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念论文第1篇
[摘要]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研究目前仅仅停留在环保成本的研究,而对受社会人文环境影响的人文成本却未受到重视本文对可持续发展成本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探讨,力***确立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理论体系。
受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经济全球化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当今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处在这种时代大环境中,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对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央把可持续发展问题正式列入重要议程,并且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观点目前,理论界对可持续发展成本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环保成本的研究,而对受社会人文环境影响的人文成本却未受到重视笔者试***从广义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成本问题,并命名为“可持续发展成本”
一、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理论成因
“发展”永远是人类社会不变的主题,创新则是“发展”不竭的动力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人类经过实践摸索和理性反思后在认识上的一次突破,也是人类思维方式和观念更新的一种表征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全人类共同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即是通过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活动去协调和解决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矛盾,使人类社会系统与地球及其周围的自然系统保持和谐均衡共生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层次性根据可持续发展所考虑的主体不同,可持续发展可分为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次微观可持续发展指局部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如企业乡镇等;中观可持续发展指区域行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或省市集团企业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宏观可持续发展是指国家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也可延伸为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针对性可持续发展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而是针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如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等提出的,这些因素将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会计围绕这些因素的变动情况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反映和控制。
(三)目的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使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和创新发展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导向,创新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目标就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从价值方面反映和控制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代价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多少好处,以评价宏观区域或局部社会经济绩效,为经济决策服务。
笔者认为,由于环境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态环境等,因此,生产经营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变化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有收益也有代价,衡量代价的指标如自然生态成本人文生态成本等都属环境成本的范畴,通过对它们的反映和控制,从而达到减低环保成本或发展成本的目的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成本要研究的范围。
二、可持续发展成本的一般理论问题
可持续发展成本有自身的特点,以下介绍可持续发展成本的一般理论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研究对象可持续发展成本作为成本的一个特殊门类,其研究对象有如下特点:
1.成本主体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成本主体是不同的从微观角度看,成本的主体是企业乡镇等个体;从中观角度上看,成本的主体是企业集团省市行业等;从宏观角度上看,成本的主体是国家整体经济。
2.成本分期可持续发展成本与其它成本不同,根据管理上的需要其成本分期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反映和控制当期可持续发展成本,并提供相应的财务报告。
3.成本对象成本归集的对象是某投资项目开发项目生产项目等,将可持续发展成本列入项目成本,作为决策方案的组成部分,实施科学发展。
4.成本计量可持续发展的代价也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可分为直接成本计量和间接成本计量等间接成本通过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项目直接成本。
(二)可持续发展成本的效益评价原则可持续发展成本的任务是揭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成本与效益问题,即成本与效益孰高的原则问题所谓可持续发展成本是指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代价以及放弃另一种发展方式所付出的代价,所谓可持续发展效益是指选择另一种发展方式而得到的一种发展方式代价的减少或效益的增加效益大于成本才是可持续发展成本所应遵循的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目标在于向决策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成本管理信息,可持续发展成本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强调可持续发展成本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比较,从中找出差异成本并加以控制,从而提高成本主体的经济效益。
三、可持续发展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成本是指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环境遭到破坏而产生的环境成本,包括人为破坏资源而付出的代价;或因环境差异而产生的差异成本,包括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差异损失;通过这方面成本的研究,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可持续发展成本或称发展成本由自然生态成本人文生态成本等组成的,分别研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差异成本,以期取得最佳的发展效益。
