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篇1
关键词:血液循环足部按摩***失眠
【中***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135-02
足部反射区按摩――若石健康法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而现代的实用保健方法,笔者自2003年学习足反射健康疗法以来,为患者***各种疾病收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对失眠疗效神奇,糖尿病效果显著。通过许多例患者的实践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希望联系临床比较分析发现更多原理进行探讨便于更好地掌握运用和指导临床。
1血液循环的论述
血液循环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和进展与脏腑学说以及针炙疗法按摩等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对于指导中医临床各科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促进医学现代化进展加快加速中医事业腾飞发展,我们应当在现有血液循环理论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加深研究。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揭开血液循环之迷。让中华传统医学“血液循环原理”更好的为医学服务。
2血液循环学应用在足部
足部按摩是在人体足部及小腿上特定的部位(称之为反射区)用手或特殊工具进行推、压、揉等按摩的一种保健及康复手段。足部按摩和针炙一样是人类在几千年实践中产生的,只是因为多种原因没能像针炙一样被广泛应用和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广泛采用及推广足部按摩人士的努力,几十年来尤其近20-30年来在世界上得到很大发展,足部按摩这种易掌握效果明显无副作用,费用低廉并可自我服务的保健,康复手段有了更美好的前景。通过实践和研究人们提出了很多足部按摩的原理其解释和指导推广,如反射原理,循环原理,经络腧穴原理,全息胚原理,中医的脏腑――神志原理等。
3血液循环的研究
人体心脏的跳动带动周身的血液循环在大循环中动脉内的血液是干净的,静脉内的血液是不干净的,静脉内血液流速也比动脉内血液流速慢。静脉内不干净的血液中有很多的“杂质”如尿酸晶等,非常容易沉积下来。这些沉积物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常年累月后滞留在人体足底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其结果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体内组织和器官“供养”不足长期下去人体的某组织器官功能就会下降,人就会感觉不舒服,从而引起人体内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当我们全面按摩足部反射区后,足部的温度会升高,血液流速加快,同时足部的沉积物被按摩“碎”它会随着血液循环的加快重新参加体循环通过泌尿系统和其它排泄器官排出体外。面按摩足部反射区后3-5天就会发现排出的尿液非常浑浊而且气味很浓,这时人会感觉全身轻松,精力充沛。所以足部反射区的刺激按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使新陈代谢功能提高。
4反射原理及感受
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当人体某组织器官出现异常现象的时候在足部所相对应的的反射区内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气泡,沙粒状,颗粒状,条锁状,小结节等。刺激按摩这些反射区时就非常明显地有压痛感,这种痛感沿传入神经向中枢神经进行传导,经中枢神经协调发生新的神经冲动,沿传出神经传导到体内组织器官引起一系列的神经体液的调节激发人体的潜能。调节体内某种失衡状态,同时也可以阻断原有病理信息反射,所以足部按摩后会出现神奇疗效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有如下感觉:因为足部距心脏较远是血液循环的末稍,足部按摩促进了足部的血液循环也改善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同时也起到了改善失眠部血液循环和血液的供应也就改变了睡眠代谢程度。足部按摩
刺激足部的血液循环,经络通过经络传导和神经反射促进失眠部,损伤的修复或补偿三叉神经逐步恢复达到正常。足部按摩对反射区的刺激使相对应的器官部位的功能改善,发挥作用从而
改善全身症状。
5验案举例及***方法
笔者是一名护师,在繁忙的工作业余时间不断钻研推拿,按摩一类医书,特别是杨茗茗主编的“足底按摩反射疗法”研究用足部按摩疗法治愈疑难杂症,尤其对失眠取得了进展。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论哪个部位出现病理现象都不能与整体分隔开,在***失眠时就应考虑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失眠点,头部额窦,腹腔神经丛,甲状腺,三叉神经等器官,足部反射区按摩疗法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源于中国五千年前“皇帝内经”已记述“观趾法”以及后称之为“足心道”。本疗法是全身性,整体性的自然健康法“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其适用范围是全身十大组织系统,各器官之病变疗法安全,简单,有效,不用药物和针刺便能消除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用此***各器官病变12余例,对于***失眠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5.1一般资料。12例均为门诊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4岁,45―55岁左右的患者为最多,病程最长者10多年,最短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疾病。
5.2***方法。每天下午2∶00~2∶40足部按摩1次,饭前30分钟内,饭后1小时以内不能做,做完以后“上火下寒”的人喝凉开水,“下火上寒”的病人喝白开水400~600ml。
5.3***结果。12例中,6例第1~3天失眠状况加重,增加按摩次数逐渐好转,因为促进血液循环,其它病症也消失。(炎症结石,功能等)。
5.4典型病例。李某,女,41岁,失眠长达8年之久,通过足疗检查额窦区有气感明显,痛感较强,胃部有浅表性胃炎,阳性物,有压痛。足部按摩前体温不平衡,上半身温度高,下半身温度低(属上火下寒)的体质即左腋温度高于右腋温度,吃不了水果以及含油的食物,一踩地脚特别凉,脸是大理石样,有许多斑点,按摩7次后胰腺处出现条锁状阳性物,有压痛,三叉神经部颗粒明显,肝部足背出现阳性物,即肝血管瘤,胆囊粗糙,经患者自己最大愿望就是把失眠治好。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足按摩后重点加强失眠点:额窦,三叉神经,腹腔神经丛,甲状腺,头部和小趾上的失眠区。另外侧重加强进行胃,胰腺部,肝胆囊部位。第1天到第3天按摩完后失眠状况加重,按摩完后让病人喝凉开水,第4天继续按摩症状开始缓解。第5天开始脸色好转,消失了斑点,黑脸转为白脸。第9天患者“上火下寒”症状好转,失眠也有所转机,白天也开始睡,这样反复之后病症开始稳定,第10天开始安全好转。“上火下寒”失眠症,由于患者有某种原因按摩20天,睡眠也由以前2-4小时增至6-7小时左右。患者大为高兴更使其能对足部按摩增加了信心。
5.5体会。本病与脏器有许多症状引起神经系统紊乱有关。通过实践,笔者还认为足部按摩对一些急病症确有奇效。曾接触过肚子痛,发烧,腰肩受风不能动弹都收到了明显的疗效。上述事实,使我们从事足部按摩事业更加充满信心,同时我们也相信通过病例说话一定会使更多人信服,足部按摩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功效,它确实是全民健身,防病***的法宝,推而广之是落实全民健康的有效,有利,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全民一定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血液循环篇2
在研究证实脉搏波形与人体内心血管血液循环直接相关之后,接着要做的工作是进一步掌握脉搏波与心血管循环系统相关的具体特征,并能用于实践。笔者通过长期的努力,探索出了一定的脉象规律,现介绍如下。
1 脉搏波形反映人体心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状态
脉搏波是心脏的心室收缩与舒张引导血液在动脉血管中流动而产生的压力周期性变化的反应。正是因为心脏有缩有舒,动脉内血压有升有降,才能检测出脉搏波形曲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脉搏波形检测的灵敏度不断提高[1],从脉搏波中可以清晰地辨认出由心室收缩引起的“收缩波”和由心室舒张引起的“舒张波”[2]。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分析收缩波与舒张波波形变化及其位置高低的不同,可以知道心脏跳动负荷的轻与重、皮肤毛细血管网微循环是否受到阻碍、人体内血液循环是否通畅等生命体征信息。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胆固醇、高血脂、高血糖会使血液粘滞度提高(严重时会导致血栓形成)[3],血液流动速度减慢,有一部分血液来不及流入毛细血管而心室的舒张就已来临,导致动脉血管中血流压力下降不明显。如果这种状况长期维持而得不到改善,体内心血管循环系统只有靠加大心脏的舒缩力度、增加心脏负荷来维持,结果容易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生。这种情形在脉搏波形***有明显的特征:收缩波与舒张波的衔接处的位置会抬高(见***1)。位置越高说明血管内的血液粘滞度越大、心脏负荷越重,血液流动不通畅;反之,收缩波与舒张波衔接处的位置低。
心动周期即脉率,是一个多因素可变量。许多研究表明,人体内心血管循环系统中心脏负荷可调节量很大。具体来说与个体体质有关,而个人体质又由心理、生理、人生经历或体育训练等因素来积累。当血液循环系统需要加快运转时,如肢体运动、吃饭、心情激动等非平静状态时,心跳会变快。笔者在脉波监测的过程中偶然捕获到一打喷嚏事件,脉率由平静状态时的61次/min加快到89次/min,持续时间为2~3 s,之后又回到61次/min。
肢冷、肤凉也会阻碍体内血液循环的流动,导致收缩波与舒张波衔接处的位置抬高,同时会使心动速率降低。总体而言,收缩波与舒张波衔接处的位置较高时,平静状态时的脉率一般高于70次/min,反映出心脏负荷较重。正常成年人的脉搏波中收缩波与舒张波衔接处的位置适中。而青少年的脉搏波收缩波与舒张波衔接处的位置较低,反映出血液粘滞度不高,心脏负荷较轻(见***2)。
2 舒张波的特殊意义
舒张波的波形对应于心室舒张时的动脉口瓣膜关闭的过程,此时,由于动脉口瓣膜有一关闭的过度期再加上静脉血管通过毛细血管网的抽血动作共同作用,动脉血管内会形成一个反向的负压力。因此,舒张波与收缩波的波形朝向正好相反。这一实质赋予了舒张波的特殊含义,不仅可从舒张波的位置高低来评价人体内血液循环的通畅性,而且还可从舒张波的波幅来判断心室舒张的力度,以及连接动脉和静脉的皮肤毛细血管网打开或关闭的情况。
转贴于
当人感受外邪患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时,往往会出现恶寒、发热、鼻塞和皮肤毛细血管堵塞等症状,中医称为表证,此时脉搏波中的舒张波消失不见(见***3),脉率显著变快。值得注意的是,人为阻断静脉血管也会使舒张波消失(参见下节血压测量),但短期内脉率不会变高。
3 利用脉搏波形监视血压检测
计算机脉象仪可以实现脉搏波形的高灵敏度实时监视,利用实时监视脉搏波形的办法测量血压是理想的选择。传统的血压测量方法是医生用袖带气囊、水银血压表加听诊器的方法,要准确读取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值,需要一定的技巧,且全凭医生一个人的听觉。如果将听诊器改为脉象仪用实时脉波监视的方法,则不需要什么技巧,只需观察波形和血压表,医生、被测者及旁人均可操作,检测结果准确无误,并且不会有争议。当袖带充气,气囊气压升高,脉搏波的波幅会逐步收窄变为一直线时,血压表中的血压值即为收缩压(见***4)。当袖带气囊气压升高,脉搏波的波幅还没有变化,而只有舒张波波形从清晰逐渐变为消失时,血压表中的血压值即为舒张压(见***5)。
4 结语
脉搏波形反映了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中的许多信息,还有待更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人体脉搏信息,服务于医疗健康卫生事业,真正发挥我国传统中医脉诊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瞿年清,谢梦洲.计算机脉诊浅议[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 13(9):5-7.
