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例1
一个清楚的幼儿美术档案评价策略应该包括:
(1)幼儿美术档案评价的目的,例如现阶段幼儿涂色方面的发展。
(2)教师、幼儿和家长合作找出档案项目。比如照片、美术作品、逸事趣闻等。
(3)三方共同提出评价项目的标准或准则。例如幼儿对造型活动的兴趣程度。
在这个环节中,家长的参与非常重要,因为家长了解了评价标准,可以更好的支持和配合评价活动。最重要的是让家长明确自身角色,家长必须注意观察和记录自己孩子的进步情况,并用文字或照片进行记录,及时加入到幼儿的美术档案中,便于家长和教师更清楚的了解幼儿在评价标准下的进步情况。
2搜集幼儿作品
幼儿美术档案评价中最典型的内容就是幼儿的作品,幼儿的原始***画和创作是幼儿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真实反映,持续收集的幼儿作品可以反映幼儿的进步情况,收集幼儿作品是档案评价的开始,它能让教师重新了解幼儿的要求和兴趣。
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他们绘画技巧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搜集作品的重点应该放在幼儿自愿制作的作品上,这样能反映出很多真实的思路、真实的创作、真实的情感,最好少放在教师要求下的作品。教师最好是根据评价策略与幼儿协商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并指导幼儿在作品上注名全名、创作日期和评价,评价可以由教师针对幼儿的讲述写下简短的意见,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提问来帮助幼儿思考,例如你在创作作品前有什么想法?你喜欢这个作品的哪些部分?刚开始的时候幼儿可能只有简单的“我喜欢”这样的评价,而说不出喜欢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越来越详细,持续的记录能真实反映幼儿的进步情况,教师尽量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针对学前阶段的幼儿作品应该包括美术作品、口述内容。美术作品可以是绘画作品和美工制作,口述内容主要是由教师来记录,描述幼儿的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创作前的思路等。口述记录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它不仅呈现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反映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和家长要持续的收集幼儿的口述记录,并记录背景资料,口述记录可以在作品旁边加注,可以是录音也可以是文字。
对于搜集到的幼儿作品,不仅仅是记录幼儿的进步情况,也可以运用作品增强幼儿之间的学习,可以定期的对作品进行展示,让幼儿之间互相评价,然后组织讨论会,也可以增加对作品进行完善的活动。还要运用幼儿作品扩大家庭参与,可以在家长会的时候和家长分享作品,将幼儿的作品集中制作成幻灯片,在展示的过程中将幼儿的口述内容加以说明,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
3用照片进行记录
照片不仅可以记录幼儿的作品、记录他们的进步过程,记录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细节,照片也是评价幼儿的有效方法。
对于幼儿的一些立体的作品不易在档案里存放,可以拍成照片。对于幼儿的活动过程可以拍成照片进行记录,教师也可以在照片上附加文字说明,能更清楚的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在下午玩活动区时候,有两个小朋友在美术活动区讨论了起来,老师没有打断他们,只是走近一点倾听他们的争论,他们在玩石头,一会用手摸,一会敲敲石头,一会观察花纹,后来他们被石头上的花纹吸引了,一个说有点象“波浪”、一个说象“蜗牛线”,然后就拿出纸画了起来。说明幼儿主动的与已有经验结合起来,并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回忆。这个老师就把这个过程拍了照片并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
这些照片汇集起来可以跟家长一起分享,可以制作成幻灯片、录相带等让幼儿拿回家与家长分享。也邀请家长把家庭活动的照片拿到幼儿园,放进幼儿的美术档案里,在合适的时间与大家进行分享。教师可以将幼儿在家庭的经验延伸到幼儿园学习活动中,比如幼儿的家庭旅游可以让大家一起欣赏和感受,通过这样的“资源共享”达到教育的“整合”。
4做好美术学习记录
教师和家长很少有时间经常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美术学习记录的方式,增加幼儿、教师和家长三方沟通的机会。美术学习记录是一种持续的记录,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定期的、一对一对话的产物。学习记录主要是由教师和家长来完成,教师和家长可以针对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作品的效果等进行文字的记录,针对幼儿作品进行沟通,让孩子讲讲作品,然后根据作品、幼儿的叙述和表现等写下简要的评语,评语可以涵盖情感、态度、能力、兴趣等多方面。
美术学习记录能够保存幼儿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幼儿互相学习,鼓励幼儿谈论他们在家和幼儿园的美术学习活动。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尽量每天安排“美术学习记录时间”,一般都是由两个教师同时上班,可以由配班教师主要负责。通过向幼儿提问题的方式了解他们在家的美术学习情况,寻找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延伸。及时总结信息,通过合适的方式呈现集体的讨论情况。也可以原汁原味的把口述的比较好的学习记录分享给大家,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5做总结性报告
幼儿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例2
(二)教学内容和教材情况调查发现,在农村幼儿园中,大多数幼儿对美术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占总数的84.9%。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对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态度差异较大。有33.4%的教师认为学科间应该融合。25.7%的教师认为不应该。不确定的人数也占到了1/3。这说明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有较大的差异。有43.9%的教师在美术课上能将故事、自然景观、生活器物穿插在课堂上。这种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对其发展有益。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中有65.7%的教师选用了固定教材,教材以蒙纸画为主。这种教材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一直都有争议。学术界对此教材的评价不高,但在农村幼儿园此教材流行颇广。有71%的教师认为目前学前儿童的绘画教程适合当地的教学条件,而这些所谓的儿童绘画教程就是简笔画教程和蒙纸画,这些教程占的比重很大。
(三)家长看待儿童绘画的问题。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认为绘画对儿童的成长有帮助,但只有55%的家长愿意在幼儿园之外鼓励孩子画画。有16.3%的家长经常给孩子买绘画书和文具。大多数家长更愿意给孩子买玩具而不是绘画文具,因为家长认为绘画文具属于消耗品,不值得投资。而在是否让孩子参加绘画的课外辅导班这个问题上具有很大的区域性。只有14.4%的家长让孩子参加绘画辅导班,这些家长基本都在县内,因为乡以下几乎就没有绘画的课外辅导班。
(四)师资情况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的教师有美术培训经历的很少,只占25.7%。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参加美术培训的经历。这让幼儿园的美术课程很难与城市接轨。教师的素质决定着美术课程的质量。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月薪都在1000~2000之间,这样的工资水平和当地的经济基本相符。但这样的薪级很难留下优秀的教师。调查发现,有61.2%的教师不满意自己的待遇,有58.9%的教师不满意自己幼儿园的工作环境。
二、佳木斯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落后的原因
