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10篇

校企合作篇1

一、培养目标的结合

首先要确立“以企业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观念,一切以社会需要和企业需要为准则,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潜力去解决企业用人需求的问题。明确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未来的准员工,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初步具备员工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其次要树立“以就业为根本”的服务学生理念,一切以学生需要和对口就业为宗旨,着力解决校企合作中主体缺失的问题,形成促进双方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制度框架和动力机制,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习惯、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谐的团队精神。再次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的技术骨干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放矢地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员工。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对学生实行对口培养,加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生产与教学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

二、培养方式的吻合

校企合作的双方都在为培养“准员工”这个准成型产品而相互考证,学校既要保证培养技能人才的需要,又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而企业更加关心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技术熟练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把学校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为此,可以选择以下培养方式进行尝试:①让学生尝试入校后先到企业进行见习,然后返校学习的方式。尽管学生没有岗位生产技能,甚至不会工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习,他们对工厂的生产环境、生产状况、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了解,产生了好奇心和许多疑问,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坚定了他们学技能的信心。②经过在校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学生有了一定实战基础,再到合作企业进行岗位训练,让所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查找不足,有针对性地弥补。再返回学校学习,这样学生的自理能力就会明显增强,就会自觉自愿地学习。③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掌握了基本的岗位技能后,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既可缓解学校的实习压力,又可满足企业岗位用工需求,学校可派专业教师进行跟踪管理,共同完成培养计划。

三、教学资源的组合

一是合作中企业专家可到学校兼职授课,学校教师可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教师在企业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熟悉企业化管理,以培养更贴近企业的人才,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工作,大大缩短企业用人成长周期。教学资源组合的另一目的是企业可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实训场地,改善学校的实习条件。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全程参与到学校的招生、教学、就业的三大环节中。二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课程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任务的能力,这决定了课程制订的逻辑起点,目的是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分析的对象是任务,而不是完成任务的人本身。三是课程的转换来自于工作任务分析。任务模块转化为课程模块其目的是形成完整的课程门类和课程结构,便于学生完成所学专业的某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使学生获得所学专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

四、教学形式的融合

在教学形式上,一种是以学校为主体,采取“工厂式学校”的教学方式,采购与企业生产相配套的设备,参照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流程,通过企业提供的项目进行教学,实现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另一种是以企业为主体,实行交叉式在岗培训与脱产学习,如学生第一年用约3个月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约7个月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二年用约7个月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约3个月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正式顶岗;使学生理论与实践两不误。以上两种形式,其共同特点就是力***让学生对工作任务有一个完整的体验。具体表现为:①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刻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尽可能促进学生***完成包含“咨询、计划、决策、实施、评价”的行动过程。②对完成工作任务相关的知识、技术等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完成生产任务所应具备的、符合工作需要的综合性知识,促进学生实践过程与能力形成过程的结合。因为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过程。

校企合作篇2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据调查,我国23个省(不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目前平均每省拥有各类技校近百所,在校生省均20余万人,每年毕业生省均10万余人,就业率均高达90%以上。技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就业率连年居高不下,且供不应求。技工院校的发展前景似乎一片大好,但同时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社会对相当数量技校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评价并不高,多数企业对毕业生的定位是简单的操作工人,而非现在社会和企业所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当前,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和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的共同目标,在企业生产岗位上进行锤炼,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关键。因此,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的核心是将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这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规律,应作为一个重要的理念贯穿于学校办学的全过程。校企合作是企业“量体裁衣”式地培养后备劳动者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企业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的方式和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可使学生更加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技校毕业生与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和劳动成本。同时企业可以储备优秀的技能人才,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是一个互惠互利,双赢的必经之路。

二、开展校企合作的对策

制度创新。校方可组织、调动由***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行业和技工院校代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发展规划,确定培养方向和发展目标。技工院校亦应建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校企合作模式和制度。学校要选派教师到企业跟班生产实习,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工艺等问题。逐步将学校开设的部分专业课或实习指导教学课程交由来自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逐步建立“企业教学咨询”制度。鼓励企业为院校提供实训设施设备;通过生产岗位上的“传、帮、带”,进一步强化技能操作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安全生产、劳动纪律和团结协作意识,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培养制度。有双方制定的制度做保障,校企合作之路会越走越宽。

管理创新。校企双方通过共同研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和开发高技能人才的教材,共同选定培养高技能人才师资,并实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企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零距离,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争取取得专业对口和有条件的企业支持,形成“品牌”合作联盟;通过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培训课程和教材,确定培训考核方法,形成品牌专业,让校企合作的真正内涵体现在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技能上,为企业输送符合要求的人才。

市场创新。遵循市场经济规则,签订合作协议,探索订单合作、投资合作、教学合作、研发合作及产业合作等多种模式,努力形成共生共赢的校企关系。以确保校企合作的目标,这同样是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保障。实行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也是目前探讨的新模式,实践证明是最有效的。企业依托技工院校进行新职工的培养和在职职工的培训,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合同,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积极参与教育与培训活动,根据市场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三、校企合作的实践

哈尔滨技师学院是由五家实力雄厚的技工学校合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业院校。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尝试,逐步建立了适于学院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合校以来,成功搭建与哈尔滨德力电气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物流设备有限公司、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光学仪器厂等多家公司企业的校企合作平台。其间,哈尔滨技师学院与各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协议中哈尔滨技师学院提出在合作中为企业提供多项服务。