(一)自然生态成本自然生态成本是可持续发展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核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成本问题
1.自然资源成本加强对资源的成本核算,是变自然资源的计划配置为市场配置的必要手段自然资源按其是否可以再生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也称为可耗竭资源,尽管有些是可以回收的资源,如金属资源,但可回收的资源依靠回收利用而得到补充的数量是很低的,所以可耗竭资源是无法逃脱被耗竭的厄运可再生资源是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其可持续性有些受人类利用方式的影响,即能否合理开发利用,如果能合理开发利用,则资源可以恢复更新再生,甚至不断增长;否则,蕴藏量不断减少,以至耗竭,如森林资源;有些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太阳能为了改革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现状,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将所有可耗竭自然资源和其可持续性受人类利用方式影响的可再生自然资源纳入自然资源成本核算体系。
2.环境保护成本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密切关系据有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所作的分析,目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对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的教育使公众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约束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①预防性法律法规大量增加,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②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原材料实施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③国家对企业环保责任的范围将做出扩大性规定,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是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的环保污染(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和使用后回收利用等方面因此,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势在必行。
(二)人文生态成本笔者认为环境成本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以上所述的成本内容属狭义的环境成本,即是基于自然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的成本问题,是学术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是环境的客观的外在的一面;广义的环境成本还应包括基于人文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的成本问题,如行业垄断问题和问题等并由此产生的人文生态成本就属于此类,它有别于自然生态成本问题,但却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环境问题,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成本由此可见,对环境的研究仅从狭义的角度去衡量,无助于全面彻底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阿期德的文化模式指出,一个国家社会文化特征主要从以下4个因素反映:①个人主义相对集体主义,②权力距离大小,③对不明朗因素反映的强弱,④阳刚相对阴柔笔者认为,阿期德的文化模式虽然只是研究人文环境的某一方面,但对人文生态成本的研究却很有借鉴意义在阿期德的文化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笔者提出人文生态成本的部分内容如下:
1.制度成本研究制度成本,主要目的是对国家或社会和谐发展的不公正和不公平的现象,通过以价值形式进行反映,以价值工程比较分析,找出由于制度不够创新而引起的社会经济效率的浪费,以及不公正及不公平现象等诱发的社会经济代价,这些隐形成本就是制度成本的一部分,必须通过国家或社会的制度创新来解决制度成本与制度效益的比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观念成本研究观念成本,主要目的是对因公民的思维道德信用和价值观而产生的观念差异,因观念差异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代价以及为此所进行观念创新的投资,即形成观念成本与观念创新后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比,所形成的观念效益为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郭培章.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美]德怀特?H?波金斯,等.发展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可持续发展理念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 ******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要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理念的要求,针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生态文明相背离的主要表现,环境与制度对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走循环经济和绿色贸易的路子。 【论文关键词】 生态文明 对外贸易 可持续发展 对策分析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支点,是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价值观。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其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的对外贸易还存在着与生态文明相背离的许多问题,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与生态文明理念相背离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1979年的293.3亿美元增加到21738.3亿美元。并且随着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的提出和实践,赋予了我国外贸迅速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对外贸易与生态文明之间的摩擦与冲突却有不断加剧之势。 1.出口方面 (1)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对生态环境破坏大。我国出口的产品多为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能耗比较大,使原本稀缺的资源更加稀缺,产生巨大的外部不经济,致使我国局部地区自然资源锐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我国钨、锡、锑、稀土及其他稀有金属的出口导致了这些矿产资源的乱挖滥采;石材的出口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水土的流失;羊绒出口量的扩大导致过度放牧和生态恶化;发菜、山野菜、药材等野生植物出口加速了草原沙化。