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艺术设计篇1
近年来,中职学生大部分为中考落榜生,或中学不考高中的保送生,有一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行为习惯不佳,在选择专业时只凭一时热情或为了混一张文凭,并没有把学习当成一项事业。有的艺术专业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绘画基础和审美情趣了。如果学习的课程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很快就对该课程的学习敷衍了事。3.就业情况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类新型文化产业和时尚产业的迅速兴起,各行各业乃至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包装”。如城市建设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小区规划、标志性建筑、景观设计、环境艺术、创意产业甚至影视、动漫、广告、IT网页、UI界面等,相应地促进了服装设计、色彩规划、装饰艺术、外观包装设计、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专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晋江区域经济大力发展创意经济产业的***策,以创新、创意、创造为特色的“三创园”经济开发区,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美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良好,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有了比过去更为广阔、多元的发展空间,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中,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毕业生却成为多方争抢的“香饽饽”。
二、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专业开***证
近年来,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骨干专业教师、行业技术专家和安排课程的教务教师,经过对市场的调研分析,决定把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拓展成为工艺美术、动漫设计与游戏制作、鞋类设计与管理、印刷技术等四个专业方向,进行专项的研究和实践,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工艺美术领域里富有就业竞争能力的实践型、实用型、复合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对专业课程中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其中主要涉及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构建课程体系,找到专业所特有的职业能力发展逻辑,优化课程内容组合,构建课程体系。传统的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课程结构,把专业必修课分为专业平台基础课、专业化方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类。专业平台基础课主要是以职业活动为依据,以该专业拓展出来的共同学习单元(项目)为载体,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形成专门化方向职业能力的共同基础。专业化方向课程是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各个专业侧重的方向不同,设置针对某一岗位能力的发展、以相关任务为载体的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是强化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完善职业人格、与就业岗位对接的课程。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根据课程结构和社会需要,对艺术设计(工艺美术)专业中传统课程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并加强三者之间的课程结构相互转换功能。以实用、应用为原则,设置以电脑美术课为中心、以专业基础课为支撑、以创意策划课为核心的课程结构,在新的课程结构设计中,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突出的专业技能。目前,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课程设置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的专业课程方案理论知识系统化,专业基础课程统一化,专业方向明确化。将系统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过程知识,更加注重专业化方向和综合实训,并把培养目标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学习项目,让中职生对就业充满信心,也让企业更愿意接受中职毕业生。
2.教学改革
课程艺术设计篇2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强的设计师,达到这个目的的途径就是设计实践课程的开设。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纯粹的理论教学很难被学生接受,如果只掌握理论知识而没有动手能力无异于“纸上谈兵”。实践课程的开设是和理论课程相辅相成的。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而实践可以验证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又可以产生新的理论。设计实践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设计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设计理论;
(2)设计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设计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
(4)设计实践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以适合社会真正需要。
二、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教授方法
1.鼓励学生扩大兴趣爱好,广泛的阅读汲取各种学科的营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一个有丰富知识和开阔的视野的人才能解决设计上的各种难题。正所谓“功夫在诗外”,在设计学习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为了设计而设计”,这样做往往造成一种在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之后也得不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的结果。有的学生把这种结果归结为没有灵感所致,其实所谓的灵感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基础之上的。在做设计时如果你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你就会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也会有很多种灵感迸发出来。
2.鼓励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艺术设计包含艺术的成分,而艺术强调个性,因此艺术设计也需要个性。在教学中的我们要充分的发掘学生的个性,然后因势利导,发展学生们的个性。社会中一些著名的设计师和设计公司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这些理念和个性都源于设计师的艺术个性。如香港设计师靳埭强就有其独特的设计语言,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靳埭强强调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中间一个巧妙的“中”字凸现中国银行的招牌。这个标志可谓是靳埭强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
3.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杜绝学生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在实践过程中,互相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互相交流可以发现自身难以发觉的问题,可以群策群力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课程进行中我们可以增加学生讲述自己设计作品的环节,因为在社会实践中作为设计师我们要做设计提案,要陈述自己的方案,通过理念和方案的分析来说服客户采用自己的设计方案。这一步骤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讲述自己设计作品这一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为以后走向社会做准备。
