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论文第1篇
1993年,我校提出了“自觉班”的概念,当时只是对在常规管理方面表现好的,尤其是纪律好的班级给予表扬。
1996年2月以后,我们通过“制定标准、宣传动员、鼓励申报、组织争创、督查评定、推广经验”六个具体步骤,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争创自觉班”活动,后又对学生提出“争做自觉生”的要求。
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的认识逐步在深化。我们认为,优秀班集体有各种各样的模式,“自觉班”是樱花园中学创造的、以“突出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倡导学生自觉”为特色的一种优秀班集体模式。鉴于学生自觉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有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于是我们又策划了“学生自我教育工程”这一活动。
“学生自我教育工程”是“创建自觉班”活动的深入与发展,也可以说是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工程”,找到了一个促进学生成长,促使学生自觉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途径。
一、“第一期工程”(寒假期间的活动)
(一)活动的过程
1.策划与发动
首先,这一活动的开展是有理论依据的。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及全面发展的理论;素质教育与主体教育理论;此外,还有教育界对青少年年龄特征、生理心理特点在理论上的共识。
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教育自己。
在活动目标上,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在活动步骤上,我们确定了学生自我设计、学生自觉实施、班级总结验收、全校评优展示交流这样四个步骤。
对于活动我们把握住两点:一是教师、家长只起指导和帮助作用,突出学生的自我教育;二是不搞“一刀切”,培养学生的个性。
我们先后召开了班主任会、家长会、全校学生大会,层层进行了动员。为了广泛争取社会支持,寒假前,我校还与各有关居(家)委会取得了联系。
2.设计与践行
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怎样开展?我们认为,让学生自己设计是最能体现学生需要,最符合学生愿望,最能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最能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在学生自我设计前,我们给予了必要的指导,指出:“只要是有利于同学们自我教育的活动,都可以开展。比如,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自学习惯,可以进行家务或公益劳动,可以为环保做贡献,可以旅游、参观,也可以开展文体、科技、阅读、书法、摄影等各种活动。”
我们对“自我践行”这一步骤的提法是“自觉实施”。此活动是在寒假期间开展,不是在学校的直接监控下进行的,活动能否真正落实?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几个督促与检查的方式:
一是要求学生写“寒假日记”,真实记录“自我教育工程”实施情况;二是要求学生开学时以多种形式上交总结或成果汇报材料,如活动照片、实物等;三是印发了学生开展活动的家长评价表,由家长填写,开学时收回;四是印发了居(家)委会对学生开展活动情况的鉴定表,由居(家)委会填写并盖章,开学时收回。
3.总结与提高
为了巩固活动成果,开学之后各班进行了总结验收,召开了主题班会,全校评出“优质工程”93个。以这些“优质工程”为主要素材,学校用10块大展板,举办了“学生自我教育工程汇报展”,组织全校学生及其家长参观,达到了提高认识的目的,并以此作为“第二期工程”的动员。
(二)活动的效果
1.反映在参加活动人数及活动内容上
这次活动共吸引了534名学生参加,约占全校人数的82%。收到记载“工程实施”情况的日记、学生总结、家长反馈评价表、居(家)委会鉴定表等各500多份,照片676张,还有小制作等不少实物。
据统计,参加人数所占比例较高的活动依次为:家务劳动(92.1%),文体活动(85.6%),阅读(70.4%),环保活动(41.8%)。此外,像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和科技活动也能有一些同学自动参加,其人数比例分别为28.5%、22.1%和13.9%。
2.反映在对活动的认识与感受上
学生们通过这项活动受到了较深刻的教育。我们对参加活动的534人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自我教育工程中,你所做的一切”,为了“好玩”的只有9人,占1.68%;为了“完成任务”的有70人,占13.11%;而为了“接受锻炼,提高自我”的有455人,占85.21%。
学生们在日记、总结和问卷调查中写下了大量的感受。
初二(4)班刘洋说:“寒假里的每一天我都安排得很充实,很有意义。”初二(3)班骆晨琛说:“这个活动培养了我们的自理能力,我觉得我们都长大了。像这样的活动,学校应多组织一些。”初二(5)班李雅在帮助居委会出板报、清理环境后说:“在以上活动中,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懂得了不少道理,渐渐明白了美好的空间要自己去创造,以及为人民服务最光荣的道理。”初二(1)班董璐说:“活动后才明白能够自理、自立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而体谅父母、主动做家务又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初一(3)班高扬说:“路上,我看见有一个人把喝完的可乐瓶子随手扔在干净的马路上,正落在我的脚边。在以前我早把这个瓶子当球踢了,现在我把它捡起扔进了垃圾箱。”初二(4)班于弘说:“对下岗职工的采访使我认识到,学习的黄金时代是多么宝贵呀!”初二(2)班吴海楠不仅采访下岗职工而且劝她们:“出去走走,一定有合适的工作在等着您!”
