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语10篇

寒暄语篇1

【关键词】新年;寒暄语;贺年卡;文化

寒暄语作为人们交流的一种手段,是人际交往的剂,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新年寒暄语则是指人们相互拜年时所用的语句。包括口头用语和书面用语。口头用语是人们在碰面时互为打招呼用的语句,而书面用语则特指贺年卡上的语句。本文将以书面用语为中心,结合中日两国新年的文化背景,对两国的新年寒暄语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

一、中日两国的新年

1、中国的新年

中国的新年,指的是农历的正月,称作春节。对中国人来说,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新年的风俗多种多样,人们会在自己家的门框上贴“春联”,或是在门的正中间贴一个倒写的“福”字,寓意“福会来到”。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当然,大人们会给小孩压岁钱。大年初一,人们通常会早起,穿上准备好的新衣,出门拜年。

新年拜年,从大年初一开始。人们和碰见的人互相问候。一般会说“新年好”、“新年快乐”、“恭喜恭喜新年好”、“恭喜恭喜新年快乐”等。如果是对生意人,会说“恭喜发财”,祝福他们生意兴荣,财源广进。此外,给长辈拜年时会说“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祈愿他们健康长寿。人们也会根据年份天干的不同,来问候,如“龙年好”。

除了口头问候,人们还会相互赠送贺年卡。但这些年,赠送贺卡的人逐渐减少了。与此相对的,利用短信进行拜年的人却在不断增加。短信息拜年,是个时兴便捷的表达问候的方式。比如:“新年快乐!愿你月月赚钱,天天开心,时时快乐,分分精彩,秒秒幸福!”

2、日本的新年

与中国不同的是,寄送贺年卡这种方式在日本还是非常流行。贺年卡用来表达对他人平日帮助的感激之情。平均一人会寄40张以上。另外,在1月1日那一天统一寄出,是日本特有的习俗。

3、中日两国贺年卡的异同点

通过比较,发现两国贺卡在寒暄内容、文学特色、以及所表现出的文化方面,具有相同的特点。两国贺卡在内容上,都是以新年的感谢、祝福之辞为主;在文学特色上,都会引用具有本国特色的古代诗歌;而且,都体现出了两国重视礼仪的文化。但是,在语言句式上,却有所不同。中国的贺卡用词丰富、句型多变、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而日本的较为单一,有固定的语句。

三、中日两国新年寒暄语不同的文化原因

1、中国的“个性”文化

现代中国人的意识和语言心理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影响,“自我意识”不断强化,而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下降。这样,中国人在说话的时候比较注重事实,会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自己的主张。因此,中国的寒暄语就比较丰富,多种多样。

2、日本的“谦逊”文化

寒暄语篇2

摘要:寒暄作为交际的第一步,在日语教学中被认为是重要的指导项目。在日语学习者和日本社会接触、和日本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寒暄的掌握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日语教材(《新版标准日本语》 初级上册)中有关寒暄语的讲解,找出存在的问题,对日语寒暄语的教学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日语寒暄语;日语教学

【中***分类号】G640

1 、 日语教材中寒暄语的讲解情况及分析

学生在学习时首先接触的就是教材,教材中对寒暄语的讲解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寒暄语的理解和运用。本文以《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为例,重点考察其中有关寒暄语的讲解情况。

1.1、日语教材中寒暄语的讲解情况

> 首先在书的开篇(第18页)就介绍了"常用寒暄语",并配有***片和汉语解释。分别从"时间上"和"场面上"介绍了10个代表性的寒暄语。

> 其次在"表达及词语讲解"板块分六次讲解了寒暄语。

> 然后在课后的单词表中也有该课中出现的寒暄语的汉语翻译。如第31、41、77、87、97、291页等。

> 在第92页和第174页中对"すみません"的"搭话"功能分别作了讲解。

> 最后,在每个单元末的"使用场景对话"中也会出现一些常用寒暄语,并配有***片和汉语翻译,但是没有讲解。如第62、63、155、201、247、293页等。

1.2、日语教材中寒暄语的讲解情况分析

通过以上的整理我们发现,新版标日在寒暄语的讲解上比旧版以及一些其他日语教材要详细的多,不仅仅是在单词表里翻译汉语意思,而是有了详细的讲解板块,有些还从不同的对话场景出发进行说明。这就表明日语教育对寒暄语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在发现优点的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几点不足:

* 讲解缺乏系统性

教材在"表达及词语讲解"板块分六次讲解了寒暄语,只是因为课文内容出现了寒暄语,所以就该寒暄语进行说明讲解。而并不是按照"时间上"或者"场面上"等系统的分类去讲解。在书中第285页的【寒暄语⑥】中讲解了"分别的寒暄",虽然这个是按照"场面上"的分类来进行的,但是因为应用课文的内容是小李即将回国,与小野、森三人在机场话别的场面,这个场面要使用的是"预见到长时间不见面而话别"的寒暄语,仅仅是"分别的寒暄"的一小部分。过分拘泥于课文内容,会使学生在理解寒暄语上缺乏立体的、体系化的概念和印象,不利于学生的实际运用。

