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元素篇1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音乐元素;戏曲音乐元素
钢琴由国外传入,可以用来演绎音乐,从而实现人们对音乐的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琴音乐也融合了多种的艺术形式,从而出现了很多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尤其是在钢琴音乐作品中融入民族戏曲特色、民族音乐元素等,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中国文化登上世界的舞台。另外,在国际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钢琴音乐也得到了新的发展,通过对国外先进的钢琴音乐经验和理论的借鉴,我国创造出的钢琴音乐作品将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1民族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1.1钢琴曲中的民族旋律元素
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展示时,作品的旋律至关重要,也是进行音乐创造的重要因素。艺术家在进行音乐创造时,确定旋律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风格、内容等。在钢琴曲的创作中,将民族旋律元素融入其中,要重点关注民歌的旋律,可以进行直接的移植,同时也可以在改编的基础上融入。在民族旋律元素的引入中,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利用原生态民歌旋律进行创作。比如,在黄虎威的钢琴组曲《巴蜀之画》中,它是一部抒情的组曲,其主要旋律是四川民歌,作者通过对原生态民歌旋律进行整合,形成独特的钢琴创作,带给人一种奇妙的亲切感,并可以真实反映出民俗特色。二是通过对民族器乐曲进行移植或者改编。将民族器乐曲融入钢琴作品中,被广大的观众所喜爱。就《百鸟朝凤》来说,其主要是根据唢呐曲改编,充分表现出一派繁荣、四方欢腾的景象。通过将一些民族器乐曲的移植或者改编,可以发扬中华文化的伟大力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精神,使我国优秀的、传统的艺术名扬世界。
1.2钢琴曲中民族和声元素
在音乐作品中,和声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影响了音乐作品自身,其关系到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和凝聚力的程度。在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中,需要有一个好的和声。在钢琴作品中,融入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元素,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我国流传着国外的和声方法,然后慢慢开始尝试民族和声。经过多方面的探索之后,出现了二度、四度、五度等不同结构的和声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音乐形式和方法也丰富起来。但是受到传统和声方法的局限,我国的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仍旧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但是,其中也有很多音乐家开始进行突破,寻求新的创作视角和思路,创造出了一些优秀的富有民族特色得到钢琴音乐作品,比如陈培勋的《双飞蝴蝶》等。后来,和声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到了70年代,我国很多钢琴家创造了很多作品,我国钢琴创作的道路也逐渐拓宽。与此同时,很多音乐人接受了国外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并充分融入本民族的特色,从而创造出了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比如,林华的《高古》,赵晓生的《太极》等。
2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2.1以戏曲结构体式为创作要素
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中,戏曲结构形式对其具有深刻的影响,其中主要借用的结构为“板腔体”和“曲牌体”,代表作品如黎英海的《夕阳箫鼓》等,在这类作品中,基础是某一个曲调,同时,在其中充分利用扩充或者紧缩的手法,从而通过改变速度、节拍的形式,形成不同的板腔体。就《夕阳箫鼓》来说,其扩充或者紧缩了主题句,使得形成了不同节奏的变化,但是并未使原来的布局和主题旋律发生根本的改变。在内容上,仍然可以分为十大部分,但是其赋予的新的形式,更加具有表现力。
2.2以戏曲音调作为创作元素
就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戏曲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其具有一定的***性,而且审美价值高。在戏曲艺术,很多类目都是根据戏曲音乐来进行区分,从而也是对剧种进行区分的重要方式。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将曲牌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使其大放光彩,由此,很多的钢琴作品诞生。在昆曲的表现形式中,充分融合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特性,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昆曲的音调比较特殊,其既具有南曲的温婉和柔和的气质,又具有北曲的宏伟和壮丽,将这两种风格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创性的风格。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要将南曲和北曲完全改变,它们之间要相互融合,共同推动戏剧的发展。比如,在丁德善先生的作品钢琴曲《序曲三首》中,其中第三首《降G大调序曲》表现的主题,即将昆曲《玉簪记•琴挑》中生旦轮唱的唱腔融入其中。另外,我国的国粹即京剧,其两个基本的腔调是“西皮”和“二黄”,也在中国钢琴音乐中融入了这两种形式。从腔调来看,西皮和二黄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西皮具有较大的旋律起伏、曲调高亢嘹亮,而二黄的旋律比较凝重,在色彩上显得比较暗淡。一个可以使人充满热情,具有昂扬的斗志,流畅婉转;另一个则会给人一种悲伤、沉痛的感觉。在钢琴曲《断章小品十六首》中,其中第十一首的主题是“午后胡琴”,在这一首中,融合的二黄音调的样式。而在张潮教授的《变奏曲》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融为一体,传达了京剧的魅力,并表现了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怀念。
3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的综合体现出的艺术价值
在钢琴作品中融入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第一,可以丰富中国钢琴的音乐语境。在很多钢琴作品中,音乐家不仅仅是对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的照搬照抄,还融入了自己的音乐理念,充分体现出时代的特色。第二,有利于推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在国外,很多钢琴作品都有自己的民族基础,因此,中国要借助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形势,融合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从而推动钢琴创作的发展。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钢琴音乐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也融合了多种的艺术形式,从而出现了很多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尤其是在钢琴音乐作品中融入民族戏曲特色、民族音乐元素等,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有利于丰富中国钢琴的音乐语境,推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可以促进优秀钢琴作品的创作。
作者:王秀萍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君.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音乐元素[J].音乐时空,2016(01):94+105.
