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模式10篇

生态农业模式篇1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应用研究

最近几年,青海省省委、省***府继续完善扶持***策,将以建设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为重点,按照“四区两带一线”战略布局,在东部地区重点打造西宁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海东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在环青海湖牧区重点打造海北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柴达木地区重点打造海西统筹城乡一体化农牧业发展示范区;在三江源地区重点打造三江源生态畜牧业发展示范区和黄南有机农牧业示范区。建设黄河谷地农业综合开发带、湟水沿岸高效农牧业发展带,兰青—青藏铁路沿线特色农牧产业发展轴线,并将继续以园区建设为载体,鼓励扶持各类产业化龙头企业进驻园区,努力形成产业化聚集、园区化发展、生态化建设、规模化经营的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格局。

1生态农业含义分析

1.1商品性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性既是现代农业的特征之一,也是生态农业的的基本特征。在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能力低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大多数都是自给自足。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生产力和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农业生产者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除了满足自己需求之外,大部分产品用来满足市场需求。生产方式的变革使得小农生产模式被规模化生产模式所取代,尽管现阶段现代农业体系中生态农业的发展规模比较小,但是相较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要大的多,更好的体现出农产品的商品性特征。

1.2生态性

生态性是生态农业的典型特征,从传统农业向着生态农业发展在时间上是继承发展的结果,也就是生态农业不能脱离传统农业而单独发展,生态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共性是生态,是和生态环境相容和和谐发展。相同的是生态农业和传统农业都是按照生产规律开展生产,如合理轮作、间作、套种和有机肥施入等,不同的是生态农业更加体现出科技性,生产过程中积极应用高科技技术,通过人工手段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符合生态要求。也就是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适应性,而传统农业由于生产技术、设备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只能被动的适应生态环境,无法很好的体现出生态性。

2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应用研究

2.1“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

这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以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以农业生产基地为基础,农户广泛参与的一种发展模式,能够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形成过程中要选择具有地区特色和优势农业项目,更好适应市场需求。该种模式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适合农户种植等特点,通过生产基地和农户的示范带动逐渐扩展到其他农户,促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出来的产品有地方龙头企业统一收购,打消了农户农产品销售疑虑。同时,企业能够紧密把控市场动态,能够保证生产数量和生产质量,从而不断增加农产品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在青海地区特色农业产业主要有青稞、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近些年,地区结合自身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加速土地流转进程,同时还能够进一步降低农民群众的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2.2“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农民通过参股、土地使用权流转发现现代生态农业,这种模式有利于保护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能够更好发挥出地区的区位资源优势,通过农民群众自发组织合作组织,农民群众自发加入,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组织化程度。“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的推广,不仅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还加快了青海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进程,涌现出一大批特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在青海的生态农业发展中,“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是主要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形式灵活,方便管理,能够显著提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但是这种发展模式由于***策扶持不到位,融资难度比较大,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今后发展中还需从管理、技术、资金、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2.3设施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设施农业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化技术,人为的为作物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以科学施肥、科学灌溉、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要手段开展病虫害防治,以植物共生互补促进农业实现良性循环。最近几年,青海省以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积极发展日光温室大棚,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农民经济收入进一步提升。

作者:孟克 单位:青海省乡镇企业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1]对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思考[J].郝朝晖.统计与决策.2005(14).

[2]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探讨与现实应用[J].李广祖,张吉国.山东经济.2005(04).

[3]论以畜牧业为核心的农业循环经济[J].李书民,杨邦杰.中国发展.2005(02).

生态农业模式篇2

成都市的府南河在2005年,工厂污染问题得到全面控制,但是要想让府南河的水长期变得更清更美,就必须解决府南河上游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对府南河造成大量污染的问题。为此,2005年底,成都河流研究会实施了“成都府南河上游安龙村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希望在安龙村建立一种具有“生态效益、零污染”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既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让府南河水质得以改善。安龙村现有5户人家种植有机蔬菜,不使用任何的农药和化肥。坚持用传统有机肥料以及采用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防治田间病虫害,产出各类有机蔬菜、粮食和鸡、生态猪等。安龙村还加强了沼气池的建设,一方面消纳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一方面同时产出清洁高效的农家肥及可持续能源。修建沼气池,将养殖业排放物收集起来发酵,用沼气做饭洗澡,从而将养殖污染物变为资源。还修建了“家用污水处理池”,这个污水处理池通过地下管道与卫生间,厨房和院内的洗手池连接,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汇集到地下的池子里,经过七个分池的处理,原本水中的有毒物质会被吸附掉。目前安龙村形成了以保护水资源为主旨的“粮蔬种植+沼气池+家用污水处理池”的生态农业模式。

2.经验总结

2.1非***府组织的主导作用

郫县安龙村的生态农业是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成都府南河上游安龙村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的成果。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是一个由成都市民***局批准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以保护河流,研究城市生态与河流保护,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非***府组织由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往往能够提供更有建设性的方案,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为安龙村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村民建设沼气池、家用污水处理池、传授生态农业种植技术,并广泛宣传安龙村的有机蔬菜。在安龙村沿河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

2.2农户合作,从生产者直接到消费者

安龙村5家生态有机蔬菜种植户在配送上形成了初级的合作形式,由高一程(有机蔬菜种植户之一)统一送货。实现了有机产品从生产者直接到消费者的“直销模式”,既降低了成本,又避免了由于复杂的中间环节导致的生态产品“不生态”现象,保证了有机蔬菜的新鲜、安全。

3.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人并不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他们说:“发展房地产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农业投入大、回报小。”这也是有机蔬菜种植户不断减少的原因,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价值呢?在成都城市河流研会的鼓励下,李芝兰和几家农户开始尝试把菜地租给都市人进行自然种植,每年只需支付200元钱,就可从村民手中租得10平方米的菜地。由出租地农民免费提供工具、种子和有机肥,并且免费传授锄地、栽苗甚至挑土等方法。城市农夫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是带来的收入有限,土地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4.结论和建议

4.1发挥非***府组织的作用,弥补***府和市场失灵问题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多元化,除了私人物品通过市场的供应早已形成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以外,公共物品的提供也开始走向多元化,有越来越多的NGO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社会提供多种多样的公共物品。特别是在一些社会问题比较突出、尖锐的领域里,NGO的活动较为活跃和集中,尤其在环境保护和扶贫方面,NGO能够解决***府失灵的问题,提供公共物品。[2]安龙村的生态农业发展就是由城市河流研究会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的支持。

4.2创新村民的深入合作形式,实现规模效应

目前种植户的合作形式停留在配送合作上,本人认为要想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种植户应该进行深入合作,加强统一管理。调研过程中种植户之间种植作物的类型雷同,这样无疑会形成竞争,进而产生利益纠纷。如果几家联合起来共同经营,对种植作物类型、数量进行量化管理,对人员进行分工.这样便能产生规模效应,节约成本、增加收益。

生态农业模式篇3

在万物萧疏的数九季节,记者前往长垣采访。虽然对长垣农业的蓬勃发展有所了解,然而此时前来,还是觉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到后发现,这样的顾虑完全多余。长垣“山寺桃花始盛开”,那翠绿欲滴的蔬菜,吐露芬芳的花草,活蹦乱跳的绵羊,碧波荡漾的湖面……展现于眼前的,是一幅欣欣向荣、精彩纷呈的田园风光。

“目前,长垣的农业正按照生态的模式来进行发展规划。”说起长垣农业的亮点,县农业局局长朱国喜如数家珍,“你可以看看‘茗东’的绿色蔬菜,‘三阳’的生态畜牧,还可以看看‘月亮湾’和‘天鹅湖’的观光农业。鸿志的蔬菜、宏力的葡萄等几家你上次已经看过了,这次带你看几个新的。”

绿色蔬菜进***高端市场

沿着柏油马路出县城不远,就来到了位于长垣县南蒲办事处的河南茗东农业有限公司(简称河南茗东)。这是一家以蔬菜种植和销售为主的农业公司。站在公司大门前放眼院内,笔直的水泥路两旁,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蔬菜温室大棚正沐浴在冬日阳光之中。

公司负责人傅鸿儒告诉记者,河南茗东目前拥有员工80多人,仅技术人员就有5人,现有高标准蔬菜温室大棚100多座,占地面积400多亩,这里水、电、路配套齐全。按照规划,河南茗东将在接下来建设苗选育区、标准化种植区、贮运销售区、办公服务区四大功能区,总面积将达到53万平方米。

在公司几位负责人的陪同下,记者走进蔬菜温室大棚。虽然外面寒气袭人,但大棚内空气湿润,温暖如春。里面种植的彩椒、番茄、紫茄、西葫芦等蔬菜硕果累累,正是采摘的好时候。

“我们的蔬菜,不但色泽鲜艳,口感也很好,比如番茄是沙瓤的,酸甜可口。现在,蔬菜价格每斤都在10元左右。”傅鸿儒说。“前两天,刚有一家公司买走了几百箱。”

大棚里,一张张黄色的粘虫板格外显眼。负责技术的张经理告诉记者:“公司一开始就按照绿色的标准进行规划,杜绝一切农药、化肥等。在防虫方面,我们主要使用粘虫板、防虫网、杀虫灯等,根本不用农药;此外,蔬菜使用的肥料是鸡粪等有机肥;除草全人工,坚决不用除草剂;就连灌溉用的水,也是来自120米的深水井。”

