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工作计划例1
在城市规划管理活动中会形成各种文字、***纸、声像等为载体的文件材料,而这些材料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进行收集、归档、保存,即形成了城市规划档案。城市规划档案作为一个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形成的珍品材料,其不仅对城乡规划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能够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加强城市规划档案的管理,特别是在当前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中更应加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数字化城市规划档案,从而更好的为城市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加快城市的发展进程。
1.城市规划档案管理概述
1.1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规划档案主要指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单体的放线、验线、建设工程管线规划、道路工程规划等规划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利用和保存价值的技术资料、文本、***册、数据信息(光盘),电脑盘片等相关资料以及有关规划许可的证件资料及审批材料等。
1.2规划档案管理
城市规划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系统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而且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另外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能够熟练的应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社会环境下,更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不断的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做好规划档案的管理工作。
1.3规划档案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城市规划档案,其并不是某一个部门自已的事情,其需要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做好城市规划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对于有价值的资料要自觉进行保存,从而统一进行归档案和保管。
1.4“一书两证”的档案管理制度
对“一书两证”的审核及发证情况做好逐项登记及按编号造册制度,年终汇总,并上报上级城市规划局进行备案。
2.做好城市规划档案的归档工作
在城市不断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项目不断增加,所生成的档案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大量的需要保管和利用的规划档案面前,给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所以需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使城市规划档案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2.1加快规划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在档案管理中运用好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的完成档案检索、登记、汇集统计等工作,使档案的运行、转换等在各个环节上与数字化办公衔接起来,这种数字化科技手段,能让档案管理在数字信息化时代充分满足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要系统的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注重计算机技术、数字信息的学习掌握,提高现代化的管理技能。
2.2利用现代化技术整理档案,做好归档
档案作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其记录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而对这些档案信息进行整理不仅工作量较大,而且较为繁琐。因此在当前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在档案整理工作中充分的利用计算机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加快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进程。而且利用数字化方法进行规划档案的管理,这样对于以后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较大的便利,能够使规划档案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3.加强城乡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加强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城乡规划档案主要产生于城乡规划审批管理,勘察设计,各种工程技术资料等,它的积累形成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城乡经济建设对规划档案的有效利用,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及工程维修、扩建、改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依据,而且它还是解决建设纠纷的重要依据。目前,规划档案在城乡建设发展中已经占有一定的位置,而且正在被社会逐步认识和重视。从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规划档案的作用将尤为突出,其价值将会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3.2强化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培养个人职业素质,使职业素养成为一种文化习惯,通过组织管理将工作中必备的素养切实落实到岗位责任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工作推向有序、系统、计划、协调、效率、负责的工作状态。
3.3在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城乡规划档案工作的本质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是为促进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工作。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服务促发展,才能确保各项规划档案资料的完整、齐全、系统、准确、规范。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向归档人员介绍档案的整理标准,详细介绍工程档案立卷、组卷、整理的基本原则,这样便于城乡规划档案管理人员能快速、准确掌握文件归档标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4.结束语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更好的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足够的认识,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使其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才能使城市规划档案更好的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谢志玲.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发展创新初探.河南建材.2011-
市值管理工作计划例2
1.1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规划档案主要指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单体的放线、验线、建设工程管线规划、道路工程规划等规划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利用和保存价值的技术资料、文本、***册、数据信息(光盘),电脑盘片等相关资料以及有关规划许可的证件资料及审批材料等。
1.2规划档案管理
城市规划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系统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而且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另外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能够熟练的应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社会环境下,更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不断的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做好规划档案的管理工作。
1.3规划档案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城市规划档案,其并不是某一个部门自已的事情,其需要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做好城市规划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对于有价值的资料要自觉进行保存,从而统一进行归档案和保管。
1.4“一书两证”的档案管理制度
对“一书两证”的审核及发证情况做好逐项登记及按编号造册制度,年终汇总,并上报上级城市规划局进行备案。
2.做好城市规划档案的归档工作
在城市不断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项目不断增加,所生成的档案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大量的需要保管和利用的规划档案面前,给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所以需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使城市规划档案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2.1加快规划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在档案管理中运用好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的完成档案检索、登记、汇集统计等工作,使档案的运行、转换等在各个环节上与数字化办公衔接起来,这种数字化科技手段,能让档案管理在数字信息化时代充分满足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要系统的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注重计算机技术、数字信息的学习掌握,提高现代化的管理技能。
2.2利用现代化技术整理档案,做好归档
档案作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其记录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而对这些档案信息进行整理不仅工作量较大,而且较为繁琐。因此在当前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在档案整理工作中充分的利用计算机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加快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进程。而且利用数字化方法进行规划档案的管理,这样对于以后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较大的便利,能够使规划档案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3.加强城乡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加强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城乡规划档案主要产生于城乡规划审批管理,勘察设计,各种工程技术资料等,它的积累形成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城乡经济建设对规划档案的有效利用,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及工程维修、扩建、改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依据,而且它还是解决建设纠纷的重要依据。目前,规划档案在城乡建设发展中已经占有一定的位置,而且正在被社会逐步认识和重视。从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规划档案的作用将尤为突出,其价值将会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3.2强化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培养个人职业素质,使职业素养成为一种文化习惯,通过组织管理将工作中必备的素养切实落实到岗位责任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工作推向有序、系统、计划、协调、效率、负责的工作状态。
