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空间10篇

商业空间篇1

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踏入了通货膨胀时代。从猪肉到方便面,这股涨价潮愈演愈烈。

流动性过剩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这是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得出的相同结论。企业处于内外交困当中。一方面要消化来自原材料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还要承受愈来愈激烈的竞争,陷入“涨价是找死,不涨价是等死”的魔咒。

单纯依靠“价格――规模”的手段谋求企业发展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宜了,我们得开始寻找和追求全新的商业空间。

一个鲜活的例子就是,格兰仕,昔日的价格屠夫开始慢慢变脸,给自己贴上了“品质品牌”的外衣,除了谋求终端的话语权外,更在谋求全球布局。

这反映了企业的战略已经由单一能力的竞争向系统制胜的竞合思维转变。

柔性竞争能力

很多企业的崛起都是依靠单一能力积累了原始资本,比如中国制造,其利润的根源就来自于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低成本制造,但是这样的盈利模式是脆弱的,比如很多外向OEM企业,一旦因为汇率或者其他因素影响导致订单缺失,企业顿时就会陷入泥潭中。

而在通涨时代,低成本制造的优势更会被内外压力所挤占,此时企业必须考虑转型,寻找新的商业空间。

转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艰难。因为企业一旦作出投资决策后,其竞争能力是相对稳定且固定的,比如生产服装的就不能生产汽车,这是由投资转换的硬件因素所制约。

但是,将企业的能力局限于此是很短视的,但凡优秀的企业,其成功的关键都是超越了业务模式的束缚,转移到了围绕满足客户需求的资源组织能力上来。IBM剥离利润微薄的个人电脑制造,转向服务就是典型例子。

类似的例子还有雅昌网,这家单一传统印刷业务起步的企业,成功地转移到艺术品拍卖交易等领域,他们对机会的捕捉就是通过挖掘传统印刷业务所积累的艺术***文数据,通过集合整理客户需求建立了“中国艺术品数据库”,然后继续挖掘富有含金量的板块进行系统经营,形成新的盈利点。

这种能力是一种柔性的竞争力,更多地是一种智力资源,由于智力可以“因变而变”,所以可以抵御外来环境的巨大变化。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如大熊猫一样,只能在被保护的环境中生存。

事实上,这种柔性能力最关键的组成是人力资本,其根植于对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可惜这点并不为国内的企业所重视。

在制造领域,劳动力的廉价优势掩盖了培养劳动力成本,并且由于这个成本很长时期内由社会所承担,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相对不高等几方面因素的综合下,人力资源的素质并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但是当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创新的时候,人力资源的匮乏无疑将成为制约企业成功的关键。

另外一点,企业培养柔性竞争力不能指望一挥而就,应该首先立足于自身强势业务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业务延伸,比如雅昌网的新商业空间就是对传统业务所积累客户资源的深度挖掘而慢慢形成的。

制造优势的3个支点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路径截然不同,印度依靠的是软竞争力,中国发展的是制造能力,而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制造业仍然是中国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但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利润空间日益狭小,劳动生产率的潜力空间也有限,加工制造领域的利润趋薄,靠降低原材料消耗、劳动力成本或大力提高制造环节的劳动生产率来获取更大的利润已较为困难。

企业要生存,除了向上掌握技术研发的制高点,向下奠定自己的市场品牌,还有一个常常被遗忘的关键环节,就是贯通供应链上下端的物流,它与技术研发、品牌共同构成制造企业核心能力的三大基础。

事实上,你在超市里花6元钱买一瓶2.25升的可口可乐,它在仓储、运输上消耗的费用能够占到销售价格的20%至30%。其制造的成本不过4元左右,利润不过几毛钱,而物流的成本超过了1元钱,因此物流环节成为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

美国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2000年,沃尔玛销售总额达到1913亿美元,超过了通用汽车公司。一家属于传统产业的零售企业,能够在销售收入上超过“制造业之王”的汽车工业,超过一些大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卓越的物流网络。

案例:美的公司的供应链创新

美的公司为了应对价格战的压力,开始了供应链整合,起先是为了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当其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完善之后,其慢慢演变成为一个***的利润来源,这也是核心能力演变形成新商业空间的经典案例。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的家电行业价格战将整个行业拖进了深渊,成本过快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销售额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各家电企业纷纷采取措施进行自救。由于能够大幅减低成本,物流成为了很多家电企业的“救命稻草”。

中国企业本来在基于产品创新的超额赢利方面较之发达国家企业就不占优,而供应链上的支出又使得原本不丰厚的利润变得更***薄。由于有其特定的历史国情,落后的基础设施、破碎且混乱的分销体系、地方保护主义、不稳定且不严格执行的法律都给中国企业供应链体系的成熟与完善设置了障碍,企业物流仓储成本占据了总销售成本的30%~40%,这一直是令中国企业苦恼的老大难问题。

为了生存发展,美的用五年的时间进行了一场“低成本差异一体化”的物流之路,就是通过不断完善的物流设计保证公司总成本领先。

1.1998~1999年虚拟物流中心

空调、风扇这样季节性强的产品,断货或者压货是常有的事。各事业部上千个型号的产品,分散在全国各地的100多个仓库里,有时一个仓库甚至只存两三种商品,光是调来调去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且因为信息传导渠道不畅,传导链条过长,市场信息又常常误导工厂的生产,造成生产过量或紧缺。

为减少无效物流,在保证事业部销售的前提下,美的在1998~1999年开始建立“内部虚拟物流中心”,通过物流中心内部整合资源,以满足事业部所有日常销售的仓储运输要求为最高目标,包括仓储整合、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集中的业务联系、物流业务流程及规范的标准化等内容。

2.2000~2001年,神来之笔般的安得物流

在美的重整供应链的一系列动作中,2000年美的通过建立自己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安得物流,不仅解决了别的企业为之头痛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还造就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安得物流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建立自己的平台,包括仓储平台和网络平台。美的把各个事业部原先分散的仓储资源整合起来交给安得,使安得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仓储网络,还掌管家庭事业部的全部运输业务和空调事业部1/3的运输业务。

安得的出现使美的公司总部的物流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趋向监督和管理。美的公司总部的工作转变为了整合、招标,安得的出现还使美的公司能够根据安得的价格,去压缩外面运输公司的报价,使得运输费削减10%以上,一年下来可以节省几百万元。由于储运资源的整合,在物流公司投入运作的半年内,美的各事业部运输成本平均下降了10%,全集团的仓储成本也下降了10%。

3.2002年以来,开创第四方物流

从2002年中期,安得物流公司开始利用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使美的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产销信息的共享。有了信息平台作保障,2002年11月1日,安得物流公司在广州正式成立“安得供应链技术有限公司”,其业务定位在“为客户提供高端服务”的“第四方物流”。

至此,美的公司的物流成为一个完全***的利润主体。

以全球化平衡市场

俗话说,“东边不亮西边亮”,当某一个子系统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企业具有了可移植的竞争力,完全可以跳出危机站在全球高度上构建自己的业务体系。

耐克公司是一个在把握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在供应基地既抓住了廉价劳动成本又构建了先进技术能力的生动案例,他在全球为整个产品而不是部件进行资源组合。比如,耐克的产品研发和销售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而其生产则采用了全球外包战略。

在过去20年里,耐克公司已经发展起一个大约有40个供应点(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一些低收入国家)的供应基地,结果,耐克的Pegasus跑鞋在美国的成本仅为零售价格的25%。

耐克的全球性采购来自低成本和高成本国家的有效组合。最初,它的大量生产在韩国和台湾(当时的生产成本比较低廉)进行,但是随着这些国家工资水平的上升,耐克又发展了新的更低成本的供应商:印尼和中国。同时,耐克继续增加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增添一些新特性如气垫嵌入物和多彩的鞋底板。相应地,韩国和台湾的高级供应商现在生产一些日益复杂的产品,而低工资国家的供应商则生产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从耐克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核心能力构建在技术研发、引导消费、全球供应链整合三个层次,由于这三种能力都已经超越了生产车间和硬件的束缚,所以可以柔身应对系统危机。

事实上,如果理解了核心能力的柔性原则,企业就可以跳出局限站在全球的视野中来寻找发展的空间,比如重庆的摩托车制造,当其在国内的发展空间受到局限时,便集体开始向越南、拉美等国家转移。

建立行业联盟分散风险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有一段非常富有哲理的语言,“你们彼此互赠面包,但不要只向一块面包取食。一起欢歌曼舞,但要保持各自的***。站立在一起,但不要靠得太近;因为殿宇的支柱总是彼此分立的,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阴影下生长。”

虽然这是纪伯伦对婚姻的观点,但是当企业面对整体系统风险的时候,也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竞争策略是否得当。

长期以来,企业间的竞争都被形容为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但是,一旦危机来临,企业才发现自身的力量是如此薄弱,面对危机根本不堪一击。东南亚的金融风暴,韩国很多企业都处在崩溃的边缘,相反是合作使企业走出了困境,在危机面前,企业间相互联合,整个国家展开了一场自救运动,最终不仅企业没有在危机中倒下,反而诞生了三星这样的今日明星。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但事实上,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千差万别的,客户的需求也是如此,由此诞生了形形的商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成熟的企业是非常明确自己核心能力和对客户的把握的,即使是巨型托拉斯,也为配套OEM企业留下了生存的空间。

另一方面,不同企业的定位和成本模型不同,比如小企业的管理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而大型企业的管理成本则很难降低,这样的成本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市场定位。企业可以根据差异化定位选择不同市场定位的合作伙伴,双方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商业空间篇2