并且资源密集型产业在投入产出比例低、经济效益差的情况下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严重的浪费和污染,破坏了可持续发展。 (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受环境壁垒限制大。我国出口商品50%以上运往美国、欧盟和日本。而这些国家的环保标准和法规是世界上最严格、最系统的,它们要求产品的进口标准大都是我国产品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的环境技术标准。中国出口产品每年因遭受各国“绿色壁垒”封杀造成的损失就高达2000亿美元,仅发达国家实行的认证制度一项就使我国每年蒙受40亿美元的损失。 (3)出口商品竞争力弱,受环保因素影响大。受绿色壁垒、技术壁垒限制,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都要求运用环境生态科学的原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要在产品中加入环保的因素,以及为达到进口国的环保标准而在产品中增加各种测试、检验、认证等费用都会使出口成本加大,丧失低廉的成本优势,使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 2.进口方面 (1)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不断上升,导致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能源和原材料进口不断增加,2007年我国石油进口近2亿吨,铁矿石进口3.83亿吨。而大量进口作为生产投入品的铁矿砂、化工原料、原油等产品无一不是高消耗、高污染的,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并且初级产品的进口由于我国环保检验措施不到位,从国外带进了一些病虫害和传染病,污染了生态环境。我国曾一度进口数量较大的象牙、犀牛角、虎骨、豹骨、熊胆等野生动物制品,破坏了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2)外国投资者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移到我国,加剧生态危机。改革开放初期,发达国家为逃避本国较严的环保法规,将国内禁止或需支付高昂环境成本的污染严重的技术与产业转移到我国境内,带来了大量的生产污染和消费污染。更为严重的是,少数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力从外国非法进口大量“洋垃圾”,如旧服装、旧磁带等生活垃圾,废旧船舶、汽车、轮船等工业垃圾,加剧了生态环境危机。 二、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1.在生态环境成本内在化过程中,我国处于后发劣势 (1)我国环境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相对较大。我国出口商品大部分得益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在从事的加工贸易中多占据的是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环境成本高。并且在发展对外贸易中强烈的现代化需求、密集的开发活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物耗、高污染型的产业发展,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强大的生态胁迫效应,造成了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社会行为在经济和生态关系上的冲突和失调。 (2)我国环境成本量化的经验相对不足。环境成本量化的难度有大小之分,其中有些支出很容易量化,比如采矿企业每年的废水、废气、矿渣治理费用;环保设备投入;排污费;回填、覆土、绿化的支 出等。但因污染环境造成的环境损失而导致的外部环境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如大气与水资源等的损害等。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在这方面经验明显不足。 (3)我国的环境治理手段相对落后。发达国家在污染最严重时期,环保投入占GNP比例达l%~2%,1972年美国环保投入占GNP的0.9%,日本占0.8%,德国占0.8%。同时,相应公众的环境意识也较高,在***府和公众的双重努力下,发达国家基本控制了污染问题。而我国资源相对紧缺,环境容量日益缩小,加上资源利用的技术问题和国外垃圾产业的侵入,***府难以有效地解决污染问题。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在治污技术和设备方面还很落后,因开发或进口环境设备和技术而增加的费用也将提高产品成本,使得很多出口产品竞争优势进一步下降。 2.我国处于生态环境退化加剧阶段 分析工业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破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环境破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经历,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我国台湾地区等的发展都符合这样一种倒U关系。经济学界基本公认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NP为500—3000美元时,往往对应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严重的时期。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起飞阶段,人均收入已达1000美元,处于环境退化不断加剧的阶段。而发达国家已经越过了环境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拐点,环境条件在逐渐好转。 3.发达国家污染转移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污染产业从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造成我国环境的严重破坏。据统计,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属污染型的占30%,其中高污染占40%。其次,废弃物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的代价远远超过通过处置废弃物所获得的收益。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我国处理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我国引进外资、技术与设备缺乏环境意识,导致有害环境的设备、技术与产品向我国转移,对我国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我国环境意识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大 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心理已经形成,对绿色产品的偏好和需求大,它为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的产生提供了依据,从而经常把我国产品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如欧盟就曾以我国禽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有害微生物超标为由,全面禁止我国禽肉向欧盟出口。德国公布了118种禁用染料清单,其中我国正在使用的染料中有104种,使我国有很大优势的纺织品受到较大的挑战。 三、生态文明理念下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逐步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发展循环经济 首先,要用生态学来引导对外贸易发展。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以实现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前提来发展对外贸易。