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篇1
老王因胃口差、排黑便去医院就诊,医生为其做了胃镜检查,结果发现老王的胃窦部有一个大溃疡,溃疡表面凹凸不平,且有出血,高度怀疑胃癌。为明确肿瘤的浸润深度,医生建议老王做超声内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看到这里,细心的读者一定会问:到底什么是超声内镜?超声内镜有什么功能?它与普通胃镜有什么不同?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超声内镜?做超声内镜需要注意些什么?别着急,且听医生一一道来。
超声+内镜=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不是平常所说的“胃肠超声”,也不是普通的内镜,它是一种由内镜检查介导的腔内超声技术。超声内镜是在内镜前端安装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或在内镜检查时,通过活检钳道插入微型超声探头,同时进行电子内镜和超声检查的设备。它不仅能起到普通内镜的检查作用,还能将黏膜下的病变及其邻近器官的断层***像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内镜,医生神奇的眼睛
检查者通过超声屏幕可以直接看到胃壁的各层,了解肿瘤的全貌,因此超声内镜主要用于电子内镜和体外超声等影像技术难以诊断的一些消化道疾病,如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鉴别诊断、胃食管癌的病程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有无周围淋巴结及邻近器官转移)、对胰腺肿瘤、胆总管下端结石等疾病的诊断,尤其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分期,对决定手术方式及预后非常重要。在超声内镜的引导下,还可做穿刺活检及介入***。
由于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胃癌分期、胰腺疾病的诊断灵敏度高、安全性好,目前已在国内许多医院推广应用。
超声内镜不作为普通内镜使用
超声内镜虽然能直接观察胃壁各层,但并不是所有做胃镜的患者都要做超声内镜检查。因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用普通胃镜配合病理学检查完全能明确诊断;而超声内镜主要应用于内镜或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发现病灶后,需进一步了解病灶所处的胃壁层次、病灶侵犯深度,以及胃腔外脏器或淋巴结等情况时。临床工作中,由于超声内镜结构复杂,外径较粗,一般也不作为普通胃镜使用。
超声内镜篇2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刀实施扁桃体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鼻内镜直视下放大,对41例扁桃体切除术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刀及常规手术方法,观察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炎性水肿范围、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超声刀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炎性水肿范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超声刀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在耳鼻咽喉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超声切割止血刀;扁桃体手术;鼻内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ultracision-harmonic scalpel in tonsillectomy.Methods 41 cases with tonsillectomy were treated with nasal endoscope applying ultracision-harmonic scalpel (ultrasonic scalpel group) and routine operation (routine group) respectively.The operating time and blood loss duing operation and the degree of pain and the region of inflammation tumidity as well as hospitalization days were observed.Results All indexes in ultrasonic scalpe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including blood loss during operation,degree of pain,region of inflammation tumidity(P<0.01) and showed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statistics.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cision-harmonic scalpel in tonsillectomy is safe,efficient and feasible,and shows a nice application prospect during ear-nose-throat operation.
[Key words] ultracision-harmonic scalpel; tonsillectomy; nasal endoscope
慢性扁桃体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扁桃体常规手术方法有剥离法和挤切法。随着超声刀在腹腔镜外科广泛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已较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应用于扁桃体手术少见报道。笔者于2004年1月~2005年6月,对41例有扁桃体手术指征患者,分别应用鼻内镜辅助超声刀扁桃体切除及常规手术方法切除,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分为两组。超声刀组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6~42岁,平均28岁,病史1~10年,平均3.8年,扁桃体Ⅱ°肿大9例,Ⅲ°肿大14例;常规手术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6~37岁,平均24岁,病史1.5~8年,平均3.2年,扁桃体Ⅱ°肿大11例,Ⅲ°肿大7例。两组患者扁桃体均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全部病例均有严格的手术适应证。
1.2 手术主要器械 数码超声切割止血刀GEN300型(美国强生公司),主要运用分离钩(DH145型),杆径5 mm,杆长14 cm,德国Wolf 0°鼻内镜及显像系统标准套。
1.3 手术方法 超声刀组全部在局麻+表麻下完成手术。仰卧位,头尽量后仰,1%丁卡因喷雾咽喉2~3次,1%普鲁卡因10 ml加入1‰ 肾上腺素4滴,分别注射于两侧扁桃体周围隙内,带压舌板的戴维斯开口器放入口腔,较好暴露双侧扁桃体。术者站立于患者头顶,一助手站立于患者左侧,监视系统置于患者右侧,以超声刀分离钩作为主器械,辅以0°鼻内镜直视放大,一助手扶持鼻内镜,术者用扁桃体抓钳钳夹扁桃体中端,稍向内下方向牵拉,使其上端和外侧缘良好暴露,隐约可见扁桃体周围隙。在该隙内沿扁桃体上端、外侧缘至三角襞设计弧形被膜切开线,超声刀对切开线被膜血管网及邻近血管做适当的预凝闭处理[1],两侧范围2 mm,时间约6 s,组织变为白色即可,然后紧贴扁桃体上端被膜,在扁桃体周围隙内按交替切—吸—凝—分方法切开和分离,逐渐向下、向前、向后交替实施直至三角襞,尽量完整切除三角襞淋巴组织。手术过程有效地控制创面渗血、出血,术后无须压迫及缝扎止血。
2 结果
本组病例随机分组,鼻内镜辅助超声刀扁桃体切除23例,常规剥离法或挤切法18例,对术中、术后各方面情况进行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2.1 术中平均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切除双侧扁桃体平均出血量:超声刀组约1 ml,常规手术组约25 m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超声刀组约10 min,常规手术组由于术中需进行必要的压迫止血,剥离法约20 min,挤切法约13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疼痛程度及炎性水肿范围 超声刀组疼痛轻微,术后8 h能进半流质饮食,软腭及舌、咽腭弓水肿轻微,说话声音清晰悦耳,3天后疼痛及水肿基本消失,能进软食;常规手术组疼痛明显,吞咽困难,术后8 h只能进流质饮食,软腭及舌、咽腭弓均较严重水肿,说话声音欠清晰悦耳,3~4天后疼痛程度及水肿范围逐步减轻,但吞咽时仍有较明显疼痛,5~6天吞咽时疼痛轻微,能进软食,6天后疼痛及水肿基本消失。比较两组术后8 h及3~4天不同时期的疼痛程度(见表1)和局部炎性水肿(见表2)等,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表1 两组术后8 h及3~4天疼痛程度比较(略)注:超声刀组与常规组比较, P<0.01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期软腭及舌、咽腭弓炎性水肿情况比较(略)注:超声刀组与常规组比较, P<0.01
2.3 术后住院天数、出血和感染 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超声刀组3天,常规手术组6天;超声刀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出血,伪膜形成良好,常规手术组有1例原发性出血,1例术后4天黏膜下血肿,1例伪膜形成不佳,颜色灰暗,持续低热,咽痛明显,经加强抗感染***后病情控制。
3 讨论
3.1 超声刀应用原理 超声切割止血刀是一种新型的手术工具,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超声频率发生器使金属刀头以超声频率55.5 kHz 进行机械振荡,其振幅可在50~100 μm内变化,继而使组织内水汽化,蛋白氢键断裂,组织被切开或凝固。同时振动蛋白产生的二级热量(约80 ℃~100 ℃)引起周围蛋白凝固,进一步凝固闭合较大的血管,可以安全凝固3 mm以下的动静脉。