对于成立刚刚3年的河南茗东来说,市场还不太成熟,虽然蔬菜品质优良,但还没有成功进驻高端市场。“现在,我们正在申请绿色认证,预计很快就能下来,到时候,就能和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超市形成‘农超对接’,而后,我们还要进行有机认证。”傅鸿儒信心满满地说。

奇花异草汇聚“月亮湾”

月亮湾生态农业示范区(简称月亮湾)位于长垣县魏庄办事处,柏油马路环绕公司四周。

魏庄办事处副主任魏炜告诉记者,月亮湾总体规划面积4000亩,投资1.2亿元致力于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和美丽的名字一样,“月亮湾”展现的景象处处让人感到新奇。

走进办公室,迎面一面别致的透明玻璃墙引人注目。玻璃墙壁外侧,是一片碧绿的植物园,园内花木繁茂,郁郁葱葱。出了办公室向右跨过一扇门,一片绿色便豁然出现在眼前,这是月亮湾的植物观光园。园内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小桥流水,别有风情。

“这是文心兰,我们种植的数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这是茶花树,树龄超过100岁;那颗是红豆杉,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那是被称为水果皇后的菠萝蜜。”魏炜一边走一边介绍,在这个面积5000平方米的观光园内,全国各地100多种果树、花木汇聚于此。

走出植物观光园,迎面出现20座鳞次栉比的日光温室大棚。魏炜说,这些温室大棚都是高标准建设的,里面种植的各种蔬菜,主要供人们采摘。“明年,我们将把全国各地的名优特产,比如小葫芦、小南瓜、小黄瓜等都种植到这里。”

“除了采摘蔬菜,‘上班族’还可以在大棚里承包一两分地,自己种植蔬菜,亲身体验一下农耕生活带来的乐趣。”魏炜说。“我们将网络技术运用到农业上,在大棚内安装芯片,承包菜园者,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时刻监控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可以随时看到自己菜园里蔬菜的长势。”

温室大棚南侧是200亩葡萄园,葡萄园旁边的规划***显示,一年后,眼前的一片空地上将建起一栋葡萄酒堡。与此同时,葡萄园东南侧,一个名为“月亮湾”的人工湖也将建成。

“到那时,来‘月亮湾’的人们,可以垂钓,可以种植蔬菜,可以采摘新鲜的蔬菜水果,玩累了还可以到酒堡喝自己酿造的葡萄酒。”魏炜说,“月亮湾”的发展理念就是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

这样的模式是否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相适应呢?对于这个问题,魏炜说他们早就考察过了。“长垣近年来发展很快,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成问题;另外,长垣本地及其周边缺少青山绿水,没有游玩的好去处。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前景不用担心。”

“洋博士”进滩养羊

从长垣出发,顺着蜿蜒的黄河大堤东行大约20公里,再南行5公里,就来到了马拴林的种羊养殖基地,这里是一片广阔的黄河滩区。

2007年,马拴林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他成了河南三阳畜牧有限公司(简称河南三阳)的总经理,这一年他32岁。从此,老家在陕西宝鸡的马拴林落脚于河南长垣。在这里,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洋博士”。

夕阳余晖之下,这个占地568亩的养殖场显得颇为壮观。“养殖场地处黄河腹地,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安静。”在马拴林眼里,这里是得天独厚的生态种羊养殖场。

“现在,河南三阳共有10个养殖区,存养山羊和绵羊共计6000多只。按照规划,我们将建设胚胎移植中心、人工授精中心、肉羊肉品研发中心、疾病防控中心、育肥屠宰厂及有机肥厂等。”马拴林介绍说,在此基础上,公司还建立了优质紫花苜蓿、东牧70黑冬麦草、高蛋白饲料玉米等优质牧草基地。“这样一来,公司的整个生态养殖链条就能实现完整循环。”

沿着厂区里的柏油路向前走,记者一行首先来到养殖区。“你看,每个养殖区被合理隔开成50个小区间,小区间又分成羊的生活区、食草区和休息区。此外,粪道口和饲道口全部分开,羊粪经刮粪机收集后进行有机发酵,然后制成有机肥用于牧草或者周边菜田。”马拴林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提倡生态养殖,这样的养殖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羊的养殖品质,还能实现废物的利用。”

现在,年轻的马拴林已是长垣县农牧业的佼佼者。他告诉记者:“羊的养殖是一个服务于民的产业。比如我们把农民种植的玉米和玉米秸秆一并收购过来作饲料,每亩地可帮助他们增收400元;另外,我们将外地品质好的羊进行杂交改良后,培育出适合当地养殖的品种,还能带动周边农户养殖致富。”

黄河险滩变身“天鹅湖”

“一定要到‘天鹅湖’看一看,那里是长垣县最生态的地方。”采访中,朱国喜特别推荐。“天鹅湖”全称长垣县鲁豫(天鹅湖)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听其名字就让人神往。

“天鹅湖”位于长垣县武邱乡滩丘村,紧邻黄河,是本次采访最远的地方。本以为,从县城前往那里,道路一定是颠簸曲折。然而恰好相反,整个路程,全是新修的柏油路。特别是从滩丘村通往“天鹅湖”的那一段,平坦、宽阔、笔直。

“这段路是县***府花了几百万元专门为‘天鹅湖’修的。”刚刚走到滩丘村,朱国喜就开始了介绍,“前面就是‘天鹅湖’了,半年前,那里还是无水、无路、无电的‘三无’之地。”

过了滩丘村,再经过一片杨树林,广阔的黄河滩一下子出现在眼前。如果不是看到路边青青的麦苗,一定会认为来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前方白色闪现的地方就是“天鹅湖”。

“天鹅湖”成立于2013年4月,注册资金1.5亿元,规划建设珍禽养殖、高端蔬菜、林果采摘、休闲观光四大板块。

公司负责人王怀珍兴奋地说:“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黄河风情度假村,供人们休闲观光。”

在王怀珍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片波光潋滟的人工湖,“天鹅湖”因此湖而得名。岸边,成群的天鹅在栖息;湖中,数十只天鹅自由地游来游去,三个小岛清晰可见。“现在,这里养殖有黑、白、灰三种天鹅,共500多只,3年内打算发展到5000只。除了天鹅,湖中还养有黄河鲤鱼、白鲢、花鲢、螃蟹等。此外,湖的周边种植了中华寿桃、浆水苹果、赵县红梨、日本樱桃等特色果树。3年后,这里将是一个种类繁多的大果园。”

生态农业模式篇4

关键词:现代;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埇桥区是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部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围绕加快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积极构建“示范主体小循环、示范样板区中循环、县域农业产业化大循环”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利用物质再生原理和利用技术,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废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结合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品牌专用粮食试点、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大力培育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构建了一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种养加融合发展的生态、绿色、环保、节本、优质、高效的良性循环模式。

