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戏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今在新时代背景下,戏曲发展也应顺应形势、直面挑战,积极寻找现代化转型形式。从时代背景出发,从新内容、新形式、新精神、新价值四方面研究新时代下中国戏剧的新发展,以期更好地把握新时代下戏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方向。当代中国戏曲应敢于创新和实践,在关注时事的同时,也不忘对作品艺术价值、思想价值的沉淀,以更加优秀的戏曲作品讲好时代故事、塑造时代人物、传递时代精神、提升文化自信,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新时代;戏曲;创新发展;文化自信
一、发展背景分析
(一)发展挑战
新时代背景下戏曲的发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科技进步便利了生活,人们的生活被短视频、“热点”充斥着,真正愿意走进剧院静下心观赏一部戏曲的人屈指可数;而戏曲恰恰是极细致的艺术,演员的表情、动作都隐藏着深层的含义,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正如郭汉城先生在《中国戏曲通史》序言中表示:当前戏曲仍处于“危机”中,形势相当严峻。戏曲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看似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实则其中的内容容易被人们遗忘。在当前这种社会环境下,戏曲必须紧跟时展,在传承和创新中谋求发展。
(二)发展要求
1.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宣传思想工作中自觉贯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2.优秀传统文化要将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现出来;戏曲之美更要滋养祖国的每一片土地,老院团更要出新意,赋予古老艺术年轻态,培养观众是紧迫任务,搭上戏曲繁荣的高速列车,全力挽救濒临失传的戏曲唱腔,回归传统以及在传承中再创造经典的作品。
二、发展趋势研究
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艺术形式中最重要的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应当认清形势、直面挑战,积极寻找现代化转型形式,要及时从新内容、新形式、新精神、新价值四方面做出改变,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所创作的戏曲作品一定程度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戏剧的发展趋势和方式。
(一)新内容关注当下时事
经典戏曲作品的数量有限是影响戏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观众对剧本的故事情节早已烂熟于心,久而久之便没有再去重复观看的欲望;此外,经典的戏曲作品故事内容老旧,思想内容脱离时代,因此戏曲内容创新至关重要。应当明晰戏曲传承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故步自封,戏曲创新也不是将戏曲改造得面目全非,而是应当保留戏曲优质内容的同时,将落后的思想剔除,加入时代新思想,使之与时代同行,赋予古老艺术年轻态。成都市川剧研究院2020年重磅推出青春版小剧场《桂英与王魁》,其正是根据川剧传统戏曲《焚香记》和《情探》改编而来;新编青春版是在原作的基础上缩减精炼,加强其戏剧性表达;演出的同时在舞台上寻求创新,小剧场戏曲属于当下新兴的演出方式,提倡艺术实验,追求作品的个性化呈现,重在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倾诉和交流,整出剧目的观赏性更强,也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安徽省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新创优秀剧目展演中同样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例如新创黄梅戏《***宣言》《太阳山上》,话剧《今夜星辰》等。《***宣言》是根据陈栋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来,讲述了以林雨霏为代表的***人传播***的火种,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生命的故事,无数观众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演出在剧场上演的同时也在众多网络平台进行直播,最终得到了观众和网友的一致好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戏曲只有守正创新,关注当下时事,不断推陈出新,才会日渐成为大众更加喜闻乐见的文化。
(二)新形式融入大众生活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科技发达,生活也日益便利,人们通过手机保持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高效便捷是人们的生活标准,因此戏曲应当与科技、新媒体融合,走进大众生活。首先,充分利用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网络资源,在各大网络平台传播戏曲活动。近来在许多视频软件上已然出现了一批戏曲演员,他们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的方式向大众展示戏曲上妆卸妆的过程、戏曲的服饰、戏曲身段步法等,将戏曲往日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在大众面前,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了解戏曲,体会戏曲演员的不易。戏曲下乡要扶贫更要扶志。