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案第1篇
中小学足球教案
教学内容:·
1:利用脚内侧踢、传球、模拟射门
2:继续进行颠、拨、拉、挑球训练
教学目标:通过本训练课的练习,使学生对足球球性更加熟悉,更进一步地掌握足球传递、拨、拉、挑的技巧,激发对足球的热爱,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从小吃苦耐劳的精神。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度。促进学生大、小腿、腰腹肌肉的有序发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增进荣誉感。学会守规则、重纪律,服从裁判等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利用脚内侧正确射门
场地器材:小足球若干、模拟足球墙
教学过程:
1:准备活动
(一)文体委员集合队伍、报数、清点人员、报告老师、师生相互问好。
(二)带领学生徒手操练习。
(三)教师组织学生绕操场变速跑300米。
2:复习颠、拨、拉、挑球练习
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大组列队站立,分别抽2至3名较熟练的同学示范练习,教师巡视并纠正其不规范动作。
(教师复述几种动作的关键性要领)
由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及时指导与纠正痼弊动作)
3:新授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看世界杯足球赛吗?喜欢足球运动吗?足球运动中最经典的什么?(点球大战)好吧,那么,我们今天就都是中国足球明星,来一场点球大赛。
(一)利用脚内侧踢、传球
教师讲解踢、传球动作要领:
要求学生用脚内侧传、踢球时,要根据球的落点,来判断击球的部位,并要控制住击球时的力量,把握球的运动方向。引导学生先进行传球训练,待学生有一定的方向感后,再进行踢球练习。
在操场内分别划两组平行线,其间距5至8米,被分为四组的同学分别站立于平行线外,两两同学一一相对,要求学生利用脚内侧相互间进行传球与踢球训练
(教师在巡视中纠正学生不规范动作)
(二)利用脚内侧射门
点球大战开始啰。
在空墙上画四个少儿模拟球门,在8至10米处点上发球点,要求学生利用脚内侧进行射门训练。
阐述动作要领:引导学生注意舒展的助跑、足球的落点、球的运行轨迹、击球点等等。
(教师做示范性的射门分解演练,抽出3至5名学生练习教师点评)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射门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动作,作出正确的讲解。
整理与放松:
利用轻松愉快的音乐作整理与放松活动。
教学评价:
表扬学生射门优胜者,反馈技艺的掌握情况,提出今后的改进意***。
中小学足球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1.我叫足球教学设计 我叫足球说课稿
2.小学足球训练管理制度范本
3.中小学足球校本教材
4.足球运球技术教案设计
教学教案第2篇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起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没有国外那么普遍,并且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课堂案例教学法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法。
(二)开放教育概述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普遍认为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亨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可以在远程教学、也可以在面授教学的条件下进行,但相对于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更适宜于实现开放教育。
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理念是和案例教学的理念一脉相承的,开放教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能更好地实现“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讲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由于案例素材都是来自于现实,学生通过对案例中所描述问题的分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一种模拟实践,有助于学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是在职学生,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是带着工作中的许多问题走进课堂。案例教学让他们把课堂和实践紧密结合了起来,案例教学既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疑问和难点。
(二)网络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基于网络案例教学的优势与传统面授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相比,其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开放教育大部分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来上学授课,而基于网络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由于没有授课时间的限制,任何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发到讨论区,所以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且可有效解决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时间的冲突。二是学习的灵活性强。网络案例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且讨论的内容都会保留在网上,供学生反复观摩,对案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继续深入讨论。三是互动性好。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不仅可以回答每位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得到学生对案例课效果的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由此,学生的满意度将大大提高。四是对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大。利用网络进行案例教学,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案例教学规模可扩大到约100名学生。
三、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关于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章层出不穷,可是各类文章都是单一针对课堂案例教学,或者是单一针对网络案例教学进行的。但是,在开放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上,我们应该将课堂案例教学和网络案例教学结合进行,使工商管理学科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实施步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堂案例教学的设计
课堂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也有只把案例作为理论的例证使用的。这里我们只对讨论法的实施操作规程作一概括讨论,以便自如地运用案例教学。具体实施案例教学,大致可按如下四个阶段进行。
1.阅读分析案例。案例教学首先是下发或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据该案例教学指导书指导学习者对指定学习的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学习者思考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以8~10人为最佳,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高见,也可将几个有关的问题合起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供大家讨论,还可将自己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分析讨论阶段成员自行做一些简单笔记是有益的,把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合理建议记录下来,对于有纷争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提交到下一阶段进一步讨论。
3.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讨论解决小组讨论阶段各小组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
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具体拟定出课堂教学计划,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4.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评述。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全面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二)网络案例教学的设计实施