1现代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1.1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循环模式1.1.1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宿州市金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秉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农业发展理念,下辖宿州市飞龙实业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宿州市惠丰有机肥有限公司和金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2011年投资8500万元建成10hm2的现代化猪舍、2000m3的大型沼气无害化处理设施;2014年投资500万元,建设投产有机肥厂,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公司在养殖场周边流转土地40hm2,进行葡萄栽培20hm2和水产养殖20hm2。通过肥水一体化工程把产生的沼渣、沼液用于葡萄栽培。年出栏生猪3万多头,利润2600万元;有机肥厂年产量6000t,利润达180万元;20hm2葡萄主要有2hm2日光温室、智能联动大棚1.33hm2、现代化避雨栽培大棚10hm2、6.67hm2常规种植,搭配早、中、晚熟品种,为农业部认定的绿色农产品,2016年利润达300万元。该公司年总收入达1.5亿元,纯利润达3080万元,实现“猪-沼-果”的循环生态农业。现已建成生态型、观光型、农牧结合型示范园。1.1.2专业合作社农牧结合生态农业发展循环模式宿州市草源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有核心成员12人,员工300人,直接带动农户520户。2015年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合作社严格按照“五统一”模式进行运作。目前,合作社种植牧草和青贮玉米333.33hm2,养殖肉牛10000头、奶牛200余头,其中在内蒙古科尔沁草源拥有2.67万hm2草场,在内蒙繁育架子牛,运输到宿州育肥,每年消耗小麦秸秆、青储饲料30万t。建设了年产3万t的有机肥场和年加工3万头肉牛屠宰加工厂,草源牧业鲜奶在宿州、合肥、南京等地广受好评。合作社还注册了“天牧维康”商标,正在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年收入2200万元以上。1.1.3家庭农场型主体小循环模式宿州市埇桥区彭庆林家庭农场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农业,2013年流转土地面积50hm2,年养殖肉鸽1万对,生猪500头,种植无公害大棚蔬菜15.33hm2,葡萄栽培4.67hm2,小麦—玉米大田种植26.67hm2。建有中型沼气池1个,鸽子粪便喂猪,猪的粪便用于沼液池,生产沼渣沼液,再用于果蔬和小麦玉米的生产,小麦玉米加工成饲料喂鸽子和猪,形成的循环,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实现粪污的综合有效利用,养殖和种植技术进行优化组合、物质良性循环,形成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推行种养殖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可追溯体系。2016年被安徽省授予省级蔬菜标准园。沼气池实现粪污的综合利用,每年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费用10万元以上;果蔬品质提高,价格提高,每年可多收20多万元,年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1.2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中循环模式1.2.1模式名称绿色小麦“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1.2.2模式概要宿州市埇桥区永安镇示范样板区在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辐射区,样板区内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常规作物,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种植青贮饲料玉米、大豆发展肉羊养殖,利用金海面粉企业的仓储和加工能力,进行绿色粮食产品加工。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大力实施小麦绿色防控技术,进一步发挥埇桥区小麦和高蛋白大豆主产区域优势,挖掘粮食产业品牌培育潜力,提升小麦产业化综合效益。金海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是一个以小麦产业为主攻方向、农牧渔相结合的产业联合体,2013年发展小麦绿色生产基地0.33万hm2,2015年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其中金海面粉有限公司负责小麦品种的选择和收购;翔宇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联合体成员单位开展农机全程社会化服务;张炎家庭农场、金幸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采用绿色增产模式,生产绿色食品小麦;博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朱才刚家庭农场等收购联合体内的小麦、玉米、大豆秸秆进行青贮和黄贮发展肉羊养殖,金海面粉以优惠价格供应麸皮,发展“养殖+沼气+小麦(大豆、玉米)”种养加循环的现代生态农业,养殖场向联合体内种植户供应有机肥。金海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以金海面粉有限公司为核心,开展标准化原料生产、订单收购、粮食烘干、收贮、加工,和联合体内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签订合同,通过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产业,以共赢打造全利益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2.3模式内容1.2.3.1主体技术综合利用沼液沼渣,实现粪污的无害化综合处理和有效利用;小麦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1.2.3.2配套技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加工流通、消费全程可追溯体系。1.2.3.3支持***策项目资金支持、***府奖补、金融支持。1.2.3.4运行机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切实抓好落实,严格督促检查,建立绩效评价体系。1.2.3.5效益分析一方面生产小麦绿色食品,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150kg/hm2(约300元/hm2),减少农药费用450元/hm2,合计1hm2节约费用750元;另一方面种养结合,联合体成员互相协作节本增效,1hm2增收750~1500元;其次,通过发展绿色品牌粮食,公司高于市场价5%收购,种植户1hm2增收1500元,公司通过生产品牌绿色食品,产品价格提高,利润增加。1.3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大循环模式通过无数个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小循环和若干个中循环,不断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小麦专用品牌项目和小麦绿色高产创建项目等模式,通过落实“三推”(推广高产高效多抗广适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栽培技术,推广耕地质量建设)和“三控”(控肥、控药、控水)技术,构建县域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大循环模式,并产生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发展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存在问题

2.1经济发展的循环模式仍处于相对较低的阶段第一产业在就业结构中仍占有较大比重,农业收入仍然是广大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很大差别,工业发展的滞后影响了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的力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度不够等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2.2农业科技支撑力度不强,生态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有效组合是关键,但目前缺乏有效的优化组合新技术。一直以来,我们的生态农业建设过于依赖传统经验,如农田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等。要创造更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首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支撑。其次,要向规模化要效益,向集群衍生化要效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协调发展,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形成现代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这方面条件不完全具备。2.3资源与环境压力成为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发展的瓶颈随着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规模养殖业的不断扩展,已经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明显的环境污染。如过量施用化肥、大量施用农药。由此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的矛盾随着现代农业的推进将日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是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循环发展必须要解决的制约因素。

3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建议

生态农业模式篇5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那么,何谓“生态农业”?它有什么特点?

据农业专家解释,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要求农业发展同其资源、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强调因地、因时制宜,以便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适应最佳生态环境,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能合理利用和增殖农业自然资源,重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换效率,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得到最优化配置,并具有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使生态与经济达到良性循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渐进发展的经济模式

 

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耕地有限与人口众多的矛盾。例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hm2,只占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4%。可以看到,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体现在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美国人均耕地面积的1/6,加拿大的1/5,俄罗斯的1/8。目前,我国的土地总面积中,山地占66%,可大规模耕地的平地只占34%。在土地用地中,工矿、城市、难利用的土地、交通用地、可利用的农林牧土地占74%。在这74%的土地中,还包括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土地。

 

除此之外,我国还面临着劳动生产率偏低与农民收入急需增加的矛盾。占据全国46%的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却只占总消费支出的37.7%。2013年,我国农村的贫困人数为8249万人,每一个劳动力养活的人数为3~4人,而美国一个劳动力却能养活75人,德国一个劳动力能养活67人。

 

根据我国自然资源匮乏与农村劳动生产率偏低的现状,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应该采用渐进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应该是点、线、面二级阶段的发展。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在发展农业生态经济的时候通常强调可行性,并且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首要任务,在经济效益方面有一定的倾斜,在坚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或者以经济效益来推动生态建设。在这种渐进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经济效益是目的也是手段,是通过经济效益的激励杠杆,推动经济发展与实现生态目标,获得“双赢”。

   这一种渐进式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序列应该从乡村的一个个点开始,并且在吸收传统农业向空间要经济效益的经验,利用生物种群互养、互补的特点,达到最有效地利用农田的一切资源,达到促进单位土地生产力提高的目的。迂一种生态经济模式是一种传统的套种、间种的耕作制度。还有一种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的布局特点是垂直空间的形式,通过各种要素的优势互补,形成一种资源的良性循环。基、桑葚、鱼塘、菜基等不同的物质循环型与养殖业、种植业、沼气等结合为空间物质循环形状。通过这种循环模式,实现农业资源多层次、多级地循环采用,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的互相融合。同时,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强调互相之间的协调,建立一种“线”上的资源循环,拉长产业链,从而引导农业资源中的各个要素,多角度、多层次、立体扩展到平面,从而促进农林牧渔与种养类的互相结合,推动农产品多次增值转化,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的共同提升。构建可持续的、可行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模式,能促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结合与良性发展。

 

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在空间和格局上是复杂化与多样化的。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从南到北,分布在热带、赤道带、亚热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等维度,以及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农业生态经济从东南向西北开始,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湿润、半湿润等地区。根据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东部地区的农业生态经济占45.2%,西部地区占25%,中部地区占30.2%。这表明,农业生态经济在各个地区的差别很大。因此,农业生态经济活动应该坚持分类引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力求生态经济模式与生态空间互相配合,避免“一刀切”的线性思维方式,以及简单挪用外地经验管理模式。任何农业生态发展模式,只有与本地具体的生态空间相结合,才是最好的。因此,农业生态发展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这种多元化来自于区域之间的互相比较与分析,以及系统结构功能的持续发展与整体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本地优势资源向优质产品转变,让生态资源成为维系农业经济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生态农业模式篇6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对策建议

中***分类号:X17 文献标识码:A

生态农业是以资源节约利用、产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资源综合利用为原则,实现农业经济活动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措施,通过充分利用系统内部物质能量的有机转换,实现循环利用和多次增值,获得稳定持久的经济效益。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生态农业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随后在欧美和东南亚地区得到迅速推广,到了20世纪90年代,生态农业在世界各国都有了较大发展。国外发展生态农业非常重视生态食品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目前生态农业在很多国家的用地面积已成规模,生态农业产品产值不断增加。

1.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建设生态农业,并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相继提出"可持续发展农业"、"集约型农业"、"精准农业"、"都市农业"等概念。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开展部级生态农业试点工程,建设生态合理、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

2.1 时间与空间结构互补

在生态农业模式中,时间结构指的是根据不同物种生长发育周期的不同和季节性差异,在时间上满足不同物种对资源的需求,协调利用各种环境资源。空间结构指的是根据不同物种特性的差异,实现空间位置和相互配比的合理搭配,获得更大的生态优势。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科学调整,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不同物种的高效运营,最终达到有效利用环境条件、组合增值的目的。

2.2 食物链物种和养分互补

在生态农业模式中,不同的物种构成了不同的食物链,通常是由绿色植物到动物再到微生物的逐步演进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绿色植物需要的养分有"相互回避"的特性,所以通过改进食物链实现生态农业模式内的资源利用成为必然。通过把各类农作物和动植物、微生物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加并延长食物链,实现养分的补给,提高生态农业的单位产品数量和生产率。

2.3 地域性和多样性较强

生态农业是根据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运行法则开展的农业模式,其前提是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季节性影响程度的不同,决定了在不同的区域不能照搬同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同时,在该模式中还要注重物种的搭配,提高抗灾能力,这就决定了要实现物种的多层次和多样性搭配,使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形成依存关系,实现共生互利、趋利避害和相生相养,提高生态农业系统的稳定性。

3.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

3.1 食物链型生态农业模式

在食物链型生态农业模式中,多种生物之间通过良性循环的多级利用模式联系起来,形成上一个环节的产出是下一个环节的投人的形式,使能量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并可以有效防止农业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例如通过建设沼气池治理农业废弃物以及农村粪便、污水乱排问题,产生清洁能源(沼气)和有机肥料(沼液、沼渣),形成"农业废弃物-沼气-有机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循环链条,实现农业废弃物的清洁化和能源化利用,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食物链型生态农业模式,比如畜-沼气-作物循环、作物-畜-废弃物-作物/食用菌循环等。