3.2 超声刀的优点 超声刀的优点有:(1)它集组织分离、止血和切割三种功能于一体,既安全,又易控制,消除了常规手术中剥离、压迫止血等过程,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止血效果,加上超声刀的快速振荡具有自净作用,可避免组织粘连于刀头上,不会造成凝固后的焦痂撕脱,从而引起出血,术后亦不会出现明显并发症,在扁桃体切除手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2) 振动产生的热量较低,只损伤周围1 mm的组织[2],组织损伤小,周围组织不会有传导损伤。超声刀组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炎性水肿波及软腭和咽、舌腭弓轻微,术后语音清晰,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和局部炎性水肿情况,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3) 精确的切割作用,可安全地在大血管旁进行分离切割。在扁桃体手术中使用超声刀不会损伤扁桃体外侧颈鞘及其分支,超声刀组术后无一例出现原发性出血,术中出血量平均1 ml左右。(4) 极少的烟雾、组织焦痂,通过鼻内镜辅助直视放大,手术视野清晰,易于手术操作,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更利病人术后恢复[3]。超声刀组平均手术时间10 min,术后住院3天。(5) 超声刀无电流通过机体,术者和患者均不会被电流击伤[4]。
3.3 超声刀在扁桃体切除中的手术技巧 (1) 正确掌握凝固与切割的关系。切割与凝固是一对矛盾体,要掌握两者平衡,其效果与5大要素呈函数关系:输出功率、组织张力、探头对组织的抓持力度、刀头的锋利度及作用时间。切割越快凝固效果越差,凝固越彻底则切割越慢,能量输出越高、组织张力越大、刀头越锐利、抓持力度越强则切割越快、凝固止血效果越差;反之,则切割越慢、凝固止血效果越好。手术者应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能量输出、组织张力、刀头锐钝、抓持力度,在保证凝血效果基础上追求速度。我们选用刀头边缘钝滑的DH145型分离钩,功率输出设置为5档,用扁桃体抓钳将扁桃体稍向内下方向牵引,维持一定的张力,隐约暴露扁桃体周围隙即可,分离钩对周围隙内筋膜保持合适压力,既可保证切割组织效率,又不会出现创面出血。如果牵拉扁桃体的组织张力和分离钩刀头对筋膜压力太小,则切割组织效率低下,延长手术时间。(2)为了有效控制扁桃体剥离过程中渗血或出血,我们设计了预凝闭+交替式切—吸—凝—分综合方法,切开组织前先对切口附近的血管及被膜血管网实施预凝闭,可以大幅减少局部血液灌流量。既要做到凝闭充分,又要防止过凝破损,凝闭宽度2 mm,时间约6 s,组织变为白色即可,在此基础上,再按交替式切—吸—凝—分方法交替配合操作,每次钩定组织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凝血、切割效果。凝血切割操作时应通过分离钩手柄施力,使刀头与组织保持一定压力,切割时组织应维持一定张力,就能从容而有效地控制出渗血,使手术得以不间断地顺利进行。操作时勿过分用力,以防损伤价值昂贵的刀头。
参考文献
1 高力,谢磊,李华,等.应用高频超声刀实施小切口无气腔室内镜下甲状腺手术.中华外科杂志,2003,41:733-737.
2 陈德兴,刁守志,万东,等.腹腔镜手术中超声刀封合、离断血管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大中华超声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5-6.
超声内镜篇3
昭通市人民医消院化内科,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价值,为临床上***这种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2013年1月接受***的8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验中,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进入我院的时间(单日、双日)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每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镜进行检查,实验中患者采用超声内镜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诊断符合率等指标。结果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间质瘤和平滑肌瘤较为常见,EUS技术在平滑肌瘤、间质瘤或壁外压迫等诊断方面明显由于传统的胃镜;实验中,超声内镜患者在诊断过程中确诊率达到91.25%,明显高于传统胃镜52.5%。结论 超声内镜在临床上能够有效的诊断出患者病变的原因、病变的范围以及病变的程度,且确诊率也比较高,能够为医护人员制定***方案提供依据。
[
关键词 ] 超声内镜;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价值
[中***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161-02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诱因比较多,发病机制也比较复杂,主要是由于患者上消化道黏膜和黏膜下肿物等原因而引起的一种形态学变化。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将会引发其他疾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由于病变部位多被正常部位包裹或者覆盖,导致常规胃镜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病变原因、患者病变程度,甚至会出现漏诊或误诊现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则能有效的填补常规胃镜的缺点,同时还能够扫描病灶部位[1]。为了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上***这种疾病提供依据。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2013年1月接受***的8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在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接受***的8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进入我院的时间(单日、双日)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每组有患者40例。本次实验中,其中病变位于食管27例,贲门33例,胃10例,十二指肠10例。两组患者之间年龄、家庭情况、疾病发病时间等资料医护人员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
1.2患者检查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一些常规的检查如:对患者进行体温、血压测量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镜检查,实验组患者利用超声内镜检查,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在手术前4~6h内让其禁食、禁水,患者在进行超声胃镜检查时姿势与传统胃镜检查姿势一致。医护人员在发现患者病灶部位后,将患者体内杂物排出,然后用水蒸馏水清洗食管和胃腔。医护人员根据病灶大小选择超声探头,采用小探头检查患者食管及胃底病变,用标准探头检查胃窦、胃体、十二指肠病变。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标本切除后均行病理学检查[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医护人员患者诊断和***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利用spss 13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医护人员再对这些数据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表示。
2结果
对在我院接受***的8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实验中,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转院时间(单日、双日)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镜进行检查,实验中患者采用超声内镜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诊断符合率等指标。其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确诊的8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诊断情况(例)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清楚知道,本次实验中,患者以中间质瘤和平滑肌瘤较为主,其中平滑肌瘤最为多见,EUS技术在平滑肌瘤、间质瘤或壁外压迫等诊断方面明显由于传统的胃镜;实验中,超声内镜患者在诊断过程中确诊率达到91.25%,明显高于传统胃镜52.5%。
3讨论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也比较多。对于这种疾病临床上主要利用超声内镜与超声结合起来进行检查,它利用探头和超声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扫描。医护人员在超声胃镜下,上消化道管壁可清晰地显示5个层次结构,从内向外依次为:第1层高回声带,相当于黏膜层及在黏膜表面产生的界面波;第2层低回声带,相当于黏膜肌层;第3层高回声带,相当于黏膜下层;第4层低回声带,相当于固有肌层;第5层高回声带,相当于浆膜层及浆膜外组织产生的界面波[3]。
临床上,患者以中间质瘤和平滑肌瘤较为主,其中平滑肌瘤最为多见,与文献报道符合。但是,在EUS检查下,医护人员很难根据检查结果区分平滑肌瘤和良性间质瘤,且这种方法对肿瘤的良恶性也不容易诊断。本组病变中有2例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出现误诊现象,患者经过手术后被证实[4]。根据本人多年临床经验觉得:临床上,在对恶性间质瘤进行诊断时,医护人员要特别慎重,对于不确定的患者可以结合CT等进行影像学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实验结果显示:EUS技术在平滑肌瘤、间质瘤或壁外压迫等诊断方面要优于传统胃镜。对于某些超声***像有特征表现的隆起性病变,如囊肿、静脉瘤等,诊断准确率几乎可达100%。但是,对于息肉等疾病的诊断其临床确诊率却和传统检查相当。实验中,超声内镜患者在诊断过程中确诊率达到91.25%高于传统胃镜52.5%。采用传统方法检查时,人们太依赖消化道造影及胃镜,而不知道传统方法不能无法显示黏膜下病变状态,尤其是肿瘤侵犯上消化道各壁的层次及壁外的情况,临床上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现象,但是超声内镜恰好弥补上述两种方法的不足[5]。
综上所述,超声内镜在临床上能够有效的诊断出患者病变的原因、病变的范围以及病变的程度,使用这种方法诊断临床效果较好,且确诊率也比较高,能够为医护人员制定***方案提供依据。
[
参考文献]
[1] 黄业斌,张泰昌,年卫东,等.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1):94.