血液循环篇3
关键词:血液循环系统计算机仿真功率键合***法
0引言
功率键合***法是一种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它以***形方法来表示、描述系统动态结构,是对流体系统进行动态数字仿真时有效的建模工具。通过已有的研究工作表明,功率键合***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生物流体系统仿真,特别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建模和数字仿真[10]。
我们在以前的工作当中,建立了一个简化的血液循环系统模型[10],验证了功率键合***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键合***建模方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便于获得状态空间方程,有利于数值化计算,避免了电模拟方法中推导状态方程困难的弱点。本文对血液循环系统进行了较细致和全面的划分,建立了一个包括动脉系统、静脉系统、心脏(左、右心室和心房)以及冠脉循环、外周循环的多分支血液循环系统仿真模型。
应用功率键合***方法对血液循环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的基本规则是,(1)把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及各主要动态影响因素以***示模型形式,即功率键合***加以表示,(2)从功率键合***出发,建立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状态空间方程,(3)在数字计算机上对状态方程进行求解。
1多分支血液循环系统模型的建立
1.1系统描述
血液循环系统模型如***1所示[4]。在心血管循环系统中,血液在心脏“泵”的作用下所进行的循环流动,可以看作是一种功率流的流动、传输、分配和转换的过程。血液在左右心室有节律地收缩作用下,被泵向人体的各个部分,其中包括:体循环区(血液由左心室经主动脉、大动脉、外周循环区和腔静脉,回到右心房),肺循环区(血液由右心室流经肺动脉和肺静脉到左心房。),腹部内循环,颈部和头部循环,以及冠脉循环等。在心房和心室、心室和主动脉之间存在着防止血液倒流的膜瓣,如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等。
***1血液循环系统模型
1.2功率键合***模型
应用功率键合***建模方法的第一步是将原系统表达为功率键合***的***示模型。功率键合***由功率键、结点和作用元等主要元素构成,多分支血液循环系统的功率键合***如***2所示。
RnvChvRhhChaRna
***2多分支血液循环系统功率键合***模型(此***有省略)
参考***2,绘制多分支血液循环系统功率键合***的步骤可简述如下:
(1)根据对多分支循环系统各个功率流程分支的分析,依次确定各0结点和1结点。
0结点表示集总的流容容腔,如心室腔、主动脉弹性腔,在0结点处血液压力为等值,而该结点输入的血流量等于输出的血流量。1结点表示集总的流阻管路或流感管路,如大动脉血管,在1结点处血流量为等值,而该结点的压力降等于上流压力值减去下流压力值。在***2的循环系统模型中共有15个0结点和21个1结点。
(2)画上各结点周围的功率键,并标注功率流向。
功率键是带有箭头和因果线表示功率的线段。本模型中构成功率的两个变量是血压和血流。箭头表示系统作用元中的功率流向,即循环血液的流动方向。
(3)在功率键的一端标注上相应的C、R、L作用元。
为了能够全面、细致地刻画系统特性,本模型中应用了三种作用元:流容、流阻和流感。
流容反映血管的顺应性,画在0结点上,用C来表示,简称C元。例如,***2中的Cta、Car、Cvn、Cpa、Cpv是分别表示与***1相对应部分的胸主动脉、大动脉、腔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顺应性的流容。
流感反映血流的惯性特性,画在1结点上,用L来表示,简称L元。如***2中的Lta、Lar、Lvn、Lpa、Lpv、Lco是分别表示相对应的胸主动脉、大动脉、腔静脉、肺动脉、肺静脉及***动脉血流惯性的流感。
流阻反映血流粘滞阻力的特性,简称R元,画在1结点上。例如***2中Rta、Rar、Rvn、Rpa、Rpv和Rco是分别表示胸主动脉、大动脉、腔静脉、肺动脉、肺静脉及***动脉血流粘滞阻力的阻性作用元。
(4)在各功率键上标注因果线,以便于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功率键上的因果线表示各作用元上流量与压力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便于建立系统的状态方程。对于C元,其功率键上两个变量间,自变量是流量,因变量是压力;对于L元和R元,其功率键上两个变量间压力是自变量,流量是因变量。
经过以上步骤,就完成了循环系统的功率键合***模型。可以看出,键合***模型就是通过结点、功率键和作用元这些元素对心血管循环系统直观而形象的描述和反映。在将循环系统翻译成键合***模型后,就可以方便、有条不紊地推导系统数学模型。
2系统数学模型
功率键合***建模方法的第二步是推导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推导系统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状态方程时,首先要确定状态变量。应用键合***方法建模的方便之处就在于对状态变量的确定有一定之规,可遵循固定的法则。
由于系统的状态方程是一阶微分方程组,在其变量间有导数关系,而在键合***中,只有流容C和流感L作用元中的两个变量间才有导数或积分关系,所以应当从C元和L元各自的变量间取一个变量作为状态变量。
对于C元,自变量为流量,因变量为压力,其关系为:
(1)
对于L元,自变量为压力,因变量为流量,其关系为:
(2)
对于R元,流量和压力之间的关系有:
(3)
根据规则,取C元功率键上的压力变量p和L元功率键上的流量变量Q为状态变量,状态变量的一阶导数即为状态方程。
因此,对于0结点,由(1)式两边取导数可得:
(4)
其中,是第i个0结点处的压力,为输入血流量,为输出血流量,是第i个0结点处的流容。
对于1结点,由(2)式和(3)式可得:
(5)
其中,是第i个1结点处的血流量,为上流压力,为下流压力,和分别是第i个1结点处的流阻和流感。
对每个0节点和1结点都建立类似(4)和(5)的关系式,则可以得到系统的数学模型。本模型的数学模型是36阶的状态空间方程,即模型由36个一阶微分方程组成。下面列出了主动脉循环部分的状态方程:
(6)
(7)
(8)
(9)
(10)
(11)
其中,Cta、Caa、Car分别是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外周动脉的流容;Lta、Laa、Lar、Lvn分别是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外周动脉和腔静脉的流感;Rta、Raa、Rsa、Rpc和Rsv是分别表示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外周动脉、外周循环和腔静脉的流阻。ptao、paao、psar和Qtao、Qaao、Qsar分别是动脉循环中的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外周动脉部分的压力和流量。
血液循环是由心脏的舒张-收缩动作推动的,本文采用了心室时变流容来表示这种舒张-收缩动作,是时间的周期函数。
对于循环系统中的膜瓣作用,可以作为模型的约束条件加入到系统数学模型当中:当血液正向流动时,膜瓣阻力为一较小的数值;当血液反向流动时,膜瓣阻力为无穷大,即阻止血液倒流。
本模型中的流容、流阻和流感参数参照文献[4]。
3计算机仿真
本文采用4阶定步长Runge-Kutta法来求解模型的状态方程,设定仿真步长为0.0001s,在奔腾586PC机上进行数字仿真。
当加入边界约束条件,设置各状态变量初始参数之后,状态变量便以状态方程为基础被同步地展开。在每一步,血液循环系统各部分的压力和流量值根据状态方程被分别计算出来。待仿真数据变化稳定后,由系统输出方程可以得到每个心动周期内系统各部分的血压p、血流量Q、血液容量V以及心输出量CO和射血分数EF等各项生理参数数值,从而可以对多项生理特性进行计算机仿真。本文进行了正常生理条件下和高血压、血管刚性的病理条件下的生理特性仿真。
3.1正常生理状态仿真
设定各状态变量的初始参数为正常值[4,5],对系统模型进行计算,即可得到正常生理条件下,血液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仿真数据。
***3给出了在正常状态时,三个心动周期(每个心动周期为0.8秒)内的左心室压力和主动脉血的仿真波形压的仿真波形。从压力仿真波形***中可以看出,心室压力和主动脉压力在每个心动周期内的压力脉动是十分显著的。***4是肺动脉血压和肺静脉血压的仿真波形。肺动脉压的压力脉动也较为显著,而在肺静脉中,血液的压力脉动就不很明显。
***3左心室和主动脉的压力变化仿真
140
01.6
t/s
(a)左心室血液容量的周期变化
140
01.6
t/s
(b)右心室血液容量的周期变化
***4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压力变化仿真
在表1中给出了血液循环系统主要血流动力学变量在正常状态时条件下的仿真数值。由生理学规律可知,左心室收缩压范围一般在17~18kPa,主动脉压力范围在12~17kPa,肺动脉压在2kPa左右。因此,仿真所得波形和数据与实际的生理规律是相符的。
表1中还给出了评定心脏功能的两个有用的指标:心输出量CO和射血分数EF,仿真所得到的数据为:心输出量5256ml/min,射血分数61%,都符合实际的生理规律。
表1血液循环系统主要血流动力学变量计算机仿真数值
仿真实验
项目
左心室压
峰值
LVPP
(kPa)
主动脉压
AP
(kPa)
左心室舒
张末容积
LVEDV
(ml)
右心房压
RAP
(kPa)
肺动脉压
PAP
(kPa)
右心室舒
张末容积
RVEDV
(ml)
冠脉血流
量
CF
(ml/min)
心输出量
CO
(ml/min)
射血分数
EF
(%)
正常
17.96
16.82
123
0.6
2.13
130
228
5256
61
高血压
21.28
18.63
126
0.6
2.26
130
230
4989
54
血管刚性
19.29
17.10
124
0.6
2.13
130
229
5010
58
3.2高血压仿真
由于动脉管径窄缩,或是动脉壁增厚等原因常常会使动脉血管的阻力增大,使得心脏在收缩期向主动脉喷血时耗费更多的功,从而引起高血压症状。因此在本实验中,增大键合***模型中的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的流阻Rta、Raa、Rar的数值,可以实现高血压的仿真。
表1中给出了高血压时各血流动力学变量的仿真数据。从仿真数据中可以看到,左心室压和主动脉压分别达到21.28kPa和18.63kPa,血压值明显升高,但是心输出量4989ml/min和射血分数54%的数值却比正常状态显著降低,这表明高血压时心脏的功能在减弱。
3.3血管刚性仿真
血管顺应性的倒数1/C被称为血管刚性,血管刚性越大,血管顺应性则降低,使心室射血阻抗增大,导致心室喷射压力和动脉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降低。在本实验中,将主动脉与外周血管的流容Cta、Caa、Car分别降低至正常值的50%,可以模拟血管顺应性降低时的生理特性。
表1给出了各项血流动力学变量的计算机仿真数值。从仿真数据中可以看到,左心室压19.29kPa和主动脉压17.10kPa偏高,而心输出量5010ml/min和射血分数58%的数值比正常数值降低,符合实际的生理规律。
4讨论
本文提出了一个多分支血液循环系统功率键合***模型,叙述了以键合***建模方法、状态空间分析和计算机仿真为基础的心血管动力学分析方法,并用该模型进行了基本的生理仿真实验。
将功率键合***建模方法应用于人体循环系统的仿真研究,能够较好地处理循环系统仿真中的建模问题,特别是从功率键合***可以很方便地推导出状态空间方程,从而正确的描述系统的动态特征。这一点特别有利于在医学研究人员中推广计算机仿真技术这种有用的研究手段。同时,这种仿真模型对循环系统特性的刻画也较为全面和细致,生理仿真的实验结果在波形和定量上与人体检测的结果是相吻合的。结合临床对各项生理特性进行计算机仿真,将为医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强有力的研究手段。
参考文献
[1]BAIJing,YINGK,JAROND.Cardiovascularresponsestoexternalcounterpulsation:acomputersimulation[J].Med&BiolEng&Comput,1992,30:317-323.
