].小学语文教师,2008(6).

雨中即景的作文篇5

【关键词】理解画面;把握诗意;雨霖铃;画意赏析

诗词中的“画面”,指诗词文字描绘的画面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及其活动;诗词中的“诗意”,指寓于画面的写作意***,或是某种情感,或是某种道理。鉴赏古诗词,必须透过 “画面”发掘“诗意”。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诗人是用形象和***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就是一幅优美、凄婉的画。

《雨霖铃》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都城汴京到外地去,这首词就是他离开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全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之间难以割舍的离情。作者以其真挚敏感的心灵和一腔真情,为古往今来的读者描画了一副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

画面的主人公是一对恋人――抒情主人公和自己的心上人。这幅画的题目是:“执手相看泪眼”,这个标题把离别时刻两人恋恋不舍的情态传神地表现出来:一对愁苦不堪的情人,四目相对执手凝视,千言万语,千般思虑愁苦都包含在两双含情的泪眼里,这一无声的注视将往日千般恩情,万种情爱尽情镌刻在泪眼中,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啊!为了进一步渲染这幅“别离***”,作者又选取了哪些景和物(意象)作为背景呢?首先是寒蝉,历代文人笔下蝉声嘈杂热闹,可在柳永的笔下为何如此凄凉悲切呢?因为此时此刻作者心境的凄寒。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以我观物,故外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中的“寒蝉”与诗人的心情已经合二为一了。其次是“长亭”,这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长亭这个意象长久以来被视作离别的象征,这儿既交代离别地点,又暗寓离愁别绪。再次是兰舟(船夫),即木兰木做的船,这是对船的美称。在词中“兰舟”指代驾船的人。“骤雨初歇”既交代了送别时的天气,又烘托出了秋的寒意,为下一句的“兰舟催发”作铺垫,即“骤雨初歇”后该是上船启程了,可为何在词人心中又是“催”呢?船夫不理解作者此时的心意。

这一对恋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我们不妨联想一下生活中这样的情景:好友在机场送行,正当两人相视无语,难舍难分的时候,机场的广播里传出了你乘坐的那次航班马上就要起飞的信息,此时你也许会希望时间就在这一瞬间停下脚步,作者当时的体会与这种感受应当是相同的,这就是所说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最后是江水,这一意象即交代了诗人是乘舟而去,由水路而别;又与“千里烟波”相照应。“千里”极言路程的遥远;“烟波”云雾如烟般笼罩的江面,这既是兰舟行驶的地方,也暗示这对恋人重聚的希望渺茫,更衬托出诗人孤身行人的飘零、渺小。在词的上阙,作者用了大量的景和物,渲染了一场凄惨的送别。景,是深秋时特有的景色,是实景;情,是离别情,是实情。

词的下阙则是推想别后的滋味,情是真实的,但景是虚设的,是作者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为了更好地烘托人物此时的心情,作者又在下阙补充了虚写的景。一是杨柳岸;这是寄托愁思的地方。诗歌中有些意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们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这里“杨柳”带有感伤惜别的意味,原因是因为它的枝条柔嫩“缠缠绵绵到天涯” ,再者“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所以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二是晓风:早上清冷令人微带寒颤的风,因为是在“冷落清秋节”。三是残月:月亮在古诗中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现象,常常代表着亲友的团聚离散。“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是千古名句,名就名在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抒情主人公与心上人分别后情丝不断。愁绪难排,只好借酒浇愁,可叹“借酒浇愁愁更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杨柳、这晓风、这残缺而不圆的月亮不正是此时诗人心境遭遇的真实写照吗?在词人心目中,所有的美好的节令和景物都会因无人与他欣赏惨不成欢而形同虚设,无数深情蜜意也会因无人倾诉而徒增伤感。在下阙,词人点明了本词的主题。“多情自古伤离别”,为离别而忧伤,并非自我始,自古皆然。在词人心目中,时可以过,境可以迁,但离愁别恨只会随着时令的推移与日俱增。上阙别时已难,下阙别后更惨。全词围绕“伤离别”构思,先写离别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重在描摹人物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渲染了一种凄美的意境。

总之,作者描绘的这幅画之所以凄美,就在于其中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景,才使万物美丽;惟有物,才使万物存在;惟有人,才使万物有灵;而惟有情,才使这一切都富有神韵。难怪古人评价柳永:“真丹青妙手,绘离情之至也”。

【参考文献】

[1]范青.雨霖铃赏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6.