[2] 孙明***,刘晓东,汪旭.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33(3):234-235.
[3] 金震东,许国铭,牛燕陵,等.超声内镜及微探头对胃外压性隆起的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8(2):69-71.
[4] 陈立刚,任建林.消化内镜诊治进展-超声内镜在食管常见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30):3215-3218.
超声内镜篇4
关键词:电子胃镜联合超声内镜;GIST;超声胃镜引导的多部位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诊断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Mazur 等于1983 年首次提出了该疾病。由于GIST的机构有5层,电子胃镜活检时不容易取到合适的活检组织;而超声内镜则可清洗地看到胃壁的5层结构,从而提高其诊断率。超声内镜成为该病的最有价值的诊断手段。然而,近年来发现,超声内镜也有交稿的误诊率,达32.73%[1]。因此,有学者提出,将电子胃镜与超声胃镜相结合,可提高GIST的诊断率[2]。另外,有学者认为超声胃镜引导的多部位细针穿刺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 可提高该病的诊断性[3]。那么,超声胃镜+电子胃镜+病理检查的检查出率高,还是EUS-FNA+病理检查的检出率高?两者有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本文就从这方面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经过临床表现或其他辅助检查疑似GIST的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54±3.2岁。所有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甲组、乙组。甲组,超声胃镜+电子胃镜+病理检查,乙组采用EUS-FNA+病理检查。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况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甲乙两组的病例按分组的情况进行对应的检查。两组检查后,通过综合评估将进行手术切除GIST进行统计,在手术时再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再次统计。另外,将非GIST而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也进行手术活检,进行统计。所有活检均包括免***组化检查。
1.2.1甲组检查方法 患者首先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次日做电子胃镜检查。超声胃镜:超声内镜型号为FUJINON:SP-701,使用超声频率为5.0、7.5、12 MHz。首先常规超声检查上腹部,观察肿块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然后饮水500 ml左右充盈胃腔,观察肿块与胃及周围脏器组织的关系和远处转移情况。将异常之处做好记录。电子胃镜:型号Olympus:GIF-H260。做好检查前准备工作,嘱咐患者左侧卧位于检查床上,将胃镜插入口咽部、食管、胃,从电视屏幕上观察胃镜所到部位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将电子胃镜和超生胃镜的异常之处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1.2.2乙组检查方法:术前禁食,检查出凝血系列以及血常规。穿刺前均常规进行 EUS检查。将超声内镜送入消化道腔内, 抽气注水后将超声探头置于病变附近,了解病变情况后进行穿刺。穿刺镜型号为Olympus GF-UCT2000,穿刺针用Olympus NA-10J-1(22G)。操作方法:按常规EUS操作法将探头插至病灶附近,显示病灶及其周边血流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以及穿刺深度。在内镜引导下将穿刺针经过胃或食管壁刺入病灶,在10 ml负压下反复插抽3~5次,拔出穿刺针,将所抽吸出的组织液以及组织碎片进行涂片,如果抽吸出组织条,则放入甲醛溶液中固定,并及时送病理科检查。如果抽吸物量和(或)形状不理想,则重复上述穿刺一次。穿刺结束后观察穿刺点,如无明显出血,则退出穿刺超声胃镜,完成操作。
1.3统计方法 两组之间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术前检查两组情况 甲组GIST检出率为64.29%;乙组GIST的检出率为60.7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进行的满意度调查和并发症统计分析结果为:甲组的满意度低于乙组(p
2.2 术后两组病理检查 GIST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甲组,GIST18例,其他3例;乙组GIST15例,其他疾病1例。非GIST组,甲组共手术6例,检查结果4例为GIST,2例为其他疾病;乙组共手术5例,检查结果3例为GIST,其他疾病2例。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表5。甲组准确率为:85.71%,乙组准确率为:93.75%,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3讨论
3.1GIST检查方法概况 关于GIST的诊断,我国还未有一个权威的指南或手册进行指导,比如CSCO GIST专家委员会在2011年了中国GIST诊断***专家共识(2011 年版)[4],期间比没有涉及GIST的检查手段,只是明确了病理诊断的相关内容。因此,有关GIST的检查方法在我国国大医院是各行其是。除了本次研究所提到的两种检查方法,其他的将近10种检查方法。具体可将其分为非侵入性检查和侵入性检查。非侵入性检查主要有CT、MRI、螺旋CT、EUS、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而侵入检查则包括胃镜、EUS-FNA、胶囊内镜、小肠内镜等。
其中,CT、EUS、彩色多普勒超声、胃镜、CT螺旋等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门。EUS近年来研究得较多,不仅用于诊断,还可以在EUS指导进行内镜***GIST[5].WCT诊断率为67.9%~81%,并且有助于判断GIST的危险性和恶性程度,但对微小病灶的检出有一定困难。CT检查有助于判断GIST恶性程度,对肿瘤的诊断、分期和***有一定价值[6,7]。彩色多普勒GIST的诊断准确率并无相关报道,但定位率却有,周鸿等研究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结直肠、小肠间质瘤的超声定位准确率分别为:50.0%,83.3%,54.5%[8]。关于这几个之间的比较,不同的文献数据相差不大,基本符合,如电子内镜、超声内镜、CT之间的比较,有报道发现,三者之间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7% 、91.5%、45.3%[9],而孟凡荣等的研究则认为,经腹部超声、CT、胃镜、联合应用超声与胃镜检查胃间质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62.16%、56.67%、29.73%和86.49%[10]。另外,胶囊内镜检查和小肠镜检查作为检查小肠部位的GIST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成为国内外学者推荐的一种检查方法[11,12]。
3.2电子胃镜联合超声内镜和EUS-FNA诊断GIST 电子胃镜联合超声内镜诊断的报道相对较少,本文的诊断符合率为85.71%,与文献[2,10]报道基本相符。近年来,EUS-FNA主要用于对上消化道及周围实性占位病变的检查[3,13,14],本文对GIST的诊断符合率为93.75%,与文献基本符合。从文献查询可指,这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居于所有检查的前两位。但两者诊断价值哪个更好,本次研究发现,除了患者的满意度两者有差别外,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由于本文在两者对比的项目中没有深入涉及到胃肠肿瘤间质瘤的危险分级、病灶等方面的,得出的结果相对有些粗枝大叶。另外,本文样研究病例小,且时间跨度比较大。今后这方面还可以深入研究。
3.4结语 随着人们对GIST的关注,检查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相信对于GIST的诊断会有更大的提升,为***提供更科学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戈伟,陈刚,丁义涛.超声胃镜判定胃肿瘤性质的失误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2):82-84.