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的实现途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或网上协作-案例小结-评价”六个环节。
1.案例。实施案例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在案例的选取与制作中,我们强调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实践性;二是启发性;三是典型性;四是目的性;五是篇幅适中。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案例之后,根据授课的进展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资料素材,并在网上设立教师资料区、留言版、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以此设计学习情境。
教学教案第3篇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案式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学案阅读教材、进行有效自学、***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再进行全班式讨论、甚至争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纠正学生中的错误认识,得到正确的结论。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还有可能生成新的问题,需要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二.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分析了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不同特点后,再让学生观察其***像,并作出分子间的合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像。学生在作***的过程中,不仅知道了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在不同范围内的特点,重要的是加深了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理解,学会如何用***像来表示某个变化的量,这对提高学生用函数***像表达、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三.学情分析:
1、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微观领域的力,学生很难理解大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设计好教科书中的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2、对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像,学生首次遇到在同一坐标系中表达两个方向不同在变量问题,也是思维方式上的一个障碍难点。
四.教学流程:
1.自主学习、完成学案:指导学生围绕学案阅读教材,进行自学,并***完成学案内容。
2.组内交流、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学案内容完成情况,针对不同看法相互讨论并尽量达成一致意见
3.小组展示、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拓展延伸:
4.方法归纳、总结评价:
5.测评训练、巩固提高:通过练习,强化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方法归纳、总结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处理比较好的地方是上述第3个环节。首先检查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
(1)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让学生甲提出一实验现象,提问学生乙:“该现象反映了分子与分子之间哪种特点?”。例如:甲问:“扩散现象”;乙答“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2)根据课本***象和课本“思考与讨论”要求做出的分子所受合力的***象总结分子间作用力的规律:①斥力和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的更快;②当分子间距为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合力为0;③当分子间距小于r0 时,斥力大于引力,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并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④当分子间距大于r0 时,引力大于斥力,其合力表现为引力,并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先减小增大后减小至0;
在这一环节重点讨论了分子所受合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规律。
然后针对本节重点和难点,我进行了以下设计:
(3)根据大家总结的规律再作出分子间作用力的***像
多名学生展示并进行评价:略
问:“怎样可以又快又准地作出分子间作用力的***象呢?”
学生归纳作***的要点:①当r= r0时,斥力和引力大小相等。②斥力和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③分子所受合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规律。
(4)分组实验:拉断绳子,体会分子间的引力作用。拉断的绳子不能再复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范围。
(5)新生成的问题:①分子间的合力什么时候最大?②r0大概是多少?③从***象来看,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将趋近与0,那大致到什么位置分子力接近与0呢?
这些新生成的问题留待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下节课给出结果。
五.反思与总结:
1.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充分发挥学案的功能,真正做到"不学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就可以杜绝以往填鸭式的满堂灌模式,彻底还给学生学生学习的权利。
2. 《学记》中早就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让学生通过小组甚至在全班范围内进行相互交流,我认为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
教学教案第4篇
教
案
课程名称:
哲学
任课班级:
19机电汽车
系
别:
机电
任课教师:
任教时间
2019.2——2019.7
**省**技师学院
第1次
课程名称:哲学
任课教师:
2019年12月6日
课题:专题七从“谁是手机的奴隶”案例来揭开科学技术哲学的面纱
课次:
7
学时:2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
师生互动
多媒体演示
***操作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帮带与竞赛
技能考核
作品评比与展示
其它
√
√
√
√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相关故事,对科学技术哲学的涵义有初步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技能目标
在生活中运用哲学思考
情感目标
在生活中如果遇到重度依赖手机、消费借贷、学习等困难的时候,能够正确的应对,并且给出自己思考评价。
教学重点:
科学技术哲学相关理论
教学难点:
学生讨论、思考科技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组织教学5分钟、课程引入5分钟、讲授新课60分钟、练习与指导100分钟、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
课后记:
系主任审核意见:
签名:
日期:
备注:
每门课程均需填写教案首页,每一次课一页,期末装订好后交教务处归档。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准备
备现场:事先和机房管理人员沟通,教学网络是否通畅,检查安装软件的版本,检查教学辅助软件安装情况;
备教材:采用自编教材(讲义)为主,外购教材为辅;
备学生:本次上课的学生是19级新生;
备教法:案例分析,讲解分析结合,注意把握节奏;
备资料:提前将讲义学习资料发给学生,提醒学生安装。
二、
组织教学
与学生互相问好,清点学生人数,观察学生总体情况。
三、
新课讲授(根据授课内容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教学方法
设计意***
板书设计(在多媒体课室上课必须在此项需填写内容)
课程引入
***片案例讨论。
提问3-5名学生;
让学生谈谈对手机的态度?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问答。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
任务一:科学技术哲学的内容
介绍
1、什么是科学哲学
2、什么是技术哲学
3、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
教学方法:教授
教学目的:对科学技术哲学相关知识了解
科技哲学
任务二:讨论
讨论:
要是一年不让你用手机,你会怎么样?
