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的朱光海是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联合村人,3岁那年的一次脑膜炎差点要了他的性命。经抢救,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他却永远不会开口说话,成了一个“哑巴”。
1990年7月的一天,朱光海决定自己独闯天下,偷偷地搭车出去打工了,从此,一去就是17年!
朱光海来到南京不久就迷失了方向,口袋里的几十元钱也很快花光。无奈,他沿着一个方向往外走,试***能走出南京城,找到农村需要他干活的地方。从此,他过上了乞丐生活。
3年后的一天,朱光海遇到了家住南京六合区排葛村的好心人黄万芹。年逾花甲的黄万芹干不动农活,给一家化工企业看自行车。那天早上,黄万芹上班路上买了几个大馍当早餐。这时她看见浑身脏兮兮的朱光海正盯着自己手中的馍馍,他实在是饿坏了。
黄万芹走上前去,将手中的两个馍塞给了朱光海。不一会儿,朱光海就将两个大馍吃光。黄万芹又给他倒了杯水,朱光海咿咿呀呀地说着“话”,黄万芹知道他是在表示感谢。
第二天一早,黄万芹特地多买了几个馍准备给朱光海吃,而朱光海真的在车棚那里等着黄万芹。好心的黄万芹决定收留这个可怜的哑巴。她求助扬子新村居委会领导,为朱光海安排个给村民送水的工作。
为了防止朱光海乱花钱,黄万芹专门找人做了一个铁箱子,将哑巴送水得来的钱全放进铁箱里,定期由居委会拿去代为存起来。
从此哑巴的生活走上了正轨,在南京“安营扎寨”了。
帮哑巴找到亲人,一直是黄万芹心头的一件大事。为了弄清哑巴的家庭住址,黄万芹特地从南京聋哑学校请了一名教师教哑巴哑语,经过几个月断断续续地学习,哑巴初步学会了哑语,但还是无法说清楚自己的家庭住址。帮他找到家人的努力一次次地无果而终。
转眼10多年过去了。黄万芹的寻人启事已经张贴了几万张,可哑巴的亲人还是没有出现。黄万芹心急如焚,她怕自己老得不能动时,哑巴无人照料。
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前不久,南京一家报社的记者听说了黄万芹照料哑巴的事情,很受感动,采写了一篇报道发表。在芜湖工作的朱光海的堂妹看到了报纸,她立即打电话将朱光海在南京的消息告诉了朱光海的父亲朱元济。
80岁的朱元济老夫妻俩与大儿子朱光荣,根据报纸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黄万芹的住处。
整整17年了啊,哑巴儿一见到父母和哥哥,立即兴奋起来。黄万芹从哑巴的表情上基本可以判断出,眼前的人应该是哑巴真正的亲人了。哑巴拉着哥哥的手舍不得放下,母亲则抱着儿子舍不得松手。
“终于找到了!他可以回家了。”黄万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从银行里取出哑巴自己挣的5900元钱递给朱元济,然后和丈夫一道护送哑巴一家人回安徽南陵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