[2]Moon J S. 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in submucosal lesion[J]. Clin Endosc,2012,45(2) :117-123.
[3]Akahoshi K,Oya M.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of the stomach: How to manage? [J]. World J Gastrointest Endosc,2010,2( 8) : 271-277.
[4]CSCO GIST专家委员会,中国GIST诊断***专家共识(2011 年版)[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9):836-844.
[5]薛静,聂占国,祁向***,等.内镜超声对GIST诊断及***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09,15(6)636-641.
[6]尹韶晗,谢传淼, 莫运仙,等.49 例GIST多排螺旋CT 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癌症》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2009,28(9):983-988.
[7]李玉林,于昭,程亚宝,等.GISTCT 表现及预测肿瘤恶性程度的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17(2):135-139.
[8]周鸿, 杨兴洲, 张振玲,等.GIST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J].成都医学院报,2010, 5(3):254-256.
[9]李改芹, 徐永涛, 李宁.内镜及CT 检查术前诊断GIST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杂志,2011,25(10):993-994.
[10]孟凡荣,张梅,陈松旺.超声技术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 ,24(1):56-58.
[11]Yamamoto H , Sekine Y, Sato Y, et al. Total endoscopey with a nonsurgical steerable double-balloon method. Gastrointest Endosc, 2001, 53: 216-220
[12]Bailey AA, Debinski HS , Appleyard MN, et al. Diagnosis and outcome of small bowel tumors found by capsule endoscopy: athree-center Australian experience.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 2237-2243.
超声内镜篇5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超声内镜;影像学表现;诊断
[中***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4(a)-0187-03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Endoscope in Diagnosis of Choledocholithiasis and Analysis of Imaging Manifestations
GUO Ming-shan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Banan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ongqing, 4013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ultrasound endoscope in diagnosis of choledocholithiasis and analyze the imaging manifestations. Methods 150 cases of patients suspected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diagnosed with ultrasound endoscope technolog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 and the accurate rate and specificity of the ultrasound endoscope and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 diagnostic results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final pathological diagnostic results. Results The final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showed that 14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1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excluded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and the accurate rate of ultrasound endoscope in diagnosis of choledocholithiasis was respectively 87.86%(123/140)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50.00%(5/10), and the accurate rate and specificity degree of ultrasound endoscope in diagnosis of choledocholithiasis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holedocholithiasis; Ultrasound endoscope; Imaging manifestation; Diagnosis
在腹腔R胆囊切除术不断普及的背景下,术前对胆总管结石的排除与诊断日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1]。目前可用于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影像学技术方法较多,包括多排螺旋CT、胆道彩色超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超声内镜等多种类型[2]。其中,多排螺旋CT以及胆道彩色超声诊断中容易受受检对象腹腔气体以及检查技术的影响,诊断准确率偏低,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技术对受检对象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因此应用范围同样比较局限[3]。如何在上述多种诊断方法中进行科学选择,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已成为临床实践中应加以重视的一项课题。为研究超声内镜技术在诊断胆总管结石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该研究中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该院住院部接受***的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50例作为该研究观察对象,分别经超声内镜技术以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测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于该院住院部接受***的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50例作为该研究观察对象。病例符合纳入标准:①经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胆总管直径>7.0 mm;②肝功检查显示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或直接胆红素检出值明显升高;③有既往急性胰腺炎病史;④有既往急性胆管炎病史;⑤年龄在20~80周岁范围内;⑥自愿参与临床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①年龄在20周岁以下或80周岁以上;②已接受相关***可能影响指标判定;③妊娠期、哺***期妇女;④精神疾病患者。150例患者临床资料经回顾分析为: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68例,患者年龄21~78周岁,平均年龄(45.6±3.8)岁。
1.2 方法
该组150例患者均经超声内镜技术以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测诊断。具体方法如下:
1.2.1 超声内镜 诊断仪器为超声内镜诊断仪(仪器型号:GE-3630UR),超声内镜工作孔道参数为2.4 mm,工作频率为5.0 MHz/7.5 MHz/10.0 MHz,工作景深参数为5.0~100.0 mm,电子线阵环形扫描参数为270.0°。患者取平卧,采用水囊直接接触法置入超声内镜,将超声内镜工作探头置于受检对象十二指肠降部,对十二指肠以及胆总管末端进行扫描,在此基础之上沿肠腔以及胆总管缓慢退镜至十二指肠上角部位,对胆总管内异常信号以及管径进行全程探查,以管径内可见高回声团块且后方伴随明显声影为胆总管结石诊断依据。
1.2.2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诊断仪器为磁共振诊断仪(仪器型号:AVANTO 1.5T),受检对象取平卧,采用T2加权***像对受检对象胆管结构以及胆汁进行勾划,检查过程中无需造影剂增强扫描或呼吸控制,以管腔内各类形态异常呈低信号或无信号充填缺损区作为胆总管结石诊断依据。
1.3 观察指标
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超声内镜以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特异度进行计算并对比。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为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方法为χ2检验,P
2 结果
最终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40例患者确诊为胆总管结石,10例患者排除胆总管结石。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超声内镜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97.14%(136/140),特异度为90.00%(9/10);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87.86%(123/140),特异度为50.00%(5/10)。组间对比,超声内镜技术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χ2=13.258,P
3 讨论
当前大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不断改变,胆总管结石发病率明显提升,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也有一定的增长趋势[4]。术前明确诊断不但能够为***措施的合理选择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最大限度的缓解了患者身心痛苦。结合既往报道来看:胆总管结石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常受到腹壁脂肪以及胃肠气体的干扰与影响,常规体表超声检查往往难以明确诊断[5]。近年来,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技术被证实对提高胆总管结石(尤其是胆总管微小结石)诊断率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该技术存在一定的侵袭性,且受检对象接受检查后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因此临床不主张选择其作为首选检查方法。而超声内镜作为一种全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实现了高分辨率超声显像技术与内镜技术的结合,在临床实践应用中能够使胰胆管系统不受胃肠内气体影响,使显像更加清晰,因此在胆总管结石临床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6-7]。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是一项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在用于胆总管结石诊断时无需造影剂,对患者配合度的要求不高,且能够对胆管结构、胰管结构加以充分显示,得到与直接胆胰管造影类似的影像学结果,但既往报道中认为该方法下影像学***像的空间分辨率相对偏低,且影像***经处理后容易导致胆总管微小结石病变被掩盖,特别是对壶腹部以及胆总管下段结石病变的显现不够理想,存在一定的漏诊与误诊可能性。该研究中观察数据显示:最终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40例患者确诊为胆总管结石,10例患者排除胆总管结石。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超声内镜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97.14%(136/140),特异度为90.00%(9/10);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87.86%(123/140),特异度为50.00%(5/10)。组间对比,超声内镜技术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均显著高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差有统计学意义(P
总结认为,对比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超声内镜技术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优势体现为:超声内镜诊断胆总管结石是通过将超声工作探头插入受检对象十二指肠降部,在扫见胰胆管共同开口后沿胆总管行走,在退镜过程中对胆总管管腔内结构以及行径进行观察,以明确诊断。在此过程中,超声内镜有效避免了受检对象腹壁脂肪组织以及胃肠气体对影像学结果的观察,能够近距离清晰显影,对提高微小胆总管结石诊断率有突出价值。
综上所述,超声内镜技术在诊断胆总管结石方面的效果确切,准确度与特异性均优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林林,王一平.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超声内镜诊断胆道梗阻疾病的系统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3):154-159.
