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绵延数千年,历经先人考证实践,传承下许多神奇的秘方。然而,被国人视为“圣药”的中药产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步履艰难,中药能否突破国际化瓶颈,同仁堂这个中国的老字号能否成为世界的“老字号”
近日,国家海关统计数字,2007年1至10月,我国中成药出口额达1.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07亿美元),同比增长13.02%,中成药出口占中药类产品出口总额的13%。
话虽如此,中医药海外之路一直发展不顺是个不争的事实。中药一直被国人视为“圣药”,中药的发展也被列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出口遇阻,缺乏统一标准
纵观中药近几年的发展,中药行业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比如,2005年,同仁堂产品出口在全国中成药企业中名列第一,但仅与2004年的出口额持平。
目前,世界各国对中药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标准,直接影响了中药的出口,产品出口前需要与对方国家反复磨合。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梅群说,“比如,同仁堂产品出口到日本,日方会首先派人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然后提出具体的要求”。同仁堂出口到日本的牛黄清心丸和中国国内销售的药物成分不一样。“日本对中药的标准非常高,他们要求牛黄清心丸里不能含重金属,因此,我们出口到日本的产品都去掉了相关成分。”而对于改变成分对药效的影响,梅群对记者的质疑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无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日本的药***标准不允许药物中存在重金属,他们认为长期服用后对人体机能有伤害,而事实上我们认为中药中的重金属含量是安全有效的”。
梅群认为,当地药***部门***策法规的限制是中药打入海外市场最主要的阻碍。他说:“欧美很多国家根本不承认中药作为药品进入当地,要得到认可,必须通过美国的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认证,通过这个认证是很困难的,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因为他们的认证标准是按照西药来评定的。”FDA作为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的最高立法机关,是中药制品进入美国市场的“绿卡”,通过美国FDA认证无疑就是掌握了进入美国市场的金钥匙。但是,由于大多数中药成分复杂,现在的科技水平几乎无法鉴定其量化指标,在短时期内要弄清中药有效成分的可能性极小。中医药与西医学原本就是两种不同的体系,以西药研发的套路和标准对待中医药,按照这样的方法,打入这类国家的市场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针对这一现象,梅群认为企业要多做一些现实的考虑,“中药出口的确不易,但关键在于企业如何把握市场。不同市场对中药进口的标准不一,要出口就要尽量去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达到相关出口标准,适应当地的***策法规。我们主张逐渐扩张,能渗透到什么程度就渗透到什么程度”。
对于同仁堂的出口前景,梅群表示乐观,“同仁堂的出口额一直处于上升态势。海外的22个同仁堂药店里都有坐堂医师看病,药店以医带药,
很多人都是从怀疑逐渐成为同仁堂的老主顾,中药逐渐被老外认同和接受”。
为了打入国际市场,中药十几年来一直处于不断标准化、规范化的进程中。但是,如果仅是为了迎合国外市场而不断“变脸”,那中药还能称之为“中”药吗?唯有中国的标准得到世界的认同,拥有话语权,中药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国内受限,原材料缺失
中国的中药走向世界本身就比较难,中药在国内销售的份额不如西药,让中药走向世界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有数据表明,受到重点保护的物种,几乎一半都是中药的原材料。也就是说,以这些物种为原材料的中药产品都面临寻求替代品的命运,无法寻找替代品的药品就只能消亡。
麝香一直是国家严格监控的药材之一,根据国家林业部规定,目前只有5家企业可以使用麝香作为药品的原材料,同仁堂是其中之一。梅群担心,一旦麝香被禁用,就只能用人工培育的麝香替代,药品的疗效肯定会受到影响。但和其他被迫停产的产品相比已属幸运。
上世纪80年代末,国际组织为了保护老虎而禁用虎骨作为药物原材料。同仁堂当时生产的“虎骨酒”已经驰名世界,也只能被迫改用豹骨代替虎骨,产品名称改为“壮骨酒”。
梅群声称对此表示理解,但还是有些无奈和不舍。“其实,一刀切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比如被禁用的虎骨目前就面临资源浪费的现象。”梅群解释说,“不光是老虎自身价值的浪费,也包括虎园资源的浪费。老虎是猫科动物,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一只老虎一天要吃20多公斤牛肉,东北有很多虎园已经养不起它们。老虎也会生老病死,将死亡后的虎骨利用上,进而提升虎的存活质量也是虎园方面的愿望。中药企业需要虎骨,虎园需要资金生存,双方的需求是互补的。”
记者了解到,我国在三亚、大连等地有多个虎园,所有虎园对死虎都是采取冷冻封存的办法,最长的死虎已被储存了20多年。
梅群透露,同仁堂已经打报告给林业部,希望对虎骨实行“保护和利用同步”的方法。为了便于监督和管理,同仁堂建议林业部只开放几家可以利用虎骨的中药企业,这样既可避免虎骨的浪费,也有利于中药文化遗产的延传。“中医药本来就是我国保护的遗产,一旦很多中药产品因为原材料的缺失而无法生产,是很可惜的。”尽管报告至今尚未得到回复,但梅群似乎信心满满,“这个***策有可能松动”。
企业要练“内功”
大环境不足,小环境补。***策等外部客观因素是同仁堂无法控制的,而能做的就只有练好“内功”。
在中药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同仁堂充分发挥品牌、文化等优势开发新产品,特别是保健产品的研发。近日,同仁堂特针对台湾地区的气候、饮食习惯配制的药膳已打入当地市场。梅群介绍,“同仁堂旗下的健康药业主要生产保健类产品,品种达400多个”。这部分利润占到同仁堂总利润的五分之一。
对于是否采用多元化发展战略,梅群纠正了记者的说法,“同仁堂虽然涉足美容品、药膳、保健品等领域,但都是以中药为核心发展的生命健康领域,在中药主业领域里算是多元化,但没有脱开这个圈,包括正在施工中的中医院”。
中医院是同仁堂投资的唯一一家医疗机构,在社会大力倡导医药分离的时候同仁堂却要逆势而上。对此,梅群说,“同仁堂坚持医药分家,而且必须分家”。医院收受医药生产厂的回扣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很多中小医药企业进入医疗机构可以返给医院很多回扣,但同仁堂的原材料和员工培训的成本很高,利润空间有限。同仁堂注重传承中药的传统和文化,越是原始的东西越是不能有丝毫的差池。比如炮制过程,炮制是中药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非常原始和传统的文化。原材料洗净后,需要经过酒制、醋制、蜜制、蒸制、炒制等各种不同的方法,炮制的目的是‘减毒增效,引药归精’。这些传统工艺丢掉了也就达不到中药的疗效了,为了传承工艺,需要高额投入”。
最后,记者问道,同仁堂的中医院是否会因采购其他厂家的药而重蹈现有医疗机构的覆辙?梅群表示不好预测,“只要医院需要也会进其他厂家的药,至于是否也会出现商业贿赂等问题就不好说了,但同仁堂会加强监管”。
以药养医,是中国医药体制上长期存在的问题。医疗体制不改革,对于优良企业来讲的确是不平等待遇。按照以前的体制,势必导致商业贿赂等一系列问题。当一个企业甘守平庸、坐吃老本,它前面的路还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