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篇1
1.1充分认识肺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尤其是肺外表现及早期转移症状
1.1.1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
可表现为头痛、呕吐、偏瘫、脑神经***等神经系统症状,因肺组织血管丰富,癌栓可经肺静脉进入体循环,经颈静脉或椎动脉上行到脑组织后形成转移灶,或由椎静脉直接进入颅内。肺癌转移发病率高,居颅内转移癌第一位,[1]在无肺部症状而以脑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肺癌极易造成误诊。
1.1.2脊髓转移
通过血行转移到脊髓,产生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因部位不同出现相应表现,如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腰腿痛,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脊髓引起截瘫等。
1.1.3骨转移
好发于胸椎、腰椎、骨盆、四肢长骨等,由于骨质和骨膜破坏可造成局部骨病及病理性骨折,易与骨关节病混淆。
1.1.4肝转移
可有厌食、肝区疼痛、肝大、黄疸和腹水等,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
1.1.5其他部位转移:
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1.2肿瘤局部扩散引起的症状需与下列相关疾病相鉴别
①压迫喉返神经、声音嘶哑、喉炎等;②压迫食管、吞咽困难、食管癌等;③压迫上腔静脉、头面部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等;④压迫气管、呼吸困难、哮喘等;⑤压迫肋间神经、胸痛、心绞痛等;⑥压迫臂丛神经、上肌痛、肩周炎等。
1.3癌组织引起其他系统的症状
1.3.1骨关节病变
因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致骨骼发生增生,杵状指及肥大性骨关节病等,多见于上下肢长骨远端。
1.3.2男性发育
分泌促性腺激素所致。
1.3.3还可出现神经肌肉病变;稀释性低钠血症;类癌综合症等。
2需要普及肺癌的防治知识,患者有任何可疑肺癌症状时能及时就医
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或可疑征相时,宜定期进行防癌或排除癌肿的有关检查。特别对40岁以上长期重度吸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2],应作为可疑肺癌对象进行相关检查:无明显诱因的刺激性咳嗽持续2~3周,***无效;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质改变;持续或反复在短时间内痰中带血,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的肺炎,特别是肺段性肺炎;原因不明的肺脓肿,无中毒症状,无大量脓痰,无异物吸入史,抗炎***效果不显著;原因不明的四肢关节疼痛及杵状指(趾);x线片上有局限性肺气肿或段,叶性肺不张;孤立性圆形病灶和单侧性肺门阴影增大者;原有肺结核病灶已稳定,而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者;无中毒症状的胸腔积液,尤其是血性,进行性增加者。当然也应注意青年人肺癌的可能,有报道青年人肺癌的患病率为1.2%~4.8%[3]。
3拓宽思路,对病史采集及查体需全面
当诊断为其他疾病***无效时,要及时行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CT,纤支镜,痰脱落细胞检查,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淋巴结穿刺,肺穿刺,胸膜活检等,必要时需动态观察并复查对比,以便发现肺部较小的病灶。
总之,由于肺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故临床医生必须警惕肺癌早期症状及肺外表现,注重相关检查,以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参考文献
[1]温珍平、冯铁虹.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支气管癌[J].临床误诊误治,2001,14(3):189.
临床诊断篇2
在过去的35年中,骨肉瘤的临床诊断有了长足的进展。这种进展的最重要的的后果是使骨肉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由过去的20%左右提高到今天的接近80%。因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近年来骨肉瘤诊断中的重大进展,提出20世纪的骨肉瘤诊疗模式。
1骨肉瘤的X线平片诊断
对大多数病人,X线平片基本可以作出诊断,其基本X线征象如下:(1)瘤骨:瘤骨是X线诊断骨肉瘤最重要的本质性依据,有3种主要形态:①象牙质样瘤骨,密度最高,边界较清楚,多见于髓腔内或肿瘤的中心,为分化较成熟的瘤骨;②棉絮状瘤骨,密度略低,边界模糊,如棉絮样,是分化较差的瘤骨;③针状瘤骨,自基底向外,垂直于骨皮质生长,可呈针状、放射状、毛刺状、胡须状或曲卷交叉状。其形成是肿瘤向软组织浸润发展时,供应肿瘤的微血管垂直于骨干生长,因而在血管周围所形成的瘤性骨小梁也垂直于骨干,常见于分化较差的瘤骨区和骨外软组织肿块内。(2)局限性溶骨性破坏:早期表现为干骺端松质骨的虫蚀样破坏区,病变可沿哈氏管蔓延形成1~2cm长的纵行透亮区并逐渐融合扩大形成大块骨质缺损,广泛性的溶骨性破坏极易造成病理性骨折。(3)骨膜反应:肿瘤刺激骨膜增生,可表现为日光放射状、花边状或混合存在,肿瘤侵入周围软组织中可形成软组织肿块,此时肿瘤上下边界附近的残留骨膜反应呈三角形,称为Codman三角,Codman三角虽是骨肉瘤的常见而重要的征象之一,但亦可见于其他肿瘤(如骨纤维肉瘤、尤文氏肉瘤)或病变(如骨髓炎、佝偻病等),故并非骨肉瘤的特征性表现。(4)侵犯骨骺和关节:骨肉瘤一般不侵犯关节,在骨骺板未愈合前骨肉瘤为软骨所阻,不侵犯骨骺,但也有作者认为骨骺并不能作为防止肿瘤扩展的屏障,通过核磁共振的检查可以准确的判断肿瘤侵犯骨骺的情况。
2骨肉瘤的CT诊断
