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论文模板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例1

2韩国高职教育特点

2.1重视实践教学——落在实处韩国专科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这体现在:(1)一般基础课程占总学分的20%~30%,专业课程占70%~80%。(2)专业课程的理论课和实用技术(包括实验实习)的比例为各50%,甚至有的学校或专业能达到1∶2。(3)韩国职业教育课程强调实用性。(4)真实场景下的教学。(5)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庆南情报大学新材料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为例,除去基本素养培养的课程外,在21门与专业有关的课程中只有4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有7门实验实训课程,其余10门课程也是工程技术课如新材料分析化学、化妆品工学的理实结合的课程。

2.2实践教学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大多数韩国从事职业教育专职教师约70%都有多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外聘兼职教授较多,均来自韩国各企业,具有一线的工作经验。庆南情报大学,计算机网络专业专职教师8名,兼职教师8名,而新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专职教师4名,均有多年企业经历,企业兼职教师15名。教授配备助教和学生助教,主要配合教师教学。为教师安排教室、布置实验室、准备设备和耗材等,使教师既能专注教学,又可感受到职业的尊重。教授既讲理论也担任实验指导,负责一体化教室设备器材的使用、维护、完善及规划。韩国实行“教授负责制”学生从入学开始,每个教授(教师)都要负责所任教10名左右学生的生活、学习及专业的规划和最终的就业指导。教授进行专业教学的同时,要与3~5所企业建立联系,具体负责学校和企业的合作。

2.3注重学生的交流技巧,诚信的态度,人际关系,敬业精神与团队精神的能力培养韩国十分重视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力争世界一流的意识。除正常专业教学,学校还开设创业课程,设有创业辅导员,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创业。通过定期参观教育基地、参加公益活动、礼拜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性教育。如庆南情报大学实施无人监考考试,不仅减小了监考老师的工作压力,更是对学生进行诚信品德教育。

3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发

3.1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但由于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的偏差,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还存在着仅重视“双师型”师资建设结果、数量增加。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教师虽有较高学历,但从学校到学校,虽称得上“双师”的,但只是考取了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而已,不能真正称得上“双师”素质教师。韩国专门大学中专职教师70%以上来源于有多年企业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不仅保证了职业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关的职业能力和极强的技术操作技能,了解生产现状和职业工作过程,在教学中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具有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参与企业科技开发的真才实学,无形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因此,学校教师招聘应从主要从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转变为从热爱教育事业,有多年企业实践经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

3.2实践教学注重高效性高职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纷纷推出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尽管如此,高职实践教学低效或无效状况并没能得到根本改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部分教师由于对生产实际没有深入了解,还不能设计出符合专业需要,符合职业特点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

(2)适用教材匮乏。一方面,教材建设重理论课的建设,而对实训实习的教材建设重视不够。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的技能变化较快,而且通用性不强,导致教材成本较高,出版社积极性不高。

(3)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不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所较少。

(4)校外实习实训机构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动力。因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既需要资金的支持,也需要***策、人才的支撑。

3.3教学质量注重社会评价2008年5月,***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与2003年2月***高教司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相比,该评估方案增加了企业、行业等社会评价元素,注重用人部门对毕业生质量的实际评价,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就业率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一个重要指标,但在我国,学校毕业生统计标准低,因此各个学校就业率均较高,以签订就业协议为准,多数在90%以上,不能充分反映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韩国学校也非常重视学生毕业后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只有企业为毕业生交纳保险金满一年的学生,方能纳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因此,其韩国专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高,自2000年以来,2009年韩国专门大学就业率最高也只有85.7%,2012年就业率仅60.9%。此外,韩国通过严格的资格证制度来评价职业教育机构毕业生的质量。目前,韩国技术资格鉴定非常严格,其通过率仅为20%。而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开始“双证书”教学的大力推行,但由于职业资格认证部门繁多,证书含金量层次不齐,甚至有的证书纯粹沦为敛财手段。高职院校很多专业毕业生资格证书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学历和职业资格有很大割裂。评价教学水平,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应是对专业更为全面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例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这就为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在新形势下,在抓好高等职业教学的同时,如何抓好高职德育,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职特色、社会认可、企业欢迎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复合型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德育在商职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的十六大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最为根本,是人的素质的灵魂。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面向社会需求,适应市场需要,为企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简而言之,就是有知识、懂专业、能操作、下得去、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不能忽视德育在高职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在注意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培养的同时,必须注重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道德的发展,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有高水准的道德。合格是前提和基础,实用是条件和要求。道德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技能教育是教会学生做事的本领,做人是成才的前提条件。不会做人就难以成为有用之才。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云南大学校训“会泽百家,至公天下”都讲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如果把学校专业知识教育比做筋和骨,道德教育就是气和神。因此,德育与智育并重,不能厚此薄彼,否则我们培养出的人,有知识,没有教养;有目标,没有信仰;有欲望,没有理想。这样的人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要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绝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可以包容的。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高职教育应当把道德摆在首位,在新的形势下加以认真落实,使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成为一句空话。

二、当前高职德育存在的主要问厄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的重要性和地位从理论上讲,学校领导和教师无一不接受,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总难摆到“首要”位置,难以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往往成为“社科部”、“公共课”部的事,形不成合力,处于“单打一”的状况,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就更难以达到。笔者从教学的实践中感到,当前高职教育重视技能培养,忽视德能培养的情况依然存在,除领导重视程度、师资配备、资金投人等方面摆不上重要议程,空洞抽象的要求多,实实在在的支撑少以外,高职德育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四个不到位”。

1.认识不到位。确立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还需要克服认识上的偏差,走出两种误区。一是要克服那种高职教育就是单纯进行专业知识、劳动技能的职业教育的偏差认识,走出重专业知识传授,轻德育的误区,牢固树立授业首先要传道,教书首先要育人的思想。必须把德育纳人教学的整体规划,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决不能把德育当成软任务、虚功夫,使之流于形式。二是要引导学生克服那种上学只是学文化、专业技能的偏差认识,走出重专业知识学习、轻思想品德修养的误区,牢固树立要学会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的思想。

2.教育模式不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所有制并存,人们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带来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巨大变化,必然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出双重表现形式,既有明显的进步,又有模糊的困惑;既有竞争意识增强,也有集体主义淡薄,价值取向趋于实惠,奉献和索取等价交换的信条;既有一定的理想追求又有较强的功利主义思想。这些变化,给德育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四差”:一是传统的道德内容、教育观念与现实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二是陈旧封闭的教育方式与开放复杂的社会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三是简单化、机械化的德育过程与学生的思想***治素质的形成复杂化之间有着“逆差”;四是德育目标与培养人才的需求和实际状况之间有误差。这就需要广大德育工作者,面对21世纪人才竟争的时代,与时俱进,顺应时势,建立新的德育模式,以适应新时期培养人才的需要。

