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业10篇

高端装备制造业篇1

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体系,2009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约14万亿元(约2.2万亿美元,同期美国由2万亿美元下降至1.5万亿美元,日本为1.23万亿美元),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已具备一定竞争实力

一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迅速,已形成一定生产能力和产业规模。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约占装备制造业的10%左右。二是高端装备自主化有所突破。围绕能源工业、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及航空航天工业等产业的迫切要求,我国已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三是竞争能力初步显现。目前,我国一批高端装备进入国际市场,如新舟支线飞机批量出口,长征系列火箭成功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卫星整星出口实现零的突破。

(二)高端装备制造各领域均取得快速发展

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一是产业规模发展迅速。近10年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增长势头迅猛,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二是重点产品有所突破。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一批国家急需、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的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三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销售收入过百亿,进入世界机床产业前10强。四是初步形成多元化投资产业体系。智能装备及基础制造装备是装备制造业中外资进入最早的行业,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初步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比例较高的格局。

2、航空装备产业

我国航空工业经过6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已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拥有科研、试验、生产、经营的完整工业体系,拥有200多个航空科研院所、工厂和配套单位,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技术密集、基础雄厚、具有标志性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生产系列航空装备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民用航空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发展呈现新的亮点,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销售情况良好,外贸和转包生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民用飞机型号研制取得重要进展。为了改变民用飞机无机可卖的局面,加大了对新型民用飞机和***机改民用的研制开发。市场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民用飞机研制成功和不断投放市场,民用飞机销售出现良好的局面,几个主力机型获得国内外市场认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来,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民用航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国际合作进展顺利。我国民用航空工业与空客、波音、巴西航空、庞巴迪、GE和霍尼韦尔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入,我国航空工业正由一般供应商向风险合作伙伴转变。

3、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依托原有的工业基础,按照***“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总体要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上取得了重大成就。部分产品集成技术已经居世界领先水平、主要产品技术位居世界前列,关键系统、零部件国产化率显著提高,品牌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4、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抓住国内外市场机遇,取得了长足进步。2009年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年产值接近300亿人民币,世界市场份额约为7%,目前在渤海湾地区、黄海沿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4个具有一定产业聚集度的区域,行业内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我国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浅水油气开发装备建造经验,80%以上的浅水装备实现了国产化,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的国际市场份额达30%以上。近几年,我国承接建造了多个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深水油气开发装备,初步具备了深水装备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发达国家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空前激烈

世界正面临新的科技***和经济变局,各国都在加强国际战略部署,试***在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领域抢占未来产业的制高点。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这将更加挤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2、我国工业转型升级,需要高端装备的支撑

***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方面对高端装备制造业自身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装备制造业提供技术更为先进、节材节能更为突出的新型技术装备,为高端装备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为高端智能装备和基础制造装备扩展服务对象、提升服务能力、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装备制造业呈现高端失守困局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的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技术和产品,高端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仅为5%~8%。其中,90%的高档数控机床、95%的高档数控系统、大部分机器人和工厂自动控制系统依赖进口,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基本被国外垄断,智能装备对外依存度达70%。据统计,2009年装备制造业(不包电子)进口总额高达1746亿美元,绝大多数是高端装备与核心关键基础件、元器件。

(二)基础配套件发展滞后,主机面临“空壳化”

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设备大量进口,核心技术被外商垄断。如海洋工程装备的大多数配套设备依赖进口,部分关键系统被外商垄断。

(三)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缓慢,企业专业化制造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过度依赖单机、实物量的增长,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承包、维修改造、回收再制造等构成赢利增值的服务业务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绝大多数企业的服务收入在其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不足10%,远低于国外企业40%左右的比重。多数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在设计制造、项目管理以及总承包能力等方面专业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高层次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和品牌效应。

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目标及重点

(一)发展目标

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使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基础件自主化率达到50%,关键自动化测控部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用零部件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高端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15%。成为世界主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国家之一。

(二)重点发展方向及任务

依托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现有基础以及国民经济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需要,应在以下重点方向加快推进。高端智能装备与基础制造装备。发展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等。航空装备。发展以C9型客机基本型为发展重点的大型客机、以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和新舟系列涡浆飞机为发展重点的支线飞机、通用飞机以及航空设备、航空发动机、维修和服务和转包生产等。轨道交通装备。发展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城轨车辆、大型养路机械和列车运行网络控制系统等。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调查与勘测装备、钻探与开发装备、生产与加工装备、储存与运输装备、辅助与服务装备、海上工程作业装备与大型浮式结构物、特种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和关键系统及配套设备等。

四、相关***策建议

(一)营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制定和完善国家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扶植***策,通过***府采购以及高端装备保险机制,引导和鼓励制造部门和应用部门购买和使用国产高端装备;调整关税***策,充分发挥关税***策在调节产品进出口和保护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从“原材料中间产品制成品”的由低到高的关税税率结构,营造高端装备制造业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制定和实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培育计划

围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确定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行动计划,围绕产业技术攻关、标准体系建设、品牌培育、产品演进、产业化推进等方面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集中全国优势资源,攻克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从事高端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大型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完善以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领***人才、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三)加大财***金融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支持力度

建立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关键共性制造技术、基础性技术和原创性技术开发,支持高端装备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以及应用示范工程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鼓励金融机构以保单贷款、出口订单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融资,以贷款、投资、租赁等方式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化发展。

(四)加快企业兼并重组

积极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培育形成具有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国际贸易、投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高端关键零部件、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实施专业化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专业化生产企业。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战略

高端装备制造业篇2

关键词:高端装备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 国际市场占有率 贸易竞争力

一、引言

2010年9月,***通过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把高端装备制造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将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总体来说,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大国,但还不是装备制造强国,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据统计, 1999-2009年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出口额逐年增加,2008年高端装备制造业贸易开始进入顺差状态,且顺差规模有扩大趋势;同时,年出口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0.5%,持续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上,这表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开始出现良好的贸易态势(见***1)。与此同时,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如何,国内学者还未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国际市场占有率(IMS)和贸易竞争指数(TC)3个指标来研究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及各行业的贸易竞争力。

二 、 数据来源和研究对象

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航天产业、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等四大细分领域。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主要以航空航天产业、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为代表研究高端装备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根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和数据处理的方便性和统一性,笔者按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 REV.3) 对高端制造业各行业归类(见表1)。对我国高端装备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中,笔者选取了1999-2009年间中国高端装备的进出口数据和位于世界前4位的国家高端装备进出口有关数据进行样本分析。数据来源于UNCOMTRADE数据库。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各行业贸易竞争力