3.3在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市值管理工作计划例3
其中,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2628,下称中国人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2328,下称中国财险)、交行(香港交易所代码:3328)的H股增值权计划已被***叫停,相关公司正在重新进行有关申报工作。中行(香港交易所代码:3988)、建行(香港交易所代码:0939)、工行(香港交易所代码:1398)尚未行权,如何行权需要重新报***审批。
***一位官员表示,“***未曾批复任何上市国有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
时至今日,***已经发文叫停了交行、中国人寿和中国财险的股权激励计划。 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已经过了锁定期的交行尚未行权;中国人寿锁定期已于2007年到期,并已将计划授出的股票增值权过户到授予对象的个人账户上,但尚未兑付。中国人寿目前正在按照***的要求补充相关手续,等待最后审批;而中国财险正在就所有不规范行权的部分和***协商如何追回,截至记者发稿,尚没有得到确切回复。
与此同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制定的《国有金融企业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目前起草意见已经初步确定,在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有望于今年出台。
据了解,该办法参照了2006年1月、9月***和***先后联合颁布的境外、境内的两个股权激励办法,在其基础上吸取了一些经验教训。激励方式包括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等,激励范围涵盖所有金融企业,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在新办法出来之前,不会批复任何一家的股权激励计划。”***有关人士说。
股票增值权计划
2003年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国有金融企业纷纷实行了股票增值权计划。
股票增值权也称虚拟股票,是一种与股东价值增长挂钩的虚拟股权激励模式,指的是激励对象即股票增值权的持有者在未来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因公司业绩提升、股票价格上扬等因素,可以获得行权价与行权日二级市场股价之间差价的收益,增值收益以现金支付。
与股权激励计划相比,股票增值权授予不涉及任何新股发行,对公司股东并没有摊薄的影响。它的设计原理与股票期权近似,但差别在于:在行权时,经营者并不像认购期权形式下要购入股票,而是针对股票的升值部分要求兑现。
据韬睿咨询公司(Towers Perrin)高管薪酬业务主管柴敏刚介绍,目前A股上市公司主要采用的长期激励工具集中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受外汇管制***策限制,H股公司的长期激励计划无一例外地选择股票增值权。红筹公司则广泛使用股票期权。
“这一股权激励计划往往是取得境外投资者对公司信任的一个制度保证。”一位投行人士说。据《财经》记者了解,在上述H股上市的金融企业,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均是作为H股IPO整体方案的一部分,并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但并没有经过股东大会或报***批准。
“往往是监管部门批了就做了。但监管当局能代替国有股东用国有股东的利益去做这个决定吗?”一位知情人士问道。
据说,这一问题之所以被***发现,起因于中国人寿申请这部分收入的税收减免。
股票增值权收益过高是有关部门叫停的一大原因。据了解,中央***正在起草有关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补充办法,将收益权封顶在薪酬总水平的50%,超出部分不予兑现。目前***管理的企业已经按照这一标准执行,如中粮地产、烽火通信、海油工程等。至于***管辖的金融企业是否也将参照这一标准还没有结论。
抢跑者保险
最先实行股票增值权计划的是中国财险。
2003年11月7日,中国财险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内地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国有金融机构,也是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资金融机构。
在其此前的招股说明书中即披露,“股东于2003年7月30日通过高层管理人员股票增值权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所授出的股票增值权五年有效,但首年不能行权,之后每年都可以行权,每年最多行权25%,初步授出股票增值权的行使价等于IPO价(发行价为1.8港元),其后授出的行使价在“授出日期H股的收市价及之前的连续五个交易日H股的平均收市价”中取最高价。
授予对象为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总裁、副总裁、财务总监、部门总经理、省分公司总经理及经提名,薪酬委员会确认的其他人员和有突出贡献的雇员。当时的董事会成员有董事长唐运祥,副总裁,财务总监王银成、刘***焕、乔林、丁运州等。
也就是说,2008年7月30日,为这部分股票增值权的行权截止有效期。据2006年人保年报批露,于当年末可行权数量为2156.2万股,行权的平均价格为1.9港元,据此推算大约有4000多万港元。另据《财经》记者了解,人保的这部分被授予股票增值权的高管已陆续行权。原董事长唐运祥也已于2007年2月1日辞任。
2003年12月,中国人寿在香港上市时也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布了股票增值权计划。在与公司H股表现挂钩的条件下,以IPO价格(3.95港元)授予高管和高级技术人员等100人左右,锁定期为四年。此后,中国人寿逐渐扩大股票增值权计划的参与范围,除了已确定的符合条件的首次授予人员,范围还扩大到省级、地市级分公司主要负责人。
据中国人寿2006年年报称,2006年1月5日,中国人寿董事会已经通过了股票增值权计划,首批授予对象为2005年7月1日在职的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监事会***、内部监事、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董事会秘书、精算责任人、法律责任人、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公司和计划单列市分公司负责人,登记日期为2005年7月1日,授予总股数约为407万股,约占已发行股本总数的0.02%,授予价格为2005年7月1日前H股的五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
2006年8月,中国人寿又将优秀保险营销员纳入激励范围。第二批被授予的股票增值权,包括部门和处级单位负责人等核心管理及业务人员共涉股5300万,约占当时已发行股本的0.2%,授予价为2006年1月1日前五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
按照中国人寿股价走势,上述两个授予价格分别为5.34港元和6.89港元,如对应到2008年3月13日中国人寿H股27.65港元的收盘价,这些核心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享受的股票增值权已价值11.91亿港元,增值平均比例高达350%以上。
截至2007年8月,中国人寿已经有三批股票增值权授予方案通过了董事会决议。此前2006年11月13日,中国人寿在港交所公告称“基于A股的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亦获得董事会通过。
银行股踩线
交行是率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国有上市银行。
2005年6月23日,交行在H股挂牌交易,并在此前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股票增值权计划。按照交行的股票增值权计划,所有于2005年6月23日在职的交行高管人员都被授予股票增值权。初次授予股票增值权的行权价为H股首次发行的发行价2.5港元。初次授予的额度为750万股,相当于已发行股份的0.11%。
2007年6月23日,交行的第一批股票增值权已经到期,其时交行的股价已经达到8港元附近,增值幅度高达220%。
2005年末,建行、中行、招行、工行陆续H股IPO时,亦纷纷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拟对高管人员实行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
建行又于2007年7月率先将股权激励扩大到全体员工范围,该计划包括高管、中层员工、一般员工三个层次,其中用于员工激励的股份来自股东成员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减持。
“***专门下发文件到交行,叫停了这一激励计划。”知情人士透露。不仅是交行,所有国有控股上市银行的类似计划现均已被叫停。
另据《财经》记者了解,央企招商集团下属的招商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36),基于A股的股权激励计划近期有望获批。去年10月15日,招商银行曾高管人员H股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首次将授予九位高管129万份H股股票增值权,占该公司股本总额的0.0088%,两年内不得行权。
新的股权激励计划选择的工具是有业绩条件的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为不包括马蔚华等九位已经参与H股增值权计划的高管在内的员工。在招行的这一计划中,授予和行权都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且首次在金融企业中增加了***的最新收益封顶要求。
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缺失
韬瑞咨询公司高管薪酬高级顾问柴敏刚告诉《财经》记者,国际上,无论实施哪种股权激励的前提,都是有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近年披露的国内几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之所以遭到质疑,关键在于所设置的业绩条件是否合理,是否有完善的业绩管理体系作支持;这不能由高管自己说了算,而需要结合公司的战略、历史发展、行业状况和专家意见,通过必要的测算来提出。
“无论是在H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增值权计划,还是红筹股公司的股票期权计划,绩效条件的应用都还很少见,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的相关性仍有待提升。”柴敏刚对此表示。除了企业建立真正的绩效文化和绩效管理体系,在国际上最重要的一点是问责制,“资本市场的压力传递机制很强,华尔街不会给你三五年的时间和空间。”
反观作为国有工业企业出资人代表的***,于2006年9月颁布有关股权激励规定之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基本上都附加了绩效条件作为行权或生效条件,净资产回报率或利润增长率是比较普遍的绩效条件。
市值管理工作计划例4
成本企划的基本立足点是约束全生命周期成本。它首先确定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此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特定功能和质量且如以预计价格出售就会有足够盈利的产品。它使得“成本”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事后消极结果。企业只要将待开发产品的预计售价扣除期望边际利润,即可得到目标成本,然后的关键是设计能在目标成本水平上满足顾客要求并可投产制造的产品。
成本企划通常是把产品成本在设计阶段限定在一定目标之内,然后运用价值工程实施开发,在设计、试产和生产准备等各个阶段,组织各部门通力合作,以求达到目标成本。成本企划把成本管理的思路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开发设计阶段,具有超前意识;成本企划通过市场上消费者认可的售价,减去期望利润,倒退计算出目标成本,作为设计的依据,在将材料、零部件等汇集在一起装配成产品的同时,就把成本一起“装配”进去,在设计产品的同时也设计产品的成本:成本企划并不把成本看成是单纯的账簿的产物,它具有较强的管理工程学的属性。
成本企划的具体做法有着不同的模式,但其方法流程则却大体相同,通常包括六个阶段,即:产品企划;目标成本设定:目标成本分解;设计中实施成本降低;转向生产准备;初期流动管理。其中,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和达成是其关键。
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长期以来是一种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全部成本法为内容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低下,成本耗费高,经济效益差,不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我国企业而言,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本文着重对成本企划加以推介,希望它可以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成本企划是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它同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有着相当大的差异,那么应当如何将这一新的理念引入我国企业并使其在传统理念的包围下生根发芽?
