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于2010年6月25日23点52分在北京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1岁。让我们一起来悼念这位终生为艺术而战斗的艺术大师。虽然吴冠中的艺术成就享誉世界,但吴冠中非常自谦,正如其自传的书名《我负丹青》。觉得自己虽然搞了一辈子的丹青,却并没有画好。他坦承,自己“下辈子不当画家”、“越到晚年我越觉得绘画技术并不重要。内涵最重要。绘画艺术具有平面局限性,许多感情都无法表现出来,不能像文学那样具有社会性。在我看来,100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的社会功能,多个少个齐白石无所谓。但少了一个鲁迅,中国人的脊梁就少半截。我不该学丹青,我该学文学,成为鲁迅那样的文学家。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丹青负我。”
吴冠中在世时便对社会给予最大的捐赠,从20世纪到今天,这样的画家只有两位:一是徐悲鸿,另一位便是吴冠中。据不完全统计,徐悲鸿直接义卖捐出去的钱款高达数亿元之巨;如今,吴冠中的作品在国内外市场频频拍出数百万美元、上千万人民币的高价,但这位届住在几十平方米小屋里的老人,却向社会捐赠了数百幅价值连城的名作。
艺术:作品总成交额达17.8亿元
吴冠中的画作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奇迹。
早在1987年,由香港艺术中心主办的“吴冠中回顾展”在香港包兆龙画廊举行,展出的100余幅作品40分钟内即售罄。
吴冠中画作《交河故城》被学术界认定为其一生艺术造诣的里程碑,2007年拍出407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创造了当时中国在世艺术家全球最高成交纪录。而在翰海2010春季拍卖会上,吴冠中1974年作油画长卷《长江万里***》经过现场及委托多位买家数十回合的激烈竞逐,以5712万元成交。
近年来,吴冠中画作在市场上广受追捧。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吴冠中各类作品总成交1417件,均价高达125万元。他17.8亿元的总成交额,在中国古今所有画家中,仅以0.4亿元之差逊于齐白石。
假画:有人愿出高价
“我负丹青”,是大师吴冠中自传的书名。一个“负”字意味深长,道出了大师在艺术上的永不满足。1936年,17岁的吴冠中从杭州艺专走上了绘画之路,从此喷发出近乎疯狂的激情,将自己的一生交付丹青水墨。
吴冠中作品抢手,从十多年前的假画案可见一斑。1993年,“上海朵云轩”和“香港永成卉玩拍卖有限公司”联合在香港拍卖中国画《肖像》,上有“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字样,落款为吴冠中。吴冠中在拍卖前认定该画为伪作,并委托主办方撤下,但拍卖依然进行。让人称奇的是,当吴冠中已经直言拍品系伪作之后,仍有买家竟标,一台商以52.8万港元竞得,高出估价两倍多,创该场拍卖会最高价。
风骨:“风筝不能断线”
“吴先生一生都存深入生活,他的作品从来没有脱离现实,没有脱离生活和对人民的感情。”提起恩师的创作,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班1960届毕业生、吴冠中的得意门生赵士英说,
“最推崇的就是吴冠中的‘风筝不断线’理论。不管画的是具象还是抽象,都要有根线维系着和人民之间的感’陪,要让人看懂。”
吴冠中曾考取官费出国留学,当被问及当年归国,历经磨难,是否后悔过时,吴冠中道:“不后海,艺术要根植于祖国民族的土壤里。”吴冠中把自己与祖国、与生活的联系比作“风筝不断线”。
品格:“鲁迅是我精神上的父亲”
作为一代绘画大师,吴冠中称自己的艺术实践是“寄养于东西两家”既吃过东方的茶饭,又喝过西方的咖啡他同时学习了林风眠的油画和潘天寿的国画。但吴冠中强调创新,甚至鼓励叛逆。赵士英认为,鲁迅先生的精神给吴冠中以极大的启迪。“吴先生非常崇拜鲁迅,他说鲁迅是自己精神上的父亲,他要做一个有脊梁的中国文人。”
品德:“不欠人、不求人、不求官”
对艺术一丝不苟,对名利特别淡泊,这是吴冠中给弟子的最深刻印象。据报道,吴冠中的书房不足5平方米,除了靠墙两个装满画册和书籍的铁架子,就是临窗一张比课桌略大的书桌和一张椅子。椅子拉开就几乎顶到了书架。
“吴先生从来不欠别人的。从来不求人,不求官。别人帮他,他马上还别人的情。”赵士英说,“吴先生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非常简朴。理发就在马路边的摊子上,5毛钱就理完了。”赵士英提起这些唏嘘不已。
追求:“我的作品应该属于国家”
“‘我的作品应该属于国家。’吴冠中常常这么说。”提起吴冠中的豁达淡泊,赵士英格外感慨,“很多艺术家的子女为了争画会产生很大的矛盾,但吴先生只给自己的子女选了几幅作品作纪念,其他的都捐出去了。”
就在6月24日,吴冠中再赠5幅水墨作品给香港艺术馆作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