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陈子昂,四川射洪县人,生活在武则天时代。陈子昂官至右拾遗,年轻时曾从***边塞,对边防***事提出具有远见的建议。后因对朝***弊端提出严厉批评而遭下狱。在狱中他提出请缨杀敌,得到武则天同意,随建安郡王武攸宜东征契丹,任随***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事,前锋屡败,陈子昂挺身而出,直言急谏,并请求率领万人为前驱,武攸宜不允,以为其有谋反之心。陈子昂屡献奇计,遭拒并被降为***曹。陈子昂报国无门,满腔悲愤。38岁请辞还乡,竟被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加害,后冤死狱中。
《登幽州台歌》是诗人陈子昂杰出的代表作,全诗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正是他随武攸宜出征时受到排挤所写。陈子昂独对幽州台,苍凉长啸,一吐心郁――自己从前未曾识见圣贤之君,后世亦不能遇到贤明之主了。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深感人生之短暂,而今独自凭吊,不由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当陈子昂登临幽州台那一刻,心中久久被压抑的情感汹涌而出。俯仰今古,瞻望未来,一种生不逢时、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悲哀,奔溢胸外,泪湿衣襟。追思千年前燕昭王曾在这里(今北京市西南)建幽州台,置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士,招乐毅等贤能之士兴国定邦的幕幕史实,不禁悲叹自己无知音相遇。陈子昂面对着无边无际的苍天、空旷无际的四野,喊出心中抱负难施的寂寞,深深悲叹自己被不幸埋没的怨忿。
“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他侠气铮铮、英雄难酬壮志的呐喊。特别是当他面对悠悠沧桑,其对时空流转而人生瞬息而过的悲叹情结,铸造了一个永恒千古的怆泪绝响,可谓齐梁以来两百多年间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音!
诗中,陈子昂运用长短不齐的句法,苍劲奔放的语言,抑扬变化的音节,慷慨悲凉的调子,把寂寞苦闷的情怀晾晒给读者,使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增添了心心相通的艺术感染力。诗中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其实并非陈子昂首创,而是对晋宋间已有熟语的沿用。陈子昂却能把此句写进诗里,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相联袂,可谓言简而意远,诗歌的内涵得到了质的扩展。“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一句熟语,也因篇佳而名,成为千古绝唱。
另外,应特别指出的是,陈子昂在此诗写悲愤时藏有景物感,令人叫绝。吴乔《围炉诗话》有言:“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虽题为登幽州台,诗中却没有直接描写幽州台,只有一句“天地之悠悠”的侧面虚写,却已然把苍茫广阔的北方原野,和兀立在北方原野上――报国无门、忧愤悲怆的诗人之形象画面,直戳戳立在读者面前!激愤中渗出万端悲哀无奈,风雅中透出一腔热血豪情。还有,诗中的“古人”和“来者”,我以为――不一定仅限于凭吊燕昭王和乐毅那样的明君贤臣,也是更广时空上的“前人”和“后人”,用于慨叹英雄难觅知音的呼喊。
放眼于历史的长河,没有人不切身感到天地之悠远,人生之短促。陈子昂正是从悲怆的深层歌吟而来,但眉宇间依然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才使读过此诗的人怦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