【关键词】商业空间;商业消费;空间设计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及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商业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如何设计出高效且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商业空间,对建筑设计师而言有着非常大的挑战性。因此本文主要对商业空间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二、商业空间设计要素

学术界对商业空间的定义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商业空间是指所有与商业经济活动有关的空间形态。狭义的则认为商业空间是现代社会商业活动所需要的物理空间,是一个用于交换商品、实现商品流通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空间环境。狭义的商业空间不仅仅是指商场,还指博物馆、展览场所、商业步行街、宾馆酒楼、美容会所、网吧游戏厅等等。不难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空间越来越成为人类活动环境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设计师在进行商业空间设计时往往要考虑到以下几种设计要素:在商业空间设计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设计创意,它也是设计的灵魂所在,也是设计师的创意所在。第二点就是商业空间的功能及布局,一个商业空间的布局必须要体现出经营战略,这样合理科学的空间布局才能够实现经济最大化;其次就是商业空间中的动线安排,设计师必须在设计过程中摸准商场的重要产品与人们的消费习惯,安排好动线,从而实现引导人们消费。第四点,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能够做好空间的组合排列,切忌杂乱无序,要给人以整洁的视觉效果。第五点,在设计橱窗陈列展示时,要能够通过特定的产品来吸引公众前来消费。最后,设计师要能够设计出独特的广告标志,这能够直接发挥商业广告的营销作用,从而引导消费。

三、商品与商业室内设计

对商品的分析大致可从下面几点入手:

1、商品类型的大小范围:同类商品的大小变化幅度有多大,比如乐器店既有巨大的钢琴又有精巧的口琴,而书店和眼镜店的商品则规格基本相同。这种不同的变化幅度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变化幅度大的商品,陈列起来造型丰富,但也易造成零乱,设计时应强调秩序,减少人为的装修元素。变化幅度小的商品排列起来整齐,但易陷于单调,设计时应注重变化,增加装饰元素。

2、商品的形:同一类商品的形变化多,空间就感觉活泼,但也易杂乱,如玩具店。若所售商品形象差异不大,构思空间时应注重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呆板。

3、商品的色彩和质感:古玩、家电的色彩灰暗,塑料制品和玩具的色彩鲜艳,这就要求室内设计色调起到陪衬作用,尽量突出商品的色彩。此外,商品的质感也往往在特定的光和背景下才显出魅力,例如,玻璃器皿的陈列,就必须突出其晶莹剔透的特色,以吸引顾客。

4、商品的群体与个体:商品是以群体出现还是以个体出现对顾客的购买心理有很大影响。小件商品的群体可以起到引人注意的作用,但过多的聚集也会带来“滞销”的猜测。

5、商品的性格:商品的性格决定室内设计的风格。同是时装店,高档女装店的清新优雅与青年便装店的无拘无束应截然不同。室内设计的风格与经营特色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商品的销售。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业空间设计

所谓的商业空间设计,实际上就是设计师对商业空间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做出规划。具体来说就是设计师围绕商业经济活动规律,对空间环境、室内外装饰、建筑外观、橱窗展示、空间结构等等方面进行设计。由于商业空间是一个市场经济活动的场所,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商业经营活动是建立在市场分析、预测分析等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市场导向就是企业以市场经济需求为中心来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的营销观念,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扩大销售获得利润最大化。商业空间设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设计的出发点。作为商业活动载体的商业空间,在设计方面也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生理需求为目的进行设计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在日常的商业空间设计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业空间设计。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业空间设计中最为凯德的理念也比较典型。凯德的商铺设计、主题区的规划与商场选址都极具特色,凯德在商场空间设计方面都充分体现出其营销理念。例如在选址方面,除了在繁华地段开设自己的商场,还反其道而行之收购了一些相对有提升空间商场。这种经营方式使得凯德获得了更多的顾客。在空间设计方面,凯德更加凸显出了其特点:引导性的购物动线、主题性的区域和个性化的商铺设计。

凯德的租户在橱窗展示方面设计得别具一格,它打破了传统的橱窗、柜台展示设计,采用开放式的展示模式和动态式的橱窗。整体的规划和空间设计吸引着顾客不断的深入探索。这种布局顺序完全按照消费者的活动路线来设置的,每一个部分都能让消费者体会到独特的体验。而且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力,凯德的要求租户经常对展示区和商铺形象做更新,给消费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探索其中,顾客在新奇的视觉享受中完成了一次愉快的购物体验。

凯德的美食广场设计也较为特殊。为了解决消费动线无死角的问题,其设计规划多为环形单动线,在消费时,主动引导顾客完成整个的路径的探索。整体的设计也在相对主题统一的情况下,凸显产品的陈列或操作卖点的展示,充分调动了顾客的感官和味蕾。

凯德的商场布局完全考虑到了消费者的各种消费心理。商场布局合理整洁,能够让那些有具体消费目标的消费者直接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能够将消费者引导到应去的主题区。对于那些已经确定了消费目的但仍有其它需求的消费者,商场动线安排也能够使消费者在购买到所需的商品后浏览其余的产品,从而增加一些计划外的产品购入。对于那些毫无目标、行动不规则的消费者来说,商场完全满足了他们猎奇的心理需求,在整个购物闲逛的过程中,这类消费者也往往能够被一些奇特新颖的产品和橱窗设计所吸引眼光,从而产生消费欲望。

从凯德这个经典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在商业空间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消费规律,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才能够实现商业经济的最大利润,才能够为商场带来更多的顾客与消费。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竞争的加剧,这就需要设计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设计观念,充分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五、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商业空间的设计会越来越重视消费者的情感体验。设计者要从多角度出发,切合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增强商业空间与人的互动性、商业空间的多元性和商业空间的娱乐性。而好的体验往往在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观察和接触到的商业空间细节部分。

参考文献:

[1]姚丹丽.浅谈商业空间基本设计要素.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3

商业空间篇3

关键词:空间;室内 ; 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commercial content in the expansion, become rich and diverse. Life needs mass of high quality, it makes the commercial space is not only as the place, it has become a miniature of the social scene, contains many aspects. Changes in mass lifestyle, reflected in the commercial space activities has transcended the shopping itself, the psychological feeling, vision to reflect aspects of demand.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rn commercial space interior design

Keywords: space; interior design;

中***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商业空间形态

从广义上可以把商业空间定义为:所有与商业活动有关的空间形态。

从狭义上则可以把商业空间理解为:当前社会商业活动中所需的空间,即实现商品交换、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商品流通的空间环境。

商业空间构成,基本上可以说是由人、物及空间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所构成。1.1人与空间的关系,在于空间替代了人的活动所需机能,包括物质的获得、精神感受与知性的需要。

1.2人与物的关系,则是物与人的交流机能;

1.3而空间提供了物的放置机能,多数的“物”的组合构成了空间,而多数大小不同的空间更构成了机能不同的更大空间。

现代商业空间存在于非常活跃而且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当中,充满了活力和动感,它随着风云变幻的社会潮流不断更新,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主要的业态有:百货商场、仓储式商场、商业街、专卖店、便利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等。

2 商业空间设计

商业空间的设计所涉及的不仅是物理环境、空间环境、视觉环境的设计,更是心理环境、智能环境、文化环境的设计。 而日益更新的消费文化、经营理念、设计风格、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变化又将推动商业环境的更新发展。 商业空间设计,实际上是对于商业空间的分析判断,其实我们认为,实际上还是要针对消费者去做。也就是针对市场去做。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后面的所有东西是没有基础去评判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去照搬国外的东西,我们也不能够就是无视现代人的,就是现代中国消费者,各个城市的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所以实际上,归根到底是要创造一个符合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商业环境。

商业空间是流动的空间,其动线设计包括顾客动线、服务动线以及商品动线。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序列连续以及对人流的控制,是现代商业空间设计的关键。商场的人流动线最好是双循环路线,尽量避免十字交插式的通道。但实际情况很糟糕,很多商场都是十字交插式的通道。如此,导致人流的混乱和顾客在购物时的心理疲劳。 人流动线在设计时勿必保证清晰明了。

空间流动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虚拟的空间流动,通过高新科技技术影象等手段形成一种空间上的变化,使空间成为一种流动的空间,使人感觉在里面穿梭,仿佛就在空间中漫游。

二是现实的空间流动,比如整个展厅的旋转,广告宣传车的四处宣传,这些都使展品和观众更接近,更好的为产品做了宣传。

3 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基本规则

展示设计的目的是使观众在有限的时空中最有效地接受信息。

因此,展示设计就是围绕着如何有效地提高展示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的。除了展示环境本身的设计之外,展示对象陈列形式的设计也是展示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除了研究一般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外,研究人在观赏展示对象时是视觉生理和心理过程是展示设计的基本前提。

展示品的集合将形成多种视觉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视觉产生影响。人类观察事物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共性,研究这些共性的特点是我们研究视觉规律的基本出发点。

近代对视觉心理和艺术心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方面的成果被广泛运用到现代展示的设计中。基于在视觉行为方面的共性,展示设计中引入了许多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方面的原理.并在展示设计的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设计原理和法则。

商业空间展示设计所需要的功能,不只是仅仅看上去美观,更要考虑对消费者的心理及生理上的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商业环境更加多样化,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个性化.但是”人“是基本的,我们应该更重视令人身心舒适的环境的设计,用美的、功能性的设计语言来创造现代商业展示空间。