雨中即景的作文篇6

1 五台山雷暴发生规律分析

五台山位于我国山西省东北部,是我国佛教及旅游胜地,并列入。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势雄伟,连绵环抱,方圆达250 km,总面积

592.88 km2,该景区气候寒冷,其中夏季空中云层较低湿度大,降雨天气偏多,受山地地形影响,多雷暴天气,年平均雷暴日数40.5 d,最多可达60d,多出现4~10月,集中出现在6~8月,雷暴日数可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7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影响,五台山景区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并且逐年呈上升趋势发展,而五台山每年盛夏会有大批前来观旅游、烧香拜佛的海内外游人,因而做好景区雷雨季节防雷安全工作十分重要。

2 雷雨季节防雷措施

2.1 景区建筑设施防雷

五台山寺庙错落在地势较高的山脊或土壤电阻率变化较大的山脚处,建筑外观雄伟、挺拔,屋脊尖耸或有***、突出结构,极易引雷,且大多设有金属宝顶,屋檐吊挂风铃、铜兽等金属饰物,如果这些金属制品未安装可靠的接地装置,将会增加建筑物接闪机率,庙内多烛台,并悬挂大量的经幡、幔帐等布料,这些都极易引发雷击灾害,一旦遭受雷击,势必引燃起火,而且火势蔓延快,灭火困难,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要做好寺庙建筑防雷,按照防雷规范要求安装有效防雷装置,采用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防雷技术措施做好寺庙建筑直击雷、侧击雷和雷电波入侵等防护工作,并定期接受防雷主管部门年检,对检查出的防雷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雷雨季节寺庙防雷设施安全有效、游客人身安全不受伤害。同时,由于景区观光索道架空线路长,索道控制系统多为弱点设备,夏季游客多,人员及索道设备容易受雷击,应充分运用接闪、屏蔽、等电位连接、分流等防雷技术措施对五台山黛螺顶景区观光索道进行雷电综合防护,为形成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提供有力保障。遇雷雨天气,应及时关闭建筑物门窗,以防侧击雷和球雷侵入室内,并切断室内电器、电脑电源,拔掉电话插头等,远离一切金属制品。

2.2 掌握预估雷电远近方法

了解和掌握预估雷电远近方法,可大致推算出雷电与地面的实际距离,通常可根据闪电与雷声之间的发生时间间隔长短来判断,如果闪电发生后5秒出现雷声,说明雷电与人体所在地面相距约1.5 km,如果看到闪电后仅1秒就听到雷声,表示雷电与人体约隔300 m距离,人体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如果突然感觉头发直立起来,皮肤出现轻微刺痛感,或听到轻微的爆炸声,有“叽叽”的声响,这就是雷电即将击中人体的征兆,正在景区游玩人员应立即进入景区避雷亭,附近没有避雷设置的要就地双手抱头蹲下,人员较多时应分散蹲下,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因一人遭受直接雷击后传给挤在一起的他人。

2.3 寻找安全的避雨地点

在各个景点以及游览途中突遇电闪雷鸣天气时,游客应立即终止游览,及时返回住地,不能及时返回住地的,应快速找到有避雷装置或装有金属门窗的建筑物内躲避,或进入金属车身的汽车内并关闭车门、车窗,即使这些建筑物或汽车被雷击中,它们的金属框架或具备的防雷设施就会将雷电流泄入大地。而不应在山顶、山脊、开阔的旷野、孤棚、大树、架空线缆等附近逗留,可暂时躲避在岩石下或山洞深处,切勿触及洞壁,如果实在无法找到可躲避之处,应选择低矮、茂密的树林或穿好雨衣就地在干燥、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手抱头埋于双膝之间,尽可能将整个身体缩成一个球形,降低人体高度,减少接闪面积。

2.4 个人防雷措施

①出游前要大概了解五台山寺庙地形地貌,以便在雷暴天气等危险情况出现时能及时选择合适的躲避地点,并随时了解当地实时天气预报信息,尤其注意当地气象部门的灾害行天气预警预报信息,避开雷雨天气出行。