(一)幼儿美术教育在农村幼儿园中所处位置尴尬《幼儿园指导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明确规定:“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农村幼儿园中,虽然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美术对幼儿成长的作用,但很多幼儿园并没有把幼儿美术教育提到应有的高度。许多幼儿园都是以美术特长为宣传口号,但事实上形式多而内容少。从幼儿园的资金投入情况看,幼儿园每年对美术教学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
(二)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学与教材的困惑在调查的大多数幼儿园中,美术课上大多数教师都是按指定教材进行教学,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笔画来画出类似的作品。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自发性和独创性。儿童作品的模式化非常严重,甚至在不同的幼儿园都能看到差不多的作品。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幼儿的感受与感知。农村幼儿园大多数的教师还以像或者不像来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注重结果而不看重幼儿的绘画过程,这与后现代课程观强调的重视活动过程而不是活动成果背道而驰。
幼儿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例3
关键词:
学前教育;教学;幼儿教师
幼儿期是孩子的认知和心理都善未成熟的阶段,学前教育的教师承担着幼儿期学龄前儿童的综合能力的发展,由于幼儿教师特殊的工作性质,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也要求更高。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专业性幼儿教师的专业,这种职业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更高,幼儿教师只有在专业技能学习和锻炼的阶段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工作岗位中肩负起教育幼儿的职责。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做到有效避免学生在学校所学和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中职学前教育美术专业的教师要把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学生未来的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中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凸显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学前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前美术教育专业存在的意义主要就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美术专业技能的幼儿美术教师,把学前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是顺应学前教育中各种关联要素的需要。第一、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是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今天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是明天幼儿教室里的幼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用未来教师的标准去培养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加更够胜任未来的工作,所以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相结合教学是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的需要。第二、学前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是社会的需要。对于幼儿教育人才,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幼儿的家长们都更喜欢专业技能高,工作适应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接受到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能够让学生顺利成长为用人单位和家长的需求,满足社会的总体需求。第三、学前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是实现中职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意义就是为社会输送具有幼儿专业技能的人才,专业技能强的学前教育人才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得到长足稳定地发展。
二、学前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的途径
学前教育要想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进行有效结合,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教师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成长成为综合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幼儿。
(一)学前美术专业教育要注重学生教师素养的培养
今天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即将成长为明天的幼儿教师,所以在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未来的教师进行培养。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美术技能,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教师技能的培养。学前教育美术教育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育,学生除了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之外,还应该掌握如何把自己学到的美术技能交给学生的能力。所以中职学前教育美术专业的教师责任重大,不仅要教会学生美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未来的工作性质结合于教学中。如:教给学生一些幼儿小朋友要学习和掌握的简单的作画方式和作画内容,以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教学中得以应用。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教师素养,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多让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良好的额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
(二)学前专业美术教育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前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如果说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美术技能的掌握大多处于理论理解的程度,学生见习和实习的过程却是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检验和运用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自己在学校学习到只是转化为专业技能,学生的综合技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二、培养学生实际教育教学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会遇到很多突发性的问题,教师可以把一些在给幼儿进行美术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做成课件,在班上来和学生一起探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效应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三)学前美术专业教育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幼儿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中职美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创新的意识。创新是美术作品的生命力,幼儿教师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并把这种意识用于教学当中,才能让幼儿的美术作品充满新意。因为幼儿教师的创新能力不仅让幼儿接受到新型的教学,还能让幼儿在具有创新精神教师的指引下成长成为有创新精神的儿童。中职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型的教育是把创新精神进行传承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了创新的精神能够让自己将来的教学工作充满新意,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幼儿教师能够享受到教学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树立自己教学的信心。