* 省略形与礼貌形讲解模糊

日语中存在着大量含义相同表达形式不同的寒暄语,主要体现在"省略形|"和"礼貌

形"的区别上。比如都是"谢谢"的含义,但「ありがとう是省略形,「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是礼貌形,二者在使用对象和使用场合上有明显的区别。教材中只是偶尔会提到省略形、礼貌形各是什么,但是却不讲解二者使用上的区别。如第26页。另外省略形和礼貌形介绍的也不够全面,如第92页中写道:"以还要返回该处所为前提,在离开家或公司时,要离开的人一般说「いってまいります(我走了)。「いってきます是「いってまいります的较为随便的说法"。可是比「いってきます更为随便的说法「いってくる却没有介绍。

* 对具有多个含义的寒暄语讲解欠缺

日语寒暄语中存在着一些具有多个含义的词,根据不同的场合以及上下文来判断其具

体意思。教材中只介绍了「すみません的"对不起"和"搭话"的两种用法,其实「すみません还有"感谢"的用法。另外,教材第36页中写道:"「どうも用于加强「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所表示的谢意。但是略表谢意时,可以省略「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只用「どうも"。但其实「どうもすみません也可以省略「すみません只用「どうも,而这里的「どうも就表示"道歉"而不是"感谢"的意思了。

* 很少讲解同一场面中的寒暄语之间的区别

教材在第82页【寒暄语③】中讲解了「お疲れでした的用法和含义,可是在第

293页的"实用场景对话"中却出现了「ご苦的使用例。这两者都含有"您辛苦了"的意思,但在使用对象和使用场合上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教材中对于这样的区别不做讲解,学生自学起来会很疑惑,不利于学生的实际运用。

* 没有介绍相应的日本文化

日语寒暄语里蕴含着丰富的日本文化要素,是日本社会特征体现在语言上的一个缩影。

比如第92页介绍的「いってらっしゃい、 「いってまいります/いってきます这组"进出家门时"的寒暄语就体现了日本"内"与"外"的文化意识。另外寒暄语中省略形和礼貌形的存在也体现了日本人际关系纷繁复杂,寒暄时要根据关系的上下、亲疏来选择寒暄语。在教科书中这样的与语言相关联的的文化介绍还是比较少见。

2、 日语寒暄语的教学对策

2.1、 从日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开始就要引导学生了解、理解日本文化

一直以来日语教育还是比较重视日本文化的,但是在很多学校跟日本文化相关的课程,比如"日本概况"、"日本事情"等都被设置在中高年级进行。其实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往往是依赖教科书或者日汉词典的汉语翻译,所以一旦教科书或者词典的解释不够全面就有可能误导学生引起误用。而且初级阶段记住的内容往往印象深刻,到了中高级阶段虽然意识到当初的内容有错误,但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不经意的还是会用错,因此,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不仅是词汇和语法,还必须说明并使学生理解日本人交际中的规则、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等异文化要素。

2.2、 礼节教育十分重要

所谓礼节就是为了不使对方不愉快而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包含着大量的日本所特有的寒暄语,为了使学习者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行为模式,为了避免和日本人交流引发误会,把"礼节"教育正式引入日语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说话方式的礼节"、"用餐的礼节"、"拜访时的礼节"以及"赠送东西的礼节"等都是与日本人交流时经常会用到的。在现行教科书缺乏的情况下,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就起着关键作用。

3、结语

在对学生进行寒暄语教学时,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教材的讲解,应该把寒暄语放到具体的场景中,细化使用者或者使用对象的说明,同时导入日本文化,让学生在文化中理解语言,并可以与母语文化进行对比吸收,使学生既学到了语言又理解了文化,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减少误解或摩擦,达到更好的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寒暄语篇3

[关键词]模因论 寒暄语 笔译

[中***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061-02

作为文化的传承介质和交流载体,寒暄语在国际文化交流上有着其独特的位置。在翻译活动当中,大部分的笔译工作者会更倾向于适用“功能对等”的原则,也就是将要表达的意思尽可能完整地表述出来。根据模因论的内容,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总是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因为无法保证将原意高度“保真”地翻译出来,便造成了文化的流失和文化上的不对等。

本文站在保证汉语寒暄语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其原汁原味的角度,对笔译过程中的翻译过程,建议采用将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词语改装加工成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语句,既能够保证语言的复制保真度,又能够实现翻译上的文化损失的减少。

一、简介

翻译是一项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在这种过程当中既有口头上的翻译形式,也有笔尖上的翻译形式。对于笔译工作者而言,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要进行详细的遣词造句的构思过程,因此相对于口译工作者而言,对其翻译的质量和要求也就更为严苛。寒暄语是每一个国家都具备的,比较礼貌的表达用语,根据国家和地区文化上的不同,寒暄语的用法和用语也大不相同。西方国家相对于东方国家而言,人权和地位相对更加平等,并且人们受到这种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使用寒暄语的频率和对象相对于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而言,数量很少。因此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倘若硬生生地把寒暄语翻译过去,会显得在段落之别突兀,因此也就造成了一定的文化流失。

(一)关于模因论

Meme是模因论“Memetics”的词根,翻译过来可以被认为是文化基因,是根据社会生物学发展而来的,理查德・道金作为文化基因的提出者,认为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或者说是文化模仿上的一个单元”,有些类似于生物学上的基因一说,但是是站在文化的角度看待的这一“基因遗传和复制现象”。就如同基因一样,文化基因是文化信息的复制和传承,通过对比和研究达尔文进化论和“上帝论”,道金认为文化基因代表了一种崭新而且截然不同的人类思想上的进化。

