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10篇

产业结构升级篇1

论文关键词: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因素

1.山东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现状

受国际金融危机恶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需减弱以及近一两年来加工贸易***策调整等因素影晌,我省加工贸易发展速度明显减缓,2009年1-8月,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369.6亿美元,下降13.6%其中,出口240.2亿美元,下降11.4%;进口129.4亿美元,下降17.3%所以在这种严峻的形势,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山东省的加工贸易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贸易结构也在逐步的优化,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的出口和产品附加值都在不断增加,用加工贸易的增值率来表示产品的附加值n,即加工贸易产业链的延伸。随着山东半岛制造业集群的建立与发展,加工贸易产业关联度也不断增强。用山东加工贸易对GDP的贡献率来表示加工贸易产业关联度以及加工贸易技术溢出效应,从2005年到2007年山东加工贸易对GDP的贡献率由21%上升到29%。

但是目前山东加工贸易还只是处在量的发展阶段,结构升级的速度并不快,且具有很大的波动性,由***1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并且由***2看出,山东与江苏等先进省市相比,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步伐明显趋于缓慢。

2山东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

2.1计量模型的建立

为了检验以上这些因素对山东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影响,建立如下回归计量模型:

y=a+(3c1+3,x2+32x3+(33x4+(34x5+)ic6

其中,Y表示山东的加工贸易结构,为被解释变量,x1代表外直接投资,x2代表劳动力资源享赋,x3代表的是技术进步水平,x4代表的是对外开放度,x5代表的是产业结构水平,x6代表的是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是随机扰动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他未考虑的因素对加工贸易结构的影响。

2.2变量及数据说明

(1)加工贸易结构,由于加工贸易结构的数据难以找到,而大部分的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为制成品,此处我们以历年山东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来代替衡量。

(2)产业结构,这里以历年山东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表示。

(3)外商直接投资,用历年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山东GDP的比重表示。

(4)国内的技术水平。选取的技术水平指标是根据“索洛余值法”计算而得,并取1979年数据为初始数据。

(5)贸易开放度。关于贸易开放度的衡量有多种指标,一般采用贸易依存度指标,即一国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于中国论文***(6)劳动投入常用劳动力人数替代。出于数据可获得性考虑,本文假定劳动力总量等于就业人员数。劳动力的文化水平用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数的比例来表示。

2.3计量结果分析

估计方法则采取最小二乘法,用Eviews3.0做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RZ=0.9918,回归的结果是比较显著的,劳动真赋和对外直接投资对山东加工贸易的结构升级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对加工贸易结构升级有着负的影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l)山东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加工贸易的影响有限,加工贸易在一定时期内有着明显的“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飞地”特征,所以技术水平的提高的作用并没有显现在加工贸易结构升级身上,技术水平提高给山东加工贸易带来的利小于弊,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不仅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培训专业人才,所花费的成本大于由技术水平提高带来的高效率而增加的利润。

(2)产业结构与现实的贸易结构存在错位的现象。在加工贸易中占优势的产业,出口产品结构是以轻纺工业为主,而国内的生产结构却是以重化工业为主,这种明显的错位现象将会随着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加而逐渐消减。

3促进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对策

3.1努力提高国内技术水平,促进核心技术的开发应用

一方面,需要国家积极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改造传统加工贸易产业,提高传统加工贸易产业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未来国际产业的发展方向,制定专门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弓}导外资投向国际化生产链条中附加值大、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或加工工序环节,提升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层次。

3.2充分发挥要素票赋优势,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

我们知道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资源优势,也是山东加工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正因为如此,山东加工贸易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无法实现突破,只是进行者简单的组合加工。所以我们在充分利用劳动力这一资源优势的同时要实现其动态转变。动态比较来自于资本积累的加速、技术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它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加工贸易商品的结构升级和增值比率的提高。

产业结构升级篇2

关键词: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影响因素 优化路径

中***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182-03

按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价换算,石家庄2008年人均GDP为4217.9美元,大于4000美元。在产值比重上,“标准结构”呈“三、二、一”序列。石家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分别低于标准结构7.69%、11.6%,表明第一、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第三产业。而第二产业比重明显高于标准结构。可见,石家庄存在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一、石家庄三大产业的内部结构分析{1}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石家庄第一产业内部结构逐渐由种植业占绝对主体地位,转变为:种植业、畜牧业两架马车并进,各占半壁江山;农、林、牧、渔服务业发展潜力大。种植业调整的核心不再是“压粮上菜、扩经作”等简单的面积增减,而是向着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和农业经营方式,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石家庄主要畜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养殖效益逐年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养殖迅猛发展,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必须严把质检关,保证产品质量。农业科研成果为一线生产提供服务的机制尚不完备,农业信息平台的构建有待完善。

2.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第二产业是石家庄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是第二产业的主导。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医药、纺织、化工、机械、电子、食品、轻工、建材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十五”以来,轻、重工业比例差距继续拉大,石家庄重工业特点更加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在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一直处于20%以下。兴旺成长部门、成熟部门和衰退部门并存。兴旺部门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生物医药业、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传统优势部门如化工、棉纺织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布局聚集联动,推动市区过剩产能转移向县域扩散,建立县域特色工业。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2008年石家庄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104.13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8.90%。“十五”期间服务业年均增长率为11.2%。其中,生产业与消费业分别占46%和54%,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分别占55.2%和44.8%。石家庄第三产业内部形成了行业门类比较齐全,传统服务业为主(如交通运输业、商贸流通业),新兴和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产业体系。同时,石家庄市服务业仍存在发展滞后、主导产业不强、新兴行业规模不大、结构不优、公共服务缺位等问题。{2}

二、石家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

1.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解。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互适应,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与配置的效率,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3}从内容上看,它一般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方面。

2.石家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1)供给因素。供给因素是作为系统的产业结构的要素输入,对于石家庄,它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供给、技术的供给等。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石家庄的传统产业大都属于要素密集型产业,长期依靠粗放扩张方式追求产值增加和资本积累,为此付出环境成本代价。面对自然资源的短缺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必然要求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提高资源利用率,构建内涵式集约化发展模式。石家庄工业的崛起有赖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兴盛,脑力劳动者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石家庄作为省会吸引了大量科技人才,2008年石家庄的人才密度指数达到11.7%,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储备了人力资源。(2)需求要素。产业结构好比是资源转换器,一方面从系统外部吸收各种生产要素,另一方面根据消费市场的要求,向系统外部输出各种产品。

从生活需求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重点逐步由保障生存的低层次基本需求转换到个性发展的高层次需求,需求重点的转变,促进资源由农业等基本生存资料生产领域,向加工度较高的工业生产领域转移,并使服务业日益成为一种***的产业。人们的消费支出结构顺应上述亦发生规律性变化,逐步由以衣、食为主,转向以住、行、用、娱为主,并不断增加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支出,从而刺激生产资料产业的总体发展,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总量和结构变动,最终推动产业结构做出调整。{4}2008年,石家庄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人们消费结构趋于多元化、高层次化。产业部门的组织以需求为风向标:城郊农业产业化经营;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如电子制造业;服务业也有长足发展,如旅游业、信息咨询业。

从生产需求看,生产需求包括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二者的比例关系以及二者内部各自的比例关系,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变动的形态,其中最终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直接推动着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4}石家庄经济发展水平步入工业化中后期过渡阶段,主导产业不断向附加值高的产业链两端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基础产业和配套产业依照与主导产业的产业联系进行调整。

(3)环境因素。产业结构作为一个系统,除了正常地与系统环境进行要素输入和产品输出的交流以外,还会受到环境在其他方面的干扰和影响,它既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治、经济、法律等,还包括体制和人的思想、观念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动往往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影响石家庄产业结构变动的环境因素包括: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环境、石家庄经济发展理念。

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京津冀都市圈要打造成为中国经济第三极。“2+11”形成经济区,需要整合京、津和河北十一市的力量,一体化过程涉及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通、统一市场和协作机制的建立等。京津冀内部经济纽带的基础是区域内的分工合作,包括不同产业间、同一产业不同生产环节间的分工、协作。利用京津冀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城市应该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错位发展。石家庄作为京津冀都市圈中的省会城市,应当承担起京津冀“第三极”的作用,并引领河北省整体崛起。石家庄市将按照“河北省会、京津冀第三极”和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基地之一的定位,产业体系中突出现代服务业定位,将其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并有选择地承接京津服务业的转移,推进业态升级,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石家庄市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5}

“十一五”期间,石家庄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秉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工业化发展动力在于产业结构调整,立足石家庄实际情况,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是协调的、创新的。

三、石家庄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

石家庄产业结构的优化应放在石家庄三大产业中应培植的主导产业上。毕竟,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的灵魂,引导着一个地区产业体系发展的方向,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建设的成败。主导产业的发展状况成为经济形势的晴雨表。

石家庄选择主导产业,除了遵照主导产业的准则,还要兼顾石家庄特有的市情。从外在角度看,石家庄所在区域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京津冀都市圈要建成中国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集聚区,石家庄依据同京、津的产业梯度落差,立足本地比较优势,抓住发展机遇期。从内在角度看,石家庄现有产业结构面临素质性矛盾,2008年石家庄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城市进入“三、二、一”时代,要集约、集优、集聚地整合产业,尤其加大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使产业结构同经济水平相适应。石家庄应抓好生物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循环化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四个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纺织和电子信息两个优势产业。

1.生物医药产业。(1)发展方向:强化抗生素、维生素、软胶囊、中药颗粒剂、基因工程药物、阿维菌素等产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吸引国际知名生物医药公司研发中心落户省会,将石家庄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制造基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2)发展重点:以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主要载体,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重要抓手,重点建设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研发孵化区、产业核心区、栾城生物产业园、赵县生物产业园、深泽生物产业园五个产业聚集区,谋划建设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着力推进石药集团工业园、华药工业园、神威药业现代中药产业园、河北以岭药业中药制剂园、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技术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2.装备制造业。(1)发展方向:推进以优势产品为龙头的企业联合,力争在交通运输装备、大型专用设备、通用机械、数控设备、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等方面取得新突破。(2)发展重点:围绕国家产业布局发展航空产业基地,围绕铁路建设发展轨道交通运输装备,围绕煤矿资源开发发展煤矿装备,围绕汽车产业调整振兴方向发展整车及配套产品,围绕重点工程建设及产业调整振兴方向发展其它关键装备。重点支持石煤机、强大泵业、南车集团、石飞公司等优势企业,着力建设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通用航空基地、矿山工程机械研发制造等一批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链项目。

