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生产总值10篇

国民生产总值篇1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比方说,中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中国的GNP中。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有所区别,一是核算范围不同,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而国民生产总值对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都进行计算。二是价值构成不同,社会总产值计算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不计算中间产品和中间劳务投入的价值,国民收入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价值,即只计算净产值。

(来源:文章屋网 )

国民生产总值篇2

这些问题,对于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以及认真学习过近代史、现代史的中青年人,不成其为问题。因为建国42年,我国已从任随列强欺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变成了***自主、繁荣昌盛,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在美国和欧洲的华人、华侨对此感受最深。过去,他们像美国黑人那样受到种族歧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使美国白人对华人、华侨刮目相看。我国的原子弹、氢弹、一箭三星的成功,使华人、华侨扬眉吐气。环顾神州大地,已经面目一新,可说是改了天,换了地。我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改善,特别是***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善的速度超过世人预料。过去梦寐以求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早已不在话下,这几年的经济统计公报,连手表、收音机和缝纫机的产量也不再单列了。过去做梦也没有想过的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录放机,已在城市普及。连拉萨的彩电普及率也达到85%,与法国一样。社会主义道路当然走对了。

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对外交往的扩大,“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却越传越广,成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主要论点,而且一度使许多人相信了。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者,是把中国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相比,说今日中美经济差距有六七十倍,所以说社会主义失败了。普通老百姓看到,美国(以及日本、西欧)来华工作、旅游的人,花钱很阔绰,住的是大宾馆,吃饭、坐车、买东西时,大把钞票往外掏,人人都像旧社会上海的大资本家;而中国人去美国则显得很寒碜,一个工程师一月的工资换成美元,还不如美国工人一天的工资高,比美国失业工人领的救济金也差得远。他们难以解释这差距,于是慨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虽然成就巨大,与资本主义相比就显得渺小,所以社会主义道路失败了。

的确,中国(以及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的经济与美国相比,差距是巨大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差距被夸大了、膨胀了。国外新兴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早就作了分析解释,我国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既不懂又不学,用一些胡说八道蛊惑群众,还互相吹捧为“著名学者”、“知识精英”。

比较典型的是上海《世界经济导报》1988年组织的关于“球籍”的讨论。钦本立一伙说,改革10年,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与西方的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时相当于日本的四分之一,1985年下降到只相当于日本的五分之一,按人口平均计算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失败了,改革开放也失败了,中国快要被“开除球籍”了,只有一条路——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上海《世界经济导报》依据的是世界银行每年公布的《世界发展报告》。可是,如果不是他们故意断章取义,便是他们没有把世界银行报告读懂。

世界银行每年发表的报告,是一本厚达250页的大书,其后面部分(约80页)全是统计***表和技术注释,是颇具权威的。其中有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统计表,其计算方法,被称为“世界银行***表集方法”,又叫“汇率法”,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在《世界银行***表集》中,我国历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简称“人均GNP”)如下表:

1980年 290美元

1981年 300美元

1982年 310美元

1983年 300美元

1984年 310美元

1985年 310美元

1986年 300美元

1987年 290美元

1988年 330美元

然而,就在同一***表的另一栏里,赫然写着:在1980—1988年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3%,是全世界最高的。同期,日本年均实际增长率为4.0%,美国只有3.1%。

多奇怪,同一***表中,在“绝对值”栏里,美国、日本的人均GNP年年上升(其中的日本是跳跃式上升),1992年已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的人均GNP却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而在:人均GNP年均实际增长率”栏里,中国的增长速度却比美国快2倍,比日本快1.3倍。这不是矛盾的吗?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遍游中国采访调查后,从贵阳发出一条电讯,开头就说:“世界对中国最大的误解,就是把中国看作人均GNP只有300美元的国家。”

其实,世界银行的经济专家是很高明的,并末“误解”中国(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他们另辟“实际增长率”一栏,就有深意在焉。他们早就发现,他们计算各国GNP的传统方法——“世界银行***表集方法”弊端很大,准备改用另一种方法,只是一时还没改过来。

世界银行报告附的“技术注释”里,年年都说明,它列出的各国人均GNP是估计数,方法是以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的三年平均数为汇率,除各国用本国货币统计的国民生产总值,这样得出来的(所以这种方法又叫“汇率法”)。它一再申明:“按美元计算的人均GNP……并不能代表或作为衡量一国福利或发展成就的尺度。”因为“把***汇率换算成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数字这一做法,不能反映与这些货币相应的国内购买力”。

80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NP)以每年9%的速度递增,而按美元计算的人均GNP却老是徘徊于300美元,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对美元多次贬值。从1980年到l 987年,人民币的***汇率从1.53元换1美元(年末中间价,下同),依次调为1.75元、1.92元、1.98元、2.80元、3.20元、3.72元换1美元。至U1991年,已贬到5.40元换1美元。U9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19580亿元人民币,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7%。1991年全国有人口115823万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690元人民币。如果用***汇率(5。4元换1美元)来除,等于人均313美元,比U82年(310美元)只多3美元。

是不是人民币自身贬值造成的呢?不是。80年代我国的物价上涨幅度的确很大,使人民币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但是在同期里,美元贬值幅度更大,美元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更多。据统计,从1980年到1987年,中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34.8%,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37.9%。如果按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计算,美元贬值更多。根据美国商业部和中国统计局的材料,以中美两国1978年各自的GNP价格指数为100,到1987年时,中国上升到14l.0,美国上升到161.8。

真正的秘密在于“汇率偏差”,即货币的汇率偏离了货币的币值,没能反映货币的真实价值。

由于许多人(包括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著名经济学家”)不了解“汇率偏差”,需要多费些笔墨来做解释与说明。

一国货币的币值与它的汇率,虽有联系,却有差异,有时偏离很远,成为两码事。

货币的币值,过去指货币含金量,即:可在本国中央银行(发行钞票的银行)兑换多少黄金(或白银)。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多数国家都因通货膨胀而取消了金本位制,使钞票与黄金脱离关系。到二战结束,只剩下美国一国,还把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当时,美国拥有世界黄金总量的80%,美国宣布,任何人都可以用35美元向美国联邦银行换取l盎司黄金。因此,美元被称为“美金”,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后来,美国财***年年亏空,对外贸易逆差增加,黄金储备锐减,美国只好使美元对黄金贬值,并限制“美元兑换黄金”。随后改为,只准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1973年,美国连这也支持不住了,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让黄金价格自由波动。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国的货币实行金本位制,所以,现今所谓货币的币值,指的是它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包括商品与服务)。

货币的汇率,指本国货币能兑换多少外国货币(一般指美元)。汇率是由供求关系、对外贸易状况、国际收支状况来决定的,所以常常偏离币值。在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或白银)挂钩时,汇率偏离币值的幅度较小;在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或白银)脱钩的今天,汇率偏离币值的幅度可能很大,如脱缉之马偏离跑道。

用一句通俗易懂但可能不大精确的话说,“现今汇率的升降,主要是看谁求谁。你有求于他,你的钞票就贬值;他有求于你,你的钞票就升值”。具体说,急需外国货币去购买外国商品的国家,急需外币去偿还外债的国家,对外贸易逆差大的国家,国际收支逆差大的国家,本国的钞票就会对美元(因为它是世界货币)贬值。如果上述情况反过来,本国货币就会对美元升值,想挡住也难以挡住。汇率的升降,与本国钞票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的升降没有多大关联。