②雷雨天气发生时,不能在雨中奔跑或赤脚奔跑,防止步子过大通过身体的跨步电压就越大。

③在空旷场地时不宜打伞,不要使用金属雨具,尽量使用塑料雨具和雨衣,不能把金属柄雨伞、拐杖、导游旗帜等工具或物品扛在肩上,切记不要手持金属物体高举过头顶。

④不能在大树、高塔、广告牌下避雨,手扶淋湿的大树树干就犹如用手去摸避雷针一样,如迫不得已只能躲在树下时,身体要与树干和树枝保持5 m以上距离;同时远离高大金属物体,远离建筑物外露金属水管、栏杆等,并将随身佩戴的金属饰品、发夹、钥匙等金属物件取下,暂时放在离人身有一定距离处。

⑤夏季进入五台山游玩祭拜的游客应尽量穿橡胶底的鞋子,遭遇雷雨时,野外游客不能在打雷时使用手机,最好关闭手机、MP3等电源,因受雷电干扰,手机无线频率跳跃性增强,极易诱发雷击事故发生。

⑥学会自救和互救。如果同行中有人不幸遭受雷击,若伤者衣服着火,应马上让伤者就地躺下,这样可防止火焰烧伤面部,往伤者身上泼水灭火,活用厚外衣、毯子等把伤者裹住,以扑灭火焰;对雷击后“假死”的人员,应采取临时救护措施,及早对呼吸困难、心脏暂停的伤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并

迅速通知景区安全管理处和医院到场进行抢救处理。如果是多人被雷击,随行人员应先抢救那些不能发出声息的伤员,会的人员可能暂时无生命危险可随后抢救。

3 结束语

五台山为我国有名的佛教基地和旅游胜地,夏季是当地旅游旺季,游客络绎不断,同时夏季又是该地区雷电高发期,因此,当地旅游部门要通过建立健全景区信息通讯保障指挥系统,与气象部门防雷主管机构联合做好雷电灾害预警预报以及应急广播、疏散、防雷避灾安全系统,加强景区工作人员防雷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防雷装置安全检查维护,完善防雷管理、监测预警、施工防护等,并提高游客防雷知识宣传普及及对防雷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健全雷电应急机制等,从而有效降低景区雷击风险,切实保障游客、景区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国家风景名胜古迹、文化财产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王新友.泗水县景区综合防雷对策探讨[J].山东气象,2009,29(1):40—42.

雨中即景的作文篇7

没有激情。没有灵性,难以写出如此美丽之作。落红、雨水、雪花,虽是“转瞬即逝”的平常事物,然而在作者眼里却无不是美不胜收的景观。最值得称颂的是,作者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描写,而是透过精美的细节,探寻出了事物内在的情感魅力。

文章写景,没有满足于简单叙述与描写,而是满含情感地运用各种修辞。说“清晨花瓣上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精美的比喻句,灵动生辉;说“雨水成了我的微笑”,生动的拟人,满含真情,读来不由让人心生喜爱之情。

落红

清晨花瓣上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天使也在为刹那间盛开而又匆匆离去的落红感到悲哀,感叹它们人生的短暂。一瓣落红,在清幽深邃的池水中回旋漂浮。这样的景色若让黛玉看见,又不知会勾起她多少的幽泪。如果可能,我真想告诉她,她不必难过,她应尽心去欣赏它短暂生命的美丽。

落红飘然落地的痕迹,是人间最美的曲线。它的生命虽一瞬即逝,但它曾经的美丽却不可忽视。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自己化作春泥,滋润春天即将破土的新芽。(哈哈哈,200字啦!)落红并不是悲伤,而是美,一种乐于奉献的美。

雨水

雨,是尘世中的一份美丽,一种诗的情愫。

不经意间,雨划破了天空的静寂,带来了久违的甘霖。农田里,作物们欣喜畅快地吮吸着。大街上人影匆匆,夹杂着车鸣声、咒骂声向我袭来,吓得雨滴儿到处乱窜,无意相撞激起朵朵水花。而我在人群中,在雨中静静地走着,让雨尽情地抚摸我的脸颊。在这个城市的边缘,雨水成了我的微笑。人们不时投来异样的眼光,而我则在日记中写道:“观雨,一(哗!400字啦!瞧我的!)种宁静;听雨,一番幽思。”

