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桑黄菌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本文介绍了桑黄菌的形态特征、药理效果、栽培技术,为桑黄子实体规范化栽培及商品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桑黄菌;生物学特性;药理效果;栽培技术
【中***分类号】S56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90-01
1 生物学特性
桑黄,学名:鲍氏针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别名裂蹄针层孔菌、裂蹄木层孔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针层孔菌属。桑黄泛指木材白色腐败菌――针层孔菌的统称。桑黄依其寄生树种不同,形状、颜色和所含的药用成分也不尽相同。目前,根据市场上流通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种类:桑树桑黄、杨树桑黄、松树桑黄、黑桦树桑黄、白桦树桑黄、暴麻子树桑黄、漆树桑黄等。其中,寄生于桑树之上的桑黄才是正宗的桑黄。
桑黄子实体中等至较大,无柄。菌盖半球形,剖面扁平至马蹄形,深烟色至黑色,有同心纹和环棱,初期有微细绒毛,后变光滑、稍龟裂,硬而木质化,2~12cm × 3~21cm,厚1.5~10cm,边缘锐或钝其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锈褐色或浅咖啡色,厚2~7mm。菌管同菌肉同色或相似,多层,每层厚2~5mm。管孔面锈褐色,管孔圆形,每毫米6~8个。孢子黄褐色,光滑,近球形, 3.5~ 4.5 μm ×3~4μm。刚毛圆锥形,13~35μm×5~10μm。桑黄野生寄生于杨、柳、桑、桦、栎、松等树木之上,多年生,分布广泛。
2 药理效果
据《本草纲目》记载:桑黄味甘、性平、有毒。主治女子漏下赤白,血病腹内结块,肿痛,阴阳寒热,不孕。疗月经不调。黄熟陈旧色白的,可治久泻,益气不饥。鲜嫩金色的,可治饮食失节引起的两肋之间结快,腹痛金疮,治女人崩中带下,月经闭凝,产后血凝。治男子胸腹结块,鼻出血,肠风泻血,妇女心腹痛。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目前,桑黄菌被国际公认是生物抗癌领域中药效最好的药用真菌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桑黄以96.78%的肿瘤(癌症)抑制率在目前所有***癌症的药物中排在第一位,已成为药用真菌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1】。近年来,日本、韩国相继对其进行开发,其研究人员发现:天然桑黄提取物对肿瘤等赘生物有出色的抑制作用【2】。体外实验证实,桑黄水提物可诱导癌细胞进入细胞程序死亡,此外,桑黄还有很强的抑制癌细胞转移作用【3】。更令人振奋的是,桑黄及其提取物对人体无毒无害,即使长期大剂量使用,对人或实验动物亦无任何毒副作用。
据科研人员分析,桑黄与其它药用真菌一样,其水提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类物质【4】。运用色谱分析桑黄子实体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桑黄多糖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糖【5】。另外,桑树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均含有17种氨基酸,并且含有钙、铁、锌等8种矿物质元素【6】。此外还有黄酮及其衍生物、香豆素类、甾醇类化合物。桑黄多糖为棕褐色粉末,易吸收,具有抗癌、抑制肝纤维化过程、抗放射、提高肝脏、骨髓和血液合成 DNA、RNA和蛋白质的能力,具有辅助***的效果,可以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的寿命。
桑黄多糖能提高SOD活性,消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从而发挥抗衰老,美容养颜等作用【7】。经检测SOD含量达20000国际单位/g。研究表明【8】桑黄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糖类、多种酶类及蛋白聚糖等,体外可以使T淋巴细胞活性增强3倍,B淋巴细胞活性增加129倍,巨噬细胞活性增强3~5倍,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增加2倍,说明桑黄菌具有提高免***力的作用。另外目前国外用桑黄***艾滋病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3 人工栽培技术
桑黄的种植模式采取室内层架结构,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顺畅、方便管理操作的桑黄大棚。桑黄棚大小要根据培养料多少而定,把桑黄棚建在树荫处、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日本、韩国学者采用室外荫棚段木埋畦栽培法人工栽培桑黄已获得成功【9】。
培养料入棚前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之后使用。目前采用的配方有:(1). 棉籽壳45%、桑树木屑32%、麸皮15%、玉米粉5%,糖、磷肥和石膏各1%;(2).桑树木屑77%、麸皮15%、玉米粉5%,糖、磷肥和石膏各1%;(3). 棉籽壳77%,麸皮15%、玉米粉5%,糖、磷肥和石膏各1%。在配制栽培料时先将棉籽壳、桑树木屑、麸皮、玉米粉等料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60~65%,以用手攥紧时料成团指缝似滴不滴水为好。料拌好后即可装袋。塑料袋规格可选用15厘米×3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每袋装料400~450克,聚乙烯料袋采用常压灭菌10~12小时,聚丙烯塑料袋采用高压灭菌保持2小时,待料冷却到30℃以下时入无菌室内接种。一瓶栽培种可接种料袋25~35袋。将已接种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一般每排放6~8层高,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倒一次,这样做一是可以平衡温度,二是经过翻动可增加袋内氧气,使发菌更快。
