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税法篇1
一是以《环境保护税法》的刚性“优化存量”。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排污收费制度。***于1982年和1988年相继颁布《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对排污费征收做了具体规定。排污收费***策是污染者负担原则在污染防治领域的具体化,是我国在环境管理制度和经济调节手段中体现得最广泛的部分。
从30多年的执行情况来看,排污收费制度提高了污染企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为投资环境保护提供了部分资金,增强了对污染物的治理能力,同时也促进了环保系统的建设,但也存在缺乏税法的刚性和确定性,存在人情收费、易受地方干预的弊端。随着全社会对生态环境关注度的提高,排污费改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按照税费平移的原则将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后,最为显著的效用是,随着征管力度的加大,原来应缴未缴的企业必须按照环境保护税法的规定缴纳税款,否则将按税收征管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追究其责任。通过税收手段,优化存量纳税人结构,厘清征免界限,使污染重者多缴税,承担更多的治理成本;污染小者少缴税;低于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享受法定税收优惠。这有利于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固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
二是以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部门的协作“引导增量”。《环境保护税法》既明晰了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责任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污染物的监测管理责任,又规定了两个部门需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和工作配合机制,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闭环”。
在纳税人登记的起始环节,税务机关通过加强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管的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污染物排放数据、环境影响评价等信息的交换,准_掌握应缴纳环境保护税的增量纳税人。在纳税申报环节,准确翔实掌握纳税人的申报数据资料,并将纳税人的申报入库、减免税等涉税信息及时传递给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利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管理。在后续管理环节,通过税务机关和环保部门的信息比对、异常信息的复核以及地方***府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对环境保护税纳税人的后续管理。
三是以环境保护税优惠***策的落实鼓励企业“主动减量”。《环境保护税法》设置了若干优惠***策。一是设置两档减税***策,对于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百分之三十的,减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环境保护税。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百分之五十的,减按百分之五十征收环境保护税。二是设置若干项(如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等)暂免征税的***策。
环境保护税法篇2
关键词:环境保护税;污染;法律的思考
工业***以来,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使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面临严峻挑战,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世界各国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同样出现了大量的环境问题,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目前我国较多采用的是直接管制措施,例如规定排污标准、征收排污费,这些措施将污染者置于被动接受管理的地位,不利于调动其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环境保护税作为一种有效的刺激措施,能够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取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效应。我国现阶段还没有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种。本文将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税收法律制度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一、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理论依据
(一)外部性理论
英国“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保护税的征收提供了最主要的经济学依据〔1〕(p29)。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上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2〕(p569)。根据外部性理论,企业或个人在追求利润或利益最大化时,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使得其他微观经济主体(企业或个人)的福利减少,形成外部不经济;同时,在代际之间也存在外部效应,上代人对资源的过度浪费和污染,也会造成下代人福利的减少。按照庇古的分析,自然环境为生产者提供的服务,并未在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中反映出来,因而会造成生产企业花费的成本与社会花费的成本之间的差异,这种边际净私人产品和边际净社会产品的差额即私人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外部成本。这种以危害自然为表现形式的外部性成本发生在市场体系之外,因而不能在市场上自行消除,只有***府采取税收形式,才能把污染成本增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去。假定***府征收等于边际污染成本的税收,那么可以使污染者的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即把污染者的外部性成本内在化〔2〕(p576),使其面对真实的成本和收益。如果没有内部化,一些行为的经济成本就不会被考虑,如果外部费用没有成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因素,就会引起严重的市场扭曲。〔3〕理论上把对单位污染所征的等于污染所造成的边际社会损失的税收称为庇古税。此后,学者西蒙斯进一步发展了外部性理论,提出“社会成本”概念,认为企业应当承担其所造成的外部社会成本。因而,降低资源的社会成本,需要把外部性转移至企业内部,提高私人生产成本,促使其节约使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一关于外部成本通过征税形式而使之内在化的设想,构成了征收环境保护税的基本理论框架。
(二)“稀缺资源”论
与环境保护税有关的另一种经济学理论是“稀缺资源”论。按照经济学的理论,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才需要研究社会如何从各种可能的物品与劳务中进行选择,不同的物品如何生产和定价,谁最终消费社会所生产的物品。〔2〕(p15)法国人布拉马基等把价值的起源归结为稀缺性,这种价值观的典型观点是:凡世上过份多余,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获取的财物,无论它们怎样有用,谁也不愿意花代价来取得它们,因而,数量多较数量少的东西价值小〔4〕(p69)。因此,一项资源只有稀缺时才具有交换价值,当环境资源不具有稀缺性时是没有交换价值的。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较少时,土地、空气、水等环境要素的多元价值可以同时体现,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增强,环境资源多元价值之间发生矛盾及环境资源稀缺性的特征逐渐显露。一是由于环境要素的多元价值难以同时体现而导致某种环境功能资源产生稀缺性,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某环境要素如果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就难以满足人们的生产需求;二是环境净化功能难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排放污染物需要的问题特别突出,环境容量资源特别稀缺。但是长期以来,环境资源往往被认为是公有的、无价的,可以无偿占用,结果导致公地悲剧的出现,对稀缺资源索取费用有助于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2〕(p494)。环境保护税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环境资源补偿费,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能够贯彻“谁污染谁付费,谁利用谁补偿”的生态环境开发保护原则。
二、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现实意义
目前,世界上采用环境保护税来改善生态环境的国家越来越多,环境保护税的使用在许多国家都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例如,瑞典的硫税(1991年开征)使石油燃料的硫含量降低至法定标准的50%,引进燃料税,每年co2z的排放量降低了19000吨。在挪威,1991年引进的co2z税使一些固定燃烧工厂的co2z降低了21%。在丹麦,对无危害废物收税已经使垃圾填埋成本翻倍,在1987~1993年间,家庭垃圾减少了16%,建筑垃圾减少64%,其他各方面的垃圾也均减少22%〔5〕。一般而言,环境税能取得如下几方面的积极效应。
(一)环境保护税能增加财***收入
环境保护税可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来源,改善国家的财***状况。通过环境保护税筹集的经费通常有两种使用方式,一是直接返还给纳税人,包括直接把税款退还纳税人治理污染或鼓励其投资于环境保护领域;二是由***府投入到相关领域,如部分来自固体废物税的税额返还到废物管理和处理领域。当环境税被用于除改善环境以外的其他目的时,就产生了众所周知的“双倍效益”。第一层效益是能改善环境,第二层效益是利用环境税去减少其他扭曲性税收,西方学者认为征收所得税会抑制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从而造成税收的超额负担,因而所得税被认为是一种扭曲性税制。运用环境税税收收入可以降低所得税,或其他与劳动力有关的其他税种的税率,即环境税税收收入可以用来弥补减少的扭曲性税收收入,从而实现双赢效益。促进经济合理化发展。〔6〕关于第二层效益即减少经济事前扭曲的争论很大,但是,环境保护税能增加财***收入的观点获得了普遍认可。不少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完善,已形成较规范的环境保护税收制度,并占有一定的财***地位。如荷兰,其环境税收收入占总税收入的14%,占gdp的3.2%。〔7〕
(二)环境保护税具有经济杠杆的功能
一方面,通过税收差异和优惠***策,环境保护税可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如对节约能源、清洁生产和资源回收利用的产品给予一定期限内的免缴部分或全部税款的优惠措施,而对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可以加收环境保护税,这样的措施有利于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税能推动清洁工艺的创新,因为生产者有动机去发现可供选择的有利于环境的生产方式。在征收环境保护税的情况下,生产者会比较保持现有污染水平所支付的税收与进行技术革新减少污染所能得到的收益。如果技术创新成本小于税收,那么污染就会减少,一直减少的污染控制成本等于税收时,达到污染减少的最优水平。假设所有污染者的行为都是理性的,污染控制的总成本将会最小化。例如瑞典对含有硫磺的柴油燃料征税,这促使人们开发了新的清洁燃料。
(三)环境保护税能促使消费者使用更少的污染产品
尽管环境保护税有的征税目标是消费者,有的是生产者,但是最终,所有税收引起的费用都会转嫁到使用有害环境的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身上。消费者购买污染产品将要多付费,承担额外的环境污染成本,而选择清洁产品则没有额外费用的产生,例如,消费者使用含铅汽油就需要比使用清洁燃料多付费。因此,环境税能刺激消费者增加绿色产品的消费,从而改变消费方式,最终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四)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能减少污染控制的成本
环境税减少了污染控制的成本,因为征收环境保护税不需要承担***府失察的成本。所有的行为决定都掌握在污染者手里——决定是继续污染并支付相关税收还是采用新的有利于环境的方式做生意,污染者可以通过比较两种选择的收益来加以决定。在这种机制下,减少污染措施所需成本过大的污染者会倾向于支付环境税,而那些减少污染所需成本很低的就会倾向于减少污染。因此,没有***府的监管也能得到一样的结果〔3〕。环境税收与基于企业协商和直接管制的***策措施相比,具有更大的透明性,较少受到“管制俘虏”的影响,因而更有利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三、建立我国环境保护税的法律思考
我国现行税制中的资源税、消费税、所得税中都有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保护环境的***策意***。例如,我国的增值税税法中规定,对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废旧沥青混泥土生产的再生沥青混泥土,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税收***策;资源税法将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原矿和盐等资源的开采或生产纳入征税范围;消费税法将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鞭炮、焰火、汽油、柴油、小汽车和摩托车等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并对小汽车按照排放量的大小规定了高低不同的税率;内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利用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作为主要生产原料的企业,可以在5年内免征或减征所得税。上述税种和***府的其他措施相配合,在减少污染、改善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税种的设立并非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对环境保护只能起到补充性的作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有必要在完善现行税制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策规定基础上,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尽快开征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以污染环境的行为或产品为课税对象的专门性税种——环境保护税。