总之,在中职学前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教学和学生的岗位需要结合起来,把学生当作未来教师来培养。中职学前教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师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中职学前教育美术的学习让学生成长成为幼儿教师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并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在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成长成为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陈怡 单位:宁波外事学校
幼儿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例4
(1)通过积极做好清洁、消毒、通风等卫生工作,加强幼儿户外锻炼,提高免***力,坚持每日报告制度等有效措施,我园贯彻落实了教育局抗击***工作,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并以“预防措施到位,环境优美的幼儿园”受教育局通报表扬。
(2)通过岗前培训、专家讲座、专业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水平,提升幼儿园整体素质。将儿童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市少儿花会画展,我园选送了50多幅美术作品;同时参加幼儿画展,80多幅美术作品获奖。
(4)我园教师创编的幼儿舞蹈《草原游记》、时装表演《健之美》、《对面女孩看过来》参加了美国惠氏药厂(中国)有限公司在大家乐举办的1——3岁幼儿生日会活动,扩大了我园在社会上的积极影响。
(5)加强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较高,对学过的英语口语、歌曲掌握较好,能听懂并愿意用英语对话,基本养成大胆说英语的习惯。英语发音较准确;能听懂并愿意用简单的英语与他人进行口语交流,完成多个连续的简单英语指令。
(kt250 课堂作文网整理)
2、需要加强的方面
(1)加强幼儿***讲述、表演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幼儿的创造力,特别是创造美的能力,增强自信,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坚持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与渗透,提高幼儿英语听、说、唱的能力。
(3)引进奥尔夫音乐教育,提升艺术园品牌。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深入开展优质园本课程的研究,总结经验,整理资料,形成课题
总结报告。
(1)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健全幼儿成长档案;认真观察记录幼儿活动过程,并进行分析评价,重视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向家长反馈。
(2)整理课题计划、阶段小结、专题文章、教师随笔、活动设计(照片、VCD)、教玩具照片等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参加省学前教育协会“十五”课题结题成果展示。
2、在一日生活中渗透英语教育
(1)通过英语的高频运用,熟练生活口语。
(2)加强情景教学,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3)多采用歌谣、儿歌,使英语学习更为有趣。
(4)运用直观、形象的教育,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各月工作计划
九月:
1、认真做好开学的相关工作:
1)开学前普访
2)活动室布置
3)组织“大带小”、音乐会等活动,安定幼儿情绪
4)建立幼儿一日生活常规
5)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6)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2、开展教师技能技巧比赛(舞蹈、声乐、乐器、绘画及英语、音乐优秀课例评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并选出优秀节目、作品参加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书画、舞蹈)
。
3、组织秋游活动——游览红树林。
十月:
1、开展“祖国万岁”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组织半日活动考核,向家长开放(必须含由本班教师执教的英语活动)。
3、参加长城片交流观摩活动。
4、参加市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音乐)。
十一月:
1、以艺术节活动庆祝幼儿园成立十八周年,向家长展示幼儿园师生的艺术、双语才能(形式:幼儿英语歌舞、英语短剧,教师家长歌舞,师生家长书画展)。
2、加强对幼儿的观察记录,组织经验交流会。
3、参加长城片0—3岁早教研究交流活动。
(kt250 课堂作文网整理)
十二月、元月:
幼儿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例5
1.活动目标制订和内容选择以幼儿美术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为考量
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比较强调美术本身的内在逻辑和要求。活动内容通常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无论绘画、手工活动,还是欣赏活动,其目标制订和内容选择通常都体现出较强的美术学科特点,比较关注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美术要素,强调美术活动的系统性。
如,“线条的认知和感受”系列活动体现的是在系列美术教育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线条”这一美术要素的过程。其中,活动一《大雨和小雨》的活动目标是“用长短不同的线条表现雨天的情景”;活动二《掉下来了》的活动目标是“观察、探索、讨论物体落地的轨迹,尝试用相应的线条进行记录”;活动三《野蜂狂舞》的活动目标是“运用语言、动作、富有张力的螺旋线表达自己的感受”;活动四《去过理发店的狮子》的活动目标是“运用各种不同的线条为狮子设计发型”。通过以上四个活动,先引导幼儿认识和感受如何表现线条的长和短,然后扩展至感受和表现各种线条轨迹,再扩展至感受和表现有一定难度的螺旋线,最后引导幼儿综合运用各种线条进行创作。
再如,“色彩的认识和感受”系列活动,活动一《小小波洛克》的活动目标是“感受波洛克的画,体验不同作画方式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尝试创造性地使用不同材料及不同方式作画”;活动二《越变越浅的颜色》的活动目标是“通过自由操作,探索彩色加不同量的白色后是如何变成深浅不同的颜色的”;活动三《会变颜色的花》的活动目标是“尝试表现颜色的变化”;活动四《红色黄色变变变》的活动目标是“初步了解色彩之间的关系,学习调色”。以上四个色彩活动目标的设置体现了幼儿从感受色彩到逐步学会调色、运用色彩进行创作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2.活动组织的结构化程度较高