(一)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

目前,世界共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与航空有关的工业,但只有大约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与航空直接有关的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雅***、法国***卢兹、加拿大蒙特尔等。1999-2009年,我国航天航空装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美国为航空航天装备出口大国,国际市场占有率年均值到达35.66%,其次是法国、加拿大、德国,中国航空航天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小,不到1%(见表2)。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见表3),1999-2009年,我国的RCA指数和TC指数都是最低的。从RCA指数分析,中国RCA值远远低于0.8,出口没有显示性比较优势,且近几年处于稳定状态,竞争力未得到提升。美国、法国、加拿大RCA值均大于1.25,且逐年增大;其中美国和法国均大于2.5,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加拿大和法国次之。从TC指数分析,中国TC值小于0,出口不具有竞争优势。美国、法国、加拿大和德国均大于0,美国TC指数最高,且数值接近于1,法国其次,近几年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加拿大在2003年达到最高值后处于下降趋势,2009年有所回升。德国TC指数波动较大,趋势不明显。总体来说,中国的航空航天设备贸易竞争力弱,整体发展滞后。

(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目前,轨道交通装备的制造主要集群在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国家。1999-2009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有逐年增长趋势。德国为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大国,国际市场占有率年均值到达18.21%,其次是美国、加拿大、法国。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年均值为2.72%(见表4)。

表4 1999-2009年主要国家轨道交通装备的IMS年均值(%)

资料来源:根据http://unstats.省略./unsd/comtrade/网站所查数据计算所得。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见表5),从RCA指数分析,中国RCA指数与四大出口国相比最低,且数值小于0.8,出口没有显示性比较优势。2004年开始有稳步上升趋势,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略有下降。美国、法国、德国RCA值均大于1.25,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且美国和法国近几年处于稳定状态。法国在2003年上升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加拿大RCA指数从1999年的最大值开始减小,贸易竞争力逐年减弱。从TC指数分析,中国TC指数在2004和2005年出现正值,其余年份为负,且数值比较稳定,波动不大,出口不具有竞争优势。美国和德国TC指数逐年增大,贸易竞争力逐年增强,法国TC指数均值最大,且比较稳定。加拿大从1999年指数开始下降,随后TC指数处于负值,比较稳定。总体来说,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贸易竞争力弱,市场份额虽有增长,但贸易竞争力未得到明显提升,美国和德国贸易竞争力在增强,加拿大贸易竞争力在减弱。

(三)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世界船舶产业主要集中于韩国、日本、中国、欧盟等国家。其中,中、日、韩三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年均值分别为8.13%、 18.74%、24.08%,出口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50%。欧盟船舶出口大国主要是意大利和德国,国际市场占有率年均值分别为5.15%、4.96%,出口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10% (见表6)。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见表7),1999-2009年间,我国的RCA指数大于0.8,TC指数数值接近于1,说明我国在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方面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从RCA指数比较来看,我国在2005年之后RCA指数逐年增加,且增长幅度大,表示我国的贸易竞争力开始增强。日本RCA指数均大于2.5,且数值稳定,波动不大。韩国RCA指数均大于5,远远领先于其他四国,且逐年递增。德国RCA指数小于0.8,波动加大,趋势不明显。从TC指数比较来看,日本和韩国TC指数数值均接近于1,且数值比较稳定。中国TC指数次于日本和韩国,且从2001年开始逐年增加。意大利和德国TC指数波动较大,趋势不明显。总体来说,中国在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方面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且贸易竞争力在增强,但次于韩国和日本。

四、结论

(一)从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水平、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专门化指数(TC)及其变化情况来看,我国的高端装备贸易竞争优势明显低于其他国家,而且可以预测在未来几年我国在高端装备的贸易竞争力优势将会持续保持。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贸易竞争优势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薄弱,自有品牌少,资金短缺导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结合四大子行业分析比较,目前我国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贸易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轨道交通装备的贸易竞争力存在较大幅度的增长。相对而言,航空航天的贸易竞争力在近10年间都未得到有效的提高,说明我国需要加强该行业的生产和研发能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三)从出口国家来看,我国高端装备主要出口亚洲的韩国、日本、北美洲的美国以及欧洲的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而对非洲的国家出口量很小。

参考文献 :

[1]苏定东,徐康宁.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价值变动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0(1) .

[2]黄先海.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5).

[3]毛日 .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及其决定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6(8).

高端装备制造业篇3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采购成本;模型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能生产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行业,由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集合而成。它具有技术高端、价值链高端、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产业链核心的特征,其发展水平能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一、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业采购成本控制模型的意义

据《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分析,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过度依赖投资增长;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基础制造水平滞后,部分领域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能源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能耗高等问题。但在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企业能有效地降低原材料成本就尤为重要,而降低采购成本,成为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关键点之一,企业只要降低采购成本,就能从根本上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业采购成本控制模型,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效率

经济的迅猛发展,伴随着社会资源日益紧缺,使得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一个典型的制造型企业来说,采购成本(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制造成本中一般要占50%左右,人工成本要占20%左右,其他的各种费用成本占15%左右。如是这样制造企业只要材料成本节约5%,就可以使净利润增长率达到17.48%以上的杠杆效用。详见表1:

《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指出,预计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将在6万亿元以上。假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材料成本占销售收入的50%,在销售收入达到6万亿元时,节约采购成本5%,就可以使国家的税收增长率达到8.37%,国家的税收增加65亿元,企业的净利润可增长17.48%,净利润可增长110亿元。具体数据详见下表2。

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到,采购成本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成本控制中的主体和核心部分,是成本控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但是我们并不能单纯地降低采购成本的总额,应该将其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即使采购成本的发生是为实现生产职能所需,只要不存在费用过剩或浪费的情况。在控制采购成本时我们需要采用精益管理思想,分析采购成本的开支的合理性,如果采购费用的需要随着生产扩大而有所增加,且生产的扩大所需要的,具体数额的增加要结合生产规模扩大的程度来定,防止出现超额增长的情况。总之,要用最小采购成本,实现最优成本管理,以最低成本追求效用最大化。

(二)控制采购成本,可使企业成本管理工程规范化

负有责任的企业,在追求社会价值的最大化的同时,应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在运用精益管理的精髓进行采购成本的管理时,企业应当一切为“顾客”、“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满足“顾客”、“社会”的前提下,尽一切可以减少不能增加顾客满意度的行为,不能增加社会价值的行为,因为,减少支出就能增加社会的财富。企业的采购成本控制是否到位,应当进行绩效评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职能和特点进行具体的运用,制定采购绩效评估目标,将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然后落实到人,根据目标规定,建立目标责任制,对目标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对执行的情况和结果进行检查考核、奖惩,做到责、权、利、效的统一,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制定采购绩效评估目标时,其评估的内容不仅包括效率和成本、顾客满意度、投入产出比率、服务质量等方面,即减少社会资源浪费额的指标,控制采购成本。这样的绩效评估结果,有利于改进企业各个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同时也让部门对顾客的需求更负责任,有利于降低社会资源的消耗,以促使企业采购成本管理工程的系统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控制采购成本,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资源消耗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利用率整体偏低、对外资源依赖度越来越、资源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越来越差。在如此资源供给环境下,控制企业的采购成本,可以减少社会物质产品的消耗,就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在经济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用于采购成本过多,就会牵制企业用于其他方面的资金,就会直接增加企业的负担,从而降低企业的投资能力或消费能力。因此,企业在制定采购成本预算时,一切不能为企业、社会创造价值的活动均视为浪费,减少其开支,在采购成本预算的执行上,企业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人人都要树立节约的观念,发现预算有偏差时,及时修订。在有限的经费中,尽量减少采购成本开支,以增加企业其他方面的支出,以改善企业的资金投资结构,改善企业的职工福利,增加企业的科研投入,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从而使社会、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采购成本控制模型的构建