校企合作篇3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1、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

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着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技能特色,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在发扬了它的长处的同时,并结合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实际,增加了新的内涵。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以其自身特点影响经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制度来自实践,具有可行性。就我校而言,在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中我们感到:首先,校企双方都希望合作,一方面企业要发展,需要学习不仅为其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而且还要为其在岗员工提升技能;学校也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学以致用的技能型人才,这对双方都是共赢。其次,只有校企合作,才能走上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与传统培养模式不同,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下的高职院校都拥有校内实训条件,使学生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再到企业顶岗实习。再次,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践证明,这种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技能。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学校满意、企业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

2、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是教育制度的创新

衡量一个教育制度是否科学、有用,或者教育体制改革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种教育制度下,学校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相比,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大中专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的事实证明,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是科学的、有用的,作为教育制度的一项改革,它无疑是成功的。就我校而言,实现校企合作,是我校酝酿已久的举措,这对我们学校和企业来说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我们选聘、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来企业就业,同时也将为学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实习平台,提高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思路

1、开展校企合作,最关键的是选择企业

在寻求合作企业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规模及发展趋势,然后针对我校具体的专业情况,找到与企业的对接口,切入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走出去请进来,把企业的需求作为学校的追求;企业找到了专业对口,能顶岗工作的人才,学生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知名度。我们必须利用我们现有的优势,扩大就业范围,选择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实现以“出口拉动进口”的局面,只有出口畅通了,学校在企业站住脚了,学校就有生命力了,效益好的企业愿意与我们合作了,宣传渠道自然形成,进口问题自然解决了。

目前我校还处在低层次校企合作,我们应走出所依托歌尔集团等本地企业,让大部分的学生能找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好学生就业时就得去好企业。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学好学坏都一样的结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形成良性循环。

2、搭建“两个”平台

一是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成员由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学校领导、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主要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职业岗位能力和制订校企合作教学计划,监督检查学生学习培训的全过程,协助安排学生实习,推荐学生就业;学校以指导委员会为纽带,开展交流研讨活动,获得信息,企业也从中了解学校培养学生状况,使校企联系得到加强,促使双方的进一步合作。

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联络员队伍。校企合作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培养模式,联络队伍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可选派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加强与企业合作企业沟通、协调,拓展合作领域。

3、加强实践型教师的培养

“打铁还须自身硬”,有了先进的培训教学设备,如何能更好地应用于技能培训,为学生提升服务能力,师资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的学生基础差,综合素质低,为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我们选择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加强技能训练,所以要求我们的教师既具有管理学生的能力,又懂理论还能带实习,我们现在已开辟教师第二课堂,通过校本培训完成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同时,开展校企合作,我们可以有计划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掌握岗位技能要求,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了解企业技术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加快学校“一体化”教师建设。

校企合作篇4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

一、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经济新常态的界定

何谓经济新常态?它是相对于上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状态的界定,中国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状态,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着由赶超型经济常态转变为成熟经济常态。经济在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已步入中后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式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据相关调查显示,2010年一季度到2014年最后一个季度,我国GDP增速持续保持在个位数。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3%。由此可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在其合理区间将逐渐下移,发展速度已经进入“换挡期”。经济领域的质量和速度是一种错综复杂关系。上一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廉价的人工成本以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利用上的。随着社会新常态的发展,各个层面都在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在这个大背景下也逐渐失去其存在的空间。同时,经济结构面临新的压力,必须进行新一轮的调整和重组。

(二)经济新常态对行业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在原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传统经济形态使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经济财富,但是也随之带来很多弊端,不能适应新阶段的经济发展。现如今,各行业和产业面临越来越大的调整和变革压力。上一个经济阶段下,大多数行业采用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和低成本的工业化,导致目我国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工业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新经济常态下,企业要改变传统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不能让传统产业的弊端蔓延到新兴产业甚至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原因

(一)校企合作创新

企业经营模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我国涉及国计民生和战略性资源的国有企业无论在地位还是资源拥有量上都优于其他企业,几乎不会把创新经营看成一个核心问题去关注,再加上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行***机构,企业自身的发展创新还要受行***的导向,这些因素导致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动力不足。而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必须创新经营模式以适应新阶段的经济发展要求。首先,企业要以市场主体的地位积极主动立足市场需求、把握市场机遇,同时创新经营、规避市场风险。其次要注重自身人才的储备,选择性地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赢得智力上的支持。

(二)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

上一个经济阶段下,大多数行业采用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和低成本的工业化获得较高的收益,企业缺乏管理创新的动力。经济新常态下的管理模式较传统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管理创新成为了企业转型的关键问题之一。企业管理创新是其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的关键,它具有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利润和竞争力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因此,企业的创新管理势在必行,而校企合作是企业更好开展创新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开展校企合作面临的机遇

(一)有利的市场环境

经济新常态是一个漫长的新阶段,这个时期的经济将面临新的压力。企业只有创新改革,尤其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上创新改革,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由于经济新常态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企业更需要新型人才来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提高竞争力,创新前行。这就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更重要的是也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机遇。高校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实力,这正好是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急需的人才和科技资源。这样互惠互利的市场环境为校企合作创造了极佳的机会。

(二)***策改革的契机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高度重视经济的新形势、新发展,比如:鼓励个体创业,扶持新型战略产业,激发企业的发展创新,尤其是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鼓励高校建立科技园,并在一些高校实施改革试点区,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和开展创业。这些鼓励性措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也将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产业需求,乃至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会。