[2]HARNKAZUTsurnta,TOSHIRASato,MASUOShiratakeMathematicalmodelofcardiovascularmechanicsfordiagnosticanalgsisandtreatmentofheartfailure:Part1modeldescriptionandtheoreticalanalysis[J].Med&BiolEng&Comput,1994,32:3-11.
[3]ENGVALLJ,KARISSIONM,ASKP.Importanceofcollateralvesselsinaorticcoarctation:computersimulationatrestandexerciseusingtransmissionlineelements[J]Med&BiolEng&Comput,1994,32:S115-S122.
[4]GOLDSTEINY,BEYARR,SIDEMANS.Influnceofpleuralpressurevariationoncardiovascularsystemdynamics:amodelstudy[J]Med&BiolEng&Comput,1988,26:251-259.
[5]BEYARR,KISHONY,SIDEMANS,puterstudiesofsystemicandreginalbloodflowmechanismsduring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J]Med&BiolEng&Comput,1984,22:499-506.
[6]BEYARR,SIDEMANS,DINNARU.Cardioacassistbyintrathoracicandabdominalpressurevariations:amathematicalstudy[J]Med&BiolEng&Comput,1984,22:507-515.
[7]何瑞荣.心血管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0-76.
[8]卡诺普DC,罗森堡RC.系统动力学——应用键合***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127-158.
[9]刘能宏,田树***.液压系统动态特性数字仿真[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20-148.
[10]冯宇***,田树***.功率键合***法在血液循环系统计算机仿真中的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39(3):429-433.
StudyofModelingandSimulationoftheMulti-branchBloodSystem
血液循环篇4
术后出血是心血管外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导致死亡率和经济费用显著增加。心血管手术病例占总手术病例的10%左右,但用血量却占总用血量的70%~80%。其中术后出血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不可避免的血液稀释、异物接触、低温和低压造成凝血成分和炎性因子明显改变,对机体产生了显著影响。与成人相比,婴幼儿凝血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加之手术日趋复杂,使婴幼儿凝血系统紊乱的问题越发突出。本文就婴幼儿围CPB期血液保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1 婴幼儿凝血系统特点
1.1 促凝成分 新生儿出生后通常存在维生素K缺乏,四种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但是这种情况可通过补充维生素K纠正,一般生后6个月提高到成人水平,在婴幼儿期,这四种凝血因子的平均浓度仍显著低于成人。此外,接触因子Ⅻ,Ⅺ,PK,HWM-K水平在出生后最低,如Ⅻ出生后水平仅为成人的39%,XI约为正常成人水平的49%。HMW-K水平在1个月内迅速达到成人水平,其余三种凝血因子的浓度则逐渐升高,至6月龄时接近成人水平,但仍低于成人[2]。Ⅴ因子与Ⅷ因子生后与成人水平相仿,Ⅷ因子在生后前6个月逐渐下降,6个月后再次上升,恢复到正常。von Willebrand(vW)因子出生时的水平显著高于成人,此后逐渐下降,但在6个月时仍然高于成人。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出生时与成人相同或略高于成人,生后5天出现一个明显升高的趋势,之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婴幼儿肝功能尚不健全,各种因子的合成受到限制,另外,高代谢率可能对凝血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1.2 抗凝成分 婴幼儿体内的抗凝成分及含量也与成人有显著的差异。AT-Ⅲ、HCⅡ,C蛋白,S蛋白水平生后均处于低值。6个月时,AT-Ⅲ逐渐接近成人水平,HCⅡ则达到或高于成人,而C蛋白水平虽在上升,但与成人相比,仍然维持一个显著的低值。a2-M水平从出生起接近或高于成人,在生后6个月内仍有所升高,明显高于成人水平。a2-AP与C1E-INH虽然最初水平较低,但在6个月时均高于成人水平[2]。可见,与成人不同,对于小儿来说,体内起主要抗凝作用的并不是AT-Ⅲ,因此,在使用肝素等药物抗凝***时亦该考虑到这方面的影响。
多项研究证实,健康新生儿及婴幼儿与成人相比,其血凝块形成速度更快,强度更大。一般情况稳定的早产儿凝血状况与健康足月儿相仿[3]。
2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
患儿凝血系统特点
2.1 CHD患儿 CHD患儿凝血状况与健康儿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Haizinger等人研究显示,1岁以内CHD患儿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处于正常低限,说明CHD患儿凝血功能储备较差[4]。健康儿童在1~3个月龄时表现出凝血功能逐渐加强的相对“高凝状态”,通过外源途径形成血凝块的速率增加,而接触途径作用较小,这种高凝趋势在生后1年内逐渐降至成人水平[3-5]。与之不同的是,CHD儿童的这种“高凝”趋势不明显,出现的也较晚,一般相对要推迟到生后3~6个月时出现。
2.2 紫绀与非紫绀患儿的差异 在CHD患儿中,紫绀患儿是一类特殊病例,由于长期缺氧,使体内红细胞大量代偿性增生,血液粘滞度增加,处于高凝状态,但其血浆成分少,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基线均不正常,通常表现在Ⅱ、Ⅴ、Ⅶ、Ⅷ、Ⅸ因子下降,有的可能还存在纤维蛋白原减少症及纤维裂解产物增加,这些改变会显著增加围术期出血风险。术前血色素越高的患儿,其凝血功能可能就越差[6]。约有58%非紫绀患儿存在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而紫绀CHD患儿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比例可达到71%,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比失常、侧枝循环的存在、及其他解剖结构上的异常造成肺内灌注增加而体循环灌注不足;或者由于心功能不全、长期慢性乏氧造成凝血因子的产生及代谢异常。Gill等人还发现一些非紫绀CHD患儿存在获得性vW因子水平低下,认为这可能是和异常的血液动力学相关的自身调节的改变[7]。
2.3 凝血系统影响因素 对于CPB心血管手术,体重、年龄、CPB时间及病情严重程度均为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小于1岁的婴幼儿术后凝血系统异常则更为严重[8]。Williams等[9]研究认为,这些影响因素中CPB时间与患儿体重可以作为预测术后出血的预测指标,术前检查对预测术后出血意义不大。此外还发现小于8 kg的患儿术后的凝血功能异常更为显著,24 h胸腔引流量更多,也需要更多的输血***。
3 婴幼儿围CPB期的血液保护
在CPB中,血液稀释、低温及异物接触使得血小板数量及功能下降、纤维蛋白原消耗、某些凝血因子损失,加之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上调,使婴幼儿凝血系统尤为脆弱,因此围术期完善有效的血液保护更显重要。
3.1 术前措施
3.1.1 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可减少术后用血量,更好的恢复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自体输血需要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并有足够的体重、体表面积,红细胞量及红细胞再生时间。对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充血性心衰,活动性心内膜炎或全身感染的患者不宜采用。对于儿童来说,每次采集的血量不应超过全身有效血容量的15%。无法达到上述标准的患儿可在全量肝素化后、CPB前采血,这些血没有经过CPB对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破坏,可用于术后输血。
3.1.2 CPB器材选择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氧合器预充量减小,血液破坏减低,生物相容性增高。白细胞滤器和肝素涂层管路的使用可减少炎性反应,提高氧合性能,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血制品的需要[10]。研究显示,在婴幼儿CPB术中使用肝素涂层的管路可明显降低细胞因子及补体的产生,降低白介素水平,改善肺功能及凝血功能。Jensen等研究认为在低于10 kg的儿童中,CPB可造成一过性的凝血激活及纤维蛋白溶解,而使用全肝素涂层管路可明显减少凝血系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溶解的程度[11]。
3.1.3 预充方案 自体血预充减少血液稀释对凝血的影响,能尽可能的减少管路中的晶体量;预充量在技术层面已经降低,通过调整预充方案可进一步降低预充,有研究表明用5%白蛋白代替新鲜冰冻血浆预充对凝血功能影响不大,可显著节省整体用血量[12];而 McCall等[13]研究显示,以新鲜冰冻血浆预充可减少围术期血制品输注。
3.2 术中血液保护
3.2.1 温度调控 术中低温可影响血小板聚集、引起纤维蛋白溶解,但这种改变可通过复温来纠正,在 William GD的研究中认为深低温长时间CPB造成的纤维蛋白溶解不影响血液丢失和血制品输入的总量。传统的观念认为患儿核心温度偏低会显著延长PT,PTT,增加输血量及胸腔引流量,因此非常注重术中复温及术后保温的程度。而近期Iwata等研究发现体表的中低温使外科创面的凝血受到影响,但对于整体凝血功能来说没有显著作用;浅低温组并未增加血液丢失,因此他们认为减少神经系统损伤应避免过度复温[14]。
3.2.2 改良超滤 改良超滤可以:① 减少血液稀释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高Hb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也有研究提出术中维持高Hb可能对神经系统有不良影响[15];② 保存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提高血液中包括纤维蛋白原在内的蛋白成份的浓度并减少血液丢失;③ 去除部分炎性介质:如C3a,C5a,IL-6等;④改善早期血液动力学及氧合情况,缩短呼吸机带机时间。
3.2.3 肝素抗凝 术中抗凝常规药品为普通肝素,监测指标为ACT值,其原理在于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肝素剂量与ACT值呈线性相关。但CHD患儿常不能满足、甚至完全不能满足这种线性关系。因此,这类患儿的肝素抗凝效果受到了学者们的质疑。① Guzzetta等人研究认为,凝血酶抑制蛋白的综合缺陷导致经历重大病理生理改变手术、术后恢复时间长的患儿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增高,术中ACT监测指标的可靠性值得怀疑[16]。② 新生儿CPB中接触途径作用极小,抗凝血酶功能不全,术中促凝成分可能要多于我们通常的预期量。以ACT作为抗凝指标的准确性也会受到影响,术前常规给予肝素400 U/kg可能无法充分的抑制该类患者群CPB中凝血酶活性[17]。
3.2.4 肝素替代物 肝素需要与AT-Ⅲ结合达到抑制凝血酶的作用,婴幼儿肝素抗凝的缺陷在于该类患者群恰恰缺乏AT-Ⅲ。另外,由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或其他因素,有些患者无法使用肝素,就要求应用肝素替代物,其中包括重组水蛭素、比伐卢定、阿加曲班、达那帕罗钠等,这些都是凝血酶的直接抑制剂。但也有研究认为这些代用品无法达到肝素的抗凝效果[18]。这些替代品仅用于无法使用肝素的患者,并未形成常规,也没有大规模应用于婴幼儿的证据。
3.2.5 血液回收机(Cell Saver) 在CPB中外源途径是凝血酶产生的主要途径。组织因子、Ⅶa、钙离子在磷脂酶表面上激活Ⅹ因子,同时也激活少量IX因子,Ⅸa极大的加速了Ⅹa的产生、也是Ⅹa产生的主要途径,Ⅸa、Ⅶa、钙离子和PF3形成的复合物激活Ⅹ因子的速度是外源性的50倍,而活化的Ⅹ因子又可以反馈性的激活Ⅴ因子和Ⅶ因子。凝血酶不断激活并消耗,伴有凝血因子消耗和血小板激活。传统观念中,血液与CPB管路接触的过程是产生凝血酶的主要过程,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手术创伤才是CPB中凝血酶产生的主要来源。肝素涂层的管路虽然有众多优点,但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可以减少凝血酶的产生,因此在血液保护的相关指南中认为抛弃与创面接触血浆成份或减少血液与创面接触是减少循环中凝血酶水平的重要措施。