(一)构建环境保护税法的基本原则
构建环境保护税法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老企业的污染防治任务繁重,另一方面快速的经济发展又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因此,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仍然是核心问题,构建环境保护税法首先需要明确其基本原则。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若制定环境保护税法,应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由于每个纳税人对环境的占用是不均衡的,因此在环境税制设计中应体现出“谁使用、谁付费”的基本原理。从而使污染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这样就能纠正市场失灵,实现公平。2、效率原则。环境保护税的征收与排污种类、数量、浓度等环保专门知识紧密联系,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测量、对固定大排放源进行定期监测等,都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因而要避免为求准确地反映环境损害成本而设计过于复杂的环境税,税务机关应与环保部门密切合作,提高征管效率。3、循序渐进原则。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任务仍是重中之重,因而开征环境保护税应遵循渐进原则,分类分期实施,以给污染企业留下足够的时间,便于其在不影响企业发展的同时采取相应的削减污染技术,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
(二)环境保护税的征税对象
国际上通常把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以及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污染的产品作为环境保护税的征税对象。但目前我国尚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管经验,因而在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初期,征税范围不应过宽,应根据国家当前最重要的环境问题和环保目标,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征税对象入手。根据我国当前的环境状况,应首先将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纳入征税范围。因为这类行为对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而且既有征收排污费的经验作为基础,又有大量的外国经验可资借鉴。其次,待时机成熟时,可以将那些难以降解和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制造的、在使用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各种包装物纳入征税范围。
(三)环境保护税的课税依据
一般来说,环境保护税的课税依据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污染企业的产量作为税基;二是以生产要素或消费品所包含的污染物数量作为税基;三是以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税基〔8〕。第一种税基的核算比较简单,但在这种制度下,企业只有减少产量才能减少税负,这既会妨碍防污技术的采用和生产工艺的改进,还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第二种税基只要生产要素和消费品中含有污染物就需纳税,而不管其最终是否造成了环境污染,这种做法既不合理又不公平。相较而言,第三种税基最为可取。以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税基,污染企业在维持和增加产量的同时,只要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就能减轻税负。这既不会妨碍污染企业自由选择污染防治办法,又能促使其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增强了企业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四)环境保护税的税率
税率既要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又不能抑制社会生产。从理论上讲,厂商的理性选择是将污染削减到边际控制成本等于税率这一水平上。所以各个企业的污染控制程度不同,控制成本高的企业削减较少的污染量,而控制成本低的企业将大规模削减污染。环境保护税的一个难点是制定合理的税率,理想状态下,它应当等于污染削减的边际收益,这时效率最高〔9〕(p44)。此外,由于各地的经济条件、人口密度以及对环境清洁度的要求不同,因而环境保护税率不能高度统一,应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合自己的差别税率。其次,环境保护税率最好采用动态税率,即根据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所需资金不断调整具体环境保护税目的税率,动态税率的实行,是税负和污染相适应原则的最直接体现。最后,环境保护税率以采取定额税率,从量计征为宜,即按照污染物排放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定额税率,这能使税制简化、便利。
(五)环境保护税的优惠措施
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灵活运用多种税收优惠措施激励企业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第一,实施鼓励企业开展治污领域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的税收支出***策。国家应对防污治污的技术研发高度重视,除直接给予研究、开发治污新技术的企业预算拨款外,还可以利用税收支出手段,鼓励企业从事环保科研活动,从而增强治污支出的整体效益。第二,实行刺激企业投资防污设备的税收优惠***策。对合格产品(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污染或能减少污染的机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制度;对工业企业购入的环境保护设备允许抵扣进项增值税额;对企业为治理污染而进行的设备改造项目给予投资抵免等,这就能促使企业开发先进技术,加速设备的更新换代。第三,尽可能取消或调整不利于环保的税收***策。在适当时候应取消对农膜、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的优惠增值税待遇;严禁或严格限制有毒、有害化学品或可能对我国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的产品进口,大幅提高上述产品的进口关税〔10〕。
〔参考文献〕
〔1〕[美]大卫•d•弗里德曼、杨欣欣译.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m].法律出版社,2004.
〔2〕[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
〔3〕charlesd.patterson.environmental taxesandsubsidies:what is the appropriate fiscal policy for dealing with modern environmental problems?[j].williamand mary environmental lawand policy review.2002.
〔4〕[奥]弗•冯•维塞尔.自然价值[m].陈国庆译.商务印书馆,1991.
〔5〕毛学翠,王秀玲.环境税与环境保护[j].环境经济.2003,(1).
〔6〕don fullerton、gilbert e.metcalf.environmental taxesand the double-dividend hypo the sis:did you really expect something for nothing?[j].chicago-kent law review.1998.
〔7〕吴燕,陈国庆.国外的环境税及其借鉴——兼论我国环境保护税的构建[j].海外税收.2005,(6).
〔8〕张李均,周严.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构建的思考[j].当代经理人.2006,(2).
环境保护税法篇3
【关键词】环境保护税法;排污企业;影响
环境管理方法中的经济方法是其五种主要方法之中极其有效的一种。实施环境保护税法正是由此而来,它是一部关于“内部问题”外部排放的环境污染物治理的法律法规,它使排污企业以自身利益的“经济杠杆”模式为基础,从而达到降低排放污染物的目。
一、《环境保护税法》的来历
早在2007年针对国家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纲要中列明了将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0%和10%的硬指标,***由此了进行节能减排综合性研究工作的重要通知。此后,我国开始了创立环护税法的新篇章。以我国的相关要求为基础,***法制办结合环保部、国家税务总局以及***为主的环保税法的工作小组,环保税的建立工作稳定而积极的开展,通过论证、实地调研以及对于国外有关法律的参考,在长达6年多的时间后,环境保护税法(送审稿)在2013年编写完成。这部送审稿又进行了多次审议,在2016年的召开的12届全国人大第25次会议上终于获得通过,并将于近期开始实施。
通过此部税法的认真研究,表明在我国环保税就是为了大气、水污染物和固体废物、噪声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所存在的特别税法,是通过经济杠杆的使用达到保护生态环境、进行防治污染的关键目的。
二、《环境保护税法》的重大变革意义
1.建立的税收机制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
环保税的首次创造性的***开启,使得税制的实行充分“绿化”,它将我国的消费模式、产业构型、发展形式都通过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能源、资源的节约为基础进行,从而使我国的“两高一资”模式的产业淘汰,使朝阳产业的发展拥有友好的环境、降低资源消耗以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保护环境的制度要想具有长久性、有效性,就必须要完善环保税的相关制度。
2. 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体系,满足环保需要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根本是环境保护法,部分行***手段如环境目标责任制、评价、控制污染量等都受环境影响,需要加强强化力度,逐渐实行各类经济环保模式,例如绿色信贷、激励***策补助等,然而以往国家在宣传、引导环境***策方面一直对行***模式过于依赖,从而致使行***管理的成本一直处于很高的地位,并且缺少稳定的执行能力,对于市场的竞争都有一定的干扰,导致社会发生矛盾。所以在面临现在的这种市场经济情况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引导环境经济的能力,激励企业积极加强“三废”治理的力度。
三、环境保护税开征存在的问题
1. 开征面变化产生的结果
《环境保护税法》和原来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对开征对象都有规定,规定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都要开征,但前者规定的责任人是排放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而后者规定的是排放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开征对象在不同的两种规定下产生的变化有:部分在社会中属于非营利性的公益单位比如中小学校、孤儿院、残疾人福利机构等可能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困难,对于这些单位申请免缴纳的申请需要以***相关部门制度具体执行条例作为依据;征收排污费的目标企业就是一些行***部门由于排放污染物所导致的,但不是征收环保税的目标企业;征收环保税的目标企业是修理汽车的店、干洗店、小餐饮、等,但不是征收排污费的目标企业。行***部门的交纳就不包括环保税了,任何的营业单位只要有应税污染物的排放直接面向环境的,环保税都必须要缴纳,所以,环境保护税的缴纳也包含了这些单位。
2.征收额度改变产生的结果
“税负平移”是建立环保税法的根本,是通过“平移”排污费得来的,环保税规定省级人大可以决定调节同级别的行***税额,而且对于应税污染物的排放口也可以决定增加。如此,环保税可以在大部分自治区、省、市提高。另外以往对原一个排污口可征收的排污费只包括三种污染物的和铅、汞、砷等五类重金属。而在税法中,对一个排污口应征的应税污染物共计有10项包括苯、总镍、总汞、总砷、总福、六价铬、被、总铬、总银、总铅。这些应税污染物都是环保税增加的原因。即使降低了征收噪音类污染的排污费,然而从整体看税费金额对于排污企业来说是提高了。
3. 税费减免改变产生的结果
***规定:关于排污人员只有在三种状况内才能申请排污费的减免、减半:第一点就是造成严重损失的原因是排污人员是被他人火灾、战争、恐怖袭击所牵连到的;第二点就是严重的经济损失是由于地震、火山爆发等一些无法克服而且无法先知的天灾造成的;第三点就是指一些损失是因为低温、高温、干旱、洪水等没有办法避免的天然灾难所造成的。然而,环境保护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经济由于遭受无法抵抗的灾难时导致严重损失可以免缴或者减缴。
四、相关建议和措施的实行
1.对于企业的及时有效的调整方式
主要都有:①以收缴环保税的要求为基础,每个排放口所收纳的环保税只包括三种污染物。纳税人员必须要严格规范排污口的使用,根据原则看废水的排放口只能有一个,也可以将排放废气较多的项目合为一起,共用一个排放筒就可以了。这种严格的共用组合,能够达到减少应税污染物的种类,以及企业合理避税的目标。②企业必须应用先进的治污方法和技术,所选择的原辅材料要选择无污染、无害、无毒,主动做到环境保护以及降低应税污染物排放量的目的。③企业污染物排放量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30%或是50%的,环保税可以减按75%或是50%征收的,以纳税人员的实际情况为主要参考,酌情考虑环保税的减免申请。
2.操作环保税法的建议
关于交易排污权和环保税法的法律综合考虑的建议,考虑治理污染的各方面不足,就应该强强结合,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环境保护税法》的条文较原条例目前在执行力方面来说还相对过于简略,但它已经充分在地区的环境差异、发展目标方向等方面作了更广泛的理解,为以后后续税法提供了新的模式。它的实施将比过去更能提高企业的环保责任理念,树立全面防污治污的新局面。
3.及时改进管理排污单位纳税人的模式
主要都有:①关于缺少申报纳税的人才的企业,申报纳税时可以通过环境咨询单位的第三方委托,从而依赖于他们的技术能力,避税合理。②在采购能够自动测试污染物的装备过程中,将环保税法作为基础,申请当地***府的***策以及资金能力,减少企业资金投入,降低投资力度。与此同时,技术了解国家新推出的相关规定,在法律前提下降低缴税额度。③建立健全的施工方案,尽可能的提前完成安装自动检测仪器以及建立规范化的排污口,使申报纳税的速度更快。④训练力度加强,效率提高。申报纳税人员要根据纳税人的要求,积极参加申报培训,组织部门可以是环保部门、每级的税务单位,加强环境保护税法的学习,加强特殊情况的处理能力,加强申报水平,环保税要缴纳合理。⑤在缴税或者纳税的时候,需要加强和环保部门、税务部门间的交流,加强复核问题、、数据检测问题、排污量的问题、计算核定方法等,减少错误的判断,避免税务危机。⑥在正常使用的阶段,考核、管理、计算等都要提高管理原辅材料的能力,采用计量管控模式严控对物料的损耗,从而顺利解决成本下降的目标。⑦管理内部相关人员的制度要更加完整,提高管理防治应税污染物以及生产设备的力度,加强除污的速度,加速防污仪器的使用,从而使得排放量达到合理满意程度;提高管理固体废物的力度,禁止排放固体废物,使环保税减少。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税务机关与环保部门通力合作,全面配合,信息共享,从而使得《环境保护税法》顺利实施。企I严格执行环保要求,提高自身治理能力,加速循环能力的发展,最终降低污染的排放,同时也充分利用环境保护税法所规定的优惠***策,使企业在担当应尽的社会责任时,也能追求合理效益。
参考文献:
[1]叶金育,褚睿刚.环境税立法目的:从形式诉求到实质要义[J].法律科学(西北***法大学学报),2017,(01):79-89.