3.方法不到位。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撞击的过程,是一种情感的双向交流。长期以来,德育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强调正面灌输,教育者以宣传道理为主,属于“灌输”教育,这样教有其强化效应的优点,但是形式单一,单向传播,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社会实际不够紧密,缺乏双方交流,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引起学习兴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管教式”的教育方法。辩证地认识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提倡“双交流”、“互动式”、“教学相长”,使教育内容通过“载体”,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只有通情才能达理,这才符合***中央提出的“德育工作要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要求,德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4.教材改革不到位。教材是搞好德育的根本依据,高校德育教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带来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给德育也提出了挑战。高校德育不尽如人意,教材改革跟不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特别是高职高专的教材显得更突出,德育教材不像工科教材,成型成熟。因此当前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是要按照***的十六大报告谈到关于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指出的:“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目标要求,下功夫编写出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实际的教材,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既不能丢“老祖宗”,又要赋予德育新的时代内容。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德育的地位作用,“教书育人”的道理一直在强调,几乎无人不晓,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始终摆不上重要位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流于形式和口号,时而德育变成“附加搭配教育”,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集中力量去研究解决。笔者认为,确立德育在高职(高专)素质教育中重要地位以及解决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建立一个机制,处理好三个关系,做到三个结合。

1.建立一个机制。要把德育工作列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德育与智育并重,建立***组织领导和全面协调,行***专门负责,部系落实,团委、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德育和思想***治工作机制,同时还应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做到教育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型的高职高专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例3

2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

虽然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培养目标均是根据护理职业岗位的要求来确定的,但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有很大差别。中职教育以培养中等实用技能型人才为主,高职教育强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规格比较。

3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

中等职业护理教育偏重于对学生实用技术的传授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出现了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文化基础、专业基本理论和综合素质薄弱是中职护理教育的短板。因此,将中等职业、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培养的重点应放在文化基础课的深化、专业理论课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上,以达到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整个培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基本实施模式为“1+2”。通过1年的在校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达到初步运用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而后进行为期2年专科护理能力的顶岗实习,为今后从事专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护理专业中等职业、高等职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见表2.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例4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专业服务地方、按照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课程建设的实质问题是教材的组建,教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即教材在内容、质量上要符合职业岗位群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将教材建设作为衡量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目前,各医学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着专业设置多和课程建设中教材选用困难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更严重地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此,要大力发展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临床第一线服务与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客观上必须高度完善教材改革和建设体系。

1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孕育出了许多新生的职业岗位群,这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特殊要求,各高校为了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了许多新专业,扩大了办学规模,建立了新的办学模式,但在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却出现了许多现实性的问题。

1.1缺少符合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对口教材

目前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大致有4种来源:一是应用中专教材或是在其基础上增添内容;二是借用本科同类教材,由任课教师删减、增补而成;三是由部分医学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联合编写而成;四是由个别专业的一些教师自行编写。这些教材多数仅注重内容上的增减变化,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基础理论分量过重,应用技能比例偏小,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职业教育教材的特征与要求。

1.2缺乏科学理论曲支持,教材内容存在不足

由于缺少对职业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调研分析,编写的教材难免出现体系不明、内容交叉或重复、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不少教材不符合临床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有的教材虽然冠以“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名,但其内容仍是原专科或成人高校教材的翻版。

1.3与专业赦材配套的实践性教材严重不足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学时要占到总学时的1/2以上。目前实践性教材的不足已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教材中虽然附有思考题,但也只能供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而已,缺乏实践技能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知识。而且实践性教学操作指标体系与临床实际差距较大,技能操作规范性不强,各种衡量指标缺乏统一标准。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不能与临床实际乃至国际同行业接轨,这制约了其毕业后的择业去向。

1.4各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自成体系,缺乏沟通

如新生儿生理特点、母***喂养等知识点在《妇产科学》、《科学》等教材中都有出现。因教师各自理解的深浅与角度不同,导致一方面重复讲述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表述上的不一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1.5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缺乏衔接

“双证制”是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但目前教材的内容与国家劳动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内容缺乏有效的联系与衔接。

2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剖析

2.1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写人力资源匮乏

近年来随着各院校的连年扩招,导致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师资的数量、质量及结构比例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而无暇顾及教材的编写和临床技能的提高。新的职业岗位群的产生,对教材内容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就目前看,各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补充的主要来源还是各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传统教学模式教化下的从课堂到课堂的“灌输式”,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材编写上都很少涉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特别是贴近目前临床实践的知识点。

2.2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和鼓励

编好一本教材需要编写人员经过数年的素材积累,同时吸纳国内外同领域的新知识、新观点、新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付出的劳动非常多,过程也很艰辛。一些优秀教师经过多年编写的教材因种种原因只能作为校内自编教材使用,因为想正式出版要经过繁杂的程序,与出版商签约需承担一系列的风险。另外,教师编写教材付出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出版社给的稿酬往往和个人销书量挂钩,如果没有推销业绩就等于无私奉献。上述原因极大挫伤了年资高的优秀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年轻教师编写教材也是迫于校方的一些***策而为。这样一来编写人员整体素质降低、人数减少,加之编写时间仓促,教材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2.3赦材出版发行中的利量驱动导致教材出版中的短期行为

近年来一些出版商出于“抢时间、拼速度、争效益”的动机,很难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组织人员编写教材。在2006~2008年,笔者参与编写了6本教材,可见教材编写中普遍存在教师编写任务重、时间仓促(多为2~3个月)、组织不规范(如个别出版社没有规范的编写大纲、模式)、任务体系不明等问题,个别出版商为了“抢时间”不召开审稿会。由于上述原因,出版的教材内容陈旧、专业术语不规范、语句不通、错别字多、观点含糊不清、操作流程不规范等。

2.4教材编写与出版的组织协调未到位

***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根据某个行业、地区以及具体岗位的要求来确定闭。目前各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许多院校在教材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积极和有关出版社配合把各自的教学改革成果编写在教材中。但这种联系往往是单线的、偶然的、零星的,缺乏宏观引导与推动,这就很难推出一大批能够反映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精品教材。

