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食疗养生10篇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篇1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1

  

  最近读了有关讲解《黄帝内经》的一些书籍,使我对这部经典的著作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养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在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同时,更感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黄帝内经》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它不象西医书籍那样去讲解生理病理的专业知识,它只是帮助我们去认识自己的身体,帮助我们认知日常生活中的玄妙,告诉我们什么是坏的生活习性,什么是好的生活习性,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怎么不生病,怎么顺应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我深切地感到,《黄帝内经》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精神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典,是一本让你增长智慧的书,是值得我们认真地反反复复去读的好书。

  可是,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这笔财富,很多人认为,讲健康是老年人的事情,养生更是老年人的事情。很多年轻人更是不知道如何珍惜自己的身体,不知道如何善待自己的心灵,不懂得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起居无常,饮食无度,生活没有规律,暴食暴饮,透支健康,透支快乐,还有人以为有了名利地位和金钱就有了一切,许多人都为追求这些东西而对健康在所不惜。所以在当今的社会中,有很多人都是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年轻化。 《黄帝内经》 对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调节情志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难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

  《黄帝内经》要求人们要顺应四时休养生息,而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周围人的身上随时能找到。比如,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它表现在我们每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只有做到了这些,并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我们才会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健康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健康才能长寿,而长寿并不等于健康。只有健康快乐,才是一个完满的人生。你每天的生活习惯,决定你是否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年老还是年少,都应该关注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养生,这样才可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这样才会生活得有滋有味。健康和快乐,才是生命的真谛。

  《黄帝内经》是我国的国学瑰宝,是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中医养生学之源。通过这部古老经典的学习,我们能够洞察生命规律,从根本上把握健康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中有关健康养生的论述比比皆是。

  养生之道

  其实,养生并不难,养生无处不在,养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养生就是养护我们的生命,保养我们的心灵。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学到一点,就做到一点,长此以往,原本不好的生活习惯能得到改正,原本受到伤害的身体能够慢慢得到修复。只要你认识自己,能够“恬淡虚无”,学会“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顺应自然,懂得规避虚邪,“不妄作劳”,善待自己,善待心灵,你就会守住自己的精、气、神,就能远离疾病,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黄帝内经》,它更像一本养生宝典、一本哲学书,一本了解自然,了解自身,关注自身,顺应自然法则,达到天人合一从而使人生存的更好的养生哲学书。也使我悟到 “ 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 ” 的智慧。《黄帝内经 》 流传千百年,是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经典,它的医学价值和哲学价值正在不断被后人挖掘中,我也从这本书中得到不少的启发,也希望我能更深更好的理解这本书,给我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我觉得《黄帝内经 》 可以用三个 " 第一 " 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 》 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 》 。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 》 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 》 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没有中医、没有《黄帝内经 》 的中华民族,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黄帝内经 》 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 》 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这就是《黄帝内经 》 非常重要的思想 ---" 治未病 " 。

  《黄帝内经 》 中说 :"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 就是说上等的医生不是去***已经得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你想,干脆就不得病了,这来得多么彻底 ! 在当今社会,这种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黄帝内经 》 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 》 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我们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 》 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中国古代有三大以 " 经 " 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 》 ,第二部是《道德经 》 ,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 》 。现在,这三部奇书不仅引起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关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因为它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黄帝内经 》还有很多的观点是非常经典和重要的,比如藏象学说、精、气、神、经脉等等,虽然我的知识水平还没有到达研究《黄帝内经 》 的高度,但是我看了这本书之后对我怎样在生活和工作中调节情志、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有很大帮助。

  人体的各机体内部的各脏腑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时也是人与外在环境的统一。脏腑的各项活动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认识一下:

  1.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

  2.机体与环境的统一。《黄帝内经》 明确提出 “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这说明人与天地自然的统一性。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古代医学家总结出内脏生理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变化有关。 “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 《素问 · 生气通天论 》。又如 “ 风伤筋,燥胜风,热伤气,寒生热 ??” 并认为 “ 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 ??” 这都强调到了整体观念。这种整体观念与现代一些医学的局部观点截然不同。

  看完《黄帝内经 》 ,我对于中国人民千百年来顺应四时休养生息的生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前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身上都能找到,比如说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 》 说道: “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者亡。 ” 正常情况下,阴阳对立统一运动有度、有序、适时当位,则阴阳和谐,反之则阴阳失调,而人体疾病的本质就是阴阳失调。《黄帝内经 》 不但在健康上给我们提供了辩证的思想,在精神上也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引,比如在现实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社会关系复杂,都会给我们的情绪带来影响,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喜怒悲忧恐等精神情志活动,也是五脏功能的表现,也就是说,五脏出现疾病同样会给人带来情绪上的疾病,反之,情绪的失常也会影响五脏的健康。大喜伤心,大悲伤肺,大怒伤肝,大恐伤肾,忧思伤脾。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平常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工作都有好处。

  虽说我对此书只是读的这么浅薄,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内涵不仅仅而次,所以我以后还会慢慢品味。不过读此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古文好烂,所以此书还能锻炼我的阅读水平。 饮食、起居、工作和劳动、精神,这四方面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涉及的。 所以养生说到底就是在说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只要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岐伯和黄帝对话当中所说的这样,人人都能活过一百岁。所以说活到一百岁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只需要做好这四方面就可以了。而这四个方面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做到这四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行了,而是一辈子,每时每刻都这么做,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2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这只是经典中的一小段,我把自己平时读经典后,运用经典的几个病案写出来,与您一同分享,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有一天,我的一个同事过来找我针灸***颈椎病,因为以前脖子疼痛,用二针就能明显减轻,有时一针就可以了,今天又来了,说昨天科室有个事挺气人的,领导安排给他做,又没地方发泄,实在不想接那个活儿,晚上想着这事,没睡好,早上起来,颈椎部位疼痛,头晕不适。因为我很了解我的同事,平时蛮有性格的,脾气较大,又急躁,听他说完,心里明白了他的颈椎病是因为肝郁化火,想起内经的原话: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针刺肝经原穴太冲,用泻法,1分钟后拔针,头晕颈痛消失。

  省公安厅一领导,上班期间办公室突然感觉心好像要跳出来了,很难受,自己摸脉,每分钟接近150次,持续了近30分钟,打电话咨询该怎么办?问起病因,说最近因为国庆60周年庆,因安保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压力大,自己火气很大,经常对下属发脾气。我比较了解我的朋友,要他平躺在床上,用手重按左手内关穴处,他照做了,开始压上去疼痛难耐,很想放弃,电话中一再嘱咐直压到内关穴处无疼痛为止。20分钟后电话告知心跳如常。这也是来自于学***典的体会,内经原文: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选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指压***,疗效确实令人感到惊奇。如果病人没经验的,肯定会急诊叫120送去医院,其实这也是中医针灸在急诊临床应用的典型案例。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3

  《黄帝内经》很多篇章理都在讲一些我们生活中的道理,寓治病于日常生活中,如《五常***大论》篇云…..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这句经文的大致意思是西北寒凉的地方多胀病,东南方温热的地方多疮疡。胀病用下法可消,疮疡用汗法可愈,这是气候和地理影响人体腠理开闭所致,天地阴阳的太过与不及所致。

