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环保论文第1篇
2011年主要完成的工作:
一、学习贯彻科普法,努力开展各种环境科普活动。学会办公室、市环境宣教中心、市环保监测站等单位会员多次参加区、市组织的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活动,宣传、印发环境科普知识宣传材料。
1、5月份,在全市开展的“生态·科学”科普活动月中,组织会员参加了全市在县的启动仪式和科普宣传,印发环境科普材料,挂宣传板报。接着到宾阳县进行“生态·科学”宣传。
2、参与市科协举办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普报告会。
3、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中,全市数百名会员在环保行***部门领导带领下积极参加宣传世界环境日主题和节能减排科普知道,印发科普材料20万份,组织节能减排板报100多块进社区展览,有效地提高市民的环保科普知识。
4、7月25日,以市环保监测站会员为主的20多名会员参加了赵其国院士的专题学术报告会。
5、以宣教中心会员为主的10多名会员参加了《2011年全国科普日暨市十月科普大行动启动仪式》。
二、开展环境科技征文活动,繁荣环境学术园地。今年以来,组织本学会会员结合环保工作拟写学术论文外,3月19日,还与市环境学会、绿世纪环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市甘蔗学会等学会联合开展《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征集学术论文。把征集学术论文工作扩大开来,使征集面有市扩大到市和糖业集团、大学和区外有关单位。论文作者有大学教授,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环保系统科技人员等,论文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全年共征集环境科学学会论文60多篇。
三、开展环境科技学术交流活动,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发展。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由市科协主办,本学会牵头,联合市环境科学学会、市甘蔗学会,绿世纪环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科学发展—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于6月23日在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两市各糖厂领导、技术人员、大学教授、研究生、博士、区外专家以及环保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共130多人。市环保局常务副局长到会致辞,市科协副***作总结讲话,大学教授、博士、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常务理事研究员等在“论坛”上宣读学术论文,郑雄教授级高工代表全体与会科技人员宣读了《关于“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建言献策建议书》。与会专家代表还到医科大附属医院参观益浩水煤浆设备有限公司完成的4吨/时水煤浆锅炉节能减排示范工程。本次论坛得到领导专家代表的好评,认为论坛开得及时,结合节能减排重要工作,为重污染行业—制糖业节能减排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8月12日,与市环境科学学会等单位在市环保局召开了研究和审议《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建言献策建议书,修改后报市科协。11月25日,组织17家环保产业单位计有2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市人民***府举办的中国—韩国友好周经贸活动,与韩方进行交流、洽谈,并参与接待工作。
四、组织评选优学术秀论文、激励会员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在参加征文,学术交流后,论文作者还有一个希望,就是想知道自己的学术论文是否有一个评价,有个好的收获。为此,在市科协的关心下,本学会牵头邀请专家对《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的论文进行评选,经过申报—评选—公示—审查等程序,评出一等奖优秀论文二篇、二等奖优秀论文6篇、三等奖优秀论文10篇等优秀论文共十八篇;并报送市科协审定、发文通报表彰,发给证书,以资鼓励。计有30多名会员获奖。另外,编印《节能减排,科学发展—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论文集500本;出刊《环境科学》1期3000册;60多篇。
五、学习外地先进的环保工作经验和污染防治技术。5月份,组织企业和区***府、环保局、市经委重工业科、市环保所等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共10人,由市环保局副调研员、区就常务副区长带队到市、市参观考察电镀集中园区建设经验和“三度”污染防治技术,并写出“报告”递上级决策参考。9月份,由市环保局副书记带队,有县、区环保局负责人、企业环保科技人员共25人的参观组,到、参观水煤浆、电镀、烟厂等方面的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和经验,并写出汇报材料。
六、办科技实事,认真落实环保科学技术研究,并应用到生产。
1、《电镀》科研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资料收集整理、电镀废水综合治理小试、电镀集中园区选址研究等。年底将完成全部研究工作,报请验收。边研究、边将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现市电镀集中区筹建工作已在区五合工业区起动,取得实际应用成果。
2、积极推广落实《论坛》会上宣读交流推广的腐植酸新技术,综合利用榨糖滤泥和废糖蜜。经过介绍、宣传,上林县接受了这项新技术。济世兴农腐植酸肥业有限公司在上林县白圩镇投资1000多万建设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半年,今年底将投入生产。使《论坛》会推广的新技术在我市开花结果。
3、开展卷烟厂《节能减排》课题研究,已进行结题。
4、7月24日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学习培训班。全市有关企业,县、区、市环保行******人员共150多人参加培训。
七、学会自身建设工作。在上级的关心下,在各理事、各会员共同努力下,学会工作得到了新的发展。
1、召开理事会两次,分别于3月4日和6月23日各召开一次研究学会有关工作和进行学术交流。
2、召开常务理事会3次,2月份、9月份、12月份各一次,研究全年学会工作和换届工作等。
节能与环保论文第2篇
1.1P(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制订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金融学、法学、商学等学科居全国领先地位,与这些优势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是学校工程硕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我们设立了5个研究方向,其中金融信息工程方向是软件工程学科与金融学科的结合,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务是软件工程学科与工商管理学科的结合,计算机取整与司法鉴定是软件工程学科与法学的结合,大数据与云计算方向、基础软件方向都是我校计算机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这5个研究方向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紧密结合,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学生可根据兴趣自行选择研究方向,根据研究方向选修相应的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在工程硕士的招生、培养模式方案设置、学生实践落实、质量体系控制的过程中都与人文社科学科紧密结合,目标明确,过程严谨。
1.2D(执行)——实施培养方案,严格培养过程,完善质量保障
工程硕士培养要经过3个重要环节:课程学习、企业实习和学位论文。在每一个环节中又有若干环节,为保证培养质量,我们严格规范每个环节[2]。***2是一套完整的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2.1课程环节
在课程环节,除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外,每门课程都有教学大纲。授课期间要进行教学评估,学生给每位授课老师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打分,也可给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果和学生给出的意见将会反馈给老师,让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每个年级的硕士班设立一名班主任,协调课程安排,了解学生动态,组织课余活动。
1.2.2实习环节
面向行业进行专业实践是培养模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落实实习基地和实习制度是保障实习环节有效完成的关键。我们选取与软件工程学科相关的高新技术型企业、金融信息化企业等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聘请企业导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制订实习管理办法,明确实习的时间、形式、要求,通过《企业实习手册》对实习环节进行过程控制。
1.2.3论文环节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掌握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体现,也是衡量培养质量和授予学位的重要标志。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与工学硕士的学位论文侧重点不同,它更加重视解决工程实践的问题,因此论文的形式和评价标准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将工程硕士论文划分为系统研制报告、IT管理类论文、工程设计类论文以及学术研究类论文4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对论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保证论文的最终质量,我们在论文阶段设置了开题报告、、预答辩、论文评阅、论文答辩5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要求规范及实施办法,任何一个环节不通过,都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这就保证了能够进入答辩的论文基本质量。具体实施如下:(1)开题报告环节。学院组织不少于3人的开题报告评审组,对学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基于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我们制订了开题报告评价标准。相关文件包括《开题报告模版》《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价标准》。(2)环节。为了有效惩戒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我们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专门审查,采取软件检测的方法,务求论文重复率不超过10%。相关文件包括《信息学院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审查工作办法》。(3)预答辩环节。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进入答辩环节论文的又一轮筛选。相关文件包括《信息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实施办法》《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评价标准》。(4)论文评阅环节。由两名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其中至少一名校外企业评阅专家针对论文的应用性给予评审和评价。(5)论文答辩环节。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学位论文答辩环节的规定,保证通过的论文质量。