3.循环化工产业。(1)发展方向:以推进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合一”循环经济为重点,发展工业园区,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增强化工产业竞争能力。(2)发展重点:继续发展以炼油综合改造及4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为龙头的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积极培育以医药中间体为核心的精细化工基地,扎实抓好石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企业技术改造、主城区重点监控企业搬迁、落后产能淘汰等工作,重点支持石炼化、金石化肥等优势企业。

4.现代服务业。(1)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石家庄的省会地位和东出西联、承南接北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加快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形成以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旅游会展、金融保险、区域性总部经济等五大产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2)发展重点:加强与国际著名物流企业合作,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物流企业群。大力发展电子***务、电子商务、信息化软件开发。充分发挥部级动漫产业基地的品牌效应,加快发展动漫、游戏产业,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发挥省会人才集聚优势,加快发展教育培训、法律咨询、财会审计、科技中介等智能型服务业。加快培育壮大金融市场主体,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引进更多中外金融机构进驻,构建河北金融中心。培育发展国际性、专业化、贸易型会展品牌,建设大型会展中心。深度开发西柏坡红色旅游资源,加快赵州桥、嶂石岩、苍岩山等景区整合升级,构建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的大旅游圈。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建设特色文化饮食街区,强化提升省会“现代商埠”形象。

5.纺织业。石家庄市纺织工业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以棉纺织、印染为主,兼有化工化纤、毛纺、针织、服装及纺织、机械器材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纺织工业体系,拥有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河北鸣鹿服装集团、石家庄旅游装饰集团、晋州纺织厂和赵州纺织集团等大型纺织企业,具有了成为主导产业的规模潜力和市***府全力支持的***策优势,并且由于该产业较高的产业关联和就业吸纳率,从而也应该作为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和培育。

6.电子信息业。近年来,在国家、省、市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策扶持下,石家庄市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相继被命名为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石家庄电子信息业一方面要促进产业集聚。以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为核心,高标准规划西部信息产业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依托中电科集团13所和54所的技术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通信系统、新型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卫星导航地面接收传输设备和应用芯片、节能及电力电子产品等产业,利用园区已形成的产业基础条件,发挥两所的创新实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同时,积极引进新的企业和项目进入基地,扩大基地规模,提升基地档次和水平。加快石家庄软件园和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加快产业链建设。依托优势产业,重点抓好半导体照明、节能与能源电子、通信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公共安全、液晶和平板显示等六大产业链建设。

四、石家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义

1.对石家庄市的意义。石家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实现产业体系的协调和创新。这里的“协调”不仅表示产业之间比重的合理,使生产要素配置达到最优状态,保证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还反映了产业结构作为一个自组织体系,区域内通过产业联动而有机组成整体,当应对体系外的变动因素时,能有效自我调节,对施加于体系的新变化,也能及时转化。至于“创新”也有双重含义。一方面,产业结构的技术结构合理,利用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利用技术进步挖掘潜导产业,并在主导产业中保证技术水平处于该领域的领先地位。这是针对技术这种生产要素在产业中的突出作用而言。另一方面,产业系统具备创新能力,表现在石家庄产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共赢。

石家庄的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粗放式片面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经济实力增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产业结构同石家庄经济发展阶段相符,向实现信息化工业化迈进。

2.对石家庄市周边腹地的意义。经济腹地是一个与经济中心或中心城市相对应的概念。石家庄的经济腹地,(下转第185页)(上接第183页)就是石家庄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大致在定州以南,邯郸以北,衡水以西。作为冀中南地区的极核中心,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实力,石家庄能更充分发挥对地区的扩散效应,建立以市场为主导,借助行***力推动,建立双向互动的良性发展系统,包括以产业为载体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关联,也包括交通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通共享。

3.对京津冀都市圈的意义。当前,京津冀都市圈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产业集聚、产业扩散、产业整合和产业链接的紧迫任务。{6}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而言,京津冀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合作十分有限,区域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产业价值链残缺。在京津冀三地合作中,尽管北京、天津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河北省各市由于受行***区划经济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仍然囿于行***区范围,区域合作意识不强,出现了河北省各城市在京津冀合作中产业功能缺位的现象。石家庄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出尝试,立足本地、取京津冀大背景来定位城市产业调整方案,有力推动京津冀的一体化进程。

注释:

{1}石***发〔2006〕42号.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府关于全市服务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

{2}揭毅.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3}刘桂菊.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3.30

{5}祝尔娟.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J].经济地理,2009,29(6):881—885

{6}张明倩,范燕.京津冀产业联动视角下河北省城市产业定位研究[J].河北学刊,2009,29(2):228—231

产业结构升级篇3

【关键词】出口结构;产业结构;协整分析

一、文献综述

1、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

吴进红(2005)、张丝思(2008)认为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陈虹(2009)认为在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单向关系,而是一种更加复杂的、网状的、立体的耦合关系。通过对两者之间耦合联动机理的推导,得出产业结构决定了比较优势结构,比较优势结构又决定了贸易结构。袁欣(2010)在“镜像”与“原像”的关系这一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分析出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实际上是其生产要素禀赋及其利用方式的综合反映,对外贸易结构只不过是产业结构在空间范围上的扩展。姬沈育(2001)提出对外贸易可以解决因结构调整而带来的“产品问题”,如产品的相对过剩和短缺。而且对外贸易可以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信息和方向,为新兴产业的建立提供市场条件。伍华佳、张莹颖(2008)从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进行研究,指出不管是狭义的服务贸易还是广义的服务贸易,都是通过资本要素积累效应、人力资本要素积累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这三方面带动产业结构升级。陈虹(2009)认为外贸结构通过提升要素禀赋的途径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中开放部门的增长,通过国际产业联系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

2、广东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对外开放以来,广东省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的进出口***策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对外贸易取得了重大的发展。进出口总额增长迅速,从1990年的2004.32亿元到2009年的41745.47亿元,增长了将近21倍。其中出口总额在20年间从1063.01亿元到24520.28亿元,涨幅达到220.7%,进口总额增长虽低于出口总额的增长,但涨幅也达到173%,由941.31亿元增长到了17225.19亿元,进出口差额除了在1993年味负数,出现贸易逆差之外,其他年份都以正数增长,贸易顺差增长最为迅速,2009贸易顺差年是1990年的 59倍。从我国开展进出口贸易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就非常高,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度很强,90年代到现在,我国对外依存度都高于100%,最高时达到了158.07%。如此高的外贸依存度使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外国市场需求,汇率,贸易国***策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贸易摩擦不断,不仅给对外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实证分析

1、研究对象和数据选取

本文通过研究出口商品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来了解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选取1987年—2009年广东省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值,三次产业占国民总产值的比例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广东统计年鉴》(1990—2010各期)。选取EXS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FRA第一产业比重=第一产业/GDP,SRA第二产业比重=第二产业/GDP,TRA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GDP。

2、平稳性检验

本文所先用的广东进出口商品结构和三次产业比重等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具有不平稳性,不能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因此要先进行平稳性检验。用ADF检验单根检验对以上4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产业结构变化和出口结构变化序列的稳定性检验结果(ADF)

变量 校验类型

(C,T,L) ADF统计量 显著水平 结论

lnEXS (C,T,1) -1.494605 -3.254671 不平稳

lnFRA (C,T,1) -2.422665 -3.644963 不平稳

lnSRA (C,T,1) -2.258059 -3.012363 不平稳

lnTRA (C,T,1) -2.228267 -3.644963 不平稳

D(lnIMS) (C,T,1) -4.910647 -3.644963 平稳

D(lnFRA) (C,0,1) -3.087251 -3.012363 平稳

D(lnSRA) (C,0,1) -2.332261 -1.958088 平稳

D(lnTRA) (C,0,1) -2.373737 -1.958088 平稳

检验结果有eviews5.0算出,C表示截距项,T表示趋势项,L表示滞后阶数。

由表1可以看出lnEXS、lnIMS、LnFRA、LnSRA、lnTRA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不能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对以上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进行平稳性检验,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小于ADF值,则拒绝零假设, 说明5个变量的一阶差分时间序列是平稳的。

3、协整检验

表2 lnEXS和LnFRA、LnSRA、lnTRA的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原假设 特征值 滞后阶 根迹统计值(Tr) 5%临界值

None * 0.958624 1 121.8122 54.07904

At most 1 * 0.747957 1 58.11105 35.19275

At most 2 * 0.562885 1 30.54791 20.26184

At most 3 * 0.503333 1 13.99672 9.164546

注:*指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在第一行假设中,根迹统计值Tr0大于5%显著水平下johansen分布下的临界值时,说明Tr0是显著的,而在5%显著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None即没有协整关系,说明它们之间中至少存在1个协整向量。在第二行假设中Tr1是显著的,并且5%显著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说明至少存在2个协整向量。表4中在第三行假设中Tr2是显著的,并且5%显著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说明至少存在3个协整向量。在第四行假设中Tr3是显著的,并且5%显著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说明至少存在4个协整向量。表明这4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得到出口结构和三次产业变量之间协整关系的表达式为:

lnEXS= -0.126454lnFRA +7.183268 lnSRA +11.43075lnTRA+18.14431

(0.46592) (1.07958) (1.86569)

该方程式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出口结构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其中第一产业与出口结构存在负相关的关系,第一产业比例每增加1%,出口结构将下降0.126454%。第二、第三产业与出口结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二产业比例每增加1%,出口结构将上升7.183268%,第三产业比例每增加1%,出口结构将上升11.43075%。

4、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见表3),在5%显著水平下在出口结构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例变化的原因,但出口结构不是第三产业比例变化的原因。而在10%显著水平下,出口结构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例变化的原因,并且第三产业比例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第二第三产业互为因果关系。说明出口结构的的变动带动了第一和第二产业比例的变动,从而带动了产业结构变(下转第74页)(上接第72页)动。虽然出口结构不能直接的影响第三产业比例,但第二产业比例变化与第三产业比例变化互为因果,出口结构可以通过影响第二产业比例来带动第三产业的变动,说明出口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存在因果关系。

