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10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篇1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十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段话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国家只有通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才能向着富强的目标迈进,全面建成民主、文明、和谐小康社会;自由是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只有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治体制改革中不断推进自由的发展,才能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出来。平等、公正是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普遍自由的一种维护。法治是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是促使公民不断发展向前的不竭动力。

***员干部既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又是***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策的贯彻者和实施者,又是社会的引领者、管理者,这种社会角色决定了***员的道德操守和追求既要同于群众,又要高于群众。***员干部必须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必须要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行为规范。

一、要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取向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建设我们的灵魂工程、道德工程和精神家园。***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倡导主流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干部思想面临多种观念的影响,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就必须加强干部群众特别是***员干部的教育,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二、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员干部要做四个方面的表率。一是做科学理论武装的表率。理论上的清醒是***治上坚定的前提。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二是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通过自身行为推动社会共同理想的建立。三是做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表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员干部要传承和弘扬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四是做道德修养的表率。对***员干部而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模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篇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一:

我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有以下一些心得体会想要与大家交流一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总量已雄居世界第三,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都已步入关键时期,工业化发展进入起飞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成份越来越多样化、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国内社会转型引起人们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发生多样化,既有积极向上、科学正确、崇尚文明的主流思想,也有过时陈旧的封建残余思想依然存在,还没有从根本上清除,所以在特定的条件、环境下还会沉渣泛起,崇拜皇权的思想、等级社会的残余、职业歧视、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低级庸俗的思想、资本主义高度自由主义也依然存在。国际上,随着各国间文化开放和交流的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和相互激荡十分突出,不同***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十分复杂,也非常尖锐,而且具有长期性。价值观念面临全球化的挑战,西方分化瓦解从未停止,人权斗争愈演愈烈,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利用民族、宗教问题斗争日渐强化。中国威胁论、中国无用论、中国崩溃论、中国不确定论等西方思潮时刻仇视我国发展壮大。在这种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时代性和重大意义的,标志着我***对思想文化建设的认识更到位、规划更全面、任务把握更准确。为此在xx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任务。***的xx大报告中,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部分里又一次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时代要求,社会发展的必然。

核心价值体系,也就是在一个多元社会中往往存在多种价值体系,其中与该社会制度的性质相适应的占主导地位、起统领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思想文化体系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本质和方向。是否形成明确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是表明一个******,走向成熟的标志。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和要求。我国目前的价值观多元性非常凸现,所以要有一个主流的价值观占主导地位,才能使我国的思想领域有一个更高的认识。

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铸牢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价值观的变化也是在不断进行的,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观念变化,旧的价值观被批判,新的还没有出来或者还没被人们接受,所以出现价值观的迷失,出现了黑白颠倒混乱状态。所以尽快用新型的价值观取代旧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迫在眉睫。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更好地统领全***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精神重要内容的支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只有建设好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并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才能实现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实现民族复兴。

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竞争力。“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文化价值是隶属于核心价值体系,是与核心价值一脉相通,又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所以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才能不断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提高国家软实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个方面构成,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贯通,是***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有机整合的多元的价值体系,体现社会的多元诉求,贴近百姓,易为全社会所接受和认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活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努力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为建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学生,首先,应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树立正确的***治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明确了正确的道路,才不会迷失方向。其次,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入手,解决具体问题。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做到自我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除此以外,不仅要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努力践行,而且要在社会实践中牢牢把握辩证的理念,要将树立和践行活动贯穿到墙改工作和自身建设中去,要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武装自己的头脑,开创未来生活的新格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二:

社会主义社会,我个人的理解是“社会主义”是一个“家庭”的概念,再讲明白一点“社会主义社会”就是“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所以在《弟子规》里,第一句就讲:“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第一做到孝悌,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姐妹爱护;然后再提升到第二,次谨信,言语谨慎,不要嘴没有把门的,乱讲一气,自己痛快了,不管别人的感受了;再提升到第三,泛爱众,就是说广泛地怜爱、亲爱、爱敬大众,这个就是孔子在《论语》里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进而做到第四,“而亲仁”——人,必须得有一颗宽恕的心、仁慈的心、仁爱的心。这颗心说的是,我们在每一天、每一时刻都得有这样一个心境。

这个“心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条说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弟子规》又有:“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人们都在一个蓝天下,一个地球上,我们人都是同为一体的,同样包括动物和植物,大家都是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这个就是信仰。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人类才有希望。

人生有两个命:身命和慧命。二命是同位一体。慧命是心,身命是身体。心——思维,心念,想法,心出现问题,身体自然就出问题。这个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叫做“命由心造,福自我求”。

我们往往不知道“慧命”的慧是智慧的慧。现在明白了,一切人文哲学和人文社会,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等等,首先要解决的是人“心”的问题。如果思维方式出了问题,那么,这个人天天都是在一种病态的心理状态下生活着,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一定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施食不知其味,昏昏噩噩,迷迷糊糊”。久而久之,身体自然就会出毛病。身体不好,自然又会反馈给这种病态的思维——这也是牛顿的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一个人都具备了两个命——身命和慧命。那么,我们同样也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人类的自身无非也就是这个样子啦……什么样子呢?似乎就是一个基本上保持很固定的一个身躯,别人具备的所有的功能,我也基本上都具备,(当然特殊情况的人群,除外)只是让其继续成长、生长和发展下去,享尽天年,百岁乃去,也就可以了。

可是,我们有将如何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生长和发展下去哪?答案是,只有去改造这个“慧命”。所谓慧命,既是前面所讲述的解决“心”的问题,怎么办?转变自己的一些错位的、错误的、颠倒了的观念。

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先说说这个“观念”这两个字——如果将这两个字拆开,就是“又见今天的心”,有时候我们能够看见“昨天”的心,似乎还能够看见“明天”的心,可是永远也看不见伟大的今天的心。因此几乎天天是在痛苦、抑郁和烦恼中度过。

“观念”既是今天的心,总是看不见。看不见我们自己天天都在想什么,自己的心念、想法和对一切事物的看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有一个“思想意思的能动性”理论,告诉我们什么呢?思想意思有内省的作用,进一步说,思维方式是有一定的能量的。这种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作用力非常强大。

譬如说:人,有善的、好的、美妙的思想、想法和心念,一定就会发出善的、好的、美妙的能量。换言之,如果是恶的、丑陋的、破坏性的思想、想法和心念,很自然地就会产生恶的、丑陋的、破坏性的能量。长期在这种能量之中生活,好好想想,我们原本很健康的身体,会很自然地遭到了破坏。

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很简单,试想,如果你去爱一个人,喜欢一个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一定是心旷神怡、美妙无比,天天都想跟他(她)在一起聊天、吃饭、干活……反过来,如果你非常讨厌一个人,非常憎恨一个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似乎像躲避眼镜蛇一样滴远离这个人。

所以说,“正心”是第一重要的。来自“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是说“天下太平”的意思。那么如何正心呢?就是“又见今天的心”,把每天扭曲了的心态,修正到充满对自己周围的人,对自己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包括一切的陌生人的爱护上,让这种“爱”的能量给别人带来快乐……你自己也就自然而然地从自己的内心得到了一些快乐,或者必然产生一种幸福感。

这个信念和心念就叫做“改造慧命”,随之而来的自己的身心非常自自然然地会快乐健康起来了。

慧命,也可以说是一种有智慧、用智慧的思维方式,先正心念,即正心。

智慧与聪明不仅仅是两码事儿,而且还有很多的区别:聪明是鸡蛋;智慧是地球。看不出来谁打谁小,你只能还算是聪明,不能说你有智慧。

这些智慧在《弟子规》的“泛爱众”篇里面有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道理就这么简单,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条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三:

