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活动心得体会第1篇
结合省法院组织开展的“素质提升年”既“良知、道德、公正、廉洁”专项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共xxxxxxxx人民法院***组开展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实施方案》2014年3月13日,我院组织全院***员参观了大理监狱、王德三故居和普发兴事迹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传承教育基地。
上午,到xx监狱参观的警示教育活动。亲身体验到大理监狱中被服刑领导干部痛悔莫及的警醒,使我铭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含意。通过这次警示教育活动,给我带来许多思考。
对高墙内、外的区别有很深的体会,心灵上令人触目惊心,思想上引起极大震撼,使自己真切体会到了监狱高墙与现实的反差,体会良多。
一、不断加强***治学习,注重思想道德培养,坚持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筑起一道牢固的防腐墙。
二、不断校正人身坐标,正确对待名利得失,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成好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做到清正廉洁,我们就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做好每一项工作。
三、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正确行使手中权力,我们只有正确行使权力,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吃、不拿、不卡、不要,廉洁自律才能正确行使好手中的权力。只有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顶得住压力,抗得住打击,经得住考验,才能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四、不为金钱所缚,保持健康的心身。人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财富,为社会做贡献,同时获取应有的报酬和金钱,这是很光荣的事情。那种靠贪赃枉法、权钱交易腐败致富,就会像锒铛入狱成为阶下囚那样,还遭世人唾骂和鄙夷。因此我们只有自觉把好金钱关,耐得住清贫,律身以俭,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
在***故居,全体***员怀着对***先烈的缅怀、崇敬、肃穆之情参观了王德三、王复生等***故居,观看了***生平事迹展览,观看了***遗物,认真听讲解员讲解了王德三、王复生***成长和走向***道路的历程,对王德三、王复生为云南人民***之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播火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深受王德三、王复生兄弟为***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感动和鼓舞,他们的浩然之气、壮丽人生、光辉业绩、高尚品德,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了社会,留给了后人。纷纷表示要以先烈为榜样,学习英烈英勇奋斗的***精神,弘扬优良***传统,学习***先烈为***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精神,学习***先烈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精神,学习***先烈永葆***员的先进性的坚定信念,学习***先烈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崇高品质。
普发兴同志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不平凡的人生价值,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
我们要坚持立***为公、执***为民、立足本职、扎实工作,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解难事。
素质教育活动心得体会第2篇
中国***人的初心是什么,在报告中,***做了明确的回答:中国***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自11月份开始,全市检察机关开展了“思想大***、***性大锤炼、作风大改进、素质大提升”和“以案促改、坚守底线”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结合检察系统干警违纪违法的警示教育,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思想警钟。作为一名检察干警,我们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联系群众、做好工作,坚守初心呢?
首先,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服务,简简单单的五个大字,承载了***人的使命感,焕发着***人的生命力。历史告诉未来: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治优势;现实警醒人们:脱离群众,是社会面临的最大危险。作为一名***员干警,我们必须按照群众路线和***治文明的标准去衡量,转换思维、转变观念、塌下身子、为民服务,前段时间我们广泛参与了“我是***员,我做表率”***员干警承诺践诺活动,真心实意地服务群众、尊重群众,真诚呼应群众的喜怒哀乐,努力契合群众的意愿需求。
其次,要充分履行好自身职责,在其位、谋其***,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
作为一名司法行***人员,每天跟文字材料、计划制度、表格报表打交道,琐碎而繁杂的工作,更需要我们耐心、细心和恒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从每一天细小的工作做起,认真对待领导交付地每一项任务,把工作保质保量而又创造性的完成,这就是尽责。现在机关***正在建设与***建有关的一系列制度,我也参与了这项工作,在工作中我明显地感受到,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都有自己的重要性,我们在工作中要知责、明责、履责,更要尽责。
素质教育活动心得体会第3篇
关键词:青少年;素质教育;含义;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素质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具有社会化的重要特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如何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素质教育,下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一、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源自于素质概念的提出。素质教育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一个是可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一个是塑造学生的心灵,形成创新能力;一个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一词的含义应该理解为人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的基础。也指人的解剖生理特点等。人的某些素质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形成,通过学习和实践等活动获得和形成。所以,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素质教育是贯彻***的教育方针的体现。素质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和人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技巧等方面共同形成人的品质属性,是各个层次的高度融合,而不是单一层面的理解。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内涵,体现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教育确定的方向,即为实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让人才的概念具有新的含义,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和能力提高。
二、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是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是一个系统的活动场所,在这里实施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目标全面的特点。青少年活动中心不属于学校教育,也不属于家庭教育,而是属于社会教育,是三大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成立和建设,具有极其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在经费来源、活动方式、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特征,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比如,科学知识、兴趣特长、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尽可能地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不同与学校的考试评价,这里的学习检验更为科学化和人性化,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比如,在青少年中心创建实践教育基地,基地以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为目的。连同家长一起开展亲子活动、户外生活体验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尊敬长辈,体会父母在自己成长中所付出的心血。
2.科学实施教育方式
在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个性能力的形成。教育心理学也表明,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与他们的学习效率呈正相关。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大力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但是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老师依然不太能放得开教学的手脚,学生依然是听得多,参与得少。而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则不同,在活动中心,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宗旨,那就是在活动中育人。所以每一项活动都是师生的互动。体现了活动中形成能力、活动中提高素质、活动中获得知识、活动中具有创新等特点。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脚。青少年活动中心本着学生参与教学的原则,提倡学生进行手脑互动的训练,手眼协调的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训练,学生亲自感受艺术的魅力,在这种参与式的活动中,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都得到了训练,青少年在这里茁壮成长。
3.广泛实施教育内容
