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核心篇1
我们***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要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牢牢把握好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根本宗旨和执***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为公、执***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牢记***的根本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应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首先,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和***府一切方针***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其次,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其三,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科学发展观核心篇2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关系
从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下简称“和谐社会理论”)以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倍加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具有内在本质的一致性
同志在***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观既是对我***各个时期发展理论的全面继承,也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新的科学总结,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有新的发展,成为我***当前统领和指导各项工作的指针。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全面的发展观。它要求在经济、***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如果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治和文化的发展与之相匹配,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的过程。就经济的全面发展而言,包括经济增长速度、方式、经济结构的优化、人们经济生活的质量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等等,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就***治的全面发展而言,包括社会***治意识的科学性,***治制度的先进性,***治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等等的发展。其中,核心是实现***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文化的全面发展而言,包括思想道德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关键是人们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同志说:“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以,科学发展观反对“单打一”、反对片面性,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均衡性。
其次,“科学发展观”也是协调发展观。它要求统筹兼顾社会的整体、全局、长期的发展,包括系统的内在诸要素、诸方面、诸领域,以及彼此之间关系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等等。同志说:“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即“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区域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的健康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互动;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既完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又不失时机地发展自己,趋利避害,提升国家整体实力。
再次,“科学发展观”还是可持续发展观。它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我们既要考虑当代人的需要,也要考虑后来人的需要,处理好需要与持续的关系。保证发展在实践上的延续性、在方式上的系统性、在类型上的内涵性、在时间上的长效性。
最后,“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因此,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核所在。
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是我***性质、宗旨的时代表现,是我***关于发展问题的新理念、新方针,也是我***解决现实社会发展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和谐社会理论”是以同志为***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出的战略指导思想。它是2005年春,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会上提出的新理论。他说:“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同志的讲话,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核,并站在时代的高度,赋予和谐社会建设新的内涵,是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上,提出的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社会内在关系的和谐包括社会结构的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的身心和谐。社会结构和谐,即社会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和谐。如人口结构、家庭结构、阶层结构、社会领域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行业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等等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即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和谐;人的身心的和谐,即个体身心关系的和谐,如体魄健康、身心协调等等。
社会外在关系的和谐既有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如人们能够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规律办事,爱护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共生共长,也有国家之间关系的和谐,如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保持良好的协作与互助关系。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得出:和谐是一种理想,赋予人们对未来美好社会追求的方向,引导人们不断走向更高程度的社会和谐;和谐也是一种现实,人们不仅处在一定意义的相对和谐社会之中,而且正在构建更高意义的和谐;和谐还是一种理念,反映人们拥有的社会历史观和改造社会现实的方***,不仅具有扬善褒美,调理关系,化解矛盾,激发向往,引领精神,升华心境的功能,而且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谐同时也是一种战略和策略,体现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和谐社会还是一个历史范畴,人们在不同时期赋予和谐社会不同的内涵、不同的标准。中国历史上曾把“国泰民安”、“桃园生活”作为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型。在今天的视野里,这种和谐社会显然是有缺陷的。它不仅生产力不发达,信息不畅,而且眼界狭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都不够高,不具现代性。“和谐社会理论”揭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一种现代新型的和谐社会。不仅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为价值目标,而且重视社会的自由平等、共同富裕、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水平等等。因此,这一“和谐社会理论”不仅反映了人们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追求,而且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价值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正如近来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表明了“和谐社会理论”的目的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因此,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诚信友爱的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在此,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关键是“科学”。“和谐社会理论”的核心是“发展”,关键是“和谐”。当然“和谐”与“发展”互为条件,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反之,社会和谐也是实现发展的条件。而“科学”则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内涵与要求。所以,“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具有内在本质的同一性。和谐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系统要素内在关系具有科学性的表现。科学发展则是社会和谐的条件与规律走向。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目的与归宿
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目的自然是为了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强调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我***的传统宗旨的表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核所在。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有社会和谐的条件。所以,实现“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围绕的共同核心与追求的最终目的。这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内在本质一致性的根据所在。