目前,物流公司能够迅速、安全、可靠地传递各种信息和货物,网络营销(On-lineMarketing或Cybermarketing)能够迅速地提供满足顾客特有的时间和交付货物要求的服务。因此,企业在控制采购成本时,不仅要依赖于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实行数量折扣经济进货批量模式、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进货模式、存货储存期控制等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型,还要采用存货ABC分类控制、存货周转率分析、准时生产制(零库存管理,JIT)等现代存货管理的模式,更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享受物流公司的服务,制定新的采购模型。

(一)采购成本构成

企业控制采购成本不仅要建立健全采购控制制度,还要建立采购成本控制模型。一般情况下,物资的采购成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物资购价、采购费、搬运费、仓储费。购价因采购批量,而有所变化;采购费一般只与采购次数有关,与采购批量无关;搬运费与采购总重量相关,相对稳定;仓储费与采购批量紧密相关。

(二)几个参量的处理

1.采购价格

要以实际价格计量,因采购批量不同而有不同的采购价格,在数学模型中应用的价格必须科学处理。若采购批量在q0以下时,采购价格为pl;采购批量在q0以上时,采购单价为p2;假设实际采购批量为q(q≥q0),则在数学模型中采购单价p可表示为:

依次类推。

2.库存量

若采购批量为q,在一个采购周期中,库存减少量由0变化到q。数学模型中,平均库存量可近似为q/2。

3.搬运费

该项费用包括运费和搬运费,运费与用车次数成正比,搬运费与物资重量成正比关系,不受采购批量、次数变化的影响。

(三)建立采购成本的数学模型

构成采购过程中的年总成本F(q)主要有年物资购价C1、年采购费C2、年搬运费C3、年仓储费C4。在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一定情况下,某种物资年消耗量Q较易估计。假设存料费用率为i,每次采购费C0,单位搬运费为a,单位车辆运费为b,单位车载量为q1。则:

年物资总购价Cl=年消耗量Q×采购价格p

年采购费C2=年采购次数(Q/q)×每次采购费C0

年搬运费C3=单位车辆运费b×车辆数(q/ql)×年采购次数(Q/q)+仓储搬运费Qa

年仓储费C4=平均库存量(q/2)×存料费用率i

也就是求函数F(x)=ex+f/x+g的最小值问题。e、f、g为常数。

该数学模型可根据采购批量对应的不同价格,分段讨论函数F(x)=ex+f/x+g的极小值,比较各段极小值,其中最小者对应的采购批量,即为年采购总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佳的经济批量q0。具体可列表3讨论:

现代社会,高端装备制造业顾客个性化的要求越演越烈,企业应当根据个性化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采购工作业务体系,使采购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建立采购决策的透明机制,实行网上公开的招标采购,防止暗箱操作,在网络上与供应商签订所需要原材料的时间,提供需要的数量、需要质量、需要的品种材料协议,实施适时采购,以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使采购价格降到最低。

高端装备制造业篇4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现状;发展前景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表明,江苏产业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着力推动全省装备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环节攀升,对于促进关联行业技术进步、提升我省制造业整体水平至关重要。跨入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抓住国家支持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应对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带来的新挑战,引导我省各个地区装备制造业巩固优势地位、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发展水平。装备制造业是泰州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具有泰州特色“1+3+N”产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泰州市已形成门类基本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产业体系。

一、泰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1、规模效益快速提升

十二五以来,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最大支柱产业,产业特点鲜明,竞争优势明显。2011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2730亿元,增长27.7%,占全市比重达到45.7%。船舶制造、汽车零部件、石油装备、减速机、数控机床等行业初步形成集聚效应,船舶、叉车、起重机、汽油机、柴油机、减速机、石油钻杆、电机等一批拳头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尤其是船舶工业,不仅是泰州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泰州的出口支柱产业。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通过组织实施国家、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省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我市不断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投入,新型电力装备、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工程机械等产业链规模超亿元,节能环保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智能自动化设备等一批新兴装备迅速崛起,产业链门类和体系逐步完善,上下游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协同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3、优势产品地位突出

十二五期间,我市装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目前,泰州市装备制造业产品已突破1万种,其中钢帘线、微特电机、小型动力机械等产品已经形成一定比较优势,产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其中,钢帘线年产量已跃居世界前三强,微特电机年产销规模国内第一,曙光石油钻杆被誉为“中华第一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二、泰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解决过度依赖要素投入、经济效率不高的问题

依赖资源和资金的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是导致一般产品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形成某些领域的恶性竞争,这样下去不仅是效率问题,而且是扰乱市场秩序、严重阻碍高端产品发展的关键问题。

由于要素大量投入,也导致了区域结构趋同化,盲目追求GDP和地方财***增长,加剧区域内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现象,甚至加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大企业集团不强,缺乏专特精的小巨人企业为之配套

制造能力强、研发能力弱;依赖引进技术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生产产值高、工业增加值低;单机制造能力强、系统集成能力弱。

因此,必须通过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改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来解决大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

3、技术创新体系亟待改善,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构成:

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产业化

由此可见,只有以企业为主体的后段是不够的。

从上述的构造表明基础共性技术是不可缺少的,我国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使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削弱甚至缺位,已产生明显的不利于整体创新的影响。目前,利用转制研究院所重建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的公共服务平台已刻不容缓,否则会影响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整个战略进程。

4、***府各部门要将***颁布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各项***策,真正落实、合力执行

对于振兴装备制造业及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府已颁布的***策可以说是给予了足够的支持,目前的问题是按照统一的目标大家合力执行。

三、对泰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前景展望和建议

“十二五”期间,我市装备制造业将以“高端转型、创新升级”为主线,突出“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优先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巩固提升传统优势装备产品,不断增强自主设计、制造和配套能力。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和特色装备产业集聚区,做强做大一批大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进全市装备制造业加快实现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粗加工向精加工、普通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建成长三角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可以选择的领域举例如下,作为培育重点参考:

(1)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成套设备

围绕满足石化、冶金、煤炭、汽车、轻工等行业的转型升级、节能降耗、自动化、智能化需要的装备。

(2)节能、环保与资源开发利用装备

围绕能源安全和二氧化碳减排、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的重大工程所需成套装备,如核电、新能源、清洁煤燃烧、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等。