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目标往往比较具体和明确,活动内容多是已经设计和规定好了的,活动过程通常也是按照预设的步骤和程序来进行的。因此,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从活动的组织结构上看,一个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一般包括感知与体验、探索与发现、创造与表现、欣赏与评议等环节。〔1〕
如,小班美术活动“五彩喷画”,活动目标是让幼儿体验用饮料瓶作画的乐趣,并在玩乐中感受喷画作品的色彩冲击力。活动过程由四个环节组成。(1)感知与体验环节。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场地,先介绍游戏材料(彩色塑料瓶)。“今天,我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种新奇的材料,大家看看是什么?”“大家再看看瓶盖,有什么发现没?”幼儿很快发现瓶盖上有许多小孔。“有小孔的瓶子可以怎么玩呢?每个小朋友选一个瓶子玩一玩,看又会有什么新发现。”幼儿拿着瓶子有的摇,有的晃,有的捏。有幼儿说,可以用这个瓶子装水,然后捏瓶身使它喷水,大家觉得很好玩,纷纷装水捏瓶子,看谁喷得远。(2)探索与发现环节:回到活动室后,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喷画的基本方法。“这个瓶子的本领可大了,不仅可以用来喷水玩,还可以用来画画。谁来试一试,看看它是怎么画画的。”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给大家看,然后引导幼儿讨论并总结操作方法:瓶口向下对着要喷的地方,用手捏瓶身,一边捏一边变换喷的位置以丰富画面,这种画画的方法叫“喷画”。之后组织展示了师幼共同创作的喷画作品,让幼儿初步感受了喷画作品的色彩美。(3)创作与表现环节:“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喷出五彩的画?”教师通过语言引导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然后交代操作要求。教师边转动瓶身边启发幼儿:“喷画的时候一边捏瓶身一边还要怎么样?”“可以用一种颜色喷,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交换颜色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创作。(4)欣赏与评议环节:教师组织幼儿欣赏集体创作的作品,先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如用了什么颜色,是怎么做的等。操作过程中有幼儿只对着一个地方喷一种颜色,纸上“水漫金山”糊成一片。教师借机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设计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开展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避免过分强调技能的学习。要将美术领域的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年龄特点结合起来。
如,要小班幼儿重复机械地练习画长短、粗细不一的线条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有教师设计了“大雨和小雨”的活动,将线条比喻成雨丝和雨滴。幼儿都亲身感知过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因此能自然地将自己的已有经验迁移到活动中,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线条来表现雨。可以说,这样的活动设计兼顾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再如,在指导幼儿练习画螺旋线时,很多教师采用的是让幼儿观察电话线、毛线团来认识螺旋线的形状。有教师设计了“野蜂狂舞”活动,借助音乐的旋律和感染力,让幼儿感受了线条的走向和力度的变化,激发了幼儿运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感受的积极性。这样既调动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也使幼儿获得了更丰富的艺术感受和经验。
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可以采取一些“变式”,由原本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单个美术活动转为以幼儿感兴趣的主题为线索来串联和呈现活动内容的系列美术教育活动。如,有教师在“神秘的海洋”美术教育活动中设计了 “奇妙的鱼”“舞动的海底生物”“大海轮”“海底探险”“海底总动员”等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可以用线描装饰、撕纸贴画、水粉画、蜡刻画等多种方式表现神秘的海洋。
2.活动过程中应关注幼儿的感知与体验
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为探究性操作活动和欣赏性创作活动两类,前者以自由探索操作为主,后者通常是先欣赏后创作,不论哪类活动,都应关注幼儿的感知与体验。在引导幼儿感知与体验时可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给幼儿的美术作品既要具有典型性,以利于幼儿掌握事物的基本特点,又要具有多样性,以利于开阔幼儿的眼界。如,在用泥工表现动物形象的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动物身体的基本结构:头、身体、四肢、尾巴,以及它们各自的形态。幼儿只有了解了动物身体的基本结构,才能较好地把握动物的形体特征,为接下来的创作打下基础。(2)提供给幼儿的作品宜与活动主题相匹配。如,在“野蜂狂舞”美术活动中,教师提供了相应的音乐和录像,引导幼儿通过看录像、听“野蜂飞舞”的音乐来感受小蜜蜂飞舞的样子,再让幼儿用肢体动作模仿其动作,为之后的创作积累素材。(3)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如,欣赏雕塑作品《说唱陶俑》的活动,教师通过视觉观察、语言描述、动作模仿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感知与体验陶俑的神态,让幼儿对观察对象形成了立体的认识,之后的创作活动充满生命力。
3.活动过程中多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和发现的机会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了解材料的特性,探索各种操作方法。教师不宜完全用“讲解”或“演示”的方法,而要创造机会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在创作活动过程中,不宜提供范画,更不宜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如,在小班“彩色的银柳”纸工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了各色银柳之后,没有直接教授幼儿制作银柳的方法,而是以要求幼儿帮助银柳“开花”为切入点,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将小小的皱纹纸变成银柳枝上的小花球”。幼儿经过自由探索,想出了“用手指捏出来”“用团的方法做出来”“先搓一搓,再捏一捏,做出小花球”等方法。这个探索的过程有效提高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在幼儿自主探究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在操作中表现出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判断哪些幼儿需要个别提示,哪些问题需要集体解决,最后是否需要总结、提升。如,大班手工活动“沙画”,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了沙画师的神奇作画过程后,准备了相应的材料,让幼儿尝试创作沙画。结果幼儿不仅总结出了“单个手指画”“多个手指一起画”“漏沙”等多种画法,还发现“漏沙”法是作画的难点:手攥得太紧漏不出沙,攥得太松漏沙太多又成不了型。之后经过幼儿的经验分享和教师的总结、提升,难点得到了解决,幼儿的创作顺利多了。
4.活动可作适当的延伸或拓展
集体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目标设计一些合适的内容,使之延伸到区域活动中。这种延伸,一方面可以给幼儿提供继续练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感。如,泥工活动“棒棒糖”结束后,教师在幼儿的角色游戏“糖果屋”中设计了制作棒棒糖的情节。手工活动“小小美发师”结束后,教师让幼儿在“美美发屋”区域活动中采用了幼儿制作的各种发型,增加了这个区域活动游戏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边霞.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J〕.幼儿教育,2009,440(6):15-17.