但就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而言,和谐社会理论则是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本质所在。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和谐社会理论的主线,是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首先,构建和谐社会是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目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的“十六大”在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中,明确强调“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显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从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论的提出过程看,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2004年***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理论承接与递进深化关系。同时,在战略方面,本世纪头20年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时期,和谐社会理论正是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提出的方法策略。再者,和谐社会建设显然不是指一种社会形态,也不可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而是一种价值目标,是我们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因此,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取向与建设过程的统一。从现实生活看,“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等等的发展,而经济发展是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发展经济、科学文化,都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当然,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所以,和谐社会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目的。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和谐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容。科学发展观强调的“科学”,包含着符合客观规律,即符合自然、社会、经济和执******的发展规律。因为只有符合规律的,才是科学的。而符合规律的,必然也是和谐的。这就是说,科学发展也就是符合规律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因此,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与根本保证,指明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和谐社会建设反映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容。因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要坚持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均衡性。不仅使社会的经济增长、财富积累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且要使社会的民主、文明、法治、生活质量、财富分配、人权保障等等都得到发展。虽然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志,单纯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保持发展的持续性。也就是说,和谐社会是社会、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自然资源的持续发展。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的中心内容。实质上,科学发展,中心就是社会的科学发展。
三、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不和谐问题是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任务
构建和谐社会,在理论上是科学社会主义内在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是向共产主义过渡性的社会,而共产主义是人类追求的最美好的社会,不仅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三大差别,而且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是和谐程度不断发展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自然成为这一制度最终的和经常性、长期性的奋斗任务。在实践中,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任务,是我***巩固执***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正确面对和科学解决现实矛盾的必然选择。我们既然选择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当然就要正确面对和解决多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比如选择经济上的多元化,必然就要正确面对和解决经济利益的复杂化矛盾;选择思想上的多元化,必然就要正确面对和解决不同价值观念冲突的显著矛盾。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深入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加速,人们思想活动的***性、选择性、差异性日趋明显,由此产生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多。它们既给社会主义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带来了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
第一、劳动与资本的矛盾已经产生。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发挥,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自然成为参与生产和分配的基本要素,劳资矛盾也就逐渐凸显出来。众所周知,资本的本性自然是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它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制度里虽然受到诸多遏制,但仍然不时与劳动者应得的劳动报酬产生矛盾。我们无法回避它,也不能不承认它,更不可能企***去消除它,因为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伴生物。出路只能是寻求平衡这一矛盾的支点,把矛盾形成的张力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才能让这一矛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直面劳资矛盾,公平合理地调整劳资利益。
第二、公平与效率矛盾的发展。公平与效率本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矛盾。人类始终都在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然而却又无时不在公平与效率的冲突中。这一矛盾反映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就是“共同富裕”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矛盾。前一矛盾是后一矛盾的基础,后一矛盾则是前一矛盾的时代表现。二者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手段。它们孰先孰后,孰重孰轻,没有绝对的界限。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制度而言,坚持公平是本质的方面,对于市场而言,效率自然是主要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公平是讲效率的公平,效率也是讲公平的效率。同样,先富是为共同富裕的先富,共同富裕也是有差别有先后的共同富裕。当前的问题是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只讲效率,不讲公平,导致公平的发展没有随着效率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制度规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矛盾突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固然使我国的生产力、综合国力、财富总量、国际地位都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但也应看到二者的结合中存在制度规制不健全、不完善的矛盾,导致主体缺位,制度***策缺失。如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收入差距日益扩大问题、干部腐败现象不断发生问题、道德失范的诚信缺失问题,以及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制假造假等等诸多问题,导致社会矛盾的多发时期来临。
我国面临的上述现实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坚持市场经济体制,劳资矛盾就不能不产生;同样,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步伐,必然既讲公平,也要讲效率;而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就难免出现某些不协调。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合理地协调整合这些矛盾,保持这些矛盾的适度张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要强化利益整合机制。所谓利益整合机制,就是遵循一定规则,对社会中各阶层、集团、社会组织的利益分配进行一定质和量的整合。我国社会中的不同经济成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利益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与普通民众的收入差距不能为广大民众认可接受,从而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治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消除各种不协调和不稳定因素,就应在公平、正义的原则指导下,通过经济的制度和***策,科学、合理地调整人们的利益。利益问题常常是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最终根源,做好了利益整合,也就抓住了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核心篇3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生产力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的根本宗旨完全一致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则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为公、执***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二)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为公、执***为民的本质要求
我们***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根本宗旨和执***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营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二)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中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立***为公、执***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切实把立***为公、执***为民的要求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以人为本,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在治国理***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和***府一切方针***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追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要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人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二)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和国家的事业,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取得成功;各项方针***策和工作部署,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切实贯彻执行。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要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要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坚持和完善联系群众的制度,坚持和完善各项办事制度,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
(三)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核心篇4