文化基因会根据其自身具备的内涵的不同而复制出不同的内容,对于复制和传播上来说,往往那些“并不是特别好”的文化内容会经过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淘汰而被淘汰掉,而那些“相比别的文化内容而言更为出色”的文化内容会出现类似“适者生存”的状态而得以保留。

(二)关于寒暄语

寒暄语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提出来的,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之间为了确定和维系某种社会联系和关系,而采用的一种并不是信息交换式的交流。实际上,任何形式的、发生在任意两个彼此不是很熟悉的人面前、去确立并且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的现象,无论是从社会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是一种条件的创造,或者理解为一种交际上的前提。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定义,“寒暄语”被大多语言学研究者所采用,并被认做是一种交际用语,或者娱乐用语。

作为一种在人际交往当中起到破冰作用,并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语言,寒暄语被很多语言研究者所研究着。根据国家与地区的不同,寒暄语有着其多样的特点和表述形式。譬如在中国,人们在寒暄的时候更倾向于问“你吃饭了没有?”,因为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古国,食物对于中国文化而言有着难以磨灭的影响。在阿拉伯国家,人们的寒暄方式更倾向于说“你们家的动物怎么样?”,因为在阿拉伯国家,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是游牧生活,所以动物对于他们而言相对更为重要。我们熟知的英语国家的人会倾向于使用并讨论关于天气的话题作为寒暄语的内容,原因也同样跟文化有关:他们是源自于海洋文明,天气的变化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更大的影响。

二、模因论与寒暄语翻译

根据模因理论,文化可以被看做是文化基因的一种形式,使用英语的国家同使用汉语的国家的文化基因是不一致的。根据模因论,翻译过程是一种通过语言来传播文化基因的过程,因此汉语中的寒暄交际语的翻译过程在笔译的过程中也就是一个重组再造的过程。与此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文化基因被忽略不计,也会造成一定的文化意义上的流失。因此文化基因必须在信息接收方便得到注意、理解和接受,同语言使用者一样能够被充分地理解和解释出来。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当中,外国文化的文化基因的生存问题变成了首先要解决和面对的问题。

首先,对于汉译英的寒暄语而言,笔译工作者应当避免将一些很具有中国特色的寒暄语完全地翻译到英文当中。因为在中国特色的语境当中,接受外国文化熏陶的听者实际上会形成对于中国特色寒暄语的误解,他们会仅仅理解一种字面意思,而完全不能够理解到实际当中带有文化特色的寒暄内容。在翻译之余,读者不应仅仅作为寒暄语的一个听众,更应当被展现出并理解到寒暄语出现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

你吃饭了吗?

你最近好点了吗?

这两句话在汉语的寒暄当中体现的并不是要问到一个“是否吃饭了”“是否好点了”的这样一个结果,而是作为一种寒暄,表示对于听话人的一种关心和礼貌性的招呼。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这是两个人说话的一种交际步骤之一。因此,在笔译的过程中,倘若上下文有此类语言作用的暗示,便可以不用一定要翻译成“How are you”,完全可以翻译成“How was your meal?”和“How have you been recently?”来更贴切地表示出这种寒暄语的作用。

其次,在汉语的寒暄语当中,有很多完全按照字面意思翻译过来的内容是不需要进行提前的上下文预设,便能够让英语使用者一目了然,并且不会产生歧义的。这样的句子通常是表达说话人的一种感慨和感受,而不是以一种询问的方式进行交流。

例如:

你这件外套真好看。

你儿子的工作真令人羡慕。

好久不见!

上次那家饭店真不错。

诸如此类的感叹句在英文的使用范围中可以被很好地利用和翻译出来,原因就在于无论在中文还是英文的环境里,这样的寒暄语都是可以拿来暖场的。这种寒暄语的发生场合会是在汉语使用者和英语使用者的生活当中,并且它们既是一种寒暄,又是一种信息上的交换。总而言之,保持文化基因上的复制保真度,在寒暄语的翻译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笔译过程中,更需要注重对此等寒暄语的语境上的渲染和塑造。

三、结语

对于文化基因而言,翻译过程更被看做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它既不能被认为是“搬运”,也不能是一种“复制”。复制保真度作为模因论当中极为重要的三个特点之一,是翻译理论的一种对等形式,被译者们认为是评价一件翻译作品的标准之一。寒暄语作为中西方都具备的既普遍又传统的交流方式之一,有着它们各自的话题和规则。为了保留住寒暄语翻译当中汉语的文化基因的复制保真度,笔者建议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保留一些中国特色的翻译内容,这样既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寒暄语的特点,又能够恰当地用英文的句子结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关于模因论下的汉语寒暄语的英语翻译的讨论与分析,本文试***为翻译传统汉语寒暄语的笔译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屠国元,陈凯***.英汉翻译中的概念思维[J].上海翻译,

寒暄语篇4

1、现在的生活,温饱问题不在话下,寒暄语也多了。我和朋友寒暄了几句就走了。好久没见我的朋友,我看到他,总要跟他寒暄几句。投我一票吧!

2、回家途中遇到一个故友,不得不停下寒暄几句。

3、那种社交的礼数、权位的交易、字斟句酌的寒暄,与愉快心情是格格不入的。

4、我和我小学的同学在街上相遇,互相寒暄了几句就各自走了。

5、她从不拥抱我们,但总是和我们寒暄,将我们热乎乎的小手握在她那双秀美清爽的手里,她的手背上露出一些青筋,就像手上白嫩的皮肤细薄得遮不住它们似的。()

6、他们俩一见面就寒暄起来,而且还没完没了,真让人心烦!