四、经济新常态下高校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校企自身管理上的束缚

经济新常态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机遇和动力,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目前经济上的改革仍处在调结构、稳增长的阶段,相关的配套制度并非完善。传统的企业管理和高校管理体制仍然存在,并束缚和限制了校企合作。尤其在高校管理领域,行***化的管理模式严重束缚公办高校的自主办学空间。高校不能自主进行校企合作,在遵守学校相关制度规定和创新校企合作的夹缝中求生存。由于没有***府***策的支持和激励,再加上一些校企合作的企业和高校贪***短期的成效和收益,不利于校企合作深入全面的展开。

(二)高校绩效评价机制的挑战

高校的绩效评价机制一直都是学校管理工作上的重心。因为高校绩效评价机制直接关系着高校重点项目、博士点、科研项目级别、、学校招生规模等等重要的数量指标,高校尤其重视考核教师的科研绩效,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大多数教师只看中科研项目和文章发表,而忽视教书育人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久而久之,高校的教育难免下滑,难免会造成脱离实际的教学,脱离社会的研究,不利于高校服务推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更别说满足教育与社会行业、产业和企业的需求,这无疑是徒增了校企合作的难度。

五、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合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充分利用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机遇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和发展,我国经济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变化。单纯利用人工成本,追求规模效益已不再是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了。新常态下,要求企业稳定、持续发展,注重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更要求学校的科研和教学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产业和企业需求。在经济大洗牌的机遇下,高校应注重对新型人才的培养,关注行业、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技术,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发展。

(二)科研与创新、创业、就业相融合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推进科研与创新、创业、就业的融合,以便推动企业和高校的双重创新、创业与就业的发展。高校教师不能闭门造车,应走出校门,在了解市场需求后,根据调研资料和产业需求,创新课程教学,培养企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不在理论中找课题研究,而是走入社会企业中,在创业、就业的市场中调研,围绕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研究的重点和课程建设的方向。只有间接性介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才能有的放矢地满足适合新经济常态的企业发展需求,真正奠定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

(三)推进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

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高校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文明传播为追求。双方的利益看似完全不同,但却有着彼此相连的利益链。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引领社会进步的力量,它的重要价值就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为企业所用,应当成为推动社会的一份力量。而高校如何让学生融入企业就成了关键。高校应首先与企业合作,深入了解企业,依据社会经济、文化、***治的需求开展因时制宜的教学。较之企业来说,高校的发展有赖于高素质人才、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企业应积极与高校合作,吸纳科学研究和人才,赢得智力支持,拥有市场竞争的资本。校企合作给予了高校学生实践学习的平台,也为自身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高校与企业应顺应经济的发展需求,立足双方互惠的利益点,积极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4]蔺思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与***策创新[J].中州学刊,2015,(2).

[5]鲍烨童.新常态下的企业发展路径[J].中关村,2015,(2).

[6]何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

校企合作篇5

校企合作协议书甲方: xx技术学院

乙方: xx有限公司

经友好协商,双方同意签订如下协议:

一、 双方视对方为合作伙伴,并利用其宣传工具宣传对方。

二、 甲方根据乙方要求,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乙方就业。乙方也可帮助甲方推荐毕业生就业。

三、 乙方同意甲方在其公司建立实训基地,并在其公司门口挂上写有“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的牌子。

四、 乙方接纳甲方学生见习(实习),并派相应的技术要员给学生作必要的讲解。见习(实习)时间、人数、内容、管理等具体事项经双方协商后确定。

五、 甲方学生在乙方实习或工作期间,甲方派老师辅助乙方按其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

六、 甲方聘请乙方一名技术人员为甲方“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甲方的专业建设。

七、 甲方邀请乙方高级技术人员到甲方举办学术讲座。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年 月 日

校企合作协议书甲方:

乙方:

为了培养学生素质、适应社会需求,根据***关于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协作、互惠互利等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特制订本协议。

一、合作原则

甲乙双方为校企合作单位,乙方同意作为甲方的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接受甲方学生到乙方进行实习实训教学,甲方参照乙方建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甲方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经营的前提下,派遣专业学生到乙方开展工学结合实训及顶岗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实训的内容和项目、课题给予适当安排及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实训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合作时间

(一)协议有效期为两年。

(二)学生实习实训的具体时间段、人数和批次根据甲乙双方的实际情况另行协商确定。

三、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甲乙双方共同组成实习实训领导小组(组长由乙方担任),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和常规管理。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负责制定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教学计划,提供实习实训学生名单,指定一名当期实习实训工作负责人与乙方对接。

2.负责对实习实训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乙方的保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和其它相关规章制度。

3.为乙方提供有关专业信息服务、进行技术咨询,创造条件与甲方进行技术协作。

4.为乙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提供帮助和便利。

5.在乙方挂“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单位”牌匾。

6.聘请乙方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双方共同研究、开发、建设专业、课程和教材。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经双方协商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情况下,接纳甲方相关专业学生及教师到乙方参观,协助甲方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

2.根据甲方的实习实训计划和学生自身条件,具体做出工作安排,将甲方学生安排到乙方设定的岗位上实习实训。

3.付给甲方实习实训学生相应的劳动报酬。

4.安排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实习实训指导及教学研究工作及担任兼职教师,学生实习实训结束后,为学生做出书面鉴定。