3构建和完善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措施

职业教育应积极倡导“教参式”的教材观,因为“活化”教材助于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教师的手、脑,使教师逐步转变为一个能自主教学创新的“导师”,有助于其拓展教学空间、释放课堂潜能、增加课堂信息量、促进教与学的互动。

3.1医学高等职业赦育教材建设应莲循的原则

3.1.1教材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在设置教材内容时应做到:基础课程教材体现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教材改革不仅要注重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还要注重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做到突出重点难点、精选基础核心内容,不断研究解决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与职业教育教材内容相对稳定、教学时间相对有限的矛盾,以形成合理的教材结构。

3.1.2教材内容的职业性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在于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应当将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认证考核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教材中,使学校教育真正符合社会需求,使学生毕业前就能顺利通过相关专业的资格认证考试,使其毕业后能持证上岗。超级秘书网

3.1.3教材内容的统一性教材是师生教与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现在许多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是综合性的,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同时,不少职业技术岗位又是高度专门化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和训练才能上岗。为了解决综合性与专门化之间的矛盾,一些课程的教材应采用模块式内容结构,对知识与能力进行有目的的综合,每个模块既是教材的有效组成部分,其本身又是相对完整而又开放的单位,便于组织教与学。

3.1.4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的适应性教材内容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能力培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使学习能力强者在短期内完成学业或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差者通过取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或发展某些职业技术特长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3.1.5教材内容要富有弹性基础类课程教材内容要有一定的覆盖面,满足大专业对学生理论、技能及基础素质的要求;同时要留有余地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修或探究学习的需要。教材内容应尽量以模块式组织,具有一定的可裁剪性和组合性,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模块裁剪、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

3.1.6教材内容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教材内容的组织多采用***表、示例、案例、知识卡片等形式,促进学生对概念及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并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能,以拓宽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领域。

3.2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组编程序

3.2.1广泛调研调研现行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征集使用者的建议;比较同类教材的优缺点;调查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在调研的基础上写出教材编写或修订的建议报告。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例5

对我国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构建必要性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主要从我国学位制度本身不完善、没有与国际通行制度接轨、我国学位制度的现实需求以及影响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1.关于我国学位体系本身不完善的讨论。

2004年2月28日,周济同志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就曾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学位体系是不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学位,给达到要求的毕业生授予一个学位,可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更加健康地发展,并且使学位体系更加完善。有学者认为,专科无学位既没有任何理论依据,也不符合国际通行的四级学位体制原则。四年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本科教育,理应授予学位,但高等职业教育没有相应专科、本科的学位设置,如果授予现有的学术学位,则不能凸显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色。所以,如果说我国学位制度体系本身存在缺失,是导致专科层次教育没有设置学位的历史原因,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被否定,是对高等职业教育不能授予学位的一种不公正的待遇。

2.关于我国学位制度没有与国际接轨的讨论。

有学者认为,大专教育也属于高等教育,而目前的高等专科教育主要涉及高等职业教育,但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不能被授予学位,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与国际教育接轨。许多国家及地区的职业教育都有自己的***体系和层次,如台湾的高等技术职业教育包括高等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相应地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系统。高移化是各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处的学位系统难以与国际接轨,这不仅会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也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交流。

3.关于建立高职学位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论述。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已经占到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数量的增多还不能证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吸引和培养优质学生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可以建立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将学生的学业考核以及就业选择与学位证书建立紧密关联,不仅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地位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副学士学位制度可以引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出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大批高质量的职业技术人才;二是随着国际一体化趋势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很多国家都已经建立了四级学位制度,跨国人才流动需要学位制度的国际一体化;三是长期以来我国专业学位集中在硕士层次,与之相应的其他层次学位缺失,人们重视学术性学位而轻视专业性学位,也是需要建立高职学位的重要原因。

4.关于高职学生没有学位影响就业和未来发展的讨论。

从社会的用人需求上看,用人单位要求提供“双证”,而高职专科生却面临没有学位证的尴尬,不仅导致学生就业困难,也严重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学位制度的缺失,难以促进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完善我国的现有学位制度。所以,有学者指出设立高职学位可以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把个人追求和学校的办学目标统一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功能与职业院校的就业功能联系起来,不断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学位的设置有助于增加学生就业的选择机会,使毕业生较之以往有优先被录取的机会,有助于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学位的设置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续进行本科阶段或者硕士阶段的学习,促进其未来的发展。

(二)国外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介绍与借鉴

对国外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介绍与借鉴方面的研究,以介绍国外相应的专科学位制度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以及基本特点为主要内容。

1.美国的副学士学位及其影响。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最早在介绍美国职业教育副学士学位制度基础上,提出可以借鉴这一制度培养专科人才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是郭玉贵。郭玉贵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美国副学士学位产生的历史背景、副学士学位的培养目标和特点、资格、类型、发展规模及科类分布。副学士学位的设立大大提高了美国初级学院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给我国大专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后来陆续又有学者介绍美国社区学院副学士学位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在特点介绍上与以往的研究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在其影响介绍上多有不同。相对而言,美国副学士学位制度影响较大,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都受其影响,但这些受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完全照搬此制度,而是根据自己的教育发展状况以及国情或地区基本状况加以改造并创新。

2.日本和瑞士的学位制度。

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有自己的特点,改革的领域涉及高等专科学校、短期大学和专修学校,改革的内容也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高中职业教育改革、短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专业研究生教育和社会职业教育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高等专科学校开始增设课程,扩展学习内容,毕业生在原来授予副学士学位的基础上再修业2年,达到要求的可以授予学士学位。日本的学位体系比较完善,不仅涵盖了职业教育学位,并且包含了不同类别的职业大学,学位层次上没有局限在专科层次,而是向上发展到本科、硕士层次,这是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的。瑞士的职业教育改革在学位设置上也有本科学士学位层次,其学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1995年瑞士制定并颁布了《联邦高等职业学院法》后组建的7所与大学水平相同的联邦高等职业学院;另一种是由原来的高等专科学校改组成的高等专业学校,又称为“应用科学大学”。学生经考试取得职业会考证书可以进入以上两类学院学习,合格后可以获得职业学士学位。从2006年开始,瑞士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试点,2008年推广施行。瑞士虽然没有专科层次的学位,但高层次职业教育体系比较完善,为学习者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英国的基础学位。