雨轻轻划过的痕迹,是天地间最美的直线。它的降临洗刷了灰蒙蒙的天空,带走了污浊的灰尘,滋润了生命的希望,抚平了心灵的伤痕,雨滴的牺牲也带来了七色彩虹的绚丽。雨并不是麻烦,而是美,一种乐于牺牲的美。

雪花

璀璨的阳光,成全了雪花最美丽的飘落。悄然飘落的雪花沿着晶莹的六角形,默默融化,忽视周围的一切色彩,忽略脚印延伸的轨迹,而撑伞的瞬间,最美妙的一滴雪停在心灵之外。

雨中即景的作文篇8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感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就必须熟悉掌握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由于表现手法比较繁杂多样,故而针对出现频率最高的写景诗,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写景诗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景色描写的手法、修辞手法和情景关系三个方面。

首先介绍景色描写的手法,常见的有远近俯仰相结合、视听嗅触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手法。

虚实相生也叫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衬实、景随情迁、情随景生等。“实”就是眼前的景物,“虚”就是想象的景物。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第三句诗是“梅花落”的拆用,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笛声化作满地落花。景象虚实相生,视听相通,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配,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使思乡之情感而不伤。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均是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其次是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用典、双关等。对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不再赘述,这里重点解释一下“互文”、“用典”和“比兴”。

互文指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为了达到文字简洁、含蓄凝练的要求,让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例如《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杜甫《江上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

用典又叫用事,也可理解为借古讽今,多是作者将具有警策作用的神话传说、古人古事、名言警句等运用到自己的诗歌中,推陈出新,表达对世事、世人的看法。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旧瓶装新酒”,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则化用了唐朝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的句子。

比兴,最早在《诗经》中运用较为普遍。“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比喻、比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起兴、兴喻。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比兴兼用的手法,用风雨中飘摇的黄叶树比喻孤灯下凄凉的白头人,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作者先写“黄叶树”以引出下文的“白头人”,是为“兴”。

最后是情景关系,也就是与写景抒情有关的表现情感的手法。一般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反衬,以景结情,移情于物,烘托、渲染等手法。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侧面描写即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却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渲染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某一方面的形象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例如杜甫《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全诗是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雨中即景的作文篇9

【关键词】余光中,散文,魅力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作家,以现代诗享誉文坛,迄今已出版了十余部诗集,得到海内外一致推崇。余光中自称“右手为诗,左手著文” ,意谓散文造诣不如诗。不过笔者认为,余光中散文的价值实应在其诗之上。在散文写作理论方面,余光中主张文章应感性、理性并重——即作家论述人情世理时固应明白透彻,而在景物描绘、情节叙述方面亦应鲜活生动,不能一味以成语敷衍了事,也不能干巴巴一味说理,只有在感性方面拥有深厚功力,才算得上当行本色的作家。构成散文美质的因素是多样的。而语言之美则不容忽略。余光中的散文给人以清新,舒适,自然之感。我个人最喜欢他对景物的描写,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对景物精心的描摹,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充满了淡淡的乡愁。

《沙田山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描绘“千亩蓝田”的海,“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山,“黄铜烧成赤金又化作紫灰与青烟”的晚霞,“弥漫”的云烟雾气,“咆哮翻腾”的风,以及火车的轰鸣。作者充满激情地道来,最后以诗句结尾,与开头相照应。可谓风景与人相看不厌。在作者深情款款的笔触下。山水似人、山水更亲人。拟人化的语言风致达到了禅宗“去留无踪”的化境,因而。“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还可以是高僧,山亦可以是村女,在山的厚重里还潜伏着欲望的躁动和不安。而当云烟飘渺时。山又成了可与作者联袂的神仙!在此,人山坐忘,融为一体。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风景”为线索,将不同美景尽揽胸中,谋篇布局,浑然一体,这也为文中细致的描写和充分的表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功地表达出作品主题和作者那份乡愁。