Art Education Activity in Art Discipline and Its Design
Liu Liling1, Bian Xia2
幼儿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例6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幼儿所感知的对象最好以实物为主。如果不方便获取实物,也要有直观的***片或影像。其次,尽量为幼儿提供生动可感,具有一定视觉冲击的感知材料。教学材料是调动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积累表现的重要来源。因此,可以说欣赏感知是美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此外,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感知,帮助幼儿形成对事物全面、多元的认识,产生关于活动主题的深度了解,这是关系到幼儿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创作的重要环节。对此,笔者认为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感知事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感知应关注事物的整体及局部细节,具有典型性和能突出该事物基本特征的部分应着重引导幼儿感知、观察;(2)应从造型和色彩两方面感知事物,如果是美术作品还应考虑到整个画面的构***和布局带来的视觉和心理的感受;(3)应从多角度多方位,利用多种感官引导幼儿参与感知的过程;(4)应学会提问和追问,明确提问的技巧,尽量多用开放式的问题发问,如“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像什么?”“有什么感觉?”等。对孩子的回应,也不能是简单的重复。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回答重新提出能推动幼儿深度感知的新问题。谈即谈论。在感知之后,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谈一谈“我想要如何表现事物”。通过谈话为幼儿通过感知所积累的表象与自我已有经验进行整合提供机会。让幼儿谈论的目的不是使之完全在头脑中构思好之后,直接将想法搬到画面上。当然这也是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因为根据幼儿直觉思维的特点,边创作边重新构思再继续创作才是幼儿的创作方式。“谈论”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明确构思和整理思路,这会使幼儿动手操作更加清晰。在谈论中,教师需注意一定要多给幼儿说话和表达的机会,因为“谈论”环节教师不应是主角,教师的角色在于为幼儿搭建幼儿彼此间交流意见和想法的桥梁。也就是说,利用彼此间的交流,促进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启发和想法的碰撞,从而激发更多奇特的想象和灵活的创意。这不失为一次“头脑风暴”的好机会。当然,这也为教师初步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构思提供了契机,也便于创作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个别指导。
幼儿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例7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把幼儿教育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同时还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不同教育领域之间并非各自分立,而是相互交流、相互汇通,达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同时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领域都不能比拟的,所以可以说艺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在幼儿教育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而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原则
1.教学的兴趣性原则
教学的兴趣性原则是指为了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感到饶有趣味,带着喜好的情绪积极热心地参加。教学要注意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幼儿认识的发展尚处于无意性占优势的阶段,因此,幼儿参加美术活动往往受兴趣的支配。美术教学的效果就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幼儿的这种心理发展水平,针对其特点去组织教学。例如:春天来了,让孩子们到野外去,看看迎春花、桃花、玉兰花,花丛中飞舞的蝴蝶、蜜蜂,让孩子们观察他们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它们是怎样的翩翩起舞的 ,从而激发孩子们绘画的欲望。又如:幼儿园平时开展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展示赛,教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美术活动。还可以让孩子们***的展开想象,然后把想到的事物用语言描述出来,教师再用绘画的方式上加以指导,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画,去搭配它们喜欢的颜色,这样美术学习对它们来说,就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的游戏了。如果画好的作品还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美和鼓励,那就更能加厚他们的兴趣了。
2.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要使幼儿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形成鲜明的表象的基础上,再进行绘制活动。如,指导幼儿学画水墨画"金鱼"时,应先知道幼儿观察鱼缸里游动的金鱼,通过直接的感知而形成对金鱼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不同姿态特征的认识。实践证明:感知教材的方式越多,幼儿对教材掌握得也就越好。总之,幼儿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就是要求美术活动能使幼儿在充分而直接地感知、观察物象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形象,并使幼儿积极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得到练习和巩固。
3.审美性原则
是根据幼儿美术教育的任务提出的重要原则。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美术的专门人才,而是培养体、智、德、美全方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人。因此,幼儿的美术教育、教学都应该坚持贯彻审美性原则。贯彻、运用这一原则,要求教师选择的教材内容要符合美育的要求,教学时应该随时注意以美的形象拨动幼儿的心弦,从而陶冶幼儿高尚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
4.系统性原则
教学的系统性原则,指的是在本学科内容的安排上由浅入深的连贯性,与其他学科教材内容纵横联系的逻辑性,幼儿认识客观事物,掌握知识技能的顺序性。幼儿园美术教学应该贯彻系统化的原则。系统化的内容有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构建。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系统化的内容遵循的是幼儿的心理结构而不是美术的学科结构。它不同于美术学科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而是指美术教学内容在帮助幼儿建构审美心理结构时应该是有序的、连续的、层层推进的,同时也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另外,系统化的原则也指美术教学要与相关领域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也是新《纲要》中整合观的要求。总之,幼儿美术教学的系统性原则,要求美术教学活动要在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向他们逐步提出新要求,逐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发展性原则