降低或者提高本国钞票的汇率,是***府调节进出口的一个重要手段。汇率下降了,本国钞票对美元贬值了,可以刺激本国商品出口,抑制外国商品进口。比如:一双鞋在国内卖10元,运到国外卖1美元,如果汇率是10元换1美元,鞋厂把鞋拿到国内卖与拿到国外卖,所得的钱相等,它就不热心于使鞋出口;现在汇率降为12元换1美元了,这种鞋在国内国外市场上的售价都没变,鞋厂把鞋运到国外卖1美元,用这1美元到本国中央银行换得的却是12元。鞋厂出口一双鞋可以多得2元的超额利润,就会积极地把鞋出口外销。同样道理:一部外国机器标价l万美元,在汇率为10元换1美元时,国内厂家用10万元换1万美元,就能买回那部机器;现在汇率降为12元换1美元了,厂家得花12万元换1万美元才能买回那部外国机器,等于那部机器涨价20%。这会迫使厂家考虑,不买外国机器而买本国机器。

近一二十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每年都有七八百亿美元逆差;日本一些高技术产品比美国好,甚至是美国生产不了的。所以,美元对日元贬值,日元对美元升值。以前是203日元换1美元,80年代中期升值为130日元就换l美元。在世界银行***表上,按美元计算的日本人均GNP已高于美国,但日本人承认,日本的实际人均GNP只相当于美国的七成左右。联合国调查,日本实际人均GNP为美国的74%,世界银行调查为68%。这就是“汇率偏差”造成的,只不过偏向日元,使日元的汇率大大高于日元的币值(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日元升值后,西方各国驻日本的外交官和商人叫苦连天,埋怨东京物价太贵,生活费用太高(世界第一),受不了。道理很简单,过去用1美元可以在东京买203日元的商品,1990年用1美元只能在东京买到130日元的东西,等于工资减掉1/3,怎不叫苦!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急需美元,以便从美、日等西方国家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高技术产品和专利技术;而我国能出口换取美元的,主要是农产品、原料、材料、半成品和低技术产品。我们明知这些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被压得很低。为了换取美元,只能忍痛出口。为了鼓励出口,所以人民币连年对美元贬值,1992年贬到5.4元人民币换l美元。这十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用美元计算的人均GNP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原因就在这里。

我第一次听到“汇率偏差”,是在1986年。那一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访华,对我国领导人说,以他为首的美国20几名高级专家组织的委员会,仔细研究了中国经济,发现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与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是相等的,按实际购买力算,1元人民币等于1美元,中国的经济水平被严重低估了。

还有一件事可以印证。当时我正在采访三峡工程,碰到一个问题:按照我国专家计算,三峡工程(150米低方案)大坝的造价为15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专家算出的造价为150亿美元。于是,反对兴建三峡工程的一些人大嚷,指责我国专家做的预算打了埋伏,故意把造价往低处说,用来“钓鱼”。我去问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她正好完成了这项研究。她在中美两国各选了几个规模相同的水利工程,要来了这些工程的预算决算,用电子计算机来研究,发现一个规律:在美国需要10亿美元才能建成的工程,在中国只需要10亿元人民币。钱部长对我说,由此可见,我国专家对三峡工程造价的计算没错,美国专家的计算也没错。她谈得很高兴,我听得也很高兴。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基辛格他们的算法是对的,.就工程建筑而言,也是1元人民币等于l美元。

1990年亚运会时,有关方面说:北京亚运工程的规模与汉城奥运会工程规模大体相等,韩国花了24亿美元,我国只花了21亿元人民币。我看,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工人的聪明才智与奉献精神,也证实了钱正英同志的计算。

199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教授、前美国财***学会会长梅农·戈登,与中国留学生罗飞、王争平合作写成了一个长篇研究报告。他们认为,即使按l 978年时人民币的***汇率(1.68元换1美元)不存在汇率偏差,由于美元在美国的贬值幅度大于人民币在中国的贬值幅度,所以,按国内实际购买力(即币值)计算,l 987年时,l元人民币应当等于1.47美元。

有些同志不相信会有这样大的“汇率偏差”。他们说:5.4元人民币换1美元是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的***牌价,黑市上的价格是6元人民币买1美元,最高时达到过8比1。由此可见,人民币的***汇率定得并不低。

是的,黑市上的美元价格更高。但这只能说明,黑市上的“汇率偏差”更大。

要明白这个道理,不需要特别请教金融专家。把中美两国市场1992年初的价格作一对比,就懂得了。

1992年初,一件中国产的衬衣在中国市场卖20元,在美国市场上至少卖60美元。以衬衣价格算,1元等于3美元。

男子理发,在北京是1.2元,贵的不过2元。在美国同等理发店里,至少要10美元。以理发计,1元等于5美元。

一部美国电影在美国放映,票价是20一30美元。把它买来译制成华语对白,在北京的高级电影院放映,票价不超过2元。以电影票计,1元等于10一15美元。

如果算吃饭、吃菜、坐火车、住房、医病,1元人民币等于一二十美元。

但是,在美国卖300美元一台的录像放映机,在北京市场上至少卖3000元。在美国市场卖250美元一部的18英寸彩色电视机,在北京要卖2500元。以彩电、录像放映机价格计,要10元人民币才等于l美元。(原因是我国的电子工业比美国落后,经营管理差、劳动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如美国而成本却很高,所以提高进口关税,用以保护本国电子工业)。

如果算进口的洋酒、化妆品,以及外国名牌皮带、皮鞋、牛仔服之类的价格,可能要几十元人民币才相当于1美元。(原因是国家用高税收控制这类奢侈品进口。此外,国营商店高价出售这类商品可以为国家回笼货币,增加收入。)

普通美国人无求于人民币,不会贪***便宜而专程跑到中国来,用美元换人民币去理发、看电影、吃饭、住房、医病、买衬衣,所以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低价格,不会反映到汇率上。也就是说,不会因此而抬高人民币的汇率。

相反,中国许多人追求美元,以便从国外买回彩电、录像放映机、摄像机等等高技术产品,于是把美元价格抬高了。

倒儿爷们1990年以6比1的价格,在黑市上花1800元人民币买到300美元,若能用走私、套购等法从国外买回一台录像放映机,就能在北京市场卖得3000元人民币,一转手赚1200元。这就是黑市美元价格高的原因。1988年最高时,黑市美元曾暴涨到用8元人民币买1美元仍有钱赚。这些年国产彩电、录音机、照相机、电冰箱、洗衣机的质量过了关,价格也合理,一般人家不需要换美元去国外买,1990年美元的黑市价格回落,连续几年稳定在1比6上下。