环境保护税法篇4
(一)环境税收的基本内容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环境保护问题备受各国***府的重视。税收作为***府用以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饱受环境问题的困扰,率先尝试将税收用之于环境保护,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鉴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世界银行的有关专家建议发展中国家“针对环境的破坏征收环境税”。实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将保护环境作为其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策目标。一个以纠正市场失效、护环境为***策目标的新的税收类别----境税收正在悄然兴起。
由于国情和税收***策的差异,各国环境收制度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通常都由两个部分所构成:一是以保护环为目的,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课征专门性税种,一般称之为环境保护,它是环境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如荷兰的燃料使用税、废物处理税和地表水污染;德国的矿物油税和汽车税;奥地利的标油消费税;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课征的二氧化碳税以及噪音税等等。二是其他一般性税种中为保护环境而采取的种税收调节措施?包括为激励纳税人治理污染飞保护环境所采取的各种税收优惠措施和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所采取的某些加其税收负担的措施。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后者通常是作为辅助性内容而存在,配合种专门性环境保护税发挥作用的。
(二)环境税收的社会经济意义环境税收的产生拓宽了税收的调节领,不仅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了重作用,而且充分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和效原则,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1.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续发展。
自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本世纪80代被明确提出以来,至今已发展成为比较整的理论体系,并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联合国于1992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程》等重要文件,确定了全球性可持续发战略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很多国家也相继定出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于环境的染和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保护环境就成为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保护问是无法靠市场本身来解决的。因为市场并仁万能的,对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诸如环境保护等“外部性”问题,它是无能为力的。其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体完全根据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决定自己的经济行为,他们往往既不从全局考虑宏观经济效益,也不会自觉地考虑生态效率和环境保护问题。因而,那些高消耗飞高污染、内部成本较低而外部成本较高的企业或产品会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盲目发展,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宏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率。对此,市场本身是无法进行自我矫正的。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府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除通过法律和行***等手段来规范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之外,还应采用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税收作为***府筹集财***资金的工具和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大有可为的。首先,丁针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课征环境保护税无疑是保护环境的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会加重那些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或产品的税收负担,通过经济利益的调节来矫正纳税人的行为,促使其减轻或停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课征的税款作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境保护事业。其次,在其他有关税种的制度设计中对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生产经营行为或产品采取税收优惠措施,可以引导和激励纳税人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税收是***府用以保护环境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手段。
2.体现“公平”原则,促进平等竞争。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法则。但是,如果不建立环境税收制度,个别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需要用全体纳税人缴纳的税款进行治理,而这些企业本身却可以借此用较低的个别成本,达到较高的利润水平。这实质上是由他人出资来补偿个别企业生产中形成的外部成本,显然是不公平的。通过对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并将税款用于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可以使这些企业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同时会减轻那些合乎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可以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有利于各类企业之间进行平等竞争。 由此可见,建立环境税收制度完全合乎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需要。环境税收的产生,既是源于人类保护环境的直接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且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活动主体所拥有的***经济利益和***决策权利又是环境税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环境税收首先诞生于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环境问题是入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也日渐严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过度地采伐森林和放牧,使植被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不仅直接危及农、林、牧业的发展,而且使自然灾害更为频繁地发生。二是由于我国的企业多以煤炭为主要燃料,加之一些高能耗、重污染型企业迅速发展,使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骤增矿严重地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源。三是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水平提高,使城市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却未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而机动车辆的增加则使空气污染变得更加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曾经出现过的环境问题正在我国重演 。
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环境税收制度建设,运用税收手段来保护我国的环境显然是非常必要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又为环境税收制度的存在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和客观条件。
二、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申的环境保护结施
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运用税收手段加强环境保护也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了。早在70年代,我国的原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中就曾规定对工业企业以废渣、废液、废气等“三废”和其他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给予定期免税照顾。此后,我国的税收制度虽然历经多次改革、调整,但始终将保护环境作为税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税收制度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不仅得以延续,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1;消费税。
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鞭炮、焰火、汽油、柴油及摩托车、小汽车等消费品列入征收范围,并对小汽车按排气量大小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2.增值税。
对原材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石干石等废渣的建材产品和利用废液、废渣生产的黄金、白银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免税优惠。
3.内资企业所得税。
规定利用废液、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4、外商投资企业和夕卡国企业所得税。
规定外国企业提供节约能源和防治环境污染方面的专有技术所取得的转让费收入,可减按10%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其中技术先进、条件优惠的,可给予免税。
5.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对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策,有利于保护环境、减轻或消除污染的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林工程、森林保护、高效低残留农药、城市煤气、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投资项目规定了零税率;而对一些污染严重、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小冶金、小炼油以及部分化工项目规定按30%的高税率征税。
应当肯定,上述税收措施采取“奖限结合”的办法,形成了鼓励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鲜明***策导向,与***府的其他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尚未真正构建起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相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述税收措施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首先,与国外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相比,我国缺少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税种,即环境保护税。而此类税种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它的缺位既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的环境保护作用。其次,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存在的问题:一是现行税制中为贯彻环境保护***策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显得力度不足,影响了实施效果;二是消费税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显得比较粗糙,仍有进一步改进、细化的必要。
三、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基本设想
针对我国的环境状况和现行税制中有关环境保护税收措施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在进一步完善现行环境保护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作为环境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
(一)改革和完善现行环境保护税收措施的思路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是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形成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这些税收措施,奠定了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基础。今后的环境税收制度建设,应将改进和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1.完善税收优惠措施。
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主要包括:
(1)在增值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购置的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允许抵扣进项增值税额的优惠规定。
(2)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治理污染而调整产品结构、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发生的投资给予税收抵兔的规定。
(3)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实行加速折旧的规定。
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2.改革消费税制度。
为了增强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应对课征制度做如下改进:
(1)适当提高含铅汽油的税率,以抑制含汽油的消费使用,推动汽车燃油无铅化的程。
(2)在继续实行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用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应对排气量相同的、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帆才待,并应明确规定对使用户“绿色”燃料的、汽车免征消费税,以促使消费者和制造商做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选择。
(二)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基本设想
作为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一项措施,我国从1982年开始对工业企业超标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征收排污费。这一举措对于遏制环境污染确实起到丁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征收范围较窄,征收标准偏低,调控力度较弱,加之征收乏力,拖欠飞拒缴现象严重,征收效果不够理想。有鉴于此,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应采取“费改税”的方式。在总结排污费征收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环境保护税的模式对其进行改革。适度扩大其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并纳入税收制度体系,以便拓宽其调节领域,增强调节力度,增加课征的“刚性”,取得更佳的征收效果。
1.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
