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险10篇

商业险篇1

关键词:商业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市场机制;可信承诺;X效率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医疗保险的需求也逐步增加。社会医疗保险自建立发展以来,规模越来越大,覆盖面越来越广。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启动再到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的普遍推开。今年开始,国家又实行了旨在解决城镇非从业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看病就医问题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计划用三年时间逐步在全国城镇全面推开。而随着社会医疗保险规模和覆盖面的扩大,管理成本的增加和管理的低效率等问题也往往随之产生。因此,如何提高管理效率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2基本概念

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理清几个概念。

医疗保险既包括由***府提供的社会医疗保险,也包括由市场提供的商业医疗保险。通常来说,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是基础,商业医疗保险是补充。除了社会性医疗保险和商业性医疗保险形式之外,两者之间还可以有一些中间形式的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是指根据立法规定,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保险费,把具有不同医疗需求群体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再分配,即集资建立起来的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疾病接受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对超出上述社会医疗保险范围以外的医疗保险,称作补充医疗保险。

3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理论分析

3.1可信承诺

可信承诺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动态博弈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可信性”问题。所谓可信性是指动态博弈中先行为的博弈方是否该相信后行为的博弈方会采取对自己有利的或不利行为。因为后行为方将会采取对先行为方有利的行为相当于一种“承诺”,而将来会采取对先行为方不利行为相当于一种“威胁”,因此可以将可信性分为“承诺的可信性”和“威胁的可信性”,即可信承诺和可信威胁。可信承诺是约束机会主义,维护人人合作的关键条件,而要满足这个条件,必须要组织中的每一个人达成互惠的共同知识,使大家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动机持续地兑现承诺,并使大家确信这种承诺具有强制性。

(1)社会医疗保险中的可信承诺分析。在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中,***府和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实质上是一种“父子关系”,***府对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的审评和奖惩机制并不具有实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由于管理层和员工都意识到审评和奖惩结果是不可信的,因此对他们来说,工作与任务执行与否或执行效率如何都无所谓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道德风险和偷懒问题随之产生,管理效率极其低下。

(2)商业保险公司的可信承诺分析。对商业保险公司来讲,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的是市场竞争,市场机制对其起很大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保险公司管理效率的高低和业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管理效率高和业绩好的企业相对而言更能占据市场,而低效率的企业往往会受到市场奖惩机制的惩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各保险企业及其员工认识到这种市场奖惩机制是可信的,只有努力提高管理效率才能受到市场机制的“奖励”,在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这样,道德风险和偷懒问题也得以解决。3.2X效率

“X-非效率”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勒伯斯坦提出的反映大企业内部效率及水平状况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大企业特别是,垄断性的大企业,外部市场竞争压力小,内部层次多,关系复杂,机构庞大,加上企业制度安排方面的原因,使企业费用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难以实现,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勒伯斯坦称这种状态为“X-非效率”。X低效率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组织机构和人们动机的不同,企业有大量未被利用的机会,特别是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起来;或者由于企业氛围的不同,对内部成员的监督成本可能较大,从而使企业很难以实现成本最小化;或者由于企业内部人员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不一致,人力资源浪费等。

(1)社会保险机构的人事管理模式存在X低效率。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问题,它强化了绩效评估和激励制度,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和发展,使人力资源管理兼顾了组织和员工、现在和未来。但是社会保险机构采用的是行***化的“人事管理”模式,没有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且内部层次多而复杂,管理和监督成本大,导致产生X低效率。

据X效率理论,员工工作的努力程度或理性程度在一定情况下与所受的竞争压力成正比,竞争压力越大越能激发人的工作理性和斗志。而在行***化的“人事管理”模式下,竞争机制缺乏,外在压力不够,集体努力程度和个人努力程度不高,员工的工作理性和斗志没有被很好地激发,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在这种模式下,没有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公平竞争、公开选拔的制度还不完善,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2)商业保险公司竞争压力大,效率大大提高。商业保险公司采用的是市场化的运作,采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诸如招聘、选拔、培训、薪酬管理、绩效评估、福利管理、组织变革等具体管理行为来实现生产力进步、工作生活质量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改善、促进组织变革、建设组织文化等企业目标。它强调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强化了绩效评估和激励制度,增加了员工的竞争压力,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理性和斗志,减少了管理和监督成本,从而使效率大大提高。

4此外,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还具有如下优势

(1)商业医疗保险的新方法、新技术。商业保险产生较早,许多原理和技术都比较成熟。如商业医疗保险在确定收费标准时,充分考虑了各种疾病的发生概率,并且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寿命等都作过精密的计算和科学的预测,这些做法在各级各地***府制定具体的社会医疗保险改革措施时,都应加以考虑和利用。

(2)有利于发挥***府、市场两个主体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和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商业保险机构可以通过对基金支付的管理与控制,实现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监督和引导,不仅可以对其不合理的供给行为进行制约,而且可以通过相应的支付措施促使医疗机构降低费用,提高质量,使广大参保人获得实惠。

(3)利于***府转换职能,将工作重点放在筹资和基金运作的监督管理上,同时降低社会保险运作成本。第一,借用商业保险公司现成的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管理经验以及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第二,可以防止***府运作过程中的人情操作、不规范、不透明和低效率等问题,保障了基金安全.

综上所述,社会医疗保险委托给商业保险公司,既可以发挥商业保险的优势,又能够提高广大职工的医疗水平,同时推进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可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是提高我国医疗保险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舍曼•富兰德,艾伦•C•古德曼,迈伦•斯坦诺.卫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国***.保险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商业险篇2

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是将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疗机构)与医疗费用的提供者(保险公司)的利益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风险分担机制,促使医疗机构主动控制医疗费用。管理式医疗保险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管理,以最合理的价格为被保险人提供最有效的***,力求使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管理式医疗保险机制下,保险人不再采用费用报销型保险形式,而是从医疗服务提供的源头上控制费用的支出。保险人运用精算方法,估算出总的赔付额。然后,根据这个估算,按照一定的比率计算款项支付给与之合作的医疗机构,为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而被保险人接受***时无需先支付给医疗机构费用,再向保险人索赔。由于医院已经预先得到费用支付,盈余多少取决于医院自己的经营管理,从而促使了医疗机构主动控制医疗费用。美国的维护健康组织(HMO)研究表明,采用管理式医疗比传统按项目付费的保险至少要节约30%的费用。管理式医疗已经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

结合式医疗模式

结合式医疗是由***府部门提供***策支持,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达成协议,保险公司有权对投保病人接受医疗的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查,以控制医疗费用。医疗费用实行先审核后支付,可提高理赔质量,降低赔付额。

结合式医疗的具体做法是,由保险公司对一些医疗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守信用、有良好的医风医德的医疗机构进行招标,从中挑选出服务优良、价格合理的医疗机构作为其结合式医疗保险的合作伙伴。保险公司事先与医院签订协议,明确保险公司与医院的权利与义务。保险公司有权监督和审查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有权对不合理的费用提出质疑并拒绝赔付。这样就将医疗服务的供给、购买、监管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市场竞争降低了医疗服务的价格,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结合式医疗保险控制医疗费用的关键在于其改变了以往先***后付费的做法,在***的过程中就对费用进行监督和控制,来不及控制的医疗费用也会在事后进行核查,对于不合理的医疗费用不予支付,如果双方存在争议,则由相应部门仲裁。

发展现状

自1982年国内恢复人身保险业务以来,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主体不断增加,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目前,商业健康保险不仅覆盖了学校、电力、铁路、邮***、通讯等各行业与部门,开展了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和低保人员重大疾病保险,还参与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商业健康保险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有关专家预测,目前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市场潜力在2500亿元以上,2010年商业医疗保险总的市场潜力大约为3000多亿元。

但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支出大幅飙升,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的统计,上世纪80年代的总体医疗费用为143.2亿元人民币,到2003年就上升到6623.3亿元人民币,20多年增长了40多倍;2002年-2005年门诊和住院费用年平均增长分别为8.0%、9.8%;2006年,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为94.8元,住院病人人均住院费用达到3383.5元。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使得商业健康保险的赔付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经营健康保险和开发健康保险新险种的积极性。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固然有药费和***费上涨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医疗费用的支付采用先***、后报销的形式,而我国的绝大多数医疗机构是“以药养医”,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给病人多开药、开贵药,做一些不必要的身体检查,从而导致医疗费用大幅提高。同时,被保险人也会对免费或低廉的医疗服务产生过度的需求,甚至存在被保险人与医疗机构联合起来骗保的道德风险。