按照集团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安排和××核电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及各个阶段工作的安排,在××分公司第二指导检查组的指导下,公司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通过广大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预期目的,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我们召开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就是要认真总结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不足,运用科学发展观思想,继续扎实推进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高度重视,扎实开展
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公司学习实践活动3月26日召开动员大会,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彭泽核电项目”为主线,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效果,历经学习调研、分析评议、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历时3个月,扎实推进活动深入开展,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任务。
(一)学习调研阶段。
一是调查摸底到位。征求了广大干部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初步摸清了影响公司发展的突出问题,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打下了基础;二是实施方案到位。根据集团公司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核电公司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三是组织机构到位。公司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学习实践活动日常工作;四是学习动员到位。公司召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全体干部、***员、员工参加,公司***书记作动员报告,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
2、理论学习做到了“四个结合”。为了全面、系统、深入地学好科学发展观理论,牢牢把握理论精髓和实质,我们坚持做到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读原著与专题讨论相结合,领导干部上***课与专家学者辅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在推进项目发展实践中学习相结合。为丰富学习内容,公司还邀请了集团公司核电事业部顾问孙光第教授为公司全体干部***员和员工作专题辅导报告,对核核安全文化理念给大家作了一堂形象生动、内容详实的辅导报告。
3、学习调研突出了“四个重点”。调研中突出解决公司实际问题这个重点,我们到红沿河、辽宁、福清等核电单位进行深入调研,并结合公司实际,建立了××核电公司的组织架构;公司内部组织调研建立了领导联系点制度;进行交流互动,与兄弟单位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互动活动;项目前期、工程建设、基础管理工作有效推进。
(二)分析评议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围绕“一项中心任务(既完成一份分析检查报告)、三个重点环节”(既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做好分析检查报告的群众评议工作)的要求,5月20日,各***支部召开了***员专题组织生活会;5月26日,召开了领导班子学习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2次向全体干部、员工征求意见,形成了公司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同时,在公司员工中发出《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表》31份,认为分析检查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认识深占93.55%,查找问题准占93.55%,原因分析透占96.77%,发展思路清楚100%,工作措施可行占90.32%。分析评议阶段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1、征求意见在“广”字上下功夫。公司在征求群众意见的过程中,以召开员工座谈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个别谈话、部门收集意见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共征求意见建议30条,经汇总整理为13条,其中加快公司项目进展意见建议5条,完善公司内部管理意见建议7条,关心员工生活意见建议1条。充分体现了公司广大员工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也是我们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成果。
2、梳理问题在“真”字上下功夫。在梳理意见和建议过程中,我们坚持原汁原味地反馈意见和建议,把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整理汇总,形成公司《学习实践活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及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具体措施、分管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间,先后2次反馈给公司各部门征求整改措施和细化整改措施,真正做到掌握意见不变味,反馈意见不走样,把意见建议的梳理和整改落实方案的制定与公司项目进展结合起来,与公司的基础管理和核安全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长效机制。
3、分析问题在“准”字上下功夫。分析问题过程中,我们努力从泛指的意见中找出针对性问题,找出突出问题和主观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对征求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归纳,基本找准了公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整改落实阶段。
这是我们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阶段。我们把解决问题贯穿本阶段工作的全过程,贯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以解决突出问题的成效取信于员工群众,振奋人心,促进公司各项工作开展。
1、“四个更加注重”,解决突出问题。一是更加注重项目进展。项目前期快速推进,“两评”报告获批,工程总承包框架协议签订,现场工作成效显著,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建工作有序推进,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二是更加注重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公司程序体系建设和质保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公司管理架构设置已初步完成。三是更加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了一批综合管理及核专业人才,组织公司领导和部分中层干部参加核电专业知识培训,公司人才培训机制正在建立。四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员工办公条件,新办公场所招标装修工作正在进行;制定了员工文化体育活动计划,根据公司实际,适时组织员工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营造和谐快乐的工作、生活氛围。
2、“三个落实”,确保落到实处。一是分层次落实责任人。要求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各负其责,使收集的13条意见和建议,条条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二是按部门落实责任。把查找出来的问题按部门细化整改措施,做到措施具体,责任明确,并强调措施的可操作性。三是抓落实明确时间。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活动中解决。对近期能够解决的问题,明确时间分期分批解决。对客观条件暂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制定规划、创造条件解决。使学习实践成果更好地体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和造福员工。
二、主要收获,经验体会
(一)主要收获:
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总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彭泽核电项目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以下认识: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加快推进××彭泽核电项目的力量源泉。彭泽核电项目作为国家首批内陆核电项目和集团公司首个内陆控股核电项目,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肩负了重大的使命和责任。为进一步加快彭泽核电项目建设,更要求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繁杂工作中掌握经济发展最新动态,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全面分析并充分利用我们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规律,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公司应对危机的能力,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和改进公司***的建设的重要手段。科学发展关键在***,关键在人。加强和改进企业***建工作,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组织***治优势、组织优势,既是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如何发挥***组织***治核心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如何落实***管干部、***管人才,建立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如何进一步加强“四好”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如何通过思想***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要解决,只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才能不断推进***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公司***建工作,把***组织的***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公司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公司和员工共同发展的有效平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根本手段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在公司“两评”报告通过审评、现场征地拆迁场平迅速推进、工程总承包框架协议及初步设计框架协议签订、可研报告完善等各项重点工作中,公司广大员工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要始终将企业和员工同步发展作为优化管理的最高准则,不断改善职工健康工作环境,不断完善员工社会保障体系;关心员工的生产生活,切实解决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加大培训投入,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技能培训,为员工改变职业生涯创造条件。
(二)经验体会:
1、领导重视,员工参与是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公司对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不仅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落实,更作为推进公司彭泽项目进程的重大机遇来把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公司全体***员和员工以高昂的热情,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建言献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本职工作的优异表现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2、上下联动,重心下移是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启动、严要求推进、高质量落实,坚持从实际出发,边实践边总结,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即见成效。在完成好公司领导班子学习实践活动各项任务的同时,我们把活动重心下移,把重点落到每一位员工。通过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和建议,深入调研和分析讨论,找准了公司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了工作思路和目标,为确保公司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奠定了基础。
