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节目诞生之前,是没有“小么哥”这个词的,他一开始也不知道为什么被冠名为“小么哥”,难道是因为自己白白胖胖,长得像小蘑菇?后来他渐渐明白,原来是希望他能够有么说么,不端着架子,不藏着掖着,真正和老百姓拉家常。
到齐鲁电视台采访张勇的时候,正巧遇到了一位大姐,她在前两天的《拉呱》节目中看到被父母遗弃的小孩,想领养,打热线总是忙,于是特意跑到电视台来咨询此事。工作人员告诉她,之前已经有四五个人过来想办理领养了,我忽然感觉到,这个节目在老百姓中的位置不可小觑。
张勇就是《拉呱》的节目主持人小么哥。在电视上,这个家伙一反传统,别的主持人都在电视上拼命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可屏幕上的小么哥却有点儿懒,有点儿馋,还有点儿好色。虽然有缺点,可是他和生活在你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样,真实、立体。也许正因为这样,他和《拉呱》才能这么深入人心。
张勇一直很感激师父――著名相声演员唐爱国,正是因为师父,他才成为了“小么哥”。1998-1999年,在艺术学院上学的他做过中央电视事部一年半的节目主持人,毕业后回到济南,调入***区前卫文工团。2005年,齐鲁电视台想找个节目主持人做《拉呱》节目,本来定的是他的师父唐爱国,不巧那段时间师傅的身体不太好,就推荐了张勇。第一次试镜,效果还不错,于是就成了“小么哥”。在这个节目诞生之前,是没有“小么哥”这个词的,他一开始也不知道为什么被冠名为“小么哥”,难道是因为自己白白胖胖,长得像小蘑菇?后来他渐渐明白,原来是希望他能够有么说么,不端着架子,不藏着掖着,真正和老百姓拉家常。
栏目开办不久,受到了普通民众的好评。在看了很多民生疾苦之后,栏目组决定不能光拉呱,光说不练都白搭,要真正为大家做点实事。可是电视台毕竟不是职能部门,怎样做才能发动大家的力量?这时候张勇已经有点小影响力了,经常会有热心的观众给他送来礼物,从剪纸到1米高的玉佛,有的价值不菲,这些都是观众的一片心意,收吧,不行;不收吧,又辜负了人家的一片好意,不妨将观众的心意收集起来做点慈善事业。受青岛的“微尘”启发,取名为“毫光”工程,意为让普通人的力量发出爱的光芒。在节目开始的时候有一段毫光义卖,就是将观众捐出的东西进行竞价,义卖第一天,张勇拿出自己的一件T恤衫,拍到3800元。前段时间有一个山东民间工艺大师评比,大师们每个人都捐出了自己的一件作品拍卖,这些作品平均都拍到万元左右,全部捐给毫光工程,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实施救助。
平凡的人们给了张勇太多感动。毫光工程创建以来,很多人都很热情地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从小学生积攒下来的零用钱到额度高达1万多元的个人捐款都有,甚至还有人从外地千里迢迢地赶来,就是为了奉上自己的一份“毫光”。前几天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大娘,发短信来说,自己并没有什么钱,但是亲手做了两个虎头帽子,想捐给贫穷的孩子。
张勇说,为了保证爱心人士的善款能够发挥最大效应,“毫光”工程是齐鲁电视台和山东省慈善总会联合办的,募得的善款全部放在慈善总会,等到有需要救助的项目时再去和慈善总会协调、领用。而且“毫光”有一个原则,就是不依靠企业,因为大多数企业出钱,目的就是为了做秀,商业色彩太浓。他们希望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情,不能因为希望募得更多的钱而毁了这个老百姓信得过的品牌。
张勇印象最深的是,重庆有一对父子,父亲因伤致残,儿子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连饭都吃不上了,从重庆赶过来,找到栏目组请求帮助。他们先给这位父亲安排好住处,又将孩子送往总医院,在检查后进行手术,医院承担了一半的费用,另外一半由“毫光”基金承担。手术非常成功,这让张勇和栏目组长舒了一口气。等到已经把这对父子安全地送回重庆,张勇心里充斥着一种满足感。他说,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有人曾经问他,小么哥你为什么经常换衣服,你把买衣服的钱省下来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行吗?这样的问题他没法回答,因为自己即使省吃俭用也没法帮助所有的人。他所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公众身份,发挥别人用钱发挥不了的作用,形成一种带动的效应。“毫光”定期会搞一些活动,比如针对残疾人的助走行动、针对寒门学子的回家行动,引发了良好的连锁社会效应。潍坊台商协会一位会长看到节目后,主动要求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直到研究生毕业。作为一个艺术出身的演员,一个站在直播间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拉呱的主持人,能够发挥这样一种功能,已经是最大的满足了。
面前的张勇和电视里的张勇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依然是率性、真实,不矫情,有么说么,反倒让人觉得一种真实的亲切感,仿佛他就是邻居家的坏小子,或者是同事小A。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已经不在乎别人的评论。在铺天盖地的大众舆论面前,他选择缄口。他说自己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决不写博客,不是怕被骂,而是知道自己一旦写了博客就会有无数人跑来求助,他的能力是有限的,但面对疾苦他没法置之不理;二是坚决不在网上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出现,在网上有太多人冒用他的真实身份,想说什么说什么,于是他便对外宣布:凡是在网上以我的真实身份出现的,全是假冒伪劣,因为我从不在网上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出现。他觉得“小么哥”没什么特别的,当兵18年、学过5年医、做过勤务兵、***医、央视主持人、编剧的丰富阅历,没有让他为自己增加砝码,而是看得更明白:一是不要自视太高,二是要有忧患意识,不要在别人不需要你的时候才离开。如果有一天,《拉呱》这个节目停了或者换了主持人,那时候他肯定已经离开了,因为他不会等到自己没有价值的时候再离开。当他在这里失去价值的时候,他会去寻找,能够让自己发挥更大价值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