乐元素篇2
使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并使学生在音乐生活中能迅速 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乐教育观念 上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关键词 听觉、合唱、音乐元素、掌握。
* * *
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掌握音乐元素, 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的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 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 乐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1 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后天的音乐教育决定音乐才能。这一才能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 教育的结果,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人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受教育形成的。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到 听觉训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工程。《乐记》谈到了人的听觉感官与音乐的关系,指出:“审声以知音,审音以 知乐……。”孟子则说:“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这两句话再好不过地道出了音乐之声的本质和本源。
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 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引入,“自 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从do、mi、sol、入手小跳进式地开始音阶学习:传统的音阶教学顺序是:do、re、mi、开始,到fa、 sol、la、si,级进展开。实践证明,这种按表面逻辑安排的教学顺序并不符合学生接受音阶的心理。学生初学 不易唱准fa、si和级进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方法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 mi、sol这三个 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 si音,并采用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级进)内心感知音高的 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跳进音阶比级进音级容易得多,而通过小跳音 阶的学习得到巩固,级进音阶学习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2)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强化音阶概念:音阶音准的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得以强化。为此,需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音乐游戏。如游戏“弹钢琴”:学生手持唱名卡片模拟琴键音 阶排列,弹琴者(师或生)击“琴键”,被击者迅速唱出相应音高并高举卡片。“琴键”音准确,则全体学生 跟唱一遍,反之则需“校音”(由弹琴者向“琴键悄悄提示或另请“琴师”校正)。若还唱不正确,则此“琴 键”需修理换新键(即换一学生)。在游戏结束时,应将换下的“琴键”再装入“琴”上试一试,如唱准了, 则表示“琴键”已修好(以此鼓励学生)。
3)设计多样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听觉训练。例如 :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 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分析、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 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贝多芬就是在耳聋的情 况下,完成了他的巨作第九交响乐。
1.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 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 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附*** {***})
用手划拍时,口中念与不同时值相应的节奏唱名:如各种动物不同的行走和鸣叫方
(附*** {***})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一味按谱划拍易使活生生的音乐节奏学习陷入呆板。借 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 生用整个身心体验者音流动的“脉搏”。
(附*** {***})
在练习时,先用节奏唱名读出节奏,然后做动作与读节奏同时进行。还可听音乐,学生用身体动作将音乐 节奏表现出来。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 。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 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附*** {***})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 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就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例:《粗心的小画家》
(附*** {***})
丁丁说他是 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
先让学生读节奏,然后用念快板的形式
(附*** {***})
5)在掌握基本节奏的基础上加进音高。单纯的节奏组合毕竟不是音乐。一旦基本节奏被学生熟悉,必须 尽早引入音高。这是节奏教学的深化,又是感知音乐元素的相互结合,发展变化的起始。
(附*** {***})
逐步发展音级,变化
节奏。
(附*** {***})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多种练习,不仅可让学生迅速熟悉理解并掌握音乐元素,而且通过掌握音乐元素的过 程成为一种快乐,课堂气氛定会十分活跃。
2 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音乐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经济,同 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合唱又是一门知识性、 艺术性和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合唱训练则按其艺术表现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 生理特征,采用有效的启发和科学的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掌握合唱发声的诸多音乐元素。
2.1掌握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 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 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谐 和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分析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成人学习歌唱的思维 方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少年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只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化 思维过渡发展。在他们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初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直接感性经验为主,因而具有很 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少年儿童的这一特点,必须采取与成年人不同的启发方式,在启发学生歌唱发声的 内在感受和协调歌唱发声机能时采用感觉替代和意象转移的方法,启发学生逐步建立合唱发声的基本音乐元素 ,从而培养支配自己,调节自己发声机能和器官的能力。在这点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炼准确,不能太 抽象,不能超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艺术与技术要客观、科学,对学生要民主,通过诸多的 音乐元素本身去感染学生,从而使他们在合唱中获得美的感受,具有美的鉴赏,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 学习决心。以良好的声音状态相互感染,提供其感性认识的环境,从而避免对成人的效仿。
2.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
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自然也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 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因此,先解决音质问题,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 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 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1)什么是轻声歌唱?如何掌握和理解轻声歌唱的尺度?
应该说,并不存在一个固定和绝对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轻声歌唱的实例。
例如:天真的幼童模仿妈妈抱着布娃娃哼唱催眠曲时的轻柔的歌声;又如当孩子一个人无意识地边走边歌 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轻松愉快的。如果将这样的声音用力度记号标明的话,应是mp或p,而不是mf,掌握 轻声歌唱应在mf以下的mp或p的声音力度上。
当少年儿童们学会了轻声流畅自如的头声歌唱方法后,往往同时也学会了有控制的歌唱技能。至此,孩子 们的合唱就能和谐和动听了。
2)没有正确的呼吸,不会有完美的歌唱。
脱离歌唱单独进行呼吸训练,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其实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训练得当,是有益无害的。 每次排练时,先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呼吸练习,长期下去,变成一种习惯,将会逐步获得显著效果。但是 由于呼吸练习不能立竿见影,往往被人忽视。
a、用“闻花”时的感觉体会歌唱的吸气;“啊;好香的花呀”!要求吸气时不耸肩,不出声。
b、用“吹肥皂泡”来训练歌唱的呼气。“肥皂泡象涌泉一样连续吹出,但当心--用力太猛会吹破。” 要求通畅均匀的把气呼出。
c、用伤心时的抽泣体会急呼吸(偷气)。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象的要求严格的发音练习。
运用形象的比喻,从歌唱呼吸入手,是许多有经验的合唱教师常用的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进行嗓音训练,应注意提醒学生将所有掌握的合唱音乐元素运用于歌唱实践。
2.3有乐感的歌唱
乐感,就是对音乐有敏捷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并把所感受所理解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有乐感地 歌唱,就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于歌唱中,用不同力度,音色、连断,速度处理,富有感情 的歌声表现自己内心体验。这样的合唱训练,应以情为先导,紧扣感受和表现展开。
1)教师生动的引入,富有感情的范唱,并加上一些适度的表演动作,往往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歌曲的艺 术形象和蕴含的感情。