(3)先进运输设备

围绕航空运输和远洋运输、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国家铁路12万公里客货营运里程建设等项目,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4)智能化的基础制造装备

通过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工艺装备专项的实施,突破数字化制造技术、高档数控系统、高精度轴承及机床功能部件等关键技术,开发先进工艺技术所需的专用装备。

(5)基础件及仪器仪表

围绕国内已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需要,如工程机械行业,改变高档液压元件和控制元件依赖进口的局面。

目前我国的仪器仪表产业非常薄弱,国内需求量的二分之一依赖进口,国外的中高档仪器仪表、元器件和传感器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必须尽快改变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6)国防及新兴产业专用装备

围绕国防建设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努力满足受进口约束的装备的需求。

上述诸领域的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要对每个项目分析国内外的状况,确定分阶段的有限目标,制定出各项目的技术发展路线***,增强操作性,选择有比较优势、有较好的基础和资源条件的项目率先突破,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市装备制造业仍存在高端化步伐不快、旗舰型企业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加速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时不我待。

(1)坚持创新领先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应作为主要的创新模式;重大、高端装备的技术来源于国外,必须要在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上下功夫。同时,要发挥***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处理好制造企业和用户的关系,防止重复引进。“双高”船舶和海工产业基地将以靖江、高港和泰兴等地的相关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船型开发技术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建立部级船舶工程技术中心,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满足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的品牌船型10个以上、海洋工程装备产品及设备2个以上。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将以新能源产业园为主体,以薄膜太阳能、大功率储能、动力电池、太阳能装备研发制造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光伏、储能、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节能减排四大产业。

(2)夯实强大的基础

产业共性技术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基础,共性技术缺位会妨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而共性技术属竞争前技术,具有一定程度的公益性,需要***府支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给予财***上的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重产品轻工艺、重整机轻配件、重生产轻基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经过六十年工业化的实践和发展,我国的工业基础仍然很薄弱,难以支持工业快速发展,不得不受制于人,如再不引起重视,将会制约制造业进一步发展。

要把通用基础件(液、气、密)、大型铸锻件、关键特种材料(高档绝缘材料)、控制系统的元器件(包括仪器仪表)、数控机床的功能部件等作为优先发展领域,通过“十二五”发展期间的努力成绩应该有所突破。

要努力推广标准化战略,这是提升行业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技术标准已成为高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保障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法规手段。当前要组织大型骨干企业参与并成为标准制定的主体,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参与国际标准活动,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从而促进自主创新产品占领国际市场。

(3)推广绿色制造和再制造

绿色制造是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最佳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强调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及排放。

由于制造业是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绿色制造业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装备制造业不单是推广高效、节能产品,还要对铸、锻、焊、热、表面处理五大基础工艺采用绿色制造的理念实现清洁生产。

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推行绿色制造的重要内容。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为原则(4R原则),以低耗低排高效为特点的发展模式。

如在生态制造业园区内,把有条件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付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企业的废气、废热、废物成为其他企业的原料和能源。重视末端治理,开发各类废物回收利用技术,促进回收产业的发展,不但能提高资源利用率,还扩大了就业面。

(4)加强培养、定向输送各类人才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需要各级各类人才。随着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从事设计、加工制造、研发、管理的各类人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缺,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和技术精湛的高级技术人才。制造业的人才是金字塔型,注重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加强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职业教育定向培养制造过程的管理与操作者。要根据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要求来设置专业和确定培养目标,切实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高端装备制造业篇5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

中***分类号:F114.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82

前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的装备制造业存在于各个领域,其范围广,种类多,影响深远[1]。而处于制造业高端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其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占据产业链核心部位等特点引导着制造业不断地发展[2]。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国际社会,以及区域发展主体都把装备工业振兴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长作为一种内生发展动力进行了***策强化与力量积聚[2]。

1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发展前景

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设备等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就是制造业中拥有先进技术和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业不断提升。随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装备制造业也成为一个优先影响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现状与环境

美国自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之后,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投入,并出台了《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等多项法案来大力扶持产业的发展。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和计划上也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在装备制造业不断摸索,通过改革开放***策不断引入学习世界的先进技术,与此同时不断发展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地努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将贸易赤字转变为贸易盈余,装备制造业的贸易总量也多年居于世界第一。中国也通过制定《中国制造2025》计划由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领导,在宁波、成都、长春、沈阳等城市作为试点示范城市,推行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来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积极与德国4.0计划对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从而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3]。

3 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现状

大连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环渤海地区,同时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领头城市,所以更应该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下,大量的汲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才能对大连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形势较好,已形成了具有地区特点的重点企业,如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连机床集团及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同时在这些企业的支撑下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的不断革新,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在2016年,大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增加值271.6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88亿元,同比增长19.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大规模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03.7亿元,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4.8亿元,增长4.5%。

大连高端制造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与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创新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大连地区老工业基础较好,但老企业的设备多数老化,绝大多数的企业只能完成简单低端的产品,同时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新技术的吸收能力不强,导致产品不足以独当一面[4]。相对于国际企业普遍采用的先进制造技术,例如数控、集成技术等,以及先进的管理体系方法,这些企业的提升空间很大。

4 基于高端装备业提升大连城市实力的对策研究

4.1 引进技术,提升能力

加大对成熟技术的引进吸收,对引进的先进设备加以学习和研究,增加原有设备的功能,例如计算机控制系统,提高企业的自身水平。使企业不仅仅只能为其他企业或国家提供场地和劳动力资源来生产别人的产品,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意识,生产出属于自己的高技术,高精度的产品。为了提高自己的产业层次,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对重点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高端技术设备的自主研发,形成大连特色的技术产业,将“大连制造”转变为“大连创造”,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4.2 依托自身,主动发展

以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区域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临港资源优势,结合周围城市群,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促使同类企业聚集,形成设施共享,资源互补的产业集群。抓住重点技术装备的成套生产,既要掌握重点技术,更要加强下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出在国际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企业,和高精专的小企业集群。各个产业相互连接,由单一产业连接成产业链,再由产业链形成产业关系网,促进产业分工细化、专业化,从而建设强大的产业集群,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等各方面的限制,以此来促进大中型企业的战略重组。打造出关联度高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基地[5]。更要加强主导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横向连结,最大限度的提升大连市的国际竞争力。

4.3 依托***策,加速发展

企业应该充分的利用***府为装备制造业提供的各项扶持***策,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府的各项支持***策。***府也应该对相应的自主创新技术的研发提供相应的奖励体制,以此来鼓励各个企业和专业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府也应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财***和税收支持,加大投入,提高装备制造业,相应的研究项目资金。对于部级工程技术研究,相应的实验室,研发团队,给予相应的税收,贷款,土地等方面的***策支持。

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动力。企业应该创造适合高素质人才研究和展示能力的平台。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之中缺乏高精尖人才,多数企业对相应的技术人才的待遇和投入不足。因此,企业应该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同时吸引海内外科技创新型人才。并建立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对创新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引进和使用这3个关键点,依赖于产业和重点学科、重大项目,建立一个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训基地,加快引进创新人才,使大连成为聚集人才的高地。打造出乐于学习,素质高,技能高超,专家型的工人队伍。

5 总结与展望

大连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科学,依托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对提升大连的国际竞争力和城市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任重道远,应该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并合理应用,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装备制造业在研究和开发的投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产业集群。从长远角度看,发展必须结合***府***策积极配合,依托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养,吸收先进的科学研究和技术,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实力,这也是大连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远景。

参考文献

[1]李宗宝,沈玉梅.对经济转型背景下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3):59-61.

