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信息化教学篇1
关键词:信息化;语文教学;应用
语文学科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用信息技术把语文知识和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不但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更能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及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和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撒播在这个土壤上”。可见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充分地培养起学生对语文课的情感是多么的重要,而良好的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的创设更是增加学生情感的重要教学形式。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赞可夫更是强调和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激发和调动,他认为给学生构建愉悦、生动、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十分必要的,更是对学生“情绪生活”的重视。
要想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构建一定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景,这就离不开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声音、颜色、***片等为一体,动听的音乐、多彩的***片、丰富的颜色等都有利于语文老师构建特定的教学情景。因此,语文老师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应多注意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样便能构建出学生喜欢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愿意学,感兴趣去学,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巧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
课堂容量是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指标。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仅有四十五分钟,而课堂的教学空间也仅有四五十平米,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中要想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容量,就必须要求语文老师要有过硬的语文功底,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能通过这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能使我们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但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更在无形中增加了课堂的教学容量,视频呈现给学生的信息量相比老师的口说,包含了更多的信息。视频创设的教学空间也使学生的学习空间由课堂转向了不受限制的空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语文课堂的“小课本,大课堂”。哪么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扩大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呢?
1.补充资料,形象直观
互联网上丰富详实的声音、***片、视频、微课等资料,是语文教学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声音、***片和视频包含的信息量非常的大,这些资源的运用会在无形中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课件引入一些补充材料,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探究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根据教材的内容可选择适合的***片、视频、微课等资源,通过课堂呈现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和学习。但是我们在选择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片、视频内容、微课内容等与教材内容不完全相符合的时候,对于遇到的这样的问题,就需要语文老师利用特定的软件对选择的资料进行修改。比如修改***片就需要语文老师要能熟练应用photoshop,把***片中不合适的地方进行修改,以符合教材的内容要求。
2.配合练习,读写结合
教材中的重、难、疑点是学生需要认真掌握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些课堂上的重难点,就必须要给学生足够的练习,让他们通过练习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除了让学生进行自我练习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知识点的分类,制作成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要有层次性,答案的解析要详细,使具有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找到相应的练习题,学困生在做了简单的练习题后,可选择做中等难度的练习题,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中等难度的试题掌握后,为了向学习好的同学看齐,可做些高难度的练习,以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很多网络资源的使用更是使学生的练习变得简单易行,且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反馈,便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善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能力
教师教给学生知识后,就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最终提高学生自己的各项能力。而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就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1.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交互性强,为学生开辟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这样的交互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另外网络上的很多资源也可以进行查阅,为解决孩子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语文教育方面的专家精挑细选的,有的文章出自国外著名作家及大师之手。每篇文章都文质兼美,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原因,他们并不能完全地体会到文章中包含的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语文的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例如可以利用视频录制技术把文章中包含的美用视频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就能理解和明白这种美的含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更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的结合,让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它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何燕.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2012(06).
语文信息化教学篇2
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时代,各种信息化的硬件与软件设施也孕育而生。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行业,中职英语教育领域亦是如此。信息技术与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整合,既能极大地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使课堂生动、富有活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
中职;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信息化教学