其次,要通过***策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环境立法,建立一套科学的环保制度,制定完善有利于对外开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策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和监督能力,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要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我国立法实践加强清洁生产立法的研究,如确立清洁产品的范围,清洁生产的原则,对清洁生产企业给予财***、税收的扶持及制定清洁生产推广规划、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制定有利于清洁生产的经济技术***策,开展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等。还要制定相关的鼓励***策,注重唤起公众环保意识,将观念的改变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再次,要利用经济手段,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应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利用各种定价方法确定污染物的收费依据。实施生态成本法,如用净化单位二氧化碳所需树木和维护成本之和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单位收费;用污染造成的损失计算环境资源的价格等。还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进行的排污权交易,尝试对资源进行市场定价,采用这种事前控制污染的方法,有利于节约整个社会的资源。最后,要开发形成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自主开发环境治理设备,努力提高我国治污手段和治污技术的水平。 2.顺应绿色贸易潮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一是要积极顺应绿色贸易的潮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采用清洁工艺,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使绿色产品、环保技术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等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导向型产品。二是积极鼓励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只要企业获得相关国际标准认证,就可以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不受任何非关税的阻拦。同时,我国也应根据WTO和有关多边环境协议的要求,建立合理的绿色防范体 系。三是实施从产品设计—生产—包装到营销的绿色一体化。四是要对主要国家行业和产品的绿色壁垒进行认真研究,积极寻求对策。对于其中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合理要求,要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尽量满足对方。五是要建立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使我国出口贸易向节约原料、节约资源的(绿色结构型)发展,鼓励和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及可实现资源替代的产品出口。六是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绩考核体系,应把对外贸易增长质量、效益情况和能源节约环境保护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绩考核指标体系,促进环境与贸易的良性发展。 3.积极引进和开发环境保护技术,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强化绿色管理 首先,要树立绿色产品竞争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税收体制,增加投人,以环保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开发绿色产业,调整优化出口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绿色消费。其次,要实施产品绿色化战略,积极鼓励绿色产品的开发和出口,把绿色产品出口纳入进出口银行出口信贷的范围,出口发展基金优先考虑绿色产品开发,建立“绿色银行”和绿色产品出口发展基金,保证绿色产品出口贸易的高速、高效发展。再次,要积极申请绿色标志和ISO14000认证,充分发挥通过认证产品的示范和导向我国出口贸易向有利于生态环境绿色化方向发展。最后,要采取措施阻止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污染。今后我国吸引外资***策和产业发展***策的制定和完善,应把重点放在纺织印染业、皮革加工业、橡胶工业、火力发电业等行业上,逐步提高这些产业中外国投资者的市场准入条件。***府部门可以通过征收进口产品环境附加税,采取限制或拒绝进口的贸易管理措施限制废弃物的转移,通过限制或禁止设立高污染企业或建立高污染特别开发区等手段限制国外高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 4.加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首先,我国可以援引世贸组织的有关环保条款,并通过其贸易和环境委员会机构抵制环保贸易壁垒,保护我国的利益。其次,很多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外溢性的特点,如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等问题,所以环境***策的应用也应该是多边的。我国应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阻止发达国家滥用环保借口实行贸易保护的企***,与发达国家签定多边协议,争取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援助。再次,我国还应积极参加国际环境组织和国际贸易组织的各种活动和讨论,在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审查我国涉及外贸和环保的***策、法律和法规,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体系。
可持续发展理念论文第3篇
1.1生态环保原则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室内设计必然体现出一定的生态功效与环保功效,注重生态无毒害材料的选择、生态装饰技术的运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1.2与大自然的融合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室内设计,体现出回归大自然、走向大自然的特点,体现出对大自然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充分利用,因为自然界的能源,例如:光能、风能、太阳能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能源资源能够减少其他非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高端现代科技的运用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室内设计更加倾向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这其中包括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等,在这些现代科技的支持带动下,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室内设计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室内设计体现出一定的生态化特征、绿色化风格,各项设计是本着绿色节能环保的原则进行的,从装潢材料的选择、设计风格、到施工技术都体现出低碳、低能耗的特点,因为只有这样的设计原则和设计风格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1装潢材料的生态性选择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建筑装饰、装潢材料都正在朝着节能化、清洁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生态化装修产品正在逐渐问世,这些材料和产品成为室内设计的首选,在实际施工与使用时不会对人体与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装修余下的材料即使抛向大自然也能够自行降解,不会对环境构成永久性危害,一些材料甚至可以被回收、再利用。现阶段,例如:人类已经研发出无毒涂料、再生壁纸等等,这些都成为现代室内装修的首选材料,除此之外,人们都倾向于选择无毒副作用、无刺激气味、辐射率低的建筑装潢材料,这些材料都具有生态环保特征,适合可持续发展装修风格。