1.3C(检查)——培养质量检验
培养质量的高低可以从论文质量、教师学生的反馈、就业情况3个方面来检验。
1.3.1论文质量
论文写作过程5个环节的把关保证了通过答辩的论文已经过至少3次专家评判、1次。在某个环节被淘汰的论文,需要重新修改后才可以再次进入答辩。
1.3.2学生和教师的反馈
我们定期举行授课教师、学术导师、企业导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收集学生和老师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习安排、论文等环节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学生和老师的评价意见,听取导师反映的培养和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改进方案作准备。
1.3.3就业情况
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面向企业、面向实践,因此学生的就业情况最能反映我们的培养质量。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有它所关注的指标,企业的人才需求是否与我们的培养目标一致,从就业率及就业情况就能反映出来。2012年人民大学第一届全日制工程硕士毕业生和2013年第二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100%,毕业去向为金融机构、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非金融类)、外资企业和国内其他知名企业,有的学生甚至同时拿到几家单位的录用通知。以2010级为例,50名学生的毕业去向数据分布情况如***3所示。从***3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学生被金融机构录用,这与我们最初设定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我们秉承与人文社科优势学科相结合的理念,将金融与软件工程结合起来,学生在课程学习、企业实习等环节都接受了相应的培养和训练,这样的毕业生一定是用人单位所欢迎的。
1.4A(处置)——总结、反思及改进
PDCA理论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对于既往的总结与反思,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检验和反思,我们对培养方案进行更精细化的调整,对开题、评阅、答辩的各个环节以及管理流程进行改进,使之更适应工程硕士的培养。
2结语
节能与环保论文第3篇
关键词:废旧物循环利用;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理念
中***分类号:X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目前,我国现代化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导致废弃物数量的增多。然而填埋和焚烧这种减少废弃物数量的传统办法,已经不能为我们所接受,因为其浪费土地资源,污染周边环境。我们需要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作为节能环保产业的一种,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生活中。
一、废旧物循环利用的优点
(一)废旧物品循环利用有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0世纪末,我国***府就已经确定在新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正是遵循了循环经济的宗旨,使得自然资源形成循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节约资源。循环经济是一种创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它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突降。
(二)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有助于解决我国的资源约束矛盾
现今,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使得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体现出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资源对外依赖加大。因此,资源供给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降低经济增长使得资源供给压力的加大,必须坚定不移的发展循环经济,倡导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使得资源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
(三)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有助于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就即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但是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和建设的投入不足,导致了现如今生态环境的恶化。当今我国所面临的环境恶化形式十分严峻,因此遏制环境恶化刻不容缓。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可以从源头上使得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环境污染,使得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在我国加入WTO后,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同样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现如今,我国出口产品仍旧存在初级产品和原材料所占较高比例的问题。而生产成本过高的原因是资源消耗量大,浪费高,但是利用率却很低。从而节能环保,资源利用低是我们首先突破的问题。然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废旧物的循环利用,可以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减少降低生产成本。
二、节能环保理念应倡导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
节能环保就是倡导节约现有能源消耗量,提倡环保型新能源开发,造福社会。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可以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而节能环保是维护生态环境的永恒主题,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七大战略的重中之重,在规划中强调,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节能环保需要深化循环经济特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支持回收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污染治理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废弃机电设备、汽车、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等可循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同时以伴生矿产资源回收利用、尾矿稀有金属分选和回收、大宗固体废物大掺量高附加值利用为重点,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鼓励产业集聚,形成以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发展格局。以铁矿、铜矿、金矿、钒矿、铅锌矿、钨矿为重点,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推进建筑废物和道路沥青再生利用。
三、节能环保理念的实施
(一)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应该适时的修正现行法规,将人口、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纳入节能环保的理论体系,构建有广泛理论价值和完全意义,且有实践指导的完整的节能环保理论体系。
(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节能环保发展模式
尽管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发展,但是我国不能照搬外国的成功经验,应该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加大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在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过程中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开采、产品生产、循环消费、废弃物品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中综合考虑循环经济的发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三)技术是节能环保理念的支撑
节能环保理念的实施需要理论、***策、制度、技术共同作用。没有技术的有力支撑是我国节能环保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之一。节能技术是指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节约能源。具体来讲,就是根据使用能源的情况,分析能源的消耗情况,找出能源浪费的节能空间,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能源浪费,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提高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率作为一项重要的节能技术,是我国节能环保理念发展的当务之急。
四、结论
本文以节能环保理念为指导,选择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主要倡导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在综述废旧物循环利用和节能环保理念的集合中,简要对节能环保理论的实施做了进一步研究,设计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节能环保的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李云燕.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市场机制与***府行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李兆前,齐建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综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9).