Cell Saver可洗去与创面接触后富含凝血酶的血浆,减少凝血激活和凝血因子消耗,提高体内蛋白成分及血红蛋白(Hb)[19]。而且研究表明,婴幼儿CPB术中使用Cell Saver可显著减少血制品输入量,但在经济效益上没有明显差异[20]。另外,如果存在外科出血,Cell Saver会洗去血浆,造成大量凝血成分的丢失,因此需要根据回收血量补充适当的血浆。
3.2.6 应用药物 ① 氨甲环酸:有研究认为小儿CPB中给予100 mg/kg的氨甲环酸可显著减低失血量,并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麻醉诱导、转中、肝素中和之后分别以10 mg/kg分三次给予氨甲环酸效果更好[21]。② 去氨加压素:也是血液保护的一种选择。由于CHD患儿可能缺乏vW因子,血小板粘附功能受损,应用去氨加压素可促使内皮细胞释放vW因子,增加Ⅷ因子水平,对血小板粘附到血管内皮下起介导作用。但婴幼儿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不明显[22],目前只在合并一些比如vW因子缺乏症、血友病等特定病症时才考虑应用去氨加压素。
4 术后输血***
4.1 血小板 CPB使血小板数量及功能下降,甚至可降至术前的50%,术后2天血小板数量逐渐恢复,术后3~7 d大多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血小板常常是小儿术后输血***的最佳选择之一。
4.2 新鲜冰冻血浆(FFP) 对于小于8 kg术后给予血小板后仍出血的患儿,血小板输注后给予FFP反而使得凝血监测的指标更差[14],这可能是由于其中有效成份浓度较低,相对小体重患儿容量偏大,而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除非已明确存在凝血因子缺乏,需要用血浆补充的情况,尚无证据能表明术后常规使用FFP可获益。
4.3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的使用相关研究不多,Miller等人研究发现,小于12个月的CHD患儿纤维蛋白原功能不全,可考虑给予相应补充[23]。
4.4 重组人血Ⅶ因子(rFⅦa) 其确切作用的分子学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目前仅作为抢救性应用。在Ekert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对1岁以下的儿童预防性应用rFⅦa反而延长了关胸时间[24],但近期Agarwal 的研究认为对于无外科因素的婴幼儿术后严重出血,使用rFⅦa有效[25]。在一项荟萃分析中发现,该药在成人患者群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为5.3%,但在婴幼儿患者群却为0,这个结果尚无合理的解释。目前认为,rFⅦa用于***抢救性难治性出血,初始剂量一般不应超过90 μg/kg[26]。
总之,CPB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复杂多样,尤其对于本身存在凝血基础功能异常的婴幼儿的影响则更为显著。由于凝血系统非常复杂,而且各种成份又相互密切关联,因此当某一凝血成份发生改变后会联动改变整个凝血系统。目前围CPB期凝血系统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机理尚不完全明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Blood Conservation Guideline Task Force, Ferraris VA, Ferraris SP,et al.Peri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Blood Conservation in Cardiac Surgery: 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and The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Anesthesiologist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Ann Thorac Surg,2007,83:S27-86.
[2] Andrew M, Paes B, Johnston M. Development of the hemostatic system in the neonate and young infant [J]. Am J Pediatr Hematol Oncol,1990,12(1):95-104.
血液循环篇5
关键词: 血液循环; 血管区; 血管体; 还原论;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epistemological view of the ancient medicine,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concept of blood circulation probably is the ideological root-cause of the defects of the biomedical model.The Discovery of Blood Circulation Theory is a perfect modern science paradigm but an embodiment of mechanical philosophy in Harvey's time,which results in losing the wholeness of the body.Basing on the system theory,the angioholisty view is proposed.The angioholisty as a node means gluing different issues which are supplied by the same source artery together into a functional whole,and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angioholisty is regard as edge,the nodes and edges present a network model of body.The ancient medicine of simple materialistic,the blood circulation of mechanism,and the angioholisty network of complex science constitute a cognitive process with negation and re-negation.
Keyword: blood circulation; angiosome; angioholisty; reductionism;
哈维的“心血运动论”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包括恩格斯等人在内均把哈维发现血液循环视为现代医学的开端。今天中国初中的生物课本中就已经向学生讲解血液循环的内容。心脏作为一种提供机械力量的“泵”、动脉血管逐渐分支成为毛细血管网并逐渐汇合成为静脉、毛细血管网内血液与实质组织发生交换作为三个主要特点构成一个“血液在封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的***像,这就是现代“血液循环概念”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呈现给大众。概念是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凝聚着人类全部认识成果,也是人类认识的新起点。在概念的内在矛盾中包含着尔后的判断、推理和理论体系演化的一切萌芽[1]。
从认知角度看,血液循环概念不仅仅是一个客观事实,也是当前人类去研究人体功能时的一个思维的出发点。初中生物教科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就是讲解呼吸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中学生的大脑认知内存在血液循环概念之后,再去学习其他人体结构功能。因此,所有的人体医学概念都离不开血液循环。正如洛克曾在其《人类理解论》中说: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因此,任何现代人所观察到的人体结构,必然先通过内心预设的血液循环概念来反省所感知的人体结构,这个认识过程非常自然,如同潜意识,这样一来,人们对人体的理解才能够与血液循环概念底层的哲学认识论不冲突。
在血液循环概念提出之后,紧接着人类就把心脏+血管(动脉和静脉)管道+毛细血管+血液综合为一个整体,命名为“心血管系统”,也叫循环系统。之后又相继提出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等概念。系统为最高的人体层次,人体分为九大系统;在系统之下为器官;器官之下为组织;组织之下为细胞;细胞之下为细胞器、囊泡;再之下为分子、原子。在人体层次建构过程中,对器官、组织的认识都是以实体结构为主,功能表现以实质功能为主,而把血管+血液看作是***于器官实质之外的,专属于心血管系统的下级器官、细胞,进而建立了以各个器官实质的生理病理为特点的现代医学体系。今天我们到医院去,看到的招牌都是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名字,具有按照器官实质分类的特点。从分科特点也可以看出,现代医学的一切内容都是建立在血液循环概念基础之上的。
1977年恩格尔曾经提出对当前的生物医学模式批判[2],但并没有指出血液循环概念与身心二元论和还原论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没有指出血液循环概念必然会导致生物医学模式的出现,或许人们已经习惯性地把血液循环作为观察认识人体的起点而不能自知、反思、质疑,也就不会再思考是否能够不使用血液循环概念去观察事物。这种现象正如同波普所说:一切观察都充满理论,绝没有什么纯粹的,不偏不倚的脱离理论的观察[3]。
血液循环概念如同一个变色眼镜一样,久戴而不自知。因此,必须首先提出新的、而且完全不使用血液循环概念的人体认识理论,才能有新的人体认识,才能促进新的医学模式的发展。笔者通过工作经历发现中医的穴位和西医命名的皮穿支在全身分布上具有高度重合性[4],在进一步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认识到中西医的差别起源于血液循环概念的提出。借助于最新的现代解剖学认识(血管体概念)以及中医、数学物理学科的一些知识,本文尝试提出对血液循环的批判并提出一种新的人体认识理论。
1、 早期人类对人体的认识方法
通过医学史研究可以发现,即使在血液循环发现之前,中西方的古人研究人体也都是从解剖开始的,古人并不是像现代人认为的那样不重视解剖。既然进行人体解剖,必然会观察到脏器和血液,中西方古代医学家描述过人体的大体解剖结构,但都把医学的重点放在思维的抽象性上,通过对解剖结构的高度抽象的总结来构建人体功能体系,成为一种自洽的医学基础理论。
医学史中记录了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的解剖内容。比如中医《灵枢·经水篇》说:“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皆有大数。”这段话证明了中医进行过很多次人体解剖实验,对尸体和活体都做了详细的观察,并提出“大数”这种具有统计意义的概念。例如,医学史记载古埃及的赫罗菲卢斯先后进行了600多次人的尸体解剖;古罗马的盖仑使用与人类的身体构造相近的猿猴进行解剖,他的《论解剖学的步骤》一书的记载和描述非常详实而准确,也非常接近当代的《解剖学实习指导》的内容[5]。
古人必然会观察到肉眼可见的心肝脾肺肾等人体内部脏器以及血液、大脑等人体组织,但受限于古代技术条件,古人无法观察到诸如“血液在一个封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这种事实,古人不可能沿着解剖-组织-细胞这种越来越精细的观察之路继续前进,于是古人把“抽象思考”作为医学的发展重点。如在中医里,侧重解剖的脏腑概念演变成了按照抽象功能划分的藏象学说;中医的“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的抽象认识方法,至今依旧在使用,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古人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古希腊人提出的“四元素说”、古代印度人提出的“五元素说”等学说一样,本质上都是对人体进行高度抽象思考后得出整体性理论。
通常,构建完成人体认识理论后,解剖就不是医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解剖学就慢慢不被医者重视,不再进行诸如“如何解剖”之类的思考。这一点在今天也同样发生,例如,今天的心脏内科医生基本上不懂四肢运动系统的解剖;现代医生已经习惯于按照天然的包膜间隙作为分割器官的边界,很少有医生想过把不同包膜内组织看作是一种“器官”。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掌握了抽象思维方法的医生会认为认识理论的重要性要高于解剖,理论推导得出的结论要正确于肉眼观察到的事实,比如与哈维同时代的一名生理学家费尔纳尔就认为:“对事实的采纳必须要以一个先验的思想为依据,在认识人体生理机能的过程中看到和体验到的事实只有通过思想的反省才能被接受,只有切合其先验理论主题的事实才具有价值。”