1.在我国企业中确立市场导向观念。
成本企划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即是其市场导向性,这一点对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起着直接的作用。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管理思想在我国比较缺乏,原因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产值最大化,企业不必关心产品的售价只关心企业的产量和产值即可,因此无法树立市场导向的成本理念。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使其产品为市场接受并且要实现一定的利润,这就要求企业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去生产物美价廉又合乎人们多样化需求的产品。
2.在企业中树立事前控制思想。
成本企划不同于其他成本管理方法的另一显著特征即是它的前馈控制观念。这无疑是一种科学的观念。经验表明产品成本的大部分(约8成)在产品的开发和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了,因此只有在事前(即进入生产制造阶段以前)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才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当然事中和事后的成本控制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因其改善成本的空间有限,所以重点还是应当放在事前控制上。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仅仅进行事后的成本控制,很多时候就是事后成本控制也因为方法落后和组织实施不力而流于形式,所以我们的产品成本往往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
3.在我国企业中确立目标成本概念。
成本企划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我国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多数是以固定标准为基础的,这种体系只考虑保持现有的产品成本水平,但成本企划中的目标成本却是一种动态体系:不断推动产品设计人员去改进产品设计,降低成本。
4.企业应当以价值工程手段实施产品策划和开发。
成本企划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技术,具体说来是凭借价值工程为主的工程学方怯对产品观念、产品设计方案等目标成本的要求进行技术攻关。一件产品从设计、生产到交付消费者,一般应该考虑到:我要生产什么?怎样制造出来?怎样才能卖给用户?实际上这三个问题意味着贯穿这件产品全过程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需用到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在生产制造阶段的实施较为具体,因此容易把握,而在产品设计阶段实施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应用成本企划这一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必须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明确市场机制的概念。具体的将要做到以下4个观念的转变:①明确增值盈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的第一目的;②树立企业发展是获得利益的前提条件的观念;③将生产产品转变为增值产品:④转变重事后推销轻事前调研的营销观念。
5.因为成本企划活动涉及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全方位,所以将对企业提出较高的要求。
市值管理工作计划例5
成本企划的基本立足点是约束全生命周期成本。它首先确定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此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特定功能和质量且如以预计价格出售就会有足够盈利的产品。它使得“成本”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事后消极结果。企业只要将待开发产品的预计售价扣除期望边际利润, 即可得到目标成本,然后的关键是设计能在目标成本水平上满足顾客要求并可投产制造的产品。
成本企划通常是把产品成本在设计阶段限定在一定目标之内,然后运用价值工程实施开发,在设计、试产和生产准备等各个阶段,组织各部门通力合作,以求达到目标成本。成本企划把成本管理的思路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开发设计阶段,具有超前意识;成本企划通过市场上消费者认可的售价, 减去期望利润, 倒退计算出目标成本,作为设计的依据,在将材料、零部件等汇集在一起装配成产品的同时,就把成本一起“装配”进去,在设计产品的同时也设计产品的成本:成本企划并不把成本看成是单纯的账簿的产物,它具有较强的管理工程学的属性。
成本企划的具体做法有着不同的模式,但其方法流程则却大体相同,通常包括六个阶段,即:产品企划;目标成本设定:目标成本分解;设计中实施成本降低;转向生产准备;初期流动管理。其中,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和达成是其关键。
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长期以来是一种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全部成本法为内容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低下,成本耗费高,经济效益差,不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我国企业而言,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本文着重对成本企划加以推介,希望它可以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成本企划是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它同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有着相当大的差异,那么应当如何将这一新的理念引入我国企业并使其在传统理念的包围下生根发芽?