5.提供实习实训学生必需的技术资料和产品样品,提供必要的劳动工具和劳保用品,为学生的生活提供便利。

6.保障实习实训学生的健康安全,不安排学生从事超常工作强度或与专业无关(除公益活动外)的事情;如出现工伤事故,乙方按国家《劳动保护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

四、其它

1.若需对违纪学生做出终止实习的决定,乙方应提前两天通知甲方,并将学生交由甲方对接人员带回学校处理。

2.每位学生制服及饭卡应于期满办理完有关离职手续时退还,如有故意损坏,按乙方有关规定赔偿,甲方亦有责任协助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学生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乙方各项规章制度,接受乙方管理人员的管理,维护乙方形象。

4.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请假,按乙方《员工请假管理制度》相关条例执行。

五、附则

1.任何一方如提前终止协议,需提前6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2.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后另行补充。

3.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

甲 方 代 表:

乙方(盖章):

校企合作篇6

一、校企合作 共建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二、校企合作 共建"订单"培养模式

我系2013年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园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企业按照岗位特点提出培养要求,并提供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由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或由企业派技术骨干到学校来开设讲座,将岗位工作要求、员工素质要求、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教授给学生,实现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校企合作 共建"工学交替"合作模式

我系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园校企合作,是一种典型的"工学交替"合作模式,开展了包括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勤工俭学、学生实习、生产——技术指导——销售一条龙服务等多方位合作。对三年制中职开展校企合作"2+1培养"模式,即在校集中学习两年,在对应的企业综合实习1年,前两年有效的保证了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展,最后1年学生通过面试进入企业实习。借助企业的实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参加技能鉴定获得中级技能资格证书,为今后的就业争取更多的竞争筹码。与三益葡萄园合作,将教学实习基地作为该公司的生产基地,他们出资金,我们提供场地,共建校内实训实习基地。部分课程的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即可在基地上完成。

四、校企合作 共建优秀教学团队

我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安排5-6名教师在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教学服务。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我系教学任务,形成了专兼结构合理的"双师型 "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

五、校企合作体会

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校企合作精神,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努力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2014年1月15日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二)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改革要实现五个对接即职业教育要对接产业,职业学校要对接企业,专业要对接岗位,课程教材要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工作过程。2014年我校贯彻落实***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实现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的校企合作要有起色,学校与接企业深度融入,专业对接地方产业,人才培养服务当地经济,学校要成为合作企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合作企业要成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企业现场专家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实践"校企合作专业教学+公司实习+正式入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与湖南唐人神集团特深度合作,实现联合培养。湖南唐人神集团现场专家参与制定"唐人神"的教学方案;开设专题讲座,植入唐人神企业文化;完成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学习;满足学生真实企业岗位技能培训的要求;选拔合格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根据综合考核聘用合适的学生为正式员工。形成专题讲座+在校专业课学习+公司实习+正式入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按照"专题讲座+考核、组建‘唐人神班’+在校专业课学习两年+公司实习一年+正式入职"的培养流程,实现"订单式培养"目标。

二、与湘潭市月意生态园林公司、中南农机大市场、湘潭市三益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开展校企合作。

(一)由企业现场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技师、课程专家、专业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企业实习和学校专业技能模块教学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二)本学年我校共派出200多名学生4名指导教师带队到这些企业为期3到6个月的教学顶岗实习。行***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先后20多人次到这些企业通过问卷调查、与一线工人技术人员交流进行调研了解农业行业各工种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相关知识要求、职业素养、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工作过程,企业文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管理过程,及现场"6S"管理标准及要求。为下一步我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教学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基本技能都有较大提高,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劳动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顶岗实习与就业接轨。也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企业已成为我校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 三、校企合作"服务就业、服务经济、服务企业" 积极开展劳动力技能、高技能培训

提升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拓展技能培训的领域和项目,努力推动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积极服务湘潭市产业群;探索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的长效机制。本年实现为农业从业者提供高技能力培训共341人、劳动力技能培训450人,学校已成为湘潭市10大培训基地。

通过今年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支持、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 "技能型"人才的提供保证。校企合作也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同时在努力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同时,更需要加快完善法律规章,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校企合作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 三方共赢 拓展校企合作模式

一、走校企合作之路,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职业性和实践性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指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改造、创新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对学校而言,开展校企合作能准确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使之满足企业对技能紧缺型人才的需求。技工学校充分认识到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校企合作作为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工作作风的主要途径,作为学生由课堂和学校走向职业岗位的重要桥梁,形成了学校围着市场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工作围着效益转、教学围着企业转的办学理念。

二、走校企合作之路,有利于校、企、生三方共赢

1.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

学生在校实习,受场地、设备、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每天实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到企业实习,由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场地、设备、材料,练习的时间N+1倍的增长,技能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2.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产品意识、质量意识

在校实习期间,学生在实习教师的带领下每天进行指定课题训练,训练中若出现刀具、工件等损坏现象,均由当班实习教师在指出问题的同时,再发给学生刀具或待加工零件,直到学生加工出来合格的零件为止;而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首先由安全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更强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工作中若出现刀具、工件等损坏现象,均由学生自己负责,承担一部分费用,而且企业每天均有工作量的考核,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产品意识、质量意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校企合作,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校根据各单位的不同情况和要求,结合生产实际修改教学计划,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理论和实习教学的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使教师了解本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内容,从而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和技能水平,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校企合作,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一个企业在工作量饱满时需要大量的技工,为了避免企业在工作量不饱满时的用工风险,校企合作给企业降低了用工成本。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税收优惠***策,为这一合作奠定了基石。