4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手法

现代商业空间的展示设计手法和展示形式也不定向化,现代展示设计应该丢掉以前的单一的展示产品的做法,呈现一个完整的人性化空间。商品展示设计实际上就是处理顾客、商品、道具、空间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动态展示是现代展示中倍受青睐的展示形式,它有别于陈旧的静态展示,采用活动式、操作式、互动式等,观众不但可以触摸展品,操作展品,制作标本和模型更重要的是可以与展品互动,让观众更加直接的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特点,由静态陈列到动态展示,能调动参观者的积极参与意识,使展示取得更丰富多彩,取得好的效果。 因此动态展示也可以从顾客、商品、道具、空间四要素这四方面入手。

4.1顾客的流动

合理的顾客流能增加顾客在卖场停留的时间以及接触商品的数量,从而直接促进商品的销售,而顾客的流动合理与否取决于卖场顾客通道的设计,一般来说,通道设计有以下几种形式:

4.11斜线式,这种通道的优点在于它能使顾客随意浏览,气氛活跃,方便顾客观看商品。

4.12格子式,是指所有的柜台设备在摆放时互成直角,构成曲径通道。

4.13自由式,这种布局是根据商品和设备特点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组合,或***、或聚合,没有固定或专设的布局形式,销售形式也不固定。

4.2商品的流动

4.21利用商品本身的特性,进行运动,在运动中展示自身的特色。

4.22运用一些特殊的动态展架,使商品放在上面可以有规律的运动、旋转。

4.23巧妙运用灯光照明的变换效果使人产生静止物体动态化的效果,如服装的展示,可以运用绚彩的闪烁灯光和流动照明使人产生一种模特在动的幻觉。

4.24在无流动特性的商品中增加流动特征性,如书籍的动态展示,可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书籍展开的方式、旁加解说的方式等。

4.3道具的流动

可以采用一些带自动装置的展示道具使商品呈现运动状态,常见的有:

4.31旋转展架,旋转展架主要是在纵面上转动,其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利用高层空间。

4.32旋转展台,台座装有电动机,大的旋转展台可以放置汽车,小的可放置饰品珠宝、手机、电脑等,其优点在于无论顾客处于任何位置都可以全方位地观看商品。

4.33电动模型,人、动物、机器和交通工具均可做成电动模型,并按照展示的需要而运动,如穿越山洞的火车,发射升空的火箭等,以小见大,营造活跃的气氛,增加顾客的兴趣和好感。

4.34机器人服务员,通过机器人的行动、说话、发出音乐等与顾客进行交流,或做些简单的服务等程序的设定,使展示更为生动有趣。

4.35半景画和全景画,在实物后面绘制立体感很强的画面或者利用高科技大屏幕投影等手段配置一个假远景,制造真实的空间感,使顾客感觉身临其境。

4.4空间的流动

空间的流动有两种,一是虚拟的空间流动,即通过高新技术影象等手段形成一种空间上的变化,使空间成为一种流动的空间,让人感觉漫游其中;二是真实的空间流动,比如销售空间的旋转,广告宣传车的四处流动,这些都增加了商品与顾客的接触,更好地为商品做了宣传促销。

日产风神轿车进入中国市场时就举办“风神一升油城市拉力赛”,用一升油在不同城市不同地段比试最远行程,吸引了各地消费者和试驾司机的关注,将汽车可以行驶的特性发挥出来。运用一些特殊的动态展架,使商品放在上面可以有规律的运动、旋转,还可以巧妙的运用灯光照明的变换效果使人产生静止物体动态化的效果,巧妙变化和闪烁或是辅以动态结构的字体,能产生动态的感觉;此外也可将无流动特性的展品中增加流动特征。

当然,现代商品展示不能拘泥于单一的展示形式,而是应该营造一个完整的人性化空间,要在整个展示空间中调动一切有用因素,在造型、色彩、照明、装饰手法上力求别出心裁,在布置方式上将陈列生活化、人性化、现场化,在参观方式上提倡参与性和互动性,使人把观看商品当作一种高层次的享受。这样才能够加深顾客对商品的了解,提高对商品的记忆,增加对商品甚至品牌的好感,进而刺激消费行为,从而达到提高商业空间营销力的目的。

5 结束语

追求整体效果商业建筑的店面设计是环境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严格来讲,它并不仅仅是室内设计的内容,而且还包含了很多建筑设计乃至城市设计的要求,因此“就店面而论店面”的设计方法是有片面性的。

参考文献

[1]张绮曼 郑曙旸 《室内设计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商业空间篇4

在上世纪后期,商业照明主要应用于商品照明上,但是随着商业空间设计的发展,其展示形式也不断地变化着。此时需要更多的是展示照明和空间环境照明设计相结合,来营造整个商业空间的氛围,更好的展示企业形象。因此商业空间设计带动了照明设计的发展,照明设计丰富了商业空间设计。

照明设计是彰显商业空间设计的重要道具之一。通过借助光的性质和特点,使用不同的照明方式,在特有的商业空间环境中,既可以满足其所需的普通照明功能,也可以有意识地创造出有氛围、有意境的艺术空间环境,来强调其空间风格特色,塑造展示主题,以便达到吸引消费群体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效果。从商业角度来看,空间照明设计的合理运用,也是提高企业形象、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商业空间照明一般可分为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的。

自然采光是以太阳为光源形成的光环境,来满足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需求。自然光的光色固定、光线持续性不好,无法满足环境照明较高的要求。但自然采光可以通过各种采光结构的不同创造出很自然光影交织、有虚有实、富有变化变化的环境效果。

商业空间环境照明更多用的是人工照明,人工采光是塑造空间环境的主要方式。利用各种发光灯具,根据环境的需求来主动调节、安排预期设计的空间照明效果。其优点是可以随意处理灯光照明,光线具有恒常性,这是自然采光做不到的。

商业空间的采光与照明主要起到创造气氛,加强空间感和立体感等作用。

光的亮度、照度和色彩是决定气氛的主要因素。

光的亮度 在把握好店铺的特性之后,开始着手于照明设计时,一般以光的照度为中心进行,但是还要考虑光的亮度,要选择与商品相对应的光源。空间的光亮感是人们通过对空间壁面的灰度来感受、被认识的。当人们的视线笔转到壁面上,其亮度的不同,会使得人们对该空间产生不同的印象。

光的照度 照度是指物体被照亮的程度,光源距离物体远近的不同,照度是不同的。当灯具相同、照明距离相同,但是使用黑白两色不同底板衬托物体时,两种情况照度结果是相同的,但亮度是不同的。只有当色温和照度都达到一个适中的度时候,才会给舒适的空间印象。因为亮度是要受物体的反射程度所影响的。

空间中的照度和色温相结合,是决定空间印象的重要因素。在一个空间中照度和色温同样都很高,整体空间会给人很闷的空间印象;当照度低、色温高的情况下,整体空间会给人阴湿、阴郁的空间印象。只有当色温和照度都达到一个适中的度时候,才会给舒适的空间印象。店铺的整体印象是通过照度和色温的环境印象决定的。

光的显色性 在店铺使用高显色性(Ra80以上)的光源是基本的原则,但是与采用完全忠实的表现方法相比,有时候更希望运用一些魅力性的显示方法,制造一些颜色上的差异。比如在超市里,为了让肉品和水果显得更新鲜些,就会使用灯光的显色性来辅助,从而增加商品的购买欲等。

照明设计在商业空间设计中作用于完善整体空间功能,营造空间氛围,强调空间特色,定位空间性质等。因此,想要利用灯光效果塑造出一个具有特色空间来,就要通过对照明方式使用的了解,根据空间功能的不同合理选择灯具,并巧妙应用光与影的结合,协调空间灯光色调等方面去提高店铺的艺术设计水平。

照明方式可分为:整体照明、局部照明。

整体照明起基础照明作用,用平均的光线保持空间的整体性。但对物体的突出展示作用不大,对物体没有立体塑造功能。一般情况下的商业空间都采用整体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的照明方式,可以丰富空间视觉效果,更能提高空间的艺术氛围,带给顾客特别的购物环境体验。

局部照明又分为重点照明、立体照明、层次照明和装饰照明。照明设计也是分主次的,重点照明和立体照明就应用于展品的主要照明上,用来突出展品的重要性,增强视觉冲击力。当整体环境照明和局部主要照明的亮度对比值为1:2时,展品需要的视觉吸引力度是远远达不到的;当量都对比值达到1:5时,环境空间的主次会被有所区分;当对比值达到1:10时,展品的视觉冲击力会很强,会使得该展品在整个卖场脱颖而出;当对比值大于你所需的重点、立体照明的亮度时, 光会破会空间的整体性,将一个空间划分为几个部分空间,所以把握好局部照明的亮度值是不容忽视的。

层次照明是丰富空间效果的重要部分,主要来协调照明对空间塑造的主次关系,从而来创造特殊气氛。装饰照明用来凸显道具造型的特征和艺术效果的,

提高空间情调和艺术氛围。

商业空间篇5

备受业界人士和媒体关注的“中国零售旗舰展”-中国(上海)零售业博览会(CRC),在此风起云涌之际,能否继续担当中国零售业航标之重任,又能否在十年辛勤耕耘之后再次焕发出青春的魅力?为此,笔者再次走近CRC,欣喜获悉:在距开展尚有3个月之际,第十一届中国(上海)零售业博览会五成展位已告售罄,同期高峰论坛的组织工作也正如火如荼! 从目前展商的积极反应可以预测,中国新年之后,CRC的展位销售又将创下开门红!