桑黄是喜温型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高的温度。菌丝生长温度以22~26℃为最佳,子实体在18~26℃之间长势最好。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22~28℃,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60%,每天通风半小时,当菌丝体发满2/3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用手轻轻一提,留一点缝隙。棚内以散射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一般经25~32天左右,菌丝便可长满料袋。个别料袋菌丝发育不匀,可挑出单放。当菌丝长满后,可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分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黄。出黄时棚温保持在22~26℃,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向墙壁四周及空间喷水3~4次。每天上午8时以前及下午4时以后打开门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时在中午12时至下午2时通风换气。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菌盖,此时要增加喷水保湿,气温过高要喷水控温。通风不良易出畸形桑黄,出现畸芽要及时割掉。当菌盖颜色由白变浅黄再变成黄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黄,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黄褐色的雾状型孢子时,表明桑黄子实体已成熟,即可及时采收(从割口到采收一般需50天左右)。桑黄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采收桑黄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剪下或用手轻摘,有条件的烘干或晒干至含水量12%,装袋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采收桑黄后,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提高湿度至90~95%,温度仍保持在25℃左右,一周后,又可在原来菌柄上继续生长出子实体。
4 展望
尽管我国应用桑黄治病在《神农本草经》中有提到,已经有 2000多年的历史,但其市场化发展较慢,可能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其药理作用、药用机理、活性物质的结构和功效等方面研究深度不够。现如今其抗癌机理也渐渐被人们所认识,加上深层培养的成功报道,所以其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因此,要促进我国桑黄尽快市场化,应在继承和发扬桑黄丰富的生产经验基础上,加强其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开发新型产品,开拓国际新市场,使我国桑黄产品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做杰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厚龙,高扬,袁均臣.桑黄栽培研究及药理作用[J].人参研究,2006(2):29-31.
[2] Park Dong Ki, Park Hye-Jin. Anti-proliferative properties of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Phellinus linteus grown on ginseng (Panax ginseng) on HT-29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s through inducing apoptosis [J].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2, 21(3):683-690.
[3] Wang Guibin, Dong Lulu, Zhang Yuanyuan, et al. Polysaccharides from Phellinus linteus inhibit cell growth and invasion and induce apoptosis in HepG2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J]. Biologia, 2012, 67(1): 247-254.
[4] Sasaki T,Fujii K, Sugura M, et a1. Antititumor poIysaccharides from some polyporaceae, Gader-ma applanatum(Pers.)Pat, and phellinus linteus (Berk) Teng [J].Chem.Pharm.Bull.,1971.19:821.
[5] 秦俊哲,刘华.桑黄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及单糖组成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8,27(6):43-45.
[6] 雷萍,张文隽,吴亚召,等.桑树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有效成分分析[J].中国食用菌,2010,29(4):40-42.
[7] 郑媛,沈业寿. 桑黄胞内多糖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6,25(3):38-41.
[8] 张万国,胡晋红,蔡溱,等.桑黄抗大鼠肝纤维化与抗脂质过氧化[J].中成药,2002,24(4):281-283.
[9] 刘春辉,陈体强,林跃鑫. 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J].菌物研究,2004,2:53-5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桑黄菌的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