[2]陈柳钦.加快发展和振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J].郑州航空工I管理学院学报,2011(04):19-27.

[3]李坤,于渤,李清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成长:一个框架性的研究综述[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06):66-69.

[4]王志.大连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对策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8-10.

高端装备制造业篇6

【关键词】特钢;发展趋势;研发方向;竞争优势

前言:本文论述了当前钢铁行业钢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高品质特钢需求越来越大,现在逐步改善特钢生产设备,选择研发方向可以有利于企业在未来钢铁行业竞争中占据前沿地带,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近年来粗钢产量占世界的40%以上,而特钢发展却相对滞后。世界强国特钢产量占粗钢总量比例都在15%以上,而我国只略高于6%,在特钢产品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合金钢占比我国仅为4.9%,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我国特钢生产还以结构钢等中低端产品为主,高速钢、合金模具钢等技术壁垒高、盈利能力强的高端钢种主要依赖进口。随着国内优秀特钢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将会提升,业绩将会不断得到改善。

目前国内诸多特钢生产设备只相当于国际上世纪90年代水平,生产效率低下,品种有限,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上明显跟不上国际步伐。随着特钢产业发展,设备面临着升级换代,除了节能环保要求外,质量控制是我国特钢行业将长期面临的难题。另外技术水平脱节,自身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且技术进口减弱,实验室研发产品转化时间过长等,都影响着特钢的产能扩张。

特钢按用途可分为结构钢、轴承钢、工具钢、模具钢、弹簧钢、冷镦钢、特种合金等。结构钢用于各类工业机械传动件、紧固件、结构件等。特钢对质量及性能的要求十分严格,使其产品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核能、***工产品等特殊领域。

汽车、机械是特钢的主要下游行业,其中汽车约占35%,机械约占24%,是特钢行业最主要的两个需求市场。汽车行业是特钢目前最重要的应用领域,特钢占比超过60%。以机械行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重大的基础性产业,是特钢消费的大户,同时也是过去拉动特钢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很多大型成套装备制造的整机制造水平已达到世界一流,但关键配套零部件受限制的现象非常普遍,零部件自主化将促使相关材料开发加强,特钢行业将受益。

高品质特钢作为新材料重点领域之一,享受到其他新兴产业带来的巨大拉动效应,未来国内特钢企业的发展趋势应是加强研发,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寻求进口替代。“十二五”期间高性能特钢作为获得重点支持的六类新材料之一,成为促进特钢子行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

高端装备制造是未来驱动高端特钢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上升到国家产业战略层面,飞机、高铁、海工、能源等总体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万亿,高端特钢市场需求将全面提速。同时高端制造的国际需求也将同步提升,我国高铁、电网、风电等的建设成果吸引了全世界目光,国际市场大门也随之敞开。未来中国高端制造走出去的步伐会不断加快,特钢行业必将从中受益。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紧密相关,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本身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包括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高端装备支撑。

目前国内装备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据业内人士分析,对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目前产业链不成熟制约海工装备发展,现在中国已拥有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海工装备,但中国在建造这些海工装备时,仍有很多配套产品必须依赖进口,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较低。专家指出,以前中国海洋工程高端制造业多数是采用进口设备,现在更多的是如何把国产的和国外的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是可持续的,是最大限度聚集资源和能力的。

再比如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到2020年这一比例要进一步提高到25%,并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产品可靠性低,产业链高端缺位,产业规模小市场满足率低,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等。

2010年,在中国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中,机床工具业、仪器仪表产业、通用基础件高端产品产值分别仅占30%、18%和5%。由此,中国每年均需要进口3000亿美元左右的机械设备。目前,中国95%的高档数控机床、70%的智能装备依赖进口,自动化控制系统更是几乎被进口产品垄断。

与此同时,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等对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5年~10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届时,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关键零部件与基础件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其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端装备重点产业智能化率超过30%。到2020年,力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将由目前的8%左右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

高端装备制造要求开发高强铝合金等轻型合金材料、稀有金属材料、装备制造和重大工程需要的高品质特殊钢。在开发高品质特殊钢方面,要求“加快突破气相沉积、等静压、先进熔炼、高效合成等材料先进技术和装备”。这就要求冶金装备制造业加大创新力度,开发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冶金装备。

高端装备制造业篇7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体现高新技术集成的标志,是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我省是装备制造业大省,具备发展拥有自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战略转型的基础和条件。运用技术发展路线***绘制未来一个时期我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发展方向、重点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以及实现技术的时间节点和发展路径,能够为编制我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撑。

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产业分布

1、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世界发达国家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置于更为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并体现了以下五点发展共性。一是高技术深刻、广泛地影响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型生物机械技术以及环保装备技术等高技术成果,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二是注重对高端、高附加值技术装备设计、制造的控制和主导;三是不断提升系统设计、成套制造的能力,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四是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同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五是产业集群成为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性环节。

2、我国产业分布。我国装备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等5大区域,总体来看,各区域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及空间分布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集聚着装备制造业的各种生产要素,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各子行业发展也较为均衡,在全国的水平都很高;在环渤海地区,天津、北京等地产业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特别是天津,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金属制品业和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均处全国领先位置。在环渤海的其它地区,如山东等,近年来发展较快;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东省,装备制造业生产整体实力也很强大;在东北地区,只有辽宁在几个行业上生产制造能力较强,吉林只有个别行业实力较强;在中西部地区整体的装备制造能力都不是很强,只有个别省市在一两个行业上处于优势地位,如重庆的交通设备制造业、河南的专用设备制造业、陕西的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等。

二、技术路线***范围界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界定:一是技术高端,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度高以及多学科、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交叉与集成;二是价值链高端,表现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产业;三是产业链高端,表现为既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也包括新兴产业的高端,是产业链的核心部分。本领域技术路线***研究组结合我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展现状、特点与优势,将我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划分为能源装备、数控技术与装备、交通运输装备、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装备、关键基础元部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等七大子领域。