表3 产业结构与出口结构变化序列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原假设 F统计量 P概率值 结论

lnFRA 不是 lnEXS的Granger原因

lnEXS不是 lnFRA的Granger原因 2.57860

4.39595 0.10698

0.03009 接受

拒绝

lnSRA不是 lnEXS的Granger原因

lnEXS 不是lnSRA的Granger原因 0.97855

5.39442 0.39726

0.01619 接受

拒绝

lnTRA 不是 lnEXS的Granger原因

lnEXS不是lnTRA的Granger原因 2.76633

2.11760 0.09293

0.15279 接受

接受

lnSRA不是 lnFRA的Granger原因

lnFRA 不是 lnSRA的Granger原因 0.13964

0.80847 0.87072

0.46293 接受

接受

lnTRA 不是 lnFRA的Granger原因

lnFRA不是lnTRA的Granger原因 1.85455

1.52858 0.18864

0.24688 接受

接受

lnTRA 不是 lnSRA的Granger原因

lnSRA不是 lnTRA的Granger原因 3.23613

3.45447 0.06604

0.05661 接受

接受

5、研究结论

广东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协整检验出口结构与第二产业比例和第三产业比例存在正向关系,第二产业比例和第三产业比例的增长,带动出结构的增长,即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比例大于初级产品出口的增长比例。而通过因果关系检验,出口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带动了第二产业比例的增长,从而带动第一产业比例的增长,促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结构高级化。

三、***策建议

(1)积极出口,扩大外需。在广东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时,除了对内部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外,还可以利用对外贸易的途径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对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品内需求不足时,可以通过开拓海外市场,将剩余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来缓解内需不足引起的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促进工业制成品出口,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出口结构的优化,可带动广东高新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产业链的升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在利用出口结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要加强国内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增加第二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再由出口结构带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姜茜,李荣林.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研究,2010(5).

[2]吴进红.对外贸易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J].国际贸易问题,2005(4).

[3]乐为,钟意.我国产业结构与出口结构的相关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4).

[4]冯正强,胡耀华.外贸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广场,2008(6).

[5]刘希宋,邱瑞.我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动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4).

[6]徐桂民,綦建红,鞠磊.劳动力外移、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 1984—2004 年中国数据的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7(7).

产业结构升级篇4

关键词:信息产业; 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的升级,其实质就是生产技术的变化而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革,即由于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消化和吸收引起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这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是以技术进步为前提的,但是在技术进步过程中,各产业部门技术进步步调不一致,某些产业部门首先突破,然后通过前向、后向和旁侧效应,推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技术扩散、渗透和诱发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因此,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应是那些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较高的技术含量的产业;有利于产业技术装备更新和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的产业;我国信息产业的崛起,打破了传统产业的行业生产格局,并且为其他行业和领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促进了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进程。

一、 信息产业的定义及特征

信息产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人们对于何为信息产业还未形成一致看法,美国学者波拉特将信息产业定义为“从事信息生活、传播、处理、储存、流通和服务的生产部门”。[1]所以可以把信息产业定义为以 现代 新兴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信息资源搜集和信息技术的 研究 ,开发、利用、生产、贮存、传递和营销信息商品,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产业集合体,是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信息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其主要特征有:

1. 信息产业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本质就是收集信息,生产和经营信息为职能的产业,其特点是以脑力劳动为重点的大量知识、技术的开发,它由许多新型的知识、技术、智力型 企业 组成。是处于尖端 科学 前沿的高技术产业,正是由于劳动对象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这种产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智力水平的要求较高。如果说其它技术是人的体力的延伸,则信息技术则是人智力的扩展,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专业的高水平的人员来进行,也需要专业人员之间的联合协作。信息产业是高创新性和高渗透性相结合的产业。

2. 信息产业是高创新性和高渗透性相结合的产业。当前世界经济的增长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国家70%—90%的经济增长是靠创新引发技术进步,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是源于大量的发明和创造,是建立在现代科技最新成果基础之上。因而具有高度的创新性。例如,20世纪发明的半导体、 电子 计算 机、卫星通信都是以高度创新性为前提的。同时,信息技术既是针对特定工序的专业技术,又是适合于各行业的通用技术,它融合于各个产业部门,因而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同时信息产业还催生了一些“边沿产业”,如信息产业带动了光学电子产业、医疗电子器械产业、航空电子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信息产业的研发费用较高,但是与其销售额相比,其所占的比重只有19.8%,所以信息产业是一种产出高、效益好的产业。

7. 信息产业的风险性高。前面论述的信息产业的高收益性是建立在高风险性基础之上的,其风险性表现在:第一,信息产业是高投入型产业,研究和开发信息产品需要巨额的资金,并且由于创造发明成功率的不确定性,巨额的投入有可能是血本无归,正是因为产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信息产业的高风险性。第二,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主要原因是:①市场范围比较小,信息产品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不得不制定较高的价格,这就无形中限制了产品的市场范围。②产品的专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销量。因为它们只适用于少数大企业或者***府机关,即使已经进入市场的产品也会因不符合特定需求而不被消费者所接受。

5. 信息产业是具有高带动性的产业。产业间都存有关联性度,信息产业也是如此,并且关联度很高,因此对其它产业有高度的带动性,比如,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信息产业内部带动了微电子、半导体、激光等产业的发展。在部门外部则带动一批新材料、新能源、机器制造的发展。因为信息技术的高带动性,信息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第一大产业,中等发达国家、新兴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6. 信息产业的时效性高。我们知道,国际上集成电路的开发速度空前;计算机的发明虽不到50年,但现今第六代产品的研制已形成热点,微机出现才20多年时间,不仅设计工艺几经***,而且新的机种也纷纷问世;特别是当前的数字技术***正促使电脑、电信、电视等方面的技术走向大规模融合,使信息产业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

二、 信息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 影响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每个国家 工业 化推进过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都伴随着科技进步及其 应用 。不同 时代 的主体性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程度和功效是不同的。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性技术是信息技术。它是一种具有较强渗透性、带动性,同时又具有较高共享性特征的高新技术形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将是巨大的、超常规的,是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的有力杠杆。

1.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新产业和产业部门的形成,从而开辟新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在科技进步的作用下, 社会 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原有的产业和产业部门分解,某些产品或原有生产过程的某一阶段随着生产技术的变革和社会需求的扩大而分离出来,形成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另一方面,新的产业部门不断涌现,这就使得产业结构的范围日益扩大,层次和环节不断增加, 内容 和分类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加之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边缘、交叉学科大量涌现,推动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一个庞大的而复杂的体系,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产业部门的形成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例如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发端,以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 网络 化为基础,开辟了新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催生了计算机业、软件业、核工业等高技术产业群和电子商务、网络 金融 等新兴服务业。

7. 信息技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力发生转移。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 经济 的发展,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不断减少,而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会进一步向第三产业转移。但是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 社会 技术进步的结果。信息技术又是技术进步的核心。所以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在保持总产量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可以有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从事其它劳动。信息技术在 工业 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随着机器人的出现,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工业企业所需的劳动力会因信息技术的引入而不断减少。使劳动力从这些发生技术进步的部门中分离出来。这些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就会向其它新兴的产业和服务业转移,这就逐渐使产业重心转向第二、第三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5. 信息技术改变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从人类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随着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兴的产业部门,往往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高的增长速度。而那些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又没有重大突破性进展的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信息产业作为一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它产出高、效率好、资源消耗少、污染少,它的发展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这些后发的优势使信息产业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其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也明显上升。但是有一些产业因为其发展是以资源的巨大浪费为前提,以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并用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成本很高,产品缺乏竞争能力。这些产业往往会因替代产业的出现或者由于***府***策的改变而走向衰落,成为夕阳产业,产出占GDP的比重急剧下降,所以信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各产业的比重发生变化,效率好、资源消耗少、对社会贡献大的产业所占的比重高,效率低、资源消费严重的产业则由于替代产业的出现而退出。这正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体现。

三、 利用信息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的***策建议

1.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信息产业具有带动性和关联性的特点,它的发展直接带动和促进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所以必须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强大“引擎”,为了加速信息产业的发展,首先,***府应加以***策扶持,为生产信息产品的企业提供一些优惠***策。如资金扶持、提供优惠贷款、税收优惠,让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 研究 和开发新产品,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其次,加大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科研投入,提高R&D 经费的利用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除了加大国家财***投入和增加银行信贷尤其是大幅度增加银行信贷和技术改造的贴息贷款外,还可开辟其他渠道,包括从企业销售收入中按适当比例提取技术开发资金,从证券市场上筹措资金,以及设立必要的研究和开发专项基金、中小企业开发基金,以促进中小信息技术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最后,引进和借鉴外国先进的技术设备。由于外国的信息产业起步较早,发展时间长,技术先进。所以引进外国先进设备有利于我国信息产品的升级换代,并且在引进外国设备的同时要注重对产品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为先进、 科技 含量更高的信息产品。这有利于提高我国信息产品的技术水平。并且对于提高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加强信息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整合,在服务其它产业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自己。国家应从战略角度出发,理清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思路,制定相关促进***策。如实施大企业优先发展战略、自有品牌战略、重点突破与系统创新战略等,而不是局部地考虑一个产业的发展问题。除了信息产业的内部整合外,还必须理顺其与其它产业间的竞争和互动关系,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的积累和成长,更重要的是通过为传统产业服务,改造传统产业而获得越来越高层次,越来越大范围的市场需求,从而使信息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我国传统产业为信息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然而由于缺乏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熟悉复合型技术的人才,传统产业新购进的许多信息设备和信息软件并未起到或只是部分起到作用。信息产业要通过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技术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尽快形成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国际品牌和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从而带动传统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7]

3. 运用高新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三次产业中的科技含量。我国是个农业大国,2000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50.1%,而其总产值仅占全部GDP的17.5%。这说明我国 农村 的生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这对于我们工业化的进程是不利的,也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为此必须加大信息产业在农业中的广泛运用,通过信息化,使我国农业由原来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利用电脑和互联网来实现农产品的经营和营销。对于第二产业,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虽然长期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是我们必需清楚地看到,我们的传统工业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所以这种高产出是以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扩展性,把信息技术尽可能应用于原有设备的更新换代和产品的创造中来,设备的改造、技术的进步对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最后,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发展服务业,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 现代 物流管理,优化供应链,降低流通成本,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