1.在我国企业中确立市场导向观念
成本企划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即是其市场导向性,这一点对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起着直接的作用。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管理思想在我国比较缺乏,原因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产值最大化,企业不必关心产品的售价只关心企业的产量和产值即可,因此无法树立市场导向的成本理念。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使其产品为市场接受并且要实现一定的利润,这就要求企业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去生产物美价廉又合乎人们多样化需求的产品。
2.在企业中树立事前控制思想
成本企划不同于其他成本管理方法的另一显著特征即是它的前馈控制观念。这无疑是一种科学的观念。经验表明产品成本的大部分(约8 成)在产品的开发和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了,因此只有在事前(即进入生产制造阶段以前)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才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当然事中和事后的成本控制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因其改善成本的空间有限,所以重点还是应当放在事前控制上。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仅仅进行事后的成本控制,很多时候就是事后成本控制也因为方法落后和组织实施不力而流于形式,所以我们的产品成本往往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
3.在我国企业中确立目标成本概念
成本企划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我国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多数是以固定标准为基础的, 这种体系只考虑保持现有的产品成本水平,但成本企划中的目标成本却是一种动态体系:不断推动产品设计人员去改进产品设计,降低成本。
4.企业应当以价值工程手段实施产品策划和开发
成本企划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技术,具体说来是凭借价值工程为主的工程学方怯对产品观念、产品设计方案等目标成本的要求进行技术攻关。一件产品从设计、生产到交付消费者,一般应该考虑到:我要生产什么?怎样制造出来?怎样才能卖给用户?实际上这三个问题意味着贯穿这件产品全过程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需用到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在生产制造阶段的实施较为具体,因此容易把握,而在产品设计阶段实施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应用成本企划这一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必须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明确市场机制的概念。具体的将要做到以下4 个观念的转变:①明确增值盈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的第一目的;②树立企业发展是获得利益的前提条件的观念;③将生产产品转变为增值产品:④转变重事后推销轻事前调研的营销观念。
5.因为成本企划活动涉及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全方位,所以将对企业提出较高的要求
市值管理工作计划例6
成本企划的基本立足点是约束全生命周期成本。它首先确定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此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特定功能和质量且如以预计价格出售就会有足够盈利的产品。它使得“成本”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事后消极结果。企业只要将待开发产品的预计售价扣除期望边际利润,即可得到目标成本,然后的关键是设计能在目标成本水平上满足顾客要求并可投产制造的产品。
成本企划通常是把产品成本在设计阶段限定在一定目标之内,然后运用价值工程实施开发,在设计、试产和生产准备等各个阶段,组织各部门通力合作,以求达到目标成本。成本企划把成本管理的思路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开发设计阶段,具有超前意识;成本企划通过市场上消费者认可的售价,减去期望利润,倒退计算出目标成本,作为设计的依据,在将材料、零部件等汇集在一起装配成产品的同时,就把成本一起“装配”进去,在设计产品的同时也设计产品的成本:成本企划并不把成本看成是单纯的账簿的产物,它具有较强的管理工程学的属性。
成本企划的具体做法有着不同的模式,但其方法流程则却大体相同,通常包括六个阶段,即:产品企划;目标成本设定:目标成本分解;设计中实施成本降低;转向生产准备;初期流动管理。其中,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和达成是其关键。
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长期以来是一种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全部成本法为内容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低下,成本耗费高,经济效益差,不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我国企业而言,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本文着重对成本企划加以推介,希望它可以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成本企划是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它同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有着相当大的差异,那么应当如何将这一新的理念引入我国企业并使其在传统理念的包围下生根发芽?
1.在我国企业中确立市场导向观念。
成本企划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即是其市场导向性,这一点对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起着直接的作用。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管理思想在我国比较缺乏,原因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产值最大化,企业不必关心产品的售价只关心企业的产量和产值即可,因此无法树立市场导向的成本理念。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使其产品为市场接受并且要实现一定的利润,这就要求企业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去生产物美价廉又合乎人们多样化需求的产品。[论\文\网LunWenNet\Com]
2.在企业中树立事前控制思想。
成本企划不同于其他成本管理方法的另一显著特征即是它的前馈控制观念。这无疑是一种科学的观念。经验表明产品成本的大部分(约8成)在产品的开发和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了,因此只有在事前(即进入生产制造阶段以前)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才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当然事中和事后的成本控制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因其改善成本的空间有限,所以重点还是应当放在事前控制上。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仅仅进行事后的成本控制,很多时候就是事后成本控制也因为方法落后和组织实施不力而流于形式,所以我们的产品成本往往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
3.在我国企业中确立目标成本概念。
成本企划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我国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多数是以固定标准为基础的,这种体系只考虑保持现有的产品成本水平,但成本企划中的目标成本却是一种动态体系:不断推动产品设计人员去改进产品设计,降低成本。
4.企业应当以价值工程手段实施产品策划和开发。
成本企划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技术,具体说来是凭借价值工程为主的工程学方怯对产品观念、产品设计方案等目标成本的要求进行技术攻关。一件产品从设计、生产到交付消费者,一般应该考虑到:我要生产什么?怎样制造出来?怎样才能卖给用户?实际上这三个问题意味着贯穿这件产品全过程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需用到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在生产制造阶段的实施较为具体,因此容易把握,而在产品设计阶段实施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应用成本企划这一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必须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明确市场机制的概念。具体的将要做到以下4个观念的转变:①明确增值盈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的第一目的;②树立企业发展是获得利益的前提条件的观念;③将生产产品转变为增值产品:④转变重事后推销轻事前调研的营销观念。