大型现代豫剧《戈壁母亲》于2020年9月27日代表***生产建设兵团参加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汇演。演出真实再现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兵团屯垦戍边战士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许多人为建设、保卫***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青春,他们所展现出的兵团精神感动着一批又一批观众。其次,在做好线上工作的同时,相应开展线下活动。继续深化“戏曲进社区”“戏曲进校园”等工作,让出行不便的老年人能享受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同时让戏曲走进校园,让戏曲教育成为独特的“中国式美育”,从小使孩子爱上传统艺术、传承国粹经典。可见戏曲正在运用新的形式开展艺术创作,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艺术创作和传播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当戏曲以一种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贴近大众的生活时,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喜爱,中华传统文化才能继续传承下去。
(三)新价值坚实创作意义
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要以文化人、以艺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戏曲的作用和价值,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上海越剧院制作的越剧原创大戏《山海情深》在上海举办的“艺起前行—国内优秀原创戏剧舞台作品上海展”繁荣新时代文艺舞台展演中登台亮相,这部作品已入选上海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剧目讲述了一个扶贫干部的故事,男主角蒋大海从上海来到贵州山乡当县长,承担起对口扶贫的重任,最终在女儿的帮助下,与苗寨山乡群众齐心协力,帮助当地实现了脱贫,走向小康之路。《山海情深》将扶贫、脱贫和奔小康主题结合,内容涉及上海、贵州两地,因此既要有越韵越风,又要保留贵州苗寨的风土人情。事实证明,融合了众多外部元素的《山海情深》可以获得更多起初对越剧并不了解的观众的青睐。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提出:“怎样讲好当代故事、中国故事,如何在现实题材书写中体现民生关切、时代观照与人文关怀,这是上海文艺工作者努力思考求索的方向。”当代青年要增强文化信心、坚定文化自信,让戏曲作品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演绎好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三、思考和展望
(一)加深戏曲作品的艺术价值
现实中存在许多好题材的作品,但其仍然需要进行打磨、排演,最终成为经典的优秀作品。千百年来戏曲的发展集中在案头之作,但戏曲终究是舞台艺术,其最终的价值也呈现于舞台之上。研究者学习理论知识、文献资料的目的是让戏曲能更好地演绎;学者在研究中只专注于文本研究,却忘记真正走进剧院去欣赏一出剧目。当代学者应当以刘念兹先生为榜样,学习其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并重的方法,走近舞台,细致观察每一场戏曲表演。没有哪两场演出是一模一样的,演员自身的状态、“对手戏”演员的配合以及观众的反应等都是影响表演的潜在因素,因此戏曲改革应以实践为基础,以舞台表演为出发点,让剧本得到更好的演绎。说到底,戏剧的教育意义在于“人”的意义。从事戏剧创作实践的人应形成自我表演节目、群体协调的能力和观察与分析社会人生的能力,从而健全自我的个性。
(二)回归戏曲作品的文化传承
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交际中呈上的一张华丽的“名片”,因此当代青年有责任、有义务保护戏曲、学习戏曲,让中国戏曲在守正创新中发展、传承。因此,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戏曲进校园”“戏曲进社区”等相关***策的扶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时代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带领下,让承载着属于我们中国自己故事的戏曲代代相传,在不久的将来戏曲定会再次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02.
[2]冉常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戏曲学科体系[J].艺术教育,2020(10):14-18.
[3]江南,孙晓雷.***情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论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0,34(4):1-6.
[4]王馗.而今迈步从头越:2018年中国戏曲发展研究报告[J].民族艺术研究,2019,32(1):126-137.
[5]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2:32-34.
[6]本刊编辑部.继承与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2019中国文艺评论峰会发言摘登[J].中国文艺评论,2020(1):4.
[7]巴***.对戏曲事业进入新时代的观察与思考[J].艺术教育,2018(5):12-16.
[8]郭汉城,万素.新时代为戏曲发展提供了最大的机遇[N].中华文化报,2018-05-30.
作者:李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新时代戏曲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