学生是成长的群体、发展的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机遇期。认真学习、正确认识、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对于正在成长、发展中的青年人来说很有意义、十分重要。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同样是指导我们学习成长的有力武器,因而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hujintao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和接班人,他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学习、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要求

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让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大学生必须懂得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执***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大学生还要懂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的建设。只有真正树立了科学发展观,才能自觉地去实践科学发展观。

其次,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和接班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离不开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和本领直接决定了科学发展观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甚至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命运。所以,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多学知识,多增才干,多长见识,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一定不能在大学里虚度光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学习条件,趁自己年青精力充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技能、本领和才干,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既是培养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他们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和体现外化以及外化推动内化和巩固内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目前许多高校利用寒暑假开展的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很好的形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服务山区和服务农村为重点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道德、法律、科教、文化卫生“四进社区”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农村,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践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既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体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社会责任感有其丰富的内涵。它要求人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要求人勤奋学习,敬业奉献;要求人公正诚信,团结友善,关心集体,艰苦奋斗。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激发社会责任感、用崇高信念、远大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用集体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树立社会责任感。

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人

科学思想体系的构建需要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要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通过完善知识体系来填充和支撑自己***的思想体系。所谓知识结构完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发展自己,要求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大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一定要防止知识面过窄的单打一偏向。当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因而大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大学阶段是人生航程的重要港湾,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关键在于你自己。大学是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自由期”,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完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目前,我国大学生还存在着重理轻文、重技术轻人文的偏向观念,因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和完善。这种偏向亟需纠正。没有全面发展自己,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人文精神,你都是一个不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人。由此可见,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与社会同步的人。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我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全面地发展我们的综合能力。要不断使自己的思想体系的结构科学化、合理化,屏弃不良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争取在思想上力求先进。

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是自由和全面的,应该是身心与品德等得到全面的均衡发展。虽然每一个人都需要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若干发展阶段,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具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素质。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上,人都应该是完整而均衡地发展,否则就是畸形的。而畸形的人格,于个人、于社会均有百害而无一益。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篇3

***的十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最深层的思想内核,直接反映社会价值的本质和特性,全面涵盖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下面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和鲜明特征三个方面,谈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1、第一个倡导,指明了国家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

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要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念,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精神,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与国人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处事态度融为一体,正确引导国人认识和评价所生存的社会。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深层的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十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们国家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世界瞩目的这一宏伟目标,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一起,升腾开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必然是这个国家的共同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一种社会共同理想,支撑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指明和引领现实社会向着这个方向前进。如果一个国家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念,必将影响并引导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形成的坚实基础。

2、第二个倡导,彰显了社会风尚风貌的时代要求。

在社会层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理想信念,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力量。在全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并形成主流价值体系,就会改变人们观察世界的观念、思路、方法和视角,改变人们评价事物的基本标准,人治、特权、等级等腐朽落后的观念,就会从根本上铲除。在这种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整个社会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对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制和法律体系,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3、第三个倡导,体现了人民道德信仰的基本共识。

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全体公民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良好社会人文风尚。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人心,形成共识,这对于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能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增加了社会活动的交易成本。面对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开放开明的心态和气度,以博大的胸襟和风范,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加强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营造遵纪守法的社会风气。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理论上的创新性与自觉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们***倡导的价值理念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旋律,为世界贡献了中国***的新理念新智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力地回应了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与较量,坚实地确立了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战略支点。

中国***历来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特别是近10年来,在重大战略思想层面,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学习型******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以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应对挑战、武装全***。

在核心价值层面,中国***相继提出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不断觉醒成熟的核心价值,塑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魂”、“国魂”和“民魂”。

2、逻辑上的全面性与层次性。

“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内涵的深刻反映,在逻辑上必然全方位覆盖和系统贯穿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方面。就结构而言,这三组词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涵盖了主要价值观主体的价值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已写入和国家宪法的基本主张与发展目标,反映了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心声和愿景,是国家主导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引领现代文明走向的人类共同价值准则和理想社会目标,更是我们***和国家始终坚持的核心价值理念,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柱;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公民个人的底线价值准则,体现了我国每个公民所应遵循的根本道德规范,作为公民基本价值观,是其他两个“倡导”的坚实基础。

3、内容上的统一性和包容性。

复杂的、差异的、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是改革开放时代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价值共识,才能被最大多数的群众所接受。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襟,去包容、借鉴和吸收有价值的先进理念,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包容性和自信性体现在以下三个“统一与包容”。

一是国家意志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与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要有体现国家意志和******目标的指导思想、理想指南,以引领全社会的团结奋斗。但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基点,只有让个人“安身立命”,才能让社会“安邦定国”。“三个倡导”既彰显了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人的主体性,实现了国家、社会、个人的价值愿景相统一。

二是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与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先进性并不意味着只针对特定的阶层和群体,其倡导的是代表大众利益、面向全民的普遍价值取向,具有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多数的基础性和广泛性。如对公民道德的规范,不是“奉献”,而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底线伦理。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先进性为引导,广泛性为基础,体现了我们***对思想道德建设发展规律的又一次深刻理解。

三是中国特色和人类共性的统一与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理论特色。三个倡导,既有符合中国国情的“民富国强”、“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目标,又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善***”、“仁爱信义”、“和谐友善”的精华,还明确了非西方独有、属人类共有、也是***追求的“民主、自由、平等”的准则,充分显示了“三个倡导”是用中国的经验和实践去界定和发展这些价值理念,用中国的发展实践、民族传统的道路自信和文化大国的自豪气度,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国家新形象和文明新境界。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特征

1、高瞻远瞩的定位基点。

三个倡导的定位,3个层面,高瞻远瞩。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涵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既坚守了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自然个体的本性;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丰富深厚的理论元素。

三个倡导的理论,12个关键词,丰富深厚。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既昭示了中国***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又确立了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行动指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篇4

摘要:民主和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核心***治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推进民主和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的建设,可以形成良好的公民文化和公民社会,从而深化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民主;公平;***治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民主和公平是社会主义***治生活领域的核心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民主和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治文明的发展。故此,我们探讨民主和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民主、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核心***治价值观

任何***治活动和行为都是有其价值依据的,没有脱离价值依据的***治活动和行为。社会主义***治活动亦是有其***治价值依据的,这种***治价值依据就是民主和公平,民主和公平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核心***治价值观。

第一,民主与公平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充分实现和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紧紧抓住社会劳动这一核心,阐述了民主***治的本质。社会劳动具有二重性,即特殊性和普遍性,二者既是矛盾的,又是有机统一。劳动的特殊性可以指人类劳动的具有特殊性意义、或者具有个体性的具体性的劳动活动,它是一种个性;劳动的普遍性则是指任何人类劳动都是蕴涵了人类一般劳动性质,也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活动,它是一种共性。劳动二重性矛盾本质上反映就是个体与社会的矛盾、或者也可以说是市民社会与***治国家的矛盾冲突,当这种矛盾无法解决时,那么***治***就不可避免,从而走向人类***,趋向于社会主义。这种劳动的二重性的矛盾只有通过民主***治的发展才能消解,而其历史趋势就是社会主义。同样,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民主的方式才能建立起来。马克思说:“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里本质上也揭示了唯物史观的本真精神: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民主意愿。只有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民主意愿,才能真正发展社会主义。忽视了此点,社会主义将走向反面,丧失了社会主义的本真精神。