3.反映在学生的变化上
通过活动,学生在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仅举一例:在参加家务劳动方面,能够“经常或天天做到”的人数比例,由参加活动前的24%上升到65%;不肯做家务的人数比例,由参加活动前的近9%下降到约2%。
4.活动在教师、家长中及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首先是学校的不少干部和教师没想到学生们能在没有老师直接组织的情况下,将活动开展得这样好。老师们深切地感到要转变教育观念。
其次是家长反响强烈,纷纷表示:“活动很有意义,也很必要。我们做家长的欢迎这样的活动。”“希望学校将此项活动坚持开展下去,办出自己的特色。”家长们的评价是:“活动大大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了爱劳动、尚勤俭的好习惯”,“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使之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使孩子“很好地了解了社会,培养了自觉性”,“开阔了眼界”等等。
第三是社会的反响强烈。各居(家)委会纷纷表扬我校学生参加“爱心小组”,帮居委会出板报、搞卫生,慰问***烈属,助残,清理白色垃圾,宣传禁放鞭炮等举动,充分肯定和支持我校这一活动。
二、第二期工程(第二学期的活动)概况
第二期工程是以上学期学生在校生活和国庆组字训练为主要内容来开展的“学生自我教育”活动。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们普遍反映收获多,进步大。
在学习方面变“老师让我学”为“我自己要学”。上学期学校组织了一次自我教育工程中的学习交流会,学生们的发言充分反映了学习动力来自学生自身。
在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大多数根据自己的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设计”,自觉“施工”,提高自我。例如一个学生说:“在以前,我可是个骂人‘高手’,也下过决心要改正,但总是半途而废。学校开展‘自我教育工程’活动,让我改掉了自身的毛病。”再如,有一个学生爱随手乱扔东西,通过参加这项活动,不再随地扔废弃物,而且要求自己每天从地上捡拾两个废弃物扔进垃圾箱。
在体育锻炼方面,学生们也增强了自觉性。如初二(1)班刘思雨说:“我现在完全可以不用人督促就去跑步了。我的一双穿坏的球鞋足以说明。”某个学生是个小胖子,“自我教育工程”使他每天自觉跑2000米,做20个俯卧撑。他说:“我现在做这些运动时不喘了,还能再加上一点别的运动。”
在国庆组字训练中,由于有了“自我教育工程”为基础,同学们的自觉性很强,有的带伤坚持练,有的发烧坚持练,也有的把绿豆汤让给别人喝……
总之,第二期“学生自我教育工程”依然反映出显著的德育实效。
三、对“学生自我教育模式与机制”的探索
开展“学生自我教育工程”,引发了我们对学生自我教育模式与机制的探索。根据“学生自我教育工程”第一期、第二期的经验,我们形成了以下的初步构想。
(一)对“学生自我教育模式”的构想
我们认为,自我教育有各种各样的模式,如中国传统的“自省”,以及通常人们进行的“自学”,都可认为是自我教育的不同模式。
“学生自我教育工程”是我校创造的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模式。其特点是:1.有组织有指导。2.学生自觉参与,自主活动。3.个体与群体相结合。4.采用“工程建设”这样一种比喻的提法,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5.采用“活动”的方式,不仅使学生乐于参加,而且具有实践性强的显著特点。
(二)对“学生自我教育工程”运作机制的构想
我们认为,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运作机制。我们所探求的“学生自我教育工程”运作机制,是“集体、个人协调动作,家庭、社会配合支持”。具体地说,就是由学校策划、动员,学生自我规划、设计,班级组织交流并进行指导,学生自觉“施工”,同学互助、协作,学生对“工程”自检,学校或班级进行“验收”这七个环节构成机制的主体,并辅之以“学校与家长、居(家)委会沟通,争取配合支持”。这样一个运作机制的特点是:
(1)既保证有组织有指导,又保证学生个人自主性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校居于教育的主导地位,同时广泛争取了家庭、社会的配合支持,形成了三结合教育网络。
恰当的教育模式和较为完善的运作机制体现了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同时也是使我校“学生自我教育工程”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
四、对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德育的中心问题是使德育具有实效性。当前,德育工作“投入”与“产出”不平衡,实效不佳的原因是由于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社会与学生思想实际。也就是说,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治、文化、社会心理等环境,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
“学生自我教育工程”是我校较为成功的德育活动,从这一活动的成功中我们得到如下一些启示:
(一)必须使德育活动符合学生的需要
“学生自我教育工程”让学生自我规划设计,他们有的考察社会热点问题,如环保、交通堵塞等;有的采访下岗职工、重点校同学;有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如摄影、弹钢琴、学电脑、栽培植物;有的弥补自己的不足,如学做饭菜、清扫、洗涮……总之都是学生做自己想做、爱做的事,贴近学生实际需要,所以他们感觉收获很大。
(二)必须在德育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育强调遗传、教育与环境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忽视学生成长的内在因素,即自我教育的作用。教育应是主体参与的活动,没有学生主体从实质上而不只是从形式上的参与,是不会发生作用的。
我校“学生自我教育工程”的整个活动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家庭和社会只是支持者、配合者,而学生在规划设计、实施、总结中都是活动的主体,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受到的教育要比别人加给他们的教育深刻得多。
自我教育论文第2篇
学者邱伟光、张耀灿等认为:“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根据思想***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进取之心,主动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方法”等等。以上对自我教育的阐释,尽管在理解与表述上有所差异,但其基本要义尚是确定的:第一,自我教育具有精神的维度。自我教育是一种有灵魂的教育,不仅关照人的心智世界,而且关照人的意义世界,以将人带入优秀的精神生活中为主要目的。第二,自我教育具有强烈的主体色彩。自我教育实质上是个体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个体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教育的主客体高度同一于“我”。在自我教育过程中,个体听从于心灵召唤,会主动提出教育目标、自主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也会自由安排教育时间,从而表现出高度的自主性和强烈的主体色彩。第三,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的前提。自我意识是人感受身体轮廓及特性的觉知,同时也是人对自己社会属性和角色的认知。人正是因为有了自我意识,才能够对自己思想和行为做出判断与调控,才会自觉自律地行动。从这种意义上讲,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的内在因素,也是自我教育的前提和起点。第四,自我反思是自我教育的基础。自我反思是人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思想等进行反省性的理解,也即对自身现实的存在状态进行清醒性认识和“关忧”。反思是人追寻行为的根据,人的每一次反思成果被记忆之舟带到下一个实践,并作为下一个实践的指南,人的思想和人格就会自然而然地成熟一次。人的自我教育的信念和实践固然有外部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依赖于人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建构。人只有深刻地“认清”自己,才能更好地修正和提高自己。第五,自我教育具有组织性。真正的自我教育不是放任自流的教育,而是有一定组织性的教育。因为在目的与手段的***式中,自我教育并没有脱离教育历史语境的意义和效果,二者之间也没有非历史、永恒的处理方式,自我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同样是一个包含计划、准备、执行、反馈、总结的过程。第六,自我教育强调生活色彩。“生活即教育”:自我教育同样强调教育的生活性,认为个体应该在生活中接受熏陶,在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而不能闭门“悟道”。“教育即生活”:自我教育同样强调教育的目的性,认为个体的自我修养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的层面,更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充实、适应和更新生活。依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德育”指***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而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实质是增强***员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使全***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最终形成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价值理念,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员的作风问题,“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从***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实质和目的来看,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无疑是一次全***范围内的德育活动。由此,我们可将***的群众路线的自我教育视为德育范畴的自我教育,并予以这样理解:***员在***组织的指导下,根据群众路线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工作、生活中出现的脱离群众问题,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以自己为教育对象,通过自我反思、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等方式,将***的群众路线内化为自身思想和行为的实践活动。
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行自我教育的价值
(一)有助于将***的群众路线根植于***员的思想和行动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的群众路线最为经典表述。***的群众路线的全部意义在于科学而坚定地回答和解决了“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从而使***获得了广泛的执***基础和有生力量。群众路线不仅是***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而且是***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所要秉承的“方***”。群众路线应是所有***员恪守的行为准则,然而事实上一些***员并非完全如是。任何***员对***的群众路线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受之于个人体悟的不同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的群众路线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演进,一些***员对***的群众路线的理解经常出现偏差,并在实然状态上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员的群众观念需要正确的引导和不断地巩固,***员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能力需要不断地强化和培育,而这一切无疑需要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在***的群众路线教育过程中,***组织或有关部门的规划、安排、灌输、引导、规范固然重要,但最本质、最有效的方式是来自于***员的带有鲜明内在特质的自我教育。群众路线教育不同于描述性知识教育,借助于单向的传授即可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治思想,它需要一个认知、分析、筛选和接受的过程,最后才能内化为***员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也就是说,群众路线教育主要通过***员的心理过程发挥作用,来自于外部的力量只起到促进作用,决定性作用还在于***员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在于***员切实的自我修养、自我提高。自我教育是***员将群众路线根植于心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而外因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外因理论可知,任何理性教育、形象感染都是***员理解与接受群众路线的外部条件,唯有自我教育才是***员理解与接受群众路线的内在原因。群众路线的自我教育将***员受教育的地位从客体变为了主体,将***员看作是具有主体意识、能动选择的***个体,从而给***员以更多的选择自由和思考余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员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进而通过内化过程建构起自己的群众观。相对而言,这种群众观一旦形成,会深深扎根于***员的思想与行动中,更能经得起相异观念的冲击,成为主宰***员日常生活的精神指南。