哈维提出血液循环概念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被认可,直到显微镜发现了毛细血管网。很多人认为是显微镜证实了哈维的预测,笔者认为这个说法过于狭隘。显微镜的出现,让人类的观察能力进入更细微的世界,极大地增加了人类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最先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生成和消逝。但是,这种观点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血液循环的提出之所以被公认是现代医学开始的标志,一方面因为血液循环概念先知般地给出了一个“细节画面”,另一方面也因为同时期显微镜发现带来的知识量的井喷,这些知识连同血液循环概念构成了一个更大更详细的画面,血液循环概念能够把这些画面更好的分类和组织;而中医的藏象、经络概念由于其理论的高度抽象性,始终无法使用显微镜所发现的海量的细节,因此无法更进一步发展。
2、 血液循环概念的成功经验
2.1、 确立了科学研究中的实验精神
把观察和实验结合起来成为事实,并且让事实停留在“确定性”层面上,摆脱神学和权威的影响。在当时,神学对医学的干扰很大,如塞尔维特提出心、肺之间的小循环学说,被宗教裁判所视为异端判处火刑;同时,当时特别迷信权威、按照经院哲学模式训练出来的教授并不亲手进行解剖,而只照本宣读盖仑的解剖学论述,由助手按他所读的内容进行解剖。这种场景与科学实验精神无关,反而是佐证权威、强化权威的一种规训过程。
2.2、 确立“数学论证、模型、假说、验证”的科学方法
哈维做了这样一个简单的计算:已知左心室每分钟跳动次数乘以心脏跳动时泵出量,这样得出一小时的泵血量是体重的3倍。这个血量显然任何器官都无法容纳它而不被胀破,只能是循环。“我们不得不称之为血液循环运动,就好象亚里士多德说空气和雨在天空中竞争着循环运动一样。”假说-验证模式也成为后世医学研究的“范式”。
2.3、 与当时的科技水平、科技思想紧密互动
当时是机械论思想盛行的时期,哈维提出来的就是一个机械模型,把心脏比喻为一个位于中心的“泵”,并与宇宙模型做类比,心脏像太阳一样位于中心。对存在毛细血管的预测并不是哈维书籍的主要内容;哈维尝试过用机械论的思想解释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都以失败而告终。
3、 血液循环概念的局限性
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血液循环概念已经成为新的“先验思想”,人们已经不再对人体解剖方法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无人意识到血液循环概念在一开始出现时就具有的先天局限性。
3.1、“科学”的形而上
实际上,还原论就是一种“形而上”的思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1977年恩格尔在评判现代生物医学模式时使用的“还原论”一词来自奎因在《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一文中首次使用的“reductionism”(还原论);还原论用来指这样的理论主张:“相信每一个有意义的陈述都等值于某种以指称直接经验的名词为基础的逻辑构造。”现代医学的每一个术语都是一个“直接经验的名词”,医学研究的对象往往放在一个“孤立的”环境中,方便研究者能够“逐个”的研究其变化的过程。
形而上表现为现代医学的“解剖”与“功能”是分开描述的。现代医学的解剖实质种类虽然多但依旧可数的,但是功能种类却不可数,在现代医学里,描述功能必须基于一个明确的实质。如有一个常见的说法“肾脏的功能是产生尿液”。仔细辨析这句话就会发现:尿液是一种客观的实质,离开“尿液”这个实质,我们无法描述肾脏的功能。如果想描述肾脏对心脏的影响,只能通过借助某种物质的传递来描述,如肾脏内的肾素经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对心肌有某种作用。因此,现代医学里的“功能”,实际是一种联系,任意两种实质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来,“功能”的种类就很多,因此只能挑重要的来说,比如提到肾脏功能就想到“泌尿功能”,而肾脏各种内分泌的作用往往被忽视。相比较而言,中医的功能描述,比如“脾主运化”,并没有依托某一个具体的解剖实质,也没有局限在某一个具体实质内容内,“运化”只是一种运动特点。
现代医学以“直接经验名词”命名各种解剖结构,用各种结构之间的联系作为各自的作用机制,即“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个器官的生理学,进一步建立了以解剖实质变化为标准的病理学,从而形成了现代医学的各个分科门类。因此,当前医疗中的一些问题也就必然产生,包括恩格尔所指出的“这一模式假定疾病可以利用可测量的生物学的(身体的)变量标准的偏离来进行完全的解释”。在这种认识方式下,现代医生必然选择去依赖仪器产生的“精确”数据,而不关心整体情况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例如,肾动脉狭窄会导致高血压,但颈动脉狭窄通常不导致高血压而只是导致头晕。现代医学的解释就是肾内存在肾素,肾动脉狭窄-肾缺血-肾脏内肾素血管紧张素启动-血压升高是一个链条式反应[6]。实际上,这些链条的前后因果性并没有得到严格性的证明。有很多例外的情况,比如外伤性肾脏萎缩并不会导致高血压,有一些肾炎也不会导致高血压,这时就无法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反应链条来解释,就选择另外一个反应链条来解释,而实际上,肾素-血管紧张素的链条依旧在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医学理论只停留在物质层次,以物质的关联性为解释疾病的方法。生物学机制是一种生物物质概念的列举或排列,并不能像数学物理概念一样可以通过演绎推理发展出来。
对疾病现象进行解释时,往往找一个特异性物质或者找到某个物质的某一种链式反应过程,然后把这个物质的物理量变化作为疾病原因,以及下一步***的靶点。而实际人体中,物质种类繁多、数以万计,每一种物质都参与多种链式生化反应;现代医学的解释只能选择最主要的一个机制,其他的非主要情况往往被忽略。在找不到特定的生物物质,或者参与的生物物质种类太多时,就无法确定主要路径,找不到好的***方案,生物学解释就变得苍白而无用。
在以物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时,数学在医学领域的作用就只能限于“数学统计”这一门类,而强调运动、相互关系的数学分析、逻辑推导等学科在生物学医学领域毫无用武之地。
3.2、 以不恰当的方式分割了整体
血液循环诞生的时代,正是机械论盛行的时代[7]。因此,血液循环概念下的人体结构具有机械论的特点,器官划分以客观存在的腔隙(或者包膜)作为标准。哈维在提出心血运动论时坚信:“通过器官不同的结构可以推知不同的功能,相应地,相同的器官结构不可能会有不同的功能。”[8]因此,血液循环视角下的器官都有一个客观腔隙或者都被一个包膜包裹而其他实质组织有明显界限。而没有客观腔隙的都归为一个器官,比如全身皮肤作为一个器官,深筋膜算作皮肤的一部分,而实际上筋膜和皮肤的生物性质差别非常大,也可以作为一个***的器官[9]。
器官要发挥功能必须有活性,即血液在器官内的流动以及器官的新陈代谢,血液和血管的功能也是器官功能的一部分;也就可以说,血液的组织实质和血管组织实质是器官解剖实质的一部分。尽管现代医学中的器官并没有明确阐述器官概念是否包含血管+血液,但是存在“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这种概念时,在描述器官时必然侧重于器官的解剖实质,而非血液+血管+实质这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与中医对比,二者差别非常明显。在中医中,器官实质和藏象是两个层次的概念,中医对解剖实质的描述较少,实质脏器的概念通常不使用。中医常用的是藏象概念,比如肾藏,不是肾脏,功能是“主水主生殖”,也就是肾藏不仅仅包括肾脏实质还包括了睾丸功能。
如果要创造新的人体理论,需要创造一套新的医学术语,不能使用原有血液循环概念中的术语,也不能使用中医概念体系中的术语。现代医学词语内涵过小、过于偏重解剖实质,而中医词语的内涵过大。笔者新造一个“血管体,英文angioholisty”用来作为一个基本的专用词语,其内涵不同于既往中西医概念体系中的术语。
4、 血管体概念的解释
随着科技进步,外科医生吻合血管的口径越来越小,因此,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显微外科。显微外科医生致力于将人体自身的某一块组织移植到另外一个组织区域来修复人体,最常见的缺损是外伤导致的四肢的骨骼和皮肤缺损。针对组织移植的挑战,1987年澳大利亚解剖学者Taylor等[10]提出了“angiosome”概念。人体皮肤的每一支动脉均有一个明确的供血范围,分支呈树形分布,所到之处即称之为解剖学供区(anatomical territoiy),有人把angiosome翻译为“血管区”,显然“血管区”是一个血液循环概念体系中的解剖学术语。
在angiosome概念之上,把血管+血液+实质组织三者看做一个整体,侧重功能,而非解剖边界,提出一个新概念,中文翻译为血管体,英文为angioholisty,angio通常用来表示血管,holistic意思为“整体的”,hoslism意思是“整体论”,angioholisty意思是围绕血管的所有成分的功能整体。在这个原则下,肾脏是一个肾血管体,心脏是一个***动脉血管体,可以按照人体解剖中血管的名称命名出大大小小的血管体。
血管体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1)整体性:血管搏动+血液组织的交换+器官实质组织作为一个整体,血液也可以看作血管体与外界联系的一个介质。血管体概念比中医的藏象概念要更小、偏实质,而比原来的解剖实质概念要大、偏功能。(2)动态性:血管体是一个血液不停由动脉进入同时由静脉流出,同时进行新陈代谢物质交换的整体,观察这个整体不能是物质的绝对数量而是差值,包括差值的变化以及差值的比例值,比如氧气在入(动脉)和出(静脉)之间含量的差值。(3)同质性和异质性:所有血管体都有一些共同的参数,比如含血量、耗氧量等等,都是同一种性质,叫同质性。在血液循环概念下,各个器官只有各自的个性化标准,比如肝脏的指标是转氨酶的数值,肾脏功能的指标是尿素的含量,这就是异质性。在血管体概念中,各自个性化指标依旧可以使用,但多了一项“差”指标,比如血流量差、耗氧量差,比如肝血管体出入时氧含量的差值,血糖的差值等等,用“差值”来表述功能。(4)联系性:血液循环概念下血管+血液是一个***的心血管系统,神经也是一个***的系统。而在血管体视角下,血液循环和神经一样都是一种连接结构,而具体的血管结构特点、血液信号特点和神经信号特点则是一种连接的方法和种类。以药物伟哥(西地那非)为例,伟哥能够***肺动脉高压和阳痿,那么肺和***这两个部位就有了一种连接,虽然这种连接的具体结构内容是什么还有很多未知,但是对同一种外界刺激(可以是药物,也可以是其他方式比如针灸)的同一类反应,就是一种连接结构存在的外在表现。(5)生成性:由受精卵发育到胎儿,可以看做是受精后的复杂系统的一个演化过程。既往胚胎学研究都以器官发育为主题进行研究。胚胎血管有两种发育行为,一个血管新生和血管发生,血管发生与神经发育是并行伴行的。可以把人体看做先发育为一个个微小的血管体岛,这些岛在胚胎发育两个月后开始新生为各个人体器官,也就是说这些血管体在胚胎早期就已经各就各位;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成人的血管体位置反向推断其早期血管岛的位置以及基因表达特征。同样,在成人后的人体必然遗留早期血管体发育过程的一些痕迹,这些痕迹可以表现为某种连接性,这种连接性就是伟哥能够***阳痿和肺动脉高压的原理。
5、“血管体”与当前科技前沿技术的关系
使用血管体概念去理解人体,为当前各个新兴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其中两门学科可能关系最大。
5.1 、光声成像技术
光声成像是近20年来新兴的一门技术,主要利用光声效应来成像。短脉冲光源作为激发源照射生物组织,生物组织吸收光能以后产生光致超声信号,携带组织光学吸收信息的超声信号被接收后,利用成像算法反演出生物组织吸收结构的可视化***像。光声成像技术可以通过直接测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流动速度可实现对血氧饱和度、血液流速、力学参数等的成像和数据化。在当前技术状态下,光声成像设备已经能够辨认出人体的血管体并进行血管体“差值”的测量。随着这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把人体按照血管体来划分并进行血管体之间的数据运算就可以成为现实。或许将来医生想知道肝功的数值并不需要抽血,而只需要对肝脏进行无创的光声成像即可,甚至更进一步,通过体表的血管成像来全面了解内脏的生理状态[11]。
5.2、 复杂系统科学
当前系统生物学比较成熟的是生物网络研究:基因调控网络、化学反应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研究者借助组分之间的相互连接并构建一个静态的路线***,从而进一步研究在动态时形成的交通流以及控制方法[12]。
使用复杂网络技术也可以构建一个人体血管体网络,研究内容可以包括:(1)血管体系统的结构和层次:血管体分为几个层次,以多大口径血管或者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划分层次,各个层次血管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机制及其对应的网络的拓扑结构是什么。(2)动力学研究:比如血管体节律是什么。(3)控制:人类精神意志如何控制血管体,药物如何控制血管体,针灸如何控制血管体。(4)生成机理:受精卵是如何发生为一个血管体早期岛,即将基因网络与血管体网络结合起来。
6 、总结
血管区(angiosome)概念最早由皮瓣外科医生提出,是因为显微外科学者需要描述复杂组织块的游离移植。其他医学学科并不面临这个临床问题,对血管区不熟悉,甚至认为血管区的概念没有价值。这种情形也同样出现在血液循环发现前的那些医生身上(比如上文提到的费尔纳尔)和现今的某些中医医生身上,他们认为当前对人体解剖和功能认识都已经定型,已经非常正确,只需要做一些微末的补充即可,没有必要再继续思考人体认识的方法问题了。现实中,除了外科医师偶尔在本专业报道几例解剖变异之外,人体大体解剖结构研究领域很少再有。当前医学的研究重点是在分子层面,比如蛋白质研究、基因研究等等。那么,今天医学界疯狂地寻找各种疾病的特异性分子与几百年前医生有关灵气性质的辩论,在思维认识方法上有区别吗?