出现上述问题的关键是保险公司对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而医疗服务节约化的制约机制还尚未形成。只有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新型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才能为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扫清障碍,促进其健康快速地发展。

管理式医疗模式

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是将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疗机构)与医疗费用的提供者(保险公司)的利益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风险分担机制,促使医疗机构主动控制医疗费用。管理式医疗保险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管理,以最合理的价格为被保险人提供最有效的***,力求使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管理式医疗保险机制下,保险人不再采用费用报销型保险形式,而是从医疗服务提供的源头上控制费用的支出。保险人运用精算方法,估算出总的赔付额。然后,根据这个估算,按照一定的比率计算款项支付给与之合作的医疗机构,为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而被保险人接受***时无需先支付给医疗机构费用,再向保险人索赔。由于医院已经预先得到费用支付,盈余多少取决于医院自己的经营管理,从而促使了医疗机构主动控制医疗费用。美国的维护健康组织(HMO)研究表明,采用管理式医疗比传统按项目付费的保险至少要节约30%的费用。管理式医疗已经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

结合式医疗模式

结合式医疗是由***府部门提供***策支持,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达成协议,保险公司有权对投保病人接受医疗的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查,以控制医疗费用。医疗费用实行先审核后支付,可提高理赔质量,降低赔付额。

结合式医疗的具体做法是,由保险公司对一些医疗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守信用、有良好的医风医德的医疗机构进行招标,从中挑选出服务优良、价格合理的医疗机构作为其结合式医疗保险的合作伙伴。保险公司事先与医院签订协议,明确保险公司与医院的权利与义务。保险公司有权监督和审查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有权对不合理的费用提出质疑并拒绝赔付。这样就将医疗服务的供给、购买、监管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市场竞争降低了医疗服务的价格,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商业险篇3

[关键词]商业保险;居民大病;运营情况

2012年,国家***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此我国大病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开展。“意见”指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采取***府主导、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的方式运行,大病保险将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试点工作开展标志着我国大病保险制度建设迈出重要一步。2015年,***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指出试点工作的成果显著,并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设,进而全国各地逐渐加大对大病保险的应用与推广。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健康融入所有***策,强调了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医疗保险的水平以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可见大病保险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西于2012年年底出台《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确定柳州市、钦州市开展第一批大病保险试点工作,试点以来保障效果显著,于2014年陆续开展第二批试点。本研究基于广西第二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地区,在汲取第一批试点经验基础之上,就某市当前试点的情况、商业保险经办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研究资料为2015年至2019年广西某市平安养老保险承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来的基金赔付数据。数据来源于广西某市医疗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1.2研究方法

采集商业保险公司大病基金运行情况数据,包括承保人数、承保费用、赔付金额、亏损情况、医疗总费用、患者自费、大病人次发生率等。运用Excel统计分析方法,从基金使用情况、补偿情况等对商业保险公司承保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病保险***策

2015年自治区人民***府印发《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对资金筹集、筹资标准以及报销比例作出具体要求。大病保险对在起付线以上且在报销范围内的合规医疗费用,进行合理分段并设置支付比例,在最高支付限额内,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3%。资金筹集从城乡基本医疗基金中划出资金作为大病保险资金,筹资标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保险筹资能力、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情况、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水平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因素,精细测算,科学合理确定。在此方案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当地的大病***策如下,2014年至2019年人均筹资标准依次为17.63元、17.63元、24元、30元、30元、65元,起付线均为5800元,2017年报销比例0~2万53%,2~4万60%,4~6万70%,6万以上80%,贫困人员的起付线为2900元,报销比例较普通居民增加10%;2018年***策与2017年相同,保持不变;2019年报销比例较2017年有所提高,0~2万7%,2~4万5%,4~6万与6万以上均提高3%。由此可见该市大病筹资水平逐年增加,大病赔付标准也在不断提升。

2.2大病基金运行现状

2.2.1历年大病赔付情况。某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自2014年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商业保险公司除2014年首年经营未亏损外,历年的亏损情况在逐步增加(见表1)。其中赔付金额逐年提高,2018年亏损金额是2017年的8倍,赔付呈现直线上升态势,至2019年最终赔付在3.25亿元左右,较2018年翻了一番,当年度亏损高达8970万元。从2019年大病具体数据来看,结案保单共计162842件,涉及参保人就医总费用169143.96万元,件均费用10416.55元,就诊次均费用10386.99元,保单整体赔付率达到128.52%。保单累计发生单笔赔付金额10万元以上的重大理赔案件39人次,获得大病单笔赔付1万元以上的达6374人次,年度大病最高赔付为60.93万元,可见大病基金赔付涉及的金额与数量较大。2.2.2大病保险保障情况。从表2数据可以看到,大病受益人数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患者纳入大病二次报销。医疗总费用及基本段发生率等均大幅提升,总费用增幅达到了40%,基本段人次发生率的增幅甚至达到了55%,大病合规医疗费用同比增幅达65.2%。受总费用大幅增长等诸多因素,大病赔付大幅增加,但经过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自费费用则有所下降,自费费用从2017年的10.8%降至了2019年7.15%,大病实际补偿比从2014年55.46%提高至2019年的69.72%。大病实际报销比逐年提高,患者自付费用逐年下降,这些得益于***府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加强医院自费药占比的管控力度,降低了自费药品在总医疗费用当中的占比;其次是医保部门付出诸多努力,将部分不在药品目录内但使用频繁以及对参保人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自费药品纳入了目录,降低了参保人的医疗负担。该市大病保障效果明显,患者经济负担得到缓解。与韩文等人基于广西第一批试点地区的分析大病保险实施效果得出大病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结果一致。

3讨论

3.1筹资水平不足

从历年筹资标准来看,筹资水平从2014年17.63元提高到2019年的65元,大病筹资标准虽然逐年提高,但提高筹资标准的同时相应大病保险报销待遇也在提高。统筹层次低,使大病保险承担风险的能力不足。以2019年实际赔付数据和参保人数测算,在不考虑管理成本的情况下2019年筹资标准达到96.25元才能实现保险公司保本,而历年赔付金额逐年提升,2019年赔付金额较2018年涨幅达130%,平均涨幅达49%,按此涨幅测算,该市2020年人均筹资需达143.4元才能实现商业保险公司保本。

3.2风险调节机制不够健全

依据医保机构与商业保险公司双方盈亏调节机制约定,当盈利率小于或等于3%时,盈利部分全部归属商业保险机构;盈利率大于3%时,超过3%以上的部分全部返还基金。亏损率小于或等于3%时,由商业保险机构和基金分别承担亏损额的50%;亏损率超过3%以上的部分,全部由商业保险机构承担。盈利率或亏损率计算公式为:[(大病保险筹资总额-大病保险补偿总额-大病保险筹资总额*综合管理成本率)/大病保险筹资总额]*100%,在未知保险公司综合管理成本率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双方协议中规定的从保费中提取4%作为综合管理成本来计算,结果均负数时,且亏损率在6%到42%不等。在医疗费用逐年上涨的情况下,预测的大病保险保费和实际需要的保费存在巨大差距,大病保险的亏损率远远大于招标文件规定的亏损率上限,保险公司的责任和权利明显不对等。风险调节机制不健全,使得商业保险公司在承保城乡居民大病业务中承担较大经济风险,巨额亏损进一步增加商业保险公司的压力。

3.3商业保险连年亏损

该市商保机构承办大病保险业务存在巨额亏损问题,与朱铭来等相关学者研究得出商保机构承办地方大病保险连年亏损的结果相同。首先,随着国内医疗水平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以及就医便利性提高等,就医人数及人次每年都在高速增长,次均基金支付快速增长与住院报销比例逐年提高使得基金支出增长过快。其次,城乡居民医保合并、国家扶贫兜底***策的实施、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等***策加持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大病保险支出。伴随着城乡居民医保合并后参保人的医保待遇提升,医保***策的不断完善,对人民群众的就医习惯、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就诊需求被进一步释放,也出现了过度医疗的情况,造成医疗费用大幅增长,进一步增加了大病的赔付。医保***策加持成为商业保险公司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