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从税收的公平性考虑,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应具有普遍性,即凡属此类行为和产品均应纳入课征范围。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经验,在开征此税的初期,课征范围不宜太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目前,应列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的首先是排放各种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包括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及各类污染环境的工业垃圾)的行为。因为,此类行为对我国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仅工业废物排放就构成我国污染源的70%。而且,对此类行为课税,我国既有征收排污费的经验作为基础,也有大量的国外经验可供借鉴。其次应把那些用难以降解和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制造、在使用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答种包装物品纳入征收范围。此类物品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且不易消除,而对其课税在操作上又比较简便。
2.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
根据国际通行的“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环境保护税应对污染环境者课征。但是,在税收实践中,为了易于控制税源和便利征收管理,对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可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税负的“转嫁”,借助于价格机制,达到课征目的。我国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暂定为从事应税排污行为和生产应税包装物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对行***事业单位和居民分人暂不征收。
3.环保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1)对应税排污行为,应以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采用定额税率,实行从量定额课征。对实际排放量难以确定的,可根据纳税人的设备生产能力及实际产量等相关指标测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为鼓励纳税人积极治理污染,应制定出各种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质量标准小对未超过标准的,允许免税排放。对超过标准的,则应根据其不同类别设置税目,视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类污染物,也有必要根据其有害成分的不同含量,确定差别税率。
(2)对应税包装物~可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按比例税率课征,也可以按销售数量采用定额税率课征。
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直接决定其征收效果,在设计税率时必须认真研究测算。环境保护税的课征目的主要在于借助税收杠杆遏制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为环境保护事业筹集资金。因此,从宏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负担应以满足***府为消除纳税人所造成的污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即补偿其外部成本为最低限量。从微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税收负担量的确定,就污染物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企业为:清理污染采取技术措施的预期边际成本s就应税包装物的生产而言,应高于其与“绿色包装物”之间的成本差额。我国征收排污费的经验及国矫课征环境保护税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如果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这不到这一水准,则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征收效果。因此,笔者建议,环境保护税税率的设计,特别是税负水平的确定,应在税务、环保等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精心测算、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加以确窍。总的原则是税率不能太低,就“三废”的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现行排污费的收费标准。但在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初期,为易于推行,其税目划分不宜过细,税率结构不宜太复杂。
4.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及相关问题。
(1)环境保护税是一千种专闪性目的税,其税收收入应当作为专用基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支。
(2)根据目前我国各级***府之间的事权划分情况,环境保护税应作为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管理,并按照属地原则划分税收管辖权。
(3)由于环境保护税的制度设计及征收管理涉及诸多环保科技问题,因而,在该税种的立法乃至征收管理过程中,税务部门应加强与环境保护部门的联系与协作。 (4)为避免纳税人和公众的误解,应在环境保护税税法中申明,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不以是否履行纳税义务作为判定其合法?性的标准。对某些严重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目且使缴纳了环境保护税,***府和司法部门仍可依照法律或行***法规进行处理。
2.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
根据国际通行的“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环境保护税应对污染环境者课征。但是,在税收实践中,为了易于控制税源和便利征收管理,对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可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税负的“转嫁”,借助于价格机制,达到课征目的。我国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暂定为从事应税排污行为和生产应税包装物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对行***事业单位和居民分人暂不征收。
3.环保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1)对应税排污行为,应以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采用定额税率,实行从量定额课征。对实际排放量难以确定的,可根据纳税人的设备生产能力及实际产量等相关指标测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为鼓励纳税人积极治理污染,应制定出各种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质量标准小对未超过标准的,允许免税排放。对超过标准的,则应根据其不同类别设置税目,视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类污染物,也有必要根据其有害成分的不同含量,确定差别税率。
(2)对应税包装物~可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按比例税率课征,也可以按销售数量采用定额税率课征。
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直接决定其征收效果,在设计税率时必须认真研究测算。环境保护税的课征目的主要在于借助税收杠杆遏制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为环境保护事业筹集资金。因此,从宏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负担应以满足***府为消除纳税人所造成的污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即补偿其外部成本为最低限量。从微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税收负担量的确定,就污染物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企业为:清理污染采取技术措施的预期边际成本s就应税包装物的生产而言,应高于其与“绿色包装物”之间的成本差额。我国征收排污费的经验及国矫课征环境保护税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如果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这不到这一水准,则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征收效果。因此,笔者建议,环境保护税税率的设计,特别是税负水平的确定,应在税务、环保等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精心测算、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加以确窍。总的原则是税率不能太低,就“三废”的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现行排污费的收费标准。但在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初期,为易于推行,其税目划分不宜过细,税率结构不宜太复杂。
4.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及相关问题。
(1)环境保护税是一千种专闪性目的税,其税收收入应当作为专用基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支。
环境保护税法篇5
关键词: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建设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发环境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国也采取了很多举措进行环境保护。但在环境税法律制度方面还有所欠缺,仅有一些针对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策,相关的税收法律制度也还不健全,环境税收***策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环境税的设立、征收和管理,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朝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1 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缺乏专门性环境保护税种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手段大多还是依靠某些税种中的税收优惠***策来发挥作用,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专门性税种仅有资源税。而资源税是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合理利用资源而设置的,像国外发达国家普遍征收的汽车燃料税、噪音税、污染税等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直接征收的专门性税种都没有设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保护税收法律制度建设还比较落后。环境税种的缺位严重限制了税收对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弱化了税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1.2 缺乏科学系统的税收优惠措施
在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措施还是比较多的,但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说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主要表现为:首先,现有的税收优惠措施形式多是减税、免税,范围窄,缺乏针对性,***策之间协调性不足,税收***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鼓励激励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其次,现有的环境税费优惠措施中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观念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针对预防环境污染的行为的鼓励***策不够;再次,各项优惠***策散布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各大税种中,难以掌握。并且,优惠***策的执行方式也是多样的,如免征、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等,给优惠***策的落实到位带来困难。
2 环境保护税收制度的最新进展
日前,经过调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立法规划向社会公布,环境保护法就位列这76个立法项目中。7月9日,***法制办公布的《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也已经结束了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费改税”方案,规定的税额标准与现行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基本一致。环境保护税法的出台已势在必行,这将为整个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3 加强环境税收法制度建设的措施
3.1 严格遵循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
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建立既要符合我国发展的国情,又要考虑到理论上的合理性。我国在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建立上,应当遵守以下原则。第一,谨慎性原则。税收是国家的命脉,它由经济决定,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而环保税作为针对环境污染等行为征收的税种,其中涉及的专业性判断要比一般市场交易行为更为复杂。因此,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建立需要严谨的法律规范,一旦设立将会促使企业将污染成本由外内化为生产成本,进而对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设立时要坚持好谨慎性原则;第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环境污染存在于方方面面,既然环保税的目标是保护环境,那么在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适当扩大征收范围,进行多样尝试。例如,对新购置的机动车由销售企业代扣代缴环保税等,维护好环保税收制度的全面性。第三,协调性原则。环境保护是一项社会工程,牵涉到的主体众多。环境保护是环保部门的工作职能,并且环保部门对环境的鉴定检测具有权威性。而征税是税务部门的职能,环保部门无权干涉。一旦双方产生分歧,就会导致环境保护税收工作陷入尴尬境地。因此在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建立过程中,还要建立好环保主管部门与税务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这是环保税征收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3.2 建立完善科学的税收征管制度
《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引起了社会的热议:“费改税”后,税费征管一旦从环保部门移交到税务部门,“无费可收”的环保部门会不会为弥补经费缺口而滥用罚款权?费改税”后会不会成为环保部门新的“敛财工具”?在环境保护税征收之后,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税收征管制度,既要按照税法规定应收尽收,又要防止征收“过头税”。
3.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出台环境保护税法还只是第一步,税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还有更大潜力可挖,完善环境税收法律制度还任重道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应该在环保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借鉴先进的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建立的先进经验,从环境保护的***策、管理和技术上进行深入协作,结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情况,使环保税收法律制度得到更大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应该严格遵循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借鉴国外税收法律制度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科学、系统、完善的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真正发挥出税收在治理和减少环境污染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培立.我国环境税法律制度的构建[D].北方工业大学,2012.