提问3-5名学生;
让学生谈谈离开手机后会怎么做。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问答
教学目的:学会思考。
任务三:案例讨论:
对大学生为还网贷卖***的看法
思考与讨论:
如何看待大学生为还网贷卖***?。
提问3-5名学生;
让学生谈谈对社会现象的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问答
教学目的:科技发展的两面性
任务四:励志故事:苏格拉底的苹果
苏格拉底的苹果的案例讲授不要相信所谓的经验,只有开始怀疑的时候,哲学和思想才会产生。。
提问1-2名学生;苏格拉底为什么这么做?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问答
教学目的:引发学生***思考,自己判断。
怀疑与哲学
任务五:课后思考:学问至境:知道自己不知道
苏格拉底、牛顿、安德烈等名人对待知识的态度
课堂后思考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能回顾课堂知识,并查阅相关材料。
四、
小结
对本次课的五个任务的练习情况,重点与难点进行小结。
五、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学问至境:知道自己不知道
六、
机房课室、下课
关闭电脑;
教学教案第5篇
【关键词】教案;变;学案On "teaching plan" change "study case"
【Key words】Lesson plan; Variable; Learn case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知识,让学生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可近几年来,教师迷惑了。在偏僻的乡镇学校,教学质量在直线下降,与城市的距离更远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句话,教学方法落后了。那古老的注入式教学法已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了。
刘国正先生说:“教学方法要求活。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作为一名执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感到确实如此。语文课要求活,只有把课教活了,才有语文课的高效率。为了把课教活,教者就必须注意在教学中开拓联想,时时点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给学生空间、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去展示、去想象、去飞翔、去创新、去成长。
为此,教案变学案就尤为重要。太谷的“以学定教,学案导学”值得借鉴。
众所周知,教师上课要备课,备课要写教案,这个本来起“备忘录”作用的教案,却被教师私秘化了。教师备课时常常根据教材内容单方面为自己怎么上课进行设计,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而且教学过程养成了死守教案的习惯,何时把教案上设计的程序演练完毕,这堂课就算完成任务。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教案已经化成捆绑教师手脚的绳索,教案不改,教学活动就没有生气和出路。而“学案”则不同,它是针对学生学习需要,特为学生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案,它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对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明确的要求,上课前要求学生按照“学案”上简明扼要的目标提示、教学要求、学法指导,进行预习和自我检测,这样,学生上课就不是只带着两耳去听课,而是带着问题进课堂,有目的、有计划地去交流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费时少,效果好,学有所得,生动活泼,课堂教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学案”具有两重性: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是“教与学合一”的方案,这种方案克服了教师单方向的缺陷,也避免了学生单方面学的不足,它将教与学融为—体,可取得教与学的双赢效果。
1教案变学案,教学的立足点变了
立足于教师的教还是立足于学生的学。传统教学观立足于教师的教,视教师为知识的唯一拥有者,课堂教学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学案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学,视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想学、能学、会学,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学案教学给教师的定位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职责是让学生自己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心,教会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破疑解难。
2教案变学案,备课的角度变了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环节。过去备课是教师单方面备教材、备方法、写教案;学案教学备课是教师、学生双方都备。教师备课不是写教案,而是写学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方法去设计,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写学案;学生备课是根据学案设计充分预习,为带着问题到课堂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做准备。由此可见,教师备课的着力点是为学生编写—个有用有效的“学案”,学生备课的着力点是如何用好“学案”;教师把“学案”当作学生过河的桥,给学生攀登知识、发展能力铺路搭桥;学生把“学案”当作攀登知识的阶梯,一步一个台阶,由易到难,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低效学习到高效学习,沿着“学案”设计的目标,到达知识的彼岸。
3教案变学案。上课的支撑点变了
教学教案第6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案设计;计算机基础教学
0.引言