3、贴近实情,突出实效是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始终强调学习是基础,实践是重点,实效是关键。当前,公司的重点就是加快推进彭泽核电项目进程,努力完成项目各时间节点。坚持“两不误、两促进”,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来促进项目发展。
4、方案具体,措施有力是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保证。公司认真制定了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每个阶段转段后,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把本阶段每个环节要开展的具体工作,每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完成时间等挂在公司网站,让每位员工知晓。同时,要求对前一阶段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部署。为使工作落到实处,公司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为完成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重要保证。
三、正视不足,继续努力
回顾总结公司的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习实践活动中还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是:问题的查找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分析问题还不够深入,整改和努力方向还不够具体。具体表现在加强学习不够,学习氛围不浓;职责界面不够清晰,等待观望思想在一部分人中仍然存在;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差距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们当前项目推进的“时间紧、任务重”是不相适应的,我们必须正视并努力改变。
目前,在公司工作节奏的把握上,虽然一直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但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不够。谈两点,希望大家认真对照、仔细查找。有两个反映工作细节的例子。第一,文件的印制,偏得历害,虽然提过多次,但始终未得到改善。××核电公司是一家高标准的核电企业,这是一件小事,但关系到工作的责任心,同时也关系到公司的形象。许多文件不仅要发送给其他单位,同时也要作为档案留存。从这个细节反映出我们的标准不够高。第二,办公室的卫生不到位。如果连这样的小事情都做不好,我们如何能够把这么大的一个工程管理好?希望大家用心体会,对每一项工作都反复仔细思考、准确判断,然后再用心做、努力做,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真正体现和展示高起点、高标准。同时,在目前公司程序体系逐步建立的特殊时期,要团结一致,不等待观望,踏踏实实投入工作,努力做好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集中教育活动是有时间性的,但加强***的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切实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我们还要继续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学习,夯实科学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公司广大干部员工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好、领会好科学发展的博大思想内涵。努力夯实科学发展理念,结合实际贯彻好、实践好,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性,把科学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自觉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而使公司项目发展的步子更快捷、更稳健。
(二)结合实际,深入抓好整改落实。我们要落实“业主负责,专业管理,工程总包”的管理模式。这是集团公司核电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下一步公司管理总的定位。坚持“四个凡是”,即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这也是核电管理理念当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准则。继续对学习实践活动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的梳理,理清工作思路,加强过程监督,建立健全程序管理体系,认真抓好整改落实。我们要建立长效机制,按照集团公司总体部署,八月份做好员工满意度调查工作,进一步完善总结报告,公布整改措施,接受员工监督,兑现对员工的承诺。
(三)突出实践,推进项目发展进程。要认真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坚持不懈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快公司项目进程,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项目核准。获得国家同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正式批复,九月底完成项目可研报告收口并取得相关支持性文件;二是加快工程建设。按计划推进“四通一平”工程进展,八月底具备一期核岛相关条件。加快常规岛设计院的确定,做好长周期设备的采购;三是夯实管理基础。扎实推进公司标准化管理,建立总承包模式下的质保体系和程序体系,完成项目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群组织;四是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开展全员培训,积极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工作;五是培育核安全文化。发扬常规电“创新、务实、和谐”的优秀文化,结合核电文化“安全第一、程序至上、严谨规范”的特点,培育具有××核电特色的安全文化;六是抓好廉***建设。加强***风廉***建设,强化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大力建设廉洁文化。
科学发展观核心篇5
一、注重核心价值观生成,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深化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司法行***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在领悟和理解核心价值观内涵上下功夫。全区司法行***系统各单位在***法干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始终把学习教育放在首位,认真组织广大司法行***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学习领会中央和自治区的重要会议精神、《***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通过各级***(组)中心组带头学、组织民警普遍学、开展讲座辅导学、围绕中心讨论学、联系实际深入学、检查考核推动学,有力促进了学习活动的开展。各单位利用***(组)中心组学习、***团日、学习日,通过学习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有效地组织开展了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司法行***干警和法律工作者领悟和理解核心价值观内涵。
(二)开展理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文化建设,为提升干警和法律工作者精神境界,营造氛围、培育环境。各地各单位创新载体、丰富主题,结合 “五・四”“七・一” 等节日,开展“青年民警话人生、谈价值”“支部主题***日”等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活动。内蒙古女子劳教所结合队伍实际,通过采取授课、讲座、播放视频资料等形式,对干警进行理想、道德、心理与生理健康知识等内容的教育。邀请爱心使者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组织全所民警举行以“践行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献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对进一步坚定广大干警理想信念、筑牢忠诚警魂、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许多单位还把教育实践活动与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机结合起来,引领广大干警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干警的***性修养、思想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
司法厅将法制建设、队伍建设、理论研究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动员和组织广大司法行***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立足工作实践,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召开全区司法行***法制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了全区司法行***法制工作、理论研究工作、法学学历教育以及《内蒙古司法》复刊等工作,推进全区法治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司法行***系统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组织广大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开展队伍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进行全区司法行***系统队伍建设经验交流和先进事迹材料整理选编工作。组织开展***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各地各单位评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优秀设计方案。
(三)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用身边人的典型事迹影响和感染身边人的价值取向,用身边人的模范行为引领身边人的价值追求。全区各级司法行***机关积极抓好先进典型培树和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培育广大干警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优良环境,在先后培树和推出身残志坚、奋斗不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包头固阳县残疾律师,全区创先争优优秀***员贾占全;“扎根基层二十八载,献身司法大写人生”的全区创先争优优秀***员杨立祥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的先进事迹成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特别是新涌现出的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评价的身残志坚、感恩社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努力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法律援助中心郭二玲同志,她的事迹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司法厅组织开展了郭二玲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全区司法行***系统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共计86场、参加报告会13404人次。
全区司法行***系统各级***组织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员为目标,引导广大***员干部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践行***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各级司法行***机关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通过报刊、网络、电视台、广播电台、信息简报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和经验成果,增强了活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激发了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者积极参与的热情。
