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年轻时是一名专业运动员,曾参加过国际、国内的很多比赛,获得了不少荣誉,后来退役做了一名中学体育教师。两年前他退休后,就被一家健身房聘为健身教练,负责指导别人如何健身。刚开始的时候,他比较消沉,觉得每天没什么事可干,人也昏沉沉的,没什么力气。可是干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他有了变化,人变得精神起来了,还会经常打电话给我们说说健身房发生的事,我们都为他的变化而高兴。不过最近发生的一些事,让我们全家又有点担心了:上个月我去健身房找父亲,发现他在练劈叉,一打听,原来有几个年轻人觉得他经常“指手画脚”太烦,说了句“有本事你来试试”,他一听真的来了劲,每天加紧练习,一定要“打败”那几个年轻人,前几天他在电话里笑眯眯地告诉我:那几个年轻人现在都是他的手下败将了;另外,他最近经常带着我妈去逛体育用品商店,给自己买了拳击手套、跳绳,甚至还有溜冰鞋!说是要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厉害”。吓得我妈赶紧打电话来,让我劝劝他,我在电话里告诉他要劳逸结合、注意身体,可他却满不在乎地告诉我“不用担心,身体好着呢……”我们真不知拿他怎么办了!
北京 李文林
李文林 先生:
您好!您父亲的表现,让我想到网上的一则旧闻:一位老大爷晨练时见几个年轻人在练习双杠,不禁心痒难忍,决定与年轻人比试一番。开始时老大爷的表现都很好,众人也都为他喝彩,但后来因为一个动作失误,老大爷从杠上跌落下来,结果腰椎和小腿骨都骨折了。
人进入老年期以后,生理机能会因组织器官的老年性变化而衰退,呼吸、循环、消化等多个系统的功能,尤其是运动系统的生理机能都大不如前,这是一个自然的老化过程。老年人坚持锻炼,可以延缓这种老化过程,但体育锻炼的“度”一定要把握好,过犹不及!有些老年人自恃平素身体好,或是年轻时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因而“不服老”,并采取过度锻炼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能力,结果很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得不偿失。
“不服老”本身并非坏事,中国有句俗话叫“人老心不老”。然而,“不服老”主要是心理上的,老人应该设法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年轻,而不应总是忧心忡忡,萎靡不振:在生理上,老年人有时候必须得“服老”,盲目逞能、勉强从事力所不及的运动,或在工作中从事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或紧张地操作,反而可能会加速身体的衰老过程。
心理学家认为,老年人最常见的“不服老”原因源自“否认”这一心理防御机制。该机制表现为当事人从主观上“忽视”已经发生但又不愿被接受的痛苦事实,以避免由此带来的焦虑。老龄化和退休会对老人的心理产生很大冲击几十年形成的生活规律的变化会带来不适应感、失去原有社会地位而产生无用感以及被遗弃感、子女长大离家或周围人的亡故而引起孤独感等等。部分老年人一时无法从心理上接受这样的现实,可能会选择过度锻炼或与年轻人比拼体力,以显示自己仍状态颇佳,从而“否认”自己衰老的事实。
作为子女,一方面要认识到老年人上述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做好针对性的应对;另一方面要将老人的精力往更有意义的方面引导,要让他们明白“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毕竟,老年人的优势不在体力,而在经验和智慧。他们应当利用有限的时间,将这些经验和智慧传承下去:老职工退休之后当顾问,指导生产经营;老学者著书立说,指导年轻人的科研创造;老***家撰写回忆录,进行***传统教育。这些,都是老年人活动的舞台。
唐云翔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老年人不能“不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