2)根据歌曲内容,辅之以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如绘制放映幻灯、展示挂***,引进乐器演奏,设置场面 背景等,充分挖掘和展现歌曲的艺术意境,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理解不断得以深化。
乐元素篇3
1、对于教师的要求和挑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文化元素渗透到声乐教育学中,要求在教师在教学中有扎实的业务基础和教学能力,有较高的审美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将声乐与文化完美结合。
1.1业务基础和教学能力。作为一名声乐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歌唱技能技巧,有较强的演唱实践能力,才能够在教学中正确地进行示范,扎实的基本功和演唱实践能力是教师开展声乐教学的基础,特别是当文化元素渗透其中时,更是对教师业务水平的考验。
1.2审美能力。将文化渗透到声乐教学当中实际上是教师对于声乐的二度加工。例如:在演唱《歌唱祖国》时,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文化教育,如果单单只进行声乐技巧和知识的辅导很难让学生感情饱满地诠释这首歌曲,这时对于教师的审美能力就提出了要求,能否带领学生感受到歌曲中爱国思想的文化内涵,是对教师审美能力的考验。
1.3深厚的文化底蕴。既然是要将文化元素渗透到声乐教学当中,就要求了教师必须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在演唱《但原人长久》这类文化气息浓厚的歌曲时,教师如果适时地给予文化深度的教育,会对学生诠释歌曲有较大帮助,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
2、对于教学内容的要求
2.1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声乐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从唱法上来看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以及近些年出现的原生态唱法,声乐所涉及的内容页非常广泛,因此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是在声乐教育中渗透文化的必然要求。
2.2教学理论的充实。曲谱教学是目前声乐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对于教学知识和技巧的掌握较为有利,但对于文化的渗透和学习则相对不足,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如:中外音乐史知识、音乐美学、声乐史论、声乐名作赏析、歌剧鉴赏、中国民间音乐及其它有关文献资料等,都是充实中渗透文化的体现。
二、在声乐教育中渗透文化元素的工作
声乐教育中渗透文化元素体现的是音乐教育要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相比于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文化学习具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和更为深刻的意义,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民族文化的渗透和学习。声乐演唱中有民族唱法,民族歌曲所体现的是民族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对于将民族文化渗透在声乐教育中加以学习是声乐教育中非常值得开展的工作,回顾民族声乐的发展可以看出,民族声乐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声乐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之上。例如: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思乡曲》(故事片《海外赤子》中的插曲)、《鼓浪屿之波》、《那就是我》等等;另一类是表现恋乡之情的歌曲。这类歌曲侧重于表现人们对故乡的强烈依恋和热爱,如《故乡是北京》、《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前门情思大碗茶》等等。
2、多元化的文化渗透。在文化多元的时代中,将各国优秀的文化渗透在声乐教育当中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声乐学习,地理、历史、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使各国、各民族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构成了各自的文化,例如:在西洋美声唱法上,意大利声乐学派对中国的声乐学派影响较大,中国声乐学派在基本唱法和审美标准上,同样源出意大利,只是演唱中国作品并将汉字作为歌唱语言。
3、文化渗透在声乐教育中的意义。在如今的声乐演唱中,往往会出现演唱技巧好,但文化底蕴不足的现象,有人说声乐是一种文化,不是技术,每个声乐演唱者都因自己不同的文化内涵而有不同的声乐演唱气质,然而个性鲜明的艺术演唱风格在如今已不多见,千人一面的演唱风格让人觉得这些歌手相似的声音和特点更像是生产流水线所带来批量产品,这也是文化底蕴缺失所导致的现象,所以以理论文本,以理论化为依据的文化渗透对于声乐教育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总结
乐元素篇4
关键词:中国风流行歌曲民族音乐元素
中国流行歌曲20世纪90年代末流行乐坛出现了多元化发展,各种形式不同、内容迥异的歌曲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而来。一大批具有中国风特色的歌曲出现在大家的耳中,涌动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中华文化浪潮——中国风流行歌曲,中国流行歌曲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中国风”正吹拂着流行乐坛。
一、“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特点
黄晓亮在《中国风音乐史》中说道:“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等歌曲风格。“中国风”分“纯粹中国风”和“近中国风”两种。“纯粹中国风”是满足以上六大条件的歌曲;“近中国风”是某些条件不能满足而又很接近于“纯粹中国风”的歌曲。
1.“中国风”流行歌曲中古今相参的辞赋
古文化背景、文言文、古诗词在以往哪些中国风里得到很好的表现呢?看这首《东风破》的词“……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我们发现,由于阅读习惯的改变,现代人写出来的辞赋,已经古今参夹了,如“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若出于古人之手可能会变成:吾立门后忆,闺中人依依,但我们发现“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更能言简意赅表达出立意矛盾。古今相参杂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继承的是辞赋的意境,而不是语言习惯。总体来说,中国风对辞赋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怀古的意境、古文风情操。
中国风对辞赋的要求应该是越高越好,古今参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考虑了两大原因;第一,市场需要的原因;第二,旋律的改变,让词没有格式的规律,这个也是现代文参杂的客观原因。但作为一种属于中国的乐种,从音乐的角度说,我们要继承和延续坡、柳永等词人在辞赋上的艺术精神追求。
2.“中国风”流行歌曲中古文化的渗透
先来看看这段中国风作品《苏三说》。词作者借用了古代典故,将《苏三起解》的这段戏,展开描述了戏曲细节,整曲将现代和古代作了细微的联系,虽说这种联系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但那些古今人物的情感,对真爱追求的执著,相互间还是有联系的,歌曲立意在此。加上歌手陶喆本人的歌唱技巧也很出色,内敛而不张扬,很自然地将花腔带出来,而不是刻意地用花腔去套歌曲。《苏三说》这首歌曲,在以前叫R&B改唱,现在我们给它一个正名——中国风。原因在于它和古文化的联系,词作者巧妙的古今联系,配上精彩绝伦的一段花腔,让整首歌曲富有立体感。
3.“中国风”流行歌曲中古旋律的融入
有些“中国风”流行歌曲,从中汲取了中国旋律的精髓。另外,我们惊人地发现戏曲中的长转音与现代R&B转音唱法可以很好地融合。比如,王力宏演唱的《花田错》,其中有经典的一句:花田里犯了错,请原谅我多情的打扰。大家印象都很深刻的是,“请”字绕了十几个弯,一个字足足顶了很长时间,这些旋律的处理方法在以前的流行歌曲中是很少见的,如今结合R&B转音,中国戏曲旋律又有了新的市场。除此之外,古旋律还可以是中国民乐。可以说民乐是戏曲之后的中国音乐。
4.“中国风”流行歌曲现代性的编曲
编曲体现出的“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现代性,分为节奏和配器两个方面。
首先,从“中国风”流行歌曲的节奏上看,其流行的节奏,能够把古老的旋律变得更加现代。最主要的节奏变化是现代节奏讲究低音,而中国音乐“戏剧、民乐”历来是没有“低音”这个概念的,就算节奏乐器也是高音的“嘀嘀嗒嗒”声。现在加入了低音的节奏点,让歌曲显得更加富有张力和融合性。新的节奏,新的低音点,算是中国流行歌曲的新包装吧。其次,中国音乐应该起源于中国乐器,一个娱乐性的说法是“有了好听的乐器,人的声音才能从说话变成歌唱”。中国乐器种类繁多,单一乐器的使用技巧也博大精深,中国乐器都是一般作为主旋律运用,在旋律的编写上要花更多的时间,要请老师录制真乐器;中国乐器要用得精,要跟西方乐器融合在一起。如吉他、钢琴、弦乐等,在中国风作品里面是不排斥的,但是不能成为主角。
二、“中国风”流行歌曲与以往流行歌曲演唱风格的不同
“中国风”流行歌曲能否借用R&B唱法,并让R&B唱法得以充分运用呢?结论是,R&B因为中国风,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R&B的流行,转音被大众接受,而且R&B带来的是更新的转音方式,这样带入中国古旋律,很多属于民族音乐的转音也有了新的市场。另外,R&B本来就是多种乐种结合发展而来的,它的轻松、跳跃能够在中国音乐的情绪上得到最佳结合。灵歌、黑人音乐等都能成为“中国风”流行歌曲里面的元素。(转第68页)
(接第70页)
那么,“中国风”流行歌曲应该以西方唱法的方向为主,还是往中国戏曲唱法方向发展呢?两种方向都要走,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真的有人有能力和胆识到戏曲里学习和研究,然后把它包装成新东西,甚至在“中国风”上加西方韵味或者英语单词,增加歌曲现代感、国际化,但是这也有人说是崇洋的做法。或者中国人就回过头来,学习中国戏曲演唱的精华,让中国这种民族的唱法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新潮流。
三、“中国风”流行歌曲中新的概念
中国历史5000多年,沉淀下来很多的经典,“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新概念,就是依附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的。刘再生在《论新音乐的历史观》中说:“传统由发展而来,也要发展下去。”中国歌曲其实都运用过古辞赋、中国的乐器,中国的经典传统一直都在延续,比如,陶喆演唱的《望春风》,歌曲演绎上用灵歌的形式表现,给“中国风”音乐带来了“新思路”。而《月亮代表谁的心》在原歌曲的基础上加入了一半的新旋律,成为一首新的原创作品,陶喆演唱时展现的是“新唱法”,当时对这样尝试的反应是震撼的。《东风破》是第一首完完全全符合“三古三新”六大标准的“中国风”流行歌曲。论歌曲内涵的“三古三新”以及“中国风”的深刻程度,应该以歌曲《东风破》为分水岭,“中国风”流行歌曲开始确立成型。歌曲全方位地带出古色古香的中国味道,到《东风破》为止,“中国风”的曲风风格基本成型——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结语
笔者认为,目前的“中国风”还只是以西方音乐为基础,加上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做点缀这样的初级阶段,说白了就是一种怀旧风,只不过是结合了西方的R&B,嘻哈风格。从另外一个层面上看,“中国风”的流行正反映了听众对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陌生感,我们应该汲取西方音乐精髓,对我国的传统音乐元素进行更深的挖掘。中国现代流行歌曲必须植根于民族音乐土壤,研究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艺术发展方向,创作属于自己的民族化音乐作品,使中国民族的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不管怎么说,“中国风”流行歌曲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音乐人认可,也被更多的大众关注和欣赏。
参考文献:
[1]范晓峰.当代音乐文化审美的社会心理背景[M].上海音像出版社,1996.
[2]黄晓亮.中国风音乐史[J].2002年第11期.
[3]王澄翔.走过流行音乐的四分之一世纪[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
[4]义晓.他们为何大红大紫[M].武汉出版社,2005.