参考 文献 : [2]黄亚均.知识经济论[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产业结构升级篇5

论文关键词:产品内分工,产品内贸易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和细化。在这种更加细化分化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被拆分成若干个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织生产装配,充分利用各国的要素禀赋优势,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种分散化的生产方式带来一种新的贸易形式应运而生,这就是产品内贸易。它将是国际生产方式和贸易方式的一场新的变革,并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升级产生有力作用。本文拟就发展产品内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一、产品内贸易的产生与内涵

产品内分工是指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区段、不同零部件在空间上分布到不同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特定环节进行生产的现象。产品内贸易则是指由产品内分工所引起的中间投入品贸易。

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的产物,它是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生产环节)之间的国际分工,实际上就是生产布局的区位选择,可以在跨国公司内部实现,也可以通过市场在不同国家间的非关联企业完成。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通常用来解释产业间分工的现象产品内贸易产业结构升级,该理论对产品内分工依然适用。如果说传统国际分工的边界是产业的话,那么产品内分工的边界则在于价值链。产品的价值链按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分为劳动密集环节、资本密集环节和技术密集环节三种,各国依据自身的要素禀赋在不同环节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并相应占据产品价值链上其具有比较优势的环节。产品内分工既可以通过横向扩展方式来实现,如发达国家之间的中间产品贸易,也可以通过纵向延伸方式来完成,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中间产品贸易。

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产品内贸易应运而生。产品内贸易,也称为生产共享、外包、加工贸易等,是继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之后的又一新的贸易形式。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在产品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扮演重要的角色核心期刊目录。东欧、拉美以及东亚的发展中新兴经济体无不是利用这一新贸易形式取得了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也开始推进这一贸易形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研究产品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对于中国发展经济而言具有重要的***策意义。

产品内贸易分工所研究的生产形式必须满足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产品的生产必须经过一个或者多个工序;二是产品生产跨越国界,两个或者多个国家为产品价值形成提供生产服务;三是至少一个国家在工序生产中运用了国外进口投入品,并且一部分生产出的最终产品或者中间产品需出口到别国。因此,产品内贸易模式研究的经济现象实质是生产工序跨国式的空间分离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应,即生产链的全球铺展对要素流动及其价格、生产和贸易模式以及各国及世界整体福利的影响。

产品内贸易与传统的贸易模式相比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新生的产品内贸易模式利用的是一种内生比较优势,即生产区段的比较优势。一国可能在整个产品的生产中没有比较优势,但是在产品生产的某一环节中却占据优势。产品内贸易使要素流动壁垒降低,一国企业不再独自享用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而外国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也可以对其加以利用,同时,本国企业也可以利用和整合全球资源。

二、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平均年增长率在l5%以上,已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目前的百倍以上产品内贸易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大国之一。

我国参与国际产品内贸易的主要形式为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企业通过进口中间产品,进行组装、加工,将生产出来的产品用于出口,这些产品既可以是最终产品(消费品和资本品),也可以是用于下一环节的中间投入品。但因为我国目前处于生产价值链条的低端,主要通过进口中间投入品并加工装配成最终产品(主要是消费品),然后出口最终产品,因此生产产品中最终产品占绝对比重,而我国在产品链环节的附加值较低。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我国的加工贸易突飞猛进,开始注重培养加工贸易前后相关产业的零部件配套能力,延长国内价值链,形成产业集群。

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参与国际产品内贸易分工的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就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特点而言,其表现之一,是产品内贸易指数的显著提高,以及中间产品贸易讯速发展。同时,产品内贸易也产生了诸多积极的经济效应,具体表现为:贸易余额的增加;加工贸易增值率的提升以及贸易结构的优化。表现之二,在出口商品结构上,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已得到较大改善。中国出口产品中,传统产品增长缓慢,纺织服装出口在出口中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相比之下,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相当活跃,已成为目前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越是高新技术产品,产品内贸易的比例越高。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产品内贸易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占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增强。可见,中国的产业结构也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出口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出口。

三、产品内贸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有效增长的重要形式。一个经济体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存在着不同的产业结构与之对应,或者说,一定的发展阶段有一定的经济结构特征,否则意味着产业结构存在偏差。大量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变迁尤其是结构升级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贡献。这充分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也就是资本由低效率区向高效率区转移的能力对经济的增长有积极作用。。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换过程,它不仅包括产业产出总量的增长,而且包括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高度化。值得重视的是,产品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产品内贸易下的中国产业结构特点

1.随着中国加入国际分工的不断加深,中国产品内贸易部门的自身结构逐步提升。

首先,产品内贸易部门产业分布结构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国家的产业越来越集中于高科技领域,特别是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新兴国家和地区转移核心期刊目录。而这些新兴国家要实现产业升级也要寻求转移的国家和地区,这就使得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的产业结构能够实现不断的演进。因此,我国产品内贸易部门的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国际产业传递的反映,产品内贸易的发展在我国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产品内贸易以来料加工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到了90年代,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壮大,产品内贸易开始出现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随后,这一趋势渐渐成为产品内贸易的主流。

其次,产品内贸易部门的价值增值在逐步上升。在生产全球化的背景下产品内贸易产业结构升级,由于产品内贸易在国际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和地区之间按照比较优势分居同一产品生产的不同环节,因此,出口产品的产业类别已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出口部门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在90 年代中期开始迅速增长,到90 年代后期一直维持在50%上下,这与90 年代前期30%左右的增值率形成鲜明对比,说明我国产品内贸易正在走出仅仅收取廉价加工费的阶段,我国产业在全球产品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在提升。

2.产品内贸易的发展促进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不断升级。

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体现出我国的产业结构也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出口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出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易以每年15%以上的比率增长,已经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在出口商品结构上,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已经得到较大改善。我国出口产品中,传统产品增长乏力,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相比之下,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相当活跃。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的增强。

(二)产品内贸易提升中国产业结构的途径

产品内贸易提升中国产业结构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产品内贸易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提供了资本积累。生产要素的积累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对于中国而言,劳动力要素比较丰富,因而,生产要素积累主要是指资本的积累。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扩大出口,将国内部分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交换国内短缺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品以及技术和管理等软要素。加工贸易是中国实现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贸易形式。

2.产品内贸易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积累了技术条件。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演化的重要力量,产品内贸易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积累了技术条件。产品内贸易是出口贸易的一种形态,由于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产品内贸易部门的技术进步往往快于非出口部门,而当产品内贸易部门技术进步加快时产品内贸易产业结构升级,就有可能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扩大贸易规模,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形成良性循环,为产品内贸易创造了更大的生产能力,而大规模的产品内贸易又为技术进步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三)加工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在我国,产品内贸易主要表现为加工贸易。近年来,中国的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它作为产品内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我国产业结构升升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贡献。首先,优化了出口结构,提高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而提高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提高了技术开发能力,促进了技术进步。随着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强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大型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在华设立研究开发机构,从事技术开发。这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研究开发水平,在IT等新兴产业中尤其明显。再次,加工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由于大量加工贸易企业是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由加工贸易企业带来的大量新产品投入国内市场,一方面培育了国内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国内企业开发与生产同类产品提供了示范。所以,加工贸易促进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核心期刊目录。

四、我国发展产品内贸易的对策

我国经济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与内在要求。大力发展产品内贸易,可以有力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为此,应采取如下相关对策。

首先,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产品内贸易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以加工贸易为切入点,积极的参加国际产品内分工,提高我国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传统分工格局下,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指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跃升,是指产品内部生产链条上的升级,同时也是价值链条上的攀升,而这种跃升在跨国公司的主导下比传统的产业升级更为迅速。从当前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来看,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环节。要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就必须把握并深化当前我国加工贸易蓬勃发展的趋势,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逐步融入其国际产业链条,从最初从事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加工环节,进而从事资本密集型的零部件、中间产品生产环节,最终从事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贴牌生产、自由品牌生产环节,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外商直接投资同时也会带来技术上的外溢。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讲,出于逐利及对国际竞争的考量,跨国公司会逐步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含量,并重视在东道国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这就为我国通过加工贸易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遇。

其次,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价值链上的跃迁。

在跨国公司主导的产品内分工的模式下,只有投资母国才能获得贸易的主导地位并占据产品价值链的上游。我国依据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在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和其他效应的影响下,我国的产业结构的确得到了提升。但是,投资母国同时以更快的速度来更新技术产品内贸易产业结构升级,所以,我国仍落后于投资母国,难以摆脱低端分工的地位。要想摆脱这种局面,必须秉着“走出去”战略。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资金、技术上处于劣势,但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生产技术,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大科研、教育投入、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将产品的非核心环节转移出去,专著于研发环节和核心生产环节,培养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形成技术积聚效应;通过将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分配到适合的国家,从而将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转化为产品的竞争优势,凝聚多国比较优势为产品优势,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通过上述技术积聚效应和产品竞争效应,整合全球资源,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加我国企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刘丙泉.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商业时代.2010,(9)

2.雷鹏.垂直专业视角下的产品内贸易与中中国产业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09,(2)

3.黄建康,詹正华.产品内国际分工条件下我国产业升级路径探讨[J].江南大学学报,2010,(4)

4.程婷.产品内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经济贸易前沿.2008,(96)

产业结构升级篇6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升级;就业

[中***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8-0045-03

***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产业升级过程中,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科技密集型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然会对劳动力调整,进而对就业产生影响。如何在产业结构升级中消除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统筹兼顾就业问题,缓解就业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压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特征及未来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向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转变,以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体系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总的来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三次产业间结构变化明显,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三次产业间的发展状况总体上遵循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不断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快速上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7年的11.7%,下降了16.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78年的47.9%和23.9%,提高到了2007年的49.2%和39.1%,分别提高了1.3和9.2个百分点。产业格局从原来的“二一三”类型转变为现在的“二三一”类型(见表1)。

未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我国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将进一步变化。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会继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将维持现有水平,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将大幅上升,服务业将有较大发展。产业格局也会转变为“三二一”类型。