对于一名大学教师而言,教学工作是首要工作,是其在学校的立身之本。一方面,很多学校都建立了教学评估机制,由学生评价教师上课水平,而且这种评价将直接影响教师个人的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另一方面,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讲好课和培养好学生也是教师自身的职责和内在的愿望。如何做好教学工作,是值得每一名大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般来说,大多数教师虽然在各自的专业方向上是专家,但是在教学上可能并不擅长,尤其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非常缺乏教学经验。事实上,很少有教师接受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对于如何授课,全凭个人的摸索和钻研。笔者也曾经经历过那个阶段,在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时,由于缺乏经验,不知如何上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念讲义,结果可想而知。经过数年的学习和钻研,终有小成,在教学工作上做出了一些成绩,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愿与各位读者分享。
1.课程定位
教师在承担一门新课教学,准备具体的授课内容之前,首先要了解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例如,该课程是大学几年级的课程,有哪些前置课程和后继课程,每周的授课学时有多少,有无实验课时等。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它没有前置课程,后继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实践等。
其次,教师要深入了解课程的授课对象。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任何一堂课,任何一部分内容,都有难易、深浅之分,而且讲课的速度也很有讲究,对于其中的分寸把握,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背景的情形下才能定夺。另外,学生的基础构成往往不是单一的,既有基础较好的,又有基础较差的,这就增大了授课的难度。
如何了解授课对象的背景呢?一个简单的做法是课堂调查。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在第一堂课上,笔者都要进行一个调查,将所有学生按照编程基础分为4类,然后进行统计。学生编程基础调查结果如***1所示。
在充分了解课程定位和学生特点之后,我们就要为该课程制订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个人的观点是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标,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学生的特点是善于学习C语言的语法知识,而且对一些琐碎的语法细节很感兴趣,但是在解决实际编程问题时能力明显不足,教师在课堂讲解一些算法设计方面的内容时,学生也表现得很吃力。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制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包括自学能力、算法分析和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设计
每一门课程都有大量内容,而学时数有限,因此什么内容该上课讲,什么内容应由学生自学,什么内容该重点讲,什么内容应一笔带过,这些都是教学内容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由于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算法设计能力,因此教学内容要进行相应调整,少讲知识型内容,多讲能力型内容。在课程安排中,C语言的语法知识只占课程内容的1/3左右,而编程案例则占课程内容的2/3左右。这些编程案例并不是一些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例题,即为了演示某个语法(如for语句)的使用方法而引入的小例子(代码量只有几行或十几行),而是精心设计的、具有一定难度和工作量的例题,如猜数字游戏、八皇后问题、证券数据文件格式解析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编程案例,向学生讲解问题分析和算法设计的过程。
教学内容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制订教学大纲,每一章、每一堂课讲什么内容,讲多长时间,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都要详细列出来。教师在制订教学大纲时要注意,课程内容一定要主次分明,多讲重点和难点,少讲简单的、学生自己就能看明白的内容。另外,课程内容要有创新,教师需根据课程的目标和自己的理解引入新的内容,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他人的教学大纲。
3.教案设计
在明确了课程定位,制定好教学大纲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行教案设计,这是创建一门新课程的最主要工作。这里主要讨论3个方面的内容:材料搜集、融会贯通以及教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方法。
3.1材料搜集
教案设计的第一步是搜集材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在开设一门新课时,如果要从头开始一页一页地设计PPT,那么会非常困难。毕竟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时间也有限,如果每一页PPT都要亲自从头开始设计,那么既耗费时间,效果又不一定很好。教案的制作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搜集尽可能多的相关课程资料,如课件、参考书和习题等,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制作出高水平的课件。对于笔者而言,在开设一门新课前,要专门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搜集相关材料。材料的来源很多,一是来自于其他教师,包括校内和校外承担相同课程教学的教师,可以向他们索取;二是互联网,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来源渠道,互联网主要有两个用途,不仅可以搜索国内外其他大学的相关课程,而且可以作为教师学习的知识来源,如我们在学习一个新概念时,可以到维基百科等网站查询。