2.2诱导式建筑构造技术的运用
诱导式建筑构造技术就是对大自然资源充分利用的技术,例如:充分利用自然风、自然光来实现室内环境的优化,提高室内通风度,使室内获得更多的自然光源,提高室内采光度等等,这一技术目前被融入到建筑室内设计中,实现了对建筑室内的生态、环保性装饰,它不仅为室内设计营造了生态美的气氛,也有效节约了能源资源,使建筑室内设计朝着自然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2.3植物绿化技术的应用
众所周知,绿色植物具有吸烟滞尘、精华空气、美化环境、降低噪音等生态功能和作用,室内装修设计施工后难免会产生一些毒害化学物质,例如:甲醛、一氧化碳、苯等等,要想有效清除这些化学物质,减少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威胁,就要将绿色植物引入建筑室内设计中,不断扩大建筑室内的绿化面积,现阶段,人类研制出腐殖土生成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绿化技术,为绿色植物的室内生长提供了空间,发挥了技术方面的支持作用。将这些技术应用在建筑室内设计中,能够实现室内的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的灵活绿化,例如:建筑阳台的绿化技术、屋顶的绿化技术等等,建筑室内多层次绿化技术弥补了建筑室内地面绿化缺失的问题,同时实现了建筑物同大自然的有效融合,极大地改善并提高了室内环境,居住在室内的人仿佛就生活在大自然当中。
2.4节约常规能源技术的应用
节约常规能源技术势必要成为建筑室内生态设计的发展方向,当前主要的技术类型包括:吸热玻璃、调光玻璃、保温墙等等,这些材料或技术具有双重功能与作用,一方面装饰了室内,实现了室内装饰风格的创新;另一方面也具有良好的保暖、采光以及保温功效,能够有效节约能源的利用,同时,其他一些节约常规能源技术还包括:竹能型灯具等等。节约常规能源技术的应用集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一方面能够确保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维护生活环境健康,达到了生态型室内设计的标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自然保护、生态建设具有长远意义。现阶段,最广泛普及的节能技术当属太阳能技术,通过对特定的设备进行科学构造与设计,来确保太阳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不断扩大其使用范围,减少对人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目标,现阶段,被广泛认可的太阳能技术主要有:太阳能热水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有效改善了室内环境,提高了室内采光、采热水平,而且这些热量与光照完全来自于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与特点。
2.5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
当前的建筑室内设计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与更新,并正在朝着现代化高新技术靠近,例如:信息技术、材料及时、电子技术等高端技术都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走入建筑室内设计领域,这些技术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建筑室内的采光水平、通风水平,维护了室内温度的和谐,保证了室内所需的湿润度,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创新与发展,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例如:一些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引入了空气自然洁净更新技术,这一技术是对太阳能技术、冷却技术等的综合利用,太阳能板把水加热,将热水送到冷却装置内形成冷却水,水抵达设置在建筑屋顶饿金属传到网板内部,确保室内的空气冷却下来,在室内地板上设计一个空气通道,来自于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就能涌向室内,形成一个空气过渡区域,使人们能够轻松地享受到来自于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这样的建筑室内设计不仅有效节约了能源,也实现了对自然能源,例如:太阳能、光能、风能的有效利用,实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而且这些能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利于建筑设计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
3总结
可持续发展理念论文第4篇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影响分析:策略研究
水文地质工程作为地质勘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地质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在水文地质工程勘查中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是地质勘查的重点对象。水文地质工程涉及到水文指标及地下水位的划分等具体问题,同时对地质环境具有宏观影响作用,因此最大限度合理分析当前水文地质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具体影响,在了解影响的基础上从事地质工程勘查与建设具有现实性与迫切性。
1 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文地质工程一方面涉及到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分析,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掌握水文地质工程开展建设区的实际气象资料,从而获得相关区域降水量及蒸发量的具体调研数值,为工程建设与开展提供一手资料。另一方面水文地质工程需要做好调研区域水层储水结构的分析,重点了解水层分布情况,积极分析特定岩石条件结构下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为工程建设提供指导与借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具有指导性与科学预见性,是开展大型地质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除了上述提到的两个方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的影响还表现为水文地质受地下水位及水压变化对地表建筑物引发的威胁,从理论上说地下水位上升直接引发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加剧,土壤盐碱化作用于特定的土层引发严重侵蚀。而反之地下水位的下降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引发地面下降及断层裂缝等严重的地质灾害,对地下水的质量也造成不小影响。此外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引发地质环境的不稳定性,受水压变化控制使得原有的地质结构出现断裂,形成易损点,严重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2 应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影响的策略分析