4建议

4.1提高筹资标准

大病保险筹资不足给医保基金带来沉重的负担,无法保证大病整体的良性运营。为有效缓解基金压力,建议建立大病保险筹资标准联合测算的工作机制。医疗费用增长的成因极为复杂,与医疗保险的报销***策、药品采购方式、财***负担医疗机构成本比重、物价指数增速、分级诊疗比例、参保人员老龄比重、规范医疗监管等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医疗费用上涨的程度缺乏科学的预测模型,要科学的预测医疗费用增长率,需要卫健委、医保局、财***局联合研判各项影响医疗费用上涨的***策因素以及控制目标,提供既往年度医疗保险的详实数据,同时商业保险公司要发挥数据分析的优势,共同测算大病保险保费筹资标准,最大限度保障大病保险实现收支平衡的目标。

4.2健全风险调节机制

造成大病赔付急剧上升的原因仍客观存在,因此***府与商业保险机构需要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明确对于大病保险风险调节***策,并加强对于不合理的医疗行为及费用监督、管控合作,以确保大病保险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商业保险公司在市场运作中受到过多的行***管理部门的掣肘,第三方商保机构参与大病保险管理、发挥风险管控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显现。应设置合理的风险调节机制,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三个方面进行调节。做好事前控制,***府部门应完善筹资机制,根据上一年度就诊人数、疾病发生率等预估下一年度基金支出,提高统筹层次,增强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及保值能力。事中控制则主要是稽核违规案件,事后控制则主要通过经办结算时完善大病保险基金和结算流程监管。***府与商业保险之间建立相对平等的合作关系,适当放宽对保险公司的限制,减少行***指令等工作方式,辅助商保对基金运营管理。同时调整盈亏调节机制,保险公司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大病保险管理能力,根据历年筹资情况以及结合上一年度大病保险运营情况预测计算综合管理成本率、亏损率与盈利率,双方确定合理盈亏调节机制,确保基金平稳运行。

4.3启动***策性亏损弥补

商业险篇4

摘要:本文论述了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企业补充保险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保险。商业保险是在双方自愿基础上形成的,是社会保险有益且必要的补充。

关键词: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商业保险;社会保障体系

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保障是***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早在建国初期就已建立起来,但十年***又使这一制度的发展停滞甚至倒退,自80年代中期,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全面推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其中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因为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与的经济补偿,使劳动者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非盈利性。它的强制性体现在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强制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因自己的意愿而违背;互济性体现在社会保险的基金是由社会、单位和个人三方筹集,按照社会共担风险原则,互助互济的办法,统一使用、支付,使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生活得到保障;社会保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保险,它是国家社会保障的一部分,不是以经济效益的高低来衡量其好坏,而是以其所提供的社会效益的多寡为标准的。

企业补充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一种辅助性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主要包括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补充要老保险。对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美国早在1978年《国内税收法》的第401条K项规定就涉及到此项业务。即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退休金账户,员工每月从其工资中拿出不超过25%的资金存入养老金账户,而企业一般也按一定的比例资金存入此账户。与此同时,企业向员工提供多种不同的组合投资计划,员工可任选一种进行投资,其收益归401K账户,风险也由员工自己承担。员工退休时,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分期领取和转为存款等方式使用,国家对员工个人退休账户的养老金存款给予特定的税收优惠。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1年***颁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该决定首次提出了“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施补充养老保险”。此后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有明确规定。在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第20号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共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第23号令)。这两个文件较为详细的规范了企业年金的筹资、运行、管理、发放等各方面的行为,成为了建立企业年金的主要规则。

对于商业保险,它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运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商业保险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盈利性。商业保险关系是由当事人自愿缔结的合同关系;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商业保险公司和其他企业一样,它的运营都是以求得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原则,所不同的是其成本的最大部分是用来支付投保人在合同约定范围内的经济赔偿。

在了解了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这三类保险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区别:

一、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

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应该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在职人员,退休人员;城镇人员,农村人员;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员,不具备劳动能力人员或已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可以说它的保险范围是涵盖了一切社会成员。企业补充保险,很明显它主要是企业为其员工提供的养老和医疗方面的保险,它的范围仅限于企业内部员工。而对于商业保险来说,凡符合承保条件、具有保险费负担能力的人员,都可以参加。但在这里我们也要提一下商业保险的承保条件,承保条件是保险公司针对不同保险责任的投保人的年龄是有不同规定的。它不同于社会保险的全体成员,是有限定的,例如对于商业医疗保险它的投保人一般是6至65岁的身体健康人员,而对于比较易患病的6岁前的新生儿、幼儿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是不予承保的。又例如同样是商业的医疗保险它的赔付前提是投保人应为健康体,对于次健康体视条款责任予以部分免责或加收保险费或拒绝承保而且对于投保前的已患疾病是不予赔付的。所以说商业保险的承保条件较社会保险要更严苛。

二、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

社会保险是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保障,它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是以维持基本生活的角度出发,公平因素较多,待遇的高低差距较小。它的发放水平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和平均生活水平决定的。企业补充保险是企业在缴纳社会保险费义务之后的附加保险,它主要是企业根据其自身经营情况为职工出资投保的旨在解决企业职工在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以外的部分基本医疗费用负担和取得退休后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的较高的养老金水平。对于商业保险,虽然在上面我们提到它的承保条件比较严苛,但就其保障的水平来说确实要较社会保险的基本水平要高,所涉及的保险范围要广。仅就养老保险来看,目前,商业保险所开发的养老保险产品的品种就有110种之多。

三、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保费来源

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国家立法或通过行***手段要求企业必须强制参保,以保证劳动者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企业补充保险的资金是由企业和职工共同负担或是完全由企业负担,是企业按照其经营效益自愿参加的,***府给予参保企业以一定的优惠***策。商业保险是由个人根据其自身需要,自愿投保,保险费由投保人全部负担。

综上所述,我认为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是保险体系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三个不同层次。社会保险是这个体系中的第一层次,也是整个保险体系的基础。我国***府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的主要的实现手段就是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做到广覆盖,做到覆盖到全体社会成员。纵观世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的水平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只有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能够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才能保证社会安定,社会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博士指出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社会养老制度将面临着巨大财***负担。2004年,老年人仅占总人口的11%,但是联合国预测,到2040年中国的老龄化率将达到28%,超过美国。从绝对数量来看,如果保持目前的人口变动趋势,到2040年中国老年人数将达到近4亿人,超过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的人口总和。在老年人口迅速增加的情况下,要维持高替代率的养老保障体制和高水平的医疗福利制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在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财***收入增长较快,由于社会保障的刚性很强,保障程度也不宜提升太快。这就需要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迅速进入角色,成为社会保险的有益补充。对于企业补充保险,由于***府给予的各项优惠***策及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方式,它应该是处于整个保险体系的第二个层次。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如美国的401K计划,充分发挥税收***策杠杆的作用,制定全国统一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策,提高优惠程度,对收入给予免税,对雇员缴费实行延迟纳税等等方法,调动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发展我国的企业补充保险,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提供有益的补充。根据商业保险的保险性质和保障水平应该是第三个层次。上面我们曾指出社会保险只能做到“低水平”,对于有能力、有需求的个人来说,商业保险不失为一个更好的投资方向。中国保监会***吴定富在全球商业养老金论坛上表示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国际实践,决定了商业养老保险在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从世界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看,***府、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养老责任逐渐趋于平衡,市场化的商业养老保险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总之,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建立健全起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起“社会和谐安全网”。转贴于

参考文献

[1]国外社保与商保相结合的启示.金融时报,2008年07月07日.

[2]任璟楠,韩巴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机制研究.北方经济,2005年06期.

[3]肖永平,彭丁带.从美国经验看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的完善.法学评论,2005年02期.