3.2 时空搭配型生态农业模式

目前,时空搭配型生态农业模式中以立体农业的研究最为广泛。在这种模式中,遵循生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时空布局特点,合理的配置资源,构建新一级的高层次的生态系统,形成时间和空间上的多层次性三维立体结构,使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物种能够互惠互利,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收益,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现在比较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有果林地立体套种、湿地立体养殖、山地立体种植模式等。

3.3 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的精准控制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生态农业,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空间内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的转化率和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前提。如果违背生态经济学的客观规律,一味过度开发,势必会造成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农业必须科学合理的安排配置资源,采取种养结合的形式来调节生态系统,达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对土壤进行养分监测,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再根据生产目标总量,从终端系统得到相应的施肥方案。通过这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的方式,实现有机和无机相结合,资源利用和保护相结合,促进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良性循环。

4. 生态农业模式运用对策

4.1 注重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要让广大群众转变传统观念,了解生态农业,接收生态农业,就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全方位加强对生态农业的推广,使生态农业的理念深入人心,便于生态农业因地制宜的推广开展。

4.2 建立生态农业保障体系

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包括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和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通过建立保障体系,使生态农业体系具备技术人员支撑和农技服务网络支撑,培训并引导农民按照农业技术规程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另外,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支农惠农强农***策,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优惠措施,促进农业持续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4.3 完善生态农业管理信息系统

生态农业必须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农业信息中心,实现生态农业信息自动获取与远程综合管理;建立生态农业信息数据库,完善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和技术评价体系,使群众及时了解农业生产所需信息,为生态农业技术装备作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4.4 拓宽渠道提高运营效率

富裕农民、改造农业和建设农村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最终目的,这决定了生态农业必须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创造市场需求、发掘发展潜力,形成***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在具体运作中,要注意在经营管理中解决好深加工、销售和物流配送等问题,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促进生态农业快速有序发展。

结束语

现代农业是依靠科学技术实现高产高效的农业,要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就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发展生态农业就是要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避免掠夺式开发造成资源的枯竭,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当前利益。总之,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肖芳.河南省生态农业效益及协调发展水平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717-6719.

[2]王卓理,耿鹏旭.开发沼气对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纽带作用.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913-1915.

[3]王志平.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发展[J].价值工程.2011;(20):318-319.

生态农业模式篇7

关键词: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1生态农业产业化

生态农业指的是为了尽快完成经济、社会、生态的统一和良性发展,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传统的农业技术中,再运用生态经济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高产优质与生态循环相统一的全新农业综合体系。农业产业化是当代的一种农业产业经营方式,以市场导向和效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合理配置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经过主导产业的培育,让农业生产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和社会化管理,促进农业产业向着自我积累和循环的方向发展。因此,生态农业产业化就是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自然生态发展的规律,再结合农村经济和资源现状,整合农业生产链中的各个环节,实现企业、农户和市场之间的利益统一,生产健康无污染且高收益的农产品,最终建立现代化的新兴农业生态体系[1]。

2生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农业技术来完成。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因此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推广进程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起着重要作用,是决定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但是,当前我国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人们对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阶段,生态农业产业化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为很多人对它的了解不够深入,还没有认识到生态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现代化建设产生的重大影响,导致推广体系不健全。首先,缺乏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落后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业经济发展滞后,因为没有专业的技术就难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管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相关部门协作意识不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涉及多个环节,如果部门间缺乏合作,不仅不利于扩大生态农业技术的范围,也不利于加大对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宣传力度,导致人们对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了解和认知不足,难以调动大众参与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的积极性[2]。

2.2生态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产业,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实行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是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但是,完成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用于设备采购、人才聘请、技术研发等。当前投入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资金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发展要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地方经济发展不理想,经济效益低,可以用来投资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资金有限,难以加快建设速度。其次,对于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不足,部分用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资金被挪用到其他项目中,阻碍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也导致地方***府在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中的资金投入不够,甚至有些地方***府迫于资金压力,完全没有开展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这样会影响国家整体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速度[3]。

2.3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专业的优秀人才。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对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必须有充足的高级专业人才储备,才能在农业产业化技术研发方面有更多突破,从而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的效率,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但是,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中优秀的专业人才非常少,现有生产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不高,很难满足研发农业产业化生产技术的需要。一方面,地方***府对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在源头上提高对应聘者在技术方面的要求,技术考核工作没有做到位。另一方面,对技术人员的后续培训力度不大。农业技术在发展,如果不加大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就很难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个人的专业潜能得不到发挥,会影响整个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进度[4]。

3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

农业经济是国家经济的支柱,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国家生态农业产业化实施的现状,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尽快处理好阻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难题,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1健全生态农业产业化的规章制度

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有了规章制度,就可以约束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把职责具体到个人,提升工作效率,而且也可以提高人们的重视程度,促进人们对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了解。因此,国家应该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涉及到的法律法规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制度必须完全适应生态农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规章制度能顺利执行。众所周知,生态农业技术对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推广和指导生态农业技术,提高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工作效率[5]。

3.2做好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资金保障工作

加大对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的资金投入,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府部门要采取合理措施做好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资金保障工作。一方面,地方***府要提高对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出台相应的资金管理***策,对现有财***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分配,做好采购设备、聘请员工、研发技术等多方面的成本预算工作,为后续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另一方面,由***府出面,适当加大商业银行和金融部门的信贷力度,为地方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尽可能满足龙头企业在资金方面的需求,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充足的资金,让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地方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

3.3提高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

从长远角度来看,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人员的技术水平会给农业产业化进程带来重要影响,有关部门要为进一步研发农业生产技术提供人才保障。首先,优化技术人员的结构。依据员工的个人能力,把员工分配到合适的岗位,提高技术人员的应聘门槛,采用先进的考核方法对技术人员的能力进行考察,筛选出最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其次,定期开展技术人员培训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农业技术在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研究力度,才能为后续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储备大量的优秀人才,进而带动整个农业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奠定基础[6]。

生态农业模式篇8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长900km,占全省海岸线总长度的28%.滩涂面积24.6万hm2.沿海未利用的盐碱荒地93.3万hm2,土地后备资源颇丰.海岸带生物资源丰富,滨海湿地维管束植物有197种,湿地植被类型主要有灌丛、盐生草甸、盐生植被、沼泽和水生植被4类;拥有海洋生物800多种,游泳动物渔业资源85种,较重要的鱼、虾、蟹、贝类等近40种,其中,滩涂贝类29种,可增养殖的15种[2].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海珍品的重要产区.海岸带盐卤、油气、贝壳砂等矿产资源丰富,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135亿m3,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约50亿t、560亿m3;拥有3条长56km,总地质储量达3.6亿t的世界罕见的贝壳砂矿带,也是世界上唯一每年增加10万t以上的新、老并存的贝壳堤.海岸带风能、地热资源丰富,潮汐能、波浪能、盐差能等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海岸带有多条河流入海,大量水沙入海对海岸塑造、陆架沉积作用及生态环境等具有深刻的影响.拥有马颊河、徒骇河、小清河、潍河等河口,港湾资源条件良好.拥有大小海岛89个,岛岸线长219km,占全省海岛岸线长的29.7%,海岛面积33.8km2,占全省海岛面积的24.9%[3].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区位优势日益显现,海洋产业初具规模,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海岸防护设施不完备,防潮堤建设标准低,防潮能力弱,受风暴潮威胁较大,制约了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二是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强度大,岸线和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缺乏规划和科学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三是受纳上游地区大量污染物,致使滨海湿地和海洋受到污染,生态受损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受围垦、盐田、养殖等的生产活动影响,自然植被退化,景观破碎化,湿地面积减少和退化;五是自然灾害频发,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日益凸显.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海岸带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

2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可选模式

所谓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就是依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组织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组装配套技术,构成一个结构稳定、高效、生态与有序转化的现代农业系统格局.黄河三角洲海岸带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概括地说,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当地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乃至生产、生活习惯条件,具体决定采取怎样的模式,勾画什么样的蓝***.在充分认识、分析该区域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9类模式,以供选择[4-10].

2.1暗管改碱模式

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多为荒碱地,土壤含盐量高,开发利用难度大.采用暗管改碱工程技术,可实现土壤快速脱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较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民生工程,还可通过新增土地用于占补平衡,缓解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中建设用地增加过快同严格保护耕地的矛盾,拉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一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该模式的工程技术要点是利用专业大型成套机械设备,在一定土壤深度埋置具有滤水、排盐功能的PVC管道,实现开沟、埋管、裹砂、覆土等施工过程一次完成,并通过灌溉淋洗,使含盐水渗入暗管排走,从而起到控制地下水位、土壤快速脱盐的作用.它与明沟排水的技术原理相同,都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将淋洗土壤而渗入地下的含盐水排走,用以大规模改良盐碱地和盐渍型中低产田.由于排碱暗管均埋于地下,并可设计为宽深布设或浅密布设等不同形式的地下管网,因此不占用耕地并且排碱效果突出、均匀,优于明沟排碱.有条件的可将灌水渠系也改为管道模式,再植入节水灌溉系统,完成排灌模式的全面转换,从而实现高效生态农业的目标.暗管排碱模式改碱见效快,效果好,经济效益高.通过暗管布设控制地下水位,抑制土壤返盐,利用自然降水和引黄灌溉淋洗土壤,可在1~2a内使盐渍土迅速脱盐,土壤含盐量可由10‰~30‰降为3‰~4‰.暗管排碱的另一项重大收益来源于节地.因为暗管布设本身不占用地上土地,原来的“农级”排水沟所占面积则成为新增耕地面积.如按农沟间距40m、深度1.5m,边坡1∶2计算,排水明沟占地大约是耕地面积的15%,在农沟布设间距较大的地块,沟道占地不低于10%.采用暗管排碱,再加上所改良的零星地、边角地和插花荒碱地,可新增土地面积15%以上.由于暗管排水的优越性,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等,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实现了农田明沟排水向管道排水的转变.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正在推广暗管排水系统.该模式非常适合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大面积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也适用于大面积改造中低产田.

