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是在2001年课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对照新旧课标,我发现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作了重大调整:
一、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性质:新版课标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001年的英语课标是为了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制定的。这是由当时的学情决定的,学情决定了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任务。2011年的修订版并未突出强调这一点,由此可以看出10年的英语课程改革已经有了一点成效,老师们已经逐步改变了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稳定地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展。并且修订版首次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们必须重视英语教学中语言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单词、语句、能够进行简单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很多老师都注意到这点,所以在课堂上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确实让学生“玩”了起来,但忽视了学科本身的重要性,最后总结的时候才发现学生脑子里并没有留下知识的痕迹。这种形式在我们的公开课上表现尤为突出,课堂气氛华丽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的很好,然而关于文章中的重点单词,老师只是在黑板上写一下,带着读一遍就不管了,缺少知识本身的建构,这样的英语课我们应该称之为“活动课”。虽然目前许多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口头语言交流,但通过书面作业才发现,在小作文中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学生单词量贫乏,有的学生不知道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能利用书面语言进行交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英语教学中语言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我们要培养的是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新版课标还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英语课程去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
二、新版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更科学更完善
(一)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三)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特点。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而且需要逐渐积累。《义务教育英语课标》和与之相衔接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旨在体现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和各学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
(四)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如我们教学taste, feel, sound,look,smell等感官动词的时候,可以准备三杯不同味道的水(酸、甜、咸),请三名学生品尝,并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告诉大家品尝到的水是什么味道。学生可以随意猜测,在猜的过程中用taste与多过形容词进行搭配,对系动词之一的taste进行感知。品尝过后,学生已经基本了解taste的使用方法,后接形容词。
(五)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除了教材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他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在丰富课程资源的同时,我们要清楚课程资源本身不是课程,更不是教学内容,无论多么好的课程资源终究要回归课程,为课程服务,为教学服务。
三、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
新版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四、教学内容的调整 :
(一)明确音标教学的基础地位
新版课标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二)语法教学内容有所调整
新版《课程标准》在语法项目表中对五级的要求也做了调整。调整后的语法项目难度降低了,要求更清晰了。如被动语态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含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中只要求掌握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的用法,而定语从句则只要求“能辨认出带有由that, which, who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所以认真阅读新课标,对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和难度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对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修订版的课标更具体,操作性和实践性更强,指导性建议更多,教师的主动权,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了更大的体现,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更为突出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解读初中英语新旧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