我国每年有成千上万大学毕业生报考“托福”,想去美国留学。考“托福”要交40美元报名费。于是每到报考“托福”的季节,黑市美元便上涨。

黑市美元价格上涨太高,就会拉动国家银行的外汇牌价,使人民币汇率降低。

世界银行早就察觉了“汇率偏差”问题,早就发现用“汇率法”(即“世界银行***表集方法”)来衡量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带来的偏颇。他们准备采用联合国的新方法——“国际比较项目方法(简称ICP方法)”,又叫“购买力平价法”。其方法是:列出各国人民都需要的151类5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用加权平均法算出各国货币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真实币值),然后按币值(而不是汇率)将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换算成美元数。世界银行已将这种比P方法运用于60多个国家,之所以没有在全部国家运用,一是复杂,技术上有困难;二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不赞成改用ICP方法。因为在世界银行里,人均GNP400美元以下的国家,可以享受许多优惠。以印度为例,按传统的“汇率法”计算,印度的人均GNP只有246美元,改用ICP方法计算则是872美元,两倍于400美元这条线。日本的人均GNP,若改用ICP方法计算,则大幅度下降。

除了“汇率偏差”,还有产业结构不同、统计口径不同,也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

所谓“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居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与服务的总和。

西方国家都输出资本,在国外(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有大量投资,赚取利息和利润;加大了本国的GNP。比如,日本在国外的投资高达3500亿美元,1988年所得利息和利润为811亿美元,比我国全部出口产品卖得的钱(1990年620亿美元)还多。我国在国外的投资极少,劳务输出的增长虽快,所得工资不多。

我国的第三产业(服务业)至今仍很不发达。1987年,美国的GNP中,第一产业占2.1%(中国占到28.2%),第二产业占34.6%(中国46.2%),第三产业占63.3%(中国只占到25.6%)。

农民出售粮食、肉类的价格,我国高于美国(按1元人民币等于1美元算)。加工成食品,尤其是端上饭馆餐桌,美国价格就远高于中国。美国人买制成的食品来吃的多(这反映他们的生活服务水平比我们高),食品工业发达,加大了美国的GNP。

住房开支是美国的一个大项,占美国家庭收入的20—30%。这是要计入GNP的。我国的房租很低,只占家庭收入的1%左有。我有一个学生,小两口在北京新建的高层公寓里住一室一厅带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的套房,1991年时每月付房租5元。她到美国留学写信来说,她与一位女同学合住一间12平方米的小房,每人每月交房租210美元,俩人共交420美元。也就是说,北京这套住房每年给中国创造60元GNP,美国那间小房每年给美国创造5040美元GNP。

第三产业包括很广。商业、金融、教育、科研、医疗、诉讼、咨询等等都算服务业。连国家财***支付的(我国叫“吃皇粮的”)议员、***府官员、雇员、***队、警察人员都算服务业。计算方法是,***府给了他们多少工资,就算他们提供了价值多少钱的服务,给国家创造了多少GNP。

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吃皇粮的”越多。美国等24个发达国家,平均占总人口的7.1%。他们的工资高,计入GNP的也多。我国“吃皇粮”的人数少(约占总人口的2.8%),工资又低(但其他收入和福利多),计入GNP的也少。

医生看病的诊费是计入GNP的。我国的诊费极低,北京协和医院的诊费(挂号费)长期是3角,1992年才提高到5角,根本不在话下。在美国,医生给病人看病,动辄几十美元,生病是家庭一大灾难。西藏来的朋友给我讲,拉萨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对美国夫妇是中学教师,去拉萨旅游,住、吃、用、玩、买东西都很阔绰。一天,由于高山反应和劳累,妻子突然休克,倒在八廓街。当地居民立即抬她去医院。医生急救后要她住院***一周。夫妻俩坚持不肯,硬要立即出院,后来才亮底:付不起住院费和医疗费。医生拿价目表给他们看,他们不相信会那样便宜,以为是哄骗他们的。最后,医院院长亲笔写下书面保证,那位美国妇女才留下住院***。一周后出院,果然只花了很少一点钱,折成美元简直微不足道。这对美国夫妇千恩万谢,感叹不已。

律师收律师费,咨询公司收咨询费,都要计入GNP。我国的律师收费很低,全国加起来也不足挂齿。美国的律师收费很高,与律师谈话按时间收费,一小时要几十上百美元。如果是财产官司,律师帮你争得的财产,他要取30%。这也加大了美国的GNP。

学生交学费,计入GNP。美国大学收的学费很高,最便宜的州立大学一年要6000美元,名牌大学一年高达6万美元,全国的学费总数颇为可观。1992年前,我国大学生基本不交学费,GNP里没有这一项。

教育、科研也属服务业、第三产业,其GNP的计算方法是,花了多少教育费、科研经费,就算创造了多少GNP。美国在这两方面的数额都比我国大许多倍。(顺便说说,1986年时,***在一些高等学校大讲:不是***府拨给学校多少教育经费,而是学校给***府上交了很多钱。他那套“理论”就是从这里来的。他只知道美国的教育事业计入了国家的GNP,不知道那是帐面上的数字,并非“上交”数)

那么,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究竟是多少呢?与美国的差距有多大呢?我国没有专门机构研究,这里只引国外权威机构、权威学者的意见。

l 984年,世界银行派经济考察团来我国考察,他们所写的主报告《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认为:“发达国家的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比中国高10倍。”据他们估算,中国1984年的人均GNP为1100一1600美元。中国与美国(1984年人均GNP为15540美元)的差距为1比9到1比14之间。 (见1991年1月2日《经济日报》)。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两位经济学家用“购买力平价”计算,得出结论:以美国为100,则中国为19,联邦德国为84,法国为79,日本为77,英国为66,意大利为54,印度为7。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为1比5.3。(美国《幸福》杂志1987年9月14日号)。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梅农·戈登与中国留学生罗飞、汪争平台著的长篇报告《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详细分析了我国的三大产业,计算了我国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与价格(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打了很大折扣),得出结论:1987年中国人均GNP应为1707.7美元,与美国的差距为1比10.7。他们认为,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太多,耕地等农业资源太少,因而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太低(农民人均GNP为400美元)。如果只算非农人口,中国的人均GNP为7804美元,高于台湾省和韩国。

联合国国际开发署1990年的人文发展报告,公布了用购买力平价法测算的130个国家的人均GNP,报告认为:1987年中国人均GNP为2124美元。中国与美国(17615美元)的差距为1比8.3,与日本(13135美元)的差距为1:6.2。

1991年12月17日《纽约时报》把中国人均收入定为1000一2500美元。美国《幸福》杂志“精确计算出”1990年中国人均收入为2472美元。香港《镜报》月刊1992年第二期文章,列举了西方经济学家的许多研究报告后说:“由此推断,中国人均收入在2000美元以上之说,绝不为过。”(喻按:他们说的是“人均收入”,换算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更大)。

世界银行1992年报告,第一次公布了该行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1990年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是1950美元,与美国的差距为1:11,与日本的差距为1:8.7,与意大利的差距为1:7.5。

综合国外专家们的分析研究,以实际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中国与美国1990年的经济差距不会超过1比11。美国大约是中国的11倍。

由于美国的***火工业、航天工业比重很大;美国又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国家,而人均GNP是把亿万富翁与穷光蛋拉在一起计算,所以,中美两国普通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差距,小于1比11。有人估计为1比8。

为什么美国等西方国家来华旅游的人显得那么富,而我们去西方显得那么穷呢?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美国1990年的人均GNP是我国的11倍,人均收入也是我们的好几倍。这是根本原因。

二、美国等西方国家来华工作、旅游的人,多属“中产阶层”或“白领阶层”,穷人是来不了的,“蓝领阶层”来的也很少。我国能出国访问、工作的人。多数也是知识分子、干部和技术工人,应为“白领阶层”或“中等收入阶层”,但我国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脑体收入倒挂”或“脑体收入一样”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白领”与“蓝领”的收入差不多。拿着中国“蓝领”的工资去与西方的“白领”打交道,差了一大截。

三、“汇率偏差”问题。保守地估计,1990年时,按实际购买力算,人民币与美元至少是l比o.8,而汇率却是5.4比l。美国等西方人来中国,占了汇率上的便宜,等于手上的钞票突然膨胀了四五倍,所以显得很富(我国一些宾馆客房、飞机票、火车票实行双重价格,对外宾收高价,就是要抵销一部分汇率偏差);我们中国人去西方国家,在汇率上要吃大亏,等于手上的10元钞票突然缩小,变成了l元或2元,怎能不穷?

