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撰稿人赵霖研究员是中央文明办、卫生部特聘全国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学会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微营养素的营养生理等科学研究,著有多本营养学著作。
中国众多长寿老人大都以素食为主,食品多而杂。营养并不一定要来自价格昂贵的“大餐”,也不一定要靠高级补品来维系。营养应源自食品的合理搭配,能够促使体内的各种营养要素保持动态平衡,这样人才能健康长寿。30年前,湖南湘西龙山地区的山民生活清苦,甚至连油、盐也难以保证,但7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并不少见。在冬天,中老年人能睡在竹席上,小孩子也穿着单衣单裤。除了当地山民勤劳外,饮食赋予了他们健壮的体魄。当地人的主食为玉米,饮用山泉,少有鱼肉,最普通最养人的传统食物叫“和渣”――即将黄豆泡发后于石磨中磨碎,连水带渣放入锅中,同切碎的萝卜叶、白菜叶等蔬菜一起煮一大锅,然后每人舀一大碗,加点盐当饭吃,长年如此。无独有偶,日本一家专门研究植物对人体影响的医院,发明了一种“六合菜汤”,据说不仅提供营养,还能增强抵抗力。“六合菜汤”与湘西龙山的“和渣”非常相似,而且制作简单。其配方如下:带叶的白萝卜200克、红萝卜100克、洋葱200克、生姜200克、花椰菜300克和莲藕100克,将菜洗净后,切成小块,置沸水中煮1至2小时后,加入盐、味精及香油,便成了“六合菜汤”。汤中姜、萝卜和莲藕同煮能补气血,其他三菜又各尽其职,故“六合菜汤”能使人体平衡,防病祛病,益寿延年。
20世纪90年代,不仅美国将粗粮和蔬菜引为“食物指南金字塔”的基座,西方营养学界还进一步指出,“饮食清淡,热能平衡是健康的关键”,这与我国人民遵循的“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这一日常饮食的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豆类食物情有独钟。豆腐制造术是2200年以前(公元前2世纪)汉代刘安的伟大发明,其所著《淮南子》一书中已有酒、豆腐、酱、糖等食物的记载,同时也发现豆类发酵食品具有食疗保健的作用,如豆豉可健胃解毒,现代科学研究已证实豆豉中含有丰富的尿激酶,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豆制品是最具有民族特色与历史价值的食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豆腐制造术的发明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其重大意义可与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将黄豆加工成豆腐后,不仅增加营养价值,而且也具有食疗价值。《本草纲目》曰:“豆腐,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消温止痢,治赤眼,解硫磺,消酒毒。”在各种食品中,孙中山先生对豆腐评价最高,称:“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
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来,不仅豆类,薯类、高粱、玉米等粗粮也再度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并出现在食堂和家庭的日常餐桌上,这反映出中国百姓对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合理内涵的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