(1)鼓励学生参加设计比赛。参加设计竞赛一方面可以锻炼设计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参赛选手作品的分析,可以“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借鉴吸收好的设计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参与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如果在比赛中能够拿到奖项则会增加学生的信心,同时也会激励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在这里推荐几个设计比赛:“靳埭强设计奖”、“时报金犊奖”、“白金创意”等。
(2)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设计任务。这里又回到了设计学科的实践性上来了,艺术设计和纯艺术的最大区别在于:艺术可以孤芳自赏,而艺术设计在强调艺术个性的同时一定要有功用性。所谓的功用性说白了就是设计作品是要被采用的,是要被投入市场创造价值的,一个没有被采用的设计作品是没有存在意义的。设计的功能性就强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安排一些设计实战,这就需要教师发动各方面的资源给学生提供这样的一个机会。实际的设计任务会调动学生学习和动手的积极性,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和社会接轨,从而了解什么才是社会需要的设计。
三、结语
课程艺术设计篇3
一、“UI”设计的发展现状
“UI”是英文UserInterface的缩写,意思是用户与界面的关系,通过字面意思理解,我们不难看出UI设计与电子计算机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UI设计需要通过计算机实现设计目标,通过用户与计算机界面进行视觉交流,根据设计者的意思,进行平面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让UI大规模推广成为可能,人们在进行平面设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更加有利于设计工作的完成。UI界面设计渐渐发展成为一门***的学科,成为一种新门类的设计艺术。通过对UI的研究和分析,人们发现将UI设计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当中,对促进这一学科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UI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从事专业化的艺术设计,并且可以对对象实体、环境以及对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完成艺术设计。综合UI设计的优点,将之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当中,可以促进学科朝着专业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可以将UI设计理念传授给学生,开拓学生艺术设计领域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专业化知识,更好应用于现代化艺术设计领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UI”设计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实现艺术设计的商业化发展目标
UI设计结合计算机界面,实现艺术设计领域变革,更好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发展。UI通过建立一个美好的设计界面给用户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为用户设计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UI界面设计与美术绘画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它可以辅助美术绘画,使美术绘画具备商业价值,提高作品经济性,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艺术加工,使艺术作品与现代艺术相融合,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在进行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时,通过“UI”设计使现代艺术教学理念与当下艺术商业化发展模式相结合,以专业性和科学性促进艺术应用领域发展,满足社会对艺术人才需要,也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说,将UI设计与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相融合,不单促进了学科的发展,更为商家创造了卖点,也为现代艺术专业提升了就业机会,实现了艺术设计的商业化发展目标。
(二)提高艺术作品竞争力
当下学科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将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现代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其根本动力在于是否能够满足当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推动力,否则的话,对社会经济发展没有任何作用的学科,将会被社会所淘汰。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将UI设计融入教学工作当中,以UI设计促进学科发展,有利于提高艺术作品的竞争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升学科竞争力,实现学科更好发展。UI设计将平面设计与二维电脑设计结合,体现出UI设计的社会重要性,并且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后,艺术作品的商业化价值不断提升,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发展动力。UI设计提高艺术作品竞争力,还表现在界面设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两个方面,如数码产品、手机的界面,给人一种较强的视觉美感,使现代平面设计与商品化经济发展形势紧密结合,实现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三)促进现代艺术设计多样化发展
如今,艺术设计不单单局限于纸面上的美术绘画,它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除了电子产品的界面设计,艺术设计还体现在了网页设计这一方面。网页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商业化价值体现的另一个方面,它与数码科技的现代化艺术设计重要性一样,都表现在“价值”上,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课程能够发展的关键。UI设计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课程中,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网页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且通过友好的界面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UI设计是集设计与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新门类设计,它介于二者之间,应用UI设计,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实际的动手操作,也将提升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目的。
(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艺术设计篇4
关键词:广告设计;动画;flas预设
中***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37-01
一、艺术设计学中的动画课程教学
作为无纸动画制作运用最为广泛的软件――FLASH,被纳入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中。其课程名称一般直接称为软件名称“FLASH动画”,或与设计学稍加衔接叫做“动画设计”、“广告动画”之类。对于课程的编排,教学内容设计是否符合设计学的专业需求,对本处在摸索阶段的年轻课程来说,大都无暇顾及。而教学表现出的专业性偏差与学生对其应用性的质疑,使如何让动画教学迎合设计专业的需求成为艺术设计学中动画课程设计研究的主要目标。