7、我们若在路上碰上熟人,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8、我忽然看见我小学的死***,便走过去跟他寒暄几句,然后就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9、地气反寒暄,天时倒杀生。——白居易《桐花》

10、见面之后是省不了的一番寒暄,之后大家才纷纷进入了房间。

11、大年初一,亲戚朋友见面都要闲聊几句互相寒暄问个好。

12、吴明和王新坐在咖啡厅里,象多年的朋友,寒暄了一阵子之后,就转入了正题。

寒暄语篇5

1、现在的生活,温饱问题不在话下,寒暄语也多了。我和朋友寒暄了几句就走了。好久没见我的朋友,我看到他,总要跟他寒暄几句。投我一票吧!

2、回家途中遇到一个故友,不得不停下寒暄几句。

3、那种社交的礼数、权位的交易、字斟句酌的寒暄,与愉快心情是格格不入的。

4、我和我小学的同学在街上相遇,互相寒暄了几句就各自走了。

5、她从不拥抱我们,但总是和我们寒暄,将我们热乎乎的小手握在她那双秀美清爽的手里,她的手背上露出一些青筋,就像手上白嫩的皮肤细薄得遮不住它们似的。()

6、他们俩一见面就寒暄起来,而且还没完没了,真让人心烦!

7、我们若在路上碰上熟人,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8、我忽然看见我小学的死***,便走过去跟他寒暄几句,然后就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9、地气反寒暄,天时倒杀生。——白居易《桐花》

10、见面之后是省不了的一番寒暄,之后大家才纷纷进入了房间。

11、大年初一,亲戚朋友见面都要闲聊几句互相寒暄问个好。

12、吴明和王新坐在咖啡厅里,象多年的朋友,寒暄了一阵子之后,就转入了正题。

寒暄语篇6

我曾经开过一家服饰店,后来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将它转让给了一个朋友,于是我去税务局办理注销手续。税务局有个会议室专供来此办事的人休息等候,我前面有一个人正在办理业务,工作人员便让我在会议室等候。我百无聊赖地枯坐在会议室,空荡荡的房间里除了桌椅外空无一物,这时候进来一个男子,看上去也是来这里办事被工作人员安排在会议室等待的,整个屋子就我们两个人大眼瞪小眼,有些尴尬,彼此并不相识也不知从何聊起。后来,还是这个男子主动先开口。

“您也是来办事的?”

“是呀,前面有人在办理业务,所以让我在这里等待。”

“您来办什么呀?”

“我开了一个服装店,现在转手了,来办理税务注销。”

“哦,注销啊,倒挺少碰到办这个业务的,大多数人都是办申请税务登记证或者是像我一样购买发票什么的。您说,这就跟婚姻登记处一样,办结婚的人多,办离婚的人少……”

我很诧异地盯着他,他的脸上顿时也出现了尴尬的神色,他是顺嘴说出这句话,可我听着十分不舒服。我当时就想:有这么跟人寒暄的吗?我办注销跟离婚结婚能相提并论吗?素昧平生就给我添了些许不快。

他马上表示出歉意的表情,但不知如何开口,脸色很奇怪。我看到他这个样子,其实也就消气了,知道他也是无心之言,本是想化解一下屋里的尴尬气氛,却没有想到一张嘴就说了错话。我掏出手机假装发短信,不再看他,以免他不自在。他也站起来边往外走边说:“抽根烟去。”

可见,寒暄是需要掌握一些技巧的,若做得不妥当反而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不是什么时候开始寒暄都可以,要看对方是否空闲、目光是否能够交会、是否会打扰对方。比如电梯里碰见同事,按理说应该寒暄两句,但如果对方正在低头发短信,就不必打扰他了,简单问候一下就可以了。当这些条件都符合时,你要问一下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别张开嘴又不知说什么才好或者说错了造成失礼。

其次,挑选适合寒暄的内容。比如在医院走廊里,护士和正要出院的病人碰面,大家曾有过多日相处,临走时免不了寒暄几句,但如果护士说“有空过来呀”,我想哪个病人也不爱听,谁没事想去医院呢?原本是身体痊愈、快快乐乐地回家,却又仿佛被你念了道咒语。因此,寒暄的内容应该适合对方的实际情形,比如护士说:“您要出院了,多多保重啊,您的身体素质本来就很好,以后加强锻炼,肯定越来越硬朗,再也不希望在这里见到您了。”病人听了肯定高兴,这里面包含的嘱咐和祝福是暖人心的。

当然,寒暄也要适可而止。在寒暄的过程中,你要观察对方的表现,看对方是否感兴趣,如果对方很明显不认可你的寒暄或是另有要事,那么就要及时停止。

总之,寒暄一定开始于开朗豁达之人,拥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才会主动说出寒暄之语,才能够说出切中对方心怀的内容。

寒暄就如一颗润喉糖,有时瞬间就会给人清凉和舒适,何不随身携带呢?