  具体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呢?还得从天人合一的观点出发来理解。首先把人地球化,地球人化。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冬天井中的水是暖的,刚打出来的井水还冒热气,而冬天气候寒凉,当然地表是凉的;夏天刚打出来的井水很凉,但夏天气候炎热。也就是说冬天地球的表面冷,地心热,夏天地表热,地心寒,放到中医的整体观里可以表述为:冬天地球为表寒里热,夏天地球为表热里寒。把人地球化,东南方是不是气候炎热,西北方气候寒凉,那么东南方表热里必寒,西北方表寒里必热,根据天人合一,取类比像的原则来思考,生活在东南方气候炎热的人,腠理开泄,阳气易外泄,容易形成一种外热里寒,内脏相对以虚寒为主;生活在西北方气候寒冷地带的人,腠理密闭,容易形成一种外寒里热的格局,内脏相对以里热为主;理说透了,法和方药是很自然的事,所以内经云: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真正理解了这句经文的含义,在东南方***皮肤疮疡病,你应该是高手。作为广东省中医院的一名肛肠外科医生,感悟了内经这句话的一点内涵后让我在皮肤病的***领域大获丰收,真的。

  经典的内涵很深,我深深的感悟到,只要你真正理解了哪怕是一句话,在某一类疾病的***上,肯定会有很大的突破,比如只要你理解了《阴阳印象大论》篇云:…..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简简单单八个字,学中医的我们都读过,也许都能背出来,但并不代表理解了经文的含义。我也只是从中感悟到一些道理,并把他运用于临床,在晚期肿瘤患者的***中疗效明显提高,以后还有很多很多的路走,对我而言,也许中医药攻克肿瘤只是万里长城才开始迈出了第一步,但我深信不疑,通过传统的中医药、针、刺络及灸疗,肿瘤的***效果应该上几个台阶,有些患者治愈并非不可能,而不是处于目前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现状。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篇2

(注:本文所推荐药膳,均是介绍各个时期经典医书中的代表药膳,读者朋友可以在中药店购买药材自制。)

药膳始于秦汉

《黄帝内经》的问世让人们了解了食疗,战国秦汉时期就有了药膳,《金匮要略》就提供了不少食疗方剂。

清心安神――百合鸡子黄汤

组成:百合50克,鸡蛋黄1枚。

制作:将百合洗净,浸泡一晚,加清水400毫升,煎煮至200毫升,将鸡蛋黄搅匀倒入汤中即成。

用法:一日分2次温服。

功效:百合善滋阴润肺,清心安神。鸡蛋黄能养血滋阴,与百合煮汤,更能增强滋阴养血,清心安神的功效。

晋唐有了食疗专著

隋唐时期,食疗发展很快。魏武帝亲自撰写《四时御食物》,建立了“食制”;南北朝时期,刘休著有《食经》;唐代医家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中专列“食治篇”;孟诜写成了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

化淤抗癌――三七炖乌骨鸡

组成:三七10克,香菇20克,雌乌骨鸡1只,大枣20枚,盐、姜丝、蒜泥各少量。

制作:将三七切成薄片;香菇洗净温水泡发;把乌鸡洗净,去内脏;大枣洗净去核,取三七、香菇、大枣、姜、蒜泥塞入鸡腹中,放到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炖鸡肉熟烂,加盐调味食用。

功效:三七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乌骨鸡肉与大枣温补气血,与三七、香菇同炖,具有滋补强身的同时,更具化淤抗癌功效。

宋元药膳的做法很家常

宋代皇家编纂的医学巨著《太平圣惠方》中,将食疗保健的作用总结为“病时治病,平时养身”,食膳类型又增加了散、饮、汁、煎、饼、面等,做法很家常,皇家百姓都能用的药膳,很受欢迎。

清热解毒――马齿粥

组成:马齿菜(即马齿苋)250克,大米60克。

制作:鲜马齿菜洗净,切碎,用水适量,与大米共煮为粥。

用法:空腹食之,日服2次。

功效:马齿菜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血消肿之效,与米共煮为粥,和胃健脾,使其寒凉而不伤胃,特别宜于老人、小儿、产妇服用。

明清的药膳成熟了

食疗发展到明清时期逐渐成熟,名医辈出,出现了不少医学名著和食疗专著。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的问世,也标志着明清时期食疗学已经走向了成熟。

补血养阴――桑葚膏

组成:鲜桑葚100克,冰糖适量。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篇3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1

  阅读,是个自我沉淀、自我提升的过程。读书月活动中,我有幸读到《黄帝内经》一书,让我在纷繁世界中得到了片刻宁静,有了些许人生体会。

  《黄帝内经》是一本生命之书,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原则等。

  《黄帝内经》把人的形体和精神看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的形体病变可以影响精神,精神的状况又可以影响形体的病变,同时人体又是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紧密相连的。人体必须与外界环境取得平衡,按照自然界的变化来调节饮食起居和精神活动,前者为“形神合一”观,后者则为“天人相应”观,二者充分反映了《黄帝内经》中的“整体恒动观”,是其所主张的两个基本观点。

  《黄帝内经》是一部经典、深奥的中医药学著作,它不同于西医书籍那样将人体进行解剖、生理、病理等学科性细化,而是通过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理论构建了完整的中医药学体系。要说《黄帝内经》的特点,我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变化”。举个例子,在《咳论篇》中的一个问题:肺之令人咳何也?而回答是: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从中,我认识到即使是一个症,也是无穷变化的,更何况***方法呢?黄帝内经的思想很博大,能包容。在《异法方宜论篇》中说到,一病而治各不同,地势使然也。东方之砭石,西方之毒药,北方之灸焫,南方之九针,中央之导引按蹻,雑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也。

  我只是愚笨初学者,尚能有所感悟,对于圣贤前人,当然更不在话下。仲师之伤寒,金元四大家之寒凉攻邪补土滋阴,明清之温病,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内经。一部经典,竟成就了一部部新的经典,真是蔚为壮观。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开卷必有益,多读书,读有用书才能提高自己。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把书作为人生益友,始终走在学习的路上,乐此不疲。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2

  由于文言文知识和医学知识的匮乏,确实读不懂《黄帝内经》,但仍然为她而着迷。迷于书中所写的东南西北中,迷于她所写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迷于她所描述的肝心肺肾脾,以及书中的酸咸甘苦辛。

  她告诉我,吃什么最健康: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既不是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的,牛奶为上品,鸡鸭鱼肉为好东西,同时告诉了我们各种食物都有它的季节,和饮食专家们所提倡的不吃反季节食物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告诉我们一年当中我们该怎么去生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就是说春天我们就应该象植物发芽一样,让我们人体的气机生发出来;夏天,我们所有的阳气浮于体表,同时将一年中代谢所产生的垃圾通过汗液排泄出体外,所以我们夏天的消化能力就相对弱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苦夏,夏天为什么容易拉肚子,为什么夏天吃多了雪糕不好,喝冰镇的汽水、啤酒不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万物开始收藏了,我们的身体也应该开始收敛了;冬天是闭藏的季节,植物都凋零了,很多动物都冬眠了,水都结冰了,我们也应该象那些动植物一样避开寒冷的冬天之气,这也是俗习中提倡冬令进补的原因,这时人体的阳气全都在体内,吃的东西比较容易消化和吸收。