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时代,各种信息化的硬件与软件设施也孕育而生。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行业,中职英语教育领域亦是如此。信息技术与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整合,既能极大地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使课堂生动、富有活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信息化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可行性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目前多数教师正在实施的课堂教学都是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来完成教学任务,而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人类提供了先进的信息化硬件,手机、电脑、网络等等已经让现代人类尽享信息化社会的便利。作为新时代的中职学生,他们都能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高效沟通。作为教学载体的学校,在现代教育环境和社会关注下,都能提供基本的信息化设备,创建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二、信息化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而由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独特性,信息化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显得十分必要。
1.学生特点
中职生,相较于普高的学生而言,在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上都普遍呈现较低较差的情况。而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完成基本的文化交流。然而,由于自身基础与学习能力的问题,他们碰到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时会出现厌学、烦躁,学习兴趣不高,无法理解甚至放弃学习等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将抽象的课程通过信息化手段变成生动的画面、***像、视频等,必然很大程度地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课程特点
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对文化、交际、语言、跨文化交际等相关概念进行详细讲解的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对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进行描述、阐释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力,进而使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对比、评价文化及文化差异现象,使学生能够较为客观、系统、全面地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加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种教学目标和教学背景下,通过信息化手段能更好地展现目的语国家的各方面发展与文化,让学生能真正地有所体会,而不是凭空想象。
三、信息化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优越性
相较于其它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理论性特别突出,而在其中,又贯穿很多现实生活的文化现象,因此,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方式进行整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吸引注意力,高效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充斥着大量的案例、文化现象,使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可以达到以往传统说案例、讲现象等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生动形象的场面,可以利用大量的***片、影音资料、及时的讯息等,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高效的导入环境,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作,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例如,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一章为Non-verbalCommunication非言语交际,此部分内容较抽象,如果由老师从案例开始讲,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解释导入,而如果通过信息化手段引入一段经典的憨豆的视频,学生在看得开心的同时也更加能明白非言语交际的真正内涵,从而达到了高效导入的目的。
2.丰富感性材料,突破内容抽象形成的难点
信息化教学方法下,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像演示,让静态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知识具体化,其突出了较强的刺激作用,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例如,课程中communicationmodel沟通模式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到很难理解。掌握沟通模式是任何沟通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基础,特别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突出。而在沟通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中,除了Sourceofmessage(信息源)和Retrieverofmessage(信息接收者)两部分比较容易理解外,Encoder(编码)、Code(密码)、Decoder(解码)几个部分都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往往只能借助一些案例用讲解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高速路上,两辆并行的汽车正在行驶,这时其中一辆超过另外一辆并朝对方按喇叭,要求学生能用沟通模式分析此案例,通常情况下,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讲解介绍,但学生仍因内容太为抽象而产生不少难点,比如无法理解其中编码与解码的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如果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此部分内容制作成动画形式或者制作成视频片段,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辅助教师的讲解,将抽象的内容变成直观的视***,就能将此部分完整清晰地阐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高,充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扩充课程信息,增大课程容量,减轻教师工作量
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需要认真备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获取大量相关信息,优化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只要用最简单的powerpoint就能够制作出多种文字切入效果,通过动画、音效、色彩等信息全方位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概念。从而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的信息容量。比如在商务跨文化交际的课程中,有一章节为男性与女性在文化背景下导致的各种地位及生活的不同,通过信息化手段,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布置各位同学从互联网搜索相关素材,教师也可以通过制作丰富的教学课件,搜集视频资料等来充实课堂教学,从而向学生展示现实世界中此类的问题,并将方法贯彻到各种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起到引导、介绍的作用,而作为此课程的最终目标则是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为以后的就业服务并打下基础。因此,信息化手段的引入能使学生更好地培养动手能力,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比如,在此课程中详细介绍了商务跨文化领域中中西方名片从设计、用途及禁忌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充分地授课后通过布置制作用于跨文化交际的电子名片的作业,通过时下流行的QQ、Wechat、Skype等平台,在课后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在比较中学习,在竞争中进步,从而进一步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信息化教学以课程内容为基础,融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视频、***像、动画等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对理论性较强的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教师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实际授课中内容过于抽象,不直观、不生动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当然,信息化教学需要充足的硬件设施的支持,它只能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部。教师不能通过完全地依赖信息化的方式来完成授课的过程,应该坚持做好既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又不被其束缚手脚,才是真正的信息化教学,从而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赖晓榕 单位:厦门工商旅游学校英语组
参考文献:
[1]孙立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的类型和特点.中国电化教育,2004.