文章的情和景融为一体,一切景语皆情语。除了直接的抒情外,那景物描写中更包含了作者的深情,作者赞美祖国河山的壮丽秀美,但更深沉的是文中浓浓的乡愁和对祖国统一的渴盼。本文发表于1987年,那时香港还没有回归,作者站在他那似家非家的阳台上,望着“大陆的莽莽苍苍”,必然会心潮澎湃,特别是结尾处的语句,“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那里面是什么呢?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作者那颗跳动着的心,那种爱乡,思乡,想回到祖国怀抱中的急切心情,由此带给读者的也是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如果我们再看看他的那首《乡愁》,就更能感受到他那一以贯之的思乡情怀。全文不着一字乡愁,却处处是乡愁。

二、叠字叠句的音韵美,化古求新,别具一格。

读《听听那冷雨》还可以感受到余光中对散文艺术的多方面探索。他努力开拓散文“可读性”的范围。为此,他十分注意词语的音韵美,化古求新,别具一格。叠字叠句的用法在他笔下出神入化了,让人一看便不禁吟哦。余光中对李清照的词风是偏爱的,“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则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这句话师承《声声慢》,但他更注重的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这句,“譬如凭空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沦沦,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叠字连绵,表态、动态、声响三番俱出,把“雨”字的质感写活了。另外,《沙田山居》大量的叠词的运用也加强了语言的节奏感:灿灿、姗姗、碧湛湛、阴森森、莽莽苍苍、零零落落、远远近近、朝朝暮暮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善用叠字,“诗化”散句,似乎也可称作 “余光中现象”,读起来有醉人的韵味,那巧构的谐音辞格又毅出一连串的遐想。再如“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个万伞”一句,“山”、“伞”湘谐,借喻妥帖,寄寓着无尽的忧思与遗憾。桐城文人“因声求气”的观点,在余光中的散文里得到的印证和发展。

有时,作者也排出个把长句,但不累赘,仿佛如歌的行板。他拿手的还是让短语、短句参差跳跃产生出珠落玉盘的效果,读这句便知此说不谬:“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不仅可诵简直可唱了。人们得到了启示:诗句要有节奏,散句也要有节奏;而这节奏千变万幻,调度得当便是艺术。

同类语或近义词的连用在文中也不乏见。“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一下子扫过万千山水,大陆风情,如数家珍。再看这句;“大陆上的秋天,天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一字之别,入木三分。

读余光中的散文,对于爱好古典文学的人来说,则常有会心,时而颌首;对于发蒙于新文学的青年来说,则知、美兼得,受益匪浅。当然,细心者也会发现余文中亦有西化句型杂陈其间,另有意趣。这表明在对待“民族化”的问题上余光中既坚持主脑又不偏颇自囿,至于文中大跳跃式的联想和具有现代风格的“情影置换”更能证明这一点。

三、语言的细腻准确,多种表现手法杂糅其间。

余光中是一位诗人,他的文章可以说是诗化了的散文。作者犹如拿着马良的神笔在绘着祖国的壮丽山河,看那“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山影黑沉沉睡去”,“千山磅礴的来势如压”,“掀翻海水,吐着白浪”等等,无不如诗如画。

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让景物都有了灵性,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与美感。“海被风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批,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等等,从全文看,作者完全把笔下的景物当作有情感的人来写,表现它的喜、怒、哀、乐,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作者那份人与自然对话的真诚,那份喜悦,那份欣赏,那份赞美,那份依恋,所有景物都脉脉含情,充满了诱惑,难怪作者深入其中,尽情享受。

典故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深度。“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也不能不下楼去”,这些典故都表露了作者的心迹,“下楼去”做自己心中长久想做的事,让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文章显得含蓄,深沉,也留给读者深远的回味。

参考文献:

[1]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

雨中即景的作文篇10

(宋)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作者简介】

文同(1018-1079年) ,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表弟苏轼敬重。元丰初年知湖州,逝世于赴任途中,世称“文湖州”。

