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暑假期间,在江苏泰州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比赛中,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地方戏曲系学生的表现非常突出,取得了两金四银的好成绩。您作为带队老师,请介绍一下比赛的情况。
马惠民: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的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赛事,今年我院地方戏曲系评剧班被选送八位同学,目前已经有三批学生参加了“小梅花”比赛。除了有个别男生因为处在“变声”期无法参赛,截止到今年中专评剧2011班全部获得“小梅花”。可称为“小梅花班”。
这次比赛,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报送了八名学生。经过北京剧协的初选和中国剧协的复选,最终有三名学生进入决赛,两名学生获得“金奖”,四名学生获得“银奖”。其中参加决赛的柳明萱同学获得了“全国十佳”的称号,这是非常难得的。今年的“小梅花”赛事更加完善而且越来越严谨。地方戏曲系直接由院长刘侗领导,这也是我们与其他系的不同之处。我们近水楼台,有些情况能及时跟院长沟通,得到了院里的直接支持与扶持。
记者:除了“小梅花”之外,文化部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院校“文华奖”也是颇有分量的一个奖项。同时准备两个重要大赛,您面临着哪些压力和困难?
马惠民:今年暑期赛事不断“小梅花”“文华院校奖”“中国评剧艺术节”,比赛时间集中,这样给我们的压力和困难极大,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排练,拿出最好的成绩来参加各项赛事。
今年的“文华院校奖”参赛单位共44个,涵盖全国的艺术院校,竞争激烈。
经过短时间的排练,中专的陈思宇和茹子龙,大专的卞苓玉,河北梆子的张华,都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功力,在主教老师的帮助、辅导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专家评委的高度赞扬,充分体现和展示了我院的教学师资水平,赛出了士气。
记者:在这次“文华奖”上,地方戏曲系获得了一银二铜的成绩,您对这个表现满意吗?
马惠民:非常满意。与第一届相比,我们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此次赛事院领导非常重视,我们做了周密的部署和非常科学的排练日程,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也是主教老师与学生付出了辛勤劳动与汗水的结果。每个组别12个选手,一金、两银、三铜,可见竞争是非常激烈和它的含金量之大。
记者: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暑期是一个非常繁忙的比赛季。与此同时,还要为9月份在唐山举办的中国评剧艺术节作准备。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马惠民:两年一度的“中国评剧艺术节”即将拉开帷幕,每位评剧人都非常关注中国评剧的走向和发展,特别是两年一届的中国评剧盛会。
在第八届“评剧艺术节”,我们学院组织学生参加过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演出,当时学生们还小,没有参赛。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这次我们做了积极充分的准备,推出评剧大、中专同学联合排演的大型现代评剧《什刹海》,此剧话剧本是由人艺的蓝荫海老师撰写的。我们将话剧本加工整理,由著名编剧兰万玲老师创作改编成评剧演出版本,兰万玲老师的作品曾获得过“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原定由我来出演,后经院长指示,希望能够将《什刹海》作为一个教学剧目。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剧目,歌颂北京精神、讲述了四合院两代人不同观点与分歧。时任北京市文化局局长肖培做了三次改动和重要指示,文化局各级领导对此剧也非常重视。
《什刹海》被评为北京优秀剧目、北京市原创优秀剧目、文化部优秀剧目,以及作为文化部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在北方片展演,广受专家与观众的好评。在中国评剧艺术节比赛期间得到专家及各个院团的高度赞誉。演出比赛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长达40分钟之久,这说明了评剧《什刹海》的成功。通过此剧的排练演出与展示,此次参赛的《什刹海》一剧被评为优秀剧目,主演盖学泉同学获得了“优秀青年表演奖”称号,让社会各界看到了北戏的师资力量和雄厚根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地方戏曲系主任马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