环境保护税法篇6
―、排污费制度的弊端
就环境成本补偿而言.用征收环境保护税的方式取代排污费的征收制度.是因为税收制度较收费制度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国家逐步建立起了"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要按照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收取排污费''的收费制度。实践证明这个原则不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更不能有效实施预防和治理。"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收取排污费制度,一方面造成"符合标准"的排放行为可以合理合法、名正言顺地实施.另一方面在制度上预留了"花钱买排放"的空间。
排污收费制度的主要弊端体现在:规范性差、征收强度不足、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的权力滥用、腐败滋生.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排污费的征收制度没能起到有效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污染物排放降低的应有作用。
(一)排污费征收制度的规范性较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为建立超标污染物排放征收排污费提供了法律依据.尽管该法第三+三条作出了"***根据本法.可以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条例、规定"的概要性立法授权规定,但收费制度如何建立,该法仅仅作出了"根据规定收取排污费"的概要性规定.没有明确根据"什么规定"和"哪个机关"的规定。因此.谁可以收费.对谁收费、收费的标准、收费的法律依据是什么都存在内容不够翔实.具体.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
198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对征收排污费的规定有所改进。该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在该条中.明确规定了缴费义务主体是"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将"根据规定收取排污费"改为"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这里依据国家规定'是根据国家权力机关的规定还是国家行***机关的规定.是根据中央国家机关的规定还是根据地方国家机关的规定,是根据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还是***制定的行***法规等仍然不明确。该条没有使用"依据法律规定"或者"依法"的字样.反映出的不仅仅是立法技术问题,更反映出相关法律的缺失问题。于是.在现实社会中就出现了各级行***机关都可以出台收费文件的乱象。
为使排污费的征收规范化.2002年1月30曰***第54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自2003年7月1曰起施行。该条例的施行彻底改变了"超标排放”才缴纳排污费的状况.实行所有"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都应当依法缴纳排污费的制度。但因作为上位法的《环境保护法》仍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保护环境远远没有上升为全民责任。
(二)行***机关权力运用不当
现实中不仅存在***府通过通知等方式决定收费的情形.还存在着***府部门自设职权.自定计费依据、收费标准等不规范现象:在***过程中重收费轻治理、重罚款轻禁止的情形不断出现.依法制止排污行为的效力大打折扣。同时.排污企业缴费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排放污染物的心理被不断强化.况且因缴费遭受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定价机制转嫁给下游企业或者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加大生产量.也就是排污量的方式得到经济补偿。因此.要切实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只靠收费.罚款肯定是行不通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状况呈现继续恶化的趋势也佐证了这一观点。
(三)排污费征收强度不足的问题
现行的污染物排放收费制度还存在着征收强度不足的制度缺陷。近年来排污费征收总量并没有随着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就是明证.征收排污费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治理环境污染的需要.说明排污费征收制度是不成功的。
《环境保护法》仅仅规定了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需要缴费。但是.符合标准的排放显然也会污染环境.只是其污染程度较小罢了。然而.众多污染源有累计效应.符合排放标准的诸多排放者同时排放.仍然可能远远超出环境容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因此有必要对符合标准的排放行为也课以税收。2002年出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虽然将排污费的征收对象加以扩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排污费征收强度不足的现状。
收费机制的弊端还在于.不仅污染物排放者不会为长远利益、全局利益而放弃眼前的经济利益.就是地方***府也很难做到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兼顾。因经济增长导致的财***收入增加额远远大于征收排污费产生的经济效益时.地方***府完全可以放弃社会效益.作出对排污行为放任的选择。
污染物排放收费的使用也存在不规范现象。尽管《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但在监督机制不完备的情况下.排污费没有用于污染的防治而挪作他用的情况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成为发生腐败的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基于保护环境而建立起来的排污费征收制度存在很大弊端,制定环境保护税法.用税收制度取代排污费制度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尽管全国人大***会刚刚修订通过的《环境保护法》仍然保留了征收排污费制度.但也为制定环境保护税法预留了改革空间。该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立法的变化反映出执***者指导思想的变化。2013年11月12曰中国***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了"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的工作任务。
二、环境保护税法的立法目的与环境保护法一致
2014年4月24曰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第一条明确了立法目的.目卩"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相比较修订前的《环境保护法》.删去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的表述。这个变化充分反映了立法指导思想上的进步。环境保护税法的制定,是通过税收方式实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途径.因此其立法目的必须与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相一致。
(一)保护环境必须开征环境保护税
制定环境保护税这种行为税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税收的调控功能,实现对环境污染行为的限制与约束.从而达到控制、限制.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开征环境保护税.一方面.可以增加***府的财***收入,为***府加大治理环境污染力度提供财力支撑:另一方面.促使污染物排放者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成本。当环境保护税的税收负担达到一定强度时,就完全可能出现污染物的排放行为变得不经济.污染物的排放者就会自动减少甚至放弃排放污染物行为.从而实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开征环境保护税的最主要目的不是***府取得财***收入,而是运用经济手段迫使排污者增加污染物排放的成本.引导排污者走"低排放.零污染”的经济发展之路。因此.环境保护税不仅应当普遍征收.而且应当有一定的征收强度,以促使税收调节功能的更好发挥。
(二)环境保护税的立法目的是用经济手段约束人们的消费行为
污染物排放者因征收环境保护税而增加了经济成本.可能会发生税收成本向最终消费者的转移.从而带动物价的上涨。对于这种税负向最终消费者转移的趋向并不需要过多地担心。当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时,税负转移必然会受到竞争机制的制约:消费者会更加理性地选择低污染.低排放产品和服务;在环境保护税的税负达到一定强度时也会促使经营者自动选择更新技术与设备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在发明新技术.采用新工艺、新装备的成本高于环境污染成本的条件下.企业当然就失去了创造和采用新技术的动力。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的方式增加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成本,可以促使企业增加技术投入、创新技术。当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比未经处理就排放污染物更加符合经济、效率原则时,污染物的排放者则会自动选择使用减少、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技术.新装备的创造者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时.也会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装备。
总之.通过征收一定强度的环境保护税,可以使生产者减少污染物排放.消费者选择更加符合环境保护目的的消费方式.最终实现进一步保护环境的目的。
(三)环境保护税是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
保护环境是我国面临的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征收环境保护税的长期努力必将对保护环境发挥效力。税法一经制定就会保持相对稳定性.不会朝令夕改。开征环境保护税.将纳税义务人与国家之间的财产分配关系确定下来.纳税义务人必然会考虑环境保护税的负担对其行为结果的影响.建立比较稳定的预期。短期来看,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税法是新增加了一个税种.势必会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但长期来看.纳税人要降低税负.必然应当作出减少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数量的选择。当大多数污染物排放者作出这种理性选择时.恰恰能够达到环境保护法及环境保护税法的立法目的。
中国是_个发展中国家.尽管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GDP仍然处于世界的下游水平,甚至远远低于一些不发达国家。不论***府还是民众都有急切发展经济的愿望和巨大冲动.而在发展经济还是保护环境的选择面前.相信很多人会选择优先发展经济.于是就有了"先污染后治理不可避免"的观点。担心环境保护税的出台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也是这种观点的反映。要帮助人们树立起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思想还需要长期的努力,环境保护税的开征有助于这种理念在人们心目中扎根。
三、制定环境保护税法需关注的若干问题
(一)明确规定环境保护税法的立法目的与立法依据
我国目前征收的18个实体税种中.尚没有立法目的的规定.从税收法治的原则看.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制定环境保护税法时明确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不仅有助于按照立法目的构造比较科学、完整的环境税法律制度.而且为我国今后制定税收法律起到示范作用。改变我国现行实体税收立法没有立法依据的现状.也为不断完善我国的税收实体法开创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应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第一条中明确规定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即:"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依据宪法原则制定本法"。
这样制定环境保护税法的立法目的.不仅与《环境保护法》第一条所规定的立法目的协调一致.而且将"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列入立法目的,就可以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环境破坏行为列入征税对象.也为今后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环境保护税创造条件。将制定环境保护税法的立法依据规定为"依据宪法原则制定本法",不仅体现对宪法的尊重.而且可以将宪法的原则与精神具体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修正后)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是制定环境保护税法的基本依据;《宪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是通过开征环境保护税实现保护环境国家责任的有效方式。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环境保护税法.本质上是运用国家权力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财产进行征收.这种征收不仅要符合宪法的精神.而且应当符合法定的程序。因此,由全国人大***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的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恰当选择。
(二)环境保护税的征税对象最大限度地覆盖环境污染行为
《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强化了全民的环境责任。该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原则.即"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在制度上体现为不仅在《环境保护法》中强调了"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而且专章规定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措施。特别强调"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把保护环境确定为全民的责任。既然保护环境是全民的责任.所有社会成员都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所以环境保护税的征税对象应当尽可能地覆盖所有的环境污染行为。要严格限制环境保护税的减免与优惠.真正做到普遍纳税。这不仅是税收公平原则在环境保护税制度上的体现.也是减少避税空间、发挥税法功能的需要。
(三)厘清税务违法行为与环境保护违法行为的界限
制定环境保护税法还要厘清税务违法行为与环境保护违法行为的界限.使两部法律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按照税收法律的"实质课税"原则.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对象一定是合法污染物排放行为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行为.对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还必须施以行***处罚或追究其他法律责任。只有如此,才能避免"缴税就可以排污"的现象重现,克服缴纳排污费就可以超标准排放的弊端。
合法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是指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排放行为。对该行为征收环境保护税.体现了《环境保护法》上的"损害担责的原则"。只要人们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环境的影响,只要这种影响局限于环境容量限度之内就应当是允许的.但法律容忍这种对环境的损害发生,并不等于不要承担责任,其承担责任的方式即为依法缴纳环境保护税。只有依法纳税,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对违反《税收征管法》的行为由税务机关依法进行处罚。
对环境保护的违法行为则应当在法律的禁止之列。《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违法行为承担行***责任的主要方式为: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责令停业、关闭;罚款、持续罚款:责令恢复原状:依法处以行***拘留等,因违反环境保护法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是.有些行为:如拒绝申报排污许可.采取瞒报及不如实申报等手段骗取排污许可.超过排污许可范围排放污染物等行为.不仅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而且还将逃避缴纳环境保护税。同一违法行为出现既触犯《环境保护法》,又违反《税收征管法》的竞合情形,究竟按照《环境保护法》给予处罚还是同时按照《税收征管法》给予处罚.需要在环境保护税法上作出明确规定。
(四)落实环境保护税款的使用
《环境保护法》确认并沿用了排污收费制度.