2.2高效生态种植模式

高效生态种植模式是指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粮食、果树、蔬菜等农产品的高效生产,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其他生态类食品[6].2.2.1“间套轮”种植模式该模式是指在耕作制度上采用间作、套种和轮作换茬的模式.利用生物共存,互惠原理发展有效的间作、套种和轮作倒茬技术,是进行高效生态种植的主要模式之一[4].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可选择的典型的间作套种种植模式有玉米与豆类间作、棉花与蔬菜间作、枣粮间作等,小麦玉米套作、麦棉套作、小麦玉米蔬菜套作等.典型的轮作倒茬种植模式有禾谷类作物和豆类作物轮换的禾豆轮作,水稻与棉花等旱作轮换的水旱轮作,大田作物和绿肥作物的轮作.2.2.2保护耕作模式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逐渐减少耕作,防止土埌结构破坏,并配合一定量的除草剂、高效低毒农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栽培模式.保护性耕作通过保持土壤结构、减少水分流失和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增产目的,是一项把大田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技术,俗称“免耕法”或“免耕覆盖技术”.2.2.3旱作节水农业生产模式旱作节水农业是指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通过工程、生物、农艺、化学和管理技术的集成,把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技术.其主要特征是运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手段,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消除或缓解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提高经济效益[7].

2.3农林牧复合型高效生态模式

该模式是指借助接口技术或资源利用在时空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或组分的复合的生产模式.所谓接口技术是指联结不同产业或不同组分之间物质循环的能量转换的连接技术,如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饲草,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其中利用秸秆转化饲料技术、利用粪便发酵沼气和有机肥生产技术均属接口接术.比较适合的农林牧复合型高效生态模式主要有粮饲—猪—沼—肥高效生态模式、林果—粮经立体高效生态模式、林果—畜禽高效生态模式[6].2.3.1粮饲—猪—沼—肥高效生态模式该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①种植业由传统的粮食生产一元结构或粮食、经济作物生产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饲草作物三元结构发展,饲料饲草作物正式分化为一个***的产业,为饲料业和养殖业奠定物质基础.②进行秸秆青贮、氨化和干堆发酵,开发秸秆饲料用于养殖业,主要是养牛业.③利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用于种植业生产.④利用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生产沼渣沼液,开发优质有机肥料,用于作物生产.主要有粮—猪(牛)—沼—肥、草地养鸡、种草养鹅等模式.2.3.2林果、粮经立体高效生态模式该模式主要内容是利用作物和林果之间在时空上利用资源的差异和互补关系,在林果株行距中间开阔地带种植粮食、经济作物、蔬菜、药材乃至瓜类,形成不同类型的农林复合种植模式,也是立体种植的主要生产形式,一般能够获得较单一种植更高的综合效益.适合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主要有枣粮间作、杨粮间作、林药间作、果药间作等模式.2.3.3林果—畜禽高效生态模式该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在林地或果园内放养各种经济动物,放养的动物以野生取食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饲养,生产较集约化养殖更为优质、安全的多种畜禽产品,接近或达到有机食品标准.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比较适合采用的模式主要有林—鱼—鸭、林—牛(鸡)、果园—鸡(兔)等.

2.4高效生态畜牧业模式

该模式是以畜牧业为中心,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匹配组合起来,形成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多种资源,防治和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统一的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根据养殖动物生活环境不同,高效生态畜牧业模式可分为陆地畜禽养殖生态模式、水体畜禽养殖生态模式和水陆复合畜禽养殖生态模式三大类;根据规模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可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2.4.1复合型生态养殖生产模式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以畜禽动物养殖为主,辅以相应规模的饲料粮(草)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土地,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生产优质畜产品.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可以分为以猪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以禽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和以其他动物(兔、貂等)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7].2.4.2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模式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以大规模畜禽动物养殖为主,但缺少相应规模的饲料粮(草)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土地场所,需要通过一系列生产技术措施和环境工程技术进行环境治理,最终生产优质畜产品.根据饲养动物的种类可以分为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牛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鸡(鸭)场生产模式等.

2.5高效生态渔业模式

高效生态渔业模式是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按生态规律进行生产,保持各种水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食物链网的合理结构,保持和改善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证水体不受污染,确保水生生物、水资源的永续利用.2.5.1池塘混养模式池塘混养是将同类不同种或异类异种在人工构建的池塘中进行多品种综合养殖的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生物之间具有互相依存、竞争的“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规则,确保生物多样性,符合水体的养殖容量,合理利用水城、饲料资源,根据养殖生物食性、垂直分布不同,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与数量,使养殖生物在同一水域中协调生存,以获得最大的经济、质量效益.池塘混养模式可分为淡水混养和海水混养两种类型.(1)淡水混养模式.该模式包括常规鱼类多品种混养以及常规鱼类与名优特鱼类品种混养两种类型.常规鱼类指草、鲢、鳙、青、鲤、罗非鱼等大宗鱼类.主要利用草鱼为草食性、鲢(鳙)鱼为滤食性、青鱼与鲤鱼为吃食性、罗非鱼为杂食性的食性不同,草、鲢、鳙为上层、鲤鱼为中层、青鱼和罗非鱼为中下层的垂直分布不同,充分利用生物特性,合理搭配品种进行混养.(2)海水混养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海水鱼虾混养、鱼蟹混养、鱼贝混养3种类型.①海水鱼虾混养.以中国对虾为主,同时放入少量的肉食性鱼类如鲈鱼,鲈鱼摄食体质较弱、行动缓慢的病虾,避免带病毒对虾死亡后释放病原于水体中的可能.②海水鱼蟹混养.通常由梭子蟹与鲈、鲷或对虾、青蟹与遮目鱼混养,梭子蟹为底栖动物,以动物饵料为食物,鲈、鲷的残饵与排泄物可以起到肥水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的作用,为梭子蟹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海水青蟹与遮目鱼混养,青蟹是以动物饵料为主的杂食性生物.遮目鱼以植物食性为主,主要摄食底栖硅藻及有机碎屑等,遮目鱼对养殖青蟹不会构成威胁.③鱼贝混养.在缢蛏、泥蚶等贝类养殖池塘中放入少量的鲈、大黄鱼进行混养,由于鲈、大黄鱼的残饵与排泄物可以起到肥水作用,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同时摄食体质较弱的贝类.肥水增加的浮游生物又被滤食性的贝类所利用,从而达到生态平衡.2.5.2海湾鱼虾贝藻兼养模式根据海洋生物多样性、海域生物净化和自然净化规律,充分利用水生生物的食性、栖息不同和生物共生时相互作用、依赖、竞争等的生态特点,合理搭配养殖品种及数量,根据海流、流速合理布区,在同一海湾中同时进行鱼类、贝类、虾类、蟹类养殖的模式,使海域资源永续利用.2.5.3基塘渔业模式(1)果基鱼塘.塘基种的果品种类很多.塘泥使果树生长茂盛,结果多.果树下养鸡(鸭),鸡(鸭)在果树下食虫松土,排放大量粪便,经雨水冲刷流入鱼塘,既可肥塘,又可促进塘鱼生长.塘泥肥,有机质增多,上基后又促进果树生长.(2)花基鱼塘.塘基种的花品种多,可有盆栽和基面种植两种类型,需要塘泥培育,塘水浇淋,促进花卉的生长和发育.暴雨或用塘水淋花后,花基和一些残肥随流水回到鱼塘,增加了塘水的肥力,有利于塘鱼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3)基围渔业模式.基围养殖主要构造在潮间带滩涂上,为便于潮汐纳水,一般建成“下埂上网”的养殖池,开展新对虾属类品种的养殖.2.5.4以渔改碱模式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低洼盐碱地带,为充分利用国土资源,通过深挖池塘、高筑台田,构成鱼—粮、鱼—草、鱼—鸭的种植—养殖结合的模式.修筑台田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地下水位和淡水压盐,一般在条状台田上连续种植水稻3a后,土埌的盐分明显降低,可再种棉花、蔬菜等,也可间种刺槐、紫穗槐、枣树等.在无引黄条件的台田,可利用夏季雨水压盐,种植田菁、芦笋、紫花苜蓿、沙打旺等,逐渐改良台田土埌.在改造台田盐碱土的情况下,塘内引入黄河水养鱼、种藕,池水养鸭.可利用台田作物或牧草打浆喂鱼,也可用发酵的鸡、鸭、畜粪喂鱼,形成一种良性循环.2.5.5渔牧综合模式根据生物的生长环境、动物的食性不同等特点,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使牧、渔、农成为互为利用的综合生态模式.(1)鱼与禽综合养殖模式.主要有“鱼禽混养”、“上禽下鱼”的养殖模式.“鱼禽混养”中的鱼类多为常规性鱼类,需求耐低氧、食性广、抗性强的种类,一般是草胡子鲶、罗非鱼、鲤、鲫、草鱼等.“上禽下鱼”中的禽,可是鸡或鸭等,往往需要在池塘上构建禽舍,养殖鱼类同“鱼禽混养”的鱼类.该模式利用禽粪肥水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被养殖鱼类所利用.(2)鱼与畜综合养殖模式.养殖鱼类多为常规性鱼类,同“鱼禽混养”鱼类,畜可为牛、猪等.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疾病属人、畜、禽、鱼共患,因此利用畜粪肥水之前,必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3)牧、渔、农复合模式.该模式主要有“三元”复合模式和“多元”复合模式两类.“三元”复合主要包括“菜猪鱼”、“猪草鱼”、“草鸭鱼”、“鸡猪鱼”综合养殖模式;“多元”复合主要包括“鸡猪蛆鱼”、“鸡猪沼鱼”、“草猪蚓鱼”综合养殖模式.