[3]诸大建.循环经济理论与全面小康社会[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4]梁晶,吕子文,方海兰.园林绿色废弃物堆肥处理的国外现状与我国的出路[J].中国园林,2009(1).
[5]王晓英.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8).
作者简介:黄 虹(1986-),女,汉族,浙江金华人,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英语文学学士,助教,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节能与环保论文第4篇
关键词:学年论文;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29-0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一门新专业,目前很多本科高校都已开设,而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本文结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探讨在该专业中开设学年论文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案,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以增强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开设学年论文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一)学年论文是该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信息与实践科学专业是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交叉形成的新专业,特别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学年论文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与知识创新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年论文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文献,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分析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并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分析论证、归纳演绎等完成学年论文,有助于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年论文是提高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解决科学与工程计算问题的综合检验,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普遍存在缺乏创新内容,撰写不规范,不能很好地体现专业特点,无法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等问题,从而大大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究其原因,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忽视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方面。要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靠毕业实习期间突击训练效果并不良好,应在四年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不间断地突出论文写作的训练内容。
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资料检索、文献综述、调查研究、理论分析、算法设计、计算机应用、科技论文写作和***工作等能力,进而促进毕业论文等后续实践环节的开展。主要包括论文选题、教学指导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
(一)论文选题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的选题应以教师拟题为主,学生自拟为辅。教师应对课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切实把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拟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对选题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该专业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掌握学术论文的撰写规范,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为将来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准备。选题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内容:(1)选题应当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教学训练的基本内容;(2)选题应当注意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对文献检索、实验数据分析、算法设计等内容要综合考虑;(3)题目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当,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努力能完成任务;(4)选题尽量与导师科研课题相结合;(5)选题尽量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二)教学指导
学年论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应体现学生个人的见解和写作的***性。教师在指导学年论文的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研究理解和***思考,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明确研究内容,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2)指导学生拟定研究计划,并对其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及计算机应用等;(4)指导学生拟订论文提纲,并对论文的撰写提出指导意见;(5)审阅学生论文初稿,反复提出修改意见,注重论文质量的提高,并督促学生按期完成写作任务;(6)评审论文终稿,评定成绩,并给出恰当的评语。
(三)保障措施
学年论文是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有一系列措施予以保障。(1)必须从制度设计、过程管理和成绩评定三环节入手监控,以保障学年论文质量。(2)组织形式上应多样化,鼓励创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3)加强师资培养,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专业进修,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较早接触相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另一方面,也要对指导教师责任心和耐心提出要求,激励教师能够全程认真负责地完成论文的指导工作。(4)加强计算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电子资源等的建设,为论文写作提供所需软硬件条件,保障学年论文的有效开展。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
一些高校对学年论文重视不够,导致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年论文时责任心不强,学生对学年论文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认识不到位,很多学生把它当成一次作业来完成,忽视了论文的学术性,使得学年论文的整体质量不高。
(二)组织不完善,安排不尽合理
(1)宣传不到位。一些学校对学年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宣传不到位,导致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学年论文训练不够重视,出现诸多问题。(2)时间不恰当。高校大多将学年论文安排在学期末最后一到两个月进行,而这一时间段正是学生准备期末考试的时间,时间上的冲突,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应付期末考试上,对学年论文敷衍了事。(3)选题随意性大。一些题目太具体,过于专业,学生在短期内较难完成;一些题目又过于简单陈旧,雷同率较高,要求也差别不大;特别是一些论文的选题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以及科研实际又严重脱节,达不到训练的目标。(4)指导力度不够。由于高校扩招造成师资紧张,教师平均承担的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任务较为繁重,在一些具体环节上的指导精力有限,如对学生如何选题、如何进行文件检索和阅读,发现和解决难点问题,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实验设计和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难以进行充分指导。(5)与毕业论文衔接不够。毕业论文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完成学位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作为内容相继但时间相隔的两个环节,做好衔接很重要。