由“血管区”到“血管体(angioholisty)”是一次思维跨越。“血管体”并不难以理解,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时代,各国的古代医学提出了多种人体结构理论,比如中医的藏象、气血营卫等学说,都是把观察到的解剖实质、血管、血液三者看做一个整体。“血管体”是人类对人体结构的最早的直觉认识。哈维提出的血液循环是对人类早期直觉认识的一次否定,而血管体视角是对血液循环理论的一次否定。从古代医学的器官到血液循环视角下的器官再到血管体,也是一次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过程。
相比于血液循环概念的成熟,现在血管体视角非常稚嫩,没有成熟的临床应用。血管体和血液循环概念类似不同的眼镜;血液循环“眼镜”虽然很强大,能够观察到很多细节,但血管体“眼镜”会给人类呈现一个全新世界,更重要的是,人类要有更换“眼镜”的能力,不能让“眼镜”局限了视野。
参考文献
[1]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509-603.
[2] ENGEL G.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A Challenge for Biomedicine[J].Science,1977,196(4286):129-136.
[3]郑祥福.范·弗拉森的“可观察性”概念批判[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11):7-14.
[4] DING Z W,SHI Y,ZHANG Y Q.Perforators,the Underlying Anatomy of Acupuncture Points[J].Altern Ther Health Med,2016,22(3):25-30.
[5]王台.古典医学理论的建立、贡献和归宿[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11-20.
[6]董徽,蒋雄京,彭猛,等.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病例报告与文献回顾[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11):1091-1096.
[7]李振良.哈维“生理学***”的社会历史背景[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34(1):52-54.
[8]郭照江.哈维启示录:纪念哈维发现血液循环390周年[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8):65-76.
[9]原林,王***,王春雷,等.人体内新的功能系统:支持储备及自体监控系统新学说[J].科技导报,2006,24(6):85-89.
[10]TAYLOR G I,PALMER J H.The vascular territories(angiosome)of the body:Experimental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Br J Plast Surg,1987,40(2):113-141.
血液循环篇6
【摘要】 目的 探讨凯时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组和对照组,***组予以凯时注射液,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于***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各项指标。结果 ***组(凯时注射液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凯时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凯时 血液流变学 甲襞微循环
The effects of alprostadil injection to hemorheology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nail fold microcirculation on the patient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lprostadil injection to hemorheology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nail fold microcirculation on the patient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80 patient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pided into the treated group and the check group, the treated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lprostadil injection,and the check group with the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low-molecular-weight dextran.Collect the result of hemorheology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nail fold microcirculation in anterior circulation and posterior circulation.Results The treated group’s result was better than the check group.Conclusion Alprostadil injection can improve hemo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 on the patient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lprostadil hemorheology nail fold microcirculation
凯时注射液是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前列地尔注射液的商品名,因其含有脂微球,故具有易于分布到受损血管部位的靶向作用,能够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临床常用于***慢性动脉闭塞症,微小血管循环障碍。因其对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有一定的作用,故本文从此角度研究凯时注射液在***急性脑梗塞中的作用,为拓展凯时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年龄52~72岁,平均63±8.2岁,随机分为***组(凯时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复方丹参液组)各40例。其中***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2~70岁,平均60±7.4岁;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5~74岁,平均61±6.9岁,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构成、发病及***时间、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依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1],并经头颅MRI、CT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塞。
1.3 ***方法 ***组予凯时注射液(产地: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药批号2134F)20μ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16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所有观察对象***前停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扩血管药物。两组疗程均为15天。
1.4 观察方法 分别于***前及***15天后测定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检测仪为普利生集团生产的LBY-N6A型旋转式血液粘度计,甲襞微循环用无锡医疗光学仪器厂生产的XG-8C型多部位多功能彩色血循环检测仪测定,田氏加权积分法[2]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组间及组内各项指标均用x±s表示,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组***后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尤以全血低切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最为明显,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后。对照组***后较***前各项指标稍有好转,但除全血高切粘度外其余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注:***前后比较*P
2.2 两组***前后甲襞微循环变化 ***组***后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流态等均显著改善,总积分值下降。对照组***后稍有好转,除流态外其余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血液循环篇7
【关键词】 血液稀释
Effect of 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with hydroxyethyl starch 130/0.4 on hemo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finger replantation
【Abstract】 AIM: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hemo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finger replantation after 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AHHD) using hydroxyethyl starch(HES, 130/0.4). METHODS: Forty patients(ASAⅠⅡ)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n=20 per group) and received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HES (130/0.4) and Ringers solution before operation to make Hct decrease to 30% . Anaesthetic method was continuous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During operation, only Ringers solution was used. After vascular anastomosis and blood reflowing, the microcirculation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the 2 groups and hemorheology index wa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whole blood viscosity, Hct, capillary filling time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margin in HES (130/0.4)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 SPO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Ringers solut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AHHD with HES (130/0.4) can effectively maintain a stable hemodynamic status, improve the perfusion of microcirculation and local oxygen supply and promote the success rate of finger replantation.
