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梦论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特色;文化强国;基石
中***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6)11-0087-04
中国***是一个有着崇高信念、勇担使命的执******。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几代领导人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①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世界范围内文化发展莨莠杂陈,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机会愈来愈多,作为“软实力”的文化日益受到各国***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使得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严峻挑战。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国特色文化强国之梦,就是要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之路,铸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厦。而这个大厦必须牢牢立足于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石、根植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沃土的优秀民族传统基石、奠定于丰厚的当代文化成果基础之上并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所创造的文化建设成就铸成的实践检验基石。只要拥有这三个基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厦就能够稳固久安。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文化强国之梦
提供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求***、谋发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在吸收借鉴一切先进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学思想体系,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具有鲜明***治特质的文化,成为引领先进文化的旗帜,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马克思认为,东方国家不一定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可以根据各个国家的文化特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文化的现代化。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石与动力支撑。
1.指导和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创新发展
张岱年指出:“中国文化本有悠久的唯物论、辩证法传统,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传统,有许多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因素,有大同社会理想,如此等等,因而马克思主义很容易在中国土壤里生根。”②我国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文化为指导,凭借自身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对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起到教育引导作用。实践证明,在我***历史上先后形成的***精神、时代精神和奋斗精神,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在中国大地上放射出的灿烂光辉,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的创新发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古老的中华文明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主导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弘扬发
2.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灵魂是什么,就是凝结在文化之中、决定文化质的规定和方向的最深层要素,就是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样价值观,就有什么样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③***的十首次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想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本国文化发展设计与文化发展依靠力量之中,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之路。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社会、个人提供了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和行为准则。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正确***治方向、高雅审美情趣与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凝聚力、向心力,有效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渗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形式而言,可从家庭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与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优化,对宣传舆论各种文化载体进行有机整合,对一些错误价值取向进行旗帜鲜明的批判,切实运用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引领人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内容而言,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与亲和感,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水平,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形成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治保障。
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文化强国之梦
奠定坚实基础在人类自身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人们总是生活在自己与他人创造的特定文化环境之中。各种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区域)文化,溶化在血液之中,根植于心灵深处,进而形成富有个性特点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及心理情感等。枝繁叶茂源于树大根深,文化强国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只有深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建设文化强国大厦的基石作用,才能积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特色文化强国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正如指出的那样:“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上,吸吮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厚重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这个信心。”④
1.高度认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本民族文化的根系上生长出来的。唯有积极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方能创造出优秀的民族新文化。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心与自豪感。一般说来,文化的高度认同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文化实力的集中体现。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与交融,传统文化中人们认可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受到了空前的冲击与挑战。只有高度认同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拥有坚守的从容,激起奋进的勇气,焕发出创新的活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高度认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本源泉与内在动力。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既不要盲目自大的民粹主义,也不要崇洋的民族虚无主义,而是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梳理、比较与反思,深刻认识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与光明前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是少数没有中断的文化形态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人文底蕴,彰显出自身发展的巨大活力。在当下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母体,作为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腾飞提供了丰厚的养料,为铸就今天的辉煌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动力源泉。高度认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要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时代要求,消除文化自负和自卑心理,理性地对待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深入挖掘民族先哲留下的有益的思想资源,使其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反之,如果缺少对本民族文化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势必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大力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有爱国主义、崇尚和谐、睦邻友好、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诸多优秀的文化精髓,铸造了民族生存、繁荣与发展的强大凝聚力、向心力,成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攻艰克难、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精神动力源泉。强调指出:“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会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基因。”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形式的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派与中国风格的根本标志。
纵观中国***产生、发展与壮大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哺育滋养了中国***人,而***也始终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承载者和弘扬者。中国***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无产阶级******,是全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在领导中国***与建设、改革与发展的不懈奋斗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思想文化的高度自觉把握前进方向,凝聚行动力量,推动事业不断健康向前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梦,就是要以“对民族、历史、对后人的高度负责精神,把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好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铸造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创造力,共同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⑥,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创新发展。
3.积极传承开放包容的民族性格
众所周知,每一个社会的文化都是多元共生的。文化往往是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来展现自我的,没有哪一种强势文化是纯而又纯的单一文化。一般来说,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不仅源于其自身的特质,还在于它善于对外来优秀文化元素的吸纳与借鉴。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开放包容,开放是文化具有自信的反映,包容是文化具有实力的体现。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中华文化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够通过整合外来文化,吸纳借鉴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推进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有机融合。实践证明,凡是中华文化空前开放的时期,往往就是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黄金时期。开放包容不仅不会消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相反一定能在相互的吸收借鉴中不断得到丰富、完善、创新与发展。