三、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现状及需求分析

1、发展现状。作为国家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我省的装备制造产业在生产水平和技术力量等方面均有着雄厚的基础,并已形成了电站成套设备、重型机械设备、机械制造设备、运输设备、农业机械设备、医疗与制药设备、包装设备、量具与刃具、矿山与煤炭设备等多领域、多行业的装备制造产业优势。我省拥有哈尔滨、齐齐哈尔2个部级高新区,大庆部级创新型试点园区,哈尔滨发电设备产业基地、齐齐哈尔重型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哈尔滨汽车制造产业基地、大庆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4家部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3个部级大学科技园,以及动力装备、风电产业、高纬度地区电动汽车产业3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此外,还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重型数控机床等多种装备制造产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装备制造技术或配套产品在我国重点工程建设、重大成套装备、重要装备产品及国防***工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需求分析。通过SWOT(S——优势,W——弱势,O——机会,T——威胁)分析,确定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战略。

SO战略:抓住机会,扩大优势。利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机遇期,大力发展具有我省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国家规划和创新工程实施,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装备制造产业,优化产业机构,加速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

ST战略:发挥优势,抵御威胁。发挥创新基地作用,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发挥产业集群和产学研作用,使更多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落地,转化为更多的现实生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吸引、留住、造就更多的产业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WO战略:利用机会,缩小差距。依托现有联盟、平台、研究院,加速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创新研发合力;加速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建设,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整合现有人才、技术、基地基础,形成成套设计、供应体系。

WT战略:缩小弱势,回避威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引导和支持产学研各界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核心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使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节能环保、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使产业发展与国际趋势相适应。

四、德尔菲调查

针对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的影响,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德尔菲调查问卷共设计了专家对该课题的熟悉程度、对黑龙江的重要度、预期技术实现时间、研发水平、技术实现路径等5项主要指标,通过开展两轮德尔菲调查,共有200多位来自***府管理部门、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装备制造领域专家参与了问卷调查,确定了能源装备、数控技术与装备、交通运输装备、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装备、关键基础元部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等7个技术领域,共17项关键技术和47项技术课题。

五、路线***绘制

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技术发展路线***以德尔菲调查统计结果为基础,按照“技术领域—关键技术—重要度指数—发展路径”的绘制思路,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选择出的关键技术及技术课题;二是雷达***描述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关键技术及技术课题的综合重要度指数(综合技术重要度和研发基础);三是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技术重要度指数、研发基础、预期实现时间和技术发展路径,以时间序列系统描述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关键技术及技术课题的研发时序。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前瞻研究组.《中国技术前瞻报告(2006-2007)》,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王纬.德尔菲调查法与技术路线***结合的技术预测研究——以太原市“十二五”技术发展预测为例.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第4期

[3]于淑娟,张本山,李奇伟.广东省制糖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介绍.甘蔗糖业:2010年第5期.

[4]李三虎.广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研究.《城市观察》:2011年第1期

高端装备制造业篇8

由制造型企业转向制造服务型企业

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物流等环节的深入应用,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这已成为信息化的新走向。

徐工集团是国内首家建设物联网的企业之一,通过物联网,客户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主动式服务,通过电话短信等纠正客户的不规范操作、提醒必要的养护操作、预防故障的发生,物联网也使徐工集团在生产线上实现了零库存,按生产节拍供货。在实现物联网技术运用的规划里,徐工集团要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各地在役设备的24小时***实时定位跟踪和健康监控、监视装备的作业情况和机器性能变化、预测预警事故的发生、出现故障及时报警、变被动维修为预防性维护的目的。制造业的信息化,如今已不仅是管理阶段的信息化,更是发展到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从而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例如重庆隆鑫摩托车,企业完全靠计算机掌握生产情况,通过计算机,可以清楚查阅企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甚至可以看到车间情况。制造向制造服务型转化也非常明显,这一转型可以推动信息化与生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生产业的现代化,支持制造企业围绕产品智能化、高端化和服务化创新商业模式。比如三菱电梯,除生产产品依靠信息化以外,还把信息化渗透到服务中,跟踪做好产品售后维护服务。

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比较完善,关键技术的缺失仍然是我们的软肋。日本、美国、德国等世界制造业强国都在发展高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推进高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从而促进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正在发生***性的变化。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徐子瑛说,上海电气通过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目前已具备百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制造能力,已成为全球最大火电设备供应商。在装备制造业当中,我们国家有两类产业是总体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一是自动化的行业,二是高端的医疗器械。从自动化行业来讲,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信息产业制造大国,但是在自动大规模核心控制系统,高档的机器人,数控机床的核心数控产品等领域,依然是非常薄弱的,所以我们要发展智能装备,培育和发展自动化产业。

智能制造

2011年,有一个提法叫智能制造,这个概念随着IBM的智慧地球的提出而产生。实现智能优化控制、故障自诊断,安全保护逻辑控制。信息反馈可视化,是当今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十二五”期间对工程机械重点主流产品都要达到智能化、信息化控制水平,特别是大型工程机械,要实现本机和远程的智能化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亚洲制造业论坛发言时提出,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时代、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电器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时代,下一个时代应该叫智能时代。现在数控装备、智能装备是有一定关联的,数控装备的制造过程可以用数字技术来进行控制,但是大部分是预先设置的。智能制造装备则是把整个过程搞成一个闭环,可以感知,可以进行分析、判断、自主作出决策,然后执行。所以智能制造装备在世界装备制造业当中,也是属于最新发展的领域。我们要发挥后发优势,必须从提高发展起点的角度发展智能制造,同时智能制造装备与原来的装备是有继承性的,通过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也可以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智能制造就是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的深度渗透和融合。高端装备和智能装备的区别在于,首先高端装备的范围要比智能装备宽泛,并非所有高端装备都要智能化,如高端齿轮、高端轴承不需要智能的,智能装备相当于赛车,数控装备相当于乘用车,高端装备可能相当于商用车,它们是各种不同的类型,我们用智能制造装备发展高端装备肯定是必要的,但是它不是高端装备的全部。

智能制造是一个高端的领域,高端制造业发展中,智能是其中一个方向。现在倡导的高端制造业是全方位的发展,智能化只是技术上的要求。

其实高端制造的智能化,一个是产品本身,第二个是高端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有劳动力的优势,但如果工艺流程没有达到智能化生产方式,效率是很低的,所以最终的综合成本甚至更高。

张相木认为,我国数控机床,在精度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可靠性、功能部件等方面需要更多努力的方向。有一些数控化程度非常高的,也可把它解释为智能化。实际上真正的智能化它一定要有感知的能力,不是预先设定的,所以我们大部分数字控制技术比较高的,还是把它叫做数控。

重视应用

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金达仁认为,企业在ERP应用中,还存在着未将先进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自身落后的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实行紧密融合,以及ERP应用方法不尽科学和ERP应用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深入分析则在于企业自身主体意识不强、对两化融合和深化应用ERP的目标与意义认知不足。因此,在“十二五”期间。企业有必要通过持续深化应用ERP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ERP应用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高端装备制造业篇9