商业险篇5

关键词: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商业保险;社会保障体系

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保障是***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早在建国初期就已建立起来,但十年***又使这一制度的发展停滞甚至倒退,自80年代中期,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全面推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其中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因为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与的经济补偿,使劳动者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非盈利性。它的强制性体现在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强制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因自己的意愿而违背;互济性体现在社会保险的基金是由社会、单位和个人三方筹集,按照社会共担风险原则,互助互济的办法,统一使用、支付,使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生活得到保障;社会保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保险,它是国家社会保障的一部分,不是以经济效益的高低来衡量其好坏,而是以其所提供的社会效益的多寡为标准的。

企业补充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一种辅助性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主要包括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补充要老保险。对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美国早在1978年《国内税收法》的第401条k项规定就涉及到此项业务。即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退休金账户,员工每月从其工资中拿出不超过25%的资金存入养老金账户,而企业一般也按一定的比例资金存入此账户。与此同时,企业向员工提供多种不同的组合投资计划,员工可任选一种进行投资,其收益归401k账户,风险也由员工自己承担。员工退休时,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分期领取和转为存款等方式使用,国家对员工个人退休账户的养老金存款给予特定的税收优惠。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1年***颁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该决定首次提出了“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施补充养老保险”。此后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有明确规定。在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第20号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共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第23号令)。这两个文件较为详细的规范了企业年金的筹资、运行、管理、发放等各方面的行为,成为了建立企业年金的主要规则。

对于商业保险,它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运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商业保险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盈利性。商业保险关系是由当事人自愿缔结的合同关系;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商业保险公司和其他企业一样,它的运营都是以求得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原则,所不同的是其成本的最大部分是用来支付投保人在合同约定范围内的经济赔偿。

在了解了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这三类保险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区别:

一、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

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应该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在职人员,退休人员;城镇人员,农村人员;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员,不具备劳动能力人员或已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可以说它的保险范围是涵盖了一切社会成员。企业补充保险,很明显它主要是企业为其员工提供的养老和医疗方面的保险,它的范围仅限于企业内部员工。而对于商业保险来说,凡符合承保条件、具有保险费负担能力的人员,都可以参加。但在这里我们也要提一下商业保险的承保条件,承保条件是保险公司针对不同保险责任的投保人的年龄是有不同规定的。它不同于社会保险的全体成员,是有限定的,例如对于商业医疗保险它的投保人一般是6至65岁的身体健康人员,而对于比较易患病的6岁前的新生儿、幼儿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是不予承保的。又例如同样是商业的医疗保险它的赔付前提是投保人应为健康体,对于次健康体视条款责任予以部分免责或加收保险费或拒绝承保而且对于投保前的已患疾病是不予赔付的。所以说商业保险的承保条件较社会保险要更严苛。

二、社会保险

、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

社会保险是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保障,它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是以维持基本生活的角度出发,公平因素较多,待遇的高低差距较小。它的发放水平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和平均生活水平决定的。企业补充保险是企业在缴纳社会保险费义务之后的附加保险,它主要是企业根据其自身经营情况为职工出资投保的旨在解决企业职工在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以外的部分基本医疗费用负担和取得退休后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的较高的养老金水平。对于商业保险,虽然在上面我们提到它的承保条件比较严苛,但就其保障的水平来说确实要较社会保险的基本水平要高,所涉及的保险范围要广。仅就养老保险来看,目前,商业保险所开发的养老保险产品的品种就有110种之多。

三、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保费来源

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国家立法或通过行***手段要求企业必须强制参保,以保证劳动者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企业补充保险的资金是由企业和职工共同负担或是完全由企业负担,是企业按照其经营效益自愿参加的,***府给予参保企业以一定的优惠***策。商业保险是由个人根据其自身需要,自愿投保,保险费由投保人全部负担。

综上所述,我认为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是保险体系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三个不同层次。社会保险是这个体系中的第一层次,也是整个保险体系的基础。我国***府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的主要的实现手段就是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做到广覆盖,做到覆盖到全体社会成员。纵观世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的水平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只有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能够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才能保证社会安定,社会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博士指出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社会养老制度将面临着巨大财***负担。2004年,老年人仅占总人口的11%,但是联合国预测,到2040年中国的老龄化率将达到28%,超过美国。从绝对数量来看,如果保持目前的人口变动趋势,到2040年中国老年人数将达到近4亿人,超过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的人口总和。在老年人口迅速增加的情况下,要维持高替代率的养老保障体制和高水平的医疗福利制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在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财***收入增长较快,由于社会保障的刚性很强,保障程度也不宜提升太快。这就需要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迅速进入角色,成为社会保险的有益补充。对于企业补充保险,由于***府给予的各项优惠***策及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方式,它应该是处于整个保险体系的第二个层次。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如美国的401k计划,充分发挥税收***策杠杆的作用,制定全国统一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策,提高优惠程度,对收入给予免税,对雇员缴费实行延迟纳税等等方法,调动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发展我国的企业补充保险,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提供有益的补充。根据商业保险的保险性质和保障水平应该是第三个层次。上面我们曾指出社会保险只能做到“低水平”,对于有能力、有需求的个人来说,商业保险不失为一个更好的投资方向。中国保监会***吴定富在全球商业养老金论坛上表示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国际实践,决定了商业养老保险在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从世界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看,***府、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养老责任逐渐趋于平衡,市场化的商业养老保险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总之,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建立健全起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起“社会和谐安全网”。

参考文献:

[1]国外社保与商保相结合的启示.金融时报,2008年07月07日.

[2]任璟楠,韩巴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机制研究.北方经济,2005年06期.

[3]肖永平,彭丁带.从美国经验看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的完善.法学评论,2005年02期.

商业险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尽管银行对市场风险与操作性风险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就整体业务而言,商业银行面对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风险仍然是信用风险。

一、信用风险的内涵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或者债务人不能正常履行合约或信用品质恶化所可能导致交易另一方或债权人遭受损失的潜在可能性。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违约风险,指交易一方无力支付或不愿支付约定款项而致使交易另一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另一部分叫信用价差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即信用质量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除信用风险外,还有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但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信用风险是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最为复杂、最主要、最大的风险,信用风险自然也就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内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业市场份额过于集中

截至2010年1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和总负债稳定增长,资产总额突破80万亿元,达80.5万亿元,同比增长25.5%;负债总额75.9万亿元,同比增长26.0%;所有者权益4.5万亿元,同比增长18.4%。但从结构上来看,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仍占主体,占比达51%,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占比分别为15.1%和7.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占主导地位,垄断着我国的金融市场。在这种高集中度的市场环境下,将会使银行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受到其贷款户经营状况和个别产业兴衰的支配,缺乏灵活调整的余地,这就使得风险分散转移性差,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银行信用风险加大。

2、不良贷款数额巨大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截止2009年12月末,我国商业银行在改善贷款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良贷款双降,但目前各行平均不良贷款比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973.3 亿元,较年初减少629.8 亿元;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84 个百分点至1.58%。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损失类贷款余额627.9 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2314.1 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2013.3 亿元。分机构类型看,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627.3 亿元,比年初减少581.0 亿元,不良贷款率1.80%,比年初下降1 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37.2 亿元,比年初减少19.9 亿元,不良贷款率0.95%,比年初下降0.4 个百分点。此外,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76.9 亿元,比年初增加108.8 亿元,不良贷款率1.30%,比年初下降1.03 个百分点。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70.1 亿元,比年初增加78.7 亿元,不良贷款率2.76%,比年初下降1.19 个百分点。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1.8 亿元,比年初增加0.9 亿元,不良贷款率0.85%,比年初上升0.02个百分点。无论是不良贷款余额还是不良贷款率,国有商业银行都要比同期的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高,尤其是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其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注: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3、信贷资产潜在风险不断加大

目前我国银行业表现出贷款总量增长过快、贷款的结构发生改变的特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投资大部分流向许多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在2009 年3 月份的新增贷款中,企业新增中长期近8000 亿,同比多增6000 亿。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巨额多增表明4 万亿***府投资项目已经密集开工。而3 月份的居民新增的大多由住房贷款构成的中长期贷款为1100 亿,接近07 年的峰值水平,同比多增近800 亿。分行业看,获得中长期贷款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第一季度,主要金融机构投向基础设施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分别为8948 亿元和2207 亿元,占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50.1%和12.4%;用于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分别为2006亿元和1414 亿元,占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11.2%和7.9%,比上年同期分别低8.7 个和4.3 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银行在先前贷款快速增长时积累的风险将逐步显现出来,部分快速增长时期发放的贷款可能转化为不良贷款,从而会使新增不良贷款比率出现反弹。

4、资本充足率偏低

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因此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是我国银行能够稳健经营的前提条件。经过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主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达到或超过了8%的要求,核心资本率也超过了4%, 2009年一季度末,工行、中行、建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11%、12.77%、10.95%,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97%、8.88%、6.54%,但是都比去年一季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给银行整体的经营带来了一定压力。虽然从数字上来看资本充足率比较高,但是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资本监管口径来计算,即从资本中剔出专项拨备、其它拨备以及当年利润等传统项目,并且对尚未提交的贷款损失准备也从资本中扣减,国内外风险资产发生的变动情况,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则远达不到《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用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实施有效风险管理所需的法律体系和市场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缺乏一个完整的构架,大部分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使得商业银行难以对体系内总体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测量。