  她告诉我,人要想健康,要因天之序,也就是要遵循自然法则,遵循一年的四季之气,遵循每天的小四季。人的健康在自己,你和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你也就越健康。

  我为书中所写的一切而痴迷,相信随着对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我会有更深的理解。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3

  说是读了《黄帝内经》,可实际上自己并不是读原文,而是看了北京厚朴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在电视里讲《黄帝内经》的节目,然后又读了几本根据这个节目录制下的《对话录》,感到深受启发。养生的文章有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只能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几点写下,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 顺应天时,顺应四季

  生命是智慧的,人体充满奥秘。古人认为,人在宇宙中,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大。年有四季,亘古不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敬畏天地,在应该的时节做应该的事情,不要违背上天的安排。我们顺应它,就是使自己顺应自然,与其和谐共振,“天人合一,尽享天年”。古人的智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今天仍然可以从中汲取能量。

  2。 因人而宜,因时而宜

  养生的方法有许多,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从中医来讲,人有五脏:肝肺脾胃肾,功能各不同;每个人生来先天不一,各人五脏也强弱不同。有的肝气旺,有的肾气足,保护好自己的“元气”,并关注自身的变化,提高身体的敏感度,摸索与分析自己的“强”与“弱”,从而对症处理分别对待。

  3。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好好吃饭,要吃身体需要的饭,能“消”与“化”的饭。即使山珍海味,如果不能消化,也是白费,说不定还成为垃圾,还要劳累身体费心打扫;“五谷为养”,最好的饭就是家常饭。

  好好睡觉,是到睡觉时就要睡,不能勉强自己的身体,委曲求全。某种意义上说,睡觉比吃饭还重要。现代社会的“灯红酒绿”已使我们不能安时就寝,根本无法做到“日落而息”,但如果明白道理,就要强迫自己该放手时就放手。

  4。 养心比养生更重要

  养生重要,养心更重要。养心的方法有多种,但我自己体会,读书与写作也是让我们的心静下来的一种方法。不断反省自己,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境界,更是使人静心的方法之一。

  5。 人生最完美的结局:无疾而终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篇4

西方主要讲营养,东方重点讲食养;营养属于直补,而食养在于调补;营养讲均衡,食养讲平衡。二者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证人体的营养既不缺乏,也不会过剩。

营养,指的是人体从外界摄取需要的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西医学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等。

中医的食养靠的是什么呢?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明确提出了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四大类饮食是我们主要的膳食构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要全面吃,整体吃,不能偏颇。

如果由于营养不全面,或是因为疾病消耗的原因,出现营养的失衡,甚至脏腑阴阳、气血、寒热的不平衡,那么就应该进行调补以恢复平衡。

调补营养不良导致的五脏虚实

第一,属于脾虚导致的消化不良,表现为食少腹胀,乏力倦怠等,用健脾的方法进行调补。常用人参、白术、山药、扁豆、砂仁等。

第二,属于脾被湿困的,表现为呕恶腹胀,舌苔腻,食少便溏的,应醒脾祛湿,否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营养的吸收。常用荷叶、苍术、藿香、薄荷等。

第三,属于脾胃气虚的,表现为胃胀,不思食,畏寒喜温的,应温胃健脾,以帮助饮食的消化吸收。常用***参、白术、砂仁、肉桂、陈皮等。

第四,属于胃热有火,表现为口渴饮冷,便秘,口舌生疮,口臭的,多为营养偏胜,常常由于过食辣椒、蒜、酒、狗肉等热性食物引致,应多吃清热去火的寒性食物加以调整,以恢复平衡。

第五,属于脾肾阳虚的,表现为畏寒肢冷,腹不温,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夜尿多,是肾阳不足,火不暖土。应温补肾阳,健脾运化。常用附子、白术、肉桂、干姜、桂附理中丸。

调补消耗性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

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就应及时救治相关疾病。如结核等慢性病、久病消耗过大,特别是癌症后期的恶病质等,都会导致营养的严重缺乏。

调补营养不良导致的各种虚证

第一,营养不良性血虚。这种血虚是由于营养不全面或不足引起,表现为面色萎黄,消瘦或虚胖,头晕乏力,甚至眼前发黑,脉细无力,舌质淡苔薄白,应多吃补血饮食或药膳,如当归炖乌鸡、红糖红枣煮鸡蛋等。

第二,营养不良性气虚。表现为四肢乏力,疲倦,面色憔悴,食少头晕,舌质淡,脉弱无力,应多吃补气饮食或药膳,如人参炖乌鸡或用***参(15克)、黄芪(15克)炖猪肉。

第三,营养不良性阴虚。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舌质偏红,脉细无力,应多吃养阴饮食或药膳,如龟、蘑菇、黑木耳等。

第四,营养不良性阳虚。表现为头晕神疲,畏寒肢冷,食少便溏,小便清长,脉沉迟无力,舌淡苔白,应多吃养阳饮食或药膳,如狗肉、牛肉、羊肉等。

中医食养宝贵经验对现代人的启示

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学,在饮食营养方面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总的原则在于平衡膳食。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提出了饮食的四大结构。

五谷为养:五谷包括粮食、各种杂粮及豆类。

五菜为充:指各种蔬菜。

五畜为益:指猪、羊、牛、鸡、鸭、鱼多种肉都要吃。

五果为助:包括各种水果。

原则是饮食要全面,不能偏食。

第二,通过饮食可以调补人体。

中医认为,每一种食物都有四性(寒、热、温、凉)和五味(酸、苦、甘、辛、咸)。通过食物的四性五味,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寒热虚实的偏差。

第三,反对偏食。

《黄帝内经》告诫人们,饮食偏嗜易损伤内脏,故而提出:

味过于酸,易损伤肝脾(“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如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

味过于咸,易导致心肾受损,出现“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骨骼、肌肉都受到影响,致大骨枯槁、肌肉短缩、心气受抑)及“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过咸伤血管)。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发现盐吃多了会损伤血管,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经验!

味过于甘,心气满(喘满),色黑(肾气泛而黑),肾气不衡(阴阳不平衡易致阴亏阳虚),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土克肾水)。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火气灼土,致胃强脾弱),多食苦则脾槁而毛拔(火克金,伤了肺气,肺主皮毛)。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金克木,肝伤而筋绝);味过于辛,则多食而爪枯。

第四,吃时令菜(即季节菜)。

食养是对生命的营养储备。《黄帝内经》认为,季节菜“得天地之精专”,季节菜无论形质、口感都是最好的,所以要多吃季节菜,即四季春夏秋冬及二十四节气出产什么菜就主要吃什么菜,比反季节菜要营养得多,而且种植也可节能降耗,省时省力,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第五,吃五色菜及五味菜。

五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五色:青入肝,赤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

第六,吃象形菜和象义菜。

象形菜:长得像什么,补什么,如核桃像大脑,吃之补脑;木耳像耳,食之养耳;腰果像肾,食之补肾……

象义菜:越冬食物,长在水中的、背阴处的、地下的食物养阴;反之,越夏食物,长在高空的、向阳的食物养阳。

第七,以脏补脏。

肝补肝养眼,肾补肾,猪蹄养脚……

第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叫因地制宜。当地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下的饮食,更适合于当地的人,所以饮食应以本地出产的食物为主,外地的为辅。这样,不但有利于当地人的身体健康和营养的吸收,而且也可避免食物长途运输、贮存等带来的额外经济负担。