介绍

―走向熟悉的第一步

在社交场合,为他人作介绍时,介绍的顺序应该是: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先将晚辈介绍给长辈;先将下级介绍给上级;先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先将迟到者介绍给先到者;先将熟悉的人介绍给不熟悉的人;先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先将家人介绍给同事、朋友。

当需要介绍的是许多人时,则需要集体介绍。集体介绍时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一、先介绍人数较少的一方或者个人,后介绍人数多的一方;

寒暄语篇7

关键词:中日跨文化; 文化交际; 言语行为; 用语对比

虽然,日本文化是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使得两国之间文化习俗很是相同或相近,但是从中日两国人民言语行为上来看,两国人民的言语行为表现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为了使中日跨文化交际良好的、顺利的展开,在外语教学实践之中,应当注重加强用语对比,说明中日寒暄、致谢、邀请等语言行为上存在的差异,那么在交流与沟通之中,能够真正了解对方语言行为的含义,正确应答,使得双方的交流融洽、愉悦。所以,加强中日语言行为的语用对比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日寒暄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

但从“寒暄”言语行为来看,中日国家的语用习惯就有很大不同。我们只有深入的研究与对比中日言语行为,才能真正了解中日国家文化,那么中日跨文化交际将更加有意义的。

寒暄语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是用的询问对方的安康、起居、冷暖及心境的体贴性言语,看似多余,但实则是良好交际的开端,能够拉近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营造一种轻松、自然、和谐的氛围。当然,因为不同国家特定文化使然,才使得不同国家寒暄的方式不同,如中国国民之间或与其他人寒暄,习惯用语是“你吃饭了吗”,这作为一种常用的寒暄方式,在其他不懂中国文化的国家来看,更像是在邀请自己吃饭,这容易引起误会。而日本国民之间或与其他人寒暄,往往会以“天气变化、季节更替”等为话题,如“それは_かに叭帐瞍ったです”(每天都好热呀),“本当に暑いですね”(真的好热呀)。相对来说,日语是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语言,希望能够融入到集体当中,并且在集体中发挥价值,就如同鱼要生存在水中一样,这使得日本人习惯用自然环境来寒暄[1]。

二、中日致谢道歉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

在致歉道歉语言行为方面,中日语用习惯也是不尽相同的。因为相当于中国语用习惯来讲,日本人更习惯用道歉、忏悔的词语,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乘坐公交车,别人让座给自己,我们会礼貌地说“谢谢”,而日本人通常会说“对不起”。从这小小的生活习惯上,可以看出中日文化还是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言语行为上。

那么,日本人为什么善用“道歉、忏悔或自责”等词语呢?其实,日本人不愿给别人添麻烦,也极不情愿接受别人的帮助和恩惠。因为,在日本人看来,出于好意的某种行为,强加于人,将会使对方难堪,这就是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之中,为了不让对方难堪,常常会说“对不起”等致歉词语。有日本心理学家认为日本人这种顾及他人的表现,实际上是日本人缺乏自信、脆弱的表现,为了维护自己,保护面子,常常小心翼翼,逃避责任,为自己留后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国际商务洽谈中日本人往往会通过中间人进行谈判。总之,在致谢道歉言语行为方面,日本与中国语言行为的确有很大差异,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应当慎重注意这一点[2]。

三、中日请客送礼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

在以上言语行为上,中日用语习惯不同,但是在请客送礼言语行为上却很是相同。因为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对于日本来讲,“义理”、“人情”、“知恩***报”是维系日本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传统观念,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恪守的道德规范。因此,请客、送礼言语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中日国民请客送礼的思想不同,中国人认为这种“礼尚外来”是人之常情,而日本人则为此苦恼不已,不愿意接受他人的馈赠,因此为了减轻他人的负担,在日常生活中请客时,主人虽然备好了丰盛的饭菜,但还是出谦虚的说:“何もありませんが、どうぞ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没什么菜,请多吃点)”;在馈赠礼物时常说:“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ございますが、受け入れてください(这个东西不起眼,但请您收下)。”的确,中国人在请客或馈赠里礼物时也会这么说,与日本人的原意不同,中国人是处于礼貌或要面子[3]。

四、中日邀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

对比中日邀请拒绝言语行为,不难发现日本人邀请他人是比较谨慎的,其目的是尽量不给对方添麻烦。所以,日本人在围绕“邀请”进行言语交流的过程中,往往是比较客套的,通常最好不要当真,不像中国人非常直接的表达邀请的诚意。

五、结束语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尽管中日文化差异不大,但是中日言语行为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使中日跨文化交际能够顺畅的、良好的进行,应当对比中日言语行为的语用习惯,以便清楚对方的语用习惯,如此可以避免语用错误情况的发生,使中日跨文化交际获得较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德诚.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6):87-88.

寒暄语篇8

同时自我介绍在不同的场合,应有与当时的气氛相适应,如在客户办公室里作自我介绍,要求标准,清晰,体现出职业水准,在休闲场合,自我介绍要诙谐,幽默,体现出处事风格。

自我介绍时的语速和音量也非常关键,语速不易过快,也不易过慢,吐词要清晰,尽量用普通话来表示。自我介绍时,两眼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保持不卑不亢的神情。

四寒暄的话术

与客户的初次接触,还未进入拜访的正题时,有必要进行简单的寒暄。寒暄的目的在于找到彼此的共同点,拉近彼此的距离,打消对方的戒备心理,为进入正题进行铺垫。在寒暄时,应掌握几点要领:

1根据对方的性格特点,社会背景等,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对方沟通的欲望。

2掌握住寒暄的时间,寒暄只是闲聊,时间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左右,不要扯得太远。如果对方兴趣盎然,你得设法拉回主题。不要忘了此行的目的。