2、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落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真正建立自己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现有的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复杂的风险计量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风险计量模型的准确性,而且国内银行的数据储备严重不足,且数据缺乏规范性、数据质量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建立和运行。

3、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有限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建立较晚,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尚未形成,制约了商业银行通过资产多样化组合来降低信用风险的可能性。我国商业银行还缺乏一批复合型、专家型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和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更没有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动态量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新巴塞尔协议对风险管理要求的提高以及***府对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强,对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当务之急。

1、建立和完善内部评级系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管理体系

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监管机构应该鼓励商业银行使用内部评级法来确定最低风险资本,要求银行要建立内部风险评级体系,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我国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模型。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借鉴 KMA、信用矩阵等现代风险度量模型,建立自己的风险度量和管理模型。

2、构建良好信用风险文化

我国商业银行应重视信用文化的构建,倡导和强化信用风险意识,培育形成关于信用价值风险的价值判断体系。首先银行要树立风险管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要明确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再者要形成风险管理贯穿整个业务过程的思想,风险意识必须要观测到全员,而且风险体系的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强化金融监管,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不完善,更加凸显了外部监督的重要性。银监会要监督检查各商业银行资本是否充足,确定监管资本各类方法需要满足的最低标准。也要制定具体的信息披露办法,强化银行业信息披露,提高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有效性,还要引导市场加强对于银行信息的分析,逐步提高市场约束的力量,以此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4、加快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市场建设,主动分散风险

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决定了风险度量能否很好的进行,因此一个成熟发达的金融市场是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的外部环境。同时在我过资本市场的建设中,要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的协调发展,使过度聚集于银行业的风险能够通过证券保险市场向外分散转移,银行业应实现多样化经营,通过金融创新,资产组合管理分散转移风险,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阳.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现代银行风险管理[M].北京:民族出版社.

[2]瞿卫东.银行市场结构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3.]薛峰.银行信用风险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4]许国平、陆磊.不完全合同与道德风险:90年代金融改革的回顾与反思唧.金融研究,2001

[5]徐芳、汪汀.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模式及***策选择[J].南方经济,2002,(06):68-71.

[6]周素彦.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下降机理及***策建议嗍.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02).

[7]王春峰、万海晖、张维.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闭.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09):24.32.

[9]杨保安、朱明.基于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结合的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嗍.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9,(01):70-74.

商业险篇7

(一)数据来源笔者研究的数据来自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由中国农工***中央参***议***部、中国药学会医药***策研究中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联合开展的“中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研究”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江苏、浙江、湖南、山西、四川和甘肃共6个省份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8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764份,问卷回收率为94.6%。调查数据显示,在全部有效的被调查对象中仅有4.5%的被调查者参加了商业补充医疗保险,95.5%的被调查者没有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补充医疗医疗保险整体参保率低。

(二)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参保因素的相关分析根据调查问卷设计的问题,笔者共选择了43个变量研究其与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参保因素的相关关系。这43个变量的具体名称以及它们与城乡居民是否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性如表1所示。

二、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参保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分析

被调查者是否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与15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单变量相关性。笔者使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对被调查的城乡居民是否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去除各变量之间的交叉和叠加影响。

(一)变量的定义把相关分析后与被调查的城乡居民是否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相关的15个影响因素定义如下:V1为受教育程度;V2为每月收入情况;V3为基本医保保障程度低;V4为基本医保定点医院过度检查;V5为对补充医保的了解程度;V6为别人参加了所以也跟着参加了;V7为缴费和报销等组织实施方式灵活且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V8为没有参加基本医保;V9为为了享有更舒适的医疗环境和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V10为同等条件下优先点名某医务工作者提供如点名手术和护理等;V11为补充医保支付基本医保支付门诊费用后自付部分的门诊费用;V12为补充医保支付基本医保中起付线以下的住院费用;V13为补充医保支付基本医保中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费用中由个人负担的住院费用;V14为基本医保未覆盖的医药卫生服务所发生的费用,按照参加补充医保时的合同约定报销;V15为参加补充医保后承保人是否提供疾病预防、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健康教育信息。

(二)回归结果由于自变量V1,V2,V5和V15属于多分类变量,在数据输入时对其进行哑变量设置,同时采取逐步向前法(Forward)和似然比(LR)检验法使各变量逐步进入方程,具体结果。表2的结果表明Hosmer和Lemeshow(HL)检验通过,这说明方程的拟合优度好。共有3个自变量进入方程,各自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均通过。可见,城乡居民是否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受到V10,V11和V15这3个因素的影响。

三、结论性评论

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是补充医疗保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构建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有着重要作用。扩大覆盖面是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其他业务获得发展的必要前提。随机问卷调查数据的Logistic分析表明,同等条件下城乡居民是否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主要受3个因素的影响:第一,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是否允许被保险人同等条件下优先点名某医务工作者提供如点名手术和护理等;第二,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是否支付基本医保支付门诊费用后的自付部分;第三,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后承保人是否提供疾病预防、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扩大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覆盖面,需要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提供者和医疗服务机构密切合作来提供优惠、优先医疗服务,需要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提供者把费用报销的重点放在报销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个人门诊费用后的自付部分,需要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提供者积极为被保险人提供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健康促进活动。

商业险篇8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涵义

虽然风险是很多人都在讨论的一个问题,不过到现在为止,世界范围内对此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不过在较为权威的国际词典中,对风险的解释是这样的:“风险现象,或者说不完全信息或不确定现象,存在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洛伦兹认为,风险是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可能使得好事情发生,当然也会导致一些坏事发生。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就是商业银行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即可能盈利或亏损,但是盈利和亏损有存在多少的问题,当然这也在信贷风险范围之内。信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的信贷资产和信贷收益,甚至会导致银行信贷资产和整体价值全面下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款人由于缺乏信誉不能够按时还本付息,造成银行贷款预期收入的降低;二是借款人资产比例出现不良,还款能力下降,导致银行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但不管怎样,信贷风险对银行的负面影响很大,给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和整体价值造成极大威胁。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特点

1.客观性。商业银行的风险是永远存在的,这是因为商业银行永远都在进行经营活动,风险和利益共存,这是客观事实,不可避免。

2.不确定性。在市场化的体系下,经济的波动是时刻都在变化的,因此银行难以预估市场的波动,可是这种波动又的确会造成商业银行的诸多信贷业务不可估量的片面影响。这种不确定性特征主要受到借款客户风险和银行自身管理水平的影响。

3.扩散性。这种问题虽然表面上看是商业银行的危机,但是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大环境,因此可以说在银行受到影响,其经营状况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中的其他经济主体,这样的关联性就表现为信贷风险的扩散性。

4.可控性。银行的风险一般属于非系统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是不可能通过合理有效的投资组合去完全消除它,但是可以通过有效投资去对其进行合理地预测、识别和衡量,然后进一步进行分散、转移。

5.隐蔽性。商业银行在一定意义上扮演着信用中介的角色,这一特殊的角色掩盖了其内部实存的信贷风险,一旦爆发金融危机,这样的风险便会随之显现,从这里可以体现出这种信贷风险在爆发之前是难以察觉的。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表现和形成原因分析

现阶段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信贷,针对这种信贷风险,如何防范显得十分重要。分析这种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形成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信贷风险的产出原因和具体表现,才有能力为银行风险的规避中起到一定的价值。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表现

1.这种不良贷款由于数量较大,对商业银行的利益影响十分突出,因此对于这一问题,也就是不良贷款比例偏高的这个问题。即使商业银行在这些年里对内部的贷款管理进行了科学化的规范和调整,可是实际获得的具体效益并不让人满意。相比较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不良贷款余额仍然较高,这也是酿成我国商业银行相比之下比较落后的局势,难以同先进的商业银行同台竞争,进而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和发展的能力。

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日趋集中,信贷风险日渐加剧。商业贷款和工业贷款构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的主要部分,相比较而言,非公有制的企业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这种把贷款主要划分在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商业银行承受信贷危机的能力,不仅使得信贷的企业相对单一,而且风险也过于集中,这就体现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资源配置是非常不合理的,信贷的风险也是非常巨大的。

3.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结构不合理,风险集中。通常情况下,主要的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贷款相比较于银行的总资产的大约在一半左右,可是在中国其贷款和银行的总资产的比率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并且贷款的对象也主要是国有的大中型企业,在证券和对外投资这两方面占的比重也不大,所以资金的结构很不合理,风险也比较集中,从而就降低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面对信贷风险的处理判断的水平。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