5.校企合作,降低了学校的实习成本

由于学生到企业实习,场地、设备、材料均是由企业提供的,因此降低了学校的实习成本。

6.校企合作,降低了家庭的供养成本

在校企合作时,企业要按工作量支付给学生一定的生活费,因此为学生家庭降低了供养成本。

三、不断拓展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促进技工学校持续发展

1.有利于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俗话说见多识广,教师能够在不同的企业里学习与交流,或者在企业里有更全面广泛的学习与交流,对教师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必将有很大的拓展,从而达到提高教师工作能力的目的。

2.有利于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展

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中,对于学校、企业及学生来说,必将受到深刻的影响。为了在这场变革中占得先机,学校和企业都将尽可能地寻求有利于发展的各种机会,而人力资源开发正是校企合作的纽带,也是事关校企双方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与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地拓展合作的范围与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学校教学改革

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过于系统繁琐的教材,“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方法,缺乏实践知识的教师,关门自锁的办学体系,构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教学模式,其僵化与不合理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正在土崩瓦解。为了建立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教学模式,学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显然,开展校企合作,在合作面不断拓宽、合作内容不断深化的情况下,适宜的教材、科学的教学方法、针对性更强的实习、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立、校企互动型的办学体系将水到渠成。

校企合作篇8

[关键词] 校企合作;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张芳明(1982—),男,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研究。(江西南昌 330099)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以适应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其特点是以现实职业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以现实职业需要为出发点组织教学活动,培养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以适应劳动市场的需求。而企业作为劳动市场需求的主体,其劳动分工水平决定了劳动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其实际用人要求决定了劳动市场的职业资格标准,同时作为除学校以外教育资源的最大提供者,企业既是职业教育的需求主体,又是职业教育办学主体,这都为校企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除此之外,校企合作也有着其现实需要:

一、校企合作,优势互补

(一)传统职业教育的弊病国内外经验证明,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取决于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福斯特就极力反对单纯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主张发展多元化的职业教育。70年代起,德、英、美等国及发展中国家,也都改变了单一发展学校形态职业教育的做法,开始走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在我国同样是上世纪60年代,广州的职业教育就已经大面积推行半工半读,概而言之,就是以一定时间为周期,交叉上课与实习。可惜不久随着***的开始,半工半读的探索道路便中断了,以至于长久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一直还是传统的终结性、封闭式的运行机制,教育观念落后,管理体制僵化,办学形式封闭,社会化程度不高,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以***门为主制定,造成供需双方的脱节,不能高质量适时地培养劳动力市场所需求的人才,相反还加重了就业危机,出现了十万元请不到一个高技术钳工的尴尬局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走开放式的道路,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办学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教育的发展策略,主动与企业和社会“联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合同关系,实现由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的转变。

(二)企业自身培训中的尴尬随着各行各业的竞争加剧,顾客对产品与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更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员工培训

但企业在开展员工培训时难免有自身的顾虑,即培训投资的风险性。人力资本投资不同于物力资本投资,后者的风险主要来自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但是物力资本无论如何不会离开企业,除非发生出售、转让。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相对而言在增加工人技能方面的收益是比较稳定的,其投资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如果员工被培训后离开企业,则企业就损失了其人力资本投资——而且,经过培训的员工若进入竞争对手企业,反而可能给本企业形成威胁。一方面,雇主不可能通过拥有雇员的人力资本来限制其离开;另一方面,企业又想尽最大力度来避免因离职而导致的培训损失,于是企业就易产生“培训回避症”,致使人力资本投资出现困难,投资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针对以上情况,实行校企合作,加强教学与生产的结合,可以弥补当前各自的不足,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加快企业自有人才培养,使教育与生产实现持续发展,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一种需要。

二、校企合作,互惠互利

企业是以创名牌产品,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产生最佳社会利益为理念。如何将两种不同管理方法、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追求目标的企业和学校融为一体,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成为当前校企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如前所述,职业教育核心在于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能力重点则在于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技术性能的创新能力。通过展开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帮助学校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以便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

其次,企业聚集着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将这部分人引进来,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传帮带,使学生能够切实提高职业能力。再者,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设施设备的优势,将生产车间(场地、设施、设备)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老师傅手把手的教,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上岗即顶岗工作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另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更新,各种职业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知识已成为决定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各类职业学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家庭贫困,每年所交学费是家里东拼西凑以及自己利用寒暑假打短工攒来的。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进厂带薪实习,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使其能圆满完成学业踏上理想的工作岗位,从而摆脱贫困的生活状态。最后,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另一个主体,同样受益颇丰。除了能够参与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更加切合企业实际需要外,还可以充分依托技工院校进行新职工的培养和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减少企业在员工培训上的投资和风险,并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得到大量满足一线生产需要的具有较高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技能人才,在提升企业社会信誉度的同时,为其长足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

综合以上分析,校企合作既能使学校减少部分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分解办学成本,又能让企业得到了大量一线工人而取得长足的发展,还能让部分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最终取得的是三赢效果。

三、我院校企合作实践的成功案例工商管理系

目前在校生1400余人,专业包含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营销与策划、人力资源管理和连锁经营管理五个专业。该系先后与正邦集团、苏宁电器江西分公司、福建鑫诺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德邦物流等多家企业签订协议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几年来,该系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组织教学,弥补了课本知识落后于现代企业发展的不足,使在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同步,为企业输送了大批一线技能人才,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要,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该系还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职业技能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取得良好成效,目前该系“双师型”教师已占到专业教师60%以上。在提升学校师资力量的同时,学生就业有了保障,从而使学校保证了生源,促进了招生,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以上实践虽只能作为个案,但其清楚表明,校企合作,加强教学与产业结合,可以实现我院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双赢”,是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瑶,韩伟平.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合理性与可行性[J].