第九,不同体质的人选用不同的饮食。

这叫因人制宜。人有阴阳、寒热、气血虚实之异,饮食也应随之调补,中医在这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如气虚之人要多吃补气的食物,诸如肉类、人参等。血虚之人宜多吃大枣……

第十,不同的疾病选用不同的饮食。

这叫因病制宜。不同的疾病应选用相应的饮食,一来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二来也防止饮食不当而加重病情。中医自古就有“忌口”和“药食同源”之说,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十一,药膳。

药膳是中医食疗的宝贵经验,目的是通过食物与药物的配合,把苦口良药变为可口良药,这是中医食疗的一大宝藏。

第十二,食物生克。

对于食物的宜忌,中医有着丰富的积累。

相宜: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或药物相配可以起到互补调味作用。

相忌:指两种食物或药物相配合而出现性能降低或起不良作用,如人参与萝卜,因为人参补气,萝卜破气,同吃会降低人参作用。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篇5

朱鹤亭 养生语录

中国四大国粹,中医居首位。

马烈光 十分有幸,今天能与朱老在宝岛台湾的圆山饭店相聚,一同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养生高峰论坛”,为中华文化的普及及养生的发展贡献力量。2010年广州第一届两岸养生论坛上,与朱老失之交臂,引为憾事,今天能面晤朱老,聆听教诲,真是得偿所愿啊!

朱老 马教授的演讲,旁征博引,通达古今,使我也颇有收获,你可说是当代养生界的一大代表人物,希望我们以后能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马烈光 早就听说您是养生大师,尤精道家养生术,这几日相处之中,发现您虽然近九十高龄,仍健步如飞,银髯飘拂,宽袖摆摆,恍如古之“列子御风”,没有半点老态,真可称得上是“却老而全形”的养生达者。能否请您首先谈一下在运动养生方面的心得,您是如何保养出这样老而不衰的好体格呢?

朱老 这主要得益于长期的武术修炼,尤其是对道家养生功的修炼。家父在我少年时,就请了两位老师教我《周易》、《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古籍经典,同时习医练武,学习道家养生术及风水堪舆知识。武术和道家养生术的习练,从我六岁开始,一直持续至今。几十载的坚持锻炼,我对武术和道家养生术有了更多理解,更有诸多感慨和赞叹。

朱鹤亭 养生语录

中华武术、中华气功、中华医理、道家养生等,无不讲求意与气、静与动、刚与柔、内与外、精与神、劲与力、身与形的谐和统一。

马烈光 古人说“引挽腰体,以求难老”,武术与养生的关系应该是很深了。

朱老 武术,乃是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具有民族形式的一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击运动。中华武术,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成长、发展,故它与传统哲学、医学、兵法、养生、气功、武打、武舞、宗教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武术精要中的“动中求静、静中求动、以动为本、刚柔相济、内外合一”等,无不包含着养生、强身、克敌、制胜的道理。中华武术、中华气功、中华医理、道家养生等,无不讲求意与气、静与动、刚与柔、内与外、精与神、劲与力、身与形的和谐统一。其旨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长寿命,以求福乐。而习武练功,能让人身手灵敏、举止快捷、进退无形、内外兼修、动静相依、精气相随、筋骨劲强、心神合一、刚柔相济、攻防自如等,养生之道,实已蕴藏其中。

马烈光 “身手灵敏、举止快捷”,您老真是楷模。武术,对习练者有没有什么要求呢?

朱老 首先,对人的身体有一定要求。以太极拳术为例,虽然它是防病防衰的良法益术,但是,患有肺气肿、肺癌、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严重高血压、肾衰竭、血压低、美尼尔综合征、帕金森氏症、肝癌等患者,不宜习练。其次,需要有一定经济能力。常言道,穷文富武。穷者,寒窗苦读,以求闻达,自能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收获;富者,习武练功,拜师授徒,访友比武,样样事情,无不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有所作为。最基本的来说,练拳,饮食为先,要吃饱、吃好;练武,兵械为要,须拥有刀、***、剑、戟、斧、钺、钩、叉、铲、棍、鞭、锏、锤等。一美食,二器械,无不需要具有相当的物质基础。另外,还要有恒心,并要坚定和坚持练武的意义。

我幼年随父习套路,练器械,仅是学和仿,所以对家父所练的拳术、功法,所习的兵械、技艺,既不知其然,更不解其所以然。因而至今深知“学会三天,练好三年”,“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的习武道理,同时也明白了“学艺先识礼,习武先明德”的练武意义。这些都是有志于习武强身的朋友需当谨慎的。

朱鹤亭 养生语录

道家养生,提倡“性命双修”,修性,在于炼心、炼意、炼性;修命,在于炼精、炼气、炼神。

马烈光 您出身于道、武家庭,令尊又是崂山道士,请您谈一谈您对道家养生的心悟。

朱老 道家,是主张“清静无为、养生益寿”的一种老庄学派。道家在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中,对研究、传播养生学与养生术,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道家对人的精气神形、饮食起居、、疾病等理论,也皆合于养生益寿,所以道家习气练功,道饮、道膳、房中、服食药饵等,皆基于物质生活。

马烈光 养生,就是根据人体的生命健康规律所采取的一切有益身心的物质和精神的行为。而中国的养生学术,受道家的影响最深,至今,道家养生也是各种养生流派中极其重要的一支。

朱老 中国道家思想之核心,乃向往长生不老,基于这一思想,形成了道家对养生学的研究和养生术的追求。虽说长生不老是违反自然规律,甚至是无法实现的,但道家热衷追求长生不老的历程中,却探索、研究、领悟了许多益寿延年行之有效的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道家的养生学。

马烈光 道家的养生体系如何呢?

朱老 道家养生学,遵循的原则有三:一是养生与自然的结合,使养生与天地环境之统一;二是养生与形神的结合,使养生与精神形态之统一;三是与生活的结合,使养生与饮食七情之统一。因而,道家的“性命双修”和“精气神合修”的学说,便形成了道家的养生体系。

马烈光 道家讲求效法自然,想必养生实践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吧?

朱老 道家养生,提倡“性命双修”。修性,在于炼心、炼意、炼性;修命,在于炼精、炼气、炼神。道家养生,讲求静动之互涵,神静,以求身心泰然,而益健康;身动,以求气血协调,而养脏腑。道家养生,讲求七情协和,人生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之则成害,调和则益寿。道家养生,讲求顺应季节。春,宜活动肌肤,舒展筋骨,以助身体机能之生发;夏,宜疏泄肌肤,强化脏腑,以促进气血之周流;秋,宜收敛神气,润养肺气,以增强血脉之贯通;冬,宜防避寒冷,活动肢节,以养筋骨。

总之,道家养生学,注重养生与自然的结合,提倡养生与形神的结合,故善养生而求益寿者,应涵养精神,益养形态,修养情志,懿养德行,从而使内养心性与外练形体,臻于合一、达到升华。养生之道,寓于其中矣。

马烈光 道家对膳食养生有哪些要求呢?