2.6高效生态设施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以有机肥料代替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实现系统的高效生产等生态农业技术,实现设施环境下的无害化生产,最终达到改善设施生态系统环境、减少连作病害和农药化肥残留、实现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目的[6].2.6.1设施清洁栽培模式通过以有机肥料为基础的设施栽培技术的应用,减少化肥用量70%~80%,使土壤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连作病害进一步减轻;通过以生物、物理防治为基础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模式的应用,可使农药用量减少60%~70%,蔬菜品质达到无公害标准的要求.同时,通过膜下滴灌技术的配套应用,节水率可达70%.2.6.2设施种养结合生态模式该模式是通过温室工程将蔬菜种植、畜禽(鱼)养殖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质能互补、良性循环型生态农业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畜禽(鱼)在呼吸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CO2,为温室蔬菜生产源源不断地提供光合作用资源,同时白天蔬菜在同化过程中产业的氧气还可改善畜禽(鱼)的养殖环境.畜禽(鱼)与蔬菜之间互为利用,相得益彰,形成良性生态链.该模式目前有两种主要形式:①温室“畜—菜”共生互补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利用畜禽呼吸释放出的CO2供给蔬菜作为气体肥料,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作为蔬菜栽培的有机肥料,同时蔬菜在同化过程中产生的O2等有益气体供给畜禽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实现共生互补;②温室“鱼—菜”共生互补生态农业模式.利用鱼的营养水体作为蔬菜的部分肥源,同时利用蔬菜的根系净化功能为鱼池水体进行清洁净化,互为利用.2.6.3设施立体生态栽培模式该模式是充分利用设施光温环境的优势,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手段将“果—菜”、“菇—菜”、“菜—菜”按照空间梯次分布的立体栽培模式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资源高效利用型立体生态栽培模式.该模式有3种主要形式,①温室“果—菜”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利用温室果树的休眠期、未挂果期地面空间空闲阶段,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进行间作套种,形成立体生态栽培模式;②温室“菇—菜”立体生态栽培模式.通过在温室过道、行间空隙地带放置食用菌菌棒,进行“菇—菜”立体生态栽培,食用菌产生的CO2可作为蔬菜的气体肥源,温室高温高湿环境又有利于食用菌生长;③温室“菜—菜”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利用藤式蔬菜与叶菜类蔬菜空间上的差异,进行立体栽培,夏天还可利用藤式蔬菜的遮阳作用为喜阴蔬菜作天然的遮阳网,互为利用[6].

2.7观光休闲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观光休闲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是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强化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有第三产业特征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6-8].2.7.1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园主要以设施农业(连栋温室)、组配车间、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转基因品种繁育、航天育种、克隆动物育种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或技术示范,并通过生态模式加以合理联结,再配以具有独特观光价值的珍稀农作物、养殖动物、花卉、果品以及农业科普教育(如农业专家系统、多媒体演示)和产品销售等内容,形成以高科技为主要特点的生态农业观光园.2.7.2精品生态农业公园通过生态关系将农业的不同产业、不同生产模式、不同生产品种或技术,建立具有观光功能的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一般包括粮食、蔬菜、花卉、水果、瓜类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精品生产展示、传统与现代农业工具展示、利用植物塑造多种动物造型、利用草坪和鱼塘以及盆花塑造各种观赏***案与造型,形成综合观光生态农业园区.2.7.3生态观光村专指已经产生明显社会影响的生态村,它不仅具有一般生态村的特点和功能,如村庄经过统一规划建设、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清洁管理,村民普遍采用沼气、太阳能或秸秆气化,农户庭院进行生态经济建设与开发,村外种养加生产按生态农业产业化进行经营管理,而且由于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已经具有较高的参观访问价值,具有较为稳定的客流,可以作为观光产业进行统一经营管理.2.7.4生态农庄一般由企业利用特有的自然生态和特色农业优势,经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形成具有生产、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乃至承办会议等综合功能的经营性生态农庄,往往具备赏花、垂钓、采摘、餐饮、健身、狩猎、宠物乐园等设施与活动.

2.8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模式

该模式是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2.8.1果蔬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模式依托黄河三角洲冬枣、金丝小枣、鸭梨、香椿等特色农产品,从果蔬的品种选育、种苗培育、栽培、果蔬产品冷藏保鲜,到果蔬精深加工,直至高端果蔬精深加工产品的物流、营销形成一条龙,生产基地覆盖周边地区农户[9].2.8.2粮油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模式依托当地的特色粮油资源,从粮油作物品种选育、种苗培育到栽培,重点培育孵化优良种苗生产的龙头企业,提升种苗生产和栽培技术含量,提升粮油加工技术科技含量,培育粮油及粮油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高技术加工企业,生产营养型食用油、营养麦片等精深加工产品,直至高端食品的物流、营销,建立标准化粮油作物生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专业生产农户.2.8.3水产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模式依托黄河三角洲海水、淡水生物资源,建立海、淡水水产品选育、种苗孵化、养殖基地和龙头企业,集成功能性水产品和保健品精深加工、休闲即食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水产品保鲜冷冻为主的高端食品加工技术,培育水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水产品一部分直接进入物流平台,高端精深加工水产食品通过营销物流进入消费市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设施养殖、池塘养殖和高效生态水产养殖[9].2.8.4畜禽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模式依托当地的珍贵畜禽资源,培育龙头企业从品种选育、胚胎培养、畜禽养殖,到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直至高端畜禽食品的物流、营销形成一条龙,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工厂化畜、禽高效生态养殖.

2.9生物修复与重建型模式

生态修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重建是去除干扰并使生态系统恢复原有的利用方式.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退化生态系统,其修复方法亦不同.根据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现状,现推荐退化草地生物修复与重建、退化湿地生物修复与重建两种模式.2.9.1草地生物修复与重建模式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有着广阔连片的草地,但不少天然草地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利用技术,实行封滩育草、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补播牧草和分区轮牧的方式修复、改良天然草场.通过人工引种苜蓿和飞机播种沙打旺,重建人工草场.进一步实行草场林网化,开展草粮轮作、草林间作、牧草更新,实现草地生态良性循环.2.9.2湿地生物修复与重建模式由于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湿地水分补充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易受海潮侵袭,植物群落建群种少,群落结构简单,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加之不合理的湿地开发利用、环境污染等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该模式按照循环经济原理,采用芦苇补植、造纸废水灌溉生物技术和工程措施,形成“芦苇修复或重建—芦苇造纸—造纸废水灌溉—芦苇处理造纸废水—盐碱类湿地生态修复—利用芦苇造纸”的模式,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10].

3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议

3.1加强沿海防潮堤建设

防潮堤坝是关系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保障线,必须作为海岸带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坚持高标准建设、市场化运作,新建和改造加固并重.新建和改造工程均按五十年一遇防风暴潮和防震标准设计建设,关键岸段堤坝按百年一遇标准建设.为防止防潮堤坝改变海陆交汇的生态环境,必须留足河流入海流路.要充分发挥防潮堤坝减灾、交通旅游、国防安全、生态建设、滩涂养殖、产业开发等综合功能.

3.2加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

按照优先发展、强化保护的原则,明确岸线、滩涂、海湾、岛屿等空间资源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海洋与渔业保护区的保护,重点加大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部级自然保护区、套儿河口海域部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马颊河文蛤部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尽快制定完善沿海地区生态保护规划,实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示范工程.加强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生态系统的保护,重点发展浅海滩涂增养殖、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种植,加强贝壳砂的开发利用.加强海岸带综合治理,科学利用岸线资源,实施破损岸线和沿海滩涂治理修复工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完善沿海生态防护林屏障,实施泥质海岸带防护林封育试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植被原生态,恢复和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改善沿海生态环境,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环境条件.

3.3防止海岸带开发的“同质化”和“人工化”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全面启动建设,实际上实现了区域内海岸带“发展规划”的全覆盖.随着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陆续实施,重化工项目向滨海集聚的趋势明显加快,交通运输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钢铁等产业遍地开花,海洋产业同构、布局趋同和低质化等问题明显.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做出规划,防止开发混乱无序、开发的“同质化”和海岸带的“人工化”.

