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稳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DP)特聘研究员,国际节庆协会(IFEA)会员,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专家,中国十大旅游策划专家,中国旅游报刊协会学务理事,山西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冰雪文化的产生背景
“文化”一词在中国出现的很早,《周礼正义》卷三云:“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是“文化”一词见于中国典籍的开始。所谓“观乎人文以化天下”的“观”,实即《周易》中的“观光”之“观”。《周易・观卦》云:“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观国之光,尚宾也”,这里的观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旅游。东邻日本因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因此日文中一直把汉语中的旅游、游览称为“观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最大的旅游机构叫“日本国际观光局”,现在还有很多中央和地方的“观光协会”,所以说,旅游是孕育“文化”的媒体,是“文化”的一项内容。
关于旅游文化,1977年,英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蒂肯特・格彼特的《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理论》一书,指出旅游文化“实际上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助它来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和思想”,它是“在吸引和接待游客与来访者的过程中,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
198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对“旅游文化”的界定是:“旅游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游客不仅吸取游览地的文化,同时也把所在国的文化带到游览地,使地区间的文化差别日益缩小。绘画、雕刻、工艺作品是游人乐于观赏的项目。戏剧、舞蹈、音乐、电影又是安排旅游者夜晚生活的节目。诗词、散文、游记、神话、传说、故事又将旅游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尽管有人对此界定提出一些异议,但是它既注意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都是旅游客体,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又注意了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对异国异域异地文化的吸收和对自己文化的传播。
相对于旅游文化,体育文化的研究更少。一种说法“体育就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方面,是人们在体育实践中的种种尝试,包括运动方式、精神方式、精神意识,科学发明和价值确定等。”认为无论是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都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体育文化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我个人认为,冰雪文化的外延与旅游文化和体育文化都搭边,但是从内涵上讲,更与旅游文化搭界。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文化通常有四个层面。一是物化力量构成的物质文化层,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如衣食住行;二是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制度文化层,如经济、婚姻、家族、***法、宗教社团、教育、科技的相关制度及准则;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如社会行为,风情习俗;四是社会实践和意识中长期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构成的心态文化层,如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等。可以说旅游六要素中的食、住、行、游、购、娱与文化水融构成的旅游文化更能体现冰雪文化。
比如到今年已经第23届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在哈尔滨冰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个以冰雪为载体的地方性节庆活动,创办于1985年,初名哈尔滨冰雪节,2001年第17届提升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至今为止是世界上活动最长的冰雪节,它只有开幕――每年的1月5日,没有闭幕式,最初规定为为期一个月,事实上前一年年底节庆活动便已开始,一直持续到2月底,期间包含了新年、春节、元霄节、情人节四个主要的节庆活动,可谓节中有节,节中套节,与日本的札幌雪节、加拿大的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渥太华冬乐节齐名。内容包括: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饮食、冰雪经贸、冰雪旅游、冰雪会展等。
因此,在了解了文化的涵义,冰雪的特征的基础上,就可以概括出冰雪文化的明确定义:所谓冰雪文化就是指在冰雪自然环境中,以冰雪生态环境为基础,人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
冰雪文化有两层涵义,一个是冰雪文化的主体,生活在冰雪自然环境中的人们。第二是创造出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
冰雪文化的现状
刚刚兴起,方兴未艾,前景光明,国内的冰雪文化现状可以用这三个词来形容。比起有着悠久的冰雪旅游历史的欧洲等国,我国的冰雪文化虽然在东北三省已经有一定的历史和规模,但是全面进入大众视野和商业化运作,尤其是冰雪旅游的开展,还是近年的事情。
目前,对我国冰雪文化内容的形成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地域经济状况;2、公众文化素质;3、社会价值观念。
地域经济状况,是冰雪文化活动开展程度的决定因素。如没有财力的支持。要想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冰雪文化的进步,几乎是不可能的
公众文化素质,公众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到文化采集、文化选择、文化加工和文化消费等各个领域,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冰雪文化的活动内容,及公众的接受程度。
社会价值观念,价值观决定文化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变化。
这三个影响因素是近年来华北、西南一些非传统冰雪文化区域冰雪旅游热度攀升的原因。
2006年,山西旅游创汇16420.78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414.75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为428.39亿元人民币。海外游客573711人次,国内游客7517.04万人次。日趋成熟的地域经济状况为山西省开展冰雪文化活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旅游大省山西来说,冬季是传统的旅游淡季。冰雪活动的开展为冬季的山西省带来了一丝亮色,也带来了商机。2006年12月29日,由旅游时代杂志社策划承办的“雪舞龙城,魅力小店”首届中国・山西冰雪文化节成为山西省内首次举行的冰雪文化节。“冰天雪地,热身奥运”的理念贯穿于此次冰雪文化节始末。活动期间进行雪上竞技大赛、冰灯冰雕展、冰雪文化高峰论坛、冰雪婚礼、冰雪诗歌、朗诵会、魅力小店摄影大赛等主题活动,并安排各种民俗文化节目,各类名吃、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的展示展销活动。尽管是首次,但是这次冰雪文化节的火热已显示出冰雪旅游受到重视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将节日聚会,朋友出行的项目定为“滑雪去”,也说明了公众文化素质和社会价值观念这两大因素正在悄然改变。
冰雪文化的发展趋势
以首届中国・山西冰雪文化节带来的影响为例,冰雪文化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笔者预测冰雪文化的发展将有如下趋势:
填补冬季旅游的淡季空白
冬季旅游一向是我国旅游业的淡季,北方市场尤其如此。冰雪旅游的出现,无疑为冷清的冬季旅游市场填补了一块空白。在美国、法国、瑞士、奥地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地,滑雪旅游已形成巨大的产业。据统计,全世界现有滑雪场超过6000个,滑雪人口达4亿,年收入超过700亿美元,在欧美,每年约有10%的人口参与滑雪。瑞士、日本、加拿大等雪资源富集国家,冰雪旅游成为重点发展产业。
内容向丰富多彩的趋势发展
大众性质的比赛活动会明显增多,这种活动会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灵活多样的形式,将滑雪的娱乐休闲活动与比赛、竞技相结合,激起人们的更大的滑雪兴趣。适于大众的滑雪产品,会向多样化、简便化、安全化发展,促使滑雪活动不断的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会更安全、舒适。
人群向更广消费阶层中发展
1996年以前,涉足这项运动的还仅限于专业运动员以及驻京使馆商社的滑雪爱好者。1996年后,我国的普通消费者也有了参加这项活动的机会。热心冰雪旅游的人数逐年上升,每到春节旺季,如不提前预定房间,在滑雪场将很难找到住处。现代滑雪运动在人们生活中,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中,是很有刺激性的因素。因此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冰雪旅游会有更快、更广、更高的发展。
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滑雪运动本身涉及旅游、机械加工、建筑、化工、纺织、交通、餐饮、酒店等诸多领域。一座现代规模滑雪场的运营,会拉动其他产业形成一个相应***的经济生活“滑雪实体区域”,国外目前的“滑雪城”、“滑雪村”、“滑雪街”,都是这样形成的。观光滑雪套餐的出现,如观光――滑雪、滑雪――购物、滑雪――保健、滑雪――度假等多元化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可以增加吸引力,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提高食宿消费水平。把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娱乐、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经贸、冰雪研修、冰雪灯展、冰雪客栈等融为一体。积极探索开发夜间滑雪旅游产品和滑雪旅游特色商品。冰雪文化类似旅游文化,涉及领域、行业非常繁杂,冰雪文化的发展,可拉动产业链的形成,推动一方经济的发展甚至是文化素质和意识上的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冰雪文化的产生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