“市场换技术”无法实现的目标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取得明显进步,已初具规模,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以东北老工业基地哈尔滨市为例,通过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三研究所、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研发单位经过多年创新攻关,已在航空航天、飞行器导航控制、百万千瓦核电火电水电、能源动力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不仅为“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天宫”对接、“蛟龙”入海提供技术支撑,还成为当地经济的主导、产业的支柱、科技创新的主体。

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辐射作用日渐显现,引领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十五’末增长了12%,达到53%,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23.2%。”哈尔滨市科技局局长于沐琳说。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仍存在较大差距。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等仍依靠进口,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不足20%。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由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大都来自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加之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产业技术转移有限,高技术、核心技术难以转让,多以跨国公司形式进入我国,增加了我国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难度。

这从燃气轮机的发展道路中就可以明显看出。上个世纪前,由于自身技术基础落后,我国的燃气轮机设备几乎完全依靠国外进口,长期处于引进阶段,很难消化吸收。2003年以后,为了达到“市场换技术”的目的,短时间内缩短燃气轮机设计制造技术的差距,国家***、国家能源局先后主持三次打捆招标及后续招标,还组成了三对合作方—哈汽—GE、东汽—三菱、上汽—西门子,以帮助我国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其代价高达350亿元。经过几年的引进,上汽、东汽、哈汽都建立了先进的车间,购买了制作燃气轮机的特殊设备,但得非所愿,“我们真正能做的还是以冷部件为主,核心的热部件仍然被国外垄断。一旦热部件坏了,更换费用十分昂贵,由于我国不掌握这一技术,仍需付出高昂的代价。”不少企业正是吃了这样的苦头才被逼上了创新之路。核心技术买不来,这在高端制造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制造”迎“黄金增长期”须补足的“短板”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三研究所,作为国家唯一从事大型舰船主动力研究和能源动力装备研究的科研单位,目前正在组织30兆瓦燃压机组项目的研发攻关。燃气轮机是能源动力装备领域的最高端产品,被誉为制造业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在航空、舰船等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此前,只有几大发达国家掌握了燃气轮机的核心技术,我们的目标就是打破国外的长期垄断,实现30兆瓦级天然气压缩燃气轮机的自主设计和制造,跻身这一领域的先进行列。”七三所副所长常山介绍说。通过多年来的技术创新,七三所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满足国家日益提升的国防战略需求和关乎国计民生的能源装备需求。

这仅仅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缩影。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基石,要从根本上发展工业,壮大装备制造业,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必由之路。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综观美国、德国等世界工业强国,无不遵循控制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设计和制造的理念,以技术优化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利用高端制造保持产业优势。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突破口。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顾问陆燕荪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含量高,体现出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并且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能够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因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及新兴技术的集成载体,直接关系到各个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经过10年来的大力发展,在高端装备制造的一些重要领域,我国也获得了长足进步。“我们的装备技术从前与国外差距很大,但在汽轮机制造的一些领域,我们现在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秋鸿自豪地说,“我们正在努力摘取装备制造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哈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空冷机组系列、超超临界660兆瓦机组、300兆瓦等级供热机组、联合循环机组等,其综合性能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哈汽正在研制开发更大容量、更高参数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联合循环汽轮机、重型燃机等产品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但整体来说,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仍是发展“短板”,与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不相适应,为寻求更加有效的发展出路,陆燕荪表示,应着重解决高端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以下几个普遍问题。一是要解决过度依赖要素投入,效率不高的问题;二是大企业集团不强,也缺乏专特精的小巨人企业为之配套;三是技术创新体系亟待改善;四是***府各部门需要真正落实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各项***策。

此外,“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实施重大技术装备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协调机制,统筹制定装备制造业的相关***策,组织协调重大技术装备联合攻关等举措。在多项***策引导下,专家预测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将会迎来黄金增长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柳钦表示,经过技术积累和沉淀,中国制造将会依托全球的技术标准,走上中国创造之路。

规模增长效益下滑致“低成本优势”消失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大企业峰会上,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2012中国制造业500强,总体规模大幅增长,营业收入总额达21.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6%;资产总额达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7.27%;从业人数达1261万人,同比增长10%。

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8次向社会“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行榜。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缪荣说,从规模分布看,目前仍延续两头窄、中间宽的“梭型”模式。

从营业收入看,500强中过万亿元的只有中石化1家,不足百亿元的企业86家,比上年减少39家。“主要力量集中分布在中间水平。千亿级、500亿级、百亿级企业数量,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尤其百亿级企业达315家,占63%。”缪荣说。

从资产规模看,过千亿元的企业只有39家,百亿元以下的162家,主要力量仍然集中分布在中等规模企业。企业总体效益下滑明显。制造业500强企业利润总额6304.5亿元,同比减少13.66%,亏损企业14家,比上年多8家;收入利润率2.90%,同比降低1.24%;平均资产利润率3.18%,同比下降1.22%。

效益主体下移,中等效益水平的企业比重越来越大。李锦分析说,利润超百亿元企业7家,利润总额占比23.74%;10亿元以下企业337家,利润占比21.22%,效益主体是10亿至100亿元间的中等企业。“14家企业共亏损94.6亿元,3家企业未填报利润情况。”

“劳动力总量大、成本低曾是我国制造业的突出优势,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这一优势在不断流失。”缪荣说,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大面积“用工荒”、工资薪酬快速上涨就是例证。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依靠闲置土地、大量人口、低廉甚至免费的自然资源,拿下了全球低端产品市场。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提升,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趋势不可逆转,直接推动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

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大量制造业企业处于产业链底层,从事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李锦说,以服装、机电、化工等为例,主要途径是品牌加工,特点是劳动密集,生产、管理简单,但能源消耗大,污染也较为严重。“技术引进上一直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问题。”

一方面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加速追赶,我国制造业正面临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开始反思虚拟经济过度的弊端,把制造业作为未来经济***策的重要取向。

制造业亟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随着低成本优势的消失,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粗放型”增长也即将走到尽头。专家认为,应对新形势下的全球竞争,我国制造业应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告别“粗放增长”不断增强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

专家建议,制造业企业应“练好内功”,培育本土市场竞争力,采取渐进式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缪荣认为,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首先应是技术研发环节的国际化,其次是市场销售环节的国际化,最后才是生产环节。一味依靠外资和技术,追求高速增长,只能成为“代加工厂”。

方向一:出口产品结构的转型

出口型制造业提升国内附加值占比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升级方向,也是抵消海外需求对国内产业链冲击的重要方面。根据IMF的研究测算,世界平均出口价值的国内附加值比率是75%,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出口价值100美元的货物中,75美元是国内创造的价值。这表明全世界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某种形式上的“加工”贸易。中国出口价值中的国内创造部分约在50%左右。对于中国的加工贸易来说,国内附加值比率要低得多,大约在20%左右;一般贸易国内附加值比率接近90%;这两类贸易综合,得出总出口的附加值中有50%是在中国国内创造的,这一比率要显著低于世界75%的平均水平。未来高端制造业仍有巨大潜力,并有望在出口总量下滑的情况下,使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提升,而且这一部分的提升将加大对国内相关制造业产能的消化力度,从而弥补外需中长期疲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方向二:从几个比重关系可以观察中国出口结构的变迁过程