如何系统地搜索国内外其他大学,尤其是国外知名大学的相关课程呢?笔者的做法是构建一个国际知名大学列表,然后用搜索引擎搜索每所大学计算机系的主页,该主页中一般会有一份课程列表及每门课程的描述信息,笔者通过这些描述信息找到所需课程。例如,http://www-cs.stanford.edu/courses上的内容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课程安排。每门课程都会有一个课程主页,上面有该课程的所有资料,包括教学大纲、PPT课件、作业安排等,可以对外公开和免费***。
3.2融会贯通
在材料搜集工作完成后,教师手上会有很多课件、习题等原始材料,但对于这些材料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使用,因为没有任何一份课件是完美的,而且即使是一份好的课件,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它,那么讲出来也会变味。事实上,即使是同一份课件,不同教师讲出来的效果也完全不同。在材料搜集工作完成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归纳整理或深加工这些材料,将他人的、零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自己特有的课件。笔者的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东拼西凑法和加工改进法。
所谓东拼西凑法,即对不同来源的课件片段进行归纳整理,以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具体来说,在讲授某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设计好这部分内容的组织结构,即分为哪几小块,每一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然后在具体实现时,针对每一小块的内容选择不同课件。打个比方,如果教师自己设计的组织结构是骨架,那么他人的课件片段就好比是血肉。
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的for循环语句为例,笔者首先设计好相应的组织结构,即for循环的语法、for循环使用方法举例和for循环编程举例3部分内容;其次,在原始材料中查找每一小块内容,看看哪一个课件片段写得最好,便采用它。这样,每个部分都是优中选优,不仅能够保证质量,而且使得各个部分之间有了紧密的逻辑联系,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所谓加工改进法,即该案例最初来自于他人的课件,题目很好,但内容写得不是太好,此时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成为一个更好的例子。例如,在笔者的课件中,有一个求PI近似值的编程案例,该案例最早来源于他人的讲义,但写得过于简单,只有问题描述和源代码。这显然不符合教学要求,因此我们对它进行改进。首先是问题分析,我们将该案例分解为几个小问题,然后研究其中的规律;其次是算法设计,描述解题的基本思路;第三是编码实现,如何把算法转换为相应的代码;最后是运行结果分析,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题。这样就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事实上,经过改造之后,该案例已经面目全非了。
3.3教案设计的要求和方法
有了各种原始素材以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教案设计和课件制作,以下是教案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方法。
1)组织结构清晰。
第一个问题是组织结构,设计教案要求各章节结构清晰,各部分内容之间前后关联、逻辑性强、一环套一环。
以笔者承担的另一门课程操作系统教学为例,存储管理一章的章节结构如下:单道程序存储管理、分区存储管理、页式存储管理、虚拟存储技术、Linux的存储管理。所谓存储管理,即把程序装入计算机的内存中运行,如何装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内存中只装入一个程序,即单道程序存储管理,但问题是每次只能装一个程序,而现代操作系统要求同时有多个程序运行,因此改进的方法就是分区存储管理,把内存分为若干个块,每个块装一个程序;然而这样又有问题,即分区的大小不好确定,如果太大了会浪费空间,如果太小了又装不下,因此提出页式存储管理,把内存分为很多个格子,然后把每个程序装到若干个格子中。这样还有问题,即程序的大小必须小于内存,否则就装不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章又提出虚拟存储管理。最后是一个具体的虚拟存储管理的例子,即Linux存储管理。总之,每个章节的内容是前后相关联的,一环扣一环。
另外,对于每个章节的每一部分内容,我们在设计时要有一个固定的套路:Why-What-How,即为什么要引入该内容?该内容是什么?如何使用?例如,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函数一章,我们可先讨论为什么要引入函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然后讲解什么是函数,C语言中的函数与数学函数的区别;最后讨论如何使用函数,包括函数的定义、声明和使用。
2)案例教学。
在教案设计中,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将需要讲授的知识融入案例之中。案例教学可以实现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并不是为了演示课程的某一小块内容而引入的简单的小例子,而是精心设计并且具有完整内容的一个整体。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一般来说,一个案例需要具备以下4个特点:(1)具有一定规模,考查多个知识点;(2)具有完整的内容,包括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编码测试、题后讨论等多个环节;(3)具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4)生动有趣,能吸引人。例如,猜数字游戏是笔者课件中的一个案例,该案例可描述为:电脑随机产生一个数字不重复的四位数,由玩家来猜,每猜一次,电脑将显示形如*A*B的结果,A代表位置正确数字也正确,B代表数字正确但位置不正确,总共有10次机会。
这个案例来源于真实的游戏,一些手机、PDA等终端设备上都有该游戏。该案例一方面具有趣味性,学生对游戏都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又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该案例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技术问题:(1)如何随机产生一个数字不重复的四位数;(2)对于一个四位数,如何把它的每一位数字拆分出来;(3)对于玩家猜测的一个四位数,如何计算相应A和B的数量?