2.第二产业内部,从轻工业阶段向重化工业阶段演进。改革开放后,我国摈弃了之前照搬苏联的重积累、轻消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了消费导向型的战略。随着居民对服装、食品等消费品需求的增加,带动了纺织、食品等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部门的发展,第二产业呈现轻型化特征。2000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第二产业内部呈现重化工型特征。重工业产值从2000年的51579亿元,迅速上升到2005年的173339亿元,年均增速27.4%,远远超过同期轻工业17.7%的年均增速。这一时期的重化工业加速发展,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引起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钢铁、水泥、建筑机械等重工业的巨大需求。二是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引发了对汽车、住房等产品的强劲需求,从而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和我国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将会有很大发展,人们对汽车、住房等高层次需求也会继续扩大。从各国工业化的历史经验看,到工业化基本完成期,重工业的比重一般都会上升到占工业总产出3/4的水平,也就是说,在未来20多年内,中国的重化工业比重还会继续上升,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特征仍将持续。

3.信息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的十六大提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就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信息化和工业化互动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在工业得到加快发展的同时,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近十年中,我国的信息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3倍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从1999年起,信息产业己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对GDP的直接贡献率超过10%。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在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22%,已成为外贸出口额最大的产业。“十五”期间,信息产业的年增长速度超过20%,2005年市场总规模比2000年翻一番,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7%以上。

未来,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会更加紧密,传统工业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改造下,整体技术水平会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将会得到更好的调整升级,并逐步向信息化为主发展。

4.产业发展模式以出口导向型为主。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最强劲的力量。据统计,我国对外贸易额从1978年的206.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7607亿元。2007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贸易顺差达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过去20多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已经达到7000多亿元,向我国转移了大量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产业。统计表明,从1980年到2001年,美国、日本、印度、德国的外贸依存度大体稳定在14%至20%之间。而中国从1978年的14.7%的外贸依存度一路蹿升,到2004年高达近80%。这一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

由于我国低成本的劳动力人力资源所形成的人口红利的存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产业国际转移的深入,将使中国在未来面临着外需的持续高增长和外资的更大规模流入,出口导向型的特征仍将维持。

二、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压力

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就业结构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量的增加以及新产业和新部门的出现,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出现的特征将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量资本吸收劳动力数量减少、不利于对低素质劳动吸收,给劳动力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这些消极影响比积极影响更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次产业结构失衡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虽然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迅速发展,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有了较大发展,但发展还不到位,仍然存在着三次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的现象,即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低。2007年,我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11.7%、49.2%和39.1%。而在发达国家GDP构成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5%,第二产业一般不超过30%,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却是最大的,一般为6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还不太合理,第二产业占的比重偏大,而第三产业占的比重偏小。三次产业比重的严重失衡导致了我国低水平的就业结构。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很好地向第三产业转移。

2.重化工业特征降低了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随着我国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重化工业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进而降低了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对劳动力的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重化工业中资本的有机构成较高,同量产出所吸纳的资本份额比轻工业多,而所吸纳的劳动力份额比轻工业少,重工业比重与工业就业人数呈负相关性。所以,虽然我国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不断上升,但由于以重化工业为主,使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变化却微乎其微,造成了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1998-2002年五年间,重工业比重从51%左右持续上升到61%左右,而工业就业人数却从1.9亿人左右持续下降到1.5亿人左右。

3.信息化的同步发展不利于低素质劳动力的就业。信息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另一个重要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被技术密集型企业所替代,大量劳动力从劳动密集型企业中释放出来。由于这部分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知识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不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不能被新兴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所吸收,造成了结构性失业,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2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74年,低于圭亚那、菲律宾等同等发展程度的国家,而高等教育比重更是明显低于这些国家,只有2.7%。

4.外向型经济带来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潜在风险。目前,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多以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企业为主,并吸收了大量就业。据商务部测算,2004年我国和外贸相关的从业人员已超过8000万人,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吸收就业人数约2400万。这种低水平、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的发展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一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等因素导致劳动力成本上涨,我国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将逐渐消失。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呈升值趋势。至2008年4月10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更是突破7元大关,下降为6.99。这就大大降低了对较低素质劳动力的吸收量。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从去年起,广东省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关闭转移,转向劳动力更为低廉的越南、泰国等地。二是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仅遇到了来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强大竞争,而且遇到了发达国家频繁的反倾销阻力。近几年来国外对我国的“两反两保”调查明显增多,我国成为了连续10年来国际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4年发生了中欧、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2005年以来,已有12个国家对中国发起了33起的反倾销调查,其中大案件不断增多,涉及的金额大约上升20%。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长期发展,从而对低素质劳动力的吸收带来了压力。

三、对策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问题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使就业形势变得日益严峻。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策措施,降低产业升级对就业的压力。

1.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要扭转产业结构失衡现状,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具有极大的经济增长空间和就业增长空间。第三产业亿元增加值所吸纳的就业人数为5608人,远大于第二产业的3771人(2003年)。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较好地缓解持续的就业压力。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和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就业潜力。因此,一方面要消除阻碍第三产业发展的体制障碍。目前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进一步扩大的最大障碍在于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要大力推行制度改革,拆除城乡壁垒,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促进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空间上主要以城市为依托,城市化的滞后将严重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转移到中、小城市中,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就提高了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2.扶持中小企业,扩大第二产业的就业容量。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据统计,以同样产值计算,中小型工业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工业企业的1.43倍。同样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小企业吸收的就业容量为大型国有企业的14倍。在发达国家,在中小企业就业的人数要占到总就业人数的65%-80%,而我国远远低于这个水平。为此,应当大力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一,转变观念,淡化所有制意识,从根本上赋予中小企业平等的地位。第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府可促成担保基金的建立,以消除因规模而产生的中小企业的偿债风险。第三,***府应采取措施,对中小企业给予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3.加强教育培训,增强低素质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同步发展,在带来了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因此,应当进一步重视教育的发展,为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就业结构优化提供内在支持,创造有利条件。一是要重视发展高等教育。要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同时,要提高教育的质量,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为高科技行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要扩大职业教育的范围。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高技术工人的数量。三是要加强对下岗职工的培训。要积极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的再就业培训,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技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四是要鼓励在职教育。***府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企业进行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的积极性。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国外贸企业的生产附加值偏低,核心能力低下,在国际市场上容易遭到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影响企业发展。因此,必须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和高效发展。一是要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还很不足。2001年我国大中企业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所以,要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和约束力,使企业具有面向市场进行技术开发,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品和新产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府要加大扶持。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5.

[2]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3]王梦奎.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4]潘世远,林毅夫.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对策[J].经济学家,2006,(1).

[5]陈大红.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J].当代经济,2007,(3).

[6]陈庆修.中国就业形势评估[J].科学决策,2003,(10).

[7]高德步,吕致文.新型工业化对我国未来就业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2).

产业结构升级篇7

一、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

“十五”以来,鄂尔多斯市确定了“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的工业发展思路,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逐步显现,煤炭、电力、化工、绒纺、建材等主导产业呈现出规模化、集团化、集群化、基地化发展态势,初步构筑起煤―电、煤―煤化工、天然气―天然气化工等几大循环产业链条。在工业化、城市化拉动下,我市一、二、三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由2000年的16:60:24调整为2005年的7.5:52.4:40.1,人均GDP达到4200美元,经济结构得到了明显优化。全市万元GDP能耗降低到2.19吨标准煤,远低于周边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相近的地区,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二、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当前,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产业结构层次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一)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第二产业的整体专业化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总体上处于原料输出型的“原”字号工业阶段,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顺序均呈现“二三一”型,第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十五”期间,鄂尔多斯市财***收入来自二产的贡献率为65.6%,来自三产的贡献率为30.5%。其中煤炭行业占到46%;2001~2005年,一、二、三产分别完成投资39亿元、510亿元、381亿元,三者比为4:55:41,工业投资仍然占投资主导地位,其中煤炭、电力行业的投资额高于其它行业。

第三产业近年有较大发展,但占GDP的比重依然较低,2000~2005年的五年间仅由24%上升到31%,年均增长仅为5.25%。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低层次服务业占有较大比重,2005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增加值占三产增加值的65.6%。尽管金融、保险、信息业和旅游业这些新兴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还不明显,特别是金融业与一、二产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根据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理论,人均GDP在2400美元至4800美元时,三次产业比重在15.139.445.5期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在31.436.032.6期间属于工业化中期,是高加工度阶段,包括以一般加工为重心和以技术密集加工工业为重心的两个时期。鄂尔多斯市第二产业所占的份额均超过标准,尚处于以一般加工为重心阶段,而且鄂尔多斯市GDP的构成高度依赖第二产业,从产业发展水平上看,仍然是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初级化、单一化、分散化、低度化问题仍然突出。此外,产品结构单一,以初级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高,技术型产品相对较少。如2005年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就地转化率仅为11.7%。

(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一是鄂尔多斯市与周边地区资源型城市工业内部结构基本相同,都是以原材料开采和加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且都以初级加工为主,产品重叠度较高。

近年来产业结构虽有所改善,但特色经济、比较优势和协作效益不明显;二是各旗区追求工业自成体系,导致鄂尔多斯市低层次、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工业产品结构相似,产业结构趋同,分工协作程度弱化,生产的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低。

(三)生态资源承载能力较弱,鄂尔多斯市新型工业化开始起步,技术和装备水平低、资源回收率低、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资源利用粗放的问题,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程度,尤其是水资源的短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

据统计,目前因资源开采已造成2000万平方米的采空区空顶面积,地表塌陷面积已达30平方公里。

(四)科技支撑能力相对较弱,鄂尔多斯市在以企业为主体、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研发机构、争取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科技、人才仍然缺乏,满足不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鄂尔多斯市每万人中只有专业技术人员303人,明显低于全国638人的比例;在全部专业技术人员中,教育、卫生、农牧林水、会计等专业技术人员占80%左右,高新材料、煤炭、电力、化工等紧缺专业技术人员仅占5%左右。科技、人才力量薄弱,相关科研机构缺乏,创新能力差,产业竞争力弱。