基础学位是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结果,是为了优化英国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而建立的两年制新学位。对英国基础教育学位有代表性的研究是许明的《从基础学位制度的建立看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该文探讨了英国基础学位制度建立的背景和原因以及英国基础学位的主要特点。英国基础教育学位设立的背景和原因与其他国家多有相似之处,都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密切相关。英国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巨大,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高技术人才来满足社会的变化。但是,长期以来,英国高等教育重视学术型人才培养,而忽略职业教育的发展,导致高等教育趋向教育类型的单一化,技能型人才培养受到严重冲击。在就业上,单纯的学术型人才就业困难,难以满足用人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英国从2000年开始改革,实施新的高等教育资格计划,即基础学位制度。“基础学位制度的建立,标志着英国***府真正开始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开始把培养应用型的中级人才当作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构建策略探索

1.借鉴外国经验设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副学士学位。

在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结构层次上,有研究指出,可以通过完善专业学位制度,形成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位设置为副学士、技术学士、技术硕士或技术博士,逐渐形成职业技术教育完善的学位体系。也有研究者建议在我国设立学术教育、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学术教育包括学士、硕士、博士;技术教育包括副技术学士、技术学士、技术硕士、技术博士;技能教育可以设立副职业学士、职业学士、职业硕士和职业博士,从而形成体制化、制度化的学位制度。关于具体构建措施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学习和借鉴美国副学士学位的做法,制定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与本科教育的衔接机制和配套措施,保障副学士学位的实施有法可依。在课程设置上,借鉴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实践性的特征,注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实际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也可仿效美国,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专家、生产一线的工人等兼职担任教师。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本土化探索。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本土化探索方面,除了以上建议引用国外的副学士学位以外,重要的实践探索有“能士”学位,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相结合设立学位的构想。有研究者指出,我国高等职业学位体系构建可以考虑以下方案: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和质量,建立***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仿照美国、日本和台湾(美国副学士、日本专门士、台湾技术士)的学位制度,设置“能士”初级职业学位和四年制的学士职业学位。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可以考虑和我国的专业学位相结合,专业学位以职业为背景,重在培养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与专业学位教育性质相似,存在交叉点。此外,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授予模式构建研究方面,值得推崇的是曹必文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授予模式构建》,作者从学位的类别与层次、学位授予资格的认定、学位攻获者的培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学位授予(授予标准、授予程序)和学位评价(评价目的、内容、方法)方面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授予的模式。

3.“工士”学位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尝试。

目前,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学位设置,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上,影响较大的是“工士”学位。“工士”学位之所以引起了广大媒体的关注报道,原因在于这一学位进行了实践层面的尝试,开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授予合格毕业生学位的先河。2014年6月20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1103名达到学位授予要求的毕业生授予“工士”学位证书,引起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批评声、赞扬声一起涌来。有人认为,这种探索是有价值的,不应该仅停留在学校层面,更应该在国家层面加以承认和完善“,工士”学位对于纠正社会观念、消除职业教育歧视也大有裨益;也有人提出批评的意见,给职业教育学生一个“工士”学位,除了加剧学位的泛滥,无助于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学生弱势和受歧视的现状。总之,不管批评还是赞成,授予“工士”学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伟大尝试。

二、对研究现状的反思

(一)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思考

在文献分析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相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职业教育的研究明显薄弱。从的数量和质量整体上看,职业教育研究明显落后于其他教育研究领域,从为研究者提供发表文章空间的学术期刊数量和层次上看,也存在明显不足。国内关于职业教育研究的期刊较少,专事职业教育研究的核心期刊就更少了。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研究者以及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者的视角分析,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人员层次、的数量和质量也参差不齐。研究者多集中在高等职业院校和部分职业教育研究机构,高等职业院校的研究能力以及对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视程度明显落后于我国其他类型高等教育院校,研究机构深入高等职业教育一线的实践研究也较少。另外,我国一些重要的权威期刊,鲜有专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的文章,只是在一些进行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研究的论文中有些许提及而已。所以,建议我国重要权威期刊要更多地关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研究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做出贡献。

(二)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内容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分析,对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背景、特点等的介绍,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模式、建议、策略等的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必要性的研究侧重于事实陈述,列举我国职业教育学位制的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缺少对事实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和挖掘。比如,研究者质疑我国学位制度没有设置专科学位,都认为这是我国学位制度的缺失,是一种不完善的制度,但几乎没有人去剖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国外高职学位介绍上,事实陈述较多,以介绍为主,很少进行深度比较研究,尤其是与我国现行的学位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的文章较少见,这样不利于我们借鉴和吸收这些学位制度的精髓,也不利于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有些研究虽然提出了某些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但分析不够深入,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对策思考。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或者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学位层次的分析借鉴上,缺少具体实践,如学位的授权、学位的衔接与评价等。对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社会功能、价值的分析非常欠缺。已有研究仅从实践层面,如社会需求、国际趋势、就业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这些方面固然重要,但如果能从哲学或者社会学层面进行价值思考,对于我们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本质内涵、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有利于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构建提供深度的哲学思辨。“学位的主体需要、学位的客体属性、学位的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位主体的实践活动与价值的实现是我们理解学位价值内涵的四个基本范畴,决定了我们对学位价值认识的基本思路。”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设立也需要考虑这四个范畴,它们的基本内涵以及外延、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学位问题和构建学位体系的核心内容,所以对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价值的探讨至关重要。

(三)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方法的问题

研究者都知道研究方法对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就像生产工具对于生产的重要性一样,没有好的研究方法,或没有适合研究主题的研究方法,研究工作就会受到阻碍。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方法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体采用的研究方法。从以往研究可以看出,研究者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在分析我国学位制度、介绍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时多采用文献分析法,但从文献的掌握程度来看,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实施效果的具体现状分析较少,这反映了研究者对这方面的文献搜集整理的力度不够。还有就是比较研究法,在介绍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时使用较多,但一般性介绍较多,进行比较分析后的高度概括少。访谈调查研究、定量分析研究以及行动研究方法的使用还是空白。二是方***问题。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研究很少,当然也没有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方法的研究。已有的关于方法的研究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借鉴其他领域(如哲学、教研究与探索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的研究方法,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研究,当然也可多方借鉴。“方***在人类认识上一直存在着三个不同的领域,表现为三种形态,这就是哲学,逻辑学,部门或个别科学方***。”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能否创立自己的研究方法体系,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希望可以借鉴其他更多领域的理论基础充实职业教育的方***基础。