语文信息化教学篇3
摘 要: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年代,信息化已家喻户晓,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也如火如荼地灵活运用,同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完美结合,对我国小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阐述了信息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策略,提出了巧用信息化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个性
我国的教育事业走在世界前列,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摇篮。从小学抓起,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是使我国教育快速走进快车道的重要路径之一。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尝试与创新,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而如何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并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融合的内涵
语文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科目,也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它不但是小学生交际的语言工具,也是反映人文性语文素质的标志。因此,淋漓尽致地发挥小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动感、形象等特点,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填补传统教学无法形象生动地用视频信息来表述教学内容的空白,满足小学生的视觉要求,用色彩、光线及富于变化的格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热情,通过高保真的立体声信息学习知识,感知语文学科的真实魅力,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认知、识字能力,也可以开拓和挖掘他们的潜力,创设想象的空间,加入形式多变的动画信息与其他知识课程的相关元素,放飞小学生的想象,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主动探究知识中的奥妙。
二、我国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1.领导重视程度低,信息化设备不足
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校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增设重视程度低,宣传力度也不强,使得教师没有形成利用信息化资源的意识,仍旧偏重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学生对单一的教学模式本能地产生抵触或消极的态度,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低下。
2.运用信息化教学的娱教思想欠缺
小学语文教学渗入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功效,教学实践与娱乐认知的有效结合形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但新生概念的具体运用,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极力推崇和大力实施。当下部分语文老师的教学意识还未与时俱进,没有将小学语文课堂变成轻松愉快的“精教乐学”的课堂。
三、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融合应用探索途径
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信息技术,使这一“战略设备”成为教师教学道具的拿手武器,而且能够权衡利弊地将信息化技术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越性,真正地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使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完美融合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资源。
1.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将冰冷的框架转变成温暖的人文教育
信息化技术与语言课程整合是当下流行的方式,恰当地将信息资源、技术与课程融合,建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这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过程的。例如,人教版教材中的《同情的眼神》,通过形象的动画技术,展示出课文中的骑手与老人之间的关系与情绪,反映出依次从老人身边走过的骑手,对寻求帮助的老人行为的情形,最后老人从托马斯・杰斐逊的眼神中看到了帮助的希望,于是向他发出了帮助请求,并且得到了骑手的帮助。由此学生从课文中明白了待人友善是发自内心的举动,是通过眼神来传递爱的表示,感悟到善良是不能因对方身份低微而排斥帮助别人,从而培养小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2.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挖掘学习主体的潜能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正确地引导,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功效达到理想化和最优化。情感教育是拉近师生关系的良好途径,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认知特点,立足于学生的视角,运用信息化手段,直观、生动地展示语文课件,较好地借助网络环境下的资源,捕捉与其兴趣相投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汲取到信息媒体带来的营养,自发地去思考和研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千纸鹤》描绘的动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为了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师借教材的始点,引导学生向新的思路发展,引入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的录像,让学生清晰地感知动物的可亲可爱,表达对动物的真正喜爱和发自内心的赞美,自然地引入新课。课堂上组织学生自愿地结成学习小组或摆设擂台,分组讨论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分析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交流互动讨论问题焦点,铺设自主探究学习与协同合作的学习路径,使学生对动物生活习性有个完整的认知过程,同时为今后描写动物的细节特点奠定基础。
总之,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事物具有两面性,在借助信息化教学的同时,弥补它所带来的短板,使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创造条件,提升我国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水平与层次。
参考文献:
语文信息化教学篇4
关键词:信息化资源;小学语文;有效整合
在小学教学课程体系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学科,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人文类的学科,培养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能力、很好地与外界沟通。[1]语文不仅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同时还能增强学生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顺应时代的趋势,教师要致力于研究将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有机结合,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形式,教师依靠课本及板书形式对学生进行说教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比如对于某一首诗歌意境进行分析,教师单纯靠口头表述很难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很难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爱国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教师科学有效地将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充分体现以学生“主人翁”的教学地位,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内容,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释放学生的天性,更加活跃课堂气氛,将语文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示给学生们,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信息化资源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教师要勇于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思路。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可以使学生更加简单明了地掌握教学内容、体会教学思想,巩固学生的知识,使其更加牢固;再次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推进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二、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资源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的基础,才能够通过信息技术高效地寻找教学资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在开展信息化资源之前首先要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只有掌握了信息技术才能为小学语文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为学生有效地拓宽知识渠道。例如,小学语文教师要定期参加科学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要求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充分地挖掘信息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以教材为基础,课堂的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网络信息技术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应用信息化技术科学有效地进行情景教学小学语文的学习,他不同于数学的抽象,但语文的灵活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写作目的,这就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人生经历、生活经验比较欠缺,或许不是因为学生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思考,而是通过传统的教师说教模式,学生的学习较为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语文的学习。[3]教师通过有效的信息资源利用,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构建情景教学,教师将小学语文与情景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更直观的感受理解语文所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代入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例如,教师在讲解“江雪”的这一内容时,这一首诗言简意赅,情感丰富,主要表现诗人在遭受打击后有深感孤寂的情感。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诗人孤寂又无可奈何的感受,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为学生创设这首古诗所描述的情景,以视频或者***片的形式展现这首诗的内容“一座座山峰,却不见飞鸟的踪影,一条条小路,没有行人的踪迹。茫茫白雪覆盖大地,一位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渔翁,在一个小船上独自垂钓。”学生通过这样直观的感受,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高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信息技术融入小组合作教学中所谓小组合作教学就是教师科学有效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性、积极性的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使学生之间自由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也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发言,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小组合作教学中,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例如,教师在讲解“走,我们去植树”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以及怎样从自身做起,学生们展开激烈的讨论研究,教师借用信息资源充分用数据、统计***、视频的形式,向学生详细介绍我国环境的具体情况,包括森林树木逐年减少、水资源污染严重、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等,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料,然后根据学习主题,使学生充分探讨植树及节约用水的意义。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搜索节约用水的相关视频或***片,学生们共同分享,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的意义达到更高的层次。