5.因为成本企划活动涉及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全方位,所以将对企业提出较高的要求。
市值管理工作计划例7
一、 激励型认股权计划及其会计揭示
激励型员工认股权计划源于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美国对经济结构调整而出现在硅谷的新经济。以知识要素为驱动力的新经济,必然要求对企业制度加以革新。一方面,知识是需要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才能获得的;另一方面知识又是具有外溢性的。为了稳定那些掌握了知识的企业员工,防止知识的外溢,仅仅给员工工资报酬是不够的,因此,一些高科技企业普遍采用激励型认股权计划,它给予的对象主要是公司CEO或掌握核心知识的员工,其收入的构成一是工资,二是股票期权和红利。由于企业员工既有工资收入,又有股权与红利收入,新兴产业就可以在这种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下,采取降低工资成本、增加股权及利润分红的办法来达到以下一些目的:第一,通过降低工资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达到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其二,只要股权与红利收入的增加足以补偿工资的下降,并能导致总收入的增加,那么企业就可以通过增加员工的股权与红利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与创造力;其三,采用以上方法,企业不仅可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而且可以达到保护知识产权、防止知识外溢的目的。
美国税法对激励型认股权计划给予税收***策上的支持。税法规定在认股权给予日认购价必须等于市价,同时持有者在行使认股权时不支付股票市价与认购价之差异上的税款,只有当以后将股票出售时,按其股票持有时间,以较低的资本利得税率纳税。因此,这种认股计划实际上递延了股权持有者的纳税时间。但是,从会计确认方面来说,由于激励型认股权计划的认购价与市价相等,尽管企业给予员工认股权数量及其认购价是依据员工的服务价值,但是,公司并没有为实施该计划而履行相应的义务。激励性质的认股权价值来自于税后利润的分配,因此,按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这种纯粹的激励型认股权计划在员工为公司服务的期间内也就不存在酬劳成本确认与酬劳费用分摊问题。在认股权实际行使日直接按认购价记作现金资产与股权资本的增加。若此时激励型认股权计划的市价高于认购价,尽管其在形式上虽属激励型的,但在经济实质上应属酬劳型的,因为公司为该项计划需要承担相应的酬劳成本。对此,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要求企业按酬劳型认股权计划确认相关的成本,并按相关规定享有税收优惠。
发源于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期权制,是一种激励与约束对称的操作方式,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如果公司运作良好,公司股票升值,期权持有人即可获得收益;一旦经营不善,股价暴跌,对期权持有者就是一种风险,这也将迫使期权持有人加强对个人行为的约束,以减少因疏忽和过失带来的损失。由于激励型认股权计划把员工的利益同股价的上涨单一联系,同时股权激励完全从税后利润中列支,这就容易导致公司实际利益被人为高估的可能,因而遭到人们的批评。激励型员工认股计划是否会引起虚增利润而抬高股价?是否会引起另一种短期行为?据测定,截~1998年底,美国发放认股权的公司普遍存在利润被夸大的现象,这在一些从不吝于发放期权的高科技公司尤为严重。以世界最富有的美国微软公司为例,其1998年对外公布的利润为45亿美元,如果扣除当年发放的认股权成本,则该公司不仅利润荡然无存,还会留下180亿美元的亏损。对此,1999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要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应以附注方式列示当年发放的认股期权。在每一个会计期末,重新估值的期权价值必须冲抵当年利润。
二、 酬劳型认股权计划及其相关的会计问题
酬劳型认股权计划又称非限制性或非法定性股票期权计划。美国税法规定企业在实施这一计划时,认股权给予日股票认购价与市价不相等。认股权价值是由给予日股票市价与认购价之间的差额所决定,它是公司为激励员工而支付的酬劳成本,所以称之为酬劳型认股计划。虽然酬劳型认股计划的给予对象也是公司经理层,但是与前述纯粹激励型认股权计划相比存在本质上的差别:酬劳型认股计划的认股权价值是员工工资收入及公司人工成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就是说员工工资总额(或成本)=部分工资+认股权价值。例如,某人受聘于某公司五年,聘用合约规定,他(她)可选择两种工资报酬的获取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公司只给10万元年薪,不再承担给付认股权的义务;第二种方案是除给6万年薪外,公司另按每股10元(设给予日股票市价为每股20元)的价格给予员工认购本公司股份2YY股,并在聘任期满后的五年内行使认股权。如果这位员工选择前者,则公司每年的工资成本就是10万元;若选择后者,尽管形式上公司每年承担的工资成本是6万元,但实质上公司负担的年工资成本与第一种方案是一样的。因为,在公司给予第二种方案时,所确认的认股权价值与每年支付的4万元、计五年的工资总额相同,只不过在形式上看上去是认股权,而实质上公司仍承担着另一部分成本,即认股权价值。同样,对受聘者来说,他(她)也必须权衡此认股权价值至少应该等于或高于每年除6万元年薪以外另加4万元的认股权价值。否则,他(她)不会选择第二种方案。
(一)酬劳型认股权计划成本的衡量
由于公司为履行酬劳型认股权计划必然付出额外的成本,况且一项计划从制定至真正行使往往长达数年,在这段时间内,股票市价随时会发生变动,那么酬劳成本应何时确认与计量呢?这是美国会计界长期讨论的问题。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研究公告第43号第13章B“关于酬劳型认股权与股票购买权计划”的会计准则,1972年10月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25号意见书“员工发行股票的会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78年12月第28号解释性公告“股票增值权计划和其他变动的认股权或奖励计划的会计处理”,以及其后1995年12月的第123号公告“以股票为酬劳基础的会计处理方法”等,这一系列准则与公告都规范了酬劳型认股权计划的会计揭示与计量要求。会计准则认为员工认股权计划,其经济实质是公司为获取员工服务而付出的成本,这如同企业购买其他资产一样,衡量基础应该是员工的服务价值。但是,企业为获取员工服务这种资产与其他资产又不同,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员工工资总报酬中还包括一部分认股权价值,一些潜在因素,如:相关行业股票的变动、认股权的预计行使期间,认股权行使期间无风险利率的数额以及公司的股利***策等,都会影响认股权价值的衡量与酬劳成本的确定,因此,会计准则认为认股权价值的衡量或酬劳成本的确定应该选择“公允价值法”或“内在价值法”。
以“公允价值法”衡量认股权价值或确定酬劳成本时,采用布莱克一斯科尔斯(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并在给予日考虑如下因素:认股权给予日的股票市价、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距认股权行使日的时间、行使价格和认股权有效期内无风险利率等。股票价格反映的是市场对企业利润的预期,由于期权价值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股票价格波动的幅度正相关,企业利润高必然会推高股票价格。为减少实施认股权计划产生的消极面,避免企业虚增利润从而造成股市泡沫,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鼓励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法”,因为看涨期权必然使企业每期分摊的酬劳费用较高,这至少可以部分抵消公司为推高股价而有意操纵利润的可能性,更可靠地衡量酬劳成本与公司利润。
以内在价值法衡量认股权价值或确定酬劳成本时,其认购价与市价是相对固定的。但是由于酬劳成本的衡量日有可能与认股权给予日不同步,因此内在价值法还需要考虑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如果公司事先已经确定了认股权给予日员工的认购股数和认购价格,衡量日就是给予日,则酬劳成本为:(衡量日股票市场价格-认购价格)x可认购股数。如果无法获得衡量日的股票市场价格,则用最合理的方法估计其市价,而酬劳成本在持有人服务期间予以分摊。第二种情况是,如果公司事先无法确定认股权给予日给予员工的认购股数和认购价格,衡量日就不是给予日,在这种情况下,酬劳成本仍然应该从认股权给予日起至每年末予以估计。确认估计的酬劳成本为:[(每年末股票市价—估计(或已确定的)认购价格)x估计(或已确定的)认购股数。第一年估计的酬劳成本在持有人服务年限内摊销,第二年再估计时如果与第一年末估计的有差异,则按会计估计的未来适用法处理。直至认购股数和认购价格均确定时,再一并调整与计算酬劳总成本。
在一般情况下,内在价值法下酬劳成本的确定并不取决于外部经济环境,认购价与市价相对固定,因而与公允价值法相比较每期分摊的酬劳费用较低,这种方法受到美国中小企业的普遍欢迎。因为在与大公司同等竞争的条件下,每期分摊的酬劳费用较高则必然降低年度利润,从而对中小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不明显。为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实施认股权计划对美国社会所产生的经济后果考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应该允许两种方法并存,但鼓励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法。对采用内在价值法的企业,要求在财务报表注释中必须进一步揭示假设采用公允价值法对公司净收益及其每股收益影响的信息。
在会计处理上,确认酬劳成本时借记“递延酬劳成本”,贷记“员工认股权”,员工认股权属股东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递延酬劳成本”列为“员工认股权”的抵销账户,酬劳成本按员工服务期将酬劳成本逐期转为费用,当员工实施认股权时,冲转“员工认股权”,增加“股本”与“资本公积”。如果员工已履行服务条件,但由于市价比认购价低而放弃行使认股权时,则视为员工对公司的捐赠,转入资本公积而不冲减当年的工资费用。