【Keywords】 hetastarch 130/0.4; hemodilution; replantation; fingers; hemorheology ; microcirculation
【摘要】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130/0.4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断指再植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 对40例ASA Ⅰ~Ⅱ患者随机分为万汶组(n=20)和对照组即平衡盐组(n=20),手术前扩容至Hct 30%. 麻醉方法均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术中液体维持用平衡盐. 血管吻合开放血流后比较两组血运微循环情况,手术开始时和结束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 万汶组AHHD后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吻合后微循环指标万汶组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羟乙基淀粉130/0.4术前AHHD可以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利于微循环灌注,改善局部氧供,提高术中断指再植的成活.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130/0.4;血液稀释;再植术;指;血液流变学;微循环
0引言
新型60 g/L羟乙基淀粉(HES130/0.4,万汶)是目前容量***的有效血浆代用品,具有中分子量低取代级的特性,其高效扩容,以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的特性促进了临床***的应用.断指再植的成活是受多因素影响的. 当患者在血容量不足状态下必然导致组织灌流不足,血液浓缩,血黏稠度增加;使红细胞和血小板容易发生凝集,易导致吻合口的栓塞. 同时由于组织血流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必然引起微循环的改变,往往导致断指延迟再植. 我们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AHHD对断指再植术血管吻合的患者血运再通后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的影响,为羟乙基淀粉130/0.4在肢体离断缺血后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微循环提供进一步的临床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急诊手外伤,需要行离断指端吻合患者40(男33,女7)例;年龄18~55岁;体质量45~80 kg. ASA分类Ⅰ~Ⅱ级,术前心肺功能正常,肝肾,凝血功能正常. Hct>35%,失血量<500 mL. 随机分为万汶组(A 组,20例),术前输注60 g/L羟乙基淀粉130/0.4;对照组 (B组,20例),术前输注平衡液. 两组术者、血管吻合条件相同.
1.2方法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7.5 mL/L布比卡因10 mL和20 mL/L 利多卡因10 mL配成含1∶200 000 NE的1∶1混合液. 术前均测定HCT,并且以300 mL/L Hct为扩容后比容. 血液稀释扩容计算公式为: 扩容量(V)mL=[Hct (扩容前值)-Hct(扩容后值)/Hct (扩容前值)×7%×体质量(kg)×1000. 扩溶液均以20 mL/(kg・h)的速率输入. AHHD 实施过程中监测HR, BP, Hct(扩容值)等指标. 达300 mL/L Hct后余量以平衡液补充,以10 mL/(kg・h)进行维持.两组术中均未输血,扩溶液在30 min内输完,各组采血均为肘静脉血. 手术时间在2~6 h之内完成. 检测指标: ① 采用R80A型全自动血液黏度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 采血时间: 分别于扩容前 、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采血. 检测项目: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 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 ② 血管吻合完毕开放血流后监测远端张力、颜色(红润为正常)、被吻合血管末端与对侧正常皮肤温度差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吻合血管指端血氧饱和度.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以x±s表示, 组内比较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对前后差值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情况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性别、ASA分级及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表1).
表1两组一般情况(略)
2.2两组血流变学指标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扩容前无显著差别(P>0.05). 在手术开始时,万汶组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明显低于扩容前和对照组(P<0.05,表2).
2.3两组血管吻合后的微循环指标万汶组AHHD后吻合血管指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皮肤温度和吻合血管指端的SPO2均高于对照组 (P<0.05,表3).
表2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略)
aP<0.05 vs扩容前, bP<0.05 vs对照组.
表3两组血管吻合后的微循环指标(略)
aP<0.05 vs对照组.
3讨论
新一代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是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制剂,与容量***的上一代产品贺斯比较优化了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降低取代级和改变取代方式(C2/C6),使其达到更加完善的临床应用, 并且具有独特的安全扩容、改善微循环、防堵毛细血管渗漏等功能[1,3]. 手外伤断指患者由于创伤、失血、精神紧张、手术等刺激因素,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使血液的凝固性增高,血管收缩,必然引起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虽然通过血小板的黏附及各种凝血因子的释放,促进血液凝固作用,这是机体对出血的一种防御反应,但是由于失血、麻醉、禁饮食,长时间手术等原因往往造成患者的血容量不足和血液浓缩,引起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等指标明显升高,而且术时,由于组织破坏和挤压,大量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往往引起机体高凝状态[2] . 另外,离体断指组织缺血并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吻合处血流变为涡流,以上因素使血小板易在血管吻合处附着形成血栓,势必影响断指再植的微循环血运,从而影响断指的成活[4].
本研究结果表明,羟乙基淀粉130/0.4 AHHD可降低全血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减少血管阻力,改善血液的凝固状态[5]. 全血黏度降低还可以加快局部血流速率,减少局部代谢产物,缓解血管痉挛,有利于改善吻合血管血运. 而且AHHD致Hct下降,血液的黏稠度明显下降,红细胞在血液中保持悬浮,易于通过微循环[6]. 同时心排血量增加代偿了动脉血氧含量的下降,AHHD时氧离曲线右移,向组织释放氧增加. 万汶组与对照组在血管吻合后微循环的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正说明万汶安全扩容不仅保持有效血压使血管快速充盈,血液流动加快,局部皮温升高,能够防止血栓的形成,提高术中断指再植的成活[6-7]. 而且万汶进行血液稀释Hct至30%时对患者心、肾功能均无影响,并且无一患者出现不适及过敏现象. 所以,羟乙基淀粉130/0.4可安全扩容,防堵毛细血管漏, 改善肢体离断缺血后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和血管微循环.
【参考文献】
[1] Entholzner EK, Miklke LL, Calatzis AN, et al. Coagulation effects of a recently developed hydroxyethyl starch (HES 130/0.4) compared to hydroxyethyl starches with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00,44:1116-1121.
[2]郭晓丽,葛衡江,刘怀琼. 羟乙基淀粉(200/0.5)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2(2):87-90.
[3] Langeron O, Doelberg M, Coriat P, et al. Voluven a lower substituted novel hydroxyethyl starch (HES 130/0.4), causes fewer effects on coagulation in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than HES 200/0.5 [J]. Anesth. Analg, 2001,92(4):855-858.
[4] 付辛荣, 王捧寿, 励刚. 创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30例临床观察[J]. 中华微循环,2004,8(4):255-257.
[5] Philippe J, Stefan G, Rudi DP, et al. Hydroxyethyl starch 130/0.4 versus modified fluid gelatin for volume expansion in cardiac surgery patients: the effects on perioperative bleeding and transfusion need [J]. Anesth. Analg, 2005,101(9):629-634.
血液循环篇8
关键词:功率键合***法 计算机仿真 血液循环系统
0 引 言
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行计算机模拟,借助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人体的生理特性和病理机制,是目前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Human Blood Circulation System,简称BCS)的计算机模拟,则是国内外生理仿真领域内的研究热点。BCS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以生理解剖数据和生理实验数据为基础,根据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体力学规律建立起血液循环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可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生理研究提供定量性、预见性的分析和结论。
在建立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整体的计算机模型,从系统量级上对BCS生理过程进行仿真研究方面,国内外已有过一些研究[1,2],其建模理论主要有传输线理论、线性流体网络理论等。但在建立仿真模型这一环节上,仍缺乏一种直观、方便、统一的建模方法。在某些研究中是利用电传输线理论(electric transmission) ,借用电学的概念,例如用电阻、电容、电感来表示血液的液阻、液容、液感,从而间接地推导出数学模型,很不方便。本文将一种普遍适用于流体系统动态仿真的建模方法——功率键合***法(Power Band Graph Method),应用于对人体循环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
所谓功率键合***,就是描述系统功率流的传输、转化、贮存和耗散的***形表示。功率键合***建模法的基本原则是把流体系统的结构及各主要动态影响因素以***示模型形式加以表示,从***形模式出发,建立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然后进行计算机仿真求解。这种建模方法于50年代后期由美国的佩恩特(H.Paynter)教授提出,尔后由美国的卡诺普(D.Karnopp)和罗森堡(R.Rosenberg)两位教授作了大量工作,使之逐步趋于完善。目前,这种功率键合***建模方法已在国内外各类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液压技术领域的动态特性分析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功率键合***法概述
功率键合***法是对流体系统进行动态数字仿真时有效的建模工具,我们认为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工程流体系统,也同样可以应用于生物流体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本文的研究工作就是想在这方面作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了说明功率键合***法在人体循环系统仿真中的应用,本文采用了一个简化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作为实例来进行说明。
2 系统建模和仿真
血液循环篇9
【关键词】 烧伤; 化学; 球结膜; 血液流变; 微循环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bulbar conjunctiva microcirculation of acid burned rabbits during early burning, to study the regularity and characters of its changing, and changes of hemorheology,then explore its effect on blood viscosity.Method:The healthyrabbits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objects,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burn group, duplicate the model of acid burn, when two groups after injury immediately, after injury 30 min,1 h, 2 h, the bulbar conjunctiva microcirculation were observed, blooding when two groups after injury immediately, after injury 8, 24, 48 h,the parameters included whole-blood viscosity(ηb), whole-blood re-store viscosity(ηr), plasma viscosity(ηp),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K value of ESR equation(K),hematocrit(HCT), fibrinogen(FB), erythrocyte stiffen index(TK),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AI), test data were measurement data,and were analyzed by t test.Result:Total credit value of four phas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Burns; Chemical; Bulbar conjunctiva; Blood rheology; Microcircul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3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9.007