(三)缺乏有效管理和监控
一些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降低了对学年论文质量的要求;缺乏制度保障,将学年论文混同于毕业论文,延用毕业论文的管理办法;由于缺乏有效监控措施,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抄袭和敷衍了事的现象;个别学校没有健全的管理规定,学年论文管理混乱、不规范;缺乏对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年论文教学过程中的检查和监督。
四、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学年论文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应加大宣传,提高师生对学年论文的认识。通过撰写研究性论文,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学术论文撰写基本规范,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二)科学组织,合理安排
要想较好的开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工作,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办学实际,科学组织,合理安排。(1)将学年论文纳入教学计划,从规范管理、监督指导、过程控制和成绩评定等各环节保障学年论文质量;(2)应妥善安排学年论文工作的时间和工作流程,综合考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承受能力、教师的工作量等各个方面,从论文选题、教师指导、论文成绩评定几个环节合理安排,真正发挥学年论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3)命题应难易适中,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可操作性,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
(三)加强过程管理
完善过程管理对提高学年论文的质量至关重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是学年论文这种教学形式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学年论文教学环节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与其他教学环节相互配合,保障论文工作的顺利完成。首先要建立学年论文过程管理的长效机制,由相关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并结合该专业特点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其次,每篇学年论文既要有指导教师,又要有专门的评阅人,制定成绩评定标准。总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的过程管理直接影响到最终论文的质量,应当制定专门的学年论文过程管理细则,从规范命题选题,指导教师安排,对论文基本要求和撰写规范,学生纪律管理,成绩评定,材料存档等方面加强指导监控,以保障学年论文的质量。
(四)明确目标,重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当重点突出,注重学生写作过程中对于论文内容的学术性和撰写的规范化的把握,重视训练学生综合运用逻辑分析、论证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完成论文写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思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富照,王晚生,仝青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4(1):103-105.
[2]翟云会.浅谈高校学年论文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543.
节能与环保论文第5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中***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c)-0093-01
高等院校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实现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业务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为了确保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必须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最为关键的就是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全过程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旨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形成制度化、标准化,以利于进行全过程全面跟踪管理,使质量管理在环节上、阶段上紧密相联,从而使质量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全程管理体系、协调监控体系、条件保障体系、目标管理体系、文件管理体系、和综合评估体系等。
一、全程管理体系
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由不同阶段和多环节组成的创作过程,其质量管理应具体落实到不同阶段和环节之中。一般说来,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通常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以及八个环节,即前期主要包括选题、搜集资料、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四个环节,中期主要包括本文创作、教师审阅二个环节;后期主要包括答辩、成绩评定二个环节。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管理,应该对其全过程跟踪管理。作为全程管理,就是要对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确定管理目标和要求,管理人员应对每个阶段和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从而保证毕业设计(论文)顺利完成。
二、协调监控体系
建立协调与监控体系,就是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工作正常运行,从而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质量。在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质量管理工作环节不协调和相互脱节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学生忙于找工作而不能按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从而影响设计或论文答辩进程,干扰了院系教学工作的节奏。此外,一校多区的高校,特别是新校区由于教学设备和设施还不完备,如学生查阅和搜集文献资料比较困难,教师指导工作不到位,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因此,当出现上述问题时,必须加强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尤其是各个校区在质量管理环节上容易出现漏洞和盲点,应及时做好协调工作。
三、条件保障体系
条件保障体系,是毕业设计(论文)顺利完成的物质基础,也是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载体。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学校及院系一定要为学生开放***书馆和实验室,提供必要的***书资料和实验器材。与此同时,还要保障学生能够及时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由于毕业设计(论文)都是在同一时期进行的,因而不可避免出现争抢***书资料和排队实验的问题,所以,学校及院系主管负责人要统筹规划、协调安排,保证每个学生能及时查阅资料和进行实验。与此同时,要协调专门管理人员为学生排忧解难,确保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四、目标管理体系
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目标管理体系。目标管理工作的目的,旨在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其中,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技能水平、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能文能武”的应用人才。
五、文件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文件,是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体现。要使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就必须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过程纳入文件之中,从而形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文件体系。在质量管理文件体系中,主要包括管理标准、管理程序、管理规则、管理计划、管理措施、管理目标、管理监控等,并将选题结果、开题报告、答辩记录和成绩评定等纳入文件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使质量管理工作文件化。