日元与美元是另一种“汇率偏差”,日元的汇率大大高于日元的币值。日本人用日元换成美元,到中国后用美元换成人民币,等于手上的钞票突然膨胀7倍,所以显得比美国人更加财大气粗。中国人到日本,吃一碗普通面条,折合人民币15元以上。靠中国的收入在日本生活,简直活不下去。

我与科技界朋友交谈时,常讲一个“如果”。我说:如果我国的科技和工艺能超过美国、日本、德国,我们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是他们非花钱来买不可的,不是我们急需美元而是他们急需人民币,致使“汇率偏差”倒转过来,1元人民币换5.4美元;那么,我们取出2000元人民币存款(这是许多人能办到的),就能兑换11000美元。用这笔钱去美国旅游一圈,也会是风风光光的。

国民生产总值篇3

论文摘要: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而国内生产总值具有3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对现有的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和功能

1.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

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指标及其体系,对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利用所进行的计量;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所进行的计量;对经济运行中形成的总量、速度、比例、效益所进行的计量等。广义来讲,国民经济核算包括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它们相辅相成。分工协作,有机地组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狭义来讲,国民经济核算仅指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是试***通过系统地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更好地实现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统计描述。

1.2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

作为国民经济统计方法,国民经济核算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决策都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国民经济核算能够有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国民经济核算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采用大量信息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计划、决策的确定和执行起着重要的咨询、服务与监督作用。其次,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关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系统数据,是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所需规划、计划和***策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有关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财******策、金融***策、产业***策、收入分配***策等一系列经济***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再次,国民经济核算是微观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个人对生产、消费和投资决策的需求增强,国民经济核算部门能否提供准确和丰富的国民经济核算信息直接影响到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指标设置提出统一要求,国民经济核算使得这些经济统计在满足其要求的同时,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衔接,使整个经济统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两者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只是计算口径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索收入计算取得。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而后者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一般来说,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相差数额不大,除非某个国家在国外有大量的投资和大批劳动力,该国的同民生产总值可能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3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3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人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核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的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一进口一国内生产总值。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评析

3.1各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评价

以上3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无论是从生产,收入(分配)和支出的哪一个角度核算,理论上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某些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而在统计学上。是允许出现一定范围内的统计误差的。根据资料的来源情况,目前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种计算方法中采用收入法的国家较多,其实3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相互验证。对目前由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等构成的体系应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

首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方法库。国民经济核算乃至整个统计,除本身自成体系形成一套独特的方法体系外。对于经济研究也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国民经济指标在各层次问、各部门间的数量关系透视了社会经济的各种关系。具体说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微观经济原理与宏观经济理论相结合,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方法,系统地测算某一时期内一国(地区、部门)的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包括这些活动的结果,各种重要的总量指标及有关的组成要素。其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宏大的信息库或资料库。国民经济核算创立了一个基于大量经济分析水平之上的系统数据库,这些经济分析包括不同经济活动类型的分析、通货膨胀分析、经济结构分析、增长分析,特别是用于各国之间的比较。

3.2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改进

国民生产总值篇4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等于社会总产值减去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或者等于社会总产品减去已消耗生产资料。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有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继续的运输业、邮电业及商业等。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生产总值)。

(来源:文章屋网 .wzu)

国民生产总值篇5

1、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2、它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注视的国际统计项目。

3、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 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4、两个统计数字都涉及生产的概念,是指投入资金、劳力及企业精神的结果,所以纯从资产价格变动而取得的利润并不计入。另外,关于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该国家或地区为经济利益中心的个人及机构,与其国籍及资金来源地无关,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外来劳工及外资分公司。

(来源:文章屋网 )

国民生产总值篇6

关键词:***府支出;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投资;居民消费

1引言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是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济环节、经济层次、经济部门和经济地区构成的。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突出强调经济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为对象,应用现代经济计量学方法,分析探讨1978-2005年期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活动。在此基础上分析***府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进而由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居民消费与社会投资,因而***府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起到直接的影响而对居民消费、社会投资则起到间接的影响。

***府支出规模随经济的增长而扩张。我国的GDP近年来处于持续高速增长的阶段,就2005年而言,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属于“高增长阶段”。根据“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府支出规模会以更大比例增长;与此同时,R•A•马斯格雷夫认为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府支出的规模逐渐增长。因此,本文想探讨一下在未来的时间里,***府支出的变化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投资、居民消费的影响。

2模型设计

2.1模型结构

建立一个能反映农村***府消费支出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投资、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计量经济学联立方程模型,文章共选取了3个内生变量,2个滞后内生变量和1个外生变量。

2.2模型的变量说明

(1)内生变量

Ct-居民消费;单位:亿元

I-社会投资支出;单位:亿元

Y-国内生产总值

(2)外生变量

G-***府消费支出;单位:亿元

(3)滞后内生变量

Y(-1)国内生产总值上一年的值;单位:亿元

Y(-2)国内生产总值上上年的值;单位:亿元

2.3模型结构方程式

Ct=a+b*Y(-1)+U1(1)

I=c+d*Y(-1)+e*Y(-2)+U2(2)

Y=Ct+I+G(3)

方程(1)反映的是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与上年度的国内生产生产总值相关。

方程(2)反映了社会投资与上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上上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相关。

方程(3)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社会投资、***府消费相关。

3模型的参数估计及检

3.1数据来源

本模型参数估计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数据均来自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1991~2005年。数据处理与模型计算采用的是Excel2003和Eviews3.1软件。

3.3模型检验

本模型估计出来的参数所反映的经济意义与经济理论与实践相符;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本模型各方程均能通过F检验,所以模型具有显著性;各方程的拟合优度均大于0.94,表明模型的可信度较高;估计参数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基本能够通过t检验,参数具有显著性。上述结论表明,本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在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上均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4历史模拟和事后预测

4.1历史模拟

为了检验模型用于模拟分析的可靠性,本文运用上述模型对样本期数据进行模拟,并进行事后预测,通过计算内生变量1991~2005年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来考察模型的预测能力。计算结果见表2。