3寒暄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与调节现场的气氛,因此寒暄时尽量活跃一下气氛。不易过于严肃。

五获得共鸣区的话术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与客户沟通要做到投机,投缘,关键点在于能否找到彼此的共鸣区。所谓的共鸣区是指彼此间共同的语言和爱好,相同的人生价值观,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彼此内心的相互认同的地带。

交流的畅通往往取决于你能否打开对方的心扉,激发出对方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欲望。人都有表达的欲望,只不过是在选择表达的对象。因此愉悦的交流就是你能否成为他表述的对象。也就是能否找到彼此的共鸣区。

在获得共鸣区过程中,也不是一味随从对手,一个只会说是的人,反而会淡化对方的兴致。因此在认可对方的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提出自己的观念。即使你的观念与他不一致,也不会妨害到他的情绪。共鸣区的获得就是求同存异的过程。关键在于让他觉得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在获得共鸣区过程中,当掌握以下要领:

1从对方最擅长的地方入手,发货对方的强项。大多数人都会自我欣赏,眼中看到自己的长出。从对方长处入手,容易激发对方的兴致。

2在谈论中可提出异议,但不要争论。对方的观念有不同意见,可以婉转提出来,但不要纠缠,更不要争论。

3善于总结对方的观念:把对方的观念总结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更容易赢得对方的认同。

六故意自我出丑的话术

人往往有他的两面性,外表的一面和内心真实的一面。外表是给他人看的,人在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场所和在不同人的面前,带给你的感觉都不一样。俗话说:“人是装出来的!”,其实人人都在伪装,只是程度不同。我们很难要求他人保持永远的真诚,只要有真的一面往往就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呀当别人都在伪装完美的时候,你故意出点自己的丑,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和认同

但故意出丑当注意场合和掌握分寸,戏演过了就会适得其反。在故意出丑方面当掌握以下几点要领:

一贬自己来赞别人,但又不失自己的身份。在年长面前,可显示自己的稚嫩,在年幼的面前,也显出自己的落伍,在异性面前,可表露出自己的羞耻。

二无伤大雅:在公众场合,自我出丑不要落入庸俗,让人一笑之余,有所回味。

三贴切自认:顺着当时的气氛随口道来,显得贴切自然。不要有演戏的成分。

七透露个人隐私的话术

几乎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应去窥探别人的隐私,但如果你周围的人主动向你透露自己的隐私,那就代表着你们彼此的关系不一样。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自己人”。人之所以不愿意把自己的隐私向他人泄露,主要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有见不得人的东西。人之欲望,让我们无所不想,人之理性,让我们克己复礼。因此主动向别人透露一点自己的隐私,会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加速相互间的信任感。

但既然是隐私,就是不是随意可以透露的,因此透露自己的隐私得选场合,选时机,同时也不能影响到自己的形象。这个分寸必须掌握好。故意泄露自己的隐私当掌握以下几点:

一泄露出的隐私,必须是真实的。故意的编造,一定会有漏洞的,不要把他人当傻瓜。

二. 与对方的性情向对应。对方什么类型的人,就泄露什么样的隐私。以此来找到彼此的共同点。

寒暄语篇9

首先利用寒暄联络感情

寒暄是社交中双方见面时应酬的语言。求职应聘中利用主考官的心理而选择一些能缩短对方距离、增进感情的寒暄语。怎样应对面试官?可主动伸出手与主考官握手,并问候:“老师(经理),您好!”“非常高兴能认识您。”“听您的口音,我们还是老乡。”……但不要让人听出是刻意的恭维巴结,套近乎,以免让人生厌,而要实事求是、顺其自然。

全面解析,诚恳推销

主考官的提问要以无可挑剔的语言给予全面、精辟地解析。在回答复杂问题时,宜先提出要点,再一一分层次扼要说明,这样可以给人一个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印象。在谈到自己所学的专业时,多用通俗语言,少用专业术语,可避免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相反,对于将要从事的专业,主考官多少懂一些,在回答时,适当地用点十分准确的专业术语,可以起到暗示你比较懂行的作用。在分析问题时,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典故、成语,为你的口才增色,使人感觉到你是一个有文学修养有渊博知识的人。

寒暄语篇10

关键词:教师语言 二语习得 中介语石化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语言输入在二语习得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语言输入的研究有很多,影响较大的是克拉申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他认为当一个学习者理解了“i+1”水平的语法形式输入时,二语习得就产生了,二语习得有赖于可懂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课堂中的教师言语虽然是一种可懂性的输入,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对二语学习者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目前的语言输入,国外学者研究较多,国内对英语课堂上的教师语言研究较多,国内对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语言的研究一般是从构成、特点以及组织原则上说的。本文主要研究对外汉语课堂上的教师言语的输入对二语学习者的影响。

二、教师语言

教师语言(teacher talk,或称之为课堂关照语),是对外言语(foreigner talk,或称之为调整语)的一种。对外言语是本族语使用者在与外语学习者交谈时,为了帮助听话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话,而在语言上作出让步的一种简化了的语言。但在自然情境中,由于交谈的随意性较大,母语使用者常常忽略语言形式的正确性,使用不合法的语言,而且这种情境下的言语缺乏系统性,偶然性很大,不利于研究。而教师语言的内容是预先设定好的,围绕课本组织教学,要求语言是规范的,而且因为话语范围固定所以容易分析,教师语言的大致特点是:语速慢、发音标准、词汇简单、句子简短、经常重复调整等。

三、课堂常用语

教师的课堂用语一般分为讲授用语和师生互动用语,即教师展示语音、讲解词汇、句子结构使用的语言和教学各个环节的特定用语,还有师生交流互动的语言。下面选取课堂上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用语,具体分析对学生二语习得的影响。

(一)寒暄用语——“怎么样?”