[5]刘再升.论新音乐的历史观[J].1999年第1期.
乐元素篇5
流行音乐[1]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音乐类型,因其形态丰富、风格多样而迅速被西方人们所喜爱。改革开放以来因为欧美文化的影响,我国流行音乐创作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其中不乏“口水歌”的出现。所以我国流行音乐必须开始本土化的发展,这就需要借鉴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让我国的流行音乐更加具有审美性。在这种结合实践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也看到了未来流行音乐发展的新方向。
一、民族音乐作品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我国民族音乐的珍贵之处不仅是韵律上的优美,还有精神的传承。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民族音乐依然屹立不倒,不仅没有被时代所抛弃,还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显得更加璀璨耀眼。而我国流行音乐要想具有一定的特色,融入一些民族音乐元素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将二者相结合,做到“推陈出新”,一定会给观众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这其中,首先就是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改编和结合。比如,***的《浏阳河》就被曾格格和冯晓泉改变为《小河淌水》;对传统民族曲目的“老歌新唱”,比如韩红老师的《北京的金山上》等;运用流行的现代化唱法,更多的融入Hip-Hop、Rap、Blues、Jazz以及R&B[2],在这基础上传唱民族元素的代表性歌手有:周杰伦、许嵩等,许嵩[3]的《清明雨上》《庐州月》《半城烟沙》都充满着深厚的民族元素,听起来娓娓动听、洋洋盈耳。
二、民族乐器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我国对于乐器的创造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后经殷商的进一步创造而得到发展,和这些各具特色的乐器一起流传下来的便是不同的演奏形式。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不应该一味的只去追求西方的音乐,而是应该将目光放在民族乐器的使用上。在我国,极具特色的乐器有很多,最为常见的有埙、磐、古筝、琵琶、二胡、古筝等,这些乐器表现力各不相同,极具特色。
所以,对于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融合,乐器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这将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民族乐器中所表达的独特性,会让歌曲整体变的个性十足。比如***在进行《往生》的创作时就加入了古筝、柳琴等民族乐器,而后成为了我国摇滚乐的代表之作;花儿乐队在《化蝶飞》这首歌曲的创作之中,就是利用我国著名的民族器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来完成的;还有吴克?t的《将***令》,歌曲的取材就是来源于戏曲《将***令》中,在原戏曲中对于大小锣和钹的使用都给予保留,这样将二者相结合古今韵味皆在,也能够更加被观众所接受甚至喜爱。
三、戏曲艺术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的一大类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流行音乐中融入一些戏曲的元素也会发生很多奇妙的反应。
比如说著名的作曲家姚明[4],他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他来说京韵大鼓信手拈来,所以你在听《前门情思大碗茶》和《故乡是北京》时,就可以听出那充满京味儿的曲调;刘欢的《情怨》、王力宏的著名歌曲《花田错》,还有赵传的《粉墨登场》就是摇滚乐和京剧的有机结合;再比如前几年流行的《新贵妃醉酒》,副歌就是京剧的旋律再结合李玉刚的花旦扮相,古色古香立刻尽显。因此,戏曲艺术对于流行音乐来说是灵感的资源库,利用合适,就可以让歌曲的风格特点得到很好的强化。
唱腔也是戏曲中一个丰富的系统,现在的流行音乐也有很多在借鉴这种唱腔,比如***荣在《梦北京》中,就有一段京剧唱段,利用京剧来表达“梦北京”这个主题十分的巧妙。还有《反过来走走》,在这首孙燕姿的歌曲中,开场就使用了京剧唱腔,瞬间让人耳目一新,之后的演唱加说唱更让人觉得歌曲充满了戏剧化。
四、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文创作中的作用
我国的民族文化一直都是将文字作为发展的载体,我国从古至今的全部文化大部分都是通过文字来见证的,这是我国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态度。音乐作品是否能成称得上优秀,文本内容也是评鉴的重要部分。所以,在现代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中,不仅是音律的融入更是,民族性特征的融合,让听众能在音乐中找到一些民族归属感。可是这说起来异常简单,要做也是相当不好拿捏尺寸的,如果融合的文本过于普通,反而不会受到听众的喜爱,相反可能会产生一种厌烦的感觉。因此,流行音乐创作人在进行两者结合的创作中要注意从大众的角度出发,在文本的选择上一定要具有特色且典型性强。
比如张也老师在创作《枉凝眉》[5]时,就是将元曲和我国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相融合;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运用比较好的歌手就是JAY了。他的《菊花台》,《红尘客栈》都是将歌曲最大限度的古典化,最后形成他自己的一种独特的中国风,并深受青年们的喜爱;歌后王菲《水调歌头》也是由苏轼的同名的词句所改编的。
五、未来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融合发展
(一)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依存发展。在我国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与周杰伦的“英伦组合”就将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首次碰撞。在相关的调查中,此节目成为了当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融合会是一个双赢结果。传统民族音乐需要发展,现代流行音乐需要创新。两种音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不仅能让我国的流行音乐逐步迈入世界级别,还能保证我国传统民主音乐也能长久的发展和继承下去。
(二)融入民族音乐元素的流行音乐在未来的商业性。所谓的流行就是大众,这种音乐不受地域和题材的限制。而音乐可以帮助人们在特定的场合转换心情。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也为流行音乐带来了无限的商业性。就比如近几年异常火爆凤凰传奇,这个组合非常受欢迎。其中最著名的就属《最炫民族风》了,这首歌的风靡程度较高,更成为了广场舞大妈的:“心头爱”,不仅如此,就连国外也会将这首歌曲当成健美操训练的背景音乐。***量和播放量的数据更是惊人。这异常火爆的光环背后和民族音乐的融入是分不开的,将其融入到流行音乐中,确实把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空间扩大了。这也需要音乐创作人在进行歌曲的创作时,也注意自身历史知识的累计。相信不久的未来,我国流行音乐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乐元素篇6
[关键词]民族音乐元素;电影音乐;实践运用
一、电影音乐及其构成
(一)电影音乐及其特点
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诠释纽带,是电影制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运用好坏水平直接关系到整部影片的质量。在电影市场中受到影迷追捧和热爱的影片往往都有着经典音乐相衬,电影音乐在电影情节发展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更好衬托出该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向观众准确传递出电影中心思想感情。电影音乐的特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明确性。现代电影音乐内容具有明确性特点,能够有效凸显出影片中心思想。电影音乐制作人在选用制作实际影片音乐时,会配合导演拍摄、电影情景画面有针对性选择相适应的音乐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电影与音乐搭配状态[1]。此外,电影音乐内容设置还要发挥出其诠释影片人物心理的作用,确保将音乐与影片情节发展、人物心理情绪有机结合在一起,感染到每个观众;2.灵活性。现代电影音乐具有结构灵活性的特点,电影音乐制作人在实践电影音乐设计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到音乐层次段落与影片情节发展之间的相互适应性,为不同影片拍摄场景内容和人物心理情绪搭配不同风格音乐作品,营造出不同的电影音乐情景环境,从而有效吸引到广大观众的注意力,促使电影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气息。