【赏读提示】

读了这首诗之后,我们会被诗中作者所描绘的幽静的景色与闲适的心情深深感染。诗中起联先总写北斋环境的幽静。北斋是作者在府衙内读书休憩的地方。“幽圃”不仅指地方僻静,主要还在于这里吏民不到,没有官事打扰,能使人得到心灵上的平静。旧时属吏每天早晚两次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长官,报告公事,叫“衙参”,也省称“衙”。说“常教”,就不是完全免除,不理***务,而是无事报告时,即免去虚套,用字很有分寸。这两句总掣全篇,又引起下文,下面各联,即分别从景、事、情三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诗的第二联可谓是本诗的神来之句,这两句上承首句,扣住诗题,写北斋雨后之景。鸟雀和蝴蝶最怕雨,雨后天晴,它们也最先出来活动,所以作者最先听到竹上的鸟雀声。特用“双禽”两字,不仅因为鸟雀常常成对而飞,还因为两鸟对鸣,双双跳跃,更能见出鸟雀鸣叫的欢快悦耳,竹枝的摇曳多姿,如一鸟便有孤栖冷落之感。深秋时节,蝶影已稀,故只写一蝶。因为这时花事已少,所以那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此联鸟声蝶影,高下相映,竹摇翠影,花含水珠,再衬着蓝天碧草,画面美丽。

前两联写的是室外的景色,第三联由室外转到室内。“吴画”指唐代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的吴道子的画,这里用作珍贵名画的泛称。“扫壁”不仅是因为爱惜画,也表明兴致很高,所以特别挂在壁上,细细端详品鉴,绝非随便打开草草一瞥。“越茶”即越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所产之茶。越地盛产茶叶,多名贵品种,诗中因用作名贵茶叶的代称。茶叶既这样名贵难得,又是初次“试”饮,能享有此味者,是诗人的知心好友,他们交谈时十分快乐欢畅。观画品茗,都是极其高雅之事,而一为独处之乐,一为交友之乐,情趣不同,而心情之恬淡闲适则相同。这清幽的景色和闲适的乐趣,勾起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因而引出末联。“野兴”就是指山居生活的情趣。这句是倒装句,是说因为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并不是说为了多些野兴而少办公事。而公事之少,又与作者的治理有方有关,这里含着一些得意心情。然而,作者从1049年(皇佑元年)中进士,次年开始任官,到此时已二十五年,对仕宦生涯,已产生了一些厌倦情绪,所以末句表达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

【请你思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雨中即景的作文10篇

学习

情人节祝福语言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情人节祝福语言10篇,内容包括情人节祝福词语句子简短,情人节祝福语言20字以内。4、一见钟情爱上你,二话不说抱住你,三天两头来找你,四下无人亲亲你,五天之内娶到你,六十年内不分离!5、【楼主】七夕逼近了!【回复】他买好了火车票

学习

观暖春有感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观暖春有感10篇,内容包括观暖春有感的作文怎么写,暖春观后有感。看到影片中的小花在做梦时,竟然都想着让叔叔对她笑一笑,让婶娘给她梳梳头,这是一件多么简单的梦想呀,可他却难以如愿,这充分表现出小花多么渴望亲情啊!我这才深深觉

学习

介绍一个民族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介绍一个民族10篇,内容包括介绍一个民族特色,文结合了解一个民族。***族的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喜欢牛肉和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是羊肉抓饭、包子、油条等。另外,***族还喜欢茯茶、奶茶。桥,这就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学习

美人梦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美人梦10篇,内容包括美人梦广场舞,美人梦苏倩孙浩。本文试用释梦的方法读解《朦胧的欲望》和《绿茶》两部影片;同时站在女性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塑造的类型化揭示男望是如何在影片中得以释放的,以及男女的性别差

学习

离职书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离职书10篇,内容包括离职告知书,离职书范文简短。现由于个人原因,我不得不提出辞职,希望能于x年x月x日正式离职,请公司批准我的这份辞职书。并请公司在x月x日前安排好人员接替我的工作,我将尽心交接。再次对您x年来的培养和指导

学习

感谢人生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感谢人生10篇,内容包括感谢人生原唱,感谢人生的精辟句子。等自己上了车以后,一开始问了几个阿姨,可能大家都有警惕之心吧!都说自己没有两块钱零钱。这个时候一位大叔说,他身上有两块钱的零钱,可以给我,让我先投了!我说那我拿微信扫