三、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总体来看,我国对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研究和讨论,已经引起了***府和有关***门的高度重视,并已上升到国家***策层面,这是可喜的一面,但今后具体操作层面的任务会更重,将给研究者以更大的挑战。宏观上,国家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微观上,高职院校如何进行改革,如何在实践层面上进行制度设计、课程安排以及学业考核等,都是将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重视国家的顶层设计和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发展保障水平是《决定》中提出的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每一个发展目标又涉及职业教育的诸多具体方面,这是今后研究者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所以,笔者建议应从国家的顶层设计和高职院校的实践两个层面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在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基层院校的实践契合上提供研究参考。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也有很多,需要研究者站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结合自身的实践,以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发展为目的,进行创新性研究。例如,前面提到的“工士”学位就非常值得推崇,是结合高职院校改革实践的有益尝试。

(二)以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构建为起点的学位体系改革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内部的事情,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构建也不仅仅是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单独行为,而是牵一发动全身,影响我国整个学位制度,甚至是影响我国整个教育领域改革的重大问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沟通,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实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等,都需要加快发展和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构建是各项改革取得成功的出发点。我们可以首先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并以此为出发点,逐步改革并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学位体系和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和制度的构建研究要着眼大局,立足于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和国家学位体系改革的全局。

(三)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或体系具体化问题的研究

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已成定论,得到了国家和***府的认可,以往研究中关于有没有必要建立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讨论,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现阶段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事情是如何构建的问题。一是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本身的问题,如层次问题、模式问题、具体的管理体制问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问题等;二是实践层面的具体问题,如学位授予权的审定、学位攻读者的培养、学位的授予、与高级学位的衔接和学位评价等多方面内容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三是高等职业院校本身的学位改革以及如何进行学位改革试点的问题;四是普通高等教育如何改革,以寻求如何与职业教育进行沟通的问题。除了以上这些问题外,在改革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其他各种问题,需要我们以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的精神来应对。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例6

1引言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专家系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使得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逐步实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能够更科学合理地进行班级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本文先将给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然后对课程信息化的建设思路进行探讨。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高等专业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趋于成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建立以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通道贯通、开展终身教育为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符合工作岗位所需,也就是侧重于实用性,要保证实用性必须实现产教融合,同时也能够向上接洽更高层次的教育,这对于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随着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这将不是问题。

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完成的,课程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实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实现教育个性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那么,课程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什么样的思路呢?首先,要考虑的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主要由四个方面的需求来确定:一是要满足岗位所需,也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这需要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课程内容随着企业需求的变化进行同步调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二是学生自身的需求,有的学生需要专升本,有的学生想要扩展专业知识,这些需求与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三是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需求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四是再教育和提高方面的需求,也就是终身教育的需求,这方面需要提供的内容与学历教育的差异更大。要同时满足这些要求,对于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可谓众口难调,但随着信息化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采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实现课程内容的检索和组合,按需提供给受教育者,进行差异化教育,可以做到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和需求完全对接。其次,需要考虑高等职业教育中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在进行课程内容开发的同时,需要考虑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教师如何来组织课程内容,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如何使教学具有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这里,重点要抓住两个方面:第一,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要丰富。每个人在接受知识时对不同种类媒体的感受可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开发具有不同风格、不同呈现形式的课件,满足具有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需要。第二,教师角色要转变。由于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可能存在差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需要向教师导学、学生为主的方向发展,进行差异化教学。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变换和探索各种授课形式,积累经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对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方面,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内容编排和组合,开发适合不同学习风格的课件,其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传统的教学是不可能完成的,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把它变为现实,这需要我们要构建一个智能的信息化平台,我们也把它称为教学专家系统。该平台根据对企业和学生的需求及自身基础进行课程内容的筛选和组合,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给出最优化的课件和资料,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验过程或实训过程进行监控和考核,同时开展线上与线下的辅导和讨论。课程信息化可以实现针对每位学生的测评和考评,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在授课之前,可以对学生进行基础测评,测试结果将会反映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课程信息化还可以方便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评,对于操作类的项目,还可以实现过程考评。过程考评能够监测学生的操作过程和思考过程,通过教学专家系统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思考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思考模式、思维方式,提供最佳的学习建议。过程考评是未来课程信息化的一大发展方向。课程信息化建设还需要提供线上和线下的辅导与讨论,这需要智能化的平台来实现。通过这个信息化平台,学生在学习和做项目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做支撑的教师或教学专家系统能够提供解答,进行讨论,并根据回答和讨论所反映出的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为下一步学习提供建议。实验室和实训室的建设需要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改造,并符合教学的实际,同时也要考虑和信息化平台有效对接起来,并且探索建设全天候的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实验和实训得到充分的时间保证,并将实验、实训过程监控和考评等纳入到信息化平台中。信息化还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展到远程教学,实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4结论

本文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给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思路:首要考虑课程内容,其次考虑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并且建设智能化的教学专家系统平台来组织课程内容和呈现形式,实现测评和考评,以及进行线上线下辅导和讨论,高效地实现个性化教学。

作者:吴树兴 张秀琴 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例7

二、高职教育国家制度的建构

近年来,中央***府不断强调要建立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副部长鲁昕多次强调,今后一个时期,要充分挖掘和深入总结各地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经验,将成功案例上升为国家制度。④从目前来看,我国高职教育的国家制度虽未成型,但已开始建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决策与管理制度,即什么样的国家机构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负责,并实施对高职教育的管理;质量标准及保障制度,即国家如何通过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来保障高职教育的发展质量;国家课程及考试制度,即是否存在一个统一的课程与考试制度,以保障国家教育目的的达成;高职教育的资源配置制度,即国家通过什么样的资源配置形式来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1.决策与管理制度。高职教育在管理上一向以省级***府为主。近年来,国家通过成立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等协调机构,将高职高专处由高教司划归职成教司统筹管理,支持和引导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运作,直接介入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使得中央***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指导不断强化,对高职教育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强,教育改革的主导权逐渐由地方转为由地方和中央***府共同掌控,体现出浓厚的“国家化”倾向。