(二)有助于拓展***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新视域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群众路线教育对***员的影响日渐式微,迫切需要重塑和建构新的教育范式。自我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范式,为***的群众路线教育提供了新视域。其一,回归自我本性。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人的自身力量,而自我教育以自己为主要维度,回归到了教育的本真,可谓教育的最高境界。群众路线作为一种精神性的价值观念,要根植于***员的头脑之中,成为***员终生的价值追求,不能完全按照描述性知识的学习逻辑来组织教育,更需要通过***员的自我觉醒、自我掌控、自我磨练来加以实现。其二,体现人本思想。自我教育尊重了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把自己的生活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9](P50)的基本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群众路线教育说到底是做***员的思想工作,***员既是群众路线教育的对象,也是群众路线教育的目的。因此,尊重***员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行自我教育,是群众路线教育的内在要求。其三,走向生活世界。自我教育强调理性自我在教育中的作用,但绝非是隔绝生活世界的“苦行僧式”的修练,更不是“斯巴达式共产主义”的教育方式。群众路线与***员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不仅有深厚的价值内涵,而且有浓厚的生活旨趣,绝不是那种由抽象符号堆砌起来的空洞世界。因此,群众路线教育需要切入***员的生活经验系统,回归到***员的日常生活世界,以***员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和基础,凭借***员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实践来实现。其四,迈向知行合一。***员是群众路线的认知主体,也是群众路线的实践主体。***员从群众路线的认知主体转化为实践主体,最终实现“知行合一”,需要一个“内化”与“外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员自我觉悟、自我调控、自我转化。因此,群众路线教育不仅要启发***员的心智,培育***员的认知能力,增强***员对群众路线的认同感,而且要开启***员的心灵,充分调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员自觉落实群众路线。
(三)有助于实现***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常态化使***员干部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自觉贯彻执行***的群众路线,始终是***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和中心课题。指出:“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1]群众路线教育是强化***员群众观念,落实***的群众路线,密切***群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将***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保持***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的执***基础和执***地位,群众路线教育必须常态化,成为***内经常之举、日常习惯。群众路线教育只有经常抓、持久抓,实现生活化、常态化,才能见实效、建长效,才能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自我教育是实现群众路线教育常态化的根本。一方面,自我教育具有终身性。来自于外部的教育对强化***员的群众观念固然重要,但受时间、地点、人力、物力、财力的诸多限制,外部教育的连续性和持久性相对较弱,而自我教育只要有主观上的意愿,无论何时何地都可将***的群众路线内省于心,具有超时空性、永恒性和终身性。另一方面,自我教育具有自觉性。自觉性是个体追求或执行某种目标任务的自愿程度。在自我教育的范畴中,自觉性作为一种自我认知,表现为一种主动的姿态,作为一种情感体验,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愿望,作为一种意志品质,表现为一种坚强的力量。也就是说,自觉的自我教育不需要他人督促,也不会迫于外在的压力,就会主动地学习、请教、锻炼,并会顽强地克服困难以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自我教育的终身性是实现群众路线教育常态化的基础,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是实现群众路线教育常态化的保障。
三、***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我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强化***员身份的自我认同***员身份是***员在***内的角色,是与***的价值理念、宗旨路线、权利义务等密切相连的成员资格。从《中国共产程》可以看出,群众路线和共产主义信仰是***员的两个突出身份,其中群众路线又是***员最具代表性的身份。因为群众路线不仅是***的宗旨和价值旨归,而且是实现共产主义信仰的根本途径。***员身份的自我认同,是指***员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员这一身份、角色的理解、领悟以及求证、确认,即“知道自己是一名***员”和“知道自己将成为一名什么样的***员”。***员身份的自我认同是***的群众路线自我教育实现的前提。如前所述,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的前提,假如自我意识缺失,不知道自己是谁,自我教育就失去了本体,同时也失去了动力和意义。***员身份的自我认同是***员自身归属的一种主动寻求,是***员自我意识觉醒和深化的体现。之所以这样结论,是因为“自我认同是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10](P275),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作为一名***员,只有明确自己的身份,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做到“为***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才能更好地教育和提升自己。而忘记自己身份或刻意回避自己身份的***员,只会背弃“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承诺和信仰,不可能以群众至上的观念来塑造自己。因此,实现***的群众路线的自我教育,首先需要持续不断地强化***员身份的自我认同,唤醒***员的***性意识,让***员从内心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念,在思想和情感的支配下,按照***的群众路线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员身份的自我认同有多种途径,以***的价值信仰系统理性地引导***员,比如进行“专题培训”、开设“***课”等,是一种有效途径;以丰富的、活泼的实践活动强化***员意识,比如开展“***治生日”、“重温入***誓词”等活动,也是很好的方式;联系现实的、多样的社会生活,向内用力、自我修养,比如,开展“照镜子”、“正衣冠”等自我教育,当然是最佳选择。
(二)发挥***员的主体作用如前所述,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类的活动离不开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点和动力。人的主体意识越强烈,对自身的主体地位认识越清晰,从事某种活动的自觉性便越强,主动学习、参与的热情也会越高。自我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同样离不开人的主体性,甚至可以说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的过程。在***的群众路线教育中,要切实地进行自我教育,关键在于创造条件将***员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推动***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发挥***员的主体作用:一要强调群众路线教育的互动性,加强与***员的沟通,增强***员对群众路线教育的认同感,激发***员主动参与群众路线教育过程,以促成***员态度的转化,提高***员群众路线自我教育的能力;二要根据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员的不同情况,从追求真理、坚定信仰、实现理想、参与***治等多种维度,引导***员积极参与群众路线教育,在体验、分享、感悟群众路线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增进***员自我教育的内驱力;三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和宽松的教育氛围,给予***员以思考、判断、体验的机会,让***员在自我选择中切实认识到贯彻群众路线的重大使命,并置身于***群关系中始终保有积极负责的态度;四要建立群众路线自我教育的评价机制,对***员自觉形成的良好的***群关系进行科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纳入日常考核,鼓励与吸引***员发挥主体作用。发挥***员的主体作用,是进行群众路线自我教育的关键,有助于增强***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有效性,也有助于***的群众路线教育走向人文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注重***员自我反思的过程人只有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反思,对自己的职业状态和人格现状做出诊断,才能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群众路线教育同样需要***员进行自我反思。事实证明,***员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绝非经验的简单积累,而是在经验基础之上深刻反思的结果。***员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执行群众路线的状态,才能建构他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只有深刻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性,才能重构他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的群众路线自我教育的实现,关键要看***员自我反思的程度,即能否真正意识到在执行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理想信念、***性修养、宗旨意识、道德品行等方面认清问题的实质、根源与危害,真正做到触及自己的灵魂和思想。***的群众路线自我教育反思什么?“”(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应是***员自我反思的主要内容,因为“这‘’是违背我们***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问题解决好了,***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1]而以何种方式反思?曾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作形象比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是***员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反思的主要方式。“照镜子,主要是以为镜,对照***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1]***员只有自觉“照镜子”,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才能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进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的纪律特别是***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性修养正一正、把***员义务理一理、把***纪国法紧一紧,保持***人良好形象。”[1]***员只有时刻“正衣冠”,才能修正错误、行止有度,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人***治本色。”[1]***员只有经常“洗洗澡”,才能不断增强抵御“***治微生物”和“***治灰尘”侵蚀的能力,才能永葆***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本色。
自我教育论文第3篇
1、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我教育的意义