在课堂讲解该案例时,我们会从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编码、测试和题后讨论等多个环节逐一细述,针对这一个案例大概需要讲解35分钟。
3)启发式教学。
在教案设计中,启发式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事实上,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条件就是学生的参与;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要注重引入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启发式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对于一个待讲解的内容,教师尚未细述,而学生已经给出了答案。
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在讲授存储管理一章时,我们不会直接讲述相关内容,而是先提一个问题,即如何实现多道存储管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描述:给定一块内存空间,需要在里面装入多个程序并运行,在这种情形下,如何进行内存的分配、回收和管理。这种启发式问题的意义在于:由于相关的内容尚未讲解,学生没有任何先验知识,也就没有思维定势。这时,学生就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换位思考,即如果我是操作系统的设计者,该如何解决此问题?这种积极思考的状态非常难得。事实上,在经过思考以后,学生都能有想法,而且这些想法与真正的存储管理方法非常接近,基本上每一种存储管理方法(如分区存储、段式、页式等)都会有学生想到。这样,等到教师真正讲解这些内容时,学生就更容易产生共鸣。
4)教学方法创新。
在教案设计中,任课教师要结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提出新的适合于该类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所谓编程,输入是文字形式的问题描述,输出是源代码。整个编程的过程可以分为3个步骤,即问题分析、算法设计和编码。对于每一个步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在问题分析环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案例掌握基本问题分析技术;在算法设计环节提出编程模式概念,类似于武术中的“套路”,它是自顶向下程序设计技术的一种具体实现;在编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训练系统。
总之,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我们将编程的过程分为3个环节,然后对于每个环节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这就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
5)内容生动有趣。
教案设计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教学内容一定要生动有趣。一般来说,一次课往往有3小节(至少2小节),每小节45分钟。教师可以换位思考一下,这样长时间坐在座位上,是很容易疲倦的。如果授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那就更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教学内容一定要生动有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并给学生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才能令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方法一是用生活中的例子类比,把单调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形象的内容。例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递归的概念比较难懂,但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他说,从前……”。这个故事正是递归的一个典型例子。
再如,操作系统课程的虚拟存储管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太好理解,笔者首先给学生看卓别林的电影“马戏团”中的一个镜头,一位魔术师在表演大变活人的魔术。有一个柜子,放在一张桌子上,柜子开始是空的,然后魔术师一拉门,走出来一个人;把门关上,再一拉门,又走出来一个人。柜子看上去很小,似乎只能装一个人,但为何装了那么多人呢?谜底是柜子虽小,但它下面的桌子很大。开始时,所有人都躲在桌子里,然后轮到谁出场,谁就爬到柜子里,这就是大变活人的秘密。虚拟存储管理技术采用的也是类似的思路。柜子好比是内存,内存比较小;桌子好比是硬盘,硬盘比较大。在开始时,整个程序存放在硬盘上,然后要用到哪部分,就把哪部分装入内存,这样小内存就能运行非常大的程序。这就是虚拟存储管理技术的基本思路。
方法二是风趣幽默、寓教于乐。例如,函数这一章有一个知识点:在调用函数时,参数的传递是单向的值传递,只能由实参传给形参,而形参不能传回给实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这个知识点,笔者例举如下函数参数传递是单向值传递的程序段。
学生看过这个例子后,往往会心一笑并记住了相应知识点。
方法三是***片和动画的使用,所谓一***胜千言。例如,汉诺塔问题是一个经典的递归算法题目,说的是在一座寺庙里,有3根柱子,有一位僧人想把一根柱子上的64个盘子移到另一根柱子上,在移动时必须遵守几条规则。在讲解这个例子时,教师如果用语言或文字描述,会非常繁琐而且说不清楚,但如果通过制作一个动画以演示移动的过程,那么会非常直观。笔者制作的汉诺塔问题动画演示如***2所示。
4.课堂教学
教案设计完成后,下一个环节就是课堂教学,这也是一门课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以下讨论3个方面的问题:教师的状态、课堂交流以及辅助工具的使用。
4.1教师的状态
在授课时,教师的状态最为重要,直接决定课程讲授的成功与否。如果教师不在状态,那么再精心设计的教案也无用武之地。
教师首先要声音响亮。一方面,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声音要足够响亮,让所有人都能听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气势,让学生觉得教师很投入、很有激情,而这种激情会感染学生,使他们也兴奋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除了声音要响亮,还要有适当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往往比言语内容更能传递信息,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要处理好授课内容与PPT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最忌讳的一种上课方式就是照本宣科式地念PPT,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导致课程教学的失败。
4.2课堂交流