公平的***治价值观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探讨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精髓。首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崇高境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首要价值所在。“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他们在《***宣言》中,号召***人通过消灭三大差别,实现一个“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真正公平的社会。其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公平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平等要求更应当是从人的这种共同特性中,从人就他们是人而言的这种平等的***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他们强调只有社会赋予人与人之间公平的基本权利,结束历史上一切人身依附关系,是人获得尊严和自由发展的重要条件。最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恩格斯指出:“公平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在,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关系,而这种历史关系本身又以长期的已往的历史为前提。”

第二,民主和公平是中国***的基本***治价值取向。自中国***诞生以来,追求民主与公平一直是中国***不懈努力的目标,无论是处于新民主主义***时期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国***的***旗帜上始终书写着“民主”两个大字。在如何解答“历史周期律”问题时,***的答案是人民民主。新中国的建立实际上就是中国人民民主的新纪元,建立了一系列的体现人民民主***治价值的***治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更是人民民主思想的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局面。***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治文明的重大思想,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提出了民主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强调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社会公平思想同样在***的***、建设、改革时期始终是一个核心的***治价值观。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共***带领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治上推翻了“三座大山”,在宪法上确立了人人平等,建立了相关的保障制度,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条件;经济上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人享有公平的物质条件;文化上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思想自由,确立了“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思想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公平的***治价值观重新获得确立,纠正了***时期关于社会公平的错误思想。***同志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辟了一条探索实现社会公平的新路。社会主义本质论阐释了社会公平必须建立在物质富裕的基础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的,强调“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公平思想,提出了立***为公、执***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观和核心执***理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全体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执***价值观,制定了保障社会公平的系统***策。

总而言之,民主和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核心***治价值观,它们始终是***人的价值追求。

二、民主、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民主、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核心***治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则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对人类社会理想状态的一种价值诉求,是对“应该是什么”的一种追问,这种价值观体现在各个方面,诸如经济、***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它也体现在不同层面,表现为核心价值、基本价值和具体价值等层面。民主、公平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治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来看,民主、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是其内在要义之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是现实的人的现实的活动的理论抽象,而现实的活动是蕴含丰富的内容,其中就包括***治活动在内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等等活动。而***治活动中形成的民主和公平的***治价值观本质上是人类社会***治实践活动的深刻反

映,是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相一致的,也是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相一致的,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治活动的一种深刻反映。

第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看,民主、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在价值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以及现实选择的必然结果,追求一个***、自由、民主、富强和公平的社会,反对专制和不平等的社会,始终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这也是中国人民对现实社会***治认同的价值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念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需要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这样一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民主和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也就必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诉求之一。如果缺乏民主和公平的***治价值观,那么***治活动就是不健全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不健全的,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偏颇的;只有具有民主和公平的***治活动,才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社会***治活动,也才是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

第三,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来看,民主和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是中国社会实践的一种本质反映和价值追求,已经化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一方面,追求民主和公平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价值诉求,也是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目标,是凝聚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方面,其实,追求和实现民主和公平的社会是爱国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民族精神的内在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富有理想的民族,把社会和谐始终作为自己民族奋斗的价值追求。而社会和谐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均衡的全面发展的状态,民主与公平也就必然成为其内在价值诉求;另一方面,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顺应时代和实践的需要的本质反映,是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历史本质把握,而民主和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恰恰是这种时代精神的内在反映,深刻揭示了时代精神在社会***治领域的价值诉求。我们现在提倡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今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概括,也是现时期社会***治活动本质的提升,而民主和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则是世界***治历史活动的理论提升,也是中国社会***治活动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和理论诉求。

第四,从社会主义道德视域来看,民主和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治活动领域的具体表现,规范着人们的***治行为、***治价值和***治心理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反映,它深刻揭示了是非、善恶和美丑的标准。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的基本看法,是一种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规范着人们在社会中的言行,同时,它也是社会的一种价值目标和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特别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转型过程中中国人的一种价值追求,深刻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和社会的价值诉求目标。而社会主义***治活动的本质是民主和公平的,民主和公平是社会主义***治活动实践的价值欲求,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在***治活动实践中的反映。如果离开了民主和公平***治价值指导,那么社会主义***治活动将显得僵硬和死板,缺乏活力;社会主义***治活动只有具有民主和公平,才可以真正显现社会主义***治活动的精神和活力以及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本质要求。

三、民主、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民主和公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推进民主和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的建设必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起到积极意义。

第一,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民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治文明,同时,深化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民文化价值观本质就是一种公民***治文化价值。就如美国***治学家G·A·阿尔蒙德说,公民文化就是公民***治文化。他认为,***治文化是从一定思想文化环境和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中生长出来的,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而相对积淀于人们心理层面上的***治态度和***治价值取向,是***治系统及其动作层面的观念依托。而这种观念在一定意义上而言就是一种公民文化价值观,这种“‘公民文化’是一种平衡的***治取向,比如说,有***治活动,但不至于去摧毁***府的权威;有***治的参与和输入,但却是温和的;有***治纷争,但却是有节制的。公民文化的内涵是守法、宽容、恕道和理性论事的多元文化”。民主和公平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治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公民文化价值观的内在表现,而这种民主和公平的***治价值观的培育必然对社会主义公民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促进了我国公民文化的发展,从而推进我国***治文明的发展。***治文明的发展以及公民文化价值观的提升,也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社会各族人民凝聚力的作用。

第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和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需要具体化为各个领域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大众的内在价值追求。从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的转变,实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功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真正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的和要求。民主和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治领域中的具体表现,那么,我们努力实现***治活动的民主和公平的***治价值观以及培育具有此种价值观的公民,本质上就是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另外一个方面,抽象理论只有具体化了,才可以能够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和理解。同样,抽象理论只有具体化并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才可以真正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也使得人民群众更好地掌握,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的提升。

四、民主、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

可以从社会存在、社会制度秩序和个体心灵秩序等三个角度来建设民主和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

第一,从社会存在角度来看,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建设民主和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精神,生产方式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深层原因,也是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源。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类社会经历着完全依赖物的时期、片面依赖人的时期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时期等三个阶段,生产方式随着三个阶段是逐步前进发展的,社会文明也是随着三个阶段逐步前进发展的。所以,变革生产方式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途径。那么,在现阶段我们主要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场伟大的变革,也是改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要求***治文明、法制健全、秩序良好和优良道德的,特别是民主和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要求。故而,推进改革开放,特别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和发展生产方式,促进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从而使得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文明获得发展,那么,也就相应地促进了民主和公平的社会主义***治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篇5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职人员;价值观

[中***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6-0181-05

李亮(1971-),男,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的理论与***策;

单冠初(1954-),男,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中心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上海 200234)

本文系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编号:j50407)和上海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来培育公职人员良好的价值观,可以为其全面发展和履行使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自觉控制私欲的膨胀,维持社会秩序健康稳定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取向为内核和基点,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价值的统一,为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提供了合理性根据,这对公职人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保证其行为的正确方向奠定了基础。***曾明确指出:“***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公职人员作为各级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是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主体,其职业活动带有强烈的***治性特征,公职人员素质特别是***治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府工作的成败以及国家命运的兴衰。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一些国家公职人员思想迷茫,理想信念动摇,对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没有信心,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上的贪得无厌和生活上的腐化堕落。