从学校教育制度、教学组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语文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基础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进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自我教育,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我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不良行为和思想进行约束,自觉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进而完善自我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我教育,可以促进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思想进行约束和规范,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自我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显示出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所有自我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自我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学习的技能,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学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学生的能力。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行为和思想进行约束和控制。中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所以语文教学在中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让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进行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需要结合自我教育理论机制,造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的启发,让学生完成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1)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其教学中固定的教学要素,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作者在某种情感下创作的,在语文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也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在社会、世界这个大环境中人是不可能没有情感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也需要情感,需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自我教育的表现,在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领悟,是对名言名句的喜爱,然后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阅读学习,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接受语文思想的感染,进而实现自我教育。
(2)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自我教育的实现表现的各种意识,例如比较意识、思维意识等等。和其他同学的学习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进行思考,清楚的认识自己品质,进而在语文教学中,对自己的行为、思想等进行约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自我教育。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产生的各种意识,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表现,先有自我教育的意识,然后产生自我教育行为,最后获得自我教育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自我教育表现在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3)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表达是教师向学生传达教学知识,学生进行知识的获取和输出,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表达,其实是他们思想和精神上的活动。从学生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从学生的思想表达中,可以看出这是自我教育实现中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将自己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实现语文教学中自我教育的价值。
3、语文教学中自我教育理论机制的实施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语文教学的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我教育理论机制,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自我教育理论机制实施的策略有:
(1)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较差,没有实现教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在教学中,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甚至在语文教学中,使的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压力和负担。为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自我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自我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确定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主动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实践,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等进行指导,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帮助,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留置一些时间,让学生资金安排自己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2)改变语文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教,而轻视语文教学中的学,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需要将语文教学的方法改变。
(3)实行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评价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行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保证在语文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我国学校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在语文教学评价中,采用分数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这种语文教学评价方法,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无法将自我教育实施到语文教学中,为此需要将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改变,采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评价方法,公平、公正、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自我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重视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我教育理论的实施,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语文教学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重要的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因为教学传达知识和技能,还因为语文教学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和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实现的途径和载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质和文化知识,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保障。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我教育理论,促进学生自我测试、自主学习,提升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自身发展,所有语文教学在学习教育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自我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的应用,是其发展的需求。
自我教育论文第4篇
(一)网络自身的特点对自我教育的影响网络世界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的共享体,因其虚拟性、隐蔽性、快捷性、多元化、开放性、满足自我需求等特点,使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下降。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受到的约束较少,容易使人放纵自己。网络的隐蔽性使人与人的的交流缺乏现实社会的人际、法律、道德、舆论的约束,日常生活中人性中假、恶、丑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释放渲泄。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使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向大学生渗透西方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企***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动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和***府的信任。
(二)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及***府监管不到位对自我教育影响我国的网络立法虽然实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不能满足网络法制的要求。我国的网络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网络空间的法律监督不到位,对网络违法行为的处罚缺乏可操作性,网络行业的自律机制还未形成。网络监管还存在技术漏洞。如对手机网络用户的监管就难以到位,存在监管盲区。网络道德需要自律,也需要法律的约束。在法律的强制力面前,行为才能更加规范,遵守网络道德更加能够体现其价值。
(三)大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影响自我教育一方面由于网络能够极大的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部分大学生对网络爱不释手,受网络的影响很大。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还不成熟,自制能力不强,并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是非观。面对网上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各种不同文化的碰撞,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容易受到误导并误入歧途。
二、大学生网络德育中自我教育的途径
在网络德育中自我教育要始终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教育内容上要本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科技价值观教育。
(一)营造自我教育的外部环境首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应该直接或间接的长期提醒大学生科学的运用网络,有节制的使用网络,加强网络的自我约束能力。其次,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对网络运行过程的管理,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对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思想、文化见解和对热度事件讨论专职管理者积极引导和回应,这样对大学生来说是思想的培育和再造过程,从而达到了“远程”教育的目的,保证网络的有序运行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最后,国家和社会应积极完善网络立法,使网络不道德的行为得到应用的惩治,对大学生科学利用网络起到预防和警示作用,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为净化网络德育中的自我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大学生传统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但是它的作用随着主体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增强反而呈弱化趋势,特别是网络社会更倡导个性自由的***发展,与传统道德相比,网络社会要上升到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精神上、高层次上的自我约束,才能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因此要使每个人都能由他律转变为自律需要结合传统道德教育,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修养来塑造。自我教育方法最主要的就是传统道德教育中“慎独”方法,“慎独”体现了道德主体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实践的重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精神,对德育工作倡导的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感人,注重生活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等方面具有有益的启示。