二、设计专业的广告动画与动画专业无纸动画的课程内容差异
设计专业的广告动画与动画专业的无纸动画虽大都讲解同款软件――FLASH,但在课程内容上却有着本质的差别。动画专业的无纸动画侧重学生对于运动规律的理解与角色的动作绘制,课程的前提条件是在学生学习掌握《动画运动规律》这门课程后,使用软件进行无纸化的动作画面表现。其动画的主要制作内容,大都通过逐帧绘制或元件绑定骨骼完成对于人物、动物、自然景物等的动作画面制作。这些内容对于没有动画理论与绘制基础的设计专业学生来说显得艰深枯燥。
基于不同专业对于FLASH动画的应用与表现差异性,艺术设计专业的动画课程在教学设计与课程内容安排方面,应既有针对性的讲解动画的制作方法与原理,又体现出商业动画广告的特点与设计思维。
三、设计专业的动画课程设计
(一)广告动画的设计表现
广告动画的表现对象大都是***形或***像。一般先在其他***形***像软件中进行设计对象的绘制编辑,然后通过FLASH对其进行动画化制作。这种以***片为元素的动画表现形式,在动画的设计与制作中就要求学生花费较多的精力在前期***形***像的绘制编辑上,而***形***像的出场及运动方式则成为对产品的一种视觉化表现。
针对广告动画的这个特点,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同时,也要考虑动画制作量的配比,明确广告动画的制作以突出、美化产品为目的。
(二)理解动画原画与FLASH元件动画的区别
以***像为设计元素的FLASH元件动画与逐帧绘制动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形形态的变化。***像元件通过FLASH的自动补间计算得出的元件位移、缩放、透明度、旋转、模糊等动画效果,都不会使***像本质形态发生变化。而逐帧动画则侧重通过每一帧捕捉***形形态的变化来表现运动。
基于广告动画以***像的运动表现形式为制作重点的特殊性,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需要使学生理解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特点及广告动画的表现重点与定位。
(三)FLASH动画预设与动画设计
在明确任务主体后,首先应教会学生进行***像元件的运动表现制作。在这个方面,FLASH动画预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运动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教师通过对预设工具的讲解,让学生知道动画的制作并非只有卡通动画片一种形式,而是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各种***形***像通过动画预设替换元件得到各种动画效果。
有了FLASH动画预设的帮助,学生既可以将制作重点放在设计本身,也能通过动画预设制作基本的广告动画。
(四)FLASH元件动画原理
随后的课程里,教师则根据大量的广告动画案例与动画预设效果,讲授FLASH元件及各种动画补间的制作方法及原理,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FLASH元件动画的原理、操作,拓展学生广告动画的设计思维。
同时,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参照FLASH动画预设的画面效果进行参考或比对,也方便学生自我监督动画制作效果。
四、结语
课程艺术设计篇5
【关键词】艺术设计 设计思维 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要面对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创造力的培养,也可以视为全新的思想模式的建立。 早在20世纪初俄国巴甫洛夫和美国华生建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就错误地影响了我国教育思想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被动的,被刺激的记忆过程和机械反应过程。在这种满堂灌的陈旧教学体制中学生失去了思维和行为的主动性,创新能力也被抑制了。我国主流教育方式偏向有意识和分析的思考模式,强调纪律、惯例、公式和理论知识,但忽略了解决日常问题的灵活性。单靠理论知识和信息,并不足以保证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新世代生存下来。就在这种背景下,“创造力”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
一、设计思维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必要性
(一)设计思维课程的意义及国内教学现状
大部分学生思维的初始状态是常规、直接、简单的,而设计思维的培养目的是达到创新、系统、全面的状态。设计思维课程是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开发和有效训练的课程设计与体系。它是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新获得的信息和已有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和思维方式,改变思维定势,经过对各种信息、知识的匹配、组合,借助类比、直觉、灵感等特点创造出的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职业设计师的思维习惯,也应当成为设计教育者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这些模式被没有答案的问题所激励,被价值与关系的重新定义所启发。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真正意义上重视创意的教育应该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原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引领下逐渐开展起来的。随着当今社会发展对于创意需求的加强,目前国内许多艺术院校相继采用了平台加模块的教学模式,纷纷将设计思维课程作为设计教育的启蒙与思维的转变加入到设计教学中。设计思维课程中,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纵向思维能力与横向思维能力的交叉,相对于技巧性的知识积累更注重思维形式与方法的启发。
(二)设计思维课程对当前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
设计思维教学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要有更加广博的文化背景和跨越学科的综合知识能力,同时又不能固守成见;对于学生而言,要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的习惯,让主动学习贯穿于直觉、认知、知觉、思维、理解、创新的整个过程。改变单向的视角为多向视角。从习惯于“唯一”到“怎么都行”。如果教与学都能够保持一种自由开放的状态,活跃的课堂就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场与思维碰撞的实验室,教师与学生都会受益匪浅,作为促进设计发展的深层的人文价值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设计思维课程教学的实践
(一)设计思维课程的主要构想
在设计思维课程大纲的制定与教学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了对学生训练分成两个并行的层面:智慧与方法。这是创意实践中缺一不可的因素。智慧的积累重点在于通过课程从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及建筑作品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层面积累经验和智慧。智慧主要为一种以点带面的引导,方法主要为解决设计中面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如采用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考工具,诸如同理心、体验产品、重新陈述问题、分类、脑力激荡和心智***等,都能够挑战既定观念。至于横向思维突破常规、类推思考和强制联系这些创意工具,能在源头上,即创造构思萌生的阶段,便消除既定观念。
我们一般采用常规方式处理生活上的事情,这些惯性程序有时被称为既定观念。这样思考比较方便(因为它们像计算机软件那样已安装妥当,并往往自动选取),而且看来能解决问题(因为当你唯一的工具是锤子,你的每个问题都看似一枚钉子),它们并不尊重每一个新问题的***性,亦没有理会我们须因时间、潮流和生活方式做出改变。大部分专业人士都应该抵抗观念模式的安逸,而强迫自己至少从一种新角度去思考每个问题。这也是教学中始终要努力做到的。
(二)设计思维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方式
1. 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
从智慧层面上谈,课程中主要从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及建筑作品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层面积累经验和智慧。在每个思维方法讲解的部分中插入创意工具的教授与练习。每部分都是用两次课的时间去解决,尽量减少了理论讲解的时间,加重课堂讨论、课堂小游戏及课堂练习的比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与学习。