教学的发展性原则,是指在美g教学中,更加有效地使幼儿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发展水平上,教师提供与他们年龄和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刺激,使其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提高。因为幼儿美术教学中要培养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从造型能力上来说,要掌握线条、形状、颜色和简单绘画工具、材料的运用。而却要根据年龄特点和难易顺序来说,线有曲线到直线。形由简单的方形、圆形、三角形到多种几何***形组合,色由单色到间色到混合色。让幼儿逐步了解动物、植物、人物的结构、动态,从而能自己把握***的***例。
幼儿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例8
1 确定幼儿美术档案评价策略
幼儿美术档案评价策略是如何搜集幼儿美术活动保存资料的指引,是连接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和资料的纽带。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幼儿美术档案评价策略,是以美术目标为基础来确定评价项目的,这个策略需要幼儿、家长、教师合作,共同确定评价项目。标准化的策略有助于教师很快的了解幼儿的作品以及发展情况,在选择评价项目的时候,应该让幼儿参与,让其清楚自己该怎么样发展,便于过程中的自我检视,也能与教师更好的合作。
一个清楚的幼儿美术档案评价策略应该包括:
(1)幼儿美术档案评价的目的,例如现阶段幼儿涂色方面的发展。
(2)教师、幼儿和家长合作找出档案项目。比如照片、美术作品、逸事趣闻等。
(3)三方共同提出评价项目的标准或准则。例如幼儿对造型活动的兴趣程度。
在这个环节中,家长的参与非常重要,因为家长了解了评价标准,可以更好的支持和配合评价活动。最重要的是让家长明确自身角色,家长必须注意观察和记录自己孩子的进步情况,并用文字或照片进行记录,及时加入到幼儿的美术档案中,便于家长和教师更清楚的了解幼儿在评价标准下的进步情况。
2 搜集幼儿作品
幼儿美术档案评价中最典型的内容就是幼儿的作品,幼儿的原始***画和创作是幼儿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真实反映,持续收集的幼儿作品可以反映幼儿的进步情况,收集幼儿作品是档案评价的开始,它能让教师重新了解幼儿的要求和兴趣。
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他们绘画技巧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搜集作品的重点应该放在幼儿自愿制作的作品上,这样能反映出很多真实的思路、真实的创作、真实的情感,最好少放在教师要求下的作品。教师最好是根据评价策略与幼儿协商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并指导幼儿在作品上注名全名、创作日期和评价,评价可以由教师针对幼儿的讲述写下简短的意见,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提问来帮助幼儿思考,例如你在创作作品前有什么想法?你喜欢这个作品的哪些部分?刚开始的时候幼儿可能只有简单的“我喜欢”这样的评价,而说不出喜欢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越来越详细,持续的记录能真实反映幼儿的进步情况,教师尽量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针对学前阶段的幼儿作品应该包括美术作品、口述内容。美术作品可以是绘画作品和美工制作,口述内容主要是由教师来记录,描述幼儿的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创作前的思路等。口述记录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它不仅呈现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反映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和家长要持续的收集幼儿的口述记录,并记录背景资料,口述记录可以在作品旁边加注,可以是录音也可以是文字。
对于搜集到的幼儿作品,不仅仅是记录幼儿的进步情况,也可以运用作品增强幼儿之间的学习,可以定期的对作品进行展示,让幼儿之间互相评价,然后组织讨论会,也可以增加对作品进行完善的活动。还要运用幼儿作品扩大家庭参与,可以在家长会的时候和家长分享作品,将幼儿的作品集中制作成幻灯片,在展示的过程中将幼儿的口述内容加以说明,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
3 用照片进行记录
照片不仅可以记录幼儿的作品、记录他们的进步过程,记录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细节,照片也是评价幼儿的有效方法。
对于幼儿的一些立体的作品不易在档案里存放,可以拍成照片。对于幼儿的活动过程可以拍成照片进行记录,教师也可以在照片上附加文字说明,能更清楚的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在下午玩活动区时候,有两个小朋友在美术活动区讨论了起来,老师没有打断他们,只是走近一点倾听他们的争论,他们在玩石头,一会用手摸,一会敲敲石头,一会观察花纹,后来他们被石头上的花纹吸引了,一个说有点象“波浪”、一个说象“蜗牛线”,然后就拿出纸画了起来。说明幼儿主动的与已有经验结合起来,并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回忆。这个老师就把这个过程拍了照片并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
这些照片汇集起来可以跟家长一起分享,可以制作成幻灯片、录相带等让幼儿拿回家与家长分享。也邀请家长把家庭活动的照片拿到幼儿园,放进幼儿的美术档案里,在合适的时间与大家进行分享。教师可以将幼儿在家庭的经验延伸到幼儿园学习活动中,比如幼儿的家庭旅游可以让大家一起欣赏和感受,通过这样的“资源共享”达到教育的“整合”。
4 做好美术学习记录
教师和家长很少有时间经常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美术学习记录的方式,增加幼儿、教师和家长三方沟通的机会。美术学习记录是一种持续的记录,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定期的、一对一对话的产物。学习记录主要是由教师和家长来完成,教师和家长可以针对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作品的效果等进行文字的记录,针对幼儿作品进行沟通,让孩子讲讲作品,然后根据作品、幼儿的叙述和表现等写下简要的评语,评语可以涵盖情感、态度、能力、兴趣等多方面。
美术学习记录能够保存幼儿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幼儿互相学习,鼓励幼儿谈论他们在家和幼儿园的美术学习活动。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尽量每天安排“美术学习记录时间”,一般都是由两个教师同时上班,可以由配班教师主要负责。通过向幼儿提问题的方式了解他们在家的美术学习情况,寻找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延伸。及时总结信息,通过合适的方式呈现集体的讨论情况。也可以原汁原味的把口述的比较好的学习记录分享给大家,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5 做总结性报告
幼儿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例9
二、了解幼儿美术素养养成的主要实施途径
幼儿美术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养成的途径,除幼儿园的日常美术教学活动外,应包括美术区角活动、适宜的美术兴趣班活动,应包括美术素养养成在幼儿园课程、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及幼儿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渗透和融合。其中,日常美术教学活动是幼儿美术素养养成的基本途径,美术区角活动和适宜的美术兴趣班活动是必要的延伸和拓展,幼儿园课程、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及幼儿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可以为幼儿美术素养的养成提供更加广阔的背景和空间。因此,幼儿美术素养的养成应注意以上多种途径的结合,以专门的美术教学活动为主渠道,同时充分整合和利用其他途径的资源和功能,帮助幼儿进一步形成和巩固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习惯,并能将之迁移和运用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四、熟悉幼儿美术素养养成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教师应熟悉美术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熟悉以下基本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的形成。