综上所述,构建与创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使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这不仅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而且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方位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工作深入到毕业设计(论文)各个阶段和环节之中。它实质上是质量管理创新的过程,也是逐步规范管理工作的过程,更是将质量管理制度化的过程。这是培养和造成高级专门人才最为关键的教学环节。因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综合评估体系
建立评估体系,就是对答辩、成绩评定两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答辩与评估,是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综合考查和评价,其中主要对毕业设计(论文)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学术价值、创新观点、应用性与操作性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在答辩和成绩评定过程中,是否符合学校有关规定,成绩评定是否客观、公正。当答辩专家小组成员出现意见分歧时,应组织重新答辩,然而,再依评定标准作出成绩等级。质量管理最为重要的是制定客观而详细的成绩评分标准,各项标准要明确,如创新性的标准要具体化。
此外,评估体系也包括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对指导教师和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评估。把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都纳入评估体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地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赵文华.《高等教育系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闻亮.《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析》.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4
节能与环保论文第6篇
关键词:MPAcc 研究生培养 内部控制 质量保障体系 控制策略
《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从2009年我国开始着手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以来,截至2013年,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已经达到40.3%,其中会计硕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于2010年首次接收应届生并开始颁发“双证”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招录人数也是节节攀升。自2004年MPAcc设立以来,“规范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是全国各培养单位的中心任务,为了完成该任务,各培养单位还积极配合***、MPAcc教指委等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完善的MPAcc质量保障体系来提高培养质量,促进MPAcc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MPAcc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MPAcc培养目标、提高MPAcc培养质量的保障,它是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组织,按照合理的教学培养秩序组合而成的系统。其质量保障和控制涉及招生、方向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安排、培养过程、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因为MPAcc是会计教育的较高层次,也是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如何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培养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全国MPAcc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鉴于此,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为背景,尝试引入内部控制理论到MPAcc培养过程中,从而最终达到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进行全面风险控制的目标。
一、内部控制理论与MPAcc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契合
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1949年首次给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它们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为了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实施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策,所制定的***策、程序、方法和措施。整个内部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大要素”来对所要控制的内容进行划分。
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由质量管理体系、监督体系、评估体系和反馈体系四个部分构成。它是保障和提高MPAcc教育质量的基础和根本,它通过参与MPAcc学员选拔、培养和输出等各环节,按照合理的教学培养秩序组合而成的系统。具体包含了MPAcc招生、MPAcc学员培养、学员毕业论文的开题答辩、中期审核与最终答辩等环节,对于相应的培养单位而言还会涉及到MPAcc学员培养方案的制定、MPAcc课程体系的建立、校内外导师及授课教师队伍的组建和教学环境的建设等各层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此外,在质量保障体系中以质量管理为初始,通过对整个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活动,最后依据执行效果的反馈来调整质量管理的模式,这个流程与内部控制框架中的“决策方案及预定目标―计划与预算―实施―偏差―纠正―实现预定目标”的流程基本相似,所以这里将内部控制理论引入质量保障体系中,将内部控制理论中五大要素与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相结合,反映内部控制理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考虑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招生、MPAcc学员培养、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答辩等若干构成环节,通过构建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来强化培养过程控制,并建立MPAcc培养的控制环境保障体系、风险评估保障体系、控制活动保障体系、信息与沟通保障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来指导MPAcc的培养。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来分析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流程是:首先,从对MPAcc培养过程进行划分,例如分成招生宣传环节、录取环节、培养过程环节、校外导师的选择与培养环节、实习实践环节和整个学位论文环节。其次,从对整个MPAcc培养的培养环节所涉及的相关组织结构、规定、管理办法、信息内容及沟通方式等按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进行分类。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阶段的流程及要素进行宏观的分类。因为对于整个MPAcc培养的不同环节而言,它们并不是完全***进行的,而是各个环节都会有相互交叉的部分。这些不同的阶段在时间顺序方面也不是依次进行的,而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可能同时进行着不同的环节。所以这种分类控制方式将更加全面、合理与有效。最后,对构建出的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与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对比与分析,并得出相对应的分析结果,形成一种“标准”减去“现状”等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思路,最终达到保障MPAcc培养质量的目的。因此,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来研究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切实可行也是有效的。