只有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才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执著的追求,而对社会主义有信心必须在理论上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对社会主义的自觉接受意识。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对剥削制度进行积极扬弃的制度,同时也体现着广大人民的愿望,是制度形态与价值形态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一向重视社会主义的价值问题,他们从理性、绝对真理和正义出发,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做过详尽的设想,认为社会主义能够消除贫富对立、违背理性和正义等种种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现象,摆脱自然界和社会的种种束缚和压迫,实现“平等、博爱、自由、富足”。空想社会主义者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未来的价值追求,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历史基础,没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因而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实现理想目标的途径和力量,只能是对未来社会主义价值合理性“乌托邦”式的幻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吸收空想社会主义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代资本主义,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客观上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不得人心,被人们主观上所唾弃。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878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同样认为:“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在本源上首先就是一种价值诉求和基本理念,是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探索和追求。这也是人们向往、追求社会主义的原因之所在。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并不

现为舍弃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而是表现在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剖析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把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基础上。

但在现实社会主义运动中,社会主义的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想并不是完全统一的,人们大多把社会主义仅仅理解为一种社会制度。列宁曾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权+全国电气化。”1921年为克服战时共产主义***策带来的经济、***治危机,列宁曾决定实施新经济***策。但是斯大林成为苏联***之后,很快就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策,形成了僵化的苏联模式。在经济上,排斥价值规律,追求单一的公有制,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治上高度集权,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不分、***企不分,忽视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最终导致了苏联的惨变。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里,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我们“不是完全清醒的”,“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为什么说没有完全搞清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离开了正确的价值观,从单一制度的层次出发去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急于求成、急于求纯,不断进行“穷过渡”、割资本主义尾巴,认为公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纯越好”,排斥一切非公有制形式,力***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结构,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这种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偏颇和实践中的荒谬,***提出了质疑。1980年5月,他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是一个多层次的理论概念,既可以指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可以指一个价值目标和一种价值理想,其中最高、最重要、最稳定的层次应是价值目标层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已历史性地解决了,新时期理论探索的首要基本问题是社会主义的价值问题。这正如***所说:“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提出了后来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雏形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概括:“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论严重困绕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实迫切要求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1992年春在视察南方谈话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角度规定社会主义本质,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从生产关系角度规定社会主义本质。如果只提“***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就无法与资本主义相区别;如果只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虽可以与一切剥削制度划清界限,但却无法同过去片面追求纯而又纯生产关系的“左”的错误倾向划清界限。***巧妙地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两端”,在全面兼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基础上,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使人民共同走上富裕之路。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资本主义适合的条件下可以达到,唯独共同富裕在资本主义那里绝对达不到。要不要富,富与不富,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要富,其区别在于多数人富还是少数人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的财富属于全体人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从根本上纠正了把建立某种制度模式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目的的传统观点,实现了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理论视角的转换。

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任何制度的建立都必然要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必须首先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来对待。中国***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

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渗透于经济、***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幼年之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探索。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思·约瑟夫·阿罗曾提出一个命题,即“雇员听从命令和市民服从法律的程度,远大于以控制机制为基础所作的解释”。他认为这种差异现象正是由某种意识形态造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社会主义制度和价值统一起来,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更有利于坚定信念,增强人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多层次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的性质及其历史使命,决定了***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要求全***,并将之确立为***的根本宗旨,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践行这一宗旨,逐步使***的宗旨深入人心。1945年4月,***的七大新***章总纲明确规定:“中国***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员都必须理解***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员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章第二条要求***员“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的***策”。***的七大第一次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章,确认为***的任务和***员应尽的义务,标志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全***的确立。在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除“九大”、“十大”外,其余***的代表大会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明确写入***纲部分和***员义务部分,作为***的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的十一大通过的章程,在***员义务的第二条写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十二大、十三大,在***章总纲部分恢复和重申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提法,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加强***的建设、发扬***的优良传统、提高***的战斗力的三项基本要求之一。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的十四、十五大通过的***章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列为***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之一,放在与“坚持***的基本路线”同等位置,并且在第三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中,增加了***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风建设和廉***建设等内容。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行动中去,***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批评,精减会议和文件,办实事,求实效,把***的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除此之外,***还多次用“根本”二字来阐述***的宗旨。他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所在。”“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基本条件。”

2002年11月,***的十六大通过的新***章在总纲中规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在此基础上,2004年3月***在《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

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就是要承认并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利于发展,以造福人民。科学发展观在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核心和根本动力的同时,把人视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视为发展的终极价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把人置于“发展”的中心位置,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克服了传统的“以物为本”发展观的局限性,正确回答了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把“以人为本”的合目的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有机统一起来,集中体现了人类在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能动把握中,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 科学发展观在把人视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视为发展的终极价值的同时,也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和核心,包含着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的深刻含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力。“以人为本”的阐释和运用,体现了我们***立***为公、执***为民的宗旨和中国***的先进性。

***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从根本上是为了人、发展人、完善人,体现出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精神诉求,把人置于价值关系的中心,在更高程度上实现了人的价值。公职人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对于人民赋予的行***权力,公职人员只有履行为人民谋利益的义务,而绝不能以权谋私、滥用职权。“以人为本”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公职人员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人性化服务为取向,围绕人的需要满足、能力提升、利益发展来实施活动,而不是把人当做手段,埋头于日常琐碎事务。

任何文化都是一种价值取向,规定着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公职人员价值观念的形成不能摆脱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积极从文化中汲取营养,有利于公职人员矫正良心的偏失,廉洁从业。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文明现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和合”。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和合文化强调兼容并蓄,通过互济互补达到和谐与统一。朱熹在《中庸章句》日:“执两端,而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则其择之审而行之至矣。”“执两”是“用中”的前提,用中必须执两,离开两端即无所谓“中”,不过执“两”的目的不是要用“两”,而是要用它们的“中”。这样“用中”,才能避免偏于一个极端,达到真正的“中”。“中庸之道”就是既承认矛盾,又用和平方式化解矛盾,最后达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相容相生。共同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的,但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种价值观念的泛起,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差异。因此,消除各种不和谐现象,避免***治动荡和社会失衡,减少发展代价,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社会整合的基础是文化。安东尼·吉登斯曾说:“所有的社会整合都依赖这样一个事实:它们的成员是在共同文化造就的结构化的社会关系中被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文化的高度概括,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它涵盖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整合多元文化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引领意义。

公职人员负有行使公共权力、维护公共利益、履行公共责任的使命,这要求公职人员在价值上,要在把握事物矛盾双方及其极端状态的基础上,用不偏不倚的理性态度协调好个人、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公正与可持续发展,使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和谐平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公职人员系统整体观念的培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一是为建设和谐文化乃至和谐社会奠定精神基础;二是解决人们内心不和谐问题,特别是解

决道德缺失甚至精神危机的问题,为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建立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寓所,进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铸造坚实的理想信念基础。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理想信念动摇就会导致人们丧失信心。***曾多次强调:“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但是,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直接相关。在商品经济社会中,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人们行为的基本目标。公职人员的社会行为虽并不完全以利益为驱动,但受利益影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价值取向,加强公职人员的德性修养,完善自我,在人与内心的关系上,做到身心和谐,是***府职能得以实现的直接力量。身心和谐是在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达到平衡的情况下实现的,只有单方面的满足是很难达到身心和谐的。公职人员是国家经济、社会等各项行***事务的直接管理者,既要锐意进取,以正当途径获得物质利益,又要以公共利益作为目标追求,强调同社会正义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篇6