(一)激趣与定向环节
激趣与定向环节,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表现欲望,使幼儿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指向活动,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和思考,认真观察和体验,为活动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游戏、场景或情境来进行,以增加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从而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二)感知与体验环节
感知与体验环节是引导幼儿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或适宜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感受和体验,吸收和拓展相关经验的过程。幼儿适宜的欣赏和感受的对象,主要包括:周围美丽的自然景物,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人物、事物,优秀的儿童作品,适合幼儿欣赏的大师作品、民间艺术、现代工艺等;幼儿喜爱的感知与体验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对身边自然景物和日常事物进行直接观察和体验,二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片、音频视频等手段来进行艺术欣赏;三是在老师带领下参观艺术场馆、观看艺术展览等。
(三)探索与发现环节
探索与发现环节,是幼儿对美术操作技能或各种工具材料进行探索与尝试的操作过程。这一环节重在幼儿的自我探究和发现,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提示,组织幼儿进行评价、小结,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以此推动幼儿自主学习和发展。当然,某些操作程序比较特殊或复杂的技法,教师可以采取直接演示的方法,帮助幼儿较快地掌握。
(四)创作与表现环节
创作与表现环节是幼儿将自己的经验、想法或情绪情感表达出来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一种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也需要教师肯定他们个性化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创设一种激发幼儿创作兴趣和潜能的氛围,而且要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其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将临摹、仿制与创造结合起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五)欣赏与评价环节
欣赏与评价环节是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同伴作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幼儿需要获得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为此,首先教师要提供展示条件并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和同伴相互交流与欣赏,共同提高。其次,教师还要关注幼儿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关注幼儿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其三,教师还应关注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等多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以鼓励等正面教育方法,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幼儿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幼儿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例10
中***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35
0 引言
美术教育即指教师引导幼儿用艺术形式来描绘事物的美,反映内心真实情感,以此不断提高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相统一的一种特殊文化教育。①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艺术美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虽然幼儿认知水平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已有一定发展,但还不完善、成熟,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启发和引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容乐观。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只是先讲解示范或者直接打开多媒体让幼儿模仿,之后让幼儿独自活动,更有甚者,由于时间的限制,个别幼儿还没完成,教师就会取而代之,帮其完成。致使美术教育活动追求的是一幅展示给家长的作品――您的孩子在幼儿园学到很多,而没有考虑到孩子自身的发展。基于问题所在,文章通过对美术活动中教师角色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以期为幼儿美术教师进行科学的角色定位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具备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一把手”地位,规定着幼儿的兴趣方向,决定着幼儿的学习内容,完全忽视了幼儿发展的主体性与能动性。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教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创造性的组织和实施的过程;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寓教于乐的教育过程。②因此,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践行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角色,能有效促进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
1.1 引导者――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十分重要。虽然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但依然是个***的个体,具有能动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发现,激发兴趣;引导幼儿了解活动规则,在活动主题范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引导幼儿积极表达内心情感,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
1.2 支持者――提供物质支持与心理支持
作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支持者,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创作思维、尊重幼儿的创作欲望,让幼儿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自由创作。具体有:对幼儿绘画心理的支持;②对美术活动的材料支持。宽松的心理环境能帮助幼儿树立自信,是帮助幼儿开阔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精神支柱,而丰富的美术材料则是激发幼儿创作愿望,开拓幼儿思维的物质支柱,两者缺一不可。
1.3 合作者――做幼儿的伙伴、朋友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合作者的身份为教师提供了了解儿童的极好机会,因为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仔细观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引导、评价及反馈。具体要求教师做到:(1)在合作中具备平等意识,要求教师弯下腰来,与儿童进行平等对话,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儿童的心里,站在他们的角度认识、理解其绘画作品;(2)在合作中具备融入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儿童的思维看待其作品,以不断发展幼儿认知过程为最终目标,在此过程中帮助幼儿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