(四)采用信息化技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参与意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要为学生积极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度,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以平等的态度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质疑,积极地讨论发言,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并鼓励他们别出心裁,积极探索创新,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胆地尝试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转变为“主人翁”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空间施展自身的才华。教师在讲解“动手做做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通过视频或***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手工制作,如折纸、卷纸、废旧物品改造等,学生通过观察教学视频,认真分析手工制作步骤,使学生深刻体会课文内容向学生传递的实践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信息化教学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网络信息化;教学效果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育改革也逐步融入进了网络信息技术。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调对小学生的潜能给予一定程度的激发,着重关注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给予学生创造快乐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科目,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有效结合网络信息资源以提高教学效率,推动信息化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是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网络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学习涉及的理论知识范围比较广,而且知识的内容较多,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过分看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书本的理论比较关注。这种固定模式的学习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压制,虽然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是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与实际生活脱节,难以真正将理论与实际有效联系起来,同时也影响了理论知识的真正掌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网络信息化,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枯燥的语文知识丰富起来,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比如音频、视频、***片等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网络信息的广泛性也对语文教学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当然,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上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需要更多的备课准备,这也是一项挑战。但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会降低教学成本,大大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效率,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的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网络信息化教学的措施
(一)对信息资源有效利用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效率的提高,是当前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苦苦探求的,也是大家共同重视的问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资源的利用,主要有如下两点注意:
1.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专业素质的发展。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对传统的板书减少利用,对网络信息化的技术加以合理利用。
2.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小学语文学习的重难点是教师最重视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对网络资源加以利用,或者通过网络信息化设备对教学进行有效的启发设计,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刻掌握。例如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有关的优秀作品进行收集和掌握,像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以及古诗文等,都要进行搜集,通过这些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进行古诗词的朗读示范,也可以播放一些有关资料,吸引学生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引导学生主动应用网络信息技术
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知识的探索,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带动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情况,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己积极主动探索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的积累。
课堂上借用多媒体,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将网络设备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兴趣的激发带动学生求知欲望,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学习,在实际参与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将语文知识内化。通过网络多媒体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对于网络多元信息的应用,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网络将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进行补充和调查,在课堂上对信息进行整理,传授给学生,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使学生在信息设备的使用下,更好地感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对丰富的知识进行汲取和掌握,不但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还能对发展过程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使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更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三)加强教师教学信息化的应用能力
首先,要对教师的信息化设备应用能力加以强化和培训,鼓励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设备。要积极开展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彼此积极分享教学经验,将教学方法以及好的经验进行探讨和共享。这是当前时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对于信息化设备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教师应该看到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带来的便捷以及丰富的资源,积极对其进行利用,实现网络信息化教学的合理开展。
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通过不断的尝试,对多种教学进行创新性设计,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要开展教学设计的评比,集思广益。对于设计的方案要不断更新和改进,积极学习新知识,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并且要定期对新的优秀课件进行分享,促进新的知识血液的流动,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知识的完善。
最后,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反思和总结,对应用的长处继续发扬,对应用的不足积极改善,从多种源头吸收应用过程的经验,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意见、想法进行沟通和掌握,通过改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实现网络化教学新时代。
(四)将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多媒体给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传授与领悟的过程中带来更为轻松的手段,能够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学习的氛围也越来越好,这对于传统的板书是一种创新和突破。但是教师不能完全打破板书的应用,要将多媒体与板书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提升。在当今多媒体应用广泛的情况下,教师很可能只关注到了多媒体应用的便捷,但是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完全接受这种形式带来的新知识,并没有真正关注到,而且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很大,学生能否真正掌握和接受,都需要教师深入观察和把握,将信息量传授的尺度把握好,合理应用多媒体和传统板书。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又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要清晰认识到语文的学习是需要不断改革的,要在语文课堂上对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发展,给小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谢斌.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2]周伟东.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应用[J].科技视界,2013(4):147.