(二)电影音乐的构成
现代电影音乐的构成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电影配乐,另一部分则是电影歌曲。其中配乐作为电影音乐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三种,分别是电影主题音乐、背景音乐以及场景音乐。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合理搭配运用能够起到有效拓展观众艺术想象空间的作用,同时推动影片故事情节发展至高潮,促使现场观众心理情感产生一点变化。而场景音乐的运用则强调配合影片特定故事场景和特定人物心理情感,电影音乐制作人要注重选用的场景音乐能够实现对当下影片人物情感故事的铺垫工作目标,有效提高电影艺术综合表现水平。歌曲在电影拍摄中的运用能够起到增强影片画面感染力、提升影片艺术气息的作用,电影歌曲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了歌词和旋律两种,电影歌曲旋律要符合不同场景和人物情感特点,而歌词则要表达出影片的中心思想,并突出人物情感和影片背景故事,这样有利于促使观众全身心投入到影片故事情节发展内容中。
二、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
(一)民族器乐的运用
器乐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元素,中华民族器乐种类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了吹奏、拉弦以及弹拨等器乐种类。不同民族器乐都有着各自鲜明的音乐艺术风格特点,就比如声音明亮高亢的吹奏唢呐乐器,有着与其他民族器乐不一样的热烈奔放音乐艺术特点,通过将该种民族器乐融入到影片场景拍摄中能够极大增强电影故事情节内容情感表现力,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在我国著名影片《红高粱》中,就多次运用了唢呐这种民族器乐,充分表达出了影片主人公占鳌与九儿之间的向往自由且浓厚狂热的爱情[2]。在现代电影拍摄中琵琶也是一种常见民族器乐,它的音质清脆明亮,能够发出伴有丰富泛音的基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经典影片《十面埋伏》当中就采用了传统民族器乐琵琶,音乐制作人员通过运用琵琶构建出了急促的电影音乐节奏和乐器色彩,向观众传递出了一种悲亢孤绝的气势。
(二)传统戏曲的运用
中国传统戏曲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多元化、包容性强以及发展快,最为经典的戏曲种类主要包括京剧、川剧以及黄梅戏等,通过将传统戏曲融入应用到现代电影片中,不仅能够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的音乐色彩,还可以凸显出电影中心思想。比如,在我国著名导演陈凯歌拍摄的电影作品《霸王别姬》中就广泛采用了京剧戏曲,在影片情节内容发展中传统京剧贯穿了主角一生,在京剧戏曲音乐旋律的衬托下完美向观众暗示了影片剧情不同转折点,科学有效地表达出了影片主角的情感经历,赋予了整部影片独特的民族传统音乐色彩,致使广大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著名香港电影《鹿鼎记》拍摄制作中,音乐制作人根据御书房拍摄情节内容合理展开运用了京剧曲牌《夜深沉》,这样一来在紧张的人物武打场景氛围中又增添了几分幽默感,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影迷观众的视听需求。
(三)民族歌曲的运用
民族歌曲在中国经历发展了几千年的时间,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能够全面真实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生活情景。通过将民族歌曲融入到现代电影艺术拍摄制作工作中,不仅能够丰富电影观众情感体验,还可以增强我国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真实生活情景。就比如,在电影《塞上风云》拍摄制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现出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该影片音乐制作人采取了科学改编《思乡曲》和应用西康民歌的方式,有效衬托了少数民族在草原上的日常生活情景,赋予了影片更多的少数民族独特风韵。而在电影《东边的草地上》拍摄制作中,制作人则采用了传统蒙古族的民歌旋律[3],向观众充分表达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向往回到故乡的强烈丰富情感,让电影音乐变得更加具有感染力,有效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效果,并且实现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良好传承发展。
三、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创作分析
(一)主题曲、插曲分析
《卧虎藏龙》主题曲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运用了大量的中华民族音乐素材,中国著名作曲家谭盾将该主题曲的主奏乐器大提琴演奏方式创新改成了模仿中国传统蒙古族乐器马头琴,通过以哀怨的情感散板式进入。在这样的音乐改编方式下,观众听到的不再是大提琴的独特西洋风味,而是少数民族蒙古族的马头琴声音,极具东方传统音乐色彩的音调让人回味无穷,并且该主题曲大提琴的演奏者是著名华裔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加上他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个人风格情感,更是让观众充分体验感受到了电影音乐主题曲中的民族色彩清新之气。《卧虎藏龙》主题曲中还有效融入了我国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和弹拨乐器,不同民族乐器的融合演奏让影片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气息,并且能够更好地带动观众进入到不同情节场景中。在马友友倾情演绎之下,大提琴演奏出了影片哀婉悠长的音乐主题。马友友创新采用了不同演奏技法,科学借鉴采用了我中华民族弦乐器的滑、揉、抹等演奏技法。主题曲管弦乐队进入后,中国民族弹拨乐器首座琵琶开始出现,该乐器音色充分展现出了我国民族的独特风味。
(二)电影
《卧虎藏龙》音乐美学分析著名作曲家谭盾为电影《卧虎藏龙》电影创作的配曲作品有12部之多,每首配曲都有着鲜明的风格,但是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就是均是以中国民族音乐作为关键创作素材的。就比如,在《卧虎藏龙》电影插曲《永恒誓约》中,谭盾采用了***少数民族手鼓敲打节奏、热瓦普独特音色,能够充分表现出独有的地域气息,让观众不看画面都能够幻想到那些能歌善舞的美丽***姑娘。《永恒誓约》插曲主要旋律改编来自于******族民歌《阿瓦尔古丽》,该段编曲音乐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轻松欢快、娓娓动听。众所周知,《卧虎藏龙》影片中有着很多经典的打斗场面,这些打斗场面都会以背景音乐进行有效衬托。就比如,插曲《夜斗》的出现是在剧中情节发生至碧眼狐狸俞秀莲在打斗落下风后,想要通过进招去扭转整个局面,该打斗场景画面以蓝紫色调为主,能够为观众带来一种神秘感[4]。插曲《夜斗》巧妙运用了我国少数民族的葫芦丝乐器进行演奏,葫芦丝引子的旋律具有静谧的特点,能够帮助导演在故事情节拍摄中有效刻画出安静月夜和荒凉丝绸之路的场景,在该插曲演绎过程中中国民族打击乐板鼓的进入则完全揭开了影片中的经典打斗序幕,打击乐板鼓演奏的节奏型是来自于我国民族戏曲,该音乐片段展现向观众预示着影片将要上演一场精彩的打斗场面,从而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起来,为了推动我国电影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打造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电影艺术产业,就必须最大限度发挥出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电影拍摄制作的作用,向世人展现出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艺术灵魂,促使民族文化得到良好传承发展。
注释:
[1]叶文辉,周华生.地方性音调的国际化重生———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当代电影工业中的国际作为[J].当代电影,2013,21(11):169—172.
[2]安琦.我国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6(08):87—89.