(二)股票增值权计划及其酬劳成本的确认与分摊问题
股票增值权计划是由上述酬劳型认股权计划中派生出来的。从员工角度分析,激励型或酬劳型股票期权计划固然能使员工享受股票增值的利益,但是他必须用现金去购买股票,若认购的股票数额大还会遇到融资、筹款等问题,此外,酬劳型股票期权计划的所得利益在股票尚未出售之前即须报缴所得税,而股票增值权计划则可避免这些问题。它是在股票增值权给予日,以当天的股票市价为行权价格(相当于股票期权的认购价格),在持有规定的期限之后,员工以行使日股票的市价与原定的认购价格之差额,乘以给予的股数,即可选择获取公司给予的现金或给予等值的股票。由于企业实际给予员工多少现金只有等到员工行使权利时才能确切地知道,因此,股票增值权计划的衡量日是行使日而非给予日。由于至行使日才能知道实际的市价,这就需要在每一会计期末估计与调整股票现行市价与认股权价之差异,按员工当期服务期间占全部服务期间的比例,记录与分摊本期应确认的酬劳费用。摊销酬劳成本时,酬劳型认股权计划与增值权计划尽管都借记员工薪资,但是贷方账户不同,前者贷记递延成本,后者需视员工选择现金或股票而定,若选择现金,则贷记负债账户“应付员工股票增值款”,若选择股票,则贷记“资本公积一员工股票增值权”账户。
有时受股价变动的影响,行使日晚于服务期,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必须在员工服务期满后的报告年度至认股权失效或认股权已行使的期间内,调整相关的酬劳费用。在给予日与行使日期间,酬劳费用的分摊也必然随股票市价的增减而增减。如果股票市价由本期至下期逐渐下降,则将使下期分摊费用减少,反之则上升。但是费用的减少数不应该超过原先确认的酬劳费用总额,也就是说,累积的酬劳费用不应该经调整后是一个负数。
(三)业绩型员工认股计划
为规避股票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有些公司往往选择业绩型认股权计划,按照这种计划,认股权取决于员工在任期内达到的业绩标准。可供评价业绩的指标诸如:资产回报或权益回报的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或者这些指标的组合。业绩型计划的衡量日等于行使日,因为在给予日无法获知员工业绩的完成情况,由此也就无法知道应该给予的认购数额。业绩型计划的酬劳成本分摊方法与前述增值权计划相同,它以认股权行使日的股票市价来衡量,按员工的服务期采用百分比法分摊。在具体实施酬劳型计划时,企业往往将上述的计划作不同的组合,员工可以在业绩与期权奖励之间作出选择。
三、目前我国企业员工认股权计划的实践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员工认股权计划的典型案例
目前,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对中高层管理者主要实施的是激励型认股权计划,由媒体披露的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是:
东阿阿胶已经建立了对管理层进行长期激励的机制。它的基本思路是:在公司净利润增长10%、且在公司实现预定目标的前提下,从每年度税后净利润中提取5%作为中高层管理人员激励基金;激励基金将综合考虑个人所担任岗位的重要性和个人表现进行公平合理分配,但每年度授予每位管理人员的基金不高于公司当年提取激励基金的10%。中高层人员在获得基金后,要将其中的80%在6个月内转化为本公司股票,其余20%用作备罚金。对股票流通的限制条件是:高层人员在离职6个月后方可予以出售;中层管理人员自获得之日起3年内可以出售全部股票的30%,4年后可以出售全部股票的60%,5年后可以出售全部股票。
泰达股份已制定了对公司管理层实施长期激励的《激励机制实施细则》。根据《细则》,泰达股份将在每年年度财务报告公布后,如企业完成年度利润增长15%这一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公司将提取年度净利润的2%,作为公司董事会成员、高层管理人员及有重大贡献的业务骨干的激励基金,用激励基金购买泰达股份的流通股票并作相应冻结;而处罚所形成的资金,则要求受罚人员在6个月内清偿。泰达股份的管理层所持股票在离职半年后才能解冻,利益不能在当期兑现。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市值管理工作计划例8
回顾近两年来的监管动作,从2013年8号文对非标资产的规范,到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再到***的理财事业部制改革,最近是商业银行法的启动修订,都为银行理财业务指向了一个关键发展方向――回归资产管理本质。虽然银行理财市场已经发展了十年之久,但法律关系一直未被厘清,到底是委托关系、资产负债关系还是信托关系一直都是市场争议的焦点。以上一系列的监管动作以及市场对打破刚性兑付的呼声,无疑都表明了银行理财产品应该是信托性质。信托关系从法理和制度安排上帮助银行理财产品确立长久缺失的法律地位,从而促进银行理财业务逐步回归资产管理本质。
只有回归资产管理本质,银行理财产品才有可能打破刚性兑付文化。回归资产管理本质后,银行与投资者之间为受托人与委托人的关系,从而打破目前类存款产品下的资产负债关系,风险和收益都应归投资者所有,投资者在承担风险的情况下理应获得更高的风险溢价。参照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模式,基金化运作、结构性投资将是银行理财产品回归资产管理本质的出路。从基金化运作模式来看,产品所投资的资产可定期估值,产品净值随资产的估值而定期波动,投资者以净值为标准进行申购与赎回,银行在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后的投资回报均归投资者所有。从结构性投资模式来看,银行将债券、存款等低风险投资品种以及股票、期货、期权等高风险投资品种相互组合,使得产品风险处于高低之间,帮助风险承受能力适中的投资者获得适中的投资收益。
监管层推动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采用的是基金化运作模式,该项试点工作发起于2013年10月,由10余家大中型银行首先开展业务。如今,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机构再次扩容,中信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已经获批此项试点资格,试点银行数量提升至16家。此外,包括南京银行、大连银行、徽商银行等大型城商行,已向当地银监局上报或正在上报试点方案,正式获批指日可待,可见银行理财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主体已经从国有行、股份制银行逐步向城商行延伸。
城商行积极参与试点的原因,一方面是跟随理财产品向开放式、基金化转型之潮流;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得到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这一标准化产品的发行资格。在原有的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品种的基础上,新增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也成了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对应的投资资产之一,单个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对应单个企业的债权,这就相当于银行通过理财管理计划发行债权融资的“受益凭证”,同时向理财管理计划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投向对应的融资企业。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一方面按照份额发行,使得理财产品基础资产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转变为标准化品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使得市场能够对其价格充分发现,便于产品净值的估算。
四方面差异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与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之间主要存在四方面差异。
投资资产 为了便于产品估值,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所投资的资产除原有的债券以及货币市场工具以外,增加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且绝大部分计划用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替代了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各类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投资期限 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封闭式运作,存续期限多在1年之内,如1个月、3个月或6个月,而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存续期普遍超过1年,多为2年或3年,但其以开放式运作,两个相邻的开放日之间的间隔期一般为1个月或1个季度。
市值管理工作计划例9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公司战略;行权条件
一、股权激励行权条件指标设计现状
1.指标内容以财务指标为主,未能充分考虑非财务指标
本文以截至2013年5月13日深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和上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总体,通过对这1422家上市公司研究得出有133家上市实施过股权激励计划,其中5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未能搜集到,所以本文的样本量为128家上市公司。