该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开征环境保护税后,应明确环境保护税款一经征收.税务部门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将征收的税款缴入国库"。
开征环境保护税后.缴纳排污费的义务人将不再缴纳排污费.变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义务人。因此***府将减少排污费的专项收入。对此.《环境保护法》也作出了一定的制度安排。
环境保护税法篇7
一、“环境税”的征税客体和法定名称问题
环境税是旨在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国家税收,环境税应该是我国整个税种体系中一个***的税种,其法律地位是与流转税、所得税等税种等同的。在环境税法定名称的寻找上,可否作如下考虑:
1.“环境税”:它是以环境中的物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环境税”的内容广泛,可看作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下面还可分为污染物税、环境能源税、环境资源税、环境关税等。而且,每一个名称下面还可再分,如污染物税可分为噪声税、垃圾税、二氧化碳税、硫税、有毒化学品税等。上面提及的环境资源税,也可称为生态环境税。
2.“环境污染税”:它以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任何单位和个人造成环境污染和公害的行为,可以确定为征税客体。这些环境污染行为包括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气、废热、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行为。环境污染税的计税依据是所排放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这个名称还可以有另外的叫法,如称为环境保护税,不过这是从狭义上来解释的,它的课税客体不包括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
3.“环境消费税”:以消耗某种环境资源为征税对象,如美国对消耗臭氧的化学制品征税等。我国现行消费税虽然将鞭炮、焰火、汽油、摩托车和小汽车等污染环境的消费品纳入课征范围,而且对小汽车按照排气量大小确定差别税率,这在控制污染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未能对含铅和无铅汽油、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的车辆加以区别,降低了税收对控制污染行为的作用。笔者提议的环境消费税,消耗的环境资源不仅仅包括汽油,还应包括天然气、煤、焦炭、重油、臭氧等等。具体范围可由税法确定。环境消费税在环境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环节征收。
4.“环境资源税”:它以开发、使用、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作为课税对象。其名下有:“开采税”、“开发税”、“采伐税”、“土壤保护税”等。其纳税主体是开发、利用土地、森林、草地、水、矿产、地热、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计税依据由自然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开发利用的程度共同确定,对不可再生、本国稀缺的自然资源可以课以重税。以行为作为课税对象的环境资源税,可以冠名为生态环境补偿税,或叫生态环境税。
环境资源税也可设计为以物为课税对象,名称包括化学燃料税、水资源税、矿产资源税、森林资源税和草原资源税等,主要体现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或价值。
以上陈述的几个环境税名称中,“环境税”的名称显然范围过大,包罗万象,立法中难以界定其具体内容,实践也不好操作。“环境消费税”以几种消费的环境资源为课税对象,范围过于狭窄,对其他几种常见的污染行为如排放污水、排放噪声等不闻不问,也违背了环境税的立法宗旨。“环境资源税”只顾及自然资源的维护与利用,忽视了以税收手段抑制排污行为的作用。而“环境污染税”与“环境资源税”正好相反,忽视了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笔者认为,我国环境税立法,可以冠名为“环境保护税”,其具体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环境污染税,对污染物或排污行为征税;二是环境资源税,对稀有资源或利用、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征税。环境保护税这两部分内容,还应该包括环境税收优惠的法律制度。鉴于我国环境税立法仍处于酝酿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加之国外的情况和我国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还认为,环境税立法可以首先采取以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的、严重的环境污染物、稀有资源、污染行为或生态环境破坏行为作为课税对象,单***法,以“暂行条例”的形式颁行,如制定《固体废物(垃圾)处置税暂行条例》、《水污染税暂行条例》、《空气污染税暂行条例》、《汽油税暂行条例》、《噪声污染税暂行条例》以及《水土保持税暂行条例》等等。环境保护税法律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上述环境税种的单***法,都是环境税法律体系完善的重要步骤。
二、中国环境税的立法宗旨问题
环境税是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在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环境税主要目的应当是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服务。这里,税收是手段,运用这个经济手段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改善环境、维护人类健康是环境税的立法宗旨。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基本上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可以说,我国此时的经济效益是以牺牲环境效益为代价的。开征环境税虽然不是环境保护的唯一经济手段,但它却是一种规范的、有效的也是有力的手段,今后也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种经济手段。这种手段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其立法宗旨,更有利于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税收作为***府筹集财***资金的重要工具和实施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还可以为环境保护事业筹集专项资金。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环境税立法确立前述的立法宗旨是适宜的。
三、中国环境税法的立法原则问题
1.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这一原则在环境税中的体现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发展经济不能牺牲环境。开征环境税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对经济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基于保护环境的理念,我们仍然要开征环境税,尤其是对于那些严重的污染行为和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更是要课以重税,在这种情况之下,要优先考虑环境的保护。二、环境保护要考虑其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开征环境税不能不考虑企业的税收负担,以及因此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立法者在环境税立法中应科学的设置环境税的纳税主体、课税客体和税率,运用环境税的税收优惠***策,考虑企业的整体税负。尤其是现在我国企业的税负整体偏重,大量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在保护环境,开征环境税的同时,要把环境税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税负和污染相适应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谁污染谁纳税”,对污染严重的物和行为课以重税,对污染轻微的物和行为实行较低的税率,对污染防治实施项目的建设实行零税率。随着各国普遍利用环境税来防止污染、治理环境,环境税收收入越来越成为各国筹措环保资金的主要来源。对环境税的具体征税对象和课税税率的设计,大体是遵循税收收入和环保资金相当的原则。在税率上一般实行动态税率,即根据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所需资金不断调整具体的环境税税目的税率;有些国家对具体环境税税目的税率是每年公布一次的。动态税率的实行是税负和污染相适应原则的直接体现。这一原则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假定***府征收等于边际污染成本的税收,那么可使污染者的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即把污染者的外部性成本(社会成本)内在化,使其面临真实的社会成本和收益;最终必能抑制或减少污染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这一原则的实施也有利于避免企业环境税负的畸轻畸重,实现税收的公平目标。
3.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预防是指预防一切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害;所谓治理是指对一切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所进行的治理。环境税的开征并不是简单的为环境的污染事后提供治理的资金,其首要的作用还在于防止污染。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是税收宏观调控和筹集资金双重功能的体现和运用。
四、中国环境税法规范的内容问题
构建我国的环境税法体系,设计其基本内容,首先应从完善现行的税制结构开始,绿色税制改革的重点应是目前与环境资源有关的资源税和消费税。另一方面,我国要大胆借鉴发达国家环境税法的立法经验,引入能源税、水资源税、含铅汽油消费税附加以及臭氧耗损物质(ODS)税,2同时考虑从排污收费到污染税的可能改革。下面,笔者拟在前述的环境保护税的名下,选择几个主要的环境税种,就其内容作一些设想,当然,这还不能概括环境税法体系的全部内容:
1.垃圾税:是一种以抑制环境污染为目的、以垃圾(或叫固体废物)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垃圾税税率为定额税率,课税对象是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纳税人为产生垃圾的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垃圾税可规定一个起征点。征收的垃圾税税金,应该相当于处置垃圾所花费的资金(与此相适应,垃圾税也可称为垃圾处置税或固体废物处置税)。如奥地利联邦***府从1989年1月1日起征收垃圾税。按照规定,每吨家用垃圾征收40—50先令,每吨特殊垃圾征收200—500先令。
2.含铅汽油税:含铅汽油税是一种具有行为调节功能的税收,它是汽油消费税中的一个税目,应视为一种消费税附加。其征收对象是供机动车船使用的所有标号的含铅汽油和70#低标号汽油。纳税人是中国境内生产含铅汽油和70#汽油的生产厂家。其税率的确定应主要以在我国高标号汽油中占比例较大的90#汽油为依据。
3.污染排放税:是指根据污染者排放物数量或能产生有污染的产品数量征收的一种税收,也是最能直接体现环境税本质的一种税收。其征收依据是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或能产生有污染的产品数量。纳税人是排放污染物或生产有污染的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从长远的观点,排污收费宜改成征收污染排放税。不过,这种转变的前提是大大简化现行的收费标准,从以污染物排放量为征收依据转变到以产品生产或消费数量为征收依据,或者只征收少数污染物的排放税。污染排放税税率宜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税额的确定,以足够支付治理污染的费用为基准。
4.企业环境税:企业环境税以生产或排放有毒性物质的企业为纳税人,课税对象是有毒性物质或其排放会造成污染的物质。税率为从量定额税率。
5.水资源税:是对水资源的开采和使用以及污染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征税对象是对水资源的开采、使用行为以及污染水资源的行为。水资源包括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我国现行的水资源费可改成水资源税,并在现行的水资源费费率基础上,根据各地区水资源的稀缺性和水污染程度确定差别幅度税率。全面提高水资源税税率。
上述的垃圾税、含铅汽油税、污染排放税和企业环境税,可以归属于环境保护税名下的环境污染税,而水资源税则归属于其名下的环境资源税。
五、环境税收优惠***策
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也包含了一些环境税收优惠***策,不过,现行税制中考虑环境保护因素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减税和免税,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影响了税收优惠的实施效果。因此,笔者主张,环境税收优惠***策可做如下考虑:
首先,在关税方面,对出口的环境保护设施、材料可采用低关税率,以扶持该类产品的发展。对国内目前不能生产的污染治理设备、环境监测和研究仪器以及环境无害化技术等进口产品,减征进口关税;在农业税方面,对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维持耕地面积、植树造林等有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农业生产活动减免农业税;在营业税方面,对工业企业自销的综合利用产品、环境保护***策性亏损的经营活动等实行减免营业税或缓征营业税;在消费税方面,对清洁汽车、清洁能源以及获得环境标志和能源效率标志的家电产品和汽车,减征消费税;另外,对经营环境公共设施的企业,在征收营业税、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方面给予优惠。
其次,为鼓励企业开发利用防止污染、节约能源等方面的设备、机器,保护环境,***府应采用加速折旧的方式来实现其环境目标。目前,我国的加速折旧制度,不仅加速折旧方式少,而且,相关规定也不明确。我国应该允许清洁能源企业、污染治理企业、环境公用事业以及环保示范工程项目加速投资折旧。
再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零税率***策的适用范围,准确界定零税率调节税的适用项目类型;界定朝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的范围,在规定期限内对环境保护产业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策。此外,对工业企业购入的环境保护设施允许扣减进项增值税额等,也是属于环境税收优惠***策的范围。
环境保护税法篇8
关键词:环境保护税 环境税制 税收***策
环境保护税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世界各国纷纷通过开征环境保护税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有美国、荷兰、丹麦及瑞典。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作为一个大国,在环境问题的处理上对世界来讲具有很大的影响,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受到环境的束缚,如若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今年6月,***法制办就***、国家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环保“费改税”渐行渐近。这说明我国已经愈来愈重视环境问题,开征环境保护税既是国际社会的要求,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征收排污费,标志着我国开始利用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但排污费***策有诸多不足。通过对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进行具体分析,可知实行符合我国自身发展且具有特色的环境保护税,可以达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目的。
一、环境保护税的概述
(一)环境保护税的概念。环境保护税最先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接受这一观点,运用环保税手段来缓解环境恶化。根据某些物质每单位所使用的量来征收的税费,这些物质在使用或在释放的时候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是欧盟统计局对排污税所作的解释。环境保护税是通过税收手段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制定环境保护税法,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社会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征求意见稿》,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规定缴纳环境保护税。
(二)环境保护税的主要特征。普通税收基本上都是强制的、固定的、无偿的,环保税不仅具有这些特征,还具有其他税种没有的特征,包括:(1)环境保护税是服务于环境的;(2)环境保护税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将环境保护纳入到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决策中,促使生产者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3)环境保护税很难转移到别人那里;(4)环境保护税会对不同的生产要素产生不同的影 响,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5)环境保护税可以鼓励人们保护环境,相反也能惩罚破坏环境的主体,协调正反两面。