乐元素篇7
[关键词]《音乐之声》;旋律;艺术价值;美学角度;音乐元素
说到电影《音乐之声》,许多人都会想起这部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贯穿在电影中不但衬托出人物的心理、环境氛围,并且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在这部作品中,出现的很多旋律都成为了经典,尤其是《哆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晚安,再见》等歌曲,观众在听过之后,都能朗朗上口。
一、电影《音乐之声》故事梗概
电影《音乐之声》拍摄于1965年,曾经在第38届奥斯卡中囊括了五项大奖,并且电影中的插曲《哆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等被世人广为传唱。从上映之日至今,这部作品被多个国家评选为“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无愧于世界电影史上经典之作。
影片主要讲述了在1938年的奥地利一个城市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主人公玛利亚是一个见习修女,她有着活泼、开朗、善良、热情的性格,但是修道院长觉得玛利亚的性格不适合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因此让她去退役***官特拉普上校家担任七个孩子的专职教师。在妻子去世之后,特拉普上校一直习惯用***人的标准来管教孩子,这让家中死气沉沉,孩子们也整日担惊受怕。玛利亚的到来如同给这个压抑的家庭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她用真挚的情感与渊博的智慧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而特拉普上校也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年轻女孩,并且拒绝了追求自己的男爵夫人。当二战爆发之后,***占领了奥地利,特拉普上校被强迫参与到******队中,但是正直的上校并不愿意妥协,在修道院的修女们热情帮助下,上校一家顺利跨越了国境线,唱着歌走向了幸福的生活。
这部电影展现出了诸多关于爱的主题:父亲对子女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情侣对恋人的爱,公民对祖国的爱;并且也能够诠释了对美的理解:自然之美、音乐之美、人性之美。这些独特的审美元素就像是岁月长河中的五彩帆船,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思想,永远向前驶去。
二、电影《音乐之声》所包含的情与爱
电影一开始就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奥地利乡间宁静祥和的自然风光:山坡上青草茂盛,洁白无瑕的薄雪草就像是星星一样落在地上。主人公年轻修女玛利亚站立在山坡上放声歌唱,天上飞着叽叽喳喳的小鸟,身边是潺潺的流水,随着教堂低沉的钟声响起,震彻山谷。而随着故事深入开展,透过美丽的自然风光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纯净的内心以及与特拉普上校真挚的爱情。在电影中最生动的地方就是诠释出不同的美好的爱,这让整部作品都显得如此温馨。
首先,电影中着重突出的是爱心。修女玛利亚是一个善良、正直的女孩,对生活中每个事物都充斥着毫无杂念的爱心,每一样物品都是她心中的最爱。对于孩子,她更是倾注了自己全部爱心,就像她喜欢在大自然中肆意歌唱一样,都是她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深沉的父爱。当特拉普上校与他的孩子在客厅中相互拥抱的时候;当七个孩子在宴会中做出了精彩表演的时候,上校脸上洋溢出父亲的骄傲微笑,这是多么真情流露的神情!
其次,爱情也是电影所要凸显出来的主体,尤其是玛利亚与上校之间真挚的情感。在玛利亚陷入到爱情中后,激动地唱道:“我一定是做了那么多好事才换来如此的幸运,没有做就不会有!”这是多么善良的女孩,多么纯洁的爱情啊!
而在最后,这些真诚的爱升华成为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沉情感。插曲《雪绒花》在电影中重复出现了两次。在面对***的威胁时,特拉普并没有胆怯,而是深情地说道:“各位奥地利国家的兄弟姐妹们,现在我要为你们唱一首爱之歌,我知道这时候你们会分享这样的爱,我希望你们不要让它们离去!”人们对于祖国的爱意怎么会离去呢?这时候全场的人们都跟着上校唱了起来,唱出了心底凝结的对爱情的诠释,而纳粹分子只得无奈地看着。
三、电影《音乐之声》的音乐元素美学价值研究
(一)音乐融合度高
众所周知,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音乐艺术是达到一定高度的,并且所凸显出来的最大一个艺术特征就是电影情节与音乐紧密融合。尽管这部作品在20世纪拍摄,但是如今我们再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还会被其艺术价值所震撼,内心激动不已。作品中选用的音乐旋律能够很好地烘托出环境氛围,促进电影情节发展,刻画出角色的内心状态与情绪。之所以音乐可以在电影中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就是因为创作者选择了贴切的电影配乐,让音乐旋律简练、顺畅,表现出真挚的情感,与电影情节有效融合并且不留痕迹。
例如在电影开头的时候,女主人公玛利亚惬意地坐在草地上放声歌唱,她优美动人的歌声与阿尔卑斯山脉的自然风光完美契合。这首旋律不但拉开了电影的序幕,并且也表现出玛利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态。接着修道院长与其他修女运用了宣叙调的演唱形式,展现出一种莫名的诙谐幽默效果,表达出她们对于主人公玛利亚的不同看法,也彰显出玛利亚年轻、奔放、青春、狂野的性格――“她温柔!她狂野!她是个谜语!她是个孩子!她最令人头痛!她是一个天使!她是一个姑娘!”因为内心热情奔放,玛利亚经常会去原野中狂奔祷告,也因此经常会迟到。这些修女们认为主人公玛利亚狂野、奔放的性格会破坏了修道院那肃穆庄严的氛围,一方面这些女人们喜欢玛利亚真挚、善良的性格,给予了她们足够的欢乐;而在另一方面,玛利亚充满活力的不羁性格实在让人们哭笑不得。就像歌曲《音乐之声》中所描绘出来的,“她就像是天气一样难以预测,就像是羽毛一样飘忽不定!”电影中借助了十分诙谐幽默的宣叙调的演唱方式,较为贴切展现出修女们讨论玛利亚性格的场景,并且这与玛利亚的性格也十分符合。另外,这样的形式也会让人们看起来耳目一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观看电影的兴趣。
(二)音乐简练易懂
为何电影中的音乐旋律能够被众人传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音乐旋律简练易懂,观看电影可以听到许多流畅、悦耳的旋律歌曲,这些音乐表达的情感十分质朴、真挚,唱起来也很容易朗朗上口。例如当玛利亚在教孩子们唱歌的时候,专门设计了让没有学过音乐的孩子们去轻松学习的歌曲Do-Re-Mi。这首歌曲基本上都是由“1234567”这些自然音阶中的七大骨干组成,而剩下的歌词都是将这些骨干音符的抽象形象变得具象化的句子,让孩子们很容易就学会了,并且观众也感觉朗朗上口,看着看着就会默默唱起来。电影画面中,孩子们边唱边跳,音乐旋律与不断变化的画面紧密结合起来,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景象。这首简单易懂的旋律,能够满足剧情中玛利亚要教会从没学过唱过歌的小朋友学习音乐的需求,又能够体现出整部电影线条明晰、旋律优美、简单易懂的音乐艺术特色。另外,电影中其他的歌曲如《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晚安,再见》等作品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因为能够体现出通俗性,所以才会吸引许多人欣赏,并广为流传。
(三)音乐中的丰富内涵
电影中的音乐旋律除了具有通俗易懂的特色外,也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美国著名音乐家理查德专门负责这部电影的音乐创作,他曾经创作了一千多首歌曲,而且歌剧多达几十部,之后改编的歌剧版《音乐之声》也在其中。他在电影中创作的音乐旋律讲求艺术性,具有多元丰富的内涵,表现出来的情感真挚、朴实,刻画出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例如电影中经典插曲《雪绒花》,能够用简练顺畅的曲调表达出主人公真切的爱国情感。尽管歌词质朴、简洁,但是包含了创作者那高超的写作技巧,凸显出较高的艺术性。旋律汲取了奥地利当地民歌精髓,借助歌颂雪绒花来表现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而这样的情感全部体现于歌词之中――“雪绒花,雪绒花,清晨迎着我开放,小而白,洁而亮,含笑点头多可爱。洁白的小花朵快开放,永不败,愿我祖国春常在。”虽然歌曲篇幅短小,但是却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音乐审美价值,让听者内心深深震撼,产生强烈共鸣。
(四)音乐画面感较强
电影《音乐之声》具有的音乐美学价值还表现在具有较强的画面性。音乐具有的艺术性通常并不是单一的,而是要与描绘对象,表达情感主体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这部电影作品中的旋律都具有这样的特征。电影所选择的音乐片段都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展现出情节的动态性,并且,所有选用的音乐旋律都能够***描绘画面。观众可以在只听到音乐的时候,就能够联想起画面是怎样的,这不得不说是其具有的独特美学价值。例如上文所说的经典插曲《雪绒花》,即便歌词十分简练,但是与优美的旋律结合,就让我们只听旋律就感受到奥地利那满地开遍雪绒花的地方风情,每个观众都似乎看到了那小小的、白白的雪绒花开遍了山川,在微风轻抚下摇曳着小小的洁白花瓣。
四、结语
曾经国际功夫巨星成龙说过,“许多人问过我最喜欢的电影作品是什么,也许他们觉得我是功夫明星,就喜欢一些暴力美学的作品,但是我说出来之后很多人会感到奇怪,因为我喜欢的电影并不是史泰龙的***炮画面,也不是施瓦辛格的高超特技,而是温馨感人的《音乐之声》。因为在这部电影之中,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人世间最淳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让我全身都感到无比放松。”电影《音乐之声》让我们看到人性的美好,体验到生命之中的美好与善良,对我们生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这样巨大的影响力量与电影中的音乐元素是紧密联系的,它不断引导人们去追寻美好的生活,探求人生希望的指示性,升华人性最为善良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陈倩.电影《音乐之声》的言外之声――从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揭示电影的人物性格[J].电影文学,2008(23).