青少年活动中心较之学校教育而言,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和能力形成的本质属性。青少年活动中心丰富的校外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多方面、多层次上形成能力,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使青少年在多方面形成能力,开发自身具有的潜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做好基础和辅助。比如,开展的夏令营活动、艺术节活动、素质教育拓展等内容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没有校内教育的多种束缚,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
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社会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突出自身的教育特点,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活动心得体会第4篇
体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体育素质教育进行分析。
一、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体育素质教育
(1)开展内容、形式多样性的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社区公益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社区公益活动,学生能够在这项活动中直接服务于社会,并且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社会舆论与社会环境进行净化。社区公益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对学生的体育素质的培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实地操作活动。实地操作活动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展该项活动时,应该对社会实践基地、训练活动等进行合理的选择。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体育知识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意志,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再次,学生的教育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体育素质教育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有所帮助的主题活动。
(2)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培养,就需要体育教师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影响。体育活动很多都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开展,教师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的体育素质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教师只有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将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实现教育目的。体育教师应该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体育技能的锻炼。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体育技能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3)结合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体育技能等应用到实践中来,从而不断进行巩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体育素质教育时,应该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培养,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体育技能等得到有效的提高。
(4)注重合理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教育时,还需要对教学评价进行重视,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评价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时,也应该重视评价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评价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该改变评价的方式,采取鼓舞、激励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与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
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影响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体育素质教育时,需要明确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首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体育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学生在体育素质教育中,不能够脱离实践活动进行知识的获取。虽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获取相应的理论知识,但是如果不通过实践的应用,就很难彻底地将这些知识化为己用。其次,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新的体育技能。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可能不能够很好地掌握一些体育技能,对体育技能的理解不够透彻。为了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体育技能,提高自身的体育素质,就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锻炼,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学生的协调管理能力与交流能力都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升,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体育素质。再次,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够对学生的意志进行磨炼。在体育素质教育中,学生的意志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的意志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最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体育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学生的体育素质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品德是体育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激情与内心体验进行激发,从而转化为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提升自身的素质。
素质教育活动心得体会第5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生;素质
【中***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089-01
1前言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高等教育如何积适应今天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高等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是高等教育适应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具体表现,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高校的具体应用。体育是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意志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中小学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都是高分低能的典型,正如陶行知所说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那样,他们除了考分,其他一无所长。现代大学生被称为“学者”、“读书人”甚至“书呆子”,大部分大学生只重视学习,不重视身体,是身体差的典型代表。“身体是***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谈何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我国高等教育要适应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培养现代大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尤其是让他们适应现代竞争社会的需要,任重而道远!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围绕以人为本,思考
如何加强的教育改革发展力度,不断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2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有关素质教育的含义,原国家教委在1997年10月29日颁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1]。在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思路,或者简称为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教育,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素质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受传统的教育的影响,教学只重分数和过关,并不重视大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这将严重束缚学生的健康发展。“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正确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体现它的特点上如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指导实践等”[2],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学上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思路,理清模式。体育对大学生的全面的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大学生以学习为主,脑力活动过于频繁,不断地增加大学生的体力劳动,让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做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才能让他们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才能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3]。有了素质教育的作为出发点,体育教学创新,才能有目的展开各项体育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才具有生命意义,适应当代大学生发展的需求。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长。