在授课时,课堂交流也非常重要。任何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要充分。课堂交流有两个目的:首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毕竟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如果学生不参与或者消极应付,那么就失去了课程教学的意义;其次,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当前状态,学生是否已听懂,听懂了多少,然后教师根据这个状态调整授课进度。
课堂交流的形式包括3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在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安排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和使用这些方式,让课堂交流更加充分。例如,在讲授很多知识点时,对于一些小问题,笔者会故意将答案从PPT中抠掉,然后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看他们能否做对,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有时笔者还会在课件中设计一些小陷阱,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在讲解if语句的用法时,笔者这样设计教案:首先介绍if语句的语法“if(E)s;”,其含义是如果表达式E的值为真,则执行语句s,否则什么也不做;随后笔者会给出如下一个if语句例子。
if(temperature>38)
printf(“你发烧了\n”);
printf(“速去医院\n”);
每当讲到此处,笔者会故意停顿一下,然后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确实在认真听讲,那么必定会有人站起来,指出该例子是错误的。
4.3辅助工具的使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目的是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示相应内容。事实上,如果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上很长一段时间,那么不管他讲得有多么精彩,学生也容易困倦,尤其对于理工类课程更是如此。如果每隔一段时间,教师能够进行实物演示。那么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介绍基于分治策略的递归算法时,我们先用文字形式介绍这部分内容,但这样给学生的印象不深;随后我们便拿出一个道具,即俄罗斯套娃。所谓俄罗斯套娃,即6个外形完全相同但大小不一的洋娃娃,小的装在大的里面。俄罗斯套娃与基于分治策略的递归算法基本原理类似,有了这样一个道具以后,学生对基于分治策略的递归算法印象就更深刻了。
此外,程序设计类课程经常需要编写程序。如果这些程序是以静态的文本形式放在PPT中,那么就有些单调和枯燥;因此笔者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个辅助工具就是Visual Studio编程工具。对于课件中的编程例题,我们经常把代码从PPT中摘出来放在Visual Studio中,进行现场编译、链接、调试和运行,随时有问题随时改进,这样课堂氛围会更好。
教学教案第7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学案教学
【中***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05-0077-3
1 选题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03)的要求之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
在以英语为外语的教学背景下,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一条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以江苏高考英语试卷为例,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题目分数比重占整个卷面总分的50%以上。如何高效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规范办学向英语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课堂教学质量不下降,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再提高,这就要求师生努力创建高效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中心(teacher-centered)的传统学习模式必须转变成以学生为学习主体(learner-centered),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信息、掌握要领等新的学习方式。于是,我校就提出“以学案代替教案,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自主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课题研究。
2 学案及学案导学的概念
学案及学案导学的定义虽不相同,但所表述的涵义是相同的,如:
“学案就是学习的方案,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制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学习材料。”“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通过教师的调控,突出学生自学,有效发展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教学体系。”(赵加琛、张成菊,2009)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编制的学习活动方案。”“该方案有目标、重点难点、探索过程、学法指导、测试、反馈等环节。”“学案导学充分体现教师是研究者,学生是探索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达标’为目标的教学行为。”(光、陈启胜,2000)
“导学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媒介,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等功能。”(任长松,2003)
3 理论依据
学案教学可以得到下列教学理论的支撑:(1)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2)布鲁纳的发现法(Discovery);(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4)***式理论(Schema)等。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发现法强调如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最近发展区理论首先提醒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编制出科学的学案,同时帮助教师如何做好指导者,即如果学生所学内容在他们已有的发展区内,那就应该使学生通过自己先自学来完成;如果所要学内容超出了他们现在的发展区,这就需要教师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完成学习。而***式理论则是帮助学生在自主阅读时采取两种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即“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式。有了以上理论的支持,课题研究就有了方向。