从世界文明史的演进看,每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长处和优势,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中国的古代文明到欧洲的基督教文明,再到当前强势的美国文化,无不遵循着这一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伴随着民主与法治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的自主性与***性意识不断增强,这正是吸纳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必然结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积极传承开放包容的民族胸襟,主动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勇于吸收与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如中华传统文化中所缺失的民主精神、平等精神与科学精神等。优化中华民族文化结构体系,努力在多元之中谋共识、在多样之中立主导,实现弘扬主旋律与倡导多样化的有机统一,努力巩固壮大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文化。当然,开放包容并不意味着必然要盲目崇外,吸纳借鉴也不能不加选择。正如所指出的:“对待外来文化,应当以中国实际需要为基础,如同我们对待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口腔咀嚼和肠胃运动。”⑦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指导原则,以理性开放心态,汲取异域民族文化之精髓,吸纳各国文明之优长,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⑧
三、丰厚的文化建设成就为文化强国之梦
昭示美好愿景马克思认为,文化的本质在于主体实践的创造性,而主体实践的创造性往往表现为主体自强性。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强国就是要立足本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彰显文化发展特色,走适合自身特点的文化发展之路,不断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使文化发展始终保持蓬勃的生命活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的十报告总结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更加繁荣,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⑨显著的文化建设成就作为实践检验的基石不可或缺,它为文化强国蓝***昭示了美好的前景。
1.科学把握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强国宏大目标的实现,不仅源于民族历史的辉煌成就,更是缘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勃勃生机。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美好愿景确立了中国文化前进方向,铸就为中国人民的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改革开放30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一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社会生机与活力不断迸发的发展之路,同时也是一条不断孕育产生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之路。展望未来,放眼世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安康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与广阔平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国家富强,文化昌盛。站在时代进步新的制高点上,中国未来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中国文化发展创新的活力。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力推进,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为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着力强调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中国梦不仅体现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现实的理想追求与目标召唤,具体体现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里,溶入文化发展的基因之中。它客观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潮流,肩负自身光荣职责与使命,在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双重内力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并展现出空前旺盛的生机活力。历史必将证明,只有立足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的伟大创造,在历史的发展进步中实现文化吐故纳新,才能真正创造出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灿烂文化。
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的十报告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⑩面对世界范围内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必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切实提升文化竞争力,充分发挥思想文化在引领风尚、服务社会与教育人民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文化交往中的话语权能力,为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重大举措。体制机制事关根本和长远,加快***府职能的转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助于厘清***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理顺***府与市场的逻辑关系,消解文化发展体制机制,发挥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决定作用,从根本上实现***府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的重要转变,使文化事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以***府为主导,以公共财***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设施、服务的制度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3.深入推进文化开放与交流
古往今来,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开放与交流中迸发生机、传扬绵延,在海纳百川、不辞小流中会通超胜,成就气象万千的。唯有开放的民族才有博大的胸襟,才能吸纳先进文明成果;唯有开放的文化,才能汲取一切优秀文化的营养,推动本民族文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指出:“文化就像一个绵延不断的河流,源头来自远古,又由许多支流、干流汇合而成。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只有内不失固有血脉,外不却有益采借,交流开放,自信吐纳,才能始终勇立潮头。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是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推动文化良性发展的基本途径。深入推进文化开放与交流,吸纳借鉴国内外一切有益的优秀文化成果,必然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不竭的源头活水。孔子早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文化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交流融合。在深入推进文化的开放与交流中,要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文化交流体制改革,不断提升交流效率,努力形成有利于当代新文化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积极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要实施文化的“走出去”战略,通过开拓国外文化市场,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要自觉借鉴外国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建设的实力;要创新对外文化宣传方式方法,发挥***府交流与民间交流两个积极性,深化文化交流内涵,注重对外文化交流特色项目建设(如外宣***片文字、光盘制作及孔子学院等),打造一批文化交流知名品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总之,实现中国特色文化强国之梦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渐进过程。在推进中国特色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征程中,必须立足于三大基石,统筹兼顾,协调共进。既要搞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又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文化强国之梦提供科学指南,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文化强国之梦奠定坚实基础,用丰厚的文化建设成就为文化强国之梦昭示美好愿景。
文化强国梦论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中国梦 文化力量 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力量,离不开先进文化建设。
一、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的精神载体,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也包含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让不同层次的民众享受不同的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改革开放让中国民众口袋鼓了起来,当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需要精神方面的享受,同时,经济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需要有文化来激励、促进,所以小康社会也包含着文化建设,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少不了文化,把文化融入到“中国梦”中,“中国梦”便会更精彩,内涵也更丰富。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现“中国梦”伟业中的重大意义
(一)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和经济、***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文化是经济和***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构成人类文明演进的精神形态。文化不仅反映着一定时期的经济、***治状况,而且以巨大的反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当今,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实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方针,既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中的主旋律作用,又提倡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又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的同时,对经济发展还具有直接而巨大的支持作用。
(二)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
***治受经济的制约,也受文化的制约;***治影响文化,促进文化,又以相应的文化为其生存的条件。先进文化及其结晶对人类社会的***治文明发展起着启蒙、引导的作用。文化的作用稳定、持久,对***治的影响不可低估。从特定意义上说,文化是一定***治结构、***治组织运作的基本条件,***治的运作要以一定的文化作为思想基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推进我国的民主***治建设,必须以不断发展的先进文化为依托。其中需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意识,学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培育人民群众参***议***的能力,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推进社会的自治,培育公民的参与能力,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而没有现代的文化观念,没有充分的民主法制意识,没有充分培育公民文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治,也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治文明的建设。
(三)先进文化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是一种强力的粘合剂,能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它不仅将共同地域、共同历史背景、共同社会心理和共同语言的人群联结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而且可以超越地域、风俗、语言的界限,将国内各个民族联结成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历史悠久、薪火相传的中华文化是联结中华各民族的纽带,使中华儿女凝为一体,同心同德地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懈奋斗。
(四)先进文化为“中国梦”提供精神旗帜
在当今这样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多样化社会思潮错综复杂,这一切既是无法避免的,又是必须加以引领的。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才能不断增进社会思想共识,不断强化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也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美好理想变为举国上下的一致行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如果不能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能有效地构建起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思想防线,就有腐化变质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大意义。
三、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坚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