——"三严三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数学学院 13级本科生***支部 林辉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阐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三严三实"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称为"三严三实"讲话。

"三严三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员提出了做人做事的标准。以***员干部为领头羊,带领全体***员甚至是所有人民,从实际出发,出谋策划,一切方针***策符合实际情况,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敢于担当,创造经得起人民考研的成绩;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这是让每个公民具备"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的前提,***员带头干,公民自然会向***靠拢,自然而然就"爱国"了。个人价值准则达标了,***领导人民自然就容易了,这时候***员特别是***员干部,要加强自己的***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要坚持用权为民,"将权力关进笼子里";要遵纪守法、为***清廉、心中有法。整个社会才能在"法治"前提下,追求"自由",坚持"平等",对一切行为作出"公正"的判断。社会价值取向正确,人民当家作主,人人讲文明,人人都和谐,国家进一步繁荣富强。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学习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三严"以什么为标准,"三实"以什么为准则,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都是为了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都是为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说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想目标。

"三严三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相辅相成,而且一脉相承,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二者都是在当代中国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下提出来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的精神实质是一样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把学习教育放在首位,着眼于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性观念,两者都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二者的目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中国梦",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全面从严治***,***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篇7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百姓的收入持续增长,其中最具说服力的表现就是人均汽车保有量年年增加。根据中国社科院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蓝皮书中的数据,目前我国汽车总量达1.3亿辆,平均每10个人里就有一辆汽车。其中,京津沪、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每10人中拥有2—3辆汽车,充分说明这些年来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地改善。改革开放初的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早已经被“汽车、新房和电脑”所取代,成为新生活的标配物品。

关键词 :文明驾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233-02

收稿日期:2015-01-18

作者简介:钱俊达(1994-),男,江苏盱眙人,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汽车数量的飞速增长,对我国尚在建设中的道路交通能否正常运行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尤其是部分省会及中心城市,人流、车流、路况几乎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交通事故每天都在上演,无辜的行人屡屡被不文明的驾驶夺走生命。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外出驾车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切不可随意更改路线、超速超载等等。文明驾驶应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只有“文明为自己,安全为大家”,才是社会主义和谐友爱的表现。本文拟就社会交通现状,探讨文明驾驶对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人树立文明标杆

2013年12月,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中诞生的优秀成果相承接,彰显了***对人民的期盼和希望,也指明了我国今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方向,同时也是国人走进新时代、展现新精神的高度表达。“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驾驶看似只表现了12个点中的一点,实际上在方方面面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首先,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是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其次,文明驾驶对体现文明和谐领域具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文明和谐的具体展示。最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下,文明驾驶也是公民诚信友善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人树立文明标杆,而文明驾驶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

二、文明驾驶全方位诠释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文明驾驶本身就是国家富强的一个缩影。在刀耕火种的上古,在汽车只是王公贵族享有的近代,根本谈不上驾驶,或者没有文明可言。只有在逐渐富强起来的新中国,以文明的心态和涵养去驾驭方向盘,以友善的言语和行为对待交警、行人,才是彰显自身教育水平的良好表现,同时也是家庭富裕后不忘初心的谦虚传承。文明驾驶是国家民主最典型的街头表现之一。遵守交通规则,是对法律的致敬,也是对其他驾驶员的尊重。文明驾驶体现的是在交通高峰期的不急不躁,在车辆稀少时的稳重冷静,在转弯穿越时的礼让。当每个人都学会文明驾驶时,在某一刻因为等待或礼让而付出的时间成本,会在精神文明领域弥补回来。当每个人都文明驾驶时,公共交通秩序将会因为驾驶员的协调而变得更加美好,从而衍变成为城市文明的象征。

文明驾驶是中华文明在现代交通工具上的传承。我国自古是礼仪之邦,无论是骑马、坐轿、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还是汽车,都反对大摇大摆、厌恶耀武扬威、拒绝横行霸道。相反,遇到有才有德之人,君王会礼贤下士;遇到老弱病残,君子会下马相助。“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指的正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让双方都畅快的前行。可见,交通工具的变迁,改变的是出行方式和效率,但不变的却是礼貌他人、诚信友爱等优秀中华文明的弘扬传承。

文明驾驶是打造和谐社会的必要行为。如果一个城市里公交车司机横冲直撞,私家车主任意变道,所有驾驶员不避让行人,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到处都有争执和摩擦,社会将会充满着不和谐的音符。做好文明驾驶,用微笑和宽容面对所有人,我们的社会一定更美好。

文明驾驶不仅不会约束人的行为,相反,会让人享受到更大的自由。因为由于文明驾驶所带来的良好交通秩序,会避免很多的交通事故的发生。届时,道路交通必然更畅通,到达目的地必然更快捷,每个人在出行时,都能感受和享受到更大的自由权。

文明驾驶是尊重公民权利、彰显人人平等的最好体现。不因自己有车而轻视步行的人,不因自己的车更好而欺压同行的车,既尊重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

三、通过文明驾驶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举措

首先,通过文明驾驶践行核心价值观,驾驶员本身必须有着良好的文明修养。驾驶员只有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文明驾驶。当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下,每一位驾驶员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不违反规则,做到主动遵守交通规则,主动避让过往行人。当驾驶走向文明的范畴时,人性之光才会尽情迸发。

其次,文明驾驶不仅依靠驾驶员的主动行为,更需要法律法规对驾驶员的规定、监督与约束。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养成文明驾驶的好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时时刻刻都做到文明驾驶更难。尤其是在处理紧急事务或者重要事情时,很多人会一时情急,忘记文明驾驶的重要性,从而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这时候,就需要由法律来警醒人的大脑,冷却发热的神经。法治社会可以让生活更美好,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诉求。

最后,当文明驾驶进入法律范畴,那么驾驶本身就从个人行为变成了职业行为,而文明驾驶也相应由个人修养升格为职业操守。彰显文明,安全驾驶,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驾驶这份职业的敬重。诚实守信,不隐瞒自己的驾驶水平,不夸张自己的驾驶技术,于人于己都有好处。而友善他人,既能体现文明驾驶的基本要求,又能更好地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共交通秩序的积极引导作用。

四、总结

文明是国家进步之花,是社会进步之源,更是传递着国家进步、法治有序、文化繁荣的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引国人积极向上奔向美好生活的精神灯塔,文明驾驶则是灯塔照耀下的理性之光,处处闪烁着核心价值观的光辉。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体现在各种细微之处,每一个组织,每一位公民都是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见证人。无论交通工具如何进步,文明驾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文明驾驶正在城市里、田野间、高速路上竞相绽放,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流动风景。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文明驾驶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篇8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我认为作为***工师,其必须从四个基本层面加深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践行。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达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与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有利于增强我们***员干部的***治敏锐性和***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正确立场、头脑清醒。目前,一些国际***组织妄******我国,西方资本主义试***用和平演变等方式同化我国,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员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我们***的执***之基。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是民族精神蕴含着民族的理想和信念,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赋予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体现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及其行为准则,是统一思想、规范行动、保持团结稳定的强大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维系国家统一。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维系民族的团结统一,核心因素是爱国主义。这种历久弥新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紧紧地把所有中华儿女维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当代***人也需要一种精神,就是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新中国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封建主义枷锁和殖民主义屈辱。如今,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使祖国重新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永远是我们凝神聚力的精神支柱。