[2] 张巨武.英文电影《音乐之声》的美学解读[J].电影文学,2008(15).
[3] 冯骥才.《音乐之声》与音乐之城[J].中外文化交流,2003(10).
[4] 雪冬,玛丽娅・冯・特拉普.“音乐之声”幕后的真实故事[J].世界文化,2004(05).
[5] 刘涛,刘丹凌.从新感受力美学看电影音乐的功能[J].音乐探索,2008(04).
乐元素篇8
关键词: 黄梅戏 流行音乐 创作 运用
引言
黄梅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是安徽省代表性的地方曲种。它的剧目良多,风格与色彩迥异,但都有着独树一帜的代表元素与特色曲味,它的独特唱腔、曲风、器乐伴奏使它具有了地方性与民族性。流行音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改革开放后,中国与国外的联系日益密切,而流行音乐在这时渐渐传入中国。新颖的音乐形式很快在国内流行开来,因为其内容简单、结构短小、形式多样,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近几年,为了使流行音乐创作更具特色,同时使这件“舶来品”散发中国民族味道,中国音乐创作者苦思冥想,在积极探索之路上,渐渐将中国传统的戏曲音乐元素融入流行音乐的创作之中,创作出来的音乐更具渲染力,歌曲曲风独特,尤其中国色彩元素鲜明。中国在流行音乐的发展上找到了突破口,世界流行音乐领域“中国风”渐渐刮起。其中,黄梅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使用是很有代表性的。
一、黄梅戏音乐元素融入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1.唱腔元素的运用。唱腔指戏曲的曲调和唱段。不同剧种有不同唱腔,黄梅戏的唱腔有的柔婉抒情、有的高亢激昂、有的恢宏大气、有的通俗质朴。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创作者也借鉴了黄梅戏唱腔的经典选段运用于歌曲之中,如花儿乐队在歌曲《鹊桥汇》中就巧妙融入了经典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段,将歌词改为了“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我在想着谁。路边的野花不理会,只盼双双鹊桥会”。将原曲的徵调式改为宫调式,达到了轻松俏皮的效果,也使这首歌曲朗朗上口,很接地气。
2.器乐元素的运用。黄梅戏音乐中器乐包含广泛,由吹奏类、弹拨类、弓弦类、打击乐类等器乐组合而成。传统的习惯分类即为文场和武场。文场指的是管弦乐部分,它偏重于文戏,有着“软乐”之称,它在戏曲中的主要作用是伴奏演唱者唱功的腔调和演奏各种戏曲的曲牌。武场指的是打击乐部分,它偏重于武戏,有“硬乐”之称,作用是帮助演员准确表现出戏曲人物情绪和烘托渲染舞台的气氛,使表演更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戏曲中的器乐节奏较为鲜明,律动欢快,给戏曲本身添上一种独特的味道,正是因为这样,在许多流行音乐创作中加入了戏曲的器乐,以增强歌曲的曲味。例如蔡依林的歌曲《独占神话》中,在二胡与古筝的演奏之下,就带来了一番潇湘古韵,演绎出了一幅细腻柔情的新世纪爱情神话,正是器乐带来的那熟悉的民族风味。歌曲《将***令》就是由戏曲的大鼓和唢呐开启前奏部分,各种器乐交相呼应,听上去气势磅礴、振奋人心。随后却很快变成中国风的嘻哈,中间还带有搞笑的口技和声,将曲风瞬间转化成舞曲风格。戏曲乐器的融入使流行歌曲节奏紧凑激烈、活力十足,同时富含美感。
3.念白元素的运用。念白,是中国戏曲的一种独特表现手法,在唱和读之间,以音乐化展现人物内心的道白,其中黄梅戏的念白有独特的韵味。流行曲中有借鉴戏曲中的某一段旋律直接植入歌曲或者将原有的旋律加以修饰。例如《新天仙配》是在黄梅戏《天仙配》的曲调上二度创作出来的作品,以男女重唱的形式展现牛郎与织女的旷世爱情神话,歌曲的前奏和副歌部分都保留了原曲的旋律,同时将“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旋律段直接融入歌曲,歌曲听上去就是一股黄梅曲风,借黄梅韵味推广了歌曲。这种巧妙颠覆的借用,丰富了歌曲的意境。
二、黄梅戏音乐元素融入流行音乐的作用
黄梅戏剧目繁多,戏曲文化底蕴深厚,极具审美价值。从流行音乐的角度分析,黄梅戏音乐元素的融入能给新兴问世的流行歌曲带来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迅速拉近歌曲与聆听者的距离,使人们更容易接受。黄梅戏独有的特性也给流行歌曲带来了独特的曲风,带有鲜明的地方印记。同时歌曲后期的影像录制和舞台表演时注入戏曲元素,能使受众体会到古朴风韵,使人们对歌曲有种耳目一新的感受。流行音乐作为全球最广泛的音乐传播途径,注入戏曲音乐元素后,丰富了创作手法和创作形式,对其发展大有裨益。
从黄梅戏音乐的角度分析,随着流行音乐的冲击,社会思潮的活跃,新颖题材的音乐能更加受到人们关注,传统的戏曲音乐发展举步维艰;正是因为流行音乐受人们喜爱,戏曲元素的融入,不仅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传统的戏曲音乐文化,使戏曲音乐更富有时代感。
三、黄梅戏音乐元素融入流行音乐的影响
黄梅戏音乐根植内容丰富、题材众多,为流行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资源。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提升了歌曲本身的意蕴,通过特色的曲风变化,使听者感到时而优雅感伤,时而恢宏激烈,营造出别样的古典美,歌曲的审美价值大大提高。这样的音乐很能迎合大众,贴地气,只有这样才能独树一帜,经久不衰地流传下去。
对于戏曲音乐元素融入流行音乐,这种形式也遭到了戏曲艺术界专家们的质疑。认为这是对传统艺术的破坏,有一种流行音乐取代戏曲音乐的理解。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因为只有喜闻乐见的文化才是大众文化,流行音乐能为人们所认可,说明它具有很好的审美作用。黄梅戏音乐在历史的发展中被人们深爱,说明它是艺术沉淀的精品,戏曲音乐元素融入流行音乐,能促进二者共同发展。
结语
每一种高雅的艺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有广泛联系,黄梅戏这种蕴含深厚的民间戏曲,与年轻的流行音乐发生碰撞,必然能擦出耀眼的火花。黄梅戏在戏曲艺术中独一无二,它的艺术形式精美绝伦,艺术特点浓郁独特;我们应该利用与发展这块瑰宝,只有在不断运用与发展中才能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具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这样中国的流行音乐才能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独树一帜,开拓出另一番天地。
参考文献:
[1]杨鑫铭.戏曲音乐概论[M].北京: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
[2]尤静波.中国流行音乐通论[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
[3]蒋菁.中国戏曲音乐[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乐元素篇9
一、合唱作品概述
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民族历史,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资源,这些资源是人类精神和艺术创造的财富。合唱作品开始蓬勃发展起来,题材内容都开始复杂多样,大部分反映的都是人民得生活、风俗和审美风尚。
二、流行音乐的特征分析
流行音乐是随着流行事物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许多音乐家都在不断的研究,希望找到更好的音乐来供人们欣赏。流行音乐在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的与时代、地域特色相融合。流行音乐相比其它音乐,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形式也更加活泼,情感真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和流传。流行音乐最大的特征在于它是人们在生活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
(一)通俗易懂特性
流行音乐广泛流行的原因就在于它通俗易懂的特性,容易被人们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贴近人们的生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二)大众特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出入一些练歌房等娱乐性场所,流行音乐就以独特的大众特性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进行欣赏和传播,现在已经成为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
(三)时尚特性
流行音乐在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的进行改变,已经开始具有时尚特性,流行音乐开始不断地追求科技效果,增加了许多新元素,从而使流行音乐的创作、制作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有了很强的时尚感。
三、流行音乐元素在合唱作品中的运用意义分析
(一)流行音乐元素在合唱作品中的运用能够很好的推动合唱风格的改变