朱老 养生之道,重视客观物质性,即应善饮善食。道家以“饮”、“食”为养的养生观,在几千年中,始于黄帝问道于崆峒山广成子,启于夏商殷周之祀神祭典,基于周代老子作《道德经》,继之战国时庄子宗黄老之道,汉代张道陵组成道教,道家学说,遂益广大,形成了广博的养生体系。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莱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民以食为天的道与理,饮食为生命之源的意义,蕴寓其中。道家养生学和养生术,本于健身益寿,防病疗疾,基于饮膳养生,饮食有节。晋代道家代表人物葛洪曰:“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

过多。”

道家经典说:“食欲无过,去肥浓,节咸酸,能中和者,必久寿也。”由此可见,道家对饮膳之益、饮膳之养、饮膳与健康、饮膳与寿命,有着合理而实际之论。取饮膳而养生,择饮膳而疗疾,此乃道家养生学内容之要。精,人身之本,人命之宝。善养生者,当先宝其精。养精之要,在于身,安身之要,在于食。

朱鹤亭 养生语录

呼吸吐纳之术,在于强化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生命活力。

马烈光 气功,在中医养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运动方式,也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气功与道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您是如何看待气功的呢?

朱老 我来谈一谈道家气功吧。道家气功,以静养神,重静贵柔,以动养身,动静相合,以养精固本,养气兴力,养神益生为主,有益于协和生机。所以内养功法,以静协调脏腑、气血、脉髓和神志。外动功法,以动强健筋骨、肌肤、肢节和形态。习之有常,练之有法,气功之物质功能作用,功法之客观规律效果,自然可见。在几十年的道家气功修炼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气功的科学性在哪里?我认为,从道家气功的习练过程和结果来看,气功之科学性,基于其呼吸之物质性,呼吸之物质性源于吸收氧气入体内,呼出二氧化碳与体外。气功之调节呼吸,锻炼呼吸,增强呼吸系统之功能,表现着呼吸节律之规律性和客观性。习气练功,增进健康,养益生命,可谓气功的精华所在。

《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有:“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所以,呼吸吐纳之术,在于强化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生命活力。

马烈光 您的话语中时常提到《黄帝内经》的原文,而且我得知您的医学造诣十分深厚,恰好我对《黄帝内经》养生学术也略有研究,自古“医道同源”,您觉得道家医药学和中医有何联系呢?

朱老 中华医学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受到了道家和儒家的深远影响,尤其是道家。

在中华医学的历史中,对中医学产生深远影响的医药学家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均是道家名士。典型者如孙思邈,世称“孙真人”,善读老庄,博通经史百家,隐于太白山习道,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而孙思邈又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称为“药王”,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很重要的贡献,其所著《干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对中医学之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都做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所以“医道同源”这几个字,可谓道尽了中医药学与道家的根本联系。

马烈光 您曾多次出国讲学和行医,对中国文化和中医学在国外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朱老 能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贡献微薄之力,是我最欣慰的事情。记得有一次在日本交流中医学的时候,曾为福田博士***瘫痪,点穴、针灸和食疗三管齐下,经过八天的***,福田博士终于能站立起来。这对于日本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奇迹。有一位日本大夫惊讶地赞道:“中国医生真棒!中华医学真行!”听到这句对中华医学的赞美,我感到无限的快慰与光荣。

马烈光 我听说中国古籍出版社副社长杜杰慧博士已成为您的入室弟子,真巧,杜博士也是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曾教过的学生。我为她能成为您的弟子而感到高兴,同时祝贺您得此高徒。

朱老 呵呵!道家讲究缘分,收到一个好徒弟其实不易。中医经典的《黄帝内经》也说过:“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杜杰慧于中医经典颇有功底,对中国文化也有相当的积累,尤其治学严谨,态度诚恳,愿意潜心研究道家养生术,我也很欣慰能得到这样一个好徒弟,可谓“得其人也”。

马烈光 《诗经》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聆听朱老谈经论道,感佩万千,特拟诗一首,诚表敬慕:

自古华夏重养生,当下首推鹤亭翁;

曾踏千山论老庄,更涉重洋传岐黄;

古闻崂山道祖庭,今出玄鹤追彭铿:

拳不离手筋骨健,仙风道骨气如虹:

深根固柢怀至德。却老全形有真功: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篇6

关键词:慢性肾炎;中医护理;健康教育

慢性肾炎属于祖国医学“水肿”范畴,其病理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具体而言,水肿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肺、脾、肾三脏,而关键在肾。《景岳全书。肿胀》篇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则”。

由于该病迁延难愈,因此对疾病的护理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合理的饮食起居及情志调节对该病的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1饮食护理

《黄帝内经》谓“谨和五味”强调了饮食护理的重要性。通过饮食护理,调节饮食品种,以加强营养,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扶正祛邪去除致病因素,以利疾病的好转。整体而言,慢性肾炎的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富于营养,忌厚味油腻,正如《药王千金方》谓“其所禁之食,常须少啖,莫恣意咸食诸杂物”。

由于致病因素及体质的差异,水肿的病理性质有***、阳水之分,并可相互转换或夹杂,故中医护理上也应区分对待。

1.1阳水饮食护理

阳水属实,多由外感风邪、疮毒、水湿而成,病位在肺、脾。证型不同,调护当异,阳水多实,当袪邪为主。黄帝内经谓“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故风水相搏型可食热粥后食,麻黄、甘草汤,以疏风宣肺。调护上当从《药王千金方》所言“取汗愈,慎风冷”;对于湿毒侵***型,则可进食冬瓜鲤鱼汤以利水祛湿。浮肿明显者应以《药王千金方》谓“始终一切断盐”以利水消肿。

1.2***饮食护理

***属虚或虚实夹杂,多由饮食劳倦,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所致,病在脾肾,调治当以治虚为主,饮食上也要时刻兼顾患者虚的一面。《黄帝内经》谓“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寒胜则浮”,故属***者可适当进食大蒜头、生姜、川椒、桂枝以温阳散寒利水,多食山药粥以健脾益气,行气化湿,忌生冷瓜果类。慢性肾炎患者应忌盐,水肿较重者,应予无盐饮食,轻者予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4g);肿退之后,亦应注意饮食不可过咸。《肘后》云“肿瘥后渴,慎勿多饮”,肿退之后,宜少饮水为佳。若因营养障碍而致水肿者,不必过于忌盐,饮食宜选择优质蛋白高热量低磷饮食(蛋白质每日限制在20~40g),且要求60%以上蛋白是富含必需氨基酸的高生物效价蛋白如牛奶、瘦肉、鱼类等,禁食植物蛋白,同时应摄入足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供给人体足够热量。

2情志护理

《黄帝内经》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慢性肾炎患者多久治,迁延不愈,易产生悲观情绪,肝气郁结,思虑过度伤脾,所以患者可出现烦躁易怒,夜寐不安,食欲不振等症状而使病情加重。《药王千金方》谓“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故应选用各种情志调理方法,以调整患者心态,如深入病房,运用护理心理与病人接触交谈,转移其注意力,鼓励病人使其思想放松,情绪乐观,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起居护理

《黄帝内经》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慢性肾炎病人的起居亦很重要。首先应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它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和养生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起居有时,预防感冒,勤洗澡,勤换衣服,有利于预防感染;注意充分休息,不可过度劳累,应节制,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黄帝内经》谓“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故慢性肾炎患者应做适当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以助四肢之阳,使阳气渐行,穿衣服要温暖以助肌表之阳,使温阳化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给药护理