正式上课之前,教师会和学生寒暄。如“同学们好!”“周末过得怎么样?”等,这可以帮助学习者进入正式学习的状态,也为学生营造了寒暄的自然场景。长此以往,学生会自然地习得寒暄语,但也会因受到教师的误导而习得错误的寒暄用语。如有的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怎么样?”来和其他人打招呼。“怎么样”一般放在句尾,用来询问天气、身体、学习等很多方面的情况,在寒暄时经常会用到,但生活中一般不单用。留学生单用“怎么样”,与同学或中国人打招呼,可能因为留学生之间的交谈比较随意,目的语使用者对此可以容忍,因此没有进行纠正。或者即使后来给予了纠正,留学生却仍然会重复犯错,这可能与其中介语系统中这一表达正逐渐石化有关。这是因为某些不地道的或不合适的语言运用,使学习者产生了对目的语的某些语言点及语法规则不正确的理解。这些误解产生于学习者学习的最初阶段,即语言习惯形成的时期,因而往往根深蒂固,不易清除。且由于寒暄的次数多,无形中就增加了输入量,虽然对学习者来说是错误的输入,但是是可理解的,因此他们会很快习得继而运用,长此以往便会造成寒暄语的石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寒暄用语可以简化,但不能过度简化,更不能使用不正确的形式,否则会造成留学生的错误理解。

(二)指令用语——“下一个”

课堂中的指令大致可分为两类:①纪律控制指令,如“请安静”;②教学实施指令,如“请把书翻到×页”“跟我读生词”“再读一遍”。这些指令多为祈使句,能够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同指令对学生的影响不同,带有明显课堂色彩的指令语,学生在生活中不会使用,如“请把书翻到×页”“跟我读”等。课堂色彩不太浓的指令语如“再读一遍”学生会替换使用,频率也较高,如“再说一遍”。而课堂色彩不浓的指令语学生习得使用的几率较高。如默写单词时教师的“下一个”指令,学生印象深刻,自己会不自觉地进行应用。“下一个”意思是接下来的一个,名词性短语,多作定语。根据北大语料库检索,50个有效例句中,只有一个是指代上文提到的某物,如“这个人投进了两个球,我们就一直喂他球。如果他失误了我们就会给下一个或者再下一个”,其他都是作定语。日常生活中由于情景的限制,常常会在排队时说“下一个”,指轮到下一个人了。对留学生而言,很多涉及顺序性的事件都会单用“下一个”,这是教师言语的影响。

(三)解释用语——“……明白吗?”

“解释”是教师的讲授用语,教师讲解完词汇、句子结构、分析完语篇后常常会使用“明白吗?”当给学生单独讲解时还会加上人称代词“你”,变成“你明白了吗?”经常置于所解释的话语开头或末尾,即“你明白吗……”或“……你明白吗”。这句话的长期输入使得学生在平时与人交谈时高频率使用,尤其是在要求刚刚接触的人做某件事情,而对方似乎对自己的话没有反应时,使用较多。这其中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当中国人在听到某段话沉默时可能表示是在聆听对方的话语,而对方会以为你没理解,于是使用“你明白吗?”来强调自己的意思。通过对北大语料库的检索,学生在使用“你明白吗”时更多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感彩较浓,如“我不能忍受!你明白吗?我实在不能忍受!”有时含有说教的意味。所以学生习得的“你明白吗”是语用偏误,也是受教师用语影响的结果。

(四)语法用语——“差不多”

笔者在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在表示概数时,使用副词的丰富度与汉语水平成正相关,其中,“差不多”出现的频率较高,时间、距离、价格等的概数都会使用“差不多”来描述。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初级汉语教材使用的是《博雅汉语》,留学生学会表示概数的第一个词就是“差不多”。在第一册的第十四课,有这样一个例句:“对,北京的冬天比较冷,最冷差不多零下十五度”。如果问母语为汉语的使用者,“你们那里冬天最冷多少度?”他们的回答大多是“×度吧”“将近×度”或用数词连用来表示。

“差不多”可以作副词,表示“接近、几乎”义,如:“差不多走了十五里山路”。通过对北大语料库的检索,随机抽取的50个“差不多”表接近的例句中,只有6个直接加了数词。因此,笔者认为留学生过度使用“差不多”是受教材的影响,《博雅汉语》中出现该语法点较早且例句不够典型,加之课堂上重复操练导致“差不多”的过度使用。根据心理学的观点,先习得的后忘记,后习得的先忘记,因此,就算留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左右”“大约”“大概”等表示概数的词语,也不一定会比“差不多”印象深刻,所以他们对概数的使用很可能发生石化。因此笔者认为,在表示概数的例句中,应首先给出中国人常用的表示概数的方法,“差不多”可以放到后面学习。

(五)其他

还有一些情况,如教师在举例子的时候经常使用“是这样的,比如说”,多次重复以后,学生也会使用,过度频繁之后就会出现偏误。当有的教师对某个问题一时想不起时会说“这个,那个”,或者常常使用“然后”,算是口头禅的一种,学生对这些学得很快。还有的学生在建议别人做某事的时候,句尾都会使用“好吗?”,“好”发的是全三声,而“吗”发得又短又轻,使得尾音上扬,听起来很不自然。