CT的优点是具有横断面成像功能和高密度分辨率,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骨肿瘤的诊断,而且对于估计肿瘤的恶性程度,术前手术范围的确定都有一定的价值。CT检查所显示的征象与X线平片大致相同:①肿瘤骨:形态多样,可呈点状、斑片状、针状,且同一病人可同时出现不同形态的肿瘤骨;②骨质破坏:可表现为虫蚀状、斑片状缺损,其内为软组织密度影充填,边界不规则,增强扫描有时可见不规则强化;③骨膜反应:常表现为弧线状高密度影,与骨皮质平行并间以狭细的较低密度影,Codman三角在CT表现为越远离肿瘤中心骨膜反应越淡薄,越近肿瘤中心骨膜反应越明显,并在肿瘤中心处突然中断,中断处可见肿瘤组织充填;④软组织肿块:在CT表现为骨破坏区和骨外软组织内中等密度的软组织块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CT的优点在于可能发现部分平片不能发现的征象:①肿瘤的边界:肿瘤边缘可光整或不规则,与髓腔的界限清楚,增强扫描可以见与软组织的清晰界面,在判断髓腔浸润方面,CT优于X线平片,常表现为髓腔内低密度脂肪组织为软组织代替;②肿瘤组织密度结构:坏死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内的不规则低密度区,出血表现为肿块内片状高密度影,部分病例可以出现液2液平面;③肿瘤侵犯邻近血管:表现为肿块紧贴或包绕血管,增强扫描血管明显强化,故较平扫易于辨认;④肿瘤侵犯关节:表现为骨性关节面破坏,边缘不规则,关节间隙增宽及软组织肿块充填等征象。此外,CT更易于发现跳跃性病灶,常表现为患骨或邻近关节对侧骨端髓腔内的圆形、类圆形略低密度病灶。CT的缺点在于评价软组织或骨髓受侵情况不如MRI;不能摄肢体纵轴像,所以在全面评估骨肉瘤的范围方面也不如MRI。
3骨肉瘤的MRI诊断
多数骨肉瘤在T1加权像上呈不均匀低信号或混杂信号,T2加权像上呈不均匀高信号,边缘清楚,外形不规则。肿瘤骨在T1及T2加权像上都表现为低信号,出血则表现为圆形或斑片状短T1及略长T2信号。液化坏死区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可形成液-液平面。
临床诊断篇3
仅鉴临床参考:
一、仔细观察。真心沟通。在小儿因腹痛来就珍时。对医生有一种惧怕感. 如果遇到配合的小儿阳性体证易获得.可有些怕生人更怕医生.所以遇到这样的患者.不要急待去给患者检查。先让患儿适应下环境。或先看别的患者。如果同时有配合的患儿看病时。先给配合的患儿检查。让害怕医生的患儿观察.待其消除心理恐惧感。另外医师在检查之前。仔细观察患者的各种举动。只要仔细观察患儿的表现和举动。往往也能提供些临床资料。如植物皮壳致直肠阻塞出现的腹痛。患儿常在腹痛时,往***处抓挠。如由消化不良造成腹胀的患儿。常用手去摸自己的小腹。如胃痛。患者常用手捂住上腹。如患儿的不配合检查。医生门先和家长唠嗑和戏逗患儿做到真心沟通。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如果患儿仍不配合。可让其母亲给患儿喂奶。医生在患儿背侧进行检查。手法要轻。手不要过凉。以免刺激患儿。造成患儿惊恐。
1、 腹痛分类:
一般小儿腹痛分为四大类,既功能性腹痛,机械性腹膜炎性腹痛,药物副作用引起的腹痛,在诊断上首先判断是哪一类的疾病,下面就常见的四类腹痛分述如下:
1.1 功能性腹痛:所谓功能性腹痛是指婴幼儿消化道功能紊乱所致,无器质性改变,多见肠痉挛,消化不良和腹胀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性腹痛。
1.2 机械性腹痛:是指肠道受阻,而影响肠功能的正常蠕动所造成的腹痛,多见蛔虫性肠梗阻,肠套叠,胎粪性腹膜炎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还有少见的腹腔畸胎瘤压迫肠管而致肠蠕动的改变,也可出现腹痛。
1.3 炎症性腹痛:是由于肠炎所致的腹痛,在临床上较多见,如急性肠炎,菌痢。胆道炎症及小儿阑尾炎,小儿胰腺炎,腹腔内脏器损伤与破裂等等。
1.4 药物性腹痛:药物性腹痛是因某种药物的副作用,对胃肠道刺激而引起的腹痛,如大环内脂类药物,还有部分中药制剂而引起腹痛。
另外还有个别患儿大叶性肺炎及胸膜炎也可出现放射性腹痛,在临床上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有个别患儿腹部受伤也出现腹部疼痛较少见。
2、 腹痛性质分类:
小儿腹痛的性质大体分为:持续性腹痛和阵发性腹痛。持续性腹痛,患儿一般哭闹较轻,而阵发性腹痛出现问题性苦恼严重。
2.1 持续性腹痛:此种腹痛多见消化道炎症,如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胃炎,某种药物的副作用而致的刺激,胎粪性腹膜炎,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等。
2.2 阵发性腹痛:阵发性腹痛也称绞痛,为间歇性发作,临床上常见肠炎,菌痢,胆道蛔虫,肠套叠和功能性肠紊乱而致的肠绞痛,蛔虫性肠梗阻等等。
3、腹痛与伴随症状及体征:
腹痛在临床上仅仅是个症状,往往伴随很多症状及体征,在患儿来院时除母亲及家人代述外,应根据腹痛的部位症状及体证也可获得诊断依据。
例如:炎症性腹痛的患儿多伴有发冷发烧,大便形态的改变及大便次数的增多,或有否停止排便排气和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患儿体征也很不安,腹部炎症所致的腹痛,患儿多取偏向一侧屈曲,或卷曲在母亲怀里,或患儿用手按向患侧及腹痛部位,化验室报告、b超、x光影像显示均可获得阳性诊断。
功能性腹痛:患儿出现阵发性哭闹,多呈间歇性,体征多呈角弓反张样头后仰,全身挺直。这样能使腹肌紧张,又使腹腔间隙变窄,起到压迫性止痛,从体征也可看到肠套叠及蛔虫性肠梗阻早期而炎症性腹痛这种体征极少见。
二、掌握规律,仔细询问患儿患腹痛来看病时应该观察其疼痛的规律,是间歇性还是持续性。是上腹痛还是下腹痛。如果出现间歇性腹痛伴大便停止。应怀疑肠套叠存在如腹痛在小腹呈间歇性。并出现腹胀应想到肠痉挛。如果在上腹疼痛呈间歇性应考虑胃痉挛的存在。如果出现持续性腹痛伴停止排便排气及恶心呕吐。应想到肠更阻的可能性。患儿用手捂按右下腹伴随持续性疼痛时。应想到阑尾炎的可能性。如患儿出现左下腹疼痛为阵法性不排气不排便。应想到是否患儿由消化不良造成气阻。这种情况多伴有病前晚上多食和吃不宜消化的食物引起。如果在夏秋季节患儿出现左下腹痛伴排稀便。应想到是急性肠炎痢疾或秋季腹泻引发的肠痉挛。如出现气腹痛。压痛明显伴随肌紧张。应想到是否有空腔脏器穿孔的可能性。最常见的是小儿阑尾炎穿孔。所以要求医师在检查小儿腹痛是应认真总结。细心检查。认真处理。明确诊断。掌握腹痛的规律性和伴随症状和体证。这些都有于鉴别诊断。另外询问病使更重要。因小儿不能表达清楚。有的小儿语音未发育全。无法表达。都需要家人陈诉病情。在询问中着重询问患儿在发病期间。是突法腹痛还是逐渐加重。如突法性腹痛及伴随脏器痉挛造成多见。另外询问患儿疼痛的部位是上腹还是下腹。是右侧痛还是左侧痛。在腹痛是都伴随那些症状如恶心呕吐。吐的次数和内容物。排的次数。是停止排便或正常或不正常有无发烧腹痛病使。有的小儿发烧也可引发腹痛。还可能是肠温过高。造成的肠功能紊乱和急性肠淋巴结炎的存在。有个别病历由于发烧。可造成肠道蛔虫证。也能引起腹痛另外有些儿童吃了刺激胃的食物。如所密痛。安乃近。及大环内脂类药物都可刺激胃组织出现胃痉挛。还要询问腹痛前一顿吃过的食物。有否过冷。过硬,过酸,过多这些询问都有助于诊断。所以应在询问病使时要认真仔细,不可粗心和大意。