2.质量标准与保障制度。2000年以来,我国通过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质量评估标准、教学标准、专业设置信息等措施,初步构建了高职教育的国家质量标准与保障制度。2000年,***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从领导能力、师资队伍、办学规模等方面规定了高职院校的设置标准。2008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方案颁布,高职院校的评估工作有了正式标准,并进入常态化阶段。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出炉,标志着高职质量评价体系的初步建立。同年,高职教育领域410个专业有了国家统一的教学标准。此外,国家还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信息平台,对全国专业分布情况进行年度统计并向社会公布。通过这一系列标准、评价体系的与实施,我国形成了国家***策引导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办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制度,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办学起到了规范引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质量标准与保障体系使国家意志开始强力介入高职的办学领域,对于破除地方利益、引导高职办学为国家利益服务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国家课程与考试制度。国家课程是指在国家统一标准下讲授、实施国家教育目标的课程,如语文、数学、外语等公共课就属于国家课程。目前,在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领域还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但中央财***支持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及高职教育国家精品课程都对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起到了规范与引导作用。如果说公共课等课程是“显性”国家课程,那么共享资源库和精品课程就构成了“隐性”国家课程,通过“显性”与“隐性”的国家课程建设,我国建构起高职教育的国家课程体系。在考试制度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国家考试制度的作用,在技能大赛中获奖就相当于获得了“资格认证”或“升学凭证”。例如在某些省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奖的参赛者经过相应的理论考试后,可以直接取得高级工资格认证或技师职业资格,有些可以入本科院校就读。对于这种现象,周济同志表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揭示了技能大赛具备国家考试制度的性质。国家课程与考试制度的建立是中央集权的标志,有利于保障国家教育目的的实施,对构建民族共同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4.高职教育资源配置制度。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的经费主要由地方***府承担。2004年之后,高职教育的办学经费逐步多元化,特别是来自中央***府的经费开始增多,中央开始通过“中央财***专项资金”的方式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2004年,中央投入专项资金启动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财***大规模支持职业教育的重大项目,截至2010年,中央财***已投入38.6亿元支持该项目。⑤从2006年开始,中央财***投入40亿元开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2012年,中央财***投入20亿元,支持976所公办高职院校的1812个专业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同时,“十二五”期间,中央财***将投入至少26亿元专项资金全面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上计划中央投入累计已超过120亿元。中央***府投入的加大,意味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影响日益加深。高职教育国家制度的初步成型,意味着国家建立了相对统一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管理体制、质量标准,并对课程内容和教育目标进行控制。高职教育国家制度建立的过程,是国家不断强化对高职教育干预的过程,也是高职教育“国家化”趋势加强的过程。

三、高职教育“国家化”方式、方法的形成

近年来,中央对高职教育进行宏观调控的方法越来越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通过法律和行***手段实现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管理。在这方面,我国建立了一整套规范高职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如《教育法》规定由国家举办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法》规定大学包括高等职业学校,进一步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系列中的法律地位。此外,《劳动法》《就业促进法》《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也建构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制度框架,《职业教育法》的修订近期也已纳入国家立法规划。总体上,近年来中央***府针对高职教育的立法意识不断加强,立法层次由片面化走向综合化,从单项教育立法逐渐转向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法体系,教育立法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管理和规范也更具深度和广度。

2.运用拨款和项目等激励手段,不同于以往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在这方面,中央***府娴熟运用拨款、项目激励等多种方式,调动各方积极性,引导、激励高职教育达到国家设定的目标,自动、自觉地为国家服务。在拨款方面,中央***府不负担高职院校的常规性经费,高职院校拿到的国家经费主要是专项拨款,但这种专项拨款往往带有附加条件,是国家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在项目激励方面,近年来,中央***府越来越频繁地通过各种项目支持、引导高职教育建设。如2006年以来启动的国家示范校、骨干校项目、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部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以及高职教育实训基地项目等,都由中央财***支持,这些项目投入巨大、覆盖面较广、涉及点多,极大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硬件条件与服务能力,也使国家意志深深嵌入高职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

3.确立高职教育“国家化”的典范。这方面的典范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示范校建设具有典型的“国家化”色彩,首先,它在理念上凸显“中央引导”的原则,中央对各地的示范校提出“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全局性建设目标,并对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彰显中央对高职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引导的意志。其次,在操作方法上,示范校建设由中央扶持,中央财***分期投入24亿元专项资金,撬动地方财***投入60亿元,形成了中央引导、带动地方的“四两拨千斤”的建设模式。再次,中央对示范校的建设、实施、质量进行严格监测,保障国家意志在示范校建设中的体现,形成了高职教育实施国家意志的监测与保障模式。最后,示范校在招生上打破了高职院校一般在办学区域招生的常规,明确规定要逐步扩大跨省招生规模,跨省招生比例不低于30%。招生的全国化对于突破高职教育的“地方化”具有重大意义。通过示范校建设,中央对高职教育的宏观管理能力得到了加强,国家意志在高职教育领域得到更深入的执行,一批由中央扶持、为国家战略服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层面接受中央指导,招生全国化的典型高职院校成长起来,高职“国家化”的典型案例得到了确立。在示范校的辐射、引领作用下,受中央***府影响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高职教育的“国家化”趋势得到巩固。总体而言,中央***府运用立法、拨款、项目激励、确立典范等方式和方法,设定高职教育目标并进行质量监控,加强了国家对高职教育领域的控制。

四、高职教育“国家化”趋势的影响

高职教育领域的“国家化”趋势实际上代表了中央***府在这一领域的集权倾向,虽然这种集权倾向在提倡教育分权的时代显得吊诡,但正如挪威教育家波•达林所说“:有分权发生的地方就需要重新定义中央的作用。分权和日益强烈的中央控制有可能在同一系统内同时发生,结果将形成更加紧密结合的系统”⑥。换言之,分权和集权不过是硬币的两面,无论是进行分权或者集权,其共同目的是使教育活动更有效率,更能促进教育的发展。在这方面,高职教育的“国家化”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概括来说,高职教育“国家化”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有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高职教育市场从区域分割走向统一。在高职教育领域,由于管理体制以省为主,各省高等教育系统各自为***,形成了高职教育“地域分割”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高职教育存在“诸侯经济”和“马太效应”两种现象,造成高等教育资源流动的区域壁垒,不仅影响人才的自由流动,加剧高职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而且严重妨碍教育质量的提升,不利于教育公平。有鉴于此,当前各地高职院校纷纷抱团成立区域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例如130多所高职院校共建“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但这种自发成立的区域联盟有其不可避免的松散性,还有赖于国家力量的整合来建立更为规范、统一、稳固的高职教育市场。中央***府作为全局性的教育宏观调控者,可以通过颁布国家职业教育规划、国家标准、职业资格考试等措施,打破高职教育各自为***的行***壁垒,推动高职教育统一市场的形成。同时,中央***府还可以制定竞争规则,维护竞争秩序,为高职教育提供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