1.主观原因。在管理层上,商业银行的责任制度管理不到位,管理者对于信贷风险的安全和信贷危机的规避意识很弱,组织结构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薄弱,规避风险的能力也比较低,从而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形成不了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其次,从信贷风险的管理体制上来看,大多数商业银行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对具体信贷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范围以内,但对于整个市场的整体把握能力还十分欠缺,并且对信贷风险的预测和评价分析到现在还不能形成一个健全的体系,所以对信贷风险就不能形成全面而有效的管理对策。最后,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对信贷人员的约束力度还不够大,使得在信贷工作中出现了很多信息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存在着很多信贷人员不遵守信贷道德和原则的做法,他们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故意隐瞒事实真相,将一些虚假的信息汇报给主管单位,而***了主管单位的判断能力,这样主管部门就是会因为这些虚假的信息做出判断,导致了违规的资金贷款得以最终实现,这种贷款最终便会导致其信贷资金受到很大的损失,也形成了许多的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损失。

2.客观原因。客观原因分为来自借款企业的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原因。一是借款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大小。如果借款企业的经营陷入了困境,出现了资金不足的情况,那么将会大大地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量。目前,生产的数量作为一个考核企业经营者业绩的重要标准,使得企业经营者为了最大化的个人利益而做出错误的决定以及采取不当的手段,从而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危机。比如某些企业经营者没有在企业内部进行一个系统的规划和讨论就盲目地开发一些新项目或者扩大现有的生产规模,而等到项目开发的时候又发现缺少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向又银行申请贷款资金,此时商业银行如果在没有对该企业进行系统地评测而发放贷款,那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倘若此时商业银行没有继续向该企业发放贷款资金,那么该企业的项目运行就会受到限制,很可能对企业的运营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假如企业一瘫痪,那么之前发放给该企业的贷款资金就拿不回来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同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的企业自我融资能力不高,只能通过外部融资的方式来获取大量的资金,而信贷融资是他们的主要融资方式,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承担了企业的巨大融资压力。如果企业发展得好,那么对于企业和商业银行而言,结果就是双赢。假如企业发展得不好,那么就会加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能力,也会制约商业银行信贷未来的发展。因此,如果企业可以拓宽外界融资的渠道,增加融资对象,那么商业银行所承担的融资风险就会小得多,信贷资金也会更好地发放。二是外界环境的原因。银行内部信贷工作人员不遵守道德和职业规范向上级信贷部门报告虚假的企业信息属于主观原因,那么企业本身向商业银行提供虚假的信息就属于外部原因部分。这是因为存在部分的企业,使用虚假的报告和财务信息来骗取贷款,这种行为导致了商业银行难以准确获得准确地掌握其真实的运营信息,从而发放贷款,加剧了信贷资金的风险。一些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来制造虚假信息,比如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贿赂银行的信贷人员或者是中介机构,来骗取银行的信用。而当贷款资金到账后,他们又会通过破产、兼并或者收购等借口来逃避银行的债务。

三、降低商业银行风险的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笔者主要就是从上述财务指标中的四点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进行评估和系统性的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这一点能够衡量出企业面临风险时可以处理的范围和能力,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指标,往往放在分析中的首要位置。主要影响指标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

2.营运能力分析。这个指标所反映的是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转情况。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初步判断出企业的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而反映出企业资金是否安全稳定。往往通过企业具体的运营账目和资金周转率进行分析和判断。

3.盈利能力分析。这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获得利润也是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有保持一个良好的经营状况和经营利润,才能够保证企业能够按时还贷。可以从企业收益率等指标来体现其盈利的水平。

4.发展能力分析。这里所说的就是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盈利增长能力和未来的可能上升趋势。主要影响指标营业额增长率以及科研投入等一些反映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指标参数。

(二)规范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操作流程

在处理信贷业务上,需要对专门处理信贷业务的人员进行按时的培训和指导。保证这些人员能够准确区分出各种企业的实际还贷能力,从而有效地规避一些本可以避免的信贷风险。另外,还需要设置专门的机构对这些信贷项目进行考核和审查,发现不合格的信贷项目要追究责任到个人,从而保证银行信贷安全。

(三)加强商业银行在风险资产方面的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且要形成规范合理地管理体系,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对企业信息的管理和认证,使商业银行在资产投资时能够降低风险。不仅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措施,***府部门也应该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来监督企业贷款的工作。

(四)加强对银行人员的激励和考核

商业险篇9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一系列加快深化改革的措施,都在促使***府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商业保险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就是利用市场机制对相关资源的重新配置,建立国民在社会基本保障基础上的又一补充保障机制。根据对10个省、市所属21个区、县、市残疾人生活保障状况的调查,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残疾人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了基本养老与医疗社会保险。但是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因二次伤残、因病特别是大病、慢性病返贫、致贫的现象还比较多,一个家庭中有多位残疾人的生活就更为困难。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残疾人口大国,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因此,根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部署,落实“纲要”要求,引进商业保险机制,通过商业保险为残疾人建立补充保障机制,对促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实现残疾人奔小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建立残疾人商业补充保障机制面临的障碍

人身商业保险早在19世纪就已经在发达国家推行,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首先推行的国民保障计划,商业保险已经成为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支柱之一。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国家对残疾人的帮助多数也是通过商业保险机制实现的。当然,国家通过购买商业保险不能代替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但通过商业保险的市场运作,完全可以为国民建立补充保障机制。近年来,虽然部分省市的地区或县市残联组织尝试着为残疾人统筹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也有一部分残疾人自行购买了一部分人身保险,但远未普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府部门的工作理念与方式还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与“大一统”管理的层面,加上对商业保险不够了解,有问题就“找领导、找***府、要***策、要票子”,还不善于通过市场找办法,找机会,更没有通过商业保险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纲要”有关残疾人参加商业保险的精神还没有真正落实。二是我国保险业仍然处在初级市场积累阶段。由于趋利和急速扩张的思维定势,保险市场往往瞄准的是高收入人群,忽略的是弱势群体。“没有钱”“风险大”等等几乎成了各家保险公司拒绝残疾人投保的托词。虽然有的公司也发展了极少部分残疾人客户,但都用的是普通保险条款,高额保费与核保条件往往把残疾人拒之门外。这样做,不仅是在逃避商业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其实也是对残疾人的一种歧视。三是在保险公司的强势面前,残疾人作为个体处于弱势地位。目前,各家保险公司不仅没有专门开发针对残疾人特殊需求的产品与服务系统,在残疾人投保时也往往借口风险大而拒保或加收高额保费,或限制保险责任,或设定索赔条件。残疾人不仅在投保时不具有价格谈判能力,在追索赔偿时更没有讨价还价的底气。许多残疾人虽然具有购买商业保险的意愿与能力,然而面对铺天盖地的保险宣传诱惑以及如此强势的保险公司,在没有统一组织的时候,往往只能望而却步。

3残疾人需求与商业保险公司供给分析

3.1残疾人的商业保险需求

3.1.1残疾人对商业保险的需求。具体包括财产险、人身险,可以说是全面、旺盛的,也是迫切的。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残疾人最急需的保险产品包括意外伤害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子女教育保险、家庭综合保障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特殊护理保险、灵活就业责任保险、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意外保险、康复托养与阳光家园责任保险、人身与财产信托保险、新生儿残疾预防保险以及短期意外如竞技运动中的意外保险等等。

3.1.2残疾人购买商业保险能力。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和对获取的大量数据分析看,残疾人中有30~35%的人有强烈购买意愿与出资能力;有55~60%的人有较强购买意愿,并提出自己可以出一部分钱,希望***府再给予适当补助;10%左右的人表示无钱购买,寄希望于***府统一购买。许多基层残联提出了购买保险的缴费建议,他们的基本意见是要区分情况区别对待,有的保险缴费由个人全部承担,如补充养老保险、子女教育保险;有的保险缴费由***府全部承担,如多数情况下的责任保险;有的保险缴费可以分担,如大病、特殊护理、残疾儿预防、各种信托保险等。对于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府应视情况全部承担。至于费用筹集,他们表示,***府财***、残疾人保障金、福利以及社会捐助等都可以捆绑分摊,统一使用。有合适产品,亲友资助缴费也是重要渠道。