语文信息化教学篇6
本文从Focus-on-form的理论入手,通过部分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探索在以交际为中心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渗透相关文化信息的方法。高职教学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中相应采取“必须、够用”的原则。而高职学校中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许多学校都在自己探索适合本校具体情况、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新思路。在这个全国范围的高职教改环境里,我们看到不少学校商务英语专业都在课程设置上作了很大的变动,比较明显的特点就在于缩减文学、文化、语法甚至于阅读、翻译、写作等传统英语专业课程,同时加大了经贸、英语听说以及相应的实践课程。其目的很明确,即在普遍存在学时短、课程多、师资力量弱的客观情况下,加强专业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以突出“高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却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学生对于跨文化知识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商务英语专业教与学的障碍,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尤其明显,如:跨文化谈判实践中语言技巧与非语言技巧的掌握;跨文化翻译实践中的文化符号不对称问题;跨文化交流中价值观念与行为差异;跨文化管理理念冲突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再次审视跨文化信息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存在方式。
一、跨文化信息在英语教学及英语交际中的作用
(一)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开始流行交际法教学,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交际能力通常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2.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3.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4.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分、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分的话语;5.社会文化知识。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而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外语教学目的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二)而将此问题进一步放大,也能发现类似的社会需求。当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时,由于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会产生不同的观点,而他们之间的文化冲突现象日益显著,就必然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在1999年报道,83%的跨国公司合并没能产生经济效益,人们往往把这种无经济效益的合并归咎于双方的错误选择或对市场的错误分析,却忽视了在合并过程中及合并之后的文化和人的因素的作用。著名跨国公司文化差异研究专家戴维•A•利克斯甚至认为———凡是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结果。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具有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同时也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知识与跨文化沟通技巧的人才无疑会更有竞争力。目前在高职院校学时短、课程多、师资力量弱的客观情况中,仅通过阅读来增加跨文化知识显然不够充分,而通过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渗透文化信息,让学习者在模拟实践中体验文化差异将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切入点。
二、文化信息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的渗透
(一)Focus-on-form的启示Focus-on-form在中文里被翻译为“语意与形式兼顾”,它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关于语法和语意教学的新兴理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西方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热点。Long把Focus-on-form定义为“在以意义或交际为中心的课堂下,随着语言形式的偶然出现,学生的注意力被明显地吸引到这些语言形式上去”(1991),“是对语言形式特征的偶然注意,或教师或学生提出这些语言形式特征,它们往往在理解或表达中引发问题”(1998)。既然在以语意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达到语法和语意共存,那么同样我们也能借用Focus-on-form的思路,探索在以交际为中心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渗透相关文化信息的方法。下列模式是以Focus-on-form的操作方式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隐性”渗透文化信息的尝试之一:1.课堂活动准备工作:确定课堂(专业)教学目标!选择有关跨文化信息2.课堂活动组织形式:语言交际活动开始!语言交际活动终止!学习者自觉注意活动终止原因!文化差异因素出现(可采用InformationGap方式)!跨文化信息渗透!语言交际活动重新开始!体验文化差异!语言交际活动结束!完成课堂(专业)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课堂中跨文化信息的渗透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进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学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
1.恰当的案例选择是实现文化信息渗透的前提案例的选择应该同时能够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和体验文化差异的需要。
2.合理的互动与引导是实现文化信息渗透的关键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保证学习者能够自然、自觉感受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及影响。
(三)商务谈判实践环节中文化信息的渗透商务谈判实践环节实际上非常适合学习者们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的心理特征,思维模式及其引发的行为方式的不同,所以情景设计与心理分析应该成为此实践环节中的重点。1.情景设计应尽量贴近现实,为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预留空间在实践环节最初的指导中就有必要为模拟谈判的5.4亿增长到2004年的近13亿。受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长双因素影响,人均耕地面积逐年下降,2004年降为1.41亩左右,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有关研究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我国人口将达到15—16亿,到时,人均耕地面积将会比目前减少1/4,人地矛盾将更为尖锐。加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耕地减少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将日益凸显出来。与日益减少的耕地相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却日益增多。