临床诊断篇4
【摘要】 随着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绞痛患者日益增多,并且发病逐渐年轻化,复杂化。但是,临床上,心绞痛的表现却不是那么明显,许多其他的疾病都可以产生类似的疼痛。而心电***改变也不明显,就很容易误诊,并延误***[2],这种误诊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还好,但是一旦患者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则是致命的。与此同时,某些心绞痛并不是以胸痛为症状,而是表现为其他部位的疼痛,如头痛,牙痛,肩痛等。因此,要减少临床上误诊,掌握心绞痛的临床症状虽然十分必要,但掌握和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更为重要。本文,从临床上收集到的89例病例,分析心绞痛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目的:阐述心绞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本院近几年收集的8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收集的89例病例中,因胸痛就诊的有76例占85.39%,因牙痛就诊的有7例占7.87%,因头痛就诊的有3例占3.37%,因肩背就诊的有2例占2.25%,其它原因1例占1.12%。结论:以牙痛就诊的误诊3例,头痛就诊误诊2例,其它误诊1例,以胸痛就诊误诊8例,总的来说,心绞痛的误诊率除与临床表现不明显有关外,还和医生和医院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心绞痛;诊断;鉴别诊断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分析对象是我院从2008年1月到2011年3月近三年来的89例病例进行研究,其中这前来就诊的89例患者中确诊为心绞痛的有70例占78.65%(稳定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7:3),误诊14例占15.73%,其余5例为非心绞痛患者,其中,因误诊死亡2例均为不稳定性心绞痛。这些89例病例中,年龄在38岁-87岁,平均年龄50.4岁,住院***62例,出院54例,出院率87.10%。介入和手术***23例,内科保守药物***39例。1.2 临床诊断
首先根据临床表现,对于胸痛患者,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和缓解方式,其次根据心电***检查结果,可以做静息心电***,必要时做心电***负荷试验,注意此实验只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也可以做动态心电***,根据心电***的特殊临床表现可以初步诊断。还可以用放射性核素检查,了解心肌的缺血情况。但是,确诊的金标准则是***动脉造影,对于非胸痛患者,要在排除其他非心脏病变的前提下,根据必要的检查如心电***,冠脉造影等可以做出诊断。稳定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改变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ST段移位,常出现ST段压低(>=0.1mV),发作缓解后逐渐恢复,有时出现T波倒置。冠脉造影的直接显示狭窄的血管。不稳定心绞痛则临床表现更为严重。心绞痛一般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在常规心电***无法确诊时可以根据动态心电***或者心电***负荷试验进行诊断,有必要时可冠脉造影。在诊断心绞痛时一定要和牙痛,肩痛,头痛,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胸痛进行鉴别诊断,做到全面考虑,多方检查,综合分析。一般的非心绞痛症状均可以与心绞痛进行鉴别。2 临床***
心绞痛的临床***根据分类其***有所不同,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期的***,关键在于休息和药物缓解,可舌下含服0.3-0.6mg硝酸甘油,数分钟即可起效,但是注意其副作用,第一次用药时,患者要平卧。缓解期的***,除尽量避免各种已知诱发因素外,可以药物***(详见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第七版)[1],包括中药***,在冠脉狭窄严重时,可考虑介入***,或者外科手术***。但是一定要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院内***后,出院***,要适当运动疗法,但是注意,不能晨起锻炼,因为此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会是缺血心肌缺血更加严重,不稳定斑块会破裂。对于不稳定型冠心病:除了和稳定型心绞痛***措施类似外,重要的是抗凝***及降血脂***。在药物***中,要注意药物的合适选择。药物***不明显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介入或手术***。3 ***结果
临床诊断篇5
【关键词】皮炎(湿疹);病理诊断;临床诊断;符合率