课程艺术设计篇6
众所周知,日本的艺术设计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气息,他们在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中向西方的艺术设计教育学习和借鉴了很多,但他们的学习和模仿是在植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通道,优化课程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增加民间美术鉴赏课程的话,没有试***增加两种课程的关联度的话,学生很难在传统和现代设计之间寻找切合的方式。以***学院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为例,在大学一年级起增加省民间美术课程,以理论讲解,强调传统艺术作品的物质性与情感性,但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很能难真正掌握民间美术的要点和精化。靳之林先生说“学习民间艺术必须经常到民间去,而主要不是在民间美术展览会和***书馆中学。民间美术的课堂在民间,老师也在民间,一句话:在民间学民间。”从中可以看出民间美术从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大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的产物,所以,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外出考察课,帮助学生真正深刻理解民间美术发生和发展,从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提高民族自豪感。
尽管人们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始终脱离不开本民族文化;大二开设“民间装饰***案设计”基础专业课程,重点分析民间美术的特点及其现代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因为民间传统美术不是纯艺术,它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产生,这个和设计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大三开设其他各门专业课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前期所积累的各种民间美术素材,强调民间美术元素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运用,例如在艺术设计取材方面,可以有神话传说和民间传统古典人物或动物的造型。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融入民间传统美术,对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和创新能力是很有效的途径,这个时候要避免将西方艺术的审美观念,硬套上民间美术的元素,那个设计出来的作品只用留于表现而没有情感。另外,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上强调主观精神的表现,很少会受到形式的束缚,还有就是删繁就简,夸张强调,强化主体,象征和抽象的视觉表达形式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就多加借鉴;大四开设专题设计课程,通过专业课的课程训练,根据具体的课题项目,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本省或周边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观念进行创作,使学生科学理性的选择和借鉴民间美术元素,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设计。只有有鲜明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才是成功的艺术设计教育,只有有民族文化根基的艺术设计教育才是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教育,一味的抄袭和模仿其他国家的教学模式是培养不出真正的设计人才的。
但由于时代的不同,艺术设计教育一方面要与国际接轨吸收国外艺术设计教育先进的经验,另一方面还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针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充分发挥本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优势,发挥本地区、本学校、本学科的优势来制订相应的学科方向,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及规模,构建有区域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将民间美术融入艺术设计教学之中,是以设计创作为主,强化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民间美术知识最终的落脚点在艺术设计实践的创作中,既是对现代艺术设计意识的补充,也是对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会促使学生运用多元设计元素进行制作。
课程艺术设计篇7
一、课程设置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一)要有广泛的适应性、实用性当前经济发展,使得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他们希望设计人员能够一专多能,比如又要会平面设计,又要懂得室内设计,甚至还要懂视频剪辑,这些要求已经横跨了几个专业。我院开设有三个专业:电脑艺术设计、影视多媒体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以往这三个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把专业方向分得十分明确,互不相干,导致有些毕业生去企业应聘后遇到了问题。有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影视公司就业,本来以为就是做视频编辑相关的工作,没想到还要为公司设计网页,学生以前没有上过网页设计课程,所以就犯了难。发现了上述的问题后,我们对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加入了网页设计课程,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也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
(二)要“多能”,更要“一专”,专业方向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学制短,基础教学时数受限制的特点,在有限的课时内开设较多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是不现实的。在社会对学生提出了广泛甚至跨专业的知识要求时,我们在改进课程设置,支持学生“多能”的时候,同样别忘了“一专”,那就是要注意调整课程设置的极限。如果课程设置得太杂,就会抹杀专业性,出现“杂而不精”的情况,同样是不符合社会的用人需求的。所以在兼顾课程多元化的同时,要做到术业有专攻,保证基本的专业方向性。我院的三个艺术设计类专业,虽然共同的课程不少,看起来似乎什么都学一点,其实在专业的方向性上是很明确的,比如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的非线性编辑、摄影摄像技术、视频后期处理等主干课程是本专业的学生必须保证扎实完成的;而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像处理技术这些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扎实掌握的主干课程。进行课程调整的时候就必须在满足“一专”的基础上再考虑其它“多能”的课程。
(三)要进行课程整合由于当前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开设主要还是模仿本科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大构成的课程为例,当前就存在以下的问题:
1、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体现在全盘照搬本科院校教学模式,以传统的理论内容教学为主,很少有理论知识的延伸,即使学生同样做大量训练作业,但是内容的设置上没有和专业特色挂钩,使得学生的实践操作的目的性不清晰,意义不明确,许多学生表现出对作业的完成是为了应付,因此对培养创新能力和设计发散思维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学生学完课程后仍然对知识一知半解,更无法把三大构成间的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甚至不知道如何运用到专业领域。