二、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对于开展MPAcc教育的高等院校,其控制效率主要取决于学校文化、学校与学院相关管理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其中高校与企业所不同的是其主营业务是对人才的培养而不是赚更多的利润,所以对于高校内部控制的结果评定不能依据财务指标,而应该将所培育出的人才质量作为评价指标,由此可见,MPAcc培养质量的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的保障。同时,我们认为在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内部控制受到***府、高校(包括研究生处、会计学院等)和相关的社会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包括校内导师、校外导师、授课教师)的共同作用,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遵守法纪法规,可以系统掌握会计领域的最新知识以及相关的实务操作能力(包括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并且还需具备适应多变的商业环境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全方位的管理型、领导型的高质量会计人才。为此,本文从以下五个要素对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理论分析,如右上***所示。
(一)控制环境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框架中其他四大要素的基础是控制环境的建立,MPAcc培养的控制环境保障体系作为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所有构成要素的基础,是MPAcc培养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前提。首先明确国家、学校和学院各级机构对MPAcc培养的目标和***策,学校和会计学院要对MPAcc发展的战略计划和预算过程进行支持。***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指出专业学位教育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推进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在确定了目标与相关***策后,需要清晰定义利于划分职责和汇报路径的MPAcc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确立基于合理年度MPAcc培养风险评估的风险接受***策。为了更好地开展MPAcc教育应专门设置MPAcc教育中心来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以及就业等环节,学校的研究生管理处与学院应给予MPAcc教育中心相应的支持,为了实现设定的培养目标,在MPAcc教育中心还需设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最后,向MPAcc培养相关干系人澄清有效控制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执行控制要求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及学院相关MPAcc负责人需对控制系统做出承诺以保证管理人员的控制意识。
(二)风险评估保障体系。风险评估是确定和分析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风险,并为如何对风险进行管理提供基础。这一环节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中之重。所以制定好MPAcc培养目标是风险评估的先决条件,随后根据所设定培养目标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对于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应采取必要的行动来进行风险管理。接着对所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推断,客观地评估这些风险点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一旦确定了主要的风险因素,就尽可能将这些风险因素与MPAcc培养活动流程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评价指标来确定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最后,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活动方案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最终达到规避或降低风险的目的。
MPAcc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相关培养部门会对招生、培养等环节进行控制,在MPAcc招生环节主要的风险点出现在录取生源质量方面,因为所录取的考生质量越高则培养单位的培养压力就越小,如果盲目扩招导致培养的研究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将会影响整个培养单位的声誉。在MPAcc培养环节中,教学方式、实习实践等方面都直接制约着MPAcc培养质量。MPAcc教学应当以案例教学为主,而不是会计学硕士的纯理论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实务性较强的研究生,恰恰现今的MPAcc培养单位忽视了这一点。实习实践环节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事务中的关键,由于目前很多MPAcc单位将培养时间定为2年,这就导致了很多培养单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去压缩学生实习实践时间,这种行为是有悖于MPAcc的培养目标的,不利于所培养的学员日后的发展。学生毕业之前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学位论文的撰写,由于毕业生学位论文抽查制度的存在,必须保证毕业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设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对论文开题答辩、中期考核、最终论文答辩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很有必要。
(三)控制活动保障体系。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核心要素。MPAcc培养的控制活动保障体系指的是确保学校和学院MPAcc管理人员的思想得以贯彻执行,达到降低MPAcc教育培养风险的目的,从而实现培养出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MPAcc培养控制活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于培养单位的所有层面及功能中,如招生、培养、实习实践等。
在招生工作中主要涉及的是招生宣传工作与相关的录取办法。在招生工作方面运用多种宣传方式渠道包括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手段,为考生在选取院校时提供帮助与支持。由于MPAcc入学考试在2011年进行了改革,初试科目调整为两科并且不涉及专业科目的考试,所以吸引了大量跨专业考生。因此,对于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而言录取工作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根据国家统一专业线与学校自身报考考生初试情况划定学校的初试线,并按照最终预计录取总数的1.2至1.5倍之间来确定进入复试阶段的人数。在复试中根据教指委文件的指导着重考察专业知识。同时MPAcc培养单位可以预留少量招生名额来接收保送于211、985或会计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学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对于在职考生与非在职考生也要注意两者的录取比例,通过分开划线的方式可以保证一部分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会计中级职称及以上的优秀会计实务工作者进入复试阶段。
对学员的培养是整个MPAcc培养工作的核心,其中包含了教学过程、校内外导师指导、特色培养、实习实践。全国MPAcc教指委明确指出MPAcc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每名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录取之后会选择一名校内导师,学院在导师与学生相互选择后进行协调,最终为每一名研究生确定1名校内导师,其主要负责研究生在校期间专业理论、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培养。校外导师是学员入学后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实现的,其主要负责研究生实务指导、实习实践安排、论文选题、论文撰写、论文评议和就业指导等方面。校外导师对于学员的培养和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外导师的遴选和学员与校外导师的双向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实习实践是MPAcc培养的重要环节,对MPAcc培养质量有着显著影响。MPAcc研究生应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外导师工作的***府部门、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专业实习实践,校外导师将对学员进行悉心指导,让学员融入企业的具体工作,这将为学员未来就业打下基础,并提供新的发展平台。不仅如此实习单位的背景资料与校外导师提供的相关数据信息将可以作为最后毕业论文的分析案例的基础。
MPAcc学位论文环节包含了论文选题、论文开题、论文中期考核、论文撰写、论文评议和论文答辩等步骤。MPAcc的学位论文不要求构建理论模型,学员主要还是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案例型、诊断型和实证型等实务方面的论文。MPAcc教育中心要求学员从选择校外导师之后,就需要加强与校内外导师的联系,沟通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并且要求学位论文的选题最好能够结合实习内容。研究生在实习实践的同时,需要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主要由校内导师把关,写作内容主要由校外导师把关。