皮炎(湿疹)是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多形性损害,对称分布,瘙痒剧烈,倾向渗出,容易复发等特点。诊断比较容易,但是,正因为湿疹是常见病、多发病,所以在临床上,对于具有上述特点的疾病,往往诊断为皮炎(湿疹)。然而,也确实有一些疾病与皮炎(湿疹)似是而非,如果临床经验不足,或皮损表现不典型,则容易造成误诊。作者搜集了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000年1月至2004年4月间临床诊断为湿疹或病理诊断为湿疹的所有病例,对湿疹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以及误诊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共搜集病理诊断为皮炎(湿疹)的病理片262例,其中男146例,女112例,男女之比为1:0.77;年龄最小6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5.57±12.36)岁,病程1年以内5例,1~5年87例,6~10年95例,11~15年29例,16~20年24例,21年以上27例;发病部位:发生于头面部26例,发生于四肢者167例,发于躯干者53例,发于外阴者16例。
采用普通病理学切片,作HE染色,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 结果
皮炎(湿疹)的主要病理改变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生肥厚,海绵形成,炎细胞移入表皮,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共计262例。其中临床诊断为湿疹皮炎类为127例, 符合率48.5%。银屑病18例,扁平苔藓10例,深部真菌病8例,bowen8例,玫瑰糠疹5例,DLE4例,疣4例,疣状痣4例,副银屑病4例,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4例,CA3例,环状肉芽肿3例,皮肤纤维瘤3例,脂溢性皮炎3例,外湿疹样癌3例,坏疽性脓皮病2例,嗜酸性脓皮病1例,扁平疣1例,丘疹性荨麻疹1例,皮肤淀粉样变2例,疣状癌2例,白癜风2例,汗孔角化症2例,结节性痒疹1例,多形性红斑1例,毛发红糠疹1例,炎症后疤痕2例,皮肤黑变病3例,硬化萎缩性苔藓5例,光化皮炎3例,巨大CA1例,SK4例,疣状表皮发育不良1例,烟酸缺乏症1例,荨麻疹性血管炎1例,慢性苔藓样糠疹1例,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2例,MF5例,红皮病1例,卡波氏肉瘤1例,鳞状细胞癌1例,连续肢端皮炎1例。误诊率51.5%,见表1。
3讨论
3.1正确诊断是正确***的前提,对于临床上皮损表现不典型,或发生于特殊部位,长期按(皮炎)湿疹***效果不明显等情况,要注意做病理学检查。通过皮肤病理检查,和临床表现反复的对比,分析,观察,可以不断提高我们的诊断水平,进而提高***水平。
3.2误诊原因分析
3.2.1临床表现不典型如不典型银屑病,玫瑰糠疹,不典型的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
3.2.2发生于特殊部位,如发生于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有明显渗出、水疱、糜烂等时,容易和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相混淆;发生于下肢的慢性湿疹,与深部真菌病有时难以鉴别;发生于下肢的郁积性湿疹,须除外卡波氏肉瘤、坏疽性脓皮病;发生于、、阴囊、腋窝,皮损表现为糜烂、渗出、增生时,要排除paget或外paget病,发生于的增生性损害,要除外尖锐湿疣、疣状癌等。发生于女阴的湿疹,要注意除外硬化萎缩性苔藓。发生于手部的湿疹,有时须除外连续肢端皮炎。
3.2.3慢性湿疹的增生性皮损,如肥厚、苔藓化,要除外皮肤淀粉样变,结节性痒疹,炎症后瘢痕,疣,环状肉芽肿,皮肤纤维瘤,脂溢性角化。
临床诊断篇6
[关键词] 超声;胆管癌;诊断;鉴别诊断
[中***分类号] R7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7(c)-0173-02
在对胆管癌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应及早的对患者采取较为准确、敏感的方式,从而有助于患者的疾病***以及预后情况改善,而超声对于疾病诊断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该研究就此对该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胆管癌患者应用,超声在胆管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胆管癌患者60例,其中男性胆管癌患者有35例,占58.33%,女性胆管癌患者有25例,占41.67%,患者的年龄段在43~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7±2.5)岁。其中临床症状出现上腹部不适以及疼痛情况的胆管癌患者有24例,占40.00%,出现乏力以及消瘦情况的患者有14例,占23.33%,出现恶心以及呕吐症状的胆管癌患者有11例,占18.33%,出现巩膜以及皮肤黄染的胆管癌患者有30例,占50.00%,上腹部触及包块的患者有10例,占16.67%,腹水患者有8例,占13.33%,肝硬化患者有5例,占8.33%,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有9例,占15.00%。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且将其与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对超声在胆管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其中采取Siemens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其中探头的频率为2.5~5.0MHz之间。而胆管癌患者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应禁食8~12 h,并且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胆以及肝系统的扫查,并且对患者的病灶边缘形态以及回升特点等进行重点观察,同时对于患者胆道的管壁、走形、官腔以及周围组织回声等进行观察,并且对于患者胆管梗阻平面以及梗阻原因进行一定的确定。在对胆管癌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后对患者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即ERCP)检查,从而明确患者的胆道梗阻部位以及梗阻原因。将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与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方法