(一)积极做好前期调研,加强地质水文的勘查分析。在进行地质水文建设之前,首先采取实际调研的方式切实了解水文地质工程对地质环境的潜在影响,在勘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的预备方案,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有效防范。其次要做好地质工程建设的安全规划与部署,积累相应的地质环境水文地质资料,做好前期的影响与成本预算分析,一方面保证水文地质建设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证地质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二)加强外在监督与管理,降低地质环境的二次伤害。水文地质工程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工程监督与管理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保证管理到位,建设可靠。目前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在开展实施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水文地质环境受损严重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加强外在监督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积极做好工程资金的合理分配,采取最优化最环保的施工方案才能保证对地质环境的危害停留在最小范围内。
(三)创新技术手段,走生态环保建设发展之路。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我们走生态建设环保建设之路提供了可能,采用先进的管理与施工技术可以获取最科学详实的研究资料,采用科学便捷的建设施工方式可以将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目前我国大部分水文地质建设都积极尝试采用先进的科技弥补施工过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常见的有应对地质问题的建筑基本加固技术及建筑底层优化技术,有针对地下水质的检测与过滤技术等等,不一而足。因此通过技术的创新与传统模式的转变实现生态建设环保之路的构建,降低水文地质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具有现实可行性与推广性。
3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科技化发展方向
(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科技化发展所要遵循的线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科技化发展应该遵循以下三条线索:一是科学化发展方向应该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依据,具体包括,南水北调、西北水资源三峡工程等等。 二是科技化发展应该以为***府职能服务、为履行***府法律作为方向。***府职能服务包括地质环境监测、地下水监督利用等等。***府法律包括,环境保护法、水资源法以及矿产资源法等等。三是科技化要向多学科延伸。对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利用地质学基础知识在环境科学以及土木工程学上的应用,由于在工程建设中所涉及专业领域比较广、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向多学科延伸。
(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科技化具体发展方向。一是隧道工程。***事工程、地下铁道、采矿工程、水利工程、公路以及铁路等等都包含隧道工程,并且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铁路建设来说,我国已经有60年余年的历史,其中在隧道建设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岩溶地层止水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大瑶山隧道建设,其隧道长度为14.925km,通过岩溶区深埋为400m~500m左右,长度在1km左右,曾经在20世纪90年生过一次重大的涌水涌砂事件,造成铁路瘫痪,因此国家提出了关于隧道深层岩溶治水技术相关的研究课题,其中大部分都属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相关知识,此课题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科研为生产服务、生产和科研相结合的科技化发展方向,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充分突出这一主题。二是岩石边坡。边坡问题在水库回水、水利工程坝基、水运航道、公路沿线、铁路工程中表现的非常普遍,影响岩石边坡的主要因素包括,河谷外鼓、河谷卸荷回弹、采煤活动对上覆地层的影响、硬岩地层中软弱夹层的风化以及长河谷下沉对边岸的影响等等。三是填海造地和围湖造田。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实施了大量填海造地、围湖造田的项目,由于缩小了胡泊的实际面积,从而促使泥沙积累速度加快,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发生变化,水灾严重、洪涝不断,为解决此问题,应该加强这一方向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科技化发展。四是干旱地区地下水开发。我国干旱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主要包括: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鄂尔多斯盆地等等。当前的水资源系统主要模式是,雪山融水进入水库,然后从山前沿着河道向地下渗入,最后从平原地区溢出,最终形成绿洲,在今后发展上要从农I灌溉、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人工改进上做进一步的调节。五是为规划服务。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工作,更多是为规划服务,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具体包括,中国地质灾害***、全国环境地质***系以及***文结合的中国重点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等等,为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与资料,在今后的发展中仍然要以此为方向。
总之,水文地质工程作为当前建筑施工的重要方面,一方面其可以方便我们对自然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方便于我们的生活与生产,另一方面其人为施工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常见影响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影响的思路,为当前的水文地质工程建设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人权,梁杏,靳孟贵.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4(01)
[2] 段君奇. 浅谈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03)
可持续发展理念论文第5篇
关键词: 水文地质;可持续发展; 环境地质;优化;系统
中***分类号: P641.72 文献标识码: A
1.可持续发展理念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说的是是: 是我们既满足了当代人需求且又不会对子孙后代在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时带来损害。对于可持续发展核心意思属于世代伦理,如今人类对未来子孙的生存的可能性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破坏环境或者将地下的资源去消耗殆尽, 其都会是当代对后代的一种加害行为,其行为也对后代子孙的在地球的生存造成不可抗拒的威胁。