自我教育论文第5篇
关键词:自我教育学校德育教育活动
近年来,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已在整个教育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正面引导、灌输外,也离不开自我教育手段的运用。因为从根本上说,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学校德育工作所采取的一切方法都离不开促进和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一、主体意识的提升和学生的自我教育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德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信息来源多元化,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其思维的时空领域不断扩大,学生的思维不断由依附型转向***型,“上尊下卑”的传统观念受到民主平等观的挑战和冲击,过去那种单向灌输,填鸭式的德育工作方法,由于缺乏民主、平等的精神,方法上简单粗糙,往往收效甚微,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校德育工作如何以人为本,从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避免“高、大、空”,努力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关注学生主体成长的实际,关心学生主体成长的需要,已成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任何理性教育,形象的感染,都是外部的客体,都只有通过主体的心理过程才能起到这样或那样的作用,如果没有主体内心心理过程的发生,任何教育都等于零。”同样,学校的德育过程必须经过学生主体的认同,化为主体的自身意识才能起作用,才能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激发,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改变学生在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消极,被动地位,看到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能动选择能力的***个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功能,学校德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积极探索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
学生自我教育是一个主体主动地、自觉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实践等方法,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理论,克服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使自己的***治觉悟,思想品质等向良性方向转化发展的教育过程。它包括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和集体的自我教育。个体自我教育的主体既是教育者,又是教育对象,集体自我教育是指学生集体内部的互相帮助,互相教育。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抵制和消除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起到积极作用。学生自我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一)自讲自演式
自讲自演活动是一项很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活动,一方面,它可以改变学生在传统的学校德育中一贯所处的“观众”,“听众”地位,鲜明地体现民主,平等的原则,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讲自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自讲自演式的具体途径很多,既可以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大型宣讲活动,如迎北京奥运的宣传,抗震救灾的宣传,完全可以让学生出场担任主角,也可以在团队,班会活动中组织学生就某个校园话题、社会话题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是非的辨析能力。甚至,一些看似程式化的教育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自讲自演”,如举办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组织学生讨论:十八岁对你意味着什么?通过填写“青春心愿卡”,收集信息、交流思想工作,在此基础上,再选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发言,在师生以及家长的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等。
(二)自学自教式
这里所指的自“学”自“教”,既包括学生学“有字书”,又包括学生学“无字书”,既包括传统的文化载体,也包括现代的网络资源。学生自我教育中的自学自教,首先体现在学生文化涵养的提高过程之中。由于信息来源渠道的多样化,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境况,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内容尤其是对其课外阅读的内容采取一些清“源头”,引“源头”的措施,搭建“书香校园”之类的活动平台,除教师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介一些有助于其成长,思想内容健康向上的书目及网站外,同时也可引导学生组织诸如“修身文章推荐”活动,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展示学习成果的个人网页评比活动等,交流彼此的收获,以促进其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中的自学自教,更重要的方面,则是学生主体自身积极参与构建、优化德育环境的实践。在这方面,目前一些学校的具体做法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寒暑假组织的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校内组织的劳动实践周活动,各种形式的学生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以及班级自治活动等。通过自主参与、自我管理,不但可让学生增长实际才干,更可推动学生在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中实现和谐发展,塑造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理想人格。
(三)自励自警式
“自励”包括目标自励和榜样自励等。自我教育离不开目标激励,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树立目标,尤其是阶段性的目标,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进步的信心。自我教育也需要有榜样的引领,这种榜样,离学生距离越近,可比性、可学性越强,就越容易被学生接受,越易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风气。榜样的确定,不少学校不少老师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自己,比如评选“校园标兵”,推荐“感动校园的人物与事件”,评比班内方方面面的“最优”,等等。学生自己选出榜样,自己学习、效仿,不经意间,实现了思想道德上的“爬坡”。
“自警”,即自我防错和纠错。魏书生老师有许多经典的收法。如指导学生“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盏思想的明灯(有针对性地抄录一条座右铭),“犯错误,(下转第230页)(上接第222页)写心理病历”等,作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成功经验,常为教育界人士所津津乐道。
(四)自娱自乐式
自我教育不一定是“一本正经的教育”,根据青少年的天性,与“玩”嫁接在一处,一些时候,反倒事半功倍,更见成效。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就体现了这种理念。如何让学生“学会休闲”,自己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文娱、体育等活动,寓教于乐,陶治情操,增强其集体意识和对生活的热爱,许多学校都作了认真的探索。如开展双休日校园文化广场活动,每周都安排一项“重点活动”:或通俗歌曲大赛或戏曲晚会或英语口语交际或现场书画展示或工艺品制作或效游或球赛联谊等。在活动组织上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一切由学生“当家”。通过这些活动,闲暇生活可变得充盈起来,校园文化也可因其亮丽的青春色彩而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文化”,在“化学生”,育德育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自评自议式
如果把教育过程比作一个螺旋上升的链条,那么,评价就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环。评价要自评他评兼顾,从“德育以促进主体现代性发展为根本”的角度看,在“自评”与“他评“之间,更应注重的是自评,而非他评,如组织“我眼中的自己”主题班会活动,“跟自己说悄悄话”的征文活动。尊重差异,让学生自已规范评优内容,选择自己最具优势的两项和最待改进的两项来参加班内评比,以便调动学生内在的能动性,集中时间和精力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在实践活动的总结上,更“重在自评自议,如学生的教育见习、实习活动。在见、实习结束后,学生的自评自议的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见、实习对自己的学识、能力及思想水平有哪些新的认识?(2)在见、实习中,你发现自己还有哪些缺点或不足?(3)见、实习中你的突出收获是什么?最大体会是什么?等等。由于总结来自学生的切身体验,所以针对性也强,实效性也大。
以上所罗列的几种自我教育形式在目前学校德育中较为普遍采用,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还需不断探索一些有效途径加以完善,补充。
三、学生自我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学生自我教育是“思”和“行”的统一,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等同于“自我反思”,“闭门思过”或“反躬内省”,而应强调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锻炼和修养,应把学生自我教育看成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思”与“行”的辩证统一。
第二,自我教育并非“自发教育”。学校德育中的学生自我教育并非意味着削弱或放弃学校德育中的正面引导的作用,放弃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组织,更不是“放任自流”,相反真正的自我教育必须围绕***的方针、***策,围绕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进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地、自觉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
第三,学生自我教育的成效如何,能否保证自我教育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关键取决于能否培养和壮大学生中的积极分子队伍,只有通过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治觉悟,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进而通过学生间的自我教育形成群体共识,才能保证学生自我教育的导向和成效,为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创造积极条件。
学生自我教育作为一种充分张扬主体自主性的学校德育形式现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同,在新时期下积极探索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强化其个体责任感,提高其控制个的能力,规范自我,完善自我,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将成为提高学校德育整体功效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唐去增等主编.班主任专业化读本.漓江出版社.2006.