二是有利于高职教育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当前,高职教育一些好的经验只能在小范围开展,难以形成国家制度。同时,高职教育的管理仍然以简单直接的方式为主,普遍缺乏规划。根据笔者统计,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有专门高职教育规划的地区不足1/3。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教育迫切需要优化高职教育的管理系统和制度建设。在这方面,国家可以组织力量,对各地的经验探索进行提升、凝练,形成理论概括,并进一步上升为国家制度,推动形成科学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同时,国家可以依据区域经济发展、企业用人需求、求学需求,制定全局性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统筹职业教育发展,并从国家层面对地方***府管理职业教育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做出进一步规定,使地方***府的管理有法可依,推动高职教育管理的系统化。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例8

(一)“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CBE)。该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学校首先聘请各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确定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然后组织相关教学人员,将相近的各项能力归纳成教学模块,指定教学大纲,并以此施教。该模式的科学性在于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宽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模式“双元制”。该模式以德国为典型代表。其一元是指职业学校,旨在传授职业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旨在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其主要特征是让学生一面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练习,一面在职业学校里学习专业理论及普通教育课程。该模式培养出的“专深型”人才,满足了以中高端制造业为主的德国产业结构所产生的现实需求,对保持德国在国际上的经济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功能,被人们称为德国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

(三)“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模式(CBET)。该模式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它通过分析职业能力确立权威性国家能力标准,再以此确定学员的等级水平。国家能力标准的确定,能使每个公民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并可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所需的职业资格。因此,该模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四)单元制。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的模式,其指导思想是从集中练习转向个别练习,从重视过程转向重视结果。

二、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

在美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机构是社区学院,采用了“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社区学院已发展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为主并兼顾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职能的所在社区的文化和教育中心。数以千计的社区学院不仅构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金字塔”的基础,而且因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在世界高等教育界受到广泛的赞誉。

在德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是高等专科学校以及校企联办的职业学院。值得一提的是校企联办的双元制职业学院,注重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自有利的条件。在企业,学生能在实际的操作中获取实践经验,能亲自经历技术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变革,也能学会各种适应社会的能力、态度和行为方式;而在学校,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灵敏的思维能力和把握科学的方法。两方面的结合,使得毕业生能很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能轻松地适应工作环境。

在英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多科技术学院。多科技术学院的特征可以用灵活多样来概括。一是课程灵活多样,学院既有全日制课程,也有工读交替制课程,还有夜校、脱产短训班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部分时间制课程。二是证书灵活多样。学院不仅提供各种学位课程,而且还鼓励学生通过选修拿到各种资格证书。英国采用的全国通用职业资格证书(GNVQ)模式,通过颁发GNVQ来推行能力本位教育,将生涯教育的思想渗透于教育体系中,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等值体系”来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正是这些特征赋予了英国多科技术学院强大的生命力。

在澳大利亚,实施职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公立的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和非公立的职业和继续教育学院两种,学生所取得的学历资格在全澳获得认可。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有三个特征摘要:一是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极具灵活性,每个公民可以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进入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澳大利亚的职业院校和行业雇主关系密切。职业院校的课程通常由学院和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大约半年至一年会更新学习模块,使行业的最新变化及时体现在课程内容上;三是授课的教师兼具学术教学经验和行业专业技能,教师定期离开学校到行业或企业专业岗位实践,保持和产业界的紧密联系。

在日本,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是的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办学特征类似于美国的社区学院,其专业设置灵活多样,且职业针对性强,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应用型人才。日本短期大学主要是为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而开办的。高等专门学校的宗旨是“教授高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培养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短期大学相反,高等专门学校所招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男生。由于采取小班制教学,进行个别辅导,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而高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很受用人部门的欢迎。

三、对我们发展职业教育的启示

从美、德、英、澳、日等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摘要:

启示之一摘要:通过立法等多种形式,规范高职教育的发展,为高职教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是职业教育得以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

启示之二摘要:灵活的办学机制,适合自身特征的办学形式,鲜明的办学特色,是职业学院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职业教育是贯穿于个人职业生涯全过程的一种教育,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体系增强灵活性和开放性,发挥多种办学形式的优势,为劳动者提供多种、多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从而也为自身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启示之三摘要:建立和完善国家资格证书制度和资格鉴定制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格证书体系,以保证各种职业资格间的相互认可,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力市场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例9

3、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想其实并不遥远。随着我国每年0.6%的城镇化步伐,他们不久将成为城市的主人。但是,想成为城市的主人必须要有生存的手段,他们的要求,就是为了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提供的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能让他们在此有生存发展的能力。现在,社会有些现实是残酷的,许多大企业对大学生的关注度很低,相反对技能型人才却很是青睐。为此,职业教育和培训也就成为新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来说,这无疑更加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例10

培养目标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内容。大学的类别与层次不同,其培养目标也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技术为核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为根本任务…。自从我国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针确定以来,“扛校企合作大旗,走工学结合之路”就成了广大职业院校的一种必然选择。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起步较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步深化,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企业进行了合作。由于学校所处的环境、专业的设置、双方合作的主动性及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所学校校企合作的内容、层次、形式、途径及程度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根据校企合作企业参与的方式和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1“企业配合”模式

最初的校企合作模式都属于这种模式,该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企业处于辅助地位。学校通过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学校提出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都采用这种合作模式。

1.2“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切等服务,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与企业建立横向联合体,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1。3“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

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院校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企业对高职学院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分享办学效益,企业通过参与办学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真正实现“教学__科研——开发”三位一体。

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达到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还是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和刚刚开始的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其合作深度与深层次的高级阶段相距甚远。

目前校企合作处于教育主管部门倡导、高职院校自发的状态,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的多。***府没有强制要求,企业参不参与关系不大,在当前人才相对过剩的情况下,缺乏主动性。到目前为止,地方***府没有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制定实施细则,使得国家很好的***策得不到落实,税务、人事、教育等部门分属不同的系统,没有进行很好地沟通,部门之间的***策和法规不衔接,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由于学校与企业的性质类别不同,资产隶属不同,管理方式不同,追求目标不同,加之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人事管理体制不同,企业人才与院校人才不能双向流动。在更深层的认知方面,不少院校并没有把校企合作看成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只是简单地把所合作的企业作为自己的暂时补充,偶尔聘请企业人员上上课,或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而大多数企业把高职院校视作人才制造工厂和人才招聘场所,偶尔来校开个人才招聘会或选聘几名员工。

3校企合作实践:建立“服务外包”机制,实施“工学交替”

服务外包(ServiceOutsourcing)-般来说指企业为增强核心竞争优势、降低经营成本,将企业内部某些服务性工作及某些周期性的活动或职能以签订服务合同的形式外包给相关服务供应商去完成。服务外包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低成本、高效益是服务外包对企业最大的贡献。超级秘书网