[2]熊伟.就912队与东华理工就“校企合作”一事进行会谈有感[J].

[3]吴兴勤.深圳研究生院校企合作论坛侧记[J].2007.

[4]陈新文,周志艳.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J].

[5]孟昭上.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刍议[J].

校企合作篇9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战略思考欠缺。要培养满足市场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仅靠学校的资源和环境往往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要有现代企业强有力的支持。学校依托企业走校企合作之路是培养面向生产实际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而目前我国已进行校企合作的高校,基本上都是由学校积极主动地寻找企业为合作伙伴,企业方面则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由于学校与企业的利益指向不同,使得双方地位悬殊,校企合作陷于一种有“合”无“作”的状态。从现有合作模式来看,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对校企合作都缺乏战略的思考。

2.资金保障不足。目前虽然国家制定相关***策才保证校企合作的进行,但是没有形成真正的法律法规,完全依靠教师和企业的私人关系进行协调和合作,还只是处于形式上的合作,因此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校企合作还处于萌芽状态。校企合作没有相应的***策引导、合作机制不够成熟、资金投入没有足够的保障、***府部门不重视,这些都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尚待研究解决的难题。

3.校企关系动荡。校企合作对象不能保持相对固定,与企业合作浅尝辄止,合作缺乏连续性和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如何适应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变化,保持合作的相对稳定性,是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1.追求的目的不同。对于企业来说,生产和经营利润是核心目的;而从学校的角度看,如何保证学生培养的质量才是核心目的。很多企业片面地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和他们无关,没必要过多地分散精力。学校为谋求自身发展,必须抓好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为社会为行业培养适应宽泛岗位的人员,注重学生的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企业为了追求丰厚利润,往往要求的是实用性和效益性,大批学生涌入企业,必然增加企业的负担。如何减少企业由于学生的大批涌入带来的负效应,而学校为了迁就企业而偏离人才培养的主方向,防止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观的建立,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这些是校企合作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和主要矛盾。

2.目标期限冲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经过我校近几年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作为应用型本科学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适应企业发展,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使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一致。开设企业急需专业或相关课程,使专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战略决策,迅速开设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教育产品本身有长周期性的特点,这决定了教育必须有前瞻性。

三、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合作模式的探索

就现阶段已经形成的校企合作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学校为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为了保证学生的就业情况,谋求学校的发展而主动向企业抛出橄榄枝,迁就企业的进度设置教学进程。部分企业从生产和安全的角度,拒绝学校的合作;或者仅仅把学生作为生产流水线上的劳动力,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同时校企合作缺乏经费保障和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多数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还停留在提供一个实习的场所供学生和教师短暂的参观,招聘人员的时候优先在学校中选取。建立一个良性的校企合作,将企业和学校的资源优化组合,培养更多的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办学整体效益。

校企合作的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校办企业模式。学校可以将与学校主干专业相匹配的企业引进学校,实现校办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学校提供相应的厂房,即生产的场所,企业根据现在发展的需要投入硬件,把学校的厂房作为企业的一部分生产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有企业的生产者、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可以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这种模式既可以使企业将科研一部分转移到学校中,解决企业高层次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践环节脱离实际生产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优化共享,获得“企业与学校”真正意义上相结合的多赢途径。这种模式,对学校教师要求更高,在管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企业和学校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问题。

2.订单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直接签订就业协议,学校是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招生,学习的课程是按照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设置,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达到了“招生的目的是招工,教学的目标就是生产,学校为企业生产服务”,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由学校按照企业招工的要求完成教育的实施,开设的课程和实习的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这是比较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式,但是由于目前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学校不容易找到合适的“订单”。

3.合作办学模式。学校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作多年、关系密切的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合同,使其成为学校稳定的合作企业。学校把企业作为学生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的基地,教师负责理论课程的讲授,而企业生产者作为实践环节的主要负责人,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有效结合起来;企业把学校作为员工的培训基地,由教师作为企业员工理论部分提高的负责人,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再培训。这一模式是现阶段比较理想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

上述三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各具特色,产教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是对校、企、学生三方面有益的举措。

参考文献:

1.刘述丽、姚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8)

2.向大顺,《新形势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运作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3.赵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05)

4.康兴娜、李勤道,《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9(01)

校企合作篇10

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主要表现如下。

1.1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校比较主动、企业缺乏内在的动力和热情,即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企业作为一个营利实体,以追求利润为目标,校企合作不仅不会带来直接的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并要承担相关成本。企业要参与学校的活动,或者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安排管理,必然要投入资金和精力,而培养出的人才最后未必选择该企业,加之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比较忙,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必然会减弱。二是企业对学生素质的不满意,也影响其积极性。由于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自身等多种原因,使得企业在合作中对期望效果产生了失望,特别是财经类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本身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比较多,需要动手的技能知识要求比较少,而且眼高手低,学生对实践工作缺乏兴趣和激情、学生能力不能胜任岗位要求、学生做事缺乏认真的态度等都会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11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采取大众化、学科化等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培养的人才从能力、知识结构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脱离实际。一些以教学为主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在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指引下,虽然在教学计划、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一些实践课程和实训内容,但是并不为企业认可,被认为差距还很远。教师多是从校门进校门,没有很多的实践经验积累,指导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也是从书本到书本,过于简单和形式化。