2003年我国农村从业人员总量已达4.897亿人,约占我国劳动力总量的70%,按照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大约仅需1亿劳动力,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3.4亿,目前大约有1.2亿在外务工,仍有2.2亿多可能长期处于隐蔽性失业或半失业状态,且这种状态在长时间内难以改观。不仅农业生产的要素状况如此,而且在几十年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进步的程度和水平也出现了极不平衡的状态。在工业发达的沿海和大城市郊区,农业技术模式已开始向资源密集型过渡,呈现出了以设施替代劳动和土地,这种技术模式的发育是与这类地区的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全国大棚面积范围是0.54公顷,1994年日光温室已发展到93公顷,大棚8.7万公顷,两者合计达到100万公顷,再加上小棚213万公顷,已占全世界的70%以上,从而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许多农业新技术企业也由此脱颖而出;在中部地区或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区,农业技术模式的发育状况要相对复杂一些:一是这些区的生产力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进一步提升土地生产率将会造成边际收益递减和资源环境恶化;二是这些地区非农就业比例相对较低,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由于受农业劳动力剩余和土地相对稀缺的双重挤压,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因此,农业技术进步趋势会向节约土地的技术进步的转移,如多熟种植、间套和节肥、节水等。在以生存性农村为主的西部贫困地区和山区,由于劳动力投向农业的机会成本很低,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均十分低下,所以这类地区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提升土地生产率,生物技术如良种、化肥、地膜覆盖是其正确选项。由此可见,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发展水平都是不平衡的、多层次的,和少数尖端领域技术突破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总体农业科技水平的落后,与高水平的科研水平并存的是低效率的普及工作。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水平呈现出多元性,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农业科技进步中选项的多层次性。超级秘书网
三、多元化农业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
由于受到资源约束、市场约束、战略目标和工业化水平等因素制约,导致我国在农业技术进步的选项上不能只是静态单方向的演进,而必须是动态的多元化的推进态势。在沿海地区、大城市周边郊区及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其工业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便且比例高,劳动价格相对昂贵,土地则显稀缺,农业的发展应立身于自身优势和区位优势,压粮扩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专用性。大力发展精准农业、品牌农业,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提高竞争力,技术选择上应以资源密集型为主,以实现资本对相对稀缺的劳动和更加稀缺的土地的替代,重点发展生物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设施,适当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广农机械的使用。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农业的典型代表,生产中保持了精耕细作等传统农业的优良技术,人口众多,土地面积宽广,但劳动生产率不高,其发展目标应首先满足我国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所以,中部地区农业技术的方向必然会朝着劳动密集型和有利于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方向发展。
而西部贫困地区和山区,地处高原、山川、丘陵地带,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产品生产所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众多且素质不高,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十分低下,但土地稀缺特征不明显,从扩大粮食产量以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出发,这些地区应以提升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动生产率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重点推广能提高土地生产率的生化技术如良种、化肥、农膜以及有利于水土保持、平衡生态的技术。当然,基于诱导性技术变迁理论,使得某些农业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动能及时地传达给有关技术变迁的当事人。为了使农业技术进步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下去,正确的***策取向应该是以诱导型制度变迁为主要手段,使农业资源的配置成为技术创新的长效动力,引导农业技术遵循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与资本价格之间的有机互动的方向变迁。农业技术***策的机制在于依托诱导型和强制型制度变迁获得预期的技术变革效应,从而使农业技术选项建立在切合实际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朱玉春,刘天***写作论文编著.数量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张全红.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农业经济,2006.5.
语文信息化教学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我国的经济在近几十年得到了世所瞩目的成就,我国的教育现状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它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式,使中国的教育真正步入了信息时代,迈进了世界教育先进行列。信息化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就像是机械化代替了简单的刀耕火种那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而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应用主要体现,就是把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再融入现代教育之中,把现代教育内容利用信息化技术呈现出来。虽然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但是其意义已经超越了设备本身,因为它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过去几十年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的尴尬地位。教育效果低效化,所有问题只能靠教师的一张嘴进行解释、描绘,虽然教师费尽了口舌,但是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其理解效果只能是看学生的智力。比如教师要为学生描述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这样的冰雪世界的景色,是无论如何不能仅仅靠一张嘴就能描述清楚的,即使是相声演员,也做不到。但是多媒体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解决了我们多年来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了理想的教学环境。那么,应该怎样使用多媒体设备才能够优化语文课堂呢?