自我教育论文第6篇
(一)教师认同的发展轨迹
教师认同的形成是教师自我意象实现的过程,记录着一个教师的成长历程。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师认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它的形成是一个持续地对自身积累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进行分析、解释、实践和再解释的过程。教师认同形成过程中,教师会基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系统对外在的规范不断进行调整,逐渐树立自我意象,形成个人化的认同。同时,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对教师认同的形成也至关重要。在形成教师认同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主动参与社会交往和对话,广泛接触各种资源;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地反思,对自己既有的认同进行检视,不断修正或重构自己的认同。具体来说,教师意象将会对教师教学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决定着其教学生涯能否成功。正面、积极的教师意象会指导教师采用积极的实践原则,而积极的实践原则能够修正运动规则,使教学更有趣。本次研究采用叙事研究方法,对一名具有10年教龄的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过程进行跟踪研究。案例:该教师本科毕业于当地一所师范院校,其在当年学校教师招考中成绩并不十分理想,在面试中险些被淘汰。通过对她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她自己很清楚当时在应聘考试中成绩不佳,也知道能找到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因此,在任教之初就已暗下决心要争一口气,不断提升自己,证明自己是一位称职的好教师。在这一教师意象暗示之下,她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不断学习,工作满两年后,被北京一所知名院校外国语学院录取,成为她所在中学第一位考上统招研究生的教师。三年后,她以优异成绩毕业返校任教。在重返教学岗位之后,该教师认真教学,积极尝试教学新理念、新方法。两年前,她开始尝试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经过精心设计教学,反复实践,不断反思,她所尝试的任务型教学方法基本实现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初始目标,并围绕此项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在做好教学探究的同时,该教师平时注意关注英语教学科研发展动态,虚心向本校学术带头人请教如何做科研。在跟随项目负责人完成两项省教育厅项目后,她***成功申请了教育厅英语教学改革青年项目,并已成功结题。该教师已成为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并于2014年成功晋级为高级教师。从该案例中可以看出,该教师职业生涯的起步并不顺利,也许正是这种不顺利的起步,造就了她个人教师认同和个人信念的形成,帮助其树立了认同目标,即要向大家证明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这种个人信念和意象决定着该教师今后的学习行为和教学实践。在该教师任教之初,学校对教师学历还没有硬性要求,当时很多同龄同期入校的教师也没有继续求学的愿望。该教师却已意识到提高自身学历和提高知识水平的重要性,于是积极接受了研究生教育。这样的学习行为既是主动学习的体验,又是一个教师积极意象的形成过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为该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了知识和信念的支持。回校任教后,该教师主动研究教学,努力做好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她通过录制课堂教学录像、录音、写教学日志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并采用修正实践原则不断推动教学的良性发展。这一过程中,其教师认同也在不断修正、形成和完善。
(二)教师认同理论的追溯
传统教师教育十分重视培养教师在教学中灵活使用教学技术的能力,将教师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师教育研究开始关注教师信念和教师认同等相关问题,强调教师个体主观能动性在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安排、教学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发挥,提出教师自身内在信念、自我意象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我国在教师认同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认为,教师认同是教师的自我概念或意象,这些自我概念或意象强烈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专业发展方式以及他们对于教育改革的态度。教师认同在支配教师教学行动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导正教师认同是教师教育的重要使命。[1]教师认同是教师自身发展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反思,不断问自己“我是谁”“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等问题。之后,教师会将自己置身于教学环境中,通过不断地与环境互动,逐步在内部生成对自己身为教师的信念和意象,并在该意象指引下,实现自我意象并体现自身价值。弗雷德(FredA.J.Kortha-gen)通过一个教师改变的“洋葱头”模型[1]描述了教师认同的各个环节。从这一模型可以看出,外界对人的影响或者人的改变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其中,可直接观察到的是环境和行为;其次是能力;接下来是信念、认同;最核心的层次是使命。在这个模型里,内层和外层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外层的环境和行为比较容易改变,而内层的改变则较为困难。但是根本性的教师改变则依赖于内层的信念、认同和使命层面的改变。
二、教师认同的策略构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英语课程力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应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整体规划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努力适应英语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2]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营造运用英语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去感知、理解并运用英语语言,在学习中体验生活情景,在生活情景中锻炼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在《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被引入了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这一过程也是教师认同发生的过程,教师教学理念逐渐更新,积极的教师意象初步形成,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度和职业自豪感也不断增强。《英语课程标准》极大地推动了新一轮中学英语教改的发展,对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他们需要在知识、能力和观念三个层面上实现自发和自觉的转变以满足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广大中学英语教师急需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结合中学英语教学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完成语言基础知识的输入过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另一方面,中学英语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的一些策略。
(一)为培植教师认同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