(三)环境保护税的作用。
1、对于生产者而言。企业要想赚取更多的利润,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所要交的环境保护税,从而不得不改变以往的生产行为,减少污染;环境保护税的实施是为了监督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收益率,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促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开征环境保护税对于生产者自身而言,也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
2、对于消费者而言。***府对污染商品征收的税费,表面上看是由企业承担的,本质上却是由消费者偿付的,因为企业将税费随商品一起转嫁给了消费者。***府对那些污染商品征税,企业将税费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就会觉得这些商品的价格较高,不易接受,转而寻求其他的清洁商品进行替代。这样层层下来,就会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改变其消费行为,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对于社会而言。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对整个社会而言,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得到公平合理的有效利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通过环境保护税的征收,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税的征收也使整个社会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使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使资源浪费者、环境污染者能够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献出一份力。
二、我国与环境相关的其他税收***策
(一)增值税。我国增值税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具体优惠***策如表1所示。
(二)消费税。消费税主要是在生产、加工和进口环节对应税品进行征税。开征消费税的主要目的是调节社会消费结构、改变消费方向等,客观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消费税主要的课税对象为汽油、鞭炮、小汽车等。
(三)资源税。资源税不像其他税种涉及的范围那么广,主要是对资源及资源开采进行征税。资源税的征收能够客观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抑制资源过度开采,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课税对象包括煤炭、原油、盐等。
(四)其他相关税收***策。如上页表2所示。
三、环境保护税的要素
(一)总则。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首先要确定目标,通过前面的介绍可知环境保护税最主要的目标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革新产业技术,发展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等等。
环境保护税法篇9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种,只是在一些税种的规定中直接或间接地含有环保因素。下面拟就环境税立法中的主要问题谈谈我们的几点思考。
一、“环境税”的征税客体和法定名称问题
环境税是旨在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国家税收,环境税应该是我国整个税种体系中一个***的税种,其法律地位是与流转税、所得税等税种等同的。在环境税法定名称的寻找上,可否作如下考虑:
1. “环境税”:它是以环境中的物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环境税”的内容广泛,可看作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下面还可分为污染物税、环境能源税、环境资源税、环境关税等。而且,每一个名称下面还可再分,如污染物税可分为噪声税、垃圾税、二氧化碳税、硫税、有毒化学品税等。上面提及的环境资源税,也可称为生态环境税。
2.“环境污染税”:它以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任何单位和个人造成环境污染和公害的行为,可以确定为征税客体。这些环境污染行为包括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气、废热、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行为。环境污染税的计税依据是所排放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这个名称还可以有另外的叫法,如称为环境保护税,不过这是从狭义上来解释的,它的课税客体不包括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
3.“环境消费税”:以消耗某种环境资源为征税对象,如美国对消耗臭氧的化学制品征税等。我国现行消费税虽然将鞭炮、焰火、汽油、摩托车和小汽车等污染环境的消费品纳入课征范围,而且对小汽车按照排气量大小确定差别税率,这在控制污染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未能对含铅和无铅汽油、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的车辆加以区别,降低了税收对控制污染行为的作用。笔者提议的环境消费税,消耗的环境资源不仅仅包括汽油,还应包括天然气、煤、焦炭、重油、臭氧等等。具体范围可由税法确定。环境消费税在环境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环节征收。
4.“环境资源税”:它以开发、使用、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作为课税对象。其名下有:“开采税”、“开发税”、“采伐税”、“土壤保护税”等。其纳税主体是开发、利用土地、森林、草地、水、矿产、地热、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计税依据由自然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开发利用的程度共同确定,对不可再生、本国稀缺的自然资源可以课以重税。以行为作为课税对象的环境资源税,可以冠名为生态环境补偿税,或叫生态环境税。
环境资源税也可设计为以物为课税对象,名称包括化学燃料税、水资源税、矿产资源税、森林资源税和草原资源税等,主要体现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或价值。
以上陈述的几个环境税名称中,“环境税”的名称显然范围过大,包罗万象,立法中难以界定其具体内容,实践也不好操作。“环境消费税”以几种消费的环境资源为课税对象,范围过于狭窄,对其他几种常见的污染行为如排放污水、排放噪声等不闻不问,也违背了环境税的立法宗旨。“环境资源税”只顾及自然资源的维护与利用,忽视了以税收手段抑制排污行为的作用。而“环境污染税”与“环境资源税”正好相反,忽视了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笔者认为,我国环境税立法,可以冠名为 “环境保护税”,其具体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环境污染税,对污染物或排污行为征税;二是环境资源税,对稀有资源或利用、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征税。环境保护税这两部分内容,还应该包括环境税收优惠的法律制度。鉴于我国环境税立法仍处于酝酿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加之国外的情况和我国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还认为,环境税立法可以首先采取以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的、严重的环境污染物、稀有资源、污染行为或生态环境破坏行为作为课税对象,单***法,以“暂行条例”的形式颁行,如制定《固体废物(垃圾)处置税暂行条例》、《水污染税暂行条例》、《空气污染税暂行条例》、《汽油税暂行条例》、《噪声污染税暂行条例》以及《水土保持税暂行条例》等等。环境保护税法律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上述环境税种的单***法,都是环境税法律体系完善的重要步骤。
二、中国环境税的立法宗旨问题
环境税是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在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环境税主要目的应当是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服务。这里,税收是手段,运用这个经济手段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改善环境、维护人类健康是环境税的立法宗旨。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基本上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可以说,我国此时的经济效益是以牺牲环境效益为代价的。开征环境税虽然不是环境保护的唯一经济手段,但它却是一种规范的、有效的也是有力的手段,今后也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种经济手段。这种手段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其立法宗旨,更有利于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税收作为***府筹集财***资金的重要工具和实施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还可以为环境保护事业筹集专项资金。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环境税立法确立前述的立法宗旨是适宜的。
三、中国环境税法的立法原则问题
1.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这一原则在环境税中的体现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发展经济不能牺牲环境。开征环境税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对经济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基于保护环境的理念,我们仍然要开征环境税,尤其是对于那些严重的污染行为和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更是要课以重税,在这种情况之下,要优先考虑环境的保护。二、环境保护要考虑其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开征环境税不能不考虑企业的税收负担,以及因此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立法者在环境税立法中应科学的设置环境税的纳税主体、课税客体和税率,运用环境税的税收优惠***策,考虑企业的整体税负。尤其是现在我国企业的税负整体偏重,大量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在保护环境,开征环境税的同时,要把环境税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税负和污染相适应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谁污染谁纳税”,对污染严重的物和行为课以重税,对污染轻微的物和行为实行较低的税率,对污染防治实施项目的建设实行零税率。随着各国普遍利用环境税来防止污染、治理环境,环境税收收入越来越成为各国筹措环保资金的主要来源。对环境税的具体征税对象和课税税率的设计,大体是遵循税收收入和环保资金相当的原则。在税率上一般实行动态税率,即根据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所需资金不断调整具体的环境税税目的税率;有些国家对具体环境税税目的税率是每年公布一次的。动态税率的实行是税负和污染相适应原则的直接体现。这一原则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假定***府征收等于边际污染成本的税收,那么可使污染者的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即把污染者的外部性成本(社会成本)内在化,使其面临真实的社会成本和收益;最终必能抑制或减少污染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这一原则的实施也有利于避免企业环境税负的畸轻畸重,实现税收的公平目标。
3.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预防是指预防一切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害;所谓治理是指对一切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所进行的治理。环境税的开征并不是简单的为环境的污染事后提供治理的资金,其首要的作用还在于防止污染。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是税收宏观调控和筹集资金双重功能的体现和运用。
四、中国环境税法规范的内容问题
构建我国的环境税法体系,设计其基本内容,首先应从完善现行的税制结构开始,绿色税制改革的重点应是目前与环境资源有关的资源税和消费税。另一方面,我国要大胆借鉴发达国家环境税法的立法经验,引入能源税、水资源税、含铅汽油消费税附加以及臭氧耗损物质(ODS)税,2同时考虑从排污收费到污染税的可能改革。下面,笔者拟在前述的环境保护税的名下,选择几个主要的环境税种,就其内容作一些设想,当然,这还不能概括环境税法体系的全部内容:
1. 垃圾税:是一种以抑制环境污染为目的、以垃圾(或叫固体废物)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垃圾税税率为定额税率,课税对象是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纳税人为产生垃圾的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垃圾税可规定一个起征点。征收的垃圾税税金,应该相当于处置垃圾所花费的资金(与此相适应,垃圾税也可称为垃圾处置税或固体废物处置税)。如奥地利联邦***府从1989年1月1日起征收垃圾税。按照规定,每吨家用垃圾征收40—50先令,每吨特殊垃圾征收200—500先令。
2. 含铅汽油税:含铅汽油税是一种具有行为调节功能的税收,它是汽油消费税中的一个税目,应视为一种消费税附加。其征收对象是供机动车船使用的所有标号的含铅汽油和70#低标号汽油。纳税人是中国境内生产含铅汽油和70#汽油的生产厂家。其税率的确定应主要以在我国高标号汽油中占比例较大的90#汽油为依据。
3. 污染排放税:是指根据污染者排放物数量或能产生有污染的产品数量征收的一种税收,也是最能直接体现环境税本质的一种税收。其征收依据是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或能产生有污染的产品数量。纳税人是排放污染物或生产有污染的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从长远的观点,排污收费宜改成征收污染排放税。不过,这种转变的前提是大大简化现行的收费标准,从以污染物排放量为征收依据转变到以产品生产或消费数量为征收依据,或者只征收少数污染物的排放税。污染排放税税率宜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税额的确定,以足够支付治理污染的费用为基准。
4.企业环境税:企业环境税以生产或排放有毒性物质的企业为纳税人,课税对象是有毒性物质或其排放会造成污染的物质。税率为从量定额税率。
5. 水资源税:是对水资源的开采和使用以及污染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征税对象是对水资源的开采、使用行为以及污染水资源的行为。水资源包括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我国现行的水资源费可改成水资源税,并在现行的水资源费费率基础上,根据各地区水资源的稀缺性和水污染程度确定差别幅度税率。全面提高水资源税税率。
上述的垃圾税、含铅汽油税、污染排放税和企业环境税,可以归属于环境保护税名下的环境污染税,而水资源税则归属于其名下的环境资源税。
环境保护税法篇10
关键词:环境保护税;污染;法律的思考
工业***以来,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使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面临严峻挑战,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世界各国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同样出现了大量的环境问题,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目前我国较多采用的是直接管制措施,例如规定排污标准、征收排污费,这些措施将污染者置于被动接受管理的地位,不利于调动其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环境保护税作为一种有效的刺激措施,能够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取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效应。我国现阶段还没有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种。本文将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税收法律制度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一、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理论依据
(一)外部性理论