对于企业而言,与高职院校建立服务外包机制,将相关项目过程尤其是培训业务、知识流程交付相应院系完成,既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又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技术业务力量。另外,企业吸纳高职院校教师、优秀学生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市场调研,组成校企科研团队,就可以借助学校的科研技术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共同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难题,有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在“服务外包,工学交替”的模式下,高职院校参与双方各项科研技术研发工作,如玩具专业,学校教师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新型玩具的设计工作,不仅教师的技能能保持与一线企业的需求一致,同时优秀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工作通过学校、企业“工学交替”活动,学生将获得机会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实践,能更切实有效地展开技能训练,达成职业教育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模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模板

学习

电工与电子技术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电工与电子技术10篇,内容包括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与电工技术。2.网络辅导网络辅导系统是针对学生复习课堂讲述的知识点、解答学生疑问以及监测学生自身的学习成果而设计的,该系统中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

学习

智能电动车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电动车10篇,内容包括极氪智能电动车,智能电动车品牌选择。智能电动小汽车能在规定黑边线跑道内隔圈相互超车行驶,由于跑道较窄,因此采用自行改装的小车架进行电动汽车制作,经最后调试与测试,均能稳定地按要求进行超车行驶

学习

家属座谈会发言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家属座谈会发言稿,内容包括家属座谈会发言稿,家属座谈会领导讲话。我自己平时从不与人攀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我们的生活。曾经有朋友问我:你们还呆在那个山窝窝教书?你买房了吗?你家有车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只是一笑了之。不错,现

学习

智能玩具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玩具10篇,内容包括智能玩具100个,智能玩具科技。其实,这些智能型科技玩具虽然有促进宝宝教育方面的功能,但我们必须要知道:宝宝即使对新鲜的事物产生注意,也只是短暂的注意。所以,想要发挥这些高价玩具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就必

学习

电工学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电工学10篇,内容包括电工学概念大全,电工学经典整理。演示实验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积极动脑。在演示实验中,可以不拘束于教材的安排,由自己动手。比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器材,自主决定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学生发现的

学习

智能机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机10篇,内容包括智能机用了十年,智能机深度解析。除此以外,在功能方面,这款手机将会更加的智能化,紧紧地和智能机器人相关联。如果你回到家觉得很饿,但是又不想做饭,那就打开手机,点击做饭功能,就会有一个小机器人从手机里出来

学习

预算定额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预算定额10篇,内容包括预算定额对照实例,广东预算定额。建筑工程预算是工程应用的重要衡量标准,其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及计算规则夯实了基础、为建筑企业的报价提供了合理依据、能够有效的满足建筑企业对低价中标及评审的要求。

学习

银行内控合规工作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内控合规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内控合规建设年工作总结,银行风险合规工作总结。为贯彻落实“内控合规管理深化年”活动的开展,市行成立了“内控合规管理深化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董事长任领导小组

学习

高三历史工作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高三历史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高三历史教学计划安排表,高三历史教师月总结计划。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

学习

电工电子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电工电子10篇,内容包括电工电子知识大全免费,电工电子概念速记。(1)电烙铁:由于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热式电烙铁,功率为30w,烙铁头是铜制。(2)螺丝刀、镊子等必备工具。(3)锡丝:由于锡它的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散步在金

学习

手术室护士工作展望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手术室护士工作展望,内容包括手术室护士不足之处及展望,手术室搬迁工作展望和规划。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各学科领域有了更飞速的发展,伴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开拓,护理事业走向了更为专业、人性化的发展方向。另外,人们的生活水平提

学习

智能科技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科技10篇,内容包括智拓智能科技,智能科技类文章好句。智能微投影正悄悄崛起,成为新的科技热点。明基、海尔、索尼等巨头纷争,互联网公司土豆、小米等先后搅局,新兴科技公司极米、酷乐视后来居上。智能微投正顺应智能化大趋

学习

中餐餐厅经理工作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中餐餐厅经理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餐厅经理一个月的工作总结范文,中餐餐厅经理工作总结结尾。一、相关理论综述(一)顾客满意度理论1.顾客满意度的含义Cardozo(1965)首先将顾客满意的概念引入市场营销学的研究领域,认为“顾客满意就

学习

智能办公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办公10篇,内容包括智能办公场景,智能办公平台方案。智能办公建筑的形成除了经济、社会、技术及生活需要这些客观因素以外,智能办公楼本身独有的一些特点也加速了其本身的发展。也就是说,现代办公方式不仅仅需要办公建筑的

学习

维修电工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维修电工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维修电工技师论文大全3000字,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论文。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页(见附件2);3、开题报告(见附件3);4、中文摘要和关键词页:摘要字数在200至300字之间,关键词在3至5个之间;5、英文摘要和关

学习

小班学期家长会模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小班学期家长会模板,内容包括小班家长会模板,小班第一学期家长会发言稿。二、课程设置三、班级特色介绍四、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五、个别交流一、介绍班级情况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孩子们从托班进入了小班第二个学期了,记得我们的

学习

艺术培训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培训论文10篇,内容包括艺术培训论文,美术培训论文范文大全。要向专业化、高标准努力业余少儿艺术培训班的教学活动受学生来源广,绝大多数是中小学学生的客观因素制约,其教学活动一般安排在周六或周日,安排的教学内容要保证

学习

智能制造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制造论文10篇,内容包括智能制造技术方面的小论文,智能制造发展趋势论文。随着Internet和多媒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制造业也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并由此涌现了各种先进制造概念与模式,如敏

学习

婚礼男方致辞模板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婚礼男方致辞模板,内容包括婚礼男方代表致辞精选秋季,婚礼男方致辞素材大全。缘分使我儿子吴大勇和儿媳张瑞结为夫妻,作为父母,我们见证了他们相识、相知、相恋、相爱的过程。今天,他们终于牵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成为一对让人羡

学习

联通公司工作经验总结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联通公司工作经验总结模板,内容包括联通宽带小经验小总结,在联通公司的工作总结1千字。薪酬报告能帮助企业调整薪酬***策在高速增长的互联网行业,其薪酬体系则表现出了混乱的状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薪酬***策的制定不

学习

档案管理员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管理员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档案管理员工作计划,档案管理员工作总结范文通用。二、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调整我镇档案工作领导组,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下设办公室,确定专职和兼职档案人员。全面

学习

会计专科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专科论文,内容包括会计论文模板100篇,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课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资本市场上频频出现的会计造假事件和股市欺诈大案,上市公司账面盈利的真实性不断地受到人们的质疑.尽管某些公司的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