(四)信息与沟通保障体系。在内部控制框架中,信息代表的是能够保证员工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所必须的情报,而沟通指的是各级人员接收最高管理层关于控制责任的指令方式和他们对待内部控制的严肃程度,包括了信息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同级之间,组织内外的自由流动。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组织的各个层面都需要一些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融入日常经营活动中来支持战略目标的行动。
在MPAcc培养过程中信息与沟通要素是内部控制质量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MPAcc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信息必须以一种能被各自职能不同的人员识别、掌握和沟通。而且借助这些信息还需要处理成MPAcc管理决策所必须的各种有效信息。各职能部门还必须进行广泛且有效的交流。所有MPAcc培养相关人员都必须准确地从上级管理部门获取有效信息,他们必须准确无误地认清自身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定位以及他们所需要起到的作用。所有参与者之间还必须有着合理的传递信息方法。***府、学校和社会之间,MPAcc学员、授课教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之间必须有有效的沟通。
对于信息沟通方面可以从招生阶段与培养阶段分别进行质量保障。首先,在招生阶段,考生需要获取自己目标院校的相关录取信息,只有在获得完整的信息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MPAcc培养单位而言,在招收学员时也应对考生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解,从而确定较优质的学员,待到录取工作完成后,就需要学员与导师之间进行相互沟通,最后MPAcc教育中心会根据学员填写的导师选择情况来最终确认导师的分配。在MPAcc培养阶段将涉及到校内导师、校外导师、MPAcc学员三者间的相互的信息沟通问题,校内导师通过与学员的信息沟通将决定学员的培养计划、研究方向与学位论文的选题等。而学员与校外导师的信息沟通将决定其实习实践的工作地点与性质,这将直接影响学员学位论文的内容选取情况,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其就业的相关问题。由于MPAcc教育的宗旨是将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起来,所以这也使得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二者间的有效信息沟通可以让他们及时地了解学员的状况,同时有效的信息沟通还可以使校内导师的研究方向与校外导师的实务工作很好的结合,这将让学员的学位论文得到更好的指导。对于这两个阶段所产生的信息最终都应当汇集到MPAcc教育中心,并且这些信息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对教师管理、学生工作等信息做相应的记录,必要情况下应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反馈意见调查,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地保证信息的有效沟通,才能保障MPAcc培养的质量。
(五)监督保障体系。在内部控制理论中,监督指的是实时评价内部控制执行质量的程序,这一程序包括持续监督与***评价或者为两者的综合。所评估事件的风险程度决定了***评价的范围和频率。内部控制要想有效运行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的监督是包括管理人员日常监督、审计师和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核查以及管理人员用以自我审核和纠正已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的程序。
通过对MPAcc培养的持续监督活动可以保证其运行质量。监督活动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指的是MPAcc教育中心对研究生培养的监督,同时它也受到学校、学院相关负责人的监督,比如学校、学院MPAcc相关负责人对听课记录、教学评估等资料的检查,以及亲自到堂听课做相应记录。对于这些内部监督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应及时修订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外部监督主要指的是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MPAcc教育资质的评估,学校研究生处对MPAcc教育中心的监督。对于MPAcc培养很多环节而言,需要同时接受校内监督与校外监督,例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监督,它既受到校内导师的监督,也受到校外导师的监督,同时国家职能部门对研究生毕业论文采取抽样检查以此来保证MPAcc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汇报制度将监督活动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报告,若出现情节比较严重的事项,当事人应当迅速报知MPAcc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学校领导。所有监督机制的设立都是为了防止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而仅仅是流于形式。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控制策略
(一)重视全面控制理念。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按照原有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结合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构建出相对***又互相关联的五个质量保障体系。在控制环境质量保证体系中应考虑MPAcc战略目标、治理结构、结构设置以及相应的权责分配,以上所述内容均关系到内部控制成败。风险评估质量保障体系在各培养单位中是相对薄弱的环节,该部分并不是一个***的个体,它更多的是对相关培养过程的细化分析。同时它也是实施具体控制活动的依据与指引,并且它也需要得到相关信息沟通与监督措施的支持。为此,为了保证该质量保障体系的良好运行,应当在相应的MPAcc教育中心下设立风险控制办公室来进行统筹管理。具体的控制活动保障体系应当依据风险评估质量保障体系形成风险控制预案,对具体对象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将可能出现的风险降低到可承受范围以内。该部分主要对招生、培养环节提供更为有效的控制细节、程序和方法。它们决定了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效果。信息与沟通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是及时反馈所出现的问题,纠正偏差。为了更好地控制校内外导师与授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应在MPAcc教育中心设立专门人员记录并统计MPAcc学员对教师不尽职行为的举报信息,并汇报至相关管理部门,这样才能起到更好地实现培养质量保障的目标。有效的信息沟通将保障其他四个保障体系间能较好的衔接,使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得到优化与完善。监督质量保障体系中应以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对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评价、预警与缺陷改进,这将对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控制对象与其本身进行风险水平的控制。全面控制的理念使得MPAcc质量保障体系的控制活动更加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从整体对其进行控制将使控制活动更加高效。
(二)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率。首先,整合现有的监督资源,按MPAcc培养流程来引入内部监督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形成以MPAcc教育中心为主导,同时接受校外相关监督部门和学校研究生处、学院管理部门配合监督管理的模式。其中MPAcc教育中心下还要设立相关部门来分别管理保障教学质量、学位论文质量、实习实践就业质量。该模式的关键在于在研究生处应***设置一个培养质量监督委员会,为了增强其***性,其聘请的监督人员应与MPAcc教育中心没有关联。该委员会将在外部对MPAcc教育中心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定期将日常监督所做记录与MPAcc教育中心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结果对MPAcc教育中心各监督部门进行责任考核,并进行奖惩。其次,各培养单位应积极配合接受教指委的监督,通过参与相关部门的MPAcc教育认证来客观了解自身的MPAcc培养质量情况,并依据相关文件内容来完善自身的质量培养体系,这种评估机制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养单位的声誉,通过这种外部监督方式培养单位将会更加重视自身的质量培养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华宝玉,刘思文,周丹.基于控制论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1):28-32.