***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章。我们必须从新的思想高度提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态度搞好发展。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二是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紧密结合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决策体系。以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首要标准,努力把十八大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具体***策。三是着力破解科学发展难题。认真查找文化改革发展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症结,着力转变思想观念,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创新工作方法,推动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有效发展、持续发展。
(三)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中国梦”的实现,倚重于每一位国民。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国民文化素质塑造至关重要。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促进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名家大师不断涌现。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坚持***思想、实事求是,不断破解制约文化改革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建立起既顺应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环境客观要求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二是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在坚持“二为”方向前提下,给文艺家们充分的创作自由,使各种流派、风格、题材、体裁都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是要发挥艺术家和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艺术家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升华感情,迸发创造活力,为时代讴歌,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优秀文艺作品。四是放松文化管制,破除文化生产“窄门”。在不触及根本***治问题的基础上,***府部门应该对文化生产少一点管制,多一点支持和引导,让文化人做文化事业,会对文化的繁荣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化强国梦论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梦 大学文化 升级版建设
关于中国梦的内涵在教育系统的表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阐释和大众化表达,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坚持以中国梦的战略眼光和视野,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推进大学文化升级版建设是凝聚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强大力量。高校要用先进的中国梦思想引领文化建设前进方向、凝聚师生员工奋斗力量、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全力推动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使大学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实现梦想的殿堂。
中国梦蕴含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
中国梦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凝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典范,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新境界。中国梦的实质是民族的“复兴梦”,国家的“富强梦”,人民的“幸福梦”。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梦想,本质上就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追求、文化复兴,是人类文明在新时期的进一步演进。
中国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设计,是中国文化力量的最新表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着中国道路的前行方向。文化繁荣兴盛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和具体实践。以中国梦为指导,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深化文化认同,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引导社会价值理念,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汇聚浩气磅礴的正能量,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中国梦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前进指南
***的十开启了中国梦的圆梦之旅,清晰地勾勒了近期的中国梦―“两个百年梦想”:在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是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高校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中具有突出的战略位置。中国梦包含了高等教育强国梦,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未来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高校在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中承担着关键作用。在实现中国梦的复兴之路上,高校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中国梦进一步为高校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及青年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实现什么样的价值,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精神坐标。中国梦在高校,就是办人民满意、人人增值的教育梦想和追求,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理念作为师生个人学习实践、理想追求、人生发展的理论基石,激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
中国梦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时代主旋律
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承担着高素质人才培养、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精神培育的职能,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沿阵地,更是先进文化发展的领跑者。大学文化体现的是一所高校特有的精神面貌、文化氛围、人文环境,是高校内涵精神的客观表达,是一种凝聚全体师生、校友的精神认同,是引领社会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力量。大学文化建设既与时展紧密相连,又与社会进步休戚相关,是一项塑灵魂、立信仰、提素质、激活力的系统工程,对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积极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在凝聚师生力量、激发人才创造力、提升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中国梦的实现对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中国梦为指导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增强凝聚力的有效手段。高校师生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要以中国梦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引导高校师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勤奋工作、决心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自觉奉献社会,努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从而汇聚起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坚持以中国梦引领大学文化升级版建设
实施“同心筑梦”工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中国梦为主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凝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是高校当前重大的***治任务,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大学文化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的十精神,密切联系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突出思想内涵,把握实践要求,创新方法手段,深入宣传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重要遵循和本质属性,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同做好办学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把强校之梦与“中国梦”的实现有机结合,与学校的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与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开展学习、宣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主题讨论、网络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把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引向深入,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加深认知,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积聚团结奋进、追梦圆梦的正能量,不断激发爱***爱国之情和成才报国之志。一是以***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时***理论学习为平台,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组织建设活动,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事业的有序、高效、和谐发展。二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组织编写学习宣传“中国梦”专题教材,将“中国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教学工作,开辟专题的校园网专栏和宣传栏,加强对各类学生***治理论学习社团的指导和管理,推进十精神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主题征文比赛、宣讲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为载体,用中国梦筑牢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发师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他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能量。
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强化思想道德建设。中国梦的提出是对思想***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创新,是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发展。中国梦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对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具有显著的引导、凝聚和激励作用。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之中,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发展的双重需求。高校要将中国梦作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引导和服务学生把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民族梦想紧密结合,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高校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坚持把思想***治教育与日常教育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有机结合起来,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着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中国梦渗透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把个人梦想和民族梦想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励广大学生将努力实现“我的中国梦”成为自主追求。
一是根据大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思想、心理、行为特征,通过不同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解决好学生的环境适应与行为养成、专业学习与思维发展、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社会责任与使命意识等问题。
二是注重抓住校园文化的熏染感知、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化和日常行为的固化等关键教育环节。
三是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信息传递快捷、覆盖面广、交互性强等优势,努力实现网上与网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统一,合力推进旨在营造时时有教育、处处有引导、事事有关怀的良好育人氛围,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校园道德风尚。