在化学烧伤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酸烧伤,酸烧伤则具有凝固组织蛋白的作用,局部形成一层痂壳,痂皮的柔软度可判断烧伤深浅的方法,所以,酸烧伤创面干燥,无水疱,呈凹陷状,在***上较一般热力烧伤困难。而对于酸烧伤的研究,也基本停留在临床***方法上,基础研究较少有报道。
本实验以实验家兔为研究对象,制作酸烧伤模型,研究酸烧伤后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并检测伤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来观察酸烧伤后全身微循环的变化及血液流变性变化的规律,为临床***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成年健康家兔36只(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0~3.4 kg,雌雄不拘,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烧伤组。
1.2 实验仪器与药品 WX-9B型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计算机微循环***像处理系统。NEWLEAD BV-100悬丝生物流变仪及WEIDAEHK-40血沉仪(北京同理大众),JinLi LD-25型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30%硫酸液(500 mL/瓶,天津市泰兴试剂厂生产,批号:20140617),戊巴比妥钠粉剂,10%硫化钠,肝素钠。
1.3 实验方法
1.3.1 脱毛 对照组和烧伤组均于实验前1天用10%硫化钠溶液脱去家兔背部及两侧被毛,脱去被毛的表面积约占家兔体表面积的30%~35%,两组均在实验前禁食8 h。
1.3.2 模型制作 将麻醉成功后的烧伤组家兔俯卧位放于标准兔架上,取医用无菌棉签蘸取硫酸液涂于脱毛区的皮肤上,以造成家兔30%~35% TBSA的Ⅲ°烧伤(通过病理检验)[1]。对照组家兔常规麻醉后,固定于兔架上,取蒸馏水涂于脱毛区,制作对照组模型。
1.3.3 检测时相 (1)将对照组及烧伤组烧伤后分为四个时相观测球结膜微循环变化,分别为烧伤后即刻、伤后30 min、伤后1 h、伤后2 h。(2)将对照组及烧伤组分为以下四个时相进行采血观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即伤后即刻,伤后8 h、伤后24 h、伤后48 h。
1.3.4 采血方法 经耳中央动脉穿刺采血,每只按相应时相采血4次,每次采血3 mL置于抗凝试管内(30 IU/mL肝素钠)。4次采血程序相同,血样编号,实验室温度25 ℃左右,采血后0.5~1 h以内测定各指标。
1.4 观察指标
1.4.1 球结膜观测指标 观测部位取左眼球结膜颞侧眼裂部位,将BCM指标分为3部分11项指标,微血管形态:清晰度、边缘不齐、囊状扩张、迂曲扭结、缺血区、微血管瘤、A/V比值;微血管流态:血液流动速度和红细胞聚集程度;微血管周围状态:水肿和出血[2-3]。
1.4.2 血液流变学观测指标 全血黏度(ηb)、全血还原黏度(ηr)、血浆黏度(ηp)、血沉(ESR)、血沉方程K值(K)、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B)、红细胞刚性指数(TK)、红细胞聚集指数(EAI)[5]。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根据微循环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将球结膜微循环各个指标的结果用加权积分法表示[4],得出的总积分值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为计量资料,两种资料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各时相球结膜微循环总积分值的比较 用积分法所得出的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表1,两组在伤后四个时相的总积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血液流变学观测结果
2.2.1 两组ηb的变化 四个时相,180 s-1、100 s-1、50 s-1、30 s-1、10 s-1、3 s-1、2 s-1切变率条件下,同时相同切变率两组比较,烧伤组全血黏度值高于对照组全血粘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2 两组ηr的变化 四个时相, 180 s-1、100 s-1、50 s-1、30 s-1、10 s-1、3 s-1、2 s-1切变率条件下,同时相同切变率两组比较,烧伤组还原黏度值高于对照组还原黏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3 两组ηp、HCT、ESR、K、FB、EAI、TK的变化 在伤后即刻时相,两组ηp、HCT、ESR、K、FB、EAI、TK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后的三个时相中,烧伤组与对照组各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实验中发现,酸烧伤后球结膜微循环紊乱发生较为严重,且某些指标出现时间较早,如在伤后2 h内即有微血管囊状扩张、空白区、渗出和出血,流速即有停滞现象发生,红细胞呈重度聚集状态。其可能的原因为:微循环对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刺激十分敏感,硫酸是强腐蚀性化学物质,因而可能导致本实验动物微循环紊乱发生较早且较严重;另外,酸烧伤后,不仅局部血管内皮损伤,远隔部分脏器血管的内皮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再加之局部创面化学性毒素的吸收和机体产生的内毒素作用,更加重内皮细胞的损害,导致全身微循环发生严重改变[5]。另外,因积分值越高反映BCM的变化越严重[6],所以从表1结果中认为烧伤后30 min左右BCM的变化最为严重,之后,由于机体的代偿机制,脑部循环灌注的改善使微循环紊乱有所缓解,积分值相对较低。所以在临床***中,如在伤后2 h内,尤其在30 min左右时开始给予改善微循环的***,能对烧伤休克的发生有***作用。
本研究表明,酸烧伤后可引起家兔血液流变学发生明显改变,在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均在酸烧伤后即刻均开始逐渐升高,尤其在低切变率下升高更为明显。全血黏度升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血液浓缩:在机体受到烧伤应激情况下,机体组织器官微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管内血浆样成分外渗,可导致血液浓缩,致本研究结果中的红细胞比容升高,引起全血黏度升高[7]。(2)红细胞聚集:一般认为红细胞聚集性影响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本研究结果表明酸烧伤后可引起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全血黏度的改变也影响红细胞聚集性,随着全血黏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随之升高。(3)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变形和定向是影响高切变率全血黏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证明红细胞刚性指数在伤后8 h逐渐增加,表明酸烧伤后可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引起全血高切黏度增加。(4)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增多:在以往微循环研究中发现,因为各种原因引起机体微循环障碍发生后,机体的多个部位均发现有白微栓存在,而白微栓是由血小板聚集形成的微团块,而这种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增多可能是酸烧伤后全血黏度升高的原因之一。血浆黏度主要受血浆内高分子化合物的浓度影响,如纤维蛋白原、β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球蛋白等,白蛋白对血浆黏度影响较小[8]。本研究发现酸烧伤后纤维蛋白原浓度逐渐升高,另外血液浓缩也可引起血浆球蛋白浓度相对增加,两者可致血浆黏度逐渐增加。
因此,当机体受到如化学性烧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红细胞聚集、微血栓、渗出、水肿等,而且无论全血黏度还是血浆黏度都会升高,直接影响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尤其影响血液在微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导致机体组织微循环低灌流状态,引起组织器官缺血和缺氧,严重者导致休克的发生[9-10]。由此,在烧伤临床***中,休克早期即可适当应用改善微循环等药物,可减轻微循环障碍,改善血液流变性,适当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烧伤临床休克***的有效率。
参考文献
[1]余上斌.几种简便的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复制方法[J].微循环学杂志,2012,22(4):72.
[2]颜默磊,严静,陈进.老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微循环变化的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5):1965-1969.
[3]陈少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球结膜微循环的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68-169.
[4]秦任甲.血液流变学临床应用30多年的国内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14,24(2):5-8.
[5]李战永,王秋芬,张建伟.烫伤家兔球结膜微血管管径变化[J].微循环学杂志,2007,17(1):22-23.
[6]王瑞刚,赵春香,程爱斌,等.卡巴胆碱对烫伤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1(3):12-13.
[7]宋元彬.血流变学指标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1):146-148.
[8]王红梅.血液流变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5(1):129.
[9]邵洪波,姚月明,张庆富,等.己酮可可碱对促进随意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J].河北医药,2013,31(23):3218-3219.
血液循环篇10
【关键词】 ***酸;勃脉力-A;体外循环;婴幼儿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iming solution on serum lactic acid level of infant during and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METHODS 40 infants diagnosed congenital ventricle septal defect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and group B, 20 infants in each group. Using Multiple Electrolytes Injection as priming solution in group A, and 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 in group B during CPB, and balance ultrafiltration performed in both groups. The serum lactic acid level was determined at different time, including before operation, 30 and 60 min after start of CPB, 1 hour after end of CPB, 24 and 48 hour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serum lactic acid level was not increased (P>0.05) in group A, but its level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all time point (P
Key words: Lactic acid; Multiple Electrolytes Injection; Cardiopulmonary bypass; Infant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内直视术引起机体新陈代谢的紊乱,婴幼儿患者的***酸变化比成年人更为显著[1]。近年来的研究显示,CPB术后早期,患儿处于高代谢状态是心力衰竭的高发期,此时的高***酸水平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本实验分别以勃脉力-A和***酸钠林格注射液为CPB预充液并采用平衡超滤技术观察婴幼儿围术期的血清***酸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体重≤10 kg的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6天~2个月。随机分为勃脉力-A组(A组)和***酸钠林格注射液组(B组),每组各20例。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体重
***酸用美国产i-ATCT血气分析仪测定。分别于CPB前、CPB 30 min、CPB 60 min、停机1 h、术后24 h、术后48 h抽取动脉血测定***酸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标准差( ±s)表示。组内和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P
2 结 果
A组婴幼儿***酸水平在各时点有所上升,但上升不明显(P>0.05);B组在各时点***酸水平显著升高(P
3 讨 论
目前,婴幼儿CPB预充多以***酸钠林格注射液、库血和血浆(或白蛋白)为主。也有的单位使用勃脉力-A、库血和血浆(或白蛋白)。勃脉力-A与***酸钠林格注射液均为晶体液,成分和作用相似。以***酸钠林格注射液为预充液,人为增加了CPB中***酸浓度,导致***酸浓度升高[1]。既往的临床研究也证明,血***酸水平的变化能较好地预测患者术后转归、器官衰竭发生率,甚至术后的死亡率[2]。勃脉力-A以镁取代钙,用醋酸根和葡萄糖酸根替代***酸根。醋酸根和葡萄糖酸根是碳酸氢根前体物质,不经肝脏代谢直接转变为碳酸氢根,具有更强的酸缓冲性。另外,醋酸代谢比***酸速度快,肝脏以外的肾脏、肌肉等器官均可代谢。因此,勃脉力-A可以显著降低预充液及CPB过程中的***酸浓度[3]。
近年来,平衡超滤技术在低体重婴幼儿CPB中逐步推广。本试验两组均采用平衡超滤技术。在整个CPB过程进行超滤,根据膜肺平面及滤出液体的多少同时加入等量的勃脉力-A,相当于洗脱作用。在不增加***酸负荷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循环滤出整个CPB回路中的***酸,显著降低CPB过程中***酸浓度[4]。
因勃脉力-A中不含Ca2+,术中血Ca2+降低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而加重高血K+对心脏毒性作用,引起低血压,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有研究显示大量给予醋酸时需要注意血管扩张作用,心肌抑制乃至出现血压下降。本试验中无循环抑制现象,可能与在心脏复跳10 min后我们及时适当给予钙剂有关。但本研究临床病例较少,尚待进一步观察。
4 结 论
以勃脉力-A为婴幼儿CPB预充液,同时采用平衡超滤技术,能够显著降低预充液及整个CPB过程中和术后早期的***酸水平。我们认为勃脉力-A较***酸钠林格注射液更适用于婴幼儿CPB预充液。
参考文献
[1] Toramam F,Evevnkaya S,Yuce M,et al. Highly positive intraoperative fluid balance durying cardiac surgery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outcome[J].Perfusion,2004, 19(2):85-91.
[2] 李景文,龙村,袁泉,等.婴幼儿围心脏手术期血***酸浓度的变化与预后[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7,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