三、鄂尔多斯市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与发达地区相比,鄂尔多斯市的比较优势在于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是赖以发展的真正基础。目前,鄂尔多斯市发展比较好的企业均是以本地资源优势为依托,引资成功或发展壮大的。因此,预计在未来10~15年期间,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调整中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资源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的战略产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第二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力,没有第二产业的充分发展,就没有经济健康稳定快速的增长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大幅度提高;没有第二产业竞争力的迅速提升就不会有第三产业竞争力的突破。

四、鄂尔多斯市能源重化工产业转型要求

发展能源重化工产业将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环保成本高的问题。据统计,我国重工业单位产值能耗约为轻工业的4倍,如煤炭、化工、建材等产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比较多,如果不妥善处理,很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鄂尔多斯市工业结构调整将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处理好能源化工产品的“绝对过剩”与“相对过剩”;第二,解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进产业升级,所以,结构调整的重点仍然是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为重心;第三,产业结构升级与防止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解决和改善鄂尔多斯市在区域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形成优势明显的互补、分工和合作关系。

五、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措施

(一)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基地化

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集中力量打造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继续发挥资源优势,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延长产业链条,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继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调整优化结构,突出产业化、大型化、基地化,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层次较高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面向高端,将鄂尔多斯市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提高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力,实现产业协调快速发展和合理布局。

(二)延伸产业链

发挥鄂尔多斯市的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延伸产业链。在项目选择上,坚持大规模、高起点,发挥后发优势,走技术跨越的路子,新上的项目要有经济规模,其技术和技术装备水平要一步达到国际、国内的先进水平。在发展主体上,要坚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走大产业的路子,不断提升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在空间布局上,要走基地化、园区化的路子,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程度,降低产业发展成本。在产业形态上,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路子,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三)实现产品多元化、新型化,大力发展非煤产业

坚持以产业多元化为发展方向,多向延伸,扩张优势,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扩展经济增长空间。加快现有产业的新型化发展。巩固和增强“大煤炭、大煤电、大化工、大循环”的发展基础,加快煤电、建材、冶金、纺织产业的集群,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充分利用鄂尔多斯市重化工业发展潜力大、项目相对集中、配套发展前景广阔的新优势,把引进一批资源精深加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大力发展煤化工及其下游产品加工业,由采掘业向加工业、粗加工向深加工和精细加工发展,充分发挥煤化工前导和后续产业在解决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和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推动非煤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以亿利、伊泰药业、蒙西新型建材为基础,抓好生物制药、新型材料、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华泰汽车制造、康巴什新区百万台发动机项目为基础,发展壮大汽车制造产业。力争在采掘设备、备品备件及消耗品制造项目引进方面取得突破,发展机械制造业,创造多产业、多门类、多领域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从鄂尔多斯市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大服务总量,突出发展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使三大产业成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力量。着力构建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发展重点突出、总体实力增强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四)积极争取资金,加强项目管理

产业结构升级篇8

关键词:生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一、扩大生产业外包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影响

(一)有利于服务业市场竞争力提升

我国企业在承接国外生产业外包,如商业、计算机与信息、专有权与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金融等服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外包企业的资源、技术与管理等优势,在不降低服务水平条件下,提高我国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生产制造企业的全要素生产服务效率,提升服务业整体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如***1所示,2008-2015年,我国服务外包呈稳步发展态势,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由58.4亿美元增至1309.3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由46.9亿美元增至966.9亿美元。例如,2011-2015年期间,北京市的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均现价增加值提高12.6%。截至2016年初,该市生产业累计增加值约为1823亿美元,占全市GDP比重达52.9%,并创造了70%左右的国地税收入。其中金融、科技、信息三大服务行业对GDP的现价贡献率达62.1%,有效支撑了首都经济的稳定增长。与北京相似,“十二五”期间,上海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呈持续上涨态势,年均增幅为9.7%。至2015年末,上海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至67.8%,较2014年提高3%。总体而言,扩大生产业外包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提升服务业市场竞争力。

(二)有利于生产制造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生产业外包,有利于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2015年,威海市***根据本市生产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重点发展11大服务领域,包括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咨询服务、现代物流与金融服务等,推进服务产业集聚发展、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该举措推动了威海市服务业的大幅增长。截至2015年底,该市生产业的增加值达到92亿美元,在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达45%。再如,2016年,为招引世界500强企业与大型国企在东城区设立总部机构,东莞市大力优化企业规模与产业结构,并建立招商引资项目信息数据库,推动产业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与东莞市相似,同年,乌鲁木齐市也将服务支撑力作为工作重点,加快实施“6115”工程,积极培育新兴业态,重点推动生产性制造环节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预计到2020年,该市服务业增加值将超过300亿美元,在GDP中的占比达50%。可见,扩大生产业外包,有利于推动生产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三)有利于加快生产区功能性建设

生产业外包有利于加快生产区功能性建设,从而改善服务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如合并或裁撤相应生产部门,设立虚体与实体部门,包括财务、采购、制造与人力资源部门等,从而简化产品生产服务流程。以上海市生产业功能区为例,历经7年的发展,该区由最初的19家,发展至2016年的39家。其中2016年以来新增的生产业功能区有6家,包括认定类生产业功能区4家以及创建类生产业功能区2家。并且,生产业功能区发展规模与效益不断提升,单位面积营业收入与利润等各项指标大幅上涨,产业集聚效应充分显现。如上海爱企生产业功能区拟建21个单体,打造包括总部、商务配套、孵化基地、会议展示与服务体验中心等在内的功能分区,引进产业链重点企业100家左右。再如2014年10月建成运营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生产业功能区,建筑总面积达147万平米,已形成办公、展览与旅游等功能性平台,成为全球建筑水平最高、功能最全的综合功能区。可见,扩大生产业外包,既有利于推进生产功能区建设,又可以实现服务资源的无缝对接与充足供应。

(四)有利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创新

承接国外生产业外包,有利于刺激国内生产企业将本企业资源集中于技术研发。企业将新型技术运用于生产贸易中,通过增加中间投入品的技术密集度,开发与创新高新技术产品,从而扩充我国服务业的全球市场份额。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我国企业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中,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等的执行金额为316.8亿美元,同比增长8%,占比为49%。以医疗领域为例,生产业外包有利于医疗设备的革新,如传统MR、X光与CT设备正逐步向可穿戴医疗设备、放射***设备、移动和远程诊疗设备等方向推进,基因编辑与测序技术、生物电子医疗与细胞***技术等的研发也不断加大。据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10-2015年间,我国医疗器械的年均规模增长达20%以上。其中,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量达3000亿。另外,生产业外包还有利于资源整合,开发新型医疗器械加医疗服务领域,如***软件+数据处理中心,医疗器械+互联网,个性化产品+临床样本等共享医疗等。由此可以看出,生产业外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专业技术水平,推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创新。

二、我国承接生产业外包中面临的问题

(一)承接和开发大型服务业外包项目的能力不足

现阶段,我国生产外包业承接与开发大型服务外包项目能力薄弱。据南报网显示,2016年9月,我国承接的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虽然已达646.4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的服务外包接包国家,但大部分生产环节仍内置于工农企业内部,在产业链与价值链之中,承接与开发大型服务外包项目能力不足。据南方日报显示,截止2015年底,广东金融高新区的核心区域虽已引进服务外包企业200余家,通过募集与投资得到的总金额也超过500亿元,但由于生产业的外包类型较少、比重较低,如物流仓储、商务服务与研发设计等,致使承接与开发大型服务外包项目能力不足。当前,我国生产制造企业由生产环节延伸至后续服务的总体力度不足,其中承接和开发大型服务业外包项目能力最弱。据中国智能制造网显示,我国超过90%的标准规范仍集中于传统制造业领域,而对生产业外包的相关标准极少,且在许多重点制造业服务领域,如设备检测、合同能源监管、车载信息服务与物流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标准空白,严重制约了我国生产业外包项目承接能力的提升。

(二)缺乏规模化的生产业外包企业

当前,我国生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外包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缺少具有带动和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现阶段,发达国家生产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较发展中国家高出许多。2016年4月,An-dyNeely公司对全球1.3万余家制造业上市企业展开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美国、芬兰、马来西亚、荷兰与比利时等发达国家,制造与服务相融合企业在本国全部制造企业中的占比较高,分别为58%、51%、45%、40%和37%。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具备服务能力的制造企业数量极少,在制造企业总数中的占比仅为2.2%。据新华报业网显示,从2006年至2014年,我国软件服务业平均工资年均仅增长11%,外包行业人力成本已占营收比的60%~70%,并受人力成本飙涨与项目价格战的冲击,企业压力日趋加大,难以形成生产业外包的规模化企业。以山西省生产业为例,据山西省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该省生产业中的小微企业占总数的90%以上。截至2016年初,广东省具有超大规模的生产外包企业也不超过5家,全省生产外包收入占服务外包总收入不足40%。

(三)生产业外包的技术供不应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领域不断***或分离出新的知识含量更高的服务业,其中生产业外包的高新技术就呈现出比较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以中山美居产业园内为例,广东硕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向智能化转型,已成为中山众多制造企业的共同诉求,尽管已搭建智能制造平台提供相应技术支撑,然而,只依靠一种智能改造服务平台,无法满足20多万中山企业“千厂千面”的需求。以中山五金企业为例,几年前由于生产业外包缺乏技术支撑,外部市场难以购入企业所需的机器,因此企业技术改造只能依靠“自给自足”,凭借自己能力研发出符合生产要求的设备,并凭这些设备将20个人的生产线压缩到6个人操作。目前,中山生产业仍处于“小马拉大车”的境地,其生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科研与技术服务、检验检测与工业设计等高端生产业领域发展不足,无法满足当前服务业提升与产业链向纵深延伸对配套服务业的需求。