表2结果显示,本模型变量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绝大部分均小于5%,其中Ct的模拟效果最好,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全部小于3%;Y的模拟效果也较好,除了2004年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为14.935%外,其余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几乎全部小于5%;I的模拟效果其中几个年份稍微差了一点,如获至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4年的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相对偏高了一点,但是最近几年它的模拟效果还不错。这表明由随机方程式解释的内生变量的相对误差较低,该模型对历史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用于外推模拟分析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4.2事后预测

以下预测未来10年,***府支出以5%的增长率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赵卫亚.计量经济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国民生产总值篇7

关键词: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收入;居民消费;显著性检验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跨越式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额由1990年的83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4098.21亿元;城市恩格尔系数由0.54降低到2012年的0.36,农村恩格尔系数由1990年的0.55降低到2012年的0.39。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居民消费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于居民消费,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研究。按区域划分,有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按内容划分,主要研究消费的影响因素,消费结构的变化及演变趋势等等。本文建立居民消费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与财***收入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与财***收入与居民消费的关系。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选取我国1990~2012年居民消费额、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与财***收入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搜集数据之后,先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接着对数据进行取自然对数处理。本文中,居民消费额、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收入分别用C、G、K和I来表示。最终数据处理结果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与求解

(一)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本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以居民消费额(C)为因变量,国民生产总值(G)、固定资产投资(K)和财***收入(I)为自变量,构建的模型如下:

ln(C)=α・ln(G)+β・ln(K)+γ・ln(I)+ln(μ)

对模型进行变形可得:

C=Gα・Kβ・Iγ・μ

其中,α,β,γ分别表示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收入对居民消费额的弹性系数。

(二)模型参数估计

将处理好的数据输入到eviews软件中,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views分析结果如***1所示:

通过***1各变量的散点***可以看出ln(C)与ln(G)、ln(K)与ln(I)之间具有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这说明原模型的选取是可靠的。

1. 模型参数估计

运用eviews软件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很直观地得出结果。本文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参数估计,结果显示见表2:

由表2得出,本文的模型参数方程为:ln(C)=1.27ln(G)-0.22ln(K)-0.12ln(I)-2.89。同时,拟合优度为0.999,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98,这表明方程拟合效果非常好。

2. 模型估计评价

由上述结果可得,模型估计的方程为ln(C)=1.27ln(G)-0.22ln(K)-0.12ln(I)

-2.89,在这个模型中,α=1.27,β=-0.22,γ=-0.12,这表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是正相关,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收入与居民消费是负相关关系,这个符合预期。同时α,β,γ表示的是弹性系数,不考虑数据的正负,可以看出国民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低的是财***收入的影响。

3. 对变量进行t检验

由于本文要对三个变量进行检验,故应该设立三个假设:

①H0:α=0 H1:α≠0

②H0:β=0 H1:β≠0

③H0:γ=0 H1:γ≠0

由eviews结果可知,ln(G)、ln(K)和ln(I)的t统计量分别为15.17、-3.35和-2.63。查表可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t0.05(23)=2.069,由于三个变量的t统计量均大于2.069,即表明在很小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这意味着三个变量都是显著的。

4. 对变量进行联合检验

依据上述结论,三个变量都是统计显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多个变量联合显著。本文接着检验三个变量的联合显著性。假设:

H0:α=β=γ=0

H1:α≠β≠γ=0

三个变量的检验结果要服从F分布,临界值为F(2,19)=3.52。

本文运用eviews软件进行F统计量的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的分析结果可知,三个变量的F统计量为86.29,这远远大于F(2,19)=3.52,表明拒绝原假设,也即三个变量是联合显著的。

四、结论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居民消费额作为因变量,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收入作为自变量,并对各个变量进行t检验,同时将三个变量联合起来进行联合检验。通过计量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国民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是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收入对居民消费是负向影响。结果显示,国民生产总值越多,居民消费额越高;反之,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收入越多,居民消费额越少,这符合人们的预期。当固定资产投资增多时,人们用于消费的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当财***收入增加时,意味着从居民手中“拿”的越多,居民用于消费的越少。

国民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大,财***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小。分析结果表明,国民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影响弹性系数最大,这表明一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会影响比较大的居民消费;财***收入由于对居民消费的弹性系数较小,一单位的财***收入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变动不是很大。

各个变量不仅单独显著,还联合显著。通过对各个变量进行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各个变量都是显著影响的;不仅如此,本文通过构建联合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三个变量联合显著,表明这三个变量都是影响居民消费的要素。

参考文献:

[1]Tsung -wu Ho,The government sp

ending and private consumption:a panel integration analysi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1(10).

[2]Hjelm,G.,Is private consumption gr-

owth higher(lower)during periods of fiscal contraction(expansion)[J].Journal of Economics,2002(24).

[3]胡书东.中国财***支出和民间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2(06).

[4]李广众.***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替代还是互补[J].世界经济,2005(05).

[5]俞莉.江苏省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产业变动的影响[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国民生产总值篇8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现已全面实施国际上统一的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SNA体系,这意味着我国统计制度改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根本性的转变。与过去单纯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即MPS体系相比较,SNA体系最大的优点是扩大了核算范围,把由原来的物质生产部门扩大到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使我国在国民经济核算方面实现了与世界的全面接轨。但是由于SNA体系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其理论依据与我国原有核算体系的理论依据相冲突。随着SNA体系在我国的全面实施,理论界对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依据到底是什么展开了讨论,这也促使我们必须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

在当今的理论界存在着这样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劳动价值论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SNA核算体系和劳动价值论是对立的,劳动价值论不能作为SNA体系的理论基础。SNA核算体系对劳动价值论所作的拓展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坚持这种观点的人其实没有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种狭隘的理论体系,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同时也削弱了劳动价值论在现实社会生产中的作用。

另一种观点认为:新的社会发展现实面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应该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或要素价值论基础上的。然而,SNA核算体系较比MPS核算体系,只是在生产性劳动的范围上做了拓宽,将第三产业、服务行业都纳入到生产性劳动的范围,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这里只是涉及生产性劳动范围大小的问题,并不能说明效用价值论或是要素价值论在起作用。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和资本、土地、自然力等能否创造价值不是一回事。SNA制度的合理性并非一定就能说明效用价值论或是要素价值论是正确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SNA体系可以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只不过要对传统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化和扩展。传统劳动价值论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部门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服务行业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创造价值,它的收入来源于对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价值的再分配,因此把服务行业排除在了价值创造源泉之外。

面对理论界的争议,其实我们只需要从新在认识一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不难发现真理在那里。MPS核算体系的终结虽然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清楚的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科学的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商品价值形成和增值关系,并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衡量经济活动成果的基本方法,它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基础理论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其基本原理对于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运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劳动价值论科学的论证了商品价值的转移、增值和可核算性

马克思指出:“只要使用价值是有目的地用来生产新的使用价值,制造被用掉的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就成为制造新的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部分劳动时间从被用掉的生产资料转移到新产品上去。”这清楚说明了劳动消耗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具有可转移性。明确各种商品价值的形成和转移关系,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价值增值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增值,就是在生产资料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增加值相对于生产资料价值来说,就是产品价值减去生产资料价值的差额,具体表现为工资与利润之和。另一种是狭义增值又称价值增值,是在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具体表为利润。而SNA中的增加值指的是广义的价值增值结果。根据商品价值具有的可增值性,设立一定的价值指标来记录在核算范围内消耗的生产要素价值和增加值,并从全部产品价值中扣除那些在核算范围之外形成并作为投入在核算范围内被消耗的产品价值,得到的增值部分就是在核算范围内形成的新价值,能够反映核算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成果。