将所得到的数据资料输入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由本次试验结果可知,超声诊断结果中有13例患者为胆管细胞癌,6例患者为肝细胞癌,3例患者为导尿管结石合并胆管炎,1例患者为肝脓肿。而其中胆管细胞癌患者中有8例患者的影像表现为形状不规则,团块状不均匀的回声,并且边界不清晰,患者病灶内没有出现较为明确的胆管结构,邻近病灶的肝实质有不同程度的肝扩张。而被诊断为肝细胞癌的患者的影像表现为病灶内部以及病灶周围未出现较为明确的胆管结构,不均匀回声肿块等。而3例被诊断为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的患者的影像表现为出现强回声结石伴有一定的后方声影,且患者的邻近胆管粗细不均匀,并没有出现较为明确的胆管壁增厚情况。而被误诊为肝脓肿的胆管癌患者则肿块的征象不明显,且可以看见大片状的液性暗区。
经超声检查可知为肝外胆管癌的患者有31例,胆管炎患者3例,胰腺癌患者1例,胆固醇结石患者1例,出现漏诊患者1例。将其与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可知肝外胆管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78%。而肝外胆管癌的超声直接影像征象可知,胆管浸润性患者的影像表现为锥状或鼠尾状狭窄,或胆管移行性狭窄,胆管壁出现不规则的增厚情况,伴有一定的近侧胆管扩张情况。而胆管腔内型的影像表现为胆管中重度扩张,且腔内出现结节状或者息肉状的异常回声情况,部分患者会出现点状血流信号。而肿块型患者的影像表现为壶腹部、肝门部出现强弱不等的团块状回声情况,且边界较清除,邻近患者胆管出现胆管扩张情况,并且出现管壁不同程度的增厚。
由表1中数据可知,肝内胆管癌疾病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56.52%,而肝外胆管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78%,可知超声在胆管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表1 胆管癌患者的超声诊断准确率情况(%)
3 讨论
胆管癌作为起源于人体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疾病可发生于患者胆道系统的任一部位,其中发病部位包括肝门部胆管、肝内胆管、壶腹部以及肝总管等[1]。肝管癌患者中肝门部胆管癌、肝内胆管癌由于缺乏较为典型的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易被伴发的胆石症、胆管炎以及肝脓肿的症状的临床症状所掩盖,从而出现临床漏诊或误诊情况[2]。因此,在对胆管癌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有一定的难度,应采取较为准确且敏感的检查方式及早的对胆管癌患者进行疾病诊断,从而及时的采取相应的疾病***以及预后处理。随着现今医疗器械的飞速发展,在对胆管癌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采取多普勒超声仪对于患者的疾病诊断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3]。
肝内胆管癌患者的超声影像***没有较为明确的特征,其影像表现多表现为肝内胆管局限性狭窄或浸润性生长肿块,但是超声诊断常需要接触伴随征象,如肝内胆管结石以及周围胆管扩张等[4]。而其中常被误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的超声影像表现为其肿块周围以及其内部均没有出现较为明确的胆管扩张情况,并且由于胆管细胞癌为一种乏血供肿瘤,不能够看到较为明显的血流信号[5]。被误诊为肝脓肿以及胆管炎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与其超声检查对于伴有一定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以及肝脓肿的胆管癌诊断特异性较低有关。
肝外但管作为发生于患者肝外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疾病,可发生于患者的肝外胆管任一部位[6]。而肝外胆管癌的生长方式为结节状浸润管壁或弥漫性浸润管壁以及结节状或息肉状肿块突入官腔两种,其超声影像特征为无明显的软组织肿块,扩张胆管远端或可以脏胆管远端软组织肿块突然出现移行性狭窄或截断[7]。
由本次试验所得相关的数据资料可以得知,肝内胆管癌疾病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56.52%,而肝外胆管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78%,可知超声在胆管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胆管癌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采取超声检查,对于患者的疾病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国梁.胆汁肿瘤标志物和基因突变对胆管癌和胆管良性狭窄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2] 刘艳龙,李瑞权,姚志清,等.超声在胆管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8):755-757.
[3] 高上达,何以敉,林礼务,等.彩色多普勒在胆管细胞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3):51-53.
[4] 符益纲,卢定友.MRCP结合MRI在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1):1131-1133.
[5] 陈丽丹,李晓华,章春来.彩色多普勒在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2):3498-3499.
[6] 李悦国,张宁.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检测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2008(20):1168-1170.