3.4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

生态农业模式篇9

关键词:农业;生态;旅游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tourism is reviewed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gricultural resources, rural landscap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tent and local culture as the foundation, providing people with the ecology sightseeing, tourism, recreation, increasing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country residence of a place to live the tourism form of activity.

Keywords: agriculture; Ecological; tourism

中***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设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为目标,以加速土地流转,改造传统农业结构,促进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宗旨,充分利用项目区独特的地理、交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相关的农业高新技术、新品种进行集约化、设施化生产,促进滩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1、开发意义

1.1、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需求

***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

1.2、立足耕地资源的整合,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与此同时,***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若干意见”,也将大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

1.3、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含量,引领未来农业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需要通过利用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技术、信息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来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把传统农民培育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素质好”的新型农民,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4、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发展

传统农业应向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和高附加值的方向改造和提升,而新兴的生态农业产业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更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效结合正适应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大力兴办旅游业的客观要求。

2、国内外农业休闲旅游研究模式

2.1、国外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模式

综观目前国外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情况,根据农业休闲旅游的性质、定位、经营等方面的特点,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2.1.1、传统观光型农业休闲旅游

主要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享尽田园乐趣。如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向亲朋好友炫耀,其乐趣当然与在商场购买酒不一样。

2.1.2、都市科技型农业休闲旅游

以高科技为重要特征,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观光收入,兼顾了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如新加坡兴建了10个农业科技公园,在公园里不仅合理地安排了作物种植,而且还精心布局一些名优花卉,观赏鱼,珍稀动物的观赏,名贵蔬菜和水果的生产,同时也相应建有娱乐场所,养鱼池由纵横交错的水道组成,并配有循环处理系统。

2.1.3、休闲度假型农业休闲旅游

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开展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野味品尝,住宿、度假、游乐等各种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活动。如澳大利亚人则常于周末或假日,自己驾车,带上小孩,选一个离家不远的牧场小住几天,大人可以放松一下身心,而孩子们则可了解都市里无法见识的牧场生活。

2.2、国内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模式

2.2.1、从发展的阶段过程来看,我国农业休闲旅游可以描述为三种模式:

2.2.1.1、自发式:早期自发形成的萌芽阶段,不明确仅作为休闲调剂。

2.2.1.2、自主式:初级经营阶段,有一定的主题和活动安排。

2.2.1.3、开发式:成熟的经营阶段,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活动策划。

2.2.2、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农业休闲旅游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2.2.2.1、依托自然型:距大中城市20公里以外,但交通便利,以多个大中城市为目标市场。农业类型较好,地貌类型齐全,以***完整的农业自然景观单元为依托,范围广阔,6平方公里左右。

2.2.2.2、依托城市型:距大中城市10公里以内,以一个大中城市为目标市场。借助一定的农业基础,主要通过人工构造农业景观,以某以农业景观为依托,范围较小,小于2平方公里左右。

2.2.3、从功能区分来看,我国的农业休闲旅游主要分为四种模式:

2.2.3.1、农业娱乐型:该模式仍以农业生产作为主要收人来源,同时通过在开花、收获季节吸引游客观光、采摘、垂钓、野餐等,获得生产以外的收益。如浙江省余姚和慈溪杨梅节、杭州市塘栖批把节等。

2.2.3.2、农业休闲旅游型:该模式是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规划、设计,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服务于旅游业,或向旅游业方向发展,以旅游收入作为农业的主要收人来源。如国家AAAA级旅游区——浙江省奉化市的滕头村等。

2.2.3.3农业示范园型: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是引进先进的现代农业设施,通过展示无土栽培等农业新技术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种,向参观者或游客宣传现代农业风貌的园区。如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北京市锦绣大地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杭州市萧山传化大地生态观光园等。

2.2.3.4、农家乐型:这种模式是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提供购物、垂钓、民俗节庆和农家菜品尝等配套服务,以获得旅游活动、农产品销售、餐饮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如浙江省桐庐县“红灯笼外婆家”等。

3 、结语

农业科技园本身则具有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可操作性,只要略加配套包装,就可成为很好的生态旅游产品,而且投资省、见效快、风险低、可塑性强,既可观光,又可参与,既可品尝,又可带产品,具有其他生态旅游产品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旅游学刊;1997年05期.

生态农业模式篇10

关键词 湘西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湖南省西北部,与鄂、渝、黔三省(市)接壤,辖七县一市,总面积15 000km2。境内群山起伏,坡陡谷深,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信息滞后,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但湘西州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全面推进和生态农业的蓬勃兴起,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是湘西州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农业生产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入手,对湘西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1湘西州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湘西州是我国18个贫困区之一,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湘西州的农业生产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经济效益显著,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并不合理,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生产及环境问题。

1.1土地资源利用格局不合理

湘西州的耕地资源匮乏,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2%[1],人均耕地仅有0.05hm2,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土壤质量也不高,保肥性能弱,加上基础设施差,水利设施不配套,抗灾避灾能力弱等原因,粮食产业发展缓慢,全州目前仍未完全摆脱贫困。据统计,2003年全州总人口已达263万人,而粮食总产只有78.1万吨,人均占有粮食仅301kg。迫于生活的压力,山区群众不断地滥伐森林,毁林开垦陡坡地种粮,虽然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是收益甚小。另一方面,湘西草地资源丰富,是全省草场的重要分布区,但实际利用作为牧场的比例很小,绝大部分仍为林牧兼用型,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正是由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制约了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

1.2农业生产依托的基层交通网络体系不健全

湘西州的交通事业已有较大的发展,周边及境内已有4条铁路线(湘黔、枝柳、渝怀、石长)和3条国道线(319、209和320)经过,常吉高速公路也正在修建中。但是当前的交通网络状况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如高等级公路比重太小,仅占公路总量的29.7%,其中农村公路网络结构极不完善:许多公路是断头路,且弯道多、坡度陡,至今还有30多个村没有通公路,许多以自然山寨为基础的村民小组仍然靠人工搬运来运输农产品,市场被地方化,信息闭塞,制约了农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1.3农耕区特别是矿产区的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1)水土流失较严重。州境内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易产生地表径流;山地和山原面积大,山高坡陡,土层较薄;加上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的干扰,致使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近年来,生态林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59.5%,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万公顷,但是目前仍有很多地区发生水土流失,年流失面积达5 000km2[2]。因此,水土流失仍是境内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矿区的重金属污染严重。湘西州矿产资源丰富,是汞、铅、锌等重金属的重要成矿带,含量均居全国前列。例如,花垣的锰矿储量3 100万吨,居全国第2位,是“锰三角”地区的核心地带;铅锌贮量1 600万吨,居全国第3位,随着开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但这些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和废渣直接排入河沟,致使部分河流失去水域功能,饮用水源和农田灌溉用水都被严重污染,影响了沿岸居民的生活。近年来在***中央的高度关注下,虽然部分区域环境质量已有明显改善,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仍需加强环境整治工作。

(3)农田污染也令人担忧,耕地质量日趋下降。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农民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都是依靠农家肥、绿肥等来发展农业生产,传统习惯较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药、农膜及化肥使用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例如,2004年化肥、薄膜的使用量同上年相比,递增率高达4.6%、6.2%;农药使用总量也高达3204t,高出全省21.4%,增加了山区环境的负担,不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2湘西州生态农业发展所具有的基础和优势

湘西州位于偏远山区,开发程度较低,大部分地区仍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环境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各种资源也非常丰富,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和优势。

2.1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于农业生产

湘西州因受亚热带季风影响和山地控制,降水较多,光热条件优越,垂直差异明显,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可同时种植多种经济作物,特别适宜于生产高山反季节蔬菜,市场潜力巨大。同时,除小范围的矿污染区外,土壤质地好,有机质含量高,重金属含量均达到无公害产地标准;水质和空气质量也优于其他地区,有利于绿色产业的发展。

2.2丰富的生物资源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发展

湘西州拥有丰富的亚热带生物资源,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利于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目前,不仅瓜类、蔬菜等的种植面积正在逐步扩大,而且经济作物和药用资源也非常丰富,主要有柑桔、梨、桃、李、猕猴桃、茶叶、百合、苎麻、板栗、油茶、油桐、生漆、黄姜、三木药材(杜仲、黄柏、厚仆)等,总种植面积已达40万公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全州草场面积大,有各类草场70万公顷,占全州总面积的44.62%,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源。

2.3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湘西州的农业人口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据湖南省统计局资料显示,2002年全州农业人口达220.06万人,占总人口的83.2%,其中劳动力人口123.8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6.3%,剩余劳动力约为39.18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7.8%。虽有部分外出打工者,但是受到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的限制,人均年收入远远低于一个正常在岗职工年均工资,难以维持生计。因此,大部分劳动力人口还是集中在山区从事农业生产,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储备资源。

3湘西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目前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已达到2 000多个,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市[3],生态农业模式多种多样(如***1),可为湘西州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但其境内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其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而应取长补短,因地制宜,建立以***府调控为核心,生态治理为重点,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3.1***府调控是引导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是保持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从湘西州的农业生产现状来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解决当前的主要问题。首先,应充分利用***府的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并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其次,组织和引导农业的科技建设,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农村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培育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制定优惠***策,鼓励和吸引技术人员参与基层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整体科技水平;第三,***府可将生态林工程和沼气建设工程结合起来,安排专项资金,突出建设重点,更有效的配置农业资源,使农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安装 原版全文