2、课程开设时间过于分散三大构成课程按照传统模式,一般在大一、大二期间单独安排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但是这样带来一个问题,三年制的高职教育在校学习时间本来就短,其中至少有半年时间外出实习,等三大构成课程上完了,学生都差不多要毕业了,知识还没来得及在短时间内消化和综合运用,又说要上岗工作了,至于剩下的专业课程更是被走马观花式地学习,学习效果不佳。针对以上问题,解决的办法是把上述的三门课程整合成为一门课程,例如整合成为《构成基础》这门课程,并把课时量适当压缩,放到大一上学期完成,这样就不用穿插在各个学期了,加强了课程连贯性,使课程的设置更趋合理,学生也容易把各个部分的知识综合运用。
二、课程设置必须符合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
大部分高职学生进校的时候都是比本科的成绩差的,文化基础差是普遍的特点,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一特点。
(一)必须保证一定的文化基础课艺术设计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跟文化水平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须是一个表达能力很强的人,而如果文化水平不高,那么肯定做不出好的设计。因此必须保证文化基础课程的扎实进行,尤其是语文。题材不同、主题相异、体裁多样的文学作品是对一定时期文化心理、哲学思想、生活状况、***治经济***事等方面的缩影、记载,它给人无穷的创意启发和借鉴。其它诸如职业道德、***治等公共基础课也一定要开设。让学生在学校既要学技能,又要学做人,学校要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必须打好专业基础高职院校招生门槛普遍不高,很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入学都不用通过艺术专业考试,所以很多高职学生没有任何专业基础,这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对素描、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望而生畏。但是学生畏学教师不能畏教,我们可以通过多个别指导、多做示范、多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放弃这些基础课。设计离不开审美,具备最基本的美学修养,是对现代设计人才的客观要求。艺术设计的目标就是以使用功能和宜人性为目的,利用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按照审美规律,运用艺术手段,使之转化为具有特定使用功能、符合人际关系、文化品位较高的实用物质产品。教学中开设的素描、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都是为今后的设计创作服务的。通过对基础美术理论的掌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如果没有专业基础课,那么学生就无法学到审美的知识,无法掌握审美规律,只是一群单纯会操作软件的人而已,不懂得什么是美,更谈不上去创造美。
(三)课程设置要偏向技能高职教学是以技能教学为主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当前艺术设计主要都是通过计算机来辅助完成,电脑早已成为设计创作的工具,所以相关设计软件的操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加强技能教学,要注重开设一些设计软件技能课程。在开设设计软件技能课程时要注意强化学生的上机操作,例如可以把一门软件技能课程的实践课时设置为总课时的三分之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软件技能课的开设时间及相应阶段的思考
当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是将这类课分批开设,在一年级开设,延续到二三年级。优点是上完一门软件课,即可以利用一年级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二年级所涉及到的专业设计课知识来指导软件课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应用,不至于产生艺术和技术的脱节。缺点在于软件技能课由于是二三年级分批掌握,会导致二三年级学生在制作设计作品时仍然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技术方面仍然薄弱,难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如果此时参加社会实践,承接实际设计制作任务,则尤显软件技能知识之缺乏。针对以上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把软件技能课和艺术设计课在时间上进行协调。
(一)在一年级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如windows、office系列等等,掌握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开设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为下学期软件课打下基础。这样技术课与艺术课因时间相距近而联系紧密,学生可以自由地用电脑技术来进行艺术设计。
课程艺术设计篇8
1.压缩基础课程学时,增加或细化专业拓展课门类
大多数院校将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这三门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基础必修课程,每门课程为48学时,总共144学时,在整个基础课程中占了相当大的课程量,且常分在不同学期、不同时段依次完成,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断电”的现象。此外,部分内容在三门课中不断地重复,如点、线、面作为三大构成基本造型的共同要素,并且在接下来的专业拓展和深化教学领域的专业理论课程中也会被触及,如景观设计基础课程中有一章节关于景观设计构成的点、线、面方面内容的讲述。所以将这三门课压缩、整合为设计构成一门课,将原来的144学时缩减到48学时,节省了96学时,重新修改教学大纲,使之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并通过一次性完成三大构成内容的教学,在避免教学过程中的重复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对三大构成知识的系统、综合的掌握。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应用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毕业生能快速适应市场需求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因此,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增加或细化某些专业课程,有利于拓展学生就业面。如,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对夜环境的塑造,提倡居民走出居室,享受城市的夜生活,大力支持亮化工程,实现“越夜越美丽”的“不夜城”。此外,室内照明设计是室内设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营造氛围的最佳要素。照明设计在室内外环境中越来越被重视,市场上也非常需要照明设计方面的人才,而国内很少有院校开设这个专业。当然,对于学校来说,增加某课程要经过谨慎、理性的思考和研究,不能因市场需求而开设,还应当考虑相应的师资配备。
2.缩减技能类课程的比重,扩大专业选修课程
在旧有的教学体系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技能类课程占有相当大的课时比重,而专业选修课程甚少。从二年级到三年级这四个学期内,基本以技能类课程为主,主要有设计表现技法1、2(分别是马克笔、水彩手绘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1、2、3(CAD、Photoshop、SketchUp、3dsMax),占大学整个课堂教学的三分之一课时。在课程时间及课时比例的安排上也误导了学生,使学生认为学好软件、能画效果***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因而对理论课程不够重视,以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薄弱、设计思路狭窄、设计缺少创新等。对于设计师来说,软件只是设计表现的一种工具,设计思维及设计创新才是设计的灵魂。因此,应压缩技能课程的比重,增加专业选修课程,把学生从填鸭式教学***出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照学生的兴趣与当今设计界的热点和焦点,设置相应的专业选修课,增加工程预算、绿色环保、生态园林、传统园林设计思想等方面的课程,拓宽专业知识面,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甚至可以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类选修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诗词鉴赏、建筑艺术与世界名园欣赏、社会学、心理学等,以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健康向上的设计人才。