2. 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某些特点
在可持续的发展的理念下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都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它们的目标都是去重新构建人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和地下水系统的良性循环或良好的地质环境系统, 我们必须从多学科进行交叉渗透, 然后对我们的目标系统去进行系统的分析,若想构建成为这样的一个优化的系统, 其过程必须采用系统的方法, 以及采取配套的可以治本的对策, 不仅仅是零碎的治标措施。 我们在去重新构造这个系统时, 不但要求我们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更关键的是正确地应对人与人间的利益矛盾关系以及整合眼下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及整合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若想能够获得比较好的长期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必然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引起格外的关注。
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早日实现, 我们必须去重新构造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的环境、 地下水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及良好的地质环境系统。所以, 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对目标系统采取深入的人文历史分析和地质历史分析, 只有掌握其在纯粹的自然状态下所进行的演变的规律, 并分析诊断在叠加人为的作用后其系统所产生的变化的规律,然后在顺应自然、 认知自然的基础上, 去构想和设计优化这个系统, 并寻求其构建的途径和方法。以往在我们没有真正地掌握自然规律前, 我们贸然地去采取进行改造大自然的行动, 却往往会导致和预期目标相反的后果。在1960年前后, 在河北平原就曾经被实施过,一块土地对一片天、使其只蓄水不排水的水利方针, 在最后使造成大面积的土地的盐碱涝渍的后果。地下水系统与地质环境系统作为一种复杂系统,其有反直观的特性, 也就是其行为方式通常恰好和大多数的人所想象的结果背道而驰。在数百年对于长江中游所得的防洪的实践经验, 就为其系统的行为的反直观的特性作了极好的诠释。荆江大堤的修筑是为了去防洪, 但结果反而导致洪灾的进一步加剧; 进行围湖造田当初只是为了使经济得到发展, 结果却反而引起洪涝和渍害,得到的结果却是江湖洪灾加剧,使成为了干扰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故此, 在人们采取对大自然的改变措施的行动之前, 一定要做到慎之又慎, 且三思而后行。对于重新去构造优化系统, 绝对不能采取零碎的治标的措施,一定要使用系统的方法, 努力将措施整合使之成为可操作的成套的治本的对策。
综上所述, 对于构造河北平原地下水系统和地质环境系统,使之优化,属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以河北平原的浅层咸水的改造而言, 则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 其要求一系列成套的措的施加去支撑, 如若措施不是配套, 将导致难以成功和推广。咸水夫人改造必须具备下列的基本条件: (1)拥有外来的淡水去进行大额的灌溉,使之较快的形成可以供开采使用的浅层的淡水; (2)干支配套的排咸入海的渠道必须有统一, 反之则会使咸水搬家; (3)排除浅层咸水及开发薄层淡水的出水能力大的浅井井型必须有, 这样可以缩短改造的周期, 以实现滚动开发的良性运转;(4)在数学模拟的基础上去制订科学的有关排咸换淡的方案, 杜绝以往粗放的改造方式; (5) 建立相关的法规和利益机制, 来确保浅层咸水的改造工作可以全面的开展, 并长期坚持。进行咸水的改造工作, 上边的条件可以说是缺一不可的, 同时, 去满足上述的条件也并不容易。以井型来讲, 目前大出水量的浅井其成本比较大。故此, 须对大出水量浅井的凿井技术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虽然只是技术的细节, 但却在河北平原的构造优化系统中必须去解决的难题。
3.相互合作、多学科共同努力
对多学科去交叉的渗透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 这是去构建的优化系统中所必需的。比如, 对有效的利用土壤水而言, 其工作需要水文地质与农业等等专业的人员及部门之间的配合。对与去制订的可持续的有效防洪对策而言, 就会需要水利与地质等等专业的人员及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就从我们实践的经验来看, 目前由于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存在着条块分割的默许体制, 使得不同部门在各自的利益冲突下, 各个部门之间协同工作很难去实现。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工作者通过辛勤的劳动得到的宝贵的研究成果, 通常很难得到相关应用部门的认可与理解, 仅仅只可以停留于纸面上, 却不能付诸于实践。故此, 只有提倡去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 努力共同探求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 也必将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突破点。虽然在构造可持续发展优化系统时要去涉及一些技术层面的相关问题, 但是, 对于真正的难题却并不在技术的层面,相反则在非技术的层面。比如, 在咸水的改造周期相当长前提下,怎样去建立一个相应的在利益方面激励的机制, 并可以解决资金的来源, 致使咸水的改造不仅仅属于***府行为, 在同时也是人民的自发的行动, 相对来说就是一个我们必须去解决的重要的课题。使土壤水得到有效的利用, 虽然在改善水资源的条件意义十分大, 但却对农户来讲, 采取打井的灌溉要远比使用土壤水更加省事, 如若没有相应法规及利益的驱动, 要想使土壤水得到有效的利用及推广, 就可以说是一句空话。建立相应的利益激励的机制, 是可持续发展的优化系统顺利进行的关键。故此, 要想去做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对于的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 我们应当去大力的加强对软科学的研究工作。持续以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 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工作必将会获得良好的长期的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结语
由于种种在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所造成的原因, 使其工作难度变大, 企***也不会立竿见影,实践起来也不会一蹴而就。我们只有去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为之去付出, 这样我们才会达到目标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家彬. 环境伦理学----关于环境与发展的新思维[J] . 科技导报, 1994, 10: 51- 52.
[2]靳孟贵, 张人权, 高云福, 等. 农业- 水资源- 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以河北黑龙港地区为例[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9.
[3] 张人权, 梁 杏, 陈国金, 等. 长江中游盆地地质环境系统演变与防洪对策[ J]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 9( 1): 104- 111.