实施“文明校园”工程,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实现民族的复兴梦、国家的富强梦和人民的幸福梦,必须建立起强大的精神文明。文明建设,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内容;文明建设,让中国梦的内涵更丰富。高校是人类文明传承创新的主要场所,只有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前进。高校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坚持“文明校园、共建共享”的方针,以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为载体,推进文明创建“五个一”工程建设,推动高校“道德讲堂”建设、制订出台校园文明公约、健全文明创建工作机制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文明礼仪、道德实践、厉行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主题实践活动。高校要把学***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学***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推动学***志愿服务常态长效,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同时,推动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常态化、制度化,广泛宣传师生志愿服务和道德实践活动,挖掘宣传师生身边的道德模范人物,发挥模范人物的先进引领作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文关怀网络,发动师生共同构建温馨和谐的文明校园环境,
实施“美丽大学”工程,构建师生美好家园。十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任务。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建设“美丽大学”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具体化实践,其根本目标是实现广大师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高校各具特色的校训校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敬业爱生的教职工队伍,具备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美丽大学”建设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高校要以办学发展战略目标为愿景,首重校园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全面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传承优良育人传统,弘扬现代大学精神,努力建设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营造塑造人、引导人、凝聚人、激励人的文化氛围。
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指导思想,深入挖掘研究校史资源,深化对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的总结凝练,丰富与挖掘学校精神文化内涵。
二要整合校园文化资源,调动师生文化建设的活力和动力,突出时代特征、教育特性和高校特色,健全校园文化建设阵地,组织实施精品文化工程建设,开展高雅艺术、民族文化、文艺精品进校园活动,培育文化建设品牌项目,打造优秀的文艺团队,举办各类人文学术讲座,建设富有活力的校园网络文化载体,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浓郁校园学术文化氛围,打造精品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科技素质和职业能力。
三要以高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重心,精心规划设计和做好校园美化工程,实施校区人文景观建设工作,加强文化上墙工作与特色艺术布置,推进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等公共场所文化建设,用优美的校园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提升师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增强师生的责任感、自豪感。
实施“凝心聚智”工程,塑造办学教育品牌。高校宣传工作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头戏,是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塑造教育品牌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现实目标,也是高校外树形象,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有效举措。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落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师生”为出发点,提高舆论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加强联系师生、深入教学一线,强化校园新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校园主流舆论影响力。高校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事关***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聚焦高等教育热点话题,关心高校发展重点难点,关注师生的思想动向,切实反映师生的心声,进一步提高新闻敏锐度,做好主题报道策划,努力改进新闻报道方式方法,多宣传高校发展战略和思路,多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力求在创新上求突破、在务实上求实效、在特色上出精品,在校园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主流舆论。
同时,优化整合校园媒体资源,加强新闻宣传载地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校园网、报刊、电视、广播、展板、宣传栏等的指导与管理,推进校园媒介的数字化改造,注重应用和发挥新媒体的功能,努力使校园媒体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坚强思想文化阵地,着力构建多媒联动、多方协同的舆论宣传新格局,全面展示学校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高校进一步拓宽外宣渠道,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强外宣活动的主题规划,组建外宣团队,增强宣传创意,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加大与各主流媒体的联系与互动,建立形式多样的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构建一个导向正确、方便快捷、开放共享的立体化外宣平台。通过结合高校的办学优势,广泛宣传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管理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等内容,抢抓时机,寻找切入点,找准结合点,抓住重点,盯住热点,形成亮点,重点推出学校在改革、发展、创新中的典型经验,凸显大学特色、打造教育品牌,提升高校形象,全面展现高校改革发展的新气象,不断扩大学校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
结语
新形势下的大学文化升级版要求高校要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潮头,坚持以中国梦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融入新时期大学文化升级版建设,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倡导者、引领者和实践者,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向导,成为推动整个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国梦积聚强大合力,为加快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文化强国梦论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模式
中***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240-03
大学是一段追梦的黄金岁月,大学生处于有梦的年龄,有着圆梦的期待;思想***治教育需要把深奥的理论具体化、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在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全过程。高校要践行“三严三实”精神,推进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模式创新,切实增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转变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高校思想***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高校要以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为指导,要关注、关心、关爱大学生,要倾听大学生心声、鼓励大学生成长,支持大学生成才。在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上要实,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要坚持德育为先。高等学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立德树人,引导青年学生胸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中国梦信念。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理论武装,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高校教学、科研、文化、服务等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严格要求、严格考核。以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之中;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教育引导大学生与时俱进形成与“四个全面”相适应的新理念;引导大学生把勤学作为一种习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三下乡”和学***志愿服务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坚持以学生为本,还必须认真解决好关系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事业和谐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应该是大学永恒的精神追求。以学生为本要坚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原则。坚持做到爱护学生要实,把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落实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各个方面,落实在大学生创业创新上,落实在关心大学生生活和心理上。以学生为本,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将宏大的中国梦化为若干层面的梦想,并进一步细化成贴近学生实际的梦想。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中国梦是“学业梦”、“成才梦”、“创业梦”、“报国梦”,而每一个人的梦想又可能各不相同,只有真正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创新发展放在首位,全面服务于每个学生的小梦想,“中国梦”走进学生的头脑就会水到渠成。
二、充分发挥思想***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
1.思想***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思想***治理论课的理论导向功能、***治引导功能和行为指导功能,培养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高度自觉。人不学,不知义。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关键。***指出: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根据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课程特点的实际,以中国梦教育为主线,创新思想***治理论课,构建一个科学的教材体系和细化一批鲜活的教学专题。使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要加强理论解读,使中国梦通俗化。要坚持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要把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做细做实,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理解“中国梦”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时代特征、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和根本保证,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要坚持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的***治性,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中国梦理想信念,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把个人梦同民族梦、国家梦统一起来,让每个人都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想,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正能量。