临床诊断篇7
1 临床症状
早期前列腺癌无症状,当肿瘤增大至阻塞尿路时出现与前列腺增生相似的膀胱颈梗阻症状,有逐渐加重的尿流缓慢、尿频、尿急、排尿不尽、排尿困难甚至尿失禁等,血尿并不常见。晚期出现腰痛、腿痛(神经受压)、贫血(广泛骨转移)、下肢浮肿(淋巴、静脉回流受阻)、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骨转移)、排便困难(直肠受压)、少尿、无尿、尿毒症症状(双侧输尿管受压)。
一些患者以转移症状而就诊,而无前列腺原发症状。
2 直肠指诊
这是首要的诊断步骤,检查时要查前列腺大小、外形、有无不规则结节、肿块的大小、硬度、扩展范围及精囊情况。早期前列腺癌常无症状,大多数在常规体检时触及前列腺结节才被发现,原发性移行带的肿瘤则于增大至一定程度时才能触及。肿瘤常硬如木石,但差异很大,浸润广泛,发生间变的病灶可能较软。与前列腺增生伴发的前列腺癌直肠指诊有时不易分清。
3 实验室检查
PSA是最重要的前列腺癌标记物,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敏感性较差,碱性磷酸酶增高提示可能有广泛骨转移。晚期前列腺癌压迫双侧输尿管可致血肌酐、尿素氮增高及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
4 经直肠B超检查
经直肠B超检查是较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体积4毫升以上的癌结节,肿瘤常为低回声,单发或多发。少数等回声的癌在B超检查时不被发现。超声检查可准确了解肿瘤的三维***象,并可测量肿瘤的体积。
5 前列腺活检
经直肠系统活检:二侧叶的中部旁矢状平面扇形方向作三个穿刺点,共六块组织。经直肠B超引导穿刺活检,准确率高。
6 其他
CT和核磁共振(MRI) 对A、B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无价值。C、D期则可显示肿瘤有无扩张至包膜外及精囊,有无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积水。
X线检查 静脉注射肾盂造影(IVP)可发现晚期前列腺癌迁延膀胱,压迫输尿管引起肾输尿管积水,以及双肾功能情况。当发生骨转移时,可使X线平片上显示成骨性骨质破坏,可发生病理性骨折。骨扫描可比X线平片更早发现前列腺癌的骨转移。
前列腺癌病人的筛选检查
临床诊断篇8
躁狂症是精神科常见病,大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节为春末夏初。躁狂症的发病年龄多在30岁左右。躁狂发作一般持续数周到6个月,平均为3个月左右,有的病例只持续数天,个别病例可达10年以上。
从临床角度看,对于躁狂症的诊断,依据各种不同的情况,临床医生应灵活地调整思路,并对各方面得到的信息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1 症状表现
1.1典型症状 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1.1.1 情感高涨 患者主观体验非常轻松、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整天显得喜气洋洋,得意无比,笑容满面,甚至感到天空格外晴朗、灿烂,周围事物的色彩格外绚丽、多采,自己亦感到无比快乐和幸福。患者兴致勃勃,言行举止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的欢笑。部分患者临床上并不表现为情感高涨,而是以易激惹、愤怒、敌意为特征,他们常对其他人要求苛刻,可因细小的事情而纠缠不休、不依不饶,或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较快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1.1.2思维奔逸 表现为联想过程明显加快,自觉头脑聪明、思维敏捷,头脑中的概念接踵而至,思潮犹如大海中的汹涌波涛,有时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表达跟不上思维的速度,且思维内容丰富多变,患者常表现为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说话话题多变,但内容较肤浅,缺乏深度,凌乱不切实际,常给人以信口开河之感。在通常情况下,可见患者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同时由于患者注意力会随环境的微小变化而转移,其话题常出现突然改变,讲话的内容会从一个主题很快转到另一个主题,即表现为意念飘忽,有的患者可出现音联(音韵联想)和意联(词意联想)。
患者的思维内容多与其高涨的心境一致,自我评价过高,表现为高傲自大,自视甚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常见夸大观念,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能力是最强的,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甚至可达到夸大或富贵妄想,但内容并不一定荒谬。有时也可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多继发于心境高涨,且一般持续时间不长。
1.1.2活动增多 表现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动作快速敏捷,活动明显增多,且忍耐不住,整天忙忙碌碌,但做事常常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一事无成。爱管闲事,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判断,常常是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如任意挥霍钱财,购买高档消费品,有时十分慷慨,将高级烟酒赠送同事或路人,挥金如土。注重打扮装饰,但并不得体,招引周围人的注意,甚至当众表演,乱开玩笑。在工作上自认为有过人的才智,可解决所有的问题,乱指挥别人,训斥同事,专横跋扈,狂妄自大,自鸣得意,但毫无收获。社交活动多,随便请客,经常去娱乐场所,行为轻浮,且好接近异性。自觉精力充沛,有使不完的劲,不知疲倦,睡眠亦明显减少。病情严重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举止粗鲁,甚至有冲动毁物行为。
1.1.3其他症状 在躯体表现方面,由于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故很少有躯体不适体诉,常表现为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格检查可发现瞳孔轻度扩大,心率加快,且有交感神经亢进的症状,如便秘。因患者极度兴奋,体力过度消耗,容易引起失水、体重减轻等。患者食欲增加,性欲亢进,睡眠需要减少。
1.1.4外表方面 多数躁狂症患者,特别是轻躁狂患者衣着华丽、色彩鲜艳、涂脂抹粉、佩带较多的装饰品,往往是夺目而不得体,但有些患者热衷于自认为的“宏伟事业”,而顾不上修饰打扮,看上去衣着欠整,随便而不修边幅,他们自称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许多大事都没有时间安排,何况衣食住行这些“小事”。患者声音响亮,步态轻盈,给人精神焕发之感。此外,躁狂发作时患者的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能持久,易为周围事物所吸引。在急性发作期这种随境转移的症状最为明显。部分患者有记忆力增强,常常充满许多细节琐事,对记忆的时间常失去正确的分界,以致与过去的记忆混为一谈而无连贯。
1.2 辨别主流症状
若患者所出现的各种症状并不十分明显,如既有情感性症状,又有精神病性症状,则应确定其临床表现中主流症状群的特点,是否以情感性症状为主,即在所有症状组合中,最中心、最突出的症状群应是情感障碍,其他症状属于附属症状或继发症状。例如,许多患者都可能存在幻觉或妄想等症状,但不同精神疾病患者的这些症状应有不同的内涵,精神***症患者的幻觉妄想往往以内容荒谬、结构紊乱、对象泛化、逻辑倒错为特点,而心境障碍患者的幻觉妄想内容则常与心境一致、协调统一,且与周围环境有密切相关性。
2 家族史特点
心境障碍是一类遗传概率极高的精神疾病,许多躁狂症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或家族聚集倾向,若就诊者家庭成员中,特别是血缘很近的亲属中有明确诊断为躁狂症、抑郁症或是双相障碍的患者,而该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以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或是与他亲属既往的情况类似,则患者罹患躁狂症的可能性极大。
3 特例的临床症状特点