可持续发展理念论文第6篇
1 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文地质工程一方面涉及到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分析,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掌握水文地质工程开展建设区的实际气象资料,从而获得相关区域降水量及蒸发量的具体调研数值,为工程建设与开展提供一手资料。另一方面水文地质工程需要做好调研区域水层储水结构的分析,重点了解水层分布情况,积极分析特定岩石条件结构下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为工程建设提供指导与借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具有指导性与科学预见性,是开展大型地质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除了上述提到的两个方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的影响还表现为水文地质受地下水位及水压变化对地表建筑物引发的威胁,从理论上说地下水位上升直接引发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加剧,土壤盐碱化作用于特定的土层引发严重侵蚀。而反之地下水位的下降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引发地面下降及断层裂缝等严重的地质灾害,对地下水的质量也造成不小影响。此外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引发地质环境的不稳定性,受水压变化控制使得原有的地质结构出现断裂,形成易损点,严重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2 应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影响的策略分析
(一)积极做好前期调研,加强地质水文的勘查分析。在进行地质水文建设之前,首先采取实际调研的方式切实了解水文地质工程对地质环境的潜在影响,在勘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的预备方案,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有效防范。其次要做好地质工程建设的安全规划与部署,积累相应的地质环境水文地质资料,做好前期的影响与成本预算分析,一方面保证水文地质建设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证地质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二)加强外在监督与管理,降低地质环境的二次伤害。水文地质工程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工程监督与管理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保证管理到位,建设可靠。目前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在开展实施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水文地质环境受损严重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加强外在监督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积极做好工程资金的合理分配,采取最优化最环保的施工方案才能保证对地质环境的危害停留在最小范围内。
(三)创新技术手段,走生态环保建设发展之路。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我们走生态建设环保建设之路提供了可能,采用先进的管理与施工技术可以获取最科学详实的研究资料,采用科学便捷的建设施工方式可以将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目前我国大部分水文地质建设都积极尝试采用先进的科技弥补施工过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常见的有应对地质问题的建筑基本加固技术及建筑底层优化技术,有针对地下水质的检测与过滤技术等等,不一而足。因此通过技术的创新与传统模式的转变实现生态建设环保之路的构建,降低水文地质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具有现实可行性与推广性。
3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科技化发展方向
(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科技化发展所要遵循的线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科技化发展应该遵循以下三条线索:一是科学化发展方向应该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依据,具体包括,南水北调、西北水资源三峡工程等等。 二是科技化发展应该以为***府职能服务、为履行***府法律作为方向。***府职能服务包括地质环境监测、地下水监督利用等等。***府法律包括,环境保护法、水资源法以及矿产资源法等等。三是科技化要向多学科延伸。对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利用地质学基础知识在环境科学以及土木工程学上的应用,由于在工程建设中所涉及专业领域比较广、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向多学科延伸。
可持续发展理念论文第7篇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主要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也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才能够实现未来发展,符合当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基点,重视论述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环境艺术设计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用
随着近年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们正常的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人们对环境生活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是一门非常具有特色性的专业,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环境艺术文化也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只有这样,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对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的应用。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现阶段,环境技术设计的基本理念便是节约与环保,是以人为本,在建筑生态住宅的过程中,无论设计过程,还是施工过程,都需要是此案全程无害化,以居住环境中的绿色环保理念为基础,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到整个人类的居住环境中,从而构建起人类、环境、建筑的良性系统,环境艺术中华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也就此形成。因此,绿色健康系统在环节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当下环境艺术发展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要注重建立可持续发展设计观,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真正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当中。对此,教师要注重对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融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将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进行应用,这样一来,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1、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理念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理念的同时,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加强对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学习工作,对涉及的学科内容、实施途径与方法以及相应的评价机制进行有效学习,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能够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有一个较好的了解[2]。这样一来,在进行实际讲课过程中,教师才能够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当中,切实地发挥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作用。同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理念时,要注重加强教师的学术交流以及进修学习工作,使教师能够加强对这一理念的理解程度,能够切实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
2、整合工程技术相关课程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节设计专业中的应用,要注重对传统工程技术相关课程的整合工作。工程技术相关课程是环节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环节,关系到了未来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工程技术相关课程的整合,目的在于使可持续发展理论能够真正应用于环节艺术设计当中,并且在日后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整合工程技术相关课程时,要注重加强课程设计和修订工作,并就发展目标明确写入教学目的中,根据教学目的,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同时,要对整合完成的工程技术课程进行有效实践,并对教学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统计,明确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修正,使学生在学习课程过程中,能够形成较为系统的可持续设计观[3]。
3、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想要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教学工作当中,并且发挥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作用,极难实现。对此,加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建立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当中,对教学模式的改变,应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1)要切实把握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特点,综合学科特征,进行教学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理论层次内容,对这一内容的灌输,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兴趣。在进行实际讲课过程中,可结合生活实际情况,例如当下的环境污染问题、建筑行业的污染问题等,让学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的讲解。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自主地进行知识学习,是当下进行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学工作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列举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案例。例如当下建筑行业对新技术、手段,新材料的实际应用,实现节能降耗的同时,又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3)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要注重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结束语
总之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必须要注重对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将工程技术相关课程与这一理念进行有效整合,加强教师对这一理念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知识有效结合,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夏建红,张榕泉等.以实践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之改革——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31—35.
[2]张凯雷.实践性教学对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性——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