2.改进教育方法。批示“必须办好”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得其道、乐为用矣,教不得法、无益于事。”应不断创新理念、形式、手段,在增强针对性、有效性上下功夫。思想***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底线意识,增强本领意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用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武装自己,把教材与***报***刊相结合,密切关注重大时事,在思想***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中国梦教育。用独特的视角与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新闻要旨,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读懂学生,接地气向学生科学阐述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教与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中国梦理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在思考中感悟,从而使大学生深刻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一是要坚持情理交融,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在教学过程之外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坚持理论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结合。探寻创新思想***治理论课教学方式,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中国梦融入思想***治理论各门课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者。树立实践理念,既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明确新时期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又着眼学生学习生活实践,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和精神需要。二是要坚持身教与言教相结合,思想***治理论课教师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学高为师,身正是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好师德培养好教师,好教师造就好学生,好学生谱写好未来。三是善于运用手机短信、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法,进行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达,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利用“BBS网络平台”延伸教学时空,实现课上课下一体化。四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思想***治理论课老师要带领大学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教学,通过***片、文字、建筑等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教育。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爱国情感潜移默化地注入大学生的心灵。重要节庆日蕴藏着丰富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中国梦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升国旗、入***入团等有庄严感的礼仪活动,让大学生更好感悟中国梦的真谛和要义。五是坚持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要把中国梦的理论讲授与播放《百年潮・中国梦》《复兴之路》《延安颂》《长征》等爱国励志教育影片相结合,在QQ群里、学校***微博、微信中展开互动、讨论,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与认识。要引导大学生认真研读围绕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新的新思想、新观点,自觉运用中国梦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辨析批驳错误思潮和观点,筑牢思想防线。
3.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紧密结合,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在坚定“三个自信”中走好中国道路,举好圆梦旗帜。二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引导大学生掌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途径,教育引导大学生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凝聚中国力量,汇聚圆梦正能量,激发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三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学习在山东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紧密结合,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科学阐释中国梦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使大学生在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弘扬中国精神,提升圆梦软实力。四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紧密结合,使大学生认识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树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和青春中国梦奋斗新常态意识,进一步焕发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青春激情。
三、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
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熏陶作用,用校园文化蕴含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以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为指导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把宣传中国梦做细做实。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通过***策解读、时事评论、热点解析、读书体会等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中国梦”的现实意义和“四个全面”与中国梦的关系,探讨中国梦与青年梦的关系,用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粮、节电”的“三爱”、“三节”活动,使之成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关于文化建设的经典论述为指导本着“着眼未来,关注现实,着重建设”的精神,整体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各方面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整体效应,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大学生创业和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圆梦”能力。以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统领网络文化建设,坚持文明办网,校园网、微博、微信等要坚守阵地意识,传播正能量。努力探寻网络思想***治教育规律,建设一批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网页和栏目,使之成为传播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重要渠道。按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组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会等理论社团,让中国梦理论扎根大学生心底;寓中国梦教育于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之中,形成大学生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的氛围和环境;科学指导学生会、团委、学生班级、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广泛参与校园建设与管理,提高大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要充分发挥校训、校风等在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作用。
四、注重实践养成,开展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
“最小的善行胜过最大的善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早在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学而时习之”的思想,强调理论学习之后,再在社会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巩固的重要性。自古至今,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往往都是历经实践的磨练,才锻炼出超人的品格和才能。大学生中国梦理想信念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想的自觉行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使大学生培育和践行中国梦应当坚持不懈地抓好实践养成,引导大学生在行动中深化理解、增进中国梦理论认同、***治认同和情感认同。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化和日常行为的固化等是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之中的关键教育环节。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深入实践中放飞青想。要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常态化。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社区、企业、农村参加专业实习、三下乡、学***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使中国梦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努力成为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引入社会教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调查,让大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祖国的沧桑巨变,培养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使他们增强“三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和中国梦理想信念。
五、要加强制度转化,使中国梦宣传教育日常化
高等学校要切实把深化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首,充分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加强对深化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要把深化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摆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建立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以中国梦为引领,把中国梦转化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管理服务的各项制度中,转化到高校校园的文化氛围中,转化到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中国梦,从而不断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应当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思维,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完善大学生守则等行为规则,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学生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学校管理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使符合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和表彰、违背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行为受到制约和惩处。坚持把长远规划和阶段性安排结合起来,把大学生“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六、抓典型,注重榜样引领
发挥学生***员在***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用大学生身边典型示范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
大学生***员是大学生中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先进分子,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后备力量,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最成功的体现,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中国梦理想信念对身边的广大同学和国家的未来前途都具有重要影响,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鲜活教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和一个优秀的学生***员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相反,如果学生干部和学生***员的先进性发挥不够、威信不高,不仅在同学中发挥不了示范作用,还会疏远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弱化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影响力。学生***员、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内活动不断坚定信念,增强***性修养,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的理解,认真学习贯彻,加强***性、***风、纪律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的宗旨,增强***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充分发挥学生***员在***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定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感召学生。
参考文献:
[1].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N].人民日报,2013-05-05.
[2]***.在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09.