2.2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素质注重大学生的参与,改变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传统教育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就是学习的接受者,教师注重课堂的传授,忽视课外活动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只重视自身的传授,忽视大学生的需要以及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一些体育教学没有好的课堂质量,更谈不上课外大学生学习的效果。这些脱离大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教学,是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因此,注重大学生的参与,改变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体育课程在发展大学生素质中的作用,是高校体育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关键。积极开展体育课外活动,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需要互动、共进、共享的教学氛围,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很多教师只注重课堂,往往忽略课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的主体作用,从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让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参与体育课外活动,挖掘他们在身心发展上的潜能,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对大学生提高出的发展要求,内在为大学生的个体素质,使大学生做到主动的发展主体性,这是成功的素质教育最本质的特征。这也要求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做好正确的角色扮演,课堂上是大学生的良师,课外则要做大学生的益友。高校体育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保障。
2.3高校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当前就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体育教学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应以其学科的特点和功能使学生在优育教学中去体验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各种情感,磨炼其意志,从而达到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目的。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还要育心。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和国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4]。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在不断加大,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校园事故在不断地增加,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刻不容缓。而高校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高校体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在体育教学及体育课外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表演的机会,并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一技之长,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高校体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如今竞争的年代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竞争心理尤为重要。高校体育通过举行各种竞争性和残酷性不高的体育活动与比赛,可以提升了学生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品质,也造就了学生灵活机智、快速反应和决断的能力。胜不娇、败不馁,体育活动与比赛,让大学生学会顽强拼博,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通过体育活动与比赛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发展大学生的个性,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相比,显然有着不同的现实意义。高校体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大,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不断地增加。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大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耐挫折能力,才能较快地适应社会上的各类竞争。高校体育中,大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遇到的一次次不同的问题或挫折。如何及时地处理好这些挫折,是对学生的考验,处理好了,无疑将增加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2.4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突出人文关怀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教育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反对教育以预设的、人为地、外在的教育目的支配教育,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高校体育要有新的方向和理念,落实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高校体育教学体育人文关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体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不妨碍他人参加游戏或运动;还能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个人在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知道在集体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体育活动任务,在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学生能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尊重与关爱身心障碍者。通过体育活动能使学生积极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如校外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等。在活动中能顺利完成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模范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在体育比赛中,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指出体育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做到不故意伤害他人,能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场上对手”与“场外朋友”之间的关系。[5]高校体育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体育活动能使大学生的学会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体育活动提高交往能力,关心集体和社会的精神等。这些通过体育教学与活动所获得的基本的人文精神,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将会对大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5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的新颖化、专业化、智能化教学方法的新颖化。教学方法的新颖化通俗的说就是与别的方法不一样,有利于学生产生“兴趣体育与健康体育的发展。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保持教学工作地持久性、新颖性,除了具备教育学中“教育观察法、教育实验法、教育调查法等”[6],还要结合教学条件的实际去创新,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法的专业化。教学方法的专业化就是根据平时教学过程中给自己积累下来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如何把自己的智能很好的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我们必须要具备有专业化得教学方法,这里专业化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自身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因素。使得我们的学生不但能学到体育知识,而且这种方法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处事与做人的发展。教学方法的智能化。教学方法的智能化就是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体育教学方法要能体现体育教学系统的方***,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使他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知道体育之所以为体育的真谛,为他们懂得如何学习体育,如何运用正确的体育方法去锻炼身体、提高素质提供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线索。因此,既要采用“兴趣体育”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也要运用“磨难体育”手段,使他们的意
志和品质得到锻炼,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3结束语
高校体育与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密切相关,高校体育教师要通过创新的教学,不断地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让大学生的身心能够获得全面发展,让他们适应现代竞争社会的需要,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活动心得体会第6篇