中国(上海)零售业博览会(CRC)是如何历经十载,仍保持对新旧展商的吸引力的呢? 回顾十年历史,不难发现CRC的主办方―VNU亚洲展览集团和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始终坚守“服务行业各界、昭示行业趋势、推动行业发展”的办展宗旨,紧扣中国零售业的脉搏,最大限度的去挖掘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态势、潜在需求、最新发展和未来趋势。“我们始终与展商和所有零售业内人士同呼吸,共命运!”,这是CRC主办方发出的肺腑之言。 在注意到中国零售商的竞争已从初级的价格战升级到消费者购物体验这一层面后,主办方在CRC2005中引入这一中国零售业未来的投资热点――“商业空间设计及展示技术设备”,并当即得到世界零售业第一大展-EuroShop的鼎立支持。。

据主办者透露,目前行业对“商业空间设计及展示技术设备”这一新推版块的反响积极,展商方面目前已汇集日本丹青社,南京爱维斯货架、厦门上特展示、上海永成道具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此外主办方正通过其全球网络,积极邀请海外知名设计公司参展,把先进的设计理念、文化引荐到国内空间设计领域。

在展会推广过程中,CRC组委会经常接到展商和专业观众的征询电话,询问和探讨中国零售行业在跨过12•11这一时刻后何去何从。在了解到CRC2005的高层论坛的议题之后,很多展商和专业人士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届时,这场关于“后WTO时代零售业搏弈”的零售业财富论坛将围绕“竞合-中外零售业的中国搏弈”和“ CRC商业空间设计师论坛”两大主题,由权威人士,通过资本、品牌、管理和理念等不同视角,全面剖析中外零售行业,并传递最新国际商业空间设计理念。

在与主办方的接触中,“未来商店”是另一个经常被提起的词眼。众多业内人士都大胆预测:“未来商店是零售行业发展的方向”,在德国的Rheinberg地区,这一设想业已成为现实。它通过技术转化的生产力,使原先的传统零售商店在店内移动性、多渠道通信和多媒体广播等各个方面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此背景下,CRC的“零售信息技术”板块的招商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强势局面。在日益成熟的零售信息技术推动下,传统的零售业营运模式将如何被打破呢,期待着CRC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绎!

商业空间篇6

关键词:商业空间;空间组织;灯光

商业空间的设计则正是从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出发,通过对空间组织和灯光等元素进行合理布局和设计,使得消费者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从而刺激消费者购物的冲动。为此,对商业空间的空间组织和灯光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汽车展厅的空间组织和灯光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适合汽车消费对象需求特征的方案,给汽车展厅设计提供借鉴,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所在。

1.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

1.1 适用性

适用性是商业空间设计的首要原则,要求营销场景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物质和精神、生理与心理的需要,为顾客营造舒适、宜人的购物环境;并要求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遵循以较小的成本消耗进行设施规划设计。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求从顾客的切身利益着手,以满足购物需要为基本出发点;2)求要尽可能地考虑到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下,满足顾客的多种需要,即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的开发;3)求排斥所有无效或者效果不显著的附加因素如建筑装饰、设施布置等,并尽可能地节约开发设计成本。

1.2 艺术性

商业空间作为顾客辨认商场的主要途径,在其布置上应富有创意,具有独特的面貌和出奇制胜的效果,宜于捕捉顾客视觉,从而引起注意,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这就要求必须遵守艺术的规律,符合人们的审美兴趣。艺术性在营销场景空间的设计中的表象为一个字“美”,美不等于豪华、富丽,而更多地是一种和谐的象征。高档商场的豪华、廉价商场的简朴,只要设计合理,均能体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性,新奇美妙的寓意、新颖别致的构思也往往带给人们最佳的视觉享受与心理的感染力。

艺术性原则就是要考虑设计对象的艺术表现,使它的组合整体具有恰当的审美特征和较高的艺术品位,从而给顾客以美感的享受。艺术性通常与人的审美性联系在一起,它是整个空间形态所产生的氛围,是形式与主题内容相统一的体现,也是所有关于设计的艺术共性。商业空间的设计正是借助于商品以及服务设施的精心布置,结合艺术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带给顾客视觉冲击力,把顾客的脚步停驻在商品的附近,让顾客的注意力停留在商品上。比如宽阔的中庭中央设有一些观赏性设施,如别致的假山、鲜绿的盆景以及喷泉等,附近还设置一些休息的座椅供顾客游览。

1.3 人性

人性是当前很多方面所追求的内容,现在许多设计人员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生理及心理的最佳需要来构筑购物空间,把对顾客的人性化思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从人类工效学的角度将人、机、环境三者关系进行协调统一,实现整体效益最优,其中“机”在营销场景中主要是指商品以及在销售过程中的辅助设施,如货架、柜台、以及服务台等条件不同的机具。商业空间设计要以人为主,为人服务为主题,设计内容表现在:1)商业空间中陈设道具的布置、组合方式等设计处理满足人的生理活动尺度和视觉条件要求;2)温度、湿度、照明、色彩、通风、通透、噪音等因素在塑造营销场景空间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关乎消费者购物时的身心健康。

2.汽车展厅空间组织和灯光设计

2.1 汽车展厅空间组织

汽车展厅空间组织包括内外空间两个部分,外空间是指汽车展厅建筑选址布局;内空间是指汽车展厅内部空间。这两个空间构成了汽车展厅的空间组织,下面将分别论述。

2.1.1  汽车展厅的选址布局  1)车展厅类建筑应该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要求,城市中心边缘区既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又可受到城市经济很强的经济辐射力,适宜大型汽车博览中心的建设,汽车展厅显然是适于选址在汽车基地内的中心地带,达到很好与外界联系的作用;2)汽车展厅建筑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从商业要求出发,布局采用“均衡”原则,形成各自稳定的商圈。品牌汽车展销厅要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程度、消费人群密度及社会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确定展厅数量、服务半径以及具体的选址布点。大型集约型汽车交易展示厅由于其占地大、数量少,布局与城市人口分布及地区购买力基本一致,多位于商业发达、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区域;3)由于汽车展厅类建筑特别是大型汽车博览中心均对周围地区的交通会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选址是要充分考虑到交通条件的影响,首先要便于内部的人流、车流的有效疏导,其次要减小别周边的交通压力,不应在城市交通流大的地段布置。

2.1.2  汽车展厅内空间设计  汽车展厅内部空间环境从空间的功能性质区分为:核心空间、展示空间、交通空间、办公空间、服务维修和仓储空间几类空间。由于汽车展厅的类型不同,这些空间的具体功能分布又有变化,一般包括汽车展示区、接待区、客户休息区、洽谈区、零配件销售区、VIP室、财务室、工作人员办公室等。

2.2 汽车展厅灯光设计

灯光是产生视觉感知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也是美学形式的基本因素。良好的照明设计对于确定整个展示空间的室内设计风格与特色、塑造商业展示主体形象等方面都至关重要。照明效果首先不应该忽视自然光源的实用和装饰价值。透过玻璃窗射入室内的阳光,将天空变幻的色彩和气氛送人室内(展示空间)使之生机盎然。同时,部分空间需对漫射的自然光进行适当控制,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和预期目标。

对汽车展厅来说,一般照明、重点照明、装饰照明三种形式要合理塔配。一般照明要创造一定的风格,避免产生平淡感;重点照明要突出商品,高亮度表现材质光泽,强烈定向光突出立体感与表面机理。装饰照明表现展览状态和观众性格气氛照明,要注意保持室内设计的统一。展示厅中的光环境设计以要突出汽车展品为主。如神龙富康汽车展厅在吊顶上设置射灯打向展示汽车,以突出汽车色彩的光亮程度。以光线划分不同的展览区域。

参考文献

商业空间篇7

近年来,民族商业空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全方位营销逐渐成为民族商业空间的营销理念,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审美营销也逐渐成为营销规划的基本内容。根据民族商业空间的商业特性和民族定位,民族商业空间设计的审美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促成民族审美、坚持自然审美、倡导生态审美等内容。

关键词:

商业空间设计;审美;营销;生态

根据现代营销理论,产品链的整个生产销售推广等环节都需要基于统一的营销理念,才能使品牌营销效果最大化。商业空间是商业经营的基本要素,商业空间的设计也要为营销服务,在设计中贯穿营销理念,可以使商业空间设计成为营销的重要节点,推进品牌营销,因此对商业空间的设计必须通过商业空间自身的功能发挥而成为营销策略的一部分。商业空间是指用于商业用途的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提供具有审美意味的商业建筑空间是商业空间设计的目标。审美是商业空间除却使用功能外最重要的功能,因此商业空间设计可以通过审美创造促进商业空间营销目标达成。近年来,具有民族特色的商业街、餐饮空间、民族风情园等民族商业空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民族商业空间的营销压力越来越大,基于空间审美的营销逐渐成为商业空间营销关注的内容。商业空间审美源于设计,进行审美营销渗透是商业空间设计适应市场需要的必然选择。虽然商业空间设计对审美和营销一直有所兼顾,但是直接以营销为目的的审美设计在现有研究中少有关注,本文对此方面相关问题的深入剖析,不仅有助于民族商业空间营销的全面实施,同时也可为商业空间设计创新提供新的视角。