[2] 侯波,黄博,徐钧,等.双镜联合一次性***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11):625-627.
[3] 孙善明,管云,钟延美,等.超声内镜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检查对胆总管壶腹区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2010,5(6):532-534.
[4] 蔡长春,徐欢,欧阳卫泽,等.超声内镜诊断胆总管下段微小结石8例报道[C]//第22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论文集.2012:190-191.
[5] 石鑫,陈***,林斌,等.内镜联合腹腔镜与开腹胆道探查***胆囊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7):49-51.
[6] 吴非,王翠,姜书山,等.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比较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7):1140-1145.
[7] 王楠,石玉琪,王帅,等.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诊断及***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5(8):1333-1334.
超声内镜篇6
关键词 微探头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黏膜间叶源性肿瘤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IMT)是起自食管到直肠的消化道非上皮淋巴造血细胞呈梭形细胞分化为主的软组织***,包括胃肠间质瘤、平滑肌肿瘤、神经鞘瘤、脂肪源性肿瘤、胃肠道自主神经肿瘤等。随着超声内镜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内镜超声已成为目前诊断消化道黏膜下肿瘤(***T)的最佳方法。本文根据30例微探头超声(MPS)在上消化道GTMT的检查结果,在诊断和指导***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7月收治GIMT患者30例,均于手术后1个月、2个月和6个月接受胃镜随访,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5~70岁,平均50岁,其中50岁以上10例。肿瘤原发部位在食管2例,胃11例,临床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及继发改变等有关,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隐痛不适16例,吞咽不适13例,腹部包块5例,黑便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
器械与方法:应用电子胃镜,UM-DP12-25R型超声微探头,工作频率12MHZ,工作长度240cm。采用脱水充盈法进行超声扫描,全部病例均行多倍***像放大处理。胃镜发现上消化道病灶后活检道连接T字管,自T字管注入脱气水约100~500ml,使病灶浸泡在脱气水中。从T字管插入微超声探头,置微探头超声于胃腔中央脱气水中并垂直于病灶,移动超声探头对病灶前后进行实时扫描观察病灶的最深层边界,记录超声***像。当病灶局部储水有困难、气体反射较多影响超声***像观察时,变化患者,吸引胃内积气,同时自T字管继续注入脱气水,可以改善超声***像质量。
EUS探查内容包括:病变范围、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特点,消化管壁层次及厚度;病变最大浸润深度及对周围器官的累及情况;消化管壁周围邻近肿大淋巴结累及情况等。根据EUS检查结果合理选择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切除的全瘤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行免***组化CD117、CD34、S-100、NES、desmin染色。将病理组织学及免***组化确诊结果与MPS诊断结果对照分析。
结 果
检查结果:30例患者中,MPS诊断为间质瘤17例,平滑肌瘤8例,脂肪瘤3例,异位胰腺2例,术后病理及免***组化学检查确诊为间质瘤17例。MPS对上消化道GIMT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及免***组化确诊,结果的符合率83.33%(25/30)。MPS诊断结果与病理及免***组化确诊结果对比,见表1。
回声特征:在消化道管壁的5层结构中,GIMT多位于第3层(黏膜下层)以下,表现为管壁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异常回声。17例间质瘤中,良性的通常起源于固有肌层,或来自黏膜浅肌层,包膜光滑,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不向周围浸润生长,病灶直径<3cm,当病变较大时因肿瘤有坏死回声可以不匀,有时出现偏心性液性暗区;恶变倾向较大的表现为较大的低回声团块,其回声大多较固有肌层稍高,内部回声不均匀,常起源于固有肌层,包膜完整性差,可有分叶征,形态不规则,病灶直径常>3cm。8例平滑肌瘤表现为起源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内部回声多均匀,边界清楚,其回声较正常固有肌层稍低。
***结果:本组30例经MPS检查示病变位于黏膜浅肌层,其中18例病灶直径0.8~2.3cm,明显向腔内突出,均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瘤体切除完整,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另3例因肿物向腔内突起不多,且基底较平,均先予透明帽负压吸引尼龙绳结扎病变,再行高频电切除,瘤体切除完整,亦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6例MPS示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病变直径3~5cm,其中4例位于胃底、2例位于胃体中部,行腹部外科手术切除;1例MPS示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且患者有明显吞咽不适;2例起源于食管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胸外科手术切除。
讨 论
消化道间叶性肿瘤中以胃肠间质瘤最常见,可发生于食管至直肠消化道的任何区域,也可发生于网膜、肠系膜、腹膜及后腹膜等部位,但以发生在胃和小肠肌壁为多见,偶尔可发生于阑尾、口腔。症状无特异性,其表现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生长方式有关。直径<2cm,一般无症状。肿瘤体积较大者,可因出现上腹部压迫感、饱胀、疼痛不适就诊。可有呕血黑便、腹部包块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女无差别,本组病例平均年龄为50岁,男女比例1:1,与文献报道相符。
GIMT的组织形态变化多样,基本形态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瘤细胞胞质淡染,轻度嗜伊红或略嗜碱,细胞核呈长梭形、短梭形或胖梭至卵圆形,可见核仁。部分病例胞质呈空泡状,位于核的一端形成核端空泡细胞,或将细胞核推挤至一侧形成印戒样细胞。依据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的比例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1],本组病检结果HE染色与文献报道一致。虽然GIMT细胞形态多变,排列结构多样,但其免***表型完全一致,除波形蛋白阳性外,CD117阳性率接近100%,且大多数为弥漫性表达,无部位及良恶性的差异。约70%的GIMT表达CD34,多为弥漫强表达,CD34阳性的病例大多数CD117亦阳性,偶尔有CD34阳性CD117阴性,本组试验中所取的手术后标本病检免***组化均可见CD34、CD117表达[2]。GIMT的病理可分为良性、恶性、交界性,但其标准尚无统一,但多数学者认为应将肿瘤的大小和核***数共同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其次还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有无邻近器官侵犯或腹腔内种植等作出综合判断[2],良性间质瘤肿瘤直径一般<5cm,无坏死液化,核***计数≤5/50HPF,或核出现明显的异型性,一般视为恶性病变。若有邻近组织浸润或出现远处转移则为肯定恶性。所有胃肠间质瘤都可被看做一种低度恶性有复发和转移可能的肿瘤,因此发现肿瘤即便不***也应注意随诊。
在普通内镜下可较容易的发现消化道***T,但仅能观察***T的黏膜隆起状况,无判明其组织起源及性质,即使行内镜下活检也只有25%能达黏膜下层,明确诊断率较低且不能有效指导***方式的选择[3]。随着超声内镜的应用和发展,内镜超声在上消化道***T的诊断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超声内镜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的结构,可准确判断***T的起源层次、肿物大小、回声方式、周围界限以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如脂肪瘤、间质瘤、腔外病变压迫等病变的鉴别诊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消化道是目前诊断***T较为准确的方法。对于作为***T组成部分之一的GIMT,内镜超声尚可为不同类型GIMT选择具体内镜***及外科***方式提供有较高价值的评估依据。
本研究中,MPS对上消化道GIMT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及免***组化确诊结果的符合率83.33%,提示MPS在诊断GIMT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另外,通过MPS检查,明确了病灶的起源层次,从而确立了具体***方式。本组30例中,21例选择了内镜下切除***,包括18例病灶位于黏膜浅肌层瘤体向腔内突出明显者以及3例病灶位于黏膜浅肌层瘤体向腔内突出不明显且基底较平者,瘤体均切除完整,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余5例因病灶位于固有肌层均选择了外科手术***,其中4例经腹部外科手术切除、1例经胸外科手术切除。
综上所述,认为MPS对上消化道GIMT的诊断正确率较高,且在指导***方式选择方面显示出了积极的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雄增,侯英勇.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再认识.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2):3-5.
