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谓新型师生关系,是相对于过去传统的师生关系而言的。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呢?当然是非平等的、非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以生为本”,新型的师生关系更应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新理念;发展;以生为本
一、确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依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主体,即所谓的“师道尊严”。传统教育理念,它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遏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很好发挥,它是与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相违背,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日新月异,注重个人的创新精神,关注个人与集体的合作能力,显然,过去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当今社会要求不符,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舍去这种教育理念,提倡新型的师生关系,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确立“以生为本”,让小学生从小就获得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以生为本”的重要性
教育家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这种伟大的人格魅力就是对学生能够做到真正民主,尊重每一个学生。体现在“以生为本”上,才让他们的人格魅力更具伟大。只有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才是真正的从学生出发,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都能学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不就是这一体现吗?只有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才能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思考、交流、合作、探究,学生才能培养出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生为本”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教学理念,也只有“以生为本”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具时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三、如何实现“以生为本”
我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与育人,教师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注重人本思想,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有做到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走进学生中间去,用心去观察每一个学生,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
四、“以生为本”的课堂
1.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数学本来就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那怎样把这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事呢?那就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学习中。
2.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先学后教”,那么“先学”学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每个学生都一样呢?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教师在制订学习目标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学习目标时要提出具体的要求、方法,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不能都是一样的。这里我往往是这样处理的。对班级的小组提出要求,你们每个组要解决什么什么样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使得他们在小组间解决学习的问题,然后再从小组间任选一个代表回答问题。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合作。这就是我对不同学生有不同要求的具体做法。
3.方法的指导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上由过去的“教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样,只有学生形成“我要学”的学习习惯,才能学会学习,才能自主学习,学习才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让学生明白,你学会了这个知识,你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事情等。
4.问题贯穿始终
我们教师经常会问:“为什么?”老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这是对的,因为问题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原因,我们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才能解决好日常生活中种种难题。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才能形成喜欢提问的习惯,才有敢于提问的勇气,才会有多问的结果。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一堂课下来,问题贯穿始终,让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问题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5.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以生为本”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现在的小学生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看法,民主的师生关系,会使他觉得教师也是他的朋友,学生觉得自己被尊重了,他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可以和教师畅所欲言,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这种师生关系,师生间建立在民主关系下,才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新的教育理念从“人”的内在发展出发,要求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点。就让我们“以生为本”的课堂大放异彩,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