二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同爱国主义精神在本质上是相统的。民族精神的发展进步,靠的就是不断改革创新,任何一个民族,如果闭关自守、孤立发展,就必然走向落后和衰亡。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汲取一切先进科学的精神营养并充实到自己的民族精神宝库之中,推动民族精神的发展,才能生生不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包括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讲求效益的精神,奋勇争先的精神。中国人民就是依靠这种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历史新时代。

第四,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员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自觉提高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员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许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员干部必须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浩然正气,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影响群众。

除了理论的学习外,我认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周围的先进人物学习,包括每个系统、每个单位的先进人物,要学习他们牢记宗旨、执***为民的公仆情怀。虽然先进典型身处不同岗位,从事不同职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把实践***的先进性要求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竭尽全力为人民谋利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旗增辉、为***的形象添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凝聚全***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篇9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载体; 故事

中***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6-0021-0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重大的理论课题,自***的十向全社会发出倡导以来,学者纷纷投入到该课题的研究中来,从不同的学术视野、理论角度回应了“三个倡导”,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各种机制、模式的提出,大多切合人的理性思维,预先设定了人的理性思维偏好以及理性思维能力,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导方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感性思维、弱化了人的直觉体验。然而人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尤其是在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感性的力量,通过有效利用“故事”这一孕育价值观、承载价值观、传播价值观的重要形式,实现体验式的发展、情境式的建构以及探索性的学习,可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新的理论视野和现实突破口。

一、关联性:故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人类历史的发展不是由单一的原子促成,而是一个又一个事件的展开。在一定意义上,世界是由故事构成的。故事一方面是表彰人生存的一种方式,是人在对象世界的活动展开;另一方面故事也是人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故事来体验和感受生活世界,获得间接经验。故事承载着知识、信仰、习惯、风俗、行为等关乎人生存的重要元素,通过一定情节的展开,有具体的人物,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发生,并利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出来,传递经验信息。人的经验具有故事性特征,可以通过故事来表达、传递、理解和获得。

人活动在生活世界里,事件的发生是世界人化的过程。故事不是简单事实的罗列,不是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人力量的对象化。事件发生之后,由人对事件进行加工,对自身或他人的经验事实进行口头表达或文字表达,就形成可读、可闻、可思的故事。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而故事是人的生存方式的展现,因此故事是文化的展现。故事讲述人的事件,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而历史上形成的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因此故事实质上是价值观的直观体现。故事承载着价值观,故事的广泛流传是人们对其背后蕴含的价值原则的认可、价值规范的遵循和价值理想的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般价值观的特殊形式,与故事有着深刻的关联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既定的、业已形成的概念而是生成性、开放性的概念,当前还没有确定的词汇来准确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培育和践行。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理念在十报告的“三个倡导”中已经清晰地表达出来,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战略指导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价值映像,是社会实际精神状态的集中彰显。”[1]现实生活积极地回应着国家的号召,现实中发生的事件都离不开这些基本价值理念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在这些事件中。通过充分挖掘这些故事背后的价值内涵,以故事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故事的整理和讲述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在故事的流传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理念、在故事的聆听中学习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并在不断的内化和外化的过程中积极培育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功能性:故事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故事是传播价值观、承载价值观、孕育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播价值理念的重要责任,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强大的隐性力量。古往今来,故事对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人们被故事中生动的情节所吸引时,故事中蕴含的价值理念也代代相传,沉淀为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故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利用故事的传播优势、情感优势和行动优势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突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维限制,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能性空间。

1.故事的传播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

故事的传播力得益于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通俗生动的语言以及丰富多彩的内容。首先,悠久的历史传统铸就的审美习惯。在文字还没有诞生以前,故事就通过口耳相传,成为文化和价值观交流的重要形式。讲故事、听故事成为一种审美习惯,人们对故事有着孩童般的渴望。其次,故事的语言通俗生动,易于理解。故事不使用抽象的概念、判断,而使用生活的语言、大众的形式,更加切合受众的心理。故事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大多数人的福利,语言的通俗性使故事能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最后,内容的丰富性。故事扎根于生活世界,是生活经验的浓缩和集中再现,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决定了故事的丰富性,这使得不同的受众都能在故事中找寻到满足自身需要的元素。

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更多的是在学理层面,各界专家学者如火如荼般投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中,并发表大量论文和著作来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而,普通的大众却如隔岸观火般不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物,亦不知与自身关系为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理念没有完成真正的大众化和生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理念传播缺乏日常生活维度。选择故事这一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通过传播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理念的故事,使大众通过通俗的、生动的、简单的形式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传播过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大众真正发生关联。

2.故事的感染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激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的深入人心,不能简单的依靠知识的传递,只有产生情感共鸣,价值体验才深刻持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理解剖、历史梳理以及要素分析等研究可以带来知识上的了解,但并不能有力地激发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情感和内心体验。而故事凭借它的榜样示范力和情绪感染力可以触动人的内心,满足人内在的伦理诉求和心理需要,激发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情感。

当今社会,表面上有很多选择空间,实际上人们不知如何选择,即由“实践焦虑派生的求知欲”[2]渴望核心价值观的指导。然而,人们本能的排斥乏味的理论解答和抽象分析,且这种方式的价值观习得并不具有可迁移性,依然与日常生活脱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在一系列的故事中,故事中的人物成为行为的榜样,他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原则处理冲突、采取行动的方式,成为现实生活的行为参照;故事传递的主旋律成为影响大众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具体生动的人物典范的榜样作用,可观可感的生活情境营造出的现场感,使大众在遇到相似的情形时在故事这座灯塔的指引下,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的需要真正切合起来,成为人们选择的参照,成为人们行为的指引,成为人们摆脱不自由状态的利器。人们在情感上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心理上渴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使故事中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顺利迁移为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3.故事的行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践行

故事来源于人民,由人民讲述,由人民选择、体验、创造。在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培育模式中,人民群众在接受故事所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和践行过程中。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形成,“‘三个倡导’的价值理念,并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结论,而是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的理念基础”[3]。***和国家发出“三个倡导”以来,整个社会掀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潮,涌现了许多符合“三个倡导”基本价值理念的先进事迹,这些事迹经过整理加工就成为广泛传播的“故事”。

过去的事件指向未来,内在的价值体验外化为积极的行为,指向新的开放性空间,指向新的行为和故事的产生。在深刻认知和强烈情感的基础上,故事营造出的情境容易使人们产生心理真实感,只要有类似的生活情境发生,就容易产生叙事转移,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动机。人民群众是故事创造、选择、讲述、传播以及再创造的主体,以故事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民群众在践行的过程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的过程中又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使其可读可听、可观可感,变得亲切、鲜活、生动,进而打破一贯的***策灌输和理论教条外观,使人民群众从内心自愿响应“三个倡导”的号召,并积极投身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三、操作性:以故事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分析

1.故事的来源

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有很多充满价值选择、价值冲突、价值标准以及价值评价的故事,这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竭源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来源有两种:一是纪实性的,即现实世界里发生的真人真事经过整理形成的故事;二是创造性的,如童话、寓言等头脑加工创造出来的文学作品。无论是纪实性的还是创作性的,都深深地扎根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沃土中。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意“开源”。首先,要从浩瀚的社会主义历史宝库中去寻找故事。在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许多***人为实现社会主义、为人类的***事业而不懈奋斗,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追求社会主义、阐释社会主义,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者、探索者、保卫者,他们的故事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其次,要从丰富多彩的现实中去寻找故事。社会主义事业从未间断,从历史走向现在,从一国走向多国,特别是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如“双百人物”,他们的追求和选择历程形成的故事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最后,要从精神文化产品中去寻找故事。文化产品是时代的产物,体现时代的内涵。一要深度挖掘现有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原则的寓言、小说等文化产品;二要积极创造出回应“三个倡导”,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并在全社会传播和扩散。