在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中,校企之间采取的合作模式较为普遍的是组织参观、现场指导,或者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一般地,一二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参观,四年级进行毕业前的实习,但是这些实践活动因为时间较短、缺乏系统性指导、缺乏技能性的内容要求或者学生自身对实习所抱的态度等原因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简单的合作模式也削弱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1.3合作的稳定性较弱,缺乏规范化

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合作范围较广,合作内容具有不确定性,技术操作性较低,对于开展活动的场地、设备要求不高,所以在选择合作企业类型方面可以较为随意,随机性较大,也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而临时联系一些企业,客观上表现为合作的稳定性较弱,没有深入的联系和接触。在以后的合作中往往会由于一定的事情,如企业任务多、领导工作忙、活动经费问题或者组织人员等原因而搁置,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双方合作长效机制。

2建立校企合作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合作的关键点在于实现校企双方双赢,只有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校企合作才能成为双方的自觉自愿行为,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双方互动。其中,学校是校企合作中一个关键角色,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校企合作中,学校是最大的受益者,是校企合作开展的主动者,只有积极加强学校自身的建设,以完善的管理机制开展校企合作活动,才能建立起校企合作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议从运行、保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管理机制的建设。

2.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离不开对合作内涵的研究。要积极探索校企之间共创育人条件、共建育人平台、共管育人过程的运行机制,研究在课程、教学、科研层面上如何开展合作教育。

财经类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适应社会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专业结构、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在这些改革中,应当积极寻求企业的合作,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中来发挥作用,这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先决性因素。可以采取如下做法。

2.1.1向企业高度开放,邀请企业参与学生培训和课程设计

企业处于市场前沿,对市场变化情况、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最为了解,并能把握职业岗位现在与未来对从业者能力的要求与变化,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是解决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实际的有效措施。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计中邀请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听取意见与建议,确保开设课程定位的准确性。

现在的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有很多是教师自己设计出来的,主观设想很好,但是实践性不强,缺乏实践体系的连贯性,财经类文科实验室建设中往往引入一些模拟软硬件,但是由于不了解它对实际生产经营的作用,缺乏背景数据资料,使得实验室的使用仅仅是表象上的模拟,没有达到提升能力的效果。邀请企业直接参与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发,根据企业用人需要适时调整实践教学计划,采取传帮带或按订单方式培养训练,实现应用型人才基本能力的培养。

2.1.2让企业家走进校园,走上讲台,以各种形式传播信息

企业家进校园、上讲台,所传递的社会信息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能更直接地感受到新鲜的社会气息,如同身临其境,比教师的演讲更有说服性,产生更直接的效果。同时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对人的素质、能力的要求,能从企业家身上梦想自己的将来。学校应该创造机会引导企业走进学校,传播企业信息,丰富教育内容,实现培养具有市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2.1.3建立服务于企业的价值导向

企业是追求利益的实体,在校企合作中,只有实现双赢,才能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关注企业利益,寻找合作的利益结合点,保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增强服务意识,了解企业所需,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功能,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攻关、员工培训,以自身科研力量解决企业难题,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使其切身感受到合作办学的益处,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

2.2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建设

目前,财经类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中更多的是处于自发活动状态,表现为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加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困难,双方无法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因此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是校企合作教育稳定发展的有效条件。

2.2.1建立组织机构,加强联谊沟通

组织机构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组织机构的建设可以是多样灵活的,如成立校企合作联谊会、校企联合会等,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有较为固定的机构定期通报校企合作发展情况,了解双方发展,获得双方需求信息。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保持经常性联络,增进感情,推进校企合作教育。

2.2.2建立规范约束机制,实现校企合作管理的制度化

开展校企合作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如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外聘工程师和兼职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在合作中,学校要把企业作为自身利益的共同体,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使其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明确规定派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应自觉成为企业的一员,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通过规范约束,让企业放心参与校企合作。

22积极了解***府、职能管理部门等机构对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策及优惠措施,是否有对于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企业按一定比例减免费税,或税收返还企业专款用于教育事业等措施,并充分利用这些措施,让企业切实感到参与教育既是履行一种社会责任,又是从事一项对本企业经济效益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事业,激发其参与教育事业的动力。学校也应从企业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和研究能力,参与企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积极解决企业难题,提供经营管理的合理化建议,给予企业以实际的帮助。

2.3校企合作评价机制建设

评价机制是衡量校企合作成效的重要机制。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各种评价制度,如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等评价制度,这些评价制度较多的是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促进教学、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开展校企合作中,也应积极建立评价机制,这有助于促进校企合作教育的深度开展。

评价体系中应包括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评价、对课程适用性的评价、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评价、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评价及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

评价结果可用于对教学课程的分析,课程体系的改进,修正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指导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协调解决合作中各种问题等,实现校企合作的持续性。

3结束语

学校与企业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两方主体,其中学校是校企合作中的主角、动力源泉、决定性因素。学校与企业两者既有客观上的分工,又有微观上的融合,其有机的结合是校企合作教育成功的有效途径和保障,如何将这两对关系有机地结合,并以一定的模式实施,真正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是每一个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高等院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实行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才有未来。

参考文献:

[1]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李芹,谭辉平.***府在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8-59.