1.学校层面的支持作为教育管理部门的学校层面应认真思考英语教学在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教师要以“师德为先,以教学为任、以科研为基础”,为未来教师发展提供指导方向和外部环境支持。首先,坚持“师德建设为先”。在引导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从内在层面肯定英语教师在学校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教师树立信心,并为其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导和环境支持。例如,在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大对英语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而不是随着高考“指挥棒”的转向将英语课程和英语教师边缘化。其次,坚持“以教学为任,以科研为基础”。在科研和教师发展方面学校要为中学英语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教学管理部门和广大英语教师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学、重升学,轻科研、轻反思”的现象。“升学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教师业绩的主要标准之一。在这一思想驱动下,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而辛苦工作,却很少花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反思、撰写科研论文、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学校管理层面应为英语教师提供较为宽松的教学科研环境和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才会逐渐树立积极的意象和信念,并将之转化为提升自我、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内在动力,主动积极地开展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最终推动教师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2.团队力量的支持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集体的协作和团队成员的共同贡献。一位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整个教学团队的支持,教师在团队中分工合作、互通有无,彼此间建立起了一种信任和相互依赖,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孤立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不仅耗时而且低效。因此,应倡导教师积极组建教学科研团队,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科研活动。当前,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与教材出版单位合作,通过课题研究、课堂教学观摩、教学论坛以及相关教学技能培训等手段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科研发展空间,拓宽了教学研究渠道,最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热情。同时,学校应提倡教师间开展教学交流,讲座已不再只是专家的特权,只要教师有想法、有愿望,就要为他们搭建教学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成为教学大讲坛的主讲者,他们也同时吸引着志同道合的教师走到一起形成课题组。课堂上除了师生的有效互动,还能看到课题组成员的认真观摩。课后师生共同观看课堂教学录像,以进行教学和学习反思,这为教学的良性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种积极的教学环境正在教师团队内部逐渐形成,这种积极的社会互动也在无形中不断导正着教师认同。
(二)触发教师对已有的认同进行深刻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直以来教学反思都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经验、师生关系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及时反思,以此来不断发现和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教学中尝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于其职业的认同和教师角色的认同逐渐形成。当然,教师认同形成之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认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认同基于教师自主地反思自身,通过不断发展、不断反思、不断修正其信念,形成新的意象、态度和假设,发展出新的认同。教师认同是教师改变的基础,真正的教师改变通常伴随着教师认同的改变。教师教育的基本使命是推动教师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的优质化。很多教师能够主动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教师反思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撰写教学日志、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建立教师档案袋等。通过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可以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深入地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教师”以及“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以发展出新的教师认同。
(三)教师要通过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实现教学认同
自我教育论文第7篇
学生的自学行为发生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只有学生自己才能回答他们在什么程度上懂得远程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发送方法、在什么程度上可以应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在什么程度上保持激励水平以及在什么程度上他们可以完成自我期望的学习标准。因此,本研究借鉴《远程学习体验框架结构》中的元认知能力结构和主要学习行为的界定[23]。在此框架中,元认知能力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自我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水平、激励水平和自我评估值。被调查者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被具体锁定在六大学习行为(阅读、理解、使用信息技术、寻求支持、应对教师反馈的缺乏和准备测试)中。对这些具体问题的研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估来完成,包含着五度测评的闭合式问题被设计出来供学生做自我报告。整个问卷包含三大部分78个问题。第一部分的19个问题是关于学生身份、背景和学习状况的;第二部分57个问题是关于学习体验的;最后一个开放式问题是学生自己对于学习体验的随意描述。考虑到远程学习者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性,数据搜集通过***答题的方式来完成。研究目的和情况概述通过邮件发送给英国5所大学的研究生远程教育项目,并由管理人员邀请在读学生自愿参与。最后两所大学的252名学生完成了***问卷,通过对问卷完整性的筛选,最终产生了151份有效问卷。
二、数据分析
(一)元认知能力和良好学习体验的分析
1.关于远程学习的学生认知及其与良好的学习体验的相关性检验学生对于远程教育的特征和设计发送情况的认知度及相应的对学习行为的要求在六大学习行为中被逐一调查。认为自己清楚这些细节的学生数量在总样本中的比例如表1所示。相关性检验在此是用来了解学生对远程学习的认知度与良好的学***历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建议:在阅读过程中了解自己所需要的支持的学生更倾向于获得高分数(ρ=.226,p=.005),并且更难满足于自己所获得的知识(ρ=.-336,p=.000)。表述自己理解必须的学习内容的学生则更少感觉到孤独(ρ=-.248,p=.002)。对于学习支持具有认知度的学生对所获知识较难感到满意(ρ=-.262,p=.001),并较少有孤独感(ρ=-.346,p=.000),数据分析的结果具体见表2。本部分的发现和分析建议如下:学生对于教师反馈的缺乏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缺乏认知。学生对阅读任务、需要被理解的重点和可用支持的基本认知对于良好的学习体验具备显著的积极作用。2.学生困难经历及其与良好学习体验的相关性检验学生的能力水平在问卷中被设计为对困难的体验程度。表中数据显示大多数参与研究的学生在完成阅读内容(72.1%)和参与测试(54.9%)都是有难度的,详细数据见表3所示。从困难感知与良好学习体验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来看,学生所经历的学习中的困难与他们的平均成绩、对知识获得的满意度、学生努力程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但是,困难体验与孤独感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数据检验的结果显示:孤独感与理解学习内容时的困难程度成正向显著相关(ρ=.238,p=.003),与使用信息技术在0.005的水平上呈低度正相关(ρ=.233)(如表4所示)。本部分的研究发现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建议如下:完成阅读任务和参与测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理解学习内容和使用信息技术时感觉困难的学生在远程***教育中更容易感到孤独。3.学生激励水平及其与良好学习体验的相关性检验用来测试学生在每一个学习行为下的激励水平的条目和相关数据显示:大多数的学生报告自己在理解学习内容(72.9%)、寻求学习支持(69.3%)、使用信息技术(84.8%)和准备考试(78.8%)时是被充分激励的。只有少于一半的参与者在阅读(47.7%)和应对缺乏教师反馈的问题(47.6%)时是被充分激表4困难体验与整体学习表现的相关性(Spearman’srho)励着的,具体数据如表5所示。六大学习行为中的激励程度与学习有效性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为:①所有六个学习行为中的激励水平和考试成绩没有相关性。