2.故事的选择

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发生的故事浩如烟海,但并不是所有故事都能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因此在“开源”的同时要注意“选择”。选择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气质;二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有符合上述两个标准的故事才能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性质上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的精神自我,表达着社会主义特有的精神气质”[4],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要切合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故事的选择时要注意体现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和差异,要凸显社会主义精气神,体现***人的精神追求。人们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价值抉择的故事,***人为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故事,是培育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知、情感共鸣、制度认可以及价值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在回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赢得大众”[5],即在选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时要注重“三贴近”。故事是生活世界经验的再现,只有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世界,在处理与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实际中,减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者气”“官员气”,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气息、生活气息和群众气息,这样培育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具有生命力,才能由内而外地散发出魅力和吸引力。

3.故事的运用

以故事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故事的问题性、情境性、意义性。问题性是指在故事的选择和应用中凸出问题,突显不同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选择困境。如果故事中没有现实问题,没有思想冲突,判断行为的标准也只有一套,那么在行为的选择过程中也就不会陷入矛盾和挣扎,也就不会引起价值观的深刻反思。价值观只有在矛盾冲突中,在与他者的对比中才能辨明自身。情境性是指故事的情境、场景要真实、立体、可观可感,具有典型性特征。在运用故事时,不仅要吸引耳朵,使人听得进去,还要调动脑袋,让人想得出来,拓展想象空间,将入耳入脑入心的过程统一起来。情境性使故事中所营造出的情境与现实生活有共同的联结,更易实现价值观的迁移学习。意义性是指故事要有鲜明的价值指向,具有启迪大众的意义。以故事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并不在于表达故事的符号本身,也不是专注于故事的情节,而是要注意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以故事为载体,挖掘故事背后的文化属性和价值意蕴,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理念。

四、反思维度:以故事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张力

以故事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但依然有很多困惑和疑问,需要进一步释疑解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需要认真考量经验事实与意义诠释、个别案例与社会一般、价值留白与价值导向这三对关系的内在张力。

1.经验事实与意义诠释

故事是主客观的统一,包括经验事实和意义诠释。从客观上来讲,故事是经验事实的再现,是生活现场和当事人经历的整体展现。因此故事力求真实可靠,尽可能详尽地记录相关的真实情况,注重细节的展现,还原真实的生活世界。如果故事明显虚假,不仅不会引起共鸣,反而会产生厌恶感。从主观上来讲,“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故事不是经验事实的完整复本,个人知识、立场、风格、态度、气质等的差异都会对故事产生影响。故事意义的诠释会因为个体的不同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故事的客观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故事的选择和运用如何实现主客观的内在均衡,既尽可能真实地反映生活世界又能赋予故事价值意蕴,对故事进行意义诠释,进而实现经验事实和意义诠释的内在平衡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2.个别案例与社会一般

运用故事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一困惑就是普适性与特例性如何实现平衡的问题,即如何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推演到普遍。个别故事如何具有普遍意义?故事更多的是个别案例,是微观叙事,是个人的特殊生活经历,是个人对生活意义的追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原则,是社会一般,倾向于宏观叙事。然而生活在共同社会大背景下的人们,生活方式的选择、生活意义的追寻、生存意义的思考、生存困境的疑惑都带着整个社会的时代特征,蕴含着社会的一般。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应过多强调故事的特殊性,而是要深入挖掘特殊故事背后的普遍意义,再回到个别特殊,实现特殊―普遍―特殊的良性循环。

3.价值留白与价值导向

故事总是诉说着某种立场、态度和价值取向,而正是故事背后的价值导向使故事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当前,国家提出“三个倡导”,使其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理念,在故事的选择中要体现国家的意志,积极回应国家的号召。然而国家和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两大主体,在强调国家主流导向的同时要注重人民群众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以故事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注重价值导向,另一方面要强调价值留白,给人民群众留下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创造空间,注重人民群众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创造。因此运用故事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体现国家的主导意志,又不能僭越人民群众的自主选择和自由判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是自上而下的权威倡导过程,又是自下而上的孕育过程,两者缺一不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但也离不开全社会的积极培育和切实践行,离不开各类载体的有力支撑和具体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灵魂,以故事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原则蕴含在生动鲜活的故事中,进而变得有血有肉、丰满灵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使群众在价值体验和探索学习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外在的强制转化为内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学俭,李东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思想***治教育研究,2013(4):18-24.

[2] 曲春景.观众的伦理诉求与故事的人文价值[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10.

[3] 本刊记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访思想***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戴木才研究员[J].思想教育研究,2013(2):6-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篇10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江胜尧(1969-),男,江苏沭阳人,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书记,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和高校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研究。(江苏 南京 210097)

[中***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043-02

指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大学应该“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了高校要培养具有共同理想的***治意识、热爱祖国的爱国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的民族意识、振兴祖国的创新意识和高尚情操的道德意识的大学生。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治教育的重大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目标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动,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变化引发的社会多元价值观念正以不同的方式,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途径辐射到大学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评判、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行为呈现出复杂化倾向,表现在一些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了选择利己化、标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追求庸俗化等不良取向。大学生是高知群体,也是最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冲撞的群体,价值多元化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重塑的转型时期,迫切需要通过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引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航向。在这种特殊背景下,***中央强调,高校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思想理论阵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大学生养成良好网络素养的需要

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发展和普及,大学生成为网络的主体力量,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极大地改变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网络的发展不仅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媒介载体和手段,而且网络在思想领域的开发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治教育蕴涵的德育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针,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及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扩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治教育研究视野,增强大学生对形形西方观念的辨别力和判断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彰显大学生网络思想***治教育的价值。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大学生主流思想意识形态教育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实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重要抓手,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治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国际范围内的生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成为可能,意识形态也同样面临着怎样把世界优秀文化精华融入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之中的问题,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就遇到了空前的挑战,部分大学生淡化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盲目崇拜“新自由主义”,对两种意识形态模糊不清、兼容并收,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信念教育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同志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治国理***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大学生培养高尚思想道德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也必须看到社会变革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多样性,部分大学生缺乏较高的道德认知力和道德判断力,道德选择和评判标准模糊,集体主义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意识严重,这就迫切需要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过程中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道德基础,是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理论指导,是大学生判定行为得失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高校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现状和特点,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创新道德教育的方法、内容,使大学生个别的、零散的荣辱观念理性升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趋于一致。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区分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为新时期国家思想道德体系指明了方向。

二、积极探索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的传导路径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舆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舆论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过程中的导向作用

当前,大学生舆论阵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校园网、校报校刊、校广播台电视台等校园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治工作的途径和渠道。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现代传播工具与手段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视听技术,主动开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阵地,牢固把握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宣传的主动权。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治教育宣传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校园舆论阵地,提高吸引力和感召力,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有效抵御各种不良信息和错误思潮的侵蚀,使之成为校园传播先进文化的新渠道和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平台。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积极有效的载体,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互联网同我们***和***府争夺青少年,网络对大学