文化强国梦论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治教育
[中***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7 ― 0157 ― 02
***的十之后,书记深刻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他指明中国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思潮下,需要优秀社会人才,使他们对中国梦认可,乐于为这一梦想奋斗终身。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因此他们要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理念,那么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更要顺应潮流,以新形的教育方式、内容、手段,对大学生展开中国梦融入其中的思想***治教育,使大学生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理念,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发奋学习。
一、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大学生价值理念形成,这需要正确的理念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国梦是新时代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追求,因此,要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治教育,使大学生深深领悟其内涵,形成自己的理想追求。大学生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追求,才能激发学习热情,在无形中自我要求综合能力提高,使梦想变现实。高校思想***治教育要使大学生具有强烈爱国意识、奉献意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将会使大学生更加具有强烈的奉献、爱国意识。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大学生思维方式多变,一些不利社会因素,如腐败、贫富差距、欠公正等,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价值理念的形成,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会使他们正视这些问题,提升他们的***治素养。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富强输送优秀的人才,中国梦的实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优秀人才,因此,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和中国梦是相辅相成的,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必须融入中国梦。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时代的要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追求,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要融入中国梦,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德才兼备的后备力量。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存在问题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理论课程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门课程。这四门课程都与中国梦有一定的契合点,对中国梦融入大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达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然而效果并不是特明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要结合实际,然而高校思想***治课教学却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很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理论课时比较少,实践教学基本没有,这样更难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致使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仅仅是书面知识,难以与实际相结合,很难达到教育效果。在现实教学中,很多高校思想***治课教师很难把四门课程中涉及中国梦的部分融入教学,即使有也只是一带而过,没有切实地使大学生认识到中国梦的追求性。总之,大学生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对中国梦的讲解欠结合实际和与课程结合不确切,致使中国梦很难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
2.网络信息和校园文化影响大学生树立实现中国梦的价值理念
当今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中国的网民在全球居首位,而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群体。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网络传播一些腐朽信息,抨击我国的社会制度,预想利用网络干扰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常利用网络做虚假宣传,误导人们对中国梦的认识,使人们不能正确感悟中国梦的内涵,致使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要给大学生创造有益的文化氛围,因为这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价值意识的形成。然而,高校普遍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影响、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认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比较形式主义,盲目的追求物质利益,并且相关机制欠缺,这样导致校园文化不能真正发挥育人功能,更对大学生如何树立实现中国梦价值观的教育无从谈起。一句话,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影响着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价值理念的树立。
3.高校思想***治教育中国梦的教育深入力度不够
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是高校重要的教学任务,高校始终在强调重抓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然而效果甚微。在2012年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加强了对中国梦的教育,但是注重形式,没有切实认识到中国梦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采取措施让中国梦的教育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在现实教学中,往往高校重视专业知识,忽视大学生思维意识形成,对中国梦的思想***治教育只是走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融入思想***治教育需要改变现有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可大部分高校教学方式陈旧、考试方式落后,这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按***规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教师和学生比例为1:12,但在现实的教学中高校普遍达不到这个比例,并且有的教师身兼数职,使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融入思想***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融入思想***治教需要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引力,然而很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重视方针、路线学习,忽视现实生活教育,致使学生难以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简而言之,高校对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重形式、欠实用,致使大学生难以在思想***治教育中切实受到中国梦的教育。
三、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策略
1.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治教学
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同抓起。高校四门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应使中国梦的内涵融于其中,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各个方面,使他们形成中国梦意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要对大学生德法教育并重,营造德法宜人的教学环境,为实现中国梦输送德法兼备后备力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体现了我国近170年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整合教学内容,使大学生认知中国梦的确立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枯燥的理论课程,然而中国梦实现需要先进理论作指导,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展开教学,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中国梦实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理论,对大学生中国梦教学要与该课程有机融合,探寻该课程与中国梦的切合点,达到教育的实效性。实践出真知,因此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教育。鼓励学生们加强社会实践,使思想上的理论认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把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追求。另外,还要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纪念胜地,如纪念堂、周邓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等,使大学生能够回顾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切实体会到自身所承担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责任。总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治教学,将会使中国梦有机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之中。
2.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使大学生在无形中感悟中国梦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会不见形迹的发挥作用,因此,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要发挥校园文化作用。高校要创造良好人文环境,使校园文化积极向上、和谐文明,校园文化活动是创造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高校要创造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中国梦渗入其中。营造校园文化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使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深深领悟中国梦与其的关系,在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受到中国梦教育。物质文化具有强烈感染力,高校要使中国梦渗透到物质文化的建设中,加大宣传中国梦,校园网是宣传中国梦的重要场所,各高校要加强校园网建设,且体现中国梦,如天津中医药大学校园网上设立 “我的中国梦”、“天中情”等。同时,我国应制定一些规范网络的法规,保障中国梦的宣传。校园文化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下,校园文化要与时俱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中国梦,陶冶大学生情怀,使他们积极向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发奋学习。总之,积极改进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中国梦,受到中国梦教育。
3.高校采取措施加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
高校加强大学生中国梦融入思想***治教育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因为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骨干,一方面教师队伍要加强,达到师生配置比例,引进高学历且对中国梦有切实认识的人才;另一方面,现有的教师人员要学习、进步,讲课内容要丰富,且结合实际,使他们能够切实感悟中国梦,只有这样才能应用于教学之中。对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教学是新兴的教学方式,且普遍被学生认可、接受,所以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要积极应用这一教学方式。同时,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的思想***治教育要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笔试方式,即是笔试考试,那么它所占学生总成绩的比例也应降低。高校对大学生中国梦的教育要在专业教育中予以体现,使大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时也受到中国梦的教育。高校要从教学、实践活动、后勤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管理制度,使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在制度上予以保障。