(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文化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干警牢记基本操守。各单位将廉***文化教育作为学习教育的重点,自治区司法厅分别举办呼和浩特市地区司法行***系统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厅机关全体干部廉***报告会,邀请自治区纪委监察室有关领导作了“依法廉洁行***”“反腐败形势与任务”“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3场报告。一些单位采取***书记、纪委书记上***课,纪检***门发送廉***短信、开展廉***教育月活动,举办反腐倡廉***片展和廉***知识竞赛等形式,把廉***教育深入到各个环节,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文化氛围。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将近年来系统内发生的一些案例编印成《警钟》,分发给全系统每名干警,较好地发挥了警示和预防作用。抓好《监狱和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学习贯彻,加快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和保证司法行***干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全系统各地各单位进一步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切实对照“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要求,认真查摆在理想信念、***执业、纪律作风、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坚持开门搞教育,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全区司法行***系统在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开门评议阶段,共收集意见建议897条,采用意见建议302条。
(五)把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干警和法律工作者践行核心价值观自觉性、强化能力水平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司法厅精心组织各类专题培训,分别举办了理论骨干培训班、全区公证处主任业务骨干培训班等。全区各级司法行***机关联系本单位的实际,根据不同行业和岗位特点,以***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举办了“六五”普法骨干、法律援助业务、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警衔晋升培训班。2012年,全区司法行***系统举办各类培训班432期,累计培训干警和法律工作者等各类人员21600人次。
二、注重有机结合,突出实践特色,在促进司法行***各项工作上见到了实效
全区各级司法行***机关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员干部下基层、监狱劳教基层基础建设年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各项重点工作抓落实、抓践行、见实效。
(一)司法行***系统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融入创先争优活动中,为民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广泛开展 “***员示范岗”“***员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结合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万人评窗口”活动,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全区律师行业进一步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以“四立足、四争创”,不断改进作风、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能力。司法厅积极引导律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主动为******领导机关处理上访问题提供积极的法律意见,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全区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工作者积极践行***为民理念。全区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工作者以扎实开展“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年”主题活动,积极践行***为民理念,紧紧围绕群众需求,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工作质量,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法律便民服务”“律师送法下乡”“法律服务进社区”等专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绿色通道”“草原移动工作站”“蒙古包法律援助点”“一小时法律援助圈”等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法律服务品牌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把***和***府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里,赢得广泛赞誉。2012年,全区各级法援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000多件,比上年增长11.6%。
(三)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矛盾化解体系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把弱势群体的矛盾纠纷纳入法律调解轨道,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全面推行“调援结合”“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服务引导员”等有效举措,实现乡镇矛盾调处中心与村级调委会、民调中心户对接;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对接;人民调解与行***调解对接“三个”对接。一些地区的人民调解机构还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零报告”制度以及矛盾纠纷信息的汇总分析、预警和反馈等长效工作机制,较好地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稳定方面的职能作用。
(四)全区各级法制宣传机构围绕加强普法依法治理,重点抓好法制宣传工作。各级法制宣传机构按照自治区***、***府转发的“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和自治区人大***会决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针对法制宣传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2年重点组织“与法同行、服务发展”大行动,组成“六五”普法讲师团,开展法律“直通车”服务,深入机关单位、农村牧区、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宣讲活动。
科学发展观核心篇6
关键词:实践科学发展观;经济技术;创新
***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石化行业由于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企业营销面临市场低迷、经济效益欠佳的困境。企业要走出困境,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地思路、发展的眼光,了解市场、研究市场,制定科学地企业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拓展市场、巩固市场,提高市场营销份额;一方面,要强化内功,激发职工的内在潜力,大力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为企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力,促进企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尝试就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载体开展创新活动做以探讨。
一、在创新目标上,坚持经济技术创新与企业建设发展战略目标一致,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方向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与时俱进,经济技术创新要与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相一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安全生产、降低成本等开展,把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做为创新重点,把解决企业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作为主攻方向;根据企业建设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完善创新运行机制,加强经济技术创新,不断吸取新技术和信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和开发,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形成企业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经营方略和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处于领先地位,利用自己的优势技术,源源不断的经济技术创新,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在竞争中形成企业独具的超越竞争对手的持久竞争优势。
二、在创新形式上,把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着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坚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和难点开展创新,不断地延伸思路,使劳动竞赛、技能比武和合理化建议等成为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载体,做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延伸到哪里,创新活动的领域就拓展到哪里,把握住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是以提高团队素质为重点,大力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是职工整体素质和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实施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关键在于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发展靠市场,市场竞争靠技术,技术创新靠人才,人才成才靠学习能力持续提高。只有大力推进职工群众的技术化、技能化和知识化进程,培养“知识型”、“智能型”的员工队伍,才能把职工群众的创新潜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要把培养有知识、懂管理、会创造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作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并形成培训网络化、制度化。通过不同形式地综合性技能培训,使职工“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不断掌握新知识、储备新技能,成为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广大职工把新知识、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为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智力支撑和素质保证。
二是围绕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
结合企业不同时期生产经营任务,特别是生产一线的重点工程、重点施工项目和生产实际中的重点、难点,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进、发明创造和技术比武,把以优化项目、优化施工方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完善管理和解决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中技术上的一些难题,作为经济技术创新选题立项的主要内容。要善于总结、提炼和推广先进经验、先进操作法,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创新、创先、创优,促进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突出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项目创新、管理创新、效益创新、服务创新和信誉创新,产生更多优秀成果。