生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产生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高校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数字媒体建设应对这种挑战,发挥校园网络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化功能,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新动向,坚持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领校园网络舆论制高点,增强网上正面舆论宣传的强势和影响力,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高校要通过网络平台来传播先进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倡导科学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把握网络舆论导向,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治教育活动,使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走向超时空,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引领作用和道德规范作用,进而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校园舆论氛围。此外,高校要通过必要的技术、法律和行***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监控,阻止不良信息的输入,要健全校园网络舆论舆情的科学研判机制,准确把握网上舆论动态,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形成良好的网络信息生态环境。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大学生是和谐校园文化的中坚力量,既是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环境的受益者,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要通过校园文化把先进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等传播、辐射到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去,使高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辐射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校园文化能够发挥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激励人的重要教育作用,可以让抽象的理论说教变得生动、具体和充实,使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先进文化的生动表现形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扬“八荣八耻”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引领高校非主流文化建设,塑造大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和良好的国格,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弘扬爱国主义,培育创新意识,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治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另一方面,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通过校园文化的介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形象化,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治态度和共同理想,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的认同,使学生在接受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社会实践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过程中的时效作用

社会实践教育是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高校“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实践中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发现真理,认识自我,按照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塑造自己,逐步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同志曾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人头脑中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培育期,思想观念趋于形成,对社会价值认识、价值体验乃至价值情感的认识一旦被其通过社会实践所证实,就会由感性的价值认知内化为理性的价值认同。

高校应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并以实践课程形式纳入高校整体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把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参加各类重大主题教育活动,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和***的路线、方针、***策,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另一方面,把社会实践与思想品德养成结合起来,大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学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逐渐对主流社会价值和社会道德产生认同,将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意志品质,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从而促进价值观的形成。高校要根据意识形态发展的教育规律,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深化实践内容,创新实践方式,使实践教育活动成为大学生学习、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课堂教学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过程中的统领作用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充分发挥思想***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使改革方案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首先,要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采集生动的实例,创设围绕课堂教学的教育情景,通过理性推导、实践验证、情绪感染等形式,使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同,理论认知内化为理论信仰,努力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其次,思想***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诉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艺术,把思想***治教育与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着力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讲深、讲精、讲透、讲实,增强思想***治课的实效性。最后,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要改变单一的、硬性的理论灌输模式和教师一味地单向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注重价值灌输。价值分析、价值推理和价值归纳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指导学生对中西价值观的分析,深刻理解和消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认知和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学生价值实践的能力,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价值观建设的标杆,也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评价体系。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体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创新方式方法,探索新的传导路径,健全长效机制,优化育人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注释]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79.

②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9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10篇

学习

辅导员考试试题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辅导员考试试题10篇,内容包括辅导员考核考试试题,中专辅导员笔试试题。

学习

那一刻我迈上新台阶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那一刻我迈上新台阶10篇,内容包括那一刻我迈上新台阶感悟,那一刻我迈上新台阶。我很喜欢读书,书可以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很大的启示。果然。我被这样一段文字所吸引:一位失意的年轻人向哲人请教成功的秘密。哲人递给他一粒花生

学习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护理专业论文,内容包括医学护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护理论文写作技巧教程。1.2研究方法根据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及护理专业实际情况,利用课余时间由经过培训的3名心理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施测,施测时被委托教师严格按照

学习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知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文满分。美国前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曾说:“没有得到你的同意,任何人都无法让你感到自惭形秽。”行走在通往明天的崎岖之路上,我们没理由不

学习

教育诗歌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诗歌10篇,内容包括教育诗歌,教育学生最优美的诗歌。中国古代的伟大的教育家,无不重视青少年的诗歌教育。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朱熹曾提出“诗教说”。诗歌,是华夏民族千百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其中灌注着我们这个民族

学习

母亲节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母亲节日10篇,内容包括母亲节日句子,母亲节日动。15年前,母亲在巨痛中将我带到人间,这一天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我的生日。当我一年年沉浸在快乐温馨的生日氛围中时,却丝毫没有注意到那与岁月一同衰老的容颜。今天,在“母亲节”三个

学习

雨后天空10篇

阅读(69)

本文为您介绍雨后天空10篇,内容包括雨后绝美天空,写雨后天空的文案。显然不是这样的,我是爱着这雨后的天空,我喜欢一直跟随与她,仅此而已。可是,空中的那轮太阳终究还是会出来的,那刺眼的光芒会打破之前的那宁静。太阳的光芒是给每一个人的,这

学习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10篇,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心得。1实验室安全目标管理首先需要制定一系列实验室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有了科学、规范、健全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是化工实验室高效、正常运

学习

旅游文化学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文化学论文,内容包括旅游文化学论文1000字,旅游文化学论文素材案例。旅游文化研究是旅游学与文化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影响中国旅游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学术研究领域。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

学习

风流一生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风流一生10篇,内容包括风流一生文案,风流一生的意思。【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研究;学生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好发,多感染儿童,成人也可发病,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容易爆发流行。高校学生来自全国

学习

优秀班主任工作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班主任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七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优秀副班主任工作总结。1、以自己的品质来感召学生。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规范的引导者,更是学生的模范。教育学生不

学习

静生活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静生活10篇,内容包括生活美篇100篇,平凡生活的十篇文章。一阵阵寒风吹来,那种冰凉的感觉让我从沉思中醒觉。这时,我才意识到夜已来临。天慢慢地变得暗了,我两眼呆滞地望着远方,一片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给我一种很忧伤的感觉,

学习

励志语大全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励志语大全10篇,内容包括励志话语100条,励志的演讲稿模板集锦十篇。2、改变自己会痛苦,但不改变自己会吃苦。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如果想改变,那肯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虽然是这样,但在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

学习

暑假补课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暑假补课10篇,内容包括暑假补课生活1000字,暑假在家补课的心得。"日日为学业奔波,夜夜为作业奋斗。"这句话说的就是我们中学生的痛苦生活,中国的应试教育让我们以分数为目标,为排名而奋斗,每个假期,看着父母挣得血汗钱就那么轻易

学习

核心技术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核心技术,内容包括核心技术全部教程,核心技术与案例解析。(一)研发资金需求多一定量的研发资金是从事核心技术开发的前提条件,研发资金是否充裕直接关系到研发项目的进度和研发成果是否成功。核心技术研发不同于一般技术的

学习

人的价值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人的价值10篇,内容包括人的价值与意义的文章,人的价值知识大全。@吕道宁:人生感悟――1.奉献使心灵富有,创造让人生美丽。2.奋斗令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责任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意义。常遇困境说明你在进步,常有压力说明你有目标。3

学习

艺术价值议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价值议论文,内容包括艺术追求更有魅力议论文,关于艺术欣赏的优秀议论文。

学习

法学核心论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法学核心论文,内容包括优秀的法学论文,法学类论文核心期刊。一、在高职“概论”课教学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的重要性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概论”课教学的主线之一当前,我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学习

劳动价值论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价值论10篇,内容包括劳动价值论笔记,劳动价值论解读。1.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1.1关于价值创造的源泉劳动价值论认为,直接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而过去劳动不能增加任何新价值。与此相应,过去劳动的物化—

学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10篇,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容,***的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作为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思想理论,都有自身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以人为本的思想也不例外,它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

学习

价值观心得体会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价值观心得体会,内容包括价值观感悟总结,价值观心得怎么写。常常,我们瞧不起那些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的人,瞧不起那些为了追逐权力而出卖自我的人,瞧不起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无视他人利益的人……因为,他们有着我们并不认可的价值

学习

核心竞争力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核心竞争力10篇,内容包括核心竞争力的总结,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