〔参 考 文 献〕
文化强国梦论文第6篇
关键词:四个结合 大学生 中国梦 精神状态
批示“必须办好”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思想***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化是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之中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做到“四个结合”,培育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精神状态。
1. 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坚定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信念
中国梦的核心要义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带领广大人民经过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中国梦宣传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是完全统一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思想***治理论课要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俗易懂地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形象”,坚持用正确的道路引领大学生。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富有创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思想***治理论课要进一步推进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系列讲话精神武装大学生头脑,使大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信就是凝聚力,自信就是精气神。有了坚定自信才有自觉,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强,才能矢志不移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在方法上,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结合生动的社会生活接地气进行教育,使理论教育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解疑释惑,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凝聚大学生,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治认同、情感认同。要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考察,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举世举目的巨大成就,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事实说话,让数据作支撑,使大学生增强三个自信,举好圆梦旗帜。要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大力推进社会实践活动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增进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实践中增见识、长才干、做贡献,磨练意志,全面成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想。
2. 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中国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在于它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美好前景,也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国家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完美融合。从个体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中国梦所要求的社会成员应该具有的一种良好道德素养。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心聚力“的最大公约数,它是人们涵养心灵、守望道德的“栖息地”。大学生如何施展理想抱负?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大学生就能树立中国梦的目标理想,追求向善的精神境界。走好人生之路,要把中国梦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起来。
思想***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要不断完善思想***治理论课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增强阵地意识,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决遵照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精神,紧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想***治理论课全过程。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把“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讲清楚、讲明白,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做到人人皆知、入脑入心。要把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其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遵循,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做到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转化为伟大梦想的实际行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坚持从我做起。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教育学生坚持从身边做起。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三爱”、“三节”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敬老助老、节粮、节水、节电、节约钱物。学会担当社会责任,把“三下乡”、“学***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让***精神在大学生心目中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让“学习***、提升自己,奉献他人”成为大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习惯。坚持不懈地抓好实践,引导大学生在行动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见贤思齐、明德惟馨的精神追求,构筑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3. 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学习在山东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相结合,使大学生在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弘扬中国精神,提升圆梦软实力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在山东考察讲话中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振奋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精神的一个富矿,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进程中有着重要价值,是不可或缺的动力。文化是软实力,文化兴,则民族强。文化是标志,是区别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等。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中国人的知识启蒙,都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从咿呀学语的孩童时代开始,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就伴随我们一生的心智历程。强调,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中华文化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而贯穿其中的价值理念,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话说文化三自与中国梦》一文中指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少的途径和最坚强基础。引领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因此,在思想***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坚持把中国梦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相结合,使大学生在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弘扬中国精神,提升圆梦软实力。要把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教育覆盖到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纳入到思想***治理论课始终、让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思想***治理论课教师教书育人的深厚沃土,成为一代又一代学生健康成长的幸福乐园。
思想***治理论课老师要深刻领会在山东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认真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学生心灵。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彰显的忧患思想来塑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点塑造大学生正确的诚信意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点塑造大学生正确的利益意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精神塑造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人格。并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从小处入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认识和热爱,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体验的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践行和传播优秀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文素养、积淀文化基础、增强文化内涵、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帮助学生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创造热情,为放飞梦想提供更为广阔的天空。
4. 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结合起来,进一步焕发广大青少年实现中国梦的青春激情
中国梦寄托着青少年的梦想,也最能点燃他们为梦想而奋斗的热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始终保持攻坚克难、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思想***治理论课应激励大学生准确把握这条根本途径,进一步焕发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青春激情。
思想***治理论课要根据大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思想、心理、行为特征,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围绕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深入开展“青春共筑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课程教育、主题宣讲、读书活动、社会实践等系列主题活动,教育启迪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将“中国梦”的理念,注入学生思想。要引导大学生思考中国梦与自己的关系,把中国梦与成才梦、创业梦、报国梦结合起来。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引导学生明确自身所担负的历史重担和社会责任,主动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拥护者、参与者,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理想紧密联系起来。挖掘、选树优秀大学生***员,充分发挥典型正面导向作用,激励大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明确自己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伟大中国梦中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激发他们刻苦学习、投身实践,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形成适应时展趋势的新理念,把梦想化作成长成才的动力和行动,积聚青春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06).
[2]***,在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山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4).