从上市公司公布的股权激励草案中可以看出规定的行权条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公司层面的行权条件要求;另一方面是对高管人员自身的行权条件要求。公司层面行权条件主要包括公司合规性要求和公司层面行权业绩条件要求。从表1可以看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使用次数为103,净利润(增长率)指标的使用次数为115,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选择了这两项指标且两者经常搭配使用。然而,每股收益(增长率)、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比例)、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比例)、股价等指标的使用次数很少,且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使用次数的差距很大。另外,通过统计还得出上市公司指标选取个数的平均值为2.10。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草案中行权条件指标内容设计单一且以财务指标为主,未能充分考虑非财务指标,如此的指标内容设计未能体现公司战略。
高管人员自身行权条件要求方面主要包括个人合规性要求和个人层面业绩考核要求。上市公司已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考核办法对个人层面业绩考核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对个人的业绩考核都是从这三大方面进行的,也有少数上市公司的方案中除了这三大方面还包括了创新及额外工作加分、重大失误和违纪减分这两项(如伟星股份第二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实施考核办法)。例如:伟星股份工作业绩占50%;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占30%;领导和管理能力、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占20%。广州国光工作业绩占60%;工作能力20%;工作态度20%。苏泊尔工作业绩占80%;能力及态度占20%。由此可见,虽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作业绩考核,但财务指标(工作业绩)在考核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2.指标数值的设定缺乏规范性标准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草案中行权条件指标数值的确定局限于公司自身的历史数据。有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行权指标数值远远低于公司前几年已经实现的水平,很明显,这样的股权激励方案不能起到股权激励应有的激励作用。同样地,数值偏低的指标也不能激起管理层更进一步的决心,这样的方案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意义不大。目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指标数值的设定有很大的自由空间,这就需要上市公司在设定指标数值时要拓宽视野以公司战略为导向,综合考虑股东和管理层利益、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相关法律制度,同时参照行业平均值,制定出一个既能对管理层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又能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
二、股权激励行权条件指标与公司战略拟合度研究
1.股权激励行权条件指标设计应以公司战略为导向
本文研究股权激励行权条件指标与公司战略拟合度是基于公司战略层次。股东对公司的未来发展通过公司战略体现,公司战略针对企业整体,以明确企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计划和行动。公司战略立足于未来,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具有长远性。而现实中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这就需要管理层主动与股东沟通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利于股东及时了解公司信息并适时调整公司战略。同时,也需要股东采取激励机制激励管理层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激励机制是解决管理层与股东之间问题的基本途径,股权激励机制是一种长期且稳定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股权激励草案的制定对激励管理层实现战略目标至关重要,而行权条件指标的设计对股权激励能否起到应有的激励效应起着本质性的决定作用,因此,要使股权激励计划真正起到使得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趋同的作用,股权激励行权条件指标设计必须以公司战略目标为导向。只有在设计行权条件指标时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关注长远利益,才能最终使得管理层和股东利益一致,从而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2.股权激励行权条件指标与公司战略拟合度
股权激励行权条件指标与公司战略的拟合度是指行权条件指标的设计是否以公司战略为导向,以及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程度。本文对股权激励行权条件指标与公司战略拟合度的研究从指标内容和指标数值两个方面为切入点。指标内容方面应体现公司战略发展方向,鉴于每个公司的公司战略不同,所以上市公司在设计行权条件指标内容时要同时考虑共性指标和特性指标。由于公司战略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任何单一方面的指标内容都无法体现公司战略,所以在共性指标设计时应同时考虑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应同时包含反映股东回报、盈利能力、收益质量、现金流量方面的指标内容,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由于财务指标是对公司已实现经营成果的事后计量且容易***纵,所以,在共性指标设计时必须考虑非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如股价,相对于财务指标不易***纵,且能反映公众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态度,对公司未来业绩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除共性指标之外,公司还可以根据具体公司战略设计符合战略目标的行权条件指标,例如,若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扩大市场份额,则设计行权条件指标时应考虑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若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实现成本领先,则设计行权条件指标时应考虑毛利率等指标。 指标数值的设定要以公司的战略目标为依据,参考公司历史水平和行业平均水平,设置的指标数值水平既不能偏低导致起不到激励作用,又不能偏高使得管理层觉得只是一个空想。另外,通过阅读上市公司已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我们发现只有少数上市公司对指标数值设定的合理性进行了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行权条件中只给出了行权条件指标具体的数值,并未在下部分内容中对为什么设定这个数值予以说明。所以,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中应增加对指标数值设定合理性的说明,通过列出公司行权条件指标的历史水平和行业平均水平以证明指标数值设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市值管理工作计划例10
一、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
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电网企业战略目标,其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围绕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各项工作开始逐步开展。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企业实现成本精细化控制的指导理念。全寿命周期管理(LCCM)是由全寿命成本(LCC)演变而来,强调从固定资产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实现固定资产的可研论证、采购、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动态化、系统化管理,实时监控各项成本支出,实现资产设备整体保值增值,最终达到全使用寿命周期总成本最低的管理理念。
根据供电企业固定资产运营管理特点,本文将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具体分为如下五个部分:规划设计成本、设备采购成本、设备安装成本、设备运行成本、设备检修维护成本以及设备处置报废成本。具体如表1所示。
二、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具有金额大、数量多、种类复杂等特点,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都有分布,覆盖面广,在管理中易出现管理重叠或脱节的现象,从而无法掌握资产真实数据。随着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超高压电网工程的推进,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投入不断加大,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源头不受重视。规划设计和采购环节是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源头,但从实际看,未能从源头关注电力资产的规划、设计、建造等对供电企业折旧费用的决定性作用。供电企业对固定资产购建项目审批一般由省公司负责,但由于审批环节繁琐,周期较长,容易出现与地市级供电企业需求时点不匹配,地市级单位先行与供应商签订“先使用后付款”协议,固定资产提前采购的现象。事实上,这一行为已预示着提前对设备供应商进行了招标前确定,单一供应商不利于固定资产的选优和设备质量保证,也容易增加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的串通舞弊风险。