同时,围绕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推广、应用,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拜师学艺、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等,在广大职工中形成爱岗敬业、自觉钻研业务技术,学绝技、练绝活,人人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群众性技术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和立功竞赛活动。
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职工开展以降成本增效要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为内容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围绕解决企业发展的重点、生产经营中的难点、扭亏增盈中的关键点和职工队伍素质的薄弱点,广泛发动群众想招法、提建议、献计策,为企业排忧解难;活动中要充分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要通过专家评审鉴定等科学的评审机制,对职工提出的每一条合理化建议进行论证、评选、实施、奖励,让职工的劳动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同时,坚持创新活动与职工建功立业活动紧密结合,引导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干事创业,务实创新,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三、在创新机制上,健全完善激励约束制度,确保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健康开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健全、完善激励和考核评审机制,不断提高职工参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考核评比检查到位。
首先,健全和完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征集评审机制。对基层单位和职工个人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建立动态的申报、征集和考核评比办法,定期评选创新创效显著的职工个人和集体。要层层建立创新成果制度,对申报的成果要分级把关,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严格评审,通过不同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职工的创新成果实行档案化管理,手续和内容要齐全完备;并积极配合科技部门认真做好对职工发明专利、科研成果、先进操作法、技术革新成果等的申报、评审、鉴定、命名和推广工作,激励广大职工自主创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推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健全和完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本着“谁参与谁受益,谁有成果奖励谁”的原则,层层制定并健全和完善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奖励***策,对在创新活动中出现的好建议、好成果或创新能手、先进集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要会同劳动技能鉴定部门加强对职工通过创新活动所获得的技能等级给予以鉴定和认可,并按照国家和企业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经济待遇或补贴;鼓励对职工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成果等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给予完成人与之相当的股(下转26页)(上接25页)权、收益和奖励。形成创新有功、有功必录,创新光荣、光荣必赏的新风尚。让广大职工看到好处、尝到甜头,调动职工群众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健全和完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监督检查机制。把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计划、经费的投入等纳入企业目标,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逐级进行监督检查。做到层层有机构、事事有人管,保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组织、有领导、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促使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平稳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作者:澄西船厂职工技协《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江阴工人[经验交流 2007第一期]
科学发展观核心篇7
首先,是要有能;其次要有较强的经济头脑;再就是会做人的思想工作。何为有能,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思维观念要新。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做一个敢于摒弃的观念,老方法、坏习惯的新人。要善于分析问题,判断对否,要乐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注重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努力增强决策能力,提高办事水平。二是组织纪律要严。要自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上级***组交办的工作和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任务,要创造性地完成。要自觉增强***纪国法的意识,不违规、不违法、不违纪,做一个心态好,品行正的人。三是工作作风要实。注重调查研究,说实话、办实事,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在具体工作中,做到说了算、办了成、办成事。四是责任意识要强。时刻把集体的利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尽心尽责为群众服务,时刻把群众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准则,对社会负责,对单位负责,对自己负责,做一个负责的人。
联系我们商务系统的实际看,大多数***员干部在具体的工作、学习实践中都做的不错,但也存在不容忽视 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习风气不浓,习惯于老方法,旧传统思考问题。二是发展意识不强,因循守旧守摊子,保稳定。三是关注民生不够。四是作风时有飘浮不实。坐在机关评头论足的多,深入基层开展工作的少。五是纪律、规章执行的不严。上述种种表象看起来并无大碍,而实则影响不小,我们要努力加以克服。
第一,要刻苦学习,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我们的头脑。无数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就没有正确的发展方面,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既要向书本学,也要在实践中学,不断丰实自己的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第二,要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
强化责任意识。京山商贸发展我发展,我与京山商贸共兴衰应成为我们每一个商务干部的思想根基,自觉把又好又快促进京山商贸发展作为己任,找准自己的位置,履行自己的职责,人人争当京山商贸发展的助力器。
强化中心意识。一切围绕发展转,一切围绕发展干,联系各自的实际,做好本职工作,不折不扣地履行你的岗位就意味着你在为发展作贡献。
强化项目意识。立足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建设要成为我们工作的一种习惯,重点是引进知名企业,著名品牌到京山安家落户,投资兴业,参与流通建设。
科学发展观核心篇8
——“__新城__商务商业核心区” 地下空间规划建设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有深刻清醒的认识。***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__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科学创新,节能环保,以人为本。
__商务商业核心区是__新城的核心区,依据《__新城总体建设规划》,__新城位于__的科技商务中轴线——__大道两侧,包括__区南部园区的站南组团和__组团,其中__商务商业核心区占地一平方公里,位于外环生态圈南侧、__大道西侧,地理位置优越。
根据市规委会审定的城市设计方案,__商务商业核心区将整合共享集约化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组合复合型城市功能、综合开发城市地下空间。__商务商业核心区将建成精明、高效、很现代、很__的新城中心。
我局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城市可持续建设研究中心及广州市城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对__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通过对项目建设背景、定位和资源条件的深入研究和深刻了解,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和经验,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通过探索与创新,通过对大量先进的城市基础公用设施技术的系统优化和集成,规划建设具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综合功能系统和城市基础设施公用系统。使__商务商业核心区成为资源集约节约、功能优化配套、设施系统完善、环境生态宜人、技术理念先进的复合型城市功能配套区。__商务商业核心区将成为城市建设节能环保高效的示范、新城市形态探索和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示范。
__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充分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科技创新、节能环保、以人为本,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典范。
1、科学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手段,用科学的方式将核心区打造成为一座智慧之城、绿色之城、效率之城。
资源的有限性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如何突破这样的刚性约束,成为今天我们无可回避的难题。__新城特别是其核心区的发展必须以精明增长的方式,探索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对各种资源、技术进行整合,发挥整体效益,以富有智慧的新模式破解这一难题。也通过资源、技术的整合使得核心区成为智慧之城;贯彻绿色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将核心区打造成为绿色之城,通过对空间、技术、能源、智能化等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将核心区打造成为效率之城。
2、节能环保:为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__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市***保障系统均是建立在集约、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我局充分运用市***工程新技术,统筹协调城市地下管网、集约化利用城市空间,实现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建立安全、节能、环保的,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市***基础设施保障系统。
__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市***系统主要包括五大系统与一项实用新技术:综合管沟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区域供冷系统、无化粪池污水收集系统、数字城市及光导照明系统。以上系统能极大的节约土地、能源、减少污染及提高效率,达到集约化利用城市空间,实现资源、能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的目的。
科学发展观核心篇9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意义;途径