超声内镜篇7
【关键词】 癌前状态;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食管肿瘤
食管癌死亡率极高,早期诊断和***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 resection,EMR)的高切除率使之成为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首选***方法;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则能够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病变与周围邻近脏器关系等,是评估EMR适应症的关键[1-2]。笔者通过对36例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行术前TNM分期,指导内镜下***,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探讨EUS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中的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6月采用EUS和EMR共诊治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36例,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58.9±10.3)岁(42~78岁);其中上段12例,中段16例,下段8例。入选标准:(1)黏膜癌(m癌),即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增厚,欠规则,黏膜下层完整连续。包括中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m1),侵及到黏膜固有层的鳞状细胞癌(m2),侵及黏膜肌层鳞状细胞癌(m3)。(2)黏膜下癌(sm癌),即黏膜下层狭窄、不规则、回声不均,但无中断、固有肌层无受压狭窄等变化。(3)突破黏膜下层但有其他基础病无法手术或不愿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
1.2 EUS判断浸润深度准确度的标准 (1)准确,与术后病理完全一致;(2)基本准确,均判断为早期癌,但对浸润层次的判断有差别;(3)判断失误。
1.3 方法 采用GIF-UM2000(探头频率5~20 MHz,日本Olympus公司)及UM-25R微型探头。患者左侧卧位,内镜插至食管内,找到病灶,根据病灶情况,采用水囊法或与水浸法联用,判断浸润深度,采用TNM分期标准对癌肿进行分期。而EUS引导下透明帽辅助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则是在透明帽辅助下行病变处黏膜切除术,首先进行黏膜下注射,对抬举良好者进行电切切除。内镜下可切除标准为无淋巴结转移的m癌和sm1癌。
1.4 结 果
1.4.1 EUS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判断浸润深度,结果相符者32例,准确率88.9%(表1);其中对m癌判断的准确率95.3%,对sm癌判断的准确率85.7%。
1.4.2 EUS对病灶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91.6%(33/36),余3例病变中,2例术前为sm癌,术后病理发现已浸润至固有肌层,追加了外科手术,另1例EUS判断为mp癌(指癌侵及肌层),因基础病不能手术而行EMRC,术后病理判断为sm癌。EMRC成功率100%,未出现穿孔、出血等相关并发症,术后严密随访未见复发。
2 讨 论
EUS能够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病变与周表1 EUS对病灶浸润深度判断与病理结果对照表中数据除符合率,余为n. EUS:超声内镜; m:黏膜癌; sm:黏膜下癌;mp:癌侵及肌层.
围邻近脏器关系等[1-2]。联合应用EUS环扫和高频超声微探头,能准确判断病变的起源、回声、边缘、大小,尤其是病变浸润层次和周围淋巴结情况。Larghi等认为,EUS对黏膜下病变的浸润深度判断准确率达85%[3]。本研究证实,EUS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8.9%,对未超过sm层且无淋巴结转移的病灶在EUS引导下行EMRC***成功率为100%,未出现穿孔、出血等相关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安全,创伤小,随访未见复发[4-5]。
EUS评估病灶可切除性的准确率为91.6%。本组出现2例评估不充分,都为sm和mp判断失误,1例为高估了病变浸润深度,对可切除性评估较为保守,另1例为EUS低估病变浸润深度,对可切除性评估不充分。原因可能为探头分辨率不足,导致mp层低回声显示不清。因此,不同频率超声微探头联合细致扫描,结合放大内镜及NBI等综合分析,能更好指导***。EUS保守评估病变内镜可切除性,原因可能是食管炎症改变导致病灶深层纤维化,回声改变,层次扭曲不清,误诊为癌组织浸润。笔者认为,这与病灶局部反复活检有关,主要发生在病变浸润sm1层的情况下。因此,对需要行内镜下***的患者应减少活检次数。同时,由于EUS判定sm1和sm2较为困难,EMRC应综合考虑病变在内镜下的形态、注射后的抬举征、活检结果等临床资料,评估内镜下的可切除性,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4]。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11月 第43卷第6期梁 玮等:超声内镜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中的价值
本组病例36例均行EUS、卢戈液染色和NBI检查。国内外研究表明,EUS在判断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约为80%[4]。在提高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方面,内镜下卢戈液染色后指导活检,敏感性高达95%[6-8],而NBI合并放大内镜可显示病变处鳞状上皮内***状毛细血管袢(IPCL)的形态学变化,有助于诊断食管鳞癌和判断其浸润深度[9],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方案。因此,EUS联合卢戈液染色和NBI检查对指导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内镜下诊断和***有很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EUS准确评估病灶内镜可切除性,使得内镜下大组织黏膜切除手术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内镜下***中有重要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Caletti G,Fusaroli P.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J]. Endoscopy, 1999,31(1):95-102.
[2] Martin R W,Silverstein F E,Kimmey M B. A 20 MHz ultrasound system for imaging the intestinal wall[J]. Ultrasound Med Biol, 1989,15(3):273-280.
[3] Icoletti G,Giugliano G,Pontillo A, et al. Staging of esophageal of carcinoma: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J]. Endocrinol Invest, 2005,30(4):357-362.
[4] Kelly S,Harris K M,Berry E,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staging performance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 in gastroeaophagral carcinoma[J]. Gut, 2001,49(4):534-539.
[5] Tajima Y,Nakanishi Y,Ochiai A, et al.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 predicting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esophageal carcinoma:analysis of 240 surgically resected tumors[J]. Cancer, 2000,88(6):1285-1293.
[6] Yoshikawa M,Kato H,Miyazaki T, et al. Expression of P53 in esophageal carcinoma with multiple areas unstained by dine[J].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5,52(65):1444-1447.
[7] 王国清,郝长青,赖少清,等. 碘染色在食管癌高发区直接内镜普查中的应用和效果[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20(6):377-379.