《药王千金要方》谓“治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即愈”。风水患者,服药后应加食温稀饭,并加盖被,以助阳化水,使邪发有路,汗时勿吹风,防邪入经络。汗湿衣服不可久穿,应立即更换。腰以下肿者,服利水消肿药,以小便快利为度,肿消即可停药,不必尽剂。水肿消除后,患者口渴,亦应谨慎少饮为佳,以防三焦决漏,水湿遂流诸经络复水肿。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篇7

为什么会谈到从《黄帝内经》看现代养生呢?现代化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丰富,但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的思想和生存要回到哪里去呢?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人类的健康生存要回到最自然、最朴实的根本上去。因此,古代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又被人们重新认识和重视。

一、养生的内涵

所谓的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实现体质的增强,达到疾病预防的目的,从而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养生的“生”就是生命与生存的意思,而“养”则侧重于保养与调养。简单地理解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从传统中医理论的角度来说,养生应该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的变化规律,达到科学调养实现生命活力的增强[1]。

二、《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这本书中关于养生是这样理解的:必须顺应自然,然后确保身心健康,不断完善心理道德,最终适应社会。其养生观念相对全面,因此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理论先进性[2],这也是《黄帝内经》被奉为养生鼻祖的原因。其更侧重于引导人们加强生活管理,颐养天年。其中养生并不复杂,也?]有多少神秘之处,《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知识值得我们深思。

1.养生的最终目标是“五福六极”。其中的五福是我国传统观念的体现,在尚书洪范中就有这方面的论述。周武王灭殷商之后,向其叔叔寻求国家治理的妙方,他的叔叔说:“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五福:一曰寿(百姓健康长寿),二曰富(百姓富起来),三曰康宁(健康安宁),四曰行好德(道德),五曰考终命终(自然老死),这五福当中有三福是关乎健康的。而所谓的六极具体内容为:一曰夭短折(“夭”就是夭折,“短”是短命,“折”是意外死亡),二曰疾(疾病),三曰忧(忧虑),四曰贫(贫穷),五曰恶(恶事),六曰弱(弱小)。而巧的是这六样也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足以看出,健康就是幸福的指标,而养生关注的重点也是这些指标。

2.生活习惯对长寿的影响十分明显,其中《黄帝内经》把养生放在首要地位,衡量养生效果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寿命。我们一般认为“七十古来稀”,而在古代关于寿命的要求更高,我们常说的百岁,在古代要在120岁以上,而人的上寿一般是120岁,中寿为100岁,下寿是80岁,因此80岁仅仅是最低的长寿标准。结合五运六气的理论,人应该活到120岁。关乎寿命的因素除了遗传外,还有气候、医疗条件和经济条件等,而这些综合占比仅为40%,剩下的60%则是生活习惯。最佳的生活状态就是天人合一,人要与天的节奏相一致,少吃反季节蔬菜。

3.最为经典的中医养生主张。《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的养生主张认为,必须要保全性命,确保天人合一,这些中医养生主张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其中报名全形论最为经典,其意思是说人来到世界上很不容易,因此在临死前不要留有疤痕,整个身体都是完整无缺的。这就是人的最高养生目标没有丝毫损毁[3]。另外,其强调天人合一,我们人的生命和生活节奏要与天地保持一致,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要避免长期熬夜,适当地调整作息时间,该休息时就休息,这样才能保证免***力的提升,这也是养生的关键部分。除了这些还要讲究防治一体,养生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应该注重修身养性,将养生当作是乐趣,而不是既定的要求任务,这样才能确保养生有效。

三、《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法则

1.关注饮食。长寿的人一般都杜绝暴饮暴食。因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如果经常过度饮食往往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身体负荷过重,最终出现消化不良,筋脉瘀滞,气血流化失常[4]。《黄帝内经》对于饮食方面有专门的描述,其认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其警告现代人必须少饮酒。在其中的《灵枢》部分其说酸味先入肝,苦味先走心,甘味先走脾,辛味先走肺,咸味先走肾。酸、甜、苦、辣味道不一样对于五脏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必须保持味道摄入的均衡,因此我们必须均衡营养,合理搭配,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药食同源可以根据脏腑盛衰和疾病的不同,从而选择不同的食物以起到补充身体所缺乏东西的作用,采用药食和饮食并用的方法,把养生和治病相结合,并选择适当的食物和药物,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辩证施膳施治。

2.时刻保持好心情。心情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黄帝内经》对于情绪方面也做了特殊说明,其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的反复变化会伤及到肝脏。在素问部分,对于心情与养生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这告诉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好心情,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中往往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使得身体正常运作出现失衡。

3.对于肾脏要特别保护。我们的日常食物摄取更多的是五谷杂粮,而每个人也都有着七情六欲,因此适当的房事可以满足机体需要,但是过度则不利于养生。在《黄帝内经》中,其认为阴精是人体生命正常活动的基础性物质,必须要重点保护,适当节制,这也是肾脏保护的关键一步。

4.保护元气。我们常说元气大伤,因此也必须做好元气的保护,这是人体自身免***能力与抵抗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养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中国古代就倡导锻炼筋骨,中医上更倡导肝主筋骨、肝主生机,所以说必须通过锻炼筋骨实现元气的保护,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四、《?S帝内经》中的养生法顺应四季的变化规律

《黄帝内经》对于养生的变化具有四季特征:春天万物苏醒,人们更应该早睡早起,充分享受春日的美好,做到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多欣赏美景,保持心态的愉悦与平和,与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融为一体。在夏季,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天地气交,物生以长,至夏茂盛,更应该生活规律,学会情绪的控制,不要抱怨,不要动怒,时刻保持心情的愉悦。在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季节,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必须早睡早起,加强日常锻炼。在冬天,气候寒冷,应该早睡晚起,做好驱寒保暖,作息随阳光起落,以免阳气外泄,适应调养藏气之理,逆之伤肾气。不同的季节对应不同的养生特点,需要根据季节适当调整。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篇8

对于黄帝提出的问题,岐伯回答说:“上古先民中绝大多数是知晓道理的人,他们效法与顺应天地大自然的规律,吃饭、饮酒有节制,起居循常规,每天工作、劳动与运动但不过度,所以他们的身体与精神均健康和谐,从而享尽天年,活到100岁以上才寿终正寝。”

接着,岐伯进一步分析,现在的人与上古的人生活方式不同,他们把酒当水喝,把错误的生活方式变成了常态,醉酒后还要行,为满足一时的欲望而耗竭自身的真精,不知道爱护和保持体内的精气,不懂得按照时空规律去御养自己的元神,只***及时行乐,完全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又起居颠倒,夜晚不睡觉,白昼不起床,所以刚过50岁各种生理机能就衰退了。

对照当今社会某些人,出门电梯,出行汽车,以车代步,饮食无度,腰粗肚大,一爬坡就气喘,提一桶矿泉水就闪了腰,摔一跤就骨折,甚至打一个喷嚏也可能椎间盘突出……不就是“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的典型代表吗?