3.2合理布局林区的种植结构有利于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林业区的建设是关键,可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促进良性循环,同时可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结合湘西州山高坡陡、光热充足的特点,采用高杆与矮杆、耐阴和喜阳、攀援与匍匐、宽叶与窄叶植物相结合的种植方式[4],建立不同植被类型的林带:

(1)在山顶和上部的陡坡主要发展水土保持防护林,栽种耐瘠薄、耐旱树种,且群落结构宜采用混交林。研究表明,其有利于保持林区稳定的生态防护功能[5-7],同时在林下可种植黄连、芍药等荫生药类植物,提高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

(2)中部的陡坡应大力发展经济林。湘西州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果、茶、药业,而且各树种的空间分层结构明显,具有不同的生态位和生活型特性,可采取混合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山地空间,提高经济效益。

(3)在台地、草山、草坡等地带应建立草场。由于草地生态系统群落结构较单一,易被破坏,维护和管理非常重要。在天然草坡中应补种优质人工牧草,把豆科与禾本科、深根系与浅根系牧草相互搭配,以此来提高草被覆盖度,增加系统稳定性,有利于保持水土。此外,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应注意牲畜排泄的粪便的堆积问题,其对草场破坏性较大,可采取引进分解者的对策,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也能够减少草场的维护费用,节省农业建设支出。

(4)低层山麓地带采取以粮为主,经济作物与蔬菜为辅的优化组合形式。农田分为水田和旱地两种类型:水田采取大豆、油菜-水稻轮作的模式,不仅可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改变了土壤通气性差、微生物活动弱的状况,增加了农田肥力;旱地采取棉花、玉米-油菜、蔬菜、烤烟间作的种植形式,不仅能够招引许多益虫传粉,增加产量,而且减少了棉花、玉米的病虫害[8],使农药用量大大减少。

此外,应采取在防护林带中修建排水沟等措施,尽量减少大面积的地表径流,巩固生态林的水土保持作用;底部沟谷地带也应修筑塘坝,起到防洪、防旱、灌溉等作用,有利于保持农业的正常生产。

3.3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沼气是连接农、林、牧的重要纽带,它以多级循环方式利用了有机废弃物,活化了农业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关系[9],可促进林业区和生活区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因此,可将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果、草等)作为沼气池原料进行综合利用,产出的沼气可用于照明、制茶和为温棚提供二氧化碳,而沼渣和沼液可为农作物、果、草、蔬、药和菌提供肥料,菌糠可用来养殖蚯蚓,为禽类提供食物。此外,禽粪既可作为沼池发酵源,也可经过再生处理后作为畜牧的饲料,形成良性循环。利用这一生态农业模式能同时产出粮、肉、蛋、果、蔬、药、茶、菌等,可带来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当前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并不高,加工产品多为半成品,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应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加工机制,以加工业作为突破口,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湘西州的生态农业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生态脆弱、产业单一、广种薄收、乡村贫困等问题。为了保证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应遵循山区的自然分异规律,做好水保措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发展特色生态产业,把单一的农业经营向农工商综合经营转变,逐步把山区建设成为农、林、牧的综合生产基地。

4参考文献

[1] 蒋拥东,郑明明,刘举. 湘西自治州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121-123.

[2] 谭海泥,杨杰.论湘西自治州实施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2,21(1):4-6.

[3] 岳云,王琳,陈炳东.生态农业模式研究现状及推广前景展望[J].甘肃农业科技,2005(12):6-8.

[4] 杨新荣.洞庭湖区农业综合治理与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究[J].科技信息,2006(1):4-8.

[5] 夏红宝,陈仲杰,刘信儒,等.山地水土保持改良土壤效应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3,12(1):170-172.

[6] 张芸香,张伟,郭晋平.关帝山中高山地混交林结构模式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4(1):69-73.

[7] 王晓峰,唐彦民,鲁少***.关于混交林与纯林的比较优势分析[J].防护林科技,2006(5):63-64.

[8] 董晋明,杜恩强,曹天文.优化种植结构减轻病虫为害[J].山西农业科学,2004,32(4):60-6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生态农业模式10篇

学习

家具促销活动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家具促销活动总结,内容包括家具促销活动方案范文大全,元旦家具促销活动总结。促销时间方面:6月份对我社***书而言,销售处于淡季阶段,出教辅、文学、儿童类***书外,其他***书的销售都相对比较平淡。郑州主要卖场多以学生购买为主

学习

打扫卫生心得体会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打扫卫生心得体会,内容包括在家打扫卫生心得体会,打扫卫生的体会和感悟。说干就干。我拿着扫把兴致勃勃地打扫起来。我先从六楼开始一层一层往下扫,把每一层的烟头、纸屑、果皮、树叶集中在一起,再扫进垃圾斗倒进楼下的垃圾箱

学习

教师个人年度考核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个人年度考核总结,内容包括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200字,教师年度考核总结德能勤绩方面。一、思想***治方面在这学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从事英语教学。我积极响应学校

学习

生药学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生药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药学毕业生论文十篇,药学专业学术论文集锦9篇。二、结语生态文明主要是以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经济的目标,医药学作为社会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至关重要。中医药学发展到今天,为了让世界人民共

学习

文化强国梦论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强国梦论文,内容包括文化强国梦实践作业,文化强国梦。中国***是一个有着崇高信念、勇担使命的执******。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几代领导人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

学习

财务人员年度工作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人员年度工作总结,内容包括财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集锦9篇,最新的财务总监年度工作总结。第一阶段(20xx年20xx年):初学阶段年毕业之初,在无任何工作经验、且对物业管理行业更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幸运的加入了金网络雪梨澳

学习

绿色生态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绿色生态10篇,内容包括绿色生态屏障,绿色生态歌曲。二、缺乏系统科学的种田:在通过乡村整治以后,全村不仅有这230亩可耕地,还将会有砖瓦窑一队80亩宅基地将复耕,全村可耕地将达到310亩,再加上俩村的山林地,全村可供耕种的可耕地与

学习

英语词汇教学论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词汇教学论文,内容包括英语单词教学论文范文,英语论文词汇教学。二、词块教学在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教师应在词汇教学中以词块教学为主导,引导学生树立以词块为单位学习应用词汇的意识。传统的词汇教学中教师通常是脱

学习

班级演讲稿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班级演讲稿,内容包括班级演讲稿的格式及范文,班级演讲内容大全。大家好!我是五年级(2)班的甘鑫同学,我很开心来到这个讲台。我站这个讲台是为了竞选班长。我是一个女生,做事情比男生细心,比男生耐心。我有优点也有缺点,比如:我粗心

学习

市值管理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市值管理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市值管理考核指标,市值管理的汇报课件。规划档案主要指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单体的放线、验线、建设工程管线规划、道路工程规划等规划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

学习

原生态旅游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原生态旅游10篇,内容包括原生态旅游景点,10公里原生态旅游。

学习

工厂管理工作计划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工厂管理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工厂管理计划书怎样写,车间管理计划范文。新年开始,工厂进行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新起点、新希望,一年来,车间在厂领导班子、厂***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生产为中心,克服人员紧张、管理困难等诸多不利因

学习

生态安全屏障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安全屏障10篇,内容包括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在水资源保护过程中,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需要从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在强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相关部门将生态

学习

领导调研汇报材料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领导调研汇报材料模板,内容包括领导来调研的汇报材料标题,领导调研汇报材料题目。二、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一)围绕保增长,广泛开展活动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去年底今年初,我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

学习

人才培养模式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人才培养模式10篇,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10篇,人才培养思路。“任务引领、学做一体、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我院校企合作平台,以工作任务目标为导向,采用“学做一体、赛训融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掌握符合各阶段岗位技能

学习

pbl教学模式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pbl教学模式,内容包括pbl教学方法与经验,pbl医学教学模式案例。PBL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该问题的一些相关知识,从而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

学习

经济发展模式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发展模式10篇,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发展的八大趋势文库,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前言目前,很多经济学研究人员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现阶段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显得有点过早。与此同时,发展经济学也发展到了一定的水

学习

财务审计模式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审计模式10篇,内容包括财务审计问题及解决方案,财务审计模式。2.范围定义局限性目前我国财务审计体制中依旧存在一些局限性,很多企业中虽然制订了相关的财务体制,但是在实际落实的时候依旧无法拜托范围性的制约。现阶段财

学习

模式识别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模式识别10篇,内容包括模式识别入门书籍推荐,模式识别大纲。在计算机识别中,对模糊模式识别进行了有效的应用。在模糊集合当中,通常是对一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有效的描述。在这个过程中,将数学方法进行应用能够对人的思维过程进行

学习

电商人才培养模式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人才培养模式10篇,内容包括电商人才培养方案,电商的人才如何培养得好。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时,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掌握并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强能力型课程体系建设,着重培养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习

合作模式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合作模式模板,内容包括商业合作方案的格式范文,合作方案的模板。成立于2003年的博爱康复医院,在三方合作前,主要提供工伤康复服务。为丰富康复医疗的内涵,医院于2011年提出与湘雅医院合作的想法。出乎周江林的意料,孙虹对处于综

学习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10篇,内容包括怎么看待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教学基本模式。杜郎口中学从一个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中考成绩倒数到中学生整体素质提高,连续三年综合考评成绩位居前三甲,杜郎口中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