(二)运营维护阶段存在交叉维护的现象。在电网企业成本项目构成中,固定资产运营维护费用仅次于购电费用的支出。依据电网设备建设资金支出的相关数据,前期投入占总寿命周期成本支出的70%左右,而另外30%主要花费在设备的维护检修上。但由于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大多是大型基建项目,工程完工后,基建部门同设备管理部门交接不明,导致后续权责不明确,出现重复管理现象,造成设备运行维护的重叠或缺失,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各种后期支出增加,设备损耗速度加快,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也造成固定资产各项成本支出不明,使用效果、支出是否真实合理等问题无法落实,不利于成本费用控制。
(三)资产处置报废环节管理粗放。由于资产信息传递滞后,企业财务人员一方面无法及时掌握已处置报废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使得部分虽已计提完折旧,但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设备被处置报废,造成资产浪费;另一方面,在新旧设备替换过程中,往往是以新设备的价值计入,而部分报废的资产并未履行报废手续,造成资产价值的虚增、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现象。
(四)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成本项目控制权限分工。由于电网公司对下属省级电网公司及地市级分公司实行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地市级供电企业作为二级分公司不具有固定资产购建审批、采购、检修审批等权力,而是统一由省级电网公司审批,固定资产的折旧***策选择和处置也由省网公司负责。地市级供电公司主要负责固定资产购建的科研论证、安装与调试、检修计划提出、检修策略选择、检修作业实施等,可以说,省网公司在固定资产成本管理上起到更为核心的作用(见表2)。
三、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案设计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无论是在规划、设计、采购等前期阶段,还是在建设、运行、报废等后续阶段都必须是在保证企业安全、效能、效益要求的基础上把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作为决策的最终目标。
(一)规划设计阶段。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从固定资产源头上(即设计规划、工程建设)积极实行的成本管理模式,规划与设计阶段能够决定电力资产后期绝大部分制造与营运成本。因此,对基建、技改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的管理流程进行设计是做好供电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第一步。规划阶段主要包括规划需求、规划分析、设计等方面。
1.规划需求阶段。规划需求由地市级供电公司提出,每年各业务部门根据本单位下一年度生产及业务发展情况、现有固定资产状况等,编制本单位下一年度基建与技改计划,分项目列明项目名称、建设内容、经济效益、总投资、需要拆除固定资产等内容;规模较大、建设比较复杂的项目,还需要同时报送项目建议书。投资计划和项目建议书报省分公司发展策划部。
2.规划分析评估阶段。省公司发展策划部收到各业务部室上报的基建与技改计划、项目建议书后,结合公司的发展规划,汇总编制分公司下年度基建与技改计划草案,并经发展策划部及主管副总审议后提交经理办公会审定。规划分析工作需要注重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核分析,应选择科学的规划辅助工具,构建标准专业的分析模型,得出分析结论。地市级公司收到省网公司批复的年度基建与技改计划文件后,才能根据项目额度将基建与技改计划项目划分为省网公司管理项目与分公司管理项目,地市级公司必须严格按照项目内容进行建设。
3.设计阶段。设计是电网工程建设的关键一环。无论是省网层面还是地市级层面都应对各自所负责的项目设计做好整体策划工作。重点关注设备和物料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在项目建设中注重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建构筑物与项目之间的整体配合。对设备选型、建设规模、总投资、经济效益、建设周期、工程概算等关键性指标都应做好科学估算。
(二)设备采购及安装阶段。
1.实际中,地市级供电企业通过“先使用后付款”的固定资产与物料变相采购行为,实质上已经掌握控制了紧急情况下的固定资产与物料的采购和供应商选择权,原本属于省网公司的固定资产与物料采购权已经下放到地市级供电企业。由于固定资产与物料的购置价格将会直接影响到未来折旧费用的大小,供应商选择、设备质量以及安全性能的高低等将会影响到日后运行维护成本的大小,因此,省网公司与地市级供电企业必须强化对固定资产与物料采购环节的监管工作。设备建设单位应根据资产规划和工程建设进度,严格按照招标计划时间安排,充分考虑设备材料的生产周期需要,合理安排全年各批次的招标项目,严格按照集中规模招标文件范本编制技术规范书,确保招标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安装阶段需要保证资产设备的质量、技术精确度及各类经济技术指标,派遣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验收工作,切实保证固定资产的质量。安装过程所产生的设备费、各类运杂费、施工管理费等成本要仔细核实各项金额,确保结转资金同实际支付资金一致,杜绝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确保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
(三)运行维护阶段。
1.固定资产折旧***策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是成本核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后续入账金额有关键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策的选择权控制在省网公司层面,省网公司需要综合考虑供电企业固定资产覆盖面大,维护管理难度大,涉及管理部门多、交叉点多,数量多且类别繁多,主要发电资产价值大、修理改造后续支出频繁、异动频率高等特点,结合现行财务制度和税法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给予企业一定的选择空间,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2.运行维护费用。地市级供电公司需要重视对设备平日运行的监测,仔细分析设备的***和历史数据,评估资产当前的使用状态和未来发展趋势,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并及时做出检修计划和检修策略选择,上报省网公司进行审核。省网公司审核完毕后,地市级公司负责检修作业的实施。本环节的关键在于要平衡设备可靠性和资金的闲置率,既不能延误设备更换、抢修工期,给资产设备安全运行带来隐患,也不能花费过多资金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四)处置报废阶段。固定资产残值、折旧***策选择、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固定资产处置都由省网公司负责。地市级公司仅需对设备填报报废申请,省公司统一负责审核、验证、鉴定,填写报废资产鉴定表,记录报废资产的存放状况、能否使用、预计残值等信息。财务资产部还需对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审核原值及累计折旧等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审核。如对原有资产进行技术改造可以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要对技术改造的资产支出、供电可靠性以及延长使用寿命采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思想进行整体协调,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结语
电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以固定资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前提,同时还要从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出发,不仅要降低工程的前期投资支出,同时也要节省资产设备后期的运营成本,从而保证在资产的全寿命周期中所发生的相关成本支出最低。将固定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安装、运行维护和处置报废等以价值为中心的全寿命周期进行综合考量,能在保证固定资产科学有效使用基础上,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支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马薇.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2.焦敏.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为例[D].山东:山东大学,2013.
3.亓红红.浅谈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J].商业会计,2009,(4):56-57.
4.温德诚.精细化管理执行力升级计划[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市值管理工作计划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