3.1轻躁狂 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患者可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情感高涨、自觉聪明、记忆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常称生活十分美好,时见欢歌笑语,患者言语增多,表达能力良好,并不显得零乱,言语内容幽默、诙谐,常有较明显的感染力。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消费没有计划、也缺乏节制,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有时患者因自负自傲、自觉才高八斗而可能与他人发生争论或冲突,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一般可有部分自知力,但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完全自我控制。病情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但多数尚未达到无法保持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觉察。
3.2急性躁狂症 起病急剧,患者表现为言语明显增多且十分零乱,多数情况患者呈乱喊乱叫状,行为动作也显著增多且表现杂乱,有些患者甚至兴奋不宁、冲动外跑;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在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呈极度的兴奋躁动状态,可有短暂、片断的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行为紊乱而毫无目的指向,伴有冲动行为;这些患者常常伴有意识障碍,如不及时***可于较短时期内因躯体衰竭而死亡。称为谵妄性躁狂。
临床诊断篇9
【关键词】超声诊断;临床带教;PBL教学模式;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976-01
超声诊断是临床四大影像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具有微创、方便、快捷等多种优点,且诊断效果非常显著,诊断率极高,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1],基于此种特点,目前超声诊断方法已成为医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因此,加强超声诊断的临床实习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笔者就简单分析我院接收的50例超声诊断临床带教的临床资料及效果,旨在探究科学、系统、完善的超声诊断临床带教方法,以期为提高医学生的超声诊断学习效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5月接收的50例超声诊断医学实习生,均为本科学历,其中男性22例,占44%,年龄在22-28岁之间,平均(24.6±1.3)岁,女性28例,占56%,年龄在23-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1±0.5)岁。
1.2超声诊断基本知识掌握情况50例医学实习生中,超声诊断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为21例,占42%,掌握一般的为17例,占34%,掌握较差的为11例,占22%;超声诊断操作能力较好地为13例,占26%,一般的为24例,占48%,较差的为13例,占26%。
1.3研究方法我院将50例实习生的性别、年龄、学历、超声诊断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分析,从而总结超声诊断的临床带教方法。
1.4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6.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且50例医学实习生信息中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不具有临床统计意义。2结果
通过分析总结发现,超声诊断临床带教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实习生超声诊断基本知识匮乏、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带教学习课时不足等。
2.1实习生超声诊断基本知识匮乏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无论是大专学历、本科学历或硕士研究生,对超声诊断的基本知识都比较薄弱,超声诊断理论专业知识非常匮乏,50例实习生中,超声诊断基本知识掌握较好的仅有21例,还达不到一半的比例,为超声诊断临床带教增加了难度。
2.2超声诊断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可能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学习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部分实习生对超声诊断的基本操作都不能完全掌握,对于探头的型号、频率如何选择搞不清。50例实习生中,实际操作能力较高的仅有13例,只占了26%的比例。
2.3带教学习课时不足除了实习生本身因素外,我院超声诊断临床带教也存在课时不足的缺点,一般每天超声科学习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导致实习生对超声诊断仪器、使用方法等的认识不全面,降低了实习生超声诊断的实习效率。
3讨论
3.1重视超声诊断理论知识教学超声诊断理论基础知识是保证学生超声诊断学习的基础,一味的忽略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会使学生对超声诊断基本原理、基本知识认识不足,不利于学生超声诊断的临床学习,因此,为了提高医学生的超声诊断技能,必须加强理论教学,比如,在每天的带教学习中,带教教师可以花一个小时进行超声诊断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熟悉超声诊断的原理、方法,并抽查医学生掌握情况。
3.2运用PBL教学模式引导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因此,在超声诊断临床带教中,带教教师应该就某典型超声诊断案例采用PBL教学[2],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超声诊断学习效率,比如,带教教师可以以“***疾病超声诊断”为例,为学生提供***疾病超声诊断方法、声像***、***效果等,并与学生探讨其他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促进学生超声诊断的学习。
3.3增强超声诊断实际操作技巧的教学超声诊断实际操作能力是医学生超声诊断能力的基本体现,对医学生的实际从医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带教教师应该加强超声诊断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仪器、诊断疾病,例如,详细的为医学生讲解超声诊断探讨、频率的选择技巧,仪器设备的调节方法以及不同疾病的扫查方法等,增强学生的实际技能,为以后的从医打好基础。参考文献
临床诊断篇10
[摘要] 诊断是疾病有效***的基础,建立在病理学形态基础上的病理学诊断与其他临床诊断相比,显得更为可靠。这种可靠性恰恰来源于诊断思维。如果说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那么病理诊断思维便是疾病诊断的“金钥匙”。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从临床角度探讨分析了病理诊断思维的特点,以期为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思维的准确率提供基础和参照。
[关键词] 临床;病理诊断;思维特点
[中***分类号]R36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157-02
本文对临床病理诊断思维的特点作一探析:
1 前言
