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高①风怒号②,卷我屋上三重茅③。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④长⑤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⑥。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⑦,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⑧,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⑨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⑩。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①秋高:秋深。②号:号叫。③三重(chónɡ)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④挂罥(juàn):挂着,挂住,缠绕。罥,挂。⑤长:高。⑥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坳,水边低地。⑦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能,如此,这样。对面,当面。为,做。⑧呼不得:喝止不住。⑨俄倾(qǐnɡ):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⑩秋天漠漠向昏黑(hēi)( 也有版本作“hè”):指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渐近。布衾(qīn):棉被。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儿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丧(sānɡ)乱:战乱,指安史之乱。何由彻:意思是,如何才能熬到天亮呢?彻,通,这里指结束,完结的意思。 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蔽、掩蔽。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àn):通“现”,出现。
【品赏】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的秋天。杜甫到成都后,在城西浣花溪筑起个草堂居住。上元元年至二年,没有官职,生活困难。八月里,碰上一场狂风骤雨的袭击,诗人屋破,无地蔽身,长夜沾湿,寒冷难寐。这首歌就写下了他这次的不幸遭遇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
文章开篇描绘了这样的场景: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他自己在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淡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分明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诗人自然不能入睡。“长夜”是作者由于自己屋漏因而更觉夜长,还因自己和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而觉得夜长。“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诗人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考点预测】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并体会诗人的心理。(情境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诗人焦灼、怨愤和痛苦的心情。)
2.怎样理解“忍能对面为盗贼”这句诗的意思?(诗人因为“老无力”而“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这茅草对诗人来说又事关生计,这自然会引起诗人的怨愤。说群童“对面为盗贼”,这是激愤之词,并不是真心说他们是“盗贼”,所以“呼不得”之后,也不过是“自叹息”而已。)
3.“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安史之乱,从755年开始到763年结束,是当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发动的反叛朝廷的叛乱,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
4.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怀和崇高理想。)
【真题链接】
1.(2009年贵州贵阳卷)
(1)解释诗中加点词。
俄顷: 何由彻:
(2)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3)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2.(2010年福建厦门卷)***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努力“让每个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各尽所能需要人尽其才,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不再听到“呜呼! ?
”(韩愈《马说》)的感叹;各得其所需要住有所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不再呼喊“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2011年四川泸州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 ,
!