一、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学研究认为,素质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客观基础。人的发展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这样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每一阶段新质的出现,都作为下个阶段的基础而促成其在新的水平上生长,人的可教育性就是在不断提高基础水平的嬗变中体现出来的。因此,素质是一个人身心处在发展中的“基础条件”。个体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生理、心理两大基本要素,无论是古希腊时期的“身心既美且善”,还是现代社会提出的“个体和谐发展”,无一不认为个体素质结构包含身心两个基本方面。心理方面主要指受教育者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的发展和完善,其外显形式表现为受教育者在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发展。为了使受教育者在身心两大素质方面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教育者则有必要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这就为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理素质是指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个体稳定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是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影响的结合物。而心理素质教育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影响,使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全面发展个性的过程,它是指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各种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同时预防各种异常心理和心理问题的产生。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而以提高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的心理素质教育则无疑是促进受教育者迅速而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从这个角度讲,心理素质教育应该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人类自身的行为活动不外乎是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两个方面,生理活动的外显形式是身体活动,它可以通过体育来求得发展;心理活动是内隐的,它可以直接表现为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现象,也可以通过道德行为、智慧行为、审美行为及劳动行为等外显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都是心理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心理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和途径。由此不难看出,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归根到底都是心理素质教育,而心理素质发展既可以通过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得以实现,也可以通过对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直接训练来完成,后者往往更直接、更有效。因此,心理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最直接的方法。
二、当前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指导原则
心理素质教育的原则是指导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指针,它既是对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规律概括和经验总结,也是对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一般要求,对于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整体性原则
心理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原则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训练对象的全体性,亦即指心理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学生整体,把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发展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二是指要把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注意各种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注重知、情、意、行与个性的协同发展,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发展和全面提高;三是将心理素质教育与其它形式的素质教育协调一致,使其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因为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是为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打基础,而要提高全民素质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同时,素质不仅表现为个体素质,也表现为群体素质。因此,学生群体的精神风貌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对象。
心理素质教育还应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合理的素质结构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构成素质结构的诸因素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从素质功能的整体效应来看,任何一个人的素质水平都是各个要素的综合性表现,既要重视素质自身的整体性,也要考虑构成整体素质教育的各个因素,使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就是在整个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都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的素质形成过程就是知识、技能、道德观念不断内化的过程,不通过学生主体内部积极性的调动,这个“内化”就不可能实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强调“内因”,因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不能不受原有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强调学生的主体,并不是要贬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但是,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学校中的一切教育因素和教育要求,都是外部的客观的东西。这些外部影响,只有通过主体的积极因素“吸收”,才能转化为主体的内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是心理发展的主体,离开这一主体将使心理素质教育无的放矢,也会使教师的种种努力事倍功半。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效能的高低是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转移的,从而不仅充分调动起教师的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会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学会通过不断重复、参与各种训练等方式来自我培养、自我优化各种心理素质。
(三)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人的心理素质结构不断分化和发展的真正动力。心理素质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时,也重视其实践活动领域的扩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心理素质教育应着重教给学生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达到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目的。
心理素质的水映着人的能力结构体系的特点,而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运用而形成的。因此,心理素质教育不能简单停留在心理知识的传授上,应更多地让学生在各种模拟的情境中活动,通过讨论练习、亲身体验、自我探索、自控训练等方式,扩大学生主动加入和参与的程度,使其在实践中提高心理素质。(四)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的“材”,是指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重视差异,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按照不同条件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同其它教育一样,心理素质教育也必须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点因材施教。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年龄差异,二是学生的性格差异,三是学生的兴趣差异,四是学习能力的差异。这种差异既表现为一般认识能力的差异,即在注意、记忆、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上,不同学生表现有不同特点;同时还表现为能力发展水平和表现早晚的差异,发展水平有超常、中常和低常之分,表现则有聪颖早慧、大器晚成之别。了解了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因材施教,使心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运作模式
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要使其正常、高速地运转起来,既要有思想认识上的准备,又要有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予以保证。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各有其功能与特点,但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包括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大方面。