SNA核算体系中明确规定:“数量只有对单一的同质产品才可相加。不同产品的数量是不可公度的,也是不能相加的”。“价值用统一的货币单位表示,并且在不同产品中是可以公度和相加的”。这说明不同商品的数量不可公度,但是它们的价值可以公度。这与马克思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数量特征分析结论完全吻合。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的可公度性是由劳动的可公度性决定的,而马克思又把劳动视为人的生命活动,“一个人在24小时的自然日内只能支出一定量的生命力”。不论劳动的形式是什么样的,都要消耗人的生命力,那么所用掉的时间总会大于零。这是人们为生产各种商品并由自身所付出的最一般的代价,而且要在交换中得到等价补偿,从而实现各自的利益。尽管不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存在个性差异,但是他们所消耗的生命时间具有共性,可以统一用时间单位来度量。

2.劳动价值论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指标

在对商品价值结构的分析中,劳动价值论已经蕴涵了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方法和指标:一般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资料价值、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构成,其中生产资料价值包括固定资产价值和原材料价值。根据这种价值结构,从全部商品(包括服务)价值中减去原材料等中间消耗价值,剩余部分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从国内生产总值中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剩余部分就是国内生产净值,即核算范围内全体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从价值结构看,SNA中的国内生产净值相当于MPS中的国民收入。只要把MPS中的国民收入核算范围从物质生产部门扩展到第三产业,它在数量上就等于SNA中的国内生产净值。同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国内生产净值或国民收入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成果,应当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指标。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而劳动价值论又构成国民经济核算基础,所以社会劳动和价值总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一致性的。但在现实中,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劳动质量是有差异的,不同国家的劳动质量也不一样。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价值总量。现行国民经济核算方法默认劳动质量提高引起的价值总量增长,但是对不同年份劳动总量的统计一般不进行质量折算,所以价值总量增长率和劳动总量增长率往往不一致。只要全面分析劳动质量和数量变化对价值总量的贡献,就能看到它们的一致变化,即社会劳动总量和价值总量长期保持同步增长。

3.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其基本原理对于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运行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正确处理了外延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社会再生产的类型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主义再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在建立社会主义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技术欠发达,在扩大再生产上往往采取外延扩大的形式,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这样的外延扩大再生产为我国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外延扩大再生产却始终未能得到改善,片面的搞外延扩大再生产,忽视了内涵扩大再生产,没有及时的由外延向内涵上转变,使我国成为典型的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的国家。为了全面提高社会再生产的经济效益,我国很快从“粗放型”的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向“集约型”的内涵扩大再生产,使内涵型的扩大再生产占据主导地位。按照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要求,我们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

(2)正确处理好了社会两大平衡关系及调整了产业结构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原理,揭示了社会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处理好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比例平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具体运用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关系原理,实质上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农、轻、重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将农业和轻工业划分为第Ⅱ部类,将重工业划分为第Ⅰ部类,由于第Ⅰ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Ⅱ部类是生产消费资料的,因此,除了两大部类内部各自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满足本部类内部交换外,第Ⅰ部类社会生产者所需消费资料,第Ⅱ部类社会生产这所需生产资料,则需要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还才能得到满足。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的平衡条件是:Ⅰ(V+M)=Ⅱ(C),也就是说,第Ⅰ部类所创造的新价值应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的价值;在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两大部类所需达到的平衡条件是:Ⅰ(V+M)>Ⅱ(C),也就是说,第Ⅰ部类所生产的新价值必须大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的价值。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为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的社会经济才能顺利的向前发展。因此,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做好规划,统筹资金的分配比例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在理论上将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是按照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来划分和组织生产的。由于第一和第三产业其最终产品主要是提供消费资料,而工业主要是提供生产资料,因此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基本上反映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要使经济运行平稳高效就应协调好三大部门产业结构。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做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结构要逐步走向高端化,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在深度结构上要使产业走向高加工化,不断提高高附加值加工工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在技术结构上要走向高新技术化,不断增强高新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样才能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3)合理说明了积累,消费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社会主义条件下扩大再生产同样需要“积累”。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的收入被称为国民收入,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积累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消费则是用于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二者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综合性比例关系。因此,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也是社会进步所必需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积累的源泉来自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消费是满足劳动者各种需求所必需的,只有劳动者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提高其生产的积极性,创造出更多的国民收入,从而达到积累和消费的总量均增加的目的。从实质上说,积累和消费又是即对立又统一的。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如果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势必导致消费部分相应减少,二者此消彼长。但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二者的根本目的又是一致的。积累率和消费率均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和国民收入总量的大小。因此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更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合理地安排好二者的比例关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核算理论发展与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3-23(3)

[2]朱启贵.科学发展观与国民经济核算创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3]曹立村,黄冠群.发展观演变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历史变迁[J].求索,2010(10)

国民生产总值篇9

一、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基本情况

在经济学领域当中,国内生产总值当中,国民总体投资所占的比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学术界当中,是主要的研究焦点,与国家发展速度和社会经济增长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当中,一年内的国内生产总值当中,国民总体投资所占的比例,是最为现实和重要的问题。国民总体投资率的增长,会对国民消费率的增长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得到提高[1]。但是,在一年当中,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增长速度,甚至比一些资源更加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是一些发达国家都要快。对于过高的国民投资率来说,其能够得到长期持续性的发展,是当前经济领域当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之下,过高的国民投资率显然是不合理的。但是还有一些人认为,过高的国民投资率并不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二者始终难以达成共识。

在中国历来的经济发展当中,也不乏对国民投资率问题的研究,但是,至今也没有得出较为全面、系统、一致的答案,因此也难以准确的判定过高的国民投资率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利与弊。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来说,对投资成本、盈利情况等进行充分、全面的考虑,才能做出最为优质、合理的投资。如果站在这一角度上来看,能够获得高回报和高利润的投资,也并不一定是最为优质的投资[2]。例如,在一些较为贫穷的国家当中,由于缺乏相应资源,国家经济资本也较为落后。在这样的投资环境中,轻易就能够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但是,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当地的经济必须足够落后才有可能实现。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虽然过高的国民投资率会带来一定的社会福利,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其是否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也是很难预料的。

国民投资率的福利计算,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同时兼顾到长期的回报和利益。因此,所谓的社会福利,处理人们现有的利益之外,还包括社会长期社会发展的利益。在计算出这一结果之后,还可以以此为基础,对过高投资率给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在理想的中国经济环境下,福利作为最大自身利益的标准,能够对国民投资率在中国经济当中所占的比率进行计算,从而得出其带来的损失或利益。