一、备课阶段,做好准备
备课是搞好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在上课时,才会做到有备无患。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都会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到备课阶段,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在备课阶段,教师就要注意细心地想一想,根据教学内容,应该制作什么样的课件,然后课件都会用到哪些设备,并且在什么时机使用。比如,读的时候是使用录音设备,还是使用视频播放设备,教师要提前想到,仔细斟酌是用哪一样设备对教学更有利一些。
二、做好导入环节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环节,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得好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接下来的教学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使学生有足够的兴趣跟随老师继续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在导入阶段如果能够做好,对一堂课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导入阶段如果能够恰当运用多媒体设备,从画面上、听觉上,利用***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形式强化学生的感知,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因素,加深学生的多种感知,对于学生理解知识会起到极好的刺激作用,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有想法和欲望,愿意继续学习习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如学习《奇妙的海底世界》一课时,课文描写的是海底的奇景,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景象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也很难对文章所描述的情景进行想象。于是,在导入阶段,笔者就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带领学生来了一场走入海底的奇妙旅程。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他们对于课文所描述的奇景印象更为深刻,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使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重要的内部因素,如果学生有足够的兴趣,那么教学就变得十分简单,教师也会省力很多,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高很多。比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阻止学生玩电子游戏,但是学生依然会不顾家长和老师的反对,偷偷地去玩,而在学习上,即使是老师和家长苦口婆心地进行教导,甚至是暴力阻止,也难以消除学生玩游戏的欲望。虽然这是不积极向上的例证,但是同样说明了兴趣在学生学习知识中的关键作用。没有学习兴趣,什么学习都谈不上,有了学习兴趣,你挡都挡不住。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为实现我们这一愿望,提供助力作用。比如,如果教师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至多只是一幅彩色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总而言之,虽然信息技术设备功能强大,作用甚多,但是也需要教师能够正确利用,正确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但是又不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要根据教学具体情况,提前设计好使用那些设备,又应该在什么时机使用,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有利助手,为语文教学活动增资添彩,为实现高效语文课堂,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华英.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117-118.
语文信息化教学篇8
建构主义表明,知识不是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下,也就是所谓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依靠老师的指导和学习同伴的帮助,通过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源,采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由于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通过他人的帮助利用人与人的相互协作活动展开意义建构的过程,这也表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将意义建构、协作、会话、情境作为学习的重要属性。建构主义倡导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角色,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重视老师的引导作用,又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不能只是在外界的带领下被动地去接受,成为被灌输的对象。老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主要起到促进作用,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传递者。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1.教学目标和教学观念的实际化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就是教学的中心,拥有对课堂的绝对支配权,单方面地传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外语教育理论表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条件的干扰,其中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方法、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各种情感变化等等。所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点是首要任务。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端正学习的动机。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学习中,都要为学生营造一定的语言交际氛围,为学生创建能够使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学习英语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各种证书,而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策略,为学生今后能够自主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也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评估的指导、制约和标准。高校中文理科专业兼有,我们将学生能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作为高校英语的教学目标,并且还要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能力,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也要体现出这几个方面的考核内容。
2.教学模式立体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老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创建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下相互协作和相互沟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了解到的教学信息进行意义建构,然后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积极练习自己掌握的技能。在各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运用者和主动建构者,而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学生最后掌握的知识不是由老师直接传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老师创建的情境必须对学生意义建构有帮助,协作要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中。学生要开展小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要通过会话和协商来一起完成学习目标。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呈现教学信息,促进老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还能够帮助学生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会话交流和合作学习,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解决各种困难的工具。开设校园网还能够提供全面的互动、沟通环境和工具,如内部留言,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沟通、资源共享。为了创建有效的使用过程和良好的语言环境,使用电子教案和电子教材让原本静态的知识活动起来。比如可以使用蓝鸽多媒体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具有非常突出的教学功能。通过这个系统能够进行现代化的授课,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同时参与到学习当中,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体会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在根本上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学合作。
3.教学评估立体化
语文信息化教学篇9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信息化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及其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入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已不再是遥不可及,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在这一时代背景和教育改革要求下,逐步开始加强信息化在课堂中的运用。因此,面临信息化教学的日益普遍和教育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加深,在实际高中语文教学中探讨一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在高中生繁重的课业压力下,作为母语课程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是较为容易掌握的,至于语文成绩的提升更多的还是在于平时积累和大量习题练习背后掌握的做题技巧和方法。而根据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普遍反映,诸如文言文、古诗词、课文分析等部分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高中语文课程的改革,有大量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融会贯通,通晓其大意、主要写作思路、分析技巧以及其中的文化精髓等。因此,为促进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和教师课堂授课效率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可大力引进信息化的运用,以期在信息化带动下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和取得预期教学效果。