(一)集体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化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中的班集体既是提高教学效果、增进教学效能的最有效方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个体社会化的机会,使其在这个集体中日益发展、成熟起来。在班集体中,可以使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经验,学会正确处理同学关系,满足其归属、活动、自我发展的需要,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集体教育的方式主要有:
1.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化。就像体育要上体育课、德育要开设***治课一样,心理素质教育也宜有必需的课堂教学,把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教改实践证明,一切先进的教育思想,最终都要体现在课程结构之中,贯彻到教材之中,否则,先进的教育思想就难以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并根据心理素质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出教程和学习指导书,使心理素质教育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心理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得到体现,从而开创素质教育、教育整体改革的新局面。心理素质教育课不能等同于心理学教学,主要宜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普及必要的心理学与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及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身心特点;针对不同阶段学生易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教育。
2.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活动中。过去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往往是重专业课、重分科教学,轻综合课;重必修课,轻选修课,重知识技能传授,轻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各科的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一个知识技能大纲,在知识技能方面有明确的目标,可以操作和检测,有一套包括考试在内的保证体系。然而在能力发展方面,尤其是情感、意志、个性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方面,提法笼统、模糊,既无法操作和检测,又无有力的保证措施,使心理素质教育被忽视,有名无实。课程体系只有分科教学大纲,没有一个以心理素质为核心统帅各科教学的总纲,使教育方针难以全面贯彻。同时,学科课程因缺乏心理素质教育这个核心、中介和桥梁,使各科教学处于孤立封闭状态,学科课程结构缺乏整体性、协同性。由于忽视心理素质教育,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因而各科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负担过重。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将有助于改变学科教学的现状,这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一条根本途径。
3.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智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及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互相促进,实现功能互补,以取得最佳的整体效应。
(二)个别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辅助途径,个别心理辅导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
个别教育就是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与技能,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注重对个别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与指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素质教育活动心得体会第7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实践活动;素质教育;健康教育
中***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73-01
体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体育素质教育进行分析。
一、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体育素质教育
(1)开展内容、形式多样性的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社区公益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社区公益活动,学生能够在这项活动中直接服务于社会,并且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社会舆论与社会环境进行净化。社区公益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对学生的体育素质的培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实地操作活动。实地操作活动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展该项活动时,应该对社会实践基地、训练活动等进行合理的选择。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体育知识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意志,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再次,学生的教育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体育素质教育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有所帮助的主题活动。
(2)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培养,就需要体育教师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影响。体育活动很多都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开展,教师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的体育素质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教师只有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将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实现教育目的。体育教师应该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体育技能的锻炼。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体育技能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3)结合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体育技能等应用到实践中来,从而不断进行巩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体育素质教育时,应该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培养,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体育技能等得到有效的提高。
(4)注重合理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教育时,还需要对教学评价进行重视,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评价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时,也应该重视评价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评价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该改变评价的方式,采取鼓舞、激励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与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
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影响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体育素质教育时,需要明确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首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体育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学生在体育素质教育中,不能够脱离实践活动进行知识的获取。虽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获取相应的理论知识,但是如果不通过实践的应用,就很难彻底地将这些知识化为己用。其次,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新的体育技能。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可能不能够很好地掌握一些体育技能,对体育技能的理解不够透彻。为了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体育技能,提高自身的体育素质,就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锻炼,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学生的协调管理能力与交流能力都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升,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体育素质。再次,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够对学生的意志进行磨炼。在体育素质教育中,学生的意志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的意志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最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体育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学生的体育素质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品德是体育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激情与内心体验进行激发,从而转化为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提升自身的素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当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式,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素质教育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