一、民族商业空间的审美需求

商业空间是指用于商业用途的建筑内部空间。商业是商业空间的基本属性,也是商业空间设计规划的基本出发点。满足消费者多元知觉需求,吸引消费者兴趣,促进消费者消费是商业空间设计规划的基本原则,另外,市场经济下的商业活动,必然不能避开商业竞争。商业空间的审美功能需求主要源于以上两个方面,民族商业空间的审美需求也不例外。[1]首先,从消费者多元知觉需求来说,虽然民族商业空间定位于民族风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商业空间的消费者仅仅限定于民族民众,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更多的外部民众进入到民族地区,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商业空间的消费群体。不同消费群体有不同的审美需求,商业空间需要综合考虑消费者的审美特征。作为消费者群体,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是需求、动机和经济基础、消费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提供消费场所的民族商业空间必然要结合促成消费的各种因素来构建审美,从刺激消费者消费需求、消费动机和消费心理等主观意识需求出发,通过空间的色彩、空间布局、氛围、声音等情境要素的设计,形成满足消费者视觉、味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审美,最终达成和消费者一致的审美效果。其次,从商业竞争来说,市场经济下,挖掘民族特色文化,打造差异化商业空间,吸引消费者眼球是商业空间的共同追求。随着民族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各种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民族商业空间遍地开花,民族度假旅游村、民族餐饮、民俗村及内部的各种营业空间越来越多,这些基于不同民族文化打造的商业空间一方面需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差异区别开来,另一方面还要在特色化的民族市场竞争中保证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各种各样的民族商业空间必须通过审美建构来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

二、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审美营销策略的两个支点

审美是民族商业空间的基本功能,但是基于审美的营销策略要在商业空间设计中渗透,就需要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必须找准立足点,才能使基于审美的营销策略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得以实现。民族商业空间是指以民族文化积淀为资源而形成的具有民族文化内涵、民族风格的商业空间,包括民族特征的卖场空间、娱乐空间、服务空间、旅游区商业等。结合民族商业空间的基本内涵和功能界定,在民族商业空间设计中进行审美营销渗透需要基于民族和市场两个支点来着手。

(一)民族属性民族特色是民族商业空间的基本风格,民族商业空间和其他商业空间的区别主要是通过民族风格区别开来,民族商业空间的审美必须体现出民族审美意味来,才能使商业空间的民族定位和空间的最终效果实至名归。虽然在本文中提出了要基于审美促成营销,但这只是对商业空间审美的功能进行定向,并不影响民族商业空间的民族基本属性。民族性是民族商业空间的基本属性,也是民族商业空间市场竞争的差异化策略实施的关键支撑点,因此对于民族商业空间审美营销的实施仍然需要基于民族性来阐发,这是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审美营销策略实施的前提。

(二)市场心理营销的本质是通过产业链中各种要素的共同作用刺激、吸引消费者,并促成消费者的消费忠诚,市场心理是营销策略的轴心,也是营销策略展开的逻辑起点,民族商业空间设计的审美营销策略同样也是如此。[2]虽然民族商业空间定位为民族风格,但在本质上仍然是以商业活动为中心,促成商业交易是民族商业空间不变的主题。市场经济下,众多商业空间共同在市场中竞争,民族商业空间不仅要和类似民族风格定位的商业空间竞争,同样,也要和普通商业空间竞争,激烈竞争下,民族商业空间必须紧紧把握市场心理,引导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因此民族商业空间基于审美的营销策略在设计中的渗透必须以市场心理为出发点,根据市场心理进行空间的审美设计,才能促成空间的审美营销策略。

三、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审美营销策略的基本构成

简单而言,审美营销策略是以审美为基础、以营销为目标的策略活动,结合以上分析,民族商业空间设计的审美营销策略需要一方面来保持民族定位,另一方面要贴合市场心理,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具体设计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来促成空间设计基于审美的营销目标达成。

(一)促成民族审美民族商业空间一般分布于民族地区,在审美上和当地市场环境融为一体是民族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民族市场的审美在根本上就是民族审美,因此民族商业空间的审美设计必须和民族审美达成一致。另外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空间竞争激烈,商业空间设计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来形成与其他商业空间的审美风格相区别。[3]而对于拥有少数民族文化或习俗资源的民族商业空间来说,民族审美在天然上与其他审美有区别,民族文化独特的审美是其独有的优势,因此民族商业空间设计需要依托民族文化审美的渗透而形成自身独有的审美风格和其他商业空间进行区别。对于这一点,当前大部分民族商业空间都做到了这一点,如***的二道桥市场和云南、贵州等地的民俗村都富有当地民族的审美特征。[4]对于在商业空间中的民族审美表现可以从多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是引用民族文化元素,少数民族大多有民族特色的事物,这些事物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已经成为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符号,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哈达、鄂伦春人的鱼皮衣服,这些民族文化符号一方面表征了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是民族审美的产物,在民族商业空间中的引用不仅有助于民族商业空间形成民族风格,也有助于商业空间特有的民族审美形成。其次,按照民族色彩喜好装饰商业空间,色彩喜好是民族审美最突出的表现形式,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色彩喜好,蒙古族人喜好蓝色、白色,拉祜人崇尚黑色,而苗族人靛蓝的服饰也说明了当地民族对蜡染蓝色的喜爱,依据不同民族色彩喜好在民族商业空间中对色彩的应用,也是民族商业空间体现民族审美的重要方式。最后是民族审美文化的外延设计,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于民族审美在商业空间的渗透不仅是对现有民族审美特色事物或色彩的应用,同时也表现在依据民族审美习俗在民族空间设计上对相关审美特征进行外展延伸,从而使商业空间在整体上的审美设计和民族审美一致,又有所创新。少数民族丰富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助于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的审美,而这种审美不仅使得民族商业空间和普通商业空间区别开来,同时也满足了当前消费者个性化的审美需求,在对消费者审美满足的基础上,自然也有助民众进入商业空间进行消费,这是民族商业空间审美营销策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坚持自然审美相较于人为加工的审美,自然审美由于自身的独特性、生动性和原始性更容易引发民众情感上的共鸣,特别是在当前各种装饰美、加工美等人工美包围下,自然美的自然原始对民众有独特的吸引力。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便是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审美营销实施的基础。消费者对自然审美的追求,自然要求民族商业空间设计时必然要把空间的自然审美效果作为审美设计的一个标准。另外从民族商业空间的民族定位来说,自然是民族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民族文化相较于当前大众文化的一个优势特征。自然性是大众对民族事物的共性认知,其对于民族商业空间的青睐自然也包含着自然审美的推崇。消费者对于民族风格的自然内涵认定,以及其对于商品消费的自然审美推动,意味着民族商业空间设计要基于审美营销,就必然要把自然审美纳入设计的标准中。对于民族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自然审美实施,一方面在于空间构造的材质的自然特征,另一方面则在于其在整体上所形成的自然风格。对于前者,便是在民族商业空间营造时,使用各种天然材质,利用天然材质的原始纹理、色彩和气味营造商业空间的自然审美特征,如西南部分民族地区盛产竹子,在商业空间中心设计时对于竹子材质在空间中的合理应用很容易使商业空间表现出自然审美特征。对于后者,则是对商业空间整体自然风格的要求,商业空间风格分为多个类型,复古、田园、时尚等都是当前商业空间设计时常用的风格,民族美,并不是在其工业技术先进,而是美在其天然无雕饰,在民族地区的商业运作要和当地的自然美保持一致才能使当地的审美在整体上保持一致,而这种自然审美在商业空间中的运用,所形成的和当地环境的协调一致美,可以使商业空间满足消费者潜在的自然审美需求,吸引消费者的进入。

(三)倡导生态审美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作为崭新的文化形态,逐渐成为驱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生态文明下,环境的审美也由之前自然美的欣赏上升到生态审美。美的生态性、生态均衡的美、生态意味的美、生态公正、荒野审美是生态审美的主要内涵,和谐、公正、生态、自然是生态审美的主要特征。生态审美的发展使得民众在消费时不自觉地便会用生态审美的标尺来衡量其消费的事物或环境。民族商业中心是在原有传统民族场景基础上所进行的社会长期重构,是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也是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导向标,在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审美的潮流时,民族商业空间自然也要把生态审美作为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和消费者潜在的生态审美吻合,引导消费者进入商业空间,并促进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发生。[5]鉴于生态审美的内涵,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在实施审美营销渗透时,需要以空间的生态美、和周围环境的生态均衡及蕴含生态意味作为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来执行,最终使商业空间形成倡导生态审美的效果。商业活动本身是人类活动的一种方式,人类活动和生态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商业空间设计以生态环境的均衡保持、体现人性化特征、展示生态之美时,已经意味着生态和人类活动的有机结合,民族商业空间设计自然便会和消费者的生态审美需求契合。生态问题一直是民族地区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生态问题愈发突出。民族地区的原始和自然美,以及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高度协调一直是外部民众对民族文化的推崇之处,在民族地区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当下,民族商业中心对于生态审美的倡导实际上也是对大众对民族地区良好生态期望的正面回馈,有助于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因此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倡导生态审美同样也是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审美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民族商业空间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民族商业空间的成功运作得益于市场定位、市场营销、运作管理等环节的共同作用。市场营销贯穿于商业空间运作的整个过程,包括商业空间设计环节,在当下民族地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越早越全面地进行营销策划有助民族商业空间更好地与市场对接。商业空间审美贯穿于民族商业空间运作的整个过程,也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基本要素,在民族商业空间设计中依据市场心理需求渗透审美营销理念,形成审美营销策略,是民族商业中心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商业空间设计新的突破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晓林.民族商业空间的审美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2,(35).

[2]王浩澂,熊曦.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6).

[3]毕曼.商业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差异化表征[J].南通大学学报,2015,(1).