二、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过高的事实

对于国民投资率的计算,需要应用具体的数值。在实际计算当中,主要是根据中国经济的固定资产来进行计算的。在国家每个月度对经济固定资产的公布中,利用这种计算方法,也只能对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进行计算,从而使得投资总量计算下降[3]。结合一些资料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要比一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更高。由此可以看出,相比于其它国家,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是处于极高的位置上的。针对这一情况,结合之前的相关数据资料分析,在国民投资率控制经济增长的使其,很高的国民投资率也是存在的。但是,这样的数据资料分析计算的结果,只能够证明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是高于其它一些国家,但不能说明当前的国民投资率是否处于过高的状态。

三、投资率降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民生产总值篇10

关键词:绿色发展;国民经济统计;绿色GDP

中***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27-02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发生,人们急需建立一个既能反映发展情况又能反应环境友好程度的体系,来对绿色发展整体程度进行测度。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绿色发展状况的客观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进步和环保方针的提出起着关键性的影响,有利于从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思想的变更,促进粗放性经济发展形式转变成节约的、能耗小的、排放少的、充分利用的形式,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1]其中影响力较大的评价方式有强调环境方面的评价生态或环境可持续性的“绿色指数”,有强调能源方面的全球替换能源指数,有强调生活质量的“绿色消费”行为,有强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强调绿色和发展并重的绿色发展指数等。[2]本文从国民经济的总值为着手点,重视环保GDP的统计,对环保国民经济总值的统计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绿色国民经济统计的理念

货币单位是绿色国民经济统计的标准单位,在统计的过程中要将制定好的环保规章制度考虑进来,分析经济进步与生态的联系,统计、记载生态破坏、生态保护、使用消耗,估算生态效益与生产行为对国民经济总值的作用。

从狭义上来讲,经济统计是指国民经济统计中已经有的与生态保护有关的活动统计。这主要是指生态企业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的基础建设中,以这些思想理念为经济统计的出发点,相比较而言,比较简单方便,由这种概念出发而进行的环境经济统计,有利于环境保护。

广义上来说环保经济统计是把生态也看作为一类能源,统计进入国民经济统计项目的一种构成成分。它是我们的自然财产,由该种思想理念出发进行的生态统计和国民经济的主要结构中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分离并且反向驱使的关系:第一,广义上提到的生态经济统计其实不是将其直接放到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结构中间;第二,在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资产统计后再扩大生态财产,用这种方式进行国民产出目标的调整,以便于在获得国民产出总数量的时候认识到生态资产的消耗以及环境状况的变化。

联合国统计总署在二十年以前提出的《综合环境经济统计规范》明确地规定了绿色GDP的思想理念,而且称之为:绿色GDP将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思想出发点是,以生态能源的总量改变和环境状况的发展对已经存在的GDP加以改变,即在已有的GDP中减去生态破坏与能源消耗总数以后得到的数值。这一指标将生态能源和环境纳入SNA体系,被国外统计学者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国内生产总值(Sustainable 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SGDP。我国学者则称其为绿色GDP。在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统计体系中,绿色GDP是一个核心指标。[3]

除联合国以外,其他一些世界组织和国家也对绿色GDP有着自己的统计体系,如由美国经济学家Henry Peskin在美国国际发展署发起基金计划下所发展出来的环境与生态能源会计账方案(ENARP)、二十年前年由荷兰***设计工作组制定的并且在荷兰、、方式国、葡萄牙、德国、瑞典、英国、芬兰、挪威等地方实施的NAMEA等。不同的统计体系在总体思路和统计方案有着诸多差异,但对绿色GDP的定义是基本一致的。[4, 5]

根据统计局国民经济统计司主要负责人的表述,在国民经济统计的基础上,绿色国民经济统计实际上是将能源和生态这两个成分进行了考虑之后才获得所需数据的。它又是日常生产生活对经济和生态以及能源的重新的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后,才产生的一种统计。

二、绿色GDP的测算方式

为了解决前面所论述的外部性问题,进行国民经济绿色统计,需要把经济活动中产生的能源环境统计统计做GDP的统计中产生的消耗,减去能源和环境耗损的花费的国内生产净值就是绿色GDP的数值。该方式是以联合国计量委员会在20年前的SEEA版本中的《环境与经济综合统计方式》,在已经有的GDP目标地基上去掉能源损耗与生态破坏,然后获得的绿色GDP的标准,也就是绿色GDP为GDP-能源损耗减量-环境破坏减量。

绿色GDP统计的关键构成成分有自然能源统计、生态统计、经济和能源整体统计几个内容。在这些构成成分中能源生态实物量统计是构成绿色GDP统计系统的关键性要素。能源生态价值数量的统计为构成绿色国民经济统计结构的重要因素。要想有效地体现出能源生态与经济相互间的关系,必须要科学、合理地体现出能源生态的经济总值;要想实能源生态方式规和经济发展方针和能源生态的有效配合,必须要从整体上客观有效地体现出能源环境的生态价值,具体而言,与现有我国生产总量的统计方式一样,绿色GDP总值的统计也能够被划分成支出方式,生产方式,收入方式这几个形式。

生产方式:绿色GDP=总投入-中间投入-能源耗减和环境降级。

支出方式:绿色GDP=最终消费+净出口+资本形成总额-能源环境支出。

收入方式:绿色GDP=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的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纯盈余。

在生产方式中,绿色GDP从投入总量里面去掉了中间投入和能源损耗以及环境破坏总值;在收入方式里面,绿色GDP的统计采用的是营业纯盈余,而不是非营业盈余,也就是说每一个机构营业盈余去掉能源损耗与生态破坏之后的总数;在支出方式中,绿色GDP的统计让能源生态支出这一项的数值变大了,绿色GDP的最后数值与已经有的产品的利用值需要去掉能源生态的支出。

大体上来讲,对环境的总值有以下几种评估方式:分析整体考虑方式;租金或者是计划资金收益的资本化方式;边际机会消耗方式以及其它的替换方式。[7]

分析整体考虑方式,也就是把生态价值加以划分,例如根据环境的功能进行划分,然后计推算出各个功能的总值,最后再加以综合,得出生态价值总数。该类方式的最tipical的使用方向就是对树林价值的统计。

租金方式或者是计划资金收益资本化方式,是将某种能源的租金或计划资金收益通过贴现率的方式转变成现值,此处提到的贴现率不但要将时间价值统计入内,同时又必须将鲜见性也算进来。通过租金方式或者是计划资金收益资本化方式统计环境价值的基本步骤是:根据经济概念,生态作为一类自然财产,它在将来某一段时间内可以提供的实物产品和有用的服务总值,也就是计划中的利益或租金,根据已有的社会贴现率兑换成现值,就可以形成生态财产的价值。

边际机会消耗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对生态能源的原材料进行估价。目前的生态能源的价格很多只将开发费用和具体的利益税款统计在内,没有统计生态能源自身的总值,这个问题使得原材料价钱特别低,所以才会有生态能源的不合理消耗。根据边际机会消耗估价的方式,生态能源产品也就是原材料的价格要与边际机会消耗相等。边际机会消耗又包含了能源的边际生产消耗、能源生态的总量变少与质量降低(边际使用成本)、还没有被内部化的边际能源消耗(边际外消耗)。边际利用消耗和边际外消耗与生态能源的总价相等。假设生态能源的全球市场价钱已将能源的价值统计在内,就可以使用边际机会消耗方式去获得能源环境的总值。