[4]张春玲.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38.

校企合作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校企合作10篇

学习

媒介素养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媒介素养10篇,内容包括媒介素养的十个技能,媒介素养五种维度。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加速了向媒介化社会嬗变的进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发达的媒介技术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

学习

电大自我鉴定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电大自我鉴定,内容包括电大毕业生自我鉴定,电大自我鉴定300字。三年的电大学习,使我获益良多。学校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良好的校风,为我们营造了优良的学习氛围。在学校的严格要求和辅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刻苦学习,积极参加

学习

精密制造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精密制造10篇,内容包括精密机械制造,精密制造文案。主办单位: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3-5451国内刊号:11-2847/V邮发代号: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1973期刊收

学习

高端装备制造业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高端装备制造业10篇,内容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汇总,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有哪些。(一)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已具备一定竞争实力一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迅速,已形成一定生产能力和产业规模。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约占装备制造业的

学习

生产设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生产设备10篇,内容包括工厂设备大全100篇,生产设备品牌汇总。(一)乙方保证提供的设备运用乙方最新技术和符合食品生产标准的材料生产,设备品种、规格型号和电机功率符合《**加工设备订单》(本合同附件二)约定的要求,是未经使

学习

柔性制造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柔性制造10篇,内容包括柔性制造参考文献大全,柔性制造的十大特征。所谓FMS,是一组数控机床和其他自动化的工艺设备,由计算机信息控制系统和物料自动储运系统有机结合的整体,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Flexibl

学习

机械制造工艺学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10篇,内容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集锦9篇,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总结。【中***分类号】TH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56-01“机械制造工艺学”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

学习

本科药学毕业生论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药学毕业生论文,内容包括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药学本科毕业论文全套范文。1.1重视程度不够,内在动力缺乏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程度不够。①认为毕业论文对自己学业不会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不想也不愿去做,采取

学习

高三家长发言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高三家长发言稿,内容包括高三家长会家长发言稿,高三家长委员会发言稿。首先,请允许我占用几分钟时间介绍下我们的高三(7)班,高三(7)班是一个团结、向上、奋进的班级,班级人数总共59人,在班主任郭火云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都在这个快乐

学习

企业经营实训总结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经营实训总结,内容包括企业经营模拟实训总结,企业经营管理实训总结1000字。二、《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ITMC物流企业沙盘模拟营造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良好的实训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和合作的环境中完

学习

哲学与人生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哲学与人生10篇,内容包括哲学与人生感悟合集,哲学与人生十大感悟。2.1有效利用教材,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哲学思维。在《哲学与人生》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需要掌握用哲学的观点去看待问

学习

团队合作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团队合作10篇,内容包括团队合作简短案例,团队合作文章大全。众所周知,美国NBA,虽说它只是一项体育运动,但它在全球已经具有巨大的商业品牌价值。一提NBA,人们不单想到篮球,更多的是NBA篮球经济,它对体育产业的带动作用是可

学习

生产作业计划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生产作业计划,内容包括生产作业计划范本,生产作业计划模板。二、工作目标杜绝重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控制一般事故。渔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和较大以上事故起数控制在市***府和省海洋与渔业厅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控制指

学习

教师素养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素养10篇,内容包括教师十大素养内容摘录,提高教师素养的文章。提高教师素养重在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应该说目前的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普遍较高,但业务素质并不能替代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

学习

经贸合作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经贸合作论文,内容包括经贸论文写作参考文献,经贸论文题目细节。2中阿在文化经贸合作深化的重要性中阿贸易合作的发展离不开非金融经济的合作,文化贸易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国与国之间发展经贸合作就需要充分了解对方的

学习

农业合作社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合作社10篇,内容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范文,农业合作社介绍范文。〔作者简介〕朱富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博士,广东广州510275。一、当前农村发展为什么要走合作化道路提高农村的“造血”能力一般有两种思维:一是提高

学习

合作演讲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合作演讲稿,内容包括公司合作演讲稿,关于合作的演讲稿。我曽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那个人先来到了地狱,只见那里的人面容肌瘦,一个个骨瘦如柴,但是他们的桌上有许多美味的食物,那个人发现:地狱中的每个人

学习

商务合作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商务合作10篇,内容包括抖音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大全及做法。邮编:联系电话:乙方:法定代表人:住址:邮编:联系电话: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原则,就结成长期商务合作关系,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一、合作期限本协议有效期为伍年。

学习

校企合作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校企合作论文10篇,内容包括校企共建高职药学特色专业论文,校企合作思路及方案范文。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本科毕业设计,无论从选题、指导还是硬件设备等方面,都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提供了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使毕业

学习

高职校企合作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高职校企合作10篇,内容包括校企合作运营模式,高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国际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随着21世纪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教育的国际化竞争和跨国化渗透特点越发凸现出来。纵观国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

学习

项目合作协议书范本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合作协议书范本10篇,内容包括共同经营合作协议书范本,项目合作协议书合同模板简单一点。为使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在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产业化,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双方本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订立本

学习

合作模式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合作模式模板,内容包括商业合作方案的格式范文,合作方案的模板。成立于2003年的博爱康复医院,在三方合作前,主要提供工伤康复服务。为丰富康复医疗的内涵,医院于2011年提出与湘雅医院合作的想法。出乎周江林的意料,孙虹对处于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