从全球出口结构来看,中国数亿劳动力大***加入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是过去10多年全球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伴随着这一过程,1990年代末以来,日本在全球出口份额中的比重已由19%左右下降到今天的14%左右,下降了5个百分点,德国则由7%下降到5%,下降了2个百分点,相反,中国由6%上升到15%,上升了9个百分点,大于日本和德国的总体降幅,这是全球产业链向中国转移的结果。

从中国的出口区域结构来看,2011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出口占比为74%、环渤海占比16%、中部六省和西三角占比7%,这意味着到目前为止,所谓中国出口和中国制造仍然主要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其中广东集中了 “珠三角”87%的出口份额,江苏和浙江则集中了“长三角”74%的出口。

从中西部的出口区域占比来看,金融危机以来,虽然整体上中西部出口份额略有提升,但是内部的差异十分明显,重庆、四川和河南是三个出口增速最为迅速的省市,2011年分别实现100%、40%、80%以上的出口增速。

高端装备制造业篇10

发挥自身优势

赵奉杰介绍,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时,应该发挥规模优势、出口优势、中高端名片产业优势和产业生态系统优势。

规模优势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国家,且规模比重不断扩大,稳居世界第1位。

出口优势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规模占全球比重由1980年的0.16%攀升到2000年的3.14%及2014年的17.54%。据牛津经济研究院预测,中国装备产品将长期保持第一大出口商品类别地位。

中高端名片产业优势 近年来,高端装备正成为我国对外宣传的“名片”。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2014年中国出口的医疗设备、航空和通信器材等高科技产品占亚洲高科技产品总出口额的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9.4%上升至43.7%。

产业生态系统优势凸显 首先,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其次,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相对完整,为装备“走出去”提供了系统竞争力;最后,生态系统较为完善,具有成本、市场响应速度和服务等比较优势。

开展“装备外交”

“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应分区域精准布局,开展‘装备外交’。”赵奉杰说,“中国应通过‘装备外交’重视东南亚地区的产能合作新市场,推动装备制造业渗透式输出;重视中亚地区基础设施开发,打造装备制造业产能输出样板工程;深化与中东及北非地区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构建能源勘探、采掘、服务价值链条;注重与优质资源的深度合作,推动中欧中高端装备产业合作创新,建设中高端装备进***西欧的桥头堡。”

贸易风险分析

赵奉杰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面临三大风险。

知识产权风险

我国装备制造业许多领域专利布局远没有到位,企业“走出去”面临威胁。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的针对进入美国市场企业的“337调查”案件,32.2%的被告是中国企业,其中90%以上涉及专利权。

***团作战能力不足的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环境落后,装备制造企业单兵作战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甚至将承受较大风险。需要加强纵向产业链合作和横向产业间合作,各类企业需要在大型复杂项目中充分协作,形成***团作战、全面推进的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端装备制造业10篇

学习

生产设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生产设备10篇,内容包括工厂设备大全100篇,生产设备品牌汇总。(一)乙方保证提供的设备运用乙方最新技术和符合食品生产标准的材料生产,设备品种、规格型号和电机功率符合《**加工设备订单》(本合同附件二)约定的要求,是未经使

学习

柔性制造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柔性制造10篇,内容包括柔性制造参考文献大全,柔性制造的十大特征。所谓FMS,是一组数控机床和其他自动化的工艺设备,由计算机信息控制系统和物料自动储运系统有机结合的整体,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Flexibl

学习

机械制造工艺学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10篇,内容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集锦9篇,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总结。【中***分类号】TH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56-01“机械制造工艺学”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

学习

经营管理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经营管理10篇,内容包括经营管理合同锦集十篇,经营管理心得100例。主办单位: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3-6067国内刊号:51-1071/F邮发代号:62-46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

学习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内容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目录,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

学习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实例教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学习。1几种常用CAD/CAM系统的特点介绍1.1Cerec系统德国Sirona公司开发的CAD/CAM系统的数字化印模技术可追溯到1987年第一台基于激光

学习

农业工作论文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工作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农业政策论文模板,农业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1)积极进行推广机制创新,努力实现多元化推广体制。既要实行推广队伍多元化,大力发展非***府农业推广组织;又要实行推广形式多样化,开辟多种渠道。2)要构建具

学习

精密制造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精密制造10篇,内容包括精密机械制造,精密制造文案。主办单位: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3-5451国内刊号:11-2847/V邮发代号: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1973期刊收

学习

电大自我鉴定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电大自我鉴定,内容包括电大毕业生自我鉴定,电大自我鉴定300字。三年的电大学习,使我获益良多。学校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良好的校风,为我们营造了优良的学习氛围。在学校的严格要求和辅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刻苦学习,积极参加

学习

媒介素养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媒介素养10篇,内容包括媒介素养的十个技能,媒介素养五种维度。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加速了向媒介化社会嬗变的进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发达的媒介技术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

学习

校企合作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校企合作10篇,内容包括校企合作方案优秀4篇,校企合作的一般性范例。二、培养方式的吻合校企合作的双方都在为培养“准员工”这个准成型产品而相互考证,学校既要保证培养技能人才的需要,又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而企业更

学习

本科药学毕业生论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药学毕业生论文,内容包括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药学本科毕业论文全套范文。1.1重视程度不够,内在动力缺乏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程度不够。①认为毕业论文对自己学业不会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不想也不愿去做,采取

学习

高三家长发言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高三家长发言稿,内容包括高三家长会家长发言稿,高三家长委员会发言稿。首先,请允许我占用几分钟时间介绍下我们的高三(7)班,高三(7)班是一个团结、向上、奋进的班级,班级人数总共59人,在班主任郭火云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都在这个快乐

学习

企业经营实训总结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经营实训总结,内容包括企业经营模拟实训总结,企业经营管理实训总结1000字。二、《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营造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良好的实训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和合作的环境中完

学习

装备制造业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装备制造业10篇,内容包括装备制造业中哪个产品前景非常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心得。第三条市装备制造业20家重点企业的认定管理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坚持“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相结合,整机与系统成套优先,兼顾行业

学习

装备制造业论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装备制造业论文,内容包括装备制造业毕业论文题目,关于装备制造的论文。2.1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认知现状调查通过对河南省重点培育的51户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考察,包括登陆企业***,与企业管理层(研发部门、人力资源部

学习

坚持两化融合 振兴装备制造业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坚持两化融合 振兴装备制造业,内容包括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装备制造业如何两化深度融合。――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建立新型工业体系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制造业专家杨海成认为,振兴装备

学习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内容包括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辽宁制造业转型升级。[摘要]2015年“中国制造2025”提出后,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既面对着产业升级、开拓国际市场和促进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机遇,也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