[4]顾海英.***少数民族商业社区的变迁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民族传统经济模式的取舍[J].贵州民族研究,2015,(5).

商业空间篇8

关键词: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

一、引言

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并创造出适合购物、休闲和交流的灵动空间;二是如何创造宜人的外部空间,吸引更多的顾客进入商业建筑中,并使商业建筑与居住区环境完美融合。可见,实现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关键均与建筑的空间设计密不可分。

二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原则

(一)内部空间设计原则

序列性。人在商业环境中不仅涉及到空间变化的因素,还与时间因素发生关系,组织空间序列就是要把空间的安排和时间的先后有机的结合起来。另外,考虑到人们在运动中的视线要求,可借助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对景、借景、框景、夹景等手法,使商业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空间动态性。即商业空间原有结构具有内在的和潜在的多种功能,有着充分的弹性,当外部变化动因引起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时,可以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自发地调整空间组织内容和发挥多种功能潜能,取得与新功能相互适应地关系。

空间有效利用性。居住区商业建筑作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重要部分注定其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实现商业空间的最大使用效率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和价值。空间的有效利用可以通过多种设计手段达到。比如活动隔断或者活动地面等形成流畅多变的内部空间。

(二)外部空间设计原则

注意空间的层次性。外部空间的出现使商业建筑内外空间的过渡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的渐进感。通过它把居住区和城市空间引入到商业建筑空间中来,使商业空间得以扩大,有利于改善商业空间的尺度,减少人们在购物时的拥挤压抑感,由此提高购物环境及商业空间的质量。

注意内外空间的交替。商业建筑外部空间呈现出来的融合、渗透、动态的空间形态往往为城市和商业建筑带来异常生动的空间效果,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氛围。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应使使商业建筑内、外空间的交替趋于“柔和”,避免由于空间的“生硬”交替引起人们心理上的不舒服。

三、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手法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主要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一般指由建筑实体如墙、屋顶、柱等结构构件围合而成的空间,既包括建筑室内空间,也包括由建筑实体围合而成的内庭院、内街市等,这种空间有一定的封闭性。外部空间则相对与内部空间而言,由建筑实体分隔出来的室外的、属于城市公共部分的空间。

(一)内部空间设计

围合与开敞的变换。在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具体设计中可以通过灵活隔断的要素进行设计手法的变换。比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部空间,中间用活动隔墙或隔断进行灵活分隔:推开来、打通后,是一个连成一气的整体空间;迭起来、收拢去,又成了各自***的几个空间等等,并通过隔断的高度和宽度及闭合关系的变化来适应居民在商业建筑中进行不同活动时的心理变化。

还可以通过室内活动部件、设施和家具来进行灵活分隔。另外,居住区商业室内设计应尽量缩小陈列面积,利用管材、板材和透明材料制作道具,在物理空间和视觉空间方面均强调其通透性、灵活性。为了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居住区商业建筑应该在满足功能使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空间的限定度小一些,创造活泼、通透、开敞的效果。

(二)竖向高差的变化

高差的设置是处理空间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高差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领域,地面标高的变化能突出及改变空间的特征,标明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在大空间内创造二次空间,但在视觉上和空间上保持其连续性。

在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高差设计手法来实现内部空间的二次划分,达到特殊空间效果。如利用台阶处理地面高低变化,连接高低不同的空间,创造出动人的线造型。还可以讲台阶作为休息设施,特别是在多功能空间和空间有限的地方。还可以利用坡道连接高差不同界面,坡道的优点是更人性化不仅满足无障碍设计也可减缓居民购物的疲劳感,不足之处就是占据空间较大,在居住区集中式商业建筑中要慎用。

(三)注意空间层次变化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内部空间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感,使出现在人们眼前的空间画面不过于简单,而有近、中、远的景致变化。通过隔断、绿化、高差等的设置都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居民行为方式的连续性与复合性要求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有连续性与渗透性。通过对内部空间的分隔与联系,使若干空间相互渗透,丰富内部空间的层次变化。只有当内部充满生活,外部才会有生命。在内部空间处理中可以把两个空间中间设廊或门洞,使得空间形成渗透,产生层次丰富的空间。也可穿插使用绿化等软化介质进行渗透,更好地创造多层次的空间相互渗透,而形成无限深远的感觉。而利用高差变化也是形成丰富层次空间的手法,高差变化的空间改变了人的视线范围与视觉心理,加大了空间的曲折感与神秘感。

(四)善于利用过渡空间

商业建筑内部的出挑空间、檐廊空间、檐下空间以及构架空间都属于过渡灰空间.这类空间使建筑的内部空间产生向外的扩张力,而外部的空间产生对内的聚合力,加强了建筑内外空间的结合,使商业建筑的亲和力大大加强。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中,尤其要注意灰空间的应用,加强内外空间的渗透,过渡空间作为居民购物的必经空间,不仅能导入居住区和城市景观,吸引人流,还能成为居住区商业建筑向外延伸空间,衍生与扩展商业活动。可以诱发购物停滞行为和注意力,形成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居住区内部的互动,吸引居民进入商业建筑中,同时商业建筑与城市空间也有了对话,真正成为社区型的活动和交流的中心。

(五)外部空间设计

1 设置商业广场

商业建筑如果位于道路的交汇边沿,那么人流的集结与疏散、车流的导入与疏出、行车的交汇视距与交通安垒,要有适当的缓冲地段。可以利用地面的坡度、抬升或下降,结合人口空间形成入口商业广场。商业广场不仅用于人流集散,也是商业活动的舞台,其气氛轻松、形式活泼自由,可以举行娱乐活动,超越了单纯的商业功能而成为吸引顾客、增强城市活力的重要公共空间。

2 沿街退让

紧临道路而设的居住商业建筑可在沿街的边缘地带平行街道退出属于建筑红线范围之内的“私有”块状或线状空间,它是达成建筑与居住区和城市联系的中介环境,同时也是由公共转入“私有”的过渡性空间。

商业空间篇9

论文摘要: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是商业地理学的核心。文章从商业活动载体和主体两方面深入分析国外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的历程,回顾国内城市商业结构研究的进程,并进一步指出研究的薄弱之处与发展方向。

1引言

城市商业随城市的建立而出现,是城市的主要职能。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是由商业活动载体和主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载体即商业中心,是商业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主体即消费者和商业企业经营者,是城市商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但由于一般均假设商业企业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故只重视消费者研究。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城市商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研究历史已有几百年,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也比较成熟。其研究领域广泛,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域范围内各商业活动载体——商业中心的空间形态、等级体系、布局规律,以及商业活动主体——消费者空间行为、消费者空间分布状况。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内部与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文章特指城市内部商业空间结构。

2国外研究理论和方法概述

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各国商贸往来加强,各国各地物产资源、集散中心、交易市场的简单描述日益增多,给商业空间结构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计量地理、行为地理、时间地理、运筹学等一系列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引入,国外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真正科学化,研究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作者将从商业活动载体和主体两个方面综述国外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2.1城市商业载体的空间结构研究

商业中心作为商业活动的载体,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早期的研究注重从商品供给的角度考察商业中心在城市中的位置、商业中心的等级体系和不同商业职能的空间布局规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种研究成果。

2.1,1地租理论。杜能提出位置级差地租理论最早解释了商业中心布局于城市中心的原因。1961年,格苇斯(Getis)揭示了总零售量随离开地价最高的城市中心地带的距离增加而减少的规律,证实了土地地租变动及其与商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的规律。20世纪60年代,加纳研究了商业中心的内部结构,在投标地租曲线上建立了不同商业中心的简明空间。1970年,司格特(P.Scott)用***表表示出租金梯度与商店类型的关系,认为通过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城市内部经济活动的生态位,可以确定商业中心的区位。

2,1,2基于中心地理论的研究。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Chifstaller,1933)提出的中心地理论是现代商业空间理论的基础,为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德国经济学家廖士(Losch,1940)在其《区位经济学》中提出“经济地景模型”,创立了服从最大限度利润、以市场为中心的区位论和作为市场体系的经济景观,对城市市场经济区进行系统的研究,深化了中心地理论,构造了边界的无差别线模型。后来,墨苏(R.E.Murphy)和万斯(J.E.Vance)以建筑物高度及其商业职能为依据,界定了中央商业区的地域范围。

2,1.3空间分析学派。二战后,地理学界掀起了“数量***”,复杂的计量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成为可能,空间分析学派随之产生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贝利和加里森首次引入统计学中的回归方法,得出P=ABn。为中心地职能的设施数,P为中心地的人口数。参数A和B用回归的方法取得,当=I时的P值是门槛人口数。1965年,美国学者贝里(Berry)对芝加哥大都市区商业形态区位分布进行实证研究,提出“都市区商业问结构模型”。1981年,英国学者波特(Potter)引入多变量功能方程(multivariatefunctionalordination),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表,分析商业区功能性质、区位、易达性、形态、发展规模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密切关系一。

空间分析学派通过大量假设来简化问题,研究方法上由定性描述转为定量数据处理,借鉴统计学、数学分析及数量地理方法解释问题,促进了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方法科学化。但过分追求技术、逻辑理论系统完美和空间分析的抽象化,使他们的研究脱离了实际的城市商业空间结构。

2.2城市商业主体空间分析

2.2.1消费者行为空间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学者们逐渐认识到空间学派将人地关系物化、忽视人的作用不切合实际,发现消费者行为对商业空间结构有重要影响。相关研究也开始注重从消费者行为方式和社会经济属性的角度来理解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强调消费者行为差异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