3.2保险公司供给分析

根据目前我国保险业产、寿险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原则,任何单独一家保险公司虽不具有承担残疾人需求的全部保险责任(产、寿险)的功能,但经保监会批准上市的现有保险市场上的产品,其功能基本上能够满足残疾人的需求。为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还必须对现有保险产品功能进行必要的整合、修改、补充和创新,对保险核保、核赔规则等程序进行必要修改。只要整合好各家保险公司的资源与能力,扬长避短,就完全可以打造一个为残疾人提供商业保险服务的专业平台,保证产品供给,通过市场机制,为残疾人建立补充保障机制。

4建立残疾人商业保险补充保障机制的原则与制度性安排

4.1利益平衡原则

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第一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但保险公司对于应该履行的社会管理职能也是责无旁贷的。商业保险公司既要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残疾人商业保险为***府分担责任,同时又必须保持自身经营的盈亏平衡。然而,不可否认,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群体,缴费能力较低,风险责任较高。一个要盈利,一个要少缴费,这就必须处理好保险公司与残疾人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做到既保证残疾人利益,又不能让保险公司大面积亏损。事实上,如果缴费过低,残疾人表面上受益,但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残疾人最终还是受害者。如果缴费超过残疾人的负担能力,保险公司的保费来源又难以保障。所以,推动残疾人商业保险,既要保证残疾人利益又要保证保险公司稍有盈利,这是一个基本原则。简而言之,就是残疾人要缴得起保费,保险公司要赔得起责任,二者缺一不可。

4.2制度性安排

综合调查情况与部分省、市已经为残疾人购买商业保险的一些做法,为搭建一个能够为残疾人提供商业保险服务的稳定平台,在制度设计上至少有三点应当把握,亦即三方机制。

4.2.1统筹办理、参与管理,建立协调机制。所谓统筹办理,就是由残联组织统一谋划,统一筹资,统一缴费,统一投保,统一协调,实现统一服务。按照保险公司承担风险的大数法则,残疾人以团体投保方式,以一个省、一个市统筹办理投保一个或多个保险产品获得保险服务应该是最优选择。当然,在确定产品与参保对象时,还可以区分投保层次与选择缴费空间。统筹办理,统一协调,可以极大地提高同保险公司的谈判议价能力,可以争取最低缴费、最大保障。统一投保,保险公司经营风险也可以随之降低,从而提高服务水平。残联组织作为投保人、协调人,一定要参与保险服务的全程管理。指定专人,从组织投保、缴费、信息统计、理赔以及参与重大案件索赔与纠纷处理,让残疾人真正体会到贴身服务,真正享受到便捷服务。残联组织切莫一交保费了之,把责任全部推给保险公司。可以选择部分基层残疾人专干参与服务与管理,经过必要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基层专干的专业化水平、服务能力,也能够扩大残疾人就业面。

4.2.2量身定制,实行共保,建立竞争机制。残疾人本身有各种类型,需求不同;各地经济条件有差异,缴费能力不同;残疾人残疾评定标准与保险条款有很大差别;各家保险公司承保与服务水平也有差距等。事实上,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残疾人保险也就不能够简单行事或统统交由一家公司承保。因为绝不可能用一家条款、一种服务模式为残疾人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这就要求必须站在残疾人利益角度上创新。按照各地残疾人不同情况、不同需求对相关条款进行整合、优化,量身定制产品、条款、服务模式,从而确保残疾人的利益。为确保残疾人的利益,还必须引入竞争机制。这就是说在一个地区,一个省、市统筹办理时,通过授权保险经纪公司以维护残疾人利益为基本出发点,从保险专业的角度,应当经过筛选或招标,组织两家或两家以上保险公司按照统一条款、统一服务模式共同承保,建立起省市一级的共保机制与服务平台。在贯彻共保机制过程中,同时建立服务积分淘汰制度,以提高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建立共保与服务淘汰的竞争机制,既有利于分散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又有利于激励保险公司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有利于建设一个稳定的服务平台。

4.2.3确保服务质量,建立监督机制。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对保险有特殊的需求,残疾人又是一个敏感的群体,对社会影响较大。因此,保险公司为残疾人提供保险服务必须置于第三方专业公司的严密监督之下。在成熟的保险市场上,保险经纪公司是代表被保险人利益的专业与法定代表,是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第三方。保险经纪公司完全站在客户立场上行使职权、处理问题。只要得到委托,就可以摆脱任何一家保险公司自身利益的局限,完全从残疾人实际需求出发去设计与创新保险产品,设计保险服务模式,统一组织承保,全程监督服务。同时,还可以代表残疾人或残联组织向保险公司索赔,处理重大赔案,以确保服务到家。保险经纪公司作为第三方的参与,不仅可以保证残疾人商业保险能够在阳光下运行,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残疾人的利益。从各地尝试办理残疾人商业保险的情况来看,引入第三方统一组织承保与监督机制,应当说是一个很好的制度设计。

5建立残疾人商业保险长效机制需要***策支持

鼓励与支持建立残疾人商业保险长效机制或平台,是开创残疾人工作新局面、夯实残疾人工作基石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的十和三中全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近年来,各地残联组织虽然就残疾人参加商业保险有过各种各样的探索,但也各有长短,有得有失,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探索与完善。其一,充分认识商业保险对做好残疾人工作,促进残疾人实现小康的意义,将其纳入各级残联组织贯彻“纲要”、深化改革创新的全局工作中去努力实践。全局、创新、落实,应当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着眼点和落脚点。其二,支持与鼓励各级残联组织进行有益探索与创新,支持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参与推动残疾人商业保险的创新与探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商业保险模式。其三,对残疾人购买商业保险,***府财***应当考虑以购买服务的名义给以适当费用补贴,对保险公司经营残疾人保险产品应当给于税收减免,对针对残疾人的创新产品亦应当给于知识产权保护。条件成熟时,设立专门针对残疾人保险需求的保险公司,为残疾人提供特殊商业保险服务。

6结语

商业险篇10

一、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一)变量选择1.被解释变量。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度量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的度量指标有不良贷款率(NPL)、加权风险资产占比(RA)、破产概率Z值(Z-score)。Delis&Kouretas(2011)使用了不良资产率和加权风险资产占比这两个指标来度量银行风险承担,徐明东、陈学彬(2012)选用Z值和资产贷款率作为银行风险的测度指标。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使用贷款损失率、预期违约率等来衡量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考虑到存贷款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中一直占有较高比重以及数据的准确性,本文选用各大银行公布的不良贷款率作为银行风险承担的衡量指标。2.解释变量。在选择货币市场利率变量时,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还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基准利率,因此不得不采取多个指标。国内学者对基准利率的争论主要集中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RATE)、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BRATE)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三者之间。海涛、方兆本(2010)通过对SHIBOR、CRATE和BRATE的波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这三种利率均不能完全***地作为我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本文选取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BRATE)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利率的衡量指标。利率波动性的变量则采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标准差来衡量,即DSH。3.控制变量。为了控制银行自身因素、宏观经济状况和市场竞争等可能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银行规模(SIZE)、银行资本充足率(CAR)、银行资产收益率(ROA)、实际经济增长率(GDPG)、银行业景气指数(BBI)和市场集中度(CON)六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二)模型构建基于研究目标和变量选择,本文参照Delis&Kouretas(2011)的模型设定。模型(1)用以研究货币市场利率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在模型(1)中,i代表i银行,t代表t期,Risk为被解释变量,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本文以不良贷款率作为其衡量指标。MP是解释变量,代表货币市场利率,本文以BRATE、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利率的指标。控制变量:SIZE银行规模,CAR银行资本充足率,ROA银行资产收益率,GDPG实际经济增长率,BBI银行业景气指数,CON市场集中度。银行业景气指数反映的是调查当期相对于上期银行业的变化情况;市场集中度反映的是银行业的竞争情况,集中度越高,市场竞争越小。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信性,本文采取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7年至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数据来源于各银行年度报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2)由于BRATE所取得的数据为月加权平均数据,HIBOR所取得的数据为日数据,因此,在这里用隔夜SHIBOR的曲线***来说明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如***1所示。

(三)参数估计与分析1.估计方法。由于所构建的模型中均含有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阶,为了避免出现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广义矩估计分为差分广义矩估计(DIFGMM)和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但在有限样本下,系统GMM的估计结果相对于差分GMM的估计结果来说,偏差更小。系统GMM又可分为一步广义矩估计和两步广义矩估计,相对来说,两步法的估计结果对异方差和截面相关性具有更高的稳健性,因此本文最终选用系统广义矩估计两步法对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2.估计结果。首先,观察表3中所有AR(2)和Sargan检验的P值,结果发现它们的P值都显著大于0.1,这说明可以接受这两种检验的原假设,即“不存在序列自相关”、“所有工具变量都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被解释变量滞后一阶系数在各个模型估计中都显著为正,说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在相邻期间内存在较强的关联,可以认为之前所构建的4个模型都是合理的。