节能与环保论文第7篇
生态文明建设;节约型学校;策略
王鹏,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助理
研究员
我国是全球第一个提出生态文明理念的国家。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会议通过决议,以联合国文件认可并支持中国生态文明理念,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之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学校在校园建设与运营维护中做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同时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努力促进自身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单位向节能减排示范基地转变。《意见》还明确提出了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等具体要求,而这正是教育的价值观变革,体现了学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价值。
创建节约型学校是教育系统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促进和保障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节约型学校建设是指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以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建立节约型和环保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同时构建节约和环保文化,培养包括具有节约品行在内的高素质的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
节约型学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节约型学校组织与管理、节约宣传教育、节约型校园建设等具体内容。本文探讨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节约型中小学校建设的几项推进策略。
一、将节约型学校建设纳入学校
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有意识地将节约环保的理念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并在学校***、***、工、团(队)等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中体现具体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总务等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具体措施。
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具体年度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学校应成立包括节约型学校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人由校长或书记兼任)、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小组(由学校总务主管领导任组长,其成员包括教学处、德育处、科研处、总务处等处室人员及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节约型学校建设技术支持(聘请相关专家)的节约型学校建设组织机构,并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相关管理制度。
二、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
校园建设在学校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建节约型学校的关键是节约型校园建设。
目前,学校校园中还存在一些浪费现象。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对北京市中小学开展的调研中,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校园浪费最严重的前三位是:粮食、耗材和水,分别有35%、26%和23%的领导和教师选择此项,三者合计高达84%。学生认为校园浪费的主要问题是纸张和粮食,各有39%的学生选择此项,二者合计高达78%。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校园浪费最严重的地方是办公室(47%的被调查者选择此项)、食堂和教室(分别有20%的被调查者选择此项),三者合计高达87%。
节约型校园建设应遵循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六大原则,并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粮及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使用。
(一)在校园建设规划设计中体现节约环保理念
校园建设关系到学校自身的发展,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基础是规划设计。当前,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扩大、调整、合并、改建、搬迁、新建等契机,积极参与谋划,努力将节约型校园建设理念付诸于校园建设规划设计中。
(二)在校园建设运行维护中体现节约环保理念
节约型校园要落实在设备系统节约的安全实效上,落实在行为节约上。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保障是运行维护。因此,应在对校园内既有建筑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制冷、照明设备和管网进行检修、日常维护、管理等工作中注意体现节约理念,从而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
校园节能。学校是能源消耗型单位,主要消耗电、天然气、煤炭和燃料油等能源。在节能管理监督上,应有制度保障,做到奖惩分明,能耗指标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人,避免流于形式或不能持之以恒;要采用相应的设施设备,注意采暖系统用能的节约、节约空调用电、倡导并鼓励采用绿色照明、提倡开发与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同时,努力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培养全校师生员工的节能意识与行为,使其做到行为节能。
校园节水。学校用水主要包括教学用水、生活用水、校园维护用水等。由于学校人员密集,师生在校时间长,用水量不可小觑。因此,学校领导应重视并发挥其引领表率作用,组织相关人员建立行***管理机构,进行分工管理,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实行责任制;在设施设备方面,能够在保证用水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相应设施节约饮用水、应用节水系统与节水型器具、防止跑冒滴漏和进行水量平衡测试、进行回收利用雨水与再生水;同时,还应注意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培养全校师生员工的节水意识与行为,使其做到行为节水。
校园节材。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是办学条件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资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很多学校办学经费不足,但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学校节材意义尤为重大。应注意学校日常办公的节约,鼓励倡导废旧物品的循环再利用,做到垃圾分类回收与合理化处理、大力倡导实现资源共享。
校园节粮。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面积相对较少,节约粮食与节约能源同等重要。当前,许多中小学在学生用餐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解决粮食浪费问题刻不容缓。应注意制定和完善学校饮食服务部门在食品采购及加工等环节节约的具体措施;特别加强节粮宣传教育,使学生树立节粮意识;同时鼓励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节粮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节约环保意识
与行为
培养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节约环保理论知识,掌握较为系统的节约环保技术和技能,进而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正确的节约观和环保观,养成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增强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节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在中小学开展节约环保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多样。
(一)通过三级课程开展节约环保教育
学科教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节约环保教育的主要场所。中小学各门学科中都或多或少地包含着节约环保教育的具体内容。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对这些教育内容进行梳理,特别关注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与节约环保教育相关的目标要求、学科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与节约环保教育相关的基本要点及学科教材中与节约环保教育相关的具体内容,进而找准切入点,并采用合作、探究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从备课、讲授、作业、考核等多方面将节约环保教育有机融合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国家课程规定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课程,积极整合和优化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创以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地方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强调因地制宜,反映当地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服务。不同地区应结合所在区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点和具体要求,开发具有特色的节约环保教育区域地方课程(教材),开展相关专题教育。
校本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各校应结合自身的特色与实际,组织教师开发节约环保教育方面的校本课程纲要,编写校本教材,指导教师和学生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开展学校特色活动
学校特色活动包括主题教育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参观考察、班团队活动、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活动等课内外校本特色活动等。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节约环保为专题的教育活动,并组织评比或全校展示。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论坛或班团队会;以节约环保为主题的演讲、知识竞赛、技术革新与节水节能小发明、小创造等竞赛;以节水节能等为内容的参观学习交流活动;创建节约型班级、节约型宿舍、节约型团组织、节约型社团活动等。
(三)其他途径
根据节约环保教育目标的要求,学校还应利用多种契机安排具有节约环保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学校所在地乡镇或街道的工作人员,甚至是学生家长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同时,关注开发与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科技馆、水资源博物馆等各类教育基地,对学生专门安排节约环保技术操作观摩活动,现场讲解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
学校还可以通过增加节约环保***书资料的购置,建立“师生员工节约学习网上***书馆”,为师生员工提供节约环保理论著作、法规***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学习资料。并重视校园网的宣传作用,采用网上互动、BBS等方式,建立师生交流沟通的网络渠道。
四、提升教职工节约型学校建设的
能力
师资培训是加强学校教职工能力建设最重要的途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对北京市中小学的调查表明,43.5%的教师没有参加过节约教育培训,仅有27.5%的教师认为能够通过培训获得相关知识,29%的教师认为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自学。因此,有必要通过培训等途径加强教师能力建设。培训可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专题讲座和教育案例相结合,聘请有关专家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进行的系统培训与动员更多的教职员工参与节约型学校建设的讨论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开展相关培训活动。此外,学校还应充分利用购买的有关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节约型校园建设等方面理念的丛书,或发放理论文章,供教师们阅读,或通过网络平台组织教职员工进行学习。
五、加强对节约环保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