(四)我国生产业外包的服务化程度较低

现阶段,发达国家生产业外包的服务化程度较高,从制造业产出服务化角度分析,世界知名跨国制造企业已从产品制造商转变成“产品服务”提供商。以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该公司通过服务合同方式与用户绑定,以此提高企业服务收入。当前,该公司的服务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达60%之多,服务化外包已形成。再如美国的GE公司,据中国智能制造网显示,该公司2015年的服务收入创下了新高,在公司总产值中的占比超过67%。据麦肯锡研究结果显示,在美国制造业的工作人员中,从事服务类工作的人员数量为34%,其中生产投入在整个制造业产出中的占比为23%左右。与国外相比,我国生产业外包的服务化程度较低。近年来,我国生产制造业虽然不断发展,已涌现了许多包括陕鼓、海尔等在内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制造企业。但由于我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开展较晚,进程较慢,且***府部门对其缺乏有效扶持,财税优惠等***策支持力度不足,致使生产业外包的服务化程度仍然较低,未真正实现制造业服务化。

三、扩大生产业外包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一)创新生产业的外包运营模式

企业应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监管方式与商业发展模式,加速创新生产业外包的运营形式。一方面,应适当拓宽总体需求,强化生产外包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以生产、需要互动与价值增加值为主要导向,优化生产型外包运作模式。由生产设备与商品提供向服务外包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转变,适应市场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完善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益;同时应从单纯营销商品方式向出售“服务+商品”方式转换,拓展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商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要以创新设计为纽带,优化外包企业运营方式,推动企业立足于服务产业、融入生产,发展商品制造水平、制造效能、商品服务能力与客户价值等,大力发展服务型产业,打造新竞争优势。

(二)引导生产业外包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我国应加速发展商贸会展、现代化物流、检验检测、工业设计以及专业型服务等生产业外包,加快围绕国际航运、物流、贸易、国家创新与现代型金融服务体系等中心城市创建,指引服务型外包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并且应打造一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电子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的生产外包,鼓励龙头企业通过生产外包、订单生产等模式,带领中小微型企业发展配套商品,促进产业链延伸。另外,要大力优化生产产业结构,招引世界500强企业设立区域业总部机构,培育一批税收超亿元的总部楼宇,通过建立招商引资项目信息数据库,重点招引生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项目,推动生产的外包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三)以市场为主体,促进外包企业全面转型升级

***府应注重生产外包业发展等***策措施的相关协调衔接,力求充分形成***策合力,有效推动生产转型;应大力发展生产外包,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着力把握生产外包产业转型的导向性,为企业指出转型升级的前瞻方向;应积极鼓励企业聚集主要商品与业务,促进专业化与精细化水准,拓展资源整合与分工合作,优化商业模式与生产模式,不断培养竞争优势,创造主要竞争力。并且,应综合推动生产外包业务,进而整体提升外包企业,推动企业因地、因业,自主实践并创新发展生产业外包,营造良好生态、健全服务能力等基础工作,推进生产行业中坚力量的生产外包转型。

(四)营造服务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策环境

要强化产业***策引导,相关部门应按照国家要求,加速推动简***放权与放管相结合;提高企业,缩短中间各环节的审批事宜,踏入生产外包领域的便利化水准。应大力促进相关机构,积极完善税收、融资、财***、贷款与土地等一系列***策,强化引导服务业与信息技术业的不断融合,为扩大生产业外包规模,创造优良***策环境。此外,应开展示范宣传推广。生产业应增强经验总结和案例推广工作,汇总出版示范相关案例集。紧抓围绕生产企业任务与工程,努力拓展示范型企业、示范型项目与平台等构建工作,完善示范评价体系与遴选监管工作方法。比如,拓展“生产外包型制造万里行”活动,邀请各行业专家学者、给企业拓展***策宣传惯例、现场诊断评估与咨询服务,进而为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策环境。

(五)科学划分多元化的生产方式

产业结构升级篇9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driving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ition, this paper uses logic model to analyze the innovation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n puts forward four paths, whi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China's innovation driv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关键词: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路径

Key words: innovation driven;industrial structure;path

中***分类号:F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084-02

0 引言

当前,我国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产业结构存在突出问题,经济粗放增长的格局也未根本改变,要打破这一不利局面,必须抓住机遇,放眼未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本文重新审视创新驱动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概念及内涵,结合产业结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将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机理,深入探讨并提出四条路径进行进一步地描述。

1 创新驱动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涵

创新驱动就是利用知识、技术、企业组织制度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对现有的资本、劳动力、物质资源等有形要素进行新的组合,以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改造物质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各种物质要素经过新知识和新发明的介入及组合提高了创新能力,形成了内生性增长[1]。创新驱动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本质是依靠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创新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提高科技进步对国家富强的贡献率,实现现代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转型”,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把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低附加值转为低投入、低污染、低消耗、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高附加值,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升级”,不仅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如在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占优势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的方向演进;也包括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程度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向技术集约化演变,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

2 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用机理

创新和产业发展互相影响,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创新的推动作用,产业***必须以创新为前提。创新与产业升级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创新是产业升级的驱动力量[3]。张银银和黄彬[4]曾运用价值链和产业链的理论思想,提出了基于技术轨道、市场轨道、全产业链来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并比较不同路径间的差异性及适用条件。***[5]强调把文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意产业带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本文基于前人思想,对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行阐释,形成作用机理(见***1)。

创新驱动利用知识、技术、管理、企业组织制度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对现有的资本、劳动力、物质资源等有形要素进行新的组合,通过创新供给和市场需求,改变需求结构,以创新的知识、技术改造物质资本,改造传统产业和部门,促进产业间的资源流动与关联,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影响对外贸易。各种物质要素通过介入创新要素及其组合提高了创新能力,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有助于构建产业集群区,刺激国家出台相关创新***策,最终促使产业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壮大当前产业,丰富完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向技术含量高及附加值含量高的领域延伸,进而实现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创新水平可以影响产业的需求结构,新兴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也依赖于创新的不断深化。当人们对现有产品的需求达到饱和时,就会刺激企业创新的高科技产品,只有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该产业才能继续生存发展下去。企业通过创新可以降低成本、降低资源的单位消耗量、使消费品升级换代,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 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

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6]。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必须找到新的路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首先,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首先需要创新要素的介入和组合,创新要素主要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创新要素对传统产业进行改进和组合,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传统产业,提高劳动者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健全的国家创新***策有利于激励创新活动的施行,同时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为创新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构建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保障消费者权益,促使企业从依靠过度消耗资源能源、低性能低成本低附加值的竞争,向依靠创新、实施差别化竞争的转变。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发挥科学技术研究对创新驱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增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原始创新能力和转制科研院所的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新价值。

其次,健全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健全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既可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创新效率又可以让创新成果很好的融入市鍪迪旨壑担有利于产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再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集技术、知识、人才、资本于一身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产业,对高智力人才的需求迫切,联系效应和带动效应大。在现代化社会中,传统落后的产业已经不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创新力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形成。

最后,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从整体出发,突破了企业和单一产业的边界,着眼于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的企业、***府、相关机构、民间组织等的互动,如***3所示。在产业集群内部,多个小企业通过发达的区域网络联系起来,表现出来的竞争能力往往大大超过所有单个企业竞争力简单叠加起来竞争力,避免仅局限于单一产业和狭小范围内的利益。

4 结语

本文运用逻辑模型分析了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理,从创新驱动改变需求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及部门,促进产业间的资源流动与关联,影响对外贸易,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促进产业集群建设,刺激国家出台***策等方面最终促使产业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壮大当前产业,丰富完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向技术含量高及附加值含量高的领域延伸,进而实现创新驱动产业机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洪银兴.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05):5-12.

[2]张来武.论创新驱动发展[J].中国软科学,2013(01):1-5.

[3]葛秋萍,李梅.我国创新驱动型产业升级***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6):102-106.

[4]张银银,黄彬.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03):107-112.

产业结构升级篇10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固定效应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经济转轨关键时期,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是完成经济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转变的重要一步。由于经济长期的粗狂性发展使得各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产业结构低端化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技术创新作为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动力发挥重要作用。[1 ]技术创新首先应用于某一产业发展,由于产业之间相互联系,会在各产业间形成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使得各产业逐渐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升级。[2 ]比如由于新机器的引入可能使得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驱动型产业。新技术的应用会加速新兴产业的出现,新兴产业会逐渐挤出传统高能耗产业占领市场,产业结构也会往合理化、高度化发展。目前,多数研究都是将技术创新作为中间变量研究。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储备[3 ]、吸引外商投资[4 ]或者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可以提高当地技术创新水平。人才作为技术创新的动力,任何技术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发明创造,拥有了人才才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引导外商投资高技术产业,带动高技术的发展,增强当地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进而改善产业间的不平衡、不合理性。巩固支柱产业的地位,加速新兴产业的崛起,当新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时,就说明各产业间通过技术创新产生的竞争与淘汰正在发挥着作用。大多数文献研究的对象都是省级层面,很少关注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广西虽地处沿海,但相比于全国其他沿海地区,其发展速度是比较慢的,产业主要以低端产业为主,外商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也不高。在促进创新的客观条件都欠缺的情况下,技术创新还能促进广西产业结构升级吗?本文利用广西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技术创新能否促进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由低端向高端转变。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本文借助2011 ~2017 年广西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模型分析区域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其中,地级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地方***府预算收支、进出口总额、对外贸易额、固定资产投资、科学教育支出以及人口等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地方统计年鉴,发明专利数据来源于中国专利数据库。本文所有主要经济变量都以2011 年物价指数为基期进行平减。

(二)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升级(H_inds/IS)。本文运用两种方法衡量产业结构升级,一种是参考徐德云[5 ]的做法,对三大产业赋予权重,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另一种是利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占GDP的比值衡量。H_indsit=(Y1it×1+Y2it×2+Y3it×3)/3(1)ISit=Y2it+Y3it(2)式(1)(2)分别为两种不同方法衡量的产业结构升级,其中Y1it、Y2it、Y3it分别表示t年i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H_indsit和ISit的取值都在0 ~1 之间,越接近1 说明第三产业占比越大,产业结构层次越高,反之,则第一产业占比大,产业结构升级程度低。2 .核心解释变量技术创新(INNOV/PAT)。现有文献衡量技术创新的指标多采用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本文使用两种指标反映技术创新程度,研发投入用各地级市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支出的比值衡量。比值越大说明当地***府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视程度越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的创新能力更强。专利数是衡量研发产出的主要指标,由于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专利代表创新产出的说服力不强,所以选取发明专利数更能代表地方技术创新能力。各地级市发明专利数差距较大,采用取对数法来消除异方差的影响。3 .控制变量根据已有文献的研究,本文加入一些与技术创新有关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财***支出规模(GOV)。采用***府一般预算支出与该地GDP的比值衡量。如果比值越大,说明该地区***府财***支出规模越大;开放程度(OPEN)。采用进出口总额占该地GDP的比值衡量。比值越大,说明对外贸易对该地区的影响越大,对外依存度越高;外商投资(FDI)。采用外商投资额投资额占该地GDP的比值衡量。比值越大,说明该地区吸引外商投资;人力资本(EDU)。采用当地高校在校生数与总人口的比值衡量,比值越大,说明该地区人力资本储备越丰富。虽然高校在校生毕业不一定留在学校所在地区,但学生才能也可作为隐形资本带动当地发展。