②学生对于所获知识的满意度与阅读过程中的激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ρ=-.359,p=.000);与理解学习内容时的激励水平呈中度显著负相关(ρ=-.326,p=.000);与准备测试时的激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ρ=-.296,p=.000);③学生的孤独感水平与阅读时的激励水平呈低度显著负相关(ρ=-.260,p=.001);与寻求支持时的激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ρ=-.231,p=.004);与缺乏教师反馈时学习的激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ρ=-.223,p=.006)。④学习中的干扰度与阅读时的激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ρ=-.286,p=.000)、与理解学习内容时的激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ρ=-.290,p=.000)。⑤学生的付出程度与阅读时的激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ρ=.295,p=.000),与理解学习内容时的激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ρ=.246,p=.002),这部分的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本部分的发现和分析结果建议如下:多数学生需要提高阅读和应对缺乏教学反馈时的激励水平;求知欲强的学生更倾向于在阅读、理解和准备测试时具备高度激励水平;在阅读、寻求支持和自我学习中激励水平高的学生不容易感到孤独;阅读和理解时被高度激励的学生不容易扰;阅读和理解时激励水平高的学生学习更努力。4.学生自我表现评价及其与良好学习体验的相关性检验学生每个学习行为的效果通过学生对自己的自我评估来实现。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达到了期望的学习目标(“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比率和),表中最低的值是对于教学反馈的满意程度(43.7%),再一次体现了教师反馈问题在远程教育中的突出表现(如表7所示)。学生对六大学习行为中学习情况的自我测评在本研究中通过学习策略使用的有效程度来检验。对他们在每个学习行为中的表现与良好的学习体验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知识获得的满意度与阅读的完成情况呈显著负相关(ρ=-.286,p=.000),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呈显著负相关(ρ=-.213,p=.009),与对成绩的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ρ=-.316,p=.000)。具体细节如表8所示。本部分的发现和分析结果建议如下:缺乏教师反馈的问题在远程教育中普遍存在;完成预期阅读量、理解学习内容的学生更倾向于满意他们的学习成绩,但对知识的获得不满意。从表面上看,这似乎违背常理。但是,这可以解释为获得高分的学生具有更高的求知欲。
(二)学生个人特点对学***历的影响
为了达到数据分析的根本目的,学生在自我认知、能力、激励水平和自我评估方面的值被合并在一起生成一个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测评总值。这个总值被用来进行进一步的个体差异分析。在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性别差异、是否承担家庭责任、母语差异和教育背景中的文化差异做分析时,T-test被用来执行检验。在这些变量中,只有激励水平总值和准备测试的能力在测试结果中产生有效值。1.是否承担家庭责任对激励水平和测试能力的影响表9中的结果显示,有家庭责任(M=22.43,n=72)和无家庭责任的学生(M=21.17,n=79)在接水平上有显著差异(p=.016<.05,n=151)。同时,有家庭责任的学生准备考试的能力(M=85.53,n=72)高于没有家庭责任的学生(M=83.21,n=79),数据可信度为(p=.038)。数据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数据分析的结果建议:在远程***教育中学习的有家庭责任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家庭责任的学生对于学习更有积极性、更具备准备参加测试的能力。2.是否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在应对教学反馈缺乏时的能力差异第一语言对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影响也可以在T-test结果中看出来。数据分析的结果(见表10)显示,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M=11.68,n=110)和并不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M=12.68,n=41)在对待和教师反馈相关的问题时在能力上有显著差异(p=.004)。数据分析结果建议:不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比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更有能力应对远程学习中缺乏教学反馈的问题。3.在应对缺乏教师反馈的问题时学生的年龄差异ANOVA被用来进一步分析年龄阶段在元认知能力上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龄段仅对学生在面对缺乏教师反馈时的学习能力上产生显著影响,显著性为p<.05。Posthoctests的值在这里用来解读这种差异。平均值差异(1.06)在第二年龄小组(M=11.49,n=75)和第三年龄小组(M=12.55,n=49)间的差异被显示在***1中。统计分析的结果建议:年龄在35-44的学生比25-34的学生在对待缺乏教师反馈的问题上更具备元认知能力。
三、基于研究发现的讨论和建议
(一)提高学生对远程教育特色和学习要求的认知度
本研究的发现显示了远程教育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学生对于教师反馈的缺乏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缺乏认知,完成阅读内容和准备测试时的难度等。从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提高学生对阅读任务、需要被理解的重点和可用支持的基本认知对于良好的学习体验的积极作用是显著的(较高的成绩水平和求知欲、较低的孤独感)。在实践中,每个远程教育的施教机构在课程的设置、发送和支持等具体操作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些特色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施教机构首先需要提供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远程教育的形式和过程有足够的认识。这可以帮助学生适时调整他们对于学习支持的期望值和对于学习的自我责任形成充分认识,从而避免负面情绪获得良好学习体验。
(二)在远程教育的课程中传授学习理论和教育
心理学知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显示,在理解学习内容和使用信息技术时有难度的学生在远程***教育中更容易感到孤独;完成预期阅读量、理解学习内容的学生更倾向于对知识的获得不满意。这说明,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困难、认知困难和技术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他们的孤独感和提高求知欲。与校园学习相比,远程教育中缺失了多种教学功能,许多课堂活动在远程学习中很难做到,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无法实现,从而降低了认知效果。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认知效果受到情感和人类大脑的两个部分的功能的影响[24]。因此,施教机构需要给学生提供有用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情绪影响有所认知。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应用能力。可以说,远程学习中需要做的不仅是自我学习,更是自我教学。不同的学习者具备不同的学习能力,对于“自学能力”和“自我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和他们对远程教育的认识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对自己有更多了解。因此相关的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在远程学习中成为有用的知识。
(三)为远程学习者提供学习策略的知识
经历了语言困难和承担着家庭责任重担的学生所体现出的能力优势以及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年龄差异说明:学习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基于更多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体验。也就是说,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提高依赖于经验的积累。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减少其不良的情绪体验,施教机构有必要为学生提供已经获取的学习策略的应用知识。已有的许多研究成果都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所处的状况,通过使用策略来解决问题。但是,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习社区的差异等都会使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只有坚持不懈地对学生经历进行研究,从学生的真实体验中总结并发展学习策略的知识体系,才可以推动***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并优化学习体验。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