贝里和盖瑞逊(1958年)第一次将消费者行为纳入理论架构,首次对消费者前往最近的商业中心购物的假设提出挑战。美国的学者赖斯顿(Rushton)最先从消费者行为观点去研究城市商业空间结构问题,提出行为一空间模型,认为任何一级的中心地的消费者行为均有多样性。1970年,道斯(Dows)提出商业设施认知结构的程序,从商业设施潜在顾客的角度出发来判断大量的有关属性、看法、倾向性、评估变量等因素的重要性;1972年,大卫(Davis)提出了“购物中心层次性系统发展模型”,将消费者行为及其社会经济属性纳入购物中心的层次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中;1982年,英国学者波特(Potter)完全从消费者的知觉和行为的角度来探讨零售区位的分布问题,提出信息场与利用场的区别。

2.2.2消费者空间结构研究——商圈分析。商圈是指特定商业中心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也称商势圈,侧重从商业需求的角度考察消费者空间分布状况。1929年,美国学者威廉·莱利(William J.Reilly)首先创立了商圈测定法则——莱利法则,即:两个商业供给地,对于中间一个消费地消费者的吸引力与两个供给地人口成正比,与两个供给地距离平方成反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探讨消费者空间分布法则的研究,派生出康帕斯法则、阿普波姆法则、加萨法则。

随着汽车普及,实际距离已不再有很强影响力,莱利法则及其派生法则在商业网点布置中常与现实不符。美国学者哈夫考虑了更多因素,构建如下的数学模型

式中:P,为居住在i地区的消费者选择商店聚集区购物的概率,S,为商店聚集区面积,,为从i地区到商店集聚区所需时间,为消费者从居住区到商店聚集区路程中购物障碍要素指标。

哈佛商学院(20世纪80年代)在实践中创立了饱和理论,通过计算零售商业市场饱和系数测定特定商圈内某类商品销售的饱和程度。一般来说,位于饱和程度低地区的商店,其成功的概率必然高于高度饱和地区。零售商业市场饱和系数(IRS)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IRS为某地区某类商品零售饱和系数,C为某地区购买某类商品的潜在顾客人数,RE为某地区每一顾客用于购买某类商品的费用支出,RF为某地区经营同类商品商店的营业面积总数。

上述各种模型对于有效选择商店地址,研究商店顾客来源与分布特征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应用简单明了、省时省力。但是,影响消费者空间分布的因素众多,除模型中已经考虑的人口、距离等因素外,还受商店本身的竞争实力、所处商业中心的繁华程度、交通流量、竞争商店的位置、所在地城市规划等因素影响。新设商店要做出正确决策,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还必须与商圈实地调查结合起来,进行定性分析。

3国内研究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逐渐兴起,主流是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杨吾扬教授把中心地理论引入商业空间结构研究中。以北京市为例,把城市商业网点分成3级序列:市级、区级、街区级,用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分析了北京商业服务业空间结构现状,用范力农定理求“铜心”,成功地对中心地理论进行了试验性研究。高松凡论述了北京城市场的历史发展变迁,从历史地理学视角,运用中心地理论分析了自元大都以来历代北京城市场空间结构特点、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

宁越敏教授实地调查了上海市城市中心区商业中心,首次建立了界定商业中心的一套指标。他选取了商业中心内商店数、商业中心的职能数等5个指标,对上海市61个商业中心进行了聚类分析,划分为3个级别5种类型,分析了影响上海市商业中心区位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吴郁文、谢彬等在研究广州市城区零售商业企业区位布局时应用了这种方法,增加大型综合商场、大饭店、宾馆职能单位数占商业中心职能单位总数的百分比这一指标,用6个指标对广州市30个商业中心类型及等级体系进行聚类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安成谋以兰州市为例,构建消费者购物模式:位于某一特定地区的一个商业中心,销售范围与消费者总开支成正比,与该商业中心规模成正比,与消费者花在购物途中的时间成反比,与这一中心与其他中心的竞争成反比。他划分兰州市3级商业中心区位格局,引入加权平均模型和希尔伯脱模式,分析兰州各市级商业中心的区位优势度,据此评价商业中心发展潜力。

陈忠暖等以商业行业为切入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技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昆明市商业地域结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今后调整方向_1。阎小培、许学强等以广州市为例分别对其商业中心的区位格局及发展趋势、中心商业区进行了分析。仵宗卿开始深入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内部,探讨其形成机制和发展演变历程。

4国内研究评析

4.1消费者行为定量研究相对薄弱

整体上,国内学者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研究,长期以来停留在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分析商业网点的规模等级与空间分布。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商品流通自上而下调拨,加上基础数据库缺失,导致关于消费者行为空间分析的大部分研究只是局限于定性描述层面上,定量分析较少,制约了国内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的深入。目前,我国商业的宏观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买方市场”的出现使得传统业态的商业企业经营步履维艰,而加入WTO后外国资本大量涌人中国,必将对零售业市场带来极大的冲击,必然要求研究视角与指导思想作相应调整。

4.2新方法新手段的应用较少

从发表的论文看:朱枫,宋小冬,马才学等人分析了商业地理定位的构成要素,论述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商业选址的技术路线。但总体上国内研究与新方法新手段的结合较少,GIS,GPS,RS等技术引入不足,缺乏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科学模拟。

在研究方法上以静态均衡分析为主。国外相关研究为了构筑模型的需要,简化商业布局影响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学者的研究视角。事实上,商业受众多因素交叉影响。随着商业的进一步复杂化,静态均衡分析将显得越来越不合理。我们必须注重从动态、综合的角度去看问题,更好地把握商业布局众多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了解商业空间结构规律。

4.3新型商业业态的影响提出了新课题

随着个性化、柔性化、多样化消费理念的渗透,厂商在迎合消费者喜好的驱动力之下,生产方式已由批量生产、内部资源整合、单独的市场竞争逐渐转向定制化生产、外部资源整合、供应链协同式竞争。这一系列的转变已促成流通企业质的转变。商业业态大致遵循着百货商店一杂货店一超市一巨型超市一便利店一专卖店一购物中心一仓储式商场一电子商业的轨迹演进,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商业的空间结构。

20世纪60年代,ShoppingMall随着轿车的普及率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70年代,Shopping Mall逐渐被引入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发达地区。近年来在上海、北京、深圳迅速崛起,迫切需求专业知识指导国内商业地产投资机构和商铺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选址经营决策,促进商业地产知识的普及。

近年新兴的虚拟商厦与电子商业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通过电子网络方式进行商品交换与行***作业全过程。因为它第一次实现了无店铺经营,造就了三维的空间市场(marketspace),企业可以突破地理位置的局限,摆脱空间距离的束缚,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易,真正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与零库存,因而虚拟商厦与电子商业对城市的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将是深远而复杂的。这被视为商业业态的又一次***。研究网络虚拟购物对传统的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发展过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将有重大意义。

4.4商业分布离心化研究有待加深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小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有条件逃离城市的拥挤、喧哗与繁杂。近年来,我国部分大城市已出现人口郊区化现象,一些工厂、商业企业也开始向郊区迁移发展,尤其是占地面积较大的批发商业。某些大城市郊区尤其是近郊区商业销售额总量、销售额增长速度均有超过市区同类指标的趋势;商业数量、从业人员、营业额等比重在郊区有增加趋势,在市区有减少趋势;同时市中心的商业区并没有衰落,这种情况有别于郊区化,我们称之为离心化。但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城市商业离心化的程度及趋向、与国外对比、发展中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商业空间篇10

关键词: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策略

中***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功能

1.1商业功能。商业建筑以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为最终目的,其入口空间首先承担商业功能,其空间形式也应充分体现商业建筑的特点。商业建筑内部商品琳琅满目,一些顾客为了节约时间,并不愿在众多商品中穿梭,因此入口空间就成为备受欢迎的场地,商家充分利用这部分空间,为顾客整理出不同类别商品,举行一些促销活动,从而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进而促进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1.2过渡功能。建筑的本质是为人提供舒适的活动空间,“人”成为空间设计的关键所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需求也随之提高,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作为商业空间和社会街道的过渡空间,为消费者进入商业建筑提供过渡与转换的心理需求,使得购物活动愉快进行。这种过渡空间可以通过入口广场、入口顶面处理、构架设计等手段起到过渡作用。

1.3交通功能。商业建筑是人流车流需求量很大的一类建筑类型,交通组织尤为重要。入口空间的合理设计,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还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1.4景观与文化功能。入口空间除满足基本功能之外,也承担着一定的景观与文化功能。比如雕塑、喷泉等艺术小品的设置,不仅可以增加商业氛围,还可以增添商业建筑的艺术品质,凸显其文化特质,同时也能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这一功能充分迎合现代人的消费趋向,在悠闲的逛街过程中愉快的消费。

2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构成形式

2.1入口广场。设置入口广场形成开放性入口空间,不仅解决了疏散问题,还为消费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商业氛围。这是大型商业建筑出入口空间的基本构成形式。

2.2檐廊。檐廊空间是一种由建筑外檐出挑加列柱所形成的半开敞式自由空间。形式上多采用玻璃、金属等现代材料组合而成,创造商业空间轻盈通透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亦内亦外,能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灵动性,在形体上具有强烈的招揽作用,符合商业建筑的功能特点。