充分发挥设计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主导作用,调整课程结构,加强设计课程与相关课程的整合与渗透,减少重复。在改革中,根据设计教学整体逻辑性以及各课程性质与特点,在课程结构安排、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时间安排上注重与相关课程的有机衔接,形成既满足学生认识规律和能力培养过程,又符合专业教学特点的教学体系(***1)。因为各课程之间尤其是设计课程之间,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存在着一定的先后顺序,而且存在着相互渗透和衔接的问题。所以,课程结构顺序的调整决定了学生能否将学到的各种知识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并将上一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下一课程中去,对前面的基础课程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有效地积累知识,也决定了学生能否对各课程知识内容加以有效组织,使其相互强化,最终灵活地运用知识,形成创造性思维。为此,我们应重新研究和讨论设计类课程之间的关系,强调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拓展与深化教育课程各自内部之间的纵向衔接,以及两类课程之间的横向渗透。
课程艺术设计篇9
[关键词] 高职 艺术设计 课堂管理
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是什么?这是摆在每个设计教育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如何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管理?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现实中教学现象的分析,对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课堂管理进行探讨。
一、高职类学生的特点
在学生群体中,高职类学生有其自己的特点,这和他们的教育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1.高职类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较为薄弱,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
多数高职类学生因为成绩较差,无法进入全日制普通高中学习,而只能选择职业高中或相关的职业学校进行学习。职业高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而不是完全以考大学为主要目的。这种文化课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导致了职业高中的学生文化课基础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扎实,而且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方式有着自己的特点,存在着一些负面的表现形式,比如学习纪律性不强,时间观念淡薄等。
2.有一定的社会活动经验,动手能力强,对社会实践比较感兴趣
职业教育的文化课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使高职类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自由活动的空间。他们在实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对社会环境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适应,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加强,这些都是他们进入大学后优于多数本科生的地方。
3.性格多样化,但思想较单纯
高职学生多是中学时文化课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现阶段我国中学以升大学为目的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他们在学校中长期被笼罩在同龄“优秀”学生的阴影之下,加之社会和家庭对他们施加的种种压力,难免使他们形成冲动、偏执、自暴自弃的性格特点。同时为了证明自己,他们试***从有别于“学习成绩”的“他处”得到实现自我的机会,由此造成了他们在言谈举止、衣着打扮、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过于强调自己的个性,甚至走向一种极端,使得他们在某些方面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同样,这也造成了他们看问题的方式比较片面和单纯,强调现实意义而没有长远打算,不能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这反映到学习上就是没有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对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内容现学现用,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反复学习,所以普遍知识掌握得不全面不系统。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特色
高职院校办学讲求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我们以培养适应社会市场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为学校的终极目标。所以对高职类院校的艺术设计课程来说,其设置侧重于对学生艺术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职业技能人才的工厂,对于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来说,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造型规律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2.艺术设计类课程多以集中教学为手段
这种“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集中学习和集中训练,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也对高职类学生懒散的学习态度和作风起到一定程度的规范作用。但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假如各门课程之间缺乏过渡或者联系性不强,容易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构建起普遍的联系,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专业知识体系。
3.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这是和高职类院校的教学目标相适应的重要教学措施,因为我们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多以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甚至采取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者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实践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这有别于本科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
三、目前艺术设计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1.学生无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造成时间的浪费。由于高职类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加之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中普遍设置有收集资料和设计构思环节,这是个不确定的时间段,无法具体量化,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很难控制。
2.由于整个课程模块基本都以完成一个设计课题为主要目标,而不同的学生在做设计的时候具备不同的专业特质和状态,这就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按照教师预先设定好的进度进行学习,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整体进行辅导,学生也会出现课堂中无所事事,课下熬夜突击的不正常现象。
3.学生误以为课程的评判标准只是结课之后的设计作业,而忽略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贯穿讲习的设计方法、设计程序以及设计评判标准等很重要的专业知识。对课程学习过程的忽略使学生无法学习到真正的专业知识而只流于形式。