二、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运用的现状分析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化的运用给语文课堂带来的教学效益不容置疑。但是,在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所展示出的教学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理性审视,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为信息化在下一步教学中的优化运用提供建议,进而在不断改进和改善信息化运用策略的基础上,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信息化的运用而言,大多还停留在课堂多媒体教学层面,并且对于信息化运用的提倡和督促力度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比如在课堂具体使用信息化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文言文、古诗词、课文分析等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换言之,当前语文课堂对信息化的运用过于浅薄和形式化,没有考虑学生对晦涩知识的实际讲解需求和学生对课堂中信息化运用的实际要求。诸如此类问题是客观存在、不容置否的,关键还需进一步探讨信息化的整体有效运用,以期解决遇到的问题,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当前教育教学正处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为顺应这一时代潮流,抓住机遇,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应该以信息化的运用为依托,实现课堂老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上的质量提升及效率提升,信息化在教学中的运用已不足为鲜、日益普遍并被广为接受。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信息化的良好运用更是深受其益,特别是在掌握如何正确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其效果尤其明显。
三、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运用的策略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针对语文教学信息化运用现状,并基于高中语文教学特点,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运用的策略,通过解决所出现的问题逐步实现在信息化这一教学方法下对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
1.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查询方式做好课前预习
在日益丰富和完善的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下,许多高中生由于繁重的课业和升学压力,并不善于运用网络信息来查询语文学习知识,因此缺乏课前预习的积极主动性,为此由教师来对其课前预习做出合适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信息化引导,使学生学会并善于运用当前信息化时代所赋予他们的有利信息资源,继而进行相当程度的课前预习。在此基础上,不仅仅会加深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充分了解,也会因网络大量精彩信息的共享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样,对语文课堂教学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以媒体教学结合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老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具有决定性、先导性的。但光凭多媒体教学的盲目使用,并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接受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与学生的兴趣进行巧妙结合,例如,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点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为课堂讲学制定相关的PPT、视频等,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网络流行元素,将晦涩难懂的知识以可视、可听、可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多媒体的良好运用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帮助学生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及时跟进和改变学习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高中生不能真正适应信息化教学方法,对于自身的学习方法也不能灵活跟进和改善。这样会造成教与学的相互脱节,使语文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并且不利于从根本上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针对这些问题还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加强督导和沟通,使学生逐步适应信息化的教学方式,灵活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学习策略。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双向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化这一方法策略是顺应潮流的正确之举,其有益之处我们有目共睹。但是,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也值得引起重视,并且需要我们在进一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晶晶.刍议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J]. 现代交际,2013(02)
[2]陈国瑞.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J]. 学周刊,2014(12)
语文信息化教学篇10
小学生年龄小,以形象认知为主,对于文字表面含义容易理解,而对于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只是靠教师的讲解往往难以理解。这一直是传统教学中所难以突破的难点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将学生所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直观形象而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直观的事物中获取形象认知,从而深入地领会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如《海底世界》一课,对于海底世界的神奇与美丽,如果只是单纯的文本阅读与教师讲解,学生往往难以深入理解。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文并茂的特点,以直观的画面与***片来吸引学生、刺激学生,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海底世界,让学生认真去观察,去思考,这样就可以突破时空上的限制,让学生入情入境,来感受美丽与神奇,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代社会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学习方法的转变。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宽广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查阅与共享更为丰富的信息与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更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制作微课教师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来制作一个短小精练的视频,从而让学生打破校内与校外学习的界限,在家中也可以展开自主学习。如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微课来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让微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领路人。同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控制播放的速度与次数,这样的学习更加贴近学生,更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自主查阅为了让学生更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文本,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如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其他作品等来进行拓展性阅读,让学生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展开自主学习,这样就让学生有了更为宽广的学习空间与探究空间,学生的自主精神得以体现,更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现代教学倡导大语文教学观,提出要将教学的视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生活空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基于课堂教学基础的课外延伸,是课内与课外的统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将教学的视野向课外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如在学习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时,我们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展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春日美景,让学生对这首词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又利用网络的优势,从画面、***片与音乐的角度直观而动态地向学生展现“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春江晚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饱鸳鸯”的《绝句》,让学生领略春天在不同诗人笔下的美,以此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语文信息化教学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