学习

中国梦演讲稿教师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梦演讲稿教师篇10篇,内容包括中国梦演讲稿教师篇5分钟,中国梦教师演讲。学生集会讲话稿:复习备考从七“心”开始学生集会讲话稿-复习备考从七“心”开始复习备考从七“心”开始今天是x年x月x日,距龙xx整整一个月,距本学期

学习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初三物理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初三物理学科教学计划,初中物理教学计划与总结。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初三物理科已全面进入中考复习工作,面对中考复习,我们是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复习中,强化基础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

学习

五四青年节黑板报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五四青年节黑板报,内容包括五四青年节黑板报素材,五四青年节主题黑板报内容。青年节黑板报***3青年节黑板报***4青年节黑板报***5五四青年节手抄报素材:节日祝福语1.青年,是人民的力量,是社会的对象,是未来的希望。可你还是光棍

学习

小麻雀教案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小麻雀教案,内容包括小学语文麻雀教后记,小麻雀教案音乐。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第一课时(一)导

学习

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内容包括在校生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初中毕业典礼发言稿800字。大家下午好!我是中欧2011级机械2班的***,今天非常荣幸的可以站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毕业生向所有的领导老师,以及所有的授课老

学习

卫生院爱卫创卫工作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卫生院爱卫创卫工作,内容包括卫生院创卫工作总结范例6篇,医院创卫工作目录。二、组织健全,领导重视为切实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力度,创建卫生达标单位,以保障我委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实施,推动机关大院内爱国卫生工作的科学管理和提高

学习

送小狗回家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送小狗回家10篇,内容包括送狗狗情书100篇,送小狗回家游戏。它还喜欢咬我家的垃圾袋,总是听见门口刺啦刺啦的响,打开门一看,呵!好家伙!看它吃的多香啊,胡子上沾满了米饭粒,吃的满嘴湿乎乎的,垃圾还撒了一地,每天还得让爸爸去收拾。看

学习

外科学试题及答案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外科学试题及答案10篇,内容包括外科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外科学总论本科试题及答案。历年试题-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治】试题及答案(2008-2016)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2008-2016)成人高考专升本【数学】试题及答

学习

以感受为话题的作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以感受为话题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以感受为话题的作文,以自己的真实感受为题的作文。考场情境下的阅读活动,具有阅读对话的一般形态。生本对话,仍是阅读活动的中心环节。生本对话的有效建构,是决定考场阅读对话质量的主要因素。

学习

写一篇新闻报道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写一篇新闻报道作文10篇,内容包括写新闻报道的范文,最新新闻报道作文。1.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中,最基本的规则是用事实说话。要体现新闻报道的公正性以及客观性,就必须用事实来说话。电视新闻的报道最忌讳的就是说大话、说空话

学习

成长的烦恼作文指导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成长的烦恼作文指导10篇,内容包括成长的烦恼作文100字,成长的烦恼作文500个字。3.懂得正确面对烦恼,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与身边的人交流,学会排解烦恼。[教学流程]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一)欣赏歌曲1.请同学们欣

学习

感谢母校作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感谢母校作文10篇,内容包括感谢母校的作文100字,小学毕业感言感谢老师与母校作文。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母校为我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她不要求回报,她只希望我们能张大成材,成为国家

学习

作文快乐的六一儿童节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快乐的六一儿童节10篇,内容包括六一儿童节作文300个字,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小学作文15篇。游园活动工有六个,一是吹蜡烛,二是点鼻子,三是过独木桥,四是投乒乓球,无物是投篮,六是蒙眼摸篮球.这些活动分布在校园四周,每一个游园场都

学习

我的理想高中作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理想高中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的理想高中作文,我的理想高中作文600字。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网络技术在高校的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文

学习

课外活动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课外活动作文10篇,内容包括课外活动的优秀作文,写课外活动的作文。宁静的学校一下子沸腾起来,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同学们冲出教室,玩着各式各样的游戏:有跳绳的,有踢键子的,有跳皮筋的,远处还有许多小朋友在跳舞、唱歌,还有的在打篮

学习

读书报告作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读书报告作文10篇,内容包括读书报告10篇大学生,10篇读书报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造假事件却也屡见不鲜。继“假奶粉”、“假药”事件后,又闻“文学作品抄袭”、“影视作品抄袭”…,在国际上也有一时闹得沸沸扬扬的“黄禹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