4.艺术设计类课程强调活跃的思维意识和相对宽松的课堂秩序,以便学生能以一个放松的心态投入到设计创作中来,这是尊重创意思维规律的合理要求。但如果组织不好容易给教师和学生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该类课程可以不用严格遵守课堂秩序,这就为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提供借口。
综上所述,在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学生的问题,有教师的问题,也有教学制度和管理的问题,有主观思想因素,也有客观环境因素。
四、高职艺术设计课程的课堂管理建议
1.针对学生课堂时间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强教学管理,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把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后作业纳入到正常教学的范围中来。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制定不同的计划,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把教学计划在课程开始之前公布出来,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作为对教学计划的辅助措施,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下达不同的教学任务书,任务书中可以规定该课程进行中不同阶段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也可以根据任务书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约束,以保证课程能按照计划进行,不致产生教学中前松后紧的不正常现象。
3.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而且加大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避免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最后作业而忽视平时表现的现象,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遵守课堂秩序。
4.对于确实不想学习的学生要与之进行积极沟通,了解他厌学的真正原因,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兴趣点,采取以鼓励引导为主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重新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课程艺术设计篇10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艺术设计课程作为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对高校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以及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继续的开发和研究,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艺术设计岗位课程开发建设的目标,进行公司化和项目化的公司运营和管理,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岗位建设与开发模式。本文将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岗位进行人才的培养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等形式的课程改革进行分析,找出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体系监控与考评机制,进而完善和健全艺术设计岗位课程开发体系。
关键词:
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研究
一、引言
艺术设计专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设立的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一线设计师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艺术设计课程开设和教育教学中很多的课程与市场的发展脱离,已经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的最初目标相背离,关于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岗位与课程开发相一致的原则越来越凸显,也被更多的学者和教育专家所重视,艺术设计专业的岗位开发与课程开发必须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岗位素养培养目标相符合,确定艺术设计专业岗位,选择行之有效的艺术设计专业岗位开发的方法和构建合理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保障艺术设计专业岗位开发的监督机制,这些是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的关键内容。下面将从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职业体系开发方面进行论述。
二、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与人才培养定位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岗位开发主要是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岗位进行定位,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和专业岗位进行定位,归纳得出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的培养目标定位。下面将从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定位和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开发方面进行阐述。
1、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定位开发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岗位进行开发,必须要找准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定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定位是课程开发的前提,只有找准专业课程定位,为课程建设体系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特点进行专业岗位定位,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制定适合学生专业发展的岗位,根据艺术专业的岗位特点可以将专业拓展为视觉传达方向、产品设计方向、室内设计方向和动画设计方向以及网络设计等专业方向,现在学生毕业后一般可以从事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和动漫设计的工作的比较多,一般从事的岗位以设计公司和企业的一线设计师、设计部经理和市场主管及自由职业设计师等职位,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在进行专业岗位课程定位时要以具备设计师的审美素养和设计创意能力及德育素养的设计人才,在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和培养目标上以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素质作为专业岗位的定位。
2、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人才培养开发
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主要是为了对现有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使其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才需求,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人才培养主要是对艺术类和设计类人才的进行专业培养,使其适应社会的设计岗位,对于现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基本都是以理论为主,对于职业院校则是根据项目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以专业知识+项目和任务的形式,采用一系列的技能和专业项目相结合,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培养的目标应定位在对设计行业及相关的职业能力的分析,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岗位范围、岗位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发以岗位项目为课程改成驱动,以专业任务为课程开发驱动,以专业学生的就业与知识学习相结合为特色,建立健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岗位培养方案,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基本专业课程与职业素养课程相结合的体系,将学生的艺术设计专业技能与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力有机结合进行培养,按照这个思路重新规划艺术设计岗位课程建设。