统计环境总值的所有替换方式,关键是统计生态质量价值的方式。当生态质量的总值不能进行直接评估时,可以把生态当成是人们必须的一种实物与劳务,所以对生态的价值的评估,能够从它的产出的利益和防止环境变坏的费用两个点进行间接评估,所以应有有生态的效益和费用两种评估方式。

生态的效益评价方式共有市场价值方式(生产率方式)、代替市场方式、考察评估计方式(意愿考察/或有估价/权变估价方式);生态质量的费用评价方式有保护费用方式、治理费用方式、影子工程方式。

以上这些方式均是以西方经济学里面的主观价值概念作为入手点,也就是效率价值原理的,通过它来建立能源总值和能源弥补理念,形成完善的能源补给体系,确定能源的总值实际位置,确证国家的能源总值的获得一级损耗全部进入到国家财***系统中去,确保使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

三、我国进行绿色统计所面临的困难和应对方案探讨

绿色GDP统计经过统计步骤和结果、信息的研究,展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给生态总体和经济***策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然后确定了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前进“双赢”的发展计划。

对绿色国民经济统计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该怎样有效地评估能源与生态,因为有关原理还需要不断优化,再加上现在全球范围内仍然缺乏一个可以统计出最优绿色GDP的国家,可借鉴经验比较少,污染损失的量化仍然难以解决。其次,现有基本支持信息还不够合理,而考察统计工作繁琐复杂,对原有信息的需求更加增加了这项工作的难度 。不仅如此,我国与绿色统计相关的方式律方式规还处在空白阶段,而且公众意识淡薄,相关知识普及不够,也给我国绿色GDP统计体系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障碍。最后,绿色GDP是一项繁杂的项目,所以各个部门应该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为了解决所面临的困难,切实推进国民经济统计绿色化进程,为我国构建能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提供统计保障,今后的工作中可以从下面几个点着手:不断完善已有的生态能源环境统计体系,优化绿色GDP统计的统计原则和标准,优化绿色GDP统计体系结构和措施方式系统;不断扩大统计区域,内容,在生态能源统计过程中,有水能源统计、树林能源统计、矿物能源统计等,在环境统计的过程中,有环境破坏损耗统计与本次统计未包含的生态污染损耗统计等等;不断做好试点省份与城市的绿色GDP统计试点推广工程;形成绿色国民经济统计的有效体制,同时不断促成国家生态经济统计规范规章的合理化,优化统计工作中的督查管理原则、统计成果公布***策;进一步开发绿色GDP统计的方针内容,主要内容有着重分析怎样使用绿色GDP统计成果来确定一系列的污染防治、生态税收、生态补给等生态经济和处理方针;分析该怎样利用绿色GDP统计成果来不断优化相关管理者的工作质量以及效率考察方法;将绿色GDP作为统计的围绕点,形成对在可持续发展步伐中,最容易被生态破坏影响的弱小势力的有效的补给体系;科学地形成经济组织绿色会计原则与方针,实行和全球接洽的经济组织绿色会计和审计方针,为更好地进行绿色GDP统计打下客观的基础;不断提高宣传和教育普及力度,培养公众树立绿色GDP统计意识,多管齐下,不懈努力最终一定能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绿色国民经济统计体系。

参考文献:

[1] 雷 明. 中国绿色GDP统计解析[J].科学决策,2007(4):34-3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国民生产总值10篇

学习

招投标法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招投标法10篇,内容包括招投标实施细则40条,招投标法实务案例分析。第三层次是由***有关部门颁发的招标投标的部门规章以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府颁发的地方性招标投标规章。(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鉴别诊断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鉴别诊断10篇,内容包括复视鉴别诊断,鉴别诊断的公式。听诊主要是听患者的发声。早期,声嘶常轻微,可以时轻时重,后来逐渐严重起来,很难好转。触诊先摸清舌骨和甲状软骨上缘连接处,如有饱满现象,则癌肿可能已侵及会厌前间隙。捏住喉

学习

糖尿病诊断标准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糖尿病诊断标准10篇,内容包括1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儿童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早期尿中白蛋白排出量增加,应用敏感的放射免***法才能检测出,是所谓的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出量为20~200μg/分,正常人为15~20μg/分)。微量

学习

物理课程教学论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物理课程教学论文,内容包括经典物理教学论文发表,物理教学论文范文模板。学生普遍的感觉是什么都学了,但是什么都不精通。而且学生大多忙于考英语、学数学以及考各种各样有用无用的资格证,而对专业课都不够重视,对《电子商务物

学习

诊断性刮宫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诊断性刮宫10篇,内容包括诊断性刮宫专家共识,我的诊断性刮宫的经历。在妇科门诊中会有一些原因不明的子宫出血病人,为了明确有无排卵,除外子宫颈管及子宫内膜有无恶性病变,需进行分段诊刮或诊断性刮宫。现将2007年1~12月的88例

学习

交流稳压电源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交流稳压电源10篇,内容包括稳压电源推荐大电流,交流稳压电源5kva。在我国应用较早,且用户最广的交流电力稳压电源当属柱式(或盘式)交流稳压器,虽然这种稳压电源有很多优点,但由于它是用机械传动结构驱动碳刷(或滚轮)以调节自耦变压

学习

路基路面施工总结模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路基路面施工总结模板,内容包括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心得,如何填写路基施工记录。2准备阶段施工管理路基施工准备阶段是道路工程项目施工总体部署与安排,调查工程项目作业环境,预算工程量及工制定程施工方案,编排施工进度计划

学习

招投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招投标10篇,内容包括建筑招投标论文十篇,招投标工作思路范例6篇。第三条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第四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标投标活动不受地区或者部门的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学习

开关稳压电源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开关稳压电源10篇,内容包括开关电源稳压电路原理,10款经典稳压电源器件。[3]林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4]林涛.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5]杨欣.电子设计从零开始[M].北京

学习

制作会议邀请函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制作会议邀请函,内容包括会议邀请函模板怎么制作,会议邀请函怎么制作教程。2.会议邀请函的基本内容3.会议邀请函的结构与写法一、会议邀请函的含义会议邀请函是专门用于邀请特定单位或人士参加会议,具有礼仪和告知双重作用的

学习

开关电源设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开关电源设计10篇,内容包括开关电源设计指标大全,怎么找到国外开关电源设计案例。三、元器件布局实践证明,即使电路原理***设计正确,印制电路板设计不当,也会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如果印制板两条细平行线靠得

学习

季度工作汇报

阅读(14)

第三季度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忙指导下,透过自身的努力,我个人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潜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取得了必须的工作成绩,现将本人第三季度以来的工作、学习状况汇报如下:一、加强学习,注重提升个人修养一

学习

地基工程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地基工程论文,内容包括地基论文发表在哪个期刊,地基处理方案论文。1.2地基基础功能分析第一,要有合理的技术。具体表现为:选择合理的持力层;满足地基强度的要求,具体包括持力层强度和软弱下卧层强度两个方面;符合地基变形的要求,

学习

高等代数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高等代数10篇,内容包括总结高等代数方法的书,高等代数中比较难的章节。高等代数是数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抽象代数提供了必要的基础[1-4].抽象代数是数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对高等代数中出现的数域、多项式等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