岐伯明了黄帝向他咨询上述问题的主要目的,是要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的今时之人找到回归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健康良方。岐伯说:“上古通晓天地大自然规律的圣贤之人,在给民众进行健康教育时反复强调,易引发急性传染病流行的邪风和易损伤人体正气、导致感冒与引发身体原有疾病加重的邪风都一定要及时避免。同时,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的心要恬静、淡定,心无杂念,心像宇宙一样空灵,这样,真气就会顺从人的形神自然规律在体内运行流动,精神饱满而不外散。如果我们认真做好了以上两点,疾病会从哪里产生呢?”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篇9

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典籍中,都有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记载。这是中华民族上古传说中两位有过杰出贡献和巨大影响的氏族领袖。由于年代久远,他们的事迹经过无数人的口耳相传,到了后世的史籍中,便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甚至互相矛盾的情节,有些还带有荒诞离奇的神话色彩。这里,我只能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主要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归纳,作一个概括的介绍。

先说炎帝。“帝”字本来的意思就是“神”。有一种记载说:他生下来三天就能说话,五天就会走路,七天长出了满口牙齿,到了三岁便懂得了种植庄稼等知识。这显然是把他神化了。不过说他聪明能干超过常人也许是事实。

炎帝的父亲叫少典,母亲叫任姒,他们的氏族生活在姜水之滨(今陕西西南部),因此以“姜”为姓。当时正处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生产工具用石块打制而成,十分粗糙简陋。人们主要靠采集树果、打猎为生,经常流动迁徙,居无定所,食物得不到保障,还时时受到疾病的折磨。

炎帝长大后做了氏族领袖,引导人们做了许多有利于促进生产、改善生活的好事。

他把原来粗陋的石器磨制改进,发明了斧头和耒(lěi)耜(sì)等工具。有了斧头,人们就能用来砍树除草,把原先荒芜的土地开辟成农田,然后用耒耜等松土耕作,播种五谷。他还教人们开凿水井,发明陶器,给饮水和灌溉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由于长期食用野兽、蚌蛤等肉类食物,体内容易积聚各种毒素,因此人们经常患病,一旦疾***流行,又得不到***,就会大量死亡。据专家统计,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还不到四十岁,许多人只活到十来岁就夭折了。于是炎帝便冒着危险,遍尝百草,辨别药性,给人们治病。通过实践,逐步积累了***疾病的经验,为当时及后世子孙的延年益寿作出了贡献。流传至今的中国最早一部药物学古籍《神农本草》,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每年按时收获的农产品,不但弥补了采集和打猎所得食物的不足,而且还有一定的剩余用来饲养家畜,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在水边向阳的地方搭建房屋,过起了定居的生活。人类社会也由原来的采集、狩猎经济进入了以农业、畜牧为主的时代。

为了表达对炎帝的崇敬和爱戴,人们根据他的业绩和贡献,称他为“神农”。他所领导的氏族群体以及子孙中继承氏族领袖的人,也被后世称为“神农氏”。

再说黄帝。他是少典的后裔,时代晚于神农氏,大致和神农的八世孙榆罔同时。他的氏族生活在姬水之滨(今陕西北部),因此以姬为姓,名轩辕。他年幼时聪明过人,天性仁厚,长大后担任氏族领袖,任用贤臣,勤***修德,深受人们的爱戴和拥护。他同神农氏领袖榆罔一北一南,所辖的地区和势力大体相当。后来,这两个氏族集团各自向东方迁移发展,逐渐顺着黄河两岸散布于中国的北方和中部的广大地区。

当时,在今山东、河北、河南的交界地带,居住着一个实力强大的九黎氏族。它的领袖名叫蚩尤,生性凶暴,经常仗势欺凌周边的氏族,杀戮无辜。邻近的榆罔氏族无力与他抗衡,便派人向黄帝求助。受到侵害的其他氏族也都希望黄帝出来主持正义,讨伐蚩尤。

于是,黄帝便联合榆罔和东夷等氏族集团,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县)同蚩尤打了一仗。经过激烈的交锋,蚩尤的***队开始败下阵来。黄帝正要挥兵追击,突然天色骤变,浓雾四起,遮掩了追兵的视线。黄帝立即命人把自己发明的指南车推到阵前,指示方向,终于在冀州之野赶上敌***,捕杀了蚩尤,取得了涿鹿之战的胜利。从此,他成为中原地区所有氏族集团共同拥戴的领袖。

黄帝不但通过战争建立了赫赫武功,而且在文治方面也作出了许多贡献。

相传他发明了车、船,便于人们出门远行,载货运输,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又伐木构材,建筑起高大坚固的住宅,让人们遮挡风雨,安居乐业。

他按照自然界阴阳节气的变化,制定了历法,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能适时播种、耕耘和收获,保障了农作物的收成,提高了生活水平。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篇10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教授 马有度

癌症康复是门复杂的学问,但如果用中医思想来思考,却又非常简单——无论什么癌症病人,只要保证他的合理营养,就能扶助正气、对抗邪气、促进康复。

早在2000年前,《黄帝内经》就有一句名言;“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是说,***病症不仅要靠药物,还要配合饮食调养。对于癌症病人来说,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一样也不能缺。为什么强调七大营养素一样都不能缺呢?这是因为癌症是一种慢性的消耗性疾病,会耗掉人体的营养,时间一长,病人就会营养不良,晚期的癌症病人更为突出,越来越消瘦,中医称为“失荣”,西医称为“恶病质”。所以,无论早期或者晚期的癌症病人,都要想办法得到全面的营养供给。如此,早期病人有助于康复,晚期病人有助于延长生命、改善生存质量。

配膳“四个要”

对癌症病人来说,吃一些营养滋补品,未尝不可。但更为重要的,还是谷肉果菜巧安排,七大营养素就能够得到保证。怎么个巧法呢?我的建议就是“四个要”:

第一,要合理搭配;

第二,要少量多餐;

第三,要容易消化;

第四,要变换花样。

我们先说合理搭配。还是《黄帝内经》说得好,就是四个字:谷、肉、果、菜。这个谷字,就是米呀、面呀这些谷物粮食,提供碳水化合物保证能量。这个肉字,就是鸡鸭鱼肉,保证蛋白质和脂肪的需要。这个果和菜,就是水果和蔬菜,是保证维生素、纤维素的需要。这谷肉果菜之中,都含有矿物质,再多喝些水。这样搭配起来,癌症病人必须的七大营养素,就能够全面保证,哪一样也不会缺乏了。

开胃“三句话”

癌症病人吃得不香,食量又少,怎么办?我的建议就是三句话:烹调技巧,变换花样,投其所好。

烹调讲究色香味,颜色要好看,气味要芬香,味道要鲜美。就拿颜色要好看来说,首先得看光泽,绿要绿得翠,红要红得艳,所以绿色蔬菜不能久炒久煮,红色的番茄不能过早下锅。颜色要好看,搭配还要巧妙,炒肉丝放上青海椒,蒸鸡蛋撒点绿葱花,烧青豆配上番茄,煮青菜配上白豆腐。这样的菜品,色香味俱佳,可以改善食欲,打开胃口,保证营养。