三、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所有变量的单位根检验均通过,面板数据不会产生伪回归,可用整理得到的面板数据进行接下来的实证研究。

(二)模型构建

为实证分析地区技术创新强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建立如下模型:H_indsit/ISit=α+β(INNOVit/PATit)+γXit+εit其中,H_indsit/IS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i地区t年的产业结构升级程度。β(INNOVit/PATit)的回归系数β是关注的重点。若β显著为正,则表示地方技术创新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为了确保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还将加入影响技术创新的一系列因素作为控制变量Xi,t,包括财***支出规模,开放程度,外商投资,人力资本等。

(三)样本回归结果

通过豪斯曼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对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1 所示。(1)(3)是以发明专利数据为核心解释变量,两种不同的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分别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的结果。(2)(4)是以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支出比值为核心解释变量,两种不同的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分别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的结果。(1)(3)回归结果显示核心解释变量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地方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呈正相关,技术创新做为内生动力可以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将核心解释变量替换成科学技术支出与财***支出的比值,回归结果(2)显示核心解释变量系数均不显著且为负。得到的结果与所预想的完全相反,说明以研发投入直接表示创新水平存在不妥之处。研发投入是创新的中间过程而不能代表结果。控制变量中,对外开放程度和外商投资系数都为负,说明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轻微的抑制作用,原因可能是广西属于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水平较低,人力资本存量不足使得外商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溢出效应无法被吸收转化成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或是因为广西外商投资大多集中于低端产业,很少涉及与高端产业。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有很强的正向促进作用。这说明有了人力资本的储备更容易带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四)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本文结论的可信性,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由于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性,将衡量技术创新的两个指标都滞后一期分别代入回归模型,得到的实证结果没有发生变化。依旧为回归结果(2)的核心解释变量系数不显著。回归结果(1)(3)(4)的核心解释变量系数均显著。通过基本回归结果和稳健性检验的分析都表明用发明专利数比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支出的比值衡量技术创新能力更具说服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2011 年至2017 年广西14 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基本回归结果表明以发明专利为核心解释变量时,技术创新是在1%置信水平下显著引领广西产业结构升级,若以科学技术支出与财***支出的比值为核心解释变量时,由于该指标不能代表创新产出,所以回归结果的可信度不高。(2)在控制变量方面,只有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有很强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余变量对产业结构升级不是呈现负相关就是结果不显著,说明广西外商投资和对外开放都集中在低端以及非技术密集型产业。不能将资本引入高技术产业。

(二)***策建议

1 .广西作为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人力资本储备不足。地方***府可以提出更加优惠的***策吸引人才。高校、人才都是技术创新中的内生动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升级需要技术创新也就是需要人才。利用产学研形式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府要加大财***支出力度,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去,增强全民的知识经济水平。2 .广西外商投资规模较低,长期以来以国有投资为主,外商投资和民营投资规模较低,而且外商投资领域过窄,由于广西劳动力价格低,外商一般在广西投资加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高技术产业、科研、教育方面外资占比很少。这种产业间不平衡的外商投资分布,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优化***策环境,降低外商投资在广西的生产成本,引导外商投资向高技术产业转移,优化外商在广西投资的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 ]殷宇飞,杨雪锋.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基于113 个城市样本数据[J].江汉论坛,2020(04):48 -55 .

[2 ]包则庆,林继扬.技术创新、工资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PVAR模型的动态分析[J].东南学术,2020(03):172 -180 .

[3 ]杨秀云,尹诗晨.行业收入差距、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J/OL].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产业结构升级10篇

学习

七一诗歌朗诵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七一诗歌朗诵稿,内容包括七一红色诗歌朗诵稿10分钟,七一***诗歌朗诵稿。照亮了黑暗的岁月;有一页历史,在我们心上铭刻。这一天,镰刀和铁锤,组成***案的旗帜在迎风飘拂;这一天,呻吟在水火中的灵魂,有了太阳的照射。从此,这一把镰刀

学习

小学消防安全工作计划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小学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小学消防安全三年工作方案美篇。3、抓紧校园违规用电查处工作,力求消灭各种火灾隐患。4、加强校园消防知识宣传,主要以海报的形式展开宣传。5、开展消防知识讲座,开展消防

学习

金属价格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金属价格10篇,内容包括金属价格前十名,金属价格排名一览表格。作者简介:黄健柏(1954-),男,湖南郴州人,管理学博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金融工程、企业理论等研究;程慧(1985-),女,贵州都匀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

学习

办公室思想工作总结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办公室思想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机关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精辟简短,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汇编9篇。一、改进学习方式,在提升思想素质上下功夫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思想***治水平的关键环节,作为办公室建设的头等大事

学习

主持词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主持词,内容包括主持词大全100篇范文,成果主持词合集8篇。(女)亲爱的各位来宾、(男)各位朋友(合)大家晚上好!(男)爆竹声声春讯早,桃符处处岁时新;(女)春风舞动门前柳,喜雨催开苑里花;(男)在这辞旧岁,迎新春的美好时刻,我们迎来

学习

信用社金融论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信用社金融论文,内容包括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论文,银行金融论文题目。一、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原因及影响(一)金融危机概述2007年,由美国次货危机引起的支付危机愈演愈烈,美国股市暴跌,众多大银行破产倒闭,造成投资者的恐慌,直至导

学习

企业财务共享

阅读(69)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财务共享,内容包括财务共享经典案例范文,财务共享的实际案例。(一)理论发展支持财务共享服务的理论最早要追溯到亚当。斯密提出的专业化分工的思想。他认为分工能使社会整体的劳动效率提高,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源泉。在分工理

学习

实践技能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实践技能10篇,内容包括大学关于实践技能的推文,中医实践技能。同时,临床技能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设备、场地分布、课表、教学人员等信息实现网络化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学习

医院履职尽责报告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履职尽责报告,内容包括履职尽责方面述职报告,医院履职总结。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从严治***、依法治国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以履职尽责、督促检

学习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管理计划,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计划7篇文章。各校建立健全校内食品安全工作机构,明确校长是学校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职责范围内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指定专人分管食品药

学习

培训班教师安全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培训班教师安全,内容包括学校教师安全学习培训记录,教师安全培训档案。安全是煤炭生产永恒的主题,安全培训是抓好煤矿安全工作,降低煤矿事故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之一。区队作为生产单位,如何做好安全培训工作,为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

学习

稀有金属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稀有金属10篇,内容包括稀有金属排名前十名,稀有金属的真实例子。挤压态Mg-13Gd-4Y-0.4Zr合金高温时效析出机制郭全英刘正毛萍莉孙晶2010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10)通知铝管表面硅烷稀土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肖围满

学习

古诗词赏析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词赏析10篇,内容包括古诗词赏析大全100篇,古诗词经典赏析。首先,在动词方面,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动词的准确运用对表情达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鉴赏时应重点注意,特别是那些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杜甫的“

学习

职业技能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技能10篇,内容包括职业技能知识点汇总,职业技能内容分享简短。二、基本原则1.科学性规范性原则。工种设置、名称、定义、适用范围、等级线、培训期限、技术等级标准都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目录》中的规定和劳动

学习

产业结构调整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产业结构调整10篇,内容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方法,产业结构调整感想。原因之一是网络销售的迅速成长。现在网上销售系统越来越完美,网上购物越来越方便,价格越来越具优势,服务也越来越到位。***书是网上最容易实现销售的商品

学习

产业结构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产业结构10篇,内容包括产业结构变化分析的起点,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一句话总结。受国际金融危机恶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需减弱以及近一两年来加工贸易***策调整等因素影晌,我省加工贸易发展速度明显减缓,2009年1-8月,全省加工贸

学习

大力推动河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与举措

阅读(400)

本文为您介绍大力推动河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与举措,内容包括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措施,河北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河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河北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实施这一战略要求,必须立足河北省产业发展

学习

“转型”不等于“升级”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转型”不等于“升级”,内容包括转型升级不止步,转型升级文稿。依笔者之见,“转型”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改革措施的实施;“升级”是企业整体得到提高的结果,是企业后劲、市场竞争力增强的主要表现。虽然大家常说“转型升

学习

下半年最辣的星座运程性感升级大作战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下半年最辣的星座运程性感升级大作战,内容包括年底星座运势,今年夏天的星座运势。在这承上启下的夏日,有没有一位大师,能为我们即将到来的下半年运势指点迷津?而且,我们只关心桃花、甜蜜爱情,以及热辣爱爱!好啦,你的心思,《都市丽

学习

升级版民警, 独挡四大帮派

阅读(188)

“警界人物”开栏语―――提起警察,人们联想起的,要么是独闯黑窟的热血硬汉,要么是兼有柔情的超级英雄,要么是诙谐多智的灵妙神探……而不管哪种,与警察形象相关的,都是丰富多彩、刺激万分、宣扬正义的好故事。从本期开始,本刊与江苏省公安作家

学习

浅议钢铁行业压减产能、转型升级

阅读(47)

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燃料消耗、动力消耗、人工工资、折旧费用、维修费用、期间费用等项目。应该说,通过技术进步和设备创新,提高设备完好率、钢材成材率和降低能源消耗,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最主要措施,在钢铁“寒冬”下,采购成本、人工

学习

益生康服务全面升级,呵护会员一生健康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益生康服务全面升级,呵护会员一生健康,内容包括江西益生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哈尔滨益生康大药房有限公司。北京益生康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由国际著名的投资商,如美国IDG等联合投资设立,拥有亚洲最大的营养健康品电子商务平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