(四)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和交叉项的系数1.货币市场利率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以BRATE为解释变量的模型估计结果中,BRATE的β系数分别为-0.07、-0.282、-0.474,z值分别为-8.07、-7.35、-3.03,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在以SHIBOR为解释变量的模型估计结果中,SHIBOR的β系数分别为-0.069、-0.353、-0.397,z值分别为-7.8、-3.44、-3.11,同样都在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这一结论与Altunbas(2009)、Martha(2010)、牛晓健、裘翔(2013)的研究发现基本一致,低利率水平会助长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结合我国2007年到2014年的隔夜SHIBOR曲线***(***1),发现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在2007到2010年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波动性不大,从2011年开始,利率波动性显著增加,但利率整体水平并未提升到相当高的程度。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估值效应和逐利机制来实现的,较低的利率水平提升了商业银行对风险的容忍度,降低了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感知度,刺激了商业银行对高收益的欲望,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加重。2.利率波动性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表2中模型(4)的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到DSH的β系数为0.188,z值为11.73,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一结论验证了黄金老(2001)的理论推断:利率市场化会带来两种风险,分别是利率显著升高和利率不规则波动性加剧,但利率不规则波动性加剧将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在我国,由于利率长期处于管制状态,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金融工具用以应对利率变化的不确定性。尽管我国近几年大力推进金融体系改革,但商业银行适应新的环境仍需时间,必须要逐步改善管理制度,实现金融创新。3.从实证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银行规模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正相关,银行资本充足率和银行盈利水平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银行的规模越大,其风险承担越高,这符合“太大而不能倒”的范式,规模较大的银行考虑到自身在银行体系中的重要性,认为当自身出现危机时,中央银行为了保证金融环境的稳定必定会对其伸出援手,因此,会主动承担更多的风险以获取高收益。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越高,就会越倾向于采取谨慎的投资决策,以防止出现重大损失;盈利能力较强的银行,不会过分追求高收益,而会将管理目标更多地放到安全性方面,因此银行资本充足率和盈利水平较高的银行会倾向于承担较低的风险。另一方面,将BRATE和SHIBOR的系数与MP*CAR和MP*ROA的系数结合起来分析,BRATE和SHIBOR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而它们与CAR和ROA的交叉项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可以得出结论,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和盈利水平能够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对利率的敏感性。4.宏观经济状况、市场集中度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正相关,银行业景气指数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表2的估计结果显示GDPG和CON的系数均显著为正,BBI的系数显著为负。一般来说,宏观经济状况良好,无风险收益率会降低,商业银行为了保证足够的收益,一方面会进行高风险投资,另一方面会放宽借贷标准,从而导致银行风险承担上升。市场集中度越低,市场竞争越充分,银行风险承担越低,这一结论与Michalak(2011)的研究结果一致。银行业景气指数反映了银行业相对于上期的变化,BBI指数越高,表示银行业的变化越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就越低。

三、结论与启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商业险10篇

学习

城市地理学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地理学10篇,内容包括城市地理学基础知识整理,城市地理学复习原创力文档。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开展较晚,地理学科基础薄弱,直到最近几年才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和趋势。中国的奴隶社会时代的

学习

纳米技术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纳米技术10篇,内容包括纳米技术实例大全,纳米技术的作文十篇。2、把纳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通过纳米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这种纳米级的加工技术,也使半导体微型化即将达到极限。3

学习

名著导读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名著导读10篇,内容包括名著导读10篇,名著导读以日记形式写十篇。名著导读,它最终的目的是诱导学生爱读名著。在这方面,语文教师的作为就在于学会激趣。这不禁让人想到央视一度热播的《百家讲坛》,一部《论语》,深奥、难懂,对于中

学习

春季小学安全工作计划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春季小学安全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实用的小学安全工作计划汇总7篇,小学安全秋季工作计划九篇。为切实加强幼儿园安全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全体师生对“平安”的高度认识和观念。根据平安校园创建实施意见,结合幼儿

学习

矿产分布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矿产分布10篇,内容包括矿产分布图全图,中国矿产分布口诀。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1贫矿多,富矿少虽然我国已经探明的矿产种类比较多,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多种,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矿产资源的品味都不能达到国际领先标准。比如就拿

学习

商业贿赂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商业贿赂10篇,内容包括商业贿赂案例解读半月刊,何为商业贿赂。一、商业贿赂的概念及法律特征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形式,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济现象。在当今世界各国,商业贿赂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已成为

学习

3d打印技术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3d打印技术10篇,内容包括3d打印技术大全集,3d打印建筑房屋。一、3D打印技术简介3D打印技术是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叠加,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三维实体的技术,与传统的去除材料加工技术不同,因此又称为添加制造。作为一种综合性应用技

学习

申报事迹材料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申报事迹材料,内容包括申报事迹材料2000字,二星申报事迹材料范文。操作队所辖新平变、汤官营变从20xx年年底就已经开始着手安装微机五防装置,从准备、安装、调试至现今的正式投入试用阶段整整经历了半年时间,在这前前后后他忙

学习

饮水安全论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饮水安全论文,内容包括健康饮水论文,家庭饮水安全现状论文。农村饮水安全立法,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制度保障[1-4]。我国已经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出台了一系列***策和规章制度。目前农村饮水安全的***策法规主要

学习

物联网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物联网,内容包括物联网合集,物联网技术案例教程书电子版。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互联网诞生以来,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互联网在为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人类科学技

学习

团建发言稿模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团建发言稿模板,内容包括团建活动发言稿范文,团建活动临时发言万能模板。***是共青团的领导者,共青团是***领导的***力量的一部分,是***的助手和后备***。始终不渝地坚持***的领导,围绕***的工作大局加强团的思想建设。首先是

学习

单位安全工作总结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单位安全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单位安全工作总结模板,单位的安全工作总结。企业在抓安全教育上,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对新进厂的人员按要求进行了厂级教育,同时督促、检查二、三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

学习

矿产资源法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矿产资源法10篇,内容包括矿产资源法全文,矿产资源法核心解读。野外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矿产地、采矿权、探矿权的分布现状等信息。(1)矿产地信息调查搜集压覆区域内已编入当年《湖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各类矿产的矿区名称

学习

商业贷款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商业贷款10篇,内容包括商业性贷款明细,商业贷款知识。

学习

商业贿赂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商业贿赂10篇,内容包括商业贿赂案例解读半月刊,何为商业贿赂。一、商业贿赂的概念及法律特征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形式,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济现象。在当今世界各国,商业贿赂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已成为

学习

商业秘密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商业秘密10篇,内容包括商业秘密罪名,商业秘密特性。??(一)依据民法保护制度建立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对外经济交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对外交往,就不能进行交易,企业作为营利组织的目的就不能实现,所以,企业与其他企

学习

商业运营管理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商业运营管理10篇,内容包括商业运营管理方案100例,商业招商运营管理。我国商业物业的建立与经营大多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研,缺乏客观的依据,所以物业管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落后商业物业里常有上百个所有

学习

商业地产运营管理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商业地产运营管理10篇,内容包括商业地产运营管理的工作内容,商业地产运营模式思维导。近些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即使在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依然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上,90%的

学习

商业地产运营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商业地产运营10篇,内容包括商业地产运营十强,商业地产招商运营。本文认为商业地产运营是个系统工程,并从商业地产运营的构成分析入手,结合成功案例和具体实践,从系统角度对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商业运营商占

学习

商业地产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商业地产10篇,内容包括商业地产案例分析,商业地产篇。另外,投资渠道方面,构建渠道多元化、高效并且有利于风险分散的房地产金融成为中国商业房地产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国内并没有完全开放房地产金融市场,除银行信贷之

学习

商业企业发展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商业企业发展10篇,内容包括商业企业现状及策略分析,典型的商业企业举例。国内外经济学家对于商业集团的说法各异,企业界认识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从对国内外商业企业集团历史和现况的研究中我们看到,商业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经

学习

现代商业设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商业设计10篇,内容包括商业设计思路,商业设计方案及效果。一、现代商业建筑设计1.1现代商业建筑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和现代商业的持续发展,现代商业建筑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商业环节,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