我还要特别强调一点,病人平素喜欢吃的菜品,可以多吃几次,这就叫投其所好,当然,也不能老吃那几样,一定要想方设法,变换饭菜的花样,尽量让病人吃得香,才能保证营养。

“四疗”巧配合

中医治癌,讲究药疗、心疗、食疗、体疗“四疗”配合。对于食疗,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适合的食疗,对于促进癌症的康复,确实很重要。

适当吃一些有一定抗癌作用的食物,比如苡仁、红薯、莴笋、竹笋、平菇、猴头菇都可以。如果把这些食物巧妙配合,做成可口的饭菜,丰富癌症病人食谱。我介绍几种,供大家参考。

①苡仁红薯粥,看起来白里透红,吃起来,香甜可口,又容易消化,癌症病人,既可当点心吃,也可作为一次正餐。

②竹笋平菇鸡:取平菇60克,竹笋600克,乌骨鸡200克,先用植物油炒一下,再用文火烧熟,就成为一道营养丰富、有助抗癌而且鲜美可口的菜肴。

③凉拌芦笋:把新鲜的芦笋煮熟后,再凉拌着吃,清香可口,又可增加一种有助抗癌的小菜。

④红白四味羹:用白色的苡仁和银耳,再配上红色的红枣、红枸杞熬熟成羹,颜色好看,味道香甜,既富营养,又有助于抗癌。

这些简单的食疗方,癌症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来选择使用。

最后送大家一首《养生抗癌诀窍歌》

心地善良胸怀广,情绪乐观多欢畅;

亲朋好友聊家常,文娱活动要适当;

经常运动防肥胖,逍遥散步是良方;

起居有常睡得香,戒烟限酒绿茶良;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10篇

学习

有关于中秋节的诗句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于中秋节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写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关于中秋节的英语诗句。学习方法:反复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秋”――你是独特的!(提示:可以采用“在我的眼中,秋是________

学习

认识人民币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认识人民币10篇,内容包括认识大额人民币,小学认识人民币。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使学生从小懂

学习

格林童话故事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格林童话故事10篇,内容包括格林童话故事十篇阅读记录卡,格林经典童话故事100篇。

学习

一创双优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一创双优10篇,内容包括借鉴一创双优学习心得,一创双优心得体会***门。以《全市“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学习资料汇编》、市委书记段喜中在县调研讲话和县委书记张建国在全县“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为主要

学习

冰心散文集读后感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冰心散文集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冰心散文集精选读后感几十字,读冰心的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2冰心儿童散文的独特艺术风格3冰心儿童散文风格变化的原因绪论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生于福建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

学习

技术岗位述职报告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技术岗位述职报告,内容包括技术岗位晋升述职报告,专业技术岗位个人述职报告。一、新的岗位,新的挑战来到公司的第一天,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公司的规范化的管理,不光体现在工作中,同时在企业形象、个人形象中同样能够得到体现

学习

主题餐厅方案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主题餐厅方案,内容包括特色主题餐厅创意方案,主题餐厅案例。一、活动目的国庆节历来是餐厅酒店做促销的大好时节,也是刺激消费者,拉动消费的机会,此次活动一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利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餐厅外在形象,加深餐厅在消

学习

三年级作文吹泡泡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三年级作文吹泡泡10篇,内容包括三年级上吹泡泡作文,吹泡泡作文三年级300字左右。第二轮的两个同学在仔细的制作后咬出了一把刀和一个长方形。第三轮是每个同学的制作,大家拿到饼干后,都进行了一番认真的思考,把很难咬出的形状

学习

先进女工申报材料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先进女工申报材料,内容包括女工先进集体推荐材料,巾帼女工个人先进材料。作为丈夫,在工作中也不甘示弱,他是矿xx公司维修班班长,主要从事矿区上下水的维修,瓦斯管路的维修,这些工作与职工家属的生活紧密相关。本人的性格直爽、善

学习

雪地里的小画家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雪地里的小画家10篇,内容包括雪地里的小画家还有哪些,雪地里的小画家素材。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认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4.学会6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

学习

酒吧气氛组晋级报告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酒吧气氛组晋级报告,内容包括酒吧气氛组总结报告范文,酒吧气氛组工作计划怎么写。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丰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倡导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拔河比赛发扬团队精神,增加组织的凝聚力,为广大同学搭建一个互相

学习

网站推广策划方案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网站推广策划方案,内容包括抖音宣传推广方案和策划,新网站推广引流方案。网站介绍:网站的市场定位分析及优缺点:1、市场定位:是一个定位于商务合作﹑企业品牌的推广与包装﹑商机的等商务类型的门户性综合信息服务网站。2、优缺点分

学习

贫困助学金汇报模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贫困助学金汇报模板,内容包括贫困助学金个人情况介绍范文,贫困助学金情况汇报。二、扶困助学范围及实施办法(一)资助对象户籍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借读生除外)因家庭困难,无力筹集上学费用而未入学或可能辍学者,主要包括:1、生活特

学习

人物描写片段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人物描写片段10篇,内容包括人物描写的最佳片段,描写人物外貌片段。

学习

三七养生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三七养生10篇,内容包括三七养生保健小知识,三七养生说。1.2教学中反复开展临床模拟情景,架起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在理论考试时95%以上的护生都能正确回答“三查七对”,但在实际操作中,不是忘记就是漏掉查对环节或查对内容不完全

学习

养生误区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养生误区10篇,内容包括养生小百科经典篇,女性养生误区。“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很多人受这句俗语的影响,在秋冬季节特别喜欢拿萝卜烧菜或炖汤。其实这句话并不全对,萝卜虽然营养丰富,用途繁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

学习

秋冬季养生汤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秋冬季养生汤10篇,内容包括秋冬季养生汤有哪些,秋冬季养生汤补气血。同时可多饮汤水以渗湿健脾、滋阴防燥,将进补物制成汤水食用更佳,如:萝卜排骨汤、百合冬瓜汤、鲫鱼豆腐汤、猪尾骨花生汤、板栗瘦肉汤、陈皮雪梨大骨汤、虫草

学习

大寒养生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大寒养生10篇,内容包括大寒养生知识100条,大寒养生系列大全。大寒过后,强调温补肾阳,所以要防寒保暖补肾气。中医认为“肾”为“命门”,过去多认为肾虚出现在中年以后,但随着生活节奏的改变,很多年轻人也已经进入到肾虚的队伍里,

学习

春分养生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春分养生10篇,内容包括春分养生知识100例,春分养生文案。春分祭日是该节气又一盛大习俗。春分祭日仪式起于周代,仪式大都由帝王将相举行,百姓很少参与。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

学习

养生哲学论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养生哲学论文,内容包括养生哲学论文,孙思邈养生哲学。2高职院校的哲学教育现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哲学类课程,并规定哲学类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但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哲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理念不正

学习

女人冬季养生汤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女人冬季养生汤10篇,内容包括10款适合冬季养生汤,女人冬天滋补养生汤。中医讲“食”之有道,“补”也是有学问的,补不好可能非但不养生,可能还致病。下面我刊请几位资深中医专家讲讲怎样合理进补。养生经验35岁美女的美颇养生经

学习

庄子养生主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庄子养生主10篇,内容包括庄子养生之道大全,庄子内篇之养生主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哲学是一种注重内在的心灵哲学,用宋儒的术语即是心性论。这种心灵哲学肇自先秦,儒家的心性之学由孔子发端,孟子集大成,而道家的心性之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