三、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职业体系开发
艺术设计专业的岗位课程开发与建设都要弄清楚艺术设计专业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只明确了职业素养才能更好的进行岗位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从而建立和完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职业岗位体系。下面将从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职业分析和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体系内容和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体系的监控与评价机制方面进行论述。
1、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职业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职业分析与岗位定位具有明显的区别,职业岗位分析侧重于对现有艺术设计市场进行分析归纳,以艺术设计市场调研为基础,以具体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岗位为课程开发的依据,对工作中的具体岗位任务进行分析和概括,了解和归纳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从而确定艺术设计专业岗位应具备的核心岗位能力和岗位素养,除了在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外,必须将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能力与公司和企业的实际岗位进行对接,让课程的职业能力与企业的实际工作职业岗位能力相适应,院校可以将岗位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资格考试相衔接,形成学校艺术设计专业与企业需求和发展的零距离对接,将艺术设计专业的岗位方向与具体的岗位职能资格考试相结合,使岗位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相适应,所有的课程设置都是以就业为直接出发点和落脚点,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就业,同时要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学习和综合性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2、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体系内容
艺术设计专业的岗位课程体系建设要以专业课程和核心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以实践性课程体系为主,将原有的课程大面积改为具体的专业课程建设和核心课程建设,同时在深化改革和优化原有课程结构的同时应大力的进行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调整,让艺术设计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将更多的设计项目和实践引入课堂,有可能的话直接让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工作经验,将实践的课程练习转化为公司的实习和就业,将校企合作形式引入到实际的专业岗位课程建设之中,使艺术设计学生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触,在深化改革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的同时应重视建设校内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艺术设计专业岗位核心课程的建设绝非是一劳永逸,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拓展。虽然在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学者认为高校发展艺术设计课程的核心动力就是不断的推出精品课和核心课,这些只能算作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这些只是相对于教师而言,区别于本文的研究内容。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体系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在之前的课程体系加入更多的与艺术设计实践技能相关的课程如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基础部分可以拓展为多部分,在一门课程中设计多元的知识与技能的岗位课程能力素养的建构。
3、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体系监控与评价机制
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的方法多样,通过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解决实际课程建设中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体系的重点是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的学习,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艺术设计实践的问题,这对于艺术设计专业适应现代技能和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岗位开发的重点是应用现代技术完成课程,提高课程整体的开发有效性。除此之外,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的开发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将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让专业岗位课程体系开发的整体过程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控与测评,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评价机制可以分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和技能实践性课程评价体系,将课程开发与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岗位开发可以进行多方面和多角度的评价与考核,将不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建设的项目进行筛选,将与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相适应的课程和岗位进行保留,保证教育教学的课程与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相一致,并形成专业与学校,专业与学生,专业与教师,专业与企业的多方联合评价机制,确保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
四、结论
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丰富,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必经过程,构建科学合理的艺术设计岗位课程体系结构,采用多元的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开发方法和专业岗位课程与学校、学生、社会多元结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课程的开发是对专业发展的全面而细致的探索与开发实践的过程。
作者:李献飞 霍燕霞 单位:张家口学院
参考文献
[1]范果,对接职业岗位群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J].艺术教育,2014(8).
[2]范果,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J].文学教育,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