病理诊断是病理医生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肉眼观察或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进行镜下观察以判断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的一种特殊方法,是目前临床上唯一能够确诊疾病的诊断方法[1]。与其他临床诊断不同,病理诊断的对象是细胞成分或者组织成分,它通过观察病变组织或器官局部形态的改变来判断疾病,是一种将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的诊断方法。病理诊断因有着较高的正确率而被誉为“金标准”或“金诊断”。病理诊断为什么有着其他临床诊断无法比拟的正确诊断率?它有哪些优点?是否存在不足?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当今病理学的研究中,更多的学者关注到病理学教学的重要性。大量文献中涉及如何进行病理学的教学,病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临床病理学的热点,而对于临床病理诊断的实践研究却少之又少,关于临床病理诊断思维的叙述更是屈指可数。本文从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出发,从临床角度探讨分析了病理诊断思维的特点,并通过分析,为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思维的准确率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建议。
2 临床病理诊断与一般临床诊断
有时候医生会运用已有的医学知识、经验以及对疾病的认识过程对疾病做出诊断,这种诊断方法与病理诊断既有着明显的不同,又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病理诊断是医生通过肉眼观察病变组织成分的变化,综合各种临床症状,并根据已有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判断。而前一种方法只是一般的临床诊断方法。两种方法在进行判断时所用的思维方法也不同。下面着重介绍临床病理诊断的优点。
3 临床病理诊断思维的特点
3.1 主客观的矛盾体
临床病理诊断时,医生进行观察的对象是病理切片,即医生思维时以这些病理切片为主要依据进行认识理解、分析综合,病理切片是思维的第一客体。但病理诊断中,思维的对象却不仅仅是病理切片,它还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其他临床资料。因此我们可以说思维的客体是患者而不是一些简单的病理切片。因为疾病是发生在患者身上,而患者对于病情的叙述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又常常会影响医生诊断的准确性,甚至会使医生造成误诊。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分析,病理医生得到的病变组织及病人的临床资料常常是由临床医生提供,而临床医生的主观性对患者又有着很深的影响,这种影响又进一步阻碍了病理医生的判断。例如:临床医生在进行检查时,取材部位或方法的不正确、提供的资料不全或错误都将影响病理医生诊断的准确性,严重时会造成很大的医疗事故[2]。
3.2 思维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病理诊断医生在对复杂疾病进行诊断辨别时,常常会体现出思维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具体表现在:复杂病变在机体内虽然表现不一,但各种症状之间互相联系,构成整体;各种病变组织出现的机理和反映病变的角度虽然不同,但彼此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整体;这种思维的整体性还突出表现在分析病变组织的变化中,因为在分析这些变化时,不能就***而论,必须与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结合起来,将病变组织和以上症状作为共同的思维对象。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辨别。在对病变组织的变化进行分析整合时,医生通常采用严格的诊断步骤,首先确定有无病变,然后确定病变性质,最后确定病变部位、范围等。这又体现出不同层次的思维,即思维的深度问题,思维层次每深一步都是对病变本质的深刻认识。
3.3 具体性与概括性
与科学研究思维不同,病理诊断思维是一个归纳的过程,是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概括的过程。每一种疾病在诊断中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推断规律,但即使是同一种疾病,它在不同的病人身上也有着不同的表现,这就要求病理诊断医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疾病的具体化思维寻找病因,做出诊断。同一种疾病有着相同的规律,而每一个病例都是一个***的个体,因此每一次的诊断都是一次全然不同的思维过程,每次诊断都经历着从一般病理推断的规律过度到具体病理推理的过程。
3.4 逻辑与非逻辑
临床病理诊断不仅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过程,它还包含着很重要的非逻辑性思维。因为病理诊断的思维过程不仅是包括从一般到个别的严密思维方式,还包括从个别到一般的非逻辑思维成分。即在进行病理诊断时,病理诊断医生不仅运用概念、判断进行思维,还运用形象思维(对个体形象进行识别、理解、想象、综合等)以及一些诊断经验。作为病理医生,不仅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更要注重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经验对于病理医生诊断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有名的病理医生曾经这样说过,只有认真经手和阅读10 000例以上的病例后,才能做出初步的病理报告;而只有经手过30 000例以上病例后才能检查下一级医生的病理报告。由此可见,作为病理医生应不断阅片、积累经验和知识,提高自己诊断的准确性[3]。
4 临床病理诊断思维的不足
4.1 定性分析
由于诊断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其诊断的主要目的是对有形态学改变的疾病,尤其是有明显特征和具有确定诊断性病变的疾病进行诊断,是对疾病的定性却难以做到定量。因此病理诊断的思维大多属于定性分析而非定量分析。这样,对于无形态改变的疾病或一些代谢性疾病,病理学并不能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即使是在形态学改变的疾病中,一次活检的病理学诊断只反映某一疾病发展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病理变化,然而多数疾病的发展又具有多阶段性,而有些疾病只在一定阶段才显示出其特征性变化。此外,形态变化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例如对于心机梗死的诊断,起初看到细胞核的变化一般需要四小时左右,六小时以后才能肉眼辨认出梗死灶,如果取材样本的病变恰恰处在非特征期,势必会造成诊断上的漏诊和误诊。因此,病理诊断有时可能使医生产生诊断失误,这样的失误在基层的中小医院,由于缺乏新技术的应用,局限会更加突出。
4.2 主观经验性
病理诊断是医生借助于临床表现手术所见、肉眼观察和光镜下患者细胞的形态、组织结构的特征做出的主观推断,这种推断中,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病理诊断准确率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受病理医师的基本知识、对某一疾病的认识程度、阅片经验及逻辑思维的影响。对于一些交界性病变的判断,病理医师往往通过感性和直觉的成分大于理性成分,诊断的人为性和武断性常常会导致不同的病理医生对同一患者的疾病得出不同的结论。美国的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外科学教授Bloodgood曾做过一个试验:他将60例***交界性疾病的病例提供给一组病理医师各自进行诊断,试验得到的结果是:就疾病的良恶性而言,没有任何一个病例达成一致的认识。因此,临床病理诊断思维的人为性和主观性也常常导致诊断失误[4]。
4.3 复杂性
病理学诊断不像大多数临床检验一样可以在在人群中抽样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它属于经验性诊断,是靠复杂的思维过程而得出的一种判断和推理,有时是一种模糊的概念和思维。而疾病的发生发展本身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动态的过程也会给病理诊断过程增添难度。因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疾病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所以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诊断中,即使对病人追踪观察,即使把握疾病的规律,也难免出现一些麻烦。
[参考文献]
[1]张品南,王忠泉.病理诊断的灰区[J].中国医疗前沿,2007,2(9):6-7.
[2]钟本土.临床病理讨论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7(4):271-273.
[3]杜月光,薛洪燕.病理诊断中的思维特点浅议[J].医学与哲学,2003,24(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