文化强国梦论文第7篇
大学是一段追梦的黄金岁月,大学生处于有梦的年龄,有着圆梦的期待;思想***治教育需要把深奥的理论具体化、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在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全过程。高校要践行“三严三实”精神,推进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模式创新,切实增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转变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高校思想***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高校要以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为指导,要关注、关心、关爱大学生,要倾听大学生心声、鼓励大学生成长,支持大学生成才。在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上要实,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要坚持德育为先。高等学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立德树人,引导青年学生胸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中国梦信念。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理论武装,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高校教学、科研、文化、服务等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严格要求、严格考核。以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之中;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教育引导大学生与时俱进形成与“四个全面”相适应的新理念;引导大学生把勤学作为一种习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三下乡”和学***志愿服务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坚持以学生为本,还必须认真解决好关系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事业和谐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应该是大学永恒的精神追求。以学生为本要坚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原则。坚持做到爱护学生要实,把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落实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各个方面,落实在大学生创业创新上,落实在关心大学生生活和心理上。以学生为本,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将宏大的中国梦化为若干层面的梦想,并进一步细化成贴近学生实际的梦想。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中国梦是“学业梦”、“成才梦”、“创业梦”、“报国梦”,而每一个人的梦想又可能各不相同,只有真正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创新发展放在首位,全面服务于每个学生的小梦想,“中国梦”走进学生的头脑就会水到渠成。
二、充分发挥思想***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
1.思想***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思想***治理论课的理论导向功能、***治引导功能和行为指导功能,培养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高度自觉。人不学,不知义。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关键。***指出: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根据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课程特点的实际,以中国梦教育为主线,创新思想***治理论课,构建一个科学的教材体系和细化一批鲜活的教学专题。使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要加强理论解读,使中国梦通俗化。要坚持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要把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做细做实,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理解“中国梦”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时代特征、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和根本保证,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要坚持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的***治性,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中国梦理想信念,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把个人梦同民族梦、国家梦统一起来,让每个人都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正能量。
2.改进教育方法。批示“必须办好”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得其道、乐为用矣,教不得法、无益于事。”应不断创新理念、形式、手段,在增强针对性、有效性上下功夫。思想***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底线意识,增强本领意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用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武装自己,把教材与***报***刊相结合,密切关注重大时事,在思想***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中国梦教育。用独特的视角与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新闻要旨,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读懂学生,接地气向学生科学阐述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教与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中国梦理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在思考中感悟,从而使大学生深刻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一是要坚持情理交融,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在教学过程之外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坚持理论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结合。探寻创新思想***治理论课教学方式,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中国梦融入思想***治理论各门课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者。树立实践理念,既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明确新时期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又着眼学生学习生活实践,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和精神需要。二是要坚持身教与言教相结合,思想***治理论课教师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学高为师,身正是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好师德培养好教师,好教师造就好学生,好学生谱写好未来。三是善于运用手机短信、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法,进行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达,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利用“BBS网络平台”延伸教学时空,实现课上课下一体化。四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思想***治理论课老师要带领大学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教学,通过***片、文字、建筑等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教育。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爱国情感潜移默化地注入大学生的心灵。重要节庆日蕴藏着丰富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中国梦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升国旗、入***入团等有庄严感的礼仪活动,让大学生更好感悟中国梦的真谛和要义。五是坚持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要把中国梦的理论讲授与播放《百年潮?中国梦》《复兴之路》《延安颂》《长征》等爱国励志教育影片相结合,在QQ群里、学校***微博、微信中展开互动、讨论,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与认识。要引导大学生认真研读围绕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新的新思想、新观点,自觉运用中国梦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辨析批驳错误思潮和观点,筑牢思想防线。
3.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紧密结合,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在坚定“三个自信”中走好中国道路,举好圆梦旗帜。二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引导大学生掌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途径,教育引导大学生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凝聚中国力量,汇聚圆梦正能量,激发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三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学习在山东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紧密结合,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科学阐释中国梦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使大学生在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弘扬中国精神,提升圆梦软实力。四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紧密结合,使大学生认识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树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和青春中国梦奋斗新常态意识,进一步焕发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青春激情。
三、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
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熏陶作用,用校园文化蕴含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以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为指导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把宣传中国梦做细做实。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通过***策解读、时事评论、热点解析、读书体会等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中国梦”的现实意义和“四个全面”与中国梦的关系,探讨中国梦与青年梦的关系,用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粮、节电”的“三爱”、“三节”活动,使之成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关于文化建设的经典论述为指导本着“着眼未来,关注现实,着重建设”的精神,整体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各方面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整体效应,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大学生创业和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圆梦”能力。以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统领网络文化建设,坚持文明办网,校园网、微博、微信等要坚守阵地意识,传播正能量。努力探寻网络思想***治教育规律,建设一批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网页和栏目,使之成为传播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重要渠道。按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组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会等理论社团,让中国梦理论扎根大学生心底;寓中国梦教育于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之中,形成大学生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的氛围和环境;科学指导学生会、团委、学生班级、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广泛参与校园建设与管理,提高大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要充分发挥校训、校风等在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作用。
四、注重实践养成,开展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
“最小的善行胜过最大的善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早在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学而时习之”的思想,强调理论学习之后,再在社会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巩固的重要性。自古至今,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往往都是历经实践的磨练,才锻炼出超人的品格和才能。大学生中国梦理想信念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的自觉行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使大学生培育和践行中国梦应当坚持不懈地抓好实践养成,引导大学生在行动中深化理解、增进中国梦理论认同、***治认同和情感认同。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化和日常行为的固化等是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之中的关键教育环节。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深入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要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常态化。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社区、企业、农村参加专业实习、三下乡、学***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使中国梦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努力成为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引入社会教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调查,让大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祖国的沧桑巨变,培养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使他们增强“三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和中国梦理想信念。
五、要加强制度转化,使中国梦宣传教育日常化
高等学校要切实把深化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首,充分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加强对深化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要把深化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摆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建立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以中国梦为引领,把中国梦转化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管理服务的各项制度中,转化到高校校园的文化氛围中,转化到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中国梦,从而不断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应当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思维,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完善大学生守则等行为规则,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学生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学校管理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使符合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和表彰、违背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行为受到制约和惩处。坚持把长远规划和阶段性安排结合起来,把大学生“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六、抓典型,注重榜样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