2012年***的十报告中,同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用3个倡导、12个主题词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经提出便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反响,掀起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主要包含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从国家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社会;从个人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每一个中国公民要坚持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友善。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可以发现,其包含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主流价值体系当中居于领导地位。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是中国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基础。富强就是指中国要追求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向往和期待,是人民幸福的物质保障。民主是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因之一,是中国始终追求的目标,中国***领导中国人民锲而不舍的追求人民民主,实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灵魂,是中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治基础。文明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表现,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基础,是提高中国人民文化素养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之基。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是以为代表的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中国建设美好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指导中国建设美好社会的过程中提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它反映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坚持。自由是指人的精神和身体上的自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自由便是使人的意志不受约束,身体的行动由自己支配。平等是指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其贫富差距或地位高低都应当实现实质性的平等,人们的合法权益和人权尊严得到尊重和保护,人人都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公正即公平正义,它是建立在人民***和人民自由平等权利的基础上,是建设美好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观念。法治便是依法治国,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治的基本要求,是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通过法律制度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公正的权利。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人民个体的角度进行指导,它涵盖了百姓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民群众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评价公民道德素质的价值标准。爱国促使人民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怀,同时又是规范个人与祖国关系准则。敬业是对人民职业行为的规范,它要求人民爱岗敬业,克己奉公,为人民和社会服务,弘扬社会主义职业操守。诚信要求人民做到诚实守信,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信强调人民大众要在以诚为本,信守诺言。友善则强调人民大众应该尊重对方,互相照顾,努力形成友善的人际关系。
二、学科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第一,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爱国情怀可以简单地解释为以满腔的情感去热爱祖国,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之一,也是学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爱国是每一个老百姓的基本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高校学科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科教育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使他们自觉把加强爱国情怀作为一项光荣的任务来完成。通过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树立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明白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将爱国情怀作为核心价值观,指导自身的爱国实践。第二,推进学生诚信教育。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之一,诚信教育则是学科教育的重点内容。诚信即诚实守信,它要求人民群众在交往过程中以诚待人,说到做到,不欺瞒,守诺言。学科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推进诚信教育,通过着重讲解中华传统诚信美德,发挥学科老师的指引作用,始终将诚信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管理,担起诚信教育的重任,把诚信教育渗透于学科教育当中,提高学生的诚信理念,形成人人讲诚信的教学氛围,从而大力推进学生的诚信教育。第三,培养学生友善意识。友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是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友善简言之就是与人为善,它是促进人际和谐的重要力量,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表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学科教育不仅是设想,当前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这些文件对友善做出了解释,提出了相关要求,而在学科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会使得课堂秩序有所好转,同时会培养出学生的友善意识,因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随着以“友善”为主题的课程的开展,学生将会精诚合作,团结友爱,形成友善意识,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以奉献为人性之基。
三、学科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将学科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应当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培养,使学科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科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爱国敬业,奉献社会,以满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众说纷纭,但是最为基础的方法便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在高校的四年本科教学中始终将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意识为目标,把学校的各学科教育看成是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在学科教育中加重社会主义素养的因素,如此一来便能够提高学科教育的实效性。在学科教育上,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实践课程都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途径。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思想***治教育相关课程,但仅仅是在思想***治教育课程上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理论还不够,应该将各学科特色渗透到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当中。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培养,鼓励学生发扬个性特征,用科学的态度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具备的,但是这些精神观念并非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它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入本科四年的学科教学中,经过长时间的培养,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学科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但目前在高校的渗透性仍然较低,观察其成长历程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为了促使当前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满足人民对稳定秩序的诉求。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助于学科教育重新开发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科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是才是推动学科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方法,进而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在学科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仅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学科教育的深化,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将这种思维能力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对精神文化与学科知识双吸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学科教育强化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使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学会如何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毕业后爱岗敬业,始终保持爱国情怀。要想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扩散,使其在全中国范围内得到弘扬,应当从高校抓起,使每一个学生都具备爱国、爱岗、爱人的价值理念,当他们进入社会之后才能够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靳玉***.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要求[J].教育研究,2014(11).
[2]王中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5).
[4]邱国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3.
[5]张丁杰,曾贤贵.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科学发展观核心篇10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三维目标;关系研究
[中***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8)03-0112-030引言
“三维目标”是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它的权威出处是***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经过十几年的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理论与实践已经深入人心,为教师广泛接受,很多教师都以“三维目标”理论为指导设计教学,践行新的教学理念。现在又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些学者把“核心素养”直接描述为课程目标[1]。它与三维目标是什么关系,很多一线教师对此感到疑惑,引发的困惑甚至削弱了教师进一步投入改革的热情。鉴于此,本文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消除一些困扰,对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予以启发。