2.3自由围合。可以用柱列、构件、各种悬挑等手法达到围合目的,使得内外空间自然衔接。

2.4底层架空。底层架空的形式一般用于经济繁华地区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可以产生通透、延续的空间,缓解大型商业建筑给城市街道带来的交通压力。这种形式往往设计一些绿化、水景或者其他开敞的活动场地,打造一片宜人场所,使人们在喧嚣之中享受一丝宁静。

3现代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

3.1与城市环境缺乏融合

商业建筑往往处于市中心,人车流量大,交通拥挤,在设计中若对周边环境把握不足,导致入口环境从整体规划上设计难以到位,造成如下种种尴尬现象,往往导致商业建筑入口的标识性被淡化,不利于商业活动的繁荣。

3.2与相应环境空间比例失调

入口空间比例失调是设计中的一大通病,有些商业建筑入口尺度设计过大,如入口雨篷三层通高,而入口空间却无相应的广场环境相呼应,造成在有限的视距范围内尺度过大,给人以空旷冰冷之感,亲和力不足。还有一些则是尺度过小,设计不能实现一个完整入口空间的围合,满足不了商业建筑的商业要求。

3.3人性化设计不足

因商业空间往往“寸土寸金”,因此,一些设计师出于经济效益考量,盲目加大营业面积,造成入口空间预留不足,缺乏购物人流与过路人流的缓冲地带,停车区车位供应不足、休息座椅、绿化等服务设施,舒适性、方便性大打折扣,如此的入口环境设计往往使顾客产生疲劳乏味之感。

4现代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策略

4.1从城市设计出发进行设计

商业建筑的商业性决定了其设计必须结合城市设计进行多层面考虑,对此,要格外注意如下几点:①引入城市设计理念,遵循城市大空间的美学规律,营造完美、协调的城市商业外部环境。如设计中,结合街道的自然特征及空间尺度设计入口体形对比及方位,将主要景观及建筑出口朝向干道等。②提供相应的公众设施及停车场地。各个商业建筑的串接形成了城市街道,因此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也就承担了部分城市街道的需求,总的来说,这些城市设施及需求基本包括漫步地带、休憩空间、指示标识、街区交往空间、地上车位、绿化配备等诸多要素,在进行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时,除满足商业建筑自身实际需要外,还要结合以上城市需求进行多层面考虑。

4.2重视视觉形象

①强调重点的突出。建筑入口是建筑形体中重要的组成要素,其他要素则是作为它的呼应及衬托,因此在设计中要强调主次,以增强视觉效果。②强调层次的丰富性。外部空间层次感丰富能让人清楚地预览建筑内部多个进深的商业空间及购物活动,吸引更多人群,因此,设计中可通过入口构架的层次组合、空间的组合或是视觉元素的反复强调以及虚实的变换等形式,丰富入口层次。③强调入口形象的特殊性。一些商业建筑为达到某些商业效果,往往以特殊形式设计入口空间,如冲突、粗犷、滑稽、梦幻、怪诞等,这在西方一些商业建筑中较为常见,可参考借鉴,但需注意的是,特殊并非天马行空,而是以建筑美为目的,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有限度地进行创作。④强调动静的结合。动静结合能使人在视觉上造成一定的紧张感,吸引人的眼球,因此在设计中可相应配置一些动态景观.

4.3以人为本进行外部环境设计

以人为本,即是以消费者的感受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重点如下:①打造各类亚空间,满足多种功能需求。商业建筑的入口空间往往也是人们聚集休闲之处,因此可合理设计各类与商业活动有关的亚空间,增强入口空间的舒适性及商业效率,如一些消费者等候场所、室外活动场所、穿越及停留区、饮食小坐场所、商业宣传观演场地等。②构造柔性的开放空间。空间开放程度越高与城市的交流越强,越有商业竞争力,因此,设计中可通过空间处理,围合出多样的室外空间,设计一系列有高差的步行小广场,设置喷泉花坛等,形成人性化的街道渗透空间。又或者通过一些绿化景观(如灌木、树木)界定建筑与城市的边界,使入口环境远离城市的喧哗,并在两者的相交地带采用小品、铺地、台阶等环境设计加以柔化,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空间与商业空间的自然过渡,增强空间的趣味性及人情味。

4.4因地制宜地打造灵活多变的入口形式

从空间维度上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包含如下三大界面,一是平面,含平面布局及入口环境设计,二是入口围合界面,即建筑的立面,三是入口序列,即人在行进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先后感知顺序。以上三大要素决定了入口空间给人的感受好坏与否。其中,立面形式是人们在出入过程中所能感受到的,是商业建筑的名片,对吸引人们购物或驻足休憩意义重大,设计中须认真对待。在入口形式设计上,首先要满足单体建筑的功能、性质、整体形象等要求,然后再结合这些条件决定入口的构思主题,如是要突出高贵雄伟、古典美学,还是要强调梦幻缥缈、虚幻迷离,抑或是体现高技特征、简洁明快,等等。

5结束语

恰当的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休闲购物场所,而且增加了商业建筑自身的魅力。能够充分体现建筑的商业性格,使得商业建筑服从于城市的总体结构,形态和功能,并充分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尊重。作为建筑设计师,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应重点反复推敲,尽量创造迎合大众需求同时又体现商业建筑性格特征的入口。

参考文献:

商业空间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商业空间10篇

学习

车辆抵押贷款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车辆抵押贷款10篇,内容包括车辆抵押贷款真实经历怎么写,车辆抵押贷款最新文章和信息。抵押人名称: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________开户金融机构:______

学习

银行贷款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贷款10篇,内容包括银行贷款干货大全,银行贷款简介范本。1.认为***府角色定位和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是造成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重要原因。地方***府从发展地方经济、保持社会稳定出发,在规范性融资来源无法满足需要时,会倾向

学习

动产抵押登记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动产抵押登记10篇,内容包括动产抵押登记的效力,动产抵押登记在哪里办。本办法所称工商行***管理部门,包括履行工商行***管理职责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第三条动产抵押登记的设立、变更和注销,可以由抵押合同一方作为代表到登记

学习

乡镇工作报告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乡镇工作报告模板,内容包括乡镇工作汇报十篇,乡镇工作汇报大标题。(一)加强联系指导,推进乡镇人大工作1、把指导乡镇人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对乡镇人大进行工作指导,法律上有依据,现实上有需要,基层上有要求。县人大***会把

学习

幼儿园转正总结

阅读(9)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转正总结,内容包括幼儿园转正工作总结简短,幼儿园转正总结。其实在最开始进行工作的时候我还没想到幼儿教师竟然还对才艺表演有着需求,尤其是看着我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在讲台上唱歌跳舞的样子,这令我既感到有些佩服又有些

学习

商业管理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商业管理10篇,内容包括商业管理100个经典,商业管理案例分析。国内保理是在国内赊销、托收贸易背景下,银行作为保理商从供货商处买入以商业发票、商品交易合同载明的对购货商的应收款,并负责信用销售控制、销售分账户管理和

学习

房屋抵押贷款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房屋抵押贷款10篇,内容包括房屋抵押贷款利息范本,最新房屋贷款抵押合同7篇。指的是借款人以自己或第三人的房产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买车、买房等综合性消费,借款人再分期或一次性向银行还本付息的一种信贷方式。2、贷

学习

动产抵押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动产抵押10篇,内容包括动产抵押借款合同通用10篇,动产浮动抵押。关键词:动产抵押制度历史沿革有关规定缺陷完善措施动产抵押作为一种新型的担保物权制度,其最大的价值莫过于迎合了工商企业的需要利用机器设备等动产的使用价值

学习

次级抵押贷款10篇

阅读(9)

本文为您介绍次级抵押贷款10篇,内容包括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第二类是“Alt-A”贷款市场(Near-PrimeMarket),这个市场既包括信用分数在620到660之间的主流阶层,也包括少部分分数高于660的高信用度客户。第三类

学习

贷款诈骗罪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贷款诈骗罪10篇,内容包括贷款诈骗罪代表案例,贷款诈骗罪的真实案例判决。勿庸置疑,贷款诈骗罪隶属于诈骗罪,是随着现代经济进一步发展而从诈骗罪中分化出的一种新型经济欺诈罪(注:参见王作富主编:《经济活动中罪与非罪的界

学习

保管员工作计划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保管员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仓库保管员工作计划6篇,保管员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3.产品入库会把好验收关,对产品的数量、质量、包装进行验收,如发现本次入库产品不符,仓库人员会迅速反映给总部,采取相应措施。4.产品出库会把好复核

学习

抵押权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抵押权10篇,内容包括抵押权通俗案例,抵押权知识归纳。

学习

经理自我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经理自我总结,内容包括经理年度总结合集7篇,经理岗位心得总结范文10篇。作为大堂经理,我们不仅仅是要熟悉本行的业务和产品,更应该走出去,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我们的客户中就有很多类似的情况,记得今年元月份的一天,整个营

学习

交通系统履职报告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系统履职报告,内容包括交警履职情况汇报,交通局领导履职尽责报告。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事业也是日新月异,成绩辉煌。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作为管理工具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经过多年的发展,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的方法有

学习

城市商业空间简史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商业空间简史,内容包括商业简史经典语录,商业简史深度解析。通过对历史的解读,来了解城市商业空间形态的演变,对当今建筑师创作商业项目上起到一个正本清源的作用。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商业对城市的巨大贡献。关键词:城市;里

学习

关于商业空间的设计

阅读(13)

【摘要】随着现代商业经济日益发展,商业消费已成为都市居民的基本消费行为,而优秀的商业空间设计是商业营销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在商业空间中处理好设计,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以便带给人们富有文化品位和优雅内涵的商业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