超声内镜篇8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后囊膜破裂
【中***分类号】R7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145-02
引言
高度近视戴着厚厚的镜片既影响外观,又降低视觉质量。一些高度近视患者或者近视度数过大或者年龄超标,只能通过晶状体的手术来达到提高视力及改善外观的双重效果。高度近视最易并发核性的晶体混浊即核性白内障,因眼轴过长,往往伴有晶状体囊和悬韧带异常、玻璃体变性液化和后脱离、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后巩膜葡萄肿等眼部变化,这些眼部改变增加了手术的难度。[1]白内障超声***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具有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快的优点。但高度近视白内障与单纯白内障相比,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较多,术前要有充分估计。高度近视白内障透明皮质多,增加了术中抽吸皮质的难度,加之玻璃体液化,前房不稳定,这些因素均使后囊膜破裂的机会增加。[2]除了常规白内障手术常见的原因之外,高度近视患者眼轴长,***化时前房较深而增加手术难度。[3] 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抽吸皮质时易于误吸后囊膜。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针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解剖特点采取个性化的瓶高处理等方法,避免了后囊膜的破裂。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11 年3 月至2011年12月,对37例(42 只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施行超声***化摘除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男18例,女19 例;年龄26~95岁,平均64. 89岁。眼轴长度24.71mm~33. 08mm ,平均(27.32±1.47)mm ,其中>26mm者26只眼(61.9%);>30mm者12只眼(28.57%)。植入晶体度数从-7D至+10D.33.33%伴有后巩膜葡萄肿。Ⅰ级核者2 只眼,Ⅱ级核者18只眼, Ⅲ级核者19只眼,Ⅳ级核者2只眼。术前裸眼视力为光感至0.1,矫正视力为光感至0. 4。全部患者术前均测量角膜曲率(使用德国产IOLmaster)、眼轴长度及人工晶体屈光度(使用天津索维超声仪或法国光太超声仪) 。
1.2 仪器及人工晶体: 使用德国Zeiss显微镜,超声***化仪为美国Alcon Infiniti型超声仪。美国Alcon公司IQ非球面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度数不全者由英国Rayner人工晶体补充。粘弹剂为美国Alcon公司生产的visco。灌注液为必施液。
1.3 手术方法:术前1小时滴美多丽(复方托品酰胺眼液),以保证术中瞳孔充分散大。术前15分钟开始滴爱尔卡因眼液进行表面麻醉,共3次。适当提高显微镜的亮度。增加可视度。使用15度宝石刀或美国产的BD刀做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粘弹剂。使用3.0mmBD刀于角巩膜缘处先垂直再平行进入角膜板层,到达刀上标记处垂直进入眼内。连续环形撕囊(CCC)撕囊孔直小于6 mm。充分水分离及水分层周围核壳。这样直径未超过6mm核性白内障的病人通过充分的水分层甚至可以直接将核浮起,超***时减少了对松弛囊袋的张力。开始超声***化前先降低灌注瓶的高度至40mmH2O甚至更低,避免器械刚进入眼内液压大引起病人的眼部胀痛不适,从而配合度降低,造成误操作导致后囊破裂。也避免松弛囊袋液压过大引起前房过深,造成超***针头角度过大,晶体核坠落。随着超***的进行剩下核的减少不断升高瓶高,以囊袋完全充盈为标准。以避免由于瓶高太低,超全堵及放开引起的浪涌,误伤及后囊。避免由于无核块的充盈而引起后松弛的后囊膜上浮,触到后囊。最后一块核块要及时更换至核壳模式,吸出核壳。抽吸皮质灌注头进入前房时瓶高可以提高从60mmH2O开始。由于无核块充盈囊袋需要一定的液压将后囊推开,避免误吸过度松弛的后囊,这样的高度病人眼球不会很胀便于配合。囊膜的抛光病人已经通过抽吸皮质对眼内压有了适应,可以选择80mmH2O,这样既能触得到后囊,又能靠液压维持囊袋的形状进行前囊的抛光而不致由于囊袋不深而误吸后囊。后囊抛光后注入粘弹剂,推入折叠人工晶体。吸除残留的粘弹剂,卡米可林缩瞳,前房形成,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术毕。
2 结果
术后视力较术前全部提高,除了一例1例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大面积萎缩病人视力为眼前指数外,其余病人裸眼视力都>0.3。1例角膜轻度水肿、后弹力层皱褶, 3 天内自行消退。1例术后眼压22mmHg,未予处理,三天后降至正常。无一例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
3 讨论
因37个手术病人无智障及耳聋者,全部病人在表面麻醉下进行,避免了术后部分病人注射麻醉引起的如眼球穿通伤、球后或球周出血、术后复视或上睑下垂、视网膜血管栓塞及视神经损伤、[4]黑朦、眶压增高[5]等并发症的发生。
连续环形撕囊使撕囊后形成的囊膜边缘规整,具有弹性,保证了水分离、水分层、超声***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时所施加的力沿着光滑的前囊口边缘分布,增加了前囊的抗牵拉力。避免不规整囊口成放射状裂缝,并延伸至赤道部甚至后囊而导致后囊膜破裂。因为高度近视巩膜壁薄、玻璃体液化、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增加了晶状体—虹膜隔的起伏,由于及时调整瓶高,选择恰当的模式,降低了因高度近视巩膜壁薄、玻璃体液化、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引起的晶状体—虹膜隔的起伏,降低了后囊破裂的风险。由于高度近视病人眼轴长,前房深,开始超声***化前先降低灌注瓶的高度至40mmH2O,避免进入前房内的液压过大引起前房过深,造成超***针头角度过大,晶体核坠落,也避免由于液压大引起病人的眼部胀痛造成的不适,配合度降低,造成误操作导致后囊破裂。瓶高以囊袋充盈为准。42眼无一例发生后囊膜破裂。
4 结论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化摘除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而稳定等优点。但其视力恢复程度与眼底改变有直接关系。其远期疗效与是否伴有术中并发症有密切关系。高度近视眼常有玻璃体液化、浓缩、后脱离,周边视网膜变性和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等.[5]因眼轴长、囊较薄、弹性差、悬韧性松弛、脆弱,超声***化对手术者的要求较高,手术者应操作熟练、准确、动作轻巧,具有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技术,尽量避免出现后囊破裂。术中应保持前房深度。 [6]大量证据表明后囊膜破裂增加视网膜脱离的危险。[7]完整的后囊及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支撑,有预防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术中及时调整液流瓶的高度,使前房深度维持平衡,减少因前房深度变化所导致的玻璃体前后移动,同时也避免了由于浪涌引起的后囊膜的误吸,是避免后囊膜破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贾乃伟,丁亚丽,牛贺平等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化术126例临床分析 眼科新进展 2009年11月第29卷第11期866-871
[2] 徐峰,梁力扬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化术56例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6年6月第24卷第6期642-643
[3] 金玲,谢冬倩,董刚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术分析 临床眼科杂志 2003; 11 (3) : 235-237
[4] 王平,何守志 表面麻醉下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化手术疗效观察 眼科研究 2002年6月第20卷第3期
[5] 胡宏伟,成功,李佩娟等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化术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第27 卷第1 期2005 年1 月62-63
超声内镜篇9
山西晋煤集团总医院 山西省晋城市 048006
【摘 要】目的:探讨将超声小探头应用于胃镜检查时,通过护理干预减少患者不适反应及协助检查顺利完成的方法。方法:对152 例超声小探头胃镜受检者实施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等。 结果:152 例超声小探头胃镜受检者成功率达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周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操作配合及术后详尽的健康教育,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是检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超声小探头;胃镜;护理