1三维目标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自提出以来,它在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质疑,有些教师认为三维目标太过笼统。一线教师之所以觉得三维目标太过宏观和难操作,与后两个维度的体验性目标提法的科学性有关,与三维目标本身内涵及外延的关系复杂有关[2]。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施力度和效果与另两个目标相比,更显薄弱,有被忽视和边缘化的倾向[3]。知识与技能最可操作,因而它自然而然地變成了“核心”,其他维度的目标则充当补充的角色,所以三维目标看似面面俱到,实则却因为对目标的割裂化认识,容易导致厚此薄彼的情况发生。实际上三维目标是对某个教学内容或某种素养的三个维度、三个方面的要求,就其含义而言,它应该是某种素养的三个维度。相对于大纲时代的教学目的来说,三维目标的进步是不言而喻的,它的价值不可小觑。但这三个维度的提法较为抽象,是一种形而上的陈述,偏重于抽象与思辨的关系解读。三维目标并没能承担起权威学者们赋予它的意义和作用,并没有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那样用具体目标项目作支撑,没有规定的具体目标范围,评价要素也就含糊笼统[4]。它缺乏的是对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后应该具有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要求的清晰描述和科学界定。
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作为一个社会公民,需要具备的素养很多,然而,无限增长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教学时间之间矛盾突出,学校教育培养的人与个人适应现代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剧,在这种情形下,哪些素养对育人来说是最核心、最关键、最重要的,需要把它找出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重点培养。于是,借鉴国际已有研究,由***发起,我国教育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相关论证。中国教育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学者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从化学学科的角度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以及化学学科的本质特点,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5个方面[5]。其中,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其他4种素养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都可以得到体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更偏重落实学科的思维方法;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它最能体现化学学科的本质观及其对人的素养发展特有的贡献和作用;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
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从化学学科角度,为了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科学生活和适应社会需求而提出的,是由化学课程抽提而成的学科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它比三维目标更加具体化、功能化和整合化,把学科本质、特有价值的内涵外显了一些。
李艺在《教育研究》上发文,对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阐释,指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把握,最底层以“双基”为核心,即学科核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处于最基础、最基本的层次;中间层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也就是以解决学科相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最上层是“以学科思维为核心”,这一层次需要经过系统的、有进阶的学习,通过对每种素养中相关基础知识建构过程的体验,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其实质就是能够得到以学科视角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6]。依据这一观点,笔者构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三层架构***,具体如***1所示。
这三个层次既与三维目标相对应,又有所超越,其实质不同在于描述对象的差异。三维目标描述的对象主要还是学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的发展,描述和适应的对象是学生。三维目标主要是对学科某教学内容三个维度特性的描述,它关注的更多是对学科内容的要求。但在教学中,这三个维度对学生智能发展和素养提升的水平层级是不同的。教学中如果只注重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快速掌握,它发展的只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如果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他收获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提升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高级智能;如果总是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有进阶地不断经历知识建构的活动过程,那他收获的还有化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能力的提升需要以相关知识技能为基础,思维也需要借助相关知识来展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建立则需要经过相关基础知识建构过程的不断体验、认识、内化逐步才能形成。三层架构是人的智能动态发展和素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它关注的是人,这个过程的实现是要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来完成的。
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有着高度的内部一致性,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超越,它是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从以学科内容为本的教育向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转变而提出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相比较,具有更加明确的学科内涵,更加反映化学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化学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是学科素养的具体构成要素,三维目标是对学生每种素养三个维度的教学要求,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
4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个体在与情境的持续互动中,不断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在创生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化学教育的功能就在于选择或创设合适的近似真实的情境,通过适当的学生活动以促进学习的发生,以创生知识,经历探究过程与方法,形成思维观念,发展学科素养。所以,核心素养的概念蕴含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真正变革。这一变革正好弥补了三维目标后两个维度难以落实落地的困境。下面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为例加以解释。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也可以表述为“宏—微—符”联系的化学思维方式,化学学科有宏观世界、微观世界、符号世界三大学习领域,化学学习的宏观世界主要是指物质在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生能观察到的宏观现象,将这些现象所表现出来的性质罗列表达出来即基础知识。微观世界是指物质的分子和原子以及离子等微观组成和结构、微观粒子的运动及相互作用等微观属性,对微观概念及其原理的理解也属于基础知识;符号世界是指由拉丁文或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的符号和***形符号,中学阶段出现的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分子结构式、电子式等等,对其掌握即属于基本技能范畴。对这些“双基”的掌握,即使是传统的教师讲授、机械训练,学生也能形成知识,也会解题,但它不是素养,这些知识技能在学生毕业没几年就可能全部忘掉,因為他们没有自主建构知识,没有更为上位的、统摄性的大的学科概念和思维方式作灵魂。
素养形成的学习应该是让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的物体情境中,通过自主建构创生知识,形成思维方式。比如,在化学式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化学式的宏观含义,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展示有化学式标识的各种宏观实物,让学生看到化学式就想到对应的实物,看到实物就会想如何用化学式表示这种实物。教师不是告知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对真实情境的观察体验,自己感悟出其宏观含义。学习化学式的微观含义,可以选用小球、小棍等教具组成各种分子模型,通过模型情境,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对化学式中的符号、数字与微观的分子或原子个数等内容产生联系,通过学生观察感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顿悟,将各种物质的实物、模型和化学式符号反复联系起来思考化学式含义,在不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感知的基础上(这就是过程方法),让学生深切体会、感知到化学式是连接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桥梁与纽带,“宏—微—符”三重表征的观念会不断被强化,思维方式就会初步形成,素养就会逐步提升。当然这些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并不是通过这一节课反复的“宏—微—符”三结合就能真正形成的,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跟进,比如在化学方程式教学中,学生也需要通过不断观察实物和现象,体会方程式中各种符号的宏观化学含义,通过配平过程的分析,理解其微观含义,通过各类知识建构的不断进阶式的训练,“宏—微—符”联系的化学思维方式才能逐步形成。当学生遇到相关问题,会主动自觉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问题时,他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就基本形成了。每一知识内容的教与学都应该提升至核心素养层次,有些知识点的教与学会经历其中一种核心素养,而有些可能会经历更多甚至全部的核心素养。
当然,在不同学习阶段宏—微结合的内涵和水平是不一样的,内容是有进阶的,如初中宏—微结合的核心是基于元素、分子和原子的;高中必修阶段是基于离子、化学键的;而高中选修阶段则是基于离子、电子、平衡、微粒间相互作用的。
5结束语
三维目标是对学生素养的立体评价,即便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成为普遍趋势,三维目标对于教师制定和执行教学目标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因此,不能否定三维目标的价值,因为核心素养是在继承、整合和发展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二者都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核心素养开始把落脚点变成了“人”,核心素养更能揭示学科特有的育人功能与价值,是化学这个学科留给学生的能影响他一生的思维品质与能力,是从教书向育人转变的体现,是学科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回归。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科学发展观核心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