英国“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保护税的征收提供了最主要的经济学依据〔1〕(P29)。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上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2〕(P569)。根据外部性理论,企业或个人在追求利润或利益最大化时,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使得其他微观经济主体(企业或个人)的福利减少,形成外部不经济;同时,在代际之间也存在外部效应,上代人对资源的过度浪费和污染,也会造成下代人福利的减少。按照庇古的分析,自然环境为生产者提供的服务,并未在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中反映出来,因而会造成生产企业花费的成本与社会花费的成本之间的差异,这种边际净私人产品和边际净社会产品的差额即私人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外部成本。这种以危害自然为表现形式的外部性成本发生在市场体系之外,因而不能在市场上自行消除,只有***府采取税收形式,才能把污染成本增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去。假定***府征收等于边际污染成本的税收,那么可以使污染者的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即把污染者的外部性成本内在化〔2〕(P576),使其面对真实的成本和收益。如果没有内部化,一些行为的经济成本就不会被考虑,如果外部费用没有成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因素,就会引起严重的市场扭曲。〔3〕理论上把对单位污染所征的等于污染所造成的边际社会损失的税收称为庇古税。此后,学者西蒙斯进一步发展了外部性理论,提出“社会成本”概念,认为企业应当承担其所造成的外部社会成本。因而,降低资源的社会成本,需要把外部性转移至企业内部,提高私人生产成本,促使其节约使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一关于外部成本通过征税形式而使之内在化的设想,构成了征收环境保护税的基本理论框架。
(二)“稀缺资源”论
与环境保护税有关的另一种经济学理论是“稀缺资源”论。按照经济学的理论,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才需要研究社会如何从各种可能的物品与劳务中进行选择,不同的物品如何生产和定价,谁最终消费社会所生产的物品。〔2〕(P15)法国人布拉马基等把价值的起源归结为稀缺性,这种价值观的典型观点是:凡世上过份多余,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获取的财物,无论它们怎样有用,谁也不愿意花代价来取得它们,因而,数量多较数量少的东西价值小〔4〕(P69)。因此,一项资源只有稀缺时才具有交换价值,当环境资源不具有稀缺性时是没有交换价值的。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较少时,土地、空气、水等环境要素的多元价值可以同时体现,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增强,环境资源多元价值之间发生矛盾及环境资源稀缺性的特征逐渐显露。一是由于环境要素的多元价值难以同时体现而导致某种环境功能资源产生稀缺性,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某环境要素如果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就难以满足人们的生产需求;二是环境净化功能难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排放污染物需要的问题特别突出,环境容量资源特别稀缺。但是长期以来,环境资源往往被认为是公有的、无价的,可以无偿占用,结果导致公地悲剧的出现,对稀缺资源索取费用有助于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2〕(P494)。环境保护税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环境资源补偿费,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能够贯彻“谁污染谁付费,谁利用谁补偿”的生态环境开发保护原则。
二、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现实意义
目前,世界上采用环境保护税来改善生态环境的国家越来越多,环境保护税的使用在许多国家都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例如,瑞典的硫税(1991年开征)使石油燃料的硫含量降低至法定标准的50%,引进燃料税,每年CO2Z的排放量降低了19000吨。在挪威,1991年引进的CO2Z税使一些固定燃烧工厂的CO2Z降低了21%。在丹麦,对无危害废物收税已经使垃圾填埋成本翻倍,在1987~1993年间,家庭垃圾减少了16%,建筑垃圾减少64%,其他各方面的垃圾也均减少22%〔5〕。一般而言,环境税能取得如下几方面的积极效应。
(一)环境保护税能增加财***收入
环境保护税可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来源,改善国家的财***状况。通过环境保护税筹集的经费通常有两种使用方式,一是直接返还给纳税人,包括直接把税款退还纳税人治理污染或鼓励其投资于环境保护领域;二是由***府投入到相关领域,如部分来自固体废物税的税额返还到废物管理和处理领域。当环境税被用于除改善环境以外的其他目的时,就产生了众所周知的“双倍效益”。第一层效益是能改善环境,第二层效益是利用环境税去减少其他扭曲性税收,西方学者认为征收所得税会抑制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从而造成税收的超额负担,因而所得税被认为是一种扭曲性税制。运用环境税税收收入可以降低所得税,或其他与劳动力有关的其他税种的税率,即环境税税收收入可以用来弥补减少的扭曲性税收收入,从而实现双赢效益。促进经济合理化发展。〔6〕关于第二层效益即减少经济事前扭曲的争论很大,但是,环境保护税能增加财***收入的观点获得了普遍认可。不少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完善,已形成较规范的环境保护税收制度,并占有一定的财***地位。如荷兰,其环境税收收入占总税收入的14%,占GDP的3.2%。〔7〕
(二)环境保护税具有经济杠杆的功能
一方面,通过税收差异和优惠***策,环境保护税可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如对节约能源、清洁生产和资源回收利用的产品给予一定期限内的免缴部分或全部税款的优惠措施,而对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可以加收环境保护税,这样的措施有利于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税能推动清洁工艺的创新,因为生产者有动机去发现可供选择的有利于环境的生产方式。在征收环境保护税的情况下,生产者会比较保持现有污染水平所支付的税收与进行技术革新减少污染所能得到的收益。如果技术创新成本小于税收,那么污染就会减少,一直减少的污染控制成本等于税收时,达到污染减少的最优水平。假设所有污染者的行为都是理性的,污染控制的总成本将会最小化。例如瑞典对含有硫磺的柴油燃料征税,这促使人们开发了新的清洁燃料。
(三)环境保护税能促使消费者使用更少的污染产品
尽管环境保护税有的征税目标是消费者,有的是生产者,但是最终,所有税收引起的费用都会转嫁到使用有害环境的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身上。消费者购买污染产品将要多付费,承担额外的环境污染成本,而选择清洁产品则没有额外费用的产生,例如,消费者使用含铅汽油就需要比使用清洁燃料多付费。因此,环境税能刺激消费者增加绿色产品的消费,从而改变消费方式,最终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四)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能减少污染控制的成本
环境税减少了污染控制的成本,因为征收环境保护税不需要承担***府失察的成本。所有的行为决定都掌握在污染者手里——决定是继续污染并支付相关税收还是采用新的有利于环境的方式做生意,污染者可以通过比较两种选择的收益来加以决定。在这种机制下,减少污染措施所需成本过大的污染者会倾向于支付环境税,而那些减少污染所需成本很低的就会倾向于减少污染。因此,没有***府的监管也能得到一样的结果〔3〕。环境税收与基于企业协商和直接管制的***策措施相比,具有更大的透明性,较少受到“管制俘虏”的影响,因而更有利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三、建立我国环境保护税的法律思考
我国现行税制中的资源税、消费税、所得税中都有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保护环境的***策意***。例如,我国的增值税税法中规定,对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废旧沥青混泥土生产的再生沥青混泥土,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税收***策;资源税法将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原矿和盐等资源的开采或生产纳入征税范围;消费税法将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鞭炮、焰火、汽油、柴油、小汽车和摩托车等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并对小汽车按照排放量的大小规定了高低不同的税率;内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利用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作为主要生产原料的企业,可以在5年内免征或减征所得税。上述税种和***府的其他措施相配合,在减少污染、改善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税种的设立并非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对环境保护只能起到补充性的作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有必要在完善现行税制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策规定基础上,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尽快开征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以污染环境的行为或产品为课税对象的专门性税种——环境保护税。
(一)构建环境保护税法的基本原则
构建环境保护税法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老企业的污染防治任务繁重,另一方面快速的经济发展又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因此,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仍然是核心问题,构建环境保护税法首先需要明确其基本原则。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若制定环境保护税法,应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由于每个纳税人对环境的占用是不均衡的,因此在环境税制设计中应体现出“谁使用、谁付费”的基本原理。从而使污染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这样就能纠正市场失灵,实现公平。2、效率原则。环境保护税的征收与排污种类、数量、浓度等环保专门知识紧密联系,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测量、对固定大排放源进行定期监测等,都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因而要避免为求准确地反映环境损害成本而设计过于复杂的环境税,税务机关应与环保部门密切合作,提高征管效率。3、循序渐进原则。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任务仍是重中之重,因而开征环境保护税应遵循渐进原则,分类分期实施,以给污染企业留下足够的时间,便于其在不影响企业发展的同时采取相应的削减污染技术,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
(二)环境保护税的征税对象
国际上通常把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以及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污染的产品作为环境保护税的征税对象。但目前我国尚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管经验,因而在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初期,征税范围不应过宽,应根据国家当前最重要的环境问题和环保目标,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征税对象入手。根据我国当前的环境状况,应首先将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纳入征税范围。因为这类行为对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而且既有征收排污费的经验作为基础,又有大量的外国经验可资借鉴。其次,待时机成熟时,可以将那些难以降解和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制造的、在使用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各种包装物纳入征税范围。
(三)环境保护税的课税依据
一般来说,环境保护税的课税依据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污染企业的产量作为税基;二是以生产要素或消费品所包含的污染物数量作为税基;三是以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税基〔8〕。第一种税基的核算比较简单,但在这种制度下,企业只有减少产量才能减少税负,这既会妨碍防污技术的采用和生产工艺的改进,还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第二种税基只要生产要素和消费品中含有污染物就需纳税,而不管其最终是否造成了环境污染,这种做法既不合理又不公平。相较而言,第三种税基最为可取。以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税基,污染企业在维持和增加产量的同时,只要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就能减轻税负。这既不会妨碍污染企业自由选择污染防治办法,又能促使其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增强了企业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四)环境保护税的税率
税率既要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又不能抑制社会生产。从理论上讲,厂商的理性选择是将污染削减到边际控制成本等于税率这一水平上。所以各个企业的污染控制程度不同,控制成本高的企业削减较少的污染量,而控制成本低的企业将大规模削减污染。环境保护税的一个难点是制定合理的税率,理想状态下,它应当等于污染削减的边际收益,这时效率最高〔9〕(P44)。此外,由于各地的经济条件、人口密度以及对环境清洁度的要求不同,因而环境保护税率不能高度统一,应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合自己的差别税率。其次,环境保护税率最好采用动态税率,即根据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所需资金不断调整具体环境保护税目的税率,动态税率的实行,是税负和污染相适应原则的最直接体现。最后,环境保护税率以采取定额税率,从量计征为宜,即按照污染物排放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定额税率,这能使税制简化、便利。
(五)环境保护税的优惠措施
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灵活运用多种税收优惠措施激励企业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第一,实施鼓励企业开展治污领域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的税收支出***策。国家应对防污治污的技术研发高度重视,除直接给予研究、开发治污新技术的企业预算拨款外,还可以利用税收支出手段,鼓励企业从事环保科研活动,从而增强治污支出的整体效益。第二,实行刺激企业投资防污设备的税收优惠***策。对合格产品(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污染或能减少污染的机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制度;对工业企业购入的环境保护设备允许抵扣进项增值税额;对企业为治理污染而进行的设备改造项目给予投资抵免等,这就能促使企业开发先进技术,加速设备的更新换代。第三,尽可能取消或调整不利于环保的税收***策。在适当时候应取消对农膜、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的优惠增值税待遇;严禁或严格限制有毒、有害化学品或可能对我国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的产品进口,大幅提高上述产品的进口关税〔10〕。
〔参考文献〕
〔1〕[美]大卫•D•弗里德曼、杨欣欣译.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M].法律出版社,2004.
〔2〕[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
〔3〕CharlesD.Patterson.EnvironmentalTaxesandSubsidies:WhatIstheAppropriateFiscalPolicyforDealingWithModernEnvironmentalProblems?[J].WilliamandMaryEnvironmentalLawandPolicyReview.2002.
〔4〕[奥]弗•冯•维塞尔.自然价值[M].陈国庆译.商务印书馆,1991.
〔5〕毛学翠,王秀玲.环境税与环境保护[J].环境经济.2003,(1).
〔6〕DonFullerton、GilbertE.Metcalf.EnvironmentalTaxesandtheDouble-dividendHypothesis:DidYouReallyExpectSomethingforNothing?[J].Chicago-KentLawReview.1998.
〔7〕吴燕,陈国庆.国外的环境税及其借鉴——兼论我国环境保护税的构建[J].海外税收.2005,(6).
〔8〕张李均,周严.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构建的思考[J].当代经理人.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