四、中介语的石化

以上问题都与语言输入有关,如果学习者能够排除情感因素的干扰,大量接触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可以习得语言,教师课堂用语中简单的、复现率高的用法就会被学习者习得。在学习者学习初期输入的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初期是语言习惯形成的时期,这时候错误的影响往往根深蒂固,容易导致语言的石化。在目前对石化的解释中,Selinker提出的培训转移失误应该引起重视,本文涉及到的培训转移失误,包括教师语言的某些不地道的或不合适的运用及教授使学习者产生错误理解,教材编写中选用不地道的语言形式造成学习者二语石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的输入非常重要,教师的课堂常用语和教材语言形式的呈现对学生的学习和习得产生极大影响,这促使我们对教师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过程中要以实证研究为总趋势。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李明.调整语话语初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

报),1998,(3).

[2]旷娟.汉语作为二语的课堂教学语言[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6,(1).

[3]汤燕瑜,刘绍忠.教师语言的语用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1).

[4]胡荣.中介语僵化现象研究纵览[J].外语教学,2003,(1).

[5]吴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语言综述[J].教学研究,201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寒暄语10篇

学习

外国诗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外国诗10篇,内容包括外国长诗经典10篇,外国名诗150首。“诗歌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和一般的书面语言,成为一种特异的语言形式。”新批评派代表人物兰色姆把诗的构成分为“构架”和“肌质”两部分。“构架”是诗中可以用

学习

红领巾伴我成长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红领巾伴我成长10篇,内容包括红领巾伴我成长文字稿,红领巾陪我成长心得体会。小时候,常常看见大哥哥大姐姐胸前飘扬的红领巾,觉得十分的漂亮,渴望能够得到红领巾。终于,在那阳光明媚的早上,少先队队旗飘扬,少先队队歌嘹亮,我高高地

学习

两纲工作汇报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两纲工作汇报,内容包括两纲实施经验总结,乡镇两纲工作汇报。“两纲”监测统计工作是******领导和社会各界了解掌握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情况的主要信息来源,也是督促推进“两纲”目标实施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局一直把该项工作作为

学习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5的乘法口诀手指记忆法,5的乘法口诀教学主要流程设计。表内乘法是第一削断中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第四单元的内容安排上可分为乘法的初步

学习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说普通话写规范字10篇,内容包括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文案,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征文。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学习中文成为世界热潮。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汉语会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交流语言。社会的发展需

学习

计算机辅助审计论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辅助审计论文,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用教程,计算机审计实操论文。(二)更新观念,增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意识。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审计技术和手段的深刻变革。但在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影响下,审计人员对计算机辅助

学习

教师考察报告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考察报告,内容包括教师考察情况报告,个人考察报告范文教师。学校教学班学校体制校长xx中学14个公办初中xxxx二中171个私立完中xxxx中学校长xx中国名校共同体理事长、全国十佳中学校长,始建于1956年,占地66770平方米,建筑面

学习

消防工程技术论文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工程技术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消防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消防工程论文5000字。[3]王惠.强化消防竣工验收中消防产品监管措施的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4,30(4):93-95.[4]岳忠敏,赵嫒嫒.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初探[J].城市建设

学习

早安短信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早安短信10篇,内容包括简单早安短信大全,每日更新早安短信。4、早上好,一束阳光照在身,祝你天天都开心,财神家中去,梦想变成真,今天中大奖,明天去上任,朋友的祝福全都是真心。5、早上好,送你清新的问候,温馨的祝福,清晨,美好的开始,祝你

学习

66岁生日祝福语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66岁生日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66岁生日祝福语文案,同学66岁生日祝福语。首先我要说感谢。第一我要代表我的姐姐和弟弟感谢父亲对我们儿女的养育之恩。树木的繁茂归功于土地的养育,儿女的成长归功于父母的辛劳。六十六年的岁月

学习

京剧春闺梦10篇

阅读(75)

本文为您介绍京剧春闺梦10篇,内容包括京剧春闺梦经典名段,京剧春闺梦词。张火丁的《锁麟囊》,每演必火。9日当晚她一出场就是一个碰头彩,婉转幽咽的唱腔、细致传神的表演,加上端庄典雅的气质令观众如痴如醉。而全新制作的五种颜色的服装,更

学习

关于志向的诗句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志向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表达远大志向的诗句,男人志向远大的诗句。中国的山水诗从何时开始?传统的解释,是认为中国的山水诗开始于谢灵运,同时,也承认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完整意义上的山水诗。这就出现了一个难以圆通

学习

表扬稿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表扬稿10篇,内容包括表扬稿简短10字,运动会表扬稿20字十篇。其次,被表扬的事一定要真实,绝不能虚构编造,也不能夸大或缩小事实,否则不仅起不到表扬的作用,甚至会引起人们的反感。第三,叙事要具体、清楚,语言要简明扼要,对好人好事的

学习

赞美穆旦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穆旦10篇,内容包括赞美穆旦第二段,赞美穆旦现实意义。安徽姑娘刘芳活泼开朗,2000年她来到广州一家阿拉伯餐厅里打工,不久与同在餐厅工作、高大腼腆的约旦青年穆罕奈德相识相恋。两人性格互补,却很投缘,很快谈婚论嫁。领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