4 研究设计
4.1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方面:
(1)自主阅读学案的编写与设计。
(2)实施学案后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3)学案导学教学效果的检验。
4.2研究假设
学案导学改变了传统的“教案式”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阅读)能力。
4.3研究方法
“学案导学”为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应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受试者(subject)为我校高一、二年级全体学生,在同类性质、同水平的班级中随机抽取“试验组”和“控制组”,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前测等行动研究,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一学期后(共四学期),进行问卷调查、后测,分析、讨论,作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4.4研究工具
学生问卷调查表,教师问卷调查表,前测、中测、后测试卷,数据收集整理SPSS文件包,英语阅读教材。
4.5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进行调查,建立初始数据;(2)实施学案导学的教学;(3)阅读能力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4)数据的处理、分析、评价和课题研究结果的报告;(5)反思及进一步完善阶段。
4.6研究时间
2009年2月10日至2010年10月31日。分为三个阶段:(1)2009年2月10日至4月10日为准备与前测阶段;(2)2009年4月11日至2010年4月10日为实验实施和中测阶段;(3)2010年5月10日至2010年10月31日为实验实施和后测、分析、评价阶段。
5 实验取得的成效
本课题实验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一)教师教学行动方面
(1)增强了教师的“研学”意识。实验前的教学研究,教师的备课重点是研究“如何教”,即教师备课的重心是如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知识,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试验后,教师关注的不再是自己“如何教”,而是学生“如何学”,研究学生的学情、学法和心理状态以及研究课内如何让学生高效学习、高质量学习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
(2)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实施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单打独斗”行为的发生。教师自发地形成合作,合作编写导学案,在备课组集体教研中互相讨论并修改导学案,整合了各位教师的资源,大幅度缩小了因教师的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教学效果的差距;而且,对那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组内合作可以让他们尽快融入集体教研活动中,得到快速成长。
(3)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课题研究能力。为了设计出科学合理、适用有效的导学案,教师必须分析学情,研读教材与课程标准,精心选择素材,合理设计与编写学案。这一过程激发了教师的灵感与创造性,提高了教学预见性,自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利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教师学会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与讨论,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活动有序又高效,从而提高课堂管理与驾驭能力。总结评价导学案教学工作的成效,不断反思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研究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需要老师深入课题研究,通过实验不断升华点滴经验,使学案教学更科学、更适应学情,从而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4)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必然带来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课前的自主探究(Exploration)一课上的讨论(Discussion)一展示与交流(Display and Communication)一课中的教师点拨与归纳(Instruction and Summary)一课末的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pand),突出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促进了英语阅读教学向优质教学的发展。
(二)学生学习行动方面
(1)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为了完成阅读任务并在班集体前展示,主动查阅资料,主动咨询老师、同学乃至家长,商讨问题,求证答案等。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讨论气氛浓烈,再也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或他人的解释。
(2)阅读能力与交际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几个学期的实验与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高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
(3)自学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借助学案上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内容的指导,学生经自己的努力,***完成阅读任务而获取知识,通过***思考和个性化的理解,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并对阅读材料中的观点或思想提出质疑或给出自己的观点。
(三)阅读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