2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践行教师角色面临的问题
2.1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工作在一线的幼儿教师由于其职业特点与社会地位致使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的幼儿,因此教师需要保持高度集中;上级检查过多过滥,导致教师无力应对;社会人士对幼儿教师职业普遍不看好,俗称为“保姆”等现状加重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具体表现为心理与行为两方面:(1)长期情绪上的倦怠感,表现为情感衰竭,态度消极,易怒、悲观,对生活与工作漠不关心。(2)成就感降低,在工作中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待教学敷衍了事,教学态度与责任感缺失,发展停滞不前。③该现状表明,应加强幼儿教师职业的重视,提升职业幸福感。
2.2 幼儿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偏低
践行教师角色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学者屈玉霞在《对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抽样调查》中发现193名被调查者里面只有4名公开发表过文章,1名发表省级刊物,其中123名未有任何科研成果,表明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其次,幼儿教师在科研选题,科研知识的补充,参考资料的选择上都存在着问题。另外,大多数幼儿教师把工作经验总结作为科研工作,对科研工作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④由此可见,提高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是践行教师角色的重要任务之一。
2.3 幼儿教师对美术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
虽然,《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艺术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同等重要,不可或缺。但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育活动仍被当作“副科”进行,幼儿教师对美术教育本身的意义及其对幼儿的影响没有深刻的理解。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常看到,教师只是先讲解示范或者直接打开多媒体让幼儿模仿,当有的幼儿表达不一样的想法时,可能会遭到教师的批评或嘲笑。结果,一堂美术课下来,幼儿的作品往往都雷同,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力以及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4 社会和家长不能积极配合教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同时也显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绝大多数家长关注的是幼儿呈现出的美术作品,而不是幼儿的进步和发展。而在这种潮流下,幼儿园和教师很难帮助家长转变这种错误观念,甚至在压力下不得不迎合家长,满足家长的需求。因此,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很难摒弃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教学。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践行其角色面临的问题,致使幼儿美术活动很难得以科学、有效的开展,使得研究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显得十分必要。
3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定位教师角色的措施和建议
3.1 增强教师职业动机
教师是影响幼儿发展最活跃、最有力的作用因素。良好的职业动机能帮助教师积极地投入到美术教育活动中,发挥其教育教学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从而使幼儿的发展也得到保证。
3.2 教师应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
刘捷在《专业化:挑战 21 世纪的教师》一书中表示“教师专业化即指教师个体不断提高其自身专业水平以及教师群体不断提升其专业地位的过程”。⑤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应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贯彻实施新《纲要》的重要纲领,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同时发挥团体的教育力量如观摩学习、微格教学等方式提高整体师资水平,使幼儿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
3.3 教师应加强对美术教育活动的理解
幼儿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发现美、欣赏美、用艺术形式来展现事物的美,并不断提高其创造美的能力。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曾说过:“教育应以艺术为基础,发挥艺术的教育作用,完成美术教育的使命”。⑥可理解为美术教育面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家蒙台梭利也主张:“应充分尊重儿童,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表现自我,去自由创作”。⑦儿童美术教育理论家罗恩・菲尔德也表示:“美术教育并不是仅仅教人画画,其目的在于通过训练感受美,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⑧
3.4 紧密联系家长形成共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育观念及人文素养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幼儿期的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度过,教师和家长是影响幼儿的重要人物,当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产生矛盾冲突时,幼儿是直接的受害者。因此,要使幼儿得到良好、全面的发展,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共育。
4 总结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践行教师“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角色是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保证,需要教师对自身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社会、家庭和幼儿园也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保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大力支持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践行正确的、科学的教师角色。
*通讯作者:路海萍
注释
① 邢夏婕.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教师角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10).
② ***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2001.
③ 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④ 屈玉霞.对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抽样调查[J].学科教育,2000(6).
⑤ 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幼儿美术教师工作总结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