音乐在不断的改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出现缺乏个性的问题,合唱作为一種集体化的音乐形式,可以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流行音乐元素在合唱作品中的运用就可以使得合唱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创新,增强了个性,大大推动了合唱风格的转变。
(二)流行音乐元素在合唱作品中的运用能够得合唱作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音乐元素也开始不断引人东西方元素,使得东西方文化可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合唱作品中运用流行音乐元素能够使得合唱作品得表现方法发生改变,使得合唱向着多样化发展,更加具有创造力和艺术价值。
四、流行音乐元素在合唱作品中的应用分析
(一)流行音乐的旋律在合唱作品中的运用
旋律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音和另一个音之间,在相同的音高上反复进行的一种旋律,能够很好的突出节奏的变化,从而表达出轻松的氛围。流行音乐的旋律在合唱作品中的运用能够更好的表现合唱的内容,使得合唱更加连贯,更加流畅,充分表现合唱的内涵。
(二)流行音乐的和声在合唱作品中的运用
和声是指通过不同的和弦结构产生不同的和声色彩喝音响效果,它能够很好的表现意境,塑造形象,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流行音乐得和声在合唱作品中的运用能够很好的改变传统的弊端,使得和弦不断的丰富,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合唱作品通常多采用密集排列的方式,该方式能够加强不同调性之间的色彩对比,使得合唱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加深观众的印象和理解。
(三)流行音乐元素的节奏和音准在合唱作品中的运用
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性的音乐艺术,讲究和谐统一,需要合唱艺术中的节奏和音准的统一。通过流行音乐元素可以实现对节奏喝音准的培养,从而使得合唱作品能够更好的感染观众。由于流行音乐本身节奏感比较强,人们通过练习,就可以让演唱和节奏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加深人们的记忆,使得更好的记住合唱作品的旋律音调,进而更好地表现合唱作品的内涵。
乐元素篇10
(一)戏剧元素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理解戏剧元素的内涵。什么是戏剧元素呢?在教学中,戏剧元素是指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形式,通过情节设计,创设有趣味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表演形式。
(二)小学生的身心特征
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对这个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感知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有着很大的可塑性。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于高年级学生,他们更加活泼好动,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因此,将戏剧元素加入音乐课堂中,对他们的情感引导、情操培养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戏剧元素在音乐课堂运用的具体方式
1.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要有完备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整节课的指导纲要。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上课的内容进行规划设计。教学规划中要确定具体的加入元素及详细的教学环节。2.选取相关表演类型进行观摩和学习。戏剧元素也包括戏曲、曲艺。首先,让学生观看各种表演;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给了学生选择权后,学生的积极性自然高涨,进而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表演中去。3.邀请专业老师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聘请专门的戏剧或曲艺表演者为学生讲解专业知识和表演的基本方法。在专业的指导下,学生会对作品理解得更加深刻,从而加强戏剧与音乐结合的教学效果。4.营造戏剧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如果加入的是戏曲内容,京剧、豫剧、川剧等,那么就将教室装点上与这些戏剧相关的元素,如脸谱、表演***片、戏曲音乐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两种文化的传授。如对歌曲《我是一个粉刷匠》的学习,除了学生本身对歌曲的解读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表演中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这些表情和动作,更进一步地体会到小粉刷匠的乐观和勤劳。这不仅仅只提高了学科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是一种情怀的教育,借助演唱与表演,让学生在童年就树立起劳动是愉快的理念。
三、戏剧元素的加入,对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的重要影响
第一,戏剧元素的加入,丰富了单调的课堂。以往的音乐课堂,多是教师教,学生学。课程单一而无趣。而戏剧元素的加入,开拓了小学生的视野,充实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上课的兴趣。低年级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是人类正常生长的自然规律。这种好动的天性潜藏着学生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而沉闷的课堂往往将他们的这种渴望抹杀掉。戏剧的加入,弥补了这一不足。音乐与表演相结合,给学生更丰富的思想冲击,从而促使小学生对更多知识的吸取和探究。对于这样的学习,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关注。第二,戏剧元素的加入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借助戏剧的表现力,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可以将音乐作品加入戏剧元素,将歌曲变成音乐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为角色设定动作和台词。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除了音乐剧的形式,还可以尝试戏曲与表演与音乐的结合。音乐与戏曲有想通之处,用表演将二者结合起来,既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又使学生得到戏曲的启蒙,同时弘扬了我们古老的文化。第三,戏剧元素的加入,为音乐课堂的教学营造了轻松活跃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玩乐”中就完成了学习任务。戏剧元素多以表演的形式呈现,而表演就需要学生的集体合作。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学生不断地交流分享,不断的研究创造。这就打破了过去沉闷呆板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愿意学”。第四,戏剧元素的加入,使学生真正领会到了多种文化的结合所带来的艺术冲击。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世界的了解是懵懂的,对艺术的概念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却比成年人更加向往真善美。他们对美和艺术的领悟是超强的。也许他们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艺术的含义,但他们却可以直接用行动诠释出对艺术的理解。戏剧与音乐的融合,为他们又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大门。第五,戏剧元素与小学低年级音乐课的融合,为小学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课程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这些都是新课程标准中对音乐教育的要求。而戏剧元素的加入,促进了学科的融合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融合与互动的过程中,又不断引发新的思考,进而促动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