超声胃镜检查术时间较长,患者常有恶心、呕吐、躁动等明显的不适感,往往给检查带来困难。因此,检查前的宣传教育、检查中的护理配合及生命体征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超声小探头在胃镜检查中应用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 年3 月—2014 年10 月在我院门诊实施超声小探头胃镜检查的患者共152 例。其中男84 例,女68 例,年龄21-69 岁。均为经胃镜检查有上消化道病变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包括食管癌5 例,胃息肉32 例,食管及胃平滑肌瘤42例,食管及胃间质瘤23 例,胃癌4 例,胃溃疡6 例,消化道慢性炎症21 例,十二指肠囊肿7 例,异位胰腺2 例,正常病例10 例。
1.2 器械及检查室准备
电子胃镜,多参数监护仪,超声装置为Fujinon 公司的SP702 型,超声微探头(频率为12MHz、20MHz)直径为2.5mm。超声胃镜自动注水装置,水温为37℃左右的无气无菌蒸馏水1500ml,胃镜检查包,纱布数块,活检钳。保证检查室光线及温度适宜、安静。连接好超声胃镜主机及配件,检查电子胃镜吸引、注气、注水情况,调试各仪器处于备用的状态。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 。
(2)术前禁饮食。
(3)术前用药。
(4)体位。
2.2 术中配合
协助患者轻轻咬住口圈并固定,指导其均匀地用鼻吸气、口呼气,保持精神放松。若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时,协助其口角处于低位,使唾液顺口角自然流出。待发现病灶后,协助医生向胃内注入无气无菌蒸馏水300-500ml, 由胃镜活检孔道置入超声小探头。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协助患者摆好合适的体位:
(1)贲门下及胃体病变:超声检查相对容易,一般不需变换体位。
(2)胃窦及胃角病变:胃窦大弯的病变检查时,协助患者头偏向左侧,身体处于仰卧位。胃窦前壁的一些病变,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则需要仰卧位。变换体位时暂停注水。注水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呛咳。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确定病变部位需取活检时,应协助取检及送检。
2.3 术后护理
2.3.1 患者护理
检查完毕,提醒医生尽量将胃内的水吸出, 以防注水过多引起患者术后腹痛、腹胀等不适。去下患者的口圈,协助患者清洁面部及口腔内的分泌物,向患者交待术后2-3 小时开始进食温凉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可饮含气的饮料。有腹痛时及时来院就诊。因术前使用解痉剂,术后如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头晕等不适,应留观1 小时后方可离开。
2.3.2 器械护理
将胃镜、超声小探头及附件进行及时严格的清洗、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
(1)胃镜退出后即用酶剂湿纱布擦净镜身表面及活检橡皮盖表面的黏液及污物,并按下吸引按钮抽吸酶洗液, 然后按压注水/ 注气按钮, 吹出送水/ 送气口处的黏液及污物。然后将胃镜送至内镜清洗消毒间内,按内镜清洗消毒规范进行常规清洗消毒,将胃镜各管道吹干后用消毒干纱布擦干镜身, 镜身涂抹医用硅油后悬挂于储镜柜中待用。
(2)超声小探头用流动水清洗,内镜专用多酶液清洗超声小探头表面的粘液,再用流动水冲洗,冲洗干净后放入消毒液中浸泡10-20min, 消毒后擦干, 用75% 乙醇溶液纱布擦拭后悬挂于储镜柜中待用,胃镜按消毒规范常规消毒。
2.3.3 附件护理
(1)用软毛刷在流动水中清洗活检钳钳瓣, 纱布擦洗钳身, 各种导管用注射器吸清水冲洗。
(2)将各种附件置于超声波清洗机内,洗涤10 min 左右。将附件取出, 清水漂洗干净。
(3)漂洗干净后将附件用消毒纱布擦干,带有开合关节的附件在其关节处涂上医用硅油后送消毒站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后备用。
超声内镜篇10
关键词:纵轴超声胃镜 护理
中***分类号: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069-02
超声内镜检查(EUS)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内窥镜技术,对消化道管壁层次及附近脏器进行探查,对普通内镜不能确诊的黏膜下疾病及某些消化道肿瘤的分期, 且在胆胰疾病诊断及介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与普通胃镜比较,纵轴超声胃镜前端较硬, 且管径粗, 而且检查时间较长, 检查中由于患者咽部受到物理刺激而极易产生恶心呕吐等不适, 为此, 我们对超声胃镜检查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 年2月至2007年10月,本院门诊或住院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共126例,其中男65例、女61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57.8岁。
1.2 方法
超声内镜为Pentax EG-3630U型,纵轴超声探头,频率可在5、7 MHz 间调整,采用水浸没法和水囊法进行超声检查。
1.3 结果
126 例患者中,胃间质瘤32例,胃息肉18例,胃壁外压迫21例,异位胰腺3例,淋巴瘤2例,胃溃疡12例,胃癌12 例,神经丛阻断术2例,脂肪瘤3例,未见异常21例。
2 护理
2.1 检查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患者因胃镜及其他辅助检查后未确定病变的性质,而且超声胃镜检查时间较长,存在恐惧和紧张心理。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作耐心细致的解释,让患者了解检查目的和方法、检查配合要求、检查后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情绪。
2.1.2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禁食8 h 、禁水2 h ;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 ,取下义齿。检查前10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咪唑安定2mg;检查超声胃镜注水、注气、吸引情况;储水瓶中装入灭菌蒸馏水;安装和调试水囊,安装好后向囊内注水并确保囊内无气泡存在和漏水。
2.2 检查时护理
安置患者左侧卧位,颈部略向前倾,两腿屈曲,头下垫一***巾以防止口水污染诊疗床及患者衣物,松开衣领,因纵轴超声胃镜前端部较硬,外径粗,弯曲度小,可致插入镜困难。因此,嘱患者深吸气咬紧口垫,保持头放低稍后仰,以增大咽喉部的间隙,利于顺利插镜。插镜时患者有恶心反应要防止口圈脱出;注水量要适中,注水不能太快,以免胃过度膨涨引起呕吐、误吸;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超声胃镜检查时间较普通胃镜长,芬太尼、咪唑安定均有呼吸抑制作用,两者相加有相加效应,检查过程中应给于氧气吸入,监测指脉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如发现指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应立即抬高患者的下颌骨,并随时吸净口腔内分泌物,使气道保持通畅,一般症状会自行缓解;检查过程做好***像采集;协助医生取病变部位组织送病理检查。
2.3 检查后护理
检查结束后,擦净患者口角及面部,协助患者下床休息,告知注意事项:(1)因口服去泡剂短时间有局部麻醉作用,可出现咽喉部不适感,术后2 h 方可饮水及流质饮食。(2)术前少量镇静剂和镇痛剂可致患者头昏、嗜睡,留观半小时,嘱患者休息至症状消失后,在家属陪同下离开。(3)12小时内不能驾驶机动车及骑自行车;观察患者生命体
征及腹部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 体会
纵轴超声胃镜不同于传统的超声胃镜,不仅对消化道及周围的病变有良好的分辨率,而且还可进行以***为目的介入***,为多种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提供了崭新的方法。但由于纵轴超声胃镜检查方法复杂,内镜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须要较长时间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1]。通过126例纵轴超声胃镜检查,我们体会如下:术前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仔细做好仪器的检查、准备工作,气囊接口紧密联接,储水瓶保持足够量水并打开,防止气体进入,如气体进入,超声***像就不能显示;使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后,使患者处于清醒镇静状态,如检查过程中病人反应较大,可适当追加咪唑安定剂量。做完检查,患者认为与普通胃镜相比,反